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报]科前生物(688526):武汉科前生物股份有限公司2022年年度报告摘要
公司代码:688526 公司简称:科前生物 武汉科前生物股份有限公司 2022年年度报告摘要 第一节 重要提示 1 本年度报告摘要来自年度报告全文,为全面了解本公司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未来发展规划,投资者应当到 www.sse.com.cn网站仔细阅读年度报告全文。 2 重大风险提示 公司已在报告期中详细阐述公司在经营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各种风险及措施,详情请参见本报告“第三节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之“四、风险因素”的相关内容,请投资者务必仔细阅读。 3 本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年度报告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承担个别和连带的法律责任。 4 公司全体董事出席董事会会议。 5 华兴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为本公司出具了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6 公司上市时未盈利且尚未实现盈利 □是 √否 7 董事会决议通过的本报告期利润分配预案或公积金转增股本预案 根据2023年4月16日公司第三届董事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决议,公司2022年度拟以实施分配方案时股权登记日的公司总股本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9元(含税)。截止2022年12月31日,公司总股本466,207,976股,合计拟派发现金红利88,579,515.44元(含税)。本年度公司现金红利总额占本年度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的比例为21.63%。在董事会决议通过之日起至实施权益分派股权登记日期间,若公司总股本发生变动的,公司将维持分配利润总额不变,调整每股拟分配比例。 8 是否存在公司治理特殊安排等重要事项 □适用 √不适用 第二节 公司基本情况 1 公司简介 公司股票简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存托凭证简况 □适用 √不适用 联系人和联系方式
2 报告期公司主要业务简介 (一) 主要业务、主要产品或服务情况 公司是一家专注于兽用生物制品研发、生产、销售及动物防疫技术服务的生物医药企业,主要产品是非国家强制免疫猪用疫苗和禽用疫苗。公司拥有国内领先水平的研发技术队伍,在动物疫病防控生物制品领域的产业化应用研究中取得了较强的领先优势,并在病原学与流行病学、微生物基因工程、抗原高效表达、病毒悬浮培养、细菌高密度发酵、抗原浓缩纯化、佐剂与保护剂、多联/多价疫苗、快速诊断与临床服务等多个领域形成显著优势。目前公司可生产 49个兽用生物制品类产品,是我国兽用生物制品行业内产品种类最为丰富的企业之一。近年来公司不断拓展产业链布局,致力于开发和生产高质量和高附加值的动物生物制品产品,并在禽用疫苗、宠物疫苗、诊断试剂等领域完成了产品布局。 公司主要产品的具体情况如下表所示:
(二) 主要经营模式 1、盈利模式 公司始终坚持以创新引领企业发展,通过持续研发,不断推出符合市场需求的新产品。同时,公司建立了一支专业化的技术服务团队,成功践行“以技术拉动销售、以服务促进销售”的营销策略。 经过多年的探索,公司已形成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科技创新为驱动,通过广泛而深入基层养猪户的销售网络获得第一手的疫病流行病学信息,利用领先的研发平台和研发队伍持续攻坚研发新产品,用新产品推动公司收入增长并保持销售较高毛利率的盈利模式,从而使公司处于市场前沿、创新前沿,保持持续而稳定的盈利能力。 2、采购模式 公司根据行业特点及自身情况,设立了专门的采购部门,并按照财务管理制度和 GMP规范的相关要求制定了《采购管理办法》、《供应商管理制度》等制度,对采购工作进行规范化管理。 公司采购的主要原材料包括血清、佐剂、培养基、塑料瓶和胶塞等,规范的采购制度,保证了公司供应链的稳定可靠。此外,为保证采购业务的顺利实施,公司制定了《供应商管理制度》,以实现对供应商的合理选择和科学管理。 3、生产模式 公司主要采取“以销定产+安全库存”相结合的生产模式。生产部门根据销售部门的销售目标,并结合公司实际的生产能力、销售情况、疫病季节性防控需求等制定生产计划,并下达生产车间组织生产。同时,公司会综合考虑疫病季节性防控需求,生产、检验所需时间等因素,合理安排生产和确保安全库存。 公司生产过程严格按照国家兽药 GMP规范与相关产品的质量标准,对原辅料、生产设备维护、生产过程的关键节点等进行严格控制,以保证产品质量处于可控状态,确保生产出合格的产品。 4、销售模式 公司主要采取“直销+经销”相结合的销售模式。 (1)直销模式 直销模式下,对于规模较大的生猪养殖企业或养殖户,公司一般采取直销的销售模式。公司直销客户的选取标准一般为母猪存栏量 5,000头以上的企业。 公司的直销客户在签订合作协议前一般需要履行招投标程序,公司与直销客户签订的协议有效期按照客户的招投标周期或商业谈判结果进行确定。 (2)经销模式 公司与兽药经营企业通过经销模式进行合作,公司对经销商实行买断式销售。公司选择经销商时主要考虑其在销售区域内的市场影响力、营销渠道、专业的业务团队和技术服务能力,候选经销商需由区域销售部的区域经理考察后方能确定合作。确定合作的经销商需要和公司签订年度合作框架合同,合同中对产品范围、经销区域、价格机制、销售任务、违约责任、售后服务等内容进行约定。 公司对于经销商一般是采取先款后货的销售方式,但对于极少数合作时间较长、信誉较好、规模较大的经销商,经区域销售部经理审核,并经公司管理层批准后,可以给予适当的信用期。 (三) 所处行业情况 1. 行业的发展阶段、基本特点、主要技术门槛 (1)公司所处的行业 根据《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2012年修订),公司所处行业属于医药制造业(C27);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公司所处行业属于医药制造业中的兽用药品制造行业(代码 2750)。 (2)行业市场规模、发展现状 近年来,随着国内养殖业规模化、集约化养殖进程不断加快,疫病防控风险加大,养殖企业和养殖户对于动物疫病的防治日益重视,推动了国内兽用生物制品行业的快速发展。 根据中国兽药协会公布的数据,截至 2021年底,我国共有 137家兽用生物制品企业,共拥有1,923个有效的产品批准文号,从业人员 2.44万人。 2021年,全行业实现兽用生物制品销售额 170.18亿元,完成生产总值 184.27亿元,毛利 112.1亿元,平均毛利率 65.87%,资产总额 508.22亿元。2018-2021年,我国兽用生物制品的销售规模由 132.92亿元增长至 170.18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 8.59%,反映了我国兽用生物制品行业市场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发展潜力巨大。 我国兽用生物制品尤其是兽用疫苗等主要应用于能产生经济效益的畜禽,如猪、牛、鸡等。 2021年兽用生物制品行业的市场规模按动物品种分类,禽用生物制品销售额为 66.85亿元,占比39.28%;猪用生物制品销售额为 81.68亿元,占比 48%;牛、羊用生物制品销售额为 19.52亿元,占比 11.47%。 2022年,生猪价格持续低迷,全国生猪养殖量总体保持稳定,截至 2022年 12月末生猪存栏量达到 45,256万头,比上年末增加 334万头,增长约 0.7%;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为 4390万头,比上年末增加 62万头,增长约 1.4%。 (3)行业发展格局 ①国内兽用生物制品市场集中度较高 根据国家统计局等部门出台的大中小微企业划分标准,截至 2021年底,我国兽用生物制品行业共有大型企业 31家,占比为 22.63%;中型企业 76家,占比为 55.47%;小型企业 30家,占比为 21.90%;无微型企业。随着国内兽用生物制品行业的不断发展,行业中的领先企业在企业规模、产品数量、品牌效应等多方面取得优势,从而获得了更高的经济效益。2021年,销售额排名前 10位的兽用生物制品企业销售总额为 94.08亿元,占全行业销售额的比例为 55.28%。 随着市场竞争的进一步加剧以及行业的市场化发展趋势,行业竞争将会加剧。借鉴国外的发展历程,行业内大型企业的规模效应及品牌效应会越发突显,并购整合将是兽用疫苗行业的今后发展趋势。 ②兽用疫苗是兽用生物制品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兽用疫苗是我国兽用生物制品最重要的组成部分,2013年至今,兽用疫苗销售额占兽用生物制品销售额的比例均超过 85%。我国的兽用疫苗主要以猪用疫苗和禽用疫苗为主。2021年,猪用疫苗和禽用疫苗销售额合计为 142.09亿元,占兽用疫苗总销售额的 87.04%。 ③国内猪用疫苗的竞争格局 随着我国生猪养殖业规模化、集约化的发展趋势,养殖企业和养殖户对于生猪疫病的防治日益重视,我国猪用疫苗市场总体处于增长趋势。2016-2021年,国内猪用疫苗销售额由 50.11亿元增长至 79.93亿元。 ④非强免品种增速加快 目前,我国兽用生物制品按针对的疫病防控是否属于国家强制免疫,可以分为强免疫苗和非强免疫苗。根据中国兽药协会的统计数据,非国家强制免疫兽用生物制品市场增长明显快于国家强制免疫兽用生物制品。2015年后,非强免品种市场占比逐步提高,由 2015年 40%提升至 2021年 64.6%。 ⑤产学研的结合将更加紧密 目前,在兽用生物制品的产业化运作方面,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与企业合作研发已经成为了行业的主流模式,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与企业共享研发成果。合作研发模式中,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主要是承担前期的基础性研究,例如流行病学和致病机理研究、菌毒株分离鉴定等;企业则主要是承担中后期的产业化应用研究、生产工艺研究和临床试验等。合作研发模式加快了研究成果产业化的进程,提高了成果产业化的速度和效率。 未来随着兽用生物制品创新研究的投入进一步加大,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与企业联合发展的趋势将进一步加强,产学研的结合将更加紧密,具有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背景的企业将会赢得发展先机。 (4)行业技术门槛 兽用生物制品行业具有资金壁垒高、技术壁垒高、人才壁垒高、审核严格等行业特点,对行业监管、研发人才和研发创新等方面具有较高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法律监管严格 生物制品行业监管严格,行业进入门槛较高,行业具有全方位的监管体系。当前我国兽用疫苗行业监管体制主要包括国家强制免疫制度、兽药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兽药经营质量管理规范、新兽药注册管理办法、兽药生产许可证制度、兽药产品批准文号管理办法、兽药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检查验收制度、新兽药研制管理办法、兽药经营监管体制等。新版兽药 GMP的实施将进一步提高行业标准,不符合标准的企业将逐步退出,加速优胜劣汰。按照新版兽药 GMP要求,疫苗生产企业的生产车间改造与生产设备升级需要大量资金投入,生产经营成本将增加,部分企业经营会更加困难。目前,武汉科前生物股份公司所有生产线均已经顺利通过新版兽药 GMP(2020版)验收,进一步突出了企业优势。 2)产品研发周期长 生物制品研发需要覆盖预防动物医学、动物科学、细胞生物学、微生物学、生物工程等专业背景的高水平研发团队。生物制品研发投入周期长、成本高,需要稳定的高水平队伍和充足的人才储备。不同动物传染病具有其本身特性,相关研发人员需要具有非常专业的知识结构。我国兽用疫苗研制实行注册制,新兽药从立项研究到获得新兽药证书、生产文号通常需要 5至 10年。 2. 公司所处的行业地位分析及其变化情况 经过多年的发展,公司已经构建了兽用生物制品研发、生产、销售和动物防疫技术服务全产业链,完成了涵盖畜用疫苗、禽用疫苗、宠物疫苗等领域的产品布局,成为了国内兽用生物制品行业的领先企业。 2020年和 2021年,公司在国内非国家强制免疫兽用生物制品市场销售收入排名第二、在非国家强制免疫猪用生物制品市场销售收入排名第一,其中 2016年-2021年猪伪狂犬疫苗市场份额连续六年排名第一,猪支原体肺炎疫苗和猪胃肠炎、腹泻二联疫苗市场份额均连续三年国内排名第一。 2020年和 2021年,公司重点产品的销售量占市场总量的比例和排名如下:
近年来,公司研发模式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科技创新为驱动的研发模式,通过广泛和深入基层的销售网络获得最新的病原学和流行病学的信息,利用领先的研发平台和研发队伍持续研发新产品,使公司保持持续而稳定的盈利能力。公司也将坚持以创新引领企业发展,通过持续研发,在巩固现有产品的基础上持续进行产品升级的同时,不断推出符合市场需求的新产品。 3. 报告期内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情况和未来发展趋势 近十几年来,随着化学、免疫学、生物技术等相关领域新技术、新方法的飞速发展及其推广应用,我国兽用疫苗技术呈现出加速发展的势头。 目前我国生产的兽用疫苗仍以传统疫苗为主。传统疫苗是相对于现代生物技术疫苗(或称高以及我国兽用疫苗行业科技水平的进一步提高,现代生物技术疫苗也将成为兽用疫苗的主体。目前我国农业农村部已经审批的兽用生物制品中,此类疫苗已不在少数。 在现代生物技术发展的推动下,我国兽用疫苗的研发在近年内呈现出一些新特点和新趋势。 首先是利用现代生物技术研发、制备的疫苗不断增加,如利用基因工程、细胞工程技术等研究的基因缺失疫苗、载体疫苗、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核酸疫苗以及合成肽疫苗。 其次是充分利用发酵工程和分离纯化技术对传统疫苗的抗原培养、分离纯化等关键生产工艺进行改造升级,使得相关传统疫苗升级为生物技术疫苗,如将鸡胚培养法、原代细胞培养法、传代细胞转瓶培养法等升级为传代细胞培养工艺、悬浮培养工艺,将全发酵菌液灭活疫苗升级为全发酵菌液分离纯化成组分疫苗等。 再次是设计、研发多联苗和多价苗成为重点方向,即对传统疫苗的一般生产工艺(培养、分离纯化等关键工艺以外的生产工艺)进行研究和改进,继续设计和研发联苗和多价苗,以达到一针防多病、提高免疫效率的目的。 报告期内,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情况和未来发展趋势未发生变化。 3 公司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3.1 近 3年的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3.2 报告期分季度的主要会计数据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季度数据与已披露定期报告数据差异说明 □适用 √不适用 4 股东情况 4.1 普通股股东总数、表决权恢复的优先股股东总数和持有特别表决权股份的股东总数及前 10 名股东情况 单位: 股
□适用 √不适用 截至报告期末表决权数量前十名股东情况表 □适用 √不适用 4.2 公司与控股股东之间的产权及控制关系的方框图 □适用 √不适用 4.3 公司与实际控制人之间的产权及控制关系的方框图 √适用 □不适用 4.4 报告期末公司优先股股东总数及前 10 名股东情况 □适用 √不适用 5 公司债券情况 □适用 √不适用 第三节 重要事项 1 公司应当根据重要性原则,披露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情况的重大变化,以及报告期内发生的对公司经营情况有重大影响和预计未来会有重大影响的事项。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0,126.77万元,同比下降9.22%;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为40,951.84万元,同比下降28.25%。 2 公司年度报告披露后存在退市风险警示或终止上市情形的,应当披露导致退市风险警示或终止上市情形的原因。 □适用 √不适用 中财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