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报]均普智能(688306):宁波均普智能制造股份有限公司2022年年度报告

时间:2023年04月20日 03:01:20 中财网

原标题:均普智能:宁波均普智能制造股份有限公司2022年年度报告

公司代码:688306 公司简称:均普智能 宁波均普智能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2022年年度报告



重要提示
一、 本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年度报告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承担个别和连带的法律责任。


二、 公司上市时未盈利且尚未实现盈利
□是 √否

三、 重大风险提示
公司已在本报告中详细阐述公司在经营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各种风险,敬请查阅本报告第三节“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之“四、风险因素”相关内容,请投资者予以关注。


四、 公司全体董事出席董事会会议。


五、 天健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为本公司出具了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六、 公司负责人周兴宥、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姜华及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姜华声明:保证年度报告中财务报告的真实、准确、完整。


七、 董事会决议通过的本报告期利润分配预案或公积金转增股本预案 经第二届董事会第二次会议,第二届监事会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2022年度利润分配预案的议案》。公司2022年度拟不进行现金分红,也不进行资本公积转增股本。本次利润分配议案尚需公司2022年年度股东大会审议通过。


八、 是否存在公司治理特殊安排等重要事项
□适用 √不适用


九、 前瞻性陈述的风险声明
√适用 □不适用
本报告所涉及的未来计划、发展战略等前瞻性陈述,不构成公司对投资者的实质承诺,请投资者注意投资风险。


十、 是否存在被控股股东及其他关联方非经营性占用资金情况


十一、 是否存在违反规定决策程序对外提供担保的情况


十二、 是否存在半数以上董事无法保证公司所披露年度报告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 否

十三、 其他
□适用 √不适用



目录
第一节 释义 ..................................................................................................................................... 4
第二节 公司简介和主要财务指标 ................................................................................................. 5
第三节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 10
第四节 公司治理 ........................................................................................................................... 55
第五节 环境、社会责任和其他公司治理 ................................................................................... 70
第六节 重要事项 ........................................................................................................................... 74
第七节 股份变动及股东情况 ....................................................................................................... 97
第八节 优先股相关情况 ............................................................................................................. 106
第九节 债券相关情况 ................................................................................................................. 107
第十节 财务报告 ......................................................................................................................... 107




备查文件目录载有公司负责人、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会计机构负责人签名并盖章 的财务报表。
 载有会计师事务所盖章、注册会计师签名并盖章的审计报告原件。
 报告期内公开披露过的所有公司文件的正本及公告的原稿。



第一节 释义
一、 释义
在本报告书中,除非文义另有所指,下列词语具有如下含义:

常用词语释义  
本公司、公司、均普智能宁波均普智能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智能制造先进制造技术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新一代人工智能等新技 术深度融合形成的新型生产方式和制造技术,它以产品 全生命周期价值链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集成为核 心,以企业内部纵向管控集成和企业外部网络化协同集 成为支撑,以物理生产系统及其对应的各层级数字孪生 映射融合为基础,建立起具有动态感知、实时分析、自 主决策和精准执行功能的智能工程,进行信息物理系统 (Cyber Physical System)融合的智能生产,实现高效、 优质、低耗、绿色、安全的制造和服务
柔性化能满足多品种生产切换/共线生产作业方式
人工智能、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计算机科学技术的一个分支,利 用计算机模拟人类智力活动是一门研究、开发用于模 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 统的新技术科学
机器学习计算机通过模拟或实现人类的学习行为,以获取新的知 识或技能,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结构使之不断改善自身 的性能。机器学习是实现人工智能的方法,而深度学习 是一项实现机器学习的重要技术
机器视觉计算机通过图像分析技术提取活动数据,以便操作和控 制程序或机械的过程
数字孪生Digital Twin,是充分利用物理模型、传感器更新、运行 历史等数据,集成多学科、多物理量、多尺度、多概率 的仿真过程,在虚拟空间中完成映射,从而反映相对应 的实体装备的全生命周期过程
边缘计算是指在靠近物或数据源头的一侧,采用网络、计算、存 储、应用核心能力为一体的开放平台,就近提供最近端 服务


第二节 公司简介和主要财务指标
一、公司基本情况

公司的中文名称宁波均普智能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的中文简称均普智能
公司的外文名称Ningbo PIA Automation Holding Corp.
公司的外文名称缩写PIA Automation
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周兴宥
公司注册地址浙江省宁波市高新区清逸路99号4号楼
公司注册地址的历史变更情况
公司办公地址浙江省宁波市高新区清逸路99号4号楼
公司办公地址的邮政编码315040
公司网址http://www.piagroup.cn
电子信箱[email protected]

二、联系人和联系方式

 董事会秘书(信息披露境内代表)证券事务代表
姓名郭婷艳 
联系地址浙江省宁波市高新区清逸路99号4号楼 
电话0574-87908676 
传真0574-89078964 
电子信箱[email protected] 

三、信息披露及备置地点

公司披露年度报告的媒体名称及网址《中国证券报》、《证券时报》、《证券日报》、 《上海证券报》
公司披露年度报告的证券交易所网址https://www.sse.com.cn
公司年度报告备置地点公司董秘办


四、公司股票/存托凭证简况
(一) 公司股票简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股票简况    
股票种类股票上市交易所及板块股票简称股票代码变更前股票简称
A股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均普智能688306-

(二) 公司存托凭证简况
□适用 √不适用
五、其他相关资料

公司聘请的会计师事务所 (境内)名称天健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办公地址杭州市江干区钱江路 1366 号华润大厦 B 座
 签字会计师姓名王晨、陈建兵
报告期内履行持续督导职责 的保荐机构名称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办公地址上海市广东路 689号
 签字的保荐代表人 姓名黄科峰、王中华
 持续督导的期间2022年 3月 22日至 2025年 12月 31日

六、近三年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一) 主要会计数据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主要会计数据2022年2021年本期比上年同 期增减(%)2020年
营业收入1,995,346,697.842,139,823,017.26-6.75%1,686,881,008.14
归属于上市公 司股东的净利42,276,978.7243,177,242.32-2.09%-53,831,125.66
    
归属于上市公 司股东的扣除 非经 常性损益的净 利润13,934,060.7210,267,253.5735.71%-78,523,657.17
经营活动产生 的现金流量净 额-229,591,740.4542,609,543.47-638.83%-122,129,137.06
 2022年末2021年末本期末比上年 同期末增减( %)2020年末
归属于上市公 司股东的净资 产1,987,016,216.09478,239,536.25315.49%519,881,673.15
总资产4,807,718,045.163,405,170,112.2841.19%3,616,104,051.79
     
     



(二) 主要财务指标

主要财务指标2022年2021年本期比上年同 期增减(%)2020年
基本每股收益(元/股)0.03670.0469-21.75%-0.0584
稀释每股收益(元/股)0.03670.0469-21.75%-0.0584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基本每 股收益(元/股)0.01210.01119.01%-0.0852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2.668.65减少5.99个百 分点-9.97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加权平 均净资产收益率(%)0.882.06减少1.18个百 分点-14.54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 %)3.813.76增加0.05个 百分点2.94
     
     


报告期末公司前三年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的说明
√适用 □不适用
2022年全年实现销售收入 19.95亿,较去年同期下降 6.75%,主要是受进出口物流阻滞及全球供应链紧张等因素影响,影响了部分项目的执行和终验收节点,但当前在手订单丰厚且推进顺利,预计未来销售收入确认势头强劲。

受益于公司持续聚焦新能源智能汽车、医疗健康和工业数字化服务等业务领域,加大研发投入,坚持向标准化产品发展的业务战略,新接订单的质量不断提升。其中,新能源智能汽车领域新接订单 11.02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 73.31%;该类在手订单金额高达 12.06亿元,占比为32.73%。同时,通过设计与采购协同降本,推进设计标准化,提高低成本国家的采购占比,加强项目管理等一系列管理优化措施,公司整体盈利能力明显提升。2022年全年,公司平均毛利率为 21.39%,较去年同期提升了约 3.04个百分点。

2022年全年,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约 4,228万,扣非后净利润约 1,393万,较去年同期分别减少 2.07%和增加 35.71%,扣非后基本每股收益高于去年同期水平。

2022年,公司新接订单约 28.35亿,报告期末在手订单规模达 36.84亿,均创历史新高。业务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新接订单的快速增长,增加了对经营性现金流量的需求,产生了约 2.30亿的净流出。随着在手订单的不断推进,公司经营性现金流将得到改善。

公司于 2022年一季度登陆科创板上市,股本增加。上市所募集的资金有利于公司加快在新能源,医疗健康等领域的发展,为公司股东带来更高的利润回报。





七、境内外会计准则下会计数据差异
(一) 同时按照国际会计准则与按中国会计准则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净利润和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差异情况
□适用 √不适用
(二) 同时按照境外会计准则与按中国会计准则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净利润和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差异情况
□适用 √不适用
(三) 境内外会计准则差异的说明:
□适用 √不适用




八、2022年分季度主要财务数据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第一季度 (1-3月份)第二季度 (4-6月份)第三季度 (7-9月份)第四季度 (10-12月份)
营业收入501,165,900.68356,551,704.27494,180,997.00643,448,095.89
归属于上市公 司股东的净利 润34,142,949.3412,208,617.2018,409,829.85-22,484,417.67
归属于上市公 司股东的扣除 非经常性损益 后的净利润20,449,066.004,026,857.6313,117,307.39-23,659,170.30
经营活动产生 的现金流量净 额-81,568,918.05-87,899,676.62-48,866,077.92-11,257,067.86

季度数据与已披露定期报告数据差异说明
□适用 √不适用

九、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和金额
√适用 □不适用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非经常性损益项目2022年金额附注(如 适用)2021年金额2020年金额
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243,941.83 611,220.96 
越权审批,或无正式批准文件, 或偶发性的税收返还、减免    
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但与 公司正常经营业务密切相关,符 合国家政策规定、按照一定标准 定额或定量持续享受的政府补助 除外34,372,038.75 41,550,877.2327,687,870.23
计入当期损益的对非金融企业收 取的资金占用费    
企业取得子公司、联营企业及合 营企业的投资成本小于取得投资 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 产公允价值产生的收益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损益    
委托他人投资或管理资产的损益    
因不可抗力因素,如遭受自然灾 害而计提的各项资产减值准备    
债务重组损益    
企业重组费用,如安置职工的支 出、整合费用等    
交易价格显失公允的交易产生的 超过公允价值部分的损益    
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产生的子公 司期初至合并日的当期净损益    
与公司正常经营业务无关的或有 事项产生的损益    
除同公司正常经营业务相关的有 效套期保值业务外,持有交易性 金融资产、衍生金融资产、交易 性金融负债、衍生金融负债产生 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以及处置 交易性金融资产、衍生金融资 产、交易性金融负债、衍生金融 负债和其他债权投资取得的投资 收益3,420,373.02   
单独进行减值测试的应收款项、 合同资产减值准备转回    
对外委托贷款取得的损益    
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 的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产 生的损益    
根据税收、会计等法律、法规的 要求对当期损益进行一次性调整 对当期损益的影响  -1,177,841.31 
受托经营取得的托管费收入636,809.23   
除上述各项之外的其他营业外收 入和支出-4,885,522.01 -1,152,958.283,124,852.33
其他符合非经常性损益定义的损 益项目    
减:所得税影响额5,444,722.82 6,921,309.856,120,191.05
少数股东权益影响额(税 后)    
合计28,342,918.00 32,909,988.7524,692,531.51
对公司根据《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解释性公告第 1号——非经常性损益》定义界定的非经常性损益项目,以及把《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解释性公告第 1号——非经常性损益》中列举的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界定为经常性损益的项目,应说明原因。

□适用 √不适用
十、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项目
√适用 □不适用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项目名称期初余额期末余额当期变动对当期利润的影响 金额
分类为以公允价 值计量且其变动 计入当期损益的 金融资产0200,778,028.55200,778,028.55778,028.55
应收款项融资4,640,181.907,476,455.302,836,273.400
衍生金融负债2,782,026.131,364,919.07-1,417,107.060
合计7,422,208.03209,619,402.92202,197,194.89778,028.55

十一、非企业会计准则业绩指标说明
□适用 √不适用

十二、因国家秘密、商业秘密等原因的信息暂缓、豁免情况说明
□适用 √不适用



第三节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指出,智能制造的进展程度直接关乎我国制造业质量水平。发展智能制造对于巩固实体经济根基、建成现代产业体系、实现新型工业化具有重要作用。进一步推进智能制造,需要立足制造本质,紧扣智能特征,以工艺、装备为核心,以数据为基础,依托制造单元、车间、工厂、供应链等载体,构建虚实融合、知识驱动、动态优化、安全高效、绿色低碳的智能制造系统,推动制造业实现数字化转型、网络化协同、智能化变革。

智能制造是工业自动化发展的方向,是将工业自动化概念更新升级,并扩展到了柔性化、网络化、智能化和高度集成化的范围。在制造过程中进行智能活动,通过工业自动化、信息互联化,在工厂智能化的过程中,实现人与智能机器的合作。

公司作为全球化的智能制造装备供应商,主要从事成套装配与检测智能制造装备、工业机器人及工业数字化智能软件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为新能源智能汽车、医疗健康、消费品及工业机电等领域的全球知名制造商提供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公司生产经营中注重工业数字技术运用,通过自研软件面向装备、单元、车间、工厂等制造载体,构建制造装备、生产过程相关数据字典和信息模型,开发生产过程通用数据集成和跨平台、跨领域业务互联技术。面向制造全过程,运用智能制造系统规划设计、建模仿真、分析优化等技术,通过人工智能辅助决策的工业软件,结合公司长期积累的行业经验,根据客户需求安装在公司研发生产的高端装备中,用于产线的智能化提升,提高综合生产效率。

(一) 主要经营业绩
报告期内,受到进出口物流阻滞及全球供应链紧张等因素影响,公司实现营业收入为199,534.67万元,同比下降 6.75%;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 4,227.70万元,同比下降2.09%,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 1,393.40万元,同比上升 35.71%。

报告期末,公司总资产为480,771.80万元,较期初增长 41.19%;归属于母公司的所有者权益为 198,701.62万元,较期初增长 315.49%。公司 2022年度毛利率 21.39%,同比增加 3.04个百分点。受益于公司持续聚焦新能源智能汽车、机器人、医疗健康和工业数字化服务等业务领域,加大研发投入,坚持向标准化产品发展的业务战略,新接订单的数量和质量不断提升。通过设计与采购协同降本增效,推进设计标准化,提高低成本国家的采购占比,加强项目管理等一系列管理优化措施,公司整体盈利能力明显提升。

(二) 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提升核心竞争力,积极布局行业前沿技术
公司始终根据行业及市场前沿需求进行研发的策略,报告期内,在智能装备领域,围绕机器视觉智能检测技术、新能源智能汽车智能装备、工业机器人等方向进行重点关注并积极布局;在新能源智能汽车线控底盘、ADAS系统、高性能电驱、热管理及电力电子等领域,以及医疗健康、消费品装备制造领域围绕下一代技术开展研发工作。报告期内,为持续提高公司服务和产品竞争力,公司投入研发费用占比进一步增加。

截至本报告期末,公司已累计获得授权专利 128项,其中发明专利 29项,实用新型专利 96项,外观设计专利 3项,软件著作权 58项。

(三) 行业领先装备持续交付,在手订单饱满
2022年,公司持续聚焦新能源智能汽车、医疗健康、工业数字化服务等核心领域,实现了行业领先的多合一电驱系统、动力电池系统、激光雷达以及 4D毫米波雷达系统、线控制动系统等智能制造装备的整线交付,同时还有大量新能源智能汽车行业前沿领域以及眼科类手术用高值医用耗材等智能装备订单正在执行过程中,公司 2022年度新签订单 28.35亿元,新接订单同比增长 29.88%,截至报告期末在手订单 36.84亿元,在手订单同比增长 34.32%,订单饱满。

(四) 聚焦新能源智能汽车、工业机器人、医疗健康以及工业数字化等领域,业务拓展强劲 汽车产业正在经历巨大变革,以智能化为主题的汽车革命带动汽车产业的巨大变化。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汽车智能化的渗透率将会快速提升,也给产业带来了众多挑战与机遇。

公司积极拥抱新能源智能汽车变革,在电驱系统、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自动驾驶/ADAS、智能座舱、电力电子等细分应用领域持续发力,基本实现新能源三电系统、自动驾驶/ADAS系统、热管理系统智能制造装备领域全覆盖,并不断向下一代电驱系统、大圆柱电池装备、激光雷达、4D毫米波雷达、线控系统等前沿技术装配和检测领域扩展,不断拓展前沿技术领域技术,提供行业领先的解决方案,丰富智能制造装备种类。

工业机器人作为工业自动化的构成主体,其高柔性化的设计和高敏捷度的能力受到客户广泛关注。随着智能学习框架的发展,工业机器人未来将进一步加载人工智能算法,从工作中积累经验,进一步提升效率。

公司在 AMR机器人的基础上做了进一步的技术升级,研发出了一款兼具工件运输和工作站二合一功能的 piaAMR机器人,实现协同产线共同生产,进一步加强产线柔性化生产能力。

piaAMR机器人应用有激光导航、视觉系统等技术,可以在复杂的工厂环境里,根据定制化的需求灵活设计地图路线,自我决策最佳行驶动态路线,停留在指定操作工位也可以设置更多的作业点位,适应复杂的环境动态。piaAMR机器人目前已经实现交付,其模块化、智能化、灵活性等方面的持续研发设计,助力客户实现可持续性使用,轻松快速地被多样化运用到新任务,更加智能地完成定制化的复杂任务。

在医疗健康领域,公司的 MediTec?系列生产系统严格遵照 GMP规范要求。通过整合多种装配工艺和全过程检测与验证系统,医疗装备满足 ISO 14644-1洁净室 8级生产标准,保证高洁净度的同时,还具备高速、高效、高柔性化技术特点。报告期内,公司在体外检测、药物输送、手术诊疗辅助系统以及植入式医疗器械等领域取得重大技术突破。依托全球协同优势,公司医疗器械领域发展势头良好,陆续获得国际知名客户的医疗器械和高值耗材订单。未来公司将依托已有的优质客户基础和技术储备,加快开拓具备较大发展空间的医疗设备领域,持续开拓国内及海外医疗设备智能制造业务。

在工业数字化服务领域,公司在不断探索将人工智能、工业大数据、数字孪生、5G、边缘计算、云计算等新技术应用于智能制造装备领域。公司依托宽行业、多客户的项目经验,自主研发了系列工业软件,通过数字挖掘,积累项目经验,进一步赋能客户实现智能制造。公司在为客户提供智能制造装备的同时,也在着手为全球客户提供智能化车间(工厂)的整体解决方案,积极打造智能制造生态圈,满足提高产品可靠性和高端化发展的需要,不断开发面向特定场景的智能成套生产线以及新技术与工艺结合的模块化生产单元,建设基于精益生产、柔性生产的智能车间和工厂,持续大力发展数字化设计、远程运维服务、个性化定制等模式。下一步,公司将紧紧抓住中国智能制造开拓转型升级的历史性机遇,大力拓展该类业务。

(五) 全球协同、海内外双轮驱动,中国经验反哺海外发展
公司秉持“全球协同、海内外市场双轮驱动”战略,持续以全球化的布局及本土化的服务发展海内外客户,公司立足中国,并在德国、奥地利、美国、加拿大、墨西哥、克罗地亚合计设有8大生产、研发基地和 4处服务技术中心,在亚洲、欧洲以及美洲实现全球业务布局。

在复杂动荡的国际局势中,西方国家或组织出台了包括《通胀削减法案》、《净零工业法案》在内的多项对其本土企业清洁能源行业生产制造进行高额补贴的法案,相关法案会对工业企业的 投资计划产生较大影响。公司凭借全球化布局的优势,相关法案前期对公司造成的影响程度较低, 结合公司在新能源智能汽车、自动驾驶领域积累多年的研发实力,由中国总部牵头,中国、欧洲、 北美三地公司紧密协同合作,陆续为全球知名整车厂和汽车零部件头部企业成功交付多条自动驾 驶领域车载摄像头、激光雷达、4D毫米波雷达、线控转向等产线与项目。 公司通过对“人才、技术、采购、客户、服务”的全球资源协同整合来进一步实现规模效应,在不断增强全球人才队伍的同时,通过遍布全球的团队与专家网络,在全世界范围内迅速且便捷地为全球客户提供核心技术解决方案。

公司的“全球协同、海内外双轮驱动战略”优势效应已经显现,例如,在紧抓中国新能源市场旺盛需求的同时,公司基于多年汽车领域客户的长期合作关系,紧跟欧美造车新势力及传统OEM电动化转型的发展趋势,国内外双市场同时大力开拓,助力中国和海外智能制造。

公司还将进一步创新全球协作模式,在海外新能源投资加速和西方陆续出台相关产业法案的背景下,发挥公司全球布局优势。将中国区的客户资源优势、低成本优势、项目经验优势与海外子公司的技术人才优势、就地服务优势和客户关系优势等紧密协同,通过全球子公司之间在业务拓展、装备研发、装备制造和就地服务等方面的全面合作,提升公司在海外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此外,公司在新能源智能汽车、医疗健康、消费品、工业机电及工业数字化领域亦在不断深化国内外合作,加强全球协同。

(六) 通过流程标准化/模块化、实现经营管理效率提升,进一步降本增效 公司已经建立了标准化设计及生产模块,具有丰富的可供客户选择的生产工具系统模块,包括精益生产系统、机器人系统、气动和伺服系统、伺服转盘系统等,保证了公司产品的高效性。

公司持续在为客户提供智能制造装备的基础上,聚焦产品形态创新,在长期项目实践和经验积累进行方案定制,依托公司内部标准化平台的开发环境,将工艺、流程、系统等模块进行整合,提高公司需求响应速度,缩短服务响应时间,提高公司项目交付效率。未来,公司还将持续通过将人工智能、数字孪生、边缘计算等新技术应用于智能制造装备结合公司自身工业数字化软件技术,探索新的标准化模块、工艺、流程等。

公司持续推进经营管理体系优化建设,提升运营管理能力,公司秉承“全球协同增效”的经营理念,对销售、研发、采购、项目管理等相关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手段进行持续优化,深入开展降本增效、挖掘内部经营潜力的管理提升工作,以满足不断发展的业务需求。

公司深化事业部制改革,发挥各事业部在行业分析、深化研发、拓展客户等方面的专业优势。

公司强化全球的供应链管理,整合全球采购资源,落实“最优成本国”政策,有效防范全球供应链风险,努力降低采购成本。公司加强项目管理,全方位管控方案设计、项目接入、深化设计、项目执行、售后服务等环节,降低项目风险,提高项目质效。


二、报告期内公司所从事的主要业务、经营模式、行业情况及研发情况说明 (一) 主要业务、主要产品或服务情况
1. 主营业务
公司作为全球化的智能制造装备供应商,主要从事成套装配与检测智能制造装备、工业机器人及工业数字化智能软件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为新能源智能汽车、医疗健康、消费品及工业机电等领域的全球知名制造商提供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

1. 主要产品及服务
a) 新能源智能汽车智能装备
i. 线控底盘系统智能装备
线控制动系统智能装备。公司线控制动项目采用了磁悬浮传输系统,主打高速、高精和高负载,零部件可在系统的任意位置快速运行,进行无接触运动并实现精确定位,运行过程不会产生任何噪音或机械磨损,具备高度灵活性。公司研发的集成式线控制动系统解决方案能够助力汽车智能化转型,线控制动系统可以实现安装空间减少 30%,重量减少 25%,不仅有效简化高度自动驾驶冗余制动系统的安装,并且具备更轻更快的线控制动的技术优势,适应汽车智能化的发展,同时满足未来高度自动驾驶的制动安全需求。公司已与全球汽车零部件 Tier 1供应商达成超亿元人民币的线控制动项目订单,涉及核心线控制动模块。项目在中国、北美、欧洲三地工厂先后落地量产,最终将上车奔驰新款电动 SUV。

图:线控制动智能刹车系统应用磁悬浮传输系统 线控转向系统智能装备。安全性和可靠性一直阻碍线控转向系统量产落地的核心障碍,其关 键技术在于安全冗余与路感反馈。公司凭借智能转向领域丰富的项目经验、出色的工艺质量,助 力客户先进线控转向技术量产落地,实现转向系统与方向盘的完全解耦,提高系统容错性能并切 合自动驾驶的需求。报告期内,公司取得了代表行业尖端的 SBW线控技术转向系统订单,产线 产品将上车国内造车新势力蔚来。此外,公司还与某全球 Tier 1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关于线控主动 式后轮转向系统(AKC)达成合作,由公司北美和中国区工厂共同定制,实现当地交付、本地 服务,产线产品最终将上车小鹏、蔚来、极氪、奔驰等知名高端新车型。当前线控转向量产车型 较少,少有企业对该领域拥有成熟案例,主要厂商以国外供应商为主。随着国内汽车自主品牌崛 起,并投入大规模研发,公司助力本土厂商有望实现线控技术领域的弯道超车。 图: 线控转向系统智能装备
ii. 自动驾驶/ADAS智能装备 4D毫米波/毫米波雷达和激光雷达智能装备。随着自动驾驶/ADAS在新能源智能汽车领域的 逐步渗透,4D毫米波/毫米波雷达和激光雷达均会受益于汽车智能化的浪潮,更高性能 4D毫米 波雷达和激光雷达的商用落地,将会打开更大市场空间。公司助力某全球 Tier 1汽车零部件供应 商完成 4D毫米波/毫米波雷达的智能装备产线落地,相关产品已经上车某国内知名主机厂最新款 的新能源汽车。公司凭借在环境感知、车辆控制两大领域多年储备的产品、技术和项目经验,已 成功实现图达通超远距离高精度激光雷达装配与检测产线的交付,该条智能装备产线可以同时将 产线数据实现实时录入与分析,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与可追溯性;具有高度柔性生产能力, 可快速换型,完成多型号集成,确保设备的充分利用率和灵活性。未来随着高性能 4D毫米波雷 达和激光雷达的渗透率提升,公司有望进一步助力国内外零部件厂商实现高端新能源智能汽车雷 达的生产。 图:均普智能激光雷达产线 EOL终检测试台
iii. 高性能电驱系统智能装备
高性能电驱系统智能装备。在电驱技术层面,目前公司聚焦高性能新能源三合一动力总成EOL综合检测技术研发,提供高标准化、高技术性的智能制造装备系统。公司利用深厚的技术积累和长期合作的客户关系,在前期获得多条全球著名客户首台套装备的先发优势下,陆续获得了全球著名客户的电驱系统装备订单,广泛应用于宝马、奔驰、吉利、Fisker等高端车型。报告期内,公司完成了为全球 Tier 1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交付 800伏电驱动桥智能化产线。同时,公司亦在与全球某知名车企洽谈合作,研发新一代电驱的定子装配线和电驱总装线。随着中国本土新能源汽车的快速渗透和向高端发展以及海外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提升,公司正在加快拓展中国本土及海外的电驱系统装备业务,有望获得越来越多的商业机会。

图:高性能电驱系统智能装备 iv. 热管理智能装备 热管理系统智能装备。新能源汽车的热管理系统考虑到续航里程的因素,主要采用热泵的技 术形式,热泵加热的方式电能消耗较低,从而降低电动车续航里程的损耗,且能与新能源电池、 电驱、电控三电系统的热管理更好地集成。但是二氧化碳热泵系统运行产生的巨大压力,就要求 电动压缩机生产环节中制造设备的高精密性、装配工艺的高度智能化、以及检测环节的高准确性。 公司在新能源电动压缩机的智能制造上具备极大技术和经验优势,专注于为行业客户提供差异化、 柔性化、精密化的装配与检测技术,可实现共线生产 10多款不同型号电动压缩机产品;并将生 产节拍从 30秒/件突破至 20秒/件的行业顶尖水平;实验性新工艺自动动静盘智能分选及配对输 出系统,更是赋能新能源客户在产品设计阶段实现最大的自由度。公司继为本土全球商用压缩机 头部企业研发生产国内首条新能源汽车二氧化碳冷媒压缩机热管理系统产线后,持续获得了多家 全球知名客户和中国本土企业的热管理系统产线业务。 图:热管理智能装备
v. 电力电子智能装备 电力电子智能装备。新能源汽车 800V高压平台车型及高压大功率超充网络在中国和海外正 处于加速布局阶段,高压快充技术将会有效缓解新能源汽车里程焦虑问题,同时,高压快充体验 将会成为电动车市场差异化体验的重要标准。凭借多年在高压充电设备生产线领域的深耕、钻研, 公司进一步优化产线技术、升级软硬件、提高生产效能。公司的电动汽车升压模块装配和终检技 术具备模块化、可扩容、安全高效的技术特点;高压升压模块产线结构灵活,可以适配不同生产 空间;产线可以实现增加测试台的规划数量,支持产能扩容,产线全自动智能化。全球首次实现 800V高压充电平台成功上车并量产落地的汽车品牌保时捷 Taycan的高压升压模块装配产线由公 司承接和交付。亦已有中国客户在与公司商谈 800V高压智能装备事宜,随着 800V高压平台车 型的不断推出,未来 800V高压技术有非常广阔的市场空间,公司电动汽车升压模块装配等技术 以及项目经验将助力 OEM、汽车 Tier 1领域产品的快速量产落地,抢占市场先机。 vi. 电池智能装备 电池智能装备。锂电池产品结构精密,公司在电芯、电池模组、电池包方面都具备先进工艺 和创新技术,比如电芯的各种成型工艺、焊接工艺、圆柱金属外壳技术;电池模组组装、焊接、 堆叠、裁切等工艺;以及电池包组装技术。伴随中国本土客户海外市场快速扩张的需求,尤其欧 美区域市场,以及欧美区域客户本地电池产线建设的需求,公司锂电池领域的智能装备与检测服 务经验及过硬的技术实力,利用全球化布局实现客户资源共享、项目的就近交付及快速响应的本 地化运维服务,成为本土企业向海外市场开疆扩土以及海外公司拓展电池生产业务的支撑和助力。 公司始终保持对行业前沿技术应用的追踪研发,例如对直径 46毫米系列大圆柱电池的装配与检 测技术的智能装备研发,公司已服务中国电池头部企业实现在欧美地区的智能装备产线落地,随 着欧美电池产业的高速发展,在前期为 Romeo Power、戴姆勒、Valmet等提供多条动力电池模组 装配与检测产线的基础上,公司有望斩获更多的装备业务。此外,公司还大力拓展东南亚市场, 已经完成越南著名车企的电池模组及电池包智能装配与检测产线的交付。 图: 电池智能装备
BMS智能装备。作为新能源汽车三电系统电控的核心组成部分,电池管理系统(BMS)连接车载动力电池和电动汽车,主要对电池进行实时监控、智能充放电、对电池剩余电量健康状态的监测,可最终提升车载电池安全性及续航里程。公司自主研发出 BMS全参数模拟仿真测试、BMS综合性能测试等核心专利技术,可实时模拟行车和充放电工况,在 60s内完成目标 BMS产品的全仿真测试和校准,加以公司全套数字化工业软件辅助监测,极大地满足了生产测试的需要,实现换型时间小于 10分钟。随着新能源智能汽车渗透率的不断提升,汽车制造商更加专注于提高电池的能源效率,对 BMS测试的精度、高效性随之提出新要求。公司相关智能装备已陆续成功应用于宝马、奔驰、吉利等终端 OEM主机厂电池管理系统全自动化产线。


b) 医疗健康智能装备
医疗健康智能装备。在医疗健康领域,客户对于智能制造装备的安全性、洁净程度、可追溯性、资格认证、体系验证、精密性等方面的要求较高,公司目前已开发了成熟的 Meditec?系列智能制造装备,严格遵照 GMP规范要求。公司通过整合多种装配工艺和全过程检测与验证系统,医疗装备满足 ISO 14644-1洁净室 8级生产标准,保证高洁净度的同时,还具备高速、高效、高柔性化技术特点。公司在医疗健康智能装备领域持续发力,并在体外检测、药物输送、手术诊疗辅助系统以及植入式医疗器械等领域取得重大技术突破。依托全球协同优势,公司医疗器械领域发展势头良好,陆续获得国际知名客户的医疗器械和高值耗材订单。报告期内,公司与世界光学巨头客户就其全球首条医疗眼科类智能生产示范线达成了合作。公司应用标准化医疗生产模块为该客户研发设计此条用于眼科类手术用高值医用耗材的产线,缩短产线设计时间,节约客户投产周期,建成后该条示范产线年产能达 50万件。除了高值医疗耗材领域,公司也在与客户不断探索更多的合作机会,比如医疗设备、体外诊断等细分领域,目前正在洽谈一次性手术类医疗器械的智能整线和服务。公司着重开发和应用更多的标准化、柔性化医疗健康智能制造设备及技术,赋能客户医疗产线的高度智能化、数字化转型。未来,受益于中国医疗新基建政策,医疗器械领域部分产业升级、国产替代加速,预计将释放更多智能制造领域的市场机会。


c) 消费品及其他智能装备
消费品智能装备。公司在消费品领域已积累了丰富的项目经验,凭借优异的生产品质和先进的技术方案,公司与宝洁集团、西门子、LAMY等形成了长期的战略合作。公司生产的消费品智能制造装备能够满足客户对于稳定、高效的生产要求,能够实现快节拍、数字化、可追溯等生产功能。在消费品智能制造装备领域,公司已形成响应速度快、新产品开发周期短、产品类别丰富、核心技术突出等竞争优势。在消费品领域,公司已实现供应电动牙刷、传统手动牙刷、电动牙刷充电器、电动剃须刀、脱毛器、钢笔、体温计、吸尘器、吹风机、门锁、沟槽式滚珠轴承、电源插座、温控阀、冰箱压缩机、其他白色家电零部件、香料磨粉机等产品的智能制造装备。公司系宝洁集团在电动剃须刀、电动牙刷等领域的核心供应商。

传统动力汽车动力总成系统、汽车安全系统、汽车零部件智能装备。公司在汽车行业拥有丰富的项目实践经验,能够为汽车领域的整车制造商和各级零部件供应商提供柔性化装配和检测生产线,产品可应用于传统动力汽车动力总成、汽车安全、汽车零部件等领域。具有代表性的智能装备包括,后桥差速器的装配与检测生产线,可以实现快节拍,运用链条柔性传输系统实现柔性化快速换型,并配备了自动化生产管理系统;凸轮轴相位器的装配与检测生产线,高生产线节拍,运用环形柔性传输系统,可以快速换型,兼容多型号相位器生产,无线射频技术,实现完整过程数据的追溯,并采用先进自动化工艺技术。

工业机电智能装备。公司在工业机电领域,特别是电气工程和电子产品领域建立了较强的竞争优势,与西门子、美的集团、罗森伯格、ETI、泰科电子、ABB等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工业机电产品的制造过程相对复杂,迭代速度较快,对于产品的生产效率、用电效率等方面要求较高。公司开发的工业机电智能装备稳定、可靠及柔性化程度高,通过工艺流程优化和智能升级,公司产品在生产节拍、稳定运行、智能化程度等方面形成核心竞争优势。公司在工业机电制造领域的产品包括连接器的装配与检测生产线、电缆的装配与检测生产线、端子排的装配与检测生产线、电磁线圈的装配与检测生产线等智能制造装备。

piaAMR工业机器人。公司的 piaAMR工业机器人是在常规 AMR的基础上做了进一步技术升级,成为集移动式工件运输车和工作站于一体的高度智能化工业机器人。piaAMR兼具工件运输仓储物流,以及单独作为工作站成为产线一部分的二合一功能,可以实现协同数条产线、智能车间共同生产,进一步加强生产制造的柔性化程度。piaAMR机器人应用有激光导航、视觉系统等技术,可以在复杂的工厂环境里,根据定制化的需求灵活设计地图路线,自我决策最佳行驶动态路线,停留在指定操作工位也可以设置更多的作业点位,适应复杂的环境动态。公司通过对piaAMR机器人模块化、智能化、灵活性等方面的持续研发设计,协助客户实现可持续性使用,更加智能地完成定制化的复杂任务。


d) 工业数字化智能工厂服务
工业软件是支撑数字化制造的基石,是工业革命智能化发展的重要工具,是大数据、人工智能、数字孪生、仿真模拟等新兴技术的主要载体,更是数字时代工业发展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

工业软件在数字化制造方面的应用,主要是利用数据来驱动和实现精准生产,提高产线、车间、工厂的生产效率、良品率、资源利用率,以及柔性化制造能力。

公司自主研发的 8款工业数字化软件,就是应用在数字化制造过程的工业软件。采用软硬件有机融合的方式,公司工业数字化软件被安装在自身或第三方智能制造装备上,在智能制造装备运行时的每一个节点实时采集、分析数据,并输出分析结果赋能客户实现生产管理、质量追溯、物料改进、效率优化、远程协作和预见性维护等重要生产功能,运用自研人工智能辅助决策工业软件 piaAI,通过人工智能的应用,实现产线持续的生产效率提升、装配工艺的优化、装配物料的改进以及柔性制造的实现等。

公司 AI辅助决策工业软件基于公司长期的行业经验积累和海量的设计及生产数据,目前软件开发和应用还处于初级阶段。接下来,公司将紧跟人工智能技术的高速发展,根据自身的技术、 业务等情况,充分利用公司积累的行业经验和海量数据,全面规划、分步实施并持续投入,进一 步缩短装备的研发、调试周期,降低研发、制造成本,提升装备整体性能,提升装备的附加值, 广泛赋能客户,全面提升公司的竞争力。。
(二) 主要经营模式
1、 研发模式
公司所处的智能制造装备行业属于高端装备制造业,研发涉及机械设计、自动化控制、机电一体化、控制程序编写、系统集成等诸多领域,专业性较强,技术要求较高。公司始终坚持核心技术自主研发,并以客户需求和前沿技术为导向,坚持投入研发,加大科技研发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购进新型研发设备,保证研发装备水平,提升公司研发的硬实力,建立完善的研发中心和产品检测中心;整合企业内部的研发力量,建立健全研发体系及技术开发和创新机制,充分调动员工创新的积极性,加大研发投入,创造良好的技术开发环境,提升公司研发的软实力,提高公司的市场反应能力,保持公司的竞争地位。

2、采购模式
公司主要会根据客户产品定制化需要,进行原材料采购,主要根据不同的项目情况,按“以产定购”的模式进行采购。此外,公司会根据自身标准化设计及生产模块标准化需求进行采购。

公司主要原材料包括机械类、电气类、外购定制件、外购模块类、系统模块类、其他辅材类等。

3、生产模式
公司主要根据客户的需求进行智能制造装备的定制化生产,按“以销定产”或“订单式生产”的模式组织生产或服务。一般而言,在项目规划及生产计划制定后,公司生产部门将根据项目进度组织生产物料领用,并负责设备的预装配、总装、电气安装、上电测试等,同时协同研发技术部门对设备进行软件与硬件方面的调试,在设备具备小批量生产能力后进行设备生产能力与测量在生产过程中,项目经理将统筹整体的项目进度安排,组织相关人员对生产线进行优化、调试、客户方案修改、内部预验收等工作,并对优化后的设备进行生产验证使之具备交付条件。在设备调试并运行稳定后,公司将组织客户进行预验收。在客户预验收完成后,公司将组织生产线运输,并安排项目装配人员在客户端进行最终的安装调试,通过客户终验收后设备将正式交付客户使用。

4、销售模式
公司的销售模式为直接销售。公司订单来源主要包括:(1)通过对原有的客户跟踪,及时跟进客户的订单需求,通过客户询价、议价或招投标的方式获取订单;(2)通过市场调研,并充分利用展会、广告、口碑等方式进行市场培育,对有意向的客户进行针对性推介,获取潜在的询价与合作机会;(3)通过走访、网络、电话等途径与客户进行沟通和开发。


(三) 所处行业情况
1. 行业的发展阶段、基本特点、主要技术门槛
1、智能制造行业持续保持高速增长的发展态势
2021年全球智能制造市场规模达 2,459亿美元,预计到 2028年将达到 5,762亿美元,2021年至 2028年复合年增长率预计将达到 12.7%。

1)新能源智能汽车的高速渗透带动全球智能制造装备行业的高速发展 2020年以来,随着各个国家对新能源汽车行业进行不断的政策支持和资本投入,新能源汽车产销量持续创新高,渗透率快速提升。

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领跑全球,根据中汽协发布数据,2022年国内新能源汽车全年产销量分别完成 705.8万辆和 688.7万辆,分别同比增长 96.9%和 93.4%。市场占有率达到 25.6%,相较2021年高出 12.1%,产销量创历史新高。

欧洲和美国新能源汽车紧随中国加速发展。据德国机械设备制造业协会 VDMA统计,2019年至 2030年,新能源汽车电驱、电力电子、汽车电子、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等核心部件全球市场规模将超过 3万亿元。欧洲和美国相关智能制造装备行业面临广阔的增长空间。

2)医疗器材市场的持续扩大将有效带动医疗健康智能制造装备市场的高速发展 随着我国医疗改革的持续推进,国家医保集采政策的落地实施将带动国内医疗器械市场的高速发展。目前,国内医疗器械市场规模约为 8000亿元,每年以 20%的市场增速快速增长。而政府集采政策的实施又将进一步推进医疗器械和高值耗材“国产化”的进程,极大地推动国内医疗器械企业实行进口替代。持续扩容的医疗器材市场和对医疗器械技术及产品质量的极高要求,将有效带动包括医疗耗材、医疗设备、体外诊断等相关领域的智能制造装备需求。

3)“机器人+”推动智能制造向柔性化、数字化、智能化高速发展
近年来,国家先后出台多项政策,聚焦技术创新、具体应用,鼓励帮扶机器人产业发展,助力中国机器人产业从“做大”到“做强”,在国内推进进口替代,并在海外扩大市场份额。“十四五”规划提出,我国计划 2025年整机综合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关键零部件性能和可靠性达到国际同类产品水平,机器人产业营收年增速超过 20%;2035年产业综合实力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工信部印发《“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提出了到 2025年,我国制造业机器人密度较2020年翻番。

根据国际机器人协会 IFR数据统计,2022年全球工业机器人安装量预计增长至 58.4万台。

2021年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总价值约为 339亿美元,到 2026年可达到 610.9亿美元,复合增长率达 12.50%。中国工业机器人销量目前占全球市场近 43%,也是近年来销量增长最快的市场,进而带动智能制造行业快速发展。

4)生成式 AI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驱动智能制造跨越式发展
随着生成式 AI人工智能在多个行业中广泛应用,结合消费、制造业、互联网与大数据、数字孪生、仿真模拟等各类应用场景,AI赋能产业发展已成为主流趋势。根据艾瑞咨询数据,2022年我国 AI产业规模达到 1,958亿元,AI的产品形态和应用边界不断拓宽。

人工智能可以应用于制造业多个环节,在产品设计、生产、销售等环节均可以进行应用,随着渗透率的提升成熟度亦会不断提升。人工智能可以通过自主学习,在产品设计过程中,完成工程设计中重复的低层次任务,并在演进的过程中,形成更具有创造力的产品设计;在安排生产计划中,人工智能可以进行需求预测,智能排产。人工智能可以基于制造业企业的历史数据,包括销售历史数据、供应链结构、产品价格等数据,做出更加准确的需求预测,使企业更好地安排生产计划,管控成本,降本增效;同时也可以在资源不充足的情况下,生成最佳生产计划。此外,通过人工智能结合工业数字化软件的应用,可以进行预见性维护、生产工艺优化、智能化产品检测等。人工智能不断基于工业企业生产形成的数据,不断进行迭代,优化设备运转、工艺流程、提高检测效率、提高自动化程度,减少设备损耗,提高生产效率。

2、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升级带动工业软件及数字化服务行业的高速发展 2021年底,八部门关于印发《“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提出推进智能制造,要立足制造本质,紧扣智能特征,以工艺、装备为核心,以数据为基础,依托制造单元、车间、工厂、供应链等载体,构建虚实融合、知识驱动、动态优化、安全高效、绿色低碳的智能制造系统,推动制造业实现数字化转型、网络化协同、智能化变革。到 2025年,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大部分实现数字化网络化,重点行业骨干企业初步应用智能化;到 2035年,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全面普及数字化网络化,重点行业骨干企业基本实现智能化。

未来,工业企业将逐渐向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对工业数字化软件的需求不断增加。

世界主要国家均高度重视发展数字经济,纷纷出台战略规划,协同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到 2025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将达到 10%,工业数字化软件行业面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机遇。


2. 公司所处的行业地位分析及其变化情况
公司自设立以来,始终致力于智能装备制造领域的技术创新,尤其是新一代信息技术和传统制造技术的深度融合。依托新能源智能汽车、医疗健康、消费品及工业机电等领域为全球知名制造商提供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的技术积淀,公司通过自主研发工业数字化应用软件,运用人工智能、工业大数据、数字孪生、边缘计算等新技术,使得公司生产的专用装备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并逐步成为“智能工厂”、“数字车间”整体解决方案的提供商。

公司始终聚焦行业前沿技术发展,深化全球领先的智能制造技术在中国的创新和应用。近年来公司积极拓展国内市场,实现境外技术、客户和业务的境内转化,直接与采埃孚、宝洁集团、西门子、博格华纳、海力达、SHW等一批国际一流的跨国公司建立合作关系,进一步积累了在新能源智能汽车、医疗健康、消费品及工业机电等领域提供高端智能制造装备的经验和能力,实现多个细分领域国际领先技术的国产化。

公司秉持“全球协同、海内外市场双轮驱动”战略,持续以全球化的布局及本土化的服务发展海内外客户,公司立足中国,并在德国、奥地利、美国、加拿大、墨西哥、克罗地亚合计设有8大生产、研发基地和 4处服务技术中心,在亚洲、欧洲以及美洲实现全球业务布局。在复杂动荡的国际局势中,公司凭借全球化布局的优势以及在自动驾驶领域积累多年的研发实力,由中国总部牵头,中国、欧洲、北美三地公司紧密协同合作,陆续为全球知名整车厂和汽车零部件头部企业成功交付多条自动驾驶领域车载摄像头、激光雷达、4D毫米波雷达、线控转向等产线与项目,在新能源智能汽车、医疗健康、消费品及工业机电等领域的智能制造装备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3. 报告期内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情况和未来发展趋势 全球智能制造装备应用、升级加速,公司所属行业呈现以下发展特点: (1)全球工业持续发展与转型升级,智能制造加速发展
近年来,全球工业持续发展,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紧孕育兴起,汽车、电子、消费品、工程机械、医疗器械、仓储物流、太阳能光伏等下游领域面临智能化升级变革,智能制造需求不断扩大。全球工业持续发展与转型升级,智能装备制造业呈现出快速发展趋势,下游行业的机器人应用及自动化率得到持续提升。

(2)行业对于柔性化、智能化和数字化的要求进一步提升
随着近年来智能制造装备下游行业产品向多品种、中小批量及“变种变量”的生产模式发展,传统的“刚性”制造方式难以满足客户对于制造装备灵活适用性、智能化的要求。因此,行业客户对于智能制造装备的柔性化和智能化的要求逐步提升,越来越注重智能制造装备在尽量低的人为干预下,在生产端自主实现更多品种、更高效率的产品生产。

工业制造领域正处于自动化之后的生产数字化变革,特别是随着下游工业客户产品的定制化、复杂化及全球化的发展,客户对于智能制造装备的互联互通、应用系统信息集成、物理工厂与数字化优化等个性化定制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的智能制造新模式颠覆了“从工厂到用户”的传统生产思维,转为“以用户需求为驱动”的个性化生产,通过产品模块化设计和个性化组合,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生产数字化变革要求智能制造装备企业能够提供基于工业 4.0的数字化服务,实现大数据的产品全生命周期协同,满足大规模个性化定制与智能生产要求。

(3)我国智能制造发展迅速,全球地位显著提升
目前我国工业经济规模已位居全球首位,随着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智能制造需求旺盛。近年来,我国智能制造系统集成以及工业机器人、工业软件等领域的发展速度远高于全球水平,智能制造全球市场地位显著提升,2023年 1月,我国工信部等十七部门印发《“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方案提出,到 2025年,制造业机器人密度较 2020年实现翻倍,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行业应用深度和广度显著提升;方案指出,将聚焦 10大应用重点领域:(1)经济发展领域,包括制造业、农业、建筑、能源、商贸物流。(2)社会民生领域,包括医疗健康、养老服务、教育、商业社区服务、安全应急和极限环境应用,加快推进机器人应用拓展。预计 2022年我国工业机器人的年安装量占全球机器人市场比重会超过三分之一,我国智能制造的发展势头强劲。


(四) 核心技术与研发进展
1. 核心技术及其先进性以及报告期内的变化情况
2022年,公司进一步巩固和优化核心技术,加大对新技术和新产品的研发创新投入,并在机器视觉、工业机器人移动协作领域新增 2项核心技术。报告期内,公司取得宁波市“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称号。



国家科学技术奖项获奖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认定情况
□适用 √不适用
2. 报告期内获得的研发成果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围绕新能源新能源智能汽车、医疗健康、工业机器人等应用细分领域进行新技术和新产品的研发投入,并在机器视觉智能检测技术、复合移动工业机器人和体外诊断等方面取得初步研发成果。截止报告期末,公司已拥有专利 128项,其中发明专利 29项,实用新型专利 96项,外观设计专利 3项,软件著作权 58项。

报告期内获得的知识产权列表


 本年新增 累计数量 
 申请数(个)获得数(个)申请数(个)获得数(个)
发明专利516229
实用新型专利8410496
外观设计专利0033
软件著作权726358
其他00219
合计207253195

3. 研发投入情况表
单位:元

 本年度上年度变化幅度(%)
费用化研发投入76,114,861.7180,520,883.53-5.47%
资本化研发投入- 不适用
研发投入合计76,114,861.7180,520,883.53-5.47%
研发投入总额占营业收入 比例(%)3.81%3.76%增加 0.05个百分 点
研发投入资本化的比重 (%)0.00%0.00%0.00%

研发投入总额较上年发生重大变化的原因
□适用 √不适用

研发投入资本化的比重大幅变动的原因及其合理性说明
□适用 √不适用


4. 在研项目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单位:元

序 号项目名 称预计总投资 规模本期投入金额累计投入金 额进展或阶段性 成果拟达到目标技术水平具体应用前景
1AMR复 合移动 工业机 器人6,000,0006,739,3356,739,335研发和小批量 试产阶段可以根据客户定 制化的需求灵活 设计地图路线和 工作点位,从而 适应复杂的生产 制造环境利用激光扫描数 据进行同步定位 和映射,可达到 全地图精准定 位;载荷重量并 支持旋转及移 动;利用复杂障 碍物感知技术, 动态校正行驶路 线和避障区域研究结果可实现自 动化生产线“机”- “机”协作交互,可 根据产线定制化需 求叠加各种制造功 能而升级成为一个 柔性可移动工作 站,进而实现产线 新工艺的自由新 增,满足客户在产 品及技术快速迭代 要求下对高度柔性 化、智能化、数字 化的制造需求
2新能源 模组及 Pack装 配测试 技术研 发28,000,00016,463,92216,463,922研发阶段实现 AGV物流管 理,PACK壳体机 器人自动上料技 术,双组份导热 胶涂胶及检测技 术,电池包模组 自动上料及拧紧 技术,pack电池 包热管理系统的 气密性及耐压绝 缘测试系统该产线用于生产 新能源汽车动力 电池的 PACK包, 其装配及检测工 艺均属于市场上 的前沿技术;其 中创新技术包含 动力电池托盘自 动装配的举升定 位机构;用于 AGV自动上料的应用于新能源模组 及 pack装配测试工 装
       物流管理系统; 用于涂导热胶的 双组份涂胶技 术;用于装配拧 紧多机器人协作 技术;用于电池 包和热管理系统 的性能测试技术 等。 
3小型零 部件高 速装配 技术研 发13,800,0001,768,5831,768,583研发阶段磁悬浮高速运载 技术,轻型码垛 上料技术,滑道 自动上料技术, 自动弹簧上料系 统本线灵活合理的 运用了相关生成 工艺,生产节拍 提高到 1.8s,大大 提升生产效率, 节约人工成本广泛应用于汽车零 部件生产中,医疗 器械生产,家用电 气的生产
4工业大 数据软 件及功 能研发28,000,0004,017,4614,017,461研发阶段物联网数据异步 传输,虚拟化技 术,传感器数据 高速采集为满足当前柔性 化,快节拍高质 量的生产模式, 更加广泛利用机 器学习和计算机 视觉,解决工艺 难点,降低不良 铝,提高产线产 出标准件制造商和标 准设备制造商
5高性能 汽车传 动系统 综合性 测试平 台开发 项目4,500,0001,689,3182,174,334研发阶段实现高精度测 试,双夹爪搬 运,柔性适配, 高兼容性采用标准化、模 块化的理念设计 研发,优化设计 及控制系统优 化。实现检测全 过程的自动化、 网络化、数字高精度的测试标 准,模块化的设计 理念,适应性能的 柔性化生产
       化、智能化 
6汽车电 子零部 件机器 视觉智 能检测 与人机 交互技 术研发 项目230,0001,319,4361,647,792已发布降低智能相机检 测方案成本,搭 建深度学习训练 与检测实验平台克服传统缺陷检 测系统所面临的 效率低、可靠性 差、泛化能力差 等问题效促进零部件检测 生产线的智能化改 造与升级
7方壳电 池柔性 堆叠技 术开发 项目3,850,000936,6091,099,057已发布保证两电芯的堆 叠重复定位精 度,实现多组产 品的统一对中功 能保证电芯相互堆 叠时的重复定位 精度,配合整线 达到 15S的节拍要 求电芯排列的自动对 中技术,实现电芯 的高精度堆叠
8新能源 汽车冷 媒端性 能测试 技术8,000,000931,489978,685已发布多通道阀口同时 密封,开发电路 性能测试技术, 实现多工位并行 自动测试技术测试系统克服人 工手动测试的低 效率,低质量以 及测试的准确性 稳定性满足市场大多数的 冷媒模块的测试
9汽车能 源管理 系统智 能装配 技术开 发项目10,600,000815,2461,502,472已发布节约人工成本, 保证 pin针压入质 量,实时监控压 力位移曲线接头柔性压入, EOL双工位测试实现 BMS控制系统 装配和 EOL测试
10新能源 电机控 制测试 系统开 发项目6,013,00028,22428,224研发阶段实现自有技术与 可持续性发展。 降低生产成本, 提高产品质量, 提升生产效益实实时控制电机的 启停及转速,通 过外部编码器完 成电机旋变的位 置标定,以及测推动工业自动化测 试技术的发展,促 进行业进行改革, 提升工业信息化程 度
      现新能源电驱测 试技术的储备。量电机旋变的精 度,偏移角度。 通过西门子的直 流变频器来模拟 新能源动力电池 的充放电。 
11汽车高 压冷却 系统智 能高速 装配技 术开发 项目9,500,0006,381,3009,842,658研发阶段解决现有的电动 车高压冷却系统 装配效率低下的 问题快速装配,并实 现产品的如防泄 漏、散热快等各 个性能要求作用于为汽车发动 机降温的高压冷却 系统
12汽车雷 达安全 系统装 配技术 开发项 目9,500,00012,212,06614,462,410已发布电阻焊接和热铆 技术、等离子清 洁技术、涂胶和 固化技术PCB柔性装配工 艺,柔性切换前 端夹具适配不同 产品线模块化的设计理 念,柔性化的生产 适应性能满足市场 大多数的雷达模块
合 计/127,993,00053,302,98960,724,933////


情况说明

5. 研发人员情况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基本情况  
 本期数上期数
公司研发人员的数量(人)585549
研发人员数量占公司总人数的比例(%)32.1432.03
研发人员薪酬合计242,522,618.16213,983,330.32
研发人员平均薪酬414,568.58399,222.63


研发人员学历结构 
学历结构类别学历结构人数
博士研究生0
硕士研究生98
本科280
专科207
研发人员年龄结构 
年龄结构类别年龄结构人数
30岁以下(不含 30岁)207
30-40岁(含 30岁,不含 40岁)244
40-50岁(含 40岁,不含 50岁)71
50-60岁(含 50岁,不含 60岁)63
(未完)
各版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