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报]雷科防务(002413):2022年年度报告
|
时间:2023年04月16日 16:47:24 中财网 |
|
原标题:雷科防务:2022年年度报告
![](//quote.podms.com/drawprice.aspx?style=middle&w=600&h=270&v=1&type=day&exdate=20230416&stockid=10966&stockcode=002413)
江苏雷科防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2年年度报告
2023年4月14日
2022年年度报告
第一节 重要提示、目录和释义
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年度报告内容的真实、准确、完整,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承担个别和连带的法律责任。
公司负责人高立宁、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刘峰及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宋鑫声明:保证本年度报告中财务报告的真实、准确、完整。
所有董事均已出席了审议本报告的董事会会议。
公司在本报告“第三节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之“十一、公司未来发展的展望”中的“(四)可能面对的风险及应对措施”详细描述了公司经营中可能存在的风险,敬请投资者予以关注。
公司计划不派发现金红利,不送红股,不以公积金转增股本。
目录
第一节 重要提示、目录和释义 ........................................2 第二节 公司简介和主要财务指标 ......................................6 第三节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10 第四节 公司治理 ...................................................31 第五节 环境和社会责任 .............................................50 第六节 重要事项 ...................................................52 第七节 股份变动及股东情况 .........................................64 第八节 优先股相关情况 .............................................72 第九节 债券相关情况 ...............................................73 第十节 财务报告 ...................................................76
备查文件目录
(一)载有公司法定代表人签名的2022年度报告全文及摘要。
(二)载有公司法定代表人、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会计机构负责人签名并盖章的财务报表正本。
(三)载有会计师事务所盖章、注册会计师签名并盖章的审计报告原件。
(四)报告期内在中国证监会指定报纸上公开披露过的所有公司文件的正本及公告的原稿。
(五)以上文件存放于公司证券事务部备查。
释义
释义项 | 指 | 释义内容 | 公司、上市公司、雷科防务 | 指 | 江苏雷科防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理工雷科 | 指 | 公司全资子公司北京理工雷科电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奇维科技 | 指 | 公司全资子公司西安奇维科技有限公司 | 成都爱科特 | 指 | 公司全资子公司成都爱科特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西安恒达 | 指 | 公司全资子公司西安恒达微波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 江苏恒达 | 指 | 公司全资孙公司江苏恒达微波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 恒达微波 | 指 | 西安恒达微波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江苏恒达微波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 雷科空天 | 指 | 公司全资子公司北京理工雷科空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原北京理工雷科
雷达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深交所 | 指 | 深圳证券交易所 | 证监会 | 指 |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 | 报告期 | 指 | 2022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 | 元、万元 | 指 | 人民币元、人民币万元 |
第二节 公司简介和主要财务指标
一、公司信息
股票简称 | 雷科防务 | 股票代码 | 002413 | 股票上市证券交易所 | 深圳证券交易所 | | | 公司的中文名称 | 江苏雷科防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 公司的中文简称 | 雷科防务 | | | 公司的外文名称(如有) | Jiangsu Leike Defense Technology CO.,LTD. | | | 公司的外文名称缩写(如有) | LKDF | | | 公司的法定代表人 | 高立宁 | | | 注册地址 |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礼嘉镇建东村建华路南 | | | 注册地址的邮政编码 | 213176 | | | 公司注册地址历史变更情况 | 无 | | | 办公地址 | 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甲2号院5号楼6层 | | | 办公地址的邮政编码 | 100081 | | | 公司网址 | www.racodf.com | | | 电子信箱 | [email protected] | | |
二、联系人和联系方式
三、信息披露及备置地点
公司披露年度报告的证券交易所网站 | 深圳证券交易所:http://www.szse.cn | 公司披露年度报告的媒体名称及网址 | 《证券时报》《证券日报》《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报》及
巨潮资讯网(www.cninfo.com.cn) | 公司年度报告备置地点 | 公司证券事务部 |
四、注册变更情况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 91320400745550891Q | 公司上市以来主营
业务的变化情况
(如有) | 1、2010年5月,公司上市时原主营业务主要为冰箱、空调用蒸发器、冷凝器以及铝板(箔)、
铜管的生产和销售。
2、2015年 6月,公司完成理工雷科100%股权的收购,进入军工电子信息产业,业务范围拓展
至嵌入式实时信息处理、复杂电磁环境测试与验证及评估、北斗卫星导航及雷达等业务领域,
公司拥有制冷业务与军工电子信息业务并行的双主业。 | | 3、2015年12月,为集中力量打造军工电子信息产业,实现业务转型升级,公司向控股股东常
发集团出售与制冷业务相关的全部资产及负债。
4、2016年2月,公司完成成都爱科特70%股权的收购,公司军工电子信息产业新增通信、雷达
用微波信号分配管理及接收处理业务。2016年6月,公司完成对奇维科技100%股权的收购,奇
维科技专业从事嵌入式计算机、军用固态存储设备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2020年1月,
公司完成对恒达微波 100%股权的收购,恒达微波专注于微波天线、微波有源及无源器件、微波
系统的设计、开发和生产,并提供微波相关技术服务。2020年 12月公司收购成都爱科特剩余
30%股权。
5、截至本报告期,公司主营业务为雷达系统、智能控制、卫星应用、安全存储、智能网联五
大业务方向。 | 历次控股股东的变
更情况(如有) | 2017年 12月 28日,公司披露了《关于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发生变更的公告》(公告编号:
2017-053),根据《公司法》《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等有关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
的相关规定,结合公司目前股东持股及董事会成员构成情况,经审慎判断,公司认定公司控股
股东及实际控制人已由常发集团及黄小平先生变更为无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 |
五、其他有关资料
公司聘请的会计师事务所
会计师事务所名称 | 信永中和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会计师事务所办公地址 | 北京市东城区朝阳门北大街8号富华大厦A座9层 | 签字会计师姓名 | 徐伟东、张杭 |
公司聘请的报告期内履行持续督导职责的保荐机构
?适用 □不适用
保荐机构名称 | 保荐机构办公地址 | 保荐代表人姓名 | 持续督导期间 | 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 北京市东城区朝内大街2号
凯恒中心 B、E座3层 | 杜鹏飞、朱李岑 | 2021年2月-2022年12月 |
公司聘请的报告期内履行持续督导职责的财务顾问
□适用 ?不适用
六、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公司是否需追溯调整或重述以前年度会计数据
□是 ?否
| 2022年 | 2021年 | 本年比上年增
减 | 2020年 | 营业收入(元) | 1,363,724,358.28 | 1,622,188,129.84 | -15.93% | 1,215,560,376.69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元) | -935,153,420.97 | -240,755,551.15 | -288.42% | 172,355,303.2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
损益的净利润(元) | -924,321,297.30 | -292,555,132.38 | -215.95% | 65,721,525.92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元) | -63,633,365.54 | -114,976,164.04 | 44.66% | -43,126,358.24 | 基本每股收益(元/股) | -0.70 | -0.19 | -268.42% | 0.16 | 稀释每股收益(元/股) | -0.70 | -0.19 | -268.42% | 0.16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 | -20.64% | -5.14% | -15.50% | 0.00% | | 2022年末 | 2021年末 | 本年末比上年
末增减 | 2020年末 | 总资产(元) | 5,948,442,655.49 | 6,439,104,435.03 | -7.62% | 5,778,241,471.86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元) | 4,175,159,678.48 | 4,945,893,344.37 | -15.58% | 4,066,323,297.11 |
公司最近三个会计年度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前后净利润孰低者均为负值,且最近一年审计报告显示公司持续经营能力存在不
确定性
□是 ?否
扣除非经常损益前后的净利润孰低者为负值
?是 □否
项目 | 2022年 | 2021年 | 备注 | 营业收入(元) | 1,363,724,358.28 | 1,622,188,129.84 | 无 | 营业收入扣除金额(元) | 6,054,989.26 | 15,279,891.41 | 无 | 营业收入扣除后金额(元) | 1,357,669,369.02 | 1,606,908,238.43 | 无 |
七、境内外会计准则下会计数据差异
1、同时按照国际会计准则与按照中国会计准则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净利润和净资产差异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不存在按照国际会计准则与按照中国会计准则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净利润和净资产差异情况。
2、同时按照境外会计准则与按照中国会计准则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净利润和净资产差异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不存在按照境外会计准则与按照中国会计准则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净利润和净资产差异情况。
八、分季度主要财务指标
单位:元
| 第一季度 | 第二季度 | 第三季度 | 第四季度 | 营业收入 | 330,396,250.35 | 329,821,944.55 | 361,100,727.36 | 342,405,436.0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
的净利润 | 26,068,139.03 | -15,273,594.23 | -37,769,235.10 | -908,178,730.67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
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
的净利润 | 18,906,630.59 | -19,808,127.92 | -44,745,810.33 | -878,673,989.64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
流量净额 | -133,025,564.22 | 33,318,662.57 | -95,728,690.45 | 131,802,226.56 |
上述财务指标或其加总数是否与公司已披露季度报告、半年度报告相关财务指标存在重大差异 □是 ?否
九、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及金额
?适用 □不适用
单位:元
项目 | 2022年金额 | 2021年金额 | 2020年金额 | 说明 | 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包括已计提资
产减值准备的冲销部分) | 371,393.05 | 80,956.90 | 51,210,581.03 | | 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与公司正 | 24,064,969.88 | 36,575,454.11 | 43,686,877.17 | | 常经营业务密切相关,符合国家政策
规定、按照一定标准定额或定量持续
享受的政府补助除外) | | | | | 除同公司正常经营业务相关的有效套
期保值业务外,持有交易性金融资
产、交易性金融负债产生的公允价值
变动损益,以及处置交易性金融资
产、交易性金融负债和可供出售金融
资产取得的投资收益 | -29,223,941.28 | 29,762,965.09 | 60,049,828.22 | | 除上述各项之外的其他营业外收入和
支出 | -1,215,123.91 | -1,672,546.11 | -23,727,701.48 | | 其他符合非经常性损益定义的损益项
目 | 299,087.73 | 0.00 | 0.00 | | 减:所得税影响额 | 3,841,574.14 | 12,498,057.82 | 23,868,684.03 | | 少数股东权益影响额(税后) | 1,286,935.00 | 449,190.94 | 717,123.62 | | 合计 | -10,832,123.67 | 51,799,581.23 | 106,633,777.29 | -- |
其他符合非经常性损益定义的损益项目的具体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不存在其他符合非经常性损益定义的损益项目的具体情况。
将《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解释性公告第1号——非经常性损益》中列举的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界定为经常性损益项
目的情况说明
□适用 ?不适用
公司不存在将《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解释性公告第1号——非经常性损益》中列举的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界定为经
常性损益的项目的情形。
第三节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公司主营业务覆盖雷达系统、卫星应用、智能控制、安全存储、智能网联五大方向。根据中国证监会颁布并实施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公司属于制造业中的“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行业。
在国防军工领域,《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对加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作出战略部署,明确提出 2027年实现建军百年奋斗目标,2035年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议指出“加快武器装备现代化,聚力国防科技自主创新、原始创新,加速战略性前沿性颠覆性技术发展,加速武器装备升级换代和智能化武器装备发展”。2022年我国国防支出预算 14,760.81亿元,比上年预算增长 7.1%。随着我国新域新质作战力量不断壮大,武器装备将从机械化向信息化、智能化迈进,军工电子信息作为国防信息化、智能化建设的基石,该领域将迎来更大的发展。
在民用行业领域,2022年 12月 1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纲要指出“大力发展智慧交通,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信息基础设施,增强数据感知、传输、存储、运算能力,推进卫星及应用基础设施建设”。在国务院发布《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之后,又陆续出台了《公路“十四五”发展规划》、《国家公路网规划》、《“十四五”交通领域科技创新规划》等一系列交通相关政策,落实建设交通强国各项举措,加快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预计十四五未来几年交通行业将有更大发展空间。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报告期内,公司的主要业务包括雷达系统业务群、卫星应用业务群、智能控制业务群、安全存储业务群、智能网联业务群的相关产品研发、制造和销售。
1、雷达系统业务群
雷达系统业务通过多年积累已经形成了覆盖从系统设计、天线、射频、处理、模拟仿真等方面的完整产业链能力,具有丰富的工程经验。自主掌握新体制雷达算法、全频段有源无源天饲馈、全频段高集成度低成本 TR组件、国产化异构并行处理等关键核心技术。具备毫米波雷达、相控阵雷达、合成孔径雷达系统研发设计和生产能力,面向国防、交通、民航、矿山、气象、汽车等行业市场都拥有领先的相关2、卫星应用业务群
卫星应用业务经过多年积累,研发了多项遥感卫星和地面系统的核心关键技术,形成了星上、地面协同配合的产业能力。星上遥感主要围绕航天遥感信息高时效、高精度获取和处理需求,提供星上实时处理关键装备等系列化产品;地面系统包含商业遥感卫星接收系统以及向地面站提供天伺馈分系统、射频分系统、数据预处理分系统、运维管理软件等研制、生产和服务。
3、智能控制业务群
智能控制业务专注于智能化、信息化设备领域发展。面向多域作战、各种异构平台组网管理、分布执行、联合控制、集中指挥的现代战场,依托于国产化计算机、图像处理与显示、组合导航和伺服控制等技术经验,推出了多种面向空、天、地协同一体化的智能控制系统和组件产品。
4、安全存储业务群
安全存储业务以国产化自主可控闪存控制技术为基础,面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以及特种行业打造了芯片级存储、嵌入式存储、加固式存储、记录仪存储及系统级存储全系列产品线,向客户提供完整、高性能、高可靠软硬件存储解决方案。产品广泛应用于各类企业数据中心,以及车载、船载、弹载、机载、航天等领域。
5、智能网联业务群
智能网联业务以自研的智能传感器产品、路侧相关产品为基础,结合“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矿山、智慧驾驶”理念,融合 5G、AI、边缘计算、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面向智能网联领域研发了智能网联相关产品及解决方案,形成了由智能路侧系统、车路协同型无人驾驶/高级辅助驾驶系统等多个子系统协同配合的业务生态体系,满足复杂环境感知、智能决策和协同控制的智能交通场景应用需求。同时还自研了系列化车载毫米波雷达目标模拟器产品和 ADAS相关仿真测试解决方案,助力智能网联产业发展。
三、核心竞争力分析
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自主知识产权、雄厚的研发能力和优秀的技术人才等方面,具体如下: 1、自主知识产权
公司拥有完全的自主知识产权,覆盖雷达系统、智能控制、卫星应用、安全存储、智能网联等产业方向,掌握新体制雷达、雷达高速实时信号处理、全频段相控阵面、识别与控制、自主可控安全存储、多源遥感信息处理算法等核心技术。报告期内共计新申请 96项各类专利以及软件著作权,报告期末已获授权的专利以及软件著作权合计493项。
2、优秀的人才队伍
公司坚持“以人为本,培养一流人才”的人才理念,秉承“高学历、专业化、年轻化、可持续”人才培养策略,吸引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加盟。其中有中国工程院院士 1人、国务院特殊津贴 2人、国家杰青计划l人、北斗导航重大专项专家组专家1人,研发团队中拥有博士学位的25人。
3、领先的技术优势
公司掌握多源遥感信息处理算法、自主高性能处理芯片、新体制雷达系统、全频段相控阵面、毫米波雷达、自主可控存储、识别与控制、多型天线技术、运动平台与伺服控制技术等多项核心技术。相关的技术成果已达到国内、甚至国际领先水平,并在雷达领域参与完成的“一种天基在轨实时处理新技术及应用项目”荣获国防技术发明特等奖。
4、创新能力优势
公司始终坚持自主创新,不断加大技术研发的投入,核心子公司分别获得国家以及各地政府肯定。
公司在存储控制芯片领域参与完成的“固态存储控制器芯片关键技术及产业化”项目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多体制监测测向系统”入选四川省重大技术装备首台套产品目录。公司旗下全资子公司理工雷科、奇维科技、成都爱科特、西安恒达均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并获批“西安市毫米波与太赫兹系统工程研究中心”。
5、芯片研发优势
公司具有专业的核心芯片研发团队,专注于星上实时处理、雷达信号处理、卫星导航、信息安全应用等领域的自主芯片研发,目前已完成星上光学遥感图像处理芯片、星上一体化 SAR成像处理芯片、SSD安全存储控制芯片等。公司所具有的芯片研发能力,可以提升整机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6、资源整合优势
依托于公司的综合优势及完整的产业化布局,在雷达系统、卫星应用、智能控制、安全存储、智能网联等产业方向上,通过上下游合作、兼并收购等方式,公司有能力整合国内外技术资源、行业协会、业界客户、以及上下游产业链企业,打造完整的产业链和生态圈,为军队、行业提供满意的产品及服务。
7、齐全的行业资质
通过多年不懈努力,公司已经拥有了在国防领域、民用相关行业所需的资质与认证,这是对公司综合实力与发展能力的认可。公司拥有完备的国防军工准入资质,同时获得软件企业认证、高新技术企业认证、软件开发 CMMI3级认证、国际汽车工作组 ATF16949:2016资质认证。完整的准入资质和各类认证彰显了公司过硬的能力,为公司业务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公司与北京理工大学具有深度的产学研合作关系,通过产学研一体化合作,能加快促进有市场前景的科研成果进行产业化转化。同时公司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联合成立“测控技术联合研发中心”,助力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建设等方面开展新的探索与实践。
四、主营业务分析
1、概述
2022年,我国经济面临着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的三重压力,宏观经济形势承压,我国经济发展遇到国内外多重超预期因素冲击。报告期内面对各方面不利因素,公司全员凝心聚力,迎难而上,聚焦全年经营目标,积极追赶研发进度,确保重要项目交付。公司在北京入驻全新办公区,提升了员工办公环境,还在西安建立了智能制造生产基地,新增数控加工中心、数控车床及大型龙门铣、真空铝钎焊炉等设备,生产能力得到了实质提升。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363,724,358.28元,较上年同期下降15.93%;年度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935,153,420.97元,较上年同期下降-288.42%。报告期内公司主要经营成果如下: (1)雷达系统业务群
公司在雷达系统业务领域,通过研发投入和型号项目跟进,促进业务转型和产品升级,从雷达关键单机配套为主逐步转变为雷达整机系统为主,并以雷达整机为核心推出鸟情探驱管一体化系统等系统解决方案,持续拓展雷达在交通、汽车、灾害、农业等重点行业领域应用。
报告期内,在专用雷达领域,公司探鸟雷达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民航联合研究基金资助的机场科学鸟击防范研究项目参研任务,鸟情探驱管一体化系统已完成工程样机研制,并顺利通过验收;某新研毫米波雷达已完成首次试验达到既定试验效果;某型号特种雷达完成了第一年批量交付,同时在高原、沿海等场景配合客户成功完成试验。
在核心配套领域,某雷达处理系统已通过鉴定;某机载智能处理设备完成研制,可为无人机提供机载实时信息智能检测识别手段;自主研制的微波天线、有源及无源器件、转台伺服控制、雷达系统仿真测试等核心配件产品持续向用户供货,天馈伺系统在气象雷达行业得到应用,伺服转台系统在无人机通信系统中通过鉴定;为某客户研制的大功率辐射系统顺利完成交付验收。公司不断突破设计限制,进行工艺革新,推动有源及无源微波器件朝着高集成度、小尺寸方向发展,为后续争取批量订单奠定有利基础。
报告期内,雷达系统业务群实现营业收入479,759,673.59元。
公司卫星应用业务主要面向国防军工和国民经济相关行业应用。公司在星上实时处理领域继续保持行业领先地位和良好发展势头,相关产品在不同阶段都取得了成果,并不断拓展地面遥感应用。面向系统级应用,公司还推出了一体化遥感卫星地面机动接收站,可用于商业遥感和国防领域。
报告期内,在星上遥感应用领域,交付产品数十套,并在轨稳定运行。公司为某卫星星座提供 SAR载荷关键处理设备;为高分三号卫星提供关键星载设备,该卫星属于国家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的一部分,可为我国海洋开发、陆地环境资源监测、应急防灾减灾提供业务化应用数据支撑;为环境减灾卫星提供 SAR载荷关键处理设备,该卫星使我国生态环境遥感监测首次具备全天候、全天时的业务化监测能力,有效弥补了光学遥感卫星易受云、雨等天气因素影响的不足,成为生态环境立体监测的新利器。
卫星地面遥感应用领域,公司协同相关产业链子公司相互配合,完成多颗新发射遥感卫星地面业务化处理系统上线和首套一体化遥感卫星地面机动接收站交付,为布局更大遥感接收市场奠定基础。在商业航天蓬勃发展的时代,便携折叠、机动灵活的数据接收站将助力商业航天发展水平更上一层楼。
在卫星配套设备领域,公司自主研发的某变频器和某交换矩阵作为地面测控通信站关键设备以及公司参与研制的空间交会对接微波雷达天线助力我国航天发射;公司的“微波毫米波侧向天线阵列 HD-XXA”填补了我国航天器空间交会对接雷达天线技术空白,并入选“陕西工业精品”;系列多模反射面天线在卫星通信系统中通过验收应用;通信卫星星载滤波产品也取得了突破,宇航级大功率波导带通滤波器成功交付;为某重点客户“十四五”重点地面站建设项目研发生产的多套测控站信道设备已顺利完成交付验收。公司在卫星地面配套设备领域持续推进标准化、通用化、模块化,提高交付速度,缩短研制周期,提升产品质量,增强产品核心竞争力,更好地为客户创造价值。
报告期内,卫星应用业务群实现营业收入353,661,079.02元。
(3)智能控制业务群
公司在智能控制业务方向继续保持稳步发展,多型定型产品继续稳定批量生产供货,定型产品订单持续增长。在保障定型产品交付的基础上,各个业务方向产品研制也达到了既定目标。
报告期内,计算机方面与国内主流的嵌入式操作系统单位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基于飞腾、龙芯等国产化处理器新平台的产品持续研制,公司继续在国产化嵌入式计算机配套市场中保持强劲的竞争力。报告期内研制的某系列基于龙芯处理器、中标麒麟操作系统、国产化电台模块的加固计算机、加固显示操控、地面标定校准设备配套客户在某型机载着陆控制系统竞标中获得第一,成功进入配套序列。多个基于飞腾处理器、Reworks操作系统、国产化网络的计算机产品完成在装备上的联试、联调和小批试制工作,产品将在机载发控、机载光电、车载数据链通信分系统中得到应用,为未来获得订单奠定了有利基础。
综合化计算机系统完成原型系统的研制,该原型系统是一套包含通用任务处理、实时任务处理、总线接口管理、数据交换管理、智能 AI 推演等在内的综合化服务器,将面向服务的软件技术与符合军品要求的高性能国产化硬件平台结合,实现公共的算力平台。报告期内基于该原型系统与兵器、航天、中电、重点高校等多个总体单位、论证单位展开了综合化系统的论证工作,为计算机产品配套等级、产品规模的提升奠定了技术基础。
报告期内,智能控制业务群实现营业收入224,035,188.56元。
(4)安全存储业务群
随着安全存储业务的进一步聚焦,公司加大了自主可控固态存储模组产品、芯片产品以及存储记录仪产品的战略投入,已形成芯片级-模组级-板卡级-系统级的完整存储产品垂直链条。
报告期内,公司固态存储模组已完成主流接口产品的国产化全覆盖,包括但不限于 SATA/PCIe NVMe类产品,其容量、性能及可靠性稳居特种行业头部梯队。另外报告期内加强了存储芯片业务的推进,最新研制的全国产自主可控eMMC、SATA BGA SSD、NVMe BGA SSD均已通过相关鉴定和检测试验,市场反响强烈。目前公司将继续布局其它存储类芯片的设计、生产、制造以及下一代封装技术的合作开发。在国产 CPU、FPGA等平台完成产品适配,并在国产操作系统下开发系列驱动软件,实现各大国产硬件平台的兼容。
专用数据记录业务稳中有升,产品平台逐步升级,自主研发的通用雷达记录仪软件已通过用户委托第三方机构组织的实物比测,取得比测第一名,为进入装备研制阶段奠定了坚实基础;加固计算存储业务,融合多CPU、高密度计算等特点,开发小型化、低功耗系列加固型计算存储设备,其中某型加固存储设备转入定型阶段,业务增长迅速,提升了公司业务层级。
报告期内,安全存储业务群实现营业收入186,695,462.28元。
(5)智能网联业务群
公司近几年开始在智能网联领域布局,结合国家新基建领域的发展战略和交通领域发展规划进行市场拓展。公司除了发展现有智能网联业务,还拓展了智能网联仿真测试业务,该业务涉及到毫米波雷达研发、定检测量、产线生产、ADAS测试、EMC测试等多个应用场景。公司在智能网联仿真测试领域自主研发了系列化车载毫米波雷达目标模拟器,并推出了 ADAS相关仿真测试解决方案,目前该业务领域为国内多家主机厂、毫米波雷达研发厂商、计量检测机构提供产品和解决方案服务。
报告期内,公司自主研发的多源感知融合一体机产品线形成高低搭配方案覆盖各类客户,还参与了全国智能运输系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车路协同系统智能路侧一体化协同控制设备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征求意见稿)国标起草工作。新一代点云雷达产品已完成 2轮样品开发。公司还在智能网联仿真测试领域进行了技术深耕,快速突破了多项技术难题。
在智能网联仿真测试领域,公司车载毫米波雷达目标模拟器及相关仿真测试解决方案成功交付 30余套,其中多家客户因业务不断升级和扩大业务规模,对产品进行复购以及对原有解决方案进行升级改造;智能型毫米波雷达 EOL测试系统已完成产品化并交付给多个主流品牌车载毫米波雷达生产厂家。智能网联仿真测试相关产品和解决方案有效助力客户降低试验成本,缩短产品开发周期,提高了产品研发效率。
车载毫米波雷达目标模拟器试用客户累计 80余家,参加行业内毫米波测试技术比对项目 10余次,测试比对结果均满足客户需求,为未来拓展市场奠定了良好基础。
报告期内,智能网联业务群实现营业收入100,409,241.11元。
2、收入与成本
(1) 营业收入构成
单位:元
| 2022年 | | 2021年 | | 同比增减 | | 金额 | 占营业收入比重 | 金额 | 占营业收入比重 | | 营业收入合计 | 1,363,724,358.28 | 100% | 1,622,188,129.84 | 100% | -15.93% | 分行业 | | | | | | 计算机、通讯和其他
电子设备制造业 | 1,357,669,369.02 | 99.56% | 1,606,908,238.43 | 99.06% | -15.51% | 其他 | 6,054,989.26 | 0.44% | 15,279,891.41 | 0.94% | -60.37% | 分产品 | | | | | | 雷达系统 | 479,759,673.59 | 35.18% | 521,546,439.89 | 32.15% | -8.01% | 卫星应用 | 353,661,079.02 | 25.93% | 560,274,072.88 | 34.54% | -36.88% | 智能控制 | 224,035,188.56 | 16.43% | 253,679,238.28 | 15.64% | -11.69% | 安全存储 | 186,695,462.28 | 13.69% | 183,560,536.34 | 11.32% | 1.71% | 智能网联 | 100,409,241.11 | 7.36% | 87,847,951.04 | 5.42% | 14.30% | 其他 | 19,163,713.72 | 1.41% | 15,279,891.41 | 0.94% | 25.42% | 分地区 | | | | | | 国内 | 1,346,369,344.41 | 98.73% | 1,596,967,911.37 | 98.45% | -15.69% | 国外 | 17,355,013.87 | 1.27% | 25,220,218.47 | 1.55% | -31.19% | 分销售模式 | | | | | | 公司销售 | 1,363,724,358.28 | 100.00% | 1,622,188,129.84 | 100.00% | -15.93% |
(2) 占公司营业收入或营业利润10%以上的行业、产品、地区、销售模式的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单位:元
| 营业收入 | 营业成本 | 毛利率 | 营业收入比上
年同期增减 | 营业成本比上
年同期增减 | 毛利率比上年
同期增减 | 分行业 | | | | | | | 计算机、通讯和其
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 1,357,669,369.02 | 966,451,120.14 | 28.82% | -15.51% | -3.37% | -8.94% | 其他 | 6,054,989.26 | 2,933,642.75 | 51.55% | -60.37% | -63.27% | 3.82% | 分产品 | | | | | | | 雷达系统 | 479,759,673.59 | 338,228,453.57 | 29.50% | -8.01% | 1.84% | -6.82% | 卫星应用 | 353,661,079.02 | 254,291,637.93 | 28.10% | -36.88% | -22.98% | -12.97% | 智能控制 | 224,035,188.56 | 141,153,882.77 | 36.99% | -11.69% | -10.51% | -0.83% | 安全存储 | 186,695,462.28 | 151,888,888.64 | 18.64% | 1.71% | 11.94% | -7.44% | 智能网联 | 100,409,241.11 | 74,121,487.97 | 26.18% | 14.30% | 66.81% | -23.24% | 其他 | 19,163,713.72 | 9,700,412.01 | 49.38% | 25.42% | 21.45% | 1.65% | 分地区 | | | | | | | 国内 | 1,346,369,344.41 | 959,544,820.63 | 28.73% | -15.69% | -2.84% | -9.43% | 国外 | 17,355,013.87 | 9,839,942.26 | 43.30% | -31.19% | -52.00% | 24.59% | 分销售模式 | | | | | | | 公司销售 | 1,363,724,358.28 | 969,384,762.89 | 28.92% | -15.93% | -3.84% | 28.92% |
公司主营业务数据统计口径在报告期发生调整的情况下,公司最近1年按报告期末口径调整后的主营业务数据 □适用 ?不适用
(3) 公司实物销售收入是否大于劳务收入
?是 □否
行业分类 | 项目 | 单位 | 2022年 | 2021年 | 同比增减 | 计算机、通讯和
其他电子设备制
造业 | 销售量 | 元 | 1,357,669,369.02 | 1,606,908,238.4
3 | -15.51% | | 生产量 | | | | | | 库存量 | | | | | | | | | | | 其他 | 销售量 | 元 | 6,054,989.26 | 15,279,891.41 | -60.37% | | 生产量 | | | | | | 库存量 | | | | | | | | | | |
相关数据同比发生变动30%以上的原因说明
□适用 ?不适用
(4) 公司已签订的重大销售合同、重大采购合同截至本报告期的履行情况 □适用 ?不适用
(5) 营业成本构成
行业分类
行业分类
单位:元
行业分类 | 项目 | 2022年 | | 2021年 | | 同比增减 | | | 金额 | 占营业成本比
重 | 金额 | 占营业成本比
重 | | 计算机、通讯
和其他电子设
备制造业 | 营业成本 | 966,451,120.14 | 99.70% | 1,000,119,063.44 | 99.21% | -3.37% | 其他 | 营业成本 | 2,933,642.75 | 0.30% | 7,987,252.95 | 0.79% | -63.27% |
说明
无。
(6) 报告期内合并范围是否发生变动
?是 □否
2022年8月公司新设立全资孙公司西安雷科达装备智能制造有限公司。
(7) 公司报告期内业务、产品或服务发生重大变化或调整有关情况 □适用 ?不适用
(8) 主要销售客户和主要供应商情况
公司主要销售客户情况
前五名客户合计销售金额(元) | 420,484,236.51 | 前五名客户合计销售金额占年度销售总额比例 | 30.83% | 前五名客户销售额中关联方销售额占年度销售总额比例 | 0.00% |
公司前5大客户资料
序号 | 客户名称 | 销售额(元) | 占年度销售总额比例 | 1 | 客户一 | 121,277,137.01 | 8.89% | 2 | 客户二 | 92,260,629.65 | 6.77% | 3 | 客户三 | 91,358,407.07 | 6.70% | 4 | 客户四 | 61,635,938.02 | 4.52% | 5 | 客户五 | 53,952,124.76 | 3.96% | 合计 | -- | 420,484,236.51 | 30.83% |
主要客户其他情况说明
□适用 ?不适用
公司主要供应商情况
前五名供应商合计采购金额(元) | 163,717,404.76 | 前五名供应商合计采购金额占年度采购总额比例 | 16.89% | 前五名供应商采购额中关联方采购额占年度采购总额比例 | 0.00% |
公司前5名供应商资料
序号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元) | 占年度采购总额比例 | 1 | 供应商一 | 54,845,759.05 | 5.66% | 2 | 供应商二 | 38,905,031.53 | 4.01% | 3 | 供应商三 | 24,346,451.34 | 2.51% | 4 | 供应商四 | 22,961,094.93 | 2.37% | 5 | 供应商五 | 22,659,067.91 | 2.34% | 合计 | -- | 163,717,404.76 | 16.89% |
主要供应商其他情况说明
□适用 ?不适用
3、费用
单位:元
| 2022年 | 2021年 | 同比增减 | 重大变动说明 | 销售费用 | 43,936,126.65 | 34,533,694.71 | 27.23% | | 管理费用 | 251,977,371.95 | 252,666,088.46 | -0.27% | | 财务费用 | 19,315,781.96 | 24,464,133.18 | -21.04% | | 研发费用 | 230,568,807.50 | 169,596,922.75 | 35.95% | 主要是公司为实现业务层级转型
提升,报告期内新立项研发项目
层级提高,以及材料成本上涨以
及人工成本增加导致。 |
4、研发投入
?适用 □不适用
主要研发
项目名称 | 项目目的 | 项目进
展 | 拟达到的目标 | 预计对公司未来发展的影响 | 雷达系统
项目 | 对一阶段雷达进行结构和电
气方面的设计优化。 | 进行中 | 完成整机研制。 | 保持公司在毫米波雷达领域的技术优
势,并可依此拓展毫米波雷达的应用
领域, 该产品技术先进、体积小、
重量轻, 稍加改造既可适应多种市
场需求。 | 雷达系统
项目 | 应用于高功率微波及雷达通
讯领域的微波产品技术开
发,研制适用于各种频段的
微波及雷达通讯领域的微波
无源产品。 | 进行中 | 设计完成一系列可以应用
高功率微波及雷达通讯领
域的的大功率旋转关节、
馈线网络、大功率波导功
分、耦合、移相网络等微
波无源产品产品。 | 拓展大功率微波无源产品的市场,为
公司以后承接超高真空状态下的微波
大功率脉冲压缩系统、大功率辐射系
统积累宝贵经验。 | 雷达系统
项目 | 毫米波雷达某技术研究,实
现满足不同应用场景、不同
类型目标的准确探测。 | 已完成 | 完成样机试制。 | 以该技术和样机为基础,进行持续研
究和不断优化,满足产品需求。 | 卫星应用
项目 | 通用星上实时处理软件设计
研发,促使公司在航天领域
提供高性能、高可靠、低成
本的成熟系统级产品,构建
通用化、国产化、低成本的
高性能 SAR在轨数据处理平
台。 | 进行中 | 完成相关成像及检测功
能。 | 实现星上实时处理平台的国产化及低
成本需求,符合目前国内航天发展的
国产化导向,使公司具备更强的市场
竞争力。 | 卫星应用
项目 | 本项目拟开发一种 TR一体
化测试系统,主要用于多路
TR组件阵列环境试验及所有
数据自动测试、采集及处理
分析 | 已完成 | 实现组件自动控制和数据
采集处理,实现环境试验
中整个多路TR组件阵列的
同时工作及试验考核,可
大幅缩短整个多路TR组件
阵列的环境试验时间。 | TR自动测试技术的使用,可以大幅降
低 TR组件测试时间及测试人员,使
有源相控阵雷达的大批量生产成为可
能。对推进产品的国产化,具有积极
的社会效益。 | 卫星应用
项目 | 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信号交
换规模需要,开展大规模智
能化开关矩阵交换系统的研
发 | 已完成 | 智能自适应识别技术应用
创新,满足用户设计需
求,提升系统可靠性。 | 帮助公司进入更大规模市场,助力公
司长期业务增长。 | 智能控制
项目 | 实现传感器、计算及显示综
合,整系统国产化计算机系
统。 | 进行中 | 建立高性能国产计算平
台、FPGA中等难度视频处
理技术构架、软件系统管
理构架、高速通讯和实时
通讯验证系统、提供系统
级设计实时能力。 | 为公司带来系统设计层面的一次技术
提升,让公司的计算机业务从单板定
制延伸到整机系统范畴,同时涉及的
高速计算、复杂视频处理、高速通
信、实时通信等技术,提升了公司综
合技术能力。 | 安全存储
项目 | 研制可实时采集信息数据,
可回放、分析管理的数据存
储产品、研制满足不同用户
的需求数据管理平台、提供
大容量数据存储介质、研制
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性能闪存
控制器、研制标准化、可靠
性、经济性的存储器。 | 进行中 | 通过自研硬件及自主开发
软件,全面实现设备国产
化、提供更简洁方便的数
据存储服务和数据管理服
务、提供国产固态存储设
备系列产品,提高我国在
专用性能集成电路方面的
设计、研发能力。 | 实现产业化,带动公司在存储领域的
发展,提升公司在数据存储和数据管
理领域的竞争力,助力公司存储领域
长期业务增长。 |
公司研发人员情况
| 2022年 | 2021年 | 变动比例 | 研发人员数量(人) | 935 | 1,055 | -11.37% | 研发人员数量占比 | 44.82% | 48.35% | -3.53% | 研发人员学历结构 | | | | 本科 | 563 | 586 | -3.92% | 硕士 | 243 | 284 | -14.44% | 研发人员年龄构成 | | | | 30岁以下 | 437 | 465 | -6.02% | 30~40岁 | 438 | 535 | -18.13% |
公司研发投入情况
| 2022年 | 2021年 | 变动比例 | 研发投入金额(元) | 240,246,721.36 | 177,000,117.70 | 35.73%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 | 17.62% | 10.91% | 6.71% | 研发投入资本化的金额
(元) | 9,677,913.86 | 7,403,194.95 | 30.73% | 资本化研发投入占研发投入
的比例 | 4.03% | 4.18% | -0.15% |
公司研发人员构成发生重大变化的原因及影响
□适用 ?不适用
研发投入总额占营业收入的比重较上年发生显著变化的原因
□适用 ?不适用
研发投入资本化率大幅变动的原因及其合理性说明
□适用 ?不适用
5、现金流
单位:元
项目 | 2022年 | 2021年 | 同比增减 | 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小计 | 1,554,458,075.57 | 1,433,553,072.73 | 8.43%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出小计 | 1,618,091,441.11 | 1,548,529,236.77 | 4.49%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 -63,633,365.54 | -114,976,164.04 | 44.66% | 投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 | 571,686,213.29 | 1,222,010,878.98 | -53.22% | 投资活动现金流出小计 | 767,400,456.54 | 1,276,773,468.94 | -39.90%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 -195,714,243.25 | -54,762,589.96 | -257.39% | 筹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 | 547,202,444.73 | 1,059,010,591.35 | -48.33% | 筹资活动现金流出小计 | 373,741,148.76 | 597,027,647.32 | -37.40% |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 173,461,295.97 | 461,982,944.03 | -62.45%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 | -85,248,120.03 | 291,851,494.53 | -129.21% |
相关数据同比发生重大变动的主要影响因素说明
?适用 □不适用
(1)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本期回款较去年增加。
(2)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主要是去年同期收到处置子公司、处置股权款,本期无此事项。
(3)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主要是去年非公开发行收到募集资金,本期无此事项。
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与本年度净利润存在重大差异的原因说明 □适用 ?不适用
五、非主营业务分析
?适用 □不适用
单位:元
| 金额 | 占利润总额比例 | 形成原因说明 | 是否具有可
持续性 | 投资收益 | -29,597,036.06 | 3.08% | | |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 373,094.78 | 0.04% | | | 资产减值 | -767,054,499.00 | 79.80% | 主要是本期计提商誉减值
准备和存货减值准备。 | 否 | 营业外收入 | 966,950.85 | 0.10% | | | 营业外支出 | 2,199,584.02 | 0.23% | | |
六、资产及负债状况分析
1、资产构成重大变动情况
单位:元
| 2022年末 | | 2022年初 | | 比重增减 | 重大变
动说明 | | 金额 | 占总资产比例 | 金额 | 占总资产比例 | | | 货币资金 | 556,414,149.07 | 9.35% | 642,640,734.83 | 9.98% | -0.63% | | 应收账款 | 1,166,511,245.13 | 19.61% | 1,203,756,291.99 | 18.69% | 0.92% | | 合同资产 | | 0.00% | | 0.00% | 0.00% | | 存货 | 1,109,177,233.83 | 18.65% | 1,026,444,998.09 | 15.94% | 2.71% | | 投资性房地产 | 5,027,647.23 | 0.08% | 5,586,853.59 | 0.09% | -0.01% | | 长期股权投资 | 147,579,718.16 | 2.48% | 207,621,104.14 | 3.22% | -0.74% | | 固定资产 | 359,908,037.23 | 6.05% | 394,887,551.95 | 6.13% | -0.08% | | 在建工程 | 142,777,147.89 | 2.40% | 88,556,898.44 | 1.38% | 1.02% | | 使用权资产 | 106,810,023.66 | 1.80% | 34,188,190.03 | 0.53% | 1.27% | | 短期借款 | 480,727,565.00 | 8.08% | 300,637,324.12 | 4.67% | 3.41% | | 合同负债 | 113,290,514.66 | 1.90% | 141,004,677.18 | 2.19% | -0.29% | | 长期借款 | 20,571,770.54 | 0.35% | 23,657,913.62 | 0.37% | -0.02% | | 租赁负债 | 77,453,548.11 | 1.30% | 14,320,941.95 | 0.22% | 1.08% | |
境外资产占比较高 (未完)
![各版头条](pic/newspage_headlines.gif)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