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报]益佰制药(600594):贵州益佰制药股份有限公司2022年年度报告

时间:2023年04月28日 07:32:34 中财网

原标题:益佰制药:贵州益佰制药股份有限公司2022年年度报告

公司代码:600594 公司简称:益佰制药 贵州益佰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2022年年度报告
重要提示
一、本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年度报告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承担个别和连带的法律责任。


二、公司全体董事出席董事会会议。


三、中证天通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为本公司出具了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四、公司负责人窦啟玲、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窦雅琪及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蒋先洪声明:保证年度报告中财务报告的真实、准确、完整。


五、董事会决议通过的本报告期利润分配预案或公积金转增股本预案 经北京中证天通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审计,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期末可供分配利润为1,219,402,212.32元,母公司期末可供分配利润为149,802,347.15元。根据《公司法》、《公司章程》等相关规定,综合考虑行业发展情况、公司现阶段经营业绩情况、生产经营需要及未来资金投入的需求等因素后,经公司第七届董事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审议决定,2022年年度公司拟不进行利润分配,不进行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不送红股。


六、前瞻性陈述的风险声明
√适用 □不适用
本年度报告内容涉及的未来计划、发展战略等前瞻性陈述因存在不确定性,不构成公司对投资者的实质承诺,请投资者注意投资风险。


七、是否存在被控股股东及其他关联方非经营性占用资金情况


八、是否存在违反规定决策程序对外提供担保的情况


九、是否存在半数以上董事无法保证公司所披露年度报告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 否
十、重大风险提示
报告期内,不存在对公司生产经营产生实质性影响的特别重大风险。公司已在本报告中详细阐述公司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各种风险及应对措施,敬请查阅“第三节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中“六、公司关于公司未来发展的讨论与分析”中“(四)可能面对的风险”的内容。


十一、其他
□适用 √不适用
目录
第一节 释义 ..................................................................................................................................... 4
第二节 公司简介和主要财务指标 ................................................................................................. 6
第三节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 12
第四节 公司治理 ........................................................................................................................... 56
第五节 环境与社会责任 ............................................................................................................... 74
第六节 重要事项 ........................................................................................................................... 87
第七节 股份变动及股东情况 ....................................................................................................... 96
第八节 优先股相关情况 ............................................................................................................. 102
第九节 债券相关情况 ................................................................................................................. 103
第十节 财务报告 ......................................................................................................................... 104




备查文件目录载有公司负责人、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 人员)签名并盖章的财务报表
 载有会计师事务所盖章、注册会计师签名并盖章的审计报告原件
 报告期内公开披露过的所有公司文件的正本及公告的原稿



第一节 释义
一、释义
在本报告书中,除非文义另有所指,下列词语具有如下含义:

常用词语释义  
报告期、报告期内2022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
中国证监会中国证券交易管理委员会
上交所上海证券交易所
本公司、公司、益佰制药贵州益佰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章程贵州益佰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章程
女子大药厂贵州益佰女子大药厂有限责任公司
民族药业贵州民族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南诏药业云南南诏药业有限公司
中盛海天、天津中盛天津中盛海天制药有限公司
长安制药、长安国际制药海南长安国际制药有限公司
爱德药业、北京爱德爱德药业(北京)有限公司
绵阳富临、绵阳富临医院、绵阳医院绵阳富临医院有限公司
南京睿科、南京睿科公司南京市睿科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长沙建达、长沙建达公司长沙建达投资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上海鸿飞上海鸿飞医学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益佰药材、药材公司贵州益佰药材有限责任公司
健康农贵州健康农中药食材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德阳医院、德阳肿瘤医院德阳肿瘤医院有限责任公司
大健康公司贵州益佰大健康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中奥医院、辽阳中奥医院辽阳中奥肿瘤医院
上海华謇上海华謇医疗投资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益佰配方颗粒、配方颗粒公司贵州益佰中药配方颗粒制药有限公司
博雅眼科医院巴中博雅眼科医院有限公司
医保目录《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 药品目录(2022年版)》,是基本医疗保险、 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基金支付药品费用的标 准
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处方药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处方才可调 配、购买和使用的药品
DRG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
DIP按病种分值付费
SOP标准作业程序,用于指导和规范日常的工作


第二节 公司简介和主要财务指标
一、公司信息

公司的中文名称贵州益佰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的中文简称益佰制药
公司的外文名称GUIZHOU YIBAI PHARMACEUTICAL CO.,LTD
公司的外文名称缩写YIBAI PHARMACEUTICAL
公司的法定代表人窦啟玲

二、联系人和联系方式

 董事会秘书证券事务代表
姓名许淼周光欣
联系地址贵州省贵阳市云岩区白云大道220-1号贵州省贵阳市云岩区白云大道220-1号
电话0851-847051770851-84705177
传真0851-847199100851-84719910
电子信箱[email protected][email protected]

三、基本情况简介

公司注册地址贵州省贵阳市云岩区白云大道220-1号
公司注册地址的历史变更情况
公司办公地址贵州省贵阳市云岩区白云大道220-1号
公司办公地址的邮政编码550008
公司网址http://www.gzcci.com
电子信箱[email protected]

四、信息披露及备置地点

公司披露年度报告的媒体名称及网址中国证券报、证券时报、上海证券报、证券日报
公司披露年度报告的证券交易所网址http://www.sse.com.cn/
公司年度报告备置地点公司董事会办公室

五、公司股票简况

公司股票简况    
股票种类股票上市交易所股票简称股票代码变更前股票简称
A股上海证券交易所益佰制药600594


六、其他相关资料

公司聘请的会计 师事务所(境内)名称中证天通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办公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直门北大街甲43号金运大厦B座13层
 签字会计师姓名戴亮、戴波

七、近三年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一) 主要会计数据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主要会计数据2022年2021年本期比 上年同 期增减 (%)2020年
营业收入2,735,262,838.673,346,704,605.71-18.273,413,192,886.11
扣除与主营业务 无关的业务收入 和不具备商业实 质的收入后的营 业收入2,732,131,916.113,343,999,903.88-18.303,410,999,564.26
归属于上市公司 股东的净利润-426,467,196.36243,772,727.54-274.94228,757,143.09
归属于上市公司 股东的扣除非经 常性损益的净利 润-467,857,211.99185,917,490.78-351.65188,364,018.41
经营活动产生的 现金流量净额345,299,144.63934,211,133.02-63.04366,657,366.28
 2022年末2021年末本期末 比上年 同期末 增减(% )2020年末
归属于上市公司 股东的净资产3,044,226,375.163,503,200,304.50-13.103,365,164,558.12
总资产4,865,807,509.445,068,038,586.32-3.995,226,386,677.52

(二) 主要财务指标

主要财务指标2022年2021年本期比上年同期增减(%)2020年
基本每股收益(元/股)-0.5390.308-275.000.289
稀释每股收益(元/股)-0.5390.308-275.000.289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基本每 股收益(元/股)-0.5910.235-351.490.238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2.9637.203减少20.166个百分点7.060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加权平-14.2215.494减少19.715个百分点5.814
均净资产收益率(%)    

报告期末公司前三年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的说明
√适用 □不适用
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变动原因说明:主要系本期收入下降,同时计提商誉减值准备增加所致;
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变动原因说明:主要系本期收入下降,同时计提商誉减值准备增加所致。


八、境内外会计准则下会计数据差异
(一)同时按照国际会计准则与按中国会计准则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净利润和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差异情况
□适用 √不适用
(二)同时按照境外会计准则与按中国会计准则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净利润和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差异情况
□适用 √不适用
(三)境内外会计准则差异的说明:
□适用 √不适用

九、2022年分季度主要财务数据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第一季度 (1-3月份)第二季度 (4-6月份)第三季度 (7-9月份)第四季度 (10-12月份)
营业收入687,874,165.98758,189,249.55653,147,887.70636,051,535.44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 的净利润50,549,194.3576,292,453.2569,157,962.30-622,466,806.26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 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 后的净利润47,602,957.4871,023,757.5536,142,331.36-622,626,258.38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 流量净额52,616,988.5362,091,381.84194,778,360.8735,812,413.39

季度数据与已披露定期报告数据差异说明
□适用 √不适用

十、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和金额
√适用 □不适用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非经常性损益项目2022年金额附注 (如适 用)2021年金额2020年金额
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27,221,340.29土地及 其他资 产处置30,770,195.181,833,814.93
越权审批,或无正式批准文 件,或偶发性的税收返还、 减免    
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 但与公司正常经营业务密切 相关,符合国家政策规定、 按照一定标准定额或定量持 续享受的政府补助除外30,966,955.66政府补 助等33,915,279.5664,255,404.03
计入当期损益的对非金融企 业收取的资金占用费    
企业取得子公司、联营企业 及合营企业的投资成本小于 取得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 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产 生的收益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损益    
委托他人投资或管理资产的 损益    
因不可抗力因素,如遭受自 然灾害而计提的各项资产减 值准备    
债务重组损益    
企业重组费用,如安置职工 的支出、整合费用等    
交易价格显失公允的交易产 生的超过公允价值部分的损 益    
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产生的 子公司期初至合并日的当期 净损益    
与公司正常经营业务无关的 或有事项产生的损益    
除同公司正常经营业务相关 的有效套期保值业务外,持 有交易性金融资产、衍生金 融资产、交易性金融负债、 衍生金融负债产生的公允价 值变动损益,以及处置交易 性金融资产、衍生金融资 产、交易性金融负债、衍生 金融负债和其他债权投资取 得的投资收益    
单独进行减值测试的应收款 项、合同资产减值准备转回    
对外委托贷款取得的损益    
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 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 值变动产生的损益    
根据税收、会计等法律、法 规的要求对当期损益进行一 次性调整对当期损益的影响    
受托经营取得的托管费收入    
除上述各项之外的其他营业 外收入和支出-12,336,362.72 -3,505,903.70-17,649,720.81
其他符合非经常性损益定义 的损益项目    
减:所得税影响额6,448,177.01 3,963,203.85-891,068.51
少数股东权益影响额 (税后)-1,986,259.41 -638,869.578,937,441.98
合计41,390,015.63 57,855,236.7640,393,124.68

对公司根据《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解释性公告第1号——非经常性损益》定义界定的非经常性损益项目,以及把《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解释性公告第1号——非经常性损益》中列举的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界定为经常性损益的项目,应说明原因。

□适用 √不适用

十一、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项目
□适用 √不适用
十二、其他
□适用 √不适用
第三节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2022年,受国际地缘政治冲突、大国博弈加剧、能源和资源供应及价格高位震荡、贸易壁垒不断增加等多因素影响,全球通胀创四十多年来的新高。为应对全球通胀冲击,主要发达经济体持续加息缩表,结束了宽松信贷和低利率时代,加剧了全球金融市场的波动,给全球经济带来不确定影响。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我国经济发展遇到内需疲软、外需收缩等国内外多重超预期因素冲击,全年经济增速远低于预期。投资方面,受房地产行业危机的影响较大;消费方面,受到居民收入预期下降的影响;外贸方面,虽然全年表现尚可,但是在欧美主要经济体不断加息影响下,增速逐月下降。全年经济呈现为较为强烈的波动性走势。在此环境下,医药行业在改革中寻求高质量发展道路。

2022年,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十四五”医药工业发展规划》的发布将全面推进健康中国战略的落地实施,国家把健康医药事业放到了战略高度,奠定了医药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一方面,在人口老龄化趋势未变、人民健康意识不断增强及国民经济水平逐步提升的背景下,全民医疗需求将持续高涨,这将助推我国医药市场的持续增长。另一方面,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和医疗需求的不断高涨,对我国医疗健康高质量、创新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国家近年来持续围绕深化医改,在医药、医保、医疗等各层面陆续出台相关行业政策,鼓励医药产业走研发创新、国产替代、国际化发展的路线。2022年,国家出台了多个“十四五”规划类文件,包括《“十四五”医药工业发展规划》、《“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等,涉及药品监管、中医药高质量发展、分级诊疗等诸多方面,从政策层面可见医改仍然是医药行业发展的主旋律,相关政策举措包括持续深化一致性评价,加速药械集中采购并扩围,推动医保目录动态调整,扩大医保支付范围,推动合理用药,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助力分级诊疗,全国落地医保谈判“双通道”政策,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增强中医药健康服务能力,加强互联网医疗监管,完善医疗、医保信息化发展建设,不断推进以DRG/DIP为代表的医保支付改革等,上述政策举措的发布实施为医药行业发展指明了方向,能营造良好的医药产业环境,进一步推动医药行业中长期高质量发展。这深刻影响着行业未来格局,给医药企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在医药行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公司始终坚定“一舰双翼”的发展战略,迎接挑战,聚焦主业,迎难而上。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73,526.28万元,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42,646.72万元。其中,医药工业板块与医疗服务板块营业收入占比分别为83.08%和16.70%,医药工业板块为公司的主要业绩贡献的来源。

医药工业板块:
公司医药板块业务涉及化学药、中成药和生物药等行业,均为原料制剂一体化,覆盖肿瘤、心脑血管、呼吸专科、妇儿专科、骨科等领域。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拥有148个品种、189 个药品生产批准文号,其中 65 个品种进入国家医保目录(按照药品注册证书显示:中药 40个、化药25个;按照医保目录甲乙类区分:甲类品种28个、乙类品种37个)。抗肿瘤用药中,化学抗肿瘤用药拥有注射用洛铂等产品,注射用洛铂为第三代铂类化合物,是独家品种,原研药,为一类新药,进入国家医保目录;中药肿瘤用药拥有艾迪注射液、康赛迪胶囊和艾愈胶囊3个产品;慢病用药组以心血管产品为主,拥有以银杏达莫注射液、注射用瑞替普酶、理气活血滴丸、心脉通胶囊、金骨莲胶囊、心胃止痛胶囊等多个产品。妇儿(男)科用药拥有妇炎消胶囊、葆宫止血颗粒、金莲清热泡腾片、泌淋胶囊(颗粒)、疏肝益阳胶囊等众多产品,镇咳类用药拥有克咳家族系列等产品。

医疗服务板块:
公司医疗服务板块主要业务包括综合性医院、肿瘤专科医院、肿瘤放疗中心的运营与管理。

公司根据医疗服务机构的运营特征,建立了规范、高效的内部管理制度及激励机制,同时利用发展过程中积累的医生资源作为技术支撑,保障公司旗下医疗服务机构长期发展,为患者提供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

截止报告期末,公司医疗服务板块拥有1家综合性医院,2家专科医院,2家肿瘤治疗投放公司,包括绵阳富临医院、辽阳中奥医院、德阳肿瘤医院等。

大健康板块:
公司大健康板块致力于开发、研制、生产及销售以苗药为特色的大健康产品,产品涵盖糖果、植物饮料、膏滋等,公司一直努力探索依托公司自营销售团队和电商销售相结合的模式,持续加大大健康产品的研发投入,努力提高大健康产品的销售规模和市场份额。

报告期内,公司重点推进以下几点工作:
1、坚持以创新研发作为业务核心驱动力,加大研发投入力度
公司积极布局化药、中成药及生物药领域,通过搭建科学完善的自主研发体系,整合优势研发资源,持续开展创新药物研发与已上市潜力品种的二次开发,同时,公司除了注重自主研发外,还采用联合开发、购买等各种方式,以期更快实现创新研发的突破,不断丰富产品线,实现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推进研发创新平台的搭建工作,形成药物研究所、苗药工程中心和北京益佰医药研究有限公司互动一体化的研发体系。公司持续推进在研产品的研发工作,包括继续开展珍珠滴丸的生产研究和申报工作、完成了 YBY-6002 和普乐沙福注射液两个在研项目的原料药注册申请工作,完成了普乐沙福注射液的制剂注册申请并获得受理,获得舒更葡糖钠注射液生产批件等;对已有品种中独家或类独家的产品进行挖掘,在技术优势、产品质量标准、循证医学证据、适应症范围增加等方面进行研究,包括开展注射用洛铂安全性、扩大适应症及提升依从性研究,进行银杏达莫注射液、艾迪注射液安全性再评价研究,开展艾迪注射液增加规格补充申请的相关研究,初步完成艾迪注射液质量标准提升研究,完成银杏达莫注射液质量标准提升研究等;对具有产业优势的苗药大品种进行二次开发;对拟过注册期产品进行再注册申报,包括获得复方甘草口服液等4个品种的药品再注册批件,获得克刻牌冰沁含片等保健食品延续注册批件等;对中药配方颗粒进行国标、省标标准研究,截止2022年12月31日,公司完成备案品种101个,其中100个国标品种,1个省标品种。

2、全面落实推进营销升级,多结构多层级深入拓展市场
报告期内,公司秉承“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客户服务为中心”的市场销售原则,围绕“专业专注、专业成就未来”的营销理念,开展营销相关工作;持续加强以自营模式为主的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大核心产品队伍建设。为配合销售模式的转型与升级,销售团队严格执行固化市场、固化政策、固化人员的任务,聚焦产品发展,建立管理区销售板块、加强院外和民营医院板块,多结构多层级深入拓展市场,持续完善终端市场建设,强化终端管控、内部挖潜、控制费用,优化销售政策,提升产品拓展能力。

3、推进数字化转型的深度建设,开展创新管理与信息系统的融合管控,提升公司运营管理水平与效率
在数字化转型的道路上,我们始终秉持着以人为本、以技术为核心的原则,持续推进深度建设,进一步加强数字化管理,并将其与创新管理和信息系统无缝融合。通过多核心系统之间的数据和流程联动,我们实现了数字化转型的全面升级,提升了企业的整体效率和市场竞争力。

同时,我们高度重视信息化人才的培养,通过不断提升数字化、数据化业务方式的覆盖,不断提高信息化人才的能力和素质,从而实现数字化转型的全方位推进。

我们深信数字化转型是企业走向未来的必由之路。作为一家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的企业,我们将持续不断地推进数字化转型的建设,不断探索前进的方向和方法,以打造具有竞争力的数字化企业为己任,为推动数字化经济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4、开展生产目标责任制,推行降本增效、循环环保经济型体系
报告期内,生产中心开展工作仍然以目标责任制为核心,将权责一致的管理理念在生产各个环节进行贯彻落实,以夯实各生产单元主体的管理责任,提升生产管理水平,具体包括持续完善及规范生产管理流程、修订相关制度及规范性文件、明确各项指标要求、深化工艺研究、推进稳定工艺参数、强化过程监管、加强确认与验证的管理工作,旨在保障产品生产水平,进一步提高药品质量。其次,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进一步提升风险识别能力,从而预防风险,将生产风险最大限度降低。第三,始终以降本增效为目标,各个生产单元秉承“精益生产”的理念,在生产的各个环节实施精细化管理。最后,注重药品安全问题,积极开展健全药物管理警戒体系的相关工作,如聚集性信号收集,上报药品安委会或药监,划分风险等级,事故调查,出调查报告,应急演练等。另外,报告期内,公司继续推进获批产品舒更葡糖钠注射液下一步产业化扩产所需的准备工作;完成孙公司女子大药厂综合车间改造并更换生产许可证工作,协同女子大药厂获得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证书和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认证证书。

5、扩大核心品种规模,丰富化药仿制药生产线
报告期内,公司按期推进长安制药美安科技新城新厂建设项目。截至报告期末,项目已全面竣工,并顺利进行试生产,美安科技新城新厂正在进行GMP符合性检查的准备工作。

除此之外,为实现公司提高公司化药生产工艺技术水平和提升公司产品质量、促进公司化学仿制药的研发进程,多途径实现公司丰富产品线的目标,继续按期推进化药水针制剂和冻干制剂生产线的改建工作,助力公司未来在生产中实现产能释放、研发推进、产品质量提高的突破。

6、完善公司治理机制,加强投资者权益保护,积极回馈股东
报告期内,公司如期完成定期报告披露工作,对董事会、监事会、经营层、股东、各职能部门的权利、义务、责任以制度形式加以明确和完善。2022年初国家各项监管法规及行业自律监管指引等陆续更新,为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水平,提升内控体系质量,提高信息披露质量,持续优化投资者回报机制,公司及时对公司治理制度进行修订和完善,以应对不断变化的法律法规要求和外部市场环境。

7、认真贯彻国家绿色环保发展、扶贫等重要指导意见,履行社会责任 报告期内,公司切实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积极参与到各项社会责任活动中,具体情况详见“第五节 环境与社会责任”。


二、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医药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保护和增进人民健康、提高生活质量、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受人口增长、人口老龄化程度加重、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以及居民医疗健康需求不断提高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卫生总费用逐年增长,根据国家卫健委《2021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我国2021年卫生总费用为7.56万亿元,十年间增长约4倍,占GDP比重为6.5%,该比例逐年提高,个人卫生支出占比逐渐下降,政府和社会卫生支出占比逐渐提升,这奠定了医药行业未来长足发展的基础。与此同时,我国总体医药费用支出的不断上涨致使医保支付压力与日俱增,为保障全民医保健康可持续发展,提升我国医疗服务质量,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成为医药行业发展的大势所趋。二十大报告提出的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医保、医疗、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建立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支持药品研发创新,推动罕见病、儿童药、老年药药品研发,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等政策思想,为医药产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而国家《“十四五”医药工业发展规划》的发布则是进一步将指导思想细化为医药产业的行动规划,重点突出加快医药产业创新和升级,提升产业链稳定性和竞争力,增强供应保障能力,创造国际竞争优势等。可见,未来我国医药市场空间巨大,将持续健康发展。在国家指导思想的引导下,医改工作持续深化,药品审评审批优化制度改革政策陆续落地并逐步细化,促使创新药上市速度大幅提升,创新药市场蓬勃发展;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稳步实施并取得阶段性成果,药品集中采购品种不断扩围,以DRG/DIP为代表的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持续深化,有效降低药品及医疗服务价格,带动下游医药市场需求的提升;医保谈判延续,医保目录动态调整常态化开展,增加了医保用药的可及性和广覆盖性等。随着医改相关政策制度的全面落地,我国医保控费取得阶段性成果,根据《2022年医疗保障基金事业发展统计快报》,我国2022年医保总收入为3.07万亿元,总支出为2.44万亿元,医保结余数为4.25万亿元,较2018年的2.32万亿元增长83.19%,医保基金支撑能力不断增强,医保支付结构合理化发展,医药行业供给侧改革成效显著,在这样的关键时期,医药行业的变革与重构压缩了医药企业的利润空间,却加速了医药产业的创新升级,在此过程医药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这给有实力且具备创新能力的企业带来新的机遇,拥有真正核心竞争力且与时俱进的公司将强者恒强。

1、医药工业
2022年,我国医药工业受全球经济下行、内需疲软、一致性评价及药品等医改政策深入实施、医药成本上升等多因素影响,医药制造业增速大幅下降。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规模以上医药制造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9,111.4亿元,同比下降1.6%,其中1-2月,同比增长12.9%,二、三季度增速转负,四季度降幅趋缓;利润总额4,288.7亿元,同比下降31.8%,营业成本总额 16,984.6 亿元,同比上涨 7.8%。而随着国家层面产业利好政策的密集发布、产业改革围绕人民健康需求的持续深化、自主创新引领地位的持续提升、全球资本市场的广泛关注及投资加持,中国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依然保持加速推进的局面,增速下降逐步放缓。从细分领域看,化学制剂仍然占据市场主导地位,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继续深化,药品集中带量采购仍将延续,创新药研发热情持续高涨,化学药产业链逐渐向欧美国家看齐,进入到创新发展新阶段;中药产业有国家利好政策加持,正在高质量发展进程中,传承与创新是发展的主旋律;我国生物药研发起步较晚,在政策支持力度加大、资本不断助力、技术快速进步、产业结构调整提升的共同作用下,生物药研发创新成果突出,生物药市场规模的增速远高于我国医药市场与其他细分市场,生物药集采预期开始显现。

公司为医药制造业企业,业务领域涵盖了化药、中成药、生物药全产业链的研发、生产和销售。近年来,中药产业细分领域,受到了市场的关注。中药产业是我国医药产业的重要组成,是代表我国最重要的民族产业之一,2021年中成药和中药饮片在我国医药行业的收入占比分别为17%和7%,地位举足轻重。人口老龄化趋势不变及全民健康消费升级意愿迫切,中药凭借其拥有广阔的群众基础,外加国家政策大力扶持,中药市场规模长期将呈现稳步增长之势。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我国中医药制造市场从2017年673亿元增至2020年737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3.1%。2021年我国中医药制造市场规模达到753亿元,未来将继续保持增长态势。近十年,由于国家医药政策及监管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对整个行业产生了重大影响,在中药行业在限制辅助用药、中药注射剂不良事件、打击商业贿赂、两票制推出、飞行检查等多项政策制度影响下,中药行业自 2016 年行业营收达到历史高点后行业规模和增速开始下滑,十年年复合增长率仅为5.2%,低于医药行业十年年复合增长率6.5%。在经过多年调整,国家利好政策不断加持下,中药行业增长初步呈现企稳状态,但离2016年左右行业的黄金阶段仍有距离,中成药行业总量增长仍然乏力。2022年,受到外围经济增速下降、内需不足、中药集采逐步扩面、中药材成本上涨等因素影响,我国中药行业增速下降,根据国家发改委数据显示,2022 年 1-12 月中国中成药累计产量达到227.7万吨,累计下降3.4%,中药行业利润下降,中成药生产、中药饮片加工2个子行业利润分别同比下降1.1%、31.9%。十八大以来,中医药行业的发展迎来了明显的政策机遇期。2017年7月,我国首部中医药法正式生效,第一次从法律层面明确了中医药的重要地位、发展方针和扶持措施。自此以后,为了鼓励中医药行业发展与创新,支持政策呈现发文机构级别高、发文频率高和政策覆盖范围广、医保及药品集采等行业支付政策趋于温和等特点。2022年,国家相继印发《药审中心加快创新药上市审评工作程序(试行)》、《“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医药人才工作的意见》、《全国中成药联盟采购公告(2022年第1号)》等文件,从研发创新、评价指标体系、人才建设等方面全方位加强高位谋划与指导,为中医药行业的发展指明了发展方向,给中医药企业营造了良好的经营环境,进一步推动了中药产业健康长远发展。

在各种政策利好等因素加持下,中药创新取得阶段性进展,根据药智网数据显示,2022年CDE共承办新的中药注册申请以受理号计有1,550个,同比增长13.06%,IND申请中包含创新药受理号38个,NDA申请中包含创新药品种9个和经典名方品种2个,中药创新药有4个品种获批上市,中药经典名方有2个品种批准上市,中药创新注册审评数据的再次刷新,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药创新研发正迎来突破性进展。中药创新发展趋势清晰,焕发生机。中药配方颗粒方面,2022年各省逐步推进中药配方颗粒纳入集采和纳入医保进程,加强医保支付支持力度,有利于优势企业实现以价换量,各企业国标备案数量增长,医疗机构覆盖扩容等等,带来中药配方颗粒产业继续扩容预期。中医药诊疗服务方面,有望在政策支持、老龄化进程加快、健康意识提升等多因素的推动下仍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综上,未来在中医药领域注重创新、致力于提升品牌影响力和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将取得长远发展。


2、医疗服务业
医疗服务行业一直以来是国家重点关注的领域,居民医疗支出意愿提升及消费升级、人口老龄化、医保年筹资的稳步提高一直是医疗服务行业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从宏观层面,出生率下降、老龄化程度加深带来人口结构变化,变化孕育医疗服务增量市场,如慢病防治与管理、辅助生殖等医疗服务领域出现了机遇。从需求端看,对于公共卫生应急处置能力的需求提升,居民健康意识水平从重治疗向重预防过渡,就医习惯从线下向远程适应,基层诊疗服务及设施便捷度和线上诊疗服务也备受关注。根据国家卫健委数据,2022年1-9月,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48.2亿人次(不包含诊所、医务室、村卫生室数据),同比下降0.7%,其中医院29.8亿人次,同比下降 2.6%(其中公立医院 25.0 亿人次,同比下降 3.6%;民营医院 4.8 亿人次,同比增长3.1%),基层医疗卫生机构15.9亿人次(不包含诊所、医务室、村卫生室数据),同比增长2.8%,通过数据显示民营医疗机构和基层医疗机构就诊人次逆势上涨,表明我国医改效果显著。从供给端看,急重症救治医疗设施增加、基层医疗服务网络扩张。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止到2022年末,我国医疗卫生机构103.3万个,较上年增长0.2万个,其中医院3.7万个(包括公立医院1.2万个,民营医院2.5万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98.0万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1.3万个;年末卫生技术人员1,155万人,医疗卫生机构床位975万张(包括医院766万张,乡镇卫生院145万张),供给端仍然呈现持续上涨趋势。从支付端看,医保支付改革进程中,医疗保险向多层次发展的同时,基于居民基本需求的更多医疗服务项目也正逐步纳入医保。2022年,医疗服务行业即将迎来新局面,年内多项重磅政策颁布,医疗服务行业深化改革持续。在政策层面,“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题是推动高质量发展,重要的政策主题包括专科建设、医保改革、国产替代、医疗数字化、分级诊疗、集中采购、医药人才保障、医疗中心建设等,主要目的是为逐步缓解医疗资源供需匹配不均,优化医保资金使用效率,提升医疗技术及服务能力。这为医疗服务未来健康发展指明了方向,未来专科医院诊所、康养、养老、第三方检测以及医疗数智创新领域将充满了机遇。未来医疗需求将逐步释放,医疗服务需求将快速增长,具有良好抗风险能力、核心竞争力和规模优势的医疗机构有望进一步提高市场占有率。


3、行业政策
2022年,我国相继出台了多个“十四五”规划类文件,涉及医药行业的多个领域,包括《十四五医药工业发展规划》、《“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等。

从各项政策的颁布,可以看出三明医改经验仍是今后医改工作的重点发展方向。医药方面,关注热点依然是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加速扩围和鼓励创新药发展。医疗方面,出台的医疗相关政策涉及到了合理用药、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与分级诊疗等多重方面,互联网医疗和医保线上支付的发展,标志着三医信息化建设将被高速推进,这为实现公立医疗卫生机构与全民健康信息平台联通全覆盖奠定了基础。医保方面,综合医保目录动态调整、医保支付方式变革、医保信息化和标准化改革等政策落地,表明政府将构建中国特色医保制度、走高质量发展道路的决心。从政策层面看,2022 年医药行业改革依然围绕人民健康需求持续深化,医药行业相关法规及政策发布情况如下: (1)医药方面
2022年1月,国家工信部、医保局、药监局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十四五”医药工业发展规划》,规划将建成健康中国作为首要目标,进一步驱动研发创新,特别是罕见药、儿童药等的创新,推动我国医药工业转型升级,加强药品监管、提高药品安全保障水平,全面药品加速国际化进程,实现医药行业高质量发展。

2022 年 5 月,国家药监局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该条例拟通过加强药品知识产权保护、改善药品审评审批机制、强化药品监管等方式,推动我国药品自主创新能力和药品安全保障水平的提升,进一步完善我国药物创新体系。

2022年7月,中国药品评价中心(CDE)发布《加快创新药上市申请审评工作程序(试行)》,该指导性文件旨在通过加快审评工作速度、注重临床价值导向、优化审评流程等方法,加快我国创新药物的研发上市审批,促进我国医药产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2022年9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药品网络销售监督管理办法》,并于2022年12月起开始施行,该法规主要目的是推动药品网络销售的规范化、合规化健康发展,加强对药品销售全链条的管理和监测,提高药品销售质量和安全水平,保障全民的健康和权益。

另外,2022年国家还发布了各种强化临床价值导向的创新药研发指引,包括《国家药监局发布新药获益-风险评估技术指导原则》《肿瘤治疗性疫苗临床试验技术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抗体偶联药物非临床研究技术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等系列技术指导原则,为规范和指导创新药物研发提供参考标准,并推动行业差异化布局,进一步促进我国创新药物行业的发展。

(2)医疗方面
2022年5月,国务院发布《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22年重点工作任务》、《深化医药卫生服务改革2022年重点工作任务》等政策,旨在加快构建有序就医和诊疗新格局,深入推广三明医改经验,推动医联体建设,扩大医保覆盖范围,优化医疗服务体系,推进医疗价格改革,着力增强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推进医药卫生高质量发展。

2022年7月,国家医保局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医疗服务价格管理工作的通知》,该通知旨在完善我国医疗服务价格管理体系,强化基本医疗服务公益属性,促进医疗服务创新发展,保障群众获得高质量、有效率、能负担的医疗卫生服务。通知主要举措包括强化医疗服务价格宏观管理和动态调整,突出体现对技术劳务价值的支持力度,着力支持基于临床价值的医疗技术创新等。

2022年8月,国家卫健委发布《关于印发“十四五”卫生健康人才发展规划的通知》,规划要求以补短板强弱项为重点,以深化人才制度机制改革为动力,加强卫生技术、基层卫生人才、中医药人才、人口老龄化人才等卫生健康人才队伍建设,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储备强有力的人才。

2022年11月,国家卫健委、中医药局、疾控局联合印发《“十四五”全民健康信息化规划》,规划旨在加快全民健康信息化建设,培育行业发展新动能,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构建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供强力支撑,努力实现全民健康信息化建设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新局面,早日建成统一权威、互联互通的全民健康信息平台支撑保障体系。

2022年7-11月,国家卫健委等部门印发《国家检验医学中心设置标准》、《关于印发国家重症医学中心和国家重症区域医疗中心设置标准的通知》和《关于设置国家中西医结合医学中心的通知》等医学中心建设相关政策,拟进一步推动优质医疗资源继续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提升整体医疗服务保障能力。

(3)医保方面
2022年2月,《关于开展第七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相关药品信息填报工作的通知》《国家组织骨科脊柱类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公告》《关于国家组织高值医用耗材(人工关节)集中带量采购和使用配套措施的意见》等政策陆续出台,进一步优化药品及器械带量采购比例,规范和细化品种报量方式,持续加速药械产品国产替代化进程。

2022年4月,国家医保局发布《国家医疗保障局办公室关于做好支付方式管理子系统DRG/DIP功能模块使用衔接工作的通知》,通知旨在通过提供较为详尽的技术指导和支持,协助各地医保局、医院信息部门、第三方数据处理机构等用户接入DRG/DIP功能模块,确保DRG/DIP功能模块的正常使用和实施,以实现支付方式的改革,改革将促进医院进行精细化管理,合理使用医保资金,推动医疗机构优化医疗服务质量和实现更好的经济效益。

2022年6月,国家医保局发布《2022年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调整工作方案》,本次调整旨在优化药品目录结构,提出医保工作管理要更加科学规范、支付更加高效务实、保障更加公平可及,推进医保药品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发展,解决人民看病后顾之忧。本次调整优化了申报范围,向罕见病患者、儿童等特殊人群适当倾斜;完善了准入方式,解决非独家药品价高无法纳入医保问题;改进续约规则,常规目录管理及简易续约有利于稳定社会预期;优化了工作流程,评审更高效;实现电子化申报,更高效规范等。

2022年7月,国家工信部、药监局联合发布《关于加强短缺药品和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中选药品生产储备监测工作的通知》,通知旨在完善短缺药品分级应对管理措施,加强对短缺药品、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的中选药品的生产储备情况以及生产企业的监测,不断提升药品生产供应保障能力;提高监测和预警精细化水平,确保药品供需平衡;加强政府、医疗机构和药企之间信息共享协作,保障市场稳定供应,更高质量满足人民健康需求。

(4)中药方面
中医药行业在2022年同样有多项重要文件,从中药研发创新、行业标准化、医疗服务等方面加强高位谋划与指导,让中医药发展历久弥新,着力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推动中医药产业健康长远发展。

2022 年 1 月,国家中医管理局发布《推进中医药高质量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发展规划(2021-2025年)》,该规划旨在聚焦政府间和国际组织框架下合作,扩大中药产品贸易,加速推动中国中医药产品及企业国际化进程。

2022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规划是首个以国务院名义印发的中医药5年规划,该规划明确了中医药在国家医疗保健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提出了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发展方向和具体目标。规划实施有利于从国家战略层面建立健全适合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和体制机制,在中医药供给和资源总量、质量标准建设、医保准入、中医药创新、中医药国际化等方面做出具体发展要求。

2022年5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印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22年重点工作任务的通知》,该通知旨在推进中医药综合改革,开展医疗、医保、医药联动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试点。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

2022年5月,国家药审中心发布《基于“三结合”注册审评证据体系下的沟通交流指导原则(试行)》、《基于人用经验的中药复方制剂新药药学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该指导原则以“三结合”为核心,即中医药理论、人用经验、临床试验三者相结合,旨在推进中药新药创新研发和医疗机构中药制剂创新转化,全面促进中药传承创新发展。

2022年6月,国家卫健委、国家中医药局发布《关于深入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和社区医院建设的通知》,通知旨在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加强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室建设,早日实现中医馆建设全覆盖。

2022年6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医药人才工作的意见》,意见聚焦中医药人才的培养、使用、评价、激励体制机制改革,并提出相关政策措施,推动新时代中医药人才工作高质量发展,为中医药振兴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2022 年 10 月,卫健委、中医药管理局印发《“十四五”中医药人才发展规划》,紧密对接《“十四五”卫生健康人才发展规划》,提出“十四五”期间人才发展主要指标,到2025年,符合中医药特点的中医药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培养、评价体系更加合理,人才规模快速增长,结构布局更趋合理,成长环境明显优化,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中医药人才队伍,为中医药振兴发展提供更加坚强的人才支撑。规划旨在推动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人才培养模式和使用评价机制、推动中医药人才岐黄工程的组织实施、推动更好地解决中医药人才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2022 年 11 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了《“十四五”中医药信息化发展规划》,规划目标是到2025年,完成中医药政务信息化网络建设,实现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互联互通,三级公立中医医院电子病历系统应用平均水平基本达到4级,数字便民惠民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基本建成与中医药管理体制相适应、符合中医药自身发展规律、与医疗健康融合协同的中医药信息化体系。

《规划》共分为4个部分,提出中医药信息化发展基础、数字便民惠民服务、中医药数据资源治理、中医药数据资源创新应用等4个项目,并从5个方面保障规划落地实施。

2022年12月,国家药监局发布《中药品种保护条例(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此番修订是为了加强中药全生命周期管理,充分发挥中药保护制度对中药全生命周期监管的正向激励作用,积极引导中药保护品种证书持有者积极开展上市后研究和评价,大力推动中药质量安全提升和产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鼓励中药创新,建立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评估路径,综合运用循证医学等方法,彰显中药特色;坚持医保、医疗、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建立与公立医院药品采购、基本药物遴选、医保目录调整等联动机制,促进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针对中药品种保护实践中的突出问题,结合中药产业新发展形势,完善制度设计。


三、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业务情况
本公司立足制药工业,打造拥有中药材种植加工提取、原料药到制剂全产业链的化学药、中药、生物药生产线的综合性制药企业,并不断向医疗服务和大健康领域拓展深耕。公司一直以来,围绕发展战略目标,持续提升运营管理效率、技术水平及资源整合能力,注重研发创新,不断丰富产品线并提升产品质量,紧跟市场变化脚步,优化营销策略,通过内生外延方式不断扩大公司规模,实现公司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主要业务
1、医药工业板块
主要业务为药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药品涵盖化学药、中成药和生物药等多个医药细分行业,产品涉及肿瘤、心脑血管、妇科、儿科、骨科和呼吸等多个治疗领域。化学药主要产品包括注射用洛铂、银杏达莫注射液;中成药主要产品包括抗肿瘤类(艾迪注射液、复方斑蝥胶囊、艾愈胶囊)、心脑血管类(心脉通胶囊、理气活血滴丸、丹灯通脑滴丸)、妇科类(妇炎消胶囊、葆宫止血颗粒、妇科调经滴丸和岩鹿乳康片)、儿科类(金莲清热泡腾片)、其他(金骨莲胶囊、心胃止痛胶囊和克咳家族产品);生物药主要产品包括注射用瑞替普酶、科博肽。

2、医疗服务板块
主要业务包括综合性医院、肿瘤专科医院、肿瘤放疗中心的运营与管理,包括绵阳富临医院、辽阳中奥肿瘤医院、德阳肿瘤医院等。

3、大健康产业板块
公司大健康板块致力于开发、研制、生产及销售以苗药为特色的大健康产品,产品涵盖糖果、植物饮料、膏滋等,公司一直努力探索依托公司自营销售团队和电商销售相结合的模式,持续加大大健康产品的研发投入,努力提高大健康产品的销售规模和市场份额。

(二)经营模式
1、医药制造板块
(1)采购模式
公司通过运用先进技术和科学管理体系的构建确保采购质量与效率。公司构建集团采购平台,通过生产系统增加合格供应商等多种方式,加大招标力度,最大程度降低采购成本;同时在体系上,完善供应商筛选以及跟踪制度等,重点把控原材料的质量和价格招标,规范原材料、辅料、包装材料和燃料招标采购,并强化对子公司物料招标采购的管理。

(2)生产模式
公司严格按照GMP常态化的要求组织规范生产,从原料采购、人员配置、设备管理、生产过程、质量检验、包装运输等方面,严格执行国家药品GMP规范,践行“四个最严”监管理念,增设药品安全委员会,并对产品的制造过程、工艺纪律、卫生环保规范等执行情况进行监督管理,除了加强生产现场的监控考核,确保整个生产过程处于受控状态之外,药物警戒为独立的部门,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负药品安全主体责任,各分公司设置专职专岗专员,每天检测疑似药品聚集性不良事件信号,定期更新药品安全性报告,对药品不良反应组织定期评价。

在整个生产过程中,由质量中心对生产环节的原料、中间产品、半成品、产成品的质量进行检验监控。与此同时,公司始终将不断创新贯穿在生产管理过程中,持续对在研产品进行大生产工艺参数摸索,为企业新产品的顺利上市做好工艺技术准备,助力公司进一步丰富产品线,提升公司的市场竞争力。

(3)销售模式
公司秉承“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客户服务为中心”的市场销售原则,围绕“专业专注、专业成就未来”的营销理念,开展营销相关工作;持续加强以自营模式为主的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大核心产品队伍建设。为配合销售模式的转型与升级,销售团队严格执行固化市场、固化政策、固化人员的任务,聚焦产品发展,增加院外、民营医院板块、控销版块,同时优化管理区模式,多结构多层级深入拓展市场,持续完善终端市场建设,强化终端管控、内部挖潜、控制费用,优化销售政策,提升产品拓展能力。

2、医疗服务板块
公司利用长期建立的医生资源作为技术支撑,建立起高效的内部管理和激励机制。在综合性医院方面积极调整布局,在肿瘤专科医院方面努力发展业务,在肿瘤放疗中心方面控制费用以增强盈利能力,最终为病患提供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

3、大健康板块
公司大健康板块致力于开发、研制、生产及销售以苗药为特色的大健康产品,产品涵盖糖果、植物饮料、膏滋等,公司一直努力探索依托公司自营销售团队和电商销售相结合的模式,持续加大大健康产品的研发投入,努力提高大健康产品的销售规模和市场份额。


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适用 □不适用
公司专注于肿瘤、心脑血管、妇科等多个治疗领域药品的生产与销售。围绕公司发展战略,在产品群、研发、市场营销、品牌影响、全产业链和集中管控等方面,形成了公司自有的核心竞争力。

1、产品群优势
恶性肿瘤、心脑血管和呼吸系统疾病是中国死亡率最高的病种。公司的主要产品布局于这三个市场,尤其以抗肿瘤药为核心。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拥有148个品种、189个药品生产批准文号,其中65个品种进入国家医保目录(按照药品注册证书显示:中药40个、化药25个;按照医保目录甲乙类区分:甲类品种28个、乙类品种37个)。抗肿瘤用药中,化学抗肿瘤用药拥有注射用洛铂等产品,注射用洛铂为第三代铂类化合物,是独家品种,原研药,为一类新药,进入国家医保目录;中药肿瘤用药拥有艾迪注射液、康赛迪胶囊和艾愈胶囊3个产品;慢病用药组以心血管产品为主,拥有以银杏达莫注射液、注射用瑞替普酶、理气活血滴丸、心脉通胶囊、金骨莲胶囊、心胃止痛胶囊等多个产品。妇儿(男)科用药拥有妇炎消胶囊、葆宫止血颗粒、金莲清热泡腾片、泌淋胶囊(颗粒)、疏肝益阳胶囊等众多产品,镇咳类用药拥有克咳家族系列等产品。

2、苗药研发优势
2008年经贵州省发改委批准,公司设立了贵州省民族药新型制剂工程技术中心,得到国家资金及技术方面的支持。2009年公司获批为国家级创新型企业,同年被国家发改委批准建设“西南民族药新型制剂国家地方联合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也顺利通过了验收。2014年9月,经国家科技部立项批准,以公司为依托单位,由贵州医科大学和贵州中医药大学为共建单位联合组建的国家苗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下简称“苗药工程中心”)开始建设,苗药工程中心主要从苗药创新药物基础和应用研究,苗药新制剂新剂型研究,苗药大品种二次开发,苗药资源保护和开发等方面开展苗药综合研究,获得多项研究成果,2018年7月通过国家科技部验收。苗药工程中心是国家科技部设立的唯一一个民族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贵州省第一个国家级药物研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也是贵州省第一个建设在民营企业的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苗药工程中心的设立标志着贵州苗药特色产业研究进入国家级创新行业,也标志着建设依托单位和共建单位苗药产品开发达到全国领先水平,还体现了项目依托单位和共建单位产学研合作进入新阶段。同时,加快了民族药新品种的成果转化,对提升公司的科技水平和综合竞争力发挥积极作用。

3、市场优势
经过多年发展,公司建立了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营销队伍,并在原有市场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思路,推进组合营销模式,强化学术营销力度和体系,建立了完善的肿瘤和心血管等领域专业营销团队。截止目前,公司产品销售覆盖全国医疗机构上万家,其中覆盖三级以上医疗机构两千余家。

4、品牌优势
公司本着“质量第一、技术优先”的经营原则,致力于在抗肿瘤药、心脑血管用药、妇儿用药和呼吸系统用药等领域的创新发展,在国内逐步形成了一定的品牌优势并具有了较高的知名度。

公司还致力于在国际上拓展自己的品牌影响力,公司向美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对拥有的“益佰”、“做足益佰”、“克刻”三个主商标提出了马德里注册。截止到报告期末,公司拥有国内有效注册商标448件,国际商标34个。公司拥有2件驰名商标:“益佰”、“KEKE克刻”;拥有4件著名商标:“做足益佰”、“杏丁”、“康赛迪”、“益佰艾迪”,其中“做足益佰”被评为贵州省十佳著名商标。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及子公司申请专利总计510件,授权并维持有效专利总计217件,在审专利55件。报告期内,公司新申请专利35件,其中发明专利共计12件、实用新型专利7件、外观涉及专利16件;新授权专利总计19件,其中发明专利10件,实用新型专利1件、外观涉及专利8件。另外,报告期内,公司艾迪专利获评2022年度贵州省高价值核心专利。这都为公司未来进一步提升市场竞争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公司是集药品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医药工业企业。公司产品涉及肿瘤、心脑血管、妇科、儿科、骨科和呼吸等多个治疗领域,已形成比较完善的产品布局。报告期内,公司荣获多项荣誉,具体如下:公司成功入选“2021年度中国企业信用500强”,与此同时公司董事长窦啟玲及总经理窦雅琪被评为全国优秀诚信企业家;公司成功入选“2021 年度中国中药企业 TOP100”榜单,位列31名,本次入选是公司连续第17年入选;公司荣登“贵州省民营企业100强榜单”第20名,同时荣登“贵州省制造业民营企业20强榜单”第10名;公司作为贵州省内唯一入选的医药企业成功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2022年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连续13年上榜“中国医药工业百强企业”榜单,也是贵州省唯一上榜的医药企业。此外,公司还荣获“2022年中国医药研发产品线最佳工业企业”殊荣;入选“2022贵州制造业企业100强”及“2022贵州企业 100 强”榜单,分别位列第27位及第67位。报告期内,公司当选为贵州省医疗保障研究会常务理事,同时董事长窦啟玲当选为新一届副会长;总经理窦雅琪荣获“贵州省优秀企业家”荣誉称号。

5、全产业链优势
公司拥有国内规模较大的从中药材种植、加工、提取到制剂生产的现代中药生产线;拥有从原料药到制剂全产业链的化学抗肿瘤药、生物药等合计二十多条通过国家GMP认证先进的生产线,剂型包括:小容量注射剂、大容量注射剂、冻干粉针剂、胶囊剂、糖浆剂、颗粒剂、片剂、合剂、滴丸等,已储备了全面且具有竞争力的产品组合,拥有研、产、销的全产业链优势。配备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自动灯检机、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近红外快速检测仪、水浴灭菌器、激光喷码机等尖端设备,并开始筹建第三方实验室,具备较强的生产和检测能力,对药品流通等各个产业环节,实施标准管理,将现有产业链进行全面优化升级,同时注重各产业链、各环节之间的衔接与协作,关注公司与客户以及外界合作伙伴的协同发展,满足公司发展需求。

6、集中管控优势
公司围绕整体发展战略目标,根据年度计划,全面推进了集团“业务数字化、管理数字化、决策数字化、运营数字化”四大领域的数字化转型工程,持续推进管理数字化平台建设,实现了数据资源整合的目标,并不断优化大数据决策平台,对关键指标进行分析,整体提升了公司的管理运营效率,为拓展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打下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五、报告期内主要经营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273,526.28 万元,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42,646.72万元。其中,医药工业板块与医疗服务板块营业收入占比分别为83.08%和16.70%,医药工业板块为公司的主要业绩贡献的来源。

(一)主营业务分析
1.利润表及现金流量表相关科目变动分析表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科目本期数上年同期数变动比例(%)
营业收入2,735,262,838.673,346,704,605.71-18.27
营业成本794,229,306.03711,052,166.6711.70
销售费用1,195,795,849.971,612,391,911.13-25.84
管理费用337,248,947.98366,626,466.92-8.01
财务费用33,314,298.6730,399,865.579.59
研发费用126,933,083.42136,074,702.61-6.72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345,299,144.63934,211,133.02-63.04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307,777,812.15-687,669,238.89不适用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68,868,881.64-485,011,186.97不适用
投资收益-166,346.6834,641,080.91-100.48
信用减值损失869,562.89-11,782,153.72不适用
资产减值损失-643,840,312.65-177,483,024.44不适用
资产处置收益31,049,336.40-1,373,074.10不适用
营业外收入1,816,310.176,066,843.20-70.06
营业外支出17,917,123.6211,106,476.5661.32
所得税费用46,261,440.9079,574,313.59-41.86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变动原因说明:主要系本期回款减少所致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变动原因说明:主要系上期支付德阳肿瘤医院股权转让款所致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变动原因说明:主要系上期偿还借款和分红增加所致 投资收益变动原因说明:主要系上期处置子公司贵州德曜医疗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和哈尔滨益佰医疗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所致
信用减值损失变动原因说明:主要系本期应收账款减少,信用减值转回所致 资产减值损失变动原因说明:主要系本期计提商誉减值准备增加所致 资产处置收益变动原因说明:主要系本期处置女子大药厂土地收益增加所致 营业外收入变动原因说明:主要系本期非日常收入减少所致
营业外支出变动原因说明:主要系本期非日常支出增加所致
所得税费用变动原因说明:主要系本期利润总额减少所致
本期公司业务类型、利润构成或利润来源发生重大变动的详细说明
□适用 √不适用

2.收入和成本分析
√适用 □不适用
详见下表
(1).主营业务分行业、分产品、分地区、分销售模式情况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主营业务分行业情况      
分行业营业收入营业成本毛利 率 (%)营业收入 比上年增 减(%)营业成本 比上年增 减(%)毛利率比上 年增减 (%)
医药工业2,272,500,531.54423,762,117.8881.35-23.282.76减少4.73 个百分点
医疗服务456,786,557.27367,775,136.8819.4920.0024.01减少2.60 个百分点
主营业务分产品情况      
分产品营业收入营业成本毛利 率 (%)营业收入 比上年增 减(%)营业成本 比上年增 减(%)毛利率比上 年增减 (%)
抗肿瘤1,272,623,707.88102,700,420.6591.93-30.27-16.93减少1.30 个百分点
妇科药282,579,184.96103,755,680.0763.28-15.99-0.84减少5.61 个百分点
心脑血管313,118,425.4479,465,719.0374.62-21.49-0.35减少5.38 个百分点
其他404,179,213.26137,840,298.1365.900.5732.06减少8.13 个百分点
医疗服务456,786,557.27367,775,136.8819.4920.0024.01减少2.60 个百分点
主营业务分地区情况      
分地区营业收入营业成本毛利 率营业收入 比上年增营业成本 比上年增毛利率比上 年增减
   (%)减(%)减(%)(%)
华北东北459,309,716.9593,866,359.4479.56-26.15-21.93减少1.10 个百分点
华东地区635,358,987.06134,349,280.2378.85-23.530.79减少5.10 个百分点
华南地区342,489,695.16100,497,743.8970.66-22.0714.28减少9.33 个百分点
华西地区707,105,467.88346,934,876.5450.947.8341.18减少11.59 个百分点
华中地区585,023,221.76115,888,994.6680.19-26.39-4.80减少4.49 个百分点
主营业务分行业、分产品、分地区、分销售模式情况的说明


(2).产销量情况分析表
√适用 □不适用

主要产品单位生产量销售量库存量生产量比 上年增减 (%)销售量比 上年增减 (%)库存量比 上年增减 (%)
注射用洛铂万支65.42123.35101.15-71.59-30.94-36.42
艾迪注射液万支2,180.662,958.91628.95-53.88-28.10-55.31
银杏达莫注射液万支2,194.972,417.68579.54-34.69-20.49-27.76
葆宫止血颗粒万盒755.15630.42304.37-5.28-20.2969.44
复方斑蝥胶囊万盒219.29228.5346.23-22.99-17.29-16.66
(未完)
各版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