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报]三德科技(300515):2022年年度报告
原标题:三德科技:2022年年度报告 第一节 重要提示、目录和释义 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年度报告内容的真实、准确、完整,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并承担个别和连带的法律责任。 公司负责人朱先德、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肖锋华及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刘秋艳声明:保证本年度报告中财务报告的真实、准确、完整。 所有董事均已出席了审议本报告的董事会会议。 对年报中涉及未来计划等前瞻性的描述,均为公司根据现有情况做出的判断,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不构成公司对投资者的实质承诺,投资者及相关人士均应对此保持足够的风险认识,并且应当理解计划、预测与承诺之间的差异,敬请广大投资者注意投资风险。 公司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业绩受宏观环境和下游行业波动影响下滑的风险、应收账款持续增加的风险、无人化智能装备产品订单交付延期的风险、产品整体毛利率下降的风险等风险因素,敬请广大投资者注意投资风险,详细内容请见本报告中第三节第十一小节“公司未来发展的展望”中的“公司面临的风险”。 公司经本次董事会审议通过的利润分配预案为:以 205,800,500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每 10股派发现金红利 1.75元(含税),送红股 0股(含税),以资本公积金向全体股东每 10股转增 0股。 目录 第一节 重要提示、目录和释义 ................................................................................. 1 第二节 公司简介和主要财务指标 ............................................................................. 5 第三节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 8 第四节 公司治理 ....................................................................................................... 32 第五节 环境和社会责任 ........................................................................................... 47 第六节 重要事项 ....................................................................................................... 49 第七节 股份变动及股东情况 ................................................................................... 54 第八节 优先股相关情况 ........................................................................................... 60 第九节 债券相关情况 ............................................................................................... 61 第十节 财务报告 ....................................................................................................... 62 备查文件目录 (一)载有公司负责人、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签名并盖章的财务报表。 (二)载有会计师事务所盖章、注册会计师签名并盖章的审计报告原件。 (三)报告期内在中国证监会指定网站上公开披露过的所有公司文件的正本及公告的原稿。 (四)经公司法定代表人签名的 2022 年度报告文本原件。 以上备查文件的备置地点:湖南三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释义
一、公司信息
公司聘请的会计师事务所
□适用 ?不适用 公司聘请的报告期内履行持续督导职责的财务顾问 □适用 ?不适用 五、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公司是否需追溯调整或重述以前年度会计数据 □是 ?否
不确定性 □是 ?否 扣除非经常损益前后的净利润孰低者为负值 □是 ?否 公司报告期末至年度报告披露日股本是否因发行新股、增发、配股、股权激励行权、回购等原因发生变化且影响所有者 权益金额 ?是 □否
单位:元
七、境内外会计准则下会计数据差异 1、同时按照国际会计准则与按照中国会计准则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净利润和净资产差异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不存在按照国际会计准则与按照中国会计准则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净利润和净资产差异情况。 2、同时按照境外会计准则与按照中国会计准则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净利润和净资产差异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不存在按照境外会计准则与按照中国会计准则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净利润和净资产差异情况。 八、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及金额 ?适用 □不适用 单位:元
□适用 ?不适用 公司不存在其他符合非经常性损益定义的损益项目的具体情况。 将《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解释性公告第1号——非经常性损益》中列举的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界定为经常性损益 项目的情况说明 □适用 ?不适用 公司不存在将《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解释性公告第 1号——非经常性损益》中列举的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界定为 第三节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一)行业基本情况 公司现有仪器设备和无人化智能装备两个产品群,主要用于煤炭、焦炭、生物质、固危废、水泥黑生料等固态可燃物 质的分析检测与智能化管理,其中80%以上系以煤炭为样品对象的检测应用。根据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 (2012年修订),公司所处行业为仪器仪表制造业(C40),系该行业项下一个细分应用领域。 我国仪器仪表制造行业起步较晚,整体而言技术水平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存在差距,但在不同细分领域有所区别。公 司所处的煤质检测用仪器设备领域是我国仪器仪表行业中少数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细分领域之一。以煤质分析仪器为例,尽 管美国、德国等欧美发达国家的同类产品在长期稳定性、准确度方面存在一定优势,然而,在自动化程度、环境适应性等 方面,以公司为代表的国产高端品牌与进口产品相当甚至表现更为突出。叠加成本和本地化营销服务优势,我国煤质分析 仪器在上个世纪即已在主要下游应用领域完成国产替代。据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2010年统计,“国外企业平均只有2%不 到的市场占有率”。与此同时,行业龙头企业产品已经出口海外并在印尼、南非、俄罗斯等煤炭资源丰富的国家具有一定 竞争力。 公司所处行业的下游客户涵盖火电、煤炭、冶金、化工、建材、固危废、检测、科研等行业领域,产品数据为上述行 业内工业企业生产所用原料或燃料的交易定价、生产运行、科学利用等提供依据,在减耗增效、节能环保和安全生产方面 发挥着重要作用。行业上游原材料可分为标准化程度较高的通用物料和专用化程度较高的定制物料两类。其中通用物料包 括标准电子元器件、配套计算机、打印机、天平等,来源充分,市场化及可获取度程度高。定制物料主要包括定制生产的 金属、非金属结构件、电路板和专用配件,一般以外协形式实现。 目前,我国煤质检测仪器设备制造这一细分行业集中度高,主要集中在湖南长沙、江苏和河南等地。无论是产品竞争 力、市场占有率,还是综合实力,以公司为龙头的长沙板块代表着国内最高水平,引领行业发展。特别是在下游需求逐步 升级为无人化智能装备的背景下,客户要求供应商着眼于产品全生命周期,在具备软硬件开发及生产能力的基础上,围绕 提升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维护检修水平,拓展售后支持、在线监测、数据融合分析处理和产品升级服务,形成可满足特 定客户需求的一体化解决方案,从以生产制造为主向“制造+服务”转型。制造商不仅要有仪器、装备的研发及制造能力, 还需要有智能化、柔性化制造能力以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的定制型服务,行业集中度预期将进一步提高。 (二)行业发展阶段 煤质检测仪器设备制造行业伴随着煤炭的工业化规模应用而生,全球范围内来看,其发轫于欧美发达国家,存在迄 今、已逾百年。以公司在国际市场上的主要竞争对手美国PARR和德国IKA为例,其分别创立于1899年和1910年。我国煤质 检测仪器设备制造行业起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得益于中国冠绝全球的煤炭产销量以及煤炭及其主要下游应用行业电力 (火电)的市场化改革,煤炭交易量大幅增加,国内煤质检测仪器设备的市场需求持续上升,为包括公司在内的国产煤质 检测仪器设备制造商创造了产品需求空间。经过数十(国内)乃至逾百年(国际)的发展,无论是国际还是国内,传统的 煤质检测仪器设备(单机版煤炭采样、制备和分析仪器)制造行业处在成熟期,市场需求保持持续增长但增速以及竞争格 局均趋于稳定。 在我国人口增速趋缓乃至2022年历史性地出现负增长的宏观背景下,劳动力的结构性短缺已经成为传统制造业发展日 益凸显、不可回避的话题。随着工业物联网、智能机器人、数据云等通用技术及水分处理、新一代样品制备、自动进样等 相关专用技术的应用,我国煤质检测的样品采集、制备、化验以及管理等环节近十年来在向自动化、智能化、集成化方向 快速发展和迭代。覆盖全环节的无人化智能装备应用系我国首创、在全球范围内没有先例,目前行业无相应标准可供遵 循。我国的无人化智能装备在火电行业率先试点应用、推广,并逐步扩展到煤炭(采-运/储-售)以及冶金、化工、建材等 其他以煤炭为重要工业原料或燃料的行业领域。此外,非煤领域,如固危废、水泥原料等行业领域,亦有无人化智能装备 端传统煤质检测仪器设备制造商推陈出新、相关工业自动化或软件设计企业纷纷入场,该细分市场从无到有,快速起步、 发展。经过行业早期持续数年的洗牌和优胜劣汰,部分制造商在竞争中先后退出,行业集中度呈明显上升趋势、头部效应 逐步凸显。 (三)周期性特征 如前所述,行业目前的主要应用集中在煤炭检测,其下游客户涵盖火电、煤炭、冶金、化工、建材、固危废、检测、 科研等行业领域,具有以下两个周期性特征: 1、总体需求基本与煤炭产销量特别是销量“同频共振” 行业主要用户广布在煤炭开采、流转和应用的各个环节,市场总体需求与全社会煤炭产销量呈正相关。近年来,我国 煤炭产量和销量均保持稳步增长。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原煤产量45亿吨、同比增长9%,煤炭消费量同比增长 4.3%,煤炭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56.2%,同比上升0.3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工业节能降耗趋势下的煤炭精细利用,环保要求提高、监管趋严带来的仪器配置和更新促进产品市场需求 放大。例如,在“双碳”的宏观政策要求下,火电行业率先实施碳排放交易,并采取核算模式进行计量,催生了碳元素分 析仪、量热仪等煤炭检测相关仪器设备的市场需求。 2、业务具有一定的季节性 行业下游应用客户以大型国有企业、公立机构为主,其采购需求大多执行“立项/预算-审批-招投标-交付-验收”流 程,一般在年底或次年年初进行立项、规划和审批,在二、三季度执行招投标采购并签订合同,其后进入实质性交付验收 程序。基于此,公司所处行业具有一定的季节性,包括公司在内的制造商订单和收入确认大多主要集中体现在第三、四季 度,第一季度通常为淡季。以2022年度为例,公司第三、四季度营收占比超过62%,一季度营收占比不足20%。 值得关注的是,产品本身的技术进步和应用升级,是推动行业市场增长的重要力量,可能会对上述周期性特征产生影 响。以无人化智能装备为例,一个新建煤电项目,若其采购传统的煤炭检测仪器设备(包括单机版煤炭采样、制备和化验 仪器),项目预算通常约为100~300万人民币,具体视设备配置(品牌、数量、规格)而定;若其配置一套覆盖入厂到入 炉全环节、完整的无人化智能装备及其管理系统,则项目预算通常在1000万人民币以上。此外,一套完整的无人化智能装 备构成复杂且带有定制和工程属性,相对于传统的标准煤炭采制化设备,其生产准备和现场交付周期长,这一特征会对制 造商的业务季节性波动产生影响。 (四)公司所处行业地位 公司创立于1993年,经过30年的持续耕耘,目前在煤炭检测用仪器设备和无人化智能装备领域积累了突出的竞争优 势,是该细分行业市场的头部企业、唯一的A股上市公司。 公司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 业、国家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工业产品绿色设计示范企业,建有“湖南省企业技术中心”、“湖南省煤质分析与检测设 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南省工业设计中心(燃料智能化管控系统工业设计中心)”等技术研发平台和管理体系,技 术和研发团队逾200人、R&D投入占比超过10%。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参与起草制订国家/行业产品技术标准8项,累计申请专利1,060项(发明专利342项、PCT及海外 专利申请53项),有效授权状态的专利594项(发明专利143项)。先后承担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项目4次、国家火炬计划项 目4次、科技部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2次、科技部重大仪器专项1次,业内承担国家级科技计划次数位居行业前列。 公司营销网络覆盖全国,包括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华润、中国宝武、中国电建、国家能源、中国铝业、华能集 团、国家电投、大唐集团、中国华电、中煤能源、山东能源、晋能、陕西煤业、江西铜业、山东魏桥、新希望、鞍钢集团 等名列2021年《财富》世界500强的中国大陆地区能源、金属产品类企业均是公司客户。目前,公司产品已经行销印尼、南 非、泰国、澳大利亚、加拿大、西班牙、以色列、蒙古等全球40多个国家与地区,涵盖全球知名的第三方检测机构SGS、 Intertek、Inspectorate等在内的6000余家客户,是行业少数几个主动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并具有一定竞争力的品牌之一。 公司产品引领行业发展,是行业最早开展煤质分析仪器研制的制造商之一;在行业内率先开展无人化智能装备的研制 开发,成为行业仅有的两家可提供“采-制-输-化-存”全过程无人化智能装备且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制造企业之一。 公司具备丰富的无人化智能装备项目交付、实施经验,“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的燃料精细化管控绿色低碳解决方案”入选 工业和信息化部《2021年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名单》,入选平台集成创新方向-“工业互联网平台+绿色低碳解决方案 试点示范”。 公司及其产品已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OHSAS1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知识产权 管理体系认证证书和CE等国际体系认证,具备信息系统集成及服务、机电工程施工总承包等资质。 (五)报告期内对行业有重大影响的政策 1、能源类政策 无论是“二十大”报告还是国家相关部委发布的能源类相关规划、政策,保障能源安全均为首要任务,在此基础上, 能源产业的低碳、绿色发展亦是主要建设目标。报告期内相关的能源类政策主要有: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有计划分步骤 实施碳达峰行动,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全球 治理”、“增强维护国家安全能力,坚定维护国家政权安全、制度安全、意识形态安全,确保粮食、能源资源、重要产业 链供应链安全,维护我国公民、法人在海外合法权益,筑牢国家安全人民防线”。 2022年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完善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的意见》(发改能源 〔2022〕206号),要求“立足以煤为主的基本国情,按照能源不同发展阶段,发挥好煤炭在能源供应保障中的基础作 用。”在保障能源安全的前提下有序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先立后破,坚持全国“一盘棋”,加强转型中的风险识别和 管控。在加快形成清洁低碳能源可靠供应能力基础上,逐步对化石能源进行安全可靠替代。 2022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印发的《“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明确提出“能源保障更加安全有 力,能源低碳转型成效显著”为“十四五”时期现代能源体系建设的主要目标。相关的量化指标如下:到2025年,国内能 源年综合生产能力达到46亿吨标准煤以上,发电装机总容量达到约30亿千瓦,能源储备体系更加完善,能源自主供给能力 进一步增强;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20%左右,非化石能源发电量比重达到39%左右。 2022年3月29日,国家能源局发布《2022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明确要求:加强煤炭煤电兜底保障能力;统筹资源接 续和矿区可持续发展,有序核准一批优质先进产能煤矿;加快推进在建煤矿建设投产,推动符合条件的应急保供产能转化 为常态化产能。以示范煤矿为引领,加快推进煤矿智能化建设与升级改造;深化煤矿安全改造;科学规划建设先进煤电机 组,按需安排一定规模保障电力供应安全的支撑性电源和促进新能源消纳的调节性电源,保持装机合理余量,新建项目要 严格执行煤耗等最新技术标准;推动落实煤电企业电价、税收、贷款等支持政策,鼓励煤电企业向“发电+”综合能源服务 型企业和多能互补企业转型。 2、环保类政策 2022年1月,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提出,加快构建集污水、垃圾、固体废物、危险废 物、医疗废物处理处置设施和监测监管能力于一体的环境基础设施体系。2022年6月,生态环境部等七部门印发的《减污降 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提到,推进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协同控制,强化资源回收和综合利用;到2025年,新增大宗固废综合 利用率达到60%,存量大宗固废有序减少;统筹水、气、土、固废、温室气体等领域减排要求,优化治理目标、治理工艺 和技术路线,加强技术研发应用,强化多污染物与温室气体协同控制,增强污染防治与碳排放治理的协调性;鼓励企业采 取工艺改进、能源替代、节能提效、综合治理等措施,实现生产过程中大气、水和固体废物等多种污染物以及温室气体大 幅减排,显著提升环境治理绩效,实现污染物和碳排放均达到行业先进水平。 《关于完善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的意见》明确:坚持把节约能源资源放在首位,强化能耗强度降低 约束性指标管理,有效增强能源消费总量管理弹性,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合理确定各地 区能耗强度降低目标,加强能耗“双控”政策与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的衔接;逐步建立能源领域碳排放控制机制;制 修订重点用能行业单位产品能耗限额强制性国家标准,组织对重点用能企业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研究制定重点行业、 重点产品碳排放核算方法。 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2030年 前碳达峰行动方案》。2017年,国家发改委印发《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方案(发电行业)》,明确碳市场是控制温 室气体排放的政策工具,并以发电行业为突破口;2021年7月16日,全国碳市场正式启动,纳入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2162 家。根据《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发电设施(2022年修订版)》,目前,我国发电行业的碳排放计量采取 核算制,而核算公式涉及的参数指标主要有燃料收到基元素碳含量、收到基/空干基水分、收到基低位发热量等,该等指标 均源自煤质检测仪器设备分析数据。 3、产业政策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加快建设新型基础设施,围 绕强化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支撑,布局建设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等新型基础设施;促 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产业生态建设;推动煤矿、油 气田、电厂等智能升级,开展用能信息广泛采集、能效在线分析;促进设备联网、生产环节数字化连接和供应链协同相 应,推进生产数据贯通化、制造柔性化、产品个性化、管理智能化。2022年,工信部等六部门印发的《工业能效提升行动 计划》提到,充分发挥数字技术对工业能效提升的赋能作用,推动构建状态感知、实时分析、科学决策、精确执行的能源 管控体系,加速生产方式数字化、绿色化转型。 《“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第六章“提升能源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中明确提出“十七、加快能源产业数字化智 能化升级”,推动能源基础设施数字化并实施智慧能源示范工程。具体内容主要包括:加快信息技术和能源产业融合发 展,推动能源产业数字化升级,加强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物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在能源领域 的推广应用;积极开展电厂、电网、油气田、油气管网、油气储备库、煤矿、终端用能等领域设备设施、工艺流程的智能 化升级,提高能源系统灵活感知和高效生产运行能力;推广电力设备状态检修、厂站智能运行、作业机器人替代、大数据 辅助决策等技术应用。实施煤矿系统优化工程,因地制宜开展煤矿智能化示范工程建设,建设一批少人、无人示范煤矿。 《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提出制造业企业应拓展研发设计、供应链协同、系统解决方案、柔性化 定制、全生命周期管理等增值服务,由提供“产品”向提供“产品+服务”转变。2023年2月,国务院印发的《质量强国建 设纲要》提到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大力发展服务型制造;发展智能化解决方案、系统性集成、流程 再造等服务,提升工业设计、检验检测等科技服务水平,推动产业链与创新链、价值链精准对接、深度融合。服务型制造 是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的新型制造模式和产业形态,是制造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向。 《“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中强调“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深度融合为主线”、“加快构建智能制 造发展生态,持续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网络化协同、智能化变革”。 国务院印发的《计量发展规划(2021-2035年)》明确提出:①加强高端仪器设备核心器件、核心算法和核心溯源技术 研究,推动关键计量测试设备国产化;②加强高精度计量基准、标准器具的研制和应用,提升计量基准、标准关键核心设 备自主可控率;③培育具有核心技术和核心竞争力的国产仪器仪表品牌;④完善温室气体排放计量监测体系,加强碳排放 关键计量测试技术研究和应用,健全碳计量标准装置,为温室气体排放可测量、可报告、可核查提供计量支撑。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报告期内公司业务概述 1、公司主要业务、产品及用途 公司是从事分析仪器和无人化智能装备研发、生产、营销和技术服务的高科技企业,现有主要业务为分析仪器、无人 化智能装备及相应技术服务(包括配套产品/配件销售、运维等技术支持)3个板块。2012年以前,公司主要从事分析仪器 业务。公司选择“先技术,后市场”的发展路径进入无人化智能装备业务领域,2011年开始主要围绕水分处理、制粉自动 化等行业瓶颈性难题开展应用技术研究;2014年发布首套自动制样系统,并分地域(煤种)、分客户集团选择性地开展应 用,积累经验,其后逐步构建涵盖入厂计量、采样、制样、输送、存储、化验等全环节的无人化智能装备,为客户提供整 体解决方案。2022年,公司无人化智能装备业务历史性超过分析仪器业务板块。公司不同业务板块的主要产品及用途如 下: (1)无人化智能装备业务 公司的无人化智能装备由底层智能装备(硬件,感知层)和上层信息管理系统(软件,应用层)有机构成,主要包括 入厂验收管理系统、自动采样系统、机器人制样系统、无人化验系统、样品传输与管理系统(采制长距离对接系统、智能 封装系统、样品自动传输系统、自动存查柜系统)、除尘系统等若干子系统,涵盖入厂计量、采样、制样、输送、存储、 化验等全环节。该产品具有一定的定制化特点,客户可根据其实际需求和应用现场情况(包括现场设备配置、各环节物理 距离、空间等)选择标准化子系统和个性化定制开发。前述核心子系统均为公司自主研发,且适配智能维护系统(故障诊 断、运维提醒等),可实现上述环节全过程无人值守,智能运行,可视化设计使结果更可控、可信、可追溯。助力客户优 化决策、全面提升经营掌控力度和管理水平,达成企业安全、经济、高效、环保运行之目标。 主要子系统介绍如下:
分析仪器产品主要用于样品的热值、成分、元素、物理特性等指标实验分析及样品制备等领域,率先在煤炭检测用仪 器设备领域积累了突出的竞争优势。该等产品的分析对象是用于工业原料或燃料的样品,其分析结果对质量检验、交易定 价和科学利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在减耗增效、节能环保和安全生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主要代表性产品介绍如下:
基于分析仪器“多品种、小批量”、无人化智能装备“个性化按单定制”的行业特性,公司采用“哑铃型”经营模 式,将资源主要配置在产品研发设计、装配调试和营销服务等高附加值环节,生产仅保留软件开发、关键部件和整机装调 和质检三个关键环节,其他零部件均通过输出图纸、定制外协或外购获得。该模式有效提升了资源的产出效率,充分满足 客户产品功能要求高、售后服务要求多、响应快的需求。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模式未发生变化。具体如下: (1)采购模式 公司主要原材料可分为标准化程度较高的通用物料和专业化程度较高的定制物料两类,采购数据来源于销售订单和库 存量的精确计算。其中,通用物料包括标准电子元器件、配套计算机、打印机、天平等,由公司采购部按照质优价廉原则 从市场批量采购。公司的定制物料包括根据公司设计图纸定制生产的金属、非金属结构件、电路板和专用配件等,由公司 采购部选定合格供应商根据公司的设计图纸和工艺文件进行专门生产和采购。公司严格控制定制物料质量,制定质量测试 平符合既定要求。 (2)生产模式 公司分析仪器类产品生产具有小批量、多品种的特点,主要采取“销售预测+安全库存”的生产方式。根据公司年度目 标、近三年各系列产品生产情况、销售年度预测、新产品开发进度等因素确定各产品的年度生产计划。根据月度销售预 测、库存数量、在制数量及待发合同等确定月度生产计划,年度产销基本平衡。 无人化智能装备产品主要采取“模块化提前备货”与“个性化按单定制”相结合的生产方式,公司围绕销售订单及意 向需求进行计划定制和排产安排,既能实现订单的快速交付,也能均衡供应能力。同时,公司设有专门的质量管理部门和 订单管理部门,进行质量和项目交付的统筹,确保系统项目的高效率和高质量的交付。 仪器类产品及无人化智能装备产品的软件开发均由研发团队独立完成,生产仅保留装调及测试等关键环节,材料及零 部件通过定制采购及外协加工等方式实现供应,用有限的投入实现了最大化的交付能力。产品质量控制严格按照ISO9001 程序文件的规定执行,公司对各部门的生产管理实行统筹管理,控制和监督全年生产计划的完成。 公司仪器产品的硬件生产组织示意如下: 公司无人化智能装备产品的硬件生产组织示意如下: (3)营销模式 公司在营销战略上贯穿“技术领先、差异竞争”理念,以产品创造客户价值,以服务增加客户黏性。公司在不同目标 市场建立稳定的客户群,并通过建立客户数据库,及时掌握和更新客户信息,发现和满足客户需求。公司采取直接销售为 主,代理销售为辅的销售模式。直接销售对象主要是国内市场,代理销售对象主要是海外市场。国内营销体系和售后体系 采取分级、分区垂直管理模式,将全国市场划分为若干区域,该等区域分别由分部经理分管,同时,各区域下辖不同的 省、市,设置省区经理统管辖区内营销事务。公司设国际贸易部,专门管理产品的海外销售事务。公司通过CRM系统工具 (4)售后服务模式 公司建立了专业的服务团队和完善的服务体系,保持和加强与客户的合作关系,促进了运维业务、配件销售和整机重 售,实现了制造业服务化,并通过树立服务品牌提升了综合市场竞争能力。公司服务网络覆盖全国除港澳台外的其他所有 省市自治区,为客户提供安装调试、现场技术支持、专业技能培训、定期维保等快速响应的本地化优质服务。同时,通过 完善的用户服务管理系统(CRM)和智能装备产品的远程服务管理系统,提供远程服务、技术支持,为客户提供持续的增 值服务。 (5)盈利模式 公司主要利润来自分析仪器、无人化智能装备销售及其相应技术服务所获取的收入。 (二)报告期内公司产品市场地位、竞争优势、主要的业绩驱动因素 1、公司产品市场地位、竞争优势 公司系行业头部企业、下游客户的首选品牌之一,该行业地位的确立基于公司产品与服务持续30年在市场上积累的突 出竞争优势。分产品表述如下: (1)分析仪器 公司最早开展的业务、也是行业内最早进入该细分的企业之一,持续30年的专注投入,研发创新聚焦新理论和新技术 的应用研究,重视并着力于将创新成果应用于产品开发,不断推出创新、差异化的产品,使其在分析精度、可靠性、自动 化或客户操作体验方面具备引领行业的突出优势。报告期内,公司推出“1”系列分析仪,除了全新的PI设计,该系列分析 仪器每一款、每个型号都有首创点,并且这些创新都是原创、符合客户需要的。以分析仪器中的主导产品之一量热仪为 例,通过定体积氧弹、全新TEC控温系统等技术的综合应用,无论是SDAC1200还是SDAC1000,均有效解决了首样间隔样 不准的行业难题;此外,SDS1600定硫仪自动、定量添加三氧化钨,SDDTGA1200工业分析仪烟尘处置等提升操作者体验 的功能亦是业内首创。 (2)无人化智能装备 公司是行业内无人化智能装备业务的先行者之一,产品的竞争优势主要如下:①技术优势及建立在技术优势上的性能 ? ? ? 优势。风透 、伞旋 、自沉集 等专利技术从根本上解决因煤种复杂、水分含量高、粘性大导致的系统堵/卡死、残留影响 代表性等运行问题;②成为行业仅有的两家可提供“采-制-输-化-存”全过程无人化智能装备且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 两家制造企业之一;③项目交付经验优势。公司可提供产品全生命周期一站式服务,覆盖从立项、售前方案咨询、招投 标、技术协议、蓝图设计、详细设计、定制生产、现场调试、试运行、运维到产品报废全过程。 除上述建立在自研技术基础上的性能优势、项目交付经验优势外,产品线完整性、高质量的本地化售后服务能力以及 构筑在前述基础上的品牌力和综合实力,亦是公司产品在市场竞争中具有显著优势的因素。根据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 2010年组织的调查,公司是分析仪器领域内的优势企业。在其后的发展历程中,公司分析仪器的市场地位持续得以提升。 无人化智能装备业务领域,根据公司统计,在参与的公开招投标活动中,以项目数量计算,2022年公司中标率超过50%。 2、主要的业绩驱动因素 公司业绩主要受内、外部环境的共同作用,报告期内主要的驱动因素包括: (1)内因 ①持续技术创新带来的产品差异化竞争优势是公司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无论是早先的分析仪器还是近十年来公司研制的无人化智能装备,在行业的持续聚焦和深耕使得公司积累了丰富的市 场经验和技术储备,能准确研判行业发展和市场需求并有效应对。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和迭代,在满足和超越客户技术要 求的基础上,提高产品自动化、智能化和集成化的程度,丰富功能、优化效率流程、改善客户体验,进而形成产品的差异 化和竞争优势,创新和创造用户价值,以获得较高的产品毛利率。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累计申请专利1,060项(发明 专利342项、PCT及海外专利申请53项),有效授权状态的专利594项(发明专利143项),是业内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最多的企 业之一。 ②深度耕耘形成的行业领先市场地位和品牌优势是公司业绩发展的有力保障。 公司专注于现有业务领域30年,致力于树立国产高端实验分析检测仪器的品牌形象,建立了覆盖全国的销售和服务网 络,为公司与客户建立了畅通的沟通渠道,使公司第一时间、第一现场了解客户需求,为新产品研发提供方向,有效将客 户现实需求和潜在需求转化为产品订单,提升公司市场份额,增益客户满意度、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庞大的客户群体、 良好的品牌形象和优质的客户资源是公司业绩的有力保障,使得公司具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有利于公司在宏观环境出现 不利因素的情况下取得相对而言为好的经营业绩。 ③持续的内部管理优化和项目管理能力建设增益公司发展的含金量。 公司将管理创新和改善放在与产品技术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持续修炼内功、优化管理机制,以“日清和改善”为中 心,打造高效的管理团队,探索有效的激励措施,激发全员效能。特别是无人化智能装备业务的快速发展对产品交付、项 目管理和运维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公司及时应对,通过组织机构调整、胜任团队打造、机制建设与优化等措施提升能 力,有效提升人均产出,实现高质量发展。 (2)外因 ① “富煤、贫油、少气”是我国的资源禀赋,在过去乃至未来相当长时间内,煤炭在我国能源结构中的主体地位没有 也不会改变、煤电依然是占比最大也最稳定的电力供给端。2022年,我国原煤产量45.0亿吨、同比增长9%,煤炭消费量同 比增长4.3%,煤炭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56.2%。这为公司产品市场需求的可持续性提供了坚实基础。 ② 从大型央企到地方国企再到头部民营企业,下游客户行业智能化改造升级的逐步传导,释放出其对无人化智能装备 的强劲需求,成为业绩增长的第二曲线、打开了公司成长和发展的天花板。 ③ 国家重视实体经济和营商环境,从产业政策、财税等方面对科学仪器和高端制造的大力扶持为公司发展创造了良好 的外部环境。 三、核心竞争力分析 1、技术和产品创新能力优势 公司是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湖南省创新型企 业、湖南省知识产权优势培育工程优秀企业、长沙市智能制造示范企业,建有湖南省企业技术中心、湖南省煤质分析与检 测设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南省工业设计中心(燃料智能化管控系统工业设计中心)三个省级技术平台,先后承担国家 重点新产品计划项目4次、国家火炬计划项目4次、科技部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2次、科技部重大仪器专项1次,业内 承担国家级科技计划次数位居行业前列。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参与起草制订国家/行业产品技术标准8项,累计申请专利 1,060项(发明专利342项、PCT及海外专利申请53项),有效授权状态的专利594项(发明专利143项)。 公司建立了多个基础能力团队,以此形成研发平台能力,坚定推行“封装”要求持续推动着公司研发产品的创新与研 发技术的迭代,以此为基础形成的产品差异化构成了公司发展的“护城河”,并因此具备进入其他细分市场的能力。持 续、稳定的研发投入保证了公司自身的研发设计能力和在技术上的领先优势,为公司业绩的持续增长注入动力。 2、产品及项目交付能力资源优势 公司从单一的分析仪器供应商发展为可提供“采-制-输-存-化”全过程无人化智能装备产品的供应商,能提供全生命 周期一站式服务,包括立项、售前预案、蓝图设计、生产加工、现场调试、运维质保等,且具备丰富的项目实施经验和能 力,能为客户项目的组织筹划、交付、运维等每一环节提供专业的团队保障。 公司在关注产品性能、适应性等问题的同时,更关注系统项目创建前期客户的系统如何搭建、组织是否适宜,如何更 好进行接口对接,融入客户管理体系,形成与其匹配的系统解决方案。完整的产品线使公司能更为全面地覆盖并响应客户 不同的需求,出色的项目实施能力亦使公司成为客户值得信任的长期伙伴。报告期内,公司占地58.46亩、建面52000 ㎡的 长兴园区主体建成,其中用于无人化智能装备产品线的Ⅱ号楼已于2023年2月迁入并投运。长兴园区的建成为公司产品特别 是无人化智能装备规模上量、市场突破及产品制造提供良好的硬件环境与场地支撑,有助于为公司下一阶段盈利能力、行 业地位的提升和可持续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3、营销服务网络与客户资源优势 公司专注于所在行业,持续30年来致力于树立国产高端的品牌形象,建立了覆盖全国的销售和服务网络,可为客户提 供快速、高效的服务支持。依靠稳定的项目实施能力和稳定的产品,在与国内外客户的深度合作中,积累了良好的品牌认 知和客户资源,形成了高度的认同感和长期的业务伙伴关系。公司客户群体中大部分是大型央企、国企和行业头部民营企 业,包括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华润、中国宝武、中国电建、国家能源、中国铝业、华能集团、国家电投、大唐集 团、中国华电、中煤能源、山东能源、晋能、陕西煤业、江西铜业、山东魏桥、新希望、鞍钢集团等名列2021年《财富》 世界500强的中国大陆地区能源、金属产品类企业以及全球知名的第三方检测机构SGS、Intertek、Inspectorate等均是公司的 客户。此类客户具有良好的资信、强劲的采购与支付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健全的销售服务网络、庞大而优质的客户群体、良好的品牌形象和用户口碑为公司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市场基础, 亦形成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4、经营模式优势 公司采用“哑铃型”经营模式,将资源配置在研发设计、装配调试和销售服务等高附加值环节,低附加值的零部件加 工生产环节主要通过定制采购方式完成,有效提升了资源的产出效率,充分满足客户产品功能要求高、售后服务响应快的 需求,使公司在技术创新、产品品质和客户满意度等方面走在行业前列。 在上述经营模式下,由于产品零部件通用程度较高,外协加工市场发达、替代性强,充分适应了产品“多品种、小批 量”的特点,可有效降低生产准备投入,提高了生产加工灵活性和资产利用效率,增强了风险承受能力。为了确保此生产 方式下高性能和高质量产品的输出,公司与供应商形成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并通过严格的供应商遴选与管理考核机 制,将公司的质量控制目标与管理体系延伸至上游领域供应商的生产管理过程中,从源头完善产品质量控制。 5、管理团队及人才优势 公司通过了ISO 9001:2015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O 14001:2015环境管理体系认证、IS045001:2018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 系认证、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认证证书和CE等国际体系认证,不断完善管理标准制定、供应链控制、执行力强化等环节,保 证了产品质量的稳定性与一致性。公司采用第四代智能化信息系统SAP(ERP&CRM)实现了计划、生产、销售、仓存、 商机、售后服务全生态链的管理,并通过支持灵活性的架构变革、模块化的功能扩展,达到数据共享、业务协同的目的。 公司优化管理机制,以“日清和改善”为中心,打造高效的管理团队,探索更有力的激励措施,激发全员效能。公司 的管理团队拥有丰富的行业从业经验和专业的技术能力,具有高度协同力和凝聚力。公司的技术团队具备优秀的技术能力 和丰富的产品开发经验,经过多年在细分领域的深耕与积累,公司已建立了一支稳定高效、自主创新和迭代的专业团队, 涵盖了技术研发、项目实施、市场销售、运维、生产运营、品质管理、财务管理等各个方面,将人才优势变为发展优势, 提高公司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四、主营业务分析 1、概述 报告期内,公司销售订单金额创历史新高,其中无人化智能装备订单金额同比增长106%。由于无人化智能装备交付周 期长以及部分订单交付延期,收入确认存在滞后。根据中审华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出具的2022年度审计报告, 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9,363.65万元,同比增长2.38%;公司利润总额11,023.63万元,同比增长6.74%;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 东的净利润9,219.00万元,同比增长6.79%。 报告期内,公司经营稳健、财务状况良好,主营业务、主要产品和经营模式没有发生重大不利变化,主要原材料采 购、产品生产和销售等业务运转正常,主要客户和供应商结构稳定。完成的主要工作如下: (1)持续研发投入,产品全面突破,以创新驱动巩固竞争优势。 分析仪器方面:系统性的迭代研发的“1”系列分析仪器全新面市。①量热仪:通过定体积氧弹、全新TEC控温系统等 技术的综合应用,SDAC1200量热仪实现自动点火、换水、充放氧,有效解决了首样间隔样不准的行业难题,产品长期稳 定性和精密度均处于行业领先水平;②定硫仪:SDS1600定硫仪自动、定量添加三氧化钨功能为国内首创;③工业分析 仪:SDTGA1200工业分析仪新增烟尘处置功能,在保持双炉结构、实验效率高的优势基础上,产品可靠性大幅提升;④物 理特性测试仪:SDAF1600灰熔融测试仪在气氛、图像清晰度、样品适应范围等方面均优于市场同类产品。 无人化智能装备产品方面:①新一代机器人制样系统全面迭代并已实现产品交付,有效解决“跑样”、“漏样”及不 同样品交叉污染等问题,制样效率处于行业领先,已在交付项目中运行;②采制对接方案适应性显著提升:智能合样归批 和智能分矿面积均减少40%,场地适应性大幅提高;③无人化验系统:a.改进称量结构,称量效率、测试精密度及样品代表 性大幅提高;b.系统内配置的分析仪器完成升级,自动化程度进一步提升;c.系统占地面积减少约三分之一,场地适应性明 显体现。 公司产品的上述改进有利于进一步巩固市场竞争优势,引领行业发展。与此同时,公司的研发产品与创新能力亦获得 各级政府的支持与肯定,报告期内公司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工业产品绿色 设计示范企业,公司的样品采制化智能装备与无人化验系统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培育项目获批“2022年度湖南省知识产权 战略专项-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培育项目”。同时,公司始终注重知识产权创新与保护,积极开展关键技术核心专利的布局 与高价值专利培育及成果转化,上述技术和产品创新成果得到了有效保护。截至2022年12月31日,累计申请专利1,060项 (发明专利342项、PCT及海外专利申请53项),有效授权状态的专利594项(发明专利143项)。 (2)塑造可持续的软实力,助推硬实力行稳致远 报告期内,公司保持研发资源的高强度投入,持续打造产品技术研发“软实力”。公司打破各个产品线的资源壁垒, 固化快速响应、有效执行的研发机制及贡献激励机制,助力研发资源的高效配置与整合,研发效率与输出质量显著提高。 同时,有序推进贯穿设计、制造、检验全过程的自动化检测平台,打造效率与质量并行的产品质量保障体系,促成研究测 试能力的不断强化。公司产品团队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验证问题、沟通交流、评价激励等阶段全方位深入推广并认真 践行产品快速迭代管理方法论,并在此基础上引导研发的实践,助推公司产品迭代行稳致远。 (3)长兴园区完成建设,为公司产能扩充和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公司长兴园区位于湘江新区长兴路,占地58.46亩、建面52000 ㎡,定位为生产制造基地。该园区用地于2020年自购、 2022年底主体建成。其中Ⅱ号楼主要用于无人化智能装备产品线,建面约20000㎡、设计产能10亿元,已于2023年2月迁入 并投运,将为自动化产品规模上量和市场突破以及仪器制造提供良好的硬件环境与场地支撑;Ⅰ号楼主要用于分析仪器产 品线,建面约24000㎡,尚处于内部装修阶段。长兴园区的建成与投运为公司产能扩充和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4)加大市场宣传推广力度,发掘、引导客户需求,塑造品牌力 报告期内,公司充分应用CRM系统进行客户关系管理,及时跟进相关市场信息并制定有效方案,提高合同成功率。通 过运用客户档案管理,增加了市场信息收集率、挖掘潜在客户。公司通过参与及承办技能竞赛、技术培训与交流、参与国 家标准及行业标准的修订讨论等活动,提升了客户认可度。公司进一步加强品牌建设,充分利用公司官方网站、微信公众 号等媒介,积极开展品牌宣传推广活动。报告期内,公司亦加大运维服务推广力度,重点推进无人化智能装备产品运维市 场开拓,初步搭建“专业检修”+“日常保养”的运维模式,深入产品生命周期服务的打造,运维示范点取得突破、配件及 运维服务收入取得良好增长。 报告期内,公司深入推进工艺封装建设、平台基础能力建设、器件检验基础能力建设及供应商基础能力建设,完善和 规范项目预算和费用管理,促进了产品的质量提升及成本优化,无人化智能装备产品盈利能力显著增强。面对严峻多变的 宏观形势,公司优化采购策略,有序备货并推进关键器件国产化替代,有效突破了零部件供应紧张的瓶颈。公司不断夯实 “内功”基础,“三德学院”课程开发、迭代与培训计划共完成215项,通过提升培训质量并打造精品课程,切实提升员工 的专业能力,并推动各环节重点管理建设/改善项目的落地,人均产出大幅提升。 2、收入与成本 (1) 营业收入构成 营业收入整体情况 单位:元
单位:元
(3) 公司实物销售收入是否大于劳务收入 ?是 □否
□适用 ?不适用 (4) 公司已签订的重大销售合同、重大采购合同截至本报告期的履行情况 □适用 ?不适用 (5) 营业成本构成 行业分类 行业分类 单位:元
无 (6) 报告期内合并范围是否发生变动 ?是 □否 1、新设子公司 本公司全额认缴出资新设子公司三德检测,于2022年11月16日在长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登记设立,注册 资本人民币500万元,本期未实际出资。该公司主要从事应用研究和检测技术服务,暂未开展经营活动。 (7) 公司报告期内业务、产品或服务发生重大变化或调整有关情况 □适用 ?不适用 (8) 主要销售客户和主要供应商情况 公司主要销售客户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主要供应商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