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报]瑞纳智能(301129):2022年年度报告

时间:2023年04月17日 16:11:26 中财网

原标题:瑞纳智能:2022年年度报告

瑞纳智能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2022年年度报告2023年4月
2023-008
第一节重要提示、目录和释义
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年度报告内容的真实、准确、完整,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并承担个别和连带的法律责任。

公司负责人于大永、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陈朝晖及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樊玲霞声明:保证本年度报告中财务报告的真实、准确、完整。

所有董事均已出席了审议本报告的董事会会议。

本报告中涉及的未来计划、发展战略等前瞻性陈述,不构成公司对投资者的实质承诺,投资者及相关人士均应当对此保持足够的风险认识,并且应当理解计划、预测与承诺之间差异。

公司已在本报告中详细描述公司可能存在的风险,具体内容详见本报告第三节“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之“十一、公司未来发展的展望”章节,敬请投资者注意投资风险。

公司经本次董事会审议通过的利润分配预案为:以公司2022年度拟以实施权益分派股权登记日登记的总股本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8元(含税),送红股0股(含税),以资本公积金向全体股东每10股转增8股。

目录
第一节重要提示、目录和释义.........................................................................................................................................2
第二节公司简介和主要财务指标....................................................................................................................................7
第三节管理层讨论与分析....................................................................................................................................................11
第四节公司治理.........................................................................................................................................................................60
第五节环境和社会责任.........................................................................................................................................................82
第六节重要事项.........................................................................................................................................................................86
第七节股份变动及股东情况...............................................................................................................................................101
第八节优先股相关情况.........................................................................................................................................................109
第九节债券相关情况...............................................................................................................................................................110
第十节财务报告.........................................................................................................................................................................111
备查文件目录
1、载有公司法定代表人、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签名并盖章的财务报表。

2、载有会计师事务所盖章、注册会计师签名并盖章的审计报告原件。

3、报告期内公开披露过的所有公司文件的正本及公告的原稿。

4、其他文件。

以上备查文件的备置地点:公司董事会办公室。

释义

释义项释义内容
公司、本公司、瑞纳智能瑞纳智能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元、万元人民币元、人民币万元
瑞纳能源合肥瑞纳智能能源管理有限公司,系 公司全资子公司,曾用名:合肥瑞纳 节能工程有限公司
瑞纳通软件合肥瑞纳通软件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系公司全资子公司
瑞纳金科乌鲁木齐瑞纳金科节能服务有限公 司,系公司全资子公司
瑞瀚远宁波梅山保税港区瑞瀚远投资管理合 伙企业(有限合伙),系公司股东,为 员工持股平台
长风盈泰宁波梅山保税港区长风盈泰投资管理 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系公司股东, 为员工持股平台
瑞纳同创新疆瑞纳同创节能科技有限公司,系 公司全资子公司
瑞纳有限合肥瑞纳表计有限公司,系公司前身
平温地暖合肥平温地暖设备有限公司,系瑞纳 有限前身
住建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局
超声波热量表通过超声波的方法测量流量及显示水 流经热交换系统所释放或吸收热能量 的仪表
供热一次管网由热源至各个热力站之间的管网
供热二次管网由热力站至各个热用户之间的管网
热力站/换热站城市集中供热系统中供热管网与热用 户的连接场所,用来转换供热介质种 类,改变供热介质的参数、分配、控 制及计量供给热用户热量的设施
智慧供热管理平台智慧供热管理平台是基于物联网、大 数据、云计算、数据可视化技术应用 的供热管控一体化的平台,它实现了 从热源、管网、热力站到热用户的整 个供热系统的监控,实现了整个供热 系统的过程管理和运行管理,增强了 供热系统的管理手段,实现供热系统 的整体节能
智能模块化换热机组/智能模块化机组是把一次侧得到的热量,自动连续的 转换为二次侧用户需要的生活用水及 采暖用水、其组件可灵活装配、并带 有数据采集与自动化控制模块的一体 化设备
大口径(管网)超声波热量表(DN125 及以上)主要用于热源厂首站、管网关键点、 热力站的超声波热量表
中口径(楼栋)超声波热量表(DN50- 100)主要用于小区区域、楼栋及单元热力 入口的超声波热量表
小口径(户用)超声波热量表(DN20- 40)主要用于热用户端的超声波热量表
U0D0上下游流场敏感度的最高等级
MBUSMeter-Bus,仪表总线。MBus是 EN13757和GB/T26831标准中定义 的一种有线数据抄表总线
集中供热是指由集中热源所产生的蒸汽、热 水,通过管网供给一个城市或部分区 域生产、采暖和生活所需的热量的方 式
智慧供热智慧供热是指新一代信息技术(移动 互联、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新 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具备认知和学习 的能力、具备生成知识和更好地运用 知识的能力)与先进供热技术的深度 融合。贯穿于供热设备制造、供热系 统规划设计、供热系统建造、人才培 养、供热运行维护、供热服务全寿命 的各个环节及相应系统的优化集成, 用于解决供热行业全过程中的复杂性 和不确定性问题,提高资源配置效 率,实现资源优化
《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
《证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
《公司章程》《瑞纳智能设备股份有限公司章程》
股东大会瑞纳智能设备股份有限公司股东大会
董事会瑞纳智能设备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
监事会瑞纳智能设备股份有限公司监事会
巨潮资讯网http://www.cninfo.com.cn
报告期、本期、本报告期、本年2022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 日
上期、上年同期、去年同期、上年2021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 日
报告期初、期初、年初2022年1月1日
报告期末、期末、年末2022年12月31日
尾差本报告除特别说明外,若出现总数与 各分项数值之和尾数不符的情况,均 为四舍五入原因造成
第二节公司简介和主要财务指标
一、公司信息

股票简称瑞纳智能股票代码301129
公司的中文名称瑞纳智能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的中文简称瑞纳智能  
公司的外文名称(如有)RunaSmartEquipmentCo.,Ltd.  
公司的法定代表人于大永  
注册地址安徽长丰双凤经济开发区凤霞路东039号  
注册地址的邮政编码231131  
公司注册地址历史变更情况  
办公地址安徽长丰双凤经济开发区凤霞路东039号  
办公地址的邮政编码231131  
公司国际互联网网址http://www.runachina.com  
电子信箱[email protected]  
二、联系人和联系方式

 董事会秘书证券事务代表
姓名陈朝晖江成全
联系地址安徽长丰双凤经济开发区凤霞路东 039号安徽长丰双凤经济开发区凤霞路东 039号
电话0551-668500620551-66850062
传真0551-668500310551-66850031
电子信箱[email protected][email protected]
三、信息披露及备置地点

公司披露年度报告的证券交易所网站深圳证券交易所 http://www.szse.cn
公司披露年度报告的媒体名称及网址证券时报、证券日报、中国证券报、上海证券报、巨潮资 讯网 http://www.cninfo.com.cn
公司年度报告备置地点公司董事会办公室
四、其他有关资料
公司聘请的会计师事务所

会计师事务所名称容诚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会计师事务所办公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成门外大街22号1幢外经贸大厦901-22 至901-26
签字会计师姓名童苗根、李鹏、储东东
公司聘请的报告期内履行持续督导职责的保荐机构
?适用□不适用

保荐机构名称保荐机构办公地址保荐代表人姓名持续督导期间
国元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安徽省合肥市梅山路18号徐祖飞、葛剑锋2021年11月2日至2024 年12月31日
公司聘请的报告期内履行持续督导职责的财务顾问
□适用 ?不适用
五、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公司是否需追溯调整或重述以前年度会计数据
□是 ?否

 2022年2021年本年比上年增减2020年
营业收入(元)647,498,872.90529,582,537.9822.27%415,993,645.89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 的净利润(元)200,926,553.34171,261,728.6817.32%130,183,461.63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 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 的净利润(元)164,179,399.52142,086,337.9915.55%123,789,023.37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 流量净额(元)-11,981,816.4283,347,993.23-114.38%113,541,606.09
基本每股收益(元/ 股)2.712.94-7.82%2.36
稀释每股收益(元/ 股)2.712.94-7.82%2.36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 率12.53%26.85%-14.32%39.05%
 2022年末2021年末本年末比上年末增减2020年末
资产总额(元)1,998,736,761.021,794,332,864.3111.39%638,815,011.47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 的净资产(元)1,652,333,714.481,489,670,654.9210.92%397,441,430.32
公司最近三个会计年度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前后净利润孰低者均为负值,且最近一年审计报告显示公司持续经营能力存在
不确定性
□是 ?否
扣除非经常损益前后的净利润孰低者为负值
□是 ?否
六、分季度主要财务指标
单位:元

 第一季度第二季度第三季度第四季度
营业收入31,384,788.6364,593,719.1377,266,417.93474,253,947.21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 的净利润10,684,519.338,517,258.9415,955,418.94165,769,356.13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 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 的净利润-2,689,208.21505,996.005,856,401.47160,506,210.26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72,507,195.40-54,388,614.19-24,727,926.08139,641,919.25
流量净额    
上述财务指标或其加总数是否与公司已披露季度报告、半年度报告相关财务指标存在重大差异□是 ?否
七、境内外会计准则下会计数据差异
1、同时按照国际会计准则与按照中国会计准则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净利润和净资产差异情况□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不存在按照国际会计准则与按照中国会计准则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净利润和净资产差异情况。

2、同时按照境外会计准则与按照中国会计准则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净利润和净资产差异情况□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不存在按照境外会计准则与按照中国会计准则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净利润和净资产差异情况。

八、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及金额
?适用□不适用
单位:元

项目2022年金额2021年金额2020年金额说明
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 (包括已计提资产减 值准备的冲销部分)167,167.48-1,815.30  
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 补助(与公司正常经 营业务密切相关,符 合国家政策规定、按 照一定标准定额或定 量持续享受的政府补 助除外)18,017,584.8733,927,886.287,953,494.73 
委托他人投资或管理 资产的损益24,343,846.3472,328.77  
除同公司正常经营业 务相关的有效套期保 值业务外,持有交易 性金融资产、交易性 金融负债产生的公允 价值变动损益,以及 处置交易性金融资产 交易性金融负债和可 供出售金融资产取得 的投资收益652,403.21435,846.58  
单独进行减值测试的 应收款项减值准备转 回107,941.75   
除上述各项之外的其 他营业外收入和支出-147,022.39-99,508.33-422,308.60 
减:所得税影响额6,394,767.445,159,347.311,136,747.87 
合计36,747,153.8229,175,390.696,394,438.26--
其他符合非经常性损益定义的损益项目的具体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不存在其他符合非经常性损益定义的损益项目的具体情况。

将《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解释性公告第1号——非经常性损益》中列举的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界定为经常性损益
项目的情况说明
□适用 ?不适用
公司不存在将《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解释性公告第1号——非经常性损益》中列举的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界定为
经常性损益的项目的情形。

第三节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一)公司所属行业发展情况
集中供热作为现代化城镇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是城市公用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智慧供热则是智慧城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现代化城镇的重要基础设施,是城镇发展必不可少的保障。截至2021年底,中国北方城镇供热面积已达154亿平方米。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区域集中供热面积也在不断的增加,供热管网结构也越来越复杂。

绝大部分城市的集中供热管网存在管道老化、腐蚀严重、管损偏高、安全事故时有发生等问题,而且大部分地区的供热系统调控技术水平落后,未采用热计量管控措施,供热企业无法根据热用户的采暖需求对整个供热系统进行精准调控,过量供热或供热不足现象时有发生。

供热系统的运行调度控制主要依据生产业务专家的知识和经验来完成,但伴随供热系统规模的不断扩大,调控频次和精确度的增加,传统基于人工的控制方式已难以保证供热系统的安全、高效运行。

供热行业还存在高耗能、高排放、高投入、低效率的“三高一低”的特点,因此,传统的供热管理模式及供热运行管理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双碳”目标下社会发展需求。

随着物联网、大数据、AI等新技术全面进入供热领域,供热企业对热源、管网、用户等供热系统进行全方位的改造,供热行业已经基本实现了自动化,大部分供热企业也已完成了信息化的建设,但信息化的实现不等于智能化和智慧化,整个行业正处在智慧供热初级发展阶段,智能化解决方案渗透率还很低,距离全面实现安全、舒适、低碳的智慧供热产业升级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将供热行业与自动化、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相结合,利用新兴技术替代传统模式,推动供热行业升级改造、实现可持续的智慧供热已成必然趋势。

针对供热存在的热源不足、管网泄露、高能耗运行、冷热不均等共性问题,瑞纳智能立足于自主研发能力、制造能力和服务能力,接入多种类型的设备及智能终端,基于海量数据的AI算法、核心微服务组件、工业APP、可视化引擎、数据处理工具等服务,打造面向供热的高效节能智慧供热管理平台。

该平台利用供热过程数据量化、控制自动化、运营智慧化,通过热力平衡、供需匹配和精准供热,优化区域性用能,达到零过流(循环流量)、零过量(热量)、零距离(远程控制)的节能目标,实现能耗双降,即能耗强度降低、能耗消费总量降低,引领区域供热系统由热源侧推动式向用户侧拉动式的运行模式的(二)行业发展阶段目前,供热行业正处于第四代供热技术的初级阶段。第四代将充分利用一切可用的能源,包括太阳能、地热能、风能、生物质能、工业余热等,借助规模化储热技术,实现真正的低温供热(供水温度55℃/回水温度25℃)。这样不仅可减少散热损失,提高系统效率,更有利于低品位热能的并入,而且投资成本并没有大幅增加。第四代供热技术契合了当前清洁取暖的国家战略需求,是政策引导下取暖领域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因此有必要大力推动第四代供热技术的应用。

(三)周期性特点
北方城镇集中供暖时间通常为当年第四季度至次年第一季度,在供暖季期间,热力企业全力保障安全制热、输热与用热,保障居民采暖的舒适度和满意度;每年第二季度至第三季度为停暖时间,热力企业按部就班的进行供暖设施设备的检修维护、技术升级改造、工程招标等工作。公司的重大项目实施主要集中在5-11月,多集中在第四季度进行验收和回款。受上述因素综合影响,公司在每年的前三季度收入和现金流相对较少,收入和回款主要集中在第四季度。

(四)公司所处行业地位情况
公司自2008年成立至2022年的14年历程中,成长为行业内拥有自动化(OT)+信息化(IT)+智能化(AI)完全自主核心技术的一站式低碳智慧供热整体解决方案服务商。公司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始终坚持自身在智能制造和服务型制造方面转型升级,无论是从产品技术的先进性、品质和生产规模,还是市场占有份额上,公司在国内同行业均处于领先地位。

具有先进信息技术与控制方法,可实现供热系统协调运行。通过充分利用供热系统中"源-网-站-断、异常情况识别等方面的作用。基于信息技术逐步实现从计算智能、感知智能,到认知智能、决策智 能的高水平智慧供热。 瑞纳智慧供热数字孪生平台是基于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BIM、GIS和三维建模等技术搭 建的综合管理系统,具备强大的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能力,集成BIM+GIS引擎,具备城市级、热力站、 小区楼栋及用户户型全场景模型渲染和加载,具备包括全域数据可视化展示、事故应急处理、设备运 行监测等二次提升能力,以卓有成效的手段对城市级供热、集团化供热及热力企业供热实际业务起到 监管监督的作用,实现供热管网的资源集中管理、资源共享、实时监测、运行诊断、健康预警、事故 分析以及快速应急指挥。公司历经多年沉淀,已经凝聚了一批具有丰富工作经验和创新能力的技术团队,主编或参编了多项国家、行业及地方标准,承担国家住建部热计量与节能系统重点科研计划项目。

公司先后在大数据、人工智能算法、边缘计算控制等先进技术研发和应用取得突破,现已取得10项人工智能技术发明专利。

公司通过持续努力,利用自动化(OT)+信息化(IT)+智能化(AI)完全自主核心技术的一站式低碳智慧供热整体解决方案,近几年来在行业内实现了单个订单规模从千万级到数亿级的跨越,实际应用效果和服务得到了行业主流市场和客户的认可,在国内同行业均处于领先地位。

(五)新公布的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行业政策对所属行业的重大影响
2023 年 3 月28日国家 能源 局国家能源局关 于加快推进能 源数字化智能 化发展的若干 意见加快火电、水电等传统电源数字化设计建造和智能化升级,推进智 能分散控制系统发展和应用,助力燃煤机组节能降碳改造、灵活性 改造、供热改造“三改联动”,促进抽水蓄能和新型储能充分发挥灵 活调节作用。
2022 年 9 月30日住房 和城关于进一步明 确城市燃气管在开展城市燃气等管道和设施普查、科学评估等基础上,抓紧制定 印发本省份和城市(县)燃气、供水、排水、供热管道老化更新改
 乡建 设 部、 国家 发展 改革 委道等老化更新 改造工作要求 的通知造方案,原则上于2022年10月底前完成省级方案制定。 按照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原则,落实地方出资责任,加大燃气等 城市管道和设施老化更新改造投入。有条件的地方应当通过争取地 方政府专项债券、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政策性开发性银行贷款 等,多渠道筹措更新改造资金。
2022 年 6 月21日国家 发展 改革 委关于印发“十 四五”新型城 镇化实施方案 的通知统筹推进城市及县城供排水、供热等其他管道老化更新改造。
2022 年 6 月生态 环境 部等 7 部 门减污降碳协同 增效实施方案重点削减散煤等非电用煤,严禁在国家政策允许的领域以外新 (扩)建燃煤自备电厂;推动北方地区建筑节能绿色改造与清洁取 暖同步实施,优先支持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利用太阳能、地热、 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满足建筑供热、制冷及生活热水等用能需 求;将清洁取暖财政政策支持范围扩大到整个北方地区,有序推进 散煤替代和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工作。
2022 年 5 月国务 院城市燃气管道 等老化更新改 造实施方案 2022—2025 年)各地要根据本地实际,立足全面解决安全隐患、防范化解风险,坚 持保障安全、满足需求,科学确定更新改造标准。城市燃气老化管 道和设施更新改造所选用材料、规格、技术等应符合相关规范标准 要求,注重立足当前兼顾长远。结合更新改造同步在燃气管道重要 节点安装智能化感知设备,完善智能监控系统,实现智慧运行,完 善消防设施设备,增强防范火灾等事故能力。城市供水、排水、供 热等其他管道和设施老化更新改造标准,参照以上原则确定。
2022 年 2 月国家 发展 改革 委、 国家 能源 局关于完善能源 绿色低碳转型 体制机制和政 策措施的意见推进供热计量改革和供热设施智能化建设,在保障能源安全的前提 下有序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建立和完善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相关 技术标准及相应的碳排放量、碳减排量等核算标准等。
2022年1月国 务 院《“十四五” 节能减排综合 工作方案》到2025年,全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2020年下降 13.5%,能源消费总量得到合理控制,化学需氧量、氨氮、氮氧化 物、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总量比2020年分别下降8%、8%、10%以上、 10%以上。节能减排政策机制更加健全,重点行业能源利用效率和主 要污染物排放控制水平基本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经济社会发展绿色 转型取得显著成效。
2021年10 月国 务 院《2030 年前 碳达峰行动方 案》积极推进供热改造,推动煤电向基础保障性和系统调节性电源并重 转型;实施城市节能降碳工程,开展建筑、交通、照明、供热等基 础设施节能升级改造,推进先进绿色建筑技术示范应用,推动城市 综合能效提升;加快推进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节能改造,持续推动 老旧供热管网等市政基础设施节能降碳改造。提升城镇建筑和基础 设施运行管理智能化水平,加快推广供热计量收费和合同能源管 理,逐步开展公共建筑能耗限额管理。到2025年,城镇新建建筑 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
2020年12 月住 建 部《关于加强城 市地下市政基 础设施建设的 指导意见》完善城市管道燃气、集中供热、供水等管网建设,降低城市公共供 水管网漏损率,促进能源和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减少环境污染。
2020年7月国 务 院《关于全面推 进城镇老旧小 区改造工的指 导意见》明确工作目标:2020年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3.9万个,涉及居 民近700万户;到2022年,基本形成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制度框架、 政策体系和工作机制;到“十四五”期末,结合各地实际,力争基 本完成2000年底前建成的需改造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任务。
2019年4月住建 部 发改 委 财政 部《关于做好 2019年老旧小 区改造工作的 通知》明确老旧小区改造内容包括:小区内道路、供排水、供电、供气、 供热、绿化、照明、围墙等基础设施的更新改造;与小区直接相关 的城市、县城(城关镇)道路和公共交通、通信、供电、供排水、 供气、供热、停车库(场)、污水与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的改造提 升。
2019年2月发改 委《绿色产业指 导目录(2019 年版)》将热力计量设备、节能自控设备生产制造、城镇集中供热管网节能 改造等均列入了绿色产业指导目录中,为供热节能行业创造了良好 的政策环境。
2018年7 月国务 院《国务院关于 印发打赢蓝天 保卫战三年行 动计划的通 知》积极推行节能环保整体解决方案,加快发展合同能源管理、环境污 染第三方治理和社会化监测等新业态,培育一批高水平、专业化节 能环保服务公司。完善各类园区集中供热设施。
供热节能改造是国家实现“2030碳达峰”目标的重要一环,北方省市的碳达峰实施方案都将城市供热的节能降碳列为重点工作范围。供热存量市场和增量市场如果都实现高标准的低碳供热,那么依托智能化技术的智慧供热新基建将是必由之路,这将会逐渐形成近万亿规模的巨大市场机会。受益于上述行业政策,作为行业内领先的智慧供热整体解决方案公司的主营业务规模及利润呈现稳步增长态势。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公司的主要业务
公司以推动中国城镇集中供热领域低碳智慧核心科技创新与发展,实现行业“安全、智慧、可持续”发展为己任,依托多年供热行业一线实践经验和认知积累,构建了涵盖智慧软件、智能硬件、系统节能为主要支撑的智能研发体系,拥有自动化(OT)+信息化(IT)+智能化(AI)完全自主核心技术的一站式低碳智慧供热整体解决方案,能够为客户提供能源咨询/规划、整体方案设计、产品/系统定制(定制智慧供热系统平台、智能硬件定制、智能软件平台定制、集成设备标准化定制与开发)、一站式实施服务保障(EPC能效工程、EMC能源服务/能效工程、智慧供热平台整合服务、城市级智慧供热整体服务)、运营和能源服务、智慧软件全生命周期服务。 此外,瑞纳智能将积极推进智慧城市的数字化转型,持续加大技术研发投入,不断提升技术水平和 产品性能,持续打造城市级智慧供热平台,为城市提供全面的智慧化解决方案,推动城市数字化转型和 可持续发展。(二)主要产品及用途
1、低碳智慧供热整体解决方案
公司以工业互联网技术路径为出发点,加强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AI算法、数字孪生、低代码、动态仿真、边缘计算等“互联网+”技术的研发投入,深度融合物理空间的实体系统和虚拟空间的数字信息系统,打造了“云、边、端”的完整产品体系。在区域级的多种能源联供以及能源利用效率方面,公司研发适应于国内供热环境的人工智能供热技术,形成可以覆盖能源系统“源、网、荷、储”四大环节,依托AI大脑构建具有自感知、自分析、自诊断、自决策、自学习特征的RUNASTORM新一代城市智能低碳供热整体解决方案。实践证明,应用城市智能低碳整体解决方案可降低热耗和碳排放10-30%,降低电耗30-50%。

2、合同能源管理服务
合同能源管理服务是国家及地方政策鼓励、供热企业欢迎的智慧供热升级改造合作模式。公司与供热企业以合同的形式约定项目节能分享方式,通过自主投入节能产品和方案设计向供热企业提供供热节能服务,双方在项目合同期内分享节能收益。由于供热企业无需提前出资,风险小,同时能达到节约能耗、降低成本的效果,上述模式得到了供热企业的充分肯定。报告期内,公司通过节能收益分享模式开展了合同能源管理业务,显现出良好的节能效益和经济效益。

下表为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枣庄供热系统节能改造项目)实际投资收益
枣庄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实际 投资收益)2018年2019年2020年2021年2022年合计
项目节能总收益(万元)1,544.931,830.132,005.292,167.152,865.6410,413.14
瑞纳智能分享收益(万元)1,235.941,464.101,403.701,300.291,410.546,814.57
枣庄市热力总公司分享收益 (万元)308.99366.03601.59866.861,455.103,598.57
公司所实施的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枣庄供热系统节能改造项目)于2018年、2019年、2020年、2021年、2022年分别创造节能总收益1,544.93万元、1,830.13万元、2,005.29万元、2,167.15万元、2,865.64万元,共计10,413.14万元,显示出公司所提供的智能供热解决方案经济效益显著。

3、智慧供热管理
工业APP、可视化引擎、数据处理工具等,构筑“数据+算力+模型+仿真+应用”深度融合的智慧供热管 理平台,构建了全方位、立体化、统一的城市供热运行调度指挥及管理服务体系,建立协同高效的城市 供热管理新模式,可应对海量工业数据采集场景,实现数据自动、精准、实时采集,确保数据质量。同 时,已形成供热行业特有的协同智能算法群(如热网负荷预测算法、热源调峰算法、多热源联动算法、 热力站负荷预测算法、热力站调控算法、楼间按需平衡算法等),满足不同客户群体应用需求。目前平 台已形成含中央总控台、热网监控系统、室温分析系统、能耗分析系统、AI算法训练系统、AI智能调 度系统、全网平衡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客户服务系统、设备管理系统、收费管理系统、计量管控系统、 供热数据中台系统、手机APP(掌上管家和面向热用户的微信小程序应用)等若干子系统的综合性智慧 供热平台,平台软件覆盖供热运行管理的各个方面,打通供热业务核心数据链,实现集团化企业各分子 公司平台系统数据互联互通,以及大数据分析、自学习技术,分布式部署,依托快速迭代的开发模式, 始终站在用户角度为用户提供自动化(OT)+信息化(IT)+智能化(AI)完全自主核心技术的一站式低碳智 慧供热整体解决方案。4、公司自主研发全系列智能硬件产品
(1)公司自主研发生产的能源智能控制设备主要包括模块化换热机组、智能控制柜、智能平衡阀、STORMAI控制器等,主要用于供热系统管网自动化用热控制、温度调控。公司模块化换热机组与智能控制柜等配套产品可组合成智能模块化换热机组;公司智能平衡阀与楼栋超声波热量表等产品可组合成智能水力平衡装置。

模块化换热机组采用先进的工艺算法进行设计,是对传统机组多维度的升级换代产品,具备传热效率高、运行可靠性高、维护方便等优势。通过智能化系统设计,实现机组一次侧、二次侧、补水系统的全信息采集,采用流体仿真模拟和强度计算分析对设备进行优化设计,降低能耗,大大提高运行安全性,而且能够在新建及改建站时灵活高效组配,降低设计难度,提高实施速度、缩短建设周期。

智能控制柜能够实现热力站全信息数据采集和智能控制。采用一键运行,多重连锁保护,能对热耗、电耗、水耗进行精细调控,能够适应多种供热模式,通用性强,标准化程度高,且支持行业通用标准通信协议,兼容性强。

智能平衡阀兼具压力采集、温度采集、远程与蓝牙近端及本地调控等多方面功能,能够根据现场实际需求,按照设定温度自动调控阀门开度并调控流量来消除二网水力失衡所造成的热能浪费。

STORMAI控制器是连接“云”端系统和“端”设备的核心设备,支持多种上下行接口(包括千兆以太网、RS-485、MBUS、4G、5G以及LoRa等有线和无线通讯方式),支持对云服务和终端设备的访问。

利用AI技术和IoT技术,通过物联网设备产生、收集海量的数据存储,再通过内置AI模型,对数据进行自辨识和自处理,通过形式更高的机器决策不断自完善AI算法。

主要应用于集中供热领域,进行一二次管网温度和压力的采集、上传,其主要功能包括:温度采集、压力采集、定期数据上报、异常上报等,与智慧供热系统配合,实现管网水压和温变监管,主动识别管网堵塞、泄露、爆管等风险,增加管网安全辨识。

智能微电子水质管理器利用高频电磁场对管道内部介质产生作用,改变流体内钙镁离子结晶过程,使水垢失去附着力,对机组板换能够起到除垢防垢的效果,降低机组板换前后压损及水泵电耗,提高机组板换的换热效率,实现节能减排,同时兼具压力采集、温度采集、数据上报等功能。

智能电动调节阀具备24v交直流供电,支持RS485通讯和模拟量信号,同时支持低功耗蓝牙组网无线通讯和调试功能,是热力站内精调节控制器,支持两路压力、两路温度监测,支持自动温差、温度调节功能,具备承受较大的压力差,工作时振动较小,调节性能好,使用寿命长特性,广泛应用与城市集中供热自动控制系统中,是智慧热力站整体解决方案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与云平台、AI算法调控、嵌入式技术等深度融合,实现对热力站一次、二次管网热量、流量及温度高效智能化调控。

(2)公司自主研发生产的能源计量与数据采集设备主要包括超声波热量表、智能物联数据终端、智能温控产品等,主要用于供热领域不同应用场景下的用热计量、流量监测,以及热网数据采集及传输等。

超声波热量表取得欧盟MID认证,具备国际一流冷/热计量水平,量程比达到《热量表》国标GB/T32224最大等级。采用自主发明专利MBUS总线供电技术,帮助客户大幅降低电池更换等使用成本,支持内部锂电池供电,外部交/直流供电等多种方式,延长了产品使用寿命,同时支持无线物联网通讯(NB-IoT、LoRa)及MBUS、RS-485等多种通讯方式。

智能物联数据终端可以兼容多厂家表、阀、室温采集器等下位设备,支持大容量存储卡(TF),可存储多个供暖季历史数据,支持无线物联网通讯(4G、5G、LoRa)及以太网等多种上行通讯方式,且支持远程升级和本地升级两种升级方式。

智能温控阀采用自主发明专利MBUS取电技术,降低施工维保成本,提高使用维护便捷性,同步支持NB-IoT、LoRa、LoRaWan及Sub-GHz小无线等多种无线物联网通讯方式,温度控制精度±0.5℃以内,继而达到准确控制室温的目的。

(三)经营模式
1、盈利模式
公司作为供热节能行业的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主要利润来自向客户销售供热节能产品、解决方案以及为客户提供节能服务,形成了独特的自动化(OT)+信息化(IT)+智能化(AI)完全自主核心技术的一站式低碳智慧供热整体解决方案的复合盈利模式。

公司紧贴市场需求,致力于为客户提供高性价比的整体解决方案和供热节能服务,以帮助客户不断降低能耗和其它运营成本的方式,助力客户持续提高盈利能力,由此获得客户的信赖,从而实现自身的持续发展。

2、采购模式
公司根据物料属性将上万种原材料划分为电气类、阀门类、钢材保温类、结构件类、设备类等多个类别,并以数据统计为基础,逐步形成“以产定采+合理库存”的采购模式。供应链中心结合物料采购周期、安全库存、生产计划等多维数据制定科学的采购计划,同步向意向供应商询价、议价、比价,通过成本管控的理念,按需采买。涉及设备安装、布线等辅助作业,则采用劳务采购的模式进行。针对供应商的甄选,将供应商的生产能力、产品质量水平及稳定性、价格合理性、交付及时性以及供应商的财务状况和履约能力等纳入考量范畴,具备完备的合格供应商档案。通过研发、品质、采购多部门考评的供应商绩效考核数据,对供方档案进行动态化管理。

3、研发模式
公司的研发工作主要基于市场化的需求进行,并瞄准国际、国内市场技术发展前沿与趋势,持续加大供热节能产品与技术的研发。公司研发模式主要为自主研发,即公司根据行业发展方向及自身研发实力自行开发产品。研发团队以自主开发创新为主,并在不断提升研发能力的同时,提升对行业新技术和知识的消化吸收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

公司研发主要以项目形式进行。遵照项目管理的原则,公司制定了研发项目管理的制度文件,覆盖了整个研发流程,研发项目组按照制度文件实施具体研发方案,并保存研发过程中产生的关键技术文件。

项目经理和技术经理分别负责管理研发项目的进度和技术路线,项目经理职责包括分析项目可行性、制定实施项目方案及计划、项目风险把控等,技术经理职责包括制定项目的技术方案、关键里程碑事件的评审以及核心技术知识产权的确认等,以此确保研发项目稳步推进,按照进度完成产品研发。

4、生产模式
公司采用“订单生产+合理备货”的生产模式。针对客户定制化的产品及方案需求,以及型号规格差异较大的非常规通用产品,公司主要采用订单生产方式,有利于降低公司产品库存风险,减少资金占用。针对部分小口径超声波热量表等常规通用产品以及定制化产品的主要组件,特别在生产淡季,公司会进行部分计划性生产,储备一定的安全库存。目前,公司产品生产环节以自主生产为主,针对贴片加工等部分简单工序采取委托加工的方式。

5、销售模式
公司产品销售采用直接销售模式。公司主要客户中,各地供热企业大都采取招投标方式为主、竞争性磋商、谈判等其他方式为辅选择产品或服务提供商。公司在取得订单前需要较长时间的前期跟踪和反复的商务、技术沟通过程。对于其他类客户,主要通过商务谈判等方式获取订单。公司在主要经营区域设立了营销网络,获取商业信息,组织产品和解决方案推介。

(四)公司技术、产业、业态、模式等行业竞争力情况
1、技术优势:
自公司创立以来,聚焦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及算法模型训练等核心技术研究,积极推动智能物联网产品研发、供热大数据平台研发、数据中台产品研发和智慧供热平台在行业应用落地。

在智慧化供热平台建设方面,公司以私有云为底座,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低代码等技术,研发构筑了“数据+算力+模型+仿真+应用”深度融合且具有自主产权的智慧供热管理平台,实现了行业少有的具有全方位、立体化、统一的城市供热运行调度指挥及管理服务体系,打造了协同高效的城市供热管理新模式,瑞纳智慧供热平台可对海量工业数据采集场景,实现数据自动、精准、实时采集,确保数据质量。公司研发设计了适用于中国供热环境的区域供热创新控制器(AI算法云平台),通过基于自学习算法的软件系统来解决区域级的多种能源(废热,工业余热、可再生能源和储热系统)联供以及能源利用效率问题,减少区域供热网络中化石燃料的使用并增加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初步形成供热行业特有具有自主产权的协同智能算法群(如热网负荷预测算法、热源调峰算法、多热源联动算法、热力站负荷预测算法、热力站调控算法、楼间按需平衡算法等),满足不同客户群体应用需求。

基于“工业物联网”+“大数据”+“AIoT”技术研发的智慧供热平台可满足不同地域客户群体需求特性,平台包含“中央总控台、热网监控系统、室温分析系统、能耗分析系统、全网平衡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客户服务系统、设备管理系统、收费管理系统、计量管控系统、手机APP(掌上管家和面向热用户的微信小程序应用)、AI算法训练系统、AI智能调度系统、供热数据中台系统、数字孪生系统”等若干子系统,平台自主研发的供热数据中台、从热源、热力站、楼栋单元到住户的四级人工智能算法,实现城市供热系统的数字化升级,四级协同、安全、节能运行,通过部分应用低代码技术快速构建项目,缩短客户智慧平台建设周期;平台已覆盖供热运行管理的各个方面,打通供热业务核心数据链,实现集团化企业各分子公司平台系统数据互联互通,以及大数据分析、自学习技术,分布式部署,依托快速迭代的开发模式,始终站在用户角度为用户提供自动化(OT)+信息化(IT)+智能化(AI)完全自主核心技术的一站式低碳智慧供热整体解决方案。

公司围绕主营业务进行技术攻坚突破,在超声波计量、供热控制与调节、智慧供热管理平台等领域突破多项技术壁垒,形成了多项具有自主产权的核心技术(如超声波热量表满足《热量表》标准中最大量程比要求,抗流动扰动性能达到行业最高U0D0级别;智能模块化换热机组采用流体仿真模拟和智能控制技术提高了节能效率;智能水力平衡装置采用了自主研发的一种实时计算算法,进一步提高了平衡和节能效果,STORMAI智能控制器内置自主研发的供热人工智能算法,实现换热站内、楼内就地算法控制,提高控制频率和实时性,达到更精细的调控和节能效果;),自主研发制造的全系列核心智能硬件设备,有效的保障了智慧供热全息数据计量质量和智能精准调度管理,使公司在行业中的竞争地位得以稳步提升。

瑞纳城市级AI智慧供热构建于多年为行业客户用心服务的基础之上,为供热公司量身定制,集供热系统“监、管、控”功能为一体,全面解决传统供热系统运营难、成本高、效率低、安全难保障等问题,通过信息技术、大数据技术和AI技术贯穿热力企业的整体流程,为热力企业及时提供过去和现在的数据,对数据进行深度学习,AI模型自动化训练,实现供热数据的数字化、可视化,智能化,使信息技术、供热工业技术和现代管理技术有机融合,全面提升热力企业的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水平,提高热力企业供热质量,有效降低能耗,最大限度节约能源,同时保障热用户的供热舒适度,提高用户满意度,从根本上节能降耗低碳供热,快速实现“碳中和、碳达锋”的目标。

2、模式优势:
行业内以“单一产品销售”为主的传统业务模式,不能很好地解决大部分热力企业在供热系统建设和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为此,公司构建了自动化(OT)+信息化(IT)+智能化(AI)完全自主核心技术的一站式低碳智慧供热整体解决方案,依托自主研发和制造的核心软、硬件产品,打造了涵盖源、网、站、楼、户的智慧供热全产业链的业务模式。公司在产品和服务的齐备性、整体性、先进性等方面具备较强的核心竞争力。

3、产品定位:
公司依托自主核心技术,构建了自动化(OT)+信息化(IT)+智能化(AI)完全自主核心技术的一站式低碳智慧供热整体解决方案。公司注重以有竞争力的产品技术和服务为客户带来更好的节能效益和管理效益等价值,追求为客户带来更高性价比的价值营销模式。公司通过为热力企业客户提供产品、技术解而帮助客户实现可持续发展,尽量规避可能损害客户长期效益和服务保障的简单价格竞争模式。

4、中标定价:
公司采用直接销售模式。因行业客户特点,在直销模式下,各地供热企业大都采取招投标方式为主,其他方式为辅的采购方式。在招投标方式下,公司在产品成本预算基础上,综合考虑责任义务、市场需求和竞争状况、客户议价能力,并兼顾合理利润进行定价。

(五)主要业绩驱动因素
1、供热面积不断增加,市场空间巨大
供热是北方地区冬季生产、生活的基本保障,随着国内经济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镇供热面积不断增加。截至2021年底,中国北方城镇供热面积已达154亿平米,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区域集中供热面积还将继续快速增长,未来市场对智慧供热相关产品和相关服务的需求也将随之增加。

2、技术进步,为行业发展提供保障
智慧供热主要涉及物联网、云计算、信息安全、“互联网+”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多项技术领域。随着相关技术逐渐发展成熟并在传统工业落地应用,为智慧供热的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并将加快行业升级改造的速度。

3、供热企业现状,升级改造势在必行
随着城市供热规模的不断增长、居民对于供热舒适度的要求不断提高,供热运行中的跑、冒、滴、漏等安全问题、“供不上、供不热”等能耗问题日渐突出。大部分供热企业缺乏先进的调节手段和方式,热力站的高能耗运行成为供热管理的运行常态,这直接导致了热源不足无法支撑城市发展,供热成本倒挂经营持续亏损的老大难问题。再加之“双碳”目标的压力日趋增大,迫使供热企业必须采取行动实现既要保障采暖舒适度又要节能的高质低碳供热,而采用智慧化技术手段进行升级改造,从而实现供热服务的提质增效是最直接、最可行的减排方式,也是在供热实现自动化、信息化之后的必然选择。

4、多项政策颁布,促进产业发展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产业结构的持续升级,能源需求不断增长,资源环境问题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之一,这对节能减排、环境治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来,国家不断推出如《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十四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关于完善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的意见》、《城市燃气管道等老化更新改造实施方案2022—2025年)》、《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关于进一步明确城市燃气管道等老化更新改造工作要求的通知》、《关于加快推进能源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政策鼓励推进供热计量改革和供热设施智能化建设以及数字化设计建造和智能化升级,积极引导供热企业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实现与传统供热行业融合,全面提升供热系统能效与智能化水平。

(六)业绩变化符合行业发展状况
在国家一系列产业扶持政策的推动下,尤其是国家启动“节能降碳”计划,深刻影响经济大势和供热行业的发展走向,催生供热节能产业机会。公司抓住机遇,加大研发投入,加快产品升级,技术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2022年,公司业务收入呈增长态势,公司业绩变化与行业发展状况相符。

三、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在技术研发方面
公司在全网平衡、供热控制与调节、智能物联、AI算法等领域形成了多项自主研发核心技术,同时拥有供热系统节能、冷热计量、智慧软件三大研发中心,实现了产业智能化所需的多专业复合型开发体系,所涉及主要核心软件技术如下:

软件核心技术技术先进性
机理二网平衡技术①实时反馈数据通过算法精准计算目标参数替代人工经验确定参数; ②周期可调、定时计算,适应性广; ③开度算法简洁、运行便捷; ④不平衡度较常规方法大幅降低。
AI二网平衡技术①利用AI算法替换公式计算的机理二网平衡; ②自动学习热量、天气、室内温度等参数规律、实现按需精准供热、节能降耗; ③进一步缩短平衡周期。
热力站调度控制技术①可实现同区域热力站室外温度参数一致,解决了传感器因本身差异、安装位置 和热力站散热环境等因素带来的偏差和不一致性; ②模型计算创造性设计出多个参数,可适应不同热源类型、热源大小、热源调节
 能力等; ③利用天气预报结合算法模型,可提前计算运行参数,解决供热滞后问题,合理 节约能源。
热力站和二网平衡AI 协同算法调控技术①利用AI算法将热力站调控、二网平衡融合,形成上下协同的整体调控; ②实现热、电自动寻优算法,达到质量混合最优化调控。
热源负荷预测技术①在多热源联网运行条件下可以根据各个热源使用燃料的不同,机组设备效率的 不同,对其进行灵活匹配,从而有效降低供热成本,提高系统运行的可靠性,改 善供热质量; ②以供热系统的供热流程设计、供热技术为基础,将最新的监测控制技术应用到 供热系统中实现对多热源的优化控制和调度; ③基于历史供热大数据挖掘与分析,建立不同采暖方式、不同围护结构、不同用 途的建筑分类模型的供热能耗标准体系,为准确预测全网短期、中期负荷需求建 立可靠的数据基础。
多热源全网调控技术①融合负荷预测、热力站和二网平衡协同,实现源、站、单元、户4级AI智能调 度; ②利用AI算法学习不同热力站特性,结合多热源经济性、管网情况等实现最优化 多热源协同算法。
供热大数据处理技术①融合多种不同优势大数据技术组合提升了计算处理能力; ②支持实时、离线计算处理满足不同的大数据分析和算法等需求。
多模型融合的AI算 法应用技术算法准确率高,通过反复学习得到一系列算法模型,然后通过一定策略进行结 合,完成学习供热系统整体AI控制的任务,可以提升算法准确度,获得比单一 学习显著优越的控制算法。
公司历经多年沉淀,已经凝聚了一批具有丰富工作经验和创新能力的技术团队,主编或参编了多项国家、行业及地方标准,承担国家住建部热计量与节能系统重点科研计划项目。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已经取得专利224项,其中发明专利30项、实用新型专利151项、外观设计专利43项,并拥有软件著作权145项。2022年度,公司新增主要专利如下:

专利名称专利号目前状态专利类型
基于流量的二次侧供热自动平衡调节方法及其智能能耗监控系统2018103414350授权发明
基于室温的二次侧供热自动平衡调节方法及其智能能耗监控系统2018103415796授权发明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生产管理系统及方法2019106564570授权发明
换热站控制系统及室温特性曲线模型AI算法2019110071881授权发明
一种基于FLINK的热网运行监测告警系统及方法2020102363096授权发明
基于人工智能的内嵌PID模块参数调节方法、系统及装置2020104198290授权发明
一种室温分析系统的分析方法2020104492301授权发明
基于边缘计算框架组件的供热控制方法202010753183X授权发明
一种基于区间长度收敛的二网平衡控制方法2021102297775授权发明
一种基于人工智能和优化算法的集中供热二次侧调控方法2021103034300授权发明
超声波流量计的自动装配线及其装配方法2021103820267授权发明
一种沿竖向轴旋转的开式液体流向换向设置2021213438575授权实用新型
室温采集器2021221321296授权实用新型
铁氧体以及防垢除垢设备2021222135497授权实用新型
一种管道接口连接装置2021233870114授权实用新型
一种汽水换热和水水换热两用机组2022203538228授权实用新型
一种板换除污除垢装置及板式换热器2022204757542授权实用新型
一种具有多风机的油烟机202221382834X授权实用新型
一种线性压缩机活塞行程测量机构2022221606967授权实用新型
一种热泵系统及热网系统2022224726439授权实用新型
一种用于供热二网平衡的管路装置202222350911X授权实用新型
一种热力管井监测装置及热力管井2022225206272授权实用新型
 2022224948699授权 
一种换热装置及公建换热站2022224948699授权实用新型
2022年年度,公司新增主要软件著作权如下:

软件名称登记号权利取得方式
智能微电子水质管理器软件V1.02022SR0308519原始取得
智慧供热指挥调度系统V1.02022SR0204939原始取得
R4智能物联平衡阀软件V1.02022SR0164601原始取得
数据中台系统V1.02022SR0174203原始取得
智慧供热经营信息管理系统V1.02022SR0227459原始取得
供热数据采集系统V1.02022SR0447232原始取得
AI算法训练平台V1.02022SR0490564原始取得
AI智能调度平台V1.02022SR0490574原始取得
AI智能供热算法系统V1.02022SR0425349原始取得
智慧供热软件架构系统V1.02022SR0402010原始取得
室温采集系统[简称:室温采集]V1.02022SR0552892原始取得
智能锁闭阀软件V1.02022SR0651014原始取得
智能平衡阀执行器软件V1.02022SR1500753原始取得
楼级STORMAI边缘控制终端软件V1.02022SR1496206原始取得
站级STORMAI边缘控制终端软件V1.02022SR1624497原始取得
应急指挥系统V1.02022SR1493756原始取得
公司通过建立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算法、数字孪生、低代码研发团队,依托新技术对能源的生产、输配和使用进行实时监测、数据分析、动态仿真和智能控制,可以实现能源的更安全、更高效利用;丰富的项目应用场景为技术研发和迭代提高了高价值试验田,有助于技术壁垒的持续加强;利用低代码新技术提高不同客户业务功能的灵活性、操作门槛和快速响应。

(二)在一体化服务方面
公司区别于业内传统的单一产品提供商和集成商,通过10余年持续的跨专业软硬件研发投入,打破了多产品专业技术壁垒,掌握了智慧供热软、硬件整体产品技术解决方案,是一家集自动化(OT)+信息化(IT)+智能化(AI)完全自主核心技术的一站式低碳智慧供热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能够为客户提供完整产业链服务。

公司根据客户的不同应用场景和差异化诉求,可通过单个解决方案或多个解决方案组合,满足客户定制化的供热系统建设与节能需求,解决了供热企业的后顾之忧并为供热企业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良好的社会效益。

(三)在产品健全性方面
公司多年来一直以丰富自身产品线、提高产品与服务质量为宗旨,打造了涵盖供热系统核心环节的智能硬件产品线和智慧供热软件管理平台。

公司依靠丰富的产品线,能为客户提供覆盖热源、热网、热力站和热用户等供热核心环节的产品,满足客户差异化、定制化产品需求,减少客户因采购不同厂商产品而出现的兼容难、通讯难、协调难等问题,能为客户提供真实、可靠的运行数据,有效降低因多类产品分散采购而形成的采购成本、维护成本、技术对接成本等。

(四)在市场先发方面
公司是国内较早从事智慧供热整体解决方案的企业之一。

2012年,热计量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公司管理层认为只有将热计量数据应用于节能时才可以更大、更长远地发挥热计量的价值,因而果断决定全力投入其他供热节能软硬件产品技术的研发,并同步为未来节能产品方案的顺利推广做好准备。

2015公司正式通过EPC模式在行业内率先开始推广自动化(OT)+信息化(IT)整体解决方案,并实现了在新建增量市场和存量改造市场的双线模式建设。

2019年,公司依托自主技术和解决方案在山东潍坊市实施了第一个城市级整体供热解决方案改造项目,解决了困扰客户多年的能耗大,供热投诉率高等问题,同时,帮助当地政府部门和热力客户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和经济效益。

2021年率先推出行业最先进的自动化(OT)+信息化(IT)+智能化(AI)完全自主核心技术的一站式低碳智慧供热整体解决方案。目前,公司通过服务于不同气候带、不同规模的热力企业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单个客户的业绩产出也实现了从百万级到千万级再到亿级的跨越。

(五)多元化的商业模式
公司拥有自动化(OT)+信息化(IT)+智能化(AI)完全自主核心技术的一站式低碳智慧供热整体解决方案,能够为客户提供能源咨询/规划、整体方案设计、产品/系统定制(定制智慧供热系统平台、智能硬件定制、智能软件平台定制、集成设备标准化定制与开发)、一站式实施服务保障(EPC能效工程、EMC能源服务/能效工程、智慧供热平台整合服务、城市级智慧供热整体服务)、运营和能源服务、智慧软件全生命周期服务。客户可以根据自己发展需要选择相应的合作模式,从而扩大市场覆盖度和占有率,能够在碳达峰政策落地过程中帮助更多热力客户和城市解决现实困难。

(六)在品牌方面
公司将企业品牌建设工作作为企业发展的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非常重视品牌建设和实施名牌战略,坚持自主创新。“RUNA”牌测量装置、测量器材和仪器于2016-2019年被认定为“安徽省著名商标”,RN(DN50-DN100)超声波热量表产品、智能水力平衡装置被认定为“安徽工业精品”,公司的“超声波热量表”项目被评定为2018年全国建设行业科技成果推广项目,2021年度被工业和信息化部评为“国家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公司2022年被评为“2022年皖美品牌示范企业”。公司凭借优质的产品品质和一体化的服务优势,在山东、新疆、山西、陕西等地区已取得了较好的品牌效应,并逐步向北方其他供热地区延伸。

(七)在质量方面
公司自成立以来即关注供热节能产品的研发、生产及销售。经过多年的积累和发展,公司已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质量控制贯穿于产品的研发、设计、采购、生产、销售和售后服务的全过程。公司从源头控制产品质量,严格落实原材料的入厂检验;在生产过程中,公司根据ISO9001、ISO14001、OHSAS18001、测量管理体系等要求,按照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客户定制化需求组织生产;在实验室建设方面,CNAS实验室一直进行产品的检测和校准工作,为产品的质量提升提供助力。

(八)在智能制造方面
公司积极响应国家制造强国战略,根据国家《“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中的路径指引,进行顶层规划、分步实施,持续推进公司智能制造战略。以ERP企业资源计划管理系统、PLM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系统、MES制造执行系统、EMS能源管理系统等信息化系统为依托,结合IoT技术、自动化技术、机器人技术的应用,赋能生产制造,着力打造可持续绿色工厂。

通过数字化的应用,持续提升生产效率、能源利用效率、预见性设备维护、品质保障能力,降低生产运营成本,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持续提高。

四、主营业务分析
1、概述
双碳背景下,智慧供热迎来重大的发展机遇,瑞纳智能必将抓住机遇,迎接挑战。2022年,国内外宏观形势影响下,公司持续坚持“为客户分担风险,为客户创造价值”的价值主张,利用自身的软硬件研发技术和产品优势,为广大供热企业实现节能、降碳和运营降本,保障民生,为城市可持续发展贡献科技力量。

主营业务收入情况: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为647,498,872.90元,同比增长22.2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00,926,553.34元,同比增长17.32%。

2022年,面对诸多不利局面,公司管理层围绕年初制定的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积极采取措施,充分利用公司技术、产品和商业模式上的竞争优势,克服外部环境因素给市场开拓和生产经营带来的不利影响,把握市场机遇,提升运营效率,继续实现了公司全年经营业业绩的稳定增长。

报告期内,公司重点工作进展情况如下:
(1)业务方面,公司在主要市场区域范围持续实现增长,在众多新市场区域实现突破。公司在深耕的区域市场,持续维持较高的市场占有率,保持市场的主导地位,保障了公司经营的基本面。同时,依托公司商业模式的创新,在多个新市场区域实现了突破,未来将成为公司新的增长来源。

(2)产品和技术方面,持续加大对智能供热硬件产品、智慧供热平台、数据中台等战略性投入,持续加深公司在产品和技术上的护城河。2023年,公司通过持续引入在智慧供热硬件产品、创新产品、AI等方向的人才引进力度,规范内部产品和研发管理流程,同步提升研发产出效率。

(3)运营方面,进一步加强供应链风险和成本把控,通过内部流程再造,优化交付效率和柔性,立足对于未来市场前景的交付需求,启动新工厂规划和建设。面对诸多不确定性因素,加强构建敏捷型和响应型供应链,将保障供应链安全提升至首要位置。智能制造端,立足未来市场发展和产能需求,按照建设目标,启动新工厂规划和建设,同步开始内部管理的数字化转型,通过引入SAP、PLM、MES、CRM等,加强业务流程和数据信息的优化管理。

(4)人才方面,加大对于中高端技术、管理人才的引进力度,持续提升人才密度。2022年,公司加大了在创新产品研发、AI算法等方向的顶尖人才引进力度,加强了与高校的人才合作和技术交流,公司研发人员占比持续提升。组织方面,进一步扁平化,实现经营管理下沉,释放人才活力。

2、收入与成本
(1)营业收入构成
营业收入整体情况
单位:元

 2022年 2021年 同比增减
 金额占营业收入比重金额占营业收入比重 
营业收入合计647,498,872.90100%529,582,537.98100%22.27%
分行业     
仪器仪表制造业647,498,872.90100.00%529,582,537.98100.00%22.27%
分产品     
超声波热量表71,899,582.5911.10%72,710,503.4413.73%-1.12%
智能模块化换热 机组133,751,469.3720.66%114,398,714.7721.61%16.92%
智能温控产品22,385,598.063.46%47,093,856.088.89%-52.47%
智能物联数据终 端8,936,599.091.38%16,727,287.863.16%-46.57%
智能水力平衡装 置18,495,702.792.86%28,227,691.555.33%-34.48%
智能物联平衡阀76,024,397.9511.74%37,823,945.687.14%101.00%
其他41,333,106.176.38%42,168,102.707.96%-1.98%
供热节能系统工 程255,348,867.4139.44%146,297,048.8127.62%74.54%
供热节能服务19,323,549.472.98%24,135,387.094.56%-19.94%
分地区     
华东520,934,537.6080.45%404,259,667.2176.34%28.86%
西北33,509,622.705.18%54,709,084.8210.33%-38.75%
华北88,820,771.7413.72%64,234,318.2212.13%38.28%
其他4,233,940.860.65%6,379,467.731.20%-33.63%
分销售模式     
直销647,498,872.90100.00%529,582,537.98100.00%22.27%
(2)占公司营业收入或营业利润10%以上的行业、产品、地区、销售模式的情况?适用□不适用(未完)
各版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