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报]品茗科技(688109):2022年年度报告
原标题:品茗科技:2022年年度报告 公司代码:688109 公司简称:品茗科技 品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2年年度报告 重要提示 一、 本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年度报告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承担个别和连带的法律责任。 二、 公司上市时未盈利且尚未实现盈利 □是 √否 三、 重大风险提示 公司已在本报告中阐述公司经营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各种风险及应对措施,敬请查阅本报告“第三节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四、 公司全体董事出席董事会会议。 五、 天职国际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为本公司出具了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六、 公司负责人莫绪军、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张加元及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詹有鑫声明:保证年度报告中财务报告的真实、准确、完整。 七、 董事会决议通过的本报告期利润分配预案或公积金转增股本预案 公司2022年度利润分配及资本公积转增股本方案为:不派发现金红利,不送红股;以资本公积金向全体股东每10股转增4.5股。 截至2023年3月31日,公司总股本54,374,000股,以此计算合计转增24,468,300股,转增后公司总股本增加至78,842,300股(具体以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登记为准)。如在实施权益分派股权登记日前公司总股本发生变动的,公司拟维持每股转增比例不变,相应调整转增总额。 上述方案已经公司第三届董事会第八次会议审议通过,独立董事发表同意的独立意见,尚需公司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后实施。 八、 是否存在公司治理特殊安排等重要事项 □适用 √不适用 九、 前瞻性陈述的风险声明 √适用 □不适用 本报告所涉及的未来计划、发展战略等前瞻性陈述,不构成公司对投资者的实质性承诺,请投资者注意投资风险。 十、 是否存在被控股股东及其他关联方非经营性占用资金情况 否 十一、 是否存在违反规定决策程序对外提供担保的情况 否 十二、 是否存在半数以上董事无法保证公司所披露年度报告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 否 十三、 其他 □适用 √不适用 目录 第一节 释义 ..................................................................................................................................... 5 第二节 公司简介和主要财务指标 ................................................................................................. 7 第三节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 12 第四节 公司治理 ........................................................................................................................... 45 第五节 环境、社会责任和其他公司治理 ................................................................................... 62 第六节 重要事项 ........................................................................................................................... 68 第七节 股份变动及股东情况 ....................................................................................................... 86 第八节 优先股相关情况 ............................................................................................................... 93 第九节 债券相关情况 ................................................................................................................... 94 第十节 财务报告 ........................................................................................................................... 95
第一节 释义 一、 释义 在本报告书中,除非文义另有所指,下列词语具有如下含义:
第二节 公司简介和主要财务指标 一、公司基本情况
二、联系人和联系方式
三、信息披露及备置地点
四、公司股票/存托凭证简况 (一) 公司股票简况 √适用 □不适用
(二) 公司存托凭证简况 □适用 √不适用 五、其他相关资料
六、近三年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一) 主要会计数据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二) 主要财务指标
报告期末公司前三年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的说明 √适用 □不适用 1、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收入43,508.20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8.50%,主要受宏观经济形势及建筑行业景气度波动等因素综合影响,尤其是建筑信息化软件业务受宏观经济影响更为明显,致当期营业收入下滑。 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下降189.36%,一方面受超预期因素冲击及下游行业景气度波动等因素影响,公司营业净收入出现下滑;另一方面,公司期间费用同比增幅较大,主要原因包括(1)随着重点市场布局基本落地,营销团队建设逐步完善,销售职工薪酬同比增加 2,395.51万元;(2)公司战略规划落实,在开展软件迭代升级的同时,持续加强核心底层技术储备,加大对BIM三维基础图形平台、APaaS平台(数字建造技术中台)等核心底层研发项目的研发力度,研发职工薪酬同比增加3,108.93万元。综上原因导致报告期利润同比下降。 3、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下降较大,主要原因为(1)受宏观经济影响和建筑行业景气度波动,公司销售工作开展、产品交付与验收进度受限,同时也导致了客户谨慎性支出及决策点上移,综合影响了公司进度款支付以及应收款回款效率;(2)公司客户主要以央国企为主,总体资信情况良好,公司对该类别客户提供一定账期;受环境影响部分下游客户企业资金滞缓,也一定程度影响了信用期内应收款回款效率;(3)本期建筑信息化软件业务受宏观经济影响更为明显,致当期纯现金支撑的营收下滑,影响了销售现金流;(4)职工薪酬、采购备货、房租等为刚性成本,仍需持续稳定进行支付。上述因素共同导致公司经营性现金流呈现较大净流出。 4、基本每股收益、稀释每股收益、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基本每股收益均减少,主要系报告期利润下降所致。 七、境内外会计准则下会计数据差异 (一) 同时按照国际会计准则与按中国会计准则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净利润和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差异情况 □适用 √不适用 (二) 同时按照境外会计准则与按中国会计准则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净利润和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差异情况 □适用 √不适用 (三) 境内外会计准则差异的说明: □适用 √不适用 八、2022年分季度主要财务数据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季度数据与已披露定期报告数据差异说明 □适用 √不适用 九、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和金额 √适用 □不适用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对公司根据《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解释性公告第1号——非经常性损益》定义界定的非经常性损益项目,以及把《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解释性公告第1号——非经常性损益》中列举的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界定为经常性损益的项目,应说明原因。 □适用 √不适用 十、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项目 √适用 □不适用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十一、非企业会计准则业绩指标说明 □适用 √不适用 十二、因国家秘密、商业秘密等原因的信息暂缓、豁免情况说明 □适用 √不适用 第三节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2022年,国内宏观经济发展面临多重挑战,公司所处行业及下游建筑业受宏观经济影响较大,面对多重压力交织叠加的严峻复杂形势,公司围绕三年战略规划和年度经营目标,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坚持产品和营销双轮驱动策略,技术创新提升,渠道全国推广,管理提质增效,保障公司平稳有序发展。 报告期内,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对公司下游行业建筑业影响较大,一方面行业参与者对于数字化建设的认知更加深刻,在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增加的情况下,行业更需要依赖数字化手段提高生产效率、管理效率,实现降本增效;另一方面在超预期因素冲击、考虑短期综合成本的情况下,建筑企业相较以前谨慎开支,决策点上移,一定程度上对公司业务开展造成影响。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收入43,508.20万元,同比下滑8.50%。智慧工地业务同比增长6.5%,其中浙江省外保持较快速增长;建筑信息化软件业务下滑较明显,主要因业务和新开工项目关联性较强,2022年全国新开工房屋建筑面积同比下降对业务造成一定影响。 两大业务构成情况:
1、智慧工地业务 报告期内,面对建筑行业景气度的波动,面对多重超预期因素的冲击,在行业需求部分延后、部分减少的情况下,公司上下勠力同心积极应对,智慧工地业务实现营收24,536.05万元,同比增长6.5%,其中浙江省外仍保持较快速增长,增速10.8%。 2022年,公司进一步加强营销渠道建设,推进全国化布局。公司持续优化营销体系,已建设浙江、广东、上海、湖北、江苏、山东六个省级营销中心,对营销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提升经营效率。报告期内公司产值大省广东、上海、浙江等地因人口流动性较大受外部突发因素影响明显,客户短期内部分需求下降或延后,同时公司销售工作开展、项目落地实施、产品交付与验收受限,业绩出现不同程度下滑,对智慧工地整体业绩产生较大影响;中西部地区如湖南、云南、陕西等地营销拓展成果明显,取得快速增长,均跃入产值千万级市场。 2022年,国内基建投资提速,公司针对基建业务特性,发布了品茗基建工程智慧工地整体解决方案和品茗数智基建决策指挥系统平台。在应用场景上,涵盖了从隧道施工专项场景、路基路面施工专项场景、混凝土拌合站、预制梁场、试验室等施工专项场景的数字化应用;在技术上,系统实现了BIM、GIS、IoT和AI等技术的融合应用;在管理层级上,覆盖了从项目指挥部到各项目工部及各工区的多级架构平台系统,满足各层级不同的业务管理、数据分析需求;在业务管理上,实现了工程质量管理、安全管理、进度管理等数字化管理管控。全面提升了公司在基建领域的产品、解决方案专业度和市场竞争力。 在建筑行业数字化转型逐渐成为行业共识,数字化由项目级平台建设模式逐渐转向企业统建企业级数字化平台的大背景下,2022年,公司全面推广企业级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公司基于APaaS平台、面向企业级需求研发的“数智施工平台”,在报告期内业务实现快速增长,“数智施工平台”新签企业级合同金额同比实现翻番。数智施工平台组件化应用在大型企业级客户的适配能力、低代码平台大规模个性化交付能力得到有效验证。公司聚焦央国企等头部客户的开拓和经营,报告期内“数智施工平台”与中建体系、中铁建体系、中交体系等数十家央国企客户建立战略合作,帮助客户构建“平台+生态”的多层级项目管理数智化能力。 基于建筑企业系统性数字化建设的数字化转型新需求,公司主动调整思路,从项目级合作逐步向企业级合作推进,聚焦建筑企业项企一体化建设需求。经营思路的转变也给公司带来了全方位的挑战,企业级客户的开拓和维护对销售人员的能力提出新的要求,企业级解决方案对公司底层平台能力、技术基座有更高技术要求。因此2022年公司在营销、底层技术研发上仍进行了较大投入,然遭遇超预期因素,短期内出现投入产出节奏错位。 2、建筑信息化软件 报告期内,公司建筑信息化软件业务下滑较明显,主要因软件业务和新开工项目关联性较强,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2年全国新开工房屋建筑面积同比下降较大;且受超预期因素冲击,公司业务开展、营销活动也受到一定影响。 (1)造价业务 2022年,公司聚焦运营效率提升,围绕“用户运营”开展系列行动,以夯实用户基础、提升客情关系质量,进而提升产品应用率。公司围绕“十四五规划”数字经济转型要求,进一步加强与浙江、湖北、安徽等省份行业主管单位的全面合作,深度参与数字政府转型升级工作,依托公司在建筑工程领域的技术沉淀,帮助行管部门打造“浙里建工程造价管控”、“湖北省建设工程数字造价平台”、“安徽省建设工程造价数据服务平台”等一批跨应用、跨部门、跨业务的典型政务应用场景,凸显公司行业内技术优势,进一步提升公司品牌影响力。 (2)BIM业务 2022年,公司响应新型建筑工业化的发展理念和趋势,基于HiBIM软件工具端预制深化能力结合BIM云平台,推出HiBIM机电一体化平台,解决机电装配出图效率低、材料损耗降低难、项目进度追踪难等问题,可平均为每个项目的机电装配式模型生产及出图提升70%的效率,实现对项目现场的质量追踪及精细化管理。目前,HIBIM机电一体化平台已应用于中建下属安装公司多个预制厂家,并逐步依托课题从设计建模到工厂加工以及现场组装及现场管理进行延伸探索。 (3)施工业务 2022年,公司积极探索推进企业级管理平台业务,推出施工方案管理云平台和品茗云资料管理平台,通过企业级管理平台,为客户提供便捷、完善的企业管理增值服务的同时进一步推广施工软件在行业内的应用。 (二)加强技术创新,提升产品竞争力 公司始终坚持自主研发,坚持创新驱动,紧跟产业技术发展方向,持续研发投入,加速研发成果转化。2022年,公司新增获得5项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外观设计专利和41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共拥有15项发明专利、17项实用新型专利、11项外观设计专利和239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另有40项发明专利已经入实质审查阶段,体现了公司研发创新优势。 报告期内,公司加强基础研发投入,对通用关键技术进行专项研发和技术复用,增强研发效率;加大面向施工企业数字化转型关键产品的研发力度,提高公司产品竞争力。在关键核心技术和产品研发上取得如下进展: 1、APaaS平台(数字建造技术中台)研发进展 APaaS平台是为客户提供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的技术基座,2022年,通过与更多客户进行更广泛的业务需求适配进而进行产品升级,平台在适配用户需求、提高交付效率和交付质量上取得较大进展:1)物联网平台新增支持13个业务场景,通过对设备接入、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物模型、消息订阅等功能深度优化,应用场景不断扩展;2)BIM轻量化引擎性能提升,绘制效率提升70%,内存消耗减低40%;新研发BIM+GIS二次开发平台,支持BIM和GIS场景融合,支持30余种主流的模型、图纸文件格式,以帮助客户快速搭建BIM应用平台;3)低代码平台与项目型管理业务适配有较大优化,通过对流程引擎、报表引擎、表单引擎、大数据集群等子系统的持续迭代升级,加快了客户需求匹配的效率和客户满意度;4)为推进帮助客户建立数字化生态的目标,进一步提升了企业主数据对接能力,优化了对成熟第三方如企业微信、钉钉数据源的标准化对接方案,减少多系统数据集成交付成本50%以上;实现了技术中台在业务系统整合能力上能够集成第三方系统、也能被第三方系统集成的目标,更好地为用户解决多个独立系统导致的数据烟囱问题。 截至目前,基于APaaS平台研发的“数智施工平台”已经与中建体系、中铁建体系、中交体系等数十家央国企客户达成合作;已实现单一客户 1800 多个工程项目数字化的实时在线化服务,进一步验证了数字化平台的技术能力和业务场景。 2、BIM三维基础图形平台(方舟平台)研发进展 报告期内,公司在BIM三维基础图形平台上继续加大研发投入,以降低对国外基础建模软件及其供应商存在的产品依赖,满足国产化替代需求,增强公司 BIM 产品的市场竞争力。2022 年,公司实现了三维基础图形平台及基于图形平台的BIM应用软件用户测试版的发布。 3、新品、迭代优化产品 报告期内,在产品层面,为进一步满足施工行业数字化转型的产品需求,适应数字化转型更加务实的特点,公司推出“品茗智能物料管理系统”、“品茗智慧工期管理系统”、“品茗智慧实测实量系统”、“品茗安全管理系统”、“AI 全景高点巡检机器人”、“小茗 AI 智能眼镜”、“品茗第三代智慧工地云平台”等多款新产品,在成本管理、安全管理、质量管理等方面均有创新。公司通过不断创新研发,丰富产品线、优化产品功能,提高整体智慧工地解决方案能力,满足客户信息化需求。 ① 品茗智能物料管理系统:深化进场验收无人值守业务场景的适用性和可落地性,通过项目实践,不断打磨过磅信息自动流转、司机自助过磅、磅单回收和整理环节,在产品适用性、易用性方面有大幅提升。目前,本产品被包括中建四局一公司及华南公司、华西集团、云南建投、中国一冶、中铁城建在内的多家企业级客户应用。同时产品适配了基建工程专项场景,目前已在客户的商混站、自用拌合站项目中应用落地。 ② 品茗智慧工期管理系统:解决工期重大风险的管控、工期协同管理和工期形象化展示的需求。在风险管理上,系统层层把关,动态有序推进,实现数据一览、流程规范可控,降低企业履约风险;在工期协同管理上,支持主工期为指导、多个组织协同开展工作;在工期形象化展示上,平台集成了BIM技术,实现工程形象进度一览,便于多方及时掌握项目实际情况,助力企业项目决策。产品帮助企业提升精细化管控水平,降低履约风险。平台已被多家企业如中建四局、中铁城建等使用。 ③ 品茗智慧实测实量系统:实测实量在业务匹配上有了全新理解,实现了三级指标联动模式,更适配混合型的房建实测实量场景,打通总公司、分公司指标展示,打造了指标库模式,实现了企业指标的共创场景。在硬件接入方面,接入并完成品茗化设计硬件共26个,包括了高、中、低配的靠尺、回弹仪、楼板测厚仪、钢筋扫描仪、水平仪、角尺等,为客户提供了多种产品解决方案,提高了场景匹配度;在数据统计模块,支持多时间、指标、部位维度对实测数据进行大数据分析和报表导出,为客户提供真实数据;在可配置性上,支持国标的默认配置和企业指标的私有化灵活配置;在企业数据方面,优化了对成熟第三方如企业微信、钉钉数据源的标准化对接方案,实现了开放OPI接口,减少交付成本50%以上。目前中建三局、中建四局、中铁城建、中建八局等企业在前期应用基础上不断加大应用的广度和深度。 (三)管理提质增效,增强发展凝聚力 1、锚定战略目标,科技创新致远 2022 年,基于战略发展需要,为了更全面、准确地反映公司业务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规划,公司更名为品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意预聚焦“数字建造技术和产品提供商”的行业定位,坚定 “科技为建筑行业赋能”的企业使命,成就客户,共创共赢,共同推动建筑业数字化转型升级。 2、引入先进管理体系,聚焦管理提效 2022年,公司持续加强管理体系的建设和优化,推动管理质效双提升。公司引入国内知名咨询机构实施管理体系建设项目,包括增量绩效体系、IPD产品营销体系、IPD产品研发体系、任职资格体系等,以经营为核心,在经营中提升管理,聚焦强化产品,提升管理干部能力,提升公司整体管理水平,促进公司发展。同时,公司运用BLM战略管理模型,根据公司长期战略制定具体战略规划并牵引业务发展,整合IPD管理体系,持续优化提升公司系统性管理水平,提高管理效率。 3、优化组织结构,提高运营效率 人才是公司保持创新能力和竞争实力的关键因素之一,公司已完成初具规模的具备跨学科专业能力、多细分领域的人才队伍建设。2022年,公司重点关注组织能力提升,注重人效管理,打造公司精兵强将人才计划。公司结合业务发展实际需要,侧重于高层次人才引进,促进公司业务解决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同时加强任职资格体系建设,确保人员能够胜任工作岗位,实现优胜劣汰。截至2022年末,公司总人数1336人,其中采购营销人员602人,研发技术人员571人。公司持续优化完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提升组织能力,为公司未来长期稳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保障。 4、加强品牌建设,提升品牌影响力 公司联合中国建筑业协会、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以及各省级建筑业协会等共同举办了系列大型行业论坛、行业交流会等,承办、协办行管部门主办的各类行业活动,加强行业交流合作,推广行业数字化转型理念,同时提升公司品牌影响力。 报告期内,公司被浙江省科学技术厅认定为“浙江省科技小巨人企业“,入选浙江省经信厅“2022年浙江省数字工厂标杆企业(培育类)”,获评“2022数字建造领军企业”、“2022中国工业软件上市公司30强”等行业荣誉,彰显公司硬科技实力。 二、报告期内公司所从事的主要业务、经营模式、行业情况及研发情况说明 (一) 主要业务、主要产品或服务情况 公司是聚焦于施工阶段的“数字建造”应用化技术及产品提供商。公司立足于建筑行业、面向“数字建造”的对象和过程,提供自施工准备阶段至竣工验收阶段的应用化技术、产品及解决方案,满足各方在成本、安全、质量、进度、信息管控等方面的信息化需求。 数字建造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以数字链驱动工程项目设计、施工、运维一体化,有利于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在工程建造领域的深度融合,推动生产方式向集成化、精细化、技术密集型转变,是实现建筑行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作为数字建造的实践企业,公司将物联网、云平台、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建筑行业的垂直应用分为面向建造对象本体和面向建造过程管控两大类,经过多年研发及技术迭代,公司在BIM算法引擎技术、塔机安全辅助技术和数字建造技术中台体系等核心技术上获得突破,实现了技术的商业化运用,形成了建筑信息化软件及智慧工地产品两大类产品。同时,公司先后参与了多项国家、行业和地方建筑技术规范、标准的制定,形成了较好的建筑行业信息化专业技术研究能力。公司致力于技术与行业的深度融合,推动数字建造产品场景化应用的落地,为建筑行业转型升级赋能,推动建筑行业向工业化、智能化、智慧化方向发展。 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专注于自主研发和创新,掌握了跨建筑行业及信息技术行业的众多核心技术,截至报告期末,累计拥有 43 项专利权和 239 项软件著作权。公司先后被认定为软件企业、高新技术企业,2017 年起进入国家规划布局内重点软件企业名单,并在随后的年度持续被认定。 (二) 主要经营模式 1.盈利模式 经过多年的发展运营,公司已经形成稳定的盈利模式,主要通过销售自主研发、生产的施工阶段“数字建造”应用化技术及产品的方式获得收益。 客户通过采购公司的软、硬件产品或部署产品组合方案,实现决策阶段、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预算、深化设计,施工阶段的虚拟建造、项目现场监控、安全管理、进程管理、档案制作存储、成本跟踪等岗位级、项目级的建筑信息化应用。 2.销售模式 (1)订单获取方式 报告期内,公司取得销售订单的方式主要包括: 1)招投标:招投标分为公开招标和邀请招标两种方式,采购人通过发布招标公告的方式邀请不特定或符合特定资质要求的供应商参加投标,投标人按照招标文件的要求编制投标文件,响应招标、参加投标竞争,采购人通过某种事先确定的标准,从所有投标供应商中择优评选出中标供应商的方式。 2)询价:采购人向有关供应商发出询价单让其报价,在报价基础上进行比较并确定最优供应商的一种采购方式。 3)商务谈判:购销双方为了各自的利益进行谈判,最终协商确定是否签订合同及合同内容的方式。公司以线下销售、专业化推广为销售模式,通过主动联系、拜访的方式不断开拓新的客户。 除上述获取订单方式外,公司根据院校采购要求,存在个别通过单一来源采购、竞争性磋商方式获取的订单。 (2)产品销售模式 公司产品应用于建筑行业众多参与方的岗位级应用及项目现场,客户数量众多、遍布全国多个省市。公司现阶段以标准化产品为主,但产品专业性较强,软件类产品的应用需要一定的培训及持续的软件更新迭代,而智慧工地产品则需要安装调试。因此根据行业特性及产品特点,公司大部分产品采取直销模式,辅以少部分经销商买断式销售。公司以直接销售保持与客户近距离的接触与及时反馈的同时,通过经销商的布局向更多的省份、地区进行有益的销售开拓。 (3)销售的收费模式 公司以标准产品的单独或组合销售为主,报告期内也存在少量定制化开发收入、售后服务及培训收入、个别产品的年度服务费收入。各产品的具体收费模式与产品销售收入的来源相匹配。 3.采购模式 公司建筑信息化软件以自主开发为主,研究开发费用均记入当期损益,相关采购以授权介质密码锁及其配件为主。 公司智慧工地产品系软硬件集成产品,涉及物料采购,但产品附加值主要体现于嵌入式软件中。公司采购的物料主要有人脸识别终端、视频监控设备、扬尘监控设备、电脑、拼接屏、电子元器件等。 公司智慧工地产品以标准化产品为主,研发定型过程中即形成相对固定的原材料投入清单。 产品生产周期较短,公司以销定产,维持相对较低水平的原材料库存,每月根据产品销售预期对原材料需求提出预期,采购部门结合存货情况提出原材料采购需求,并报送财务部门审批,审批通过后由采购部门向合格供应商进行采购。品控测试员和仓库管理员根据到货进行采购物资的清点、验收和入库工作。 4.生产模式 公司建筑信息化软件不涉及生产过程,智慧工地产品系公司自主研发、自行设计、自行生产,以销定产,产品生产周期短。塔机监控、升降机监控、吊钩监控等设备以西安丰树子公司生产为主,在西安拥有生产装配基地,承担主要生产任务,生产过程主要包括软件烧录、装配和测试三大部分,产品经品控测试合格后进入成品库存;其他智慧工地产品在软件嵌入后于客户项目现场直接安装调试,经客户验收后出具安装确认单。 5.研发模式 公司依据《研发管理制度》及配套管理文件进行产品和技术研发管理,公司采取以自主研发为主、产学研为辅的研发策略。为了保证持续推出技术领先、符合市场需求、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创新产品,公司采用产品线研发团队的模式组织研发过程:产品线研发团队由产品经理和研发测试人员共同组成,产品经理负责需求信息收集和产品定义,研发人员负责需求细化和技术分析,共同讨论决策并形成最终的产品规划,之后由软件研发人员进行研发,由产品经理和测试人员进行产品测试和需求验收工作并最终交付。 (三) 所处行业情况 1. 行业的发展阶段、基本特点、主要技术门槛 公司致力于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建筑行业的融合,主营施工阶段“数字建造”应用化技术及产品。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GB/4754-2017),公司隶属于“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软件开发”(行业代码:I651)。按照产品的功能及用途,公司所处细分行业为“建筑信息化行业”。 (1)行业发展阶段 建筑信息化依托于整个建筑行业,我国建筑行业体量巨大且保持着良好的增长态势,因此,建筑信息化行业市场容量庞大,发展前景广阔。同时,建筑信息化行业是软件技术、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传统建造技术相互交叉的专业领域,技术领域覆盖建筑行业全生命周期,对交叉学科的知根据麦肯锡发布的《Imagining construction’s digital future》研究报告显示,从全球各行业对比来看,建筑行业信息化投入非常低,仅高于农业,在所有行业中排名倒数第二。可见即使发达国家十倍于中国的建筑行业信息化投入的水平仍然处于较低水平,全球建筑行业信息化均存在较大成长空间。 (2)行业基本特点 建筑行业信息化涉及建筑设计、施工技术、图形技术、数据传输技术、机械智能化、软件工程等多方面专业技术,是多门类跨学科知识的综合应用,具有一定的技术门槛。 (3)主要技术门槛 建筑行业信息化产品以自主研发软件为核心,属于技术密集型产品,具有技术升级和产品更新换代迅速的特点,并且产品研发应用需要建筑施工领域、计量造价领域、软件研发领域的交叉学科知识与经验的积累。随着建筑业、软件业的发展与新技术的不断融合,用户对产品实用性、完善程度和技术先进程度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形成了该行业较高的技术壁垒。 对建筑信息化行业而言,需要对建筑行业产业链上企业的核心业务及工程施工业务全过程、甚至是施工技术有深刻的理解并具备数字化解读的能力。同时,需要对国家住建部、各地建设、监管部门的规则体系具有较长时间的积累和准确理解。因此,作为建筑信息化产品提供商,其核心竞争力还在于对行业、项目知识经验的积累。 2. 公司所处的行业地位分析及其变化情况 我国建筑信息化起步较晚,以应用为起步,在基础软件方面基础相对薄弱,主要依赖于国外厂商的基础软件研发环境,行业内主要国内企业的产品集中于应用软件、管理平台软件、智慧工地领域。公司在施工软件和智慧工地领域,是最早进入相关细分市场的企业之一。公司作为行业内少数几家对建筑行业产业链覆盖较齐全,并具备持续研发和市场开拓能力的企业,在行业内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 公司先后被认定为软件企业、高新技术企业,2017年起进入国家规划布局内重点软件企业名单,并在随后的年度持续被认定,是国内建筑信息化细分领域中少数具备该认定资质的企业。 公司已在建筑信息化领域深耕多年,产品种类众多,版本迭代更新迅速,对市场需求契合度高,市场口碑较好。随着公司持续深入的研发和产品的不断升级,产品性能将进一步提升,产品类型和客户群体将进一步扩充,公司市场地位也处于持续提升中。 3. 报告期内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情况和未来发展趋势 (1)BIM在建筑行业的应用处于快速发展期,建筑行业的数据资产重要性逐渐显现,降本增效效用与自身应用发展并举,市场前景广阔 自2011年住建部第一次将BIM纳入信息化标准建设的重要内容,BIM已成为建筑业重点推广的信息技术,住建部、国家发改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办公厅陆续出台BIM相关的政策、标准和扶持政策。《“十四五”建筑业发展规划》再次强调,加快推进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在工程全寿命期的集成应用,健全数据交互和安全标准,强化设计、生产、施工各环节数字化协同,推动工程建设全过程数字化成果交付和应用。推进BIM应用已经成为政府、行业和企业的共识,预计未来BIM标准制定的不断完善会加快我国BIM技术的迅猛发展,实现工程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数据共享和信息化管理,打破传统建筑业上下游界限,实现产业链信息共享。BIM在国内施工企业的应用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中国市场正在开始体验BIM带来的效益,包括降低成本、提高交(2)智慧工地场景化、平台化、数字化、智能化是新技术与传统行业相融合的必然路径,是提高现场管理效能、提高项目盈利能力、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支撑 智慧工地仍处于发展前期,发展策略、标准体系、实施路径等尚需深入研究,数据价值尚未得到充分挖掘。智慧工地不是信息技术和设备的堆积,应务实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IoT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将智慧工地技术与施工技术深度融合与集成,增强施工技术和管理人员的感知能力。强化数据管理,将施工现场的各类数据进行统一采集、整合,深入数据挖掘,建立量化数据模型、业务模型,实现数据和业务融合,提高数据驱动业务管理能力,提高工程建造整体效率,推进工程建造数字化改革。 2022 年,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明确,大力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以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主线,完善数字经济治理体系,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推动传统产业全方位、全链条数字化转型,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立足于建筑业,紧扣国家发展战略和行业战略方向,聚焦智能建造,充分应用 BIM、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IoT等信息技术与机器人等相关装备,通过人机交互、感知、决策、执行和反馈,提高工程建造的生产力和效率,解放人力,从体力替代逐步发展到脑力增强,提高人的创造力和科学决策能力,是产业必然的发展趋势。 (四) 核心技术与研发进展 1. 核心技术及其先进性以及报告期内的变化情况 公司面向需求进行应用化研发的过程中,逐步将众多科技手段引入、融合到本行业的解决方案中,结合建筑行业的专业性和建设应用场景,通过技术创新、应用创新、产品创新逐步形成了与行业深度结合的核心技术体系。基于长期的自主研发和创新,公司掌握了跨建筑行业及软件行业的众多核心技术,并应用在各主要产品的设计当中,实现了科技成果的有效转化。 报告期内,公司新增两项主要核心技术,低代码引擎和智慧监管大数据平台。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主要核心技术及其先进性如下:
国家科学技术奖项获奖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认定情况 □适用 √不适用 2. 报告期内获得的研发成果 报告期内,公司新增获得5项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外观设计专利和41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共拥有15项发明专利、17项实用新型专利、11项外观设计专利和239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至本报告日,另有40项发明专利已进入实质审查阶段。 报告期内获得的知识产权列表
3. 研发投入情况表 单位:元
研发投入总额较上年发生重大变化的原因 √适用 □不适用 报告期内,公司研发费用总额为15,753.13万元,同比增长31.55%,增加了3,777.70万元,其中研发人员薪酬同比增加3,108.93万元,主要原因如下: (1)为落实公司长期战略发展规划,公司在开展软件迭代升级的同时,持续加强核心底层技术储备,增强产品核心竞争力,持续加大对BIM三维基础图形平台、APaaS平台(数字建造技术中台)等核心底层研发项目的研发力度。 (2)为落实公司“精兵强将”人才计划,助推公司战略发展规划有序有效实现,加速研发成果转化能力,提高公司产品竞争优势。公司持续加强研发队伍建设,在扩充核心研发团队的基础上,同时强化整个研发队伍的结构优化,虽然年末总人数同比有所下降,但月均研发人员数量、高级研发人员占比均有提升。报告期内月均研发人数同比增长7.51%,同时,报告期内每人月均研发薪酬同比增长20.26%。以上共同致研发人员薪酬用同比增加3,108.93万元,增长29.28%。 研发投入资本化的比重大幅变动的原因及其合理性说明 □适用 √不适用 4. 在研项目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单位: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