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报]朗进科技(300594):2022年年度报告
原标题:朗进科技:2022年年度报告 2022年年度报告 第一节 重要提示、目录和释义 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年度报告内容的真实、准确、完整,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并承担个别和连带的法律责任。 公司负责人李敬茂、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李敬茂及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柳红梅声明:保证本年度报告中财务报告的真实、准确、完整。 所有董事均已出席了审议本报告的董事会会议。 2022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7,072.72万元,同比增长14.05%,主要是新能源客车空调、空气能热泵烘干设备、数字能源产品等新业务收入增加;当期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799.21万元,公司经营净利润同比下降,主要受到以下几方面因素影响: (1)销售收入增加,受到经济下行和行业环境影响,回款较慢,应收账款增加,计提信用减值损失增加5,070.27万元;计提库存减值损失563.12万元;公司2020年度实施核心员工股权激励计划,2022年度股份支付累计计提费用影响利润1,575.03万元; (2)受到国际大环境影响,公司产品所需铜、铝、不锈钢等大宗材料及芯片、功率器件等电子部件价格上涨,造成产品成本增加; (3)根据公司未来发展战略规划,依托公司在变频控制、节能低碳和智能等方面的核心技术优势,成立面向未来的战略业务板块,配备独立的研发团队和销售团队,加大新能源汽车、数据中心与储能系统、热泵烘干领域的温控产品研发和市场拓展工作,相应销售、研发人员大幅增加,研发和市场投入加大,人工费用及成本增加,新业务新产品研发和市场布局起步阶段,尚未贡献利润,随着各新业务板块销售收入的增长,成本降低,将逐渐成为公司新的利润增长点。 本报告涉及的发展战略及未来前瞻性陈述,不构成公司对投资者的实质承诺。投资者及相关人士均应对此保持足够的风险认识,并且应当理解计划、预测与承诺之间的差异。敬请广大投资者理性投资,注意风险。 公司在经营管理中可能面临的风险与对策举措已在本报告中第三节“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之“十一、公司未来发展的展望”部分予以描述。敬请广大投资者关注,并注意投资风险。 公司经本次董事会审议通过的利润分配预案为:不派发现金红利,不送红股,不以公积金转增股本。 目录 第一节 重要提示、目录和释义 ................................................ 2 第二节 公司简介和主要财务指标 .............................................. 7 第三节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 11 第四节 公司治理 ............................................................ 40 第五节 环境和社会责任 ...................................................... 60 第六节 重要事项 ............................................................ 62 第七节 股份变动及股东情况 .................................................. 80 第八节 优先股相关情况 ...................................................... 87 第九节 债券相关情况 ........................................................ 88 第十节 财务报告 ............................................................ 89 备查文件目录 (一)载有公司负责人、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签名并盖章的财务报表。 (二)载有会计师事务所盖章、注册会计师签名并盖章的审计报告原件。 (三)报告期内在中国证监会指定网站上公开披露过的所有公司文件的正本及公告的原稿。 (四)经公司法定代表人签名的2022年度报告原本。 (五)其他备查文件。 释义
第二节 公司简介和主要财务指标 一、公司信息
公司聘请的会计师事务所
?适用 □不适用
□适用 ?不适用 五、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公司是否需追溯调整或重述以前年度会计数据 □是 ?否
确定性 □是 ?否 扣除非经常损益前后的净利润孰低者为负值 ?是 □否
益金额 ?是 □否
单位:元
七、境内外会计准则下会计数据差异 1、同时按照国际会计准则与按照中国会计准则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净利润和净资产差异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不存在按照国际会计准则与按照中国会计准则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净利润和净资产差异情况。 2、同时按照境外会计准则与按照中国会计准则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净利润和净资产差异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不存在按照境外会计准则与按照中国会计准则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净利润和净资产差异情况。 八、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及金额 ?适用 □不适用 单位:元
□适用 ?不适用 公司不存在其他符合非经常性损益定义的损益项目的具体情况。 将《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解释性公告第1号——非经常性损益》中列举的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界定为经常性损益项 目的情况说明 □适用 ?不适用 公司不存在将《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解释性公告第1号——非经常性损益》中列举的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界定为经 常性损益的项目的情形。 第三节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公司主营业务为轨道交通车辆空调、新能源汽车空调及智能热管理产品、空气能热泵烘干设备、数字能源智能环控产 品及其控制系统研发、生产、销售、售后维保服务。目前公司业务从轨道交通领域扩展到新能源、数字能源领域。 (一)轨道交通行业稳步发展 轨道交通作为国民经济大动脉、关键基础设施和重大民生工程,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至关重要。轨道 交通因其快速高效、低碳环保、安全稳定、运力强大等优点得到了国家产业政策的大力支持,《“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 运输体系发展规划》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愿景目标纲要》着重强调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向 世界一流水平迈进;《关于推动都市圈市域(郊)铁路加快发展的意见》,对市域(郊)铁路的功能定位、技术标准、规 划编制、公交化运营、地方政府投资主体、综合开发等方面给出了明确意见。《新时代交通强国铁路先行规划纲要》,以 系统化顶层设计文件的形式明确了中国铁路未来 30 年的发展蓝图,首次提出到 2035 年将率先建成服务安全优质、保障坚 强有力、实力国际领先的现代化铁路强国,率先建成全国铁路网20万公里左右,其中高铁7万公里左右,20万人口以上城 市实现铁路覆盖,其中50万人口以上城市高铁通达。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更高水平的现代化铁路强国,吹响了铁路人奋 进的新号角,开启了新时代交通强国铁路先行的新征程。国家顶层政策性文件支持为轨道交通行业发展带来了广阔的发展 机遇,率先建成现代化交通强国,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有力支撑。 根据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统计,2022年全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109亿元,投产新线4100公里,其中高速 铁路2082公里。截止2022年12月31日,全国铁路营业里程15.5万公里,其中高铁4.2万公里;全国铁路路网密度161.1 公里/万平方公里;西部地区铁路营业里程6.3万公里。全国铁路机车拥有量为2.21万台。其中,内燃机车0.78万台,占 35.5%;电力机车1.42万台,占64.5%。全国铁路客车拥有量为7.7万辆,其中动车组4194标准组、33554辆。全国铁路 货车拥有量为99.7万辆。 根据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统计,截止2022年12月31日,中国内地累计有55个城市投运城轨交通线路超过一万公里,达到10,291.95公里。2022年共计新增城轨交通运营线路长度1,085.17公里,中国内地共计新增运营线路25条,新 开后通段或既有线路的延伸段25段,新开通运营车站622座。 随着各类轨道交通线路持续增长、车辆保有量屡创新高,存量市场需求不断放大,运营维保业务将随着保有量市场的 增长而增长,十三五期间投入运营的高铁动车组车辆和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近几年分别步入检修期和架修期。增量释放叠加 存量更新,轨道交通运营维保后市场发展空间巨大。 公司在轨道交通车辆空调细分市场处于行业前列,凭借其在轨道交通车辆空调领域变频节能核心技术的先发优势,可 维持较为稳定市场份额。“双碳”目标的提出和持续推进也为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等绿色交通产业发展开辟了广阔的空 间,公司所涉市场领域中智能化变频节能空调需求将会持续增长。 (二)新能源行业应用快速增长 1、新能源汽车行业处于高速增长期 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了《质量强国建设纲要》,提出促进生活服务品质升级,要求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引导网 约出租车、定制公交等个性化出行服务规范发展。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碳达峰、碳中和”战略部署,推进《新能 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 年)》深入实施,推动提升公共领域车辆电动化水平,加快建设绿色低碳交通运输体系, 2023年2月3日,工信部、交通运输部等八部门印发《关于组织开展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试点工作的通知》, 试点期为 2023 年-2025 年,进一步推进并带动全国加快公共领域全面电动化的步伐。我国新能源客车的技术、成本、运营 模式和基础设施相对成熟稳定,目前市场经济不断回暖,促消费政策持续发力。同时在低碳发展战略驱动的背景下,我国 新能源客车市场将迎来更多向上发展的新动能。 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挑战,绿色低碳和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球共识。全球碳排放主要来源于电力、交通领域,电力行 业碳减排的主要方式为提高风电、光伏等绿色清洁能源发电占比,交通行业碳减排的主要方式为提升出行工具的电动化率 且使用绿色、清洁能源。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2022 年我国新能源车销量为 688.7 万辆,同比增长 93.4%,新能源 车渗透率已达 25.6%;根据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数据,2022 年欧洲 30 国实现新能源乘用车注册量 258.9 万辆,同比增长 14.6%,新能源车渗透率为 22.9%;根据美国汽车创新联盟数据,2022 年美国新能源轻型车实现销量 91.3 万辆,同比增长 41.1%,新能源车渗透率为6.7%。 2、空气能热泵烘干行业应用快速发展 2020年9月,我国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和愿景,是党中央、国务院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意味着我国更加坚 定地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产业转型和升级,走上绿色、低碳、循环的发展路径,实现高质量发展。 2023年2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 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守好“三农”基本盘至关重要、不容有失。党中央认为,必须坚持不懈把解决好“三农” 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其中第一部分抓紧抓好粮食和 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中提出,“发展现代设施农业。实施设施农业现代化提升行动。加快粮食烘干、农产品产地冷藏、冷 链物流设施建设。鼓励地方对设施农业建设给予信贷贴息。” 2020 年河南省政府联合河南中烟公司出台了《全省烟叶烤房电代煤工作三年行动计划》明确,从 2020 年开始,用三 年时间,全省 27903 座烟叶连片燃煤烤房完成电代煤改造,新建电烤房5000座。” 开启了空气能热泵烘干技术在烟草烘 干领域大量推广应用。 低碳节能是未来发展趋势,国家“双碳”目标给低碳节能设备领域带来发展机遇,公司依托智能变频控制技术和热泵 技术研究开发了智能变频空气能热泵烘干节能设备,替代传统燃煤、燃油、燃气、电加热等传统高能耗烘干设备。该产品 能效比高、智能化温控,解决了传统烘干污染高、能耗成本高、温度湿度不易控制和控制精度低等问题,实现了温湿度精 准智能控制,保证了烘干产品的良好质量。目前公司开发的智能热泵烘干节能产品实现批量生产销售,已在烟草烘干、中 药烘干、农副产品烘干、工业产品烘干等领域推广应用。 3、数字能源智能环控行业进入快速发展期 在国家发展“新基建”的战略背景下,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 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了“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的远景目标,将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 工信部在2021年7月印发了《新型数据中心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的通知,明确用三年时间基本形成 布局合理、技术先进、绿色低碳、算力规模与数字经济增长相适应的新型数据中心发展格局;到2021年底,全国数据中心 平均利用率力争提升到55%以上,总算力超过120 EFLOPS,新建大型及以上数据中心PUE降低到1.35以下。到2023年底, 全国数据中心机架规模年均增速保持在20%左右,平均利用率力争提升到60%以上,总算力超过200 EFLOPS,高性能算力占 比达到10%。国家枢纽节点算力规模占比超过70%。新建大型及以上数据中心PUE降低到1.3以下,严寒和寒冷地区力争降 低到1.25以下。 2022年1月《“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加快实施“东数西算”工程,推进云网协同发展,提升数据中心跨网 络、跨地域数据交互能力,加强面向特定场景的边缘计算能力,强化算力统筹和智能调度。按照绿色、低碳、集约、高效 的原则,持续推进绿色数字中心建设,加快推进数据中心节能改造,持续提升数据中心可再生能源利用水平。到2025年, 数字经济迈向全面扩展期,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 GDP 比重达到 10%,数字化创新引领发展能力大幅提升,智能化水 平明显增强,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取得显著成效,数字经济治理体系更加完善,我国数字经济竞争力和影响力稳步提 2023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规划》明确,数字中国建设按照“2522” 的整体框架进行布局,即夯实数字基础设施和数据资源体系“两大基础”,推进数字技术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 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深度融合,强化数字技术创新体系和数字安全屏障“两大能力”,优化数字化发展国内国际“两 个环境”。 近年来,在各国碳减排目标引领下,以光伏、风电等为代表的绿色能源发电装机容量持续高速增长。储能系统作为解 决风光发电间歇性、波动性等缺点,增强电力系统安全性和灵活性、解决弃风弃光的有效手段,在其安全性、经济性不断 提升的情况下,市场发展潜力巨大。 2021年4月21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文件里明确,到 2025年,实现新型储能从商业化初期向规模化发展转变,装机规模达到30GW以上,到2030年,实现新型储能全面市场化 发展;十四五期间,储能将进入刚需阶段,据中关村联盟预测,电化学储能累计规模2021年~2025年复合增长率为57.4%, 市场将呈现稳步、快速增长趋势。 2022年3月21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印发《“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到2025年, 新型储能由商业化初期步入规模化发展阶段,具备大规模商业化应用条件。新型储能技术创新能力显著提高,核心技术装 备自主可控水平大幅提升,标准体系基本完善,产业体系日趋完备,市场环境和商业模式基本成熟。 在“双碳”政策的大背景下,特别是《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的出台,为推动新型储能规模化、产 业化、市场化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也意味着国家对储能行业的高度重视,电化学储能迎来巨大的发展空间。根据国家能 源局数据,2022年中国风电、光伏发电新增装机125GW,同比增长 23.8%,占全国新增发电装机的62.8%;根据欧洲光伏协 会数据,2022 年欧盟光伏发电新增装机 41.4GW,同比增长 47%。风电、光伏装机增长及补贴政策驱动带来电化学储能需求 快速增加,根据 SNE Research 统计,2022 年全球储能电池出货量122.2GWh,同比增长175.2%。 公司紧跟国家政策及行业发展趋势,依托公司多年智能变频控制、空调系统节能核心技术和经验积淀,在数据中心、 储能电站温控领域进行了全面布局,作为数据中心、新型储能电站温控设备的供应商,加大对该产业的研发和市场投入, 以节能、环保、智能为主要技术抢占市场先机,拓展强化细分领域市场,稳步提升市场份额,同国内知名企业开展业务合 作,依托自主智能变频节能控制和制冷核心技术,致力于成为数据中心、储能电站温控产品领域的优秀供应商,助力国家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公司主营业务 公司是专业从事轨道交通车辆空调及其控制系统研发、生产、销售及售后维保服务的高新技术企业。依托自身在轨 道交通车辆空调变频节能控制、减重、降噪、智能化等核心技术领域的竞争优势,公司提供满足各类型轨道交通车辆需求 的变频节能空调系列产品,取得了较高的市场地位与广泛的市场认可。公司依托智能变频节能技术和制冷、热泵技术等核 心优势,积极研发、拓展节能空调技术和产品新的应用领域,为新能源汽车领域提供空调系统及智能热管理解决方案,为 储能系统、智能电网、数据中心、服务器机房、通信网络等领域提供节能温控产品及解决方案,为工农业产品烘干领域提 供空气能热泵烘干节能解决方案及产品。公司主要产品及服务为轨道交通车辆空调及维修维护服务、新能源及智能热管理 产品、数字能源智能环控产品及变频控制器。 (二)主要产品及其用途 1、轨道交通车辆空调产品
耗,为国家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做出贡献。 (三)公司经营模式 公司建立了一套成熟且行之有效的、覆盖产品研发、技术创新、市场营销、售后服务、生产制造、采购物流等各方 面的规范化管理体系和运营模式,能够根据客户需求和痛点快速提供整体技术解决方案和产品。 1、供应链管理及采购模式 供应链管理部作为公司供应链的管理归口部门,负责供应商的选择、评价和优化,根据《供方管理控制程序》进行 招投标或议价确定供应商供货。通过持续优化供应商,在保证产品质量和正常批量供货的同时,降低采购成本,为公司创 造价值。采购部负责下达采购订单和跟踪来料;质量部负责供应商质量体系审查、改善和提升,并负责采购物料的质量检 验及可靠性验证工作。仓库负责采购物料的贮存、标识、收发、保管。 2、生产模式 公司根据客户的合同或订单安排、组织生产。市场销售部获取客户中标通知单或合同、订单。公司一般根据客户合 同先研发首台样机,并通过客户审查鉴定。后续根据客户交货计划组织物料采购、生产、品质控制,品质部门进行评审, 产品生产交货。对于控制器产品则根据客户订单编制生产计划,生产部门按生产计划的要求安排生产。公司制定了一套完 整的产品开发流程、生产工艺和操作流程、质量检查和保障流程,以订单计划为中心,有效地协调各部门生产活动,确保 生产计划顺利执行和客户订单顺利交付。 3、销售模式 公司主要通过招投标、洽谈等形式进行销售。公司加强项目投标过程管理,提高项目投标成功率。市场人员负责了 解行业动向,收集市场信息、出具市场分析报告。销售人员会同技术人员、商务人员负责对招标项目的技术、商务、法律 等条款进行评审和响应,制作标书。中标后,转入合同签订或项目实施阶段。经过多年的业务经验积累,公司已经形成稳 定的客户资源和健全的销售体系。 4、研发模式 公司设有专门的研发技术中心,负责建立健全企业产品技术和工艺技术管理体系及管理制度,并根据客户需求和痛 点研究开发提供整体技术解决方案,组织实施新产品开发及老产品持续改进过程中的设计评审、小批试制、产品试验和技 术确认。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及确保公司产品、技术的先进性提供组织保障,研发技术中心还负责前瞻性新技术、新产品 的研发并将其植入公司产品。 5、盈利模式 公司坚持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以技术创新研发为基础的经营模式,基于客户的具体需求对产品进行有针对性的定制 化设计,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开发可靠性高、竞争力强的节能产品。公司主要通过轨道交通车辆空调及后市场的维修维护 服务、新能源及智能热管理产品、数字能源智能环控产品及变频控制器的研发、生产、销售实现盈利,并通过为客户提供 产品的保养、维修、维护等服务获取持续性收入。 三、核心竞争力分析 报告期内,公司核心技术人员团队保持稳定,经营方式、盈利模式没有发生重大变化,也没有发生核心技术人员流 失等导致公司核心竞争力受到严重影响的情况。近年来,公司核心竞争力持续提升,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技术创新优势 公司高度重视技术创新和新产品研发,通过持续的研发投入和深入的研发活动,从深度和广度方向提升技术和产品 领先优势,加快技术和产品迭代升级,持续增强创新引领能力,拥有国际领先、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为公司可 持续发展奠定技术基础。 公司取得由山东省科学技术厅颁发的《山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证书(中心编号:2013LH094)、山东省中小企业 局认定的《山东朗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鲁中小企局字[2012]77号)、山东省“专精特新” 企业(鲁中小企局字[2015]39号)、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示范企业等证书。公司拥有结构设计、空调系统、变频 控制、软件开发等专业研发人员约206人,拥有国家标准空调焓差实验室、通用智能功率模块工程实验室、模拟轨道车辆 实验室和变频控制软件设计中心等先进研发实验条件。 公司组建专门的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完善了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并通过GB/T 29490 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认证,引导公 司技术团队不断强化知识产权布局,在研发过程中发现技术创新点,深化成果专利化过程,构建严密高效的专利保护网。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及子公司拥有253项授权专利,其中发明专利15项、实用新型专利191项、外观设计专利 47项,软件著作权62项,完成2件PCT国际专利申请,同时取得21个国家的国际商标核准注册,公司专利技术取得国 际化授权和保护。 (二)专业化生产和完整质量保证体系优势 公司依托20余年深耕轨道交通行业积淀的多项核心技术和运营经验,将节能环保的理念和技术推广应用到各个行业。公司始终以客户为中心,以向客户提供高效节能、技术先进的绿色产品为己任。公先后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 证、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EN15085国际焊接体系认证、ISO 22163国际铁路行业标准认证、IATF 16949汽车行业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DIN6701粘接质量体系认证、SIL2软件产品安全等级认证和GB/T 29490 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认证等, 建立公司产品从市场需求到产品开发、生产交付、售后运营的全方位质量保障体系。公司从销售订单获取到售后服务维保 全过程实施项目管理,能够快速提供整体技术解决方案和产品,保障项目的顺利交付。 公司拥有先进的轨道交通车辆空调、温控系统产品及变频控制器生产线,在专业生产轨道交通车辆空调和变频控制 器方面积累了较多的工艺技术,从产品质量、生产效率、安全保障等方面入手着力提升制造能力,不断持续优化生产流 程,利用规模生产优势,大幅降低成本。随着轨道交通空调系统扩产及技改项目智能制造生产线的投入实施,大幅提升了 公司的数字化和智能化制造水平。配合智能制造生产线的数字化水平提高,公司积极调整和优化生产管理体系,快速响应 需求端个性化、全面化的发展趋势,有效缩短产品生产周期,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降低运营成本和资源能源消耗, 提升公司智能制造水平,报告期内,公司被认定为国家级第四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称号,并成功入选第七批“制造 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 公司遵循“预防为主、过程控制、持续改善”的质量理念,通过多年的不断创新和持续改进,建立了一套完整的高 端装备制造全程质量管控体系,保障了公司产品质量在设计、采购、生产、流通和售后各个环节均得到了持续有效的控 制。通过信息化、数字化的管理手段,实现了产品质量信息的全过程闭环,提升了产品的设计质量和产品的RAMS 水平, 进一步降低了售后服务费用。 (三)客户优势 公司属于高端制造行业,行业具有高门槛、长研究周期、长验证周期、长应用周期和特点。公司聚焦主业,深耕轨 道交通空调领域,加强战略引领,把握机遇,沉淀积累研发能力和技术实力,产品质量和性能均达到行业领先地位,为公 司的产品销售提供了良好的市场保障,为公司未来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进一步增强了用户黏性,提高公司竞 争力。 公司轨道业车辆空调务主要直接客户群体为中国中车下属整车制造企业,同时公司也在不断跟踪、开拓新的客户群 体,扩大国内市场范围,开拓国外市场。随着中国铁路建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高速铁路、城际铁路、西部铁路建设成为 国家战略发展的重点,中国铁路装备技术水平已进入世界前列,开始走向巨大的国际市场。公司轨道交通车辆空调已随中 国中车实现出口到新西兰、泰国、土耳其、马来西亚、罗马尼亚、巴西等多个国家。公司通过独立海外投标及合作开发, 与部分海外客户达成初步合作意向并开始获得海外订单。在轨道交通行业内,公司拥有稳定的客户基础。公司其他业务板 块大多为行业内的优质客户资源,为公司盈利的稳定性和连续性提供了坚实的客户基础。 (四)人才优势 公司经过多年的持续发展和实践积淀,不断引进和培育人才,打造了一支技术先进、经验丰富、富有创新能力、事 业心强、忠诚度高、稳定高效的研发团队。公司拥有一批具有多年从事技术研发、拥有丰富的市场前线工作经验、实践经 验的高级技术人才,且大多具有多年从事轨道交通车辆空调行业技术、质量等工作经验,在新产品研发和项目管理方面拥 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管理技能,使得公司对客户需求以及行业趋势具有较强的洞察能力,从而为公司研发方向提供有前瞻 性的指导,能够高效完成研发任务。同时,公司在关键核心岗位和新技术新产品储备研发岗位实施了内部培养和外部引进 双轮驱动的人才机制,不断发展壮大人才队伍。公司将发挥人才优势,加强人才优势向科技优势与产业优势转化,助推公 司持续高速、高质量发展。 (五)销售及服务优势 公司产品销售及售后服务团队经过不断拓展、优化,已形成完整的营销及售后服务网络,遍及全国各铁路局、整车 厂及各地铁运营城市。随着新业务和新应用领域的布局,不断扩大市场网络,进行业务的拓展及服务。 健全的营销网络为公司与客户建立了畅通的沟通渠道,且公司产品销售人员均拥有技术背景,有丰富的技术经验, 在业务实践与拓展中积累了丰富的行业经验,能够更好的为客户传达产品信息,充分了解客户的产品需求,为公司新产品 研发提供方向指引,把握市场先机,将客户需求及时转化为订单,提升公司市场份额,进一步提高公司品牌知名度和客户 粘性。售后服务方面,公司设有售后工程部专门负责产品售后维护维修服务,在公司项目产品运营的城市和项目所在地, 派驻专业维修维护服务人员,辐射延伸至周边城市,实现对用户服务需求的快速响应。公司建立了售后服务的信息化、数 字化系统和大数据智能运维系统,逐步实现产品的“故障修”到“状态修”,提高了运营维保的效率。通过数字化管理, 减少了运营服务人员,降低了维护成本。 (六)市场及品牌优势 公司聚焦主业,坚持创新,持续研究轨道交通装备行业前沿技术,引领轨道交通行业技术创新发展。公司围绕核心 业务进一步优化业务布局,丰富产品谱系,不仅在轨道车辆空调细分领域引领创新,同时在新能源大巴空调、热泵烘干业 务、数字能源和储能空调业务板块不断提供更全面的综合解决方案。公司坚持自主研发,提升市场开拓能力,拓展产品应 用广度,为客户提供优质的产品,成为所处行业新技术引领者和创新产品实践者,推动行业技术变革和产品升级,在行业 内逐渐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与口碑,获得更多合作伙伴的认同,已成为公司与其他企业竞争的重要优势之一。 四、主营业务分析 1、概述 (1)公司经营情况概述 2022 年,国内及全球宏观经济形势震荡下行,给公司经营发展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公司克服各种困难,对外继续开 拓市场和客户,保证订单及时交付,对内改善经营质量,坚持降本增效,降低经营风险。同时,公司抓住新能源汽车行业 发展、热泵烘干行业提档、数据中心与储能行业启动等契机,积极开拓新业务和新市场,为公司的后续发展奠定基础。报 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7,072.72万元,同比增长14.05%;受到公司加大新技术、新产品研发和市场销售投入、拓 展布局新业务领域、计提应收账款信用减值损失增加、计提核心员工股权激励股份支付费用、大宗商品涨价等综合因素影 响,经营费用和产品成本较大幅度增加,当期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799.21万元。 2、报告期公司重点工作开展情况如下: (1)聚焦客户需求,深耕主营业务,拓宽新兴产品市场 ①轨道交通车辆空调及服务 报告期内,公司轨道交通车辆空调业务板块继续保持稳健发展的趋势。 轨道交通空调国内市场:公司积极开拓市场,轨道交通车辆空调业务板块继续保持稳健发展的趋势,公司新中标了罗 马尼亚布加勒斯特有轨电车、武汉前川线(7号线)、青岛地铁6号线、成都地铁13号线一期、成都地铁8号线二期、成 都地铁27号线、天津静海线、天津4号线北延、西安地铁1号线三期、上海地铁13号线西延、福州滨海快线、武汉地铁 19 号线、长春地铁6 号线、北京亦庄有轨电车等轨道车辆空调项目,新签和在手订单实现同比增长,为后续业务增长奠定 了基础。 公司克服芯片紧张、物流不畅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保证客户订单的顺利交付,公司进行了成都、福州、沈阳、武汉、 青岛、深圳、西安、天津、重庆、长春等国内十几条轨道交通线路车辆空调和出口罗马尼亚、马来西亚轨道车辆空调项目 等订单的生产交付。截至目前,公司生产的轨道交通车辆变频空调产品已在北京市、上海市、重庆市、广东省等20个省、 市、自治区的41个城市投入使用,保持公司在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空调行业的优势地位。 轨道交通空调国际市场:公司继续加强国际市场开发,海外客户订单获得持续突破。公司持续推广直流直进变频热 泵车辆空调技术在国际轨道车辆市场的应用,公司已成为阿尔斯通、庞巴迪和和西班牙CAF国际知名轨道交通车辆公司的 合格供应商,共同合作推进新型环保冷媒变频节能车辆空调系统的研制和开发,在产品、技术与服务方面持续获得海外客 户认可,市场份额不断提升。既公司成功获得西班牙CAF公司瑞典城际车辆变频空调项目订单后,又取得了以色列特拉维 夫有轨电车平台空调项目订单, 为公司海外市场的进一步拓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轨道交通空调维保后市场:2022年度,轨道交通空调运营维保服务市场签单量持续增长。公司先后获得青岛、贵阳、北京、上海、重庆、西安、苏州、东莞、武汉等地区的架大修项目,全年完成销售额超1亿元。公司根据客户不同情 况制定不同的维修合作方式,同时结合各城市项目的实际运营情况持续推进变频节能改造和进口部件国产化替代研究,其 中苏州1号线车辆空调控制器改造项目为下一步的全线改造提供了参考,北京10号线变频节能改造项目也为后续北京地 区的节能改造延伸提供了案例。 ②新能源及智能热管理产品 新能源汽车空调市场,公司抓住国家支持发展新能源汽车政策机遇,在实现“双碳”战略目标下,依托在轨道交通 车辆空调领域近二十年的研发实力、成熟项目运营经验,加大投入研制新能源汽车空调、智能电池热管理系统、集成一体 化综合热管理系统及整体技术解决方案,并持续加大市场推广。 报告期内,公司与客车行业排名前茅主流车厂如宇通客车、中通客车、金龙客车、海格客车、金旅客车、中车电动、中车智轨、比亚迪、吉利商用车、一汽解放等全部实现合作和批量订单交付,做到行业主流车厂全覆盖。公司新能源 客车空调已在马来西亚,阿联酋,韩国,葡萄牙,新西兰等国家实现出口,实现海外客户突破。新能源汽车空调销售收入 实现较大幅度增长。 公司积极配合主流车厂进行新产品、新技术的开发应用,与美锦新能源客车合作完成氢燃料客车变频空调项目;与 中车时代电车合作完成新一代客车X06项目,空调实现综合一体化,集成客室、电池、电机、电控等单元一体化制冷、制 空调、综合热管理系统及辅助电源等项目产品的设计工作,并实现批量订单交付;标配高端车型产品开发,实现整车综合 能源管控,并投入实际运营,充分发挥了公司节能空调的技术优势,为车厂提供综合节能环控解决方案,获得了车厂和运 营单位的好评和认可。 空气能热泵烘干节能产品市场,是根据国家提出“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大力倡导清洁能源替代传统能源、 绿色低碳背景下新开展的业务板块,公司研发的智能变频空气能热泵烘干节能产品解决了传统烘干污染高、能耗成本高、 温度不易控制等问题,实现了温湿度精准智能控制,保证了烘干产品的良好质量;相比传统烘干产品具有明显的节能效 果,且有效的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公司组建专业团队向客户推广整体技术解决方案,报告期内获得烟草烘干、农产品烘 干、消失模烘干等领域销售收入超过一亿元,公司在农副产品烘干、工业产品热泵烘干等领域实现市场突破。公司时刻关 注相关行业信息同时,对已有产品系列进行升级优化,提高产品智能化和节能效果,开发具有市场潜力的产品,为后续订 单交付做好技术和产品储备。 ③数字能源智能环控产品 公司数字能源事业部紧紧围绕“数字中国”和国家“双碳”目标战略,把握国家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和新型储能 等发展契机,利用公司在智能变频控制技术和空调节能技术上的领先优势,已基本完成在大数据、数字通信、风光储充等 大数据新型基建和新能源领域温控产品的开发,全系列产品已开始应用于数据中心、通信基站、风光互补、储能、新能源 充电设备等场景,公司自主知识产权的变频控制、电池热管理、智能运维等技术优势,成为电力及储能温控领域解决方案 专家。 2022年朗进科技在电力及储能温控领域,成功完成多个百兆瓦级储能电站温控产品配套,为项目提供具有朗进特色 的节能、高效、可靠、智能温控系统,已应用项目产品可靠稳定、综合节能效果受到客户好评。已与许继电气、国轩高 科、蓝天太阳、沃太能源、国电投天启、山东电工等知名储能系统客户广泛开展合作,年度供应商考评位列前列。 公司研发生产的储能电站风冷及液冷温控产品已实现高寒、高海拔、高盐雾、多风沙等特殊环境场景应用,2022年 荣获储能行业十佳配套供应商,储能产品最佳温控技术解决方案等奖项,得到行业用户全面认可。 凭借十余年专业温控领域整体解决方案累积经验,未来公司将继续在储能温控领域应用场景衍化及前沿课题研究投 入,持续产品迭代服务更多场景,提升自身的行业竞争力,为“双碳”目标的实现提供更领先的技术保障,为储能行业客 户提供更具价值、更有竞争力的产品方案和服务保障。 (2)智能空调大数据,实现智慧安全运维 近年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人工智能、5G等技术,正在轨道交通领域得到迅速的应用和发展, 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加速融合,大大提升了城市轨道交通装备的智慧化程度和运营服务的智慧化水平。 公司将智能空调与大数据技术、物联网、数据挖掘、人工智能等技术相结合,通过公司产品全生命周期运行数据的 传输、存储以及深度挖掘分析,为客户提供大数据及智能运维服务。 报告期内,公司先后完成了天津地铁6&8号线、福州地铁4号线,深圳地铁14号线、青岛地铁4号线、长春地铁6号线、西安地铁16号线等多条地铁线路空调智能运维系统项目实施工作,并同步输出技术方案。通过与主机厂和业主持 续交流沟通,了解客户维保需求及痛点,制定和优化现有检修规程,将现有规程逐步从“定时修”、“故障修”转变为 “状态修”,降低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维护费用,同时优化了地铁列车乘车环境。通过上述项目的运营实践,验证了智能 运维系统技术方案的可靠性,得到了用户的认可。公司将继续努力推广空调智慧运维系统应用,推动轨道车辆空调技术升 级,为运营单位创造价值,为公司创造收入。 (3)立足技术创新,强化技术壁垒,提升核心竞争力 公司充分洞察行业发展趋势,制定前瞻性技术升级目标,明确技术发展路线;坚持以品质可靠为基础,提升性能为 支撑,加强品质验证,充分优化关键流程和重要参数,创新迭代,进一步扩大各细分领域的市场份额。 报告期内,公司在轨道车辆空调方面顺利完成包括青岛地铁6号线、天津地铁7号线、长春地铁6号线、兴国磁浮车辆、武汉市轨道交通19号线、北京地铁15号线、北京地铁19号线、西安地铁1号线、天津地铁4号线、成都地铁27 号线等三十余条国内轨道车辆线路空调项目的开发工作;同时结合公司在变频节能方面的技术优势,完成了包括北京房山 线、北京地铁10号线、重庆地铁6号线等多条线路的变频改造技术开发;天津地铁7号线采用公司最新发明的DC1500V 高压直接供电变频空调技术,使变频空调不再由传统的车辆辅助逆变电源AC380V供电,大幅减小了车辆辅助逆变电源的 功率,从而降低了辅助电源的重量和成本,为整车降低成本、提高电源效率作出了贡献。此项技术必将进一步推动地铁车 辆辅助供电技术路线的变革,促进行业进一步领先发展。 在国铁市场方面,公司完成了T-01型铁路自备车变频空调项目、兰州铁路设计院25T型铁路客车变频空调项目等多个项目的开发及批量交付;在海外轨道空调市场方面,完成了瑞典AKT Transitio城际车空调项目及基于R513A新冷媒的 罗马尼亚布加勒斯特有轨电车空调项目的设计开发和批量交付;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完成直流变频一体式综合热管理大巴空调、中车ART马来西亚项目、中车ART阿联酋项目、中车拉萨首列高原ART 项目空调及辅助电源的开发及批量交货等;其中中车ART阿联酋项目首次实现了智轨车辆的高温沙 漠气候条件下的耐高温和防风沙设计,中车拉萨高原ART 项目首次实现了高原气候条件下的特殊供电设计,产品应用可 靠、良好,得到车厂及业主的认可。热泵烘干领域完成了空气能热泵烘干设备的谱系化系列化完善升级,烘干设备从 5HP、10HP、15HP、16HP、20HP、25HP、30HP等全系列产品成功开发完成;烘干方式覆盖了纯开式、纯闭式和开闭式一体 机等各种模式;针对不同应用场景分别采用定速热泵烘干和变频热泵烘干等不同技术路线;应用场景包括于烟草烘干、农 产品烘干、中药烘干、消失模烘干等各种不同烘干领域。在储能温控空调领域,完成7.5kW工业一体变频空调的开发验证 及批量交付,同时取得了防风沙、防爆认证;以及完成了顶置8kW冷液变频空调设备、侧出风40kW冷液设备及顶出风 40kW冷液变频温温控设备的开发及验证等。 (4)知识产权体系管理,构建防御保护机制 公司重视知识产权体系建设,完成了《GB/T29490-2013》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认证的监督审核。IPMS管理体系与ISO/TS22163国际轨道交通行业质量管理体系(IRIS)相结合,无缝协作,打造“统一部署经营发展,科技创新和知识产 权保护”的体系。报告期内,公司共有65项专利获得受理,在受理专利中,发明专利15项,实用新型41项,外观设计9 项,当年知识产权申请数量及授权数量均突破历史同期。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及子公司拥有253项授权专利,其 中发明专利15项、实用新型专利191项、外观设计专利47项,软件著作权62项,完成2件PCT国际专利申请,同时取得 21个国家的国际商标核准注册,公司专利技术布局开始走向国际化。 (5)优化组织管理,建立有效机制,实现降本提效 公司进一步优化组织架构,进行内部资源整合,合理进行资源调配和组织架构调整,提高组织决策效率,全面提升 管理水平,实现精细化管理目标,提高整体运营效率。通过识别经营风险点,优化业务流程,保证经营安全以及资源的有 效配置,通过信息化手段将内控流程和制度落地,OA系统和ERP系统等的协作功能,实现管理流程的标准化和智能化。 公司加强供应链管理工作,及时追踪重要原材料市场供求和价格变动,通过提前采购等措施保障原材料供应及控制 采购成本。另外,公司采取自制开发、签署长协订单等措施保障供应链安全及稳定。公司遵循“优质产品与优质供应商相 匹配”的原则,通过战略合作、加快供应商货款支付、引进新供应商和加大供应商考核等切实可行的方式,持续优化供应 链管理,提升供应商质量。 公司在认真贯彻实施国际铁路行业标准ISO/TS22163:2017和汽车行业标准IATF16949:2016质量体系基础上,积极开展精益生产培训及运用改善,持续提高管理效能。坚持品质第一的产品理念,加强全流程质量管理,树立全员质量意 识,推进公司产品品质管理更上新台阶。公司挖潜提效,优化产品设计,改进产品工艺;通过优化产线,强化新员工培 训,提升操作技能,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生产管理水平和产品质量进一步提升。 (6)积极推进募投项目建设,智能制造生产线建成投产 报告期内,公司募投项目“研发中心建设项目”达到了预定可使用状态,大大提升了公司硬件和软件研发条件,扩 房、数字化智能制造生产线投入使用;以智能化工厂为标杆,采用数字化生产管理方式,融汇精益制造思想理念,依托现 有成熟技术与工艺方案,重新进行厂区规划布局,建设和改造新旧厂房、购置先进生产设备,形成基于销售订单动态感知 的研发、生产和服务组织方式。实现工序智能化、装备自动化、工艺数字化、生产柔性化、过程可视化、信息集成化、决 策自主化,推进公司智能制造进程。 (7)提升规范运作水平,保障公司高质量发展 报告期内,公司共计召开8次董事会,4次股东大会。公司根据中国证监会、深圳证券交易所的各项法规、规范性文 件,修订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强化“三会一层”治理沟通机制,发挥独立董事、监事的外部监督作用;落实内部审计各项 工作要求,压实内部审计的内部监督责任,实现内部审核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定期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强化投资者日常沟 通,提高信息披露质量和公司透明度,准确、及时地传递公司信息,保护利益相关方知情权。 2、收入与成本 (1) 营业收入构成 营业收入整体情况 单位:元
单位: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