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报]中际联合(605305):中际联合2022年年度报告

时间:2023年04月22日 17:33:36 中财网

原标题:中际联合:中际联合2022年年度报告

公司代码:605305 公司简称:中际联合 中际联合(北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2年年度报告
重要提示
一、 本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年度报告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承担个别和连带的法律责任。


二、 公司全体董事出席董事会会议。


三、 大信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为本公司出具了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四、 公司负责人刘志欣、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任慧玲 及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任慧玲声明:保证年度报告中财务报告的真实、准确、完整。


五、 董事会决议通过的本报告期利润分配预案或公积金转增股本预案 公司2022年度利润分配方案为:公司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3.1元(含税),在实施权益分派的股权登记日前公司总股本发生变动的,公司拟维持现金分红总额不变,相应调整每股分配比例。公司本年度不进行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

公司2022年年度利润分配方案尚需提交公司股东大会审议。

六、 前瞻性陈述的风险声明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有关未来发展战略和经营计划的前瞻性描述不构成公司对投资者的实质承诺,请投资者注意投资风险。


七、 是否存在被控股股东及其他关联方非经营性占用资金情况

八、 是否存在违反规定决策程序对外提供担保的情况


九、 是否存在半数以上董事无法保证公司所披露年度报告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 否
十、 重大风险提示
公司已在本报告中详细描述存在的风险事项,敬请查阅“第三节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中“六、(四)可能面对的风险”部分的内容。

十一、 其他
□适用 √不适用

目录
第一节 释义 .................................................................................................................................... 3
第二节 公司简介和主要财务指标 ................................................................................................. 4
第三节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8
第四节 公司治理........................................................................................................................... 35
第五节 环境与社会责任............................................................................................................... 51
第六节 重要事项........................................................................................................................... 54
第七节 股份变动及股东情况....................................................................................................... 67
第八节 优先股相关情况............................................................................................................... 74
第九节 债券相关情况................................................................................................................... 75
第十节 财务报告........................................................................................................................... 75




备查文件目录载有公司负责人、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 人员)签名并盖章的财务报表
 载有会计师事务所盖章、注册会计师签名并盖章的审计报告原件
 报告期内公开披露过的所有公司文件的正本及公告的原稿
 在其他证券市场公布的年度报告



第一节 释义
一、 释义
在本报告书中,除非文义另有所指,下列词语具有如下含义:

常用词语释义  
中际联合、公司、本公司中际联合(北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中际有限中际联合工业技术(北京)有限公司,系公司前身
报告期、本期2022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
上年同期2021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
报告期末2022年12月31日
三会董事会、监事会、股东大会
世创发展世创(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中日节能中日节能环保创业投资有限公司
中际工程中际联合工程技术服务(北京)有限公司
中际天津中际联合(天津)科技有限公司
中际装备中际联合(北京)装备制造有限公司
中际香港FICONT INDUSTRY (HONGKONG) LIMITED,中文名称“中际 联合(香港)科技有限公司”
中际美洲3S AMERICAS INC.,中文名称“3S美洲股份有限公司”
中际欧洲3S Europe GmbH,中文名称“3S欧洲有限公司”
中际印度3S LIFT INDIA PRIVATE LIMITED,中文名称“3S印度有限 公司”
中际日本中文名称“3S日本株式会社”
《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
《证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
《公司章程》《中际联合(北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章程》
证监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
上交所上海证券交易所


第二节 公司简介和主要财务指标
一、 公司信息

公司的中文名称中际联合(北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的中文简称中际联合
公司的外文名称Ficont Industry (Beijing) Co., Ltd.
公司的外文名称缩写3S
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刘志欣

二、 联系人和联系方式

 董事会秘书证券事务代表
姓名刘亚锋齐亚娟
联系地址北京市通州区创益东二路15号院1号楼北京市通州区创益东二路15号院1号楼
电话010-69598980010-69598980
传真010-69598980010-69598980
电子信箱[email protected][email protected]

三、 基本情况简介

公司注册地址北京市通州区创益东二路15号院1号楼
公司注册地址的历史变更情况-
公司办公地址北京市通州区创益东二路15号院1号楼
公司办公地址的邮政编码101106
公司网址www.3slift.com
电子信箱[email protected]

四、 信息披露及备置地点

公司披露年度报告的媒体名称及网址中国证券报、上海证券报、证券时报
公司披露年度报告的证券交易所网址www.sse.com.cn
公司年度报告备置地点公司董事会办公室

五、 公司股票简况

公司股票简况    
股票种类股票上市交易所股票简称股票代码变更前股票简称
A股上海证券交易所中际联合605305-

六、 其他相关资料

公司聘请的会计师事务所(境 内)名称大信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办公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知春路1号22层2206
 签字会计师姓名钟本庆、赵衍刚
报告期内履行持续督导职责 的保荐机构名称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办公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立路66号4号楼
 签字的保荐代表 人姓名隋玉瑶、宋双喜
 持续督导的期间2021年5月6日-2023年12月31日

七、 近三年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一) 主要会计数据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主要会计数据2022年2021年本期比上 年同期增 减(%)2020年
营业收入799,399,569.85882,836,847.76-9.45681,006,780.82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 东的净利润155,129,355.88231,707,533.69-33.05185,117,616.61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 东的扣除非经常性 损益的净利润127,639,693.11211,061,095.25-39.52181,519,703.70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 金流量净额238,545,174.47113,332,632.61110.48182,688,384.94
 2022年末2021年末本期末比 上年同期 末增减( %)2020年末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 东的净资产2,163,156,519.872,060,346,321.354.99915,410,379.83
总资产2,503,985,192.952,376,088,723.085.381,222,334,743.85

(二) 主要财务指标

主要财务指标2022年2021年本期比上年同 期增减(%)2020年
基本每股收益(元/股)1.021.62-37.041.49
稀释每股收益(元/股)1.021.62-37.041.49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基本每 股收益(元/股)0.841.48-43.241.46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7.3713.96减少6.59个百 分点21.91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加权平 均净资产收益率(%)6.0612.71减少6.65个百 分点21.48

报告期末公司前三年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的说明
□适用 √不适用

八、 境内外会计准则下会计数据差异
(一) 同时按照国际会计准则与按中国会计准则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净利润和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差异情况
□适用 √不适用
(二) 同时按照境外会计准则与按中国会计准则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净利润和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差异情况
□适用 √不适用
(三) 境内外会计准则差异的说明:
□适用 √不适用

九、 2022年分季度主要财务数据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第一季度 (1-3月份)第二季度 (4-6月份)第三季度 (7-9月份)第四季度 (10-12月份)
营业收入178,715,255.02182,442,741.44200,560,950.85237,680,622.54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 东的净利润44,069,382.0242,934,880.2244,967,967.6423,157,126.00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 东的扣除非经常性 损益后的净利润39,338,967.0640,674,453.2831,676,622.2215,949,650.55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 金流量净额-3,500,949.0027,203,786.80118,059,111.2096,783,225.47

季度数据与已披露定期报告数据差异说明
□适用 √不适用

十、 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和金额
√适用 □不适用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非经常性损益项目2022年金额附注 (如适 用)2021年金额2020年金额
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218,510.42 -106,215.7619,807.18
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但与公 司正常经营业务密切相关,符合国 家政策规定、按照一定标准定额或 定量持续享受的政府补助除外11,937,783.92 6,630,693.921,449,802.15
企业取得子公司、联营企业及合营 企业的投资成本小于取得投资时 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 公允价值产生的收益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损益    
委托他人投资或管理资产的损益    
债务重组损益    
企业重组费用,如安置职工的支 出、整合费用等    
交易价格显失公允的交易产生的 超过公允价值部分的损益    
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产生的子公 司期初至合并日的当期净损益    
与公司正常经营业务无关的或有 事项产生的损益    
除同公司正常经营业务相关的有 效套期保值业务外,持有交易性金 融资产、衍生金融资产、交易性金 融负债、衍生金融负债产生的公允 价值变动损益,以及处置交易性金 融资产、衍生金融资产、交易性金 融负债、衍生金融负债和其他债权 投资取得的投资收益19,871,919.69 16,967,844.952,464,745.42
单独进行减值测试的应收款项、合 同资产减值准备转回201,910.33 702,891.22 
对外委托贷款取得的损益    
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 的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产 生的损益    
根据税收、会计等法律、法规的要 求对当期损益进行一次性调整对 当期损益的影响    
受托经营取得的托管费收入    
除上述各项之外的其他营业外收 入和支出372,863.69 133,990.60299,894.25
其他符合非经常性损益定义的损 益项目180,491.68   
减:所得税影响额4,856,796.12 3,682,766.49636,336.09
少数股东权益影响额(税后)    
合计27,489,662.77 20,646,438.443,597,912.91

对公司根据《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解释性公告第1号——非经常性损益》定义界定的非经常性损益项目,以及把《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解释性公告第1号——非经常性损益》中列举的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界定为经常性损益的项目,应说明原因。

√适用 □不适用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项目涉及金额原因
税收返还6,437,309.51公司收到的税收返还为增值税即征即退的税款,属于与 公司业务密切相关,按照国家统一标准定额或定量享受 的政府补助,因此将其作为公司的经常性损益。

十一、 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项目
√适用 □不适用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项目名称期初余额期末余额当期变动对当期利润的影响 金额
交易性金融资产0.00132,670,551.68132,670,551.6819,871,919.69
应收款项融资0.0034,493,045.2134,493,045.210.00
合计0.00167,163,596.89167,163,596.8919,871,919.69

十二、 其他
□适用 √不适用
第三节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报告期内,受行业及外部环境等因素影响,国内风力发电项目开发及风电场建设受到一定的影响,特别是部分风电零部件供应不足,零部件运输时间及施工时间加长等使得公司相关产品的安装及验收进度放缓,影响了公司业绩的持续增长。在此情况下,公司围绕既定的战略发展规划,一方面在现有业务领域中加大国内及国际市场拓展力度,提升主营产品在现有风电领域的市场占有率;另一方面积极加大研发投入,开发新产品,进行新行业、新领域的业务拓展,为公司未来业绩长久的持续增长提供动力。报告期主要经营情况如下:
(一)经营业绩情况
2022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9,939.96万元,同比下降9.45%;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5,512.94万元,同比下降33.05%,实现每股收益1.02元。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总资产250,398.52万元,较上年期末增长5.3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216,315.65万元,较上年期末增长4.99%。

(二)坚持技术创新,持续增加研发投入
公司始终重视研发创新,报告期内公司研发投入 7,189.52 万元,比上年同期增加 1,525.01万元,增长比例26.92%;截至 2022年12月31日,公司累计获得授权专利554项,累计获得软件著作权19件。公司主要产品累计获得欧盟CE认证、RoHS认证、REACH认证,北美UL认证和 ETL认证、俄罗斯海关联盟认证等128项国内外资质认证。公司3S Lift内卡式防坠器、3S Lift 外卡式防坠器、3S Lift畜牧业检修平台、3S LIFT逃生包、3S LIFT自动盖板等产品获得“北京 市新技术新产品(服务)证书”。 公司参与编制的《风电企业绿色供应链信息管理平台 第2部分:能源数据采集要求》(T/CIIA 032.2-2022)团体标准于2022年度发布;截止报告期末,公司累计参编并已经发布的国家标准8 项、行业标准3项、团体标准1项。 2022年8月,公司获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实验室认可证书,公司研发测试中心具备 了实施特定检测和校准的专业资格。2022年10月,北京鉴衡认证中心向公司颁发了GWO基本安 全培训服务认证证书;2022年11月,公司获得了北京消防协会单位会员资信证书;2022年12月, 公司凭借持续的创新实力和良好的信用记录成功入围了北京市企业创新信用领跑企业和 2022 北 京制造业企业100强。 2017年-2022年累计获得授权专利数量统计
(三)加强营销体系建设,持续提升营销能力
报告期内,公司进一步加强品牌营销体系建设,打造高效能品牌营销团队,建立完善营销网络,持续提升公司营销能力,加强公司品牌护城河。

一方面,通过及时的市场洞察,洞悉客户需求,解决客户关切,不断完善和丰富产品;通过数字媒体和传统媒体相结合的方式,用通俗易懂、简单有趣的方式把产品介绍推送给客户,扩大客户对公司产品的了解范围,提高客户对产品的兴趣,加速客户对产品的认可度,进一步提升市场竞争力。

另一方面,公司通过市场化的营销方式将现有产品及新产品快速拓展至更多行业,借助线下展会、线上社媒、行业协会及垂直媒体等多种渠道,迅速将公司产品推向市场,精准触达各行业客户,提升效能。

报告期内,在行业承压的背景下,公司获得了更多客户的认可,尤其是海外市场,积极推动了年度经营目标的实现。接下来,公司将继续把营销体系建设作为持续推动业绩突破的引擎,深挖营销潜能,提升营销效率,进一步提升品牌知名度与美誉度,通过品牌优势的构建进一步拓宽企业护城河,持续巩固市场领先地位。

(四)深耕风电领域,积极拓展其它行业
在全球风机大型化的趋势下,风机单机容量快速增长,叶轮扫风面积不断加大,轮毂高度也越来越高。同时在柔性塔筒、混合塔架、漂浮式风机等新技术的逐步推动下,如何降低风机安装及维护的安全隐患、减少人员体能消耗、降低运营成本等成为风电相关企业关注的重点,公司积极洞察市场变化,根据市场需求,针对客户的不同需求,一方面积极改进升级现有产品,另一方面,根据客户需求及新的应用环境积极开发新产品,如大载荷升降机、齿轮齿条升降机、智能安全防护产品等,不断满足客户需求,进一步巩固市场地位。

公司坚持以技术创新支撑产品创新与服务创新,以市场为导向,研发满足客户需求的新产品,智能安全防护设备、高空应急装备、工业升降机、爬塔机、爬梯导向物料输送机等新产品在报告期内陆续开发并推向市场,进一步拓展了公司的业务范围,为公司未来持续发展培养了新的利润增长点。

二、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一)公司所处行业基础情况
公司从事专用高空安全作业设备的研发、生产、销售和高空安全作业服务。根据《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2012年修订),公司属于制造业中的专用设备制造业,行业代码为C35。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7),公司属于专用设备制造业,行业代码为C35。

(二)高空安全作业设备行业发展概况
高空安全作业设备是为满足高处作业的需要而设计和生产的一类专用设备,它可以将作业人员、工具、物料等通过作业设备运送到指定位置进行各种安装、维修操作,并为作业人员提供安全保障。其产业链上游包括铝型材、钢材、钢丝绳、电控系统、机械加工、电子电器等生产制造行业,下游包括风电、火电、电网、通信、建筑、桥梁、航空等行业。根据国家标准《高处作业分级》(GB/T 3608-2008)规定,凡在坠落高度基准面2米或2米以上有可能坠落的高处进行作业,都称为高处作业。根据机械行业标准《升降工作平台术语与分类》(JB/T 12786-2016),升降工作平台包括举升式升降工作平台、导架爬升式工作平台、悬吊式升降工作平台和异型轨道式工作平台,公司产品主要属于悬吊式升降工作平台。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国家对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电网安全的日益重视,我国高空作业产品应用领域正从传统的市政、电力行业向石化、通信、水电、桥梁、灾害救援等行业领域拓展,公司生产的专用高空安全作业设备除了在风电领域广泛应用外,未来在电网、通信、火力发电、建筑、桥梁等领域也会有更多的应用。

但风力发电行业目前仍然是公司最重要的应用领域,也是公司主要营业收入来源,其行业发展对公司具有较大影响。

(三)风力发电行业政策回顾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把新能源与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材料、高端装备、绿色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并列,赋予新能源承担起我国经济“新增长引擎”的使命重任。在“双碳”战略目标下,新能源和低碳发展已然成为稳增长的突破口。

实现“双碳政策”,能源是主战场,电力是主力军,为实现碳达峰,2030年风电,光伏装机需达到12亿千瓦,占总发电装机的25%。2022 年《“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与《“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顶层文件的落地,进一步明确了可再生能源技术、市场、金融,以及低碳发展的目标路径。从顶层规划、开发模式、市场交易、创新技术、安全管理、金融投资等各方面形成了一整套政策体系支撑,为2023年以风电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指引了发展趋势和路径。由此可见,在未来数十年,风力发电行业仍然会持续快速发展,风电行业大有可为。部分政策相关文件如下:
2022年1月,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关于完善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的意见》提出,推动构建以清洁低碳能源为主体的能源供应体系。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加快推进大型风电、光伏发电基地建设,对区域内现有煤电机组进行升级改造,探索建立送受两端协同为新能源电力输送提供调节的机制,支持新能源电力能建尽建、能并尽并、能发尽发。

2022 年 3 月,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的通知。

文件指出,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加快发展风电、太阳能发电。全面推进风电和太阳能发电大规模开发和高质量发展,优先就地就近开发利用,加快负荷中心及周边地区分散式风电和分布式光伏建设,推广应用低风速风电技术。

2022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关于促进新时代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旨在锚定到2030年我国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2亿千瓦以上的目标,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

2022年6月,国家发改委等九部门印发《“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对风电行业提出新的发展目标,“十四五”期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增量在全社会用电量增量中的占比超过50%,风电和太阳能发电量实现翻倍。同时,文件还指出,在“三北”地区大力推进风电和光伏发电基地化开发,在中东南部地区积极推进风电和光伏发电分布式开发,在西南地区统筹推进水风光综合基地一体化开发,在东部沿海地区积极推动海上风电集群化开发。

2022年8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加快电力装备绿色低碳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发布,提出将重点发展8MW以上陆上风电机组及13MW以上海上风电机组,研发深远海漂浮式海上风电装备。突破超大型海上风电机组新型固定支撑结构、主轴承及变流器关键功率模块等。可以看出,步入平价后,技术创新成为推动国内风电高质量发展的唯一途径。

2022年8月,科技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了《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2022-2030年)》,方案提出,研发碳纤维风机叶片、超大型海上风电机组整机设计制造与安装试验技术、抗台风型海上漂浮式风电机组、漂浮式光伏系统。

2022年10月,国家能源局印发《能源碳达峰碳中和标准化提升行动计划》重点任务指出,依托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及海上风电基地、海上光伏项目建设,设立标准化示范工程,充分发挥国家新能源实证实验平台的作用,抓紧补充完善一批标准,形成完善的风电光伏技术标准体系。

2022年12月,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发布了《关于做好2023年电力中长期合同签订履约工作的通知》,文件指出,完善绿电价格形成机制。鼓励电力用户与新能源企业签订年度及以上的绿电交易合同,为新能源企业锁定较长周期并且稳定的价格水平。绿色电力交易价格根据绿电供需形成,应在对标当地燃煤市场化均价基础上,进一步体现绿色电力的环境价值,在成交价格中分别明确绿色电力的电能量价格和绿色环境价值。落实绿色电力在交易组织、电网调度、交易结算等环节的优先定位,加强绿电交易与绿证交易衔接。

2022年12月全国能源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强调,2023年能源工作中,要着力调整优化能源结构,加强风电、太阳能发电建设,统筹水电开发和生态保护,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加强民生用工程建设;要着力加快科技自立自强,加强补短板锻长板,加强试点示范应用,推进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加强标准体系建设;要着力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加快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建设,加强能源法治建设;要着力加强能源监管,加强行政执法;要着力加强能源国际合作,构建更高质量的能源国际合作体系;要着力以高质量党建引领能源高质量发展。

可见,在“双碳”和“十四五”政策的指引下,国内大型风电、光伏基地等重大项目建设持续推进,风电等清洁能源电力供应持续增加。同时,我们还看到,不止是中国,欧盟及美国也在2022年出台了多项政策以支持风力发电的快速发展。

2022年初,美国能源部发布《海上风能战略》,规划到2030、2050年海上风电累计装机规模将达30GW、110GW。2022年8月,美国政府通过《2022年通胀削减法案》,法案恢复此前对海风的 30%减免,减免旨在帮助项目开发商降低成本。计划到2035年建设15GW漂浮式海上风电,并且这项计划还旨在将“漂浮式海上风电技术的成本降低70%以上,达到每度电4.5美分”。此外,根据 GWEC 数据,预计 2022-2031 年,美国海上风电累计新增装机容量为 35.03GW,年均新增超3.50GW,规模较为可观。

2022年5月18日,欧盟委员会主席乌尔苏拉·冯德莱恩(Ursula von der Leyen)、德国总理奥拉夫·朔尔茨(Olaf Scholz)、比利时首相亚历山大·德克罗(Alexander de Croo)、丹麦首相梅特·弗雷德里克森(Mette Frederiksen)、荷兰首相马克·吕特(Mark Rutte)共同参加北海峰会(The North Sea Summit)时,签署了一份关于北海海上风电和相关基础设施共同愿景的宣言《埃斯比约宣言》(The Esbjerg Declaration),承诺到2050年将上述四国在北海地区的海上风电总装机容量提高到 150GW,并就联合海上风电项目、“能源岛”、海上电网基础设施方面开展更密切合作。

同一天,欧盟正式公布名为“REPowerEU”的行动计划,强调了本土风能在加强能源安全方面的核心作用,旨在让欧洲摆脱俄罗斯化石燃料进口及加速可再生能源扩张。“REPowerEU”计划提议,到2030年使欧盟风电装机容量目标从目前的190GW增至不少于480GW。

2022年9月12日,9个北海国家(比利时、爱尔兰、丹麦、法国、德国、卢森堡、荷兰、挪威、瑞典)和欧盟委员会的部长及高级官员在爱尔兰都柏林举行的北海能源合作组织(NSEC)部长级会议上,达成了一项雄心勃勃的目标协议,承诺到2030年开发76GW的海上风电装机,到2040年开发193GW的海上风电装机,到2050年至少开发260GW的海上风电装机,这是欧盟目前设定的2050年海上风电装机目标(300GW)的85%,也是截至目前欧盟海上风电累计装机容量的17倍。

2022年11月,欧盟各国能源部长同意了紧急加快可再生能源许可的提议,并在12月19日的欧盟能源部长会议上通过了欧盟天然气价格上限协议。这一紧急许可措施标志着欧盟首次在法律中将可再生能源的扩张定义为高于公共利益的问题。欧洲希望到 2030 年使风电发电量能够满足43%的全部电力需求,远高于目前的15%,以加强地区能源安全,减轻家庭和企业的电价压力。

这意味着到2030年,欧洲的风电累计装机容量将从目前的190GW增加到510GW。

2022年,是欧洲漂浮式海上风电发展取得突破的一年,欧洲各国对漂浮式海上风电的规划目标分别加以更新,预计到2050年,欧洲达到净零排放目标所需的近三分之一海上风电装机将来自漂浮式海上风电。

由此可见,在全球范围内,风力发电业务在未来可预见的十多年内,都会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尤其是海上风电,未来的增长会更快。

(四)风力发电行业发展情况
我国风电大规模发展始于 2004年,现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风机制造国。中国电力网的数据显示,截至 2022年,我国海上风电累计装机容量预计达 3,250万千瓦,持续保持海上风电装机容量全球第一的态势。业内专家预测,2023年,在大兆瓦趋势下,我国风电的发电成本直线下降,风电造价将会迎来历史上第一个低点,风电装机规模将会迎来高峰。据国家能源局发布 2022年全国电力工业统计数据。截至 12月底,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约 25.6亿千瓦,同比增长 7.8%。其中,风电装机容量约 3.7亿千瓦,同比增长 11.2%。

2022年,我国海上风电步入平价元年,竞价上网成为海上风电发展新模式,风电机组的大型化和高可靠性是风电规模化发展的必然要求。近年来,国际龙头风电企业纷纷加速部署 15MW级以上大功率海上风电机组研制工作,国内整机厂商也将眼光投向更大兆瓦级海上风电机组的研发与应用。同时新增陆上风电项目机组单机容量也在进一步提升,部分陆上风电项目已明确要求中标风机单机容量需达到 5兆瓦-6兆瓦。

图片来源:中国能源报 2023年 2月,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CWEA)公布了 2022年中国风电吊装统 计数据。2022年,中国风电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全国(除港澳台地区外)新增风电吊装容 量 4983万千瓦,累计风电吊装容量达到 3.96亿千瓦。其中,海上风电新增吊装容量 516万千瓦, 累计吊装容量 3051万千瓦。2022年,中国新增风电机组出口(发运)容量为 229万千瓦,累计 出口(发运)容量达 1193万千瓦,出口设备已遍布全球 5大洲共 49个国家。 全球风能理事会(GWEC)发布了 2022年版《全球海上风电报告》(Global Offshore Wind Report 2022)。预计 2021-2026 年,全球海上风电装机复合年均增长率为 6.3%,2026-2031年可达 13.9% ; 新增装机容量预计将在 2027年超过 30GW,到 2030 年有望超过 50GW。 2022-2031年全球海上风电新增装机容量走势图
全球风能理事会预计,2022-2031 年全球将新增超过 315GW 的海上风电装机容量;到 2031年年底,海上风电累计装机容量将达到 370GW。其中的 29%装机,将在 2022-2026年完成,其余的将在 2027-2031年部署;从 2021年到 2031年,全球海上风电年新增装机容量有望增加一倍以 上,从 21.1GW提高到 54.9GW。海上风电在全球风电新增装机容量的占比,将由 2021年的 23% 提高到 2031年的 32%。 2023年 3月 27日,全球风能理事会(GWEC)在巴西圣保罗发布《2023全球风能报告》(Global Wind Report 2023)。报告预计,到 2024年,全球陆上风电新增装机将首次突破 100 GW;到 2025 年全球海上风电新增装机也将再创新高,达到 25 GW。未来五年全球风电新增并网容量将达到 680 GW。政策制定者需要立即采取行动,以避免供应链瓶颈阻碍全球风电的高速发展。潜在的供应链 瓶颈可能会危及全球实现 2030气候目标——这是到 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的关键节点。 2023年-2027年全球风电装机预测 2023年-2030年全球风电装机预测

(五)其他行业发展概况
公司生产的专用高空安全作业设备已应用在电网、通信、火力发电、建筑、桥梁等 16个行业。

其中,电网塔架(尤其是特高压电网塔架)、通信塔架是未来公司产品推广的重点之一,在电网塔架和通信塔架攀爬和作业过程中使用专用高空安全作业设备可以显著降低作业人员爬塔作业强度,提高登塔效率,同时可有效减少人员攀爬坠落风险,保障人员安全。

1、电网行业发展情况
2022年 8月 25日,中国电力建设企业协会正式发布《中国电力建设行业年度发展报告 2022》(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指出,截至 2021年底,初步统计全国电网 22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回路长度 84万千米,比上年增长 3.8%。

2023年 1月 16日,国家能源局发布 2022年全国电力工业统计数据,数据显示 2022年新增22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长度 38967千米。由此可初步估算截止到 2022年年底,全国电网 22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回路长度约 88.2万千米。如果按照每千米 3基输电铁塔估算,仅 220千伏以上输电铁塔就有近 265万基。

在电网建设方面“十四五”期间,我国将新增500千伏及以上交流线路9万千米,变电容量9亿千伏安。存量通道输电能力将提升4,000万千瓦以上,新增开工建设跨省跨区输电通道6000万千瓦以上。电网计划投资额将接近3万亿元。国家电网计划投入2.23万亿元。其中,规划建设“五交四直”特高压工程,合计交直流线路3948千米(折单),新增变电(换流)容量2,800万千伏安,投资总额443.65亿元。南方电网公司数据显示,预计到2025年,骨干网架西电东送受端电力将继续增长为规划的5,200万千瓦,电网的投资及建设均处于快速增长期。

电网塔架(尤其是特高压电网塔架)和高层建筑高度较高,作业人员徒手攀登作业和维护的效率和安全性相对较低,在电网塔架和高层建筑攀爬与作业过程中使用专用高空安全作业设备有利于提升作业效率、为作业人员提供更加可靠的安全防护,电网和建筑行业对专用高空安全作业设备的需求量将有所增加。

2、通信行业发展情况
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2022 年通信业统计公报》数据显示,截至 2022 年底,全国移动通信基站总数达1,083万个,全年净增87万个。其中5G基站为231.2万个,全年新建5G基站88.7万个,占移动基站总数的21.3%,占比较上年末提升7个百分点。

2017—2022年移动电话基站发展情况
数据来源:2022年通信业统计公报
随着高压输电线建设长度逐年增长及特高压输变电技术的日益成熟,电网塔架数量和高度不断增加,同时,随着 5G技术的快速发展,5G基站数量也快速增长,相应地,做为可以提高电网塔架及通讯塔架维护效率及安全性的专用高空安全作业设备,相关产品的需求也会越来越大。


三、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业务情况
(一)公司所从事的主要业务
中际联合是国内领先的高空安全作业设备及服务解决方案提供商,主要从事专用高空安全作业设备的研发、生产、销售并提供高空安全作业服务,专用高空安全作业设备是为高空作业尤其是特定环境下高空作业、保障高空作业人员的安全和顺利开展工作的需要而设计和生产的专业化设备,主要包括高空安全升降设备和高空安全防护设备。公司产品现阶段主要应用于风力发电领域,并拓展至电网、通信、火力发电、建筑、桥梁等行业。

(二)公司主要产品及其用途

产品结构主要产品用途
塔筒升降 机是架设于风机塔筒内部,沿导向梯子或导向钢丝绳上下运行,可以将作业人员、 工具或物料由起程面送至到达面的一种高空安全升降设备。塔筒升降机产品已获全 球30多个国家的安装认证许可,以及通过多项国内外专业机构的检测和认证。所有 关键部件均为自行研发设计、制造和测试。
免爬器是一种新型高空安全升降设备,设有专用导向轨,作业人员站在车体上,由下 端的驱动部分提供动力,沿预设的导向轨上下运行,将高空作业人员运送至作业位 置。该系统安装在现有爬梯上,安装方便快捷,无需对现有风电机组平台结构进行 改造。免爬器目前已在全球多个国家,2000多个风电场中安装应用,安全可靠性已 在全球市场得到验证。
助爬器是一种辅助作业人员进行攀爬的高空安全升降设备,可以为塔筒、竖井等内部 竖梯的攀爬人员提供30-50kg的连续提升力,帮助高空作业人员减轻负重和体力消
 耗,提高作业效率、减少因高空作业人员体力不支产生的风险。助力可根据攀爬人 员的自身情况调节,自动适应攀爬人员的速度,可在任意位置进行上、下助力转换, 并且具有自动回绳功能。
防坠落系 统用于防止作业人员在攀爬时发生意外坠落,当作业人员体力不支或无法找到合 适立足点而意外坠落时,防坠落系统瞬间锁紧,保障作业人员安全,防坠落系统安 装简单,能适合各种铝合金爬梯和钢制爬梯。防坠落系统是风机塔筒中必不可少的 安全装置,系统可防止操作者在攀爬风机塔筒爬梯时意外坠落。
救生缓降 器是一种紧急高空下降和救援逃生装置,由连接挂钩、安全绳索和离心制动系统 组成,设计轻巧独特,携带方便。高空作业人员佩戴安全带通过救生缓降器可以从 较高位置沿安全绳索缓慢下降,下降过程中速度会控制在安全范围内,使作业人员 安全缓降至地面。救生缓降器可实现双向作业设计,可2人同时逃生,也可实现连 续下降逃生,按高度配置工作绳长、标准配件,根据用户要求提供定制服务。
爬梯是最为基础的攀爬设备,高空作业人员利用爬梯到达指定位置进行高空作业。 爬梯最大承载能力可达260kg,采用高品质铝合金材料、优良的挤出性、良好的抗 腐蚀性等特点。

创新一直是中际联合发展的第一驱动力,研发满足客户新需求的产品,不断丰富公司产品的深度与广度,从而为客户创造最大价值。2022年,公司新开发或升级的主要产品如下:
产品结构主要产品用途
个人安全 防护装备产品主要包括安全带、安全绳、速差器、防坠落以及智能安全帽等产品。其中 智能安全帽是在公司个人安全防护技术的基础上集成最新物联网软硬件技术自主 研发,为施工、运维等工业作业场景打造的智能穿戴产品,在提供头部防护的同时 支持视频,语音,位置等信息采集,对作业过程进行闭环管理,可有效提升作业效 率,保障安全性并具备可运营可管理的显著特点。
高空应急 装备产品是应用于高处应急逃生的救援设备,体型小、强度高,通过离心限速系统 实现匀速下降,安全背带设计,更牢固,一台主机可承载150kg以内多人逃生,一 提即用,操作简单,产品已通过相关安全认证。
工业升降 设备包括用于各种工业场景的工业升降机,用于建筑、电网、通讯的爬塔机及爬梯 导向物料输送机,专为解决工业领域里高空升降而开发的升降产品,产品广泛应用 于烟囱、仓筒、桥塔、港口、建筑等工业领域。载重量从200kg到2000kg多种规 格,提升速度分为 18-36m/min,同时可根据客户需求进行定制。产品的防冲顶装 置、防撞底装置、机电互锁系统的设计应用,保证产品安全平稳运行。

(三)公司的经营模式
1、采购模式,公司采购模式采用MRP物料需求规划和供应商安全库存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兼顾订单需求、厂内安全库存、供应商安全库存,保障公司物料供给充足和库存平衡。公司有一套完善的供应商管理制度和评价体系,对供应商的产品品质、供货能力、管理水平、供货价格进行详细评审,准入供应商需要通过准入评审流程后方可建立供应合作关系。采购管理准则为:质量第一、交付第二、价格第三的原则,以实现公司的产品品质保障、平衡订单交付和产品成本的目的。采购成本控制主要通过商务谈判和招投标、寻找根源供应商的方式来实现。公司和供应商的合作理念为:供应商与公司共同进步。

2、生产模式,公司生产模式采用以销定产的模式执行生产,常规产品以月度、季度滚动预测的形式做计划性备货生产,对于非常规产品,按照定制生产流程执行,即接单后启动研发设计、物料采购、生产制作等相关联流程。为应对市场订单波动可能存在的交付问题,缩短产品交付周期,公司在预测备货外,建立一定数量的通用型产品安全库存和原料安全库存,保证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生产和交付。

3、营销模式,在销售环节上主要采用了直销的模式,公司与客户直接签订销售合同,并在全球市场上争取行业代理商等客户的合作。在市场推广方面,公司通过积极参加行业展览、行业会议、在行业期刊杂志及媒体投放广告等方式提高公司知名度。公司为保障业绩增长,控制经营风险,在产品研发、客户解决方案、产品营销、售后服务、质量管控等方面不断加强投入和管理,全力满足客户需求,紧跟市场发展,使得公司及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得以保障。

4、盈利模式,公司主要从事专用高空安全作业设备的研发、生产、销售并提供高空安全作业服务。主要客户以风力发电企业、风机制造商等重点客户为主,通过参加客户的招标、商务谈判、询比价等方式获得订单。以高质量的产品、优质的服务和主动回访客户等方式维护客户关系,提升公司美誉度。公司在欧洲、北美、印度和日本设立了全资子公司,争取全球领域的客户合作。

在产品研发过程中,公司主要通过产品结构、工艺和材料的优化改进等方式,有效降低和控制产品生产成本。

(四)产品的市场地位
公司是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主要产品在风力发电行业细分市场占有率第一。公司秉承稳健的经营理念,在高空安全领域耕耘多年,公司坚持以提供3S“Safe(使用安全)、Simple(操作简单)、Specialized(制造专业)”的专用高空安全作业设备,致力于成为在全球专用高空安全作业设备及服务领域具有广泛影响力的高科技企业。公司依托技术、质量、品牌及服务等方面的优势,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客户群体,实现了国内具有新增装机的全部风机制造商和五大电力集团的全覆盖,全球新增装机前十大风机制造商全覆盖。2022年4月公司荣获中国农业机械工业协会风力机械分会颁发的中国风能产业-卓越贡献奖。

(五)主要业绩驱动因素
公司业绩主要来源于专用高空安全作业设备和高空安全作业服务经营业务,经营利润主要来源于产品销售及服务收入的获得及成本、费用的有效控制。

报告期内,公司所从事的主要业务、产品及其用途、经营模式、市场地位以及主要的业绩驱动因素等未发生重大变化。

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适用 □不适用
公司在高空安全领域深耕近二十年,在管理团队、研发与技术、品牌、资质认证、售后服务、产品质量等方面形成了明显的竞争优势,具体如下:
(一)管理团队优势
公司管理团队稳定、高效,具备出色的创新思维与经营理念,具有优秀的执行能力。团队主要成员具有在高空安全领域 10 年以上行业经验,在过往的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生产、技术、营销经验,对高空安全作业行业的有深刻理解,在把握对行业、技术发展方向等方面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前瞻性。同时,公司持续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吸引了一批国内外优秀人才加入,为公司的业务发展带来了全球化视角,进一步提升了公司竞争优势。报告期内,公司获得北京市总工会和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联合颁发的首都劳动奖状。

(二)研发与技术优势
技术创新是推动公司发展的核心驱动力,经过多年持续的研发投入及行业经验积累,公司在专用高空安全作业领域形成了明显的技术优势。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累计获得授权专利554项,累计获得软件著作权19件;8款产品获得“北京市新技术新产品(服务)证书”;公司累计参编的 8 项国家标准,3 项行业标准和1项团体标准已发布,对高空安全作业设备的标准化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公司是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和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2022年8月公司获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实验室认可证书;2022 年 10 月被评为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同月北京鉴衡认证中心向公司颁发了GWO基本安全培训服务认证证书;2022年11月公司获得了北京消防协会单位会员资信证书。

(三)领先的市场地位及品牌优势
中际联合是国内领先的高空安全作业设备及服务解决方案提供商,公司致力于成为在全球专用高空安全作业设备及服务领域具有广泛影响力的高科技企业。

公司产品已经成功应用于全球 16 个行业,61 个国家和地区,风力发电行业是公司产品目前最主要的应用领域。依托技术、质量、服务等方面的优势,公司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客户合作,客户主要包括风机制造商、风力发电企业等。目前已实现了国内风机制造商和五大电力集团的全覆盖,全球前十大新增装机风机制造商的全覆盖,并成功应用于国际多家知名的大型发电企业等。

中际联合的“3S LIFT”产品品牌在风力发电行业深耕十多年,形成了较大的影响力。2022年4月公司凭借多年深厚的客户合作关系,公司获三一重能2021年度战略伙伴奖;2022年12月公司成功入围了北京市企业创新信用领跑企业和2022北京制造业企业100强。

中际联合秉承提供超越客户期望的产品和服务的使命,坚持以科技创新驱动企业发展为理念,为高空安全作业领域提供以更安全、更简单、更专业为标准的一体化解决方案,继续致力于全球风力发电及其他高空作业领域的发展,服务于从事艰苦事业的人们。

(四)资质认证优势
资质认证优势是公司所处行业的壁垒之一。公司所从事的主营业务绝大多数都需要通过相关机构的认证并取得相关的资质证书。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产品累计获得欧盟CE认证、RoHS认证、REACH认证,北美UL认证和ETL认证等128项国内外资质认证,主要产品均获得了出口市场所需的认证和检测。相关资质认证的取得,既说明产品本身品质优秀,更证明公司具备较高水平的研发设计技术和制造能力。

(五)售后服务优势
公司目前拥有一支专业、职业、敬业的全球化售后服务团队,国内以8大区域辐射全国,国际覆盖61个国家和地区,在美国、德国、印度拥有本地仓储中心和服务工程师,同时辐射周边国家,实现了区域化的交付和服务网络。

团队成员均为具有丰富安装及售后服务经验,团队服务总时长超过500万小时,安装、维保团队中拥有10年以上风电行业作业经验的人数占比超过25%,积累了丰富的现场经验,可应对各种复杂工况,保障服务任务高效高质量完成,提升维保质量,保障运维安全。

公司自主开发的“客服管理系统”可实现塔筒升降机、智能免爬器、助爬器、工业升降机、爬塔机、物料输送机等产品的设备信息追溯、安装过程监管、产品在整个生命周期内的所有年检维护和维修记录实现,同时在线留档可查,在质保期后,公司可根据客户需求提供持续的、可定制化的售后服务,及时解决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消除客户的后顾之忧。公司凭借对客户需求的及时持续响应、专业的技术服务和良好的服务态度赢得了众多客户信赖。

(六)产品质量优势
公司建立了标准化、规范化的管理制度,基于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国际标准)和APQP(产品质量先期策划)构建管理体系,并以此为基础,不断演进,使得公司能够不断进行自我评估和改进,持续满足客户和利益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

中际联合的管理体系通过了一系列独立的第三方认证,确保为客户提供有效的、可靠的产品和服务。公司目前获得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ISO45001职业健康与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各种管理体系的认证和多种严苛的专业以及产品认证,也见证了公司在质量道路上的每一次进步。

质量管理作为公司立足于市场的核心竞争力,从公司创立伊始,浓厚的质量意识就深深扎根于每位员工的心中。为了实现“我们的产品要遍布全世界,并成为那个领域最好的产品”这个宏伟的目标,公司不断引入先进的质量管理理念,完善和发展质量管理体系,持续关注售后故障率、开箱合格率等反映客户实际使用感受的关键指标,不断改善供应商供货质量,每一个质量问题的解决都遵循结构化的解决流程,建立QES质量体系文化,并应用到日常工作中。在质量体系管理中通过质量月报、成本损失统计、安全生产月报、合理化建议季报等手段,强化了对安全、质量、成本改善的持续投入。通过基于APQP4WIND下的产品开发质量管理,供应商质量管理,工厂检验质量管理,工程质量管理等质量控制流程,有效地建立起严格的质量控制系统。


五、报告期内主要经营情况
2022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9,939.96万元,同比下降9.4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5,512.94万元,同比下降33.05%,实现每股收益1.02元。截至2022年12 月31日,公司总资产250,398.52万元,较上年期末增长5.3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216,315.65万元,较上年期末增长4.99%。

(一) 主营业务分析
1. 利润表及现金流量表相关科目变动分析表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科目本期数上年同期数变动比例(%)
营业收入799,399,569.85882,836,847.76-9.45%
营业成本450,300,321.98461,967,111.69-2.53%
销售费用111,322,064.6887,762,076.9426.85%
管理费用62,100,833.8946,228,283.2834.34%
财务费用-35,340,100.38-2,947,149.05-1,099.13%
研发费用71,895,190.7456,645,130.5226.92%
信用减值损失-1,511,213.91-6,007,789.65-74.85%
资产减值损失-542,371.86-317,382.1670.89%
营业外收入524,917.55259,637.52102.17%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238,545,174.47113,332,632.61110.48%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376,999,184.536,998,973.88不适用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71,658,630.76909,876,847.30不适用

营业收入变动原因说明:主要受行业及外部环境等因素影响,国内风力发电建设受到一定的影响,公司项目实施进度放缓,国内主营业务收入下降所致。

营业成本变动原因说明:主要是随着国内主营业务收入下降相应的营业成本减少所致。

销售费用变动原因说明:主要是随着本期外销销售规模的扩大,销售人员职工薪酬和仓储等费用增加所致。

管理费用变动原因说明:主要是管理人员职工薪酬、办公性费用增加所致。

财务费用变动原因说明:主要是本期银行存款利息增加和美元汇率变动汇兑收益增加所致。

研发费用变动原因说明:主要是本期继续加大研发投入所致。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变动原因说明:主要是受本期外销业务回款的影响,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及经营积累增加所致。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变动原因说明:主要是本期购入土地和地上建筑物等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以及批准范围内理财投资增加所致。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变动原因说明:主要是上年收到首发募集资金所致。

信用减值损失变动原因说明:主要是应收票据信用减值损失减少所致。

资产减值损失变动原因说明:主要是合同资产减值损失增加所致。

营业外收入变动原因说明:主要是本期收到的物流赔款增加所致。


本期公司业务类型、利润构成或利润来源发生重大变动的详细说明
□适用 √不适用

2. 收入和成本分析
√适用 □不适用
2022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9,939.96万元,同比下降9.45%,营业成本45,030.03万元,同比下降2.53%。收入和成本具体构成分析见下文。


(1). 主营业务分行业、分产品、分地区、分销售模式情况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主营业务分行业情况      
分行业营业收入营业成本毛利率 (%)营业收入 比上年增 减(%)营业成本 比上年增 减(%)毛利率比 上年增减 (%)
风电行业791,816,719.92449,523,943.8243.23-9.61-2.53减少4.12 个百分点
其他行业1,838,353.88644,518.8764.949.02-17.67增加 11.37个 百分点
主营业务分产品情况      
分产品营业收入营业成本毛利率 (%)营业收入 比上年增 减(%)营业成本 比上年增 减(%)毛利率比 上年增减 (%)
高空安全 升降设备543,879,079.34284,774,499.5547.64-14.86-6.77减少4.54 个百分点
高空安全 防护设备193,250,351.88128,266,412.1733.63-9.52-6.14减少2.38 个百分点
高空安全 作业服务56,525,642.5837,127,550.9734.32123.6587.00增加 12.88个 百分点
主营业务分地区情况      
分地区营业收入营业成本毛利率 (%)营业收入 比上年增 减(%)营业成本 比上年增 减(%)毛利率比 上年增减 (%)
内销481,195,430.77311,669,536.9935.23-33.93-21.49减少 10.27个 百分点
外销312,459,643.03138,498,925.7055.67109.25113.08减少0.80 个百分点
主营业务分销售模式情况      
销售模式营业收入营业成本毛利率 (%)营业收入 比上年增 减(%)营业成本 比上年增 减(%)毛利率比 上年增减 (%)
直销793,655,073.80450,168,462.6943.28-9.57-2.55增加4.08 个百分点

主营业务分行业、分产品、分地区、分销售模式情况的说明
2022年度,公司主营业务收入来源仍集中在风电行业,其中,风电行业销售收入79,181.67万元,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为99.77%;公司产品在其他行业实现的销售收入为183.84万元,同比增长9.02%。

本报告期,公司外销收入实现31,245.96万元,同比增长109.25%,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由2021年度的17.01%增长至2022年度的39.37%,外销开拓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

本报告期,公司内销收入毛利率较去年同期减少10.27个百分点,主要受原材料价格上涨和销售单价下降的综合影响。


(2). 产销量情况分析表
√适用 □不适用

主要产品单位生产量销售量库存量生产量比 上年增减 (%)销售量比 上年增减 (%)库存量比 上年增减 (%)
高空安全 升降设备20,15722,4109,518-29.98-29.20-20.57

产销量情况说明
2022年度,高空安全升降设备实现销售收入54,387,91万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为68.53%,报告期内,受风电项目实施、安装进度放缓的影响,生产量、销售量和库存量下降。


(3). 重大采购合同、重大销售合同的履行情况
□适用 √不适用

(4). 成本分析表
单位:元

分行业情况       
分行业成本构 成项目本期金额本期占 总成本 比例 (%)上年同期金额上年同 期占总 成本比 例(%)本期金 额较上 年同期 变动比 例(%)情况 说明
风电行业营业成 本449,523,943.8299.86461,184,260.8799.83-2.53 
其他行业营业成 本644,518.870.14782,850.820.17-17.67 
分产品情况       
分产品成本构 成项目本期金额本期占 总成本 比例 (%)上年同期金额上年同 期占总 成本比 例(%)本期金 额较上 年同期 变动比 例(%)情况 说明
高空安全 升降设备直接材 料187,577,419.5565.87218,918,252.8671.67-14.32 
 直接人21,501,777.717.5524,632,469.158.06-12.71 
       
 制造费 用10,806,801.963.7911,175,295.673.66-3.30 
 合同履 约成本64,888,500.3322.7950,724,242.3816.6127.92 
 小计284,774,499.55100.00305,450,260.06100.00-6.77 
高空安全 防护设备直接材 料108,545,770.7584.63111,663,489.9681.71-2.79 
 直接人 工6,146,893.464.7910,064,596.727.36-38.93 
 制造费 用4,596,340.523.586,533,554.914.78-29.65 
 合同履 约成本8,977,407.447.008,400,424.446.156.87 
 小计128,266,412.17100.00136,662,066.03100.00-6.14 
成本分析其他情况说明 (未完)
各版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