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报]泓博医药(301230):2022年年度报告

时间:2023年04月22日 16:18:25 中财网

原标题:泓博医药:2022年年度报告

证券代码:301230 证券简称:泓博医药 公告编号:2023-0142023年4月
第一节重要提示、目录和释义
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年度报告内容的真实、准确、完整,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并承担个别和连带的法律责任。

公司负责人PingChen、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蒋胜力及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李世成声明:保证本年度报告中财务报告的真实、准确、完整。

所有董事均已出席了审议本报告的董事会会议。

本报告中所涉及的未来计划、发展战略等前瞻性描述不构成本公司对投资者的承诺,敬请投资者注意投资风险。

公司在本报告第三节“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中“十一、公司未来发展展望”部分,描述了公司经营中可能存在的风险,敬请投资者关注相关内容。

公司经本次董事会审议通过的利润分配预案为:以截止到2023年4月22日公司总股本76,873,333股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5.00元(含税),送红股0股(含税),以资本公积金向全体股东每10股转增4股。

目录
第一节重要提示、目录和释义...............................................................2第二节公司简介和主要财务指标.............................................................7第三节管理层讨论与分析..................................................................11第四节公司治理..........................................................................41第五节环境和社会责任....................................................................58第六节重要事项..........................................................................69第七节股份变动及股东情况................................................................89第八节优先股相关情况....................................................................96第九节债券相关情况......................................................................97第十节财务报告..........................................................................98备查文件目录
(一)载有公司负责人、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会计机构负责人签名并盖章的财务报表;(二)载有会计师事务所盖章、注册会计师签名并盖章的审计报告原件;(三)报告期内公开披露过的所有公司文件的正本及公告原件;
(四)经公司法定代表人签署的2022年年度报告原件;
(五)其他相关文件;
(六)以上备查文件的备置地点:公司董事会办公室。

释义

释义项释义内容
公司、本公司、泓博医药上海泓博智源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泓博上海泓博智源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不包含其子公司)
开原泓博泓博智源(开原)药业有限公司
成都泓博成都泓博智源医药技术有限公司
泓博尚奕上海泓博尚奕药物技术有限公司
苏州景泓苏州景泓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香港泓博泓博智源(香港)医药技术有限公司 PharmaResources(HongKong)Co.,Ltd.
泓博控股PharmaResourcesHoldingCo.,Ltd.
泓博国际PharmaResourcesInternational,Inc.
PINGCHEN中文名:陈平,美国国籍,系公司实际控制人之一
ZHEN-WEICAI中文名:蔡振伟,美国国籍,任公司副总经理
报告期、报告期内2022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
报告期末2022年12月31日
上年同期2021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
元、万元、亿元人民币元、人民币万元、人民币亿元
《公司法》中国人民共和国公司法
《证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
《上市规则》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股票上市规则
《上市公司规范运作指引》《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2号——创业板上市公 司规范运作》
《公司章程》上海泓博智源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章程
证监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
深交所深圳证券交易所
中登公司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
CDECenterForDrugEvaluation,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
审计机构、会计师事务所立信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FTEFull-TimeEquivalent,是一种按照全职人力工时计费的研发服务 模式。通常以研发服务中提供的研发人员数量为基础,按照约定的 收费标准定期跟客户确认工时并结算费用。
FFSFeeforService,是一种按任务计费的研发服务模式。通常为根 据订单约定完成相应研发任务、提交相关样品及技术文件后一次性 确认收入。
小分子药物主要是指化学合成药物,通常分子量小于1000。具有使用广泛、理 论成熟等优势,目前市场上成熟的药物绝大多数均为小分子药物。
先导化合物LeadCompound,一种具有药理学或生物学活性的化合物,其化学 结构经进一步优化,提高药物活性、选择性,改善药物动力学等性 质,从而进一步开发成临床前候选药。通过高通量筛选可发现先导 化合物,或通过天然物的次级代谢产物找到先导化合物。
原料药/APIActive Pharmaceutical Ingredients,又称活性药物成份。
注册起始物料/RSMRegistrationStartingMaterial,指原料药注册步骤中采用的关 键起始物料。小分子药物从RSM到API通常只需经过3-4步化学反 应,因此,为了确保API质量,往往需要对RSM制定严格的质量控 制标准。
FICFirstinClass,指同一靶点尚未有已上市新药的研发项目。
CADDComputerAidedDrugDesign,计算机辅助的药物设计。
AIDDAI-DrivenDrugDesign,人工智能驱动的药物设计。
VHTSVirtualHighThroughputScreening,虚拟高通量筛选。是指通 过基于计算机辅助的分子对接技术快速筛选化合物库进而得到可能 的苗头化合物,可以缩短筛选后的优化时间。
SBDDStructure-BasedDrugDesign,基于结构的药物设计。是指从配 体和靶点的三维结构出发,以分子识别为基础进行的药物设计,通 过预测小分子与蛋白质靶标结合和计算两者的结合亲和力来支持苗 头化合物的发现和结构优化
FBDDFragment-BasedDrugDiscovery,基于片段的药物发现。是指挑 选有利的片段组合或延伸得到新药物分子,获得高活性的候选药 物,基于已知小分子与靶标蛋白的共晶结构,结合常规的药物化学 知识设计具有知识产权的骨架新颖的化合物结构。
QSARQuantitativeStructure-ActivityRelationship,定量构效关 系。是一种借助分子的理化性质参数或结构参数,以数学和统计学 手段定量研究有机小分子与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有机小分子在生 物体内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等生理相关性质的方法。
ADMEAbsorptionDistributionMetabolismExcretion,指药物的吸 收、分配、代谢和排泄。
LLMLargeLanguageModel,大语言模型。是指使用大量文本数据训练 的深度学习模型,可以生成自然语言文本或理解语言文本的含义。
第二节公司简介和主要财务指标
一、公司信息

股票简称泓博医药股票代码301230
公司的中文名称上海泓博智源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的中文简称泓博医药  
公司的外文名称(如有)PharmaResources(Shanghai)Co.,Ltd.  
公司的外文名称缩写(如 有)PR  
公司的法定代表人PINGCHEN  
注册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庆达路315号23幢  
注册地址的邮政编码201201  
公司注册地址历史变更情况2021年11月9日由上海市浦东新区瑞庆路528号9幢甲号2层变更为上海市浦东新区庆 达路315号23幢  
办公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凯庆路59号12幢  
办公地址的邮政编码201201  
公司国际互联网网址http://www.pharmaresources.cn  
电子信箱[email protected]  
二、联系人和联系方式

 董事会秘书证券事务代表
姓名蒋胜力李秋丽
联系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凯庆路59号12幢上海市浦东新区凯庆路59号12幢
电话021-50720100021-50720100
传真021-50720097-266021-50720097-266
电子信箱[email protected][email protected]
三、信息披露及备置地点

公司披露年度报告的证券交易所网站深圳证券交易所:www.szse.cn
公司披露年度报告的媒体名称及网址媒体名称:证券时报、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报、证券日报; 巨潮资讯网:www.cninfo.com.cn
公司年度报告备置地点公司董事会办公室
四、其他有关资料
公司聘请的会计师事务所

会计师事务所名称立信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会计师事务所办公地址上海市南京东路61号4楼
签字会计师姓名朱海平、顾薇
公司聘请的报告期内履行持续督导职责的保荐机构
?适用□不适用

保荐机构名称保荐机构办公地址保荐代表人姓名持续督导期间
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中心三路8 号卓越时代广场(二期)北座王琦、李嵩2022年11月1日-2025年12月31日
公司聘请的报告期内履行持续督导职责的财务顾问
□适用 ?不适用
五、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公司是否需追溯调整或重述以前年度会计数据
□是 ?否

 2022年2021年本年比上年增减2020年
营业收入(元)478,883,784.02448,213,754.226.84%282,989,583.86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 的净利润(元)67,175,882.4573,576,617.25-8.70%48,691,357.30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 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 的净利润(元)62,640,367.4470,228,583.34-10.81%44,623,053.96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 流量净额(元)99,294,136.99105,124,189.11-5.55%54,451,710.63
基本每股收益(元/ 股)1.101.28-14.06%0.86
稀释每股收益(元/ 股)1.101.28-14.06%0.86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 率13.3824.06%-10.59%19.41%
 2022年末2021年末本年末比上年末增减2020年末
资产总额(元)1,301,260,787.30557,806,841.51133.28%350,189,753.17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 的净资产(元)1,112,884,383.62348,441,182.99219.39%263,179,154.51
公司最近三个会计年度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前后净利润孰低者均为负值,且最近一年审计报告显示公司持续经营能力存在
不确定性
□是 ?否
扣除非经常损益前后的净利润孰低者为负值
□是 ?否
六、分季度主要财务指标
单位:元

 第一季度第二季度第三季度第四季度
营业收入104,314,490.66101,552,674.02126,692,289.78146,324,329.56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 的净利润10,389,651.1410,131,768.5217,651,862.0629,002,600.73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 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 的净利润9,774,547.809,239,075.1417,454,739.2726,172,005.23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 流量净额27,600,828.0515,634,827.511,649,544.8754,408,936.56
上述财务指标或其加总数是否与公司已披露季度报告、半年度报告相关财务指标存在重大差异□是 ?否
七、境内外会计准则下会计数据差异
1、同时按照国际会计准则与按照中国会计准则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净利润和净资产差异情况□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不存在按照国际会计准则与按照中国会计准则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净利润和净资产差异情况。

2、同时按照境外会计准则与按照中国会计准则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净利润和净资产差异情况□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不存在按照境外会计准则与按照中国会计准则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净利润和净资产差异情况。

八、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及金额
?适用□不适用
单位:元

项目2022年金额2021年金额2020年金额说明
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 (包括已计提资产减 值准备的冲销部分)-66,251.05-440,111.03-298,038.21 
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 补助(与公司正常经 营业务密切相关,符 合国家政策规定、按 照一定标准定额或定 量持续享受的政府补 助除外)4,774,986.002,071,360.383,458,789.42 
委托他人投资或管理 资产的损益446,773.25 1,667,536.79 
除同公司正常经营业 务相关的有效套期保 值业务外,持有交易 性金融资产、交易性 金融负债产生的公允 价值变动损益,以及 处置交易性金融资产 交易性金融负债和可 供出售金融资产取得57,167.042,201,082.96  
的投资收益    
除上述各项之外的其 他营业外收入和支出140,495.3636,285.82-39,267.42 
减:所得税影响额817,655.59520,584.22720,717.24 
合计4,535,515.013,348,033.914,068,303.34--
其他符合非经常性损益定义的损益项目的具体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不存在其他符合非经常性损益定义的损益项目的具体情况。

将《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解释性公告第1号——非经常性损益》中列举的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界定为经常性损益
项目的情况说明
□适用 ?不适用
公司不存在将《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解释性公告第1号——非经常性损益》中列举的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界定为
经常性损益的项目的情形。

第三节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公司为全球制药企业及生物技术公司提供新药研发及商业化生产一站式综合服务,致力于药物发现、制药工艺的研究开发以及原料药、关键中间体的定制化/商业化生产。公司主营业务涵盖小分子创新药CRO、CDMO、CMO及商业化生
产等领域。

开发一种新药需要经过广泛的测试以及相应的监管审查后才能投入市场。当前,由早期药物研发至商业化一般需要耗时10年以上,研发成本超过10亿美元,倘若将失败风险计算在内,创新药物的平均研发成本可达26亿美元。即便
如此,由于创新药的专利保护期和高额利润率,创新药物市场依然在持续增长。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报告,2019年创
新药市场规模已达到8,877亿美元,预计2024年将达到11,308亿美元。中国作为新兴创新药物市场正保持快速增长势
头,2019年已达到1,325亿美元,预期2024年达到2,019亿美元,复合增长率达8.8%,超过仿制药市场增长率。在创
新药物市场不断增长的背景下,研发创新在医药行业中举足轻重,全球医药行业的研发投入保持稳定增长。全球制药行
业研发投入总额由2015年的1,498亿美元增至2019年的1,824亿美元,预期2024年将増至2,270亿美元,2019年至2024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4.5%。

医药研究外包服务市场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进入了稳定发展期。随着全球制药企业新药研发风险和研发成本的不断提升,以及原研药专利到期后仿制药对原研药利润的巨大冲击,再加上制药工艺的快速发展,国内外大型制药企业
的研发成本和生产成本持续升高,低附加值的委托加工模式无法满足大型药企缩短研发周期,降低研发成本,提高研发
效率的实际需求;另一方面,小型生物科技公司蓬勃发展,鉴于其在某一领域研发能力较强,且通常拥有轻资产和小规
模专业团队的特点,对于医药研究外包服务的需求也十分强烈。

当前国内外大型制药企业和生物科技公司都着重将资源集中于如疾病机理研究、新靶点的发现以及研发的早期阶段,而后续的研发中晚期阶段,开发阶段的化合物筛选、样本数据采集、临床试验以及之后的生产加工等环节都委托给
医药研究外包服务公司来完成,后者利用其专业性优势,对研发阶段所需要的临床试验以及后续阶段的商业化生产等环
节进行有效的组织、控制和协调,高质量完成药品开发的后续工作。总体来看,医药研究外包服务是产业链生产发展和
专业化分工的必然产物,如今已经成为制药企业和生物科技公司不可或缺的合作伙伴。

在大型药企外包比重的逐渐提升和小型生物科技公司外包需求不断增强的大背景下,医药研究外包服务行业开始逐步兴起,并迅速成长。中国拥有庞大的受试者群体和工程师红利带来的低成本比较优势,逐渐成为接收海外研发订单
的重要市场。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2019年全球和中国医药研究外包服务的市场规模分别为626亿美元、68亿美元;
2024年,全球和中国医药研究外包服务的市场规模将分别达到960亿美元、222亿美元,预期2019年至2024年复合增
长率分别为8.9%、26.5%,中国市场高于全球平均增速。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公司是一家新药研发以及商业化生产一站式综合服务商,致力于药物发现、制药工艺的研究开发以及原料药中间体
的商业化生产。公司立足新药研发产业链中的关键环节,构建涵盖药物发现、工艺研究与开发的综合性技术服务平台以
及新药关键中间体和自主产品生产的商业化生产平台。

公司的CRO和CDMO业务为全球医药企业提供从药物发现到临床候选药的确定、临床药品及药物注册起始原料(RSM)
和关键医药中间体工艺开发生产的一体化服务,协助客户顺利实现从实验室小试、中试到工厂商业化生产的无缝对接。

在新药研发服务业务的基础上,公司通过产业链延伸,利用自有的原料药生产基地及其在制药工艺上的技术优势,为国
内外客户提供新药关键中间体定制化生产(CMO),从而具备了为客户提供新药临床前研发服务至商业化生产的一站式综 合服务的能力。同时,公司商业化生产业务还包括化学结构复杂、合成难度高的特色原料药中间体等自主产品的研发、 生产和销售。 现代新药研发主要生命周期包括药物早期发现、临床前研究、临床研究、NDA注册/上市、商业化生产等主要阶段。 公司作为小分子新药研发以及商业化生产一站式综合服务商,主营业务主要涵盖药物发现(CRO)、工艺研究与开发 (CRO/CDMO)以及商业化生产(含CMO)。其中,药物发现包括药物化学研究、合成化学研究以及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 工艺研究与开发包括工艺化学和工艺开发以及原料药CMC研究;商业化生产包括新药定制化生产(CMO)及自主仿制药产 品的研发、生产及销售。根据药物发现的不同阶段及对应的相关业务领域,公司主营业务按阶段划分如下图所示:(1)药物发现
药物发现属于新药研发的早期阶段,为新药研发过程中的关键步骤之一,同时也是其难点所在。除了要求在化合物结构上具有新颖性以外,还需具备一定的生物活性及安全性。一般通过化合物库的高通量筛选或者定向设计获得早期
的苗头化合物(Hit),然后通过化合物的结构优化和改良获得具有成药性的先导化合物(Lead)和临床前候选药。

公司药物发现业务包含为客户提供项目早期调研、靶点选择、新药设计与发现及药物筛选等服务。通过设计、筛选和优化苗头化合物及先导化合物,并进行结构改良及初步的安全性评估,获得具备知识产权、成药性优异的候选化合
物。

①药物化学
公司作为小分子新药研发服务商,可提供基于构效关系,针对生物活性、靶标选择性、体内外药物代谢动力学特性(ADME/DMPK)及相关性、成药性、安全性及理化性质等方面的综合优化服务。具体主要包括靶点选择、新颖母核骨架
结构(Core)设计及优化、关键生物活性药效团结构(Pharmacophore)设计及优化、深度构效关系研究、项目和数据管
理等一站式创新药药物化学研发服务。公司提供基于文献的项目调研和靶点选择,为客户药物研发立项提供技术支持,
还提供包括专利跟踪、基于计算机及人工智能辅助的药物设计,基于构效关系以及成药性、药物安全性及理化性质等方
面的药物设计优化服务,帮助客户快速推进项目的研发进程,完成从化合物筛选到新药临床研究申报的药物化学研究项
目。

②合成化学
公司提供的合成化学服务包括工具化合物合成、阳性对照药合成以及化合物库合成,并能提供关键化合物以及关键中间体的合成路线优化以及从毫克级到公斤级化合物的定制合成与纯化。公司通过采用平行反应、不对称合成、手性
拆分和分离(高效液相色谱/超临界液相色谱)、生物有机化学等技术为客户的研发项目提供有力支持,缩短药物研发进
程。

③药物代谢动力学
公司为客户提供覆盖小分子新药发现阶段体内外一体化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研发服务支持,主要服务内容集中在药物代谢动力学及药物安全性评估相关的试验方案设计及数据分析,包括药物体外吸收、分布、代谢及排泄(ADME)以及
不同试验动物体内药代动力学评价(PK)、药物血液浓度与分子靶标活性的关联性(PK-PDCorrelation)、药物间相互
作用评估、药物安全性评估、体内药效与安全窗关联性等的方案设计和数据分析。

(2)工艺研究与开发
工艺研究与开发是药物研发放大生产的必经阶段,是实现工业化生产以及连续提供安全可靠药物的前提和保证。

公司的工艺研究与开发服务覆盖药物工艺研究和开发全流程,包括工艺路线的筛选和验证、结构的鉴定和确证、盐型研
究、晶型研究、质量研究、稳定性研究等。

①工艺化学和工艺开发
公司以QbD(“质量源于设计”)为理念,通过合成路线设计、工艺参数选择、工艺验证和工艺安全评估等为客户提供一站式的高效解决方案,从而提高客户研发效率,缩短药物开发周期。公司提供的创新药工艺开发服务,覆盖临床
前研究到新药上市许可申请,具体服务包括:突破已知合成路径,开拓创新性合成工艺路线,实现从临床前到新药上市
许可申请的定制优化;晶型、盐型筛选及药物的稳定性研究和各项理化性质测试;研究及界定关键工艺参数,支持原料
药的cGMP或非cGMP生产的化学过程验证及生产放大。公司致力于发现及开发创新型合成工艺,通过确证化学结构或者
组份的试验、质量研究、工艺研究与优化,帮助客户实现低成本、安全、绿色、可靠的从公斤级到吨级的中间体及原料
药的商业化生产。

②原料药药学研究(CMC)
原料药药学研究(CMC)即药品的化学、生产和控制,主要提供原料药生产工艺研究、质量研究及稳定性研究等药学研究资料,是药品申报资料中非常重要的部分,也是产品成功开发并注册上市的关键要素之一。

原料药工艺研究包括起始原料质量标准、合成路线筛选验证、关键工艺步骤及参数确定、中间体及API纯化工艺、工艺稳定性、晶型/盐型优化以及研究解决工业化生产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对工艺过程和中间体的质量进行控制和优化。

原料药质量研究是对药物杂质进行分离、鉴定,实现对杂质的控制以及消除和避免杂质产生。公司通过小试及中试工艺验证,全面收集相关数据信息,提供并实施科学专业的解决方案,并对杂质进行定性和定量检查,大幅提升药物
的持续性生产能力及安全性。

原料药稳定性研究是对药品的生产批次、生产规模、药物的贮藏条件、包装材料要求及选择、放置条件进行考察和测定,对中试以上规模产品的稳定性数据进行全面研究。

(3)商业化生产
①定制化生产(CMO)
公司定制化生产业务主要是接受国内外医药企业的委托,根据指定的工艺路线提供中间体、原料药的生产及注册申报支持服务。公司掌握从克级至吨级的原料药中间体生产技术,长期为国内外知名的医药生产企业提供原料药中间体
供应,可以满足客户药物开发不同阶段的产能需求和生产质量要求。同时,公司还可提供分析方法验证、稳定性测试及
国内外注册申报支持等服务,从而为客户减少额外的技术转移成本、缩短新药研发和上市周期。

②自主产品生产
公司拥有完善的质量体系及完备的生产装置与设施,具有丰富的商业化生产经验。公司自行研发的心血管类、抗病毒类等药物中间体已经在细分市场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

公司主要自主生产产品的药物类别、名称及适应症如下:

药物类别药物名称适应症
心血管类替格瑞洛API 及关键中间体替格瑞洛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不稳定性心绞痛、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或 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包括接受药物治疗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 治疗的患者,降低血栓性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抗病毒类帕拉米韦中间体帕拉米韦用于甲型或乙型流行性感冒。
 维帕他韦中间体维帕他韦与索非布韦等复方片可用于治疗感染基因1~6型丙型肝炎病毒的成 人患者,可单用于没有肝硬化或代偿性肝硬化患者,也可与利巴韦林联用治 疗伴有失代偿性肝硬化患者。
代谢类左卡尼汀适用于因原发性、继发性及终末期肾透析患者左卡尼汀缺乏所产生的一系列 并发症,如:心肌病、骨骼肌病、心律失常、高血脂症,以及低血压和透析 中肌痉挛等。
 奥拉西坦可促进乙酰胆碱合成并正增强神经兴奋的传导,具有促进脑内代谢作用。对 缺氧所致的逆行性健忘有改进作用。可以增强记忆,提高学习能力。
③原料药登记备案进展

产品名称登记号受理日期批准日期上市前GMP符合 性检查现状
替格瑞洛Y2019002151120200226202201042022年5月已批准
奥拉西坦Y2017000012620120210201904092021年4月已批准
左卡尼汀Y2021000126620220117--补充研究中
(4)报告期内新设子公司业务规划
报告期内,公司新设了两家全资子公司:上海泓博尚奕药物技术有限公司、成都泓博智源医药技术有限公司。

①泓博尚奕
成立日期:2022年9月2日
注册资本:5,000万元人民币
泓博尚奕位于上海浦东新区仁庆路178号的研发设施总运营面积17,050平米,规划了原料药开发、制剂开发、GMP实验室等设施。泓博尚奕作为公司未来CDMO业务的主要载体,其位于仁庆路178号的研发设施将主要承担CDMO业务的开发职能,其GMP实验室具备公斤级产品的制造能力,可承接早期临床药物的小批量制造业务。

②成都泓博
成立日期:2022年9月16日
注册资本:10,000万元人民币
成都泓博位于成都海峡两岸科技产业开发园的研发设施总运营面积20,400平米,规划了药物化学研究、药代动力学研究、动物房等设施。成都泓博投入运营后将扩充公司现有的药物发现业务产能,满足公司未来2-3年的业务发展需求。此外,成都泓博规划的药代动力学、药效学研究平台跟公司现有的药物发现业务具有很好的协同性,将进一步提高公司的新药研发效率,加快客户新药发现项目的研发进度,帮助客户提高项目研发成功率。

(5)业务拓展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加大了市场营销的力度,累计参加了11场海内外展会/论坛,其中包括两场海外展会。从活跃客户数量、年底在手订单金额和销售人员数量来看,均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具体情况如下:
 活跃客户数量(家) 在手订单金额(万元)销售人员数量(人)
 CRO/CDMO商业化生产  
2021.12.319011123,687.548
2022.12.3113513236,531.1917
同比增加452112,843.659
其中在手订单中新客户订单金额6,327.48万元。

三、核心竞争力分析
(1)与客户深度融合,多学科参与的创新药研发模式
公司作为新药研发服务提供商,在创新药发现服务领域,能够为客户提供全面的小分子药物研发所需的各类服务,
包括新型母核结构设计、构效关系研究、合成路线工艺研究以及化合物库合成等。公司的研发人员可以从立项阶段开始,
全方位全过程深度参与客户临床前新药研发的各个阶段,且通过多部门多团队互相配合,为客户提供高效的药物发现服
务。

在新药发现的立项阶段,由公司的药化团队主导,与生物学和结构生物学团队协作,通过大量查阅相关专利、文献和生物活性测试方法设计工具化合物,从而确定与所研疾病高度相关的分子靶标。在先导化合物发现阶段,由公司的
药物化学团队主导分子的设计及合成,根据文献、专利、学术会议等公开信息通过理性设计(RationalDesign)以及计
算机/人工智能辅助药物设计具有创新性且具有知识产权(IP)的先导化合物结构。

当先导化合物确认后,项目立刻进入先导化合物优化阶段。此阶段是创新药临床前研发的关键阶段,需要由药物化学(设计+合成)、工艺化学(优化合成路线,并提供关键中间体)、生物学(测试)、结构生物学(建模)、药代动
力学(测试)、药理学(测试)及毒理学(测试)等多学科团队共同参与。通过设计不同的先导化合物结构,以建立化
合物构效关系(SAR)、加强及扩大新颖化合物的专利涵盖范围,并根据体外生物活性、选择性、稳定性、安全性、体内
药物分布、生物利用度及体内药效对研发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化合物结构修饰以获得更好的成药性。最终由药物化学团队
根据获得化合物结构的新颖性及生物活性协助客户申请发明专利。

在新药发现的临床候选分子选择阶段,公司的药物化学团队负责优化生物活性,解决体内药物吸收及代谢、血液及组织分布、药效、药物间相互作用、毒理试验中发现的各种问题;工艺化学团队负责优化合成路线,药学研究、合成
临床候选药GLP毒理样品;药代动力学团队负责药物安全性评估,解决体内血液及组织器官药物浓度分布、吸收及代谢
途径、药物间相互作用、心肌毒性、药物分子外排性、基因毒性的问题;药理学团队负责体内药效、剂量-药效相关性等
研究;药学团队负责临床候选分子的成药性研究。通过多学科参与的项目管理方式,用最优化的筛选方案选择临床候选
药,最终提供符合GLP要求的临床候选药。

目前上述新药研发模式已经成为公司整体业务中极具核心竞争力的部分。在这一合作模式下,客户对团队的信任也使得团队成员对项目本身抱有更大的热情和信心,两者相辅相成,双方粘度增强的同时也更易于促进项目的快速和良
性推进。

(2)新药研发和生产的一站式服务
自2007年成立以来,公司确立了以小分子药物研发服务为核心的业务模式,凭借着行业内具有国际水准的管理团队、经验丰富且高效的研发技术人员以及强大的战略合作伙伴,为客户提供创新药领域中药物化学及工艺化学关键难题
解决方案,通过参与目标化合物的设计和修饰工作,协助客户快速发现临床候选药,实现整体方案的优化。

公司在为创新药客户提供临床前药物研发各类服务的同时,还通过其扎实的药物工艺开发与生产能力为客户提供新药的CDMO以及CMO生产服务。药物生产是药物进行临床各阶段试验以及上市后商业化的关键环节。在从小批量原料药
生产到大批量商业化生产阶段的过渡中,提高生产效率、有效控制生产成本、保证产品质量、确保安全与清洁生产以及
节能减排都是不可或缺的考虑要素。药物生产的关键技术涉及工艺化学、化学工程、设备选型、工艺安全、药物分析、
质量保证、环境保护等各个环节。公司在上述领域所掌握并不断改进和探索的药物生产技术可以为客户稳定、高效的产
品生产打下坚实的基础。

公司立足于扩大各业务板块的协同性,通过药物化学和合成化学带动工艺研究与开发,并通过工艺开发服务获得定制生产的业务机会。公司在为创新药企业提供新药研发服务时,通过参与前期的药物发现研究服务,待确定候选化合
物后,可为其提供后续工艺开发服务,从而实现从实验室研究到临床用药的跨越,同时在临床试验阶段持续改进工艺,
为进一步放大生产做准备。此外,通过前期参与药物发现和工艺开发服务,公司可以积累客户资源及对制药工艺研发和
优化的经验,为后期以更低的成本和更高的效率进行商业化生产奠定基础。

(3)持续的研发投入和研发能力
公司作为新药研发服务提供商,在承接客户指定的研究开发工作的同时,也根据自身未来业务发展需求,形成技术积累,包括药物发现、工艺研究与开发过程中涉及的新的化合物设计与合成、新技术平台的搭建以及对药物新工艺、
新路线、新晶型和盐型进行研究,同时对仿制药项目生产工艺进行开发和优化。

公司最近三年累计研发投入金额、研发投入复合增长率情况、研发人员数量和占比情况如下:单位:万元

项目2022年度2021年度2020年度三年合计三年复合增长率
营业收入47,888.3844,821.3828,298.96121,008.7230.09%
研发费用3,265.261,714.441,183.006,162.7066.14%
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例6.82%3.83%4.18%5.09%-
2020-2022年,公司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为30.09%,研发投入复合增长率为66.14%,均保持较高增速。

报告期内,公司研发人员数量及占比情况如下:
单位:人

项目2022年度2021年度2020年度
研发人员数量669554344
员工总数983820618
研发人员占比68.06%67.56%55.66%
公司药化部门、工艺部门研发人员除为客户提供研发服务外,也进行项目自主研发,未专门划分研发人员与提供CRO
服务的人员,因此上述研发人员包括受托提供研发服务以及自研人员。过去三年研发人员占比保持在50%以上,较高的
研发人员占比及丰富的研发经验为公司技术水平的不断地提升提供了重要保障。

此外,公司在人才、技术方面均有充分储备,且保持较高的研发投入,具备持续的研发能力。

①人才储备情况
公司由具有丰富国际知名药企新药研发经验的归国专家创立,拥有具备国际水准的管理团队、经验丰富且高效的研发技术团队。公司核心团队中,创始人PINGCHEN,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并获得美国杜克大学博士学位、加拿大蒙
特利尔大学博士后。PINGCHEN博士曾任美国百时美施贵宝制药公司(BMS)资深首席科学家、肿瘤项目负责人,拥有跨
国药企17年小分子药物研发经验,为1.1类抗癌创新药“达沙替尼”(Dasatinib)的主要发明人(2022年全球销售超
过21亿美元),为38项创新药发明专利的发明人,以及35篇国际科学论文的作者;公司药化部负责人ZHEN-WEICAI博士,本科毕业于南京理工大学,并获得美国罗格斯大学博士学位。ZHEN-WEICAI博士曾任美国百时美施贵宝制药公司
资深高级研究员,拥有16年小分子药物研发经验。

截至2022年末,公司员工总人数983人,其中研发技术人员669名,占公司总人数的68.06%,包括受托提供研发服务以及自研人员。研发及技术人员背景涵盖药物化学、工艺设计等相关专业,具有丰富的行业研发经验。公司优质的
人才储备为研发能力的持续提升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持。

②技术储备情况
公司自创立之初即按高标准要求打造接轨国际化水平的新药研发平台,通过为众多的全球领先药企及优秀的创新性药企提供高水平研发服务,不断吸收改进、创新迭代新药研发技术,掌握化合物筛选、生物学和结构生物学、分子设
计及合成、工艺化学研究等各领域的关键技术及评价模型。在药物发现领域,公司拥有有机杂环分子骨架构建合成技术
和合成砌块库、不对称合成技术和手性分离技术、高通量反应条件筛选平台、小核酸药物平台以及组合化学、计算机辅
助药物设计(CADD)和人工智能辅助药物设计(AIDD)等核心技术;在工艺开发领域,公司拥有流体化学技术、高选择
性的催化氢化技术、酶催化反应技术、高活性原料药研发技术;在商业化生产领域,公司拥有绿色化学及清洁工艺技术、
工程放大技术,对于药物结构优化、实现高难度化学反应、提高药物开发效率及准确率、降低单耗及废物排放具有重要
意义。公司在应用上述核心技术的基础上,还通过自研开发以及在为客户解决药物研发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不断积累研
发经验、增强技术实力,为研发能力的持续提升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③研发资金投入
2020-2022年,公司研发投入分别为1,183.00万元、1,714.44万元和3,265.26万元,复合增长率为66.14%。公司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经严格筛选后确定研发方向,研发投入的不断增加为研发能力的持续提升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持。

(4)知识产权
通过持续不断的研发投入,公司储备和建立了药物发现及药物工艺开发相关的众多前沿技术,如:CADD/AIDD(计算机/人工智能辅助药物设计)、小核酸药物靶向递送技术、流体化学、酶催化技术等等。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已获得
35项国内外专利授权,其中国内授权专利34项,美国授权专利1项。具体情况如下:①国内专利

序号专利名称专利号专利权人申请日授权日专利 类型取得 方式
1抗病毒化合物ZL201010541329.0上海泓博2010.11.122016.1.13发明自主 研发
2一种制备依泽替米贝关 键中间体的方法ZL201110103365.3上海泓博2011.4.252013.12.18发明自主 [1] 研发
        
3(1S,4R)N-叔丁氧羰 基-4-氨基-2-环戊烯-1- 羧酸甲酯的制备方法ZL201110103361.5开原泓 博;上海 泓博2011.4.252014.6.25发明自主 研发
4一种制备帕拉米韦及其 中间体的新工艺ZL201180070519.1上海泓 博;开原 泓博2011.4.292016.1.20发明自主 研发
5一种制备帕拉米韦关键 中间体的方法ZL201110110078.5上海泓博2011.4.292013.10.30发明自主 [2] 研发
        
6抗病毒化合物ZL201110190069.1上海泓博2011.7.72016.4.20发明自主 研发
7一种制备天然甜味剂新 的工艺方法ZL201110408176.7上海泓博2011.12.92017.3.29发明自主 研发
8炔基桥连的杂芳香化合 物及其应用ZL201110428284.0上海泓博2011.12.192016.9.7发明自主 研发
9一种制备选择性抗凝血 药替卡格雷及其中间体 的方法ZL201210138562.3开原泓博2012.05.042013.07.17发明自主 [3] 研发
        
10       
11一种制备替格瑞洛关键 中间体的方法ZL201310440149.7开原泓博2013.09.252015.04.08发明自主 研发
12一种制备替格瑞洛关键 中间体及其消旋体的方 法和实施该方法的专用 中间体ZL201310501516.X开原泓博2013.10.232015.05.27发明自主 研发
13沙格列汀关键中间体的 制备方法ZL201410135145.2上海泓博2014.4.42015.10.21发明受让自 苏州景 泓
14一种制备抗血栓药物阿 哌沙班的方法ZL201410135239.X上海泓博2014.4.42016.6.22发明受让自 苏州景 泓
15一种含有螺环或桥环的 嘧啶类化合物ZL201410177979.X上海泓博2014.4.292017.1.25发明受让自 苏州景 泓
165-氨基-4-氨甲酰咪唑核 苷碳环类似物的合成方 法ZL201410255983.3上海泓博2014.6.112017.1.18发明受让自 苏州景 泓
17合成GS5885用的中间体 的先期化合物的合成方 法ZL201410255985.2上海泓博2014.6.112016.4.6发明受让自 苏州景 泓
18一种磺达肝癸钠中间体 的合成方法ZL201410256002.7上海泓博2014.6.112016.09.07发明受让自 苏州景 泓
193-(2-嘧啶氨基)苯基 丙烯酰胺类化合物及其 应用ZL201510060872.1上海泓博2015.2.52017.5.31发明自主 研发
20T790M突变型EGFR的抑 制剂及其在制备抗肿瘤 药物中的应用ZL201510214627.1上海泓博2015.4.292018.3.13发明自主 研发
21以氨基酸作为连接臂的 聚乙二醇齐墩果酸衍生 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ZL201611189746.7开原泓博2016.12.212019.04.23发明受让
22一种桥环氟代酯及其制 备方法和应用ZL201710530491.4上海泓博2017.6.292020.6.2发明自主 研发
23一种ABT-199中间体的 制备方法ZL201710646970.2上海泓博2017.8.12019.5.21发明自主 研发
24一种咪唑啉吡啶化合物 中间体的制备方法ZL201911379121.0上海泓博2019.12.272022..9.23发明自主 研发
25一种动态搅拌微反应器ZL202123423704.4上海泓博2021.1.22022.5.24实用 新型自主 研发
26一种替格瑞洛关键中间 体芳族环丙烷酰胺的制 备方法ZL201910622527.0开原泓博2019.7.112022.6.10发明自主研 发
27二氯代二烷基烟腈的制 备方法ZL202110667044.X开原泓博2021.6.162022.8.30发明自主研 发
28一种可用于极性溶剂样 品检测的非极性毛细管 柱组合装置ZL202122705724.4开原泓博2021.11.52022.7.12实用 新型自主研 发
29一种可提升式曝气装置ZL202122746708.X开原泓博2021.11.102022.7.12实用 新型自主研 发
30一种空压机尾气利用装 置ZL202122779046.6开原泓博2021.11.122022.7.5实用 新型自主研 发
31一种密闭回流反应釜组ZL202122810259.0开原泓博2021.11.162022.5.10实用自主研
        
32一种密闭滴加反应釜组 合装置ZL202122858084.0开原泓博2021.11.192022.7.12实用 新型自主研 发
33一种地埋膨胀节保护装 置ZL202122943438.1开原泓博2021.11.262022.6.3实用 新型自主研 发
34一种反应釜红外测温装 置ZL202122943436.2开原泓博2021.11.262022.5.10实用 新型自主研 发
②美国专利

序号专利名称专利号专利权人申请日授权日专利 类型取得方式
1Processforthe PreparationofLactone Derivatives and Intermediates Thereof10,611,739上海泓博2016.8.162020.4.7发明自主研发
2013年12月18日该专利授权公告,开原亨泰和上海泓博作为该专利的专利权共有人;2014年7月24日,开原亨泰将该专利的专利权转让给上海泓博,转让完成后,上海泓博成为该专利的唯一专利权人。

2013年10月30日该专利授权公告,上海泓博和开原亨泰作为该专利的专利权共有人;2014年3月24日,开原亨泰将该专利的专利权转让给上海泓博,转让完成后,上海泓博成为该专利的唯一专利权人。

2013年7月17日该专利授权公告,开原亨泰和上海泓博作为该专利的专利权共有人;2013年8月8日,上海泓博将该专利的专利权转让给开原亨泰,转让完成后,开原亨泰(后更名为“开原泓博”)成为该专利的唯一专利权人。

(5)技术平台建设
自2019年以来,公司先后成立了CADD/AIDD、酶化学、连续流化学、不对称催化、小核酸药物靶向递送、固态化学、工艺安全评估等7大核心技术平台,进行前沿技术的布局和储备。

①CADD/AIDD技术平台(计算机及人工智能辅助的药物设计)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以及蛋白表达、纯化及结晶技术日趋成熟化,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CADD)已成为药企研
发的有效助力。同时AI药物设计技术(AIDD)在新药研发上的介入也越来越令人期待。在此背景下,公司于2019年设
立了CADD/AIDD技术平台。

平台成立以来,利用开源代码在本地部署并建立了自己的AI模型,开发了虚拟高通量筛选(VHTS)、无晶体结构靶
点的同源模建、药物靶点预测、药物ADME和毒性预测、基于结构的药物设计(SBDD)、基于片段的药物设计(FBDD)以
及定量构效关系(QSAR)等实际应用场景。此外,AIDD辅助下还可以解决传统CADD痛点问题,如靶点选择性问题、靶
点蛋白结合常数Ki的预测、预测靶点蛋白的三维结构以及基于DeepChem的化合物理化性质预测等。

报告期内,公司还与深势科技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利用深势科技的Hermite药物计算平台,对化合物进行了分子级别的动力学仿真,能够以化学精度高效评估蛋白质与配体的结合情况,实现工业规模的先导化合物优化筛选。深势科
技的Hermite平台加上阿里云高性能计算集群,大幅提升了平台的分子模拟效率。同时,通过阿里云计算巢,公司可以
随时审计到深势科技的操作,这样的透明度确保了数据的安全性。

截止到报告期末,公司CADD/AIDD技术平台已累计为44个新药项目提供了技术支持,其中2个已进入临床I期,2个在临床申报阶段。目前采购公司CADD/AIDD服务的客户数已达到9家。2023年度,公司将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计划
搭建PR-GPT平台,在本地部署大型语言模型(LLM),打造专注于科学尤其是生物医药语言的处理工具,跟现有的药物
设计AI模型产生良好的协同性,进一步提高新药研发效率。随着人工智能不断更新迭代和机器学习的持续深入,CADD/AIDD技术已成为公司新药研发的重要工具,未来在公司新药研发过程中必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②酶化学技术平台 近年来生物工程作为一门高新技术在我国得到了迅速发展,酶化学的功能是利用生物酶进行化学催化反应,而生物 酶是一种无毒、对环境友好的生物催化剂,其化学本质为蛋白质。由于生物酶的选择性、高效性、环保性和优越性,使 得它在各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2021年公司建立了酶化学技术平台,旨在使药品制造过程更加安全、绿色和高效。平台配置有分子克隆技术和生产 酶的相关仪器设备,如超净工作台、高速离心机、控温摇床等设备。平台通过酶催化技术研究了多个项目,其中完成三 个项目的从小试到放大,成功实现公斤级的生产。平台还完成了多个项目的测试,成功构建了多个具有生物酶催化的对 应菌种并建立了酶库。后续平台将与知名企业或高校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开展酶化学和合成生物学领域前沿技术的研 究和储备。③连续流化学技术平台
连续流化学是21世纪的一项颠覆性技术,可从源头提高工艺安全性、减少污染,改变了传统化学化工的研发和制造
方式。在过去的十年中,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也一直大力推进连续制造在药品生产中的应用。公司在2021
年成立了专业的连续流化学技术平台,持续不断地投入资源建立和发展连续流反应的研发及生产能力,旨在提高药品制
造过程中的安全性和效率,为设计原料药合成路线提供更多的选择。

目前平台已拥有12台蠕动泵,10台柱塞泵,微通道反应器和高低温设备若干以支持公司的高危工艺的流体化学开发。截止到报告期末,累计完成了40多个传统批次反应的评估,成功使用连续流化学技术实现了7个高危化学工艺的公
斤级安全生产,2项专利获得授权。在子公司开原泓博组装了一套PFR生产线,另有一套CSTR生产线正在搭建中。平
台已具备以下连续流化学工艺的研发和生产能力,包括但不限于:微通道常规高危反应、固定床氢化反应、光化学反应
及电化学反应。

平台已具备承接上述特殊工艺化学品公斤级生产的能力,并计划逐步在开原泓博建立模块化的连续流生产线,实现
各种特殊工艺百公斤级至吨级的安全商业化生产。

④不对称催化技术平台 最近20年内上市的小分子药物,绝大多数是立体构型单一的手性化合物。另外,对于复杂的药物或者药物中间体, 他们往往在同一个分子中包含有多个相同的官能团。但每个官能团所处的化学微环境又是有差异的。如何识别这些相同 官能团的微环境差异就产生了催化氢化的区域位点选择性。使用高度专一的手性选择性和区域位点选择性的催化剂进行 催化氢化,可以克服用传统的催化剂氢化反应的诸多缺陷。如:副产物多、催化剂用量大、产率低、环境污染严重、分 离纯化困难等。 公司2021年设立了不对称催化技术平台,自主合成了40余种配体络合催化剂,同时与国内外催化剂知名企业,如: Stream、Takasago、Umicore等有良好的合作,并储备了100种以上常用的具有高度手性选择性和区域位点选择性的催 化剂及配体。使用这些高选择性催化剂进行催化氢化,既可以在复杂分子中对想要的位点进行专一选择性氢化,同时还 可以控制产物的手性构型。直接获得高手性纯度的产品,避免后续的纯化拆分。 结合专用高通量催化剂筛选设备,平台发展出了针对不同选择性需求使用不同催化剂的快速识别和筛选技术。同时 围绕这些特定催化剂开发了相应的工业化生产应用及相关的回收利用技术。不对称催化技术还可以结合其他核心技术运 用于构建多手性中心的高难度药物,目前已完成了一些项目的工艺技术储备。⑤小核酸药物靶向递送技术平台
小核酸药物是由十几个到几十个核苷酸串联组成的短链核酸,主要包括反义核酸(ASO)、小干扰核酸(siRNA)、
微小RNA(miRNA)、核酸适配体(Aptamer)和转运RNA(tRNA)碎片。目前小核酸药物主要包括RNAi药物和ASO药物,
作用于pre-mRNA或mRNA,通过干预靶标基因表达实现疾病治疗目的。

自2016年SareptaTherapeutics和Ionis研发的2款ASO药物先后被批准上市以来。小核酸药物成为市场研究热点,目前全球有超过20余款siRNA药物,50余款ASO药物处于临床研究阶段,治疗领域覆盖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
抗感染和抗肿瘤等。

报告期内,公司设立了小核酸药物靶向递送技术平台,旨在突破国外小核酸药物头部公司的技术专利,研发具有自
主知识产权的新一代高效肝靶向小核酸药物递送分子,研发基于抗体偶联技术的肿瘤靶向小核酸药物递送系统。平台已
成功开发出新颖高亲和力肝靶向ASGPR配体分子,并合成出全新结构药物递送分子,目前正在进一步完善相关技术并撰
写专利申请文件。

⑥固态化学技术平台 研究及实践表明,同样化学纯度的药物活性成分(原料药),制成相同制剂后其疗效却可能有所差异,进一步的研 究表明这是由于药物的多晶型导致的。固体药物中80%存在多晶型现象,主要分为稳定晶型、亚稳晶型和溶剂化物等。 亚稳晶型在后续开发过程中可能会转变为稳定晶型。因此,开发API的稳定晶型是非常必要的。所以药物固态开发在新 药研发中占据着重要作用。 公司在2021年建立了固态化学技术平台,目前平台配置了XRPD(X射线粉末衍射/X射线单晶衍射)、PLM(偏光显微 镜)、DSC(差示扫描量热仪)、TGA(热重)、DVS(动态蒸汽吸附仪)、PSD(粒度分布)等仪器设备。可开展药物晶筛、盐筛、 结晶工艺开发、单晶培养及药物处方前等研究工作。目前平台已完成了15个晶型盐型筛选,10个结晶工艺开发和数十 个单晶培养项目。⑦工艺安全评估技术平台
为加强安全生产监管,化工反应安全风险评估已成为众多企事业单位生产流程中重要的一环。自2017年《国家安全
监管总局关于加强精细化工反应安全风险评估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以来,国内越来越多的企业对化工过程热风险引起
重视,并开展热风险评估工作。泓博医药高度重视化工过程的安全问题,在2022年成立了专业的工艺安全评估技术平台,
旨在提高药品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性。

目前,公司安全评估平台已拥有DSC(差示扫描量热仪)、Easymax、U型管气体流量计等仪器,以支持公司多个项目(未完)
各版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