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报]立达信(605365):2022年年度报告摘要

时间:2023年04月26日 03:28:31 中财网
原标题:立达信:2022年年度报告摘要

公司代码:605365 公司简称:立达信 立达信物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2年年度报告摘要


第一节 重要提示
1 本年度报告摘要来自年度报告全文,为全面了解本公司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未来发展规划,投资者应当到 www.sse.com.cn网站仔细阅读年度报告全文。


2 本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年度报告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承担个别和连带的法律责任。


3 公司全体董事出席董事会会议。


4 容诚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为本公司出具了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5 董事会决议通过的本报告期利润分配预案或公积金转增股本预案
公司拟以2022年12月31日的总股本503,450,000股为基数,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元3.00元(含税),合计派发现金红利151,035,000.00元(含税),不送红股,不以资本公积转增股本,剩余未分配利润结转至下年度。扣除将回购注销因激励对象离职而不符合解除限售条件的限制性股票后的公司总股本503,387,500股,以此为基数计算合计拟派发现金红利151,016,250.00元(含税)。本年度利润分配预案尚需提交公司2022年年度股东大会审议。


第二节 公司基本情况
1 公司简介

公司股票简况    
股票种类股票上市交易所股票简称股票代码变更前股票简称
A股上海证券交易所立达信605365


联系人和 联系方式董事会秘书证券事务代表
姓名夏成亮陈宇飞
办公地址福建省厦门市湖里区枋湖北二路1511号福建省厦门市湖里区枋湖北二路1511号
电话0592-36682750592-3668275
电子信箱[email protected][email protected]

2 报告期公司主要业务简介
公司现有业务可分为照明业务和物联网(IoT)业务两大板块。报告期内,公司以照明业务收入为主,因此公司所处的行业为“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C38)。

(一)照明业务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照明行业按照应用领域分类为通用照明领域和特殊照明领域。通用照明包括家居、商店、办公、酒店、市政设施、工业、景观等常见的场景;公司的照明业务主要涵盖范围是通用照明领域。

就通用照明而言,上游行业主要涉及LED芯片、电子元器件、五金以及包装材料等原材料提供商。下游应用领域,主要包括家庭住宅、学校、商业办公楼、道路、工厂以及其他特殊场景应用等。照明产品从表现形式看,产品具有碎片化的特点并具有差异化和定制化的趋势;从行业发展看,LED照明行业将围绕着便利、健康和循环等核心内涵进一步发展,朝着智能照明、人因照明、循环经济三大发展方向不断演进,这些将有力推动通用照明市场的发展。

2. 经营模式
LED照明行业的主要经营环节包括研发、生产、销售等。目前,行业的经营模式主要包括OEM、ODM、OBM等。OEM模式(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er,原始设备制造商模式),即 LED照明生产商完全按照客户的设计和功能品质要求进行产品生产,客户利用自身品牌和销售渠道进行产品销售。ODM模式(Original Design Manufacturer,自主设计制造商模式),即 LED照明生产商主要完成产品开发,并根据客户订单进行产品生产,客户利用自身品牌和销售渠道进行产品销售。在 ODM模式中,一部分客户会向制造厂商提供具体的产品规格、性能要求,由 LED照明生产企业完成具体的产品开发和生产环节;也有部分 LED照明生产厂商会利用自身市场调研能力,紧跟市场动向提出自身的产品创新设计,并形成较为完整的产品方案向客户推介。OBM模式(Original Brand Manufacturer,自主品牌制造商模式),即 LED照明生产商自主设计、开发产品,并以自主品牌进行销售。

公司在国外市场以 ODM模式为主,在国内市场以 OBM模式为主。

3. 主要的业绩驱动因素
照明市场的结构性机会。

据照明行业协会数据统计,2022年我国照明行业出口总额 627亿美元,同比下降 4.2%,其1
中光源出口额 90.8亿美元,灯具出口额 464亿美元(注)。在诸多外部不利因素干扰下,2022年照明行业仍保持了稳定的出口规模,进一步凸显了我国在全球照明产业的重要地位,产业链的优势明显。在市场中大厂利用规模优势,在行业从分散到集中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结构性机会。

同时,随着照明技术的发展,智能照明、健康照明以及教育照明应用等新兴细分市场发展迅速,部分应用场景有较大的潜力,呈现出不少市场新亮点。随着消费者品质需求不断增长,以及健康、智能、绿色等技术的加速发展,用户对家居生活的品质化、舒适化、智能化要求越来越高,套系化以及场景化解决方案可以更好地与家居环境适配的同时,智能互联技术根据用户的需求实现更快的反馈,产品间也可以实现互联互通,让用户享有更智能舒适的家居生活,迎合了当下用户对于理想家居生活的期待。场景化解决方案中,照明产品已经发展成为智能硬件端口,光环境已经成为家居环境中最便于体验的场景化方案。未来,健康化、智能化系统将成为照明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随着技术的进步,跨界整合的创新型产品和场景化解决方案也将创造出新的需求。

(二)物联网业务
1. 业务概述
1. 业务概述 物联网(IoT,Internet of Things),是通过传感器、RFID及芯片等感知设备,按照约定协议, 连接物、人、系统和信息资源,实现对物理和虚拟世界的信息进行处理并作出反应的智能服务系 统。为了实现“物物相联”功能,物联网通常涵盖的层级架构可以分为感知层、网络层、平台层和 应用层等,具体情况如下: 感知层能够感知识别物体或环境状态,并且实现信息的实时采集和捕获。相关信息经由网关等转化为能够识别的信息后传达到网络层,并由网络层对采集的数据进行精准、可靠的传输。平台层提供标准化/模块化的服务,实现数据处理和挖掘、连接管理、设备管理等功能。应用层则主要包括智能硬件、软件及服务、系统集成应用等内容,形成智能化应用的解决方案,从而实现物联网在众多不同领域的运用。

目前,在芯片、智能识别、传感器、边缘计算等物联网相关技术快速迭代演进和部分行业寻求转型升级的内在动力的共同作用下,物联网跨界融合、集成创新和规模化发展陆续取得新的突破,“物联网+行业应用”的模式在很多领域逐渐发展起来,主要热门应用领域包括智能家居、智能制造、智慧物流、智慧建筑等。

公司以智能照明为切入点进入物联网领域,专注于智慧生活和智慧管理细分领域。自 2016年起,公司在云平台、无线模组、人工智能算法以及智能硬件开发与制造等环节持续进行深度布局。物联网(IoT)智能硬件产品已实现规模化生产和销售,并保持快速增长。同时,公司通过自有品牌推动智慧生活和智慧管理领域产品、服务和生态的建设,推动自主开发的 Arnoo(主要面向智慧生活)和 IMP(主要面向智慧管理)两大方案平台在细分领域的应用,通过打造高效便捷的智能云平台并提供定制化的专业物联解决方案,致力于通过智能产品和服务创造更高客户价值,提高市场竞争力。

2. 主要的业绩驱动因素
(1)全球物联网行业整体呈现快速增长态势
全球物联网行业仍保持快速增长,物联网领域仍具备巨大的发展空间。根据 CIC、BCG等研究机构数据显示,当前全球物联网行业整体渗透率平均约 4~5%左右,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2)国内政策支持、鼓励物联网行业发展
2021年 9月,工信部、网信办等 8部门联合印发《物联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系统谋划未来 3年物联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并明确提出到 2023年底,在国内主要城市初步建成物联网新型基础设施。同年 11月份,工信部又印发了《“十四五”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明确了推动移动物联网发展相关工程。在国家相关政策以及市场需求的推动下,我国移动物联网用户规模快速扩大。截至 2022年底,连接数达 18.45亿户,比 2021年底净增 4.47亿户,占全球总数的 70%。据艾瑞咨询数据(注2),面对数字化转型持续推进,预计到 2025年,中国物联网设备连接量将突破 150亿。物联网设备连接量的持续增长为物联网云平台发展助力,推动平台发展出更丰富的应用服务。

3. 行业情况
应用场景不断丰富,产业链持续完善。边缘计算仍将带动智能终端设备市场新一轮成长。5G通信技术和人工智能等技术进步和深度融合,将推动物联网在新应用领域的渗透。我国已形成涵盖芯片、模组、终端、软件、平台和服务等环节的较为完整的移动物联网产业链。窄带物联网已形成水表、气表、烟感、追踪类 4个千万级应用,白电、路灯、停车、农业等 7个百万级应用。

移动物联网终端应用于公共服务、车联网、智慧零售、智慧家居等领域的规模分别达 4.96亿、3.75亿、2.5亿和 1.92亿户(注3),行业应用正不断向智能制造、智慧农业、智能交通、智能物流以及消费者物联网等领域拓展。

公司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高新技术企业,是专注于智慧生活和智慧管理领域的物联网产品和解决方案提供商。公司以智能照明为起点进入物联网领域,致力于把物联网产品和服务带入家庭和校园,逐步构建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我们在 LED照明产品、控制与安防产品、智能家电以及软件和云服务等领域为客户提供安全可信赖的产品、解决方案和服务,与生态伙伴深度合作,持续为客户创造价值。

公司经营模式:公司拥有独立完整的研发、采购、生产和销售体系,根据所处行业动态、市场需求开展经营活动。

公司主要业务模式如下:
(一)研发模式
公司研发模式包含中央研究院、技术平台研发和应用产品研发三个层级,具体情况如下: 2
注:数据来源于工信部官微。

3



               
               
               
               
               
               







1. 中央研究院
中央研究院聚焦公司的前瞻性技术和产品的研发工作,主要以公司中长期战略发展需求作为核心研发目标,服务于公司的整体战略需求;侧重于对行业内前沿性的技术突破。目前以算法、人工智能、云平台等专项技术的开发作为主要研发方向。中央研究院通过对未来产品和服务的演变趋势和市场需求做出预估,并针对未来期间潜在的重大技术变更和重要的产品创新等进行预研,为实现公司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技术支撑。

2. 技术平台研发
技术平台研发主要以公司未来 1-2年的市场需求为导向而进行的平台化技术研发。在技术平台研发中,公司主要通过电子电路研究、光源开发、结构研究、材料研究、光学研究、软件研发、射频研发等多个维度建设核心技术平台。通过技术平台研发,实现核心技术平台的模块化、标准化开发,利用上述核心技术平台,公司能够在保持技术先进性的同时,能够较好地提前对客户需求作出充分的技术准备,缩短后续产品开发的交付周期。

3. 应用研发
应用研发主要聚焦客户定制化和细分市场需求而开展的产品和服务研发。在应用研发中,通过对客户具体需求的深入了解,并在技术平台研发形成的核心技术平台的成果基础上,对产品进行最佳应用开发。在具体应用研发过程中,应用开发部门与工程、供应链等部门及合作伙伴进行有效衔接,有力保障产品开发计划的高效实现,满足客户及市场需求。

(二) 采购模式
公司主要采取“以销定产”、“以产定需”的采购方式,原材料采购主要根据市场需求和生产计划确定,主要原料的采购价格采取招投标、询比价或成本拆解的方式,与供应商协商确定具体原材料价格。为保障供货及时,公司还会储备部分常用原材料、长周期物料和紧缺的瓶颈物料作为合理安全库存备货。

(三)生产模式
公司主要采取“以销定产”的生产模式,在实际生产中以“按订单生产”和“按销售预估生产”相结合的模式开展。生产部门负责安排生产,并对生产流程和质量控制实施动态管理。其中,生产计划部依据客户订单和销售预测情况,综合考虑公司产品库存、设备产能、人员时间安排等因素,制定具体的生产计划;生产车间根据生产计划,组织人员上线进行生产;品质控制部和工程技术部负责对关键质量控制和工艺控制点进行监督检查,同时实施对原材料、半成品、产成品的质量监督及品质检验工作。

(四)销售模式
公司以 ODM销售模式为主,该模式的销售渠道为直销。

自有品牌业务在国内主要以经销代理制为主,公司负责产品和解决方案的设计、研发、生产,经销商负责实施和售后运维。在海外则以跨境电商零售为主,该模式销售渠道为直销。


3 公司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3.1 近 3年的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2022年2021年本年比上年 增减(%)2020年
总资产5,703,985,830.725,646,523,666.421.024,053,695,305.82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 东的净资产3,319,101,032.082,894,356,181.9914.671,824,623,614.97
营业收入7,557,311,354.506,477,227,604.4516.685,417,889,890.60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 东的净利润494,264,291.65301,305,280.0364.04446,497,230.90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 东的扣除非经常性 损益的净利润516,603,623.91209,430,661.90146.67369,000,935.75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 金流量净额594,616,428.11285,238,203.45108.46526,636,258.04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 益率(%)15.9113.13增加2.78个百分点27.87
基本每股收益(元 /股)0.9880.6454.380.992
稀释每股收益(元 /股)0.9880.6454.380.992

3.2 报告期分季度的主要会计数据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第一季度 (1-3月份)第二季度 (4-6月份)第三季度 (7-9月份)第四季度 (10-12月份)
营业收入1,793,209,434.162,118,003,607.912,131,875,122.661,514,223,189.77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 的净利润95,309,362.00190,954,389.32189,115,549.1118,884,991.22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 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 后的净利润76,590,166.30188,011,851.10261,256,162.21-9,254,555.70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 流量净额-262,089,336.06418,695,210.70549,312,479.49-111,301,926.02

季度数据与已披露定期报告数据差异说明
□适用 √不适用
4 股东情况
4.1 报告期末及年报披露前一个月末的普通股股东总数、表决权恢复的优先股股东总数和持有特别表决权股份的股东总数及前 10名股东情况

单位: 股

截至报告期末普通股股东总数(户)15,780      
年度报告披露日前上一月末的普通股股东总数(户)17,013      
前 10名股东持股情况       
股东名称 (全称)报告期内 增减期末持股数 量比例 (%)持有有限售 条件的股份 数量质押、标记或冻 结情况 股东 性质
     股份 状态数量 
李江淮0121,500,00024.13121,500,0000境内自然人
李潇帆0119,560,95023.75119,560,9500境内自然人
李永川090,918,90018.0690,918,9000境内自然人
李潇宇072,809,55014.4672,809,5500境内自然人
李春华010,815,7502.1510,815,7500境内自然人
米莉010,027,3501.9910,027,3500境内自然人
杨进美08,550,0001.708,550,0000境内自然人
李冬敏08,550,0001.708,550,000质押8,550,000境内自然人
吴世强03,206,2500.640质押3,206,250境内自然人
杨其龙-1,844,2221,575,7780.3100境内自然人
上述股东关联关系或 一致行动的说明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为李江淮、米莉夫妇,股东李永川、李潇帆、李 潇宇、李春华为其一致行动人。其中,李永川和李江淮为兄弟关系;李 春华和李江淮为姐弟关系;李江淮与李潇帆、李潇宇为叔侄关系。此外, 公司未知其他股东之间是否存在关联关系或一致行动。      
表决权恢复的优先股 股东及持股数量的说 明不适用      

4.2 公司与控股股东之间的产权及控制关系的方框图 √适用 □不适用 4.3 公司与实际控制人之间的产权及控制关系的方框图 √适用 □不适用
4.4 报告期末公司优先股股东总数及前 10名股东情况
□适用 √不适用

5 公司债券情况
□适用 √不适用
第三节 重要事项
1 公司应当根据重要性原则,披露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情况的重大变化,以及报告期内发生的对公司经营情况有重大影响和预计未来会有重大影响的事项。

2022年公司营业收入实现 75.57亿元,同比增长 16.68%;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94亿元,同比增长 64.04%;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损益的净利润 5.17亿元,同比增长 146.67%。报告期内,公司照明品类实现营业收入 50.53亿元,增长 8.42%;IoT品类实现营业收入 21.02亿元,增长 38.33%;家电品类实现营业收入 2.23亿元,增长 98.22%。

2 公司年度报告披露后存在退市风险警示或终止上市情形的,应当披露导致退市风险警示或终止上市情形的原因。

□适用 √不适用


  中财网
各版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