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报]骆驼股份(601311):骆驼股份2022年年度报告
原标题:骆驼股份:骆驼股份2022年年度报告 重要提示 一、 本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年度报告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承担个别和连带的法律责任。 二、 公司全体董事出席董事会会议。 三、 中审众环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为本公司出具了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四、 公司负责人刘长来、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唐乾及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赵艳丽声明:保证年度报告中财务报告的真实、准确、完整。 五、 董事会决议通过的本报告期利润分配预案或公积金转增股本预案 经中审众环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审计,骆驼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22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70,020,362.31元,截至2022年12月31日,母公司未分配利润为3,511,949,348.24元。公司拟以2022年度利润分配实施方案确定的股权登记日的总股本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2.00元(含税),剩余未分配利润结转以后年度分配。 截至2023年3月31日,公司总股本为1,173,146,118股,以此为基数计算,合计拟派发现金红利234,629,223.60元(含税),占本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的49.92%。 六、 前瞻性陈述的风险声明 √适用 □不适用 本报告中所涉及的未来计划、发展战略等前瞻性描述不构成公司对投资者的实质承诺,请投资者注意投资风险。 七、 是否存在被控股股东及其他关联方非经营性占用资金情况 否 八、 是否存在违反规定决策程序对外提供担保的情况 否 九、 是否存在半数以上董事无法保证公司所披露年度报告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 否 十、 重大风险提示 公司已在本报告中详细描述可能存在的相关风险,敬请查阅第三节“管理层讨论与分析”第六项“公司关于公司未来发展的讨论与分析中”中“(四)可能面对的风险”部分的内容。 十一、 其他 □适用 √不适用
第二节 公司简介和主要财务指标 一、 公司信息
二、 联系人和联系方式
三、 基本情况简介
四、 信息披露及备置地点
五、 公司股票简况
六、 其他相关资料
七、 近三年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一) 主要会计数据 单位:万元 币种:人民币
报告期末公司前三年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的说明 □适用 √不适用 八、 境内外会计准则下会计数据差异 (一) 同时按照国际会计准则与按中国会计准则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净利润和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差异情况 □适用 √不适用 (二) 同时按照境外会计准则与按中国会计准则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净利润和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差异情况 □适用 √不适用 (三) 境内外会计准则差异的说明: □适用 √不适用 九、 2022年分季度主要财务数据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季度数据与已披露定期报告数据差异说明 □适用 √不适用 十、 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和金额 √适用 □不适用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对公司根据《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解释性公告第 1号——非经常性损益》定义界定的非经常性损益项目,以及把《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解释性公告第 1号——非经常性损益》中列举的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界定为经常性损益的项目,应说明原因。 □适用 √不适用 十一、 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项目 √适用 □不适用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十二、 其他 □适用 √不适用 第三节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2022年,面对国内外市场的新变化和新趋势,公司保持稳中求进的经营方针,坚持新发展理念,继续以科技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公司通过持续优化产品结构、深耕渠道和拓展海外业务,实现了主营业务产品销量的不断增长,公司汽车低压铅酸电池年度销量连续多年创历史新高,行业领先地位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其中,受市场需求变化和国六政策后续影响,我国商用车整体需求放缓,全年产销量分别为318.5万辆和330万辆,同比分别下降31.9%和31.2%,对公司主机配套业务产生较大影响,销量出现一定程度的下滑;公司通过主动调整产品结构、进行品牌差异化运营,继续推进与完善“优能达”及“购销一体化”建设,维护替换市场保持持续增长态势;公司出口业务克服了出口运力紧张、运费暴涨等困难,通过海外多点布局和深耕细作,实现了海外市场销量的不断增长。2022年,公司汽车低压铅酸电池销量同比增长2.16%,其中启停电池销量同比增长33.2%。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342,536.09万元,同比增长8.24%;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7,002.04万元,同比下降43.49%,扣除非经营性损益的净利润为51,259.11万元,同比下降33.74%。 公司各主要业务领域发展情况如下: 1、汽车低压铅酸电池销量持续攀升,连续多年创历史新高 报告期内,在面对国内外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汽车行业结构性调整等多重压力下,公司汽车低压铅酸电池销量在经历了上半年的下滑后,通过不断提升高端客户和新能源客户份额、落实四大品牌差异化运营、强化“优能达”及“购销一体化”建设等举措,实现了全年销量的翻红,再创历史新高。2022年,公司汽车低压铅酸电池全年累计销量达3221万KVAH,同比增长2.16%。 (1)主机配套市场产品及客户结构持续优化 报告期内,受商用车需求放缓等影响,公司配套市场业务承压,商用车配套销量出现大幅下滑,全年销量同比下降约40%。在面对巨大压力下,公司积极采取应对措施,不断开拓市场,继续优化产品和客户结构,夯实市场基础。一是继续推进项目量产导入和车型切换。报告期内,公司共完成了 55 款车型项目的量产导入和车型切换,其中实现了江淮汽车 2 款商用车和中国重汽出口商用车的独家供货;通过车型切换量产,在东风本田、广汽本田、东风日产、北京现代等主机厂的配套份额得到有效提升;在新能源汽车辅助电池领域,获得大众MEB平台电动车、互联网品牌问界辅助电池的独家供货;实现长安、五菱、吉利车企几款爆款车型和凯迪拉克、零跑首款纯电车型的量产供货;完成了广汽埃安全系车型切换。二是积极跟进项目开发,继续提升高端客户市场份额。报告期内,公司完成了62个项目定点,包括上汽大众、一汽红旗、东风日产、长安汽车、中国重汽、吉利等车企新项目,其中获得华晨宝马、斯堪尼亚等高端客户定点;完成本田BEV平台全球项目定点。三是紧跟行业发展趋势,积极拓展新能源汽车辅助电池业务。报告期内,公司新开发新能源汽车辅助铅酸电池项目12个,主要包括上汽新能源、比亚迪、长安汽车、埃安等车企的电动车辅助电池项目,合创汽车、XEV 等造车新势力的低压电池项目,新能源汽车辅助电池销量同比增长270%。 2022 年,公司配套市场累计销量同比下降约 11.2%,市场占有率约为 48.6%。其中:配套启停电池销量同比增长 32.5%。随着公司产品和客户结构的不断优化,公司配套市场销量在四季度得到明显提升,环比增长26.2%。 (2)维护替换市场渠道建设与品牌管理进一步加强 报告期内,公司继续推进渠道建设与品牌管理,一方面,强化“优能达”和“购销一体化”体系建设,推动经销商向服务商转型,截至报告期末累计完成了 2600 多家“优能达”服务商及84000 多家“优能达”终端商的建设,全国县级区域终端商覆盖率达到 96%;通过服务商分级管理,加强服务商质量建设,进一步提升优能达网单服务时效性;充分利用渠道优势,通过“销一收一”,进一步强化渠道经营能力。另一方面,继续开展品牌差异化运营,针对不同品牌策划对应的宣传运营计划,通过产品结构调整、渠道代理改革、售后服务优化等方式,实现业绩的持续增长。公司通过承接配套业务,实现了维护替换市场EFB/AGM启停电池销量的大幅增加,同比增长 51%;开发商用车市场第四代驻车空调产品,积极探索车队业务合作模式,全年商用车驻车空调电池销量同比增长 172%。线上销售方面,继续推广“产品+服务”、“线上+线下”业务模式,全年线上订单同比增长30%,线上销量市场占有率达40.9%。 2022年,公司维护替换市场累计销量同比增长约8.4%,市场占有率提升至约29.5%。 (3)海外市场销量继续保持增长态势 报告期内,公司加快了海外产能布局,重点进行海外市场渠道建设,加强属地化经营,进一步提升品牌知名度,实现了销量的持续增长。公司马来西亚工厂一期达产,预计2023年实现全部投产达产;美国化成工厂顺利开工建设,预计2023年上半年实现达产;成立了德国、印尼等分子公司,海外销售分子公司达5个。同时,海外仓储模式试点推进,实现销售、服务本土化。报告期内,公司通过加强线上和线下多种方式进行品牌宣传,累计开发B2B新客户18个,新获得KIA、Perodua等项目定点。 2022年,公司在全球64个国家和地区实现销售,产品出口至140个港口,海外市场销量同比增长约31.4%。 2、坚持研发创新,持续提升技术水平 2022年,公司坚持创新驱动的发展理念,围绕铅酸电池平台和锂电池平台,开展多项产品研发、技术攻关及工艺升级项目,推动汽车低压铅酸电池向绿色、低碳化方向发展,同时不断完善汽车低压锂电池产品族群。报告期内,公司研发投入 52,846.69 万元,同比增长 7.52%,占营业收入的3.94%。 (1)铅酸电池平台 公司坚持以市场和产品为导向的研发机制,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与工艺优化,不断提升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报告期内,公司继续推进AGM/EFB启停电池、驻车空调电池、新能源汽车辅助电池等产品的迭代开发,其中EFB产品获得德国大众BMG认可;AGM电池完成宝马H4\H6\H7\H8型号技术认可;LN2电池开发获得日本HGT技术认可。公司通过技术、质量的改进及标准化整合,缩短了化成及固化等生产环节的时间,提升了生产效率,提高了产品产量;通过持续开展降成本工作,开发出新型原辅材料,并推广应用,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同时,公司加强了研发前置及主机厂的联合开发,与广汽、解放、现代等多家主机厂的联合开发项目顺利进行,推动了公司新技术及新产品的应用,提高了产品的可靠性。2022 年,公司荣获一汽解放、北汽福田、重庆长安、陕西重汽、中国重汽等主机厂的“领航致胜奖”、“价值贡献奖”、“合作共赢奖”、“齐心协力奖”、“高效协同奖”、“优秀供应商”等奖项。 报告期内,公司不断完善“绿色铅酸循环产业链”建设,持续推进再生铅工艺标准化,通过高纯度精锡提炼等技术工艺创新及设备改造,加强再生铅副产品的开发与利用,确保在排放达标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再生铅产品的产量和附加值,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产业链闭环优势。 2022年,公司铅酸电池平台完成专利申请149个,全年累计授权专利167项。截止2022年底,公司拥有的有效专利数量为739个。 (2)锂电池平台 公司继续推进低压锂电池平台产品的开发,完成了 12V 平台立式、卧式双平台产品和MOS/RelayBMS平台产品的开发,基本覆盖乘用车不同安装及容量需求;24V平台产品实现商用车启动和辅助电池的全覆盖,驻车空调产品开发出全国版和南方版两种系列;48V 平台方面,与上汽大众联合开发的48V和12V双电源系统,为全球首创,为公司在该领域保持技术的领先性打下坚实的基础。报告期内,公司共完成了多项新工艺的开发与导入,开发出了两类辅助电芯体系,导入四类关键辅材,建立了六类电气通用标准,并开展了自主设计改造等工作,工艺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公司自研的BMS产品通过多家主流供应商审核,大幅度降低了开发成本,并先后获得IATF16949认证、ASPICE L2认证和ISO26262 ASIL-D认证,标志着公司锂离子电池BMS产品及开发流程体系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报告期内,公司启动了新型储能电芯的开发,完成了光纤传感在储能电芯模组中的布线方案;同华中科技大学成立联合实验室,签订成果转化对接合作协议,以高安全性锂电池的开发为突破口,对储能电池系统产品安全管理提出全新解决思路及办法,取得显著成效。 报告期内,公司继续搭建“新能源锂电池循环产业链”,通过开展工艺改进和设备改造,提升了废旧电池的破碎效率,提高了黑粉回收率,远高于行业标准;完成了新技术、检测方法及前驱体产品的开发;参与了8项国家和行业标准的制定及修订。 2022年,公司锂电池平台完成专利申请193个,全年累计授权专利102个。截止2022年底,拥有的有效专利数量为296个。 3、汽车低压锂电池提前卡位产品配套,实现多个项目定点 2022 年,公司积极卡位锂电配套市场,通过积极的市场走访、持续的产品改进与项目对接,在2021年取得BMW、中国重汽、一汽解放、陕西重汽定点的基础上,又完成了26个项目定点,其中12V锂电新实现了奇瑞、东风、吉利等多个传统车企的多款车型和国内2家知名造车新势力车企项目定点;24V锂电方面,紧抓商用车市场机遇,实现了北汽福田/戴姆勒、零一重卡、华菱、三一集团、宇通客车、山河智能、东风小康等项目和欧洲一家知名车企项目定点;48V锂电方面,获得大众双电源系统项目定点。公司搭建了商机管理模型,从客户需求端到最终项目合同签订进行全面有效管理,不断提升营销管理能力。此外,公司加强了锂电池生产基地的环境保护和安全健康的管理工作,在EHS管理方面取得优异成果,报告期内,新能源电池公司成功进入《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企业白名单。 2022年,公司汽车低压锂电类产品销量同比增长777.9%。 4、储能业务紧抓市场机遇,加速产业布局 报告期内,公司积极落实储能业务战略规划,组建了专业的储能团队,不断优化与提升研、产、供、销、服能力;完成了工业储能风能产品、户用储能堆叠式和一体式系列产品的研制,推出了5KWh至20KWh可满足不同家庭需求的多款户用储能产品;完成了光储充一体示范项目、储能液冷系统研发项目;启动了储能集成工厂建设项目;完成了储能供应链体系和质量体系建设。工业储能方面,公司签订4个储能项目,与三峡电能能源管理(湖北)有限公司合作的一期项目正在建设中,其中50MWh工商业储能项目主体部分已完成并网验收。户用储能方面,公司重点拓展海外户用储能市场,孵化了聚优电项目,成立了德国公司,依托海外B端渠道和线上销售网络,加强与商业伙伴的合作,在北美、欧洲、东南亚、非洲等地积极开拓业务。 5、回收业务加快渠道建设,“绿色循环产业链”布局趋于完善 报告期内,公司积极开展铅酸电池回收渠道建设与回收试点工作,同时对遍布全国的收集网点开展环保规范管理工作,对于不符合要求的网点进行整改或取缔。截止报告期末,公司已建有20个集中转运点、2520个收集网点及299个联合回收单位。2022年,公司加大了再生铅产品的外销力度,废铅蓄电池破碎处理量约67万吨,同比增长约10%,产出的成品铅约70%用于自供。 2022年7月,公司与生态环境部固体废物与化学品管理技术中心、中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协会联合举办了“2022全国废铅蓄电池集中收集和跨区域转运环境管理培训班”,来自全国各地的铅酸电池生产企业、废旧铅酸电池生产单位、再生铅企业、相关行业协会、科研院所、技术研究机构、产业联盟共计200余名嘉宾及学员参加了此次培训,此次培训为与会者提供了最新政策、行业动向、技术理论、实践经验、铅酸电池回收利用信息化建设等方面的咨询,为推动下一步建立规范有序的废旧铅酸电池收集处理体系、防范废旧铅酸电池环境风险起到了指导性作用。 报告期内,公司废旧锂电池回收项目一期顺利通过验收并成功申报成为锂电回收白名单企业,二期项目已开工建设;为匹配不同阶段的产能需求,公司分别制定了回收渠道短期及长期建设方案,短期聚焦公司自有的优能达、优能科技及外部终端市场的回收渠道,长期开展与主机厂、电池厂及拆解厂等渠道的合作,多措并举,构建完备的多元化、标准化回收渠道体系。报告期内,公司与25个客户建立了合作关系,共建回收渠道。 二、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1、汽车低压铅酸电池行业 2022年,受芯片等零部件短缺、原材料成本飙升以及地缘政治等因素的影响,全球新车市场继续低位运行。尽管国内新车市场受到内外部多重不利因素影响,在乘用车购置税优惠、国家和地方促消费政策的推动下,中国新车市场表现出极大的韧性,全年产销量继续领跑全球主流市场。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22年中国新车产销分别完成2702.1万辆和2686.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4%和2.1%,自2017年车市见顶后,连续两年实现增长。其中:乘用车市场受益于购置税减半等促消费政策、新能源汽车持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汽车出口势头良好,上述因素共同推动乘用车市场自6月份以来保持较快速度增长,为汽车产销量实现增长贡献了重要力量。乘用车全年产销分别为2383.6万辆和2356.3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1.2%和9.5%,增速高于行业总体。 商用车受多重利空因素影响,全年保持低位运行态势,产销量分别为318.5万辆和330万辆,同比分别下降 31.9%和 31.2%。海外新车市场方面,2022 全年,芯片短缺等因素导致全球新车减产超 400 万辆。海外市场整体下滑,但中国、德国、墨西哥、东南亚等地区的市场逆势走强,成为引领全球车市复苏的领头力量。汽车行业“新四化”转型加速,为全球汽车市场带来了新的机遇。 维护替换市场方面,随着中国汽车保有量和汽车电子化程度的不断提升,市场对产品品质和服务响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规范的企业通过非对称竞争手段,以低价低质产品营销,对行业健康发展和消费者的使用体验造成了负面影响。规范型大企业通过持续进行产品迭代升级、完善信息化销售渠道、自主或联合互联网公司进行下游需求导流,从产品品质、响应需求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等维度,不断提升对客户的服务质量。随着消费者对产品品质和品牌意识的提升,具有良好口碑的大品牌赢得了越来越多的市场青睐和份额。 与此同时,乘用车启停电池进入集中更换周期,商用车加装驻车空调电池成为越来越多车主的选择。近年来,政策不断地完善,行业发展愈发成熟,整体经营环境更加公平、有序。在传统盈利方式受到挑战的情况下,低压电池企业在服务端、产品体验端不断的迭代升级,更好的迎接未来的挑战。 2、汽车低压锂电池行业 新能源汽车市场近年来是国内车市的亮点,2022 年产销量分别达到 705.8 万辆和 688.7 万辆,同比增长96.9%和93.4%,此外,新能源汽车也是中国汽车出口的重要推动力。2022年,我国车企出口竞争力持续增强,全年累计出口超300万辆,达到311.1万辆,同比增长54.4%,有效拉动行业整体增长。新能源汽车出口67.9万辆,同比增长1.2倍。 目前,全球已有少数新能源车型正采用或准备采用12V锂电作为辅助电池。随着节能减排与环保标准的趋严,24V锂电驻车空调电池、48V锂电池分别应用于中大型商用车和乘用车领域。 3、储能行业 2022年,新能源储能行业取得了新的发展与创新,能源危机及能源革命在另一层面又推动了储能的发展。国家政策的不断加码赋予储能独立市场地位,储能行业逐步形成了特定的独立赛道和细分市场。 国家政策推动储能行业大力发展。2022年3月21日,国家发改委、能源局联合发布《“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该方案指出,到2025年,新型储能由商业化初期步入规模化发展阶段。6 月 1 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等九部门联合发布《“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规划明确了新型储能独立市场主体地位,完善了储能参与各类电力市场的交易机制和技术标准。后续推出的《关于进一步推动新型储能参与电力市场和调度运用的通知》进一步明确了新型储能市场定位:新型储能可作为独立储能参与电力市场和调度运用。 据相关数据显示,2022年储能锂电池出货量延续了上一年强劲增长的势头,全年出货量达到130GWh,同比增长170.8%。户用储能出货量增长最快,增速超3.5倍,电力储能、便携式储能增速均超2倍。 2022年储能市场快速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包括:俄乌地缘冲突导致的欧洲能源危机;国内政策端和市场环境端改善;海外部分国家和地区推出了最新的政策和补贴方案。 工商业储能市场方面,锂电池储能的电池容量和循环次数等性能提升明显。280Ah 的电芯已经逐渐成为工商业储能的主流。 据相关数据统计,户用储能2022年全年出货量约为25GWh,同比增长超350%。便携式储能在2022年继续处于高增长态势。主流产品的系统带电量显著提升,大容量大功率化趋势明显。海外需求持续走高,户外休闲娱乐需求和欧洲能源紧缺等因素助力便携式储能继续实现高增长。2022年以来国内大量企业涌入便携式储能赛道,除传统锂电池企业外,部分消费电子电器巨头纷纷入局,大幅加码该产业。 4、铅回收行业 国内汽车、电动车、工商业领域铅酸电池保有量不断增长,铅酸电池产销量持续稳步提升,再生铅原料充足。再生铅生产具有能耗低、成本低等优势,符合国家碳中和、碳达峰政策,具有广阔发展空间。铅酸蓄电池中金属铅的比例通常超60%,部分型号电池甚至可高达70%以上。相比于原生铅矿繁杂的冶炼工艺,铅电池的拆解及回收熔炼工艺相对简单,且原料品质可控,具有较为明显的优势,且回收废旧电池能够缓解铅原矿供应不足的问题,因此,我国再生铅的产量也在逐年增长。2016年,规模以上的企业不足20家,年处理10万吨以上的废铅蓄电池企业仅为6家,大部分的企业产能相对较小。2022年,处理10万吨废旧电池的企业数量已跃升至40余家,行业整体产能和产量随之增长。再生铅的冶炼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国含铅原料的不足,同时也促进了我国铅冶炼过程中二次资源的利用和发展。 废旧铅酸电池回收市场仍充斥着众多不合规的小规模企业,再生铅行业的政策、标准、管理尚不完善,导致过去数十年我国再生铅产量持续低于原生铅,而欧美国家再生铅产量大于原生铅。 据相关数据统计,2022年再生精铅产量为298.43万吨,较2021年增加17.84万吨,增幅为6.36%。自2019年以来,再生铅企业进入新增产能爆发式增长阶段,经过三年产能释放后,再生铅供应逐步转为过剩状态。 2022年3月,跨省运输受限,叠加废旧电池供应偏紧等影响,部分企业出现减停产。“财税40号文”落地,开始对废旧电池征收3%的增值税,再生铅企业成本有所抬升。下半年,全国多地物流逐步好转,但安徽、江苏及四川等省份相继限电、减产,再生铅企业生产受阻。 近年来,原生铅炼厂和铅酸电池企业不断进入再生铅行业。一方面能够缓解原材料紧张的局面;另一方面,企业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有利于企业战略布局,提高核心竞争力。 5、锂电回收行业 新能源汽车保有量持续增长,批量“退役”的动力电池问题成为国家关注的焦点。工信部等八部门印发加快推动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实施方案。方案指出,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合作共建回收渠道,构建跨区域回收利用体系;推进废旧动力电池在备电、充换电等领域安全梯次应用。作为新能源整车价值量最大的部件,动力电池价格高,回收难度大。 动力电池回收市场处于行业发展初期,主体竞争格局暂时呈现“小、散、乱”的局面。过去10年,动力电池回收企业注册量由214家激增至目前的超3万家。市场参与者众多,几乎覆盖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条,涉及整车厂、电池厂、材料厂和第三方回收企业等不同背景。 动力电池追溯机制尚未健全,回收政策尚未完善,同时回收电池企业的资质要求较高,导致行业内小作坊数量远多于规范型企业。2023年1月10日,在工信部累计发布的四批动力电池回收白名单企业中,累计上榜企业的数量仅88家,正规回收企业数量有限。 2016年,《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推行方案》发布,方案指出电动汽车及动力电池生产企业应负责建立废旧电池回收网络,动力电池生产企业应实行产品编码,建立全生命周期追溯系统。 通常,动力电池回收产业被划分为“回收—再生利用—销售”三个环节。梯次利用是将电池的使用寿命延长,即将剩余容量较高的退役电池在低要求的电池领域进行二次利用;回收再生则通过干法、湿法等特定回收工艺,获得有价值的锂电池原材料。梯次利用的退役电池目前主要被应用于储能、通信基站、低速电动车等领域。2022年新能源上游原材料一度趋于紧缺,在供需严重失衡的市场格局下,动力电池回收行业进一步受到了市场的追捧,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业务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在不断完善铅酸电池平台的基础上,继续搭建锂电池平台,以绿色发展为理念,围绕铅酸电池及锂电池两个循环产业链开展业务。 1、铅酸电池平台 公司铅酸电池平台主要集汽车低压铅酸电池的研发、生产、销售、回收再利用为一体,重点打造铅酸电池绿色循环产业链,主营业务包括汽车低压铅酸电池业务及再生铅业务。 (1)汽车低压铅酸电池业务 公司汽车低压铅酸电池产品包括起动电池、启停电池、新能源汽车辅助电池、商用车驻车空调电池等,共计400多个品种与规格,广泛应用于汽车、农机、船舶、叉车、高尔夫球车及工业和其他特殊用途。公司汽车低压铅酸电池产能、销量、市场占有率连续多年位居全国首位。 公司汽车低压铅酸电池产品主要采用以下三种销售模式:一是对主机厂直接销售模式,公司已与国内200多家主要汽车生产厂家形成了稳定的供需关系,随着公司海外业务的拓展,正在向“全球配套”不断迈进;二是“经销商+自营”销售模式,公司已与覆盖全国 22 个省、5 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的2600多家经销商、遍布全国的8万多家终端门店和维修点达成了合作关系,海外经销商网络也在发展之中;公司已在全国主要城市设有销售分支机构,在做好服务当地经销商的同时针对零售客户开展自营直销业务;三是线上销售模式,公司大力发展电商平台业务,渠道包括自有电商平台及“阿里”、“京东”等知名电商平台,打造“线上下单、线下送货”的“服务型”销售体系,使线上线下充分融合,适应零售客户新型消费观念。 报告期内,公司汽车低压铅酸电池销量创历史新高,全年累计销售 3221 万 KVAH,同比增长2.16%,其中国内主机配套市场份额约48.6%,国内维护替换市场份额约29.5%,出口销量同比增长31.4%。 (2)铅回收业务 公司铅回收业务的主要产品为再生精铅及铅合金,为不断完善绿色铅酸电池循环产业链,公司持续在国内多点布局,进一步推行“购销一体化”建设。目前公司废铅蓄电池回收处理能力已达86万吨/年,已基本形成一个铅酸电池工厂配套一个再生铅工厂的布局,生产基地遍布全国东、南、西、北、中,实现了全产业链的资源闭环和循环利用。 公司再生铅产品主要采用内供与外销两种销售模式,目前产品大部分自供;同时,公司继续维护湖北金洋等公司多年来累积的优质外部客户资源,在保障自身原材料供应的基础上,也针对其他客户积极开展外销业务。随着业务的不断拓展,公司铅产品产量不断提升。 2、锂电池平台 公司锂电池平台主要集汽车低压锂电池业务、储能业务及锂电回收业务为一体,重点打造锂电池绿色循环产业链,为公司的转型升级开辟新赛道。 (1)汽车低压锂电池业务 公司汽车低压锂电池产品有12V新能源汽车辅助电池、24V驻车空调电池、48V启停电池、备用电源等。 公司汽车低压锂电池产品主要采用项目定点的销售模式,通过与主机厂合作开发、定点开发,进行新能源产品的配套销售。 报告期内,公司主要推进12V/24V/48V低压平台业务,完成了16家企业26个项目定点。 (2)储能业务 公司储能产品有集装箱工业储能、户用储能和便携式储能产品,可广泛应用于发电侧、电网侧及用电侧,用于调峰、调频、削峰填谷等场景。公司在储能产业链的布局已覆盖储能电芯制造、BMS(电池管理系统)产品开发、EMS(能源管理系统)产品开发、集成式储能产品等。 公司集装箱工业储能产品目前主要以与大型发电集团进行配套合作的模式,积极进行战略卡位;户用储能产品主要针对外海市场,利用专业的团队及与部分渠道商合作的模式进行销售。 (3)锂电回收业务 公司自主开发了动力电池拆解技术、破碎分选技术、萃取技术、合成和烧结工艺等,成功开发出NCM523、NCM622、NCM811三元前驱体产品,报告期内主要推进动力电池回收生产线及供应链体系的建设。 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适用 □不适用 1、产业链整合经营优势 经过四十多年的自主发展及外延并购,公司在汽车低压铅酸电池领域建成了“电池生产--销售--回收--再生--生产再利用”的循环经济模式,率先自发履行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实现了对汽车低压铅酸电池从生产、仓储、销售到物流运输、消费、回收与处理、再利用的全部环节的信息追溯和监管。公司通过对全产业链的布局,降低了汽车低压铅酸电池生产成本波动幅度,确保了原材料供应的稳定性和产品质量;提高了废旧电池回收率,降低了综合回收成本;另一方面,通过对产业链下游的渗透,公司得以更好地掌握终端市场需求及变化趋势,从而针对性地进行市场拓展,进行产品乃至上游原材料的一体化研发,进一步提升公司的产品竞争力。 2、可持续的技术研发优势 公司始终坚持以技术为核心驱动力,依靠技术创新带动企业发展,形成了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开发并举的创新架构。公司建有“襄阳、武汉、美国(德国)三位一体”的研发中心,密切跟踪全球最先进的电池及相关产业的技术动态和发展趋势;拥有与企业同步成长的具有丰富理论与实践经验的强大研发团队。截止报告期末,公司拥有有效专利1035个,巩固和提升了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公司设有国家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国家认可实验室、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先进的研发平台,在汽车低压电池领域具有领先的技术和产品优势。近年来,先后参与了IEC国际标准中的铅酸电池一般要求和测试方法、铅酸电池二维码身份信息编码规则等国内外标准的起草和修订,充分展示了公司的创新能力和行业领先地位。 公司拥有国内首创的再生铅连续熔化还原技术,可以从源头和工艺本身有效控制排污节点,术,对废铅蓄电池进行综合回收和无害化处置,提高资源回收利用率,大幅度降低污染排放,改善劳动条件,提高劳动效率。与同行业相比,公司在再生铅技术核心领域已达国内一流水平,并向发达国家不断靠近。 武汉创新研发中心依托当地人才及技术优势,成立了以知名专家院士领衔的外部科学技术委员会,持续输入技术源动力,在纳米添加剂和制备改造技术及电池基理性能研究、电动车用97kW燃料电池、废旧锂离子电池资源回收等方面展开合作。4000平米的检测中心、1000余条回路及覆盖国内外动力标准的检测设备为研发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目前,公司在新能源业务领域已获授权专利296个,涵盖动力电池材料、电芯、PACK,燃料电池结构、仿真、部件、动力电池回收及电机电控等领域,技术能力得到充分体现,与武汉理工大学共同完成的省科技厅增程式燃料电池系统重点专项研发任务已通过验收。 3、多品类产品矩阵的优势 作为汽车低压电池行业内领军企业,公司以低压电池的产品品质赢得了市场的良好口碑,打造了多品类、差异化的产品矩阵,满足内燃机车型、纯电动车型以及其他车型的各种产品要求。 低压锂电产品方面,公司推出了12V/24V/48V全系产品;在每个产品系列,均建立了从研发、生产、销售到服务的产业链。多层次、丰富的低压锂电产品矩阵能够更全面的应对未来潜在的市场变化,覆盖更多客户需求,为公司创造更大的市场价值。公司通过自主开发、与车企合作开发相结合的方式,从研发设计、生产工艺到产品配置,追求产品的精益求精,打造了高品质的低压锂电产品。公司凭借全方位、高标准的技术要求和良好的产品口碑,在车用低压锂电市场较早的赢得了众多国内外车企的好评和青睐。这也为未来公司低压锂电业务的快速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储能产品方面,公司结合市场环境和特点,选择轻资产运营的模式,以提供集成式储能产品为主。公司有效的规避了主要原材料价格大幅逆向波动带来的风险,节约了中间费用;后续将紧跟市场趋势,积极进行更深层次的业务和产业布局。 锂电回收是完善新能源电池循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司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和市场号召,充分发挥自身全球供应体系的优势,全面优化废旧锂电池及其材料的回收与再生工作。公司已取得“工信部第四批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白名单”资质,目前正进行10万吨废旧锂电回收项目(一期)的基建和部分设备调试工作,主要客户包括正负极材料企业、锂电池制造企业、以及大型贸易商等。 4、完善的渠道布局和营销网络优势 公司建立了覆盖全国的销售网络,积累了大量优质的客户资源。主机配套市场方面,采取上下游联盟的合作方式,与国内两百多家主机厂形成了稳定的供需关系,其中对部分主机厂实现了独家供货,凭借多年来与主机厂的合作经验,对汽车低压电池的应用场景和车企的需求有独到的理解,结合自身产品优势,可以提供汽车低压铅酸电池与汽车低压锂电池两种解决方案,满足客户的不同需求。维护替换市场方面,公司深耕渠道建设,在全国22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均设有销售分支机构,地市分子公司达到264家,客户群拓展至近300个城市,在不断提升对当地经销商服务能力的同时,通过开展品牌差异化运营等自营业务,进一步提升产品销量及市占率;通过不断强化分公司“五大职能”,增强分公司对市场的服务与管理的影响力;通过成立内部市场监督组,对各分公司的运营进行督导,提高渠道管控能力,提升运营合规性,进一步降低运营风险;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的“优能达”及“购销一体化”体系,可以进一步提升渠道优势,增加终端商粘性。同时,公司为全国2600多家经销商和84000多家终端商提供技术与销售支持,加强线上销售及全国范围内的物流配送能力,满足了线上下单,线下交付产品的时效性。海外市场方面,公司凭借多年来积累的配套优势、产品优势,不断拓展主机配套业务,同时积极发展维护替换市场销售渠道。 5、品牌及服务优势 公司建立了品牌管理体系,以“提升集团品牌价值,打造行业引领的龙头品牌”为目标,围绕两大平台开展品牌管理工作。公司拥有5大汽车低压电池产品品牌、1个再生铅品牌、1个衍生品牌、1 个服务品牌及 1 个储能业务品牌,针对闭环产业链,在各级推出对应业务品牌,赋能子品牌差异化发展,有效契合市场需求。其中汽车低压电池产品核心品牌是 “骆驼”品牌,该品牌获得“中国驰名商标”荣誉,同时拥有“华中”、“天鹅”、“DF”“camel”四个子品牌,针对不同品牌进行不同的市场定位及产品管理,并根据不同的市场和消费者推出性能多样的产品,现有产品主要为汽车低压电池,包括铅酸起动电池、AGM/EFB启停电池、驻车空调电池、新能源汽车辅助电池以及12V/24V/48V锂电产品等,覆盖了商用车、乘用车、新能源汽车、农用车及特种车辆等,可充分满足主机厂及零售客户的差异性需求。 同时,公司建立了品牌整合营销传播体系,开展线上线下全媒体、多渠道的营销推广策略,扩大品牌曝光量,线上已建立骆驼新闻、口碑、视频、电台、新媒体等全媒体矩阵,通过持续性的新闻公关稿件投放,对品牌和产品形成一个完整的信息圈,通过正向内容积累,防止品牌负面言论,保护品牌美誉度,塑造品牌形象;线下通过电梯广告、门头广告、高炮广告及终端物料投放,传播品牌广告语“汽车电池选骆驼,寿命长是硬道理”,不间断的与用户形成沟通影响,使公司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其中品牌广告已覆盖全国 30 个一、二线城市 CBD、商圈及社区等人流量大的优质区域,投放总量121683块;品牌门头广告全国共覆盖30个省份,投放总量10009块,有效提升品牌终端市占率;在车流量密集的区域投入户外广告,持续建立骆驼品牌在社会公众心目中的原有地位,树立一种消费观念,不断巩固骆驼品牌在当地的影响力;结合县级区域的渠道开发,在车流量较大的国道、省道、县道、乡镇干线两侧投放墙体广告,实行精准品牌传播。公司还利用自有电商平台为消费者提供销售网点搜索、上门换电池等服务,将单纯的产品销售拓展为“产品+服务”的营销模式,打造“优能达”品牌终端形象,将公司线上服
营业成本变动原因说明:主要系再生铅外销量增加及原辅材料价格上升。 销售费用变动原因说明:主要系销售人员薪酬及广告宣传费增加。 管理费用变动原因说明:主要系管理人员薪酬增加。 财务费用变动原因说明:主要系汇兑损益影响。 研发费用变动原因说明:主要系新能源业务研发费用增加。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变动原因说明:主要系期末备货。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变动原因说明:主要系赎回理财产品。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变动原因说明:主要系本期偿还借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