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报]金发科技(600143):金发科技2022年年度报告

时间:2023年04月24日 22:13:18 中财网

原标题:金发科技:金发科技2022年年度报告

公司代码:600143 公司简称:金发科技 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2年年度报告 重要提示
一、 本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年度报告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承担个别和连带的法律责任。


二、 公司全体董事出席董事会会议。


三、 立信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为本公司出具了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四、 公司负责人袁志敏、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奉中杰及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郑和粉声明:保证年度报告中财务报告的真实、准确、完整。


五、 董事会决议通过的本报告期利润分配预案或公积金转增股本预案 公司拟向2022年利润分配实施公告确定的股权登记日可参与分配的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股利人民币2.3元(含税),具体实施分配方案时,实际派发现金红利金额根据股权登记日实际情况确定。在实施权益分派的股权登记日前公司总股本发生变动的,拟维持每股分配比例不变,相应调整分配总额。本年度不作公积金转增股本、不送红股。上述利润分配预案尚需提交股东大会审议。


六、 前瞻性陈述的风险声明
√适用 □不适用
本年度报告涉及公司未来计划、发展战略等前瞻性陈述,因存在不确定性,不构成公司对投资者的实质性承诺,敬请投资者注意投资风险。


七、 是否存在被控股股东及其他关联方非经营性占用资金情况


八、 是否存在违反规定决策程序对外提供担保的情况


九、 是否存在半数以上董事无法保证公司所披露年度报告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 否
十、 重大风险提示
报告期内暂无可能对公司未来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的实现产生不利影响的重大风险。


十一、 其他
□适用 √不适用


备查文件目录载有公司负责人、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 人员)签名并盖章的财务报表。
 载有会计师事务所盖章、注册会计师签名并盖章的审计报告原件。
 报告期内在中国证监会指定网站上公开披露过的所有公司文件的正本 及公告的原稿。




常用词语释义  
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
证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
中国证监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
公司章程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章程(2022年修订)
本公司/公司/金发科技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金发上海金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江苏金发江苏金发科技新材料有限公司
天津金发天津金发新材料有限公司
广东金发广东金发科技有限公司
武汉金发武汉金发科技有限公司
成都金发成都金发科技新材料有限公司
美国金发Kingfa Science & technology (USA), INC.
欧洲金发Kingfa Sci. & Tech. (Europe) GmbH.
印度金发Kingfa Science & Technology (India) Limited
马来西亚金发KINGFA SCI & TECH (MALAYSIA) SDN BHD
金发生物材料珠海金发生物材料有限公司
特塑公司珠海万通特种工程塑料有限公司
金发碳纤维/碳纤维公司广州金发碳纤维新材料发展有限公司
宁波金发宁波金发新材料有限公司
辽宁金发辽宁金发科技有限公司
PP聚丙烯
PE聚乙烯
PC聚碳酸酯
ABS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
PS聚苯乙烯
PBAT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醇酯
PLA聚乳酸
BDO1,4丁二醇
LCP液晶高分子聚合物
PA聚酰胺
PPSU聚亚苯基砜树脂
PES聚醚砜
PCR消费后回收料
PIR工业回收料
OBP海洋垃圾回收料
LAP激光化学活化金属镀
元、万元、亿元人民币元、人民币万元、人民币亿元
本期、报告期2022年度




公司的中文名称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的中文简称金发科技
公司的外文名称KINGFA SCI. & TECH. CO., LTD.
公司的外文名称缩写KINGFA
公司的法定代表人袁志敏

二、 联系人和联系方式

 董事会秘书证券事务代表
姓名戴耀珊曹思颖
联系地址广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科学城科丰 路33号广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科学城科 丰路33号
电话020-66818881020-66818881
传真020-66221898020-66221898
电子信箱[email protected][email protected]

三、 基本情况简介

公司注册地址广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科学城科丰路33号
公司注册地址的历史变更情况2007年9月,公司注册地址由“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890号广州 国际科贸中心12楼”变更为“广州市天河区柯木塱高唐工业区高普 路38号”;2012年7月,公司注册地址由“广州市天河区柯木塱高 唐工业区高普路38号”变更为“广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科学城 科丰路33号”
公司办公地址广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科学城科丰路33号
公司办公地址的邮政编码510663
公司网址www.kingfa.com
电子信箱[email protected]

四、 信息披露及备置地点

公司披露年度报告的媒体名称及网址《中国证券报》《上海证券报》 《证券时报》《证券日报》
公司披露年度报告的证券交易所网址www.sse.com.cn
公司年度报告备置地点公司董事会办公室

五、 公司股票简况

公司股票简况    
股票种类股票上市交易所股票简称股票代码变更前股票简称
A股上海证券交易所金发科技600143-

六、 其他相关资料

公司聘请的会计师事务所(境 内)名称立信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办公地址上海市黄浦区南京东路 61号 4楼
 签字会计师姓名张宁、何慧华

主要会计数据2022年2021年本期比上年同 期增减(%)2020年
营业收入40,412,331,204.1940,198,623,226.920.5335,061,170,904.88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 东的净利润1,991,899,230.861,661,495,265.8619.894,587,696,510.29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 东的扣除非经常性 损益的净利润1,340,922,896.091,536,200,705.77-12.714,435,578,215.63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 金流量净额3,431,624,947.262,215,003,094.2254.936,216,986,372.12
 2022年末2021年末本期末比上 年同期末增 减(%)2020年末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 东的净资产16,529,270,045.3414,986,958,295.4510.2914,841,977,473.93
总资产55,428,665,098.4748,300,022,105.8214.7632,454,896,472.95

(二) 主要财务指标

主要财务指标2022年2021年本期比上年同期增 减(%)2020年
基本每股收益(元/股)0.76770.645618.911.7826
稀释每股收益(元/股)0.76770.645618.911.7826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基本每 股收益(元/股)0.51680.5969-13.421.7235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2.6710.60增加2.07个百分点36.21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加权平 均净资产收益率(%)8.539.80减少1.27个百分点35.01

报告期末公司前三年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的说明
√适用 □不适用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变动原因:主要是报告期公司增值税留抵退税和出口退税增加。


八、 境内外会计准则下会计数据差异
(一) 同时按照国际会计准则与按中国会计准则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净利润和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差异情况
□适用 √不适用

(二) 同时按照境外会计准则与按中国会计准则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净利润和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差异情况
□适用 √不适用

(三) 境内外会计准则差异的说明:
□适用 √不适用

 第一季度 (1-3月份)第二季度 (4-6月份)第三季度 (7-9月份)第四季度 (10-12月份)
营业收入9,457,240,380.3310,009,555,616.39,848,276,061.7711,097,259,145.79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 东的净利润421,036,519.46381,238,298.94400,916,801.33788,707,611.13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 东的扣除非经常性 损益后的净利润397,401,420.45304,907,110.67231,715,929.71406,898,435.25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 金流量净额-441,978,678.011,862,227,227.461,176,389,356.83834,987,040.98

季度数据与已披露定期报告数据差异说明
□适用 √不适用

十、 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和金额
√适用 □不适用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非经常性损益项目2022年金额附注 (如适 用)2021年金额2020年金额
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170,361,713.44 -135,555,612.06-12,293,830.41
越权审批,或无正式批准文件,或 偶发性的税收返还、减免    
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但与公 司正常经营业务密切相关,符合国 家政策规定、按照一定标准定额或 定量持续享受的政府补助除外310,728,905.93 281,102,458.92244,220,399.58
计入当期损益的对非金融企业收取 的资金占用费    
企业取得子公司、联营企业及合营 企业的投资成本小于取得投资时应 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 价值产生的收益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损益    
委托他人投资或管理资产的损益    
因不可抗力因素,如遭受自然灾害 而计提的各项资产减值准备    
债务重组损益    
企业重组费用,如安置职工的支 出、整合费用等    
交易价格显失公允的交易产生的超 过公允价值部分的损益    
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产生的子公司 期初至合并日的当期净损益    
与公司正常经营业务无关的或有事    
项产生的损益    
除同公司正常经营业务相关的有效 套期保值业务外,持有交易性金融 资产、衍生金融资产、交易性金融 负债、衍生金融负债产生的公允价 值变动损益,以及处置交易性金融 资产、衍生金融资产、交易性金融 负债、衍生金融负债和其他债权投 资取得的投资收益3,241,113.16 -3,566,822.82-10,699,425.96
单独进行减值测试的应收款项、合 同资产减值准备转回268,916,405.12   
对外委托贷款取得的损益    
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的 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产生的 损益    
根据税收、会计等法律、法规的要 求对当期损益进行一次性调整对当 期损益的影响    
受托经营取得的托管费收入    
除上述各项之外的其他营业外收入 和支出-2,771,653.59 3,922,255.69-33,143,975.81
其他符合非经常性损益定义的损益 项目    
减:所得税影响额-95,610,224.87 18,215,884.9534,614,296.05
少数股东权益影响额(税后)-3,889,924.42 2,391,834.691,350,576.69
合计650,976,334.77 125,294,560.09152,118,294.66

对公司根据《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解释性公告第 1号——非经常性损益》定义界定的非经常性损益项目,以及把《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解释性公告第 1号——非经常性损益》中列举的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界定为经常性损益的项目,应说明原因。

□适用 √不适用

十一、 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项目
√适用 □不适用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项目名称期初余额期末余额当期变动对当期利润的影响 金额
应收款项融资796,631,304.221,147,297,183.20350,665,878.98-
交易性金融资产 456,326.00456,326.002,893,981.26
其他非流动金融 资产223,683,035.00218,828,347.37-4,854,687.63-
交易性金融负债347,131.90--347,131.90347,131.90
合计1,020,661,471.121,366,581,856.57345,920,385.453,241,113.16

十二、 其他
□适用 √不适用

第三节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报告期内,作为全球最大的化工新材料生产和消费国,我国新材料产业正处于战略发展的关键机遇期。新能源汽车、光伏、储能、新基建、5G通信、VR/AR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高速发展,为公司持续高质量发展开辟新赛道,注入新动能,迎来新机遇。但同时受地缘冲突升级、通胀上行等不利因素的多重影响,能源价格上涨,行业成本显著上升叠加需求不振,给公司的经营质量带来了诸多挑战和压力。

报告期内,公司积极、主动应对复杂的内外部环境,聚焦主营业务,加强科技创新,持续深化高质量发展,得益于中国全产业链的竞争优势,以及公司全球供应链平台、技术研发平台和集团一体化营销平台协同能力,产品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提升,抵御了经济下行的压力,迸发了坚韧的发展力量,公司营业收入和净利润稳中有进。

(一)改性塑料板块经营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产品结构持续优化、大客户占有率进一步提高、全球产能布局进一步完善,克服了国内房地产行业收缩和消费需求疲软影响,改性塑料板块销量实现增长。产成品销量 176.22万吨,同比上升 0.97%;营业收入 256.47亿元,同比增长 1.26%。

1、车用材料:主要的车用材料全球销量 75.11万吨,同比增长 21.64%。

行业概况: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在减征购置税等政策利好的作用下,2022年国内乘用车销量 2,356.3万辆,同比增长 9.5%。其中,国内新能源汽车继续保持强劲增长态势,实现销量688.7万辆,同比增长 93.40%,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上升至 25.60%。

经营情况:①持续深化与客户战略合作。公司具备齐全的改性塑料及复合材料产品体系,依托在全球汽车行业客户全覆盖的市场优势,以“材料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的模式深化与客户战略合作,不断拓宽轻量化“以塑代钢”、差异化“美学塑料”、智能化“塑造空间”等材料应用领域,公司通过不断创新,产品在汽车行业市场占有率稳步提升,目前在国内和印度车用材料市场份额稳居第一,在欧洲和美国的车用材料市场份额稳步提升,在新能源汽车材料市场份额得到快速增长。

②持续推进产品技术创新。公司聚焦新能源汽车三电系统及其智能化的创新解决方案,与行业头部企业建立联合研发实验室,开发出满足新能源汽车复杂电磁环境、高电压安全性、低碳排放的耐高温无卤阻燃、生物基、低气味等多种高性能高分子材料,以及连续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模压注塑先进工艺等,引领行业创新。③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公司加强与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等第三方机构合作,联合全球主流汽车品牌共同构建碳足迹可追溯、碳积分可计算的车用绿色全产业链,借助全闭环的 PCR/PIR/OBP改性塑料和生物基特种工程塑料产品,积极迎接全面低碳、绿色环保的重大变革机遇期,以战略合作伙伴的身份参与汽车行业绿色标准制定,在客户全球总部大力推动全体系绿色材料认可与项目定点,为公司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储备未来项目,为汽车行业绿色发展贡献中国力量。

2、家电材料:主要的家电材料全球销量 35万吨,同比下降 5.40%。

行业概况:全国家用电器工业信息中心数据显示,2022年家用电器内销零售额 7,307.2亿元,同比下滑 9.5%。但是,代表健康、舒适、集成需求的新兴家电品类仍处于增长通道中。奥维罗盘线上数据显示,2022年新兴小家电渗透率快速提升,线上销售规模快速增长,其中电蒸锅、空气炸锅、洗地机分别增长 55%、49%和 54.9%。

经营情况:①加快布局新兴家电材料,快速抢占市场。公司开发了新型透明长寿命抗老化材料,大幅延长了家电产品的使用寿命,提高了材料服役过程中的可靠性;公司开发了满足超高电气安全标准和阻燃标准的新材料,保障了家电产品长期使用的电气安全和火灾安全,实现了在全球范围内材料技术领先。②推广高性能新材料,提升客户体验。公司通过调研客户群体的听觉、触觉、视觉的需求差异,开发了相关的创新产品,顺应了家电行业高颜值、高品质和健康舒适的发展趋势,使家电产品具备视听感觉佳、舒适性强、智能性优、体验良好等特点。③升级绿色材料解决方案,助力行业绿色发展。公司加快了 PCR产品认证布局,实现了绿色材料对家电家居品类的全覆盖;公司实现了 PA、PET、PBT等一系列 PCR材料在家电行业的成功应用;公司开发的生物基材料,广泛应用于厨房电器等领域,成功打破了国外垄断。

3、电子电气材料:主要的电子电气材料全球销量 18.1万吨,同比增长 7.1%。

行业概况:美国 Market.US公司联合市场研究报告、毕晓普联合公司(Bishop & Associates,inc.)等报告显示,2022年全球电子电气行业改性塑料的市场容量约为 140.4万吨。2022年以来,得益于国内“双碳政策”推动和国产替代加快的趋势,智能制造、智能家居及智能出行等行业快速发展,相关零部件产品需求逐步增长。

经营情况:①把握行业热点,升级产品性能。公司研发了更高的电绝缘安全性 PPE、PBT、PA等阻燃材料,满足了行业对电气绝缘标准越来越高的要求,在低压电器、连接器、光伏、锂电等行业广泛应用。②突破技术瓶颈,夯实行业地位。公司研发的新型阻燃尼龙材料,解决了行业加工过程的难点问题,已在工业连接器上实现了大规模应用;公司开发的阻燃高温尼龙材料,突破了高电压大电流工况下的技术瓶颈问题,在连接器上实现了批量应用。③创新绿色产品,落实低碳战略。公司研发的生物基尼龙材料,有效降低了产品碳排放,广泛应用于连接器、LED封装部件、体育器械等领域;公司研发的 PC/ABS合金材料,通过了美国 UL的 PCR材料认证,在网络通信行业上实现了大批量应用。

4、新能源材料:主要的新能源材料全球销量 5.69万吨,同比增长 84.86%。

行业概况: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 230GW,同比增长 35.3%。

法维翰咨询公司(Navigant(syl))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充电桩新增数量大约为 215万台,同比增长 138.6%。伊维碳科管理咨询有限公司(EVTank)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锂离子电池总体出货量 957.7GWh,同比增长 70.3%。为实现双碳目标,我国将加快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光伏、锂电储能、充电桩等产业迅猛发展,对材料性能提出了新要求,特别是耐温、高绝缘、耐老化等高性能工程塑料的需求量将稳步增加。

经营情况:①光伏产业。公司研发出高可靠性工程塑料专用料,满足了光伏产品户外长期服役等苛刻要求,打破了国外材料的垄断地位,在光伏领域得到广泛应用。②储能产业。公司研发了高性能工程塑料,取得了在关键部件上“以塑代钢”的突破,在储能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公司研发的生物基高温尼龙材料,满足了储能行业核心零部件的材料要求,实现了国产化替代。③动力电池产业。公司研发出高性价比的动力电池材料整体解决方案,如电池 PACK包箱体、电池模组、高低压系统、电芯、电池上盖板及 BMS壳体材料等,满足了该行业对绝缘耐压、耐老化、耐电解液等特殊工况的要求,在动力电池领域实现快速增长。

5、消费电子材料:主要的消费电子材料全球销量 6.12万吨,同比增长 27.08%。

行业概况:德国 Statista数据统计公司数据库、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消费电子产品市场规模约 10,700亿美元。我国作为消费电子生产大国,全球近 70%的电子产品产业链集中在中国。2022年,受外部因素影响,全球传统消费电子产品,如音响、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等出货量同比下降,但随着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新技术的发展和成熟,智能家居、VR/AR、智能机器人等新兴消费电子产品出现大幅增长。

经营情况:①紧盯行业发展变化趋势,坚持原创技术自我迭代。公司研发了特殊光学材料,极大地降低消费电子产品的外观和结构设计难度;公司开发了高合格品率的 LAP材料,降低了消费电子产品的天线和柔性电路板的设计难度;公司开发了新型超高刚性低密度材料,提升了VR/AR等穿戴类产品的佩戴舒适性。②参与产品前期设计,提升材料美学性能。公司建立了消费电子产品的可靠性评估实验室,研发了生物基斑点、流纹、多彩金属、珠光等创新型视觉外观美学材料,满足了消费者对产品高颜值的要求。③高质量 PCR、生物基材料,助力行业低碳要求。

公司建立和完善再生材料的分级管理和品质管控体系,开发出适用于消费电子产品的高品质再生材料和生物基材料,助力行业低碳发展。

6、 环保高性能再生塑料:实现产品销量 18.9万吨,同比增长 3.76%。

行业概况:根据中国物资再生协会统计,2022年我国总体废塑料回收总量为 1800万吨,同比下降 5.3%。但是,随着国内外再生塑料法规的出台,再生材料在汽车、家电、电子电气和纺织包装等行业得到广泛应用。同时,以快消品行业为代表的头部企业承诺使用 PCR材料,增加了高等级再生塑料的需求。

经营情况:①掌握全链条核心技术。公司打通了回收—前处理—再利用三大关键环节,掌握了智能化精细分选、高效清洁、低碳回收利用等环节的核心技术,保持了行业领先地位。②突破高质利用技术瓶颈。公司通过高效清洗技术及熔体过滤工艺装备技术,突破了污染物脱除技术瓶颈,具备了高等级再生 PP规模化生产能力,产品取得了可用于食品接触材料的 FDA无异议函,在高端化妆品、日化包装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③助力客户实现可持续发展。公司已与多家世界500强企业在废旧制品回收、全生命周期管理和低碳材料综合解决方案展开战略合作,协助客户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7、其它改性塑料:公司依托技术创新能力,不断开拓材料在新场景的应用,如医疗设备、办公设备、电线电缆、环保玩具、低速出行等行业,销量实现了稳步增长。

(二)新材料板块经营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产品结构持续优化,产能布局成效显著,运营效率不断提升,行业地位日益突出,经营质量稳步攀升。新材料板块实现产成品销量 12.28万吨,同比增长 20.47%。

1、完全生物降解塑料:产品销量 9.85万吨,同比增长 23.53%。

行业概况:报告期内,国家继续推进“禁限塑”政策,随着塑料污染治理顶层设计的不断完善,国内可降解塑料产业正逐步完善。然而,受上游化工单体原料价格波动、经济下行、需求萎缩等因素的影响,可降解塑料需求增速相比去年同期明显放缓。此外,行业内新建产能逐步投产,无序竞争导致了可降解塑料产品整体利润下降。

经营情况:①提高差异化竞争能力。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已具备合成 18万吨 PBAT/PBS及 3万吨 PLA树脂的能力。公司研发的差异化 PLA产品,与 PBAT产品形成互补效应,满足市场多方位需求;公司自主研发了吹膜级、挤出级、注塑级、流延级等完全生物降解塑料产品,满足终端客户定制需求,推动“双碳”目标下的绿色转型升级。②构筑前瞻性研究,推进产业链延伸。公司成立辽宁金发生物材料有限公司,布局生物基单体及生物基材料技术研究与产业化建设,稳步推进年产 1万吨生物基 BDO项目建设。③拓展上游资源,保证原料供应。针对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公司与主要上游供应商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稳定主要原材料的价格,保障了公司的原料供应。④降本增效,提升份额。公司对合成装置实施了技术改造,降低了制造成本,提升了生产效率。

2、特种工程塑料:主要产品销量 1.78万吨,同比减少 0.85%;其中,LCP销量 0.34万吨,同比增长 13.33%。

行业概况:报告期内,传统应用领域中,LED照明和显示屏需求稳中向好,消费电子和 5G通讯受芯片短缺因素影响需求有所下降。而在新应用领域,如新能源汽车、光伏、储能、充电桩、动力电池等新兴产业迅猛发展,特种工程塑料材料因具有不可替代的高耐热性能、优异的高温电气安全性能、出众的尺寸稳定性等,在以上新产业中有广阔且快速增长的开发应用。总体而言,特种工程塑料市场前景广阔。

经营情况:①保持技术领先,提高应用水平。公司开发的具有优异高温电气安全性能的无卤阻燃半芳香聚酰胺材料,性能优势凸显,在新能源汽车三电系统获得大批量应用;公司开发的高品质 PPSU材料,在地暖和饮用水管接头上实现大批量应用,打破了国外垄断;公司开发的高性能 PA10T材料,在新一代存储连接器上实现大批量应用;公司开发的高强度高耐热 LCP材料,在电气部件上得到规模化应用。②跟踪前沿技术,延伸下游应用。公司基于 LCP薄膜专用树脂和薄膜产业化技术,建立了专用树脂-薄膜成型产业链,稳步推进 LCP薄膜在柔性覆铜板领域的应用验证。③紧抓产能建设,满足市场需求。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已具备年产 2.1万吨 PA10T/PA6T合成树脂能力;公司已启动年产 0.6万吨 PPSU/PES项目,计划于 2024年 6月投产;公司还启动1.5万吨 LCP合成树脂项目,计划于 2024年 12月开始投产。

3、高性能碳纤维及复合材料:主要产品实现营业收入 1.58亿元,同比增长 23.44%。

行业概况:贝哲斯咨询连续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市场调研报告显示,2022年,全球连续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市场容量达 28.05亿元,其中国内市场容量达 4.97亿元。报告预测至2028年,全球连续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市场规模将会达到 45.5亿元,预测期间内将以 8.40%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增长。

经营情况:①公司结合新能源汽车轻量化的迫切需求,与头部企业联合设计开发了高集成轻量化复合材料,既实现了防护板轻量化,又解决了耐冲击等行业难题,产品实现批量应用,并获得汽车行业铃轩奖—前瞻材料类金奖。②公司开展了连续碳纤增强 PA/PET复合材料制备技术、CFRTP复合材料高性能技术等方面的研究,成功研发了连续碳纤维增强 PA/PET复合材料、阻燃连续增强 PP复合材料等产品,解决了产品轻量化、高强度等技术难题,在光伏、工业级无人机、冷链物流车等多个行业实现了新的突破。

(三)绿色石化板块经营情况
1、宁波金发:主要产品实现销量 45.92万吨,同比下降 26.07%。

行业概况:聚丙烯、环氧丙烷、丙烯腈等丙烯下游,是国民经济领域的重要基础化工材料,在汽车、家电、包装、管材、建筑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尤其性能优异的中高端聚丙烯产品仍大量依赖进口。近年来,丙烯下游产品的产能均处于扩张状态,丙烯的需求持续增长。2022年,受地区冲突、通货膨胀等因素的影响,国内能源价格上涨,行业成本显著上升,导致国内丙烯行业经营面临巨大压力。

经营情况:①安全生产、开源节流。公司优化调整生产负荷,推进技术改造,加强节能降耗,并且确保装置平稳运行。公司积极应对丙烷价格波动对成本的影响,通过锁定部分远期 CP/FEI价格等方式,降低了产品的原料成本;公司开展仓储业务、分销贸易,以及拓展国际市场,提升了盈利能力。②氢能开发。报告期内,公司具备 2.5万吨氢气产能,为提高氢能利用效益,公司建设8000万立方/年 PSA氢气提纯装置,项目稳步推进,预计于 2023年三季度投产。③稳步推进一体化项目建设。公司 120万吨/年聚丙烯热塑性弹性体(PTPE)及改性新材料一体化项目进展顺利,主装置、公辅设施进入设备安装阶段,PDH装置分离塔全部吊装合拢完成,PP装置两套环管反应器安装完成,预计一阶段 80万吨聚丙烯装置于 2023年 6月底实现中交。

2、辽宁金发:主要产品实现销量 9.56万吨。

行业概况:2022年,受经济下行影响,ABS下游需求持续不振,国内 ABS市场呈现震荡下跌行情。但随着智能家电、玩具等行业的发展,专用 ABS材料的市场仍有较大空间。

经营情况:①提前中交,稳步投产。自 2022年 5月工程中交以来,公司按照开工方案有序推进投产,首批 ABS、SAN产品于 2022年 7月面向市场,达成产品交付预期。②研发专用牌号,提高差异化优势。公司研发出专用 ABS和 SAN牌号产品,已应用于高透明、高抗冲业务领域,为产品定制化和差异化奠定基础。③一体化产业链优势凸显,产品竞争力进一步提升。公司打通了丙烯腈-ABS树脂-改性 ABS产业链,形成了协同效应,有效提升公司产品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四)医疗健康板块经营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医疗健康产品实现销售收入 14.95亿元,同比下降 2.12%。

行业概况:据《中国医疗器械行业蓝皮书(2022)》初步统计,2022年我国医用耗材(口罩、防护服、手套等耗材)市场规模约为 1300亿元,同比增长 20.51%。当前,国内外居民的医疗护理意识、个人卫生习惯和消费观念已经改变,医疗健康产品逐步转变为必备的日用品,卫生健康产品的需求有所增长。

经营情况:①拓宽销售渠道,提升品牌影响力。公司产品已进入超 1000家医疗机构、超 1000家工业防护用品经销商、超 40000家终端零售门店,以及建立了有影响力的电商销售平台,提升了公司品牌的影响力。②技术驱动创新,积极引入“外脑”。公司研发的高效低阻口罩、完全生物降解口罩、生物可降解手套等创新产品,产品性能领先同行,获得市场的高度认可。2022年,公司成立“金发医疗-王迎军院士”联合实验室,与王迎军院士团队形成长期全面战略合作,促进公司快速进入创新型二类、三类医疗器械以及高端医疗耗材领域,助力公司医疗健康产品发展。③严控产品品质,产品已取得国内外诸多认证。报告期内,公司新增一类、二类医疗器械注册证书 18件,如医用防护口罩、医用一次性防护服、一次性使用无菌手术衣等,使公司更多产品进入医疗机构和工业防护等应用领域。

(五)海外子公司经营情况
公司拥有印度金发、美国金发、欧洲金发、马来西亚金发四个海外基地。2022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经济形势,作为公司在海外的重要销售平台和窗口,海外各子公司克服困难,积极调整经营策略,依托集团的营销平台、技术研发平台和供应链平台,抓住发展机会,经营成果进一步提升。

报告期内,海外子公司积极布局工程塑料在电子电气行业的应用,已通过行业标志性客户的产品认证,并实现批量供货;海外子公司积极引进国内行业拓展和产品应用经验,聚焦新能源、工程管道、电子电气、医疗等行业的市场拓展,并已实现供货;海外子公司积极提升本地化生产、供应和服务水平,以应对海运费用价格高昂和供应链紧张的市场环境。

报告期内,海外子公司实现产品销量 15.81万吨,同比增长 26.75%。


二、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化工新材料行业是新材料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化学工业中最有活力和深具发展潜力的新领域,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和国防军工的众多领域,是推动我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跨越的关键领域,也是支撑我国战略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有力保障,继而成为我国材料工业体系中市场需求增长最快的产品领域之一。根据我国行业分类,化工新材料范畴主要包括先进高分子材料、高端专用化学品和石墨烯、纳米材料等其他前沿材料。其中,先进高分子材料可细分为高性能树脂、高性能合成橡胶、高性能纤维和功能性膜材料等。2021年我国化工新材料主要类别产量 2,653万吨,表观消费量 3,935万吨,自给率约 70%。

2022年国际环境较 2021年更加严峻复杂,2月底以来,区域冲突不断发酵升级、大国博弈不断激烈化,全球供应链从注重效率到注重安全的重新配置,对全球经贸、能源和金融等带来巨大冲击。国际油价在 2022年经历“过山车”行情,从 2021年 12月到 2022年 3月初大幅攀升至 2008年以来的高点,随后高位盘整。自 2022年 6月中旬开始,油价震荡下跌,到 11月下旬整体跌至乌克兰危机爆发前的水平。受前述诸多因素影响,2022年上半年化工产品价格高位运行,化工行业指数走势和国际原油 WTI走势高度正相关(2022年 1月到 6月,两者相关系数高达 0.91)。

2022年下半年,市场主导逻辑由原料(原油)转向基本面,8-10月受金九银十旺季需求影响,化工大宗原料价格再度攀升势头明显。但随着国内汽车、地产、家电等行业的增速均在市场需求疲软、经济增长乏力中有所放缓,终端消费不振,市场价格涨幅有限,昙花一现后随即下行,又反向制约化工新材料行业的景气度。

2022年 4月 7日,《关于“十四五”推动石化化工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发布,《意见》提出要加快发展高端化工新材料产品,积极布局前沿化工新材料,提高绿色化工产品占比,鼓励企业培育创建品牌。“十四五”末化工新材料的自给率要达到 75%,占化工行业整体比重超过 10%。“十四五”时期,我国化工新材料行业要保证总量平稳增长,主营业务收入年均增长 12%左右,到 2025年达到 1.2万亿元,占化工总产值的 10%以上。

从长期来看,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智能制造等新兴产业迅速崛起的背景下,高端碳材料、新能源材料、轻量化材料等市场消费需求旺盛,作为最接近下游应用的化工新材料领域将是一条高成长赛道。同时,化工供应链安全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建立自主可控的产业体系迫在眉睫,部分新材料有望加速实现国产替代,如高性能分子筛及催化剂、特种工程材料、特种光学材料等化工新材料的渗透率及市占率将逐步提升。此外,伴随国家“双碳政策”的落实和环保要求的进一步趋严,生物基材料凭借环境友善、低碳排放和综合成本优势将迎来转折点,有望逐步量产,并在工程塑料、食品饮料、医疗等领域开启大规模应用。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预测,到 2030年,全球生物基化工产品占比有望达到 35%。


三、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业务情况
(一)主要业务
金发科技的主营业务为化工新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包括改性塑料、环保高性能再生塑料、完全生物降解塑料、特种工程塑料、碳纤维及复合材料、轻烃及氢能源、苯乙烯类树脂和医疗健康高分子材料产品等 8大类。产品广泛应用于汽车、家用电器、电子电气、通讯电子、新基建、新能源、现代农业、现代物流、轨道交通、航空航天、高端装备、医疗健康等行业,并与众多国内外知名企业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板块产品下游应用领域
改性塑料改性塑料、环保高性能再生塑料汽车、家电、新能源、电子电气、通讯等
新材料完全生物降解塑料包装、农膜、餐具、3D打印等
 特种工程塑料LED、新能源、通讯电子、新基建等
 碳纤维及复合材料汽车、无人机、现代物流等
绿色石化轻烃及氢能源、苯乙烯类树脂聚丙烯、丙烯腈、有机溶剂等;家电、汽 车、玩具、日化等
医疗健康熔喷布、口罩、丁腈手套、防护服等专业医疗、个人防护、工业防护、空气滤 芯等

(二)主要经营模式
化工新材料因客户和市场需求各异,涉及的塑料种类繁多,不同产品的性能差异较大,产品的选择和加工需要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因此公司的业务模式是通过全球领先的技术研发平台和合理布局的全球营销网络,为各行业客户提供高性价比的定制化材料整体解决方案。

采购模式:
主要是通过与国内外行业领先供应商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大力推进原材料国产化,综合运用集中采购、远期合同采购、全球采购、长约采购等多种采购模式,保障原料稳定、安全的供应。

生产模式:
生产模式主要为“以销定产”方式,即由客户提出产品性能和功能要求等订单需求,公司根据市场行情、原料和产品库存以及装置状况等情况,组织产品生产、检验并交付。

销售模式:
销售模式主要以市场趋势和客户需求为导向,通过全球领先的技术研发平台和合理布局的全球营销网络,为客户提供高性价比的定制化材料整体解决方案。同时,由于定制化材料整体解决方案涉及的塑料种类繁多,不同产品的性能差异较大,产品的选择和加工需要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因此,公司在销售产品的同时还需要对下游客户提供全面的技术支持服务,这一业务特点决定了本公司以直销为主的销售模式。


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适用 □不适用
(一)凝聚人才的企业文化
公司打造了基于价值分享的激励体系——“蛋糕理论”。该体系着重将公司的发展与员工个人利益相结合,让公司优秀的核心人才能分享到公司成长的收益。公司秉承“共同奋斗,共同成长,共同致富”的理念,不断创新和持续完善人才激励机制,以适应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此外,公司强调以实现客户价值为导向,将“以价值创造者为本”的核心价值观融入到企业文化之中。

公司持续优化“以业绩为导向”,推行岗位目标责任制,激励员工通过个人努力为公司创造效益,实现个人价值,最终实现员工和企业共赢。同时,公司为推动业绩增长和战略目标实现,使员工和公司共同成长,价值共享,先后推出了股票期权、员工持股计划和限制性股票等激励措施。

公司的价值分享理念吸引和凝聚了大批优秀人才,公司拥有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138人,2022年,公司首席战略科学家李建军博士当选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以及获得中华国际科学交流基金会组织评选的第五届“杰出工程师奖”。截至本报告期末,公司拥有博士 133名、硕士 905名、学士 2566名,其中近五成毕业于双一流高校。

(二)立体驱动的研发体系
公司秉承“自主创新、技术领先、产品卓越”的研发理念,打造“13551”的研发体系(1个中央研究院、3个国际研发中心、5个分技术中心、5个化工新材料孵化基地和 1个国家产业创新中心),逐步形成以技术研究、行业研究、产品研究三轮驱动的研发平台。

公司为打通各模块之间的共性技术,成立技术研究院。技术研究院以项目为抓手,系统解决各类产品关键共性技术,提升技术研究效率。

公司强化行业技术研究,成立行业研究部,下设汽车、家电、5G与消费电子、轨道交通与电动工具、绿色包装、医疗健康等行业研究模块及相对应的技术支持与服务模块,以行业关键共性技术为研究方向,紧跟行业发展和前沿技术应用,为行业内的客户提供专业和整体解决方案。

公司以产品类别和材料应用为维度设置产品研发部,以客户需求为基点,进行定制化的产品研发,与客户共同成长,为客户提供有竞争力的产品。

另外,技术研发平台还设有美学中心、工艺装备部和知识产权办公室。美学中心主要研究色彩科学,通过专业的配色技术为客户解决视觉美学问题。工艺装备部主要研究加工工艺和装备,以提高产品质量和加工效率,为客户提供质量稳定的产品。知识产权办公室通过专利布局进行知识产权管理,截至 2022年 12月 31日,公司累计申请国内外专利共计 5401件,其中包含 3951件发明专利,688件实用新型,34件外观设计,459件 PCT,269件国外专利,已获得的各类专利数量在国内制造业企业中处于顶尖水平。

(三)全球协同的营销网络
公司秉承“订单就是命令,合同就是老大”的营销理念,围绕客户需求打造全球协同的营销网络。在营销中心形成了以区域、客户、行业三位一体的客户服务体系。

在区域维度,设立中国(国内有东南西北中五个基地)、印度、美国、欧洲、马来西亚全球协同的服务网络,秉承快速响应的服务理念,第一时间响应客户需求。

在客户维度,设大客户经理,实施精细化管理,以客户需求为出发点,深入研究客户诉求,为客户提供整体解决方案。


科目本期数上年同期数变动比例(%)
营业收入40,412,331,204.1940,198,623,226.920.53
营业成本34,269,375,609.9433,517,501,408.132.24
销售费用514,366,498.66565,116,899.01-8.98
管理费用1,199,578,959.251,368,495,746.94-12.34
财务费用1,016,558,835.11765,729,914.0832.76
研发费用1,453,707,209.261,455,208,165.99-0.10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3,431,624,947.262,215,003,094.2254.93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6,834,356,168.77-7,619,600,252.43不适用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3,249,352,345.745,689,059,544.36-42.88

财务费用变动原因说明:主要是报告期利息费用增加。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变动原因说明:主要是报告期公司增值税留抵退税和出口退税增加。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变动原因说明:主要是公司加强运营资金管理,资金缺口收窄,新增贷款同步下降。


本期公司业务类型、利润构成或利润来源发生重大变动的详细说明
□适用 √不适用

2. 收入和成本分析
√适用 □不适用
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 404.12亿元,同比增长 0.53%,营业成本同比增长 2.24%。


(1). 主营业务分行业、分产品、分地区、分销售模式情况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主营业务分行业情况      
分行业营业收入营业成本毛利率 (%)营业收入 比上年增 减(%)营业成本 比上年增 减(%)毛利率比 上年增减 (%)
化工新材 料行业38,446,954,281.9032,964,744,107.9914.260.943.73减少 2.3个 百分点
医疗耗材1,494,587,657.20943,182,428.1236.89-2.12-27.08增加 21.6 个百分点
主营业务分产品情况      
分产品营业收入营业成本毛利率 (%)营业收入 比上年增 减(%)营业成本 比上年增 减(%)毛利率比 上年增减 (%)
改性塑料25,646,990,876.7020,196,363,548.5121.251.26-0.67增加 1.53 个百分点
新材料2,902,557,748.882,371,376,310.0818.309.3735.17减少 15.6 个百分点
绿色石化 产品3,780,434,396.704,298,017,322.67-13.69-5.8315.62减少 21.09 个百分点
医疗健康 产品1,494,587,657.20943,182,428.1236.89-2.12-27.08增加 21.6 个百分点
贸易品6,116,971,259.626,098,986,926.730.290.402.09减少 1.65 个百分点
合计39,941,541,939.1033,907,926,536.11    
主营业务分地区情况      
分地区营业收入营业成本毛利率营业收入营业成本毛利率比
   (%)比上年增 减(%)比上年增 减(%)上年增减 (%)
国内销售31,750,509,495.3927,289,595,120.0414.050.362.71减少 1.96 个百分点
国外销售8,191,032,443.716,618,331,416.0719.202.651.78增加 0.69 个百分点
主营业务分行业、分产品、分地区情况的说明:
1、改性塑料包含改性塑料产品和环保高性能再生塑料产品;
2、新材料包含完全生物降解塑料、特种工程塑料、碳纤维及复合材料; 3、绿色石化产品包含丙烯、异辛烷、甲乙酮、液化气、ABS树脂、丙烯腈; 4、医疗健康产品包含口罩、手套等。


(2). 产销量情况分析表
√适用 □不适用

主要产品单位生产量销售量库存量生产量比 上年增减 (%)销售量比 上年增减 (%)库存量比 上年增减 (%)
改性塑料万吨179.76176.2213.00-1.650.97-1.20
其中:环 保高性能 再生塑料万吨18.5518.901.29-12.813.7663.63
新材料万吨17.3812.281.2426.8020.47-10.63
其中:完 全生物降 解塑料万吨13.469.850.7726.1123.57-29.58
特种工程 塑料万吨1.751.780.25-5.48-0.823.32
碳纤维及 复合材料万吨2.180.650.2383.1151.66277.89
绿色石化 产品万吨56.8354.063.18-6.61-12.9642.11
其中:丙 烯万吨39.4840.181.12-22.37-19.53-22.28
口罩亿只13.0611.401.87-27.39-56.83-39.38
手套亿只15.8115.498.34-52.97-36.3311.38

产销量情况说明
1、改性塑料包含改性塑料产品和环保高性能再生塑料产品;
2、新材料包含完全生物降解塑料、特种工程塑料、碳纤维及复合材料; 3、绿色石化产品包含丙烯、异辛烷、甲乙酮、液化气、ABS树脂、丙烯腈; 4、医疗健康产品包含口罩、手套等;
5、根据国家统计制度中《工业报表统计制度》的相关要求,工业产品生产量包括要销售的商品量和本企业的自用量。


(3). 重大采购合同、重大销售合同的履行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分行业情况       
分行业成本构成 项目本期金额本期占总 成本比例 (%)上年同期金额上年同 期占总 成本比 例(%)本期金 额较上 年同期 变动比 例(%)情况 说明
化工新 材料行 业、医 疗耗材直接材 料24,689,416,084.3289.1625,100,019,609.6088.10-1.64/
化工新 材料行 业、医疗 耗材直接人 工345,879,052.601.25414,336,183.841.45-16.52/
化工新 材料行 业、医疗 耗材制造费 用2,654,377,082.419.592,976,563,509.8710.45-10.82/
化工新 材料行 业、医 疗耗材合计27,689,672,219.33100.0028,490,919,303.31100.00-2.81/

成本分析其他情况说明


(5). 报告期主要子公司股权变动导致合并范围变化
□适用 √不适用

(6). 公司报告期内业务、产品或服务发生重大变化或调整有关情况 □适用 √不适用

(7). 主要销售客户及主要供应商情况
A.公司主要销售客户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前五名客户销售额 291,688.11万元,占年度销售总额 7.22%;其中前五名客户销售额中关联方销售额 0万元,占年度销售总额 0 %。

报告期内向单个客户的销售比例超过总额的 50%、前 5名客户中存在新增客户的或严重依赖于少数客户的情形
□适用 √不适用

B.公司主要供应商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前五名供应商采购额 528,130.46万元,占年度采购总额 12.93%;其中前五名供应商采购额中关联方采购额 0万元,占年度采购总额 0%。


科目本期金额上年同期金额变动比例(%)
销售费用514,366,498.66565,116,899.01-8.98
管理费用1,199,578,959.251,368,495,746.94-12.34
研发费用1,453,707,209.261,455,208,165.99-0.10
财务费用1,016,558,835.11765,729,914.0832.76

4. 研发投入
(1).研发投入情况表
√适用 □不适用
单位:元

本期费用化研发投入1,453,707,209.26
本期资本化研发投入 
研发投入合计1,453,707,209.26
研发投入总额占营业收入比例(%)3.60
研发投入资本化的比重(%) 

(2).研发人员情况表
√适用 □不适用


公司研发人员的数量1,183
研发人员数量占公司总人数的比例(%)11.43
研发人员学历结构 
学历结构类别学历结构人数
博士研究生105
硕士研究生302
本科271
专科139
高中及以下366
研发人员年龄结构 
年龄结构类别年龄结构人数
30岁以下(不含 30岁)334
30-40岁(含 30岁,不含 40岁)557
40-50岁(含 40岁,不含 50岁)216
50-60岁(含 50岁,不含 60岁)76
60岁及以上0
(未完)
各版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