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报]安达科技(830809):2022年年度报告
|
时间:2023年04月26日 03:14:29 中财网 |
|
原标题:安达科技:2022年年度报告
![](//quote.podms.com/drawprice.aspx?style=middle&w=600&h=270&v=1&type=day&exdate=20230426&stockid=23428&stockcode=830809)
贵州安达科技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Guizhou Anda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年度报告
2022
公司年度大事记
一、2022年 3月 2日,公司向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贵州监管局提交了《中信证
券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对贵州安达科技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向不特定合格投资者公开发
行股票并在北京证券交易所上市辅导备案的申请报告》;贵州证监局于 2022年 9月
28日完成中信证券对公司申请向不特定合格投资者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北京证券交易
所上市辅导工作的验收;2022年 9月 29日,公司向北京证券交易所报送了向不特定
合格投资者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北京证券交易所上市的申报文件;2022年 10月 10
日,公司收到北交所出具的《受理通知书》(GF2022100004),公司向不特定合格
投资者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北京证券交易所上市申请已获北交所受理;2022年 12月 9
日,北交所发布《北京证券交易所上市委员会 2022年第 79次审议会议结果公
告》,公司符合发行条件、上市条件和信息披露要求。
二、2022年 6月 9日,公司收到中国证监会核发的《关于核准贵州安达科技能源股
份有限公司定向发行股票的批复》(编号:证监许可〔2022〕1145号),核准公司
定向发行不超过 139,924,821股新股,本次定向发行新增股份于 2022年 7月 8日起在
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并公开转让。目录
第一节 重要提示、目录和释义 ................................................................................................ 2
第二节 公司概况 ........................................................................................................................ 8
第三节 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 10
第四节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 13
第五节 重大事件 ...................................................................................................................... 30
第六节 股份变动及股东情况 .................................................................................................. 41
第七节 融资与利润分配情况 .................................................................................................. 44
第八节 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及员工情况 .................................................................. 48
第九节 行业信息 ...................................................................................................................... 52
第十节 公司治理、内部控制和投资者保护 .......................................................................... 55
第十一节 财务会计报告 .............................................................................................................. 64
第十二节 备查文件目录 ............................................................................................................ 158
第一节 重要提示、目录和释义
【声明】
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本报告所载资料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并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承担个别及连带责任。
公司负责人刘建波、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申小林及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田庆军保证
年度报告中财务报告的真实、准确、完整。
大华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对公司出具了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本年度报告涉及未来计划等前瞻性陈述,不构成公司对投资者的实质承诺,投资者及相关人士均应对此保持足够的风险认识,并且应当理解计划、预测与承诺之间的差异。
事项 | 是或否 | 是否存在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对年度报告内容存在异议或无法保证其真
实、准确、完整 | □是 √否 | 是否存在未出席董事会审议年度报告的董事 | □是 √否 | 是否存在未按要求披露的事项 | √是 □否 |
1、 未按要求披露的事项及原因
公司报告期内的主要收入来自于磷酸铁锂及磷酸铁产品的销售,根据公司与客户及供应商签署的保
密条款,为保护客户、供应商及相关往来信息,公司以代称方式披露报告期内的前五大客户、前五大供
应商等的企业信息。
【重大风险提示表】
重大风险事项名称 | 重大风险事项简要描述 | 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导
致产能结构性过剩及市
场占有率下滑的风险 | 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和储能行业利好政策的不断推出,新能源汽车和储
能产业链面临巨大的市场前景和广阔的发展空间。作为其上游,公司产品市
场需求快速增长。目前行业头部企业加速扩产进程,此外磷化工、钛白粉等
多个行业企业纷纷进入到磷酸铁及磷酸铁锂材料领域,行业竞争态势将进一
步加剧。若行业内继续维持近年的扩张速度,或各厂商扩产计划得以落地,
将最终导致本行业出现高端产能不足,中低端产能过剩的结构性产能过剩局
面。
虽然公司主要客户为比亚迪、宁德时代及中创新航等动力电池头部企业,并
与该等客户合作稳定,且行业内排名靠前的企业能够凭借较高的行业壁垒阻
止竞争对手对市场份额的挤压,但随着磷酸铁锂行业的快速发展,市场竞争
不断加剧。如果公司不能在技术创新、产品质量、市场开拓、客户合作、成
本控制等方面持续提升进而保持相对优势,或行业内外竞争对手持续扩张并
提升竞争力导致现有行业壁垒弱化,可能导致公司竞争力减弱、客户流失、
成长性放缓,进而被其他竞争对手替代,不能保持既有的行业地位,存在市
场占有率下滑、市场空间受限的风险。 | 主要客户相对集中风险 | 报告期内,公司前五大客户收入占年度营业收入比例为 73.29%,主要客户 | | 相对集中,主要系公司产品的下游应用领域动力电池的市场集中度较高。公
司与主要客户维持良好的合作关系,但是如果公司主要客户短期内订单不
足、经营情况出现较大不利变化或者回款不及时,可能会对公司的经营情况
和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 主要原材料供应风险和
价格波动风险 | 公司主要产品为磷酸铁锂和磷酸铁,对外采购的主要原材料为碳酸锂、黄
磷、铁源和磷酸。
由于锂电池行业快速增长,受市场供需变化等因素影响,公司部分原材料的
供需关系紧张, 且采购价格持续波动。由于行业具有明确的价格传导机
制,若原材料价格波动,将会直接传导至下游厂商,原材料价格波动对公司
经营业绩的影响总体可控。但如果由于未来市场供求关系等原因导致主要原
材料市场价格继续大幅波动或供应持续短缺,或行业上下游价格传导出现不
畅,而公司未能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予以应对,将对公司的采购和生产造成
不利影响,进而影响公司的经营业绩。 | 核心技术人才流失风险
及非专利技术被侵权风
险 | 公司长期以来十分重视研发工作和技术人才,随着新能源产业竞争加剧,行
业内企业对人才的争夺也较为激烈,技术人才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日益凸
显。如果因核心技术人员不稳定或其他原因造成公司技术失密,将会削弱公
司的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能力,从而对公司的发展造成不利影响。此外,公
司拥有的部分核心技术为非专利技术,如出现公司非专利技术被侵权而导致
公司与竞争对手产生技术纠纷等情形,将对公司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 技术路线变动的风险 |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存在锂离子电池、氢燃料电池等多种技术路线。当前应
用最为广泛的动力电池为锂离子电池,锂离子电池按正极材料不同分为磷酸
铁锂电池、三元材料电池、钴酸锂电池和锰酸锂电池等类型。目前,动力电
池使用的正极材料主要为磷酸铁锂和三元材料。
公司主要产品为磷酸铁锂,随着电池技术的不断改进和突破,如锂电池被其
他类型电池替代或其他类型的锂电池正极材料在短期内取得革命性突破,而
公司未能及时有效地应对市场变化,将存在被替代的风险及市场空间受限风
险,将对公司未来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 新增产能消化的风险 | 为满足下游客户持续快速增长的订单需求,解决产能瓶颈问题,公司加速新
增产能建设。报告期内,公司通过定向发行募集资金 3.54亿元用于磷酸铁锂
及配套生产线建设等项目。此外,公司北交所上市的募集资金将用于 6万吨/
年磷酸铁锂建设项目。上述建设项目均根据产业政策、市场环境并结合公司
自身发展战略和对行业未来发展的分析确定。如果未来市场需求和行业竞争
格局发生重大不利变化,将导致公司新增产能无法顺利消化,进而对公司经
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 盈利能力受限及业绩下
滑的风险 | 报告期末,公司营业收入为 655,767.31万元,净利润为 81,149.35万元,均
较上年有大幅度提升。其中营业收入的增长主要系下游客户需求增加带动磷
酸铁锂销售数量和销售价格的提升。磷酸铁锂行业存在着一定的客户获取壁
垒、人才壁垒、工艺技术壁垒、规模及资金壁垒,行业内排名前列的企业能
够凭借较高的行业壁垒阻止竞争对手压缩行业利润空间,但若未来产业政策
变化或技术路线变化导致下游需求放缓,或者行业内外竞争对手持续扩张并
提升竞争力导致行业壁垒弱化、竞争加剧、利润率下行,以及原材料价格持
续大幅增长或产品销售价格大幅下降,将导致公司盈利能力受限,进而出现
业绩下滑的风险 | 实际控制人持股比例较
低的风险 | 截至本报告披露之日,公司实际控制人刘建波家族控制的公司股份数量为
137,661,256股,占公司总股本的比例为 22.51%,持股比例处于相对较低水
平。如果出现潜在投资者通过收购公司股权或其他原因导致公司控制权发生
变更或者股权更加趋于分散,公司将存在实际控制人变动的风险。此外,股
权的分散亦可能影响股东大会对重大事项的决策效率,从而对公司的正常生
产经营产生影响。 | 房屋建筑物产权瑕疵风 | 截至本报告披露之日,公司存在部分房屋建筑物未办妥产权证书的情况。报 | 险 | 告期内,公司使用上述房屋建筑物,不存在被政府主管部门限制、禁止占有
和使用该等房屋建筑物或因此受到行政处罚的情形。针对未办妥产权证书的
房屋建筑物,主管部门已经出具办理产权证书不存在实质障碍或者不会予以
拆除、可以继续使用的证明。如果公司因部分房产未办理产权证受到主管部
门处罚或被要求拆除,仍可能对公司未来生产经营产生一定不利影响。 | 环保风险 | 公司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废水、废气和固体废物等。报告期内公司存在因违
规堆放建筑垃圾事项受到环保部门行政处罚的情形。未来随着公司业务规模
的进一步扩张和国家环保力度不断加强,公司的环保治理成本增加,可能存
在由于发生环保事故或不能达到环保要求等被环保部门处罚的风险。 | 流动性相关的风险 | 近年来,随着公司产能扩张及碳酸锂市场价格上升,日常经营所需的流动资
金需求、设备采购资金需求不断增加,截至报告期末,公司短期借款金额为
25,000万元,长期借款金额为 31,500万元,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金额为
13,502.65万元,应付票据金额为 221,252.30万元,应付账款金额为
39,625.79万元,合计金额为 330,880.74万元。
公司偿还上述负债的主要资金来源包括日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以及银行
贷款等外部融资。若公司流动资产变现能力下降、不能及时收回应收账款或
不能通过外部融资及时取得流动性支持,将会导致公司资金紧张,降低公司
债务清偿能力,增加偿债风险。 | 毛利率波动及下滑的风
险 | 2021年、2022年,公司综合毛利率分别为 24.54%、19.10%。受公司产线技
改、上游原材料价格波动等因素影响,公司综合毛利率存在一定波动。公司
综合毛利率水平的影响因素包括行业发展情况、竞争格局、产品价格、原材
料价格、成本控制及产能利用率等,若上述因素发生持续不利变化,公司综
合毛利率将面临波动甚至下滑的风险,并对公司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 本期重大风险是否发生
重大变化: | 本期重大风险未发生重大变化 |
是否存在退市风险
□是 √否
行业重大风险
1、技术进步带来的技术风险
锂电池被其他类型电池替代的风险。锂电池虽然目前是二次电池中应用领域最为广泛的种类,其他
类型电池如燃料电池、铝电池、超级电容电池目前因为技术不成熟等因素尚未大规模应用,在未来得到
大规模应用的可能性也较低,但是如果这些电池一旦取得革命性跨越性的发展,则可能在将来取代锂电
池成为二次电池主流,从而使得锂电池行业不断缩小;
磷酸铁锂被三元材料等其他材料的替代风险。锂电池正极材料的技术路线多元化发展,每种材料都
有其特点,应用于不同类型的终端产品。虽然磷酸铁锂在安全性、循环充电次数方面优势明显,但电子
导电率低、振实密度不高、大电流放电性能较差。总体而言,其他锂电池正极材料对其有一定的替代
性。同时若其他类型的锂电池正极材料短期内在成本、安全性上取得革命性突破,使磷酸铁锂丧失循环
寿命和安全性等方面的优势,进而影响上游正极材料的生产。
2、产业政策风险
公司生产的主要产品为新能源锂电用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相关产品,而新能源电池材料行业作为新能
源产业和新材料产业下的细分行业,是国家重点扶持和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为鼓励清洁能源的使用,
国家出台一系列的产业政策,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
术路线图 2.0》等,均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新能源及其产业链。但是随着补贴政策退坡,行业可能存在
资金困难等问题。另一方面,国家也在大力发展氢燃料电池、固态电池等新电池技术,这可能会对公司
经营带来一定影响。
3、市场竞争加剧风险
近年来,全球主要企业均聚焦于中国锂电池市场,纷纷加快在中国布局步伐。随着国家补贴政策逐
渐退坡,新能源市场进一步向市场化迈进,中国市场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进而使得全球锂电池产业重
心进一步向中国偏移。同时随着市场化发展,锂电产业头部效应愈发明显,优质客户越来越成为各大正 | 极材料供应商追逐的对象,导致竞争态势进一步加剧。
4、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
公司生产所需的主要原材料为铁源、磷源和锂源,上述原材料受当地所在国政策、全球市场期货定
价以及上下游供需影响,其价格波动呈现周期性振荡。此外,除磷源以外,铁源和锂源在项目建设区域
均较为缺乏,且公司对原材料质量要求非常高,导致原材料的产地选择较为有限,且运输成本较高,进
而一定程度上影响磷酸铁锂产品的定价。
5、人才流失和技术保密风险
近年来随着新能源产业日益受到国家的重视,锂电正极前驱体材料行业竞争日趋激烈,技术人才和
核心技术对企业的发展尤显重要。近年来,公司的核心技术人员保持稳定,技术队伍不断壮大。尽管如
此,如果因公司核心技术人员的离开或其他原因造成公司技术失密,将会削弱公司的竞争能力,从而对
公司的发展造成一定影响。 |
释义
释义项目 | | 释义 | 公司、本公司、安达科技 | 指 | 贵州安达科技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 安达化工 | 指 | 贵州省开阳安达磷化工有限公司,公司前身 | 上达磷化工 | 指 | 贵州开阳上达磷化工有限公司(公司前身安达化工于
2013年 9月 30日分立后的新设企业) | 刘建波家族 | 指 | 包括刘国安、刘建波、朱荣华、李忠四人,其中刘国
安为刘建波之父,朱荣华为刘建波之母,李忠为刘建
波之配偶 | 贵阳安达 | 指 | 贵阳安达科技能源有限公司(公司全资子公司) | 开阳安达 | 指 | 贵州开阳安达科技能源有限公司(公司全资子公司) | 长顺安达 | 指 | 贵州长顺安达科技能源有限公司(公司全资子公司) | 盘江电投 | 指 | 贵州盘江电投配售电有限公司 | 息烽银行 | 指 | 息烽发展村镇银行有限责任公司 | 中通博纳 | 指 | 北京中通博纳国际贸易有限责任公司 | 比亚迪 | 指 | 深圳市比亚迪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 | 宁德时代 | 指 |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时代新能源
科技有限公司 | 中创新航 | 指 | 中创新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航锂电(洛阳)有限
公司、中航锂电(厦门)有限公司 | 派能科技 | 指 | 江苏中兴派能电池有限公司 | 安驰新能源 | 指 | 江西安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新动能基金 | 指 | 贵州省新动能产业发展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 | 中汽协 | 指 |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 | 工信部 | 指 |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 国家发改委 | 指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财政部 | 指 |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 中国证监会 | 指 |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 | 北交所 | 指 | 北京证券交易所 | 报告期 | 指 | 2022年 1月 1日至 2022年 12月 31日 | 报告期末 | 指 | 2022年 12月 31日 | 股东大会 | 指 | 贵州安达科技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股东大会 | 董事会 | 指 | 贵州安达科技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 | 监事会 | 指 | 贵州安达科技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监事会 | 元、万元 | 指 | 人民币元、万元 | 《公司法》 | 指 |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 | 《证券法》 | 指 | 《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 | 《公司章程》 | 指 | 《贵州安达科技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章程》 | 锂电池/锂离子电池/锂电 | 指 | 一种可以多次充放电、循环使用的,以锂离子嵌入化
合物为正极材料的新型电池 | 动力电池 | 指 | 为电动工具、电动自行车和电动汽车等装置提供电能
的化学电源。常用的动力电池包括铅酸电池、镍氢电
池、锂离子电池等。本文所提及的动力电池主要为应
用于新能源汽车的化学电源 | 锂电正极材料/锂电池正极材料/正极材
料 | 指 | 电池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正极材料的性能直接影响
了锂电池的各项核心性能指标,常见的正极材料包括
钴酸锂正极材料、锰酸锂正极材料、磷酸铁锂正极材
料、三元正极材料等 | 正极材料前驱体/前驱体 | 指 | 经液相过程制备出的多种元素高度均匀分布的中间产
物,该产物经化学反应可转化为成品,并对成品性能
指标具有决定性作用 | 磷酸铁(FP) | 指 | 一种铁盐溶液和磷酸钠、磷酸铵溶液作用产生的盐,
又称正磷酸铁 | 磷酸铁锂(LFP) | 指 | 一种橄榄石结构的磷酸盐,用作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
料,主要用于汽车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又称磷酸亚
铁锂,化学式为LiFePO4 | 三元材料/三元正极材料 | 指 | 以镍盐、钴盐、锰盐或镍盐、钴盐、铝盐为原料制成
的三元复合正极材料,是锂电池正极材料之一 | 钴酸锂(LCO) | 指 | 一种层状结构的金属复合氧化物,是目前小型锂电领
域中应用最广泛的正极材料,化学式为LiCoO2,又称
锂钴氧、锂钴复合氧化物 | 锰酸锂(LMO) | 指 | 一种尖晶石结构的金属复合氧化物,用作锂离子电池
的正极材料,化学式为LiMn2O4,又称锂锰氧 | 碳酸锂 | 指 | 一种无机化合物,为无色单斜晶系结晶体或白色粉末 | 比容量 | 指 | 一项衡量电池或活性物质放电能力的指标,包括两
种,一种是重量比容量,即单位重量的电池或活性物
质所能放出的电量;另一种是体积比容量,即单位体
积的电池或活性物质所能放出的电量 | 压实密度 | 指 | 极片在一定条件下辊压处理之后,电极表面涂层单位
体积内能填充的材料质量。压实密度越高,单位体积
的电池内填充的活性物质越多,所提供的电容量就越
大。压实密度是材料能量密度的参考指标之一 | 振实密度 | 指 | 在规定条件下容器中的粉末经振实后所测得的单位容
积的质量,振实密度是衡量活性材料的重要指标之一 | 倍率 | 指 | 表征电池充放电能力的一项指标。电池可用的充放电
倍率越高,通常意味着电池功率越大,充放电速度越
快 | 能量密度 | 指 | 单位体积或单位质量电池所具有的能量,分为体积能
量密度(Wh/L)和质量能量密度(Wh/kg) | 新能源汽车 | 指 | 采用新型动力系统,完全或者主要依靠新型能源驱动
的汽车 | 储能 | 指 | 电能的储存,含物理/机械储能、电化学储能、电磁
储能 | 电化学储能 | 指 | 通过电池完成能量储存、释放与管理过程的储能方式 | CTP | 指 | Cell To Pack,无模组动力电池包,能够提高电池的体
积利用率 |
第二节 公司概况
一、 基本信息
证券简称 | 安达科技 | 证券代码 | 830809 | 公司中文全称 | 贵州安达科技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 英文名称及缩写 | Guizhou Anda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 | ADKJ | 法定代表人 | 刘建波 |
二、 联系方式
董事会秘书姓名 | 李建国 | 联系地址 | 贵州省贵阳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沙文生态科技园中小企业孵
化园 B5组团 B5-4 | 电话 | 0851-87221005 | 传真 | 0851-87238277 | 董秘邮箱 | [email protected] | 公司网址 | www.adkjny.com | 办公地址 | 贵州省贵阳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沙文生态科技园中小企业孵
化园 B5组团 B5-4 | 邮政编码 | 550300 | 公司邮箱 | [email protected] |
三、 信息披露及备置地点
公司披露年度报告的证券交易所网站 | www.bse.cn | 公司披露年度报告的媒体名称及网址 | 上海证券报(www.cnstock.com) | 公司年度报告备置地 | 公司董事会秘书办公室 |
四、 企业信息
公司股票上市交易所 | 北京证券交易所 | 成立时间 | 1996年 8月 23日 | 上市时间 | 2023年 3月 23日 | 行业分类 | 制造业(C)-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C38)-电池制造
(C384)-锂离子电池制造(C3841) | 主要产品与服务项目 | 磷酸、磷酸铁、磷酸铁锂的生产和销售;锂、钴、镍等原矿
石、半成品、成品以及磷酸铁锂、三元材料、锂电池(各规
格、型号)及本企业生产产品等系列研发与制造所需的相关设
备、仪器仪表的进出口贸易业务;废旧锂电池拆解回收、材料
再生循环利用 | 普通股股票交易方式 | 连续竞价交易 | 普通股总股本(股) | 561,510,821 | 优先股总股本(股) | 0 | 控股股东 | 刘国安 | 实际控制人及其一致行动人 | 实际控制人为(刘国安、刘建波、朱荣华、李忠),一致行动
人为(刘国安、刘建波、朱荣华、李忠和中通博纳) |
五、 注册情况
项目 | 内容 | 报告期内是否变更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 9152010021572310X1 | 否 | 注册地址 | 贵州省贵阳市开阳县硒城街道办白安营村 | 是 | 注册资本 | 561,510,821元 | 是 |
六、 中介机构
公司聘请的会计师事
务所 | 名称 | 大华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 办公地址 | 北京市海淀区西四环中路 16号院 7号楼 1101 | | 签字会计师姓名 | 李琪友、杨一 | 报告期内履行持续督
导职责的保荐机构 | 名称 | 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 | 办公地址 |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中心三路 8号卓越时代广场(二期)
北座 | | 保荐代表人姓名 | 陈健健、赵倩 | | 持续督导的期间 | 2023年 3月 23日–2026年 12月 31日 |
七、 自愿披露
□适用 √不适用
八、 报告期后更新情况
√适用 □不适用
1、截至本报告披露之日,公司普通股总股本变更为 611,510,821股;
2、截至本报告披露之日,公司注册资本变更为 611,510,821元。
第三节 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一、 盈利能力
单位:元
| 2022年 | 2021年 | 本年比上
年增减% | 2020年 | 营业收入 | 6,557,673,149.86 | 1,577,128,058.30 | 315.80% | 92,605,286.80 | 毛利率% | 19.10% | 24.54% | - | -20.5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 811,493,505.61 | 230,853,774.34 | 251.52% | -185,812,970.19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
性损益后的净利润 | 816,080,864.48 | 233,402,306.10 | 249.65% | -187,818,156.33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依据归
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计算) | 46.93% | 22.44% | - | -18.30%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依据归
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
损益后的净利润计算) | 47.20% | 22.69% | - | -18.50% | 基本每股收益 | 1.65 | 0.55 | 200.00% | -0.44 |
二、 偿债能力
单位:元
| 2022年末 | 2021年末 | 本年末比上
年末增减% | 2020年末 | 资产总计 | 5,970,423,173.81 | 2,887,725,431.94 | 106.75% | 1,138,764,021.00 | 负债总计 | 3,588,089,838.84 | 1,741,421,457.38 | 106.04% | 226,112,156.25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 | 2,382,333,334.97 | 1,146,303,974.56 | 107.83% | 912,651,864.75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每股净
资产 | 4.24 | 2.72 | 56.04% | 2.16 | 资产负债率%(母公司) | 57.52% | 58.44% | - | 17.67% | 资产负债率%(合并) | 60.10% | 60.30% | - | 19.86% | 流动比率 | 1.21 | 0.90 | 34.44% | 1.30 | | 2022年 | 2021年 | 本年比上年
增减% | 2020年 | 利息保障倍数 | 26.07 | 12.11 | - | - |
三、 营运情况
单位:元
| 2022年 | 2021年 | 本年比上年增
减% | 2020年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 545,845,523.78 | -166,054,006.45 | 428.72% | -11,615,123.90 | 应收账款周转率 | 11.74 | 7.64 | - | 2.15 | 存货周转率 | 5.56 | 3.64 | - | 1.60 |
四、 成长情况
| 2022年 | 2021年 | 本年比上年增减% | 2020年 | 总资产增长率% | 106.75% | 153.58% | - | -11.95% | 营业收入增长率% | 315.80% | 1,603.06% | - | -39.71% | 净利润增长率% | 251.52% | - | - | 17.13% |
五、 境内外会计准则下会计数据差异
□适用 √不适用
六、 与业绩预告/业绩快报中披露的财务数据差异
□适用 √不适用
七、 2022年分季度主要财务数据
单位:元
项目 | 第一季度
(1-3月份) | 第二季度
(4-6月份) | 第三季度
(7-9月份) | 第四季度
(10-12月份) | 营业收入 | 1,380,704,324.25 | 1,521,121,165.73 | 1,721,287,946.69 | 1,934,559,713.19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
润 | 352,410,838.65 | 267,582,518.35 | 92,742,076.77 | 98,758,071.84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
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 | 353,067,387.91 | 264,579,228.53 | 94,012,679.38 | 104,421,568.66 |
季度数据与已披露定期报告数据差异说明:
□适用 √不适用
八、 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和金额
单位:元
项目 | 2022年金额 | 2021年金额 | 2020年金额 | 说明 | 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 | -21,519,415.64 | -8,211,002.65 | -432,616.21 | | 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与企业业务密切相
关,按照国家统一标准定额或定量享受的政府
补助除外) | 15,988,748.34 | 5,107,005.71 | 4,058,617.00 | | 单独进行减值测试的应收款项减值准备转回 | 100,000.00 | | | | 除上述各项之外的其他营业外收入和支出 | 11,071.60 | -108,848.73 | -1,340,875.98 | | 非经常性损益合计 | -5,419,595.70 | -3,212,845.67 | 2,285,124.81 | | 所得税影响数 | -832,236.83 | -664,313.91 | 279,938.67 | | 少数股东权益影响额(税后) | | | | | 非经常性损益净额 | -4,587,358.87 | -2,548,531.76 | 2,005,186.14 | |
九、 补充财务指标
□适用 √不适用
十、 会计数据追溯调整或重述情况
□会计政策变更 □会计差错更正 □其他原因 √不适用
第四节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一、 业务概要
商业模式:
公司是一家磷酸铁锂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铁锂)及其前驱体(磷酸铁)的制造企业,根据国家统计
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7),公司所处行业属于“C38 电气机
械和器材制造业”大类下“384 电池制造”之“3841 锂离子电池制造”。
公司以科技创新为驱动力实现产品的转型升级,由传统的磷化工生产企业变为新材料制造企业。公
司目前的产品主要为磷酸铁锂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铁锂及其前驱体磷酸铁。具备前驱体、正极材料及电池
一体化的产业链融合优势、技术与研发优势、优质客户合作优势,研发团队有着丰富的锂电池行业研
发、生产和管理经验,加上公司地处黔中腹地,有丰富的水、电、天然 气及磷矿资源,主要原材料
(磷)和能源成本较同行业较大的优势。公司依托多年磷化工产品生产经验,在掌握核心技术和自主知
识产权的基础上,根据客户需求或市场需求进行工艺改进和产品研发,保持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满足不
同客户的差异化需求。目前的客户主要有比亚迪、宁德时代、中创新航、派能科技等锂离子电池制造企
业。公司收入来源是直接向客户销售磷酸铁、磷酸铁锂产品。
报告期内,公司商业模式没有发生较大变化。公司将努力抓住新能源汽车产业和储能领域持续增长
的重大机遇,通过不断的研发、改进产品的工艺和性能,开发新的产品和客户,为股东创造更好的效
益。
专精特新等认定情况
√适用 □不适用
“专精特新”认定 | √国家级 □省(市)级 |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 是 | 其他相关的认定情况 | - |
报告期内变化情况:
事项 | 是或否 | 所处行业是否发生变化 | □是 √否 | 主营业务是否发生变化 | □是 √否 | 主要产品或服务是否发生变化 | □是 √否 | 客户类型是否发生变化 | □是 √否 | 关键资源是否发生变化 | □是 √否 | 销售渠道是否发生变化 | □是 √否 | 收入来源是否发生变化 | □是 √否 | 商业模式是否发生变化 | □是 √否 | 核心竞争力是否发生变化 | □是 √否 |
二、 经营情况回顾
(一) 经营计划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6,557,673,149.86元,较去年同期 1,577,128,058.30元增加 315.80%;
营业成本 5,305,190,120.98元,较去年同期 1,190,151,664.76 元增加 345.76%;净利润为 811,493,505.61
元,较去年同期 230,853,774.34元增加 251.52%。2022年度,公司磷酸铁锂(新型磷酸盐系正极材料)
出货量为 45,924.16吨,较 2021年出货量增长 62.23%。 | 报告期内,公司的磷酸铁锂产品销售量、销售价格较上年大幅上升,使得净利润大幅上升,主要原
因有以下方面:
1、受新能源汽车、储能等下游需求快速增长,带动产业链上游动力电池及动力电池正极材料的市
场需求相应大幅增长;
2、随着政府补贴政策调整和动力电池工艺技术进步,磷酸铁锂电池结构创新使搭载磷酸铁锂电池
的车型续航里程持续上升,与三元电池续航里程差异减小,磷酸铁锂电池的市场出货量迅速增加,公司
产品订单亦大幅增加;
3、2022年度,随着公司 5万吨/年磷酸铁锂及其配套建设项目完工投产,公司产能逐步增加,产品
稳定性、品质提升,公司磷酸铁锂产品的产销量大幅上升。
针对行业受国家政策变动较大的特点,公司将紧密围绕公司的总体发展战略,结合公司现有科研、
技术、市场、资源、成本等优势,积极开发新的客户,在持续提升产品性能的前提下,努力降低产品成
本,充分应对行业新的变化。具体计划如下:
第一、加强技术研发,提升产品品质。公司拥有从前驱体磷酸铁至正极材料磷酸铁锂的完整工艺流
程,此外公司还拥有完整的电池生产线,公司可利用内部资源对磷酸铁锂正极材料进行电性能方面的检
测,可以更简便地得到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制成电池后的自放电、高低温循环、存储等性能,有利于公司
缩短产品验证周期,有效保障产品品质,加速产品迭代。凭借前驱体、正极材料及电池一体化的产业链
融合优势,公司将在磷酸铁-磷酸铁锂-锂电池这一链条上与客户展开更具深度和广度的合作,在材料端
进行技术优化以满足客户提升电池性能和降低成本的需求,实现为客户赋能及与客户的深度绑定,通过
不断提升的产品品质和与客户的深度绑定获取更多的订单。
第二、持续改进生产工艺,降低生产成本。生产工艺决定着企业的生产效率,同时也决定了产品的
生产成本。公司通过多年磷酸盐系列产品的生产经验积累,不断优化生产工艺,将难以控制的化学反应
标准化,通过标准化的生产提高生产效率,提升产品的技术性能,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第三、积极响应并满足客户需求。公司目前的主要客户包括比亚迪、中创新航、宁德时代、派能科
技等,公司与比亚迪、中创新航、安驰新能源等客户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持续增
长,下游电池企业对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需求将继续保持增长。公司将长期服务主要客户,满足其交付
需求。
第四、加快拓展动力电池与储能客户,丰富客户结构。公司将加大市场开发力度、完善扩充销售团
队及实施有效销售激励政策等措施积极拓展新客户。在动力电池领域,公司已与比亚迪、中创新航、宁
德时代等知名锂电池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公司未来将积极进行市场开拓,与更多等动力电池企业建立
合作关系;除了继续深耕动力电池领域外,公司还将积极拓展储能领域客户,以丰富客户储备和结构,
提升公司的综合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
第五、人力资源发展。随着业务的发展,需要公司不断培养和引进研发、管理、专业技术等各方面
的人才。公司通过不断完善人才培训和管理体系,构建行业先进水平的管理团队。 |
(二) 行业情况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7),公司所处行业
属于“C38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大类下“384 电池制造”之“3841 锂离子电池制造”,行业主管部
门是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和工业和信息化部,行业自律协会是中国电池工业协会和中国化学与物理电
源协会。
新能源汽车产业是我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政府出台相应扶持培育政策促进行业发展。随着新能源
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近几年新能源汽车补贴力度下降,补贴门槛提高,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已经从政
策驱动转向市场拉动的新发展阶段。
2019年政府关于新能源汽车的补贴政策以动力电池能量密度、续航里程、汽车尺寸、载重等技术指
标作为发放补贴的依据。磷酸铁锂电池的能量密度相对三元电池较低,因此电池企业在政策推动下选择
三元材料路线,磷酸铁锂的市场份额大幅下降。后续新的补贴政策淡化了能量密度和续航指标,且随着
补贴政策不断退坡,在市场化消费驱动下,2021年开始新能源汽车产业进入高速增长期。此外,我国动
力电池头部企业宁德时代、比亚迪等均加强对封装形式的技术迭代,特别是 CTP技术、刀片电池技术
的落地和应用,使得磷酸铁锂电池能量密度大幅提升,叠加在成本、安全性等方面的良好表现,磷酸铁
锂电池的装机量大幅提升。公开数据显示,2022年磷酸铁锂电池全年装机量占比为 62.4%,超过三元材 | 料电池装机量。
此外,随着碳达峰、碳中和确定为国家重大战略,新能源汽车、新型储能行业作为实施碳达峰、碳
中和的重大抓手,将有力支持新能源汽车、储能行业的持续快速发展。特别是储能市场,一方面政府
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鼓励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自建或购买调峰
能力增加并网规模的通知》等系列政策,明确以电化学储能为代表的新型储能行业预计将成为我国的重
点扶持行业。另一方面技术进步和生产规模的扩大降低了储能电池的成本,促进了下游用户的使用意
愿。随着我国能源转型的加速,储能电池市场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公司产品最终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储能等领域,预计“十四五”期间,相关行业政策将对
公司经营发展产生积极影响,推动公司经营规模持续稳定增长。 |
(三) 财务分析
1. 资产负债结构分析
单位:元
项目 | 2022年末 | | 2021年末 | | 变动比例% | | 金额 | 占总资产的
比重% | 金额 | 占总资产的
比重% | | 货币资金 | 1,185,654,557.68 | 19.86% | 341,101,943.12 | 11.81% | 247.60% | 应收票据 | 222,588,569.41 | 3.73% | 55,652,294.43 | 1.93% | 299.96% | 应收账款 | 748,698,286.62 | 12.54% | 368,063,688.57 | 12.75% | 103.42% | 存货 | 1,330,887,347.32 | 22.29% | 575,883,948.09 | 19.94% | 131.10% | 投资性房地产 | | | | | | 长期股权投资 | | | | | | 固定资产 | 1,549,273,916.17 | 25.95% | 768,969,975.72 | 26.63% | 101.47% | 在建工程 | 77,181,119.40 | 1.29% | 196,465,203.00 | 6.80% | -60.72% | 无形资产 | 77,488,244.79 | 1.30% | 55,404,575.14 | 1.92% | 39.86% | 商誉 | | | | | | 短期借款 | 250,000,000.00 | 4.19% | 108,247,440.80 | 3.75% | 130.95% | 长期借款 | 315,000,000.00 | 5.28% | - | - | - |
资产负债项目重大变动原因:
货币资金较上年增加 247.60%,主要原因是本期销售回款增加、流动资金借款增加、定向增发募集
资金到位;
应收票据较上年增加 299.96%,主要原因是销售收回票据增加;
应收账款较上年增加 103.42%,主要原因是报告期销售收入增加;
存货较上年增加 131.10%,主要原因是原材料储备增加及采购单价和产成品增加;
固定资产较上年增加 101.47%,主要原因是开阳安达 5万吨磷酸铁锂及配套项目在报告期内转固;
在建工程较上年减少 60.72%,主要原因是开阳安达 5万吨磷酸铁锂及配套项目在报告期内完工并
转固;
无形资产较上年增加 39.86%,主要原因是购置土地使用权;
短期借款较上年增加 130.95%,主要原因是为补充流动资金,新增了短期借款;
报告期内长期借款增加,主要由项目贷款增加所致。
境外资产占比较高的情况
□适用 √不适用
2. 营业情况分析
(1) 利润构成
单位:元
项目 | 2022年 | | 2021年 | | 变动比例% | | 金额 | 占营业收入
的比重% | 金额 | 占营业收入
的比重% | | 营业收入 | 6,557,673,149.86 | - | 1,577,128,058.30 | - | 315.80% | 营业成本 | 5,305,190,120.98 | 80.90% | 1,190,151,664.76 | 75.46% | 345.76% | 毛利率 | 19.10% | - | 24.54% | - | - | 销售费用 | 9,453,463.22 | 0.14% | 4,511,472.62 | 0.29% | 109.54% | 管理费用 | 109,373,567.92 | 1.67% | 41,240,049.13 | 2.61% | 165.21% | 研发费用 | 131,026,648.74 | 2.00% | 61,565,172.42 | 3.90% | 112.83% | 财务费用 | 48,957,027.45 | 0.75% | 20,309,844.04 | 1.29% | 141.05% | 信用减值损失 | -28,877,883.06 | -0.44% | -23,034,454.10 | -1.46% | -25.37% | 资产减值损失 | -6,434,083.69 | -0.10% | 9,261,506.33 | 0.59% | 169.47% | 其他收益 | 16,026,163.77 | 0.24% | 5,090,246.94 | 0.32% | 214.84% | 投资收益 | 0.00 | 0.00% | 1,200,000.00 | 0.08% | -100.00% | 公允价值变动收益 | - | - | - | - | - | 资产处置收益 | 10,902.52 | 0.00% | 14,850.00 | 0.00% | -26.58% | 汇兑收益 | - | - | - | - | - | 营业利润 | 918,419,343.15 | 14.01% | 248,399,293.32 | 15.75% | 269.74% | 营业外收入 | 21,656.17 | 0.00% | 37,910.04 | 0.00% | -42.87% | 营业外支出 | 21,578,318.16 | 0.33% | 8,355,852.65 | 0.53% | 158.24% | 净利润 | 811,493,505.61 | 12.37% | 230,853,774.34 | 14.64% | 251.52% |
项目重大变动原因:
营业收入较上年增加 315.80%,主要是磷酸铁锂电池市场需求增长,公司产品销量及销售单价增加
所致;
营业成本较上年增加 345.76%,主要是由公司规模扩张及主要原材料成本上涨所致;
毛利率较上年降低 5.44个百分点,主要系由主要原材料碳酸锂价格维持高位成本上升及开阳安达产
能爬坡使得摊销的成本增加导致;
销售费用较上年增加 109.54%,主要原因是磷酸铁锂行业回暖,公司业绩增幅较大,向销售团队支
付的薪酬奖金增加及股份支付增加所致;
管理费用较上年增加 165.21%,主要原因是随着业务量增加,公司人员增加使得薪酬及相关管理费
用增加及股份支付增加所致;
研发费用较上年增加 112.83%,主要原因是为提升公司的行业竞争力研发新产品,增加产品研发投
入所致;
财务费用较上年增加 141.05%,主要是由新增借款利息及银行承兑汇票贴现费用增加所致;
资产减值损失较上年由正转负,主要是由公司存货跌价准备计提金额上升所致;
营业利润较上年增加 269.74%,主要是由公司销售量及销售单价增加所致;
营业外收入较上年减少 42.87%,主要是由公司收到与经营无关的补助减少导致;
营业外支出较上年增加 158.24%,主要是由处置固定资产净损失增加所致;
净利润较上年增长 251.52%,主要是由公司销售量及销售单价增加所致。
(2) 收入构成
单位:元
项目 | 2022年 | 2021年 | 变动比例% | 主营业务收入 | 5,590,180,088.16 | 1,576,584,398.94 | 254.58% | 其他业务收入 | 967,493,061.70 | 543,659.36 | 177,859.42% | 主营业务成本 | 4,602,358,322.50 | 1,189,777,959.94 | 286.82% | 其他业务成本 | 702,831,798.48 | 373,704.82 | 187,971.38% |
按产品分类分析:
单位:元
分产品 | 营业收入 | 营业成本 | 毛利
率% | 营业收入比
上年同期
增减% | 营业成本比
上年同期
增减% | 毛利率比上年同
期增减% | 磷酸铁锂 | 5,311,965,054.73 | 4,372,134,518.97 | 17.69% | 256.13% | 291.17% | 减少 7.37个百分点 | 磷酸铁 | 240,165,544.32 | 181,412,615.31 | 24.46% | 240.47% | 248.69% | 减少 1.78个百分点 | 其他 | 1,005,542,550.81 | 751,642,986.70 | 25.25% | 6,591.10% | 3,579.25% | 增加 61.19个百分点 |
按区域分类分析:
单位:元
分地
区 | 营业收入 | 营业成本 | 毛利
率% | 营业收入比
上年同期
增减% | 营业成本比
上年同期
增减% | 毛利率比上年同
期增减% | 境内 | 6,557,673,149.86 | 5,305,190,120.98 | 19.10% | 315.80% | 345.76% | 减少 5.44个百分点 |
收入构成变动的原因:
主营业务收入较上年同期增加 254.58%,主要是由报告期内公司主要产品销量及销售单价增加所
致。其中,磷酸铁锂和磷酸铁较去年同期分别增加 256.13%和 240.47%,主要是下游需求快速增长,带
正极材料需求相应大幅增长;
其他业务收入较上年同期增加 177,859.42%,主要由报告期内公司对外销售碳酸锂所致;
主营业务成本较上年同期增加 286.82%,主要由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产品出货量大幅增加及主要
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所致;
其他业务成本较上年同期增加 187,971.38%,主要由报告期内公司对外销售碳酸锂所致。
(3) 主要客户情况
单位:元
序号 | 客户 | 销售金额 | 年度销售占比% | 是否存在关联关系 | 1 | 主要客户 1 | 2,443,947,803.90 | 37.27% | 否 | 2 | 主要客户 2 | 979,209,639.89 | 14.93% | 否 | 3 | 主要客户 3 | 777,095,929.35 | 11.85% | 否 | 4 | 主要客户 4 | 313,411,117.17 | 4.78% | 否 | 5 | 主要客户 5 | 292,447,079.60 | 4.46% | 否 | 合计 | 4,806,111,569.91 | 73.29% | - | |
(4) 主要供应商情况
单位:元
序号 | 供应商 | 采购金额 | 年度采购占比% | 是否存在关联关系 | 1 | 主要供应商 1 | 1,583,335,133.31 | 26.86% | 否 | 2 | 主要供应商 2 | 900,676,670.34 | 15.28% | 否 | 3 | 主要供应商 3 | 672,647,513.26 | 11.41% | 否 | 4 | 主要供应商 4 | 360,107,217.59 | 6.11% | 否 | 5 | 主要供应商 5 | 267,367,664.12 | 4.54% | 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