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报]中科电气(300035):2022年年度报告
原标题:中科电气:2022年年度报告 2022年度报告 2023年 04月 第一节 重要提示、目录和释义 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年度报告内容的真实、准确、完整,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并承担个别和连带的法律责任。 公司负责人余新、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张作良及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彭燕舞声明:保证本年度报告中财务报告的真实、准确、完整。 所有董事均已出席了审议本报告的董事会会议。 本报告中如有涉及未来的计划、业绩预测等方面的内容,均不构成本公司对任何投资者及相关人士的实质承诺,投资者及相关人士均应对此保持足够的风险认识,并且应当理解计划、预测与承诺之间的差异。 公司在本报告第三节“管理层讨论与分析”的“十一、公司未来发展的展望”部分,详细描述了公司经营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及应对措施,敬请投资者关注相关内容。 公司经本次董事会审议通过的利润分配预案为:以董事会审议利润分配方案当日的公司总股本723,310,765股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5元(含税),送红股0股(含税),以资本公积金向全体股东每10股转增0股。 目录 第一节 重要提示、目录和释义 ....................................................................................................................................... 2 第二节 公司简介和主要财务指标 .................................................................................................................................. 6 第三节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 9 第四节 公司治理 ....................................................................................................................................................................... 37 第五节 环境和社会责任 ....................................................................................................................................................... 50 第六节 重要事项 ....................................................................................................................................................................... 53 第七节 股份变动及股东情况 ............................................................................................................................................. 67 第八节 优先股相关情况 ....................................................................................................................................................... 74 第九节 债券相关情况 ............................................................................................................................................................ 75 第十节 财务报告 ....................................................................................................................................................................... 76 备查文件目录 一、载有公司负责人、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会计机构负责人签名并盖章的财务报表; 二、载有会计师事务所盖章、注册会计师签名并盖章的审计报告原件; 三、报告期内在中国证监会指定网站上公开披露过的所有公司文件的正本及公告的原稿; 四、其他相关资料。 以上备查文件的备置地点:公司证券部 释义
第二节 公司简介和主要财务指标 一、公司信息
公司聘请的会计师事务所
?适用 □不适用
□适用 ?不适用 五、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公司是否需追溯调整或重述以前年度会计数据 □是 ?否
不确定性 □是 ?否 扣除非经常损益前后的净利润孰低者为负值 □是 ?否 六、分季度主要财务指标 单位:元
七、境内外会计准则下会计数据差异 1、同时按照国际会计准则与按照中国会计准则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净利润和净资产差异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不存在按照国际会计准则与按照中国会计准则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净利润和净资产差异情况。 2、同时按照境外会计准则与按照中国会计准则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净利润和净资产差异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不存在按照境外会计准则与按照中国会计准则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净利润和净资产差异情况。 八、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及金额 ?适用 □不适用 单位:元
?适用 □不适用 其他符合非经常性损益定义的损益项目主要系深创投新材料基金投资款在合并财务报表层面列报为其他非流动负债计提 的利息支出63,835,418.31元。 将《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解释性公告第1号——非经常性损益》中列举的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界定为经常性损益 项目的情况说明 ?适用 □不适用
第三节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公司需遵守《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4号——创业板行业信息披露》中的“锂离子电池产业链相关业 务”的披露要求 1、 锂电负极业务行业发展情况 公司锂电负极业务处于新能源锂离子电池行业上游关键材料领域,终端市场主要是新能源汽车市场、储能市场、消 费数码市场等。终端市场的迅速发展造就了锂离子电池及其负极材料巨大的市场需求。 首先,从锂离子电池主要应用方向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来看,2022年,国家政策持续给予新能源汽车产业大力导向与支持, 新能源汽车发展仍旧强劲,在市场规模和发展质量方面均保持良好发展势头。2022年1月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七部 门联合印发《促进绿色消费实施方案》,提出“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逐步取消各地新能源车辆购买限制”“政府机构 将带头采购”等鼓励举措。2022年8月1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延续实施新能源汽车免征购置税至2023年底,继续 予以免征车船税和消费税、路权、牌照等支持,与此同时,建立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协调机制,用市场化办法促进整车 企业优胜劣汰和配套产业发展,大力建设充电桩,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予以支持。各省市也在2022年相继发布政策从 优化产业布局、支持产业配套发展方面来支持新能源汽车的推广。此外,欧美等国也在促进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投入上持 续发力。根据欧洲部分国家公布的2022年电动汽车补贴方案,德国每辆纯电动汽车2022年的平均补贴金额已从2021年 的约4.3万元人民币提升至5.0万—5.8万元人民币;法国对每辆纯电动汽车的补贴最高可达约8.6万元人民币;荷兰 则为每辆价格低于约32.4万元人民币的电动车补贴3.2万元人民币;美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碳排放国和汽车生产与消费大 国,近些年连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和发展,从电池及基础设施的研发到2022年开始实施新能 源汽车税收抵免,大力布局新能源汽车的产业链。同时,绿色低碳运输理念和方式已深入人心,以新能源汽车为代表的 绿色经济在全球范围内已被广泛认可与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已逐步由政策驱动向市场驱动转变,消费习惯已逐渐形成。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显示,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持续爆发式增长,产销分别完成705.8万辆和688.7万辆, 同比分别增长96.9%和93.4%,其中纯电动车产销分别完成546.7万辆和536.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83.4%和81.6%;插 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58.8万辆和151.8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64.1%和151.6%。新能源汽车销量渗透率由 2021年的13.4%提高至25.6%,预计到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电动化渗透率有望接近45%。另据TrendForce集邦咨询 统计数据,2022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约1065万辆,同比增长63.6%,其中,纯电动汽车为789万辆,增长68.7%;插 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为274万辆,增长50.8%。预计全球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在2025年和2030年将分别达到2,542.2万辆和5,212.0万辆,全球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将在2030年超过50%。新能源汽车的持续增长,带来锂离子电池巨大的市场需 求,据EVTank统计数据,2022年全球锂电池总体出货量957.7GWh,同比增长70.3%,其中,中国锂离子电池出货量达 到660.8GWh,同比增长97.7%,在全球锂离子电池总体出货量的占比达到69.0%。 其次,锂离子电池的主要应用方向还包括储能和消费数码领域,其中储能产业在市场需要和政策利好“双轮驱动” 下,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2022年初,国家能源局正式发布《“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 案》,对新型储能发展的重点任务、目标和实施路径进行部署。2022年4月,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推动新型 储能参与电力市场和调度运用的通知》,该项政策将加快推动储能市场化进程。此外,欧洲能源危机、全球加速碳中和 进程等因素推动全球储能市场井喷,户用储能需求迎来大爆发,据高工锂电统计数据,2022年中国储能锂电池出货量达 到130GWh,同比增速达170%,其中户用储能领域爆发式增长,出货量达25GWh,同比增长超3倍,成为储能增速最大的 细分应用领域。另外,消费类锂离子电池起步较早,已历经相对完整的产业发展周期,目前步入成熟阶段。2022年,受 经济增速放缓等因素影响,消费类锂离子电池终端需求不及预期。但随着以柔性电池、高倍率数码电池、高端数码软包 电池等为代表的高端数码电池领域、可穿戴设备、无人机、高端智能手机等细分市场带动,消费类锂离子电池终端应用 场景多元化扩展,会带动消费电池行业前景向好,中信证券研究部预测全球消费锂电池需求量2025年将达125GWh,复 合增长率为9.5%。 最后,国家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政策的结束以及国外锂电产业本土化政策的生效,将对锂离子电池市场及其负极材 料市场带来阶段性影响以及全球竞争格局的变化。2021年12月31日,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发展改革委 联合发布《关于2022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规定:2022年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政策于2022年12 月31日终止,2022年12月31日之后上牌的车辆不再给予补贴,由此致使部分消费者消费提前,对锂离子电池市场及 其负极材料市场需求带来阶段性影响。此外,欧美新能源汽车及锂电产业的本土化发展趋势正在加速,2023年1月正式 实施的美国《通胀削减法案》,将加强电池的本地化制造,鼓励供应链向本国及盟国转移,对动力电池及关键矿物质设 置限制条款。2022年12月9日,欧洲议会和欧洲理事会就《新电池法》达成临时协议,旨在使投放到欧盟市场的所有 电池更具可持续性、循环性和安全性。立法首次规范电池“从生产到再利用和回收”的整个生命周期,适用于包括储能 在内的所有电池。 综上,在双碳经济、绿色发展理念的驱动下,以节能降耗、清洁环保为导向的新能源、新动力的发展趋势和速度日 益强劲。锂离子电池作为可持续发展新能源的代表,在动力、储能、消费领域加速渗透,造就了锂离子电池及其负极材 料巨大的市场需求,根据高工锂电统计数据,2022年,我国负极材料出货量137万吨,同比增长90%。同时,随着欧美锂 电产业本土化政策的生效,将对全球锂离子电池产业竞争格局带来影响,并推进国内锂离子电池产业链相关企业的出海 进程。 1、 磁电装备业务行业发展情况 公司磁电装备业务主要处于电磁冶金行业和锂电装备行业。其中,电磁冶金行业处于成熟发展阶段,特点为产品定 制化居多,差异化、个性化较强,技术壁垒较高;市场的无序竞争加上成本上升使得利润空间被压缩;且由于宏观环境 等因素影响,我国钢铁行业进入弱周期,出现成本高企、需求减弱、盈利下滑态势。同时,受供给侧改革和新基建政策 的积极影响,钢铁行业保持生产智能化、绿色化、特钢化的发展趋势,致使相关绿色环保、节能降耗、智能制造设备需 求的增长,为电磁冶金行业带来了一定的发展机遇。锂电装备行业是一个具备较高的技术壁垒和客户壁垒以及设备厂商 与应用厂商深度绑定的专用设备制造行业,随着新能源锂离子电池产业的爆发式增长,锂电行业进入扩产热潮,锂电装 备市场需求持续上行。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公司需遵守《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4号——创业板行业信息披露》中的“锂离子电池产业链相关业 务”的披露要求 (一)公司主要产品和业务 1、锂电负极业务 公司锂电负极业务主要产品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主要应用于动力类、消费类、储能类锂离子电池等领域。锂离 子电池负极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四大组成材料之一,在提高电池的容量、循环性能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是锂离子电 池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 公司锂电负极业务专注于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发和生产二十余年,是最早布局动力锂电负极材料的企业之一, 具有丰富的技术积累和客户渠道资源,同时,具备负极材料全工序、全产线设计、建设、运营的工程化应用能力,在不 断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可有效确保产品品质的稳定。此外,公司自行设计建造的新型艾奇逊石墨化炉,相较于传统石 墨化加工产线具备电耗成本低、炉芯耗材费用少、自动化程度高等优势,在国内锂电负极材料石墨化加工技术上具有领 先优势。因此,公司锂电负极业务在动力锂电负极材料领域拥有较强的技术优势和先发优势。截至本报告披露日,公司 锂电负极业务在湖南、贵州、云南、四川、甘肃、安徽等多地规划布局有生产基地。 2、磁电装备业务 公司磁电装备业务涵盖电磁冶金专用设备、工业磁力设备以及锂电专用设备的研发、制造、销售及服务。主要产品 为中间包通道式感应加热与精炼系统、连铸电磁搅拌(EMS)成套系统、连轧电磁感应加热系统、起重磁力设备、除铁器、 磁选机、卷筒,以及锂电自动化电气控制设备、锂电材料除磁装备、立式高温反应釜等锂电装备,产品可广泛应用于钢 铁、交通运输、造船、机械、矿山、锂电等行业。 公司磁电装备业务凭借产品线的完整程度、产品技术领先程度、产品质量稳定可靠,在行业内优势明显,电磁冶金 积极开拓对外销售市场。未来,随着公司磁电装备业务围绕客户需求不断创新,产品结构不断优化、扩展、延伸,公司 磁电装备业务保持稳定的增长。 (二)经营模式 1、采购模式 公司建立了严格的供应商管理制度,统一由采购部门负责,实行“以产定购、兼顾市场预测适度库存”的采购模式, 进行采购过程精细化管理。公司生产所需的原材料全部由采购部门通过对列入《合格供应商名单》的厂家进行充分比价 后进行择优采购。公司新供应商的开发均需经过技术、品质、采购、生产等相关部门的资格审查,通过评审的才能进入 《合格供应商名单》。每个年度,公司从产品质量,供货速度,售后服务等方面的表现对合格供应商进行持续考核评分 和分类,并在后续合作中对不同类别的供应商进行区别对待。 2、生产模式 公司锂电负极业务根据行业特性以及主要客户群体较为稳定的情况,实行“按订单生产、兼顾市场预测适度库存” 的生产模式和精益生产方式,依据与客户签订的合作协议及客户的采购惯例制定生产计划并组织生产。 磁电装备业务因用户对设备配置要求差异较大,规格与技术参数等指标均须按用户实际需要确定,因此主要采取“按订 单生产、单套量身定制”的生产模式,同时,部分标准化的工业磁力设备,在以订单为主的前提下,采用少量库存的生 产模式,以提高对用户需求的快速反应能力。 3、销售模式 公司产品采用直销模式,其中锂电负极业务采取大客户紧跟战略,积极响应锂离子电池行业内客户的需求,加快自 身技术和产品的升级速度;磁电装备业务经过多年的业务开拓,目前国内大部分钢铁企业、大型冶金工程承包商均与公 司建立了稳定通畅的业务关系。 (三)报告期内的主要业绩驱动因素 2022年,公司合并财务报表实现营业收入525,675.04万元,同比增长139.6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 性损益的净利润45,870.88万元,同比增长29.1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6,417.27万元,同比下降0.35%。 报告期内,公司的主要经营情况概述如下: 1、锂电负极业务 报告期内,在全球能源结构调整以及新能源汽车产业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锂离子电池行业在动力、储能市场的广 阔应用前景,推动了锂离子电池市场需求的爆发式增长,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行业带来了较大的发展契机。同时, 2022年前三季度,受国际油价上涨、负极材料行业石墨化产能供给不足影响,负极材料原材料石油焦、针状焦以及石墨 化外协加工价格上涨,负极材料企业普遍面临较大的成本上行压力和产能难以有效释放的局面,随着第四季度新建石墨 化产能逐步投放,外协石墨化加工和负极材料的价格亦有所回落,负极材料产品全年价格呈现前高后低的走势。 对此,公司积极探索供应链合作机制,保障原材料的供应;稳步推进负极材料业务的扩产建设,提高石墨化自给率; 通过调整新能源材料事业部管理架构,完成向中科星城科技划转湖南中科星城、贵州中科星城、集能新材料股权事宜, 整合内部资源,提升管理效率;聚焦主流客户市场需求,维持好现有战略客户的稳定合作,深挖潜力重点客户,全力以 赴开拓国际市场,报告期内,公司成功开发韩国LGES客户;采取吸引人才团队、强化外部合作等举措,积极开发战略新 产品、稳步推进前瞻性产品研发、不断优化工艺技术水平,巩固公司负极材料业务的技术优势。 本报告期,锂电负极板块实现营业收入495,818.23万元,同比增长157.40%;实现负极材料出货量12万吨、确认收入数量11.40万吨,同比分别增加104.81%和93.24%;获得发明专利12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外观设计专利1项, 另有77项正在申请并获得受理的专利(其中75项为发明专利、2项为国际专利)。 2、磁电装备业务 报告期内,钢铁行业继续保持生产智能化、绿色化、特钢化的发展趋势。在此背景下,公司紧紧抓住产能置换、节 能环保带来的市场机遇,加大中高端电磁冶金专用设备的研发和推广力度,加快重大项目的执行和进度追赶。同时,密 切配合自身锂电负极产能扩建需求,优化完善锂电自动化电气控制设备、锂电材料除磁装备、立式高温反应釜等锂电专 用设备的品类和产业化应用。 本报告期,公司磁电装备板块实现营业收入29,856.81万元(不含与控股子公司的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1.58%; 获得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10项,另有46项正在申请并获得受理的专利(其中32项为发明专利、1项为国际专 利)。 3、全面推进产能布局,蓄积未来发展潜力 2022年,公司根据行业发展和客户需求情况,加强产业链合作,全面推进产能布局。报告期内,(1)计划在四川 甘眉工业园建设“年产13万吨锂电池负极材料一体化项目”,其中包含年产13万吨负极和10万吨石墨化产线;(2) 计划在甘肃兰州新区与重庆弗迪合作设立合资公司,建设“年产 10万吨负极材料一体化项目”;(3)布局上游原材料, 控股海达新材料,计划在安徽望江经济开发区建设“年产10万吨负极材料粉体生产基地项目”,进一步保障原材料供应。 上述投资项目是公司产能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扩大公司锂电负极业务规模,适应未来行业发展和客户需求,获 取规模经济效益,更好地适应新能源锂离子电池行业市场竞争和快速发展。 4、顺利推进各项融资工作,保障公司发展战略的资金需求 为了筹措新增产能项目建设资金,保障公司发展战略的资金需求,公司积极拓宽融资渠道,取得较大成效:(1)公 司完成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的股票发行和上市工作,募得资金总额22.06亿元,扣除发行费用人民币2,458.43万元(不 含税)后,实际募集资金净额为人民币21.81亿元;(2)公司加大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合作,成功引入战略合作伙伴 宁德时代对公司子公司贵安新区中科星城认缴投资2.8亿元,共同实施贵安新区“年产10万吨锂电池负极材料一体化项 目”;引入战略合作伙伴重庆弗迪设立合资经营公司,其中重庆弗迪认缴投资3.5亿元,共同实施兰州新区“年产10万 吨负极材料一体化项目”。 三、核心竞争力分析 1、技术与研发优势 公司锂电负极业务积累了丰富经验,具有较强的研发实力及工程化应用能力:石墨粉体加工技术、热处理工艺和石 墨复合技术业内领先;新型负极材料从材料、工艺到性能评估不断提升与完善;自行设计建造的新型艾奇逊石墨化炉, 相较于传统石墨化加工产线具备电耗成本低、炉芯耗材费用少、自动化程度高等优势,在国内负极材料石墨化加工技术 上具有领先优势;具备负极材料全设备、全产线设计、施工、运行的一体化建设和运营能力,自行设计建设的负极材料 产线自动化水平业内领先。同时,公司锂电负极业务成立了一支专业的研发队伍,拥有国内先进的负极材料物理性能检 测、半电池、全电池等电化学性能检测的研究设备,并配备有粉碎、分级、烧结、包覆等试验生产线。此外,公司还与 湖南大学、中南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与湖南大学建立了炭素新材料研究实习基地,拥有 “湖南省工程技术中心”、“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省级科研平台,获得了“国家火炬计划产业化示范项目” 、获 得“锂离子动力电池负极材料工程中心”、 “长沙市科技创新基金”等政府支持科技项目。 公司磁电装备业务以磁电应用为领域,电磁冶金技术为核心,建立了广泛的产学研合作关系;搭建了多场耦合数值 模拟分析平台;创建了相对完备的电磁冶金数据库;健全了一套成熟的产品设计开发流程,并借此不断巩固和加强了在 电磁冶金行业的领先优势。 截至本报告期末,公司及控股子公司(含全资子公司)拥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技术成果160项(其中发明专 利74项),软件著作权42项,正在申请的专利123项(其中107项为发明专利,3项为国际专利)。 2、人才优势 公司核心管理人员、核心研发人员和核心销售人员,在业界具有十余年的丰富经验,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和凝聚力, 对行业发展现状、行业风险、行业机遇、市场需求都有着深刻的了解以及敏锐的洞察力。因此可以准确把握公司的战略 方向,确保公司的长期稳健发展。同时,公司设立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以及与高校建立的产学研合作关系、研究实习基 地,保证了公司后续发展的人才需求。另外,公司为了吸引和稳定突出的专业人才,建立了有效的管理办法和奖励机制, 确保核心人才队伍的不断壮大和长期稳定。 3、客户渠道优势 公司拥有优质的客户资源。多年来优秀的自主研发能力、精细的质量控制体系和快速的市场反应机制为公司积累了 众多大客户的信任,也为公司在行业内树立了良好的形象并赢得了重要地位。锂电负极业务,公司与比亚迪、宁德时代、 中创新航、亿纬锂能、瑞浦兰钧、蜂巢能源、ATL等国内知名锂电池厂商有着良好稳定的合作。公司除继续深化与现有 主要客户的合作的同时,也在积极拓展行业内优质新客户,并加大了海外市场的开拓力度,公司已与韩国SK On等保持 长期合作,并于报告期内成功开发了韩国LGES客户,其他海外客户的开拓正按计划进行;磁电装备业务,公司与国内大 部分钢铁企业、大型冶金工程承包商建立了稳定通畅的业务关系,电磁冶金专用设备的市场占有率超60%,处于行业龙 头地位。 4、协同发展优势 公司协同发展优势体现在两方面:一为技术协同优势,由于公司磁电装备业务在磁力分选技术、电气自动化控制、 工程化应用方面具备较强的技术和人才储备,能为锂电负极业务的杂质分选、材料提纯需求以及生产设备的自动化、智 能化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因此,公司磁电装备业务与锂电负极业务可协同开发出适用于锂电生产过程中的自动化电气控 制设备、磁分选设备等锂电专用设备,在提高公司锂电负极自动化、智能化生产的同时,扩展公司磁电装备业务的应用 领域,切入锂电装备行业;二为业务协同优势,公司磁电装备业务拥有较强的电磁转换和电电转换技术,该技术可以运 用于储能设备中的充放电装置和系统,生产该产品需要与储能电池客户进行技术磨合和沟通,而锂电负极业务在行业内 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下游应用方向涵括储能领域。因此,公司可借助锂电负极业务稳定通畅的营销渠道,尝试 向储能领域的电流控制及相关产业市场进行布局,培植新业务。 5、动力锂电负极材料领域先发优势 公司子公司湖南中科星城专注于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发和生产二十多年,是最早布局动力锂电负极材料的企业 之一,具有动力锂电负极材料先发优势,目前主要产品集中在动力类锂电负极材料(包括应用方向为新能源汽车的大动 力及电动摩托车、电动自行车类的小动力),未来,随着公司锂电负极产品结构的不断丰富,在消费类和储能类锂电负 极材料市场具有较大的拓展空间和发展潜力。 四、主营业务分析 1、概述 参见“第三节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相关内容。 2、收入与成本 (1) 营业收入构成 营业收入整体情况 单位:元
务”的披露要求 报告期内上市公司从事锂离子电池产业链相关业务的海外销售收入占同期营业收入30%以上 □适用 ?不适用 (2) 占公司营业收入或营业利润10%以上的行业、产品、地区、销售模式的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需遵守《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4号——创业板行业信息披露》中的“锂离子电池产业链相关业 务”的披露要求 单位:元
锂离子电池产业链各环节主要产品或业务相关的关键技术或性能指标 ?适用 □不适用
不同产品或业务的产销情况
2、公司磁电装备业务产品由于不同项目之间以及同一项目的不同产品之间的技术要求不同,使得单一产品所需要占 能。除小部分特殊设备以外,本公司的大部分生产设备均为通用设备,不同产品的产能之间可以随便调配。因此,公司 的磁电装备的产能情况无法简单统计而得。 (3) 公司实物销售收入是否大于劳务收入 ?是 □否
?适用 □不适用 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负极材料下游需求旺盛,公司向客户的交付量增加,同时公司新建产能释放以及预期 相关客户未来需求增大,备货库存相应增加。 (4) 公司已签订的重大销售合同、重大采购合同截至本报告期的履行情况 □适用 ?不适用 (5) 营业成本构成 行业分类 单位:元
锂电材料行业原材料及部分加工是指:投入的直接材料成本及石墨化和负极工序的加工费 机械制造原材料是指:投入的直接材料成本 (6) 报告期内合并范围是否发生变动 ?是 □否
安徽海达系本期公司与其股东黄庆生达成协议,由中科星城科技向安徽海达认缴出资人民币5,205.00万元,持有51.0044%的股权,纳入本公司合并范围,2022年完成实缴出资2,550.00万元。 (7) 公司报告期内业务、产品或服务发生重大变化或调整有关情况 □适用 ?不适用 (8) 主要销售客户和主要供应商情况 公司主要销售客户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主要供应商情况
□适用 ?不适用 3、费用 单位: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