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报]拓斯达(300607):2022年年度报告

时间:2023年04月25日 03:18:01 中财网

原标题:拓斯达:2022年年度报告

广东拓斯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2年年度报告
公告编号:2022-26


2023年4月

2022年报董事长致辞
日积硅步,行稳致远
尊敬的各位投资者、客户和合作伙伴:
2022年,是拓斯达成立15周年。今天的重点是聊聊我在企业经营中的一些思考,欢迎大家一起探讨。

一、卓有成效但还不够好的2022年
2022年,我们做了哪些工作?
2021年我给自己打的绩效是“C”,2022年打的是“C+”。我们这几年孵化了几条新的赛道,新产品在不断投入研发,还处于爬坡阶段,好在我们逐渐适应了节奏。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9.84亿元,同比增长51%,归母净利润1.60亿元,同比增长144%。

我们推出了多款新产品:SCARA机器人和六轴机器人分别有3款新产品上市,可广泛应用于3C、新能源、汽车、医疗等领域;数控机床方面推出了2款新产品,主要应用于精密模具、高精度通用机械零部件、航空结构件、汽车零部件、医疗加工等领域;注塑机方面重点在于打磨产品、技术升级,TMII系列中小型伺服机铰式注塑机产品竞争力进一步提升,同时,TE系列全电动注塑机成功推出市场并逐步实现销售。

我们多项核心技术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控制器方面,TMCR系列机器人控制器平台目前已批量应用于SCARA、六轴、Delta等工业机器人,针对多种应用场景,丰富特殊应用算法功能及系统指令;TMCP系列注塑机控制器平台目前已小批量应用于客户处。伺服驱动方面,机械手五合一伺服驱动器和三合一伺服驱动器处于批量量产阶段;液压注塑机37KW电液伺服驱动器完成小批量样机生产。视觉系统方面,新增分度立体成像、脚本编程、定制生产页面设计等功能,深度学习检测模块取得初步效果。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拥有已获得授权专利672项,其中发明专利88项,另有处于实审阶段的发明专利180项;各类软件著作权75项。

我们开拓了一些新领域:机器人在锂电行业有了新的进展,数控机床在精密模具、民用航空、新能源汽车等领域亦有不少成果,注塑机在光学透镜、车灯等方面进行了有益尝试,其他业务亦在光伏等行业取得了更大突破。报告期内,我们有效拓展了立讯精密、伯恩光学、富士康、隆基绿能、晶澳科技、晶科能源、宁德时代、亿纬锂能、比亚迪、裕同科技等客户需求。

获得这些成绩,离不开每一位拓斯达人的努力。2021年底,我们提出了“调业务、调组织、调分配”,围绕“业务聚焦、组织升级、增质提效”三个重点展开工作,2022年开始确实逐见成效。

业务更聚焦。2022年我们主动做出调整,把业务分为“产品类”和“项目类”,将非主营业务、利润低、交付周期长的项目主动做了删减,让业务更聚焦于主业。以工业机器人、注塑机、数控机床三大产品为核心,持续优化业务及产品结构,提升标准化生产能力。

组织更精简。2022年公司整体组织架构更加扁平,分为前台、中台和后台,前台为营销端,更专注客户需求;中台为事业部,专注交付;而后台的职能部门作为前台和中台的支撑,更加专注体系建设。通过这样的调整,我们的组织更加精简,大家也能轻装上阵,提高效率。

运营更注重效益。2022年以各大事业部为主导,每个事业部按照“确保有利润的收入、有现金流的利润”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思路,采用独立核算机制。基于此,各业务部门在管理上更加高质高效,精细化管理为公司内生创造的效益逐渐凸显,期间费用占比较2021年下降6个百分点以上。

2022年,我们做错了什么?
虽然2022年有了一些进步,但需要复盘检讨的依然不少。

1、产品力仍有待提升
虽然拓斯达已经成立超过15年了,但从本质上来说还属于初创期,几条产品线都处于孵化和成长阶段,在制造能力、运营能力、盈利能力方面都还需要继续精进。这就需要我们沉下心来打磨产品,花大力气去提升产品核心竞争力,打造不可替代的优势。

2、新产品销售不够聚焦
我们过去有些产品,无论从品质还是价格方面都非常有竞争力,但是销售端对该产品并没有进行清晰的市场定位,没有进行精准的市场投放,导致好产品错失成为爆款的机会。如果当有竞争力的产品推出,销售能够抓住产品的“制胜点”并第一时间将信息清晰传递给客户;当客户有需要时,又能及时把需求带给研发及制造部门,及时响应客户需求,形成市场端与制造端的良性沟通,使研发、制造和销售都能够全面聚焦市场需求,这是我们接下来需要重点培养的工作模式。

3、内部精细化管理不足
工业的本质与逻辑是,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实现资本增值。这就要求我们的产品要标准化、规模化,通过规模化效益来降低成本。虽然2022年取得了一些降本增效的进展,但是我们在成本管控方面的精细化管理能力还有不少提升空间。

二、2023年,脚踏实地、拾级而上
1、坚持打磨产品
公司产品类包括工业机器人、数控机床、注塑机及配套设备,目前产品类整体规模虽然较小,但标准化生产是公司未来发展的明确方向,打造核心标准化产品是公司发展战略的“重中之重”。正是因为我们的产品还很年轻,所以每一步都要稳扎稳打。正所谓“立长志、走远路、下苦功”,未来我们会坚持做好产品研发,精益求精打磨产品质量。

2、持续降本增效
近几年,我们的供应链在体系化打造和数字化推进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公司LTC、IPD、ETR、ISC等领域的流程和数字化应用都完成了优化,这对提升人均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和运作风险都有很大助益。接下来,在业务数字化转型方面,我们还会持续进行探索。同时,针对公司现有业务规模较大的版块,尤其是在项目管理方面,公司将成立专门的降本小组,尽可能降低成本损耗,提升运营效率。

3、出海拓展布局
随着越来越多的下游客户到海外建厂,我们会紧跟客户的步伐,以客户的需求为核心,为客户提供全面、高效的服务及产品保障。公司会在潜心打磨产品的同时,更加着眼全球市场,挖掘海外市场需求,紧抓拓展海外市场增量的机遇,提升海外市场竞争力。

4、持续完善人才激励机制
未来,我们会持续完善前、中、后台的考核及激励机制,激发员工的自驱力,培养更多中坚力量,从内到外提升组织整体战斗力。持续建设人才培养体系,进一步强化组织能力,促进公司在赛道、产品、管理、文化的同步持续升级。继续优化销售职级积分管理体系,进一步激励优秀员工,更好地服务客户、为客户创造价值。

5、研发持续升级
我们将持续加大在工业机器人、注塑机及数控机床的研发力度,以技术硬实力、产品核心竞争力打开市场,推动生产、销售诸领域同步升级,进一步提升公司业务规模、提高整体市场占有率。同时,持续通过研发自有核心零部件,在保证同等性能、质量的前提下降低产品成本,从而进一步提升产品竞争力,实现更加全面的国产替代。

三、关于战略发展的思考
1、为什么同时切入这些赛道?
这两年很多投资者问我,为什么要同时切入工业机器人、注塑机、数控机床三个赛道?我一直认为,客户决定我们的价值,对手决定我们的高度,组织决定我们的长度。赛道就像战场,选择对了战场,便意味着选对了客户、对手和组织。我们选择赛道有五个逻辑——标准化、通用性、协同性、宽赛道和长周期,工业机器人、注塑机、数控机床都具备这五个要素,都有非常宽广的赛道,下游可以覆盖几乎所有制造业。

注塑机和数控机床是分别用于加工塑料、金属等基础材料的“工业母机”,在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制造强国的背景下,“工业母机”对于助力我国制造业产业升级、提升制造业自主可控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我们以此为切入口,深入到制造业上游及中游产业链条,通过控制器、伺服驱动、视觉系统等核心底层技术的支撑,帮助更多的制造企业解决人工成本贵、能源损耗大、高端装备价格高以及核心技术“卡脖子”等痛点问题。

2、如何平衡不同的产品线?
我们的产品线分两类——成长期产品线和成熟期产品线。多关节机器人、注塑机、数控机床目前都属于成长期的产品线,我们先不追求面面俱到、事无巨细,而是要深刻洞悉客户痛点及需求,找到想做、能做、可做的交集,利用自己的长板进行差异化竞争,构建非对称优势。直角坐标机器人、注塑机配套设备属于成熟期的产品线,但是市占率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我们要构建一条极具优势的产业链,在研发、设计、制造、品质、供应链等每一个环节都做到极致,叠加优势,从而提升综合竞争力。

从创业初期的差异化竞争,到成熟期的综合竞争力比拼,也是我们管理不断精细化的过 程。未来我们将在不断加大核心零部件以及产品技术创新的基础上,通过不断地为客户创造 价值,打造更多的标杆客户和案例,让市场更加认可我们以技术为核心优势的产品定位,从 而提升拓斯达品牌的综合影响力。 3、希望拓斯达成长成什么样子? 这也是很多投资者关心的问题。我们最初起家的产品是注塑机配套设备和直角坐标机械 手,后来慢慢孵化出了自动化应用系统业务、智能能源及环境管理系统业务,再到如今的工 业机器人、注塑机和数控机床,产品线越来越丰富,赛道越来越宽,同时也面临着更多挑 战。 目前我们正处于战略执行期,新产品都处于成长阶段,影响力尚小,因此,现阶段项目 类业务及成熟产品线的输血能力、市场及客户资源的整合、各项业务之间的互相导流对于新 产品线的孵化起到了关键作用。虽然目前智能能源及环境管理业务、自动化应用系统业务等 项目类业务占比较高,但是随着工业机器人、注塑机和数控机床产品线的发展壮大,标准 化、规模化生产能力逐步提升,公司的产品类比重会进一步增加。 “打造以核心技术驱动的智能硬件平台”是我们始终不变的战略目标,“让工业制造更 美好”是我们与生俱来的使命。正所谓“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我们会 继续以滚烫的理想主义精神,做一个坚定的长期主义者。希望我们的每一点进步,都能为行 业带来成本的下降和效率的提升。 最后,我谨代表拓斯达全体董事会成员,感谢各位股东的信任,感谢所有合作伙伴的支 持,感谢每一位拓斯达人的努力! 第一节 重要提示、目录和释义
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年度报告内容的真实、准确、完整,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并承担个别和连带的法律责任。

公司负责人吴丰礼、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周永冲及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朱玲叶声明:保证本年度报告中财务报告的真实、准确、完整。

所有董事均已出席了审议本报告的董事会会议。

公司存在宏观经济波动和下游行业周期变化风险、上游原材料短缺及采购成本大幅上升的风险、应收账款风险、产品替代及技术失密的风险、公司的快速发展面临人才不足的风险等,敬请广大投资者注意投资风险。详细内容见“第三节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之“十一、公司未来发展的展望”之“(四)公司面临的风险和应对措施”中公司可能面对的风险因素。

年度报告中涉及公司未来计划等前瞻性的陈述,能否实现取决于市场状况变化等多种因素,存在不确定性,并不代表公司对未来年度的盈利预测,也不构成公司对投资者的实质承诺,投资者及相关人士应对此保持足够的风险认识,并且应当理解计划、预测与承诺之间的差异。敬请投资者注意投资风险。

公司经本次董事会审议通过的利润分配预案为:以利润分配股权登记日公司总股本(扣除回购专用证券账户股份)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0.71元(含税),送红股0股(含税),以资本公积金向全体股东每10股转增0股。


目录
第一节 重要提示、目录和释义 -------------------------------------- 1 第二节 公司简介和主要财务指标 ------------------------------------ 6 第三节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 10 第四节 公司治理 ------------------------------------------------- 57 第五节 环境和社会责任 ------------------------------------------- 81 第六节 重要事项 ------------------------------------------------- 82 第七节 股份变动及股东情况 --------------------------------------- 95 第八节 优先股相关情况 ------------------------------------------ 107 第九节 债券相关情况 -------------------------------------------- 108 第十节 财务报告 ------------------------------------------------ 113
备查文件目录
一、载有公司法定代表人签名的《2022年年度报告》文本原件。

二、载有法定代表人、财务负责人、会计机构负责人签名并盖章的财务报表。

三、载有会计师事务所盖章、注册会计师签名并盖章的审计报告原件。

四、报告期内公司在中国证监会指定创业板信息披露媒体上公开披露过的所有文件及公告原稿。

五、其他备查文件。



释义

释义项释义内容
拓斯达、公司广东拓斯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工业机器人一种通过编程可以自动完成操作或移动作业的机械装置
直角坐标机器人又称机械手,能模仿人手和臂的某些动作功能,用以按固定程序抓取、搬运对象或操作 工具的自动操作装置。直角坐标机器人能够实现自动控制、可重复编程、运动自由度间 成空间直角关系,一般由直线运动单元及其组合,驱动电机,控制系统和末端操作器组 成。
多关节机器人多关节机器人是工业领域中最常见的工业机器人的形态之一,主要由回转和旋转自由度 构成,通常有很高的自由度(4-6轴)。
控制器根据计算机存储器中存储的控制指令以及传感器反馈信号控制机械设备完成一定动作或 者作业任务的装置,它是机械设备的大脑,决定了机械设备性能的优劣。
伺服驱动器又称为"伺服控制器"、"伺服放大器",是用来控制伺服电机的一种控制器,其作用类似 于变频器作用于普通交流马达,属于伺服驱动的一部分,主要应用于高精度的定位系 统。一般是通过位置、速度和力矩三种方式对伺服马达进行控制,实现高精度的传动系 统定位。
减速器一般用于低转速大扭矩的传动设备,把电动机、内燃机或其它高速运转的动力通过减速 机的输入轴上的齿数少的齿轮啮合输出轴上的大齿轮来达到减速的目的,减速器是在原 动机和工作机或执行机构之间起匹配转速和传递转矩的作用。
全电动注塑机动力系统采用了定制的高性能伺服,并在伺服驱动器中内置全电机工艺控制算法,在实 现高精密控制和大幅度节能的同时,降低了液压注塑机常有的噪声及油液泄漏现象。
视觉系统由控制器、CCD、镜头、光源、软件组成,计算机学科的一个分支,综合了光学、机械、 电子、计算机软硬件等方面的技术,通过图像处理、模式识别、信号处理等方式代替 “人眼”实现物体定位、检测、测量、识别、读码的系统。
工业4.0工业4.0旨在通过充分利用信息通讯技术和网络空间虚拟系统,即信息物理系统 (Cyber-Physical System)相结合的手段,将制造业向智能化转型,提升制造业的智能 化水平,建立具有适应性、资源效率及人因工程学的智能工厂,在商业流程及价值流程 中整合客户及商业伙伴。
人机交互人与机器的交互本质上是指人与计算机的交互,在实际应用场景中多是人与"含有计算机 的机器"的交互。
智能制造装备具有感知、分析、推理、决策、控制功能的制造装备,是先进制造技术、信息技术和智 能技术的集成和深度融合。
ISO 9001国际质量管理标准体系。
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的缩写,即建筑信息模型。建筑信息模型是对一个设施 的实体和功能特性的数字化表达方式。建筑信息模型是建筑学、工程学及土木工程的新 工具,是以建筑工程项目的各项相关信息数据作为模型的基础,进行建筑模型的建立, 通过数字信息仿真模拟建筑物所具有的真实信息。它具有可视化,协调性,模拟性,优 化性和可出图性五大特点。
注塑机塑料机械的一种,是将热塑性塑料或热固性塑料利用塑料成型模具制成各种形状的塑料 制品的主要成型设备。
注塑机配套设备注塑机的辅助设备及其周边设备。
工业自动化机器设备或生产过程在不需要人工直接干预的情况下,按预期的目标实现测量、操纵等 信息处理和过程控制。
数控机床数控机床是计算机数字控制机床(Computer numerical control)的简称,是一种装有程 序控制系统的自动化机床。该控制系统能够逻辑地处理具有控制编码或其他符号指令规 定的程序,并将其译码,从而使机床动作并加工零件。
五轴联动数控机床一种科技含量高、精密度高、专门用于加工复杂曲面的机床。
MESMES(Manufacturing Execution System)即制造企业生产过程执行系统,是一套面向制造 企业车间执行层的生产信息化管理系统。MES可以为企业提供包括制造数据管理、计划排 产管理、生产调度管理、库存管理、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心/设备管理、工 具工装管理、采购管理、成本管理、项目看板管理、生产过程控制、底层数据集成分 析、上层数据集成分解等管理模块,为企业打造一个扎实、可靠、全面、可行的制造协 同管理平台。
IPD集成产品开发(Integrated Product Development, 简称IPD)是一套产品开发的模式、 理念与方法。IPD框架结构是从市场需求开始到产品开发完成,全生命周期的端到端管理 流程,管理过程涉及市场、研发、供应、生产、售后、维护等环节的紧密配合,确保产 品高质量交付客户。
5G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英语:5th generation mobile networks或5th generation wireless systems、5th-Generation,简称5G或5G技术)是最新一代蜂窝移动通信技 术,也是继4G(LTE-A、WiMax)、3G(UMTS、LTE)和2G(GSM)系统之后的延伸。5G的 性能目标是高数据速率、减少延迟、节省能源、降低成本、提高系统容量和大规模设备 连接。
集成侠集成侠是拓斯达旗下精准匹配自动化供需的综合服务平台,以"让工业自动化更美好"为 使命,将不同行业的中小型自动化集成商所擅长的工艺进行分类打标,与工业制造企业 的自动化需求进行精准匹配,通过行业数据的沉淀和应用,从而提高整个行业的运营效 率。
埃弗米东莞市埃弗米数控设备科技有限公司
江苏拓斯达江苏拓斯达机器人有限公司,华东生产基地实施主体。
广东拓联广东拓联科技有限公司,集成侠平台运营主体。
拓斯达软件拓斯达软件技术(东莞)有限公司
拓斯达技术东莞拓斯达技术有限公司,2021年可转债项目实施主体。
拓斯达机器人报告期内,昆山拓斯达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变更为拓斯达机器人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宁波拓晨宁波拓晨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拓斯达智能科技报告期内,东莞市野田智能装备有限公司变更为拓斯达智能科技(东莞)有限公司。
拓斯达智能洁净东莞市拓斯达智能洁净技术有限公司
越南拓斯达拓斯达(越南)科技有限公司
拓斯达智能环境东莞拓斯达智能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苏州拓斯达报告期内,常熟拓斯达智能装备有限公司变更为苏州拓斯达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印尼拓斯达拓斯达(印尼)科技有限公司
芯盟自动化深圳市芯盟自动化有限责任公司
江西拓斯达江西拓斯达科技有限公司
和众精一和众精一科技(广东)有限公司
证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
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
公司章程广东拓斯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章程
中国证监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
深交所深圳证券交易所
A股或股票境内上市的每股面值1.00元的人民币普通股股票
人民币元

第二节 公司简介和主要财务指标
一、公司信息

股票简称拓斯达股票代码300607
公司的中文名称广东拓斯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的中文简称拓斯达  
公司的外文名称(如有)Guangdong Topstar Technology Co.,Ltd.  
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吴丰礼  
注册地址广东省东莞市大岭山镇大塘朗创新路2号  
注册地址的邮政编码523811  
公司注册地址历史变更情况  
办公地址广东省东莞市大岭山镇大塘朗创新路2号  
办公地址的邮政编码523811  
公司国际互联网网址http://www.topstarltd.com/  
电子信箱[email protected]  
二、联系人和联系方式

 董事会秘书证券事务代表
姓名孔天舒江正才、谢仕梅
联系地址广东省东莞市大岭山镇大塘朗创新路 2号广东省东莞市大岭山镇大塘朗创新路 2号
电话0769-828933160769-82893316
传真0769-858455620769-85845562
电子信箱[email protected][email protected]
三、信息披露及备置地点

公司披露年度报告的证券交易所网站深圳证券交易所:www.szse.cn
公司披露年度报告的媒体名称及网址媒体名称:《证券时报》《中国证券报》;巨潮资讯网: www.cninfo.com.cn
公司年度报告备置地点公司证券部
四、其他有关资料
公司聘请的会计师事务所

会计师事务所名称立信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会计师事务所办公地址上海市黄浦区南京东路61号四楼
签字会计师姓名章顺文、倪万杰
公司聘请的报告期内履行持续督导职责的保荐机构
?适用 □不适用

保荐机构名称保荐机构办公地址保荐代表人姓名持续督导期间
中天国富证券有限公司贵州省贵阳市观山湖区长岭北路中天会 展城B区金融商务区集中商业(北)常江、沈银辉2020年9月24日至2023 年12月31日
公司聘请的报告期内履行持续督导职责的财务顾问
□适用 ?不适用
五、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公司是否需追溯调整或重述以前年度会计数据
□是 ?否
单位:元

 2022年2021年本年比上年增减2020年
营业收入(元)4,983,772,629.383,292,734,230.0351.36%2,755,439,646.69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 的净利润(元)159,666,929.8565,395,277.18144.16%519,711,721.61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 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 的净利润(元)135,763,002.2928,788,540.27371.59%496,842,535.67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 流量净额(元)139,277,353.81-328,811,706.83142.36%1,004,240,213.22
基本每股收益(元/ 股)0.370.15146.67%1.09
稀释每股收益(元/ 股)0.370.15146.67%1.08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 率7.03%2.98%4.05%27.23%
 2022年末2021年末本年末比上年末增减2020年末
资产总额(元)6,651,728,229.716,279,256,653.395.93%4,029,481,325.51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 的净资产(元)2,346,830,941.392,210,298,494.776.18%2,151,339,763.29
公司最近三个会计年度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前后净利润孰低者均为负值,且最近一年审计报告显示公司持续经营能力存在不
确定性
□是 ?否
扣除非经常损益前后的净利润孰低者为负值
□是 ?否
公司报告期末至年度报告披露日股本是否因发行新股、增发、配股、股权激励行权、回购等原因发生变化且影响所有者权
益金额
?是 □否

支付的优先股股利0.00
支付的永续债利息(元)0.00
用最新股本计算的全面摊薄每股收益(元/股)0.3753


六、分季度主要财务指标
单位:元

 第一季度第二季度第三季度第四季度
营业收入928,893,987.731,113,814,222.411,246,076,995.291,694,987,423.95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 的净利润53,837,484.9848,487,650.4437,711,855.7819,629,938.65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 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 的净利润50,761,245.7043,882,886.5331,205,003.719,913,866.35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 流量净额48,288,128.58-83,104,155.03110,106,782.1063,986,598.16
上述财务指标或其加总数是否与公司已披露季度报告、半年度报告相关财务指标存在重大差异 □是 ?否
七、境内外会计准则下会计数据差异
1、同时按照国际会计准则与按照中国会计准则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净利润和净资产差异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不存在按照国际会计准则与按照中国会计准则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净利润和净资产差异情况。

2、同时按照境外会计准则与按照中国会计准则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净利润和净资产差异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不存在按照境外会计准则与按照中国会计准则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净利润和净资产差异情况。

八、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及金额
?适用 □不适用
单位:元

项目2022年金额2021年金额2020年金额说明
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包括已计提资产 减值准备的冲销部分)827,358.45934,942.94-8,306,187.92 
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与公司正常 经营业务密切相关,符合国家政策规 定、按照一定标准定额或定量持续享受 的政府补助除外)15,461,650.8719,050,610.8923,060,225.18 
债务重组损益249,013.71   
除同公司正常经营业务相关的有效套期 保值业务外,持有交易性金融资产、交 易性金融负债产生的公允价值变动损 益,以及处置交易性金融资产交易性金 融负债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取得的投资 收益14,164,864.0315,024,538.8611,075,064.75 
单独进行减值测试的应收款项减值准备 转回904,266.466,416,227.33  
除上述各项之外的其他营业外收入和支 出-357,247.343,887,850.442,873,610.57 
其他符合非经常性损益定义的损益项目-1,478,152.18   
减:所得税影响额5,657,021.008,666,631.765,818,910.66 
少数股东权益影响额(税后)210,805.4440,801.7914,615.98 
合计23,903,927.5636,606,736.9122,869,185.94--
其他符合非经常性损益定义的损益项目的具体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出售子公司河南拓斯达及广东时纬产生投资收益-1,478,152.18元。

将《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解释性公告第1号——非经常性损益》中列举的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界定为经常性损益项
目的情况说明
□适用 ?不适用
公司不存在将《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解释性公告第1号——非经常性损益》中列举的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界定为经
常性损益的项目的情形。


第三节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公司需遵守《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4号——创业板行业信息披露》中的“工业机器人产业链相关业
务”的披露要求
(一)行业基本情况
根据《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年)》及相关政府规划,智能制造装备业包括高档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智能仪器仪表、自动化成套生产线、智能检测与装配装备、智能物流与仓储装备、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等。据此,公司的广义行业分类属于智能制造装备业范畴,所处行业是国家重点扶持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根据《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2012年修订),公司工业机器人整机业务、数控机床业务属于“C34通用设备制造业”,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7)》,工业机器人整机业务所属行业为“C3491工业机器人制造”,数控机床业务所属行业为“C342金属加工机械制造业”;公司工业机器人自动化业务、注塑机业务属“C35专用设备制造业”;公司智能能源及环境管理系统业务属“E49建筑安装业”。

(二)行业内国产产品的市场份额及变化情况
1、工业机器人及自动化行业
(1)行业整体发展情况
根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统计,全球工业机器人的安装量在2021年达到38.35万台,同比增长31%,创历史新高,超过了2018年机器人安装量的22%;全球操作机器人的库存量创下了约350万台的新纪录。亚洲是世界上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2021年所有新部署的机器人中有74%安装在亚洲,较2020年增长4个百分点,其中中国增长51%,达26.82万台,日本增长22%,达4.72万台,韩国增长2%,达3.11万台。

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发布的《2022年世界机器人报告》显示,得益于在工业机器人领域的大量投资,2021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密度达到每万名工人中有322台工业机器人,居全球第五。从全球区域划分来看,自2016年以来,亚洲的工业机器人密度保持18%的复合年增长率;而同期欧洲和美洲的年复合增长率均为8%。2021年全球制造业自动化程度最高的五个国家分别是韩国、新加坡、日本、德国和中国,其中,韩国以每万名工人拥有1000台工业机器人成为世界第一。

自2013年起,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根据MIR统计,2022年中国工业机器人销量突破28万台,目前,国内工业机器人本体市场中国产品牌市场份额已超过35%(以台数计算)。国内头部企业产品不断优化,凭借供应链、灵活的价格策略、服务等优势,在电子、锂电、光伏等领域持续渗透,份额有较大提升,未来还有很大空间。

国内外企业近年在中国的机器人本体市场份额(以台数计算)如下表:
年度2017年度2018年度2019年度2020年度2021年度2022年度
国外企业占比(%)75.8%73.1%69.9%71.4%67.9%64.3%
国内企业占比(%)24.2%26.9%30.1%28.6%32.1%35.7%
数据来源:MIR-睿工业
根据中国电子学会数据,2020-2024年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CAGR约13%,同期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CAGR约15%。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占比全球规模不断提升。2021年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约75亿美元,占比全球43%,预计2024年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有望达115亿美元,在全球工业机器人销售额比重有望达50%。

(2)行业发展驱动因素
1)政策助力行业持续发展

时间名称内容
2016.3《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重点发展弧焊机器人、真空(洁净)机器人、全自主编程智能 工业机器人、人机协作机器人、双臂机器人、重载 AGV 等六种 标志性工业机器人产品。
2016.9《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研发高档数控机床与工业机器人、智能传感与控制装备、智能 检测与装配装备等关键技术装备。
2017.9《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激发民间有效 投资活力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指导意 见》鼓励民营企业进入“互联网+”、大数据和工业机器人等产业 链长、带动效应显著的行业领域。
2017.1 1《国务院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 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围绕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大型动力装备等关键领域,实现 智能控制、智能传感、工业级芯片与网络通信模块的集成创 新。
2019.1 0《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重点鼓励发展人机协作机器人、双臂机器人、弧焊机器人、重 载 AGV、专用检测与装配机器人集成系统等产品,以满足我国 量大面广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需求
2019.1 0《制造业设计能力提升专项行动计划 (2019-2022年)》在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领域,重点突破系统开发平台和伺服 机构设计,多功能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设计 等。
2021.3十四五规划推动机器人、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先进电力装备、工程机械、 高端数控机床、医药及医疗设备等产业创新发展。
2021.4《“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研发智能焊接机器人、智能移动机器人、半导体(洁净)机器 人等工业机器人。
2021.1 2《“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到2025年我国成为全球机器人技术创新策源地、高端制造集聚 地和集成应用新高地。“十四五”期间,将推动一批机器人核 心技术和高端产品取得突破,整机综合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 平,关键零部件性能和可靠性达到国际同类产品水平;机器人 产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速超过20%。
2023.1《“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目标到 2025 年,制造业机器人密度较 2020 年实现翻番,服务 机器人、特种机器人行业应用深度和广度显著提升。
2)“机器替人”需求持续增长
作为全球的制造业中心,中国劳动力成本上升及劳动人口减少将是工业机器人行业发展的长期驱动力,工业机器人行业长期向好的发展趋势没有改变。在市场需求牵引、技术突破带动和国家政策支持下,我国机器人行业稳步发展,市场规模日益扩大。近年来工业机器人市场需求愈加旺盛,工业机器人产品形态更加丰富,厂商在结构设计、速度、负载、软件等多方面加大投入,以满足更多客户的差异化需求,国产品牌份额破新高,国产机器人企业取得长足发展。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和出生率的持续走低,劳动力缺口加大,劳动成本持续走高,在这一背景下给自动化及机器人产业带来了补充劳动力和满足生活服务两大强劲需求。同时,“机器替人”需求持续释放,向多元化应用领域渗透,将推动机器人行业快速增长。

3)制造业产业升级推动工业机器人长足发展
在政策助力技术自主下,在新能源汽车、锂电、光伏以及金属加工、食品饮料、重工等下游行业需求旺盛下,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仍保持高速增长。根据MIR数据,2022年工业机器人出货量超28万台,同比增长10%。在后工业时代,高技术产业和服务业日益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主导部门,工业由低端向高端发展,技术密集型和高端装备产业的占比加大。在调结构过程中,实现转型的企业将能获取更多的市场机会和优惠政策,与之相反,高耗能、高污染、低效率的企业将面临淘汰的境地。激烈的市场竞争将会促使企业加快提高生产自动化程度,工业企业通过大量运用自动化、智能化装备,来实现提高生产效率和市场竞争力的效果。可以预见,自动化装备作为实现先进制造业的基础和前提,在汽车、电子、机械、医药、电力设备、交通运输、能源、化工等诸多行业中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

(3)市场竞争格局及未来展望
工业机器人的上游核心零部件主要由控制器、伺服系统、减速器组成,目前核心零部件对外依存度较高,工业机器人本体相关硬件技术已趋于成熟,自动化系统集成亦基于工程师红利和本土化优势已经基本实现逆袭。在工业机器人及自动化系统集成领域,国内企业通过掌握运动控制技术提升附加值以及走差异化路线,在国际竞争中已突破了一条可验证的发展道路,后续随着核心技术更趋成熟、场景应用沉淀更加丰富,我国工业机器人及自动化行业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工业机器人本体作为自动化装备的“掌上明珠”,是一个国家高端制造水平的象征。工业机器人可以提升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高产品稳定性,具有极大的应用价值,对环境恶劣、危险度高、重复性大、精准度要求高的工作而言,应用价值则更为显著。工业机器人本体代表企业中,国外有“四大家族”(发那科、ABB、安川、库卡),国内有埃斯顿、汇川技术等,自动化系统集成在国内相对发展较为成熟,国内代表企业包括博众精工、科瑞技术等。相对于成熟的“四大家族”品牌,公司目前还是“追随者”,但拥有完善的“上游核心零部件-中游工业机器人本体-下游自动化系统集成应用”全线布局,基于产业链布局优势,公司从应用场景着手解决客户自动化需求,过程中自产机器人逐步渗透,并且不断积累沉淀行业工艺,从而降低交付成本、提高交付效率,逐步构建核心竞争力。

从工业机器人及自动化应用的行业来看,国内企业的市场份额逐年提升,特别是在新能源、3C、汽车、食品饮料、医疗等行业。在新能源领域,受政策引导及需求驱动影响,新能源相关产业链需求爆发式增长,其生产线在自动化、柔性化、智能化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给工业机器人及自动化行业带来了较大的增长机会。3C电子行业机器人需求非常多样化,注重成本和服务,国内机器人本体企业及集成商基于本土优势、性价比优势和外资品牌同台竞争,已获得不少国内市场份额。汽车行业整车制造的冲压、焊装、涂装、总装等四大工艺的系统集成由外资主导,国内集成商从焊装工艺开始寻求突破,逐步向其他工艺渗透。包装、医疗、食品饮料等行业,在产业发展升级过程中出现了不少新产品与新模式,对于自动化、信息化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于定制自动化的需求更为多样化,为工业自动化行业提供了不少发展机会。整体而言,公司所处的工业机器人及自动化行业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

2、数控机床行业
(1)行业整体发展情况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机床生产国、消费国和出口国,根据德国机床制造商协会数据,2021 年我国机床行业产值、消费额分别为 218 亿欧元、236 亿欧元,分别占据全球机床行业的 31%、34%。然而,我国机床行业大而不强,目前高端数控机床设备大量依赖进口,进口数控机床均价远高于出口均价。我国机床出口集中在中低端市场,高端数控机床进口依赖较大,技术水平差异悬殊。近年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和经济结构升级的内部需求,我国制造业不断转型升级,先进制造业逐步替代传统制造业,作为工作母机的高性能数控机床的市场需求大大增加。从发展阶段来看,我国机床行业基本完成普通机床向低端数控机床国产化的转变,正处于由低端数控机床国产化向高档数控机床国产化的转型阶段。

公司所生产的数控机床产品主要为高端五轴联动数控机床,国内市场中国产五轴数控机床的渗透率仍处于较低水平。根据QY Research数据,2021年全球五轴机床市场空间74.8亿美元,预计以约10%CAGR增速在2027年达到138亿美元。目前市场份额主要被国际龙头企业垄断,国内企业收入规模、销量等均与国际龙头企业差距较大,未来空间巨大。目前国内民用航空、高端模具、新能源汽车产业需(2)发展驱动因素
1)制造业工序集成化趋势明显,五轴数控机床优势显现,迭代需求持续增长 随着经济快速增长、国内劳动年龄人口数量下降,劳动力供给拐点已经出现,人口红利逐步消失,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催生了机器换人需求,国内对集成自动化、智能制造设备的需求持续提升。传统制造业工序繁杂,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成本和时间成本,而高端数控机床的工序集成化能有效节省人力、优化生产进程、控制成本浪费。当前,我国制造业正处于向自动化、高端化转型升级的阶段,下游行业对加工精度、加工质量和加工效率的要求日益提高。

与传统数控机床产品相比,五轴联动数控机床具有支持空间复杂特征加工能力的优势,更易于实现多工序复合加工,具有更高的加工效率和精度。当加工零部件的层次结构、曲面比较复杂时,比如飞机起落架、航空发动机闸等,三轴设备由于产品结构干涉原因无法满足加工要求。五轴数控机床则可对多线型、异形曲面等特点的高复杂性零件进行高效高动态、高速高节拍的加工,有效提升加工效率、提高加工质量和加工精度。因此,民用航空、汽车零部件、精密模具等领域对五轴数控机床需求较大。在产业升级和效率提升的背景下,高端数控机床所带来的五轴工序的集成化、精益化,为整个行业发展提供了更大的发展契机。

2)高端机床自主可控愈加迫切,国产替代需求日益增加
随着国际局势持续演变,西方国家持续加强对华技术封锁。从过去的“巴统清单”到现在的“瓦森纳协定”,西方国家一直将五轴联动数控机床作为战略物资实施严格的技术封锁,限制成员国向中国等国家出口。部分高端五轴联动数控机床完全无法从国外进口,导致国内重要企业的战略装备生产出现“卡脖子”的问题。

在航空等特殊领域,许多关键零件的材料、结构、加工工艺都有一定的特殊性和加工难度,必须采用五轴联动、高速、高精度的数控机床才能满足加工要求。民用航空的需求近年来明显增加,在国外对这类关键技术及相关产品有所限制的情况下,国产五轴迎来了发展机会,飞机结构件、航空发动机等相关零部件对五轴的加工需求进一步推动了国产替代的进程。同时,近年来我国工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对机床的加工精度、效率、稳定性等精细化指标要求逐渐提升,高端产品的需求日益增加,“国产替代”迫在眉睫。

3)汽车电动化浪潮推动五轴数控机床需求爆发
相比传统燃油车,新能源汽车制造工序更加精细化、高难度,随着汽车轻量化趋势,传统由多个零件组成的部件向单一零件整合,零件加工特征由平面转向空间,催生了不少五轴数控机床加工需求。新能源汽车主要由动力系统(电池、电机、电控)、制动系统、汽车电子、底盘、车身等组成,新能源汽车的动力总成取代了传统燃油车内燃机,三电系统的零部件及加工方式发生巨变。电机壳体、电机端盖、电机变速箱端盖/底壳、电控外壳和电控箱上盖成为主要零件,新能源汽车底盘结构发生变化,均为五轴数控机床带来了新的需求。

传统燃油车车身采用冲压+焊接工艺,新能源汽车有采用一体化压铸的趋势,一体化压铸成型后,需要配备相应机床加工。另外,汽车车身钣金件许多都需要冲压模和配件配合拼接,五轴具有车、铣、钻、磨等多种工艺,可以一次装夹、多面加工,从而减少成本、优化加工节拍、提升工作效能,推动五轴机床需求提升。在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加工领域,国内五轴数控机床厂商与进口品牌起点差距不大,国内厂商有着明显的本土服务、快速响应以及高性价比优势,未来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3)市场竞争格局及未来展望
数控机床的上游核心零部件包括主轴、转台、摆头、铸件、轴承、滚珠丝杠等精密件以及数控系统、功能部件及电子元器件,主要下游应用领域包括汽车、民用航空、模具、工程机械、医疗等行业。

包括德玛吉、山崎马扎克、哈默、格劳博和斗山机床等。目前,我国仅有少数企业具备五轴数控机床生产能力,格局集中,除了公司旗下子公司埃弗米外,国内主要有北京精雕、科德数控等五轴机床厂商,埃弗米的市场份额及品牌地位排在国产品牌靠前位置。

为加快我国制造业实力提升和转型升级,国家政策大力支持数控机床行业发展,明确提出发展精密数控机床、高档数控机床及其技术研发,促进行业结构升级,提高行业整体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智能化水平。2015年工信部出台《中国制造2025》,明确提出“高端数控机床与基础设施装备到2025年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80%;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总体进入世界强国行列”。2021年8月19日,国资委召开会议,从政策层面要求把科技创新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推动中央企业主动融入国家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创新体系,针对工业母机、高端芯片、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努力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在制造产业升级、国产替代需求持续增加、新能源汽车催生大量新需求、以及国家政策大力支持的背景下,五轴数控机床行业发展空间较大。

3、注塑机行业
(1)行业整体发展情况
注塑机即塑料注射成型机,是一种专用的塑料成型机械,利用塑料的热塑性,经加热融化后,加以高压力使其快速流入模腔,经一段时间的保压和冷却,脱模后成为各种形状的塑料制品。汽车轻量化的发展以及包装、家电、3C 产业等的升级带动了注塑机行业增长,根据华经产业研究院,2020年我国注塑机市场规模在252亿元,2017-2020年我国注塑机行业市场规模CAGR为4.5%;2021年我国塑料机械行业规模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为830亿元,同比增长2%,2017-2021年复合增速为7%。近年来,注塑机下游塑料制品产量平稳增长,根据国家统计局,2021年我国塑料制品产量为8004万吨,同比增长5%,2011-2021年塑料制品产量复合增速为3%。

根据中国塑料机械网数据显示,从全球注塑机格局来看,欧洲是领先地区,全球超过45%的塑料机械专利由欧洲公司所拥有;日本也是中高端注塑机制造强国,特别是在电动注塑机上具有领先地位。根据海关总署数据,2021年我国注塑机出口额为16.9亿美元,进口额为7.4亿美元,出口额约是进口额的两倍。从价格端来看,我国注塑机出口平均单价低于进口平均单价,2021年注塑机出口平均单价为3.7万美元/台,进口平均单价为9.6万美元/台。根据Grand View Research研究机构统计,2020年全球注塑机市场空间约为142亿美元,国内注塑机市场规模基本稳定在200-300亿元;2025年全球注塑机市场规模将达到223.23亿美元,其中中国约有37.1亿美元市场,是全球最大的注塑机市场,占全球市场份额的16.6%。

(2)竞争格局及未来展望
注塑机上游包括合模机构、注射机构、液压传动系统、电气控制系统、机架部件、安全门部件等,下游为应用行业,包括汽车、家电、3C、日用品、包装、医疗等。注塑机市场的企业代表主要包括恩格尔、克劳斯玛菲、阿博格、发那科等国外企业,以及海天国际、伊之密等国内企业。德国、意大利、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占据高端注塑机市场份额,其中以德国为代表的欧洲国家生产的精密注塑机、大型注塑机,以日本为代表的电动注塑机,占据了大部分的高端市场;国内的注塑机由于发展起步较晚、技术制约等原因,目前主要集中在中高端以及低端市场。随着国内企业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在高端市场领域也正逐步缩小与国外高端企业的差距。

国内制造业正在向智能制造转型,注塑机作为高端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实现高效、精确、节能的目标,电动化、智能化将成为注塑机发展的新方向。与传统的液压注塑机相比,电动注塑机具有节能环保、可控性高、噪声低、易维护等优势,随着市场需求升级,电动注塑机市场发展前景较好。公司已布局全电动注塑机的研发及生产,2022年已在客户现场试机,后续会逐步小批量推出市场。目前我国电动注塑机市场仍处于发展初期,产品渗透率仍较低,随着国内企业研发能力、技术水平不断提升,未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公司需遵守《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4号——创业板行业信息披露》中的“工业机器人产业链相关业
务”的披露要求
从事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装备或解决方案的
?适用 □不适用
(一)公司的主要业务
公司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国家绿色工厂、广东省机器人骨干企业,建有广东省企业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博士工作站等人才及科研平台。公司入选“2021中国智能制造50强”、“2021工业机器人TOP50”等榜单。公司坚持“让工业制造更美好”的企业使命,深度研发控制器、伺服驱动、视觉系统三大底层技术,不断打磨以工业机器人、注塑机、数控机床为核心的智能装备,打造以核心技术驱动的智能硬件平台,为制造企业提供智能制造工厂整体解决方案。公司在国内已累计服务超过15000家客户,包括立讯精密、伯恩光学、富士康、隆基绿能、晶澳科技、晶科能源、宁德时代、亿纬锂能、比亚迪等知名企业。

(二)公司的主要产品及其用途
公司的主要产品及服务包括工业机器人及自动化应用系统,注塑机、配套设备及自动供料系统业务,数控机床,智能能源及环境管理系统,具体情况如下:
1、工业机器人及自动化应用系统
(1)工业机器人单机
工业机器人是20世纪以后发展起来的一种能模仿人的某些动作和控制功能,并按照可变的预定程序、轨迹及其他要求操作工具,实现多种操作的自动化机械系统。工业机器人是面向工业领域的多关节机器人或多自由度的机器装置,它能自动执行工作,是靠自身动力和控制能力来实现各种功能的一种机器。公司的工业机器人单机产品主要包括多关节机器人、直角坐标机器人。

1)多关节机器人产品描述:一种可以搬运物料、零件、工具或完成多种操作功能的机械装置。多关节机器人拥有较高的自由度,能以其动作复现人的动作和职能,与传统的自动机区别在于有更大的“万能”性和多目的用途,可以反复实现不同的功能,完成不同的作业。公司拥有SCARA(四轴)、六轴、并联等工业机器人品类,并在控制器、伺服驱动和视觉系统等领域拓展构建自主核心技术。

四轴机器人(SCARA)
公司平面四轴机器人( SCARA )主力型号共有10个,分别是 TRH002-300-150、 TRH002-400-150、TRH002-500-150、TRH002-600-150、TRH002-700-150、TRH005-600-200、TRH005-700-200、TRH005-800-200、TRH015-800-400、TRH015-1000-400,额定负载为2KG-15KG ,主要应用领域为组装、搬运、点胶、上下料、焊接、打磨。相关参数及应用情况如下:
TRH002-300-150,额定负载为2KG,最大负载5KG ,运动半径为300mm ,重复定位精度 ±0.01mm,防护等级 IP20 ,自重13.5KG ,标准循环时间(额定负载)0.33s 。
TRH002-400-150,额定负载为2KG,最大负载5KG ,运动半径为400mm ,重复定位精度 ±0.01mm,防护等级 IP20 ,自重 14KG ,标准循环时间(额定负载)0.33s 。

TRH002-500-150,额定负载为2KG,最大负载5KG ,运动半径为500mm ,重复定位精度 ±0.01mm,防护等级 IP20,自重 14.5KG ,标准循环时间(额定负载)0.33s 。
TRH002-600-150,额定负载为2KG,最大负载5KG ,运动半径为600mm ,重复定位精度 ±0.015mm ,防护等级 IP20 ,自重 18KG ,标准循环时间(额定负载) 0.38s 。
TRH002-700-150,额定负载为2KG,最大负载 5KG,运动半径为 700mm,重复定位精度 ±0.015mm ,防护等级 IP20 ,自重 19.5KG,标准循环时间(额定负载) 0.38s 。
TRH005-600-200,额定负载为5KG,最大负载 10KG ,运动半径为 600mm,重复定位精度 ±0.015mm ,防护等级 IP20 ,自重 21KG,标准循环时间(额定负载)0.39s 。
TRH005-700-200,额定负载为5KG,最大负载 10KG ,运动半径为700mm,重复定位精度 ±0.015mm ,防护等级 IP20,自重22KG,标准循环时间(额定负载)0.4s 。
TRH005-800-200,额定负载为5KG,最大负载 10KG,运动半径为800mm,重复定位精度 ±0.02mm,防护等级 IP20,自重25KG,标准循环时间(额定负载)0.43s 。
TRH015-800-400 ,额定负载为15KG,最大负载25KG,运动半径为800mm,重复定位精度 ±0.025mm,防护等级IP20,自重55KG,标准循环时间(额定负载)0.48s。
TRH015-1000-400,额定负载为15KG,最大负载25KG,运动半径为1000mm,重复定位精度 ±0.025mm,防护等级IP20,自重58KG,标准循环时间(额定负载)0.48s 。

六轴多关节机器人
六轴机器人产品系列目前覆盖了负载7kg-35kg,臂展710mm-1810mm,在研型号覆盖50kg-100kg,臂长2100mm-3000mm,完成100KG以内全覆盖,能满足工业场景下多种应用需求,广泛应用于汽车、新能源、3C、塑胶、金属加工等行业。相关参数及应用情况如下:
TRV007-710-A,最大负载为7KG,运动半径为715mm,重复定位精度±0.02mm,防护等级IP40/IP67可选,自重29KG。

TRV007-910-A,最大负载为7KG,运动半径为912mm,重复定位精度±0.03mm,防护等级IP40/IP67可选,自重31KG。

R140-10-S,最大负载为12KG,运动半径为1450mm,重复定位精度±0.05mm,防护等级IP65,自重190KG。

R181-35-G,最大负载为12KG,运动半径为1813mm,重复定位精度±0.07mm,防护等级IP54,自重260KG。

并联机器人(DELTA)
公司并联机器人(DELTA)主力型号共有4个,分别是P060J-03-H、P080J-03-H、P100J-03-H、P120J-03-H,额定负载3KG,最大负载5KG,臂长分别为600mm、800mm、1000mm、1200mm,主要应用领域为食品、药品、日化、3C、物流、仓储、烟草等行业的快速分拣。

相关参数及应用情况如下:
P060J-03-H,额定负载为3KG,运动空间为φ600*250,重复定位精度为±0.1mm,角度重复精度±0.1°,末端旋转角度360°,标准循环时间(额定负载)0.4s,防护等级IP54,自重38KG。

P080J-03-H,额定负载为3KG,运动空间为φ800*250,重复定位精度为±0.1mm,角度重复精度±0.1°,末端旋转角度360°,标准循环时间(额定负载)0.4s,防护等级IP54,自重38KG。

P100J-03-H,额定负载为3KG,运动空间为φ1000*250,重复定位精度为±0.1mm,角度重复精度±0.1°,末端旋转角度360°,标准循环时间(额定负载)0.4s,防护等级IP54,自重39KG。

P120J-03-H,额定负载为3KG,运动空间为φ1200*350,重复定位精度为±0.1mm,角度重复精度±0.1°,末端旋转角度360°,标准循环时间(额定负载)0.5s,防护等级IP54,自重72KG。

报告期新品:
在四轴机器人(SCARA)方面,报告期内新增了三款机型TRH002-400-150、TRH002-300-150和 TRH005-800-200。其中,TRH002-400-150额定负载为2kg,运动半径400mm,可扩展300mm及500mm型 号,标准循环时间为0.33s、最高可达0.25s,在速度、精度、负载性能、使用体验和调试维护方面均做 了全面提升;产品可广泛应用于3C、包装、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光电等领域,尤其适用于轻小物料的 搬运、上下料、分拣、装配等场景,可实现高速搬运、精密组装,助力客户在效率和应用规模上进行高 效升级。TRH002-300-150系列额定负载为2KG,运动半径为300mm,适用于需要高速度、高精度的狭小空 间应用,主要为3C、医药医疗、半导体等领域的自动化组装、搬运以及上下料等应用;TRH005-800-200 系列额定负载为 5KG,运动半径为800mm,在系列机器人高性能基础上进一步拓展了机器人的臂展配置, 满足更大运动范围的行业应用,广泛应用于3C、医药行业的组装、贴标包装、搬运、上下料等。 在六轴多关节机器人方面,报告期内对公司产品结构进行了整体优化,目前主要是聚焦于主力机 型;报告期内新增3款型号,分别是TRV007-710-A、R140-10-S、R181-35-G,最大负载为7kg-35kg,广 泛应用于汽车、新能源、3C、塑胶、金属加工等行业。
图1:公司的多关节机器人产品节选
2)直角坐标机器人产品描述:直角坐标机器人又称为机械手,它能够实现自动控制的、可重复编程的、运动自由度间成空间直角关系的、多用途的操作机。公司自主研发、生产的直角坐标机器人采用伺服马达驱动,使用皮带、齿轮、齿条进行传动,并配备高精密线性滑轨以导向运行,使产品具有定位精准、运动快速、运行稳定等特点,可应用于直线、平面、立体的工件搬运移载、检测定位、自动装配等工序。
报告期新品:
MBW130系列机械手,采用人工智能编程语言,标配MES系统,扩展性强,抗干扰能力强;伺服振动抑制,降低手臂末端振动,前后使用皮带轮啮合传动,定位精度更高,使用寿命更长;采用TOPSTAR操作控制系统、TOPSTAR伺服,适用于1000T以下注塑机,特别适用于涂料桶、快餐盒等薄壁成型快速取出行业。

GU80S机械手,标配进口品牌气缸,免调速;运动结构安装精密轴承,驱控一体伺服,高度集成模块化;高效人性化机器人智能编程语言,可随意调用子程序,提高编程效率。具备3D直线插补功能,弧线运动,转速高达6000r/min,绝对值编码器,异常报警快速复位,省去重复回零动作,提高使用效率10%。


图2:公司的直角坐标机器人节选

(2)工业机器人自动化应用解决方案
公司以工业机器人配套视觉系统、传感器、编码器、激光机、直线电机、传输带等辅助设备,规划成套解决方案,以实现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的目的。工业机器人自动化应用系统具有操作灵活便捷、功能多样化、能够持续开发升级等诸多优势,能够满足客户的生产工艺要求及实际生产需要。

公司目前设计的工业机器人自动化应用方案有较好的通用性,产品广泛应用于新能源、光电、汽车零部件制造等领域,应用场景如下:
1)工业机器人在新能源行业的应用
随着新能源行业技术革新的日新月异,传统的新能源产品生产制造方式已不能满足生产工艺的要求,迫使行业内企业提升自动化率以满足新技术、新产品对工艺的要求。目前公司在新能源行业的应用包括自动化生产线以及专用设备,涵盖中段、后段等工艺段。专用设备包括贴胶机、烘烤炉、预热炉等。工业机器人自动化主要应用于电芯烘烤、电芯配对、入壳、组装、焊接、检测、注液、电芯上下料、配组、堆叠、贴胶、打包、模组PACK等工艺环节。

2)工业机器人在光电行业的应用
随着光电产品制造业对生产效率和精度要求的提高,敏捷制造、柔性制造、精益制造是光电产品制造的发展方向,工业机器人的特点符合高精度、高柔性的要求。光电产品自动化生产线包括玻璃盖板生产制造、触控显示模组制造、后段模组贴合组装三大环节。光电应用标准品包括全自动六头玻璃精雕机、全自动转盘丝印烘烤工作站、全自动四工位玻璃移印烘烤工作站、全自动3D真空贴合机、全自动四工位玻璃贴膜机等。目前工业机器人自动化方案主要应用于开料、上下料、开槽、倒边、精雕、检测、平磨、清洗、电镀、印刷、外观检查、包装等工艺环节。

3)工业机器人在汽车零部件制造行业的应用
汽车零部件是汽车工业的基础,汽车制造是工业机器人应用最广泛、最成熟、数量最多的工艺领域之一。汽车零部件自动化生产线通过设备的整体优化设计及系统集成、信息监测及可追溯性数据管理、装配系统的最优控制和在线故障诊断、自动装配中的精密定位与力位混合伺服控制等技术的有效融合,大幅度提高产品生产效率和品质。目前工业机器人在汽车零部件制造领域主要应用于焊接、切割、激光、组装、转运、码垛、喷涂、打码、检测、视觉交互等工艺环节。

4)工业机器人在其他行业的应用
工业机器人可广泛应用于因生产环境舒适度差、或迫于技术进步和升级压力而对工业自动化形成刚性需求的众多领域,如5G通信、包装、食品加工等。目前工业机器人自动化,在这些行业广泛应用于螺丝装配、模块组装、产品检测、封装包装、点胶加工等工艺环节。

公司工业机器人自动化应用解决方案主要应用工艺环节为搬运、上下料、焊接、打磨、注塑、组装、涂胶等,以下为部分工作站的工艺及性能的具体要求:
SCARA+DELTA无序搬运:采用SCARA机器人、DELTA机器人搭配视觉系统进行作业,首先由SCARA机器人将工件放入传送带,传送带上方安装视觉系统,此时工件排列尚处无序散乱状态,工件进入视觉系统识别区后,视觉系统迅速识别工件的偏移角度,再由DELTA机器人进行超高速抓取,迅速将工件位置进行纠正并排列整齐。该工作站可用于医疗、食品、玩具、娱乐等行业。

SCARA机器人快速搬运:采用SCARA机器人进行快速搬运作业,占地面积少,可在狭小空间作业,便于厂房中大规模布置,搭配视觉系统,能将现场场景快速识别,立即传输给机器人,帮助机器人实现同步抓取。

螺丝机工作站:采用SCARA机器人搭配视觉系统,先由视觉系统定位螺丝孔的位置,将定位数据传输给机器人,机器人接收数据后,根据预置控制系统进行数据处理后,移动到相应位置完成拧螺丝作业。可根据客户现场需要拧紧M3至M12的螺钉,覆盖3C、电子等行业的绝大部分螺丝拧紧需求,能够设定扭矩,锁紧效率是手工拧紧的5到30倍,可极大提高生产效率。

冲压工作站:机器人冲压系统主要是由机器人及末端抓手、双工位送料系统、片料分离系统、自动化涂油系统、矫正系统、翻面系统、伺服车边系统、自动收料系统、集中控制系统组成。主要功能是代替人工完成自动化供料、涂油、冲床上下料、车边去毛刺、收料输送,实现安全生产。主要工序是完成五金件自动供料、自动涂油矫正、冲压上下料、翻面矫正、连续多次冲压上下料、金属毛刺车除、收料码垛。公司的机器人冲压系统主要优势体现在可进行人机交互、APP应用及辅助系统、大数据分析(如预防性维护),实时监控,智能工具,物料追溯,系统状态的实时监测,仿真等满足信息化生产需求。同时,具有灵活高效的特点,可以多台机器人间采用总线通讯进行联机,可做到无缝对接,大幅提升生产安全等级、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也降低了生产成本。

塑焊工作站:公司塑焊工作站主要用于解决汽车内外饰产品的熔接装配。主要产品为超声波焊接设备、热铆焊接设备、红外焊接设备、激光焊接设备、热板焊接设备、震动摩擦焊接设备。主要工序为通过PLC控制超声波发生器发波,换能器能量转换使焊头产生低振幅高频率的机械振动,焊头与产品接触,局部产生高温,施加一定压力使上下产品融为一体。其中超声波的输出能量,焊接时间,焊接压力,保压时间,焊接深度通过PLC控制调整,达到完美焊接状态。公司塑焊工作站主要优势为自主创新,采用自主研发控制系统,外加先进激光系统,使设备具有智能判断、数据采集和过程追踪等功能。

手机及钣金打磨工作站:采用六轴机器人预置控制程序,在机器人前端安装夹治具,直接夹住需打磨工件,按照预置程序靠近打磨机进行打磨作业。广泛应用于手机和钣金件的打磨工序,极大节省了人工,降低了对工人熟练程度的要求。

机器人包装码垛工作站:机器人的包装码垛应用主要适用于食品、五金、电子及其他行业,主要针对袋装、纸箱包装等形状产品进行包装、搬运、码垛等作业。机器人用于包装码垛有如下优势:故障率低,包装码垛机器人故障率低、性能可靠、保养维修简单、配件库存种类小;适用性强,当客户产品的尺寸、体积、形状及托盘的外形尺寸发生变化时只需在触摸屏上稍做修改即可,不会影响客户的正常的生产;稳定性高,采用机器人包装、码垛的产品整齐规范,更方便出入库及智能仓储的推广;省人多,一台码垛机器人可以代替三四个工人的工作量;占地少,包装码垛机器人占地面积少,有利于客户厂房中生产线的安置;能耗低,包装机器人的能耗较常规包装机械节约50%以上,大大降低运行成本。

注塑工作站:机器人注塑应用系统为注塑行业的自动化解决方案,主要是由机器人及末端抓手、镶件供料系统、剪切修边系统、激光打标系统、视觉检测系统、自动装箱输送系统、集中控制系统组成。

主要的功能是完成注塑工艺中的预埋件装配抓取、模内镶件埋入、产品取出、浇口剪切、披锋祛除、应力痕打磨、变形矫正、品质检测、摆盘装箱等。公司注塑工作站最主要优势是可进行人机交互、APP应用真等满足信息化需求。同时,使用机器人在取件后可进行多自由度的姿态变化,尤其在工件修边、水口剪切等复杂工况环节,使取件系统更加柔性化,满足了客户产品快速更新换代的需求。还能有效地避免了人为操作造成的工件表面污染,降低了产品表面处理过程中的不良率。达到提高注塑成型机的生产效率、稳定产品质量、降低废品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组装工作站:机器人组装主要是使用机器人代替人工进行产品生产组装。主要应用于各种电器制造(包括电脑、手机、平板、冰箱、洗衣机、电视、吸尘器等机电产品及其组件的组装。主要涉及的工序有贴合、插件、锁附、点胶等。主要优势为适用性强,机器人可满足生产线多批小量的快速转产需要,仅需要简单地编程及工装更换即可实现快速切换;重复性高,机器人的高精度保证了装配产品的一致性,提升产品良率;损耗率低,配合力矩控制技术,避免零部件装配的卡死、损坏现象;精准度高,配合视觉系统技术,引导机器人正确识别抓取工件,将装配精度提高至0.05mm。

2、注塑机、配套设备及自动供料系统业务
公司生产的注塑设备主要包括注塑机以及三机一体、模温机等多个系列注塑配套设备产品。

公司生产的注塑机主要包括TM—中小型伺服机铰式注塑机、TH—全自动伺服节能液压锁模注塑机、TE—全电动精密注塑机三个系列,产品锁模力覆盖范围90T-5500T。

TM系列中小型伺服机铰式注塑机:融合行业领先专业设计,在锁模、射台、机架等方面全新升级。

搭配欧洲的控制系统,全新液压设计,机器运行高效平稳;搭配先进螺杆组件,在保证注射精度同时,提升塑化效率和混色质量;采用斜排双射移油缸及线性导轨,射胶精准稳定;机器模板结构优、刚性高、变形小、产品精度高、模具寿命长。

TMII系列——TM第二代升级产品:在TM系列基础上进行优化开发,秉承了高效、稳定、易用的设计理念,更高效、更稳定、更智能。具备注射速度高、注射压力大、顶针推力强、开模空间大等性能,配置强劲伺服动力、高端螺杆,搭配拓斯达机械手、辅机,各种设备之间进行数据交换,整体式集成控制,保证高效、稳定的生产,主要适用于3C、家电、光电、汽配、医疗等行业。产品包括TM90II、TM130II、TM170II、TM220II、TM260II、TM330II、TM400II、TM470II共8款机型。

TH系列液压锁模注塑机:TH直压式伺服节能精密注塑机系列采用直压式锁模结构,锁模力恒定不变,模板不变形,产品重复精度高;低压护模,灵敏度高,有利于保护模具,延长使用寿命;更长开模行程,利于生产深腔产品;锁模和顶针安装高精度电子尺,锁模和顶针位置精度高。广泛应用在家电行业、环卫科技、医疗行业、精密电子以及汽车行业,特别在薄壁及深腔产品上有突出优势。

TE系列全电动注塑机:公司TE系列全电动注塑机是射胶与锁模带驱成型机,抽芯、顶针等辅助动作为伺服液压控制,具备精密稳定、安静节能、快速强劲、稳定坚固、简单实用等优势。产品锁模力覆盖范围60T-460T。报告期内,TE120小批量试制多台,TE90、TE160、TE200、TE240样机打样调试完成,并成功在星耀会展出,目前已经和多个客户签订试用试销合同。

报告期新品:
报告期内,公司未推出新产品,主要精力在于持续打磨升级现有产品,预计2023年推出TS系列中小型伺服机铰式注塑机。该系列产品节能高效、稳定耐用,具有高性价比,主要用于3C、家电、包装、玩具、建材、日用品等行业的塑料制品生产,报告期内处于样机研发阶段。TS系列推出后,公司注塑机产品线将更加丰富,在面对市场竞争时亦可采用更加灵活主动的销售策略,有助于公司进一步打开市场。

公司生产的注塑机配套设备主要包括三机一体、模温机、中央供料、模具保护器等多个系列产品,产品用途涵盖了原料除湿干燥、原料输送、模温控制、模具保护等注塑生产的主要环节。

图3:注塑领域全系列产品节选
3、数控机床
公司在数控机床领域的布局主要以子公司埃弗米为主,埃弗米研发并投入市场的产品主要包括五轴联动数控机床、高速加工中心、数控磨床等数控机床产品,以及主轴、转台、摆头、齿轮头、动力刀塔等核心零部件。

与传统数控机床产品相比,五轴联动数控机床具有支持空间复杂特征加工能力的优势,更易于实现多工序复合加工,具有更高的加工效率和精度。五轴加工采用X、Y、Z、A、B、C任意五个坐标的线性插补运动,可解决叶轮、叶片、船用螺旋桨、重型发电机转子、汽轮机转子、大型柴油机曲轴等复杂曲面加工难题。公司产品主要应用于民用航空、精密模具、汽车零部件等制造领域。

公司主要数控机床产品及核心零部件包括:
(1)数控机床产品

序 号产品名称产品示意图机型描述主要应用领域
1GMU800/600 天车式五轴联 动加工中心系 列 该类机床分为GMU800和GMU600两种机型。其 中GMU800共有AVI和GMU800EVO两种产品。 AVI机型Z轴为硬轨,专为航空钛合金和高温 合金的高效率五轴或五面加工用。EVO适用于 通用机械高精度五轴或五面加工,工作台直径 为φ800mm,GMU600工作台直径为φ500mm。 该系列机型为天车式龙门架构,X、Y、Z三轴 运动部件置于坚固的铸铁床身上,AC 摇篮转 台于床身上简支,工作台承重大,动态性能 好。摇篮转台为自制的机械转台,传动刚性 高,联动性能优异。搭载自制的高刚性直联主 轴或内藏式高速电主轴,该电主轴采用混合喷 射润滑,有效抑制热伸长,切削性能优异。精密模具、民 用航空叶轮、 叶片等钛合 金、高温合金 结构件、通用 机械用高精度 零部件加工等 领域。
2GMU750/400 定梁龙门式五 轴联动加工中 心 该机床工作台直径为750/400mm,定梁龙门架 构,刚性强,AC摇篮转台为自制高精度机械转 台。C轴采用自制的直驱转台,主轴采用自制 的M6混合喷射电主轴或D3喷射直联联主轴。民用航空钛合 金、高温合金 结构件,通用 机械用高精度 零部件加工等 领域。其中 GMU750工作区
    域大,尤其适 合精密模具加 工。
3HMU140P卧式 头台分离式五 轴联动加工中 心 该机床为卧式结构,采用自研机械式单摆头和 转台,高刚性机械联动摆头沿X轴摆动为A 轴,转台绕Y轴转动为B轴。采用HSKA100刀 柄,油气润滑,技术成熟,稳定可靠。发动机钛合 金、高温合金 等难切削材料 加工领域。
4GMU2518跨轨 式双摆角铣头 五轴联动加工 中心 该机床为跨轨式动梁龙门结构,滑枕、滑板部 件通过直线导轨固定在横梁上,滑板沿X向左 后移动为X轴,滑枕上下移动为Z轴,横梁前 后移动 Y轴。偏置式双摆头置于滑枕下下 方,为C、A轴,结构紧凑,刚性强,具备良 好的操作宜人性。 本机床工作台固定,运动机构置于左右立柱 上,工件重量不会对进给轴动态特性造成影 响。设计时通过FEA进行动力学优化,达到整 机结构质量、刚度、阻尼的最佳匹配,从而降 低刀尖和工件之间的交叉动柔度,提升粗加工 时的再生颤振极限,提高粗加工的切削量,达 到高效切削之目的。同时由于刀尖和工件之间 的相对振幅减小,提升加工时的表面光洁度, 降低刀尖的振动速度,减少刀具磨损。大型零部件的 五面和五轴联 动加工,精密 大型汽车模具 加工。
5G1000/G1800 直线导轨滑块 沟道磨床 该产品为精密功能部件直线导轨滑块的关键设 备。该系列机床刚性高,可有效抑制磨削颤 振,高速性能优良;主轴转速可选为6万rpm 和4万rpm;进给灵敏度高,可稳定实现 0.001mm的微量进给。高精度直线导 轨滑块加工。
     
6HSC26G\HSC30 G精密石墨加 工中心 该产品的主轴采用HSK E40-30000RPM高速电 主轴、输出功率12KW、扭矩7.2N.m;搭配内 防护系统,引进正负气压原理,可确保设备较 长的防护寿命。手机3D盖板 的高精度石墨 模具等加工场 景。
7TC/HT系列动 柱式齿轮头立 加/卧加系列 该产品采用动柱式结构,具备优良的操作宜人 性;标配自研的高速重载两挡齿轮式铣头,扩 大主传动调速范围,专利斜齿轮换挡机构;Y 轴为复合导轨,结合贴塑硬轨的高刚性和滚动 导轨的灵敏性;可满足强力铣削和高速加工之 需求。高刚性的模 胚、模架以及 通用设备等加 工场景。
8DMU300立式 五轴联动加工 中心 该系列机型为立式悬臂架构,X、Y、Z直线轴 于床身上运行,工件重量不会对直线轴的动态 性能造成不利影响,运动部件远离切削加工 区,有效降低运动部件的故障率;摇篮转台绕 Y轴旋转为B轴,绕Z轴旋转为C轴。医疗、汽车零 部件、叶轮等 高效高精度等 加工场景。
(2)主要核心零部件
1)主轴
主轴是精准加工的关键,公司具备成熟的主轴设计和制造能力。除常规脂润滑及油气润滑外,公司自研D3直联主轴和M6电主轴采用设计和制造难度较高的环向喷射润滑技术,有效控制轴芯热伸长,可进一步提高刀尖稳定性。此两款主轴前轴颈尺寸均为70毫米,最高转速为20000转,在刚性、刀尖稳定性、高速性等方面实现了最佳均衡,满足高效、高精度和高表面质量零件的加工。公司自研自制的BT40-12000机械式直联主轴、D1机械式直联主轴、D2机械式直联主轴、D3喷射式高速直联主轴、M6混合润滑式高速内藏式主轴等应用于各类数控机床产品中。
2)转台 公司转台传动方式分为机械传动和力矩电机直驱两种。机械式摇篮转台采用高精度齿轮消隙专利技 术,较常规蜗轮蜗杆及滚子凸轮传动具有更高的扭矩输出,精度保持性好,扭转刚度更高;各级传动齿 轮设计时经过严苛的磨损校核及优化,使用寿命长,在钛合金、高温合金等高硬度高韧性材质的重型切 削应用场景中表现优良。力矩电机直驱转台转速高,响应性能优良。公司转台产品有GMU800用机械式五 轴联动摇篮转台、GMU750用机械式五轴联动摇篮转台、GMU750用混合传动式五轴联动摇篮转台、GMU400 用机械式五轴联动摇篮转台、HMU140P用大规格机械转台、GMU600用混合传动式摇篮转台、DMU300用全 直驱摇篮转台等。 3)双摆铣头 DMU170双摆铣头为偏置式双摆铣头部件,加工干涉空间较摆叉式铣头更小,适用于龙门架构的五轴 机床,相比摇篮式、转台式转台,摆头式的五轴机床能承载和加工更大重量的工件。DMU170双摆角铣头 的AC两轴均为双牙棒齿轮消隙传动,刚性强,为消弱铣头体的扭转模态,提升模态刚度,特设独有的扭 转阻尼机构,减小铣头体的扭转振动。A轴回转角度为±120°,C轴回转角度为±360°,两颗大交叉滚 子轴承作为转轴支承,能同时承受很大的轴向力、径向力、倾覆力矩及混合力矩,且回转精度高。双摆 角铣头适用于大型模具、汽配、产业机械等相关产业复杂零件的多面及五轴联动加工。 4)立卧式齿轮铣头 齿轮铣头在齿轮传动设计时以传递矩阵法及能量平衡迭代法优化扭振,以达到最佳的传动刚性;搭 配自制的齿轮式主轴,经不动点迭代法界定最佳跨距,可有效提升加工时的再生颤振极限,切削性能优 异。齿轮铣头主要在TC/HT系列强切削机床上使用,两档变速,斜齿轮传动,转速高,切削力强大。 5)动力刀塔 DTT-100动力刀塔以一台伺服电机完成分度和切削传动,分度和刀盘锁紧采用三片式离合器,以油压 来驱动切换、刀盘松开和刀盘锁紧,主传动机构均为高精度齿轮传动,刚性好,车削和铣削性能优良。 报告期新品: GMU600天车式五轴联动加工中心:于2022年一季度正式推向市场,主要应用于精密模具、民用航空 钛合金及高温合金结构件、高精度通用机械零部件加工等领域。 DMU300立式五轴联动加工中心:2022下半年已小批量推向市场,主要应用于医疗、汽车零部件、叶 轮等高效高精度加工等领域。 HMU1500卧式五轴联动加工中心:目前处于打样阶段,主要应用于较大规格叶轮、新能源汽车副车架 等加工领域,预计2023年推向市场。 图4:五轴联动数控机床产品节选 (未完)
各版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