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报]联泰环保(603797):广东联泰环保股份有限公司2022年年度报告
原标题:联泰环保:广东联泰环保股份有限公司2022年年度报告 公司代码:603797 公司简称:联泰环保 转债代码:113526 转债简称:联泰转债 广东联泰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2022年年度报告 重要提示 一、 本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年度报告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承担个别和连带的法律责任。 二、 公司全体董事出席董事会会议。 三、 立信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为本公司出具了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四、 公司负责人黄建勲、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杨基华及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杨基华声明:保证年度报告中财务报告的真实、准确、完整。 五、 董事会决议通过的本报告期利润分配预案或公积金转增股本预案 公司本报告期计划不派发现金红利,不送红股,不以公积金转增股本。 六、 前瞻性陈述的风险声明 √适用 □不适用 本报告中所涉及的经济和产业发展形势、未来计划、发展战略等前瞻性陈述不构成公司对投资者的实质承诺,请投资者注意风险。 七、 是否存在被控股股东及其他关联方非经营性占用资金情况 是 八、 是否存在违反规定决策程序对外提供担保的情况 否 九、 是否存在半数以上董事无法保证公司所披露年度报告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 否 十、 重大风险提示 报告期内,公司不存在对生产经营产生实质性影响的特别重大的风险。公司已在本报告“第三节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之“六、公司关于公司未来发展的讨论与分析”之“(四)可能面对的风险”中详细描述了公司可能面临的风险,敬请投资者予以关注。 十一、 其他 □适用 √不适用
第二节 公司简介和主要财务指标 一、 公司信息
三、 基本情况简介
四、 信息披露及备置地点
五、 公司股票简况
六、 其他相关资料
七、 近三年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一) 主要会计数据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二) 主要财务指标
报告期末公司前三年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的说明 √适用 □不适用 1、营业收入说明:营业收入增长主要系报告期内汕头潮南项目、潮关项目、汕头潮海项目部分子项目、汕头澄海项目部分子项目及长沙岳麓三期扩容工程项目进入商业运营后增加营业收入。 2、净利润说明: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变动的原因主要系①报告期内营业收入增长;②报告期内项目投产运营规模较上年同期增加导致营业成本以及期间费用增加;③上年同期湖南城陵矶项目因政府回购特许经营权产生资产处置收益,本报告期内无此因素;④报告期内污水处理服务费回款滞后导致应收账款和信用减值损失增加。 3、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说明: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变动原因主要系报告期内收到增值税留抵退税返还较上年同期增加;以及污水处理服务费回款滞后导致销售收到的现金较上年同期减少。 八、 境内外会计准则下会计数据差异 (一) 同时按照国际会计准则与按中国会计准则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净利润和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差异情况 □适用 √不适用
□适用 √不适用 十、 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和金额 √适用 □不适用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对公司根据《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解释性公告第 1号——非经常性损益》定义界定的非经常性损益项目,以及把《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解释性公告第 1号——非经常性损益》中列举的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界定为经常性损益的项目,应说明原因。 □适用 √不适用 十一、 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项目 □适用 √不适用 十二、 其他 □适用 √不适用 第三节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一) 2022年度主要经营指标完成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全面完成年度经营目标,全年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下同)9.81亿元,同 比增长 25.04%;实现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2.68亿元,同比-11.79%,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 净利润 2.56亿元,同比增长-4.13%;资产总额 100.64亿元,较年初增加 3.09%;归属母公司净 资产 28.12亿元,较年初增加 4.00%。公司近三年主要经营数据对比,具体见下图: (二)2022年重点工作 1、按照新指引要求,及时梳理、修订并审议颁布公司治理制度,夯实治理制度“笼子”,努力提升公司治理水平,提高上市公司质量 报告期内,公司根据中国证监会发布的治理制度指引,同步对《公司章程》《股东大会议事规则》《董事会议事规则》《监事会议事规则》及《独立董事工作制度》等进行修订;同时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对《绩效与薪酬挂钩实施办法》《单位绩效考核实施细则(2022版)》《绩效考核管理制度》《薪酬福利管理办法》《人事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修订。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规章制度,细化管理流程。 2、推动内部资源整合,理顺项目公司股权结构,增强项目运营效益的持续贡献度 报告期内,公司对进入商业运营项目公司股权进行整合,以自筹资金 17,376.73万元收购少数股东持有的汕头市联泰澄海水务有限公司、汕头市联泰潮英水务有限公司及汕头联泰关埠水务有限公司 25%、24.95%及 4.95%的股权。 3、顺利完成公司股份回购工作,推进完善激励约束机制 基于对公司内在价值的认可和对未来发展前景的坚定信心,增强投资者的信心,推动进一步建立、完善长效激励约束机制,增强公司凝聚力,促进公司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公司董事会决定使用总额为不低于人民币 5,000万元(含本数)且不超过人民币 10,000万元(含本数)的自有资
近几年,公司不断深耕固有区域市场,拓宽融资渠道,加大融资规模,项目拓展工作取得一定成果,公司规模进一步发展壮大。为适应公司不断发展的管理需要,加强运营管理,提高体系效能,经过充分酝酿,报告期内,公司对管理机制作了优化调整,推行机构改革,优化资源配置,初步建立起一种符合公司实际、规模化、跨区域发展的管理模式,以期更好地发挥管理效益。 6、热心地方公益,体现企业社会责任担当 报告期内,公司继续发扬、保持热心地方公益传统,努力践行企业与社会共荣发展的初心,在争创企业效益的同时,努力创造社会效益,积极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体现企业的社会担当。 2022年公司被汕头市授予乡村振兴贡献奖称号、龙湖区“扶贫济困、乐善好施”爱心企业荣誉称号。 二、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1、公司主营业务为城乡污水处理设施的投资、建设和运营管理,提供污水收集、输送和/或终端污水处理服务。公司所处行业为污水处理行业。 公司所处的污水处理行业,按照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7),属于“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中的“污水处理及其再生利用”(代码:4620);按照证监会《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2012年修订)》的行业划分,属于“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代码:N77)。 污水收集、输送是指利用城乡的市政污水收集管网系统(含管道和中途提升泵站)将排放的污水(包括居民生活污水、以及工业、建筑、餐饮、医疗等企业事业单位、个体工商户经处理后符合水质相关要求所排放的生产性污水,下同)收集、输送至终端污水处理厂或其他污水处理设施。 污水处理主要包括城乡生活污水处理和工业废水处理,其中城乡生活污水处理是指利用设施、设备和工艺技术,将通过市政污水收集管网系统收集的污水中所含的污染物质从水中分离去除,从而实现净化水质目的的过程。 2、行业的规划和远景 (1)2020年7月,国家发改委、住建部联合印发《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补短板强弱项实施方案》,明确到2023年,县城及以上城市设施能力基本满足生活污水处理需求,具体包括:1)长三角地区和粤港澳大湾区城市、京津冀地区和长江干流沿线地级及以上城市、黄河流域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全部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2)城镇污水收集管网建设为补短板的重中之重,中央预算内资金不再支持收集管网不配套的污水处理厂新改扩建项目,所有新建管网实现雨污分流;3)污泥处理处置设施纳入本地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规划,限制未经脱水处理达标的污泥在垃圾填埋场填埋。在资金支持方面,方案也明确提出污水处理费要考虑污水排放标准提升和污泥无害化处置等成本增加带来的调整,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应向污水管网和运行维护倾斜。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颁布和实施,我国生态环保治理上保持了“十三五”的连续性,构建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经济发展蓝图。“十四五规划”在生态环境治理方面明确提出构建集污水、垃圾、固废、危废、医废处理处置设施和监测监管能力于一体的环境基础设施体系,形成由城市向建制镇和乡村延伸覆盖的环境基础设施网络。在城镇污水处理设施方面,推进城镇污水管网全覆盖,开展污水处理差别化精准提标,地级及以上缺水城市污水资源化利用率超过25%。拟新增和改造污水收集管网8万公里,新增污水处理能力2,000万立方米/日。在水污染防治方面,完善水污染防治流域协同机制,加强重点流域、重点湖泊、城市水体和近岸海域综合治理,推进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排放总量分别下降8%,基本消除劣Ⅴ类国控断面和城市黑臭水体。巩固地级及以上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成效,推进363个县城城市建成区1,500段黑臭水体综合治理。 (3)2021年1月,国家发改委颁布《关于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的指导意见》,到2025年,全国污水收集效能显著提升,县城及城市污水处理能力基本满足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水环境敏感地区基本实现提标升级;全国地级及以上缺水城市再生水利用率达到25%以上。 (4)2021年6月,国家发改委、住建部等部门联合印发《“十四五”城镇污水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发展规划》(发改环资〔2021〕827号,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明确到2025年,基本消除城市建成区生活污水直排口和收集处理设施空白区,全国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力争达到70%以上;城市和县城污水处理能力基本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县城污水处理率达到95%以上;水环境敏感地区污水处理基本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全国地级及以上缺水城市再生水利用率达到25%以上,京津冀地区达到35%以上,黄河流域中下游地级及以上缺水城市力争达到30%;城市污泥无害化处置率达到90%以上。到2035年,城市生活污水收集管网基本全覆盖,城镇污水处理能力全覆盖,全面实现污泥无害化处置,污水污泥资源化利用水平显著提升,城镇污水得到安全高效处理,全民共享绿色、生态、安全的城镇水生态环境。 (5)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的意见》,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意见明确提出我国城乡建设绿色发展的总体目标,大力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提高城乡基础设施体系化水平,持续推动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完善再生水、集蓄雨水等非常规水源利用系统,推进城镇污水管网全覆盖,建立污水处理系统运营管理长效机制。实施农村水系综合整治,推进生态清洁流域建设。同时提出,持续推进农村垃圾分类和减量化、资源化,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推动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建立健全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转运、分类处理系统。加强危险废物、医疗废物收集处理。可以看出,农村污水治理需求将会加速释放,农村固废处理市场空间加速开启。 (6)2022年2月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关于加快推进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函〔2022〕7号)。到2025年,城镇环境基础设施供给能力和水平显著提升,加快补齐重点地区、重点领域短板弱项,构建集污水、垃圾、固体废物、危险废物、医疗废物处理处置设施和监测监管能力于一体的环境基础设施体系。 到2030年,基本建立系统完备、高效实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环境基础设施体系。 在城镇污水处理方面,2025年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主要目标:新增污水处理能力2,000万立方米/日,新增和改造污水收集管网8万公里,新建、改建和扩建再生水生产能力不少于1,500万立方米/日,县城污水处理率达到95%以上,地级及以上缺水城市污水资源化利用率超过25%,城市污泥无害化处置率达到90%。 健全价格收费制度,加大财税金融政策支持力度。推进城镇污水管网全覆盖,推动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厂网一体化”。加快建设完善生活污水收集管网,加大污水管网排查力度,推动老旧管网修复更新。基本消除污水直排,因地制宜稳步推进雨污分流改造。加快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结合现有污水处理设施提标升级、扩能改造,系统规划建设污水再生利用设施。 (7)2022年3月28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生态环境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印发《深入打好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实施方案》(建城〔2022〕29号,以下简称“方案”),要求巩固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成效,建立防止返黑返臭的长效机制。到2022年6月底前,县级城市政府完成建成区黑臭水体排查,制定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方案。到2025年,县级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消除比例达到90%,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等区域力争提前1年完成。 方案同时要求抓好城市生活污水收集处理,推进城镇污水管网全覆盖,加快老旧污水管网改造和破损修复。到2025年,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力争达到70%以上。结合城市组团发展,采用分布与集中相结合的方式,加快补齐污水处理设施缺口。 (8)2022年5月6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落实增强污水收集处理能力。完善老城区及城中村等重点区域污水收集管网,更新修复混错接、漏接、老旧破损管网,推进雨污分流改造。开展污水处理差别化精准提标,对现有污水处理厂进行扩容改造及恶臭治理。在缺水地区和水环境敏感地区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推进污泥无害化资源化处置,逐步压减污泥填埋规模。 (9)2022年6月2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提出以稳妥有序、守住底线的工作原则,划定落实生态保护红线。以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城市内涝治理取得明显成效、城市黑臭水体基本消除为主要目标,推进环境基础设施提级扩能,建设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加强低碳化改造,打造蓝绿公共空间。加强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加强河道、湖泊、滨海地带等城市湿地生态和水环境修护,推进生活污水治理厂网配套、泥水并重,推广污泥集中焚烧无害化处理,推进污水污泥资源化利用。 同时要求健全投融资机制。夯实企业投资主体地位,放宽放活社会投资。发挥政府投资引导作用和放大效应,引导社会资金参与城市开发建设运营,规范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全面改善投资环境。 (10)2022年6月30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的通知》(建标〔2022〕53号),要求提高基础设施运行效率。结合城市特点,充分尊重自然,加强城市设施与原有河流、湖泊等生态本底的有效衔接,因地制宜,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综合采用“渗、滞、蓄、净、用、排”方式,加大雨水蓄滞与利用,到2030年全国城市建成区平均可渗透面积占比达到45%。实施污水收集处理设施改造和城镇污水资源化利用行动,到2030年全国城市平均再生水利用率达到30%。 推进生活垃圾污水治理低碳化。推进农村污水处理,合理确定排放标准,推动农村生活污水就近就地资源化利用。因地制宜,推广小型化、生态化、分散化的污水处理工艺,推行微动力、低能耗、低成本的运行方式。 (11)2022年 9月 22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生态环境部关于印发《污泥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实施方案》发改环资〔2022〕1453号,要求提高污泥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水平。到 2025年,全国新增污泥(含水率 80%的湿污泥)无害化处置设施规模不少于2万吨/日,城市污泥无害化处置率达到 90%以上,地级及以上城市达到 95%以上,基本形成设施完备、运行安全、绿色低碳、监管有效的污泥无害化资源化处理体系。污泥土地利用方式得到有效推广。京津冀、长江经济带、东部地区城市和县城,黄河干流沿线城市污泥填埋比例明显降低。县城和建制镇污泥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水平显著提升。 (12)2022年 12月 3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生态环境部印发了《关于推进建制镇生活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和管理的实施方案》(发改环资〔2022〕1932号),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提升建制镇生活污水垃圾处理设施等环境基础设施能力和水平,持续改善人居环境,到 2025年,建制镇建成区生活污水垃圾处理能力明显提升。镇区常住人口 5万以上的建制镇建成区基本消除收集管网空白区,镇区常住人口 1万以上的建制镇建成区和京津冀地区、长三角地区、粤港澳大湾区建制镇建成区基本实现生活污水处理能力全覆盖。建制镇建成区基本实现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处理能力全覆盖。到 2035年,基本实现建制镇建成区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能力全覆盖和生活垃圾全收集、全处理。 由此可见,未来在污水处理增量提质、管网细分领域建设、海绵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污泥处置、污水资源化利用等领域将给市场带来很好的机会。我国生态环保领域投资势头良好,公司所处行业发展前景明朗。 3、行业周期性及行业季节性 公司所处的污水处理行业不属于强周期性行业,没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一般情况下,根据不同地区的居民生活习惯差异,不同季节间的生活用水量不同,会导致季节间污水处理量的略微变化。 4、公司所处的行业地位 公司是国内污水处理领域的优秀民营企业之一,是专注于污水处理行业的区域性重要企业。 公司以城市重大项目的投资建设为切入点,通过打造精品工程,积累了丰富的行业投资、建设及运营经验,形成较强的技术实力并建立了高效的管理运营体系,不断形成核心竞争优势。经过数年发展,公司项目运营规模不断增大,在湖南和广东区域拥有多个投资运营项目。截至 2022年12月 31日,公司已建成投入运营的污水处理项目总处理规模(包括分散式污水处理站点)已达130.73万吨/日。 根据 Choice(金融终端)显示,公司所属的环保行业-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共有 76家上市公司,以 2022年第三季度报告排名:公司营业收入排名第 37位,营业收入增长率排名第 11位;净利润排名第 16位,净利润增长率排名第 15位。 三、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业务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所从事的主要业务、经营模式没有发生重大变化。 (一)公司主要业务 公司主营业务为从事城乡污水处理设施的投资、建设和运营管理。目前,在广东、湖南等地方政府所授权的特许经营区域并在特许经营期内,负责污水处理设施的运营管理,提供污水收集、输送和/或终端污水处理服务。 1、城乡污水处理 截止 2022年 12月 31日,公司投资建成并进入商业运营污水处理厂共 15座,分散式污水处理站点 129座;污水处理厂处理总规模 128.25万吨/日,分散式污水处理站点总处理规模 2.48万吨。 2、城乡污水收集管网及配套提升泵站的投资、建设和运维 截止 2022年 12月 31日,公司投资、建设和运营的污水收集管网总长约 932公里,配套的中途提升泵站 20座,其中:已建成及进入运营维护的污水收集管网长约 830公里;已运营的中途提升泵站 12座,合计提升处理能力 91.3万吨/日。 3、污泥深度处置 截止 2022年 12月 31日,岳麓污泥项目已进入商业运营,设计处理规模 660吨/日。公司在经营区域积极拓展生态环境治理其他业务,主要包括农村污水治理、城市黑臭水体综合整治、海绵城市、流域重金属污染综合治理等业务。 (二)公司主要业务的经营模式 1、经营模式(详见以下流程图) 2、投资模式 报告期内,公司存在 BOT、TOT、PPP等项目投资方式。公司通过参与项目公开招投标,以 BOT、TOT、PPP等方式取得城乡污水处理项目的特许经营权,设立项目公司负责中标项目的投资、建设和运营管理,并按照特许经营合同约定向特许经营权授予方收取服务费用(包括污水处理服务费和/或可用性服务费、运营维护费,下同),由此回收项目的投资和运营等成本并获得合理的回报。特许经营期满,项目公司将项目设施无偿移交给特许经营权授予方或其指定机构。 3、采购模式 为保障投资项目建设期间及运营期内业务顺利实施,依照国家法律法规,按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或发改部门核准的关于工程建设、与工程建设有关的货物及服务采购的招标方式及招标组织形式确定工程施工、主要设备供应商和提供相关服务的单位;其他物资及服务,按照公司制定的物资采购管理制度,采用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和比质比价等方式进行采购,确保需求物资及服务以合适的价格按时、按质、按量采购到位。 4、销售模式 在特许经营期限内,依照相关合同的约定,公司向购买方提供污水收集、输送和/或终端污水处理服务。政府作为唯一购买方,按照相关合同约定的结算方式向公司支付服务费用。 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适用 □不适用 (一)大型项目运作经验优势 公司已成功运作了多个城乡污水处理项目,截至 2022年 12月 31日公司已建成投产运营的城乡污水处理项目总处理规模(包括分散式污水处理站点)达 130.73万吨/日。公司污水处理项目的单体日污水处理能力具有区域领先优势,其中,长沙岳麓项目污水处理规模为 60万吨/日(包含岳麓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及扩建工程的污水处理规模);汕头龙珠项目污水处理规模为26万吨/日;邵阳洋溪桥项目污水处理规模为 10万吨/日,单体规模在区域具明显优势。 通过上述大型项目的成功运作,一方面通过规模效应给公司带来较好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公司也因此积累了丰富的大型污水处理项目投资、建设、运营及运作经验,树立了良好的市场品牌形象,提升了市场竞争能力。公司的项目运营管理能力,一直以来受到政府方肯定,公司与当地政府部门合作关系良好,为进一步拓展市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运营管理优势 公司重视运营管理工作,在日常生产各环节中始终强化运营管理,不断提升管理效率,确保生产经营的合规性、效益性。公司通过了污染治理设施运营服务认证,是城镇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运营服务一级企业,取得了中环协(北京)认证中心发放的《污染治理设施运营服务认证证书》;公司已通过 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以及 OHSAS1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通过使用远程监控管理系统,24小时全程对污水处理过程进行监控,并配备水质在线自动监测系统,有效确保日常安全生产管理;通过对项目设计、工艺选择、运营管理等各个环节的控制,可持续对设备和工艺进行优化,提升效能;通过日常的精细化生产管理,加强各类成本费用控制,提升公司盈利能力。 (三)品牌优势 公司凭借着先进的管理、过硬的质量和优质的运营服务,先后获得“汕头市先进集体”、“汕头市环境保护示范点”、“汕头市民营科技企业”、“广东省环境教育基地”、“长沙市公用事业系统先进单位”、“邵阳市公用事业系统先进单位”、“安全生产先进单位”、“污染治理设施运行服务能力评价证书-生活污水处理一级”、“绿英奖-城市污水治理优秀企业”、“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常务理事单位”、“广东省环保产业 AAA级信用企业”、“广东省环保设施运营先进单位”、“汕头市环保设施和城市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向公众开放单位”、2018年度汕头市“爱心慈善之星”、“中国环境保护协会信用 AA企业”、“广东省环境污染治理设施优秀运行服务单位”、“广东省重合同守信用企业”、“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 2019年重点环境示范工程项目”、“2019年度广东扶贫济困红棉杯”、“2021年度广东扶贫济困红棉杯铜杯、乡村振兴贡献奖”、2021年度广东省环境污染治理设施优
公司营业收入按核算方式分为运营收入、融资成分利息收入和其他。融资成分利息收入按金融资产实际利率法计量。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2). 产销量情况分析表 √适用 □不适用
无 (3). 重大采购合同、重大销售合同的履行情况 □适用 √不适用 (4). 成本分析表 单位: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