[年报]广汇能源(600256):广汇能源股份有限公司2022年年度报告
原标题:广汇能源:广汇能源股份有限公司2022年年度报告 公司代码:600256 公司简称:广汇能源 广汇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2022年年度报告 董事长致辞 尊敬的各位股东、朋友们: 本人谨代表广汇能源董事会、管理层及全体员工,向各位股东与社会各界对本公司长期以来的关注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2022年,是极不平常、极不平凡的一年,也是公司继往开来、浓墨重彩的一年。 这一年,俄乌冲突持续激化,全球能源供需失衡,欧美激进加息控制通胀,世界经济增速大幅下滑。与此同时,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经济全球化逆转的背景下,中国经济加大宏观调控力度,运行保持平稳,充分彰显强劲韧性。 面对风高浪急的外部形势和充满挑战的市场环境,广汇能源始终保持战略定力,紧紧围绕“严守底线,精益求精,创新提质,转型升级”的工作主线,持续优化产业布局,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全面深化精细管理,初步形成天然气、煤炭、煤化工、清洁能源(氢能)、碳捕集与利用协同发展的五大产业格局,公司高质量发展迈入了绿色、循环、低碳新阶段。 一、经营业绩创历史新高,发展质量显著提升 公司全年实现营业收入594.09亿元,同比增长138.93%;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113.38亿元,同比增长126.61%,公司资产负债率53.54%,较上年年末下降11.66个百分点,净资产收益率达到45.05%,年末资产总额615.75亿元。公司规模当量、盈利能力显著提升,经营业绩创造了上市22年以来历史最好成绩。 (一)天然气板块,做优做强做大 国际贸易公司突出利润导向,灵活制定销售策略,持续加大对外合作力度,再次创造净利润新高。启东物流公司科学谋划,抢抓项目建设进展,5#20万方储罐成功投运,6#20万方储罐项目完成气升顶,2#泊位手续办理工作有序推进,启东LNG接收站已具备超500万吨/年的周转能力。 (二)煤炭板块,释放优质产能 矿业公司以“安全保供”为核心,依托公司丰富的资源优势,充分发挥 “产、运、销、储”整体合力,稳步释放优质先进产能,圆满完成年度煤炭生产保供任务。 大力开拓川渝、湖南、湖北、山东及河南等远端市场,煤炭销售业务实现“量、价”齐增,创造历史最好业绩。 (三)煤化工板块,持续稳健发力 新能源公司通过技术革新助推提质增效,确保生产装置保持高负荷运行,连续三年实现销售收入和净利润双增长。清洁炼化公司坚持算账抓生产、管理促提升,全年产品产量取得新的突破。环保科技公司实现装置开车并产出聚酯级产品。硫化工公司牵头制定并发布《工业用二甲基二硫》团体标准,打造国内二甲基二硫品质标杆。 (四)绿色环保项目,超前谋划布局 公司坚定不移地实施绿色能源发展战略。碳科技公司整体规划建设的 300 万吨/年二氧化碳捕集、管输及驱油一体化项目之首期10万吨/年二氧化碳捕集与利用示范工程已顺利完成机械竣工,进入试生产阶段并产出合格液态二氧化碳产品,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进展。氢能示范项目已完成可研编制及立项审批,各项手续稳步推进,EPC招投标工作已完成,即将进入项目建设实施阶段。公司向传统化石能源与绿色新型能源相结合的能源综合开发企业进军的步伐铿锵有力。 二、高处推动低处落脚,精细化管理取得成效 以精细化管理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公司持续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研究制定《广汇能源 2022 年度精细化管理工作实施方案》,结合实际进一步细化,落实到基层、落实到班组,明确责任分工,梳理形成41个精细化管理方向929项具体措施。精细化管理水平不断创新突破,全年各公司提质降耗、降本增效合计约4.18亿元。 三、加强技术成果转化,完善科技创新体系 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动力源泉。公司下属新能源、清洁炼化等公司根据自身优势,不断促使技术成果向生产力转化,全年评审通过双创新项目 45 项,申请发明专利9项、实用新型专利51项,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新能源公司低温甲醇洗VOCs尾气热能综合利用装置通过首台(套)认证,环保科技公司荒煤气制乙二醇生产工艺获得业内高度认可,硫化工公司牵头制定并发布了《工业用二甲基二硫》团体标准,各项新技术、新工艺的实施标志着公司在技术创新方面达到了行业领先水平,为企业高质量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2023年将是全球能源结构转型、中国“双碳”目标持续深化的一年,也将是国内经济稳中求进、宏观政策超前发力的一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专门强调“要加强重要能源、矿产资源的国内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提出加快发展煤炭煤电煤化工产业集群,积极建设绿色矿业产业集群等“八大产业集群”和“三基地一通道”建设。公司将以保证国家能源安全为己任,持续满足社会多元化能源需求,聚焦煤炭、煤化工、新能源、绿色矿山等产业集群,发挥新疆本土大型企业示范带头作用,科学统筹生产经营活动,持续推进精细化管理工作,做好战略落地和经营管理,推动绿色产业转型升级;抢抓市场机遇,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积极助推公司内在价值的可持续增长。 惟其艰难方显勇毅,惟其磨砺始得玉成。面对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外部环境,公司将坚持存量变革、增量跨越,立足“五大产业”发展格局精准施策,有效提升企业竞争实力。一是密切关注国际LNG市场,优化采销策略,灵活运用“锁量、锁价、锁汇”等方式,实现效益最大化。二是抓好白石湖矿区生产及马朗煤矿手续办理及开发建设,继续做好煤炭产能释放,坚决完成保供任务,积极拓展煤炭外销市场,围绕四个物流基地,持续优化销售结构。三是推进新能源公司酚类产品深加工、清洁炼化公司炭化炉优化提升改造、环保科技公司原料气净化综合改造、硫化工公司二甲基亚砜等项目建设,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技术探索研究。四是持续推进企业绿色转型,重点围绕300万吨/年二氧化碳捕集、管输及驱油一体化项目、氢能示范项目建设,着力打造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相互融合的绿色能源生态体系。 扬帆沧海迎激浪,勇立潮头启新航。2022 年的成就振奋人心,2023 年的任务更需努力。本人及董事会成员相信,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广汇能源必将一路披荆斩棘、一路高歌前行,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致力成为中国最具成长力的能源公众公司而不懈奋斗! 董事长:韩士发 中国·新疆·乌鲁木齐 2023年4月 重要提示 一、 本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年度报告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承担个别和连带的法律责任。 二、 公司全体董事出席董事会会议。 三、 大华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为本公司出具了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四、 公司负责人韩士发、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马晓燕及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虎晓伟声明:保证年度报告中财务报告的真实、准确、完整。 五、 董事会决议通过的本报告期利润分配预案或公积金转增股本预案 公司2022年度将实施差异化分红方案,即以未来实施权益分派股权登记日登记的总股本(扣除回购专用证券账户中已回购股份数)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8元(含税),剩余未分配利润全部滚存结转至以后年度分配;2022年度不送股,不进行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 截止目前,公司回购专用证券账户累计持有股份数量为74,219,800股,按公司总股本6,565,755,139股扣除已回购股份后的股本总数6,491,535,339股为基数进行测算,本次拟分配现金红利总额为5,193,228,271.20元(含税)。根据相关规定,2022年内公司实施回购股份所支付的资金800,952,891.91元也视同为现金分红,经合并计算后,2022年度利润分配资金总额5,994,181,163.11元,占公司2022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比例为52.87%。 2020年-2022年,公司实施现金分红金额合计9,214,129,221.03元(含上市公司回购股份金额),占近三年年均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56.37%,已满足并超过相关制度关于现金分红的规定及承诺约定。 六、 前瞻性陈述的风险声明 √适用 □不适用 本年度报告载有若干涉及本公司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业务之前瞻性声明。由于相关声明所述情况之发生与否,非为本公司所能控制,这些前瞻性声明在本质上具有高度风险与不确定性。该等前瞻性声明乃本公司对未来事件之现有预期,并非对未来业绩的保证。实际成果可能与前瞻性声明所包含的内容存在差异。 七、 是否存在被控股股东及其他关联方非经营性占用资金情况 否 八、 是否存在违反规定决策程序对外提供担保的情况 否 九、 是否存在半数以上董事无法保证公司所披露年度报告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 否 十、 重大风险提示 公司已在本年度报告中详述经营活动可能遇到的风险,具体参见“第三节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之“六、公司关于公司未来发展的讨论与分析”之“(四)可能面对的风险”部分。 十一、 其他 □适用 √不适用
第二节 公司简介和主要财务指标 一、 公司信息
二、 联系人和联系方式
三、 基本情况简介
四、 信息披露及备置地点
五、 公司股票简况
六、 其他相关资料
七、 近三年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一) 主要会计数据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二) 主要财务指标
报告期末公司前三年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的说明 □适用 √不适用 八、 境内外会计准则下会计数据差异 (一) 同时按照国际会计准则与按中国会计准则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净利润和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差异情况 □适用 √不适用 (二) 同时按照境外会计准则与按中国会计准则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净利润和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差异情况 □适用 √不适用 (三) 境内外会计准则差异的说明: □适用 √不适用 九、 2022年分季度主要财务数据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季度数据与已披露定期报告数据差异说明 □适用 √不适用 十、 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和金额 √适用 □不适用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对公司根据《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解释性公告第1号——非经常性损益》定义界定的非经常性损益项目,以及把《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解释性公告第1号——非经常性损益》中列举的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界定为经常性损益的项目,应说明原因。 □适用 √不适用 十一、 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项目 √适用 □不适用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十二、 其他 □适用 √不适用 第三节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一)公司介绍 广汇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广汇能源”,股票代码“600256”)创始于1994年,2000年5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2012年转型为专业化的能源开发企业,是目前在国内外同时拥有“煤、油、气”三种资源的民营企业。公司依托丰富的天然气、煤炭和石油资源,建成了以液化天然气(LNG)、甲醇、煤炭、煤焦油、乙二醇为主要产品,以煤化工产业链为核心,以能源物流为支撑的综合能源产业体系。 广汇能源依托丰富的资源优势,现已初步形成天然气、煤炭、煤化工、清洁能源、碳捕集与利用协同发展的五大产业格局,是集上游煤炭开采、油气勘探生产,中游资源清洁转化高效利用,下游物流运输与终端市场于一体的大型能源上市公司。 在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的战略背景下,公司积极推进以“绿色革命”为主题的第二次战略转型升级,围绕现有产业发展格局,集中优势力量,以天然气业务为主业,平衡发展煤炭和煤化工两个板块,加快实现成为全球领先的二氧化碳捕集封存(CCUS)及驱油企业、国内领先的氢能源全产业发展企业及传统化石能源与新型能源相结合的能源综合开发企业。 (二)经营模式 1.内控管理模式 按照《公司法》《证券法》《上市公司治理准则》及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公司结合产业布局和经营特点,建立了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营管理层的法人治理结构,制定了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和制度汇编;设立了财务部、运营投资部、人力资源部、证券部、审计部、安全环保部、招投标采购中心、法律事务部、综合办公室、驻哈密办事处及驻淖企业协调保障中心十一个职能部室,明确了职责权限及运作流程。各层级间管理、监督体系横纵有序,职责清晰,关键风险点防范到位,日常业务操作管理规范。 2.采购模式 LNG业务:公司主要通过自有油气田开采、自有煤化工装置生产以及外购等方式获取天然气资源,多种方式组合保障气源供应。公司吉木乃LNG工厂气源来自公司控制的TBM所拥有的哈萨克斯坦斋桑油气田;哈密新能源工厂自产LNG所需原材料来自淖毛湖地区公司自有煤矿;外购气主要依托江苏南通港吕四港区LNG接收站开展LNG贸易,近年来外购气比例逐步增加。 煤化工业务:公司煤化工生产所需的原材料主要来源于自产煤炭,公司充沛的煤炭储量为公司煤化工业务的持续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 煤炭业务:在新疆区域拥有充足的、高质量的煤炭资源,可作为优质的原料煤和动力煤,通过规模化开采,实现自给自足和对外销售,保证内需外供。 3.生产模式 LNG业务:公司LNG生产主要采用三种方式:一是吉木乃LNG工厂所采用的,通过天然气经深冷处理后生产出LNG产品;二是哈密煤化工项目所采用的,以煤炭为原料,经碎煤气化加压使煤转化为天然气,再通过液化处理形成煤制LNG产品;三是江苏南通港吕四港区LNG接收站项目,通过海外贸易,引进海外LNG资源,进行LNG销售,通过贸易价差,实现利润。 天然气的液化及存储技术主要系将天然气冷冻至零下162℃,在饱和蒸汽压力接近常压的情况下进行储存,其储存容积可减少至气态下的1/625。公司引进了德国林德公司的混合冷剂循环技术,使公司工艺技术和生产设备处于较为先进的水平。 煤化工业务: ◆120万吨甲醇联产7亿方LNG项目:项目以煤炭为原料,主装置采用了鲁奇碎煤加压气化技术和鲁奇低温甲醇洗技术,其它装置引进了五项国际专利,经气化、净化、合成、液化等流程处理产出甲醇、LNG和副产品。在工艺技术的选择上优于国内同行业水平,是国内最大的以甲醇和LNG为主产品的现代化工企业。公司以“倡导环保理念,奉献清洁能源”为经营宗旨,在煤化工产品生产过程中积极引进国内外环保节能工艺技术,采用丹麦托普索公司湿法硫酸硫回收工艺,使硫的回收率超过99.2%;采用了中水回用、污水处理回用技术,实现了污水循环利用,减少了对原水的需求;在锅炉烟脱硫方面,采用氨法烟气脱硫技术,脱硫率大于99.8%。公司煤化工项目先进的环保节能工艺技术,不但持续保护了生态环境,也有效控制了公司煤化工产品的生产成本。 ◆1000万吨/年煤炭分级提质清洁利用项目:项目以公司自有白石湖露天煤矿煤炭产品为原料,主要生产工艺是对块煤进行分级提质、综合利用,建立“煤-化-油”的生产模式,即块煤经过干馏生产提质煤和煤焦油。其副产荒煤气一是用作信汇峡公司投建的煤焦油加氢项目的制氢气源;二是用作哈密环保“荒煤气综合利用年产 40万吨乙二醇项目”生产乙二醇,实现资源综合利用。 ◆荒煤气综合利用年产 40 万吨乙二醇项目:项目主要以广汇清洁炼化公司副产的荒煤气为原料,通过气体净化分离装置提纯获得合格的一氧化碳、氢气,再经草酸酯法生产乙二醇产品。该项目实现了对低价值荒煤气资源的最大化利用,把荒煤气转变为有效的合成气资源,实现了公司经济效益、环保效益双赢。 ◆4万吨/年二甲基二硫(DMDS)联产1万吨/年二甲基亚砜(DMSO)项目(一期规模1万吨二甲基二硫联产0.5万吨二甲基亚砜):项目采用国内首创的甲硫醇硫化法生产二甲基二硫(DMDS)联产二甲基亚砜(DMSO),主要以公司哈密煤化工工厂供应的甲醇、尾气硫化氢等为原料,产出二甲基二硫(DMDS)和二甲基亚砜(DMSO)产品。 煤炭业务:公司白石湖煤矿采用露天方式开采,“单斗—卡车—半固定破碎站—带式输送机”半连续开采工艺,机械化程度较高,露天开采回采率达到98%以上。公司根据《安全生产法》《矿山安全生产法》等法规制定了一系列安全生产制度,并成立了煤矿安全生产委员会。公司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安全生产职责,层层分解安全生产管理目标,确保公司煤矿生产安全。 4.运输、销售模式 LNG业务:在自有气方面,依托自有加气站及民用管网,公司建立了完善的销售网络,一部分气源通过槽车将LNG自工厂运输至各站点,根据不同需求,实现LNG加注、CNG加注以及民用;一部分气源实现市场化销售。在外购气方面,主要包括液进液出与液进气出两种模式。其中:液进液出方式主要是通过LNG槽车运输,运至包括LNG气化站、分布式LNG瓶组站以及加注站等终端供应站,满足汽车用气、工业用气和民用气的需求;液进气出方式主要是通过将LNG气化还原后进入管道。随着启通天然气管线项目以及公司LNG气化装置投入运行,在现有LNG液进液出业务量的基础上增加液进气出周转量,实现气化天然气通过管网向各燃气公司、电厂等供气。公司LNG销售的定价模式主要为:工业用气、商业服务用气结合市场供需情况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车用LNG主要根据市场情况并结合成品油的销售价格波动趋势最终定价。 煤化工业务:公司生产的煤制油品、甲醇、乙二醇等煤化工产品主要采取客户自提和第三方物流运输的方式进行销售,目前以公路及铁路运输为主。公司煤化工产品作为大宗化工原料,客户群体定位于工业企业,主要采取向客户直接销售的模式。公司产品的销售定价策略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结合产品成本、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等因素定价,追求长期合作与利润最大化。 煤炭业务:公司的煤炭销售业务主要采用直接销售模式,以铁路和公路相结合的运输方式,通过自建淖柳公路、红淖铁路及柳沟物流中转基地,降低了运输和仓储成本,具备较强的成本竞争优势。其中,红淖铁路投运后,随着逐步上货提量,有效降低了公司的煤炭运输成本,进一步扩大公司的煤炭销售半径。公司近年来在新疆、甘肃等传统煤炭市场之外,积极开拓宁、川、渝、云、贵等地煤炭市场,并加强无烟喷吹煤及高热值动力煤销售,实现煤炭销售业务多元化,同步建立了动态的煤炭销售价格体系,实施产品差异化的定价策略,取得了稳定的经济效益。 二、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能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在国民经济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战略地位。国家反复强调夯实能源安全基石,能源安全被提升到和粮食安全同等重要的高度。同时,伴随着国际形势变化,传统能源特别是煤炭资源出现“价值重估”。国家《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中明确强调“优化建设蒙西、蒙东、陕北、山西、新疆五大煤炭供应保障基地”,再次凸显了煤炭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中的基础地位。未来,煤炭资源等传统能源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仍将占据国内主导地位。 2022全国能源工作会议表示,我国要继续发挥煤炭压舱石作用,有效发挥煤电基础性调节性作用,传统能源逐步退出要建立在新能源安全可靠的替代基础上,发展新能源实现双碳目标不是一步到位退出煤炭,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要立足以煤为主的基本国情,抓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增加新能源消纳能力,推动煤炭和新能源优化组合。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年,着力增强国内能源生产保障能力,切实把能源饭碗牢牢地端在自己手里是我国能源发展重点。夯实能源供应保障基础是加强煤炭煤电兜底保障能力,包括统筹资源接续和矿区可持续发展,进一步释放煤炭先进产能,推动符合条件的应急保供产能转化为常态化产能;以示范煤矿为引领,加快推进煤矿智能化建设与升级改造。年内,能源资产表现亮眼;能源经济稳步回升,为宏观经济抵御冲击起到了良好的缓冲带作用。 (行业所涉信息摘自国家能源网、卓创资讯、中宇资讯、Wind资讯等公开资讯,仅作参考。) 1.天然气业务 天然气是一种主要由甲烷组成的气态化石燃料,与煤炭、石油并列为全球三大一次能源,也是三者中唯一的清洁低碳能源。双碳目标下,天然气作为一次能源中唯一的清洁能源,是重要的低碳能源,其市场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 2022年,受欧洲地缘政治影响,国际天然气市场格局发生较大变化,由“亚洲溢价”转向“欧洲溢价”,全球LNG贸易流向发生改变、LNG资源竞争越发激烈,国际天然气价格剧烈震荡,欧洲TTF天然气期货价格一度飙升至339.195欧元/兆瓦时,达到历史最高点,TTF天然气期货全年均价约为132.9欧元/兆瓦时,超过东北亚JKM 价格,成为全球LNG价格的引领者。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加快,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在全面推进绿色低碳转型, 加快能源转型升级步伐的大背景下,国家相继印发了《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 《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等一系列文件,提出要推动天然气在更多领域和行业中 替代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加快实现“双碳”目标;并将天然气纳入能源转型重点 领域。根据国家能源局预计,未来我国天然气供需缺口将维持在2000亿立方米左右。 2022 年是国内天然气市场“非常规”的一年,国际天然气供需市场格局急剧变 化,LNG进口量明显下滑,但在“提效增产”背景下国内天然气产量连续6年增产超 过100亿立方米。2022年,国内表观消费量3648.27亿立方米,同比下降1.2%;国 内生产天然气2178亿立方米,同比增长6.4%;天然气进口总量约1529.47亿立方米, 同比下降9.98%;天然气对外依存度为41%。 进入 2023 年国内经济复苏预期较好,下游工业需求明显增加,短期内市场处于 恢复期,价格将呈现震荡走势。长期来看,伴随国内外天然气供需面逐渐宽松,我国 天然气进口及国内销售价格有望逐渐回归理性。 图1:中国LNG进口量及增长情况 图2:中国天然气月度表观消费量 2.煤炭业务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产国和消费国,经过几十年发展,我国煤炭行业规模相对稳定,行业进入壁垒较高,属于成熟期,煤炭稳定供应能力较强;大型煤炭生产企业的行业集中度提高到70%以上。 2022年,在国际地缘政治冲突、气候异常等多重因素叠加影响下,能源危机加剧,国际原油、天然气价格大幅飙升,迫使消费者从原油、天然气转向其他能源,从而增加了对更具有价格竞争力的煤炭的需求,全球煤炭产量及消费量双双反弹,煤炭供需格局发生极大改变,国际煤炭价格高位运行。欧洲三港煤炭价格最高飙升至438.35美元/吨;南非理查兹港煤炭价格突破440美元/吨;澳大利亚纽卡斯尔港煤炭价格从年初的157.5美元/吨震荡上行至457.8美元/吨。 2022年,我国坚持立足以煤为主的基本国情,充分发挥煤炭兜底保障作用,提升煤炭保障能力,合理控制煤炭价格,煤炭保供政策贯穿全年并逐步发挥实效。在海外供需矛盾加剧,国内供需阶段性错配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国内煤炭价格中枢抬升。 2022年在煤炭长协保供政策以及产能释放影响下,我国煤炭企业生产积极性高,叠加铁路运力提升,港口煤炭中转作业增加,带动我国煤炭产量大增。全年实现原煤产量45.6亿吨,同比增长10.5%;进口量2.93亿吨,同比下降9.2%。新疆被列入全国五大煤炭供应保障基地,在确保安全前提下,新疆通过加快释放优质产能、加强生产调度、增加外运车皮等方式增加煤炭产销量。全年新疆原煤产量 4.13 亿吨,同比增长25%,“疆煤外运”8000万吨,同比增长近一倍,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煤炭增产 稳价保供目标任务。 2023年,煤炭将继续发挥兜底保障作用,煤炭供应端产能将继续释放,产量将继 续增加,而需求端在全年GDP5%增长目标下将会保持增加趋势,预计我国煤炭供需格 局整体将维持紧平衡状态,现货煤炭价格有望继续保持高位运行,价格中枢进一步提 升。 图3:原煤产量走势图 图4:动力煤消费量走势图 3.煤化工业务 现代煤化工是指以煤为原料,采用先进技术和加工手段生产替代石化产品和清洁燃料的产业,依靠技术革新,现代煤化工产业可以实现对石油、天然气资源的补充和部分替代。在我国富煤贫油少气的资源禀赋下,石油天然气对外依存度居高不下,充分把握国内资源禀赋,高质量利用煤炭成为发展核心。2022年,我国出台了一系列与“煤”相关的政策文件,不断健全完善煤炭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体系,引导行业提高煤炭供给质量、推动清洁高效利用、加快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深化安全生产管理、推动资源地区转型等。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行动”“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确保粮食、能源资源、重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促进煤化工产业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发展成为“十四五”时期我国煤化工行业的重要任务。在此背景下,未来相当一段时期仍是现代煤化工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机遇期。 甲醇:甲醇是结构最为简单的饱和一元醇,下游应用广泛,可用于生产烯烃、甲醛、二甲醚、冰醋酸以及溶剂、燃料等多个领域,是重要的基础化工原材料之一。其中甲醇制烯烃消费占比高达50%以上,占据绝对主力;除甲醇制烯烃以外,BDO、碳酸二甲酯等小众下游领域的需求也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在生产工艺中,我国的资源结构决定了煤制甲醇一直占据绝对主力。 2022年受国内外宏观因素影响,商品共振加剧,甲醇走势受自身阶段性矛盾影响,甲醇年均价重心同比略有上移。甲醇全年基本面矛盾不大,供需双弱使得上下游新增产能增速同比明显下滑,而海外供需走弱,进口量增加较多。截至 2022 年底,我国甲醇总产能约10171万吨,同比增加2.83%;产量7621.03万吨,同比增长3.67%;进口量约为1219.30万吨,同比增长8.89%;下游消费量8805.5万吨,同比增长4.02%。 预计 2023 年甲醇下游消费随国内宏观先弱后强,近端受下游利润不佳影响消费承压,随着宏观缓解改善逐步恢复。另外,从下游新增投产计划来看,增量结构迎来转型,C/MTO增速放缓而传统及新兴需求增速上升。长期来看,中国甲醇市场驱动主要体现在供需、成本与宏观之间的转换,预计 2023 年全年甲醇市场行情或仍将以震 荡整理为主。 煤焦油:煤焦油是煤干馏过程中得到的一种高芳香度的碳氢化合物的复杂混合物, 中温煤焦油是由煤经中温干馏而得的油状产物,用于制液体燃料和化学工业原料等。 2022 年,煤焦油价格稳步上行,截至 12 月 20 日价格约 6467.5 元/吨,年度上涨 44.69%。 我国煤焦油产能整体呈增长状态,2022年中国中温煤焦油市场总产能约1502万 吨,相比去年增加72万吨,环比增加5.03%,产能增速始终保持缓慢增长。2023年, 仍有部分中温煤焦油及煤焦油加氢项目陆续投产,中温煤焦油供不应求局面或进一步 加剧。 乙二醇:乙二醇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和战略物资,我国约95%的乙二醇用于生产聚 酯。以石油为基础原料的合成纤维约占90%,生产原料高度依赖石油资源,而我国石 油对外依存度高达70%,长远来看,化学纤维原料高度依赖石油资源存在产业安全隐 患。利用我国能源结构“富煤、缺油、少气” 的基本特征,开发利用煤化工保障化纤 原料的供应,是保障化纤产业安全的一种有效途径。推动化纤原料多元化,实施煤基 化纤原料示范工程意义重大。“十三五”以来,我国煤制乙二醇技术进步明显。 2022年乙二醇在油价相对高位宽幅震荡和自身供需基本面偏弱的综合影响下,价 格整体震荡运行。截至 2022 年底,我国乙二醇总产能约 2497.20 万吨,同比增长 24.47%;产量约 1345.64 万吨,同比增长 10.12%,进口量约为 751 万吨,同比减少 10.9%。 预计 2023 年,受宏观变动及供需博弈影响,乙二醇价格高波动仍将持续,价格 稳中上行为主。 图5:甲醇产业链利润对比图 图6:中温煤焦油产量与价格对比图 4.绿色能源业务 ①二氧化碳捕集(CCUS)及驱油 CCUS是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技术组合不可或缺的重要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 CCUS 技术发展,相关技术成熟度快速提高,系列示范项目落地运行,呈现出新技术不断涌现、效率持续提高、能耗成本逐步降低的发展态势。《“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将CCUS技术作为重大示范项目进行引导支持,未来 CCUS 技术在我国实现碳中和目标、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将会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二氧化碳驱油一是可以帮助煤化工排放企业降低碳排放,腾出环境容量指标;二是可以提高区域油气田的油气采收率,实现油田增产增效的同时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三是可以替代现有的水驱工艺,实现节水,生态效益显著。 2021年中国政府做出应对气候变化承诺:到203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60%-65%。同时,2022年2月,国家发改委、能源局下发《关于完善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体系机制和政策措施的意见》,提出加强 CCUS 技术推广示范,扩大二氧化碳驱油计划应用,探索利用油气开采形成地下空间封存二氧化碳。在此背景下,随着碳捕集技术的成熟、成本的下降以及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CCUS产业将迎来快速发展。 ②氢能 氢能源被誉为 21 世纪最清洁能源,具有元素资源丰富、储能时间长、能量密度大等诸多优点。同时氢能的应用可以广泛渗透到传统能源的各个方面,包括交通运输、工业燃料、发电等各领域的大规模深度减碳。氢能一直被视为全球能源向可持续发展转型的主要路径之一,氢能的利用符合我国碳减排大战略,同时有利于解决我国能源安全问题。 当前,传统化石能源制氢仍是主要制氢方式,占全球氢气产量的78%以上,但制氢技术正在由化石能源制氢和工业副产氢向更清洁的电解水制氢方向过渡。由于绿电成本逐步下降,电解槽技术向更适用清洁能源的质子交换膜方向迭代。未来,绿色能源电解水制氢实现与化石能源制氢平价可期。 按照发改委出台的《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到2025年,形成较为完善的氢能产业发展制度政策环境,初步建立以工业副产氢和可再生能源制氢就近利用为主的氢能供应体系。燃料电池车辆保有量约5万辆,部署建设一批加氢站。可再生能源制氢量达到 10-20 万吨/年,成为新增氢能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二氧化碳减排100-200万吨/年。再经过5年的发展,到2030年,形成较为完备的氢能产业技术创新体系、清洁能源制氢及供应体系,产业布局合理有序,可再生能源制氢广泛应用,有力支撑碳达峰目标实现。到 2035 年,形成氢能产业体系,构建涵盖交通、储能、工业等领域的多元氢能应用生态。氢能源产业链以其清洁化的优势,正处于从导入期过渡到发展期的上升阶段当中,未来有望在诸多清洁能源的技术路线中脱颖而出,成为我国实现能源清洁化的关键环节。 三、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业务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坚持以经营业绩为导向,坚决贯彻稳中求进总基调,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科学统筹生产经营活动,深挖潜力、提质增效,全面提升精细管理的成效层次,做好战略落地和经营管理,抢抓市场机遇,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加速迈入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的新阶段。 报告期内,公司总资产61,575,437,169.22元,同比增长3.13%;实现营业收入59,408,725,478.43 元,同比增长 138.9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1,337,656,385.39 元,同比增长 126.6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11,072,820,416.20元,同比增长117.53%;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0,146,342,999.33元,同比增长67.74%。 (一)天然气板块 图7:天然气产业及市场布局示意图 2022年,地缘政治不确定性加剧和欧洲天然气供应的紧张,国际天然气价格大幅 度上涨并剧烈波动,推动国内天然气价格大幅走高,公司天然气板块全面做大、做实、 做强国内外双线贸易,同步引入码头代接卸服务,盈利能力稳步提升。报告期内,天 然气板块具体生产运营情况如下: 图8:天然气板块产业链 1.自产气方面:报告期内,广汇新能源公司推行内部市场化管理模式,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实行“一炉一策”,制定单炉运行管控方案,严控开车过程,精准判断运行工况,最大限度挖掘装置潜能,在开展为期23天年度大修的情况下,仍实现LNG产量72,431.04万方(合计51.74万吨),同比下降1.71%。 2.外购气方面:启东 LNG 接收站项目积极调整经营思路,锚定目标、精准发力,实施“2+3”运营模式,两种输气途径(液进液出、液进气出),三种盈利方式(境内贸易、接卸服务及国际贸易),精准把握国际与国内市场动态,国际贸易“量、价、利”同增,实现公司利润最大化。
2022年,伊吾矿业公司获评新疆首批创新型中小企业,不断促进企业健康持续发展,有序释放煤炭先进产能,统筹稳产增产,“产、运、销、储”各环节安排井然有序;动态掌握用户生产情况、购销计划,不断提升长协合同履约率,持续优化市场结构,积极响应国家煤炭保供需求,确保优质产能稳定释放,白石湖露天煤矿列入国家发改委保供煤矿名单。报告期内,实现原煤产量2,044.64万吨,同比增长98.73%;煤炭销售总量2,670.30万吨,同比增长33.86%。
(四)加强项目前期管理,提高管理质量,科学把控建设节奏 报告期内,公司围绕生产运行和项目建设两条主线做好各项重点工作,加强项目全流程管理,全面落实安全管理要求,确保后续各项工作安全平稳推进。 1.在建项目 (1)马朗煤矿建设项目 马朗煤矿所在矿区《总规》取得批复,该项目相关手续办理进入到新阶段。公司在全面加快推进马朗煤矿相关手续办理的同时,也积极做好项目开发的相关配套设施建设工作,马朗煤矿配套的白石湖快装复线整体项目已正式开通装车运行,马朗至白石湖的矿用公路已建成并实现通车。 (2)江苏南通港吕四港区LNG接收站及配套项目 6#20万立方米储罐:已完成气升顶,正在进行内罐施工。 2#泊位建设项目:工艺设计初稿正在编制;工程可研报告已完成第五稿;海域使用论证、海洋环评报告正在编制中;通航批复、安全预评价初稿已完成内部审核;职业病预评价、社会稳定性评价待岸线批复取得后开展相关工作。 (3)哈萨克斯坦斋桑油气开发项目 目前,项目区块现有总井数54口,其中:油井29口,气井25口。报告期内,按照 2022 年斋桑油气田稠油项目开发方案,有序推进各项工作。年内已开展检查测试油井单井产量等工作,对油井(老井)测试生产数据进行整体评价。 2.发展绿色能源业务 (1)二氧化碳捕集及驱油项目 公司依托自身企业特点,结合新疆区位优势,设立全资子公司广汇碳科技公司,在哈密淖毛湖地区整体规划建设300万吨/年二氧化碳捕集、管输及驱油一体化项目,分期建设,其中:首期建设10万吨/年二氧化碳捕集与利用示范项目。该项目已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取得《伊吾县企业投资项目登记备案证》及完成《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登记表》的备案,并与新疆区域具有二氧化碳驱油需求的油田单位签署了《二氧化碳产品合作框架协议》和《二氧化碳购销合同》,同时该项目纳入 2022 年第二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重点研发专项任务,并获得财政资金支持。(具体内容详见公司2021-046、106及121号,2022-014及090号公告) 报告期内,该项目已取得项目备案、安评、环评、职评、能评、用地批复、用地预审与选址意见书、用地规划许可证、工程规划许可证、水土保持方案、施工图审查合格证等前期手续;土建工作进入扫尾阶段,主要动静设备已全部就位,正在进行管道安装,整体完成80%。 截止本报告披露日,首期示范项目已于3月 25日顺利产出合格液态二氧化碳产品,进入试运行阶段,标志着公司进入绿色发展新阶段。(具体内容详见公司2023-015及018号公告) (2)氢能项目 在“碳达峰·碳中和”的大背景下,公司依托自身企业优势,积极主动适应国内外能源产业发展新形势,启动了以“绿色革命”为主题的第二次战略转型。除已推进实施的二氧化碳捕集、封存和驱油(CCUS)项目外,公司制定了《氢能产业链发展战略规划纲要》,明确了公司今后转型的另一重点方向是加速发展氢能产业。具体内容详见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www.sse.com.cn)披露的《广汇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氢能产业链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0年)》 公司遵循从试点示范到规模推广再到大规模商用的规律,按照“一年起步、三年打基础、五年初具规模”的发展思路,推动氢能产业落地发展,在2022年—2023年期间为氢能产业作试点示范、布局,搭建新能源发电+电解水制氢+储氢+加氢站+氢能燃料重卡应用示范工程,且同步开展绿氢成本控制及氢能交通应用的示范研究。未来,将根据氢能规划及市场发展需求在淖毛湖地区逐步开展氢能交通运输领域大规模替代,通过交通运输场景应用实现氢能产业的综合利用。 公司计划通过引入国内领先的电解水制氢及加氢站技术,先在伊吾工业园区内投资建设首期“绿电制氢及氢能一体化示范项目”。该氢能示范项目已申报成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重大科技专项“区域综合能源系统的绿能协同技术及应用研究”项目,且已在伊吾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办理取得了《伊吾县企业投资项目登记备案证(伊发改产业备【2022】50号)》。(具体内容详见公司2022-082及090号公告) 截止本报告披露日,该项目已完成可研编制及立项审批,各项手续稳步推进,EPC招投标工作已完成,即将进入项目建设实施阶段。 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适用 □不适用 1.充足的、低成本、高质量的能源资源储备优势 公司立足新疆本土及中亚,面向全球,获取丰富的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在哈密地区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为公司煤化工项目提供了坚实的原料保障;在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境内已获取丰富的油气资源储备。 公司拥有的煤、油、气资源类比同行业呈现出数量充足、优质稀缺、成本低廉的优势。 ●天然气:自产气方面,哈密煤化工工厂所产LNG来源煤制甲醇项目副产品,综合生产成本低;吉木乃工厂的气源来自公司自有的哈萨克斯坦斋桑油气田,气源价格根据国际协议事先锁定,生产成本可控。外购气方面,公司拥有竞争力较强的长协气源,价格优势明显。 ●煤化工 哈密煤化工项目:生产原料煤主要来自公司自有的坑口煤矿,以露天开采方式,自给自足,成本低,运距短,采用碎煤加压气化生产工艺,生产出甲醇、LNG及九种以上副产品,组合经济效益较大。 清洁炼化项目:项目是对淖毛湖煤炭资源进行分级提质、综合利用,建立“煤-化-油”的生产模式,主要产品为煤焦油及提质煤。其副产的荒煤气一是用作信汇峡公司投建的煤焦油加氢项目的制氢气源。二是用作哈密环保“荒煤气综合利用年产 40万吨乙二醇项目”,生产乙二醇,实现资源综合利用。提质煤除广泛用于铁合金、电石、合成氨等行业外,还用于高炉喷吹、制作活性炭、吸油剂、脱硝剂及民用燃料等领域。 乙二醇项目:项目首次将“WHB合成气制乙二醇技术”应用于荒煤气制乙二醇,年可有效利用荒煤气 30 亿方,有效节省标煤 60 万吨,每年可直接减排二氧化碳 60万吨,间接减排二氧化碳170万吨,对促进节能减排,推进生态环境绿色发展,具有良好的示范效应和重要的社会效应。 硫化工项目:采用国内首创的甲硫醇硫化法精细生产二甲基二硫(DMDS)联产二甲基亚砜(DMSO),主要以公司哈密煤化工工厂供应的甲醇、尾气硫化氢等为原料,产出二甲基二硫(DMDS)和二甲基亚砜(DMSO)产品。产品利用率高,成本低,出产精细有机硫化工产品,广泛供应于石油、化工、医药、电子、合成纤维、塑料、印染等行业,市场前景好,具有较强的产品竞争能力。 ●煤炭:公司拥有的煤炭项目总体呈现开采难度低、成本低的双低优势。公司同步自建淖柳公路、红淖铁路及柳沟物流中转基地,大大降低运输和仓储成本,具有较强的成本竞争优势。 2.需求巨大的能源市场空间 基于国家对新疆建设大型油气生产加工和储备基地、煤炭煤电煤化工基地、新能源基地及国家能源陆上大通道(“三基地一通道”)的战略定位,公司有序发展现代煤化工产业,大力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积极推进二氧化碳捕集、管输及驱油一体化项目和风间光伏发电制氢项目,进一步优化能源结构,推动能源绿色发展。 ●天然气:天然气具有生产、运输、使用方便,安全性好等优点。目前,国内政策已明确要求充分发挥天然气清洁资源优势,提高其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公司将产品定位于“西气东输”和“海气上岸”的服务和补充,与国内石油天然气大型企业采取错位竞争的方式扩大市场占有率。 ●煤炭及煤化工:随着能源结构不断调整,煤炭在国家一次能源结构的比例或逐步下降,但总量因市场所需稳步提升。煤制油、气、烯烃为代表的新兴煤化工产业大量涌现,煤炭由燃料为主向燃料、原料并重转变,呈现出多元化的利用方式,在我国能源的可持续利用发展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石油:石油堪称为“工业的血液”,在工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由于我国石油消费需求依然保持较快增长,石油大量依赖进口,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未来中国的石油总需求量依然强劲。 3.完整、配套的能源全产业链供应优势 公司具备从上游资源勘探开发、中游资源加工转换和物流中转运输,直至下游终端市场销售的完整、配套的全产业链供应格局。产业链的上游主要包括:对疆内煤炭、境外油气等资源的权属获取、勘探、开采;中游主要包括加工转换和物流中转运输,将原有物流业务与能源产业发展相结合,采用复合供应模式,扩大市场占有率;下游主要包括终端市场销售网络(城市管网建设、LNG、L-CNG加注站等)建设,为公司能源产业链持续盈利提供了重要保证。 4.新能源产业兼具资源及应用场景优势 ●氢能:①氢源资源丰富,成本优势明显:公司所属的哈密淖毛湖地区风光热资源丰富,利用风光热发电并制绿氢区域优势明显,同时公司煤化工项目副产的荒煤气中有较高含量的氢,工业制氢成本优势显著。②应用场景优势:围绕公司在哈密淖毛湖地区的矿山开发、煤炭及煤化工产品中短途运输涉及大量的矿卡、重卡,交通运输应用场景广阔。 ●二氧化碳捕集及驱油:公司具备实施大型 CCUS-EOR 项目得天独厚的条件,即源汇匹配条件最佳。一是公司淖毛湖煤化工装置副产大量高浓度的二氧化碳,捕集成本低;二是公司周边油田用二氧化碳驱油可明显提高石油采收率,且距离公司碳源点直线距离仅约70公里。源汇匹配性良好,具备开展大型 CCUS-EOR项目的巨大优势。 公司以上具有的独特优势决定了企业自身无法复制、难以超越的核心竞争力,为公司能源开发产业持续稳定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
□适用 √不适用 2. 收入和成本分析 √适用 □不适用 营业收入变动原因说明: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增长138.93%,主要系公司报告期内①天然气国际、国内业务量及销售价格增加所致;②煤炭销售量及销售价格增加所致;③煤化工产品销售量及销售价格增加所致。 营业成本变动原因说明:营业成本较上年同期增长176.84%,主要系公司报告期内①天然气国际、国内采购量增加所致;②煤炭产量及销售量增加致外包费用、运费增加;③煤化工产品采购量增加所致。 (1). 主营业务分行业、分产品、分地区、分销售模式情况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