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报]中天科技(600522):江苏中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2年年度报告
原标题:中天科技:江苏中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2年年度报告 公司代码:600522 公司简称:中天科技 江苏中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2年年度报告 重要提示 一、 本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年度报告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承担个别和连带的法律责任。 二、 公司全体董事出席董事会会议。 三、 中兴华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为本公司出具了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四、 公司负责人薛济萍、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高洪时及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徐继平声明:保证年度报告中财务报告的真实、准确、完整。 五、 董事会决议通过的本报告期利润分配预案或公积金转增股本预案 公司于2023年4月24日召开第八届董事会第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公司2022年度利润分配方案》,拟以公司2022年度利润分配方案实施时股权登记日登记的总股本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股利1.00元(含税)。本次利润分配方案实施后,公司剩余未分配利润结转下年度。本年度不进行公积金转增股本。 本方案尚需提交股东大会审议。 六、 前瞻性陈述的风险声明 √适用 □不适用 本年度报告包括前瞻性陈述。除历史事实陈述外,所有本公司预计或期待未来可能或即将发生的业务活动、事件或发展动态的陈述(包括但不限于预测、目标、估计及经营计划)都属于前瞻性陈述。受诸多可变因素的影响,未来的实际结果或发展趋势可能会与这些前瞻性陈述出现重大差异。本年度报告中的前瞻性陈述为本公司于2023年4月24日作出,本公司没有义务或责任对该等前瞻性陈述进行更新。 七、 是否存在被控股股东及其他关联方非经营性占用资金情况 否 八、 是否存在违反规定决策程序对外提供担保的情况 否 九、 是否存在半数以上董事无法保证公司所披露年度报告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 否 十、 重大风险提示 公司已在本报告中详细描述了可能存在的风险,敬请查阅第三节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中关于公司未来发展的讨论与分析中可能面对的风险及应对措施部分的内容。 本报告中对公司未来的经营展望,系管理层根据公司当前的经营判断和当前的宏观经济政策、市场状况作出的预判和计划,并不构成公司作出的业绩承诺。 十一、 其他 □适用 √不适用 目录 第一节 释义 .................................................................................................................................... 3 第二节 公司简介和主要财务指标 ................................................................................................. 5 第三节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9 第四节 公司治理........................................................................................................................... 61 第五节 环境与社会责任............................................................................................................... 77 第六节 重要事项........................................................................................................................... 80 第七节 股份变动及股东情况....................................................................................................... 88 第八节 优先股相关情况............................................................................................................... 94 第九节 债券相关情况................................................................................................................... 94 第十节 财务报告........................................................................................................................... 95
第一节 释义 一、 释义 在本报告书中,除非文义另有所指,下列词语具有如下含义:
第二节 公司简介和主要财务指标 一、 公司信息
二、 联系人和联系方式
三、 基本情况简介
四、 信息披露及备置地点
五、 公司股票简况
六、 其他相关资料
七、 近三年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一) 主要会计数据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二) 主要财务指标
报告期末公司前三年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的说明 √适用 □不适用 上述报告期内主要财务指标较上年大幅度上升,主要系 2021年公司基于谨慎性原则,100%计提高端通信业务相关资产减值准备共 36.19亿元,导致上年比较基数较小。 八、 境内外会计准则下会计数据差异 (一) 同时按照国际会计准则与按中国会计准则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净利润和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差异情况 □适用 √不适用 (二) 同时按照境外会计准则与按中国会计准则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净利润和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差异情况 □适用 √不适用 (三) 境内外会计准则差异的说明: □适用 √不适用 九、 2022年分季度主要财务数据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季度数据与已披露定期报告数据差异说明 □适用 √不适用 十、 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和金额 √适用 □不适用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对公司根据《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解释性公告第1号——非经常性损益》定义界定的非经常性损益项目,以及把《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解释性公告第1号——非经常性损益》中列举的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界定为经常性损益的项目,应说明原因。 □适用 √不适用 十一、 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项目 √适用 □不适用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十二、 其他 □适用 √不适用 第三节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报告期内,公司顺应“清洁低碳”新经济秩序,围绕“绿色驱动,合规稳进”的经营方针,剥离大宗商品贸易业务,进一步聚焦绿色能源、通信网络等先进制造领域。公司坚持以科技创新驱动产品升级,贴近“双碳”背景下客户新需求,积极践行“光电网联美好生活”的使命,以海洋经济为龙头、新能源为突破、智能电网为支撑、5G通信为基础,提升核心竞争力。2022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402.71亿元,受剥离商品贸易业务影响,同比下降 13.10%;实现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 32.14亿元,同比增长 1663.98%,并取得了如下经营成果: (一)能源网络:绿色低碳,助力能源产业升级 公司以“3060”低碳绿色目标为指引,致力于成为全球领先的能源网络解决方案服务商。通过科技创新与全球化运营,持续增强在能源网络领域的市场地位和服务能力,实现从“产品供应商”向“系统集成服务商”转型,打造能源网络产业全价值链体系。 1、打造智慧海洋高端平台,构建“专精特新”双赢格局 围绕国家“双碳”目标,公司积极布局海洋能源领域。秉承“核心产品系统化,工程服务国际化”的战略方向,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等国家战略指引下,公司积极推进绿色能源转型,坚持科技创新,为我国海风“平价”建设、海洋能源勘探提供稳定可靠的技术支撑及创新引领。 (1)大力推动技术研发降本,助力海上风电“平价”发展 为助力海上风电“平价”上网,并为浮式海上风电、百公里、千兆瓦级深远海开发做技术储备,公司从系统设计、海缆结构设计、材料选型、新技术等多个方向,开发“大长度、大水深、大容量、高电压、低成本”系列海底电缆。经国家级新产品鉴定,公司成功研发轻型系列海底电缆、环保型海底电缆、不等截面海底电缆、铝导体海底电缆、超高压三芯交流海底电缆、超高压柔性直流海底电缆和动态海底电缆等,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2022年是我国海上风电平价元年,随着“国补”的退坡,出台“省补”的广东、山东两省开工多个海风项目。报告期内,公司在广东、山东两地中标、执行多个典型工程,助力当地平价海上风电平稳、有序发展。 广东省率先开工的平价项目中广核汕尾甲子一、二海上风电项目的所有海缆均由中天海缆生产。其中,南海海缆有限公司设计生产了广东省首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 35kV环保型海底电缆,不仅具有环保性,且海底光电缆的整体重量下降,迈出了轻量化、低成本、环境友好的新方向,具有显著的成本及结构优势,有效保障海缆的产品质量及使用寿命,助力该项目实现“平价上网”。 公司中标山东能源渤中 A场址、国华渤中 I场址、中广核莱州等多个山东省项目。其中山东能源渤中 A项目是山东省首个平价海上风电项目,也是全国海上风电进入平价时代后第一个取得核准的项目。从启动前期工作到取得核准仅历时 99天,创下国内海上风电取得核准最快记录,公司为该项目提供优质产品及服务。 图 1-1:莱州市海上风电与海洋牧场融合发展研究试验项目施工现场 在报告期内,公司自主研发的 ROV脐带缆实现水深 4308米的工程应用,海洋工程用电缆成 功应用于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气处理平台 N999 BP TORTUE FPSO项目,并顺利交付我国首套国产 设计水深 2000m水下采油树完修井控制系统脐带缆。 (2)升级综合建设运维服务能力,合资打造大型施工船舶 公司切实践行“制造业服务化”战略方针,将海上风电场建设由传统的专业工程分包,发展 至贯穿设计、采购、施工、运营期维护全生命周期的工程总承包服务模式。报告期内,公司海洋 工程业务服务海上风电项目 30余个,南至广东,北至辽宁,海上风电场施工覆盖主要沿海地区。 公司形成了国际先进的大功率风机吊装科技成果,获得授权专利 100余件,组织制定了大型钢管 桩起吊、风机安装等工法,参与制定了风机安装行业规范。 从战略上布局服务化建设,推进全生命周期型总包工程常态化,统筹建设风机维保能力,不 断升级工程总承包与运维总承包能力,运维销售规模实现了大幅度跨越。 图 1-2:公司与海力风电合资建造的 5000T起重船 公司与风电设备制造行业龙头企业合资打造两艘先进的风电施工船舶,其中,与金风科技合资建造 1600T深远海风电施工平台,船机装备综合性能居于行业前列,能够科学优化深远海不同基础型式的海上风电项目施工方式,大幅提升风机部件吊装能力及效率;与海力风电合资建造的5000T起重船,用于 20兆瓦机组基础桩、导管架、升压站安装等多种基础施工。同时单船便可完成港口装载、海上运输、吊装及打桩等主要工序。在国家“双碳”目标的指引下,面对未来海上风电深远化、机组大型化的趋势,它们将成为探索深远海风电资源以及强化海上风电工程建设能力 的国之重器。 目前公司在南通、盐城、阳江、汕尾、乳山等地建设多个海缆工厂和工程公司。在产业布局 上形成“设备+施工”两翼齐飞的局面,在区位业务上发展为以江苏为中心辐射黄海与东海,以山 东、广东为两翼拓展渤海与南海的良好形势。 (3)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国际业绩再创新高 2022年公司克服各种不利影响,市场人员和项目交付团队积极走出去,充分践行“以客户为 中心”的理念,新增中标额达到历史最高水平。报告期内,中天海缆完成菲律宾高压海缆总包项 目现场工作的竣工验收、德国高压海缆总包项目的调试验收,以及越南等大长度中压海缆项目的 顺利交付。在海上油气领域,公司新增中标 220kV海缆项目,并继续扩大该领域新市场新客户, 相继在南美、中东获得多项重大项目,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巩固了公司国际主流油气行业海缆供 应商地位。全球海上风电开发规模不断增长,年度内公司通过多个全球主流海上风电开发商与电 网运营商的供应商资格审核,目前有多个大型项目进入评标关键阶段。海光缆通信领域,公司坚 持研发投入,紧盯市场机遇,中标巴西无中继海底光缆订单超 2300km,为巴西亚马逊河流域提供 稳定、环保、大容量的水下通信网络。 图 1-3:中天海缆全球布局示意图 (4)超高压柔直技术再突破,持续铸就行业领头羊 报告期内,中天海缆突破了±525kV交联聚乙烯绝缘直流海底电缆、±525kV交联聚乙烯绝缘直流电力电缆关键技术瓶颈,满足了深远海、超大容量海上风电建设需求,引领柔性直流海缆大容量传输技术发展,为输电方式变革和构建未来电网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解决方案,更彰显了中天科技积极响应国家“双碳”号召,牢固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研发绿色产品、践行绿色运营、构建“低碳美丽”海缆的态度与决心。 此外,中天海缆获评工信部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建立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大长度 三芯 220kV及以下轻型低碳海底电缆技术研究及产业化”及“深海光电复合脐带缆及附件系统应 用”荣获中国机械科技进步三等奖、“深海科考光电缆关键技术及国产化应用”及“深远海通信 及观测系统用新型光缆及产业化”获中国海洋学会科学技术三等奖、“漂浮式海上风电用动态海 缆技术研究及产业化”获可再生能源学会科技进步三等奖、“极性海底光缆系统及产业化”获中 国光学工程学会科技进步三等奖、“智能工厂 5G+行为安全分析”获中国设备管理协会科学技术 二等奖。 图 1-4:±525kV交联聚乙烯绝缘直流海底电缆、电力电缆新产品鉴定会现场 2、内外兼修,光伏 EPC总包业务核心竞争力上新台阶 公司紧随国家“双碳”目标战略,积极布局光伏发电领域,形成资源开发-总包服务-电站运维的全生命周期服务能力。公司基于光伏业务的可持续发展,通过产业合作、项目示范、技术研发等手段,不断拓展资源获取渠道、提高专业化能源服务能力,重点加强项目储备库建设,形成储备一批、开发一批、执行一批的良性循环。 在资源开发领域,一是坚持域内主导:协助域内资源,统筹光伏资源开发。发挥公司区位优势,理顺域内资源开发路径,做到资源开发有序、工程扎实推进,为域内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新动能。报告期内,公司与华能江苏公司、华润电力合作推动域内项目成功落地,目标建成区域能源绿色转型的标杆工程。二是寻求域外扩张:依靠域外长期合作伙伴,实施联合开发战略。依托中天光伏电站全生命周期服务能力,对域外合作项目形成有力支撑,实现多方共赢。报告期内,公司与中电建华东院、上海电力紧密合作,在特定行业、重点区域开展资源开发与技术研发合作,快速增强公司综合服务能力,助力光伏应用领域的不断延伸。 随着光伏 EPC总包业务高速增长,为更好地协调内部资源,公司建立工程联盟工作机制,组织内部高效协同、联合作战,通过对重大工程的执行,不断打磨工作流程、完善工作体系,订单获取及工程管理能力极大提升。此外,公司关注工程管理团队的孵化工作,对标行业先进与自我成长相结合,推动学习型组织建设。为增强公司市场竞争力,公司积极开展资质提升工作,报告期内已取得承装(修、试)许可证,并通过外部引进和内部升级等手段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完成工程设计与总包资质升级准备工作。 3、技术牵引,储能产业步入高增长周期 公司在储能领域提供以锂电池及其系统集成为核心的系统化产品、解决方案及运营服务,专 注于新型电力储能全场景系统应用的研发、制造、销售和服务。 公司拥有支撑应用领域的电池材料、电池系统等产业一体化关键核心技术优势及可持续研发 能力,形成“料-芯-组-舱-站”全产业链式一体化产品供应与服务,倾力打造全生命周期内安全设 计及系统集成匹配。基于 BMS研发经验及 PCS研发经验,将“电池系统”、“管理系统”及“电 力电子系统”以新一代融合性需求开展产品迭代,进一步强化了产品电性能、安全性能及信息化、 智能化水平,更好地服务于“发输配用”等各环节客户。报告期内,公司技术团队依据近 10年电 力储能系统的真实运行衰减数据,充分考虑大规模场站容量要求下 BMS数据量的采样精细度与 稳定性的管控需求,自主研发的“高安全长寿命”储能专用磷酸铁锂电芯已经大量服务于电力储 能市场;相继发布的液冷储能系统、户外液冷储能柜等新产品亦已面向市场,斩获大单。 图 1-5:储能产品 公司紧抓国家大力推广新能源配储应用的契机,积极推动技术创新、壮大产业优势,海内外订单持续放量,储能业务拓展加速。报告期内,公司连续中标中广核、中石油、中节能、中电建等大型发电企业储能系统招标项目,与央企、电力单位等保持紧密合作,据国家能源网、储能头条数据统计显示,公司 2022年度储能系统采购中标量排名第二,储能系统集成产品和服务获各大能源企业一致好评。 公司不断提速更多优势产品的国际化培育,积极融入“双循环”发展格局,持续增强多领域的制造业服务化能力。公司储能业务专注储能系统集成支撑能力的搭建,先后中标并启动执行蒙古能源部 80MW/200MWh储能系统项目、巴基斯坦国家电网公司 20MW/20MWh调频项目等。整合新能源特战队,针对欧洲新能源风口布局欧洲市场销售。同时通过招聘欧洲本土化员工,配备新能源整体系统设计专业人才,搭建新能源总包集成能力,面向欧洲业主提供专业总包服务。 图 1-6:蒙古 80MW/200MWh储能系统项目奠基仪式 4、输配融合持续创新,助力新型电网建设 (1)围绕“强链、补链、延链”策略,布局创新研发,持续保持竞争优势 报告期内,公司紧随新型电力系统快速推进步伐,实施主营产品“强链、补链、延链”策略。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持续强化主营产品技术创新,产业链实行填平补齐,实现了主营产品稳步增 长、产品竞争力优势地位不动摇。 2022年,公司布局“绿色能源、绿色输送”创新研发,实施架空线路用导线的节能降耗、扩 容升级,绝缘线路的高压电缆性能升级,数字电网的智慧电力产品实现,陆地输电电缆的多元设 计,开展发-输-配领域创新项目百余项,助力我国新型电网的坚强智能运行。 公司响应“低碳”战略,开展“产、学、研”联合研发。依托校企联合科研平台,研发的高 性能耐热导线、全系列低损耗导线、大长度绝缘电缆、平滑铝套高压电缆、聚丙烯绝缘电缆及附 件、110kV超导电缆等新一代产品,解决了特殊工况、绝缘故障、更高节能、环保降解等难题, 进一步彰显公司的技术创新优势,实现了产品链技术延伸,为培育第二增长曲线奠定了良好基础。 图 1-7:大长度电缆、特种导线、超导电缆 (2)践行“以销定研、以销促研”,加强创新驱动,引领行业发展 公司聚焦客户需求,践行“以销定研、以销促研”,以客户需求引领产品创新,以产品创新 驱动产业革新,打造良好的产业链生态,推动客户企业联动发展。与客户联合研发的110kV聚丙 烯绝缘电缆实现工程应用,促进我国高压绝缘电缆走向环保之路。 公司联合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各大发电集团以及科研院所,开展新型电力系统更广泛输送 通道需求下的产品应用等项目的研发与实践应用,以新产品、新技术、新材料引领行业的蓬勃发 展,打造电力系统传输、监测、储能领域的行业绿色、数字工厂标杆企业。 (3)聚焦“绿色低碳、安全智能的研发”,深耕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中天科技以服务电网为己任,助推提升中国新型电力系统的绿色、智能输送水平,力争成为全球产品全、质量优、客户满意度高的输电线路领域综合服务商。 公司紧抓“碳达峰”关键期、窗口期,积极投身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大力建设绿色低碳制造体系,注重研发节能、环保产品。绿色输电产品中,节能导线、大容量OPGW在国内市场占有率保持第一。电力板块共有6家单位通过省级绿色工厂认证,已建成一家省级智能示范工厂——高压电缆智能制造示范工厂,一家省级智能示范车间——中天变压器干变智能示范车间。 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产品市场份额稳中有升,普通导线、特种导线、ADSS、OPGW全国市场份额排名持续保持第一。 图 1-9:江东金具单项冠军 公司深耕电网产业二十余年,中天科技多次入选国家电网新产品、新技术目录。报告期内, 公司电力板块共有 7项新产品、新技术通过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机械行业协会、工业和信息化 厅评估鉴定,其中 6项产品达到国际领先水平,1项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深耕专精特新一企 一品,电力光缆金具成为工信部颁发给中天科技的第六个“单项冠军”,上海中天铝线有限公司获 得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的称号。 图 1-10:部分新产品、新技术鉴定证书
(二)通信网络:研发攻关核心项目,自主创新巩固通信行业地位 公司致力于打造成全球领先的 ICT基础设施和服务提供商,通过研发创新保持技术领先,提高竞争优势;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等国家战略指引下,持续进行国内、国际市场布局,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取得未来发展新优势。 1、坚定创新自信,输出多项原创性、引领性的研发攻关成果 随着云计算、AI、物联网等应用的不断涌现,传输流量激增以及“5G新基建”、“东数西算” 等国家战略的重大需求,公司打通产业链断点、补强核心技术弱点,成功实施多个原创性、引领 性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 报告期内,公司围绕光纤、光缆、合成石英及漏缆等关键技术及产业化开展研究,分别获得 2022年第八届“中国光学工程学会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中国电子学会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 二等奖、中国通信学会科学技术奖(技术发明类)二等奖和江苏省科学技术三等奖等。公司数字 化生产运营管理项目,获得第二十九届全国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一等奖,该奖项由全国企业 现代化管理创新成果审定委员会评审,是国内企业管理创新领域等级最高、影响最大的国家级成 果。 图 1-11:第二十九届全国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一等奖 2022年,公司通信领域共有 11项新产品通过鉴定,其中 5项新产品、新技术在关键技术水 平、生产工艺、性能指标等达到国际领先水平,6项新产品、新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公司申请 通信相关专利 183项,授权专利 194项,对国家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图 1-12:光纤、石英材料技术、设备相关授权发明专利 2、积极参与国内国际双循环,持续巩固行业地位 2022年,国内光通信行业供需结构调整,且运营商对集采的招投标策略更趋于理性,行业的竞争格局得到有效改善。公司紧抓机遇,集采取得丰硕成果。主营产品光缆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和中国移动的集采中投标排名分别为第一、第三和第四;馈线产品在中国铁塔 2022年第二次馈线产品集中采购排名第一;室分天线在中国铁塔、美化天线在中国电信、基站天线和 444及单 4天线在中国移动集采投标中均排名前列,以上成绩为 2023年业绩奠定基础。
公司从 2018年开始研发光模块,目前应用于 5G无线接入场景的全系列工业级光模块产品均已大批量出货。公司完成 SiN工艺高速硅光学调制/解调芯片研发和小批量试产,并借助自建 SiP光学封装技术工艺平台,完成 400G QSFP-DD封装 DR4+硅光模块和 400G FR4光模块研发试产,且已开始逐步向关键客户批量发货;基于新一代数据中心网络架构下互联需求增长的背景,公司着力推动光通信模块产品的升级和整体研发水平,800G硅光模块研发工作有序推进;当下ChatGPT为代表的 AI大模型拉动网络基础建设,公司已就下一代 NPO、CPO和液冷光模块等技术领域研发工作也已经开展,同步积极与目标客户进行产品技术标准对接。 2022年,海外光纤光缆需求持续回暖,北美、欧洲、亚太等区域的市场需求总量呈现长期健康增长的趋势,当地通信运营商网络建设步伐加快,带来海外市场新机遇。报告期内,公司突破英国电信光缆认证,并抓住欧盟碳税机会窗口期,提升海外生产基地产能,稳定给德国电信、法国以及东欧等运营商供货,海外光缆销售规模翻倍增长;同时积极布局拉美和非洲等区域,紧抓FTTH建设机遇,在菲律宾等东亚国家和地区提供总包工程等服务,获得客户认可,实现出口销售额、利润高质量增长。 公司长期专注于细分产品市场的深耕,生产技术和工艺水平达到国际领先,部分产品市场占有率位居全球前列,先后将 ADSS、漏泄同轴电缆等打造成制造业单项冠军,创新能力、质量效益及可持续发展能力均引领行业发展。报告期内,漏泄同轴电缆成功通过单项冠军复评;“松套层绞式全介质自承式光缆”、“高兼容性超细弯曲不敏感单模光纤”、“波长段扩展的非色散位移单模光纤”、“室外光缆接头盒”四项产品荣获江苏精品认证;荣膺“中国移动集采 A级供应商(普通光缆)”、“菲律宾第二大运营商 Globe Telecom Inc.最佳供应商”称号;公司通信产业牵头 2项国际标准、参与 4项国际标准和 9项国家标准的制修订,引领行业向标准化、规范化发展。公司在保持行业活跃度的同时进一步提高了自主、创新能力,对推动行业技术进步和产品结构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二、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一) 能源网络领域 1、海洋资源持续大规模开发,带动产业高景气发展 (1)海上风电大规模开发计划,助力海洋产业高景气度 海上风电作为我国“双碳”目标主要抓手,目前处于高速发展时期。海风有望持续降本,叠加海上风电利好政策频出,国家/地方出台各项政策提振海风市场信心,刺激海风开发和建设需求,行业长期增长确定性强,海上风电新增装机有望实现新高。根据中泰证券预测,“十四五”期间海上风电总新增装机近 60GW,年均新增装机达到 12GW,海底电缆占海风总投资规模的 11%左右,其测算海缆系统市场空间至 2025年可达 385亿元,发展空间广阔。
图 2-3:亚太地区海上风电市场各国规划 来源:4C Offshore预测 (2)海上油气产业国内自主化,催生油气装备新需求 海洋油气资源非常丰富,其平均储量远高于陆地,根据 IEA数据,全球海洋石油和天然气的探明率仅 24%和 31%,尚处于勘探早期阶段。根据第三次全国油气资源评价结果,我国海洋石油资源量为 246亿吨,占全国石油资源总量的 23%;海洋天然气资源量为 16万亿立方米,占总量的30%,开采空间巨大。 近年来,海洋油气产量成为国内增产的主力。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海洋原油产量约 5800万吨,增量占全国增产总量的 60%以上。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海油)“十四五”发展规划显示,力争 2025年油气产量超过 8000万吨。其中,渤海、南海是上产主力海域。 2022年 2月以来,国际油价一直维持在中高位水平,虽然受释放库存及 OPEC决定增产等因素影响,国际油价较高位有所回落。但长期来看,在全球地缘政治日趋复杂的背景下,我国能源安全面临严峻挑战,而我国陆上石油储备相对贫瘠,加码开发海洋油气资源势在必行,海洋油气行业必将景气上行。 海洋油气在开发过程中的矛盾问题日益凸显,我国必须在此大背景下完成海上油气行业的产业自主化和国家信息安全化。若完全依赖国外水下生产系统,其核心数据可能存在泄漏的风险。 中天科技已经具备了油气开发用交直流海缆,脐带缆,动态海缆,深水拖曳设备用铠装缆,以及相关附件和连接器研制能力。后续公司将进一步发力,形成海洋油气装备系统集成能力和在线监测技术,为水下生产系统提供全寿命运营维护,进一步保障我国海洋油气开发安全和自主可控。 此外,“双碳”背景下为进一步转型绿色能源发展模式,改善海洋生态环境,目前的海油平台供电模式将由“岸电系统”替换原有的“柴油发电系统”,此举也将进一步催生海缆的应用需求。 2、光伏行业扩张迅猛,同时带来发展机遇 2022年,在全球能源格局发生巨变的背景下,国家始终贯彻支持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大方向,光伏产业已成为推动我国能源革命的重要引擎,受到国家产业政策的重点支持和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根据国家能源局发布的 2022年全国电力工业统计数据,2022年度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约 2560GW,同比增长 7.8%,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约 390GW,同比增长 28.1%,其中 2022年太阳能新增装机容量为 87.41GW,同比增长 60.3%。 2022年,我国光伏行业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求满足不断高涨的装机量需求,促进光伏行业可持续性发展。根据行业规范公告企业信息和行业协会测算,全年光伏产业链各环节产量再创历史新高,全国多晶硅、硅片、电池、组件产量分别达到 82.7万吨、357GW、318GW、288.7GW,同比增长均超过 55%。 光伏行业产能扩张叠加技术革新,不仅传统企业大幅扩产,跨界资本也大量涌入光伏行业。 市场化竞争愈演愈烈,带动光伏产业链成本快速下行,光伏发电经济效益不断提升,装机需求高,增长确定性强。 3、储能政策逐步完善,储能产业保持高速发展态势 根据中国能源研究会储能专委会/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CNESA)全球储能数据库的不完全统计,截止到 2022年底,中国已投运的电力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达 59.4GW,同比增长 37%,国内新增投运新型储能项目装机规模达 6.9GW/15.3GWh,功率规模首次突破 6GW,能量规模首次突破 15GWh,与 2021年同期相比,增长率均超过 180%。 储能在电力系统不同的应用场景发挥不同的作用:发电侧储能主要为可再生能源并网,电网侧储能主要为调峰、调频、缓解电网阻塞,用电侧储能主要为电力自发自用、峰谷价差套利、容量费用管理以及提高供电可靠性。 2022年,国家及地方出台储能直接相关政策约 600余项,主要集中在储能规划、实施方案、市场机制、技术研发、安全规范等领域。2022年初,国家能源局正式发布《“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对新型储能发展的重点任务、目标和实施路径进行部署。2022年 4月,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推动新型储能参与电力市场和调度运用的通知》,从市场机制、调用机制、价格机制等方面对储能发展方向进行了指导,并首次定义了独立储能的概念,同时明确向电网送电的独立储能其相应充电电量不承担输配电价和政府性基金及附加。该项政策发布后,加快了各地推动储能参与现货市场、中长期市场、辅助服务市场的进程,拓展了储能商业模式,推动了储能市场化进程。
资料来源:储能与电力市场,东方财富证券研究所 4、电网建设加快步伐, 特高压工程加速开工 (1)“双碳”目标促能源消费电气化,电网建设投资持续增长 ①电能替代持续增长,促进全社会用电量增加 2022年,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分别实现电能替代电量超过 2000亿千瓦时、314亿千瓦时。 “十三五”期间全国电能替代规模超过 8000亿千瓦时,占新增用电规模的 44%,到 2025年电能占工业终端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 30%左右。在“双碳”目标的战略指引下,2022年全社会用电量8637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 3.6%。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预测,2023年全国电力供需或总体紧平衡,全社会用电量进一步增加,同比将增 6%左右。 图 2-5:2017年-2022年中国全社会用电量统计情况 ②输电需求加大,拉动电网投资屡创新高 根据国家电网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电网投资探底回升,到 2022年上升为 5094亿元。围绕 电力保供和清洁能源消纳的“矛盾”,在新能源跨区输送消纳、电力供给区域不平街和新基建逆 周期调节需求等因素推动下,预计 2023-2024年电网投资将迎来高峰期。国家电网 2023年将加大 投资,其中电网投资将超过 5200亿元,再创历史新高。 图 2-6:电网投资金额 来源:国家电网官网 (2)新能源逐步向主力电源发展,加速推进特高压建设 根据中电联《全国电力供需形势分析预测报告》,2023年新增发电装机规模将再创新高有望达到 2.5亿千瓦左右,其中新增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 1.8亿千瓦。到 2023年底,全国发电装机达28.1亿千瓦左右,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合计 14.8亿千瓦,占总装机比重上升至 52.5%左右,太阳能发电及风电装机规模将在 2023年首超水电装机规模。 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加强网架建设,尤其是特高压建设,可有效解决我国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并网、跨省跨区大范围调配的难题。交直流特高压输电工程作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措施,将成为“十四五”电网重点投资方向。“十四五”期间,国网规划建设特高压工程“24交14直”,涉及线路 3万余公里,变电换流容量 3.4亿千伏安,总投资 3800亿元。受益于新基建刺激与环保需求,特高压工程建设将加速。 图 2-7:国内特高压规划 来源:国家电网官网 (3)高质量发展要求产品高效环保,绿色输电产品成为未来新趋势 把随机性、波动性、间歇性的新能源通过弹性高、柔性好的坚强智能电网输送到目的地已成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目前在电能输送环节,电网公司、发电集团、电力规划部门已对输电材料提出更节能、更降耗、更环保、更安全等更高要求,随着我国进入能源战略转型的关键期,具有“绿色”禀赋的特种导线、电缆等输电材料需求将会大幅提升。 ·更节能: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公司高度关注节能导线应用,将会开展更低损耗的节能导线、性能更优的耐热导线等节能输电材料的研究、试点应用并推广; ·更低碳:满足新能源波动性出力要求,实现输电线路更高效、节材应用,发电企业技术部门已着手加大高导电率耐热导线、铝合金绝缘电缆等低碳产品的应用比例; ·更环保:随着南方电网 110kV聚丙烯绝缘电缆工程应用,可回收降解的高压绝缘电缆将会引领行业发展,促进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 ·更安全:破解高压绝缘电缆的终端接头风险、中间击穿风险,电网公司已经掌握大长度电缆、平滑铝套电缆的应用优势,将会带来工程应用快速发展期。 (二)通信网络领域:数字中国发展加速,光通信产业稳定提升 随着 5G、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和网络的深入部署,数字经济强度越来越正相关于信息网络与算力的能力。根据行业独立调研机构英国商品研究所(CRU)发布的报告,预计 2023-2027年,全球光纤光缆需求将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目前中国光纤光缆市场需求已占据全球 50%以上的份额,未来几年,这一需求亦将稳步增长。2022年全球光纤光缆需求量约为 5.39亿芯公里,实际比预期增涨了约 7.0%。根据 CRU报告对未来 5年预测,光缆年复合增长率在 4%,全球光缆耗纤 2024年超过 6亿芯,呈长期看好局面。从整体供给端来看,经历前期缩量后,伴随着需求回升光纤光缆产量逐渐增加;从需求端看,5G及千兆光网带动新一波需求,拉动价格触底回升。 1、网络基础能力持续增强,夯实数字中国建设基础 “双千兆”网络覆盖广度深度持续扩展。我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光纤和移动宽带网络。 截至 2022年底,我国光缆线路总长度达到 5958万公里,比上年末净增 477万公里,网络运力不断增强。固定网络逐步实现从百兆向千兆跃升,截至 2022年底,建成具备千兆服务能力的 10G PON端口数达 1523万个,较上年末接近翻一番水平,全国有 110个城市达到千兆城市建设标准;移动网络保持 5G建设全球领先,截至 2022年底,我国累计建成并开通 5G基站 231.2万个,基站总量占全球 60%以上,持续深化地级市城区覆盖的同时,逐步按需向乡镇和农村地区延伸;每万人拥有 5G基站数达到 16.4个,比上年末提高 6.3个。 数据中心布局与数据处理能力持续优化。作为数据信息交换、计算、储存的重要载体,三家基础电信企业持续加大数据中心投入,截至 2022年底,为公众提供服务的数据中心机架数达 81.8万个,比上年末净增 8.4万个。其中,中西部地区机架数占比达 21.9%,较上年末提高 0.6个百分点,数据中心过度集中在东部的局面有所改善。基础电信企业加大自身算力建设力度,自用数据中心机架数比上年末净增 16万个,对外提供的公共基础算力规模超 18EFlops(E指千兆兆,Flops指每秒浮点运算次数),着力打造网络、连接、算力、数据、安全等一体化融合服务能力,为提供高质量新型数字化服务奠定基础。 2、连接用户规模持续扩大,数据采集能力显著提升 5G用户发展水平领先全球。截至 2022年底,我国移动电话用户规模为 16.83亿户,人口普及率升至 119.2部/百人,高于全球平均的 106.2部/百人。其中 5G移动电话用户达 5.61亿户,在移动电话用户中占比 33.3%,是全球平均水平(12.1%)的 2.75倍。 2.1千兆用户规模快速扩大 截至 2022年底,我国固定宽带接入用户规模为 5.9亿户,人口普及率达 41.8部/百人,远高于全球平均的 20.8部/百人。其中 100Mbps及以上接入速率的固定宽带用户达 5.54亿户,在宽带用户中占比升至 93.9%,远高于全球平均 65%左右的水平;1000Mbps及以上接入速率的固定宽带用户 9175万户,规模是上年末的 2.7倍,占比升至 15.6%。固定宽带用户总接入带宽达 19933万Gbps,同比增长 43%,家庭户均签约带宽已达到 367.6Mbps/户,为数据高速率流动提供保障。 2.2“物”连接快速超过“人”连接 移动物联网迎来重要发展期,截至 2022年底,我国移动网络的终端连接总数已达 35.28亿户,其中代表“物”连接数的蜂窝物联网终端用户达 18.45亿户,自 2022年 8月底“物”连接数超越“人”连接数后,“物”连接数占比已升至 52.3%,万物互联基础不断夯实;蜂窝物联网终端应用于公共服务、车联网、智慧零售、智慧家居等领域的规模分别达 4.96亿、3.75亿、2.5亿和 1.92亿户。 图 2-8:2017—2022年移动互联网流量及月户均流量(DOU)增长情况 图 2-9:2022年移动互联网接入当月流量及当月 DOU情况 3、行业投资和融合应用发力,拉动数字中国需求增长 (1)行业投资保持增长 2022年,通信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为 4193亿元,在上年高基数的基础上增长 3.3%。投资进一步向新基建倾斜,其中完成 5G投资超 1803亿元,占比达 43%;互联网及数据通信投资增长最快,比上年增长 26.2%。 “东数西算”工程也在今年全面启动,加快骨干网和数据中心等协同建设,三大运营商 2022年投资侧重于传输网和东数西算工程,“东数西算”网络布局空间跨度大,数据传输更为频繁,用户对时延要求更高,现有骨干网络的性能难以胜任,三大运营商陆续启动干线光缆的升级工程,拉动 G.654E 光纤的应用,给光纤光缆行业带来新的市场机会和发展空间。 (2)数据流量消费活跃 2022年,在千兆光纤网络、5G等新型基础设施支撑下,在网络直播等大流量应用普及和部分领域物联网应用的拉动下,移动互联网流量、固定宽带接入流量、物联网终端接入流量均呈现快速增长态势。全年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达 2618亿 GB,比上年增长 18.1%,月户均接入流量(DOU)达到 15.2GB/户月,较上年提高 1.84GB/户月;固定宽带的接入流量增长达 47.2%;物联网终端的接入流量增速达 64.4%。以数据流量为承载的数字消费广泛渗透生产生活服务各个领域, 并不断创新消费内容和形态。 三、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业务情况 公司发展始终紧跟国家政策、符合时代潮流、着眼未来趋势,把握行业动态和客户需求。公 司坚守先进制造业,专注于能源网络和通信网络业务领域发展相关产品,重点突破、系统领先。 通过广泛吸收全球的绿色能源、通信网络等产业最新技术,公司发展和拥有国际先进、自主可控 的关键技术、产品和系统解决方案,以世界一流的“专、精、特、新”产品和服务持续贡献社会 价值。2022年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经营模式如下: (一)能源网络业务 公司以“3060”低碳绿色目标为指引,因势利导布局和优化产业结构,在海洋产业上秉承“核 心产品系统化,工程服务国际化”的战略方向,技术研发面向深远海,市场布局面向全球化;在 新能源产业,稳抓国家和地方政策风向标,以资源为抓手,通过绿色能源建设夯实产业高质量发 展基础,实现“光伏产业规模化,储能产业集成化”的发展目标;在电力产业始终坚持输配融合持 续创新发展的战略引领,继续瞄准中高压电网产品向高端化、配网产品向智能化的目标发展。通 过增强在能源网络领域的市场地位和服务能力,实现从“产品供应商”向“系统集成服务商”转 型,成为全球领先的能源网络系统解决方案服务商。 图 3-1:公司能源网络领域产品示意图 (二)通信网络业务 公司聚焦新一代通信产业与核心技术的研发创新,提升系统解决方案的研发与集成能力,积极拓展海洋通信、矿井通信、智慧城市、轨道交通及激光等领域业务,分别从“云、网、边、端、应用”层面,不断完善“基础设施产品群、无线网产品群、承载网产品群、集成服务产品群”四大产品集群,构筑形成通信产业从产品到服务的全产业链及自主核心技术,打造“产品-服务-运营”于一身的全产业链模式,提高市场业务竞争力、新市场占有率,全方位满足客户需求,持续为客户提供更有价值的产品与服务。 图 3-2:公司通信网络业务产品示意图 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适用 □不适用 (一)筑强人才资源优势,支撑创新驱动战略 公司秉承“崇善厚德、人尽其才”的理念,坚持以人才引领为核心的创新管理体系,持续加 强高端化、战略性人才队伍建设,形成以领军、专家人才为头雁,成熟专业人才为主体,未来之 星、启航生等院校优秀毕业生为储备的梯次人才输送机制,积极打造具有全球视野及管理、创新 能力的专业、复合、国际化人才队伍,服务全球化产业布局;同时公司全面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 设,积极布局产业工人供应链。 图 4-1:启航生拜师仪式 公司 2022年以组织变革为抓手,持续开展人才盘点活动,盘活人才存量,优化人才质量;实施干部竞聘、岗位轮换等工作,培养 B角,人才能上能下,提升人才效能;持续招募储备数字化、绿色制造、“双碳”类人才,打造智改数转、绿色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健全人力资源风险防控机制,为合规稳进提供队伍建设和规范服务。 公司坚持以奋斗者为本,通过“项目揭榜挂帅”、“公开竞争”、“赛马”等方式对现有人才打造人才竞争独特优势;通过“四大”长期激励计划、十大奋斗者、“张謇杯”企业家等奋斗激励机制,激活人才发展引擎;2022年公司成立 30周年,更是打造颁发“奋斗 30年荣誉勋章奖”,树立典型、弘扬先进、鼓舞人心、激励斗志;关注员工身心健康,2022年成立员工健康管理委员会,实施员工健康管理,提高员工身心健康水平。 此外,公司还积极搭建人才创新平台,2022年新获评第二个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全国退役军人就业合作企业光荣榜、国家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企业、国家就业供需协同育人项目、江苏省高技能人才专项公共实训基地、江苏省首批特级技师评聘试点企业、江苏职业教育教师企业实践基地、江苏省研究生工作站、江苏省级劳务品牌等荣誉,为构建人才发展的新高地搭建坚实的载体和平台。公司员工获得全国第四届电线电缆制造工(光纤光缆检验工)职业技能竞赛第一名。 (二)深化自主创新强补链,实现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 公司坚持高端化起步、特色化发展、产业链延伸、集群式发展的产品研发方向,持续推动主营产业创新升级,材料设备自主可控,集成制造总包服务。公司主动担当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不断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 第一,构建自主可控的战略供应链,实现关键核心技术、关键材料、关键设备、关键零部件的国产化、自主化,把创新主动权、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2022年度,公司“±525kV直流电缆系统”、“66kV大水深干式海缆系统”、“轨道交通装备用通信电缆”等 32项产品通过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新产品新技术鉴定,多项产品填补国际和国内空白,鉴定成果为国际领先和国际先进水平的占比超 90%,“弯曲不敏感高带宽多模预制棒与光纤关键技术”、“智能拉丝机成套装备关键技术”等多个项目荣获省部级科学技术奖一、二等奖。超深水水下采油树完修井控制系统脐带缆、全 G.654E陆地干线光缆、光电复合岸电电缆、轨道交通车辆用通信电缆、210Ah储能电池产线等多项首台套新产品、新装备在国家重大工程中得到应用,取得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第二,抢抓与科研院所合作的机遇,布局前沿创新。公司找准项目、找准创新团队,通过“共建重点实验室、打造创新基地” 等合作方式,用好国家资源,借助国内最顶尖的技术力量,布局前沿创新项目,推动企业创新升级。(未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