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报]阿尔特(300825):2022年年度报告
原标题:阿尔特:2022年年度报告 阿尔特汽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2022年年度报告 2023-033 2023年 04月 2022年年度报告 第一节 重要提示、目录和释义 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年度报告内容的真实、准确、完整,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并承担个别和连带的法律责任。 公司负责人宣奇武、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贾居卓及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贾居卓声明:保证本年度报告中财务报告的真实、准确、完整。 所有董事均已出席了审议本报告的董事会会议。 报告期内,公司主要收入来自研发业务。而研发业务的竞标、合作细节对接及项目验收交付等部分环节,需要公司和客户面对面进行,对人员自由流动的要求较高。2020年初至报告期末,人员自由流动不便因素在报告期内形成了一定的累积效应。同时,报告期内公司部分客户因其内部车型规划调整、供应链配套不及时等原因,导致研发进度有所放缓。在上述因素及其他多种不利因素的共同冲击下,公司营业收入出现较大幅度下滑。另外,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引进人才,人员成本有所上升;零部件制造业务在电磁式 DHT量产带动下,其营业收入占比提升较快,降低了公司整体毛利率水平。在公司整体营业收入下滑、人员成本上升、整体毛利率下降等因素影响下,报告期内公司净利润较上年同期也出现较大幅度的下降。 本报告中如有涉及未来的计划、业绩预测等方面的内容,均不构成本公司对任何投资者及相关人士的承诺,投资者及相关人士均应对此保持足够的风险认识,并且应当理解计划、预测与承诺之间的差异。 本公司请投资者认真阅读本报告全文,并特别注意公司面临的风险因素,详见本报告第三节“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之“十一、公司未来发展的展望”部分。 公司计划不派发现金红利,不送红股,不以公积金转增股本。 目录 第一节 重要提示、目录和释义 ...................................................................................................................... 2 第二节 公司简介和主要财务指标 ................................................................................................................. 7 第三节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 11 第四节 公司治理 ................................................................................................................................................. 53 第五节 环境和社会责任 ................................................................................................................................... 76 第六节 重要事项 ................................................................................................................................................. 78 第七节 股份变动及股东情况 .......................................................................................................................... 116 第八节 优先股相关情况 ................................................................................................................................... 125 第九节 债券相关情况 ........................................................................................................................................ 126 第十节 财务报告 ................................................................................................................................................. 127 备查文件目录 一、载有公司法定代表人、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签名并盖章的财务报表。 二、载有会计师事务所盖章、 注册会计师签名并盖章的审计报告原件。 三、报告期内在中国证监会指定网站上公开披露过的所有公司文件的正本及公告的原稿。 四、其他相关资料。 以上备查文件的备置地点:董事会办公室。 释义
第二节 公司简介和主要财务指标 一、公司信息
公司聘请的会计师事务所
?适用 □不适用
□适用 ?不适用 五、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公司是否需追溯调整或重述以前年度会计数据 □是 ?否
不确定性 □是 ?否 扣除非经常损益前后的净利润孰低者为负值 □是 ?否 六、分季度主要财务指标 单位:元
七、境内外会计准则下会计数据差异 1、同时按照国际会计准则与按照中国会计准则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净利润和净资产差异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不存在按照国际会计准则与按照中国会计准则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净利润和净资产差异情况。 2、同时按照境外会计准则与按照中国会计准则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净利润和净资产差异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不存在按照境外会计准则与按照中国会计准则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净利润和净资产差异情况。 八、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及金额 ?适用 □不适用 单位:元
?适用 □不适用 其他符合非经常性损益定义的损益项目系各项税费返还及股权处置收益。 将《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解释性公告第 1号——非经常性损益》中列举的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界定为经常性损益 项目的情况说明 □适用 ?不适用 公司不存在将《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解释性公告第 1号——非经常性损益》中列举的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界定为 经常性损益的项目的情形。 第三节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一)行业基本情况 2022年,我国经济克服国内外多重不利因素冲击,GDP实现 3%增长,展现出较强韧性。汽车行业表现稳中有进,全年产销量分别完成 2,702.1万辆和 2,686.4万辆,维持 2021年微增长态势,为稳定工业经济增长起到了重要作用。乘用车在稳增长、促消费等政策拉动下,产销分别完成 2,383.6万辆和2,356.3万辆,同比分别增长 11.2%和 9.5%,增幅高于行业均超过 7个百分点。其中,自主品牌乘用车销量达到 1,176.6万辆,同比增长 22.8%,市场份额达到 49.9%。由于海外供给不足和中国车企出口竞争力的大幅增强,出口数据屡创年内月度新高,年度出口突破 300万辆关口,同比增长 54.4%,有效拉动行业整体增长。 在政策和市场的双重作用下,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持续爆发式增长,连续 8年位居全球第一,产销分别完成 705.8万辆和 688.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 96.9%和 93.4%,市场占有率达到 25.6%,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 67.9万辆,同比增长 1.2倍。插电式混动汽车在 2022年实现销量 151.8万辆,同比增长 1.5倍,有望成为未来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长的新引擎。 汽车市场的持续繁荣,得益于研发等前置性工作的系统开展。汽车研发作为汽车的“孵化器”,主要工作由整车企业的研发部门、独立第三方研发企业及非独立研发企业(依附于整车企业或零部件企业的研发公司)承担。随着汽车在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方向的不断推进,汽车造型设计、工程研发、智能化软硬件开发,核心零部件研发制造等均有所转变,且在高性能研发工具、高效仿真测试工具、AI软件等先进产品或前沿技术的应用下,研发周期在不断缩短。公司等具备全服务模块的独立第三方研发企业具有技术全面、经验丰富、市场化程度高、服务意识强等优势,发展速度较快。 汽车研发市场景气度受宏观经济运行情况、社会整体投资意愿、新造车企业数量、汽车行业关键技术革新频率及汽车行业竞争格局等因素影响,与整车企业发展周期、车型储备情况、车型销售情况及研发规划密切相关。人员自由流动相关社会性政策的实施和调整,是影响研发市场活跃度和研发项目进展节奏的重要外部因素,2022年多重超预期不利因素,对汽车研发市场有一定冲击。汽车核心零部件制造行业的景气度与市场车型销量及未来需求有较高关联性。 (二)行业发展阶段 近年来,随着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的稳步发展,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接受度越来越高,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占有率呈现稳步提升的趋势。伴随中国汽车品牌国际认可度的快速提升以及国际市场开拓的顺利进行,叠加传统燃油车购置税及新能源汽车补贴等优惠政策的有节奏退出,我国新能源汽车逐步进入市场化拓展期。在政策、市场、技术、品牌等多重因素影响下,汽车市场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新阶段汽车市场呈现新的竞争格局,尤其头部车企带动的车型价格波动,对整车研发及零部件研发制造均提出了新的要求。汽车研发和零部件市场也在新阶段呈现新变化,在市场规模继续扩容的同时,自主品牌研发需求增多、国际市场研发需求提升、智能化模块研发需求增加等是汽车研发新阶段的重要特征。产品高度集成化、混动相关高性能零部件需求增加、提效降本更为迫切等是核心零部件市场新阶段的重要特征。 (三)周期性特点 汽车研发和汽车零部件研发制造行业的发展遵循汽车工业发展的大周期,当前我国及部分汽车大国汽车工业处于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趋势发展周期中,多个新兴国家新能源汽车产业处于起步阶段,我国汽车产业又表现出国际化发展明显提速的独特周期趋势。全球汽车市场所处的发展周期,对汽车研发形成了较高的需求,全球汽车研发市场呈现持续扩容的趋势。 汽车生产企业委外研发多为定制化项目,不同企业不同项目委外时间所表现出的规律性不强。汽车生产企业多根据产品规划和市场销售情况来制定生产计划,零部件采购多根据生产计划而定,也未呈现明显的规律性变化。另外,汽车生产企业年度新车推出虽存在周期性差异,受车企间错峰抵消影响,周期性一般较少传导至汽车研发企业。虽然下游汽车销售环节受一定季节性影响,但汽车研发及汽车零部件研发制造行业均不具有明显的规律性季节波动。 (四)公司所处行业地位 阿尔特是我国首家在 A股上市的独立全栈式汽车研发解决方案供应商,开创了我国独立汽车研发企业开展整车研发“交钥匙”服务和发动机/动力总成研发制造的先河,是我国极少数具有整车平台研发及应用经验的独立汽车研发企业。公司拥有全球首创的电磁式 DHT研发生产技术,是我国极少数可向市场独立销售 V6发动机的企业,是我国首家、全球唯二拥有 AUTOSAR高级合作伙伴身份的独立汽车研发企业,是我国首家发布汽车行业 SOA开发者平台的独立汽车研发企业,也是我国率先布局滑板底盘的上市公司。 公司自成立以来,不断强化核心技术能力建设,是我国首批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AUTOSAR全球联盟高级会员,还是北京高精尖产业设计中心、北京市设计创新中心、北京科技研究开发机构、2020年度北京工业设计促进专项设计领军机构、北京地区高校毕业生职场体验基地,拥有新能源汽车整车控制系统技术北京市工程实验室和新能源汽车整车研发中试基地。公司为我国汽车行业技术进步和人才培养提供了优质平台,是我国从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迈进中的有力推动者,是新能源汽车智能化发展的积极参与者,有志于将公司所掌握的系列研发技术和资源以“技术+供应链”模式整体向中外客户赋能,在汽车研发领域拥有较高的行业地位,在核心零部件研发制造领域的市场影响力在逐步提升。 (五)新政策法规对行业的影响 2022年,我国汽车产业相关新政策法规主要围绕促消费、调结构、续补贴、减税费、建标准、树方向、倡研发等方面展开,为我国汽车工业的稳健发展提供了极其重要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尤其在自动驾驶标准、汽车 OTA升级等方面政策的出台,进一步加速了汽车智能化方向的发展。另外,排放标准的切换,加速了燃油车向新能源车型转化的进程,并加剧了汽车行业的竞争态势,皮卡等车型的政策松动,为主机厂及消费者提供了更多车型选择。新政策法规的颁布,有利于加速汽车技术和车型的更新和迭代,有利于汽车行业更加规范化运营,有利于调节和引导汽车研发及零部件制造行业良性发展,为公司战略规划制定、业务布局优化提供了明确的方向指引,有利于公司业务的快速健康开展。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公司主要业务 阿尔特是以整车及整车平台全流程研发、核心零部件研发制造、新能源智能化平台开发为载体的前瞻技术驱动型科技创新企业,正在以全球汽车市场未来需求为导向,在汽车关键技术、核心产品及前瞻解决方案、国际市场发展等方面逐步构建国际化高壁垒生态闭环。公司整车及整车平台全流程研发业务主要包含多级别乘用、商用、固定用途/特殊场景专用新能源汽车及燃油汽车、新能源汽车平台、商用车平台、滑板底盘等全流程研发;核心零部件研发制造业务主要包含电磁式 DHT、电磁离合器模块、减速器、増程器、四合一动力总成及高性能 V6燃油发动机和 V6清洁能源发动机等研发制造;新能源 智能化平台开发业务主要包含服务平台(SOA架构、SOA开发者平台及开发工具等)、智驾平台(智 能驾驶解决方案等)、智控平台(动力域控制器、智控平台控制器、智控平台 PLUS控制器、区域控制 器等)、智舱平台(智能座舱等)及智能网联终端等软硬件开发。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主要产品 及服务未发生重大变化。 公司具备国际化视野和本土技术及效率优势,深谙包括欧标、日标在内的国际化标准体系,无论是承接的国内项目还是国际项目,公司均会按照严格标准进行研发执行,项目质量受到了众多客户的高度认可,同类项目研发效率和周期,在行业内处于领先水平。当前公司所掌握技术向营收的转化主要通过研发项目承接和核心零部件销售等形式实现,研发服务模块及质量、零部件产品品类和科技含量等都在全面提升。作为一家平台型企业,公司未来将更加充分地发挥“链主”优势,目前在推动 “技术+供应链”整体向中外客户赋能等新营收模式的落地实施。随着业务生态的逐步完善,未来公司将可根据国内外客户不同需求,提供“研发→制造→销售”全域模块菜单式服务及一站式全链条服务等多模式选择。 (二)公司主要产品及用途 公司整车研发、平台研发与架构设计、智能化关键软硬件研发等研发及测试业务的交付物主要以图纸、数据包、样车/件及解决方案为主,整车投产支持阶段主要以技术支持为主。现有重点研发或制造的产品主要有电磁式 DHT、电磁离合器模块、减速器、四合一动力总成、V6发动机(第一代、第二代)等,均为汽车核心部件,相关产品及对应技术特点和用途如下:
(三)公司的主要经营模式 1、研发模式 公司作为我国技术领先的整车研发技术解决方案供应商,主要有内部技术研发和承接项目研发两种研发模式。公司内部研发流程主要分为提案、实施、发布三大环节,研发成果绝大部分可用于具体项目执行。承接项目研发是公司目前最主要的盈利模式,采用项目经理负责制,根据项目需求,一般由多部门协作完成。 2、采购模式 公司采购可分为项目采购和非项目采购。项目采购主要根据项目具体需求采购相应的技术服务和原材料。非项目采购主要根据公司日常运营需求,采购机器设备、电脑、软件和其它办公用品。公司能够根据项目具体需求,灵活匹配最佳效益的采购模式,做到必要性、时效性、经济性的有力平衡。 3、生产模式 公司研发制造的汽车核心零部件主要有新能源动力总成类和发动机两大品类产品,均采用以销定产,适当库存的生产模式。公司生产的零部件均为公司自主研发设计,生产所需基础配件目前多采用委外加工的形式,最终产品由公司进行总装集成。针对电磁式 DHT等核心产品的关键部件,公司已开展自主加工的生产准备,未来将逐步加大核心部件的自主生产,进一步提升产品的成本优势。公司 V6发动机的装配采用先进的组装线、热试线、二维码质量追溯系统和扭矩控制系统,全流程的控制产品质量和各项装配质量参数,同时发动机下线进行 100%磨合试验,确保出厂发动机的一致性。电磁式 DHT、减速器等新能源动力总成在生产过程中采用二维码质量追溯系统,产品下线之前会对整机进行检测,最后由物流部门根据订单包装发货。 4、营销模式 公司市场营销主要有行业通用的招投标和谈判性采购两种模式。除上述两种模式外,整车研发还有公司独创的前瞻性研发储备推广模式,整车研发、核心零部件制造、产业生态赋能等还有与其他优势资源合作推广的模式。前瞻性研发储备推广模式是公司对前瞻性汽车造型和技术方案自发提前进行预研开发,潜在客户通过评审公司的前瞻预研成果或在此基础上提出二次开发方案形成订单意向。此模式是公司保持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体现,能够很大程度上降低汽车生产企业的研发时间成本和机会成本。合作推广模式是公司基于多年形成的技术和国内外整车及产业链资源优势,与头部企业通过战略合作、成立合资公司等形式,共同实现技术或产品推广的目的。 (四)主要业绩驱动因素 研发业务:公司已有 20余年的整车研发经验,已成功研发近 400款车型,技术先进性、可提供的服务模块范围、服务质量等在行业内均属领先水平。另外,针对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的发展趋势,公司已较早开展技术储备。雄厚的技术实力和系统服务的体系能力,是公司持续赢得订单并实现高质量交付的重要保障,也是公司研发业务贡献业绩的重要驱动因素。 零部件业务:公司零部件业务顺利开展,也得益于公司体系能力的持续强化。公司在为整车研发过程中,可率先感受到零部件的需求方向,且整车研发积累的资源也可以为公司零部件制造业务进行导流。 公司现已量产的产品,均具有明确的定位,公司全球首创的电磁式 DHT产品,性能优越,成本优势明显,在混动市场逐步扩容的趋势下拥有良好的应用前景。V6发动机主打高端、稀缺策略。减速器是公司首款量产的核心零部件,顺利进入国际知名车企供应链体系,对公司制造能力和产品质量获得市场认可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公司拟向市场推广的其他在研零部件产品,也具有明确的定位和营销策略。明确的产品研发和市场拓展策略,是公司零部件业务业绩贡献可持续提升的关键,2022年 7月份开始正式量产的电磁式 DHT,是报告期内零部件业务主要的业绩贡献力量。 三、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技术实力业内领先 1、掌握汽车研发系列核心技术,拥有超千项专利 公司已掌握造型创意设计、工程可行性分析技术、电源系统开发、电动汽车整车控制器开发技术、精致性开发、汽车仿真优化技术、汽车底盘调校技术、SE同步工程技术、发动机设计及仿真技术、智能驾驶技术、汽车轻量化技术、串并联混动技术、乘用车平台开发技术、性能开发技术、整车试验开发技术、智能座舱等关键领域核心技术,以及全球首创的电磁 DHT技术,集成 VCU和 MCU于一体的动力域控制器技术,集扁线、油冷及 Sic模块为一体的高性能、高效率的四合一动力总成技术等前沿技术。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拥有 1,312项专利及 48项著作权,其中发明专利 51项,实用新型专利 1,236项,外观设计专利 25项。专利年增长率达到 49.94%,其中发明专利年增长率达到 37.84%。 2、前瞻布局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数字化关键技术 在“软件定义汽车(SDV)”趋势下,汽车相关核心技术也在发生着变革。作为国内技术领先的独立整车研发企业,公司在汽车平台化、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数字化方向上均已进行前瞻布局,并掌握系列关键技术,其中多项技术或解决方案处于领先水平。 公司研发的 RUBIK融合了 17类关键技术,专利提案达 300余项,在车型拓展、柔性化设计、技术兼容性、轻量化、空间利用率等方面具备技术先进性。在智能驾驶领域,针对经济型车型和高端车型,公司规划了两款控制器,首款智驾产品采用行泊集成式控制器方案,产品能够满足基本的主动安全功能要求以及全景融合自动泊车等。在智能控制领域,公司借助动力域多年开发经验,围绕智能车控,先后布局了动力域控及智控平台、智控平台 PLUS、区域控制器四个域控平台。动力域控已经完成了 VCU 与 MCU 的融合,未来应用公司动力域控制器,客户只需要开发维护域控软件,便可以完成车辆的行驶控制,能极大地降低研发费用和零部件管理成本。 3、掌握核心零部件研发制造的系列关键技术 控股子公司四川阿尔特新能源已掌握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的关键技术,具备多类型电磁式 DHT、减速器和增程器的开发、验证和生产能力,能为客户提供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设计、开发、匹配调校、验证等全套解决方案及相关产品生产制造。自主研发的减速器、增程器及集成式电驱动系列产品具有轻量化、小型化、型谱化、低噪音、高效率、高承载等特点。开发的单档电磁式 DHT产品属于全球首创,实现了高效电磁结合,综合效率高达 98%,具有明显的性能及成本优势。另外,四川阿尔特新能源已将电磁式 DHT中的电磁离合器进行了独立模块化研发,可更经济地适配众多混动车型。 多年来,控股子公司柳州菱特自主研发的 6G3系列 V6发动机具有大功率、大扭矩、高可靠、低油耗、低噪声、低排放等技术特点,并根据市场需求,对 V6系列产品进行不断迭代。同时柳州菱特具备整机性能开发、机械开发、台架标定、可靠性验证、振动及 NVH噪声等试验验证能力,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 (二)高标准人才团队配置 1、完善的人才激励政策 作为研发型企业,人才是公司的核心。职位晋升和股权激励是企业实现人才聚集和团队稳定的重要途径。公司有完善的人才晋升通道,报告期内公司有近百位骨干员工完成职位调整晋升。公司自成立以来,已开展多轮次股权激励。2020年 3月上市以来,针对核心骨干实施的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已完成了两期归属,合计归属股份达到 6,943,125股。报告期内,公司已完成两期合计近 2亿元的股份回购,所回购股份已有 976.50万股用于员工持股计划。2023年 2月 3日,公司董事会通过了第三期回购方案,将使用自有资金 8,000万元至 1亿元再次回购公司股份,所回购股份将 50%用于注销,50%用于股权激励或员工持股计划,公司于 2023年 3月 7日已开始进行第三期回购操作,截至 2023年 3月 31日,已使用自有资金 72,942,895.23元(不含交易费用)回购 5,734,154 股股份。 2、研发人员高比例配置 作为一家研发型科技创新企业,多年来,公司通过外部招聘和内部培养相结合的方式,不断提升中高级工程师、设计师数量,在新业务模块如电动车(电子电气架构、SOA架构、电源、电机、电控方向)、自动驾驶、智能网联、整车平台等方向持续增加人员投入,目前 SDV领域团队规模已接近 500人,并不断增加掌握 AI建模、AI插件开发等前沿技术的专业人才配置。截至本报告期末,公司共有员工 2,160人,其中本科及以上学历 1,587人,占公司总人数的 73.47%;技术人员总数为 1,690人,占公司总人数的 78.24%。 3、拥有成熟的国际化团队 公司创立之初即具有国际化基因,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频次在不断提升。公司在倾力培养现代化人才的同时,也在积极借助国际专家的专业力量打造及加强公司国际竞争力。已签约百余位国内外知名汽车创意大师及工程领域资深专家来保障公司的前瞻研发设计能力,这些专家拥有意大利博通、宝马美国设计中心、通用汽车、日本三菱、梅赛德斯奔驰、日产、丰田、五十铃、韩国现代、捷豹路虎、起亚等世界著名汽车企业及设计公司的多年开发经验。 (三)业务布局全面 1、整车开发业务覆盖汽车研发全产业链 公司是国内独立汽车设计公司整车研发“交钥匙”服务和发动机/动力总成研发制造的开创者,是国内极少数业务模块能够覆盖整车开发全产业链的独立开发企业,未来将逐步打造全链条服务闭环。在整车全流程研发过程中,逐步积累的系统化的体系能力,使得公司无论是整车研发,还是零部件研发制造均能基于整车的全局性视野开展,形成差异化的竞争优势。 公司是国内为数不多具备整车试制全流程一站式服务能力的企业。全资子公司天津阿尔特具备模具、夹具、检具设计制造及整车试制能力,试制工艺齐全,现有冲压&模具车间、焊装车间、涂装车间、总装车间及质量检测中心的完整布局,各车间采用当前市场一流设备,如徐州锻压冲压机、台湾威力龙门式 CNC数控加工中心、日本 NTC激光切割机、德国德派 FDS、英国亨罗布 SPR等。另外,公司还投资建设了处于我国领先水平的整车转毂环境舱,不但能够满足公司试验需求,还能够承接外部试验订单。 2、汽车研发关键领域深度布局 公司不断强化整车全流程研发的同时,在模块化平台、电子电气架构、智能化软硬件等重点领域进行深度延伸,多项研发成果在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在滑板底盘等数字平台领域已进行前瞻布局,自主研发的集合扁线、油冷、Sic等多项前沿技术的四合一动力总成,已配套公司自研的 RUBIK平台搭载。自主研发的 VCU已经在量产车型项目中成功实现良好应用,成为 AUTOSAR高级会员后,公司将积极参与 AUTOSAR标准的制定,并提前布局符合 AUTOSAR标准软件产品和工具链,搭载公司自研 AP工具链的 SOA开发者平台已于报告期内顺利上线,且已深度应用于部分客户。另外,公司积极应用新技术,研发人员已在应用基于 AIGC的多种 AI软件来辅助项目研发,对丰富创新灵感,提升研发设计效率方面具有较好的推动作用,尤其在造型创意参考、画质优化、三维动画逻辑等图形图像处理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研发+制造双轮驱动 基于汽车研发开展的系列研发业务和制造业务构成公司的基本产业生态。公司零部件客户与公司整车设计高度协同,优质的整车研发服务能够为零部件制造业务实现优势导流。凭借整车开发业务的先入优势,公司已成为汽车生产企业核心零部件“Tier0.5”供应商。近年来,国际市场汽车研发需求明显提升,公司基于研发和制造过程中形成的技术和产业链资源优势,将重点推动“技术+供应链”模式向国际市场整体赋能。 4、体系化能力充分保障服务质量 公司在多年全流程整车研发过程中,形成了系统完备的体系化研发能力。无论是承接的整车项目、部分模块项目,还是零部件研发制造项目,公司均可基于对整车的深度理解,从全局角度开展项目的实施,对项目质量和不同模块协同性提供了极大的保障。随着汽车系统的复杂度持续增加,在研发和零部件适配时,将更需要体系能力的保障。未来随着体系化能力的持续提升,公司将可为国内外客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四)经营成果丰硕 1、拥有强大数据库,积极维护数字资产 公司已形成完善的法规标准数据库,标准数据库下设国内标准数据库、海外标准数据库及企业自有标准数据库,截至报告期末,国内标准数据库包括国家、地方、行业、团体标准等标准,有近 6,200项标准;海外数据库包含欧盟、美国、德国、日本等主流国家标准及东盟、印度、巴西、海湾国家等新兴市场国家标准,近 4,000项标准;由公司各专业编制的企业标准近 800项。 在车型数据方面,公司成功研发的近 400款整车均形成了完善的造型、工程等数据,并在 CAE仿真、环境舱模拟等数字化方面,也有丰富的数据及模型积累;在智能化方面,公司已成功加入AUTOSAR并成为高级会员,将积极参与汽车软件相关标准的制定。未来公司将在汽车电子电气架构方面持续布局,开展中间层以及应用层的软件开发,优化在汽车数字化方面的布局,不断加强数字资产的积累和维护。 2、庞大的客户群体和丰富的车型研发经验 公司已为超过 80家客户成功研发接近 400款车型项目案例(包括概念车型、已量产车型及储备车型等)。不同客户对车型委外设计的保密性要求有一定差异,主要有客户主动公开前不可公开、市场知情前不可公开、一定年限不可公开、永久不可公开等类型。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参与研发且已成功上市的车型中,绝大多数仍不满足公开条件,能够披露的个别车型分类如下: 造车新势力及自主车企新能源全新品牌车型:小鹏 G3、合众哪吒 N01、合众哪吒 U、天际 ME7、天际 ME5、观致 7、北汽新能源 LITE、北汽新能源ARCFOXα、岚图 FREE、岚图梦想家、追光、雷诺江铃集团 羿-A级轿车等。 自主品牌车型:一汽红旗 H5、一汽红旗 HS5、一汽红旗 HS7、红旗 E-HS9、一汽奔腾 NAT系列、一汽奔腾 T55、一汽奔腾 T77、一汽奔腾 T99、一汽轿车全新奔腾 B70(第三代)、一汽佳宝 V75L、V75、奔腾 B70S传统燃油车、红旗 HQ9、猛士 M50、东风汽车风神 AX5、东风汽车风神 AX4、北汽BJ80、昌河 Q25、北汽绅宝 X25、北汽绅宝 X65、北汽绅宝 D50、沈阳金杯运赢、启辰 T70、启辰 T90、启辰 D60、吉利 GS、帝豪 GL/帝豪 C7、长安跨越王 F3、华晨鑫源-金海狮、开瑞江豚等。 合资品牌车型:东风本田 e:NS1、东风本田 XNV、广汽本田 e:NP1、广汽本田 VE-1、本田 CR-V新能源 2021款锐·混动 e+、一汽大众捷达、一汽大众迈腾、一汽大众高尔夫 7、一汽大众速腾、一汽大众宝来、蔚领、一汽大众高尔夫嘉旅、江西五十铃翼放 ES等。 (五)拥有国际化视野,海外市场拓展优势明显 1、超 20年国际市场布局积累并不断优化 公司成立之初即具有国际化基因,尤其在日本具备较好的发展基础,全资子公司阿尔特日本成立于2001年,在日本市场已发展超 20年。为前瞻积累国际前沿技术及创新理念,公司已在日本、美国、意大利和中国的北京、上海设有五大研发中心。为推动国际业务布局,近年来也在不断加大国际架构优化,2021年与马来西亚上市公司 SUNSURIA BERHAD在马来西亚成立合资公司;2022年,阿尔特日本通过股权受让和认购新股的方式取得日本上市公司 YAMATO 33.04%股份,成为其第一大股东。 YAMATO 未来作为公司的国际业务平台,在公司开拓国际市场和拓展业务链中将发挥重要作用,也为公司在日本进一步开拓汽车整车及零部件相关业务提供了可行平台。 2、融合国际标准和中国技术及效率优势 在全球网络布局的同时,公司也在深入加强核心技术的国际化水平,在整车研发、核心零部件制造、供应链管理等方面的能力,均已满足国际市场标准。公司已顺利完成某国际知名车企国内纯电车型平台研发,公司所研发生产的零部件也成功打入国际知名车企在国内合资公司的供应链,充分彰显公司研发技术及生产制造、运营体系等已达到国际标准。另外,作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从跟随者到领先者快速发展的深度参与者和倾力推动者,公司对新能源前瞻技术趋势有更为深入的理解,在新能源汽车的整车、平台及核心零部件研发技术和研发效率方面,相对于国际同行均具有较多优势。作为兼具国际品质和标准,及中国技术创新和效率优势的整车研发企业,公司在海外业务开拓方面有明显的竞争优势,能够为国际化合作伙伴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整车产品。 3、国际业务合作稳步推进 近年来,公司与全球知名汽车品牌的合作深度不断提升,部分项目甚至已实现与国际大型汽车集团总部直接签约。当前国内汽车品牌出海及国际汽车市场发展均处于良好的机遇期,海外整车设计研发市场容量迅速扩容。在公司“技术+供应链”模式整体向中外客户赋能战略引领下,公司已与某国内领先整车制造上市公司、马来西亚上市公司 SUNSURIA BERHAD等多家国内外企业就海外市场业务开拓进行了深度沟通,在此基础上,公司有望赢得更多海外业务机会。 四、主营业务分析 1、概述 报告期内,公司积极克服多重不利因素冲击,研发业务和零部件业务均受一定影响。年内实现营业收入 947,136,760.38元,同比下降 25.5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 80,875,393.83元,同比下降 60.62%。其中整车设计收入 813,688,418.76元,同比下降 32.03%,来自新能源汽车整车设计收入690,140,947.04元,占整车设计收入的比重为 84.82%。核心零部件业务收入 128,600,605.59元,同比增长 99.45%。 (1)多不利因素致研发设计业务阶段探底,市场开拓值得期待 公司研发业务的竞标、合作细节对接及项目验收交付等部分环节,需要公司和客户面对面进行,对人员自由流动的要求较高。2020年初至报告期末,人员自由流动不便因素持续存在,并在报告期内形成了一定的累积效应。同时,报告期内公司部分客户因其内部车型规划调整、供应链配套不及时等原因,导致研发进度有所放缓。在上述因素及其他多种不利因素的共同冲击下,公司研发业务营业收入出现较大幅度下滑。报告期内研发业务新签订单额约 10.5亿元,截至报告期末在手订单额约 20.1亿元,截至本报告披露日,公司在手订单额约 18.9亿元,处于近年来较低水平,公司整体营业收入及利润水平在研发业务影响下也处于阶段性底部。 虽面对多重不利因素影响,营收、利润额有一定下行,但公司仍然保障了研发业务降量不降质,为公司后续年份研发业务业绩实现积极反转提供了基础支撑。在积极推动在手研发项目的同时,公司亦通过多形式保障市场业务开拓。报告期内,公司多个新签项目具有标志性意义,顺利与某智能驾驶科技公司签署了某高级别自动驾驶整车全流程开发项目,标志着公司在新能源汽车研发、智能汽车研发、高级别自动驾驶汽车研发领域的综合实力已达到国际级水平;与众多自主品牌的合作深度也在不断加强,与某头部自主品牌的研发项目合作金额首次突破亿元大关;与全球知名品牌的合作深度不断提升,部分项目甚至已实现与国际大型汽车集团总部直接签约。 2023年伊始,相关不利因素对公司业务开拓的影响已逐步减弱,国际新能源研发市场需求明显提速。公司管理层及时对新阶段市场营销的工作系统地进行了强化部署,一方面在积极挖掘现有客户深度研发需求,另一方面充分调动优势资源,重点打造以“技术+供应链”向中外客户赋能的新业务模式,目前进展顺利,后续有望通过订单陆续落地。 (2)核心零部件制造业务蓄势为主,混动产品有望带动板块快速爬坡 核心零部件制造是公司基于多年研发经验和市场未来需求判断,重点培育的业务模块。报告期内,公司在保障减速器及 V6发动机供货的同时,重点加强了产品结构调整及优化方面的蓄势工作,主要加强了电磁式 DHT等新产品的量产供货。 2022年 6月份,公司自研的电磁式 DHT顺利下线,该产品采用业内主流的 P1+P3双电机串并联混动构型,可实现整车纯电驱动、串联驱动、并联驱动、发动机直驱的混动行驶模式,同时也是全球首个采用单档电磁式 DHT,具有结构简单、执行可靠、NVH性能好,传动效率高、成本低等优点,实现了经济与性能的平衡。2022年 7月份起,随着电磁式 DHT正式在上汽通用五菱混动车型上实现量产搭载,公司核心零部件业务已进入快速爬坡期。 在电磁式 DHT量产带动下,四川阿尔特新能源年实现营收 131,889,418.01元,同比增长 381.30%。 随着客户已量产车型的销量提升以及更多搭载公司现有及新产品的车型陆续上市,2023年起公司核心零部件制造业务将进入加速爬坡期,业绩贡献率也将进一步提升。 (3)多个自主研发项目取得阶段性进展 自主项目研发是公司持续保持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保障,报告期内,研发投入 192,461,001.55元,同 比增长 27.08%。报告期内,公司在人员流动不便期间,积极挖掘造型创意及工程研发人员创新潜能, 重点加强了自主研发项目的工作推动,多个前沿项目取得重要进展。 1)造型设计 概念车型设计是造型设计团队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为充分展示公司国际级别的前瞻造型设计能 力,在积极完成客户造型项目的同时,公司造型团队联合工程团队,针对不同应用场景、不同用户群体、 不同消费水平人群特点,打造了多款概念车型。 在 2022年末亮相广州国际车展的 TRUCK-MAD,是阿尔特集多位设计大师和工程团队打造的全尺 寸、全地形、全领域新能源电动皮卡概念车。该款车采用全新设计语言和创新性工程结构,造型灵感来 源于太空星舰,具有极强的太空科幻感,完全对称式的无 B柱对开门、前亮黑后哑白的强对比色彩、 颠覆性的车身形态使设计具有极强的视觉冲击性,车身上加入机能风设备指示标识等众多细节尽显整车 质感。亮黄内饰与黑白车身的色彩对比更彰显张扬的个性,居中驾驶席布置增强了旗舰感。 5878*2198*2029mm的超大尺寸和 3622mm的超长轴距,在性能上,最高车速可达 200km/h,百公里加 速仅需 4秒,涉水高度 800mm以上,离地间隙 350mm以上,具有 800km超长续航,及 L2+自动驾驶。 另外,该款车尾箱内还设置有超大移动工具箱,包含脱困板、工具箱、急救箱、移动电源、锚点等完备 工具,且电控座椅在驾、享、悦、野四种模式中可自由切换,后舱还可以完全打开。 目前国内有关皮卡的政策有逐步放宽的趋势,多家整车企业针对即将爆发的皮卡市场已开始车型布 局。该款概念车公开亮相后,受到了市场的广泛关注,并得到了众多潜在客户的合作意向洽谈,已有整 车企业正与公司就此车型的开发做深度沟通。 另外,公司创新设计的 C-MUTE、ISE·智享等概念车型,也是公司前瞻造型能力的集中体现。C-MUTE是公司造型团队专针对都市女性通勤、社交设计的一款概念车型,充分抓住了都市女性年轻且富有个性的特点。造型理念前卫,设计风格清新灵动,在色彩、线条及图形构造等方面均进行了创新性设计,并选用环保属性的竹木材质内饰,配置贵妃榻通体 lounge后排座椅。 ISE·智享是公司造型团队打造的一款覆盖多场景化的智能移动载体。极简产品化风格完美融入城市 场景,无驾驶席设计完全释放车内空间,鹅卵石型座椅造型营造柔软放松感,箱型化设计为空间的定制 化提供便利性,可在 VIP接待、参观、私密会议等多场景无缝切换。 2)工程开发 工程开发是公司整车研发中工作量占比最高的模块,能够深入体现公司对未来市场趋势的研判能力和整体研发交付能力。公司在 2022年末在广州国际车展亮相了“全新一代”高速智能数字化汽车平台RUBIK,该平台仅由 5个功能单元构成,融合了集成化、模块化、柔性化、轻量化理念,应用了上下车体分离、一体式铸造、线控底盘、CTC、超高压、集成式热管理、扁线油冷电机、SiC逆变器、中央计算平台等 17类先进技术,能够提高车型研发、制造效率,缩短车型开发、验证周期,并降低开发投入和零部件成本。在车型拓展、柔性化设计、技术兼容性、轻量化、空间利用率等方面具备技术先进性。 RUBIK平台以功能重组为核心研发理念,通过结构的深度集成,最大程度实现零部件数量的减少和功能的整合,并通过柔性化标准接口设计,使平台能够高度通用。该平台采用上下车体分离技术,底盘平台形成了完整功能区,底盘平台和上车体可实现分开独立制造。该款平台轴距可以达到 2750-3200mm,整车长可实现 4680-5330mm的带宽,电池电量可实现 68-123度电,续航里程可实现最高800km,可覆盖 A+级-C级,轿车、SUV、MPV、皮卡车型,又可实现未来智能出行舱、商务办公仓。 各车型之间高度通用,实现车型的快速迭代,满足不同定位、不同级别车型需求。 另外,当前线控技术还不够成熟,受法规、安全性等限制尚不满足在量产实车规模性搭载的条件。 公司工程团队在开发该平台时,开创性地预留了非线控接口,是市场上极少数能够同时兼容线控和非线控方案的全新平台,在现有技术条件下,公司研发的平台即可满足量产应用的需求。 3)核心零部件 电磁式离合器模块 公司于 2022年 6月份量产下线完全自主设计开发的全球首个单档电磁式 DHT产品后,受到了市场和潜在客户的高度关注。为进一步提升公司产品竞争力,满足汽车市场降本增效的需求,公司积极开展了电磁离合器的模块化研发,未来除可向客户销售电磁式 DHT外,还可独立销售电磁离合器模块。目前已有多家整车企业就电磁离合器模块的合作与公司洽谈合作。 四合一动力总成 将电机、控制器和减速器结构共壳体高度集成,并基于全新电子电气架构将软件深度集成的“多合一”产品,是动力总成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公司研发的面向下一代的集成式纯电动“四合一”动力系统平台,采用了全新的电子电气架构和多项关键技术,集成了电机、减速器、电机控制器和整车控制器,概念样机已在 2022年广州国际车展亮相展出。该产品从整车层面的需求出发,可实现“机”、“电”、“热”、“控”四个维度的高度一体化系统集成,具有平台化、模块化、高度集成化、驱动电机高速化、扁线电机、油冷系统等多项技术亮点。 公司研发的四合一动力总成可兼容 IGBT和 SiC高压大功率 MOSFET器件,特别是功率半导体的应用,相比 IGBT功耗可降低 60%-80%,可有效地减小控制器体积,提升控制器体积密度,较大幅度提高动力总成效率,续驶里程可提升 4%-6%,对于 600km续航车型可节省电约 6度。高开关频率可极大地提升电机电流正弦度,明显削弱电机高速噪声,有效改善电驱系统 NVH性能,提升整车舒适性。 截至本报告期末,该产品已完成功能及性能样机的试制及试验验证工作,并完成了目标车型的搭载及测试工作,性能均达到预期设定指标。针对该产品,公司已完成核心技术专利及软件著作权申报 90余项。 全新一代 V6发动机(第二代) 2022年 5月份点火成功的全新一代 V6发动机(第二代),采用了米勒循环,配置了缸盖集成排气歧管、高滚流比气道、可变截面增压器(VGT)等主流先进技术,实现了高效率、高性能的进阶。该款发动机能够同时兼顾传统动力驱动、新能源混合动力驱动等多种应用方向,并可应用传统燃油(汽油)、天然气、甲醇、氢气等多种不同燃料。首款汽油版发动机最大功率 260kW,最大扭矩 510N·m,可满足国 6b(RDE)排放法规,具备了应对下阶段排放升级的能力。公司发动机产品应用场景,可覆盖硬派越野车、高端皮卡、高性能轿车及新能源轻客、中巴、商用车等多种车型。 4)新能源智能化平台 ①服务平台 SOA架构 公司基于在电子电气架构研发方面的持续积累,从用户使用场景出发,通过功能的服务化设计、应用软件的解耦设计、面向服务的通信设计、快速迭代的 OTA设计、软硬件的功能安全设计、纵深防御的信息安全设计等技术,实现了由面向功能的开发向面向服务的开发转变,构建持续进化的电子电气架构。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己基于 PREEVison和 Enterprise Architecture建模工具,建立了 SOA架构的完整设计流程。为实现 SOA架构标准化、规范化、平台化开发,公司成体系的建立了 SOA规范库、智能化场景模型库、服务模型库。其中 SOA规范库,包含 SOA架构整体框架方案以及一系列用于 SOA架构开发的设计规范;智能化场景模型库,基于不同的用户需求及用户场景,已搭建 50+项智能化场景模型;服务模型库,服务数量已达 1,000+项。未来会继续着力 SOA架构各维度的研发,计划于 2023年底智能化场景模型库达到 200+,服务模型库的服务数量达到 5,000+,并打造实现 SOA基础研发平台。 SOA开发者平台 公司是我国首家发布汽车行业 SOA开发者平台的独立汽车研发企业。开发者平台旨在打造共享、共创、共赢的多参与方平台,解决 SOA技术为汽车软件带来的开发难题和测试难题,具备高效率连通上下游环节开发的特点,能使汽车软件产品具备快速自我完善的能力,可满足汽车用户千人千面的个性化需求。该开发者平台以核心技术为依托,可衍生出满足客户需求的不同产品及服务,适应不同应用场图形化开发者终端等不同的产品及服务,支持设计开发、测试验证等不同场景的应用需求。SOA开发者平台 1.0版上线后,公司持续对该平台进行升级完善,报告期内主要开展了包括可视化场景编辑工具开发、可视化应用开发、软件框架工具开发等工作,3.0版有望在 2023年下半年上线。 ②智控平台 随着智能汽车的加速推进,跨域融合的控制器产品预计将成为未来汽车行业的重点应用方向。公司基于对整车研发的深度理解和成熟的车辆控制技术,采用平台化的开发理念,依次研发动力域控制器、智控平台控制器、智控平台 PLUS控制器、区域控制器共四个系列的矩阵式产品。 截至报告期末,动力域控制器已经实现 VCU控制电路、电机控制电路、P档锁控制电路的融合设计与验证,研发工作已完成包括架构设计、原理图设计等功能安全设计,完成了基于主控芯片的底层软件功能开发工作,还完成了 A样 DV摸底试验,并成功搭载到动力总成系统中进行 A样台架试验,目前已进入 B样试制试验阶段。 智控平台及智控平台 PLUS的设计开发工作已同步开展,已经完成了 SOC芯片的选型工作。计划在 2023年完成智控平台及智控平台 PLUS的方案设计工作及样件的制作和验证工作。在区域控制器研发方面,2023年将主要进行布置分析及各区域控制器功能和引脚分析,并确定区域控制器的布置方案及功能定义,将于 2024年进行区域控制器的详细设计。 ③智驾平台 公司是较早在智驾领域开展布局的整车研发企业,在域集中式的电子电气架构趋势下,公司从 L2主动安全产品切入,首款智驾产品采用行泊集成式控制器方案,主要定位于经济型车型,产品可满足基本的主动安全功能要求以及全景融合自动泊车等。同时,公司针对高端车型,也在策划高级别智驾控制器的研发工作。 公司在研的智驾平台,主要是利用多传感器融合技术,建立障碍物识别、类型识别、障碍物行为预测等模型。根据各种传感器的特性及应用场景,开发出通用化算法架构,并可根据客户要求,拆分算法模块,灵活匹配不同传感器。基于此通用化算法设计,规范感知层输入、输出的变量处理,以提高不同传感器感知信息的冗余度及容错性,能够满足 L3级以上自动驾驶对于环境感知的要求。另外,为避免由传感器本身性能带来的算法缺陷及产品故障,在算法层增加了诊断机制,同时在该平台上融合无人驾驶技术与智能化多模态人机交互系统,衍生出智能化汽车的多元化操作方式,实现信息的内部形式与人类可以接受形式之间的转换,使得无人驾驶系统在智能座舱的体验得到更新颖的操作感受。该平台技术已在工程样车和改制车上进行了测试、验证,具备较好的产品化基础。 ④智能座舱和智能网联终端 公司基于市场需求和产品战略,面向高端配置和中低端配置车型规划了两款智能座舱平台,其中面向高端配置车型的平台在市场销售中已实现零的突破,面向中低端配置车型的平台已着手开始研发。未来两款智能座舱平台推向市场,将有利于公司赢得更多市场机会。另外,公司正在研发 5G T-BOX智能网联终端采用管端平台方案,2022年已完成部分基础功能、测试环境开发和硬件平台样机研发,2023年末可提供部分核心功能的 5G T-BOX样机。 2、收入与成本 (1) 营业收入构成 营业收入整体情况 单位:元
单位:元
(3) 公司实物销售收入是否大于劳务收入 □是 ?否 (4) 公司已签订的重大销售合同、重大采购合同截至本报告期的履行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已签订的重大销售合同截至本报告期的履行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单位: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