毅昌科技(002420):广州毅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募集说明书(申报稿)

时间:2023年05月31日 21:17:37 中财网

原标题:毅昌科技:广州毅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募集说明书(申报稿)

证券简称:毅昌科技 证券代码:002420.SZ 广州毅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 募集说明书(申报稿) 保荐机构(主承销商) 声明
本公司及全体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承诺募集说明书及其他信息披露资料不存在任何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对其真实性、准确性及完整性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本公司负责人、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及会计机构负责人保证募集说明书中财务会计资料真实、完整。

中国证监会、深交所对本次发行所作的任何决定或意见,均不表明其对申请文件及所披露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作出保证,也不表明其对发行人的盈利能力、投资价值或者对投资者的收益作出实质性判断或保证。任何与之相反的声明均属虚假不实陈述。

根据《证券法》的规定,证券依法发行后,发行人经营与收益的变化,由发行人自行负责。投资者自主判断发行人的投资价值,自主作出投资决策,自行承担证券依法发行后因发行人经营与收益变化或者证券价格变动引致的投资风险。

重大事项提示
公司提请投资者仔细阅读本募集说明书“第六节 与本次发行相关的风险因素”章节,并特别注意以下风险:
一、原材料和产品价格波动风险
发行人主营业务为精密模具、注塑零部件、整机的设计、开发、制造及销售,生产所需原材料主要为塑料粒子等,受原油价格影响较大,价格变动也较为频繁。

上游大宗商品的价格波动,会导致公司原材料采购价格发生变化,可能对公司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二、应收账款发生坏账风险
报告期各期末,公司应收账款余额较高,主要原因是公司主营业务为面向家电、汽车、医疗健康等行业的模具、注塑零部件、整机业务的研发、生产与销售,公司产品销售给制造业终端客户后,货款都有一定的结算期;且公司销售产品受下游行业市场政策影响较大。2020年末、2021年末及2022年末,发行人应收账款余额分别为 98,002.51万元、109,093.19万元和98,164.46万元,占同期营业收入的比重分别为 31.99%、29.14%和36.21%。

报告期各期末,公司根据谨慎性原则合理计提了坏账准备,但若经济形势发生不利变动,下游塑料行业受到不利影响,公司仍存在发生坏账以及坏账准备计提不足的风险。

三、募集资金投资项目风险
(一) 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实施风险
本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已经过严谨、充分的方案论证,项目的可行性是基于当前的国家宏观经济环境、产业政策、行业状况、市场需求、投资环境、公司技术能力等作出的。如果在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实施过程中宏观经济环境、行业状况、产业政策等发生不利变化,或是出现市场竞争加剧、产品价格波动等情形,可能导致项目延期或无法实施,并存在实施效果难以达到预期的风险。

此外,本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拟投入募集资金 8.574亿元,不足部分以自有资金进行投资建设。若未来实际募集资金不足,而发行人自有资金亦出现不足或投入进度不及预期的情况,亦可能导致项目延期或无法实施,并存在实施效果难以达到预期的风险。

(二) 募集资金投资项目新增折旧对公司经营业绩带来的风险
本次募集资金建设项目完工后,公司的固定资产规模会随之增加,将导致相关折旧增加。募集资金建设项目产能释放及经济效益提升需要一定的时间,在项目建成投产的初期,新增固定资产折旧可能会对公司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三) 新增产能消化风险
本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存在产品销售不及预期进而导致新增产能不能充分消化的风险。

具体来看,本次新能源汽车轻量化配套建设项目的新增产能约为公司 2022年现有产能的0.9倍;销售收入方面,公司新能源汽车轻量化业务2022年收入为33,659.94万元,募投项目所规划的完全达产后预计新增收入27,750万元,因公司产能不足,外购注塑件较多。

本次合肥毅昌新能源产业基地建设项目(一期)(液冷板产品)的新增产能约为公司2022年现有产能的 4.1倍;销售收入方面,液冷板业务 2022年收入为4,591万元,募投项目所规划的完全达产后预计新增收入56,252万元。该类募投项目新增产能及预计新增收入均高于现有水平。本次医疗健康配套产品产业化基地项目的新增产能约为公司2022年现有产能的2.4倍;销售收入方面,医疗健康类业务 2022年收入为 6,491.37万元,募投项目所规划的完全达产后预计新增收入56,140万元。该类募投项目新增产能及预计新增收入均高于现有水平。

2022年,公司液冷板业务和医疗健康类业务产品由于从项目开发到导入周期较长,故相关产品的产能利用率较低,公司在现有产能利用率不足的情形下,坚定看好新能源、医疗健康行业发展,并出于长远战略考量拟继续通过募投项目不断扩充相关产品结构矩阵及大幅提升现有产能,以期快速响应部分客户时间要求较高的订单需求,使公司新能源、医疗健康业务实现跨越式发展,液冷板产品、医疗健康类产品募投项目的产能消化风险相较新能源汽车轻量化产品募投项目相对更大。

(四) 募集资金投资项目效益不达预期的风险
公司本次募集资金建设项目涉及新建产能。募投项目经过了充分的可行性研究论证,综合考虑了行业政策、市场环境、技术发展趋势及公司经营情况等因素,谨慎、合理地测算了项目预计效益。但后续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如果出现宏观政策和市场环境发生不利变动、行业竞争加剧、募投产品的产业化进程不及预期等不可预见因素,可能会影响募投项目的毛利率及净利率水平,进而对募投项目的预期效益造成不利影响。

四、公司业绩下滑的风险
2022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71,097.15万元,同比下滑27.60%,公司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146.28万元,同比下滑75.70%,公司营业收入与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下降幅度均较大,主要是因为受国内外经济增速放缓的影响,江苏毅昌等生产基地业务订单量减少,青岛设计谷的关停,以及公司主动优化并放弃部分家电类业务,新能源汽车、医疗健康等业务尚未能弥补家电业务收入下降所带来的影响等因素致使2022年度营业收入存在一定程度的下降,使得公司的盈利能力存在一定程度的下降。

未来公司将坚定聚焦新能源汽车、医疗健康等新兴行业的战略发展方向,实现在新能源汽车轻量化、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热管理、IVD设备零部件及医用实验检验耗材等领域的创新和突破,公司需根据市场及客户需求把握发展方向,持续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固定资产投资等,以保持市场竞争力,适应不断发展的外部环境。未来,宏观经济、产业政策、技术革新、市场竞争、下游市场需求波动等外部因素以及公司自身技术研发、客户开拓、产能扩张均将影响公司经营业绩。

虽然新能源、医疗健康等领域在多重政策因素的驱动下,上述行业未来增长空间广阔。但若未来宏观经济、行业政策、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市场竞争环境和内部经营管理等发生不利变化且公司未能及时有效应对,可能导致公司存在业绩下滑的风险。

五、公司经营业绩亏损的风险
根据公司于2023年4月27日披露的《2023年第一季度报告》(未经审计)数据,2023年1-3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0,892.00万元,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1,076.27万元,实现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358.63万元。主要因为受春节假期等因素影响导致的订单不足等,导致公司固定成本的分摊较大,无法实现规模效益,从而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亏损。随着下游市场需求的回暖、公司产品下游行业应用的不断拓展、以及发行人采取积极的市场拓展策略、持续创新产品、加强成本管控等措施,预计经营业绩亏损的情况将会得到改善。

未来公司经营受到宏观经济环境、行业市场竞争情况、市场需求变化等诸多因素影响,如果未能及时有效应对,公司经营业绩存在持续亏损的风险。

六、商誉减值风险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商誉账面余额为5,170.61万元,已累计计提商誉减值准备 388.01万元,账面价值为 4,782.60万元,占净资产比重为6.57%。公司2022年5月收购的芜湖汇展形成的商誉账面余额为5,076.38万元,2022年末,对其商誉进行减值测试,并计提293.78万元的商誉减值准备。如若未来芜湖汇展出现经营不善或者其他重大不利变化情形,不能实现预期收益时,公司的商誉将存在继续减值的风险。

目 录
声明................................................................................................................................ 2
重大事项提示 ............................................................................................................... 3
一、原材料和产品价格波动风险 ......................................................................... 3
二、应收账款发生坏账风险 ................................................................................. 3
三、募集资金投资项目风险 ................................................................................. 3
四、公司业绩下滑的风险 ..................................................................................... 5
五、公司经营业绩亏损的风险 ............................................................................. 6
六、商誉减值风险 ................................................................................................. 6
目 录.............................................................................................................................. 7
释义.............................................................................................................................. 10
第一节 发行人基本情况 ........................................................................................... 12
一、发行人概况 ................................................................................................... 12
二、股权结构、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情况 ................................................... 13 三、发行人所处行业主要特点及行业竞争情况 ............................................... 14 四、主要业务模式、产品或服务的主要内容 ................................................... 27 五、现有业务发展安排及未来发展战略 ........................................................... 36 六、对外投资情况 ............................................................................................... 39
七、行政处罚情况 ............................................................................................... 43
八、重大诉讼情况 ............................................................................................... 46
九、2022年业务下滑的原因及合理性 .............................................................. 50 十、2023年第一季度业绩亏损情况 .................................................................. 52
第二节 本次发行概要 ............................................................................................... 53
一、本次发行的背景和目的 ............................................................................... 53
二、发行对象及其与公司的关系 ....................................................................... 55
三、本次向特定对象发行方案概要 ................................................................... 55
四、募集资金金额及投向 ................................................................................... 58
五、本次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是否构成关联交易 ........................................... 58 六、本次发行是否导致公司控制权发生变化 ................................................... 59 七、本次发行方案取得有关主管部门批准的情况以及尚需呈报批准的程序 ............................................................................................................................... 59
第三节 发行对象的基本情况 ................................................................................... 60
一、发行对象基本情况 ....................................................................................... 60
二、发行对象及其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最近五年受过的行政处罚、刑事处罚及与经济纠纷有关的重大民事诉讼或仲裁 ........................................... 61 三、本次发行完成后的同业竞争和关联交易情况 ........................................... 61 四、本募集说明书披露前 12个月内发行对象及其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与本公司之间的重大交易情况 ............................................................................... 61
五、认购资金来源及减持计划 ........................................................................... 61
六、附条件生效的发行股份认购协议概要 ....................................................... 62 第四节 董事会关于本次募集资金使用的可行性分析 ........................................... 66 一、本次募集资金投资计划 ............................................................................... 66
二、募集资金使用可行性分析 ........................................................................... 66
三、本次募投项目的产能消化措施 ................................................................... 96
四、以募集资金投入的非资本性支出比例符合规定 ..................................... 101 五、本次募投项目与公司既有业务的关系 ..................................................... 102 六、本次向特定对象发行对公司经营业务和财务状况的影响 ..................... 102 七、发行人主营业务及本次募投项目不涉及高耗能高排放行业、限制类及淘汰类行业 ............................................................................................................. 103
八、关于主营业务与募集资金投向的合规性 ................................................. 103 九、前次募集资金使用情况 ............................................................................. 104
第五节 董事会关于本次发行对公司影响的讨论与分析 ..................................... 106 一、本次发行后公司业务、公司章程、股东结构、高管人员结构、业务结构变化情况 ............................................................................................................. 106
二、本次发行后公司财务状况、盈利能力及现金流量的变动情况 ............. 107 三、本次发行后公司与控股股东及其关联人之间的业务关系、管理关系、关联交易及同业竞争等变化情况 ......................................................................... 108
四、本次发行完成后,公司是否存在资金、资产被控股股东及其关联人占用的情形,或上市公司为控股股东及其关联人提供担保的情形 ..................... 109 五、公司负债结构是否合理,是否存在通过本次发行大量增加负债(包括或有负债)的情况,是否存在负债比例过低、财务成本不合理的情况 ......... 109 第六节 与本次发行相关的风险因素 ..................................................................... 110
一、行业相关风险 ............................................................................................. 110
二、技术研发创新的风险 ................................................................................. 110
三、环保风险 ..................................................................................................... 110
四、应收账款发生坏账风险 ............................................................................. 111
五、募集资金投资项目风险 ............................................................................. 111
六、公司业绩下滑的风险 ................................................................................. 113
七、公司经营业绩亏损的风险 ......................................................................... 113
九、每股收益和净资产收益率摊薄的风险 ..................................................... 114 十、审批风险 ..................................................................................................... 114
第七节 与本次发行相关的声明 ............................................................................. 115
一、发行人全体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声明 ......................................... 115 二、发行人控股股东声明 ................................................................................. 130
三、发行人实际控制人声明 ............................................................................. 131
四、保荐机构(主承销商)声明 ..................................................................... 132
五、保荐机构总经理声明 ................................................................................. 133
六、保荐机构董事长声明 ................................................................................. 134
七、发行人律师声明 ......................................................................................... 135
八、会计师事务所声明 ..................................................................................... 136
九、公司董事会声明 ......................................................................................... 138
释义
除非另有所指,以下简称具有如下特定含义:
一、基本术语

发行人/毅昌科技/公司广州毅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本次发行、本次向特定对 象发行广州毅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
本说明书、本募集说明书广州毅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募集说 明书
本次募集资金本次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所募集的资金
高金集团高金技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发行人控股股东
高金富恒高金富恒集团有限公司
青岛恒佳青岛恒佳精密科技有限公司
安徽毅昌安徽毅昌科技有限公司
芜湖毅昌芜湖毅昌科技有限公司
江苏毅昌江苏毅昌科技有限公司
江苏设计谷江苏设计谷科技有限公司
重庆毅翔重庆毅翔科技有限公司
芜湖汇展芜湖汇展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青岛设计谷青岛设计谷科技有限公司
北汽银翔北汽银翔汽车有限公司(现更名为:北汽瑞翔汽车有限公 司)
环球智达环球智达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北汽幻速重庆北汽幻速汽车销售有限公司
海尔集团海尔集团公司及其下属子公司
奇瑞集团奇瑞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及其下属子公司
富士康集团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及其下属子公司
合众新能源合众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现更名为:合众新能源汽车股 份有限公司)及其下属子公司
零跑汽车浙江零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及其下属子公司
比亚迪深圳市比亚迪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及其关联公司
通用五菱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广汽广州汽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及其下属子公司
长城汽车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及其下属子公司
长安汽车中国长安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及其下属子公司
迈瑞医疗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及其下属子公司
达安基因广州达安基因股份有限公司及其下属子公司
万孚生物广州万孚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证监会、证监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
深交所深圳证券交易所
董事会广州毅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
监事会广州毅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监事会
股东大会广州毅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东大会
兴业证券、保荐机构、本 保荐机构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律师广东南国德赛律师事务所
大信会计师大信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
《证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
《公司章程》《广州毅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章程》
报告期、最近三年2020年度、2021年度、2022年度
A股境内上市人民币普通股股票
元、万元、亿元人民币元、万元、亿元
二、专业术语

模具在工业生产中,用于将材料强制约束成指定模型(形状)的 一种工具
注塑模具将熔融塑料以注射的方式注入模具型腔中,得到塑料产品的 模具
注塑成型在一定温度下,通过螺杆搅拌完全熔融的塑料材料,用高压 射入模腔,经冷却固化后,得到成型品的方法
CNC数控加工中心,一种由程序控制的自动化机床
体外诊断、IVD在人体之外,通过对人体样本(血液、体液、组织等)进行 检测而获取临床诊断信息,进而判断疾病或机体功能的产品 和服务
以塑代钢用机械性能、耐久性、耐腐蚀性、耐热性等方面性能高的工 程塑料代替金属材料,应用于汽车、机械、航空航天等行业
注:本募集说明书部分表格中单项数据加总数与表格合计数可能存在微小差异,均系计算过程中的四舍五入所致。

第一节 发行人基本情况
一、发行人概况
公司名称:广州毅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英文名称:Guangzhou Echom Sci.&Tech. Co., Ltd.
上市地点:深圳证券交易所
证券简称:毅昌科技
法定代表人:宁红涛
注册资本:人民币 401,000,000元
注册地址:广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科学城科丰路 29号
办公地址:广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科学城科丰路 29号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4401016185240255
邮政编码:510663
电话:020-32200889
传真:020-32200850
公司网址:http://www.echom.com
电子信箱:[email protected]
公司的经营范围:塑料制品制造;塑料制品销售;塑料包装箱及容器制造;模具制造;模具销售;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汽车零部件研发;电视机制造;工业设计服务;金属制品研发;金属制品销售;电池零配件生产;电池零配件销售;电池制造;电池销售;新材料技术研发;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交流、技术转让、技术推广;软件开发;电子元器件与机电组件设备制造;电子元器件与机电组件设备销售;新能源原动设备制造;新能源原动设备销售;计算机软硬件及外围设备制造;货物进出口;技术进出口。

二、股权结构、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情况
(一)公司股本结构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股本结构如下:

项 目持股数(股)持股比例
一、有限售条件的流通股12,111,6863.02%
二、无限售条件的流通股388,888,31496.98%
合 计401,000,000100.00%
(二)公司前十大股东持股情况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发行人前十大股东持股情况如下表所示:

序 号股东名称持股数量(股)持股比例有限售条件的股份数 量(股)
1高金集团104,198,90025.98%-
2谢金成10,906,3432.72%8,179,757
3广东毅昌投资有限公司5,807,6001.45%-
4何宇飞3,237,4480.81%3,237,448
5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2,406,7000.60%-
6钟湘莲2,179,6620.54%-
7刘长春1,988,0900.50%-
8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1,818,8000.45%-
9孙金海1,730,9000.43%-
10瞿浙东1,715,0000.43%-
合计135,989,44333.91%11,417,205 
注:公司控股股东高金集团直接持有公司股票 104,198,900股,占公司总股本的 25.98%, 其持有股票不存在质押、冻结或其它限制权利的情况。 (三)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的主要情况 1、发行人股权控制结构图 2、发行人控股股东基本情况
截至本说明书出具日,高金集团直接持有公司 104,198,900股股份,占总股本的 25.98%,为公司的控股股东。高金集团的基本情况如下:

公司名称高金技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440101775680304A
公司住所广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科学城科丰路 31号自编一栋 1016号 房
法定代表人熊海涛
注册资本120,100万元
公司类型其他有限责任公司
经营范围企业自有资金投资;电子、通信与自动控制技术研究、开发;网 络技术的研究、开发;生物质能源的技术研究、开发;计算机技 术开发、技术服务;能源技术研究、技术开发服务;工程和技术 研究和试验发展;材料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化学工程研究服务; 生物技术开发服务;新材料技术开发服务;模具制造;汽车零配 件设计服务;新材料技术推广服务;新材料技术咨询、交流服务; 新材料技术转让服务;电子元件及组件制造;通信系统设备制造; 通信终端设备制造;货物进出口(专营专控商品除外);技术进 出口
成立日期2005-07-05
3、发行人实际控制人基本情况
发行人实际控制人为熊海涛,基本情况如下:
熊海涛,女,中国国籍,硕士学历,出生于 1964年。1998年 1月至今任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2011年 1月至今任高金富恒执行董事、经理;2013年 7月至今任广州诚信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执行董事、经理;2015年 1月至今任高金集团执行董事;2016年 4月至今任北京高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2020年 7月至 2021年 7月任北京高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2019年 12月至今任四川东材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2016年 2月至 2021年 8月任毅昌科技董事长,2021年 8月至今任毅昌科技副董事长。

三、发行人所处行业主要特点及行业竞争情况
发行人主营业务为精密模具、注塑零部件、整机的设计、开发、制造及销售,报告期内,公司来自注塑零部件产品的营业收入占比均大于 50%。根据中国证监会发布的《2021年 3季度上市公司行业分类结果》,发行人所处行业为“C29 橡胶和塑料制品业”。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发行人(一)行业监管政策
1、监管部门
橡胶和塑料制品行业的主要管理部门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及工业和信息化部,行业自律组织为中国工业设计协会、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和中国模具工业协会。


行业主管部门及 自律性组织相关监管体制
国家发改委拟订并组织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提 出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总体目标、重大任务以 及相关政策;统筹提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目标,监测预测预警宏 观经济和社会发展态势趋势,提出宏观调控政策建议;组织拟订综合性 产业政策。
工信部工业行业管理,拟定及组织实施行业规划、产业政策、行业技术规范和 标准,指导行业质量管理、行业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监控及分析工业 行业运行情况。
中国工业设计协会中国国家级工业设计行业协会,由我国从事工业设计及相关行业领域的 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工作者,以及支持设计创新事业的企业家和活 动家自愿结成的行业性、学术性、全国性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协会主 要负责研究工业设计发展战略、制定行业标准、搭建公共服务平台、开 展学术交流及教育教学研究、开展全国性的设计竞赛活动、促进工业设 计成果转化、承担政府委托课题等。
中国塑料加工工业 协会塑料加工行业的全国性行业自律组织,在业务上接受国务院国有资产监 督管理委员会和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指导。协会主要负责企业与政府的沟 通,协助编制、制定行业发展规划和经济技术政策,参与制定和修订行 业的产品标准,推动行业对外交流等。
中国模具工业协会模具制造行业及其相关行业的企业、研究院所、大专院校、社会团体等 单位自愿结成的全国性、行业性、非营利性社会组织;协助有关部门制 定(修订)模具产品的国家(行业)技术标准(规范),制定有关团体 标准,积极推进企业的标准化工作,不断提高模具工业的标准化、专业 化、信息化、商品化水平。
2、监管法规及相关政策

颁布单位颁布时间政策名称主要内容
中国模具工 业协会2021年《模具行业“十四 五”发展纲要》以下游产业需求为着力点、以新材料成形为突破 口,深化模具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我国模具 工业向模具产品高水平、高质量、高效率的“三 高”,模具产业制造系统化、服务定制化、工艺 替代化的“三化”方向稳步发展。
中国塑料加 工工业协会2021年《塑料加工业“十 四五”科技创新指 导意见》“功能化、轻量化、精密化、生态化、智能化” 为塑料加工行业的技术创新发展方向;“医疗、 电子、家电、交通等微纳、高精密制品注塑成型 制品,复杂形状的塑木制件注塑”被列入“十四 五”期间重点产品发展方向。
中国塑料加 工工业协会2021年《塑料加工业“十 四五”发展规划指加快推动技术改造,推动塑料加工业向中高端迈 进。到 2025年,塑料加工业主要产品及配件能够
颁布单位颁布时间政策名称主要内容
  导意见》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尤其是高端领域的需 求,部分产品和技术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工信部等十 五部门2020年《关于进一步促进 服务型制造发展的 指导意见》提出发展定制化服务型制造,综合利用 5G、物联 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工 业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建立数字化设计与 虚拟仿真系统,发展个性化设计、用户参与设计 交互设计,推动零件标准化、配件精细化、部件 模块化和产品个性化重组,推进生产制造系统的 智能化、柔性化改造,增强定制设计和柔性制造 能力,发展大批量个性化定制服务。
国家发改委2019年《产业结构调整目 录(2019年本)》非金属制品精密模具设计、制造;精密模具等列 入鼓励类。
中国国际工 程咨询有限 公司及 11家 国家级行业 联合会和协 会2019年《工业企业技术改 造升级投资指南 (2019年版)》新能源汽车暨汽车轻量化制造技术所需的 700-1000Mp高强钢板侧围冲压模具、1500Mp以 上超高强钢板中控道热成形模具、8-12mm长玻纤 含量 40%以上增强塑料注塑模具、多料多色注塑 模具、大型复杂轻金属结构件和功能部件压铸模 具、高强度铝合金冲压成形模具。
国家发改委、 工信部2019年《扩大和升级信息 消费三年行动计 划》提升消费电子产品供给创新水平。利用物联网、 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推动电子产品 智能化升级,提升手机、计算机、彩色电视机、 音响等各类终端产品的中高端供给体系质量,推 进智能可穿戴设备、虚拟/增强现实、超高清终端 设备、消费类无人机等产品的研发及产业化,加 快超高清视频在社会各行业应用普及。
(二)行业发展情况
1、国内塑料制品行业的发展现状
(1)塑料制品行业产业规模巨大
随着高分子材料技术的发展及高强度新材料的开发,塑料因重量轻、稳定性高、绝缘性好、可塑性强、隔热消音防震效果好等优势,在日常生活中颇受青睐,已广泛应用于家电、汽车、医疗健康、消费电子、日用品、包装等多个领域,有效满足各类生产生活需求,市场前景广阔。

近年来我国塑料加工行业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塑料制品行业呈现稳定发展势态。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塑料制品产量由 2012年的 5,781.8万吨增长至2022年的7,771.6万吨,复合增长率3.00%。行业整体仍将保持稳健、长期向好的基本发展趋势。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2)塑料制品出口规模稳步增长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居民消费结构的优化升级,塑料制品行业得到迅 速增长。根据国家统计局、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12年至2022年,中国塑料制 品出口金额从 315.65亿美元增长至1,078.10亿美元,塑料制品行业对社会经济 的支持作用愈发重要。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海关总署
2、塑料制品行业发展特点
(1)市场集中度较低,高端产品供应不足
根据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统计,2020年全国塑料制品行业规模以上企业16,592家,比上年增加 757家,行业分散,市场参与者众多,以中小企业为主,市场集中度较低。虽然国内塑料制品行业参与者众多,但大多技术实力薄弱,以生产低端产品为主,产能过剩,竞争激烈。相反,高端产品的产能相对不足,对外依赖程度高。

(2)区域集中度较高,产业集群效应明显
国内塑料制品企业集中于浙江、广东、江苏、福建、安徽等省份,五省产量合计占比约 55%以上,已形成以长三角、珠三角为代表的区域性产业集群,上下游行业聚集,产业配套齐全,促进产业向集群化方向发展。

(3)细分行业众多,应用领域差异较大
塑料制品行业门类齐全,包括塑料薄膜制造、泡沫塑料制造、日用塑料制品制造、塑料零件及其他塑料制品制造等九大类别,各类别又可以细分为若干子分类,行业产品种类众多,不同细分行业之间的产业定位、技术水平等各有不同,应用领域差异较大,不完全具有可比性。

3、塑料制品行业发展趋势
(1)市场空间广阔,行业持续增长
中国已成为塑料产品产量最大的国家,塑料产量占全球塑料市场份额从2006年的 21%增长至 2018年的 30%,增长幅度超过全球其他主要地区和国家。根据泛欧塑料工业协会及 MarketsandMarkets发布的相关数据,2020年全球塑料制品市场规模约为 4,683亿美元,至 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到 5,961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 4.94%。

因其自身所具备的耐化学性、高比强性、重量轻、制造成本低等优良特性,近年来塑料制品市场规模增长趋势明显。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2年我国塑料制品产量达7,771.6万吨。自 2009年至2022年,国内塑料制品产量增速维持4.33%,行业呈持续增长态势。

(2)“五化”是行业未来科技创新重点
“五化”即功能化、轻量化、精密化、生态化、智能化。

功能化,即满足于航空、航天、国防军工、汽车、高铁、家电、通讯等领域所需要的具有高强、高韧、高阻隔、高透明、耐高温、阻燃、耐磨、耐腐蚀、导电、绝缘、导热等多功能及个性化性能需求的塑料制品。

轻量化,即在满足所需功能前提下的减重、减量、节约资源、环保低碳新技术。

精密化,即具有特殊细微结构的可应用于精密设备、仪器、甚至人体的高端微型塑料制品及精密注塑成型工艺、装备、模具等加工技术。

生态化,即通过推动塑料行业的节能减排、环保低碳及清洁生产技术、工艺和装备的研发推广力度,促进塑料加工业绿色生态化建设。

智能化,即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推动产业技术变革和优化升级,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塑料加工业深度融合,鼓励企业加强智能化建设,提高竞争能力。

(3)集约化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在产业布局方面,长三角和珠三角是我国塑料制品企业相对较为集中的区域,形成了一批有较大影响力的产业集群。在国家政策的支持和当地政府的推动下,将围绕低碳、绿色、生态等实施战略布局,加强特色产业区域和产业集群建设,打造区域品牌,鼓励支持产业转移和承接,推动产业集群向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全产业链延伸,促进特色集约有序发展。

(三)行业进入壁垒
1、技术和经验壁垒
技术水平是决定企业产品质量的重要因素,注塑零部件的研发、设计、生产需要经过多道工序,从模具的设计开发、模具制造、测试改模到注塑加工、表面处理及组件装配等,任何一道工序都至关重要,需要严格把控生产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前后工序之间必须精准配合衔接。因此,企业需要具有严谨的企业组织、较强的设计开发能力、先进的生产加工技术、严格的质量控制和生产管理水平。

2、产品质量壁垒
产品质量是衡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指标,注塑零部件通过精密模具进行批量化、规模化生产,注塑零部件的产品稳定性离不开精密模具的精准制造。因此,模具企业的产品质量至关重要,长期稳定的质量保证有利于企业形成良好的行业口碑,提高品牌知名度,同时对新进入者也形成了较高的壁垒。

3、生产能力壁垒
塑料制品行业下游需求变化快速,家用电器、汽车、医疗健康等产品迭代周期越来越短,新产品不断涌现,对供应商的交货速度和生产能力也提出了较高要求。因此,只有具备充足生产设备、技术人才和经验丰富的生产人员的企业才能保障自身生产能力,满足客户需求。

4、资金壁垒
塑料制品行业属于资金密集型行业,企业在生产制造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精密模具制造过程复杂,生产周期较长,需要占用大量资金;批量化的注塑零部件生产,需要在原材料、生产设备等方面进行较多的资金投入,流动资金需求随之增加。随着产品更新换代速度加快,为保证及时保质完成客户订单需求,企业需在工艺升级、技术研发、人才引进等方面进行资金投入,以保持产品质量稳定性,提高市场竞争力。综上,塑料制品的行业特性对潜在进入者构成了资金壁垒。

(四)行业发展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
1、有利因素
(1)国家政策的有力支持
制造业是我国国家经济发展战略中的支柱性产业,塑料制品行业作为现代精密制造的重要配套产业,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中的作用愈发重要。近年来,国家和各地地方政府先后出台一系列产业政策和中长期发展规划以支持塑料制品行业的发展。如《塑料加工业“十四五”科技创新指导意见》提出,“功能化、轻量化、精密化、生态化、智能化”为塑料加工行业的技术创新发展方向;“医疗、电子、家电、交通等微纳、高精密制品注塑成型制品,复杂形状的塑木制件注塑”被列入“十四五”期间重点产品发展方向。《塑料加工业“十四五”发展规划指导意见》指出,加快推动技术改造,推动塑料加工业向中高端迈进。

(2)下游市场需求景气
近年来,受益于汽车、医疗健康、家用电器等下游行业市场景气向上,塑料制品行业保持稳定发展。随着收入及消费水平的提升,消费者对家用电器、汽车等生活必需品的需求将不断增加,对医疗健康关注度亦会不断提高,上游塑料制品行业拥有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

(3)新材料拓宽应用领域
随着塑料新材料技术的持续突破,国内塑料制品的应用领域不断拓展,下游产业链不断延伸。在各种改性塑料新材料的研发使用下,塑料在强度等相关特性方面已逐渐接近钢铁等传统金属材料,开始向航空航天、新能源、先进制造和新型加工技术等领域延伸。

2、不利因素
(1)原材料价格波动
塑料制品行业的主要原材料为塑料粒子。塑料粒子价格容易受到宏观经济增速、原油价格波动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波动较为频繁。材料价格变动直接影响着产品成本,而企业销售价格调整具有一定的滞后性,这对企业生产经营的稳定性和抗风险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行业竞争激烈
塑料制品行业细分领域众多,产品种类丰富。目前行业内中小企业众多,中低端产品应用领域竞争激烈,对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带来一定挑战,工艺升级和技术创新也将成为生产企业在行业竞争中的取胜关键。

(五)行业竞争格局
公司主要竞争对手主要是在精密模具、注塑零部件领域与公司主营业务具有一定重合度或相似度的公司。其基本情况如下:

企业名称证券代码上市日期公司简介与主营业务
横河精密3005392016-08-30成立于 2001年,注册资本22,212.2713万元,注册地位于 浙江省慈溪市。从事家电、汽车、卫生洁具、医疗器械零 部件等大型及精密塑料模具的研发、设计、制造、注塑成 型及部件组装。
银宝山新0027862015-12-23成立于 2000年,注册资本 49,561.20万元,注册地位于广
企业名称证券代码上市日期公司简介与主营业务
   东省深圳市。是一家以大型精密模具为核心,集汽车模具 及零部件、智能制造服务、热流道控制系统、工业设计于 一体的制造服务供应商。
凌云股份6004802003-08-15成立于 1995年,注册资本93,986.251万元,注册地位于 河北省涿州市。产品涵盖汽车零部件和市政工程塑料管道 系统。汽车零部件产品包括:高强度、轻量化汽车安全防 撞系统部件和车身结构部件,新能源汽车电池系统产品, 低渗透、低排放汽车尼龙管路系统和汽车橡胶管路系统, 汽车等速万向节前驱动轴,汽车装饰密封系统等。
顺威股份0026762012-05-25成立于 1992年,注册资本 72,000.00万元,注册地位于广 东省佛山市。从事塑料空调风叶研发、制造、销售和服务, 具有完整的塑料改性—模具设计制造—塑料空调风叶设计 及智能制造产业链。
利安科技IPO在审/成立于 2006年,注册资本 4,217.76万元,注册地位于浙江 省宁波市。从事精密注塑模具以及注塑产品的研发、生产 和销售,是集产品工业设计、精密模具设计、制造、注塑、 喷涂以及组装等于一体的专业精密制造企业。
资料来源:wind
(六)行业技术水平和特点
“十三五”时期是塑料工业调结构转方式,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迈进的重要时期,科技创新步伐加快,结构调整成效显著,发展能力持续增强,应用领域进一步拓展,“功能化、轻量化、生态化、微成型”与智能化工作持续深化,新领域、新业态、新模式积极拓展,绿色生态化建设深入推进,经济效益稳步提升。行业规模进一步扩大,塑料生产、消费、出口世界第一大国的地位进一步巩固。

“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

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要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为实现塑料制造现代化开好局起好步。

塑料制品的生产主要包括压塑、挤塑、注塑、吹塑、压延等工艺技术,每个生产环节的工艺技术水平直接影响注塑零部件的产品质量。生产厂商不仅需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还需具备领先的生产水平和较强的综合运用能力,将材料学、化学、机械加工等多领域知识应用在精密模具和注塑零部件的开发生产的各个环节,并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不断延伸产业链,拓宽应用场景。

整体来看,国内塑料制品行业在中高端原材料和高端生产设备等方面较世界先进水平仍有差异,进口依赖较为严重。近年来,国内塑料制品行业生产工艺已较为成熟,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已成为塑料制品生产及消费大国,中低端产品基本能满足下游行业的需求,部分产品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七)行业与上、下游行业之间的关联性
1、与上下游行业之间的关联性
生产注塑产品所需的原材料包括塑料粒子、辅料等;生产精密模具所需的原材料包括模具钢等。塑料制品应用广泛,下游涉及众多行业和领域,公司所销售的精密模具、注塑零部件、整机等产品主要覆盖家电、汽车、医疗健康三个领域。

2、发行人上游行业状况
公司目前主要使用的原材料为各类塑料粒子,种类较多,市场供应充足。因公司生产的注塑零部件为定制化产品,种类繁多且应用范围广阔,不同产品需求的原材料有所不同。

3、发行人主要下游行业状况
塑料产品作为终端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行业发展与下游行业息息相关,不同的下游行业对塑料产品的要求不同。公司目前的产品主要应用于家用电器、汽车、医疗健康等行业。公司未来战略重点是新能源汽车和医疗健康业务,逐步发展成国内知名的新能源汽车内外饰零部件、IVD设备零部件及医用实验检验耗材供应商。

(1)家电行业
近年来,在我国经济强劲增长的大环境以及家电节能补贴、以旧换新、家电下乡等多项拉动内需政策的多重利好下,我国家电行业发展迅速,在促进就业、扩大内需、出口创汇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国内如海尔集团、美的、海信、格力等大型家电厂商逐步确立市场品牌优势,家电产品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

工信部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度,全国家用电器行业营业收入 16,027.4亿元,同比增长 4.3%;利润总额 1,338.7亿元,同比增长 10.9%。受国内经济增速放缓的影响,2020年度,全国家用电器行业营业收入 14,811.3亿元,利润总额1,156.9亿元,同比有所下降。2021年全国家用电冰箱产量 8,992.1万台,同比下降 0.4%;房间空气调节器产量 21,835.7万台,同比增长 9.4%;家用洗衣机产量8,618.5万台,同比增长 9.5%。2022年全国家用电冰箱产量8,664.4万台,同比 下降 3.6%;房间空气调节器产量 22,247.3万台,同比增长 1.8%;家用洗衣机 产量 9,106.3万台,同比增长 4.6%。根据工信部和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 白色家电(冰箱、空调、洗衣机)产量由 2012年的 2.76亿台增长至2022年的 4.00亿台。 数据来源:wind 近年来,受益于国内完善的产业链协同发展体系,白色家电出口量整体保持 稳定。 数据来源:wind
(2)汽车行业
① 新能源汽车增长势头迅猛 为了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我国陆续出台多项引导、支持、鼓励新 能源汽车行业发展的相关政策。2020年 11月,国务院发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 展规划(2021-2035年)》,到 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 动力电池、驱动电机、车用操作系统等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安全水平全面提 升。纯电动乘用车新车平均电耗降至 12.0千瓦时/百公里,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 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 20%左右。2020年 12月,财政部、工信部、科技部、 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进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 进一步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2022年 5月 31日,工信部办公厅等四部 门发布《关于开展 2022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的通知》,支持新能源汽车消费, 引导农村居民绿色出行,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新能 源汽车不断向三四线城市以及农村地区下沉,市场空间进一步扩容。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22年中国汽车产量 2,702.1万辆,同比增长 3.4%,新能源汽车产量705.8万辆,同比增长约96.9%;销量方面,2022年中国 汽车销量2,686.4万辆,较上一年增长2.1%,新能源汽车销量688.7万辆,较 上一年增长93.4%。 数据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
根据亿欧智库的预测,2022年-2025年中国汽车市场仍将维持 2%-4%增长,到 2025年,中国汽车市场销量预计将首次突破 3,000.00万辆大关,达到 3,048.90万辆。

数据来源:亿欧智库
② 汽车内外饰市场空间巨大
汽车内外饰是汽车零部件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规模最大的细分市场,其涉及的产品众多,从行业体量上看,占汽车零部件总体规模的近 1/4。2019年,全球汽车内外饰市场规模约为 6,500亿元,国内汽车内外饰总体市场规模约为2,400亿元。汽车内外饰与汽车产销量、保有量直接相关,依托国内强劲的升级需求,我国内外饰行业产值年均增速基本保持在 15-20%。

(3)医疗健康行业
2016年至 2020年中国体外诊断仪器、试剂及一次性塑料耗材第三方研发制造服务市场的年复合增长率为 20.7%,到 2020年全行业规模约为 65.8亿元人民币。其中,中国体外诊断仪器市场规模约为 27.3亿元人民币,体外诊断试剂及一次性塑料耗材市场规模约为 38.5亿元人民币。受政策和需求拉动,预计未来十年中国体外诊断仪器、试剂及一次性塑料耗材第三方研发制造服务市场将快速发展,预计 2020年至 2025年将以 21.6%的年复合增长率增长至 175.1亿元人民币,2025年至 2030年将以 19.3%的年复合增长率增长至 424.0亿元人民币。其中,到 2030年中国体外诊断仪器、试剂及一次性塑料耗材的市场分别为 196.0亿元人民币和 228.0亿元人民币。

数据来源:弗若斯特沙利文咨询公司
四、主要业务模式、产品或服务的主要内容
(一)主营业务和产品情况
1、发行人主营业务
发行人主营业务为精密模具、注塑零部件、整机的设计、开发、制造及销售,致力于为客户提供模具设计、零部件注塑成型及产品组装的高品质综合服务,秉承“忠诚、团结、活力、速度”的企业精神,依托卓越的工业设计能力、行业领先的模具制造平台、全国化的区域产能布局及规范化的运营管理能力,为家电、汽车、医疗健康等行业提供产品整体解决方案。发行人拥有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国家工业设计中心和国家认可实验室三大国家级创新平台,经过多年的技术积累与沉淀,已发展成为规模化、专业化的“模塑一体化”生产企业。

发行人在家电行业的主要客户包括海尔集团、富士康集团等知名企业;在汽车行业的主要客户包括比亚迪、奇瑞集团、零跑汽车、合众新能源、通用五菱等知名企业,并通过系统供应商配套于广汽、长城汽车、长安汽车等行业知名客户;在医疗健康行业的主要客户包括万孚生物、迈瑞医疗、达安基因等知名企业。

2、主要产品构成
公司专注于精密模具、注塑零部件、整机等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广泛应用家电、汽车、医疗健康等领域,且应用细分领域不断延伸。

发行人主要产品如下所示:

序号产品体系汽车医疗健康家用电器
1精密模具用于生产注塑零部件的各类精密模具  
2注塑零部件燃油车及新能源 车的注塑零部件体外检测设备零部件及 医用实验检验耗材黑色家电、白色家电 注塑零部件
3整机不涉及不涉及电视机整机/模组等
此外,2022年 5月,公司完成对芜湖汇展的收购,其主营产品为新能源汽 车动力电池用热管理部件,芜湖汇展在热管理系统产品市场已有多年技术积累, 重点布局和突破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产品业务,已批量向知名新能源 汽车厂商和国内知名动力电池厂商供货。 (二)主要产品的工艺流程 公司通过技术引进、合作研发、自主创新等多种方式,不断开发出精密模具、 注塑零部件、整机的先进工艺。精密模具、注塑零部件、整机生产采用的工艺流 程分别如下图所示: 1、精密模具生产工艺流程 2、注塑零部件生产工艺流程 3、整机生产工艺流程 (三)业务经营模式
1、采购模式
公司产品具有非标准化定制的特点,因而公司主要采取“以销定购”的采购模式。

(1)原材料采购
公司具有完善的采购流程控制制度,制定了采购管理手册,对采购订单、供应商准入、供应商评选管理、采购物料验收等方面进行了规定。各生产基地根据客户订单提请物料需求,公司供应链中心根据需求选择供应商或引入新的供应商,综合考虑质量、价格、交货周期等多方面因素,选定匹配程度最高的供应商,在 ERP系统中生成采购订单,并经审核后进行采购。

由于公司产品具有定制化的特点,部分下游客户有时会指定产品所使用的原材料规格、型号等。对于客户已指定规格、型号的原材料,公司根据其限定的范围对不同渠道的供应商进行筛选并确定合格供应商。同时,公司也存在部分原材料向客户指定的供应商进行采购的情形。

(2)外协采购和委外加工
① 外协采购
报告期内,注塑模具和注塑零部件生产可能存在临时性产能不足或部分注塑零件因为不经济原因未生产的情况,为确保客户订单及时、保质交付,公司综合考虑在手订单数量、生产计划、产能利用率等因素后,存在部分订单外协采购半② 委外加工
发行人及其子公司不具备电镀工艺资质,表面处理存在一定的污染性,因此发行人对生产过程中涉及的电镀工序以及部分喷涂加工生产工序实行委外。

2、生产模式
公司主要执行“以销定产”的生产模式,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依据销售订单组织和安排生产。

发行人模具加工生产环节是根据客户委托需求进行模具设计、生产计划编制、粗加工、CNC加工、装配试模、改模等环节,最后经客户确认验收。零部件注塑生产环节是公司根据客户订单下达生产工单,经领料、拌料/烘烤、成型调试、批量生产、后加工、喷涂印刷等步骤,将通过品质检验的产品包装入库。

整机环节是公司根据客户订单下达工单,通过前框/背板上线、OA/灯条组装、膜片/扩散板/反射片组装、模组装配、板卡装配、后壳组装等工序完成整机。

3、销售模式
公司产品采取直接销售模式,直接与客户签订销售合同或销售订单,向客户提供定制化产品。公司产品销售主要为境内销售,报告期内境外销售整体占比较低。

公司采取大客户策略,聚焦于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细分行业龙头企业,公司目前的主要客户有海尔集团、奇瑞集团、富士康集团等,客户选择供应商后,合作关系往往长期保持稳定。

公司与潜在客户初步接触达成合作意向后,客户将对公司的技术研发能力、生产制造工艺、品质把控能力等方面进行审查,最终正式建立合作关系。为提高客户服务质量和响应速度,公司设置相关部门,专人对接不同类别的客户,及时跟踪客户需求,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优质服务。

(四)核心技术情况
公司技术人员基于市场需求进行自主研发创新,在确保公司产品品质的稳定性的同时,也促进公司产品的优化与创新。公司主要核心技术均为自主研发取得,具体情况如下:

序号技术名称及描述技术来源是否形成专利
1车载显示面板的研发技术  
1.1一体化成型设计自主研发
1.2全包覆结构设计自主研发
1.3IML产品表面特殊处理技术自主研发
1.4无缩影安装结构设计自主研发
2一体式曲面发光显示面板的研发技术  
2.1基于成型分型面位置和形状进行模具设计自主研发
2.2模具快速加热和快速冷却的热循环 IML注塑技术自主研发
3汽车保险杠柔性冲焊系统的研发技术  
3.1自动上料、下料技术自主研发
3.2柔性冲焊设计自主研发
4汽车覆盖件的研发技术  
4.1热风固化装置设计自主研发
4.2柔性涂胶系统的产品固定设计自主研发
5PTC加热器的设计与开发技术  
5.1PTC总成气密性设计自主研发
5.2PTC总成电极片的排片装置定位机构设计自主研发
5.3PTC水加热器一体式散热技术自主研发
6新能源动力电池的测试装置的开发技术  
6.1电池加热板贴水功率测试台设计自主研发
6.2发热电芯耐电压测试台设计自主研发
6.3电池热板耐压测试放置台结构设计自主研发
(五)主要产品的产销情况
1、按照产品分类主营业务收入构成
报告期内,按照产品分类,发行人主营业务收入构成情况如下:
单位:万元,%

项目2022年 2021年 2020年 
 金额比例金额比例金额比例
1.精密模具5,995.672.6913,893.984.4114,026.405.37
2.注塑零部件165,147.5274.11190,099.1460.33147,339.5656.46
2.1 家电类70,318.1731.56117,568.0737.3196,326.5536.91
2.2 医疗健康类5,059.642.278,689.442.765,291.962.03
2.3 汽车类89,769.7140.2863,841.6320.2645,721.0517.52
3.整机29,723.7913.3478,338.6624.8675,546.5828.95
4.其他21,970.929.8632,789.3210.4124,048.709.22
主营业务收入合计222,837.90100.00315,121.10100.00260,961.25100.00
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分别是 260,961.25万元、315,121.10万元和222,837.90万元,其中,注塑零部件、整机合计分别是 222,886.15万元、268,437.80万元和194,871.31万元,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 85%以上,是公司主营业务主要收入来源。

2、按照销售区域分类发行人主营业务收入构成
报告期内,按照销售区域分类,发行人主营业务收入构成情况如下: 单位:万元,%

区域2022年 2021年 2020年 
 金额比例金额比例金额比例
内销215,389.9096.66285,873.6390.72245,028.5293.89
外销7,448.003.3429,247.479.2815,932.736.11
主营业务收入合计222,837.90100.00315,121.10100.00260,961.25100.00
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收入主要来自境内销售,境外销售整体占比低于10%。

3、主要产品的产能和产能利用率情况
(1)精密模具
公司精密模具为非标定制化产品,不同订单的客户定制化需求差异较大,导致产品加工工序、加工时间各不相同,无法直接确定其产能情况。因此,精密模具选取瓶颈核心工序的 CNC设备、EDM设备等生产设备的工时利用率作为相关产品产能利用率的测算依据。

报告期内,公司精密模具产能利用率情况如下:

类别2022年度2021年度2020年度
精密模具设备理论工时(小时/年)138,240.00138,240.00164,160.00
精密模具设备实际工时(小时/年)136,234.57182,669.73167,317.10
产能利用率98.55%132.14%101.92%
(2)注塑零部件
公司的注塑产品为非标准定制化产品,因不同订单的定制化需求差异较大,导致加工工序、加工时间和产品设计结构各不相同。考虑到无法准确按照相关产品的产量来确定公司注塑产品的产能,故选取注塑产品瓶颈核心设备注塑机的工时利用率来测算其产能利用率。

报告期内,公司注塑产品产能利用率情况如下:

类别2022年度2021年度2020年度
注塑机理论工时(小时/年)793,080.00761,400.00746,280.00
注塑机实际工时(小时/年)574,460.85601,754.44543,721.38
产能利用率72.43%79.03%72.86%
公司的整机为非标准定制化产品,因不同订单的定制化需求差异较大,导致加工工序、加工时间和产品设计结构各不相同。考虑到无法准确按照相关产品的产量来确定公司整机的产能,故选取整机的核心工序组装线体的工时利用率来测算其产能利用率。

报告期内,公司整机产品产能利用率情况如下:

类别2022年度2021年度2020年度
组装线体理论工时(小时/年)43,200.0049,680.0056,160.00
组装线体实际工时(小时/年)10,672.0022,542.7023,015.70
产能利用率24.70%45.38%40.98%
报告期内,公司整机产品产能利用率较低,主要原因是发行人正在进行业务转型,未来发展战略为新能源汽车注塑零部件和医疗健康配套产品的研发生产,家电整机业务将逐步减少。(未完)
各版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