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报]浙海德曼(688577):浙海德曼2022年年度报告

时间:2023年04月26日 00:52:07 中财网

原标题:浙海德曼:浙海德曼2022年年度报告

公司代码:688577 公司简称:浙海德曼 浙江海德曼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2022年年度报告

重要提示
一、 本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年度报告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承担个别和连带的法律责任。


二、 公司上市时未盈利且尚未实现盈利
□是 √否

三、 重大风险提示
公司已在本报告中详细阐述经营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风险及应对措施,有关内容敬请查阅第三节“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中的“风险因素”。


四、 公司全体董事出席董事会会议。


五、 天健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为本公司出具了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六、 公司负责人高长泉、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何丽云及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何丽云声明:保证年度报告中财务报告的真实、准确、完整。


七、 董事会决议通过的本报告期利润分配预案或公积金转增股本预案 2022年利润分配预案:拟以实施权益分派股权登记日登记的总股本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3元(含税)。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总股本54,089,320股,合计拟派发现金红利16,226,796.00元(含税)。本年度不实施包括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送红股在内的其他形式的分配。本年度公司现金分红占2022年度归属于公司股东净利润的27.19%。如在本报告披露之日起至实施权益分派股权登记日期间,因可转债转股/回购股份/股权激励授予股份回购注销/重大资产重组股份回购注销等致使公司总股本发生变动的,公司拟维持分配总额不变,相应调整每股分配比例。

该预案已经公司第三届董事会第八次会议审议通过,尚需提交股东大会审议。


八、 是否存在公司治理特殊安排等重要事项
□适用 √不适用

九、 前瞻性陈述的风险声明
√适用 □不适用
本报告中所涉及的未来计划、发展战略等前瞻性陈述,不构成本公司对投资者的实质承诺,敬请投资者注意投资风险。



十、 是否存在被控股股东及其他关联方非经营性占用资金情况


十一、 是否存在违反规定决策程序对外提供担保的情况


十二、 是否存在半数以上董事无法保证公司所披露年度报告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 否

十三、 其他
□适用 √不适用



备查文件目录载有公司法定代表人、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会计机构负责人签名并盖 章的财务报告
 载有会计师事务所盖章、注册会计师签名并盖章的审计报告原件
 报告期内在中国证监会指定网站上公开披露过的所有公司文件的正文 及公告的原稿。



常用词语释义  
海德曼、股份公司、本公司、 公司浙江海德曼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虎贲投资玉环虎贲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
高兴投资玉环高兴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台州创投台州市创业投资有限公司
天津永如天津永如有成商务信息咨询合伙企业(有限合伙)
凹凸人台州凹凸人进出口有限公司
玉环通快玉环通快机械有限公司
上海海德曼海德曼(上海)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
金雨跃成都金雨跃机械有限公司
证监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
上交所上海证券交易所
《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
《证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
股东大会浙江海德曼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股东大会
董事会浙江海德曼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
监事会浙江海德曼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监事会
《公司章程》《浙江海德曼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公司章程》
金属切削机床用切削、磨削或特种加工方法加工各种金属工件,使之获 得所要求的几何形状、尺寸精度和表面质量的机床
数控机床数字控制机床(computernumericalcontrolmachinetools)的 简称,是一种装有程序控制系统的自动化机床
数控车床目前使用较为广泛的数控机床之一,主要用于轴类零部件 或盘类零部件的内外圆柱面、任意锥角的内外圆锥面、复 杂回转内外曲面和圆柱、圆锥螺纹等切削加工,并能进行 切槽、钻孔、扩孔、铰孔及镗孔等零部件加工
ISO 标准国际标准化组织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制订的标准,中国既是发起国又是首批成 员国
立式机床/加工中心主轴竖直布置,工作台在水平面内旋转,刀架作垂直或斜 向进给的机床/加工中心
卧式机床/加工中心主轴水平布置,作旋转主运动,大刀架沿床身作纵向运动, 可车削各种旋转体和内外螺纹等的机床/加工中心
数控系统机床中用于处理输入到系统中的数控加工程序,控制数控 机床运动并加工出零件的核心控制部件
主轴部件机床上带动工件或刀具旋转的轴,主轴部件的运动精度和 结构刚度是决定加工质量和切削效率的重要因素,是数控 车床的关键核心部件之一
电主轴在数控机床领域出现的将机床主轴与主轴电机融为一体 的新技术,实现了主轴动力的零传动,电主轴是数控机床 的前沿技术和关键技术之一
尾座部件车床上加工长轴类零件时,辅助主轴支撑工件的功能部 件,按照驱动方式可分为手动尾座、液压尾座和伺服尾座。

  伺服尾座由伺服电机直接驱动尾座的移动,其移动距离和 推力可任意设定,是数控车床的关键核心部件之一
刀塔部件车床上安装刀具的功能部件,分为电动刀塔、液压刀塔和 伺服刀塔。数控车床的刀塔部件集刚性、效率、精度于一 身,是数控车床的关键核心部件之一
春燕奖中国数控机床展览会 CCMT 春燕奖,“春燕奖”是机床工 具行业性的奖项之一。自 1988 年创办以来,“春燕奖” 起到了促进企业产品开发与创新,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 积极作用,获得了业内人士的广泛认可
报告期2022年 1-12月



第二节 公司简介和主要财务指标
一、公司基本情况

公司的中文名称浙江海德曼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的中文简称浙海德曼
公司的外文名称Zhe Jiang Headman Machinery Co.,Ltd.
公司的外文名称缩写Headman
公司的法定代表人高长泉
公司注册地址浙江省玉环市大麦屿街道北山头
公司注册地址的历史变更情况2003年7月29日,注册地址由玉环县城关镇石井村变更为玉环县珠 港镇城关城中路117号;2004年7月22日,注册地址变更为玉环县 珠港镇陈屿北山头;2011年11月29日,注册地址变更为玉环县大 麦屿街道北山头;2017年玉环撤县设市,注册地址变更为玉环市 大麦屿街道北山头
公司办公地址浙江省玉环市大麦屿街道北山头
公司办公地址的邮政编码317604
公司网址www.headman.cn
电子信箱[email protected]


二、联系人和联系方式

 董事会秘书(信息披露境内代表)证券事务代表
姓名林素君陈建勇
联系地址浙江省玉环市大麦屿街道北山头浙江省玉环市大麦屿街道北山头
电话0576-873718180576-87371818
传真0576-873710100576-87371010
电子信箱[email protected][email protected]

三、信息披露及备置地点

公司披露年度报告的媒体名称及网址中国证券报、上海证券报、证券时报、证券日报
公司披露年度报告的证券交易所网址www.sse.com.cn
公司年度报告备置地点公司证券部



公司股票简况    
股票种类股票上市交易所及板块股票简称股票代码变更前股票简称
A股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浙海德曼688577不适用


(二) 公司存托凭证简况
□适用 √不适用
五、其他相关资料

公司聘请的会计师事务 所(境内)名称天健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办公地址杭州市江干区钱江路 1366 号华润大厦 B 座
 签字会计师姓名陈素素、韩熙
报告期内履行持续督导 职责的保荐机构名称民生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办公地址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浦明路 8号
 签字的保荐代表人姓名叶云华、张莉
 持续督导的期间2020.9.16-2023.12.31


六、近三年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一) 主要会计数据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主要会计数据2022年2021年本期比上年 同期增减 (%)2020年
营业收入630,999,983.15540,808,211.5216.68410,550,923.38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 的净利润59,680,318.5473,006,715.51-18.2553,234,682.88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 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 的净利润50,130,954.6861,942,160.43-19.0746,577,887.93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 流量净额24,872,858.8752,397,943.89-52.5391,010,897.49
 2022年末2021年末本期末比上 年同期末增 减(%)2020年末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 的净资产865,279,009.86812,860,967.846.45765,735,427.89
总资产1,378,876,529.321,223,624,813.9312.691,048,060,187.74



(二) 主要财务指标

主要财务指标2022年2021年本期比上年同期增 减(%)2020年
基本每股收益(元/股)1.111.35-17.781.21
稀释每股收益(元/股)1.111.35-17.781.21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基本每股 收益(元/股)0.931.15-19.131.06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7.159.28减少2.13个百分点11.76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加权平均 净资产收益率(%)6.007.87减少1.87个百分点10.29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5.596.00减少0.41个百分点5.81

报告期末公司前三年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的说明
√适用 □不适用
报告期末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较去年下降52.53%,主要系受宏观经济增速趋缓的影响,部分客户回款速度变慢,导致现金流入减少;另一方面,为维持合理的原材料库存、及时交付在手订单并满足潜在的市场需求,公司对主要原材料进行了合理备货,导致现金支出增加。


七、境内外会计准则下会计数据差异
(一) 同时按照国际会计准则与按中国会计准则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净利润和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差异情况
□适用 √不适用
(二) 同时按照境外会计准则与按中国会计准则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净利润和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差异情况
□适用 √不适用
(三) 境内外会计准则差异的说明:
□适用 √不适用

八、2022年分季度主要财务数据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第一季度 (1-3月份)第二季度 (4-6月份)第三季度 (7-9月份)第四季度 (10-12月份)
营业收入132,621,623.09150,769,319.37165,704,402.86181,904,637.83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 净利润14,828,984.5318,436,291.3920,666,560.655,748,481.97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 净利润12,256,872.9019,218,173.7018,278,101.24377,806.84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 量净额-33,262,359.787,049,229.69280,799.7550,805,189.21

季度数据与已披露定期报告数据差异说明
□适用 √不适用

九、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和金额
√适用 □不适用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非经常性损益项目2022年金额附注 (如适 用)2021年金额2020年金额
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56,461.61 -16,989.69103,669.07
越权审批,或无正式批准文件,或偶发    

性的税收返还、减免    
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但与公司正 常经营业务密切相关,符合国家政策规 定、按照一定标准定额或定量持续享受 的政府补助除外11,230,592.63 8,949,771.016,052,867.76
计入当期损益的对非金融企业收取的资 金占用费    
企业取得子公司、联营企业及合营企业 的投资成本小于取得投资时应享有被投 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产生的收 益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损益    
委托他人投资或管理资产的损益99,250.45 4,006,066.191,795,212.90
因不可抗力因素,如遭受自然灾害而计 提的各项资产减值准备    
债务重组损益    
企业重组费用,如安置职工的支出、整 合费用等    
交易价格显失公允的交易产生的超过公 允价值部分的损益    
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产生的子公司期初 至合并日的当期净损益    
与公司正常经营业务无关的或有事项产 生的损益    
除同公司正常经营业务相关的有效套期 保值业务外,持有交易性金融资产、衍 生金融资产、交易性金融负债、衍生金 融负债产生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以及 处置交易性金融资产、衍生金融资产、 交易性金融负债、衍生金融负债和其他 债权投资取得的投资收益    
单独进行减值测试的应收款项、合同资 产减值准备转回    
对外委托贷款取得的损益    
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的投资 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产生的损益    
根据税收、会计等法律、法规的要求对 当期损益进行一次性调整对当期损益的 影响    
受托经营取得的托管费收入    
除上述各项之外的其他营业外收入和支 出-412,271.46 84,277.81-207,242.60
其他符合非经常性损益定义的损益项目347,024.94 12,793.81117,061.54
减:所得税影响额1,648,086.60 1,971,364.051,204,773.72
少数股东权益影响额(税后)10,684.49   
合计9,549,363.86 11,064,555.086,656,794.95

对公司根据《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解释性公告第 1号——非经常性损益》定义界定的非经常性损益项目,以及把《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解释性公告第 1号——非经常性损益》中列举的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界定为经常性损益的项目,应说明原因。


项目涉及金额原因
个税手续费返还347,024.94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手续费返还是偶发性的,与公司 正常经营业务无关,故界定为非经常性损益。

十、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项目
√适用 □不适用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项目名称期初余额期末余额当期变动对当期利润的 影响金额
持续的公允价值计量    
1. 交易性金融资产和 其他非流动金融资产30,000,000.00 -30,000,000.00 
2. 应收款项融资4,736,545.4416,559,725.5311,823,180.09 
3. 其他权益工具投资5,810,000.007,628,000.001,818,000.00 
合计40,546,545.4424,187,725.53-16,358,819.91 

十一、非企业会计准则业绩指标说明
□适用 √不适用

十二、因国家秘密、商业秘密等原因的信息暂缓、豁免情况说明
□适用 √不适用

第三节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2022年,面对国际形势的错综复杂、国内经济和需求影响等不确定因素和困难,公司充分利用在手订单充足的有利因素,积极与客户进行充分沟通,组织和调度相关资源,争取多产出和多发货,总体运营形势实现了稳中有进的态势。2022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3,100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6.6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5,968.03万元,比上年同期减少 18.25%;2022年公司总体经营形势与宏观经济环境基本一致。

(一)2022年公司取得较好经营业绩的主要因素如下
(1)沙门基地产能建设取得突破
2022年公司沙门基地(募投项目)产能得到进一步释放。沙门基地是公司后续发展的重要支撑,该基地主要生产中大规格 T系列高端数控车床以及并行复合加工机系列产品。针对沙门基地产品的基本特征,专门建立了T系类中大规格数控车床系列生产体系,大幅度提升了这类机床的产能。并行复合加工机系列是公司实现再发展的战略储备产品,经历近 4年时间的推广和持续改进,目前已经在沙门基地进入批量生产阶段。沙门基地根据并行复合加工机结构复杂,生产难度大的基本特点,创造性的建设了生产体系,保证了复杂机床生产的稳定和可靠。随着沙门基地产能进一步释放,公司中大规格高端数控车床及并行复合加工机的交付能力得到根本提升,为公司下一步发展提供保障。

2022年公司的钣金生产体系建设实现了根本突破。钣金生产体系建设是沙门基地(募投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公司解决生产瓶颈采取的重要技改措施。公司充分发挥钣金生产硬件设施的优势,引进行业优秀人才,采用先进生产理念,基本建成了现代化的数控机床钣金部件生产体系。目前公司已经基本实现了全部机型核心钣金部件自制,且基本实现了钣金部件零库存和实时生产,从根本上保证了产品的质量的稳定性。
(2)产品结构得到持续优化
2022年公司继续主动压减经济型产能,并从销售端积极引导,加大优化产品结构的步伐,继续向高端数控车床系列产品倾斜要素资源,持续提升其产能。2022年公司高端系列产品销售占比显著提高。T系列高端数控车床、自动化单元、并行复合加工机收入占比近80%。随着产品结构的继续优化,以T系列高端数控车床、自动化单元、并行复合加工机为代表的高端数控车床系列销售将占据绝对优势,公司的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

2022年公司的并行复合加工机销售实现重大突破。该系列产品是公司开发的新一代具有高精度、高效率、高柔性特征的自动化加工单元。该系列产品已经形成了以V系列、Hi系列、HTD系列为基本构架的自动化加工平台,可以满足汽车、工程机械、通用机械、航空航天、兵器等行业的自动化加工。 公司开发的基于 MES原理的总控系统用于该系列产品的信息化和智能化管理。并行复合加工机系列与总控系统共同组成了具有海德曼特征的自动化及智能化解决方案。

(3)市场覆盖结构得到持续优化
为了扩大公司产品的市场影响力,公司先后组织了六场次工厂开放日活动。邀请以地区、行业为基本构成的客户到公司进行现场参观和交流活动,取得了良好效果,有效的提升了公司的品牌影响力和销售业绩提升。另外,随着公司T系列高端数控车床、自动化单元系列、并行复合加工机系列组成的高端数控机床销售占比的持续提升,公司品牌影响力得到持续提升,尤其是在省外的影响力提升迅速。2022年公司高端数控机床系列在以新能源汽车为代表的新兴领域的头部企业又实现了重大突破。尤其是并行复合加工机系列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头部企业实现了大批量供货,并以此促进了该系列产品在汽车、工程机械、通用机械、航空航天、兵器等领域的普及。受上述积极因素的影响,公司在省外市场的销售增长迅速,省外市场的销售占比进一步提升。省外销售是公司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支撑,公司在继续强化浙江本土品牌优势基础上,出台具体政策,加大省外市场宣传力度,扩大省外市场销售业绩,并取得显著成果。另外,2022年海外市场取得了一定的突破。实现了明显的增长,为将来海外市场拓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核心技术取得进一步发展
公司的主导产品是高档数控车床,目前已经掌握了主轴技术、伺服刀塔技术、伺服尾座技术等数控车床的核心技术。公司建立了完整的生产体系,实现了主轴部件、伺服刀塔部件、伺服尾座部件自主化生产。

2022年,公司在核心技术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设计完成了HTD500/400、VZ8000高端数控车床,完成了与之对应的电主轴部件、伺服刀塔部件、伺服尾座、车铣复合技术等的设计和攻关。尤其是公司在车床Y轴技术方面的突破,使得公司在复合化技术方面迈出了一大步。大功率/大扭矩同步电主轴、大规格伺服动力刀塔、大规格伺服尾座等核心部件的开发成功,进一步完善和扩展了公司的核心技术平台,丰富了T系列高端数控车床型谱和规格,拓展了公司的客户群。

(二)2022年公司经营工作主要围绕以下重点方向开展
(1)创新体系建设
创新体系是支撑公司发展的核心之一。公司基于战略发展目标,制定了自主开发,校企合作,中外联合三维一体的创新体系。自主创新主要包括产品系列开发,产品标准体系建设,基础技术及核心技术研究和攻关,制造技术开发等四方面的内容;校企合作是公司创新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数控机床基础技术攻关是公司开展校企合作的主要内容;中外联合是公司提升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自主开发,校企合作,中外来联合的创新体系有效的支撑公司沿着专、特、精的经营战略不断推出高效率、高精度、复合化数控机床,以及突破智能制造、五轴加工等前沿技术。随着公司品牌影响力的不断提升,公司建设高水平创新队伍的能力有了明显提升。学历提升是公司持续提升员工队伍素质的主要手段之一,公司与高校合作开办的海德曼学历提升班三期学员如期开学。博士后工作站进展顺利,新的开题工作正在进行中。公司成立了专门的工业软件开发团队,工业软件开发的主导方向是实现数控机床智能化,以及向客户提供智能制造所需的工业软件。2022年公司引进行业高端人才的工作取得进一步突破,合计引入各类技术开发人员20人,达到历年最高水平。

(2)产能体系建设
沙门基地(募投项目)是公司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沙门基地(募投项目)于 2021年 9月投产。

带动了公司整体产能的有效提升。沙门基地的主导产品是中大规格 T系列高端数控车床以及并行复合加工机系列产品,是公司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支撑。随着沙门基地产能的持续释放,公司正在热销的中大型高端数控车床的产能有了根本保障。在建设沙门基地生产体系的同时,公司对普青基地的生产场地进行了重新布局,专门建立了主轴部件生产专线,基地的工艺流程和物流更加合理和顺畅,整体效率有了很大提升。

公司历经3年建设的信息化系统已经正式投入使用。2022年公司围绕实现信息化系统全面覆盖,以及提高作业效率和减少差错率的基本目标,对信息化系统进行二次开发,管理效率得到了进一步提升,信息化工作的持续开展有效的支撑了产能建设和交付能力提高。普青基地的信息化工作已经实现了全面覆盖,并显现出良好效果。在现有信息化成果基础上,2022年沙门基地的信息化工作全面铺开,目前已经实现了销售管理系统(CRM)、产品数据管理系统(PLM)、资源管理系统(ERP)、物料需求系统(MRP)、供应商管理系统(SRM)、制造执行系统(MES)正式上线。在此基础上,沙门基地的智能制造相关工作也同步开展。自动化物流配送系统、设备运行信息系统、刀具管理信息系统正在实施中,数字化装配系统、智能生产系统已经完成前期调研工作,具体实施工作正在展开。

(3)新产品研发及基础技术攻关
新产品开发及基础技术攻关是公司每年经营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在以往基础上,公司完善了新产品开发及基础技术攻关相关的激励政策,加大了对技术人员的奖励力度,充分调动技术人员主动创新的积极性。2022年公司在新产品开发及技术攻关方面取得了丰富成果,包括大规格卧式数控车床、配置Y轴的车削中心、并行复合加工机等。这些新机型补充了公司现有产品的规格型谱,拓展了新的应用领域。


产品类别产品系列具体产品型号运用领域
T系列高端数 控车床排刀式数控车床T25、T35、T35B各种零部件的高度、 高精度车削加工
 刀塔式数控车床T40、T45、T50 
  T55、T55M、T60、T65、T65M、 T75、T85 
并行复合加工 机并行复合加工机Hi5000、Hi6000、VD7000、 VZ7000、Vi7000、HTD500各种零部件的高速 度、高精度、复合并行 高效自动化加工
自动化生产线一体式自动化生产线T40-AUTO自动化加工单元各种零部件的高速 度、高精度、高效率、 自动化车削加工
  T50-AUTO自动化加工单元 
  T55-AUTO自动化加工单元 
 集成式自动化生产线采用高端标准车床、关节机器 人、物流线等集成为自动化生 产线各种零部件的高速 度、高精度、高效率、 少人化车削加工
普及型数控车 床HCL 系列HCL300各种零部件一般加工
  HCL360 
  HCL300A 
具体产品型号和特征如下: 1、T系列高端型数控车床 海德曼高端型数控车床主要有排刀式数控车床、刀塔式数控车床2个产品系列。 (1) 排刀式数控车床 排刀式数控车床系列主要机型有 T25、T35、T35B 等。该系列车床配置自制的高速、高精度主轴部 件,主要用于小型零部件的高精度和高速加工,尤其适用于有色金属的精密加工以及黑色金属“以车代 磨”的精密加工场合。部分产品图示如下: T25 T35B (2) 刀塔式数控车床 刀塔式数控车床主要机型有 T40、T45、T50、T55、T55M、T55MY、T60、T65、T65M、T75、T75M等。 该类产品配置电主轴、伺服刀塔、伺服尾座和热补偿技术。电主轴采用海德曼自主开发的高刚性、高精 度核心部件,可以实现高精度“以车代磨”,适用于大切削量时的高刚性要求,满足客户粗精加工集约 化的要求。部分产品图示如下:
T55 T65

T75 2、并行复合加工机 并行复合加工机机型主要有Hi5000、Hi6000、VD7000、VZ7000、Vi7000、HTD500。该系列产品包含 H系列和V系列,其中H系列采用卧式布局,主要包括Hi系列以及HTD系列。V系列采用立式布局,主 要包括VD系列、VZ系列、Vi系列、Ve系列。该类产品采用双主轴、双刀塔的基本布局,并在产品结构 上配置对应的自动化加工接口。双主轴均配置同步电主轴,双刀塔均采用伺服刀塔,刀塔结构为高刚性 BMT(一种底座安装方式)结构,并配置大功率铣削主轴。采用双通道数控系统,两个通道可以各自加工 工件,也可以互相协作同时对同一工件进行加工,采用多坐标、多轴控制。主要用于各种复杂零部件的 车削、铣削、钻孔、镗孔和攻丝等复合化、并行化的高精度、高效率、自动化加工。其产品图示如下:


3、自动化生产线
(1) 一体式自动化生产线
一体式自动化生产线适用于各种轴类、盘类等零部件的高效集约化加工。可以根据客户要求配置自动检测、设备运行自动控制等功能,形成单体自动化加工单元,根据客户需求可联接多台自动化加工单元,形成一体式自动化生产线。海德曼一体式自动化生产线单体主要产品有T35B-AUTO、T40-AUTO和T55-AUTO等。部分产品图样如下:
一体式自动化生产线 (2)集成式自动化生产线 集成式自动化生产线由标准型高端数控车床、智能化物流系统、检测系统、防护清理系统和智能化 控制系统组成,能稳定高效地完成智能化制造,节约人力成本,提高产成品精度和生产效率。 集成式自动化生产线最大的特点是具有非常强的柔性。组成集成式自动化生产线的各个子系统在物 理结构上相互独立,各个子系统的动作流程通过海德曼自主开发的PLC系统集中控制,采用模块化手段, 能够兼容多种规格产品的生产,提高系统的柔性,最大化提升生产效率,最集约化实现高精度生产。具 体项目案例及生产线图示如下:
4、普及型数控车床
普及型数控车床主要有 HCL300、HCL360、HCL300A 等。普及型数控车床具有工作效率高、稳定型强、性价比高的特点,主要针对小型零部件的通用加工。公司产品线配置丰富,可以根据客户具体零部件的加工要求进行配置选择,以实现最佳的性价比。部分产品图示如下:
HCL300 HCL300A




(二) 主要经营模式
1、研发模式
研发中心是公司产品开发和技术革新的主要部门,专门负责产品、基础技术、新项目及新工艺的开发。此外研发中心还负责技术标准的制订、样件试制、工艺验证和产品批量生产的技术支持等工作。目前,公司已建立了一支高素质、高效率、经验丰富的技术研发队伍。

自主创新是公司发展的根本保证。公司采用自主开发为主,校企合作为辅的研发模式。

公司研发模式按项目管理(PM)和产品生命周期管理(PLM)等方法,结合行业特点,对研发过程进行设计并优化。研发中心在广泛收集产品的市场定位和需求情况下,根据公司产品和生产能力形成可行性报告,组织评审团评审,评审通过后予以立项。研发中心制定研发计划,并根据需要开展阶段评审,提出可行性意见和建议。完成设计理论验证后,研发中心会同生产部门进行产品试制。新产品研制完成后,对设计和开发的产品进行确认,以确保产品能够满足规定的使用要求,达到研发和生产双重标准后进入量产阶段。

2、采购模式
公司生产所需原辅材料的采购由采购部门负责。

公司以“高效、控制、简捷”为宗旨,以信息网络平台为依托,从供应商管理和日常采购作业两个模块对采购过程进行设计和管理,以确保产品质量和满足经济合理性的要求。公司注重对供应商的管理,通过多种渠道开发供应商,并审核其基础资料,建立供应商评价体系,对供方的质量保证能力进行评价。

将满足公司需求的供应商整理成名录,形成《合格供应商目录》,并在合作一定期限后进行供应商评价,对于合作较好并在《合格供应商目录》的供应商,则选择一定数量作为核心供应商,签署框架采购协议。

3、生产模式
公司生产管理由物控中心具体负责。

公司产品分为标准化产品和定制化产品。对于标准化产品,一般按照“以销定产,保持合理库存”的原则,销售部根据上年度的实际销售情况和对市场的预判制定本年度销售计划。生管部根据年度销售计划制定年度生产计划、季度调整计划和月度经营计划。

对于定制化产品,由于不同的用户对产品的配置、性能、参数等要求具有特殊性,公司采取“订单式生产”的模式。订单式生产是指公司提供多种产品的基本型号供客户参考,客户在提交订单前,先期在基本型号基础上提出定制要求,而后公司将客户的定制要求下达到研发中心,待开发完成后,生产部门按计划组织生产。

公司采用单元化和模块化生产体系。单元化和模块化生产体系是公司生产体系的核心。这一具有创新意义的生产模式,其根本意义在于实现了零件、单元件、部件、成品机床并行生产。通过单元化和模块化生产体系将产品的技术标准分解到零件、部件、分装、总装的各个环节,每个环节都根据产品标准进行独立控制,从根本上保证了成品的技术标准和质量要求。

4、销售模式
公司销售部负责产品的销售和售后服务。

公司销售部依据公司的战略目标和销售方针,以顾客和市场为导向,建立了完善的市场营销体系和客户服务网络。

公司拥有一支年轻优秀的营销团队,销售模式上主要采用直销模式为主、经销商模式为辅,今后将根据市场情况适当调整比例。

(1)直销模式
直销模式即公司与客户直接签订合同获得产品订单。公司通过积极参与行业内各种展销会、网络媒介宣传等渠道拓展客户,以直接获取产品订单。公司的国内市场大部分产品是通过直销模式进行销售。

(2)经销模式
经销模式主要通过与公司有良好合作的经销商向最终客户销售。报告期内,公司部分产品的销售通过经销模式进行。


(三) 所处行业情况
1. 行业的发展阶段、基本特点、主要技术门槛
(1)行业发展现状(阶段)
近二十多年来,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带动了中国装备市场高速增长。中国机床产业规模不断扩大,连续十年保持全球机床消费第一和产值第一。在规模扩大的同时,行业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一批符合机床行业“专、精、特”特征的企业,找准自身定位,以用户需求为导向,迅速成长起来,形成了一定规模,并在产品细分市场中形成了竞争优势。“专精特新”发展道路已成为全行业共识。2022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报告(2022年)》显示,有数十家机床工具企业上榜,这些企业将是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一支重要保障力量。

随着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脚步的加快,国内用户对中高端数控机床的需求也日益加大。中国数控机床的需求趋势变化迅速,中高档数控机床需求增长迅速,高精度、高速度、智能化、复合化成为行业发展的主流。高端数控机床已经成为中国机床市场竞争的主流产品。目前,中国国产高端数控机床在数控车床、立式加工中心等基础产品方面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竞争优势,具备与国外同行同台竞技的实力,进入了主动竞争阶段,这类国产高端数控机床市场占有率比较高。中国的国产高端数控机床在卧式加工中心、各类五轴数控机床、高度复合化数控机床、数控磨床、制齿设备等方面与国外同行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这类国产高端数控机床基本被国外品牌垄断,国产品牌占有率比较低。

汽车零部件制造、工程机械、通用机械、兵器、航空航天行业是高端数控机床市场的核心领域,随着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的不断发展,必将释放出巨大的高端数控机床需求潜能。建设“以内循环为主,内外循环相互促进”的双循环新经济结构为中国机床行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制造业重新布局产业链,高端数控机床国产化趋势正在形成,为高端数控机床实现国产化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国产高端数控机床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其前景非常光明。

(2)2022年行业发展基本特点
2022年机床行业受大环境波动影响较大,但营业收入仍达到同比基本持平实属不易。得益于近年来行业企业发展方式和经营管理的转型升级,行业整体利润总额增速逆势回升。另外,受汽车和电工电器等领域需求恢复的拉动,金属加工机床新增订单和在手订单同比增幅明显扩大,为中国机床工具行业2023年的稳定恢复提供了有利条件。

根据工具机床工具协会材料,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重点联系企业2022年1-12月累计完成营业收入同比下降 0.3%,与 2021年营业收入基本持平。2022年中国金属切削机床生产额 1158.4亿元人民币(172.2亿美元),同比增长3.3%;金属切削机床消费额1240.3亿元人民币(184.4亿美元),同比降低4.3%。2022年全年行业运行呈现如下特点:
(a)进出口结构进一步优化
2022年中国机床工具进出口结构继续呈现可喜变化。一是贸易顺差继续扩大。金属切削机床虽然仍是逆差,但逆差额比上年缩小。二是加工中心、数控车床等技术含量较高的机床出口同比明显增长,金属加工机床出口品种结构有所优化。

(b)新能源汽车带动部分领域快速发展
2022年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带动数控机床部分领域实现了快速发展。尤其是以龙门加工中心为代表的适合于新能源汽车电池盒、车架部分零件的镗铣类加工中心增长迅猛。

(c)机床单台价值提高,利润水平有所改善
2022年金属切削机床产量同比下降,机床单台产值明显提高。同时,行业的利润水平较以前年份也有明显改善。除去价格变动等因素之外,用户需求明显升级带来的产品自动化、智能化需求提高,成套、成线订单大幅度增加,也是重要因素,全行业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

(d)机床行业主要技术门槛
经历改革开发四十多年的发展,中国数控机床取得了长足发展,高端数控机床是中国机床市场竞争的主战场。目前,中国国产高端数控机床在数控车床、立式加工中心等基础产品方面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竞争优势,这类国产高端数控机床市场占有率比较高,在卧式加工中心、各类五轴数控机床、高度复合化数控机床、数控磨床、制齿设备等方面与国外同行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制约这类国产高端数控机床发展的主要技术门槛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行业技术基础能力较弱
由于行业技术人才短缺,设计基础弱,围绕客户、行业、零件等创新设计严重不足。信息化技术及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已经成为机床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信息化及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的具体技术路线是机床动态响应虚拟控制,建立仿真加工系统,其核心领域是软件开发。而国内相对应的工作还处于非常初步阶段,相关领域人才短缺。

二是,以数控系统为代表的基础及核心功能部件技术水平与国外差距较大 数控系统是影响中国数控机床发展主要制约因素。机电技术深度融合是现代数控机床发展的总体趋势。数控机床更多先进功能必须通过数控系统功能体现出来。人工智能技术要求机床主机厂家对数控系统进行二次开发,这就要求数控系统要有很强的开放性和丰富的信息化接口。由于国产数控系统技术水平满足不了要求,以及国外数控系统对中国机床主机厂开放水平有限,已经严重制约了中国数控机床关于信息化和智能化方面的发展。另外,导轨、丝杆、主轴轴承等基础核心部件主要短板表现在精度稳定性和可靠性不高,得到最终客户的认可还有较长过程。国内数控系统厂家已经在数控系统可靠性、技术性能等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在高端数控机床上得到了成功应用。国产丝杆、导轨、主轴轴承等基础部件也取得了一定突破,在部分高端数控机床上得到成功应用。


2. 公司所处的行业地位分析及其变化情况
(1)公司所处的行业地位分析
机床作为装备制造业的工业母机,机床行业为装备制造业提供生产设备。机床行业下游客户包括汽车工业、工程机械、通用机械、船舶制造、航空航天工业、模具行业、电力设备、铁路机车、石油化工、电子信息技术工业以及其它加工工业。机床工业对于保障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及国防工业安全具有特殊意义。

公司所处行业属于机床行业中金属切削机床之车床大类。车床,尤其是高端数控车床是非常重要的一类工业母机,是制造业发展不可或缺的基础装备。数控车床是汽车行业发动机、新能源汽车电机、变速箱、底盘等零部件中轴、齿轮、轮毂等典型零件非常重要和关键的加工装备;工程机械的液压及操作系统、变矩器系统、底盘系统等关键零件加工都是典型的车削类加工工艺,对数控车床的精度和复合化水平均有较高要求;以电机、液压、气动阀、各类泵、阀门等为代表的通用设备行业里有大量的高精度阀芯、轴、端盖等需要用数控车床加工,这些行业的发展水平更是与数控车床的应用有着紧密的联系;随着数控车床精度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车铣复合化技术应用的不断深入,其在模具行业的特殊地位也越来越突出,成为该行业不可或缺的关键装备;在航空航天及军事工业领域,数控车床的应用更是占据特殊地位,最突出的应用是以车代磨技术和车铣复合加工技术。随着以车代磨技术和车铣复合技术进一步突破,数控车床在航空航天及军事工业的应用将越来越广泛,地位也越来越突出。

总之,在金属加工领域各个行业都存在着大量的只需车削加工就可以完成的典型零件,数控车床所特有的高效率、高精度、操作和维修简便等优势是其他机床所不能替代的。

(2)行业变化情况
经历改革开发四十多年的发展,数控车床已经成为中国车床行业的主流产品。国产数控车床已经取得了长足发展,具备了与国外同行竞争的实力。首先是,国产数控车床实现了主轴、刀塔、尾座等核心部件的突破。以核心部件自主化为依托,为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的能力明显增强。其次是,国产数控车床性价比优势明显。依托于本土化的优势,再加上国产数控车床实现了核心技术自主化,国产数控车床行业的性价比优势越来越明显。建立以内循环为主,内外循环相互促进的新经济格局有利的促进和加快了制造业实现核心装备国产化的步伐,新旧产能替换及进口替代为国产数控车床的发展提供新的需求空间。

以信息化和智能制造为引领,机床市场的需求结构和需求模式也发生了深刻变化。具备高精度、高速度、自动化、智能化特征的各类高度复合化的加工装备会迅速被市场认可,逐渐成为主流需求,从而带动中国机床市场需求结构发生深刻变化。最近几年国产数控车床在复合加工技术的应用方面实现了重大突破。以数控车床为基本平台,复合了铣削、镗孔、钻孔、攻丝等加工中心功能的国产车削中心产品得到了国内客户广泛认可和使用。



3. 报告期内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情况和未来发展趋势 (1)行业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等方面的发展情况
数控车床作为智能装备重要组成部分,在数控化基础上,通过引入各种智能化技术,与人工智能相结合,使数控车床性能和智能化程度不断提高,实现如智能编程、自适应控制、几何误差补偿、热变形误差补偿、运动参数动态补偿、故障监控与诊断等功能,实现了智能校准、智能感知、智能预测与维护。

数控车床行业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等方面的发展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发展更为高效、复杂、精密的加工技术
积极发展复杂、精密、特殊材料加工和成形等关键共性技术,在以下几个领域持续进行技术挖掘和开发,主要包括:精密及超精密车床的可靠性及精度保持技术、复杂型面和难加工材料高效加工及成形技术、在线精密检测与智能装配技术等。

二是,融合智能化技术
数控机床智能化是机床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制造业机床用户实现信息化和智能化的前提是数控机床这一基本装备智能化。加工技术、自动化技术、智能化技术相互促进和融合成为机床技术发展的基本目标。智能化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数控机床需求模式的变化。由单机向包括机器人上下料和在线检测功能的制造单元和成套系统转变,由自动化、数字化向柔性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变,由通用车床向定制、复合化车床转变,由制造单元向智能加工中心转变,由单一车间向智能车间、智能工厂转变。

三是,以产品为中心向以用户为中心转变
首先是,生产模式从大规模生产转向定制化柔性生产;其次是业务形态延伸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从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的转变;再次是产品的价值体现在“研发—制造—服务”的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每一个环节,“工艺设计+先进装备+技术服务”业务形态逐步增加。

四是,整合上下游供应链
对上游提出更精准的需求,以获得更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体现在对核心关键部件的自主化生产,对重要部件进行定制化;同时,不断加深对下游客户产品形态和工艺流程研发过程的参与度,了解更多的需求信息和配套技术,合理配置资源,形成上下游联动,研发设计与销售行为相结合。

(2)行业未来发展方向
国务院在 2015年 5月印发了《中国制造 2025》,重点提到了强化工业基础能力,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先进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和产业技术基础(以下统称“四基”)等。工业基础能力薄弱是制约我国制造业创新发展和质量提升的症结所在。对于包括数控车床细分行业在内的数控机床行业,推动整机企业和“四基”企业协同发展,注重需求侧激励,产用结合,协同攻关将成为中国智能制造的方向。

具体而言,依托国家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和相关工程等,在数控机床、轨道交通装备、航空航
认定称号认定年度产品名称
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021-2023高端数控机床


2. 报告期内获得的研发成果
报告期内,公司新获授权专利 34项,其中发明专利 1项,实用新型专利 31项,外观设计专利 2项;另获软件著作权 2项。截至报告期末,公司累计拥有知识产权 199 项,其中发明专利 10项,实用新型专
 本年新增 累计数量 
 申请数(个)获得数(个)申请数(个)获得数(个)
发明专利012710
实用新型专利1431167153
外观设计专利3263
软件著作权223333
其他0000
合计1936233199

3. 研发投入情况表
单位:元

 本年度上年度变化幅度(%)
费用化研发投入35,244,945.7732,460,551.048.58
资本化研发投入0.000 
研发投入合计35,244,945.7732,460,551.048.58
研发投入总额占营业收入比例(%)5.596-0.41
研发投入资本化的比重(%)00 

研发投入总额较上年发生重大变化的原因
□适用 √不适用

研发投入资本化的比重大幅变动的原因及其合理性说明
□适用 √不适用

序号项目名 称预计总投 资规模本期投 入金额累计投 入金额进展或阶段性成果拟达到目标技术 水平具体应用前景
1500/630 卧式加 工中心1,000.0099.59607.54目前完成了市场调研 及机床指标蓝图等方 面的工作,已经开始对 关键功能部件的结构 进行设计分析及对比, 下一步确认关键外购 件的品牌及规格,进行 整体方案的设计工作该产品结构采用倒 T式结构,底座三点 支撑提高机床整体刚性,主轴采用电主 轴,B轴为直驱转台,实现五轴五联动。 采用中空丝杆冷却保证加工精度,双交 换工作台配合 FMS生产线适合多品种 小批量生产。该产品定位精度高,动态 响应好达到 国际 领先 水平适合多品种小批量生 产,特别适合于加工壳 体类零部件,尤其是加 工汽车缸体、缸盖和变 速箱壳体等产品
2一种长 轴类零 件车铣 复合加 工中心 的研发400195.77343.96目前已完成整体设计, 已经下发和产品试制 验证该产品为中大规格数控车削中心,主要 适用于加工直径大、加工长度比较大的 轴类零件的车削和铣削加工,由于带 Y 轴进一步拓宽铣削能力。该产品配置大 功率同步电主轴、12工位伺服液压动力 刀塔、伺服尾座,选配大规格高刚性中 心架达到 国际 先进 水平该产品广泛应用于各 种汽车、航空、航天、 工程机械等行业的长 轴类零件加工需求
3VE6000 车床380154.21268.35初步开始对关键功能 部件的调研及开发蓝 图制定,已经开始整体 设计该品采用倒置主轴结构,左侧配备伺服 刀塔,右侧配备带 B轴功能的铣削主轴, 铣削主轴配合刀库系统,可实现复杂零 件的铣、钻、磨等复合加工能力。通过 车、铣分离的方式,解决了复合功能部 件多功能制约瓶颈的问题,可大大的提 高生产效率及适用性达到 国际 领先 水平该产品广泛应用于各 种汽车、航空、航天、 工程机械等行业的盘 类、短轴类零件加工
4HTD400 车床研 发500178.11228.65技术资料已下发完成, 目前正在进行试制,下 阶段进行装配工艺的 验证该产品采用平行双主轴结构形式,左右 两侧分别设置对应相关主轴使用的刀 塔,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配套桁架自 动滑单元,可实现同一零件两端两序自 动化高效加工或同一序两个零件同时加达到 国际 先进 水平该产品广泛应用于短 轴及盘类零件一次成 型大批量自动化零件 加工的工业行业

      工倍增效率的多种组合应用形式  
5VD6000350202.11234.47目前已完成整体设计, 已经下发和产品试制 验证该产品倒立式主轴结构形式,结合物流 系统可实现多台机床联机使用,能够实 现从毛坯到成品的自动化单元生产,该 产品配置大功率同步电主轴、12工位伺 服液压刀塔,能高效稳定的进行零件加 工达到 国际 先进 水平该产品广泛应用于短 轴及盘类零件一次成 型大批量自动化零件 加工的工业行业
6数控转 台单元300219.67243.39目前已完成整体方案 构思,正在详细设计, 下一阶段准备进行图 纸下发该产品采用直驱技术,可以任意角度分 度定位或者联动加工,配合车削中心可 实现 5轴 5联动加工,可实现一次装夹 完成工序加工达到 国际 先进 水平该产品广泛应用于各 种汽车、航空、航天、 工程机械等行业的复 杂零件加工需求
7高速度 高精度 高刚性 车削中 心伺服 动力刀 塔研制1,000518.46794.85目前已经试制完成,并 投入市场销售,进行小 批量验证改产品搭配车床可实现零件的车削和铣 削加工,刀盘采用液压锁紧、三片齿的 齿盘定位,刚性好,精度高,铣削动力头 采用大扭矩电机提供强力铣削扭力输 出,刀盘采用最新 BMT结构达到 国际 先进 水平该产品广泛应用于各 种汽车、航空、航天、 工程机械等行业的零 件加工需求
8VZ8000 单刀塔350190.16246.51目前已完成整体设计, 已经下发和产品试制 验证该产品正立式主轴结构,适合加工中大 型盘类零件,产品配置大功率同步电主 轴、12工位伺服液压刀塔,能高效稳定 的进行零件加工达到 国际 先进 水平适用于各种盘、壳类、 中小规格轴类零部件 的批量加工
9T65MY- 75035046.1946.19目前完成了市场调研 及机床指标蓝图等方 面的工作,已经开始对 关键功能部件的结构 进行设计分析及对比, 已经开始整体设计该产品为卧式车床,可实现零件的车削 和铣削加工,刀盘采用液压锁紧、三片 齿的齿盘定位,刚性好,精度高,铣削动 力头采用大扭矩电机提供强力铣削扭力 输出,刀盘采用最新 BMT结构,带 Y轴 可实现更大范围铣削加工达到 国际 先进 水平该产品广泛应用于各 种汽车、航空、航天、 工程机械等行业的盘 类、中短轴类零件加工
合计/4,630.001,804.273,013.91////
情况说明
基本情况  
 本期数上期数
公司研发人员的数量(人)131122
研发人员数量占公司总人数的比例(%)14.1215.4
研发人员薪酬合计1,933.641,299.54
研发人员平均薪酬14.7610.65


研发人员学历结构 
学历结构类别学历结构人数
博士研究生0
硕士研究生4
本科53
专科45
高中及以下29
研发人员年龄结构 
年龄结构类别年龄结构人数
30岁以下(不含 30岁)58
30-40岁(含 30岁,不含 40岁)40
40-50岁(含 40岁,不含 50岁)22
50-60岁(含 50岁,不含 60岁)11
60岁及以上0

研发人员构成发生重大变化的原因及对公司未来发展的影响
□适用 √不适用

6. 其他说明
□适用 √不适用

三、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 核心竞争力分析
√适用 □不适用
机床行业是国民经济基础行业,需求个性化。海德曼始于仪表车床,起步于经济型数控车床,发展于高端数控车床。公司牢牢把握行业发展的基本特征,结合公司发展历史,明确了“车床专家,车削专家”的基本方向,扎根于车床领域,致力于车床应用技术的深度开发。

公司以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为基础,打造高精度、高效率、高可靠性的高端数控车床;整合传统制造技术(MT)和现代信息技术(IT),向客户提供优化和集成了生产相关要素的自动化制造单元。

以引导客户为中心,强化企业的基础制造平台,夯实企业的核心基础技术平台,向客户提供高效率和高柔性的制造单元。具体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主轴技术
开展主轴动态精度测试的深度研究,建立公司各类主轴部件制造规范和标准体系;完善电主轴技术,形成独立于主机的电主轴系列模块。在已经开发成功的电主轴基础上,深入开展电主轴基础技术的研究,建立电主轴规格参数标准、输出动力标准。

(2)伺服刀塔技术
开展伺服刀塔部件模块化设计,建立伺服刀塔单元规格及参数标准,形成独立于主机的伺服刀塔单元模块。建立伺服刀塔单元的检验及实验平台。在目前已经全面掌握伺服刀塔的基础上,开展车床快换刀具系统的应用,以及机外对刀及刀具信息管理系统应用。

(3)数控机床热补偿技术
公司已经在数控机床热补偿技术方面取得了突破。热补偿技术经过客户现场验证和使用,效果明显。

公司将进一步完善目前的智能化热补偿技术,提供多种热补偿方案,提高热补偿效率和精度。通过在 T系列高端数控车床全面普及热补偿技术,提高公司高端数控车床全系列精度水平,不断提升公司高端数控机床的竞争优势。

(4)自动化加工单元总控系统
总控系统是自动化加工单元的中央控制系统。总控系统集成了自动化单元各个要素(加工、物流、检测、清洗等)的控制。一是通过总控系统对各个要素的动作顺序进行统一和有效调度。二是在总控系统配置过程管理软件,对自动化单元进行程序管理、人员管理、质量管理、设备管理、工时管理,从而实现自动化单元智能化。总控系统是公司自动化加工单元产品的核心技术之一,也是客户实现智能化生产必须突破的关键技术之一。通过总控系统将加工单元每个要素的运行信息及结果生成标准数据,这些数据也可以与工厂 MES、MRP、PDM 等工厂管理软件实现无缝链接和传输。

(5)并行复合加工技术
并行复合加工技术是数控车床领域的前沿技术。这项技术已经在公司正在开发的并行复合加工机床上得到了具体应用。并行复合加工技术将从根本上提高机床的加工效率。目前公司已经突破了开发这类机床所需的核心技术。公司在已有的基础平台上围绕数控机床复合化加工技术开展并行复合加工机的开发,并形成公司的并行复合加工机系列型谱。公司开发的并行复合加工机系列(Hi系列、V系列、HTD系列)已经进入样机试制阶段和小批量生产阶段。该系列产品可以配置双刀塔及铣削功能,可以实现并行复合加工,提高加工效率。机床结构设计了自动化物流接口,可以使用通过式物流系统。V系列和 Hi系列并行复合加工机向客户提供了全新的自动化加工模式,该模式的优点是通用化程度高,辅助工时短,物流系统操作性好。并行复合加工机系列产品是公司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突破点。(未完)
各版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