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报]瀚川智能(688022):2022年年度报告
原标题:瀚川智能:2022年年度报告 公司代码:688022 公司简称:瀚川智能 苏州瀚川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2年年度报告 重要提示 一、 本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年度报告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承担个别和连带的法律责任。 二、 公司上市时未盈利且尚未实现盈利 □是 √否 三、 重大风险提示 公司已在本报告中详细阐述公司在经营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各种风险,敬请查阅本报告第三节“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之“四、风险因素”相关内容,请投资者予以关注。 四、 公司全体董事出席董事会会议。 五、 容诚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为本公司出具了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六、 公司负责人蔡昌蔚、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何忠道及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王永双声明:保证年度报告中财务报告的真实、准确、完整。 七、 董事会决议通过的本报告期利润分配预案或公积金转增股本预案 公司2022年年度利润分配及资本公积转增股本方案为:以实施权益分派股权登记日的总股本为基数,公司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28元(含税),以资本公积向全体股东每10股转增4股,公司不送红股。截至2023年4月3日,公司总股本124,937,969股,以此计算合计拟派发现金红利15,992,060.03元(含税)。本年度公司现金分红比例为21.75%。拟以资本公积向全体股东转增合计49,975,188股,本次转增后,公司总股本为174,913,157股(具体以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登记为准)。在实施权益分派的股权登记日前,公司总股本发生变动的,公司拟维持现金分红总额不变,相应调整每股分配比例;同时维持每股转增比例不变,相应调整转增总额。 公司2022年年度利润分配及资本公积转增股本方案已经公司第二届董事会第二十次会议审议通过,独立董事对此预案进行审核并发表了明确同意的独立意见,监事会对利润分配预案进行了审核并提出审核意见。本预案尚需公司股东大会审议通过。 八、 是否存在公司治理特殊安排等重要事项 □适用 √不适用 九、 前瞻性陈述的风险声明 √适用 □不适用 本报告所涉及的公司未来计划、发展战略等前瞻性陈述,不构成公司对投资者的实质承诺,请投资者注意投资风险。 十、 是否存在被控股股东及其他关联方非经营性占用资金情况 否 十一、 是否存在违反规定决策程序对外提供担保的情况 否 十二、 是否存在半数以上董事无法保证公司所披露年度报告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 否 十三、 其他 □适用 √不适用 目录 第一节 释义 ..................................................................................................................................... 4 第二节 公司简介和主要财务指标 ................................................................................................. 7 第三节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 12 第四节 公司治理 ........................................................................................................................... 62 第五节 环境、社会责任和其他公司治理 ................................................................................... 82 第六节 重要事项 ........................................................................................................................... 91 第七节 股份变动及股东情况 ..................................................................................................... 126 第八节 优先股相关情况 ............................................................................................................. 134 第九节 债券相关情况 ................................................................................................................. 135 第十节 财务报告 ......................................................................................................................... 135
第一节 释义 一、 释义 在本报告书中,除非文义另有所指,下列词语具有如下含义:
第二节 公司简介和主要财务指标 一、公司基本情况
二、联系人和联系方式
三、信息披露及备置地点
四、公司股票/存托凭证简况 (一) 公司股票简况 √适用 □不适用
(二) 公司存托凭证简况 □适用 √不适用 五、其他相关资料
六、近三年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一) 主要会计数据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二) 主要财务指标
报告期末公司前三年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的说明 √适用 □不适用 1、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4,280.42万元,同比增长50.77%,主要系公司聚焦新能源及汽车电动化和智能化的主赛道,持续加强新产品和新客户的市场开拓,坚定实施标准化产品转型,报告期公司在巩固传统汽车行业优势的同时,积极投入新能源电池设备、充电换设备等高速发展的行业,收入实现大幅增长。 2、报告期内,公司分别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351.32万元,同比增长20.9%,主要系公司营业收入实现增长;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 2,579.53 万元,同比下降 16.6%,主要系公司主要系公司本期对外投资确认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同比上期增加较多所致。 3、报告期内,公司基本每股收益为 0.68 元/股,同比上升 21.43%,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7.52%,增加0.83个百分点,主要系公司净利润增加所致。 4、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9,722.24万元,同比增长0.14%,主要系公司加大新业务开拓力度,增加了销售规模,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增加所致。 七、境内外会计准则下会计数据差异 (一) 同时按照国际会计准则与按中国会计准则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净利润和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差异情况 □适用 √不适用 (二) 同时按照境外会计准则与按中国会计准则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净利润和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差异情况 □适用 √不适用 (三) 境内外会计准则差异的说明: □适用 √不适用 八、2022年分季度主要财务数据
季度数据与已披露定期报告数据差异说明 □适用 √不适用 九、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和金额 √适用 □不适用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对公司根据《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解释性公告第1号——非经常性损益》定义界定的非经常性损益项目,以及把《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解释性公告第1号——非经常性损益》中列举的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界定为经常性损益的项目,应说明原因。 □适用 √不适用 十、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项目 √适用 □不适用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十一、非企业会计准则业绩指标说明 □适用 √不适用 十二、因国家秘密、商业秘密等原因的信息暂缓、豁免情况说明 □适用 √不适用 第三节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2022年是机遇与挑战交汇的一年,面对不断变化的政策和市场环境,公司积极响应国家智能制造的号召,紧抓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大好的趋势,积极布局新业务。2022年是公司制定“业务升级、管理升级”三年战略转型的最后一年,也是关键的一年,报告期内,公司围绕年初制定的2022年度工作计划,贯彻董事会战略部署,积极开展各项工作。在技术研发、产能扩张、销售布局、管理提升等发展刀刃上下苦工,全方位促进经营提升,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 (一)经营业绩 报告期,公司业绩同比取得较大幅度提升,利润增长显著,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4,280.42万元,同比增长50.77%;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351.32万元,同比增长20.9%;综合毛利率为28.30%,同比减少5.46个百分点。其中汽车智能装备实现营业收入53,687.33万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47.17%,毛利率为35.66%;充换电智能装备实现营业收入28,933.42万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25.42%,毛利率为14.81%;电池智能制造装备实现营业收入23,374.42万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20.54%,毛利率为27.19%。 截至披露日,公司在手订单总金额为30.42亿元(含税),其中电池智能装备在手订单15.83亿元,占比52.04%;充换电智能装备在手订单8.85亿元,占比29.09%;汽车智能装备在手订单5.74亿元,占比18.87%。 (二)主航道业务经营情况 新能源汽车蓬勃发展是公司各板块业务发展的强劲内驱。2022 年,我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702.1万辆和2686.4万辆,同比增长3.4%和2.1%,延续了增长态势。在政策和市场的双重作用下,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依然保持爆发式增长。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了705.8万辆和688.7万辆,同比增长96.9%和93.4%,市场占有率达到25.6%,逐步进入全面市场化推展期。 (1)汽车智能装备板块 随着新能源汽车终端市场的强劲需求,带动新能源汽车零部件行业高速发展。公司作为国内汽车装备的领先企业,按照“专业全球化”战略,持续加强新产品的开发和升级。公司专注于细化转型,并将新能源汽车行业作为重要下游业务领域,在形成了汽车板块产品线后,逐步完善业务布局。报告期,公司在汽车装备领域取得如下成绩: 国际化布局方面,加大了国际化运营步伐,报告期设立了加拿大子公司,并提升其战略地位,未来将着力构建北美本地化服务能力,完成售前服务与现场交付相结合的本地化运营模式的落地。 标准化方面,进一步加大标准化进程,评审与标准化工作高效开展,开始建立产品型运营模式,从组织架构上将定制业务与标准产品类业务分离运作。 客户方面,通过十多年对市场的深耕,并依托领先的技术创新能力和项目管理交付能力,公司积累了广泛的客户基础,报告期公司积极加强与新老客户潜在目标项目的技术及商务沟通,公司与汽车零部件龙头企业泰科电子、大陆集团、安波福、采埃孚、马勒等保持长期稳定合作关系,在新能源电驱动和热管理系统领域与汇川技术、比亚迪、巨一科技、飞龙股份、富临精工等客户展开了积极合作。依托优秀的产品、服务能力及客户响应效率,报告期,公司获得了泰科电子颁发的“战略合作奖”和博世颁发的“2022亚太区创新供应商奖”,客户认可度与客户粘性不断增强。 (2)充换电智能装备板块 电动化已成为全球汽车市场的大势所趋,公司积极抓住新能源汽车发展及“新基建”实施的政策窗口,凭借多年在智能制造领域积累的技术和经验优势,积极切入换电领域,迅速掌握了换电设备及相关产品的核心技术,形成了具备较强市场竞争力的产品体系。在公司上下一致努力协同下,紧抓行业风口,积极推进项目建设,2022 年度公司充换电业务取得明显突破。其中包括: 在业务方面,移动换电站、标准商用车换电站、站控云平台、商用车电池包和无人机巡检车开发完成,初步完成产品搭建;换电站业务于2022年12月取得ISO9001体系认证,截至披露日,公司电池箱业务获得了IATF16949LOC的认证,公司充换电产品生产交付能力已得到客户及专业机构验证,产品生产达到“车规级”标准。2022年度,公司获得了“2022中国十大换电技术奖”、“2022年度换电技术奖”、“2022绿电重卡年度充换电品牌推荐奖”等各项奖项,代表行业对公司充换电产品专业技术水平、研发能力及交付落站经验的认可。 在适配车型方面,公司生产制造的换电站适配多款乘用车和商用车旗下新能源换电车型,目前已适配北汽汽车、奇瑞汽车、东风汽车、东风柳汽、一汽奔腾、蔚来汽车、上汽等乘用车品牌;已适配吉利汽车、华菱汽车、陕汽重卡、北汽福田、一汽解放等重卡商用车品牌,以及提供部分其他商用车和乘用车品牌车型换电站的核心部件。 在客户方面,公司初步完成主机厂、运营商、电池厂、能源商四大类客户的覆盖和布局,已与宁德时代、协鑫能科、吉利集团、蓝谷智慧能源、东风集团、捷能智电、中石化等客户保持良好合作,成功拓展终端商用车、终端乘用车、电池箱、EPC等客户业务。截至年报披露前,就充换电业务公司与四川蜀道集团达成战略合作。 产能建设方面,以换电生产为中心,产业链上下游联动,不断提升生产能力与核心竞争力。 报告期完成“苏州瀚腾”“诸暨瀚鑫”和机加工工厂“苏州瀚飞”三个工厂的建设并已达到量产能力。 (3)电池智能装备板块 2022年以来,在全球能源转型和国内双碳战略背景下,新能源汽车市场及储能市场呈现较好的发展趋势,国内外电池厂不断加码产能扩建,锂电设备需求旺盛,2022年我国动力电池累计产量达545.9GWh,累计同比增长148.5%。公司聚集核心资源大力开拓锂电设备的产品开发和市场开拓,目前公司已经形成化成分容和圆柱电芯的高速装配两大产品线,在电池装配、化成分容、检测、数据追溯等专业领域具备成熟产品。2022年度,公司在电池装备领域取得如下成绩: 业务方面,产品已覆盖消费类电池、动力类电池和储能电池三大领域。报告期,公司开拓了储能方壳化成分容设备的市场机会,同时公司首次获得海外客户松下集团的多条产线订单,迈出锂电设备出海第一步。 交付方面,对于成熟的标准解决方案,公司秉承“321”的交付目标,即“3个月交付+2个月达成验收条件+1个月陪产爬坡交接”,报告期,公司电池设备业务获得欣旺达“最佳交付奖”和珠海冠宇“年度优秀供应商”的荣誉称号,交付能力获得客户的认可。 客户方面,公司继续与锂电池龙头企业欣旺达、亿纬锂能、力神、鹏辉能源、珠海冠宇等全球知名厂商保持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同时,新开拓了松下集团、比亚迪、正威集团等知名客户,并展开积极合作,客户满意度提升。报告期,公司与正威集团签订了8.34亿元的化成分容设备的重大销售框架合同,并与深圳埃克森就锂电池相关生产设备业务达成战略合作并获得重大锂电生产配套设备订单。 (4)其他领域 除了聚焦主业,公司也持续探索和孵化新兴领域的业务,为公司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做好准备。 目前工业互联业务由全资子公司苏州瀚码智能技术独有限公司立运营,目前已形成工业低代码平台和工业联网平台,瀚码技术深耕垂直行业,已经在新能源锂电、汽车零部件、3C电子、生命健康等先进制造领域服务了包括宁德时代、珠海冠宇、欣旺达、泰科电子、大陆集团、海尔、碧迪、立讯精密等数十家头部企业。 工业零组件业务,目前由公司全资子公司苏州鑫伟捷精密科技有限公司独立运营。报告期鑫伟捷优化了组织结构和运作模式,形成以赣州为主的赣州+苏州两地生产模式;加强业务宣传,并进一步完善了渠道销售团队建设和渠道拓展布局,已完成华东、华南、西南及华中的区域布局,公司与捷普电子、华为、亿纬锂能等优质客户保持稳定合作。 汽车零部件业务,目前由控股子公司苏州博睿汽车电器有限公司独立运营,专注于汽车ADAS领域的高速数据传输线束的制造,在发展过程中已取得了Leoni,Force,TE等知名供应商的战略支持。报告期,以最小成本最快的速度建立了稳定的团队,开始接单和生产,获得了第一个非代工项目并量产。在资质体系方面,获得了质量管理体系ISO9001和职业健康安全体系ISO45001的认证,车用线束产品取得了IATF16949的认证,量产能力初具。 (三)创新驱动,强化技术优势 2022年,公司持续实践和优化IPD流程体系,围绕智能制造解决方案的战略目标,坚持前沿科技,持续投入探索行业技术发展方向,不断加大投入新产品的研发,并不断对现有产品进行迭代升级和技术创新。 研发流程体系方面,公司继续全面推行集成产品开发模式变革(IPD+),为达成从线索到产品生命周期管理全过程的目标,报告期,公司着重优化流程、打造标杆、建立评价体系等工作,IPD+系统落地工作有了扎实推进,多项产品纳入IPD项目管理,产品开发多快好省。 产品与技术研发方面,报告期,公司开展了扁线电机定子标准产线的研发,引入高端人才,目前第一阶段设备已完成试样生产,第二阶段已完成样机搭建;针对脉冲强磁技术的研发,公司已成立专项技术团队,重点针对汽车及充电桩设备相关的高压线束及锂电池包的汇流排进行研发,目前已进入实验设备开发阶段;在化成分容数字电源方面,截至目前公司已完成6A/15A/30A/60A/80A/100A/120A/200A/240A等9款电源产品的开发并上市,电源产品齐全;在圆柱装配方面,目前已经完成二次圆柱的开发并达到量产能力,完成全极耳大圆柱装配线样线的开发。在充换电设备领域,依托核心技术优势针对换电站、运维系统、站控系统开发、云管理平台核心零部件的、无人机巡检等内容,逐步推进整体的研发内容,研发并迭代了乘用车及商用车充换电站,针对换电核心部件,完成乘用车电池螺栓式锁止机构寿命测试,使用寿命超行业标准 3倍以上;商用车换电机器人目前已实现大批量交付使用,增加吊点力平衡检测、长距离全闭环定位、维护保养预警、防松检测、过载保护等功能,有效提升了换电机器人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针对运营终端,已完成站控系统和云管理平台的迭代升级;针对无人机巡检系统,完成了无人机智能移动巡检系统的研发工作,实现了无人机异地回收、智能路线规划、大数据实时动态管理、低能耗运行等成果。 研发投入方面,报告期,公司研发投入6,897.45万元,同比增长9.48%,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6.04%,极大提高了公司产品竞争力,公司新增申请专利188项,其中发明专利37项,新获得授权专利122项,其中发明专利9项,通过专利布局建立深厚的技术壁垒和市场壁垒,为公司未来能够持续创造具有核心优势的领先产品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稳步推进产品交付能力 1 换电行业需求爆发,公司产能布局迅速。○生产基地建设,建设诸暨+苏州换电生产基地,形2 成年产680台套换电设备产能;○募投项目建设,推出“智能换电设备生产建设项目”募投项目,项目预计总投资7.24亿元,项目建设期2年,建成投产后将形成年产能2,000台套的新能源车换3 电站的生产能力,能有效提升瀚川智能在新能源车换电站领域的拓展空间;○新生产基地规划,4 已在选址规划其他地区作为公司换电项目整站落地装配及售后服务网点;○人员扩充,为适配大量增长的订单,截至披露日,充换电事业部已大规模扩充人员,并且以模块化,班组式方式建立培养、培训机制,快速扩充成熟人才。 汽车行业技术更迭,公司扩产项目跟进:为提升汽车业务产能,公司募投项目建设推出“智能电动化汽车部件智能装备生产建设项目”,项目预计总投资2.16亿元,建成投产后将新增扁线电机定子装配自动化解决方案12套、脉冲强磁场焊接机120套产能。 多元化供应链布局,保障产品及时交付。在供应链方面,公司立足多元化的供应链布局,凭借多年来在供应链端的积累和口碑,得到了供应商的大力支持,通过对现有长交期物料建立安全库存,与核心零部件供应商建立战略合作等多种方式保障供应链安全。报告期公司整体供货能力增长,较好支持了公司业绩增长,2022 年,供应链和交付不断融合淬炼,构建高质量、低成本、快速交付的供应链体系,更好夯实了与供应端厂商的深入合作关系,保障了交付。 (五)完善经营管理体系,加强内部控制,提升组织管理效能 管理系统提升。公司持续推进经营管理体系建设,提升运营管理能力,加强制度流程建设、风险管控体系建设,特别是在信息化、数字化方面加大投入,新建并升级了一系列信息化系统。 优化S2E、IPD+、ISC、L2C、MM等流程体系,同时公司进一步明确要打造质量优、速度快、运作成本低的流程型组织的战略目标,公司以高度战略决心,推动数字化转型,投入资源。报告期公司已搭建业财一体的ERP系统和供应商关系管理的SRM项目,决心以数字化工具促进开源节流提质增效,向质量管控持续深化。 降本增效。公司持续开展降本增效、挖掘内部经营潜力的管理提升工作,从生产、采购、销售、仓储物流、财务、人力等多个维度降低成本、提升效率。报告期,公司继续深化了跨部门的物料归一化工作,做好优选库成本降低及交期缩短的优化工作,构建了战略供应商合作机制。 内部控制方面,公司不断加强内控体系建设,持续优化采购、生产、研发和销售服务业务流程和相关内部控制,建立和完善内部治理和组织结构,形成科学的决策、执行和监督机制,保证公司经营管理合法合规以及经营活动的有序进行,提高经营效率,提升公司整体管理和运营水平,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 (六)优化人才建设,打造高绩效组织文化 公司持续贯彻人才战略,持续推动高素质人才队伍的建设发展。从公司战略出发走进业务,了解短期和长期的需求,打造与公司战略相适配的组织能力。 在人才组织协同方面,完善业务合作伙伴机制,基于扁平化管理需求,将人资、财务融入各个事业部,全面建设HRBP和财经BP管理机制,做好业务战略合作伙伴的角色,提高管理效率。 在人才扩充方面,为顺应公司快速发展带来的人才需求,构建支撑公司战略和发展的人才梯队。公司大力拓展招聘渠道,除了传统招聘渠道,开拓网络招聘、校企合作、企业内部推荐等方式更精准有序的补充专业人才。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员工数量为1572人,较去年年末增长27.29%。 在人才培养方面,公司加强员工培训,形成有效的人才培养和成长机制,重点打造了“技术类、管理类、营销类、生产类”后备人才队伍建立,后备干部队伍培养、选拔和管理机制,建立干部“选育用留汰”制度,其中“青蓝计划”作为公司重点人才储备项目,经过6年的项目实践,逐渐建立和形成“选育用促留”的内生型人才成长链条,报告期公司荣获2022苏州最佳雇主荣誉称号。 在绩效管理方面,通过将公司战略解码,确立各级组织目标和个人绩效,同时建立目标可视化看板和例会机制,保障组织绩效目标的达成。报告期,为支撑公司战略规划和组织目标达成,公司开展2022年集团绩效体系建设项目,旨在建立科学、合理的战略目标和组织目标解码机制,促成组织绩效、个人绩效上下支撑。公司将加强对个人的绩效辅导和绩效评价工作,在基于绩效目标和责任结果的基础上,建立多元化的激励机制,激活组织活力,打造高绩效的组织文化。 (七)充分利用上市公司平台,拓展融资渠道,建立员工长效激励机制 报告期,公司抢抓资本市场新机遇,优化投融资结构,为公司高质量发展赋能。公司启动了2022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相关工作,并于2023年3月完成募资9.53亿元,将用于智能换电设备生产建设项目、智能电动化汽车部件智能装备生产建设项目和补充流动资金。除进行资本市场融资以外,公司也不断拓宽获得低成本信贷资金的融资渠道,降低企业财务费用。 公司要不断发展壮大,人才是关键。报告期内,充分利用上市公司及资本市场平台,公司实施了第三期股权激励计划,采用“限制性股票+员工持股计划”相结合的方式,建立长效的激励机制以吸引和留住各类人才,将核心员工个人利益和公司利益深度绑定。 二、报告期内公司所从事的主要业务、经营模式、行业情况及研发情况说明 (一) 主要业务、主要产品或服务情况 (一)主营业务情况 1.主要业务 公司是一家专业的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聚焦汽车电动化和智能化的主航道,主要从事智能制造装备及系统的研发、设计、生产、销售和服务,为客户提供柔性的、高效的、专业的智能制造解决方案,助力制造行业客户提升生产力。公司通过多年的业务实践,已建立了模块化、单元化的工艺及系统模块,能够根据客户个性化需求,研发、设计并有机组合成系列智能制造装备及系统。 公司是国内同行业中为数不多能够参与国际智能制造装备项目的供应商。凭借深厚的研发实力、持续的技术创新、十余年的工艺技术知识的积累、强大的人才团队及丰富的项目实施经验等优势,公司积累了大量国内外知名客户,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与此同时,公司加大了国内市场以及新业务领域的开拓力度,在优势业务汽车智能制造装备业务进一步巩固和提升竞争力的同时,锂电池、充换电智能装备业务也逐步建立了独特优势,也为工业互联、工业零组件、汽车零部件等新兴业务奠定了长足发展的基础。 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没有发生重大变化。 2.主要产品 公司致力于为客户提供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主要应用于汽车智能制造、锂电池智能制造、充换电智能制造等领域。在探索和孵化的新兴业务产品为工业互联软件系统、工业零组件和汽车零部件业务,公司致力于为客户提供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 (1)汽车智能制造装备 公司聚焦“新四化”,赋能汽车“智”造,专注汽车连接系统、ADAS、热管理系统、电驱动系统的组装和测试解决方案,同时提供高速传输线束产品线、扁线电机定子产品线及插针机等标准化设备,公司在汽车行业具有丰富的智能制造装备项目实施经验,为客户提供专业的解决方案,助力客户提升生产力。 部分产品如下图所示:
在电池设备制造领域,公司专注软包电池、圆柱电池和方壳电池的智能制造,在电池产品装配、化成、分容、检测、数据追溯等中后道专业领域具备独特技术。公司主要产品包括电芯高速装配设备和化成分容设备,分别运用于数码电池领域包括软包电池、圆柱电池和扣式电池,以及动力电池领域包括动力软包、动力圆柱和方形电池。其中,电芯装配方面,有一次圆柱电池生产线、二次圆柱电池生产线等;在化成分容方面,主要有化成分容一体机、热压化成/分容产线、负压化成/分容柜等。 部分产品线如下图所示
在充换电设备领域,公司现拥有乘用车充换电站、商用车充换电站、核心零部件及终端运营系统四大类别产品,为乘用车、轻卡、重卡、矿卡、无人机等提供多配置、多场景、可兼容、可共享、可迭代的整体充换电解决方案与服务。乘用车充换电站、商用车充换电站主要可适配东风汽车、东风柳州汽车、奇瑞汽车、北汽新能源、一汽奔腾、一汽解放、陕西重卡、蔚来汽车、上汽集团等旗下新能源换电车型。公司同时提供适配各类型充换电站的核心零部件、终端运营系统包括云平台、站端控制运营系统。 主要产品示例如下:
公司在探索和孵化的新兴业务包括工业互联软件系统、汽车零部件、工业零组件精密制造。 在工业互联领域,公司投资设立了苏州瀚码智能技术有限公司独立运营工业互联业务,目前主要产品包括工业互联网平台和工业低代码平台,服务的企业覆盖多行业的头部客户,涵盖能源、锂电、医疗等行业。子公司鑫伟捷独立运营的工业零组件精密制造专注于新能源、汽车、医疗设备、ADAS领域的高速数据传输线束的制造,如Fakra、Mate-AX、Mate-Net、GEMnet等线束产品,同步布局新能源汽车的高压线束产品,并已积累相关核心技术。 (二) 主要经营模式 1.盈利模式 公司盈利主要来源为汽车、新能源锂电池和充换电站等多个领域的不同客户提供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公司主要采用“以销定产、以产定购”的定制化经营模式。公司生产经营活动围绕客户订单展开,在签订销售合同后,根据合同安排采购与生产,生产完成后进行安装调试及验收交付。 2.采购模式 公司所提供的产品分为标准类产品及非标定制类产品。标准类产品会结合市场预测与实际订单情况,通过S&OP机制动态调节库存水平,采取“备货采购”和“以产定购”相结合的采购交付模式。定制类产品会与客户充分沟通并在确认需求的前提下,采用“边设计、边采购、边生产”的采购交付模式,来保证客户各项需求。所有物料采购均由供应链下属各部门按职责分别履行,包括采购计划下达、供应商认证、询比议价、采购、检验、出入库等工作。公司建立了完善的合格供应商管理制度及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通过质量、交付、成本控制、服务响应等各项能力来认证合格供应商,定期对供应商物料的质量、价格、交付及服务情况等进行动态绩效考评。在长期经营中,公司结合供应商的绩效表现,优选并培养了一批稳定的战略供应商伙伴,保证了物料供应的质量稳定性和及时性。 3.生产模式 公司定制化产品主要采用“以销定产”的生产模式,依据客户需求进行智能制造装备的定制化生产,公司在取得订单后会按照客户需求时间制定生产计划。为了快速响应市场需求,公司标准产品会根据市场预测做适度库存。公司已建立并逐步完善单元化、模块化、平台化、系列化的产品生产模式。依托平台化的开发环境,公司能够快速根据下游客户的具体需求,将工艺、系统等多项模块进行有机组合。目前公司产品从以定制化为主转向标准化和定制化结合的产品路线,并且将以标准化产品支撑定制化产品。 4.销售模式 公司主要采用直销模式,公司项目订单的获得主要通过以下方式:(1)公司销售人员、方案专家以及项目管理人员等与潜在客户进行沟通、交流,深入了解客户内在需求,为客户制定个性化的产品设计方案,获得客户认可,进而获取客户订单;(2)在与客户建立合作关系后,公司通过高质量的订单交付获得客户的信任及认可,进一步增强客户黏性,从而获取后续更多的订单;(3)通过公开投标、参与各类行业展览、国内外行业会议、网站等方式进行市场培育,积极拓展宣传和销售渠道,扩大公司品牌影响力,以获取更多项目资源。 (三) 所处行业情况 1. 行业的发展阶段、基本特点、主要技术门槛 根据中国证监会颁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2012年修订),公司所属的行业为制造业门类中的专用设备制造业(行业代码为C35)。根据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GB/T4754-2017),公司所属行业为制造业门类里的专用设备制造业(行业代码为C35),根据《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8)》,公司产品和服务属于我国当前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属于高端装备制造产业。 (1)行业发展阶段 为推动智能制造行业的发展,现阶段国家出台的诸多扶持政策和法规,为行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良好的政策环境。2021年3月份出台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提出加快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等战略新兴产业,重点提及了制造业升级,而且列出了制造业要在十四五期间完成核心竞争力提升的8大领域,其中就包括智能制造与机器人技术、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高端医疗装备等领域。2022年3月5日,《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推动新能源低碳转型,重点培育“专精特新”企业,持续支持新能源汽车消费。2022年5月,《关于开展“携手行动”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2022-2025年)的通知》提出要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智能制造试点示范行动,遴选一批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和典型场景,促进提升产业链整体智能化水平。 当前我国智能制造装备仍处于起步成长阶段,局部领域已有成熟案例落地,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的进程持续加速。在全球经济压力增大的背景下,智能制造成为少数仍保持快速增长的行业之一。智能制造装备供应商结合自身业务的特点,围绕企业智能制造需求,基于制造企业现有状况提供多样化的解决方案,比如实现过程监控、柔性化生产制造、精益化管理运营等。其中,实现车间生产数据实时采集、提升车间的操作自动化、生产管理精细化、装备应用智能化成为当前智能制造解决方案供应商的主要业务,也是市场接受度较高的领域。 (2)基本特点 智能制造应用市场巨大。智能制造装备行业具有以下特点:1.产业关联度高,与下游行业发展密切相关;2.产品成套性强,需要各环节之间紧密配合。因此产品研发周期较长,对企业的专业化研发技术能力要求高。目前我国工业经济规模已位居全球首位,随着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智能制造需求旺盛,中国将会是最大的智能制造解决方案市场,智能制造解决方案市场呈现巨大潜力,智能制造装备供应商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行业竞争者技术参差不齐,高端市场门槛较高。部分竞争者起步较晚、规模较小,存在研发能力薄弱、缺乏核心技术及自制装备、项目实施经验不足等问题,业务往往集中于搬运、码垛等中低端应用领域,侧重于外购机器人、机械臂等装备的简单集成与应用,仅能实现自动化。而在全球知名厂商核心生产工艺等高端应用领域,由于工艺复杂,定制化及智能化要求较高,进入门槛较高。在该领域,欧美发达国家拥有较强的制造技术基础、较为完善的技术创新体系及强劲的创新能力,其智能制造技术水平也处于领先地位。而国内少数公司经过持续的研发技术投入及项目经验积累,已经开始涉入全球知名企业关键生产环节,实现进口替代,甚至抢占国际市场。在国家出台包括《国务院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2006)》和《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规划(2009)》等一系列支持性政策后,行业发展速度明显加快,规模不断扩大。目前我国智能制造装备行业的技术水平有了明显提升,在装备连续性、制造品质可靠性、信息化控制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缩小。 (3)主要技术门槛 智能制造装备及系统技术集高端机电一体化开发设计、大型工程设计、智能自动化控制、计算机信息化管理和IT网络技术、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高端设备加工、装配、调试、远程服务等一系列的技术于一身,而这些核心技术还需要不断地实践、积累、深化和传承,绝非一朝一夕就能够拥有,需要多年的技术、产品、项目集成等多方面的积累。智能制造装备行业技术更新速度较快,物联网、边缘计算、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升级换代等均有可能导致行业设备技术的更新。另外,与技术先进企业相竞争,尤其是与国际上长期占据技术与管理领先优势的企业直接竞争,还需要配合以适宜的技术研发创新体制、先进的管理技术和理念。 2. 公司所处的行业地位分析及其变化情况 公司是一家专业的智能制造装备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依靠深厚的研发实力、持续的技术创新、十余年的工艺技术知识的积累、强大的人才团队及丰富的项目实施经验等优势,公司在聚焦以汽车电动化、智能化产业为主航道的智能制造业务领域的战略定位下,在汽车零部件、新能源锂电池、充换电等细分单元业务积累了大量全球知名客户。相比国内可比公司,公司在技术和工艺积淀、国际化程度、工业数据智能化以及智能制造标准化程度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 汽车设备业务板块,以“聚焦客户制造挑战,提供最佳的装备及自动化解决方案,持续助力客户快速实现高效生产”为使命,致力于“让制造变得简单”的愿景。作为汽车制造解决方案的龙头企业,全球前十大零部件厂商中大陆集团、博世、采埃孚、电装、麦格纳、爱信精机、李尔及法雷奥均为公司客户,连接器领域龙头企业如泰科电子、莫仕等均为公司客户,且合作深度和广度都在进一步拓展,与此同时,公司与安波福、马勒、采埃孚、汇川技术、比亚迪、巨一科技、飞龙股份等国内外知名客户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在技术实力及应用方面,公司技术主要应用于全球知名企业的核心生产线,并已走出国门,与国外一线同行竞标赢得项目。尽管国外竞争者具有较强的先发优势和品牌优势,但是公司依托不断夯实的技术和工艺优势、项目实施能力、快速响应能力、更具性价比的整体解决方案,形成了较强的竞争优势。2022年,公司还获得泰科颁布的“战略合作奖”、博世颁布的“2022 亚太区创新供应商奖”,体现出客户对公司的认可。 电池设备业务板块,在“助力客户提升生产力”这一使命下,凭借多年在智能制造领域积累的技术优势,公司业务覆盖消费锂电、动力锂电及储能电池领域。公司的产品设备、专业技术及服务响应能力得到客户的高度认可,公司已与亿纬锂能、欣旺达、天鹏能源、力神、珠海冠宇、比亚迪、松下集团、正威集团、深圳埃克森等锂电池行业领先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公司在锂电池装配、化成、分容、检测、数据追溯等中后道专业领域具备独特技术,特别是在化成分容设备细分领域,已完成6A/15A/30A/60A/80A/100A/120A/200A/240A的电源开发并上市,电源产品齐全,受益于“器件归一”和“标准化设计”工作,公司的锂电池设备在成本优化和产品价格上相较同行业具备较强竞争优势。目前与深圳正威(集团)有限公司签订了3年的采购锂电池生产配套化成分容设备的重大销售框架合同,与埃克森达成锂电池相关生产设备及其相关电池产品采购等业务的战略合作,并落地重大项目订单,实现锂电板块业务的进一步突破;公司研发的数字电源技术,解决了芯片短缺造成的电源交付困难问题,缩短了设备产线交付周期,大大提升公司的产线交付优势。此外,2022年,公司还获得欣旺达颁布的“最佳交付奖”和珠海冠宇“年度优秀供应商”的荣誉称号,交付能力获得客户的认可。 充换电设备业务板块,在“助力客户提升充换电运营效率”为使命、致力成为“充换电设备行业头部企业”的愿景下,公司凭借多年在智能制造领域积累的技术优势,已开发完成底盘、分箱、侧向、顶吊式等不同充换电技术路线,拥有乘用车充换电站、商用车充换电站、核心零部件及终端运营系统四大类别产品,开辟整站、零部件、EPC以及电池包四大业务线,分别在乘用车、轻卡、重卡、矿卡、无人机、船舶等多场景布局,可适应高温、高寒、沿海、高海拔等区域,为整车厂,动力电池厂,运营商和能源提供商等客户提供整体解决方案与服务,在助力客户实现车电分离和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管理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在 2022 年当选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充换电分会理事单位。公司作为充换电领域的头部设备企业,具有先发优势,初步完成主机厂、运营商、电池厂、能源商四大类客户的覆盖和布局,已与宁德时代、协鑫能科、吉利集团、蓝谷智慧能源、东风集团、捷能智电、中石化等客户建立并保持良好合作,成功拓展终端商用车、终端乘用车、电池箱、EPC等客户业务,实现充换电业务的进一步突破。截至年报披露前,公司与四川省交通建设的国有企业蜀道集团达成换电业务战略合作。同时,公司在充换电领域也获得了“2022中国十大换电技术奖”、“2022年度换电技术奖”、“2022绿电重卡年度充换电品牌推荐奖”、“2022绿电重卡年度品牌配套企业奖”和“‘金熊猫奖’年度重卡换电TOP品牌奖”等行业内认可的奖项,展现出行业对公司换电产品和技术实力的认可。 2022年度,公司获得了江苏省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重新认定”、“星级上云企业评定(五星级)”、“工业软件优秀产品”和“瞪羚企业”等荣誉资质,代表了社会及政府对公司产品和技术实力的肯定。 3. 报告期内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情况和未来发展趋势 (1)智能制造升级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在不断的深入,制造业呈现出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发展趋势,智能制造作为重要的方向,正在不断的突破新技术,催生新业态,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智能制造融合了通信、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制造过程中的分析、推理、判断、构思和决策等智能活动。通过人与AI的合作共事,去扩大、延伸和部分地取代人类专家在制造过程中的脑力劳动。数据、算力、算法和网络,是构成智能制造的四大核心技术基础。与传统制造相比,智能制造在产品设计、加工、制造管理以及服务等方面均有较大革新。制造过程,各个环节几乎都广泛应用人工智能技术,系统技术可以用于工程设计,工艺过程设计,改变传统的设计方式,使产品更能贴近客户的实际需求;加工过程,更加柔性化,智能化加工可实现在线实时监控和调整,跟踪生产过程,优化生产调度,提高制造效率,加强故障判断能力,降低制造风险;管理方面,实现智能化技术管理,扩大管理范围,优化管理方式,节省管理成本;服务方面,从仅仅服务产品本身扩展到服务整个产品生产周期过程中去,扩大管理范围,优化管理手段,增强管理效果。 (2)新能源汽车的蓬勃发展将带动汽车制造智能装备的发展与升级 2020 年,各国对碳排放提出新的要求,习总书记提出中国要在 2060 年前努力实现碳中和,世界各国都在开展新能源汽车的研发,以减轻对大气的污染。在此背景下,国内外车企纷纷推出以混合动力、纯电动为主的新能源汽车,我国新能源汽车也迎来了蓬勃发展期,汽车电子在新能源汽车制造成本中占比高达65%。根据汽车工业协会数据,2014年以来,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整体呈上升趋势,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持续爆发式增长,产销分别完成705.8万辆和688.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96.9%和93.4%,连续8年保持全球第一。其中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有率提升至25.6%,高于2021年12.1个百分点,全球销量占比超过60%,增幅持续扩大,为其重要上游行业——汽车电子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3)电机扁线化趋势已成,行业需求爆发在即 驱动电机是新能源车的核心组成部分,受益于电动化率和双电机车型占比提升,驱动电机快速扩容。从技术路径来看,电机高功率密度和小型化的发展趋势使得扁线电机和油冷电机成为必然趋势;油冷电机冷却效率高、绝缘性能好;相对于圆线电机,扁线电机的槽满率提升20%-30%,具有高效率、高功率密度、散热性能好、噪音低、更轻便等优点。国内扁线电机最早于2017年装配上汽新能源车,随着技术与制造工艺难题被逐步攻关、相关产业发展成熟,2021年比亚迪、特斯拉等主流车企纷纷换装扁线电机,2022年新能源车扁线电机渗透率已超过40%,相比2021年末提升约20个百分点。 (4)4680圆柱电池开启批量化应用,头部电池厂商密集加码 由于2170圆柱电池单体能量容量小、所需电池数量多,致使圆柱弧形表面空隙大的问题显著放大,电池包体积利用率极低,圆柱电池大型化迫在眉睫。2020年9月,特斯拉展示了当前最大的单体圆柱电池——“4680型电池”,相比上一代能量容量提升5倍,续航里程提升16%,单体电池数量从4000+件减少到960件,性能优势显著,并于2022年2月达到量产标准。当前国内外头部动力电池厂商包括比克电池、亿纬锂能、宁德时代、特斯拉、松下等大规模加码布局4680电池项目,规划总产能达433GWh。4680圆柱电池市场需求的广阔带动了其中试产线的研究与发展。 (5)储能是能源转型催生出的万亿级新赛道 2022年3月,《“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到2025年,新型储能由商业化初期步入规模化发展阶段、具备大规模商业化应用条件;其中,电化学储能系统成本降低30%以上。方案提出,开展钠离子电池、新型锂离子电池等关键核心技术、装备和集成优化设计研究,集中攻关超导、超级电容等储能技术,研发储备液态金属电池、固态锂离子电池、金属空气电池等新一代高能量密度储能技术,给新型储能独立的市场主体地位。2022年中国储能锂电池出货量达到130GWh,同比增速达170%。从出货产品应用看,电力储能仍是最大的应用领域,占比超70%。 (6)新能源汽车补能行业将迎来新机遇 首先,国家继续加大促消费政策实施落地,新能源汽车的产品体验进一步提升,充换电设施建设也得到政府部门的高度关注,政策扶持力度继续加大,充换电设施建设需求仍然快速增长,市场态势进一步好转。其次,伴随着电动汽车数量的增长,充电量规模日益扩大,为充换电服务的盈利模式优化带来了巨量空间。第三,城市的综合能源体系建设为充换电行业提供了更好的支撑,立体交通、智慧城市、智能配电网的协同为充换电设施的布局建设、运营服务提升奠定了基础,综合能源服务特征越发明显。 (四) 核心技术与研发进展 1. 核心技术及其先进性以及报告期内的变化情况 公司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和高端人才引进,立足自身,开放合作,持续进行先进技术和工艺的研究,在精密机械、工业视觉、信息化和智能化等方面屡屡创新,形成了超高速精密曲面共轭凸轮技术、高速高精度视觉定位技术、精密传输技术、嵌入式工业设备实时边缘计算网关技术等核心技术。
国家科学技术奖项获奖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认定情况 √适用 □不适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