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报]开普检测(003008):2022年年度报告

时间:2023年04月19日 23:12:55 中财网

原标题:开普检测:2022年年度报告

许昌开普检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2022年年度报告



2023年4月20日

2022年年度报告
第一节 重要提示、目录和释义
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年度报告内容的真实、准确、完整,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承担个别和连带的法律责任。

公司负责人姚致清、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李国栋及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李国栋声明:保证本年度报告中财务报告的真实、准确、完整。

所有董事均已出席了审议本报告的董事会会议。

本报告中所涉及的未来计划、发展战略等前瞻性描述不构成公司对投资者的实质承诺,敬请投资者注意投资风险。

公司经本次董事会审议通过的利润分配预案为:以80000000股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5元(含税),送红股0股(含税),不以公积金转增股本。


目录
第一节 重要提示、目录和释义 ....................................................................................................................................... 2
第二节 公司简介和主要财务指标 .................................................................................................................................. 6
第三节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 10
第四节 公司治理 ....................................................................................................................................................................... 33
第五节 环境和社会责任 ....................................................................................................................................................... 49
第六节 重要事项 ....................................................................................................................................................................... 52
第七节 股份变动及股东情况 ............................................................................................................................................. 64
第八节 优先股相关情况 ....................................................................................................................................................... 72
第九节 债券相关情况 ............................................................................................................................................................ 73
第十节 财务报告 ....................................................................................................................................................................... 74

备查文件目录
一、载有法定代表人姚致清先生、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及会计机构负责人李国栋先生签名并盖章的财务报表。

二、载有会计师事务所盖章、注册会计师签名并盖章的审计报告原件。

三、报告期内公开披露过的所有公司文件的正本及公告的原稿。
以上备查文件的备置地点:河南省许昌市尚德路17号许昌开普检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证券部。


释义

释义项释义内容
公司、本公司、开普检测许昌开普检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珠海开普珠海开普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深交所深圳证券交易所
中国证监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
国家电网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南方电网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报告期2022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 日
开普电气研究院许昌开普电气研究院有限公司

第二节 公司简介和主要财务指标
一、公司信息

股票简称开普检测股票代码003008
股票上市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  
公司的中文名称许昌开普检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的中文简称开普检测  
公司的外文名称(如有)Xuchang KETOP Testing Research Institute Co.,Ltd  
公司的外文名称缩写(如 有)KETOP  
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姚致清  
注册地址许昌市尚德路17号  
注册地址的邮政编码461000  
公司注册地址历史变更情况2021年10月28日,公司取得许昌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核发的《营业执照》,经营场所由 “许昌市魏武大道与尚德路交汇处”变更为“许昌市尚德路17号”,详见巨潮资讯网 (www.cninfo.com.cn)披露的《关于完成工商变更登记及公司章程备案的公告》(2021- 053)  
办公地址许昌市尚德路17号  
办公地址的邮政编码461000  
公司网址http://www.ketop.cn/  
电子信箱[email protected]  
二、联系人和联系方式

 董事会秘书证券事务代表
姓名张冉王峥夏
联系地址许昌市尚德路17号许昌市尚德路17号
电话0374-32195250374-3219525
传真0374-32195250374-3219525
电子信箱[email protected][email protected]
三、信息披露及备置地点

公司披露年度报告的证券交易所网站http://www.szse.cn
公司披露年度报告的媒体名称及网址《证券时报》、《证券日报》、《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 报》、巨潮资讯网(http://www.cninfo.com.cn)
公司年度报告备置地点公司证券部、深圳证券交易所
四、注册变更情况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411000772168241N
公司上市以来主营业务的变化情况(如有)2021年10月28日,公司取得许昌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核发 的《营业执照》,经营范围由“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设备及
 系统、配电自动化设备及系统、新能源控制设备及系统、 电动汽车充换电设备及系统、汽车电子电器、开关及成套 设备的检测、检测技术方面的研究开发、技术转让、技术 服务;变电站工程和系统、配用电工程和系统、电动汽车 充换电站工程和系统的出厂验收、工程调试、现场验收和 技术支持服务;信息安全风险评估;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 护测评;信息安全产品检测;试验仪器设备的研发、生 产、销售、维修、技术服务;认证服务;自营和代理各类 商品及技术的进出口业务;房屋租赁;设备租赁。”变更 为: “许可项目:检验检测服务;认证服务;供电业务(依法 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具体经营项目以相关部门批准文件或许可证件为准)一般 项目: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交流、技术 转让、技术推广;工程和技术研究和试验发展;工程技术 服务(规划管理、勘察、设计、监理除外);互联网安全服 务;实验分析仪器制造;实验分析仪器销售;电子测量仪 器制造;电子测量仪器销售;进出口代理;技术进出口; 非居住房地产租赁;机械设备租赁(除依法须经批准的项 目外,凭营业执照依法自主开展经营活动)”。 详见巨潮资讯网(www.cninfo.com.cn)披露的《关于完成 工商变更登记及公司章程备案的公告》(2021-053)。
历次控股股东的变更情况(如有)无变更
五、其他有关资料
公司聘请的会计师事务所

会计师事务所名称大信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会计师事务所办公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知春路1号学院国际大厦22层
签字会计师姓名李洪 狄香雨
公司聘请的报告期内履行持续督导职责的保荐机构
?适用 □不适用

保荐机构名称保荐机构办公地址保荐代表人姓名持续督导期间
湘财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市浦东新区陆家嘴环路 958号华能联合大厦5楼吴小萍、赵伟2020年9月23日-2022年 12月31日
公司聘请的报告期内履行持续督导职责的财务顾问
□适用 ?不适用
六、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公司是否需追溯调整或重述以前年度会计数据
□是 ?否

 2022年2021年本年比上年增减2020年
营业收入(元)155,983,162.80143,895,356.498.40%165,487,175.95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 的净利润(元)69,009,156.8964,251,802.117.40%74,259,742.72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 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 的净利润(元)57,289,368.2553,713,752.656.66%68,359,545.65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 流量净额(元)107,807,900.7088,698,140.6721.54%102,184,192.71
基本每股收益(元/ 股)0.860.807.50%1.14
稀释每股收益(元/ 股)0.860.807.50%1.14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 率6.69%6.37%0.32%13.50%
 2022年末2021年末本年末比上年末增减2020年末
总资产(元)1,139,598,758.711,078,585,282.665.66%1,057,563,766.77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 的净资产(元)1,049,267,877.681,020,258,720.792.84%1,004,006,918.68
公司最近三个会计年度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前后净利润孰低者均为负值,且最近一年审计报告显示公司持续经营能力存在
不确定性
□是 ?否
扣除非经常损益前后的净利润孰低者为负值
□是 ?否
七、境内外会计准则下会计数据差异
1、同时按照国际会计准则与按照中国会计准则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净利润和净资产差异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不存在按照国际会计准则与按照中国会计准则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净利润和净资产差异情况。

2、同时按照境外会计准则与按照中国会计准则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净利润和净资产差异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不存在按照境外会计准则与按照中国会计准则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净利润和净资产差异情况。

八、分季度主要财务指标
单位:元

 第一季度第二季度第三季度第四季度
营业收入30,508,767.5144,047,560.3736,591,840.1844,834,994.74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 的净利润13,476,415.7522,162,481.0716,390,376.6016,979,883.47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 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 的净利润9,833,326.5019,189,403.4312,663,471.9015,603,166.42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 流量净额7,294,229.1348,766,458.0426,011,294.0225,735,919.51
上述财务指标或其加总数是否与公司已披露季度报告、半年度报告相关财务指标存在重大差异 □是 ?否
九、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及金额
?适用 □不适用
单位:元

项目2022年金额2021年金额2020年金额说明
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 (包括已计提资产减 值准备的冲销部分)2,252.69   
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 补助(与公司正常经 营业务密切相关,符 合国家政策规定、按 照一定标准定额或定 量持续享受的政府补 助除外)1,525,399.182,231,929.245,042,223.40 
除同公司正常经营业 务相关的有效套期保 值业务外,持有交易 性金融资产、交易性 金融负债产生的公允 价值变动损益,以及 处置交易性金融资 产、交易性金融负债 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取得的投资收益12,447,329.4210,833,424.651,757,909.59 
除上述各项之外的其 他营业外收入和支出-164,107.05-302,176.55-24,627.23 
减:所得税影响额2,091,085.602,225,127.88875,308.69 
合计11,719,788.6410,538,049.465,900,197.07--
其他符合非经常性损益定义的损益项目的具体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不存在其他符合非经常性损益定义的损益项目的具体情况。

将《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解释性公告第1号——非经常性损益》中列举的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界定为经常性损益
项目的情况说明
□适用 ?不适用
公司不存在将《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解释性公告第1号——非经常性损益》中列举的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界定为
经常性损益的项目的情形。


第三节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一)公司所属行业的基本情况、发展阶段、周期性特点
根据中国证监会发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公司所处行业为“M74专业技术服务业”。在专业技术服务相关领域,公司主要从事检验检测服务,公司主营业务包括:电力系统二次设备的检测服务、其他技术服务以及检测设备
销售等。其中,电力系统二次设备的检测服务是公司的核心业务。

1、检验检测行业
检验检测行业是国民经济架构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加强产品质量管理,提升我国产品质量水平,是我国国民经
济发展的战略方向。2021年 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指出,建设生产应用示范平台和标准计量、认证认可、检验检测、试验验证等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聚焦提高产
业创新力,加快发展研发设计、工业设计、商务咨询、检验检测认证等服务。“十四五”规划纲要的发布,也给检验检
测行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2、电力设备检测行业
宏观经济层面,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电力工业、电力系统规模不断扩大,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性日
益提升,从而催生更多的检测需求,电力设备检测行业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产业政策方面,《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推进能
源革命,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加快壮大新能源、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加快电网基础设施智
能化改造和智能微电网建设,提高电力系统互补互济和智能调节能力,加强源网荷储衔接,提升清洁能源消纳和存储能
力,政策面给电力装备产业链带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2020年 10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的通知》指出,将大力推动充换电网络建设,科学布局充换电基础设施,并加强组织协同,加强新能源汽车与能源、交通、信息通信等行业在政策规
划、标准法规等方面的统筹,抓紧抓实抓细规划确定的重大任务和重点工作。

2021年 3月,《2021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制定 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大力发展新能源,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积极有序发展
核电;增加停车场、充电桩、换电站等设施,加快建设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

2021年 3月,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指出,“十四五”是碳达峰的关键期、窗口期。要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
的能源体系,控制化石能源总量,着力提高利用效能,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构建以新能源为
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

2021年 3月,国家电网发布“碳中和、碳达峰”行动方案,加快推进能源供给多元化清洁化低碳化、能源消费高效
化减量化电气化。国家电网将继续加快构建智能电网,推动电网向能源互联网升级,同时通过加大跨区输送清洁能源力
度、保障清洁能源及时同步并网等措施着力打造清洁能源优化配置平台,“十四五”期间,国家电网规划建成 7回特高
压直流,新增输电能力 5600万千瓦。

2021年 4月,南方电网发布《数字电网推动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白皮书》,2021年 5月,发布《南
方电网公司建设新型电力系统行动方案(2021—2030)白皮书》,提出了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总体目标以及 8大领域 24
项重点举措。

2021年 11月,南方电网公司印发《南方电网“十四五”电网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提出,“十四五”期间,
南方电网的电网建设将规划投资约 6700亿元,投资额相比十三五期间同比提升 36%。规划将配电网建设列入“十四五”

工作重点,规划投资达到 3200亿元,几乎占到了总投资的一半。

2022年 2月 23日出版的《人民日报》刊载了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辛保安的署名文章《坚决扛牢电网责任 积极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文章提出:“(国家电网)力争到 2030年公司经营区抽蓄电站装机由目前 2630万千
瓦提高到 1亿千瓦、电化学储能由 300万千瓦提高到 1亿千瓦。”电化学储能由 300万千瓦到 1亿千瓦,在国家电网的带
动下,电化学储能行业将迎来巨大的市场机遇。

2022年 3月 22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根据规划,将推动电力系统向适应大规模高比例新能源方向演进,积极推动源网荷储一体化发展;创新电网结构形态和运行模式,加快配电网改造
升级,积极发展以消纳新能源为主的智能微电网,稳步推广柔性直流输电;加快新型储能技术规模化应用,大力推进电
源侧储能发展,支持分布式新能源合理配置储能系统。

2022年8月1日出版的《求是》杂志刊发了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辛保安署名文章《为美好生活充电 为美丽中国赋能》。文中指出:“十四五”期间,计划投入电网投资2.4万亿元,大力推进新能源供给消纳体系建设。

加快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力争2025年、2030年公司经营区抽水蓄能装机分别达到5000万千瓦、1亿千瓦。支持新型储
能规模化应用,预计2030年公司经营区新型储能装机达到1亿千瓦。

2023年1月6日,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发布关于公开征求《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蓝皮书(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指出,按照党中央提出的新时代“两步走”战略安排要求,锚定 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战略目标,
以2030年、2045年、2060年为新型电力系统构建战略目标的重要时间节点,制定新型电力系统“三步走”发展路径。

新型电力系统的核心目标是清洁低碳,因此,电力绿色低碳转型将不断加速。根据《征求意见稿》,预计到2030年,新
能源将成为发电量增量主体,装机占比超过40%,发电量占比超过20%。

2023年1月11日,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辛保安在接受央视专访时表示,目前国家电网公司并网的新能源装机超过了六亿七千万千瓦,利用率始终保持在97%以上;2023年计划再开工建设5座抽水蓄能电站,投运4座
抽水蓄能电站,届时国家电网公司运行的抽水蓄能电站装机规模将达到3800万千瓦;2023年公司将加大投资,电网投
资将超过5200亿元,再创历史新高。

综上所述,电力设备行业受“十四五”规划、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碳中和、碳达峰”行动计划、新型电力系统
建设规划、“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加大配电网、智能微电网、储能建设计划等的支持,同时,电网公司预计加大
电网投资,将推动电力二次设备领域新一轮技术革新和产业发展,预计将带动相关领域的检验检测市场的规模扩张,电
力二次设备检测行业发展前景良好。

(二)公司所处的行业地位
公司行业地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拥有多个国家授权的检测服务平台
公司依靠丰富的行业经验和扎实的继电保护检测技术,先后获批了“国家继电保护及自动化设备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国家智能微电网控制设备及系统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国家电动汽车充换电系统质量检验检测中心”。2023
年2月,全资子公司珠海开普获批成立“国家智能配电网自动化设备及系统质量检验检测中心”。除了国家授权的检验
检测中心资质之外,公司还获得了“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河南省产业技术创新平台、“河南省产业技术
基础公共服务平台”等检测服务平台,公司所拥有的国家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等检测服务平台,成为公司行业地位的
重要体现。

2、主持及参与行业标准的制定和修订
在检测领域,标准是开展检测业务的基础,参与标准的起草过程是检测机构精准把握标准要求、掌握最新技术动向
的重要途径,也是检测机构通过标准话语权展示技术实力的有利契机。

作为行业内的权威检测机构,近年来公司共主持或参与制修订国际标准9项,国家标准49项,行业标准53项,团体标准11项。其中作为召集人单位主持起草的国际标准1项、国家标准9项、行业标准6项、团体标准1项。公司有4名国际电工委员会第95技术委员会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IEC/TC95)专家,先后召集和参与了国际标准 IEC 60255
Measuring relays and protection equipment(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多个部分的制修订;还拥有10余名电力二次设备标
准起草专家,作为召集人开展了国家标准 GB/T 7261-2016 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基本试验方法以及 GB/T 14598 量度
护与控制、新能源控制设备及系统领域及电动汽车充换电系统的最新技术要求,进一步扩大了公司在行业内的影响力,
引领了该类电力设备检测技术的发展,同时也为公司抢占最新的检测市场创造了条件。

3、开展标准试验研究及验证
近年来电力系统领域技术革新较快,在新能源、智能电网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大量新型电力设备和电力技术不断开
发应用。由于行业标准从起草到最终颁布过程较长,且产业发展速度较快,国家及行业标准一般会滞后于产业发展 1-2
年时间。因此在新产品和技术推出初期,标准尚未颁布时,需要行业内权威的机构利用技术和经验优势,先期开展标准
试验研究及验证工作,经试验验证后逐步推广并且标准化。开展标准试验研究及验证工作是一项创造性的工作,对召集
单位的行业地位、检测技术的精湛程度以及行业视野都有非常高的要求。

公司的专家团队先后开展了特高压交直流输电、广域相量测量系统、数字式/模拟量输入式合并单元、巡检机器人、
换相型负荷不平衡调节、传导式智能快速充电等多项新型技术的标准试验研究及验证工作,相关成果在国家电网、南方
电网等项目中得到广泛应用,极大地提升了公司在行业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公司的主营业务包括:电力系统二次设备的检测服务、其他技术服务以及检测设备销售等。按照检测对象划分,公
司的检测业务分为: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设备检测、新能源控制设备及系统检测和电动汽车充换电系统检测。截至报告
期末,公司已拥有继电保护、新能源、配电网、仿真、安全及环境、自动化及通信、电磁兼容等7个专业检测实验室,
两个综合性检测基地(许昌总部及珠海开普),具备电气性能、电磁兼容、通信规约、动态模拟、软件和信息安全、可
靠性、气候环境、机械环境、低电压穿越试验等全方位的检测能力。

(二)公司的经营模式
与客户签订检测订单后,客户送样到公司实验室(或运行现场)进行检测,公司为客户提供高效优质的检测服务,
出具公正、客观的检测数据和检测报告。同时,公司通过技术研究、检测设备研发、参与国内外标准化活动,提升检测
能力、扩大行业影响力。

1、服务模式
作为独立第三方检测服务机构,公司接受客户委托进行检测服务,独立出具公正、客观的检测数据和检测报告。公
司的服务流程包括咨询和委托、试验、报告编制及交付三个阶段。

2、营销模式
(1)全员营销
公司全体员工“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以“速度、微笑、帮助客户成功”为服务理念,以“零缺陷”的
工作态度,为客户提供高效优质服务,实现了全员营销的效果。

(2)技术营销
公司依托全国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中国电工技术学会标准工作委员会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及自
动化工作组、中国电工技术学会标准工作委员会电动汽车充换电技术工作组等行业平台,凭借自身技术能力和优势,不
断研发行业前沿技术,积极承担标准制修订、标准试验验证等重要工作,开展专题技术讲座、标准宣贯、论文交流等活
动,推动行业技术进步,提升“开普检测”品牌影响力。

公司积极参与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各大发电集团等终端用户的质量检测活动,将检测工作对接终端用户的运行质
量需求,形成检测机构-制造企业-终端用户的质量传递,获得市场的全方位认可。公司积极参与终端用户运行规范、检
测标准规范的制定以及电力设备运行分析研讨会,提高公司在终端用户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3、采购模式
公司采购的内容主要包括检测设备、办公用品、基建施工、劳务、原材料和低值易耗品等。公司制定了严格的《采
购管理制度》,按照流程进行采购审批,并采取招标、竞争性谈判、询价等方式进行采购。

(三)主要的业绩驱动因素
1、受国家产业政策支持,拥有较为广阔的市场前景
宏观经济层面,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电力工业、电力系统规模不断扩大,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性日
益提升,催生更多的检测需求,电力设备检测行业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产业政策方面,《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推进能
源革命,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加快壮大新能源、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加快电网基础设施智
能化改造和智能微电网建设,提高电力系统互补互济和智能调节能力,加强源网荷储衔接,提升清洁能源消纳和存储能
力,政策面给电力装备产业链带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此外,电力设备行业受“碳达峰、碳中和”行动计划提出、“新
型电力系统”建设提速、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电化学储能建设计划等的支持,将推动电力二次设备领域新一轮技术革
新和产业发展,预计将带动相关领域的检验检测市场的规模扩张,电力二次设备检测行业发展前景良好。

相关情况详见本节“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情况”。

2、加强标准研究和科研创新,提升运营和管理效率
公司加强对新产品和新标准的跟踪,积极开展科研项目研究和设备开发,并积极进行试验能力扩充,挖掘新兴市场,
扩大市场容量。公司近年来参与标准制修订及标准跟踪的情况详见本节“三、核心竞争力分析”。

公司研制批量化和自动化检测设备,提高人均检测效率;自主开发办公自动化系统、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等,提高
信息化水平,提升公司整体运营和管理效率。报告期内,公司上线了“开普客户云系统”,客户可以通过系统查询检测
进度、在线预委托、报价咨询、下载资料,服务全程透明实时,提升了客户服务效率和质量;上线了“业财协同系统”,
实现了业务系统与财务系统数据定时自动同步对接,提高了工作效率;推进在线电子记录,提升测试效率。此外,上线
珠海开普信息化系统,并完成了CRM(客户关系管理)系统一期、校准实验室 LIMS系统等系统的研发,在检验效率提升、
客户关系管理等方面不断深入。通过信息化措施赋能,公司在产品测试、客户服务、业财融合等各个环节,有效提升了
运营和管理效率。

三、核心竞争力分析
报告期内,公司未发生因核心技术人员辞职、特许经营权丧失等严重影响公司核心竞争能力的情况,公司的核心竞
争力没有发生不利变化。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行业地位优势、技术优势和创新管理优势。新技术不断更新换代,
催生对检测技术服务的巨大需求,公司的行业地位优势和技术优势相互促进,成为公司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形成了公
司业务能力的“硬实力”;同时,公司通过多年的运营形成了独特的创新理念,打造了以“为客户创造新价值”为核心、
以“核心价值观、零缺陷质量管理、员工治理、员工能力、员工思维”五项组织能力和“BSC平衡计分卡、KPI绩效管
理、IPD研发流程、ISO17025实验室管理、SWOT战略分析”五大战略管理要素为支撑的创新管理“软实力”。公司以
硬实力掘进市场、以软实力提升客户满意度,经过多年的积累,构建了独特的核心竞争能力。

(一)行业地位优势
公司依靠丰富的行业经验和扎实的继电保护检测技术,先后获批了“国家继电保护及自动化设备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国家智能微电网控制设备及系统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国家电动汽车充换电系统质量检验检测中心”。2023
年2月,全资子公司珠海开普获批成立“国家智能配电网自动化设备及系统质量检验检测中心”。除了国家授权的检测
中心资质之外,公司还拥有“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河南省产业技术创新平台”、“河南省产业技术基
础公共服务平台”等检测服务平台,公司拥有的国家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等检测服务平台,成为公司行业地位的重要
体现。

(二)技术优势
公司是全国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中国电工技术学会标准工作委员会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及自动
化工作组、中国电工技术学会标准工作委员会电动汽车充换电技术工作组等多个行业技术平台的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承
担单位,凭借自身技术能力和优势,不断研发行业前沿技术,主持及参与行业标准的制定和修订,精准把握标准要求、
掌握最新技术动向,开展标准试验研究及验证,为行业发展赋能。

报告期内,公司拥有的核心技术及平台能力得到持续认可,获评许昌市总工会颁发的“2022年许昌市五一劳动奖状”、许昌市工业和信息化局颁发的“许昌市质量标杆”企业,国家税务总局许昌市税务局颁发的2021年度“诚信纳税
企业”荣誉称号,主导参与完成的“智能电网通信规约检测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获得2021年度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
三等奖。2023年3月,公司入选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2022年度河南省创新型中小企业”。

1、加强新标准的跟踪研究,提高行业影响力
报告期内,公司参与制修订国家标准3项、行业标准10项,其中正式发布行业标准2项。标准内容涵盖电动汽车非车载充放电装置、风力发电机组、变电站二次设备、远动终端设备及系统等设备领域。其中,公司参与制修订的国家标
准共3项,分别为GB/T 29327-202X《1000kV电抗器保护装置技术要求》(报批稿)、《GB/T 15153.1-20XX 远动终端
设备及系统 第2部分:工作条件 第1篇:电源和电磁兼容性》(工作组讨论稿)、《GB/T 14598.1871-202X 量度继电
器和保护装置 第187-1部分:差动保护的功能要求电动机、发电机和变压器比率制动差动保护和速断差动保护》(征求
意见稿)。报告期内,公司专家还参与了国际标准 IEC 60255-26 ED4《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第 26部分:电磁兼容要求》
讨论稿意见审查会。

作为行业内的权威检测机构,近年来公司共主持或参与制修订国际标准9项,国家标准49项,行业标准53项,团体标准11项。其中作为召集人单位主持起草的国际标准1项、国家标准9项、行业标准6项、团体标准1项。通过标准
制修订过程,公司掌握了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新能源控制设备及系统领域及电动汽车充换电系统的最新技术要求,进
一步扩大了公司在行业内的影响力,引领了该类电力设备检测技术的发展,同时也为公司抢占最新的检测市场创造了条
件。

2、持续输出研发成果,积极申报知识产权
报告期内,公司共申请发明专利17项、实用新型专利4项,获得软件著作权5项、发明专利14项、实用新型3项,发表学术论文14篇,其中核心期刊12篇。此外,主导参与完成的“智能电网通信规约检测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获得
2021年度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研发成果持续输出。

3、加大人才引进与培养,做好员工队伍建设
公司拥有一支国内一流的人才队伍,公司董事长姚致清为“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和“中原学者”称号获得
者,总经理李亚萍曾担任 IEC/TC95(国际电工委员会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设备技术委员会)主席,公司副总经理贺春曾为
国际电工委员会智能电网战略专家组(IEC/SMB/SG3)成员。除此之外,公司还拥有 10余名电力二次设备标准起草专
家、5名 UCA IEC 61850测试工作组专家,以及一支资深的电气、电磁兼容、仿真和通信规约测试工程师专家队伍。专
业化的人才队伍是从事检测服务的基础,公司专业的人才队伍和完善的检测认证资质可为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工作开展
提供有力支持,保障项目的顺利实施。

公司持续加大对优秀人才特别是综合型高级技术人才的引进力度,并不断完善分级培训与人才发展体系。此外,通
过提前招聘储备、总部集中培训的珠海开普新员工培养方案,采用公司内部选派和外部招聘相结合的方式为珠海开普引
进新员工,以确保珠海开普人员配备与基地建设和发展同步。

公司高度重视员工成长,公司通过强化招募体系、淬炼人才梯队、激活文化价值、构建多元激励等多种维度进行组
织能力提升,向员工提供以成为职业经理人为导向的管理岗位及以成为技术专家为导向的技术岗位双向成长通道,深度
挖掘每一名员工的潜力。在人才培养体系方面,公司建立了以“开普讲坛”为载体的完善培训体系,邀请行业技术专家
开展讲座,并定期组织开展专业能力与非专业能力培训,内容涵盖技术、商务、管理、办公技巧等多方面,通过“员工
培训和积分管理系统”对班级预约、现场考勤、培训课件、积分计算和考核等进行管理,采取“培训积分制”来有效落
实培训效果,帮助员工与公司共同成长、持续进步;在提升组织活力、促进员工交流成长方面,报告期内开展了以提升
客户服务质量为目标的“追光计划”服务提升专项行动,以及围绕技术、市场、服务等领域话题开展研学分享为内容的
“真才有实料”员工研学沙龙。

(三)创新管理优势
公司引进吸收国内外先进管理理念,并经过长期实践和改进,形成了以“为客户创造新价值”为目标、“双五星支
撑、三创新突破”的创新管理机制,持续推进公司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和服务创新。

“卓越五星”是指“核心价值观、零缺陷质量管理、员工治理、员工能力、员工思维”这五个组织能力要素。公司
通过打造“速度、微笑、帮助客户成功”的员工核心价值观,贯彻执行克劳士比“零缺陷”的质量管理思想,在员工治
理、员工能力、员工思维三个维度开展组织能力打造和培养,形成了以“员工满意”为基础,以“管理创新、技术创新、
服务创新”为核心的“卓越五星组织能力”。

公司持续优化卓越五星组织能力的各个能力要素,提升公司日常经营管理水平。报告期内,公司启动了“追光计划”

服务提升专项行动,致力于深入践行“速度、微笑、帮助客户成功”核心价值观,全面提高客户服务质量,提升客户体
验。在“卓越五星组织能力体系”培养下,公司员工已将“速度、微笑、帮助客户成功”的核心价值观和“零缺陷”质
量管理思想融入客户服务各个环节。

2、精益五星战略管理
“精益五星”是指“BSC平衡计分卡、KPI绩效管理、IPD研发流程、ISO17025实验室管理、SWOT战略分析”这五个战略管理要素。公司利用国际先进的SWOT战略分析方法制定公司战略,并基于国际通行的BSC平衡计分卡管理工具,
将KPI绩效管理、IPD研发管理、ISO/IEC 17025实验室管理“三位一体”高度融合,并从学习与成长、内部流程、客户、
财务四个维度,将公司的战略发展目标按年度逐层分解为可执行、可考核的具体绩效指标,通过贯穿全年的经营管理、
质量控制和研发活动进行实施与评估,并实时进行企业的内外部竞争环境分析,持续改进管理措施,确保了公司战略的
有效推进。

四、主营业务分析
1、概述
报告期内,公司围绕“十四五”规划出台、“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提速、加大新能源产业投资力度等行业宏观政策,
紧抓充换电设备、新能源设备等市场领域的发展机遇,积极开展市场营销、能力建设和科研创新,加大电动汽车充换电
领域的标准和学术活动参与力度,依托已建成的新能源数字仿真以及大功率变流器试验平台持续深化研究,并新建了储
能电池电芯、模组的充放电测试系统以及BMS(电池管理系统)测试系统,进一步完善了公司在储能系统的试验能力。

开展电化学储能系统检测、电力二次设备数字孪生系统、通信协议一致性测试平台等研发项目,实现新能源电力电子领
域的数字仿真、物理仿真、半实物仿真的全面试验能力,为迎接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技术挑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报告期内,许昌总部保持稳健经营,“总部基地升级建设项目”建设完成顺利结项;在上海设立了分公司,以加强
与长三角地区的区域联络,扩大品牌影响力和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积极推进华南基地(珠海)项目的建设,经过前期
的充分准备,2023年2月,全资子公司珠海开普获批成立“国家智能配电网自动化设备及系统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并获
资质认定与授权,可正式对外开展检测业务,开普检测站上了历史传承跨越和地理南北呼应的新坐标。2022年度,公司
全员迎难而上,狠抓生产经营管理,努力为客户、股东、员工、社会创造价值,公司生产经营稳中有升。

(一)主营业务情况:聚焦主营业务,迎击市场考验稳住发展基本盘 报告期内,公司立足实际情况,稳住发展基本盘的同时,积极开展技术营销和业务拓展,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同比均
实现了增长。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55,983,162.80元,同比增长8.4%;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9,009,156.89
元,同比增长7.4%。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情况如下:
1、检测服务
报告期内,公司检测服务实现业务收入149,292,535.42元,同比增长5.82%。

(1)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设备检测:报告期内,实现业务收入95,368,187.12元,同比下降3.15%,无重大变化。

(2)电动汽车充换电系统检测:报告期内,实现业务收入34,526,123.96元,同比增长23.41%。主要原因系公司依
托国家对电动汽车充电产业的政策支持,积极开展试验研发和技术研讨,市场订单得以拓展。此外,报告期内电动汽车
充电行业实施新标准,带动了厂家送检产品数量增加。在上述因素带动下,报告期内电动汽车充换电系统检测收入同比
增加。

(3)新能源控制设备及系统检测:报告期内,实现业务收入19,398,224.34元,同比增长32.54%。主要原因系公司
依托国家加大新能源产业投资力度等的政策支持,加大市场营销、建成4MW大功率变流器试验研究平台、持续扩大新能
源检测领域产能,相关产品检测收入出现增长。

2、其他技术服务
报告期内,其他技术服务实现收入1,783,849.08元,同比增长331.71%。主要原因系报告期内公司对外提供了测试技术研究、测试能力运维和辅助服务、自研设备升级维护等技术服务,其他技术服务收入同比有较大增长。

3、检测设备销售
报告期内,公司检测设备销售实现收入3,858,053.20元,同比增长198.86%。主要原因系报告期内公司依据特定客户需求进行定制和销售了一批自主研发的RTplus智能电网实时数字仿真系统、继电保护静模标准化测试仪等设备,检测
设备销售业务收入同比有较大增长。

(二)业务拓展方面:积极开展技术营销,开拓检测业务发展契机
1、积极参与行业学术活动,开展技术营销
报告期内,公司围绕“十四五”规划、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碳达峰、碳中和”行动计划、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规
划等行业宏观政策,加大电动汽车充换电领域的标准和学术活动参与力度,积极参与行业内专题会议、技术研讨等学术
活动。此外,依托中国电工技术学会标准工作委员会电动汽车充换电技术工作组、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
“充电设施标识(检测、认证)评定现场安全评估授权机构”等行业技术平台,在推动行业技术进步的同时,加强技术
营销。报告期内,公司受邀参加了第18届亚太智能交通论坛,负责组织其中主题为“交通基础设施与充换电技术”的
TSS1分论坛报告,与各参会单位在智能交通领域开展深度交流;承办第六届中国电动汽车充换电与驱动系统学术研讨会,
发表了《安全视角下的电动汽车充电相关试验研究》的学术报告;参与行业标准 NB/T 33021-202X《电动汽车非车载充
放电装置技术条件》(草案)等的制修订;与电动汽车充换电领域内众多科研机构、厂家保持良好的沟通和技术交流,
在推动行业技术进步的同时,加强技术营销,做好业务开拓和合作。

此外,报告期内,公司参加并协办了“第13届中国智能电网学术研讨会”,发表了《新能源控保设备实时闭环仿真
测试》的学术报告,展示了自主研发的RTplus智能电网实时数字仿真系统、电力二次设备数字孪生系统等新产品以及新
能源控保设备实时闭环仿真测试新技术;承办华中电网自动化及网络安全专题运行研讨会,探讨加强自动化及网络安全
运行管理,向参会各厂站营销公司资质、业绩和试验能力;参加 2022年电力机器人技术应用与创新发展论坛,并做题为
《电力机器人检测、标准与可靠性漫谈》的报告;公司专家以网络形式参加国际标准工作组会议 10次,参与了 IEC
60255-1 ED2《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 第 1部分:通用要求》、IEC 60255-26 ED4《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 第 26部分:电
磁兼容》、IEC 60255-27 ED3《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 第 27部分:安全要求》等 3项国际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参与了直
流保护和行波保护国际标准体系的研究工作,和与会专家展开深度探讨。

2、紧跟国家新兴政策、开拓检测业务发展契机
(1)新能源检测领域
公司目前已建成 4MW大功率变流器试验研究平台、变流器半实物仿真试验研究平台等研究平台,检测范围能够覆盖小、中、大功率的储能变流器及光伏逆变器,满足企业招标采购、国内认证和出口认证、并网测试、摸底试验、研发
测试等需求。

报告期内,公司新建了储能电池电芯、模组的充放电测试系统以及 BMS(电池管理系统)测试系统,进一步完善了
公司在储能系统的试验能力。还参与了 NB/T 10925-2022《风力发电机组电动变桨控制系统可靠性技术规范》、NB/T
10926-2022《风力发电机组液压变桨控制系统可靠性技术规范》等行业标准的制修订,在相关技术领域保持较高的参与
度。此外,提升了新能源控制器的半实物仿真能力,开展了光伏逆变器控制器、储能变流器控制器、链式SVG控制器、
储能电站协调控制器等的半实物仿真测试。

结合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工业园区多元用户互动的配用电系统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从化明珠工业园示范工程建设
项目测试和 FGC/3MWh风光储一体化电站系统验收等工程经验,以及“储能系统并离网特性及检测技术研究”等科研
项目成果,公司在新能源风光储充智能微电网项目验收方面实现了较好的技术积累。报告期内,公司承担了国网综合能
源服务集团有限公司的综能储能 EMS系统、储能协调控制器等储能系统测试项目,并开拓了风电场一次调频检测领域
业务,开展“风电+储能”海上综合试验场一次调频功能验证,承担了珠海三角岛风电储能一体化等项目的现场验收。

(2)配电网检测领域
报告期内,公司依托配电自动化测试平台,开展了国网标准化配电终端试验、河南省配电终端到货全检等测试,参
加了“第12届配电技术应用论坛”等技术交流活动;此外,开拓了配网无线通信检测领域新业务,承担了配网无线终端
检测、边缘计算网关检测、物联通信单元检测等项目。

(3)现场检测领域
报告期内,公司承接的现场检测业务稳中有升,业务覆盖了华中、华南地区多个电站验收项目。此外,业务范围不
断扩大,在水电厂、火电厂和变电站验收项目的基础上,还首次承接了光伏电站、开关站、升压站和汇流站等验收项目。

此外,公司还积极投入开发传感器检测、软件检测等领域市场,加大相关领域能力建设,培育了新的业务增长点,
传感器类检测业务和软件产品检测业务均有增长;还逐步涉足非电力系统电气产品检测领域,首次开展了电梯、工业空
调等产品的相关检测。

(三)能力建设方面:积极响应市场需求,不断扩充试验能力扩大产能 (1)新能源试验能力建设:新建了储能电池电芯、模组的充放电测试系统以及 BMS(电池管理系统)测试系统,进一步完善了公司在储能系统的试验能力;采购直流负载进一步提高大功率充电桩检测平台的负载能力;提升了组串式
逆变器试验平台的测试功率,基本涵盖市场主流机型。

(2)数字仿真能力建设:加强抽水蓄能仿真测试能力建设,开展了主流厂家的抽水蓄能发变组保护仿真测试;深入
行波类装置仿真测试技术研究,开展了柔性直流线路、新能源送出线路、配网线路等装置的行波功能测试;采购适用于
小量程电子式互感器校验仪等相关设备,提升一二次成套设备测试能力。

(3)通信规约试验能力建设;自研数据模型自动化测试工具并完善标准模型库,形成了自主可控新一代保护 CMS通信协议全面的测试能力;建立自主可控新一代产品通信协议健壮性检测能力;建设覆盖 101/104/645/modbus等通信协
议的整体测试平台,能够满足国网和南网通信协议的差异化要求。

(4)电气性能试验能力建设:采购局放传感器性能测试系统,具备对特高频、高频等各类局放的性能检测能力;购
买仿真主站软件用于国网自主可控协议(CMS)装置测试;拓展配电自动测试平台能力,增加电子式及数字式自动测试
模块,进一步拓展相关测试能力。

(5)环境试验能力建设:扩项了锤击、振动、沙尘、燃烧、盐雾、可靠性等方面的 9项基础试验标准,完善了试验
方法体系;采购一次调频试验设备,建成水电厂、火电厂一次调频试验能力;建成 6.6立方高低温低气压试验箱,提升
配电终端、逆变器、充电桩等大设备低气压试验能力。

(6)电磁兼容试验能力建设:采购综合电源测试系统,提升了继电保护、配网自动化终端电压中断能力测试水平;
采购 400V/800V隔离变压器,满足了 800V光伏逆变器和储能变流器测试要求。

(四)科研创新方面:科研工作有序进行,积极开展项目研究和设备开发 1、科研项目:研发创新助力业务拓展
报告期内,公司高度重视前沿技术研究,积极开展项目研究,全面提升创新水准。

(1)电力二次数字孪生系统及虚拟保护逻辑开发:报告期内完成了相应元件库和接口的开发工作,搭建了虚拟保护
逻辑模型,开展了虚拟线路相关保护逻辑的闭环仿真测试。该项目成果可满足实验室系统级仿真测试需要大量二次保护
控制设备配合的需求,并可推广至电力高校、科研院所、电力二次设备生产企业开展培训及仿真,有利于推动电力二次
设备仿真水平的发展,并带来相应的检测业绩。

(2)通信协议一致性测试平台建设与升级:报告期内完成了相关通信服务测试案例开发、数据库分类以及测试工具
加密注册机等开发工作。该项目对自主研发的协议测试工具进行统一平台整合,一方面能够形成协议测试工具库,便于
维护管理和扩展,另一方面有利于提升使用便利性,提高整体的检测效率。

(3)电化学储能系统检测技术研究:完成了电化学储能相关检测标准的扩项评审,建成电化学储能系统检测平台。

该项目进一步拓展了公司在储能电池单体、模组、电池簇以及BMS(电池管理系统)等方面的检测能力,满足日益增加
的产品检测需求,为公司拓展新的业务增长点。

(4)光伏逆变器控制器硬件在环模型参数验证平台设计:建成光伏逆变器控制器硬件在环模型参数验证平台,开展
光伏逆变器控制器硬件在环模型参数验证检测。该项目成果加深了对光伏发电相关新标准的解读,提高了技术团队的标
准全局掌握能力,并形成相应的检测能力,有利于带来相应的检测业绩。

2、设备开发:研发升级提高自主检测能力
报告期内,公司积极开展设备研发与升级,贴合试验能力提升需求,助力拓展检测市场份额。

(1)开发了基于 FT3/HDLC协议的稳控数据接口装置,实现对稳控系统中多台执行站、子站设备的数字化替代,具有体积小、同步性好、通道多、配置简易等特点,适用于稳控系统闭环仿真测试、稳控最大接入能力测试、交直流大
电网一二次仿真研究等场景。

(2)开发了自主可控新一代继电保护模型标准化检查工具,能够实现自主可控新一代变电站二次系统设备信息模型
的自动检测,成果应用于国家电网自主可控新一代保护装置专项测试中,进一步完善了 CMS通信协议测试能力。

(五)公司治理方面: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完善公司治理
报告期内,公司严格按照《公司法》、《证券法》及中国证监会、深交所对上市公司监管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有关
规定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健全公司治理体系,强化内部控制体系,重点投入资源加强公司治理
能力、董事会决策水平、经营管理团队经营能力等方面的建设。

报告期内,公司充实加强了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并通过完善管理制度、明晰部门职责、分级授权等方式,推动组织
机构职能得到了进一步提升;进一步规范采购管理,全年共组织6次公开竞争性谈判集中采购,50次询价采购;设计开
发完成《供应商评价管理系统》,初步实现对供应商的信息管理、不良行为管理、评价管理。

报告期内,公司严格执行内控制度,并不断规范内控体系。一方面,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其配套指引
的规定,结合内外部环境及管理要求的改变,对内部控制体系进行适时的更新和完善,梳理、修订公司各部门、各业务
板块日常工作业务流程和内控制度,补充修订《内部控制制度汇编》相关内容,不断健全和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另一方
面,内审部严格按照公司《内部审计制度》与经董事会核准的内部审计计划,定期开展季度财务报告常规审计与内控审
计,审计内容涵盖资金管理、投融资管理、销货与收款、采购及付款、存货管理、固定资产管理、工程项目管理、信息
披露事务管理等公司经营活动重要环节。通过内部控制体系的运行、分析与评价,有效防范经营管理中的风险,保证内
部控制目标的实现。

报告期内,公司严格按照中国证监会、深圳证券交易所相关监管规则开展定期报告文件编写、信息披露、投资者关
系管理等工作,并结合法律法规的变化修订了《投资者关系管理办法》等制度。公司治理有序开展,报告期内共组织召
开 7次董事会、5次监事会、4次股东大会,依法依规审议了各项重大事项。

(六)募投项目方面:合规使用募集资金,施工建设和能力建设同步推进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募集资金余额为人民币179,074,126.11元,募集资金使用及结余情况详见披露于巨潮资讯网的《关于2022年度募集资金实际存放与使用情况的专项报告》。

募投项目“总部基地升级建设项目”于2022年9月30日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项目已顺利结项;募投项目“华南基地(珠海)建设项目”已完成保护与控制设备检测领域的检测能力建设,覆盖电气性能、环境、安全、电磁兼容、通
讯规约、仿真等项目试验能力。2023年2月,珠海开普收到中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成立“国家智能配电
网自动化设备及系统质量检验检测中心”的《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证书》(CMA证书),可正式对外开展检测业务,
并通过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的认可,取得其授予的实验室认可证书和认可决定书。

2、收入与成本
(1) 营业收入构成
单位:元

 2022年 2021年 同比增减
 金额占营业收入比重金额占营业收入比重 
营业收入合计155,983,162.80100%143,895,356.49100%8.40%
分行业     
专业技术服务业154,934,437.7099.33%142,786,129.9699.23%8.51%
其他业务收入1,048,725.100.67%1,109,226.530.77%-5.45%
分产品     
检测服务149,292,535.4295.71%141,082,010.9598.04%5.82%
其他技术服务1,783,849.081.14%413,207.530.29%331.71%
产品销售3,858,053.202.47%1,290,911.480.90%198.86%
其他业务收入1,048,725.100.67%1,109,226.530.77%-5.45%
分地区     
华北22,583,521.0214.48%18,714,382.2013.01%20.67%
华东67,435,619.0743.23%60,618,494.8242.13%11.25%
华南23,141,847.4914.84%27,473,497.4619.09%-15.77%
华中29,396,827.4318.85%28,237,972.1619.62%4.10%
西南6,387,084.924.09%4,103,519.182.85%55.65%
西北4,282,650.952.75%2,671,660.391.86%60.30%
东北1,379,150.980.88%940,188.670.65%46.69%
其他327,735.840.21%26,415.080.02%1,140.71%
其他业务收入1,048,725.100.67%1,109,226.530.77%-5.45%
分销售模式     
直销155,983,162.80100.00%143,895,356.49100.00%8.40%
(2) 占公司营业收入或营业利润10%以上的行业、产品、地区、销售模式的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单位:元

 营业收入营业成本毛利率营业收入比上 年同期增减营业成本比上 年同期增减毛利率比上年 同期增减
分行业      
专业技术服务 业154,934,437. 7046,002,008.1 770.31%8.51%3.60%1.41%
分产品      
电力系统保护 与控制设备检 测95,368,187.1 229,097,267.4 369.49%-3.15%-7.91%1.58%
电动汽车充换 电系统检测34,526,123.9 610,666,434.5 369.11%23.41%24.06%-0.16%
新能源控制设 备及系统检测19,398,224.3 45,361,788.1572.36%32.54%46.94%-2.71%
分地区      
华北22,583,521.0 26,033,051.2473.29%20.67%12.97%1.83%
华东67,435,619.0 721,014,812.7 368.84%11.25%8.43%0.81%
华南23,141,847.4 96,548,708.2471.70%-15.77%-21.45%2.05%
华中29,396,827.4 38,606,261.2470.72%4.10%-7.46%3.66%
分销售模式      
直销155,983,162. 8047,107,922.6 369.80%8.40%3.72%1.36%
公司主营业务数据统计口径在报告期发生调整的情况下,公司最近1年按报告期末口径调整后的主营业务数据 □适用 ?不适用
(3) 公司实物销售收入是否大于劳务收入
□是 ?否
(4) 公司已签订的重大销售合同、重大采购合同截至本报告期的履行情况 □适用 ?不适用
(5) 营业成本构成
行业分类
行业分类
单位:元

行业分类项目2022年 2021年 同比增减
  金额占营业成本比 重金额占营业成本比 重 
专业技术服务 业直接材料680,050.221.44%477,179.381.05%0.39%
专业技术服务 业直接人工14,662,997.3 931.13%13,390,845.8 329.48%1.65%
专业技术服务 业折旧摊销22,509,703.1 047.78%20,020,389.2 544.08%3.70%
专业技术服务 业运营费用及其 他8,149,257.4617.30%10,516,183.2 623.16%-5.86%
其他业务房屋租赁及水 电结算1,105,914.462.35%1,012,155.482.23%0.12%
说明

(6) 报告期内合并范围是否发生变动
□是 ?否
(7) 公司报告期内业务、产品或服务发生重大变化或调整有关情况 □适用 ?不适用
(8) 主要销售客户和主要供应商情况
公司主要销售客户情况

前五名客户合计销售金额(元)24,893,785.26
前五名客户合计销售金额占年度销售总额比例15.96%
前五名客户销售额中关联方销售额占年度销售总额比例0.00%
公司前5大客户资料

序号客户名称销售额(元)占年度销售总额比例
1客户A8,956,358.465.74%
2客户B4,505,983.292.89%
3客户C4,256,905.692.73%
4客户D4,088,943.432.62%
5客户E3,085,594.391.98%
合计--24,893,785.2615.96%
主要客户其他情况说明
□适用 ?不适用
公司主要供应商情况

前五名供应商合计采购金额(元)4,289,512.18
前五名供应商合计采购金额占年度采购总额比例54.24%
前五名供应商采购额中关联方采购额占年度采购总额比例8.64%
公司前5名供应商资料

序号供应商名称采购额(元)占年度采购总额比例
1供应商A1,570,754.7319.86%
2供应商B968,708.5612.25%
3供应商C743,362.809.40%
4供应商D683,013.538.64%
5供应商E323,672.564.09%
合计--4,289,512.1854.24%
主要供应商其他情况说明
□适用 ?不适用
3、费用
单位:元

 2022年2021年同比增减重大变动说明
销售费用7,720,074.977,476,502.023.26%无重大变化。
管理费用24,827,815.7421,000,835.3718.22%主要系本报告期人工 和折旧摊销支出增加 导致。
财务费用-3,797,858.22-5,035,519.35-24.58%主要系本报告期暂时 闲置资金余额的利息 收入减少导致。
研发费用10,597,355.3210,018,383.195.78%无重大变化。
4、研发投入 (未完)
各版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