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谊兄弟(300027):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募集说明书(修订稿)

时间:2023年07月12日 01:27:07 中财网

原标题:华谊兄弟: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募集说明书(修订稿)

股票简称:华谊兄弟 股票代码:300027 华谊兄弟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注册地址:浙江省东阳市横店影视产业实验区 C1-001) 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 募集说明书 (修订稿) 保荐机构(主承销商)
二〇二三年七月
声 明
本公司全体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承诺募集说明书不存在任何虚假、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保证所披露信息的真实、准确、完整。

公司负责人、财务总监及会计机构负责人保证募集说明书中财务会计报告真实、完整。

证券监督管理机构及其他政府部门对本次发行所作的任何决定,均不表明其对发行人所发行证券的价值或者投资人的收益作出实质性判断或者保证。任何与之相反的声明均属虚假不实陈述。

根据《证券法》的规定,证券依法发行后,发行人经营与收益的变化,由发行人自行负责,由此变化引致的投资风险,由投资者自行负责。


重大 请投资者仔细阅读募集 注意以特别提示: 控制人变更的风险 23年6月30日,公司的 :事项提示 说明书“第五节 与本次 际控制人王忠军先生和
持股数量(股)已质押股份数(股)
331,768,062329,120,000
66,256,96266,100,000
398,025,024395,220,000
截至目前,触发部分质押股票被处置的情形已存在或可能随即发生,其质押的股份存在一定平仓风险,除中融国际信托有限公司外,主要质权人未就质权主张行权,且债权人/质权人与债务人/出质人正在就借款展期事宜积极沟通中。王忠军先生、王忠磊先生资信状况良好,具有相应的履约能力和资产担保能力。除王忠军、王忠磊外的其他股东持股相对分散,预计不会因质押平仓导致王忠军和王忠磊丧失对发行人的实际控制地位,不会导致实际控制人变更。实际控制人计划采取出售部分资产、与原有融资方协商延期或采用其他融资方替换融资的方式应对相应的到期质押。此外,未来 12个月内不排除根据情况减持其所持股份,所得资金用于偿还质押融资,从而进一步降低质押比例,更好地保障控制权稳定性。

未来,若实控人股份质押所担保主债权本息未获如期支付或未取得债权人延期许可,亦或股份质押期间,因发行人股票市值/价格等变动并触发预警线、平仓线等约定情形,且王忠军、王忠磊(及/或相关债务人)未按协议约定提前购回,又未补充提供履约保障措施,资金融出方(即债权人、质权人)将通过出售上述质押股份实现其债权,将导致发行人股权结构甚或控制权发生变化,进而产生因股权质押行权而可能出现的实际控制人变更的风险。

2、业绩持续亏损的风险
2020年度、2021年度及2022年度,公司处于亏损状态。为此,公司聚焦“影视制作+IP 运营”新商业模式,对业务结构、资产结构进行了全面主动调整,同时进一步加强投资管理,集中全部资源强化核心主营业务,以推动公司加速回归健康发展的快车道,但仍不能避免一定时期内业绩持续亏损的风险。

3、偿债风险
报告期各期末,公司流动比率分别为 0.73、0.72和0.67,速动比率分别为0.60、0.59和0.48,低于同行业整体水平。2020年,公司集中资源强化核心业务,公司主要投资与发行的影片《八佰》、《温暖的抱抱》取得了良好的票房成绩,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有所回升;但2021年及2022年,公司主营业务恢复不及预期,账面借款余额仍然较大,公司短期内仍面临一定的偿债风险。

4、对本次募投项目的实施过程或实施效果可能产生重大不利影响的因素 (1)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实施的风险
虽然公司对本次募投项目进行了充分的研究与论证,同时在电影宣发、客户关系和影视作品制作能力等方面也具备较好的基础,但本次募投项目中“影视剧项目”在面对未来多变的市场环境时,仍具备一定的复杂性与不确定性,有可能会面临因市场环境变化、拍摄取景地方政策变化、主演人员遭遇未知口碑事件影响、拍摄过程中遭遇不可抗力因素影响等诸多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进而导致公司面临在募投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因募投项目推进受阻,无法完成募投项目实施的风险。

(2)影视作品销售的风险
电影、电视剧等文化产品的消费是一种文化体验,很大程度上具有一次性特征,客观上需要影视企业不断创作和发行新的影视作品。对于影视企业来说,始终处在新产品的生产与销售之中,是否为市场和广大观众所需要及喜爱,是否能够畅销并取得良好票房或收视率、能否取得丰厚投资回报均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尽管公司有着丰富的剧本来源(包括但不限于外部购买剧本、委托编剧创作等),公司的影视作品立项及内容审查委员会及主要创作人员会仔细评审剧本初性、观赏性相结合的角度,通过集体决策制度,利用主要经营管理、创作人员多年成功制作发行的经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新影视作品的适销对路,但仍然无法完全避免作为新产品所可能存在的定位不准确、不被市场接受和认可而导致的销售风险。

目 录
声 明............................................................................................................................ 1
重大事项提示 ............................................................................................................... 2
目 录............................................................................................................................ 5
释 义............................................................................................................................ 7
第一节 发行人基本情况 ........................................................................................... 9
一、发行人基本信息 ............................................................................................. 9
二、股权结构、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情况 ..................................................... 9 三、所处行业的主要特点及行业竞争情况 ....................................................... 11 四、主要业务模式、产品或服务的主要内容 ................................................... 44 五、现有业务发展安排及未来发展战略 ........................................................... 50 六、公司内控整体情况 ....................................................................................... 51
第二节 本次证券发行概要 ..................................................................................... 53
一、本次发行的背景和目的 ............................................................................... 53
二、发行对象及与发行人的关系 ....................................................................... 57
三、发行证券的价格或定价方式、发行数量、限售期 ................................... 58 四、本次发行是否关联交易 ............................................................................... 60
五、本次发行不会导致公司控制权发生变化 ................................................... 60 六、本次发行是否导致股权分布不具备上市条件 ........................................... 61 七、本次发行方案已取得有关主管部门批准情况以及尚需呈报批准的程序 ............................................................................................................................... 61
第三节 董事会关于本次募集资金使用的可行性分析 ......................................... 62 一、本次募集资金使用计划 ............................................................................... 62
二、本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 62 三、本次发行对公司经营管理和财务状况的影响 ........................................... 73 第四节 董事会关于本次发行对公司影响的讨论与分析 ..................................... 74 一、本次发行完成后,上市公司的业务及资产的变动或整合计划 ............... 74 二、本次发行完成后,上市公司控制权结构的变化 ....................................... 74 三、本次发行完成后,上市公司与发行对象及发行对象的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从事的业务存在同业竞争或潜在同业竞争的情况 ................................... 74 四、本次发行完成后,上市公司与发行对象及发行对象的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可能存在的关联交易的情况 ....................................................................... 74
第五节 与本次发行相关的风险因素 ..................................................................... 75
一、对公司核心竞争力、经营稳定性及未来发展可能产生重大不利影响的因素 ........................................................................................................................... 75
二、对本次募投项目的实施过程或实施效果可能产生重大不利影响的因素 ............................................................................................................................... 78
三、财务风险 ....................................................................................................... 79
四、审核风险 ....................................................................................................... 80
五、股市波动风险 ............................................................................................... 80
第六节 与本次发行相关的声明 ............................................................................. 81
一、发行人及全体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声明 ....................................... 81 二、发行人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声明 ........................................................... 84 三、保荐人及其保荐代表人声明 ....................................................................... 85
四、发行人律师声明 ........................................................................................... 87
五、会计师事务所声明 ....................................................................................... 88
六、发行人董事会声明 ....................................................................................... 89


除非
 
1、除特别说明外,数值保留两位小数,若出现总数与各分项数值之和尾数不符的情况,为四舍五入原因造成,而非数据错误;


   
   
   
   
   
   
   
   
   
   
   
   
   
结构、控股股东及 行人股权结构 2023年3月31日,华际控制人 兄弟前十名况 东持股情况如
股东名称持股数(股)持股比例(%)
王忠军378,168,06213.63
阿里创投123,959,3444.47
马云99,782,7883.60
王忠磊79,956,9622.88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28,013,8551.01
鲁伟鼎27,988,3281.01
王萍23,252,9990.84
黄立平16,001,8000.58
郭洪涛12,807,5310.46
樊孝艳9,658,0560.35
799,589,72528.82 
(二)发行人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情况
截至2023年6月30日,王忠军及王忠磊,持有公司398,025,024股股份,持股比例为14.35%,为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

王忠军先生,1960年出生,中国国籍,无境外永久居留权,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大众传媒硕士。历任国家物资总局物资出版社摄影记者、中国永乐文化发展总公司广告部经理、北京华谊兄弟广告公司总经理、北京华谊兄弟影业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现任华谊兄弟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等。本届任期 2020年 8月31日至 2023年 8月 31日。

王忠磊先生,1970年出生,中国国籍,无境外永久居留权,大专学历。历任中国机电设备总公司职员、北京华谊展览广告公司行政总监、北京华谊兄弟广告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北京华谊兄弟影业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现任华谊兄弟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兼总经理等。本届任期 2020年 8月 31日至 2023年8月 31日。

(三)发行人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维护控制权稳定的相应措施
为防范股票质押事项导致发行人控制权出现变更的风险,发行人控股股东王忠军、王忠磊出具了如下承诺:
1、其进行股票质押系出于其本人和关联方合法的融资需求,未将股票质押融取资金用于非法用途,并将依法、合规、合理使用股票质押融资资金,降低资金使用风险;
2、其本人及关联方财务信用状况良好,具备按约对所负债务进行清偿的能力,并保证不会因逾期偿还股票质押融资本息或其他违约情形、风险事件导致相关质权人对其行使质权;
3、合理规划个人融资安排并督促关联方融资安排,将股票质押比例控制在适当水平,并随时监控股票波动情况,依法灵活调动整体融资安排,如因股票质押融资风险事件导致其控股股东地位受到影响,将积极与资金融出方协商,采取多种措施(包括但不限于提前回购、追加保证金或补充担保物、提前偿还融资款项等措施)以防止所质押股票被强制处置,以维护实际控制地位的稳定性。

三、所处行业的主要特点及行业竞争情况
(一)发行人所处的行业分类
按照证监会公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2012年修订)》,公司属于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下的广播、电视、电影和影视录音制作子行业(R86)。

(二)所处行业的主要特点
1、电影行业发展情况
(1)行业基本情况
电影是综合性艺术形式的一种,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观影已经成为广大群众娱乐休闲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移动互联网及新媒体的飞速发展也对电影行业造成了较大的影响,随着 IPTV、数字电视、移动电视等各种传播载体技术的日趋完善,终端设备高清化、大屏化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用户在电影院之外的观影需求。由于影院具有更好的观影体验和氛围,院线和影院仍为主要的销售渠道。

电影行业产业链主要包括剧本创作、拍摄制作、销售发行及放映服务四个环节。电影制作机构主要通过投入人力、资金与技术手段,参与剧本创作、拍摄制作、销售发行环节实现盈利。电影行业具有行业集中度高、季节性因素明显、销售收入集中实现、企业轻资产经营等特点。

(2)市场供求状况及变动原因
2019年国内电影市场总票房 642.7亿元,同比增长 5.4%。 2016-2019年我国电影行业整体增速稳定,虽较前两年增速有所下降,但仍明显高于北美等成熟市场的年票房增速,仍有持续上涨空间。2020年我国电影总票房 204亿元,受行业不利因素影响电影市场票房整体有所下降,中国电影最重要的档期暑期档和春节档收获较少,上半年的重要档期如情人节档、清明档、五一档均受到较大影响。2021年,中国电影市场累计票房472.58亿,较2020年增长131.5%,较2019年恢复73.7%。2022年上半年全国电影票房171.9亿,同比下降37.7%。

数据来源:艺恩咨询 由于国产电影数量和质量的稳步提高,影院数量快速增加,越来越多的电影 观众选择在影院观影,2014年以来,我国电影观影人数保持持续上升,由 2014 年的 8.09亿人次上升至 2019年的 17.3亿人次,复合增长率达 16.42%,物质生 活水平提高的同时,人们对精神文化的消费需求开始逐步增加,消费者的观影习 惯正在稳步形成。2020年受行业不利因素影响观影需求主要集中在下半年,全 年总观影人数下降至5.48亿人次,2021年随着国内行业不利因素有所缓解,观 影总人次11.68亿,同比2020年增长 112.7%,2022年上半年受国内行业不利 因素影响,影院观影人次4.0亿,相比2021年同期下降41.7%。 数据来源:艺恩咨询
同时,国产影片相对进口影片依然保持份额优势,掌握市场主动权。2017年至 2019年,国产电影票房占当年总票房的比例分别是 53%,62%,64%。以2019年为例,2019 年国内上映的电影中票房前十的影片,仅有 2部是来自于美国好莱坞的进口影片,数量比 2018年减少了 2部,国产电影占据了头部影片的主要的份额。票房最高的五部影片都能够以比较大的优势超越 2018年的前五大影片,其中 2019年的电影《哪吒》票房突破 50亿元,《流浪地球》和《复仇者联盟 4》的票房超过 40亿元,而 2018年单片的票房最高在 36亿左右,头部影片的单片最高票房正在不断被抬高。2020年及2021年1-6月国产电影票房占比均达到了80%以上。一方面是由于行业不利因素原因导致大量进口片缺席,另一方面是由于好莱坞在内地票房号召力的下降,国产电影的质量上升,使中国国产票房占比提升明显。2021年全年、2022年上半年国产电影票房占当年总票房的比例分别是 84.8% 和84.5%,国产片总票房占比保持稳健。

国产片与进口片票房对比
700
600
231
500
231
73
258
400
190
300
46
412
200 399
379 33
301
267
255
100
171
0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
国产片票房(亿元) 进口片票房(亿元)

数据来源:艺恩咨询
(3)行业利润水平变动趋势
随着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电影市场的开放程度也必然不断提高。

目前民营电影企业的整体发展水平已经与国有电影企业不相上下,在某些方面还有所超越。更多新竞争主体的进入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市场现有的竞争格局,从而有可能降低行业的平均利润水平。

但与此同时,随着我国电影整体市场环境的不断改善和日趋成熟,观众文化消费整体水平不断上升,对文化产品品质的鉴赏水平不断提高,除以往的大投资、大制作影片外,更贴近本土观众观影习惯的中小影片也逐步被群众认可,影片结构不断优化,优秀的中小成本影片市场的崛起使电影市场整体能够继续保持较高的利润水平。

(4)影响行业发展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
①有利因素
第一、国家产业政策大力支持电影产业发展
在文化产业相关的政策方面,为进一步深化文化改革,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国家相继出台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关于促进电影产业繁荣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及《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等一系列重大产业政策,明确将文化产业发展作为一个战略性产业提升到国家战略的层面,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支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为推动科学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在电影产业政策方面,2016年 11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影产业促进法》,第一次将电影产业上升到法律监管的高度,充分体现了政府对行业未来发展的重视,同时也将电影产业的发展进入法律监管的正轨,有利于行业的长期健康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影产业促进法》主要包括以下内容:提出了一系列简政放权的措施,包括取消《电影拍摄许可证(单片)》、下放若干行政审批事项,取消一般题材剧本审查,组织专家评审等;在产业政策、财政税收等多方面予以支持,推动电影产业发展;明确相关处罚措施,保证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2018年 12月 13日,国家电影局出台的《关于加快电影院建设促进电影市场繁荣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到 2020年,全国加入城市电影院线的电影院荧幕总数达到 8万块以上(数据显示,截止 2018年我国电影院荧幕总数量为 6万块),同时对影院设备升级改造、城乡影院的新建及改扩建施行资金补助。

为缓解行业不利因素对影视剧行业特别是影院行业的影响,扶持行业发展,2020年国家电影局、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协会下发相关政策通知,恢复电影放映场所营业。在地方政策方面,北京、江苏、浙江、广东、湖南、四川等地相继推出扶持政策,从专项补贴、金融贷款、租金减免等方面给予影院引导和帮助,保障电影市场正常运转、支持电影业健康发展。

2021年11月9日,国家电影局发布了《“十四五”中国电影发展规划》。

要加快乡镇影院建设,扶持有发展潜力的乡镇影院放映厅,影院建设进一步下沉。聚焦重点任务设计项目抓手,通过重点突破带动整体电影行业发展推进。

2022年4月25日,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促进消费持续恢复的意见》,明确指出应促进出版、电影、广播电视等高质量发展。

第二、国家经济快速发展带动居民文化消费需求的增长
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以及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带动了文化消费需求的增长,为电影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1年至2022年间,我国人均 GDP从 36,403元增长至85,698元,电影消费作为居民文化娱乐消费的一种重要形式,随着我国经济和居民文化消费的增长而持续增长,国内居民的观影消费也将随之持续增长,这将为我国电影产业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三、新的电影技术发展推动行业发展
新的影视技术的发展是电影行业不断发展的关键动力之一。最近几年,数字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观众带来的全新的观影体验,推动电影产业各环节全面发展升级。在制作端,近期国内一些影片已经开始通过 LED屏拍摄 4K或2K内容,这些内容在后期无需进行过多的特效制作,只需前期美术工作准备充分,后期直接剪辑,这种方式为演员提供了更真实的表演氛围,视听体验也更好。在播放端,借助 VR、AR设备,目前已经初步实现在自家客厅里,获得类似 IMAX的视听体验。

第四、互联网视频推动电影行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2020年以来在行业不利因素影响下,影片制作项目基本停滞,项目储备较影等线上娱乐消费需求进一步被带动,线上消费收益提升的同时还规避了其他档期电影的竞争以及改档带来的票房风险。线上娱乐景气度持续上升及家庭用户回归大屏带动渠道对优质内容的需求,不仅促进库存消化、订单增加还能够推动项目资金快速回收;影视成本与价格调整到位有望驱动行业毛利率回归正常水平,推动利润端改善。从中长期来看平台定制及预售制更有利于影视制作公司的现金流管理,超前付费点播模式及剧集 To C分账模式的突破、短视频平台入局等发展趋势均为行业发展带来新的机会。

②不利因素
第一、国际市场的冲击
目前,我国电影企业在资金实力、经营理念、管理水平、业务规模等方面均与国际著名的大型电影公司存在一定差距。国外影业公司凭借积累的在资本、人才和技术方面的优势,每年都能推出数十部高工业规格的大制作商业电影。我国电影市场虽然近些年也陆续出现了一些投资金额过亿的电影,但无论从大制作电影的数量上,还是从影片的工业水平上,与进口大片相比均存在一定距离。因此,国内电影企业应尽快提高自身的经营管理水平和资本实力,从而未来能在全球电影市场占据一定的竞争地位。

第二、收入来源过于单一
目前,我国电影产业的收入主要来自于票房收入,来自于音像制品、电视播放、网络点播、广告和衍生品市场的收入相对较少,而国外电影产业的收入来源更加多元化和分散化,以美国的电影产业为例,美国电影产业的收入约三分之一来源于影院票房收入,剩下收入来源于 DVD销售和付费电视等部分。因此,我国电影产业虽然整体规模在高速成长,但是结构仍不均衡,未来需要大力拓展电影相关的非票房收入。

(5)行业进入的主要障碍
①行业准入和政策壁垒
我国电影的制作、发行均受到政府有关部门的引导和监管。

根据《电影管理条例》和《电影企业经营资格准入暂行规定》,我国对从事电影摄制业务实行许可制度。未经许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从事电影摄制业务。

广电总局负责对电影制作资格准入履行行政许可审批。

而根据《电影管理条例》、《电影企业经营资格准入暂行规定》、《电影剧本(梗概)备案、电影片管理规定》等相关规定,依法设立的电影公司从事具体的影片拍摄工作必须经广电总局的批准并获得《摄制电影许可证》,影片拍摄完成后必须经广电总局审查通过并获得《电影片公映许可证》之后方可发行、放映、进口及出口。以上诸多许可制度均为电影行业的准入设置了壁垒。

②人才壁垒
电影是兼容多种艺术形式的综合性文化产品,也是一项需要高度专业化分工的系统工程,其制作过程需要大量专业人才的共同参与。影片的研发、立项、拍摄及后期制作阶段,需要能敏锐把握市场主题的选题人员、精通创作的专业编剧、管理能力强的制片人、综合调度能力强的导演、表演功底深厚的演员及技术专业的拍摄团队。专业人才需要长期的实践积累,其能力直接决定了电影产品的最终质量,从而形成了电影行业的人才壁垒。

③资金壁垒
电影制作行业属于资本密集型行业,具有投入高、风险大的特征。一方面,影片制作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并且随着导演、编剧、演员等成本的不断攀升及行业竞争的加剧,影片制作的成本仍在不断上升;另一方面,由于影片票房具有不确定性,电影制作公司需具备较高的资本金来抵御风险。因此,对于资金实力不强、融资渠道欠缺的企业来说,电影行业的资金壁垒较为明显。

④发行渠道壁垒
电影行业的档期特征明显,电影的上映时间以及各院线及影院的排片安排对电影的最终销售情况有着显著的影响;此外,电影行业的宣传和发行需要传统媒体、电视媒体、社交媒体等各渠道的配合与支持,需要与各渠道进行对接和营销推广。电影行业的发行渠道壁垒是行业的主要进入壁垒之一。

(6)行业区域性、周期性和季节性
①销售模式的特殊性
在目前我国电影业的监管政策下,电影发行公司发行影片和影院进行电影放映的两个流程之间存在一个特殊且必备的环节——院线(由于院线均分布在全国主要大中城市,因此院线也被称为城市院线)。电影销售模式在此制度安排下体现为:电影发行公司委托院线公司负责影片的放映工作,院线公司根据旗下所属影院的情况对影片放映进行统一的安排及管理。电影的宣传成本和发行成本都高于电视剧相应成本。

②电影行业的季节性
经过十年的发展,我国电影的档期概念日渐成熟,目前形成了以春节档、五一档、暑期档、国庆档和贺岁档这五大档期为主的格局。由于电影行业存在档期现象,所以电影业的票房收入根据档期呈现较为明显的季节性,即夏季(暑期档)和冬季(贺岁档及春节档)是国内电影票房收入的两个波峰。

③电影行业的区域性
中国电影产业开始“院线制”改革后,广东、北京、上海三省市一直领跑全国电影票房市场,俗称三大“票仓”。最近几年,广东、北京、上海三大“票仓”在票房总量增长的同时,占比较上年均有所下降,而二三线城市发展迅猛。虽然传统一线城市及省份占比依然较大,但三线及以下城市票房增幅更大,影响力正进一步提升。近年来,新增银幕多在三四线城市,观影渠道的持续向下渗透开始显现出效果,三线及以下城市观影习惯有望快速养成,成为票房增长的持续驱动力。

④电影行业的周期性
电影行业发展与国民经济发展和人均 GDP的增长水平直接相关。受益于经济增长和收入提高的同时,电影业在面临经济低迷的时候还体现出较为明显的抗衰退性。

(7)发行人上下游行业之间的关联性、上下游行业发展状况对本行业及其发展前景的有利和不利影响
电影业务的上游包括剧本创作服务、主创人员服务、电影拍摄、后期制作等,下游主要是院线公司和视频网站等非院线媒体平台。在业务关系上,公司聘请承主创人员服务,并由承制公司筹备影片拍摄工作和后期制作工作。影片制作完成并取得《电影片公映许可证》后,公司向院线和视频网站等非院线媒体平台销售影片播映权等。

作为电影的放映渠道,院线和影院的发展水平对电影作品的影响至关重要。

渠道与内容是相互促进的关系:高质量的电影会为影院和院线带来更多的观众和更高的票房收入,从而推动高档次影院的改建和新建;影院和院线的发展会拓宽并改善影片的发行渠道,更好地满足观众的观影需求,从而增加电影的票房收入,促使影片投资制作方继续加大影片投入,出品高质量电影。

电视台电影频道和网络视频的发展拓宽了电影行业的下游客户类型,带动了对电影的需求。同时,电影数量和质量的提高,也带动了电影频道的发展。

2、电视剧行业发展情况
(1)行业基本情况
电视剧是一种融合诸多元素的综合性艺术形式,是面向大众的文化产品,深受广大群众喜爱。电视台目前仍是电视剧作品的主要放映媒介,随着电视终端互联网化、移动终端智能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电信运营商 IPTV业务的加快布局,互联网新媒体传播媒介已经逐渐为观众所接受,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受众通过电视、电脑、手机、平板电脑及其他移动终端收看电视剧,实现娱乐休闲的目的及精神文化生活质量的提升。

电视剧行业产业链主要包括剧本创作、拍摄制作、销售发行及放映服务四个环节。电视剧制作机构主要通过投入人力、资金与技术手段,参与剧本创作、拍摄制作、销售发行环节实现盈利。电视剧行业具有行业集中度低、季节性趋势不明显、供求不平衡、企业轻资产经营等特点。

(2)市场供求状况及变动原因
据广电总局统计数据,以获得发行许可证的电视剧为统计口径,2011年-2022年国产电视剧产量变化情况如下图:

数据来源:国家广电总局
由上图可知,近年来我国电视剧产量整体呈现波动下降的趋势,自 2012年最高的 506部下降至2022年的160部,剧集总数也呈逐渐下降趋势,但精品剧数量占比提升,剧集长度有所增加,平均单部集数由 2011年的 31.9集增加至2022年的33.0集。

此外,电视剧市场的结构性差异日趋明显。根据广电总局数据,2011年以来,我国年电视剧备案数量均超过 30,000集,2015年至 2019年备案集数均超过40,000集。2020年由于行业不利因素影响,电视剧拍摄受到较大影响,全国拍摄制作备案电视剧共2.35万集,相比于2019年有所下降。2022年止跌,全年电视剧备案数量回升至15,149集。在精品剧单价节节上升的同时,半数的电视剧项目甚至未能获得发行许可,即未能转化为可上映的成品项目。在获得发行许可证的项目中,亦有相当比例未能获得在电视台的播放机会。对于规模较小、现金流不足的中小影视制作公司运营压力加大,有望加速行业出清,而头部公司有望在政策支持下,利用资金及规模优势加快整合,进一步提高市场占有率,巩固行业龙头地位。

此外,取得 2018年度《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的机构达到 18728家,同比上年增长约 30%,但持有 2018年度《电视剧制作许可证(甲种)》的机构仅有 113家,同比上年减少 19家,持有效期在2021年-2023年度的《电视剧制作许可证(甲种)》的机构进一步下降到41家,具备制作足够质量电视剧乃至精品剧的影视剧机构在市场中仍居少数。电视剧的制作发行在分散竞争的同时,华谊兄弟、新丽传媒、正午阳光等头部公司电视剧发行部数比较稳定,前十大电视剧公司发行份额占市场份额的 20%左右,由于上游众多的制作方一直小而分散,电视剧市场的集中度仍有大幅提升空间。

由于传统电视机构的播出时间有限,传统电视剧渠道市场长期饱和,电视剧制作发行始终面临供大于求的问题。近几年来,电视剧产量稳中有降,产业发展理性化趋势更加明显。在视频网站不断释放新需求的激励下,电视剧供需两端失衡问题有所缓解。根据 CSM的数据,2021年中国电视人均每天收视时长下滑至118分钟,年轻人远离电视的趋势日益明显。在移动互联网技术加持下,2021年度网络原创视听节目创作生产保持高位,2021年获得上线备案号重点网络电影688部、网络剧232部、网络动画片199部、网络纪录片19部。2022年取得“上线备案号”或《网络剧片发行许可证》的网络电影共计426部,较2021年减少了 38.1%。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 5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12月,中国网络视频用户规模为10.40亿,较2021年12月增长6,517万,占网民整体的94.8%。在网络剧不断发展壮大的情况下,电视台对网络剧的“鄙视链”正被逐渐打破,从起初的“先台后网”到“网台同步”,再到现在逐渐出现的“先网后台”,购买已经在网络平台播出的、经过市场检验的优质网络剧逐渐成为卫视的选择。

在网上网下统一管理的原则下,电视剧作为“硬通货”的地位更为凸显,“内容为王”在新的发展环境下得到新的书写和强调。不管是传统电视媒体还是网络平台,在未来,围绕电视剧内容开展的竞争将更为全面、深入和激烈。

(3)行业利润水平变动趋势
目前,电视剧的主要客户仍为电视台,电视剧的发行价格主要为制作企业以电视剧成本为基础进行合理盈利预测后,经与电视台沟通确定。电视台参考该企业以往制作电视剧的收视率、电视剧主创人员及其他关键方的知名度以及当前市场需求,判断电视剧价格。各大电视台为了获得较为稀缺的精品剧播放权,会相应提高优质精品剧的购买价格。

由于只有优质精品剧才有助于电视台提高收视率和广告收入,因此相对来说生产精品剧的制作公司与电视台的议价能力更强。但是对于质量一般的电视剧作品,其议价能力较弱,只能被动接受相对较低的采购价格。因此,电视剧制作公司既往的作品业绩,行业知名度等是决定作品销售业绩的重要因素。

近年来网络客户正逐渐成为电视剧的主力购买方,对电视剧行业整体利润的增长起到了积极作用。
一般来说,如电视剧能进入卫星频道黄金时段播出,则发行价格将相对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反之,则发行价格通常低于行业整体平均水平,制作企业甚至难以收回成本。

因此,电视剧制作质量的差异化必将导致不同档次的电视剧企业之间利润水平的分化,这将有助于电视剧市场的优胜劣汰和健康发展。

(4)影响行业发展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
①影响行业发展的有利因素
第一、国家产业政策的扶持
自 2017年以来呈现监管趋严的态势,并在 2018年底到达监管高峰,国家对包括电视剧行业在内的文化体制建设和文化产业发展高度重视,主管机构相继出台了根据《2016中国数字创意产业发展报告》、《“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关于电视剧网络剧制作成本配置比例的意见》等加强文娱内容监管和建立良性健康的行业秩序的文件。同时,国家依然保持对文化产业建设的大力推动,从文化大数据、文化企业发展等多方面相继发布了“广播电视节目收视综合评价大数据系统”、《进一步支持文化企业发展的规定》、《文化体制改革中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的规定》、《关于加快电影院建设促进电影市场繁荣发展的意见》等产业促进文件,在政府政策的引导下,文娱行业自治体系逐步完善,通过政府政策和平台自治的双管齐下,为后续文娱行业内容创造提供良好的制作环境。

第二、物质水平提高带动文化消费升级
随着我国经济稳步增长,居民的物质基础日益坚实,生活质量不断提升,释放出巨大的文化产品购买欲望和消费能力,从而带动了文化消费升级。文化产业的振兴、文化产品的繁荣将是经济结构调整的客观要求和必然结果,物质繁荣与精神文化需求的发展相辅相成,互为促进。这种关系体现为经济发展水平同居民文化支出的正相关。

目前,国民经济开始进入到持续稳定增长、经济结构快速升级、城市化水平迅速提升的新阶段,文化消费能力和水平也迎来高速增长的黄金时代。我国居民用于文化娱乐的消费逐年升高,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9年,全国居民用于文化娱乐的人均消费支出为 2,513元,同比增长 12.9%,占人均消费支出比重为11.7%;2020年用于文化娱乐的人均消费支出为2,032元,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为9.6%;2021年用于文化娱乐消费支出为2,599元,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为9.8%;2022年用于文化娱乐消费支出为2,469元,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为10.1%。居民教育文化娱乐支出已经成为居民各项支出中仅次于居住、食品烟酒、交通通信后的第四大支出。

第三、播放方式悄然转变,独播模式受到青睐
随着省级卫视收视竞争的升级,优质精品电视剧资源的竞争也随之升级,近些年,实力雄厚的强势卫视不断加强电视剧资源特别是晚间黄金档电视剧资源的控制力,从四家首播、两家首播的“资源共享”悄然向独播模式的“资源独享”转变。有实力的省级卫视加大了独播模式的深耕力度,可以预见,在今后一段时期内,多种播出模式并存的局面将会继续维持,但对于优质精品剧的争夺将会更加激烈。一方面独播模式的加入会增加市场整体对精品剧的需求,同时变相增加了精品剧的竞争者,会间接抬高市场价格;另一方面,独播模式下,电视剧首轮发行仅需要面对一家客户并协调播出时间,有利于节约电视剧发行成本和协调电视剧同步上星中电视台之间的协调成本。

第四、新媒体发展迅速,中国电视剧进入多媒体传播时代
随着科技发展和技术进步,手机上网、家庭电脑上网等多种方式使网民用户不断攀升。2012年移动互联网飞速发展,被誉为“移动互联年”,不仅表现在手机和平板电脑等移动互联广告大幅度增长,而且表现在移动视听、移动搜索等成为网民的主流行为。这些行为快速改变着受众的视听消费方式。

综合近年来网民规模数据及其他相关统计,中国互联网普及率逐渐饱和,互联网发展主题从“数量”向“质量”转换,具备互联网在经济社会中地位提升、与传统经济结合紧密、各类互联网应用对网民生活形态影响力度加深等特点。

根据 CNNIC2022年发布的第 5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22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67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5.6%;手机网民规模达10.65亿,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为99.8%。

网民的增加带来了大规模的网络视频用户,也为电视剧制作行业带来了新的机遇。CNNIC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2月,中国网络视频(含短视频)用户规模达10.31亿。在网络视频用户所观看的节目类型中,电影、电视剧是网络视频用户最喜爱的内容类型,位居各项网络应用的前列,各大网络视频平台注重节目内容质量提升,自制内容走向精品化。

网络视频的广阔前景使互联网电视剧版权价格水涨船高,体会到热播电视剧为视频网站带来的丰厚利润后,各视频网站之间的激烈竞争使越来越多的视频服务提供商倾向于直接与电视剧制作机构签订电视剧信息网络传播权许可合同以期获得独家播映权或分销权。

另外,数字移动电视(CMMB)迅猛发展,IPTV加大建设力度,手机电视崛起,互联网电视和公共视听载体逐步成熟,新技术的运用导致新媒体的不断涌现,促进了电视剧等内容制作行业的发展,各种媒介对电视剧的需求将逐步增大,中国电视剧开始进入多媒体传播时代。

第五、网络剧发展成为电视剧制作公司新亮点
网络视频正快速融入人们的生活,网络视频用户数量激增使得网络视频的广告价值日益凸显。因此,短小精悍、制作精良、情节明快、成本相对较低的网络剧作为一种新兴的电视剧作品应运而生。根据《中国电视/网络剧产业报告(2021)》数据,2020年上新国产电视剧和网络剧共410部,根据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布的《2021年全国广播电视行业统计公报》,全国制作发行电视剧194部。

根据传媒内参考(CMNC)发布的《2021网剧发展报告》,2021年上新网络剧266部。根据骨朵数据统计,2022年上新国产电视剧和网络剧共 273部(其中,网络剧数量占上新剧集总量的比重为66.30%,连续五年占比超六成。)
 
上星剧
164部
135部
113部
194部
92部
可以预期,高质量、专业化是网络剧发展的趋势,优质的电视剧制作公司凭借拍摄经验与视频网站渠道强强联手,将成为电视剧行业新的利润增长点。网络剧自身属性使其更适合进行整合营销、广告植入,甚至品牌定制,该类作品大多可以在拍摄前即保证网络剧的收入。

第六、全民版权意识逐步提高利于行业健康发展
国家通过不断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使含视频服务提供商在内的商家和终端消费者的版权意识日益提高。目前,各视频网站未经许可播放影视剧的情况已有效减少。

2012年起,为打击网络侵权,进行盗版专项治理,国家版权局深入推进对视频网站主动监管工作,已有 19家国内知名视频网站进入主动监管范围,为提高版权管理水平在行业内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随着知识产权体系日趋规范,视频提供商对版权的重视度提高,电视剧信息网络传播权的价值得以通过版权交易实现,交易价格开始大幅提升。电视剧行业的信息网络传播权收入从 2004年的几万元跨越式地增长到逾几十亿元,市场上单集网络售价达上百万元的电视剧已并不罕见。

② 影响行业发展的不利因素
第一、资金瓶颈限制
电视剧拍摄尤其是精品剧的拍摄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近年剧本、导演、演员等生产要素成本均有所上涨,电视剧制作企业在业务扩张中面临较大的现金流压力。

“轻资产”是国内影视剧制作公司的普遍特点,虽然近些年国家通过各种方式对文化类企业发展给予支持,但影视剧制作公司仍然很难通过资产抵押等途径或单凭企业信用获得银行贷款,因此大多数影视剧制作机构只能凭借自身积累或大股东担保贷款等方式实现业务扩张,资金来源有限,进而影响了行业整体制作质量的提高,对行业的发展构成了不利影响。

第二、行业从业人员多,但领军人才不多
电视剧行业属于创意产业,人才的重要性尤为突出。中国电视剧行业从业人员数量众多,但能够被市场广泛认可、独当一面的领军人才数量不够多。

无论是一流的创作人才、一流的经营管理人才,还是一流的技术人才,目前都存在巨大的市场需求缺口,各制作公司的选择余地都相当有限。在电视剧行业中,一线编剧、导演和演员一直是稀缺资源。因此,领军人才的缺乏对行业优质精品剧的生产构成了一定不利影响。

第三、国际市场竞争影响
由于国家政策扶持和国人传承的文化消费习惯,国产电视剧始终主导着我国的电视剧市场。但随着电视剧市场的日益开放,引进剧对国产剧的冲击显而易见。

引进剧购入成本低,适合在电视台非黄金时段播出,吸引了部分观众,占据了电视台部分播出份额;视频网站为了满足各类消费群体的需求,会直接购买海外剧版权并播放。

可以说国产电视剧已经在局部领域与境外电视剧作品发生了竞争。国内电视剧公司需尽快提高自身的经营管理水平、制作质量和资本实力,以适应电视剧市场的发展。

(5)行业进入的主要障碍
①人才壁垒
电视剧制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电视剧制作与发行的专业化程度要求较高,各项优质资源有效整合才能实现一部优质影视作品的制作,在电视剧制作的各个阶段都需要具有相关经验的优秀专业人才进行操作与实施。

在策划及研发阶段,制作企业需要紧密把握市场状况和观众需求变化,需要能够洞察市场需求并能较好驾驭选题的专业编剧或团队进行剧本创作;在拍摄及后期制作阶段,需要能够有力表现创作艺术元素的演员、能够恰当使用演员并且展现艺术主题的导演、能够使用有效的拍摄技巧、化妆技术的专业团队、能够整合各方资源并进行有效管理的制片人共同完成;电视剧发行亦是重中之重,大量经验丰富的专业发行人员是优秀的影视内容制作企业不可缺少的人才。

制作机构对于上述人才的需求遍布了电视剧业务的每一个重要环节,而人才团队的培养需要时间的积累,拟涉足本行业的企业即使拥有了较为充裕的资金、聘用了相关人才,也难以在短时间内有效整合所需资源,更难以制作出被市场认可的电视剧。电视剧制作机构若没有足够优秀的人才,均无法创作出优秀的作品,难以制作出被市场认可的电视剧。

②政策壁垒
电视剧行业属于国家许可经营范围,电视剧制作公司须取得《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方可经营电视剧的制作、发行。电视剧拍摄完成后,必须按管辖权范围通过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或省级广电局审查,才能获得《电视剧发行许可证》,未获得《电视剧发行许可证》的电视剧无法进入市场。根据《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公司属于禁止外商投资产业目录。

目前取得《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的企业数量众多,反映出我国电视剧行业的准入门槛相对较低。但由于国家广电总局对电视剧的制作、发行、引进、播出等都制定了一套严格且具体的规定加强对行业的行政管理,而且存在根据政治环境的需要作出不得发行或者停止播出的决定,制作机构能否取得《电视剧发行许可证》以及取证后能否播出均具有不确定性。因此,若制作机构无法及时把握正确的价值导向、政策导向并快速采取应对调整措施,其投资制作的电视剧存在无法发行或停止播出的可能。

③发行渠道壁垒
电视剧的销售对象为电视台、以视频网站为主的新媒体公司以及音像出版社等,目前电视台仍然是电视剧制作机构的主要客户,新媒体公司占比逐步增加。

央视及各省级卫视凭借着较高的用户覆盖面获得了较高的收视资源,并因此能够吸引优质广告商,从而获得较高的广告收入。央视及省级卫视的受众影响力以及资金实力决定了其为电视剧的主要购买方,保持与央视及各省级卫视良好互利合作关系,是确保产品销售、提高盈利能力的保障。

电视剧能否成功销售、销售价格高低与电视台对电视剧的购买和播放需求直接相关。随着播放平台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以中央及各省级电视台、强势新媒体渠道为代表的覆盖率高的播放平台更倾向与口碑良好、制作水准已经获得市场认可的制作机构合作。因此,新成立的制作机构在短时间内往往难以打开销售渠道。

④资金壁垒
电视剧行业属于资本密集型行业。电视剧投资制作的业务模式要求制作机构前期投入大量资金以支付制作成本,行业具有明显的投入高、风险大、回报周期长的特征。随着近年来演员成本不断提高,电视台等播出渠道对电视剧品质要求不断提升,电视剧的制作成本逐年上升。此外,我国电视剧市场呈现总体供大于求的特征,已制作完毕的电视剧产品仍然存在因为市场、政策等原因而以亏损价格进行发行甚至无法发行的可能,从而对电视剧制作公司提出了较高的资金的要求以抵御风险。

因此,对于资金实力不强、融资渠道欠缺、品牌效应尚不明显的电视剧制作机构,行业的资金壁垒较为明显。

(6)行业区域性、周期性和季节性
电视剧行业具有独特的经营模式,不同于传统制造业。
资产结构的独特性。“轻资产”是电视剧制作公司的共性,不同于工业企业以生产线、厂房等固定资产作为主要生产工具,电视剧生产主要投入剧本、演职人员劳务、道具及其他制作耗费等,拍摄制作过程中所需的专用设施、设备、场景等主要通过租赁取得。

经营模式的独特性。生产模式上,电视剧生产以剧组为生产组织单位,视资金需求以独家投资摄制或联合投资摄制方式完成。销售模式上,电视剧销售主要是电视剧著作权的授权许可使用,客户主要是各级电视台和新媒体等播出平台,以电视剧的播映权作为被销售的产品主体。分配方式上,联合摄制模式下的收益分配方式较多,主要包括按照投资比例分配、按版权地区分配、按版权类型分配及上述分配方式的结合等。

①电视剧行业的区域性特征
北京、浙江、上海和广东等省市集中了我国约半数的电视剧制作机构,是我国电视剧的重点生产地区,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地域性特征。

②电视剧行业的季节性和周期性特征
电视剧制作行业由于摄制进度和审批情况等因素影响,在各季度内分布不平均,但年度之间较为平稳。

作为文化娱乐行业,一方面,电视剧行业的发展与国民经济发展和人均 GDP的增长水平密切相关,因此经济的强势增长能有效促进包括电视剧在内的文化产业发展;同时,经济不景气的时候,虽然人们物质需求会紧缩,但电视剧作为一种文化消费品,既能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又符合其经济承受能力,因此需求会相对增加。

(7)发行人上下游行业之间的关联性、上下游行业发展状况对本行业及其发展前景的有利和不利影响
电视剧制作行业与其上下游行业构成电视剧产业链,相关行业之间的关联性如下图所示:

           
           
           
          最 终 受 众 群 体
     影视剧拍摄     
           
           
           
         电视台 新媒体 音像出版社 品牌推广需求方 
           
           
           
           
           
           
           
     影视剧制作公司     
           
           
           
           

①上游行业的关联性及其影响
电视剧制作的上游行业主要为各类专业人员所提供的劳务,包括剧本创作服务、导演服务、演员演艺服务及摄影、美工及其他配套专业服务。

电视剧剧本是电视剧整个制作过程的起点和根本,是整部电视剧的灵魂和成功的关键,拥有优秀的剧本是制作高质量电视剧的前提。优秀电视剧剧本需要体现时代特征,包含鲜明深刻的主题、生动独特的人物、合理严谨的结构、切实创新的情节、传神生动的台词形成符合时代特征并引导观众审美的风格。目前中国电视剧剧本总体数量虽然逐年递增,但符合上述条件的精品却严重不足,优秀剧本已成为制作公司的优势资源,也使得优秀剧本的市场价格水涨船高。

优秀剧本以编剧为核心,由众多策划团队成员参与创作、修改,最终得以完成。电视剧制作公司的文学团队在剧本创作中与编剧思维碰撞,参与情节策划,所提供的服务能够有效绑定优秀编剧,提高作品的成功率,以降低因剧本价格上升带来的风险。

优秀导演、制片人和演员属于电视剧行业的稀缺资源。其中,导演能综合电视剧制作过程中的各种创作元素,制片人能贯彻制作企业的理念,知名电视剧演员亦对电视剧收视率形成一定影响。为避免形成对单个导演或演员的依赖,同时保证电视剧的整体质量和市场影响力,有经验、有实力的制作机构会充分体现其资源整合优势,有效整合适合剧本自身属性的导演、制片人、演员等主创人员,以达到最佳的投入产出比。
电视剧制作过程中,还需要租赁场地与器材等。这部分支出通常通过与专业团队或个人签订协议的方式获得,其组织形式各异,从业人员数量众多,尚未形成产业规模。采购价格主要受社会总体物价水平变动与人工成本变动影响,整体较为稳定。

②下游行业关联性及其影响
电视剧制作的下游行业主要为电视台、网站、IPTV等新媒体公司和音像出版社等媒体机构。同时,近年来有品牌推广需求的厂商逐步成为电视剧行业衍生产品的下游客户。

电视台是电视剧的传统播放平台,也是制作机构最重要的客户。电视剧制作公司以电视剧版权授权播出的方式实现对电视台的销售。视频网站、IPTV等新媒体公司在版权市场逐步规范、盈利模式逐渐成熟后,已成为电视剧制作机构的又一重要客户,电视剧制作公司以电视剧信息网络传播权和自制网络剧版权授权播出的方式实现对新媒体公司的销售。电视台与新媒体公司都以直接播放的形式将电视剧呈现给观众,都以各种形式向观众投放广告,获得广告收入或视频点播收入。该类公司收入的高低主要取决于电视剧收视率或点击率的高低,因此二者倾向于采购高品质的电视剧。对提高行业整体制作水平,优胜劣汰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目前,国内制作机构收入中来自音像出版市场的比重很低,所以音像出版社对于电视剧行业的影响较为有限。

有品牌推广需求的厂商逐步成为电视剧行业的新增客户类型,随着影视剧中进行品牌推广模式的成熟,该类形式的收入以衍生产品的形式成为电视剧制作行业的有益补充。

3、实景行业发展情况
(1)行业基本情况
实景娱乐,即为通过在真实的场景中,让顾客通过沉浸式的方式消费娱乐产品。该行业属于文化旅游产业中融合新技术、新文化的一种新形式。经典的实景娱乐产品,主要包括但不限于主题公园、主题街区、单体娱乐店铺等其他通过虚拟的动漫、电影、故事场景结合属地文化特色呈现并给予大众娱乐体验形式的产品。

受行业不利因素影响,2020年全年国内游客为28.8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22,286亿元。相较于2020年的极端情况,2019年全年国内游客近 60亿人次,同比增长 8.4%;国内旅游收入 57,251亿元,同比增长 11.7%。2021年全年国内游客为 32.5亿人次,同比增长 12.8%;国内旅游收入 29,191亿元,同比增长31.0%。这说明,中国的旅游市场正逐步恢复,未来旅游消费支出有望快速回升。

2022年全年国内游客为25.30亿人次,同比下降22.1%;国内旅游收入20,444亿元,同比降低30.0%。

从全球范围看,实景娱乐的发展已有千百余年历史,真正的爆发来自于上世纪 50年代。以迪士尼、环球影城、默林集团为代表的国际外资军团如今已运作得非常成熟,进入中国主题公园市场后也成功盈利。与国际市场上成熟的 IP相比,国内实景娱乐则起步较晚。为了增强客户体验,主题公园与实景娱乐的结合方式和落地形态经历了三大阶段。从以街景表演为主,到有主题的文化演艺,再到科技 AR/VR体验。近年来,不少影视公司纷纷涉足实景娱乐领域,例如华谊兄弟、光线传媒、长城影视等,以“影视 IP + 影视基地”为发展模式的实景娱乐已经逐渐成为影视行业巨头们竞相争夺的新趋势。

(2)市场供求状况及变动原因 中国实景娱乐产业是一个较宽泛的产业链结构。其中,主题公园是实景娱乐 行业中最热门的一个产品分类。它具有投资额高、游客量大、场景体验感强、文 化影响力大等特点,是集科技、文化、娱乐体验为一体的造梦世界。因为主题公 园的本质是追求与现实世界完全不同的身心体验,从这点来看,和电影工业较为 相似,这也是它深受消费者和市场追逐的原因之一。 据 AECOM撰写的《中国主题公园项目发展预测报告》,中国主题公园游客 现今已达到近 1.9亿人次。从 2008年到 2017内,主题公园游客量每年平均增长 13%,报告预测,至 2020年,游客量将达到 2.3亿人次,并且中国的整体游客数 量将超越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主题娱乐市场。 数据来源:AECOM《中国主题公园项目发展预测报告》
另外,中国2022年度人均GDP为12,814美元,消费者对目的地级别、消费水准也有了更高的要求。

(3)行业利润水平变动趋势
实景娱乐将原本线上的影视文化 IP进行线下实体化,让原本作品短暂的生命无限制延长,促使影视产业利润的不断生成,这也与当前影视公司的诉求相吻合。对于影视制作公司,实景娱乐板块成为了电影衍生业务收入的主要来源。公有新项目确认,公司就会有新收益。这些实景娱乐项目大多是与各类社会机构合作,包括但不限于政府、银行、地产开发商等。如果能够得到当地政府的支持与合作,将会带来极大的利好条件。 而对于政府而言,这些以国内经典电影 IP延伸的沉浸式体验和中国特色,可以将中西文化相交融,吸引到更多的中高端境内外游客前来。

实景娱乐项目作为重资产项目,除了基建外,设备更新、维护,宣传推广、人员招募等等也需要资金来维持。在运营方面,影视公司采用“轻资产”的理念,通过品牌授权和知识产权入股项目,盈利模式包括前期的品牌授权费,运营过程中获得的经营收入分成(比如门票收入),以及根据在项目中所占股权获得的投资收益。目前国内实景项目的经营成本普遍出现了一定的下降。与此同时,提升客单价、延长经营时间也成为了增加盈利的重要手段。

(4)影响行业发展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
①影响行业发展的有利因素
第一、国家产业政策的扶持
2013年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推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到 2020年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2014年“一带一路”的提出,明确了我国未来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方向。政策的大力扶持,也正说明文旅产业迎来了很好的发展机遇。

2018年 4月 8日,新组建的文化和旅游部正式挂牌,标志着文旅融合发展的全新时代正式揭开序幕。在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 中,文化和旅游的融合成为拓展旅游发展空间的一个重要方面,强调坚持融合发展,打造跨界融合的产业集团和产业联盟。政策接连不断出炉,各种结构调整和优化,开启了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利好时代。

2021年6月21日,国务院发布《“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规划中提出:到2025年我国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更加完善,治理效能显著提升。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业要成为经济社会发展和综合国力竞争的强大动力和重要支撑。

第二、物质水平提高带动文化消费升级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持续增长,游客的消费观念也随之转变和升级,个性化旅游将成为主流。主题公园因为鲜明的主题概念、独特的观光和游乐环境,使游客的体验、互动和参与感增强,从而能够充分满足游客的个性化旅游需求。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和家庭结构的变化,城镇化建设缩小了东西部、城乡差距,推动了居民旅游休闲娱乐需求的增长和多样化。国家旅游局相关数据显示,2015-2019年间,国内旅游总收入逐年增加,2019年国内旅游总收入达到 6.52万亿元,同比增长 9.21%;国内旅游人次为 60.1亿人次,同比增长 10.71%。2020年以来受行业不利因素影响,全年国内游客 28.8亿人次,同比下降52.1%旅游收入22,286亿元,同比下降61.1%。2021年全年国内游客为32.5亿人次,同比增长12.8%;国内旅游收入29,191亿元,同比增长31.0%,2022年上半年受国内行业不利因素影响,国内旅游总人次 14.55亿,比上年下降 22.2%;国内旅游收入 1.17万亿元,比上年下降 28.2%,但随着近期不利影响因素的逐渐消除,被压抑的旅游需求将迅速释放,旅游业将迎来“报复性”增长;2022年全年国内游客为 25.30亿人次,同比下降 22.1%;国内旅游收入20,444亿元,同比降低30.0%。

第三、城市文化推广打造当地品牌需要
2017年 6月 12日,国家旅游局《关于印发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导则的通知》中,明确提出要“丰富品牌旅游产品:提升园区型旅游产品品质,强化 A级景区、旅游度假区、旅游休闲区、旅游综合体、城市公园、主题公园、大型实景演出和博物馆、文化馆、科技馆、规划馆、展览馆、纪念馆、动植物园等园区型旅游产品设施配套,实现节约、集成和系统化发展,打造整体品牌。发展目的地型产品,按照村、镇、县、市、省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目的地品牌。” 中国土地面积广阔,人口众多,加之历史悠久,各个地区在发展过程中都形成了特有的地方文化。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文旅产业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解决人口就业、宣传当地文化的重要手段,近年来是各地区优先发展的重点。而文化科技主题公园因其鲜明且具包容性的文化特征,灵活而极具体验性的科技表现力,良好的社会效益和对当地消费的经济拉动作用,日益成为独具特色的“城市名片”和彰显目的地品牌特征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各地对能展现本地区特色文化、体现本地区风情的文化科技主题公园需求快速上升,从而为文化科技类主题公园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第四、国际新兴市场的需要
随着中东、非洲、南美等地区的发展中国家经济的逐渐兴起,它们对建设发展主题公园的需求也在上升,从而成为一个新兴市场。这对具有自主创新能力和研发能力的国内文化产业公司而言将是一个走出去的良好机会,充分响应了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及“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号召。

② 影响行业发展的不利因素
第一、创意研发难度大,专业人才相对缺乏
由于主题公园创意设计、研发建设和运营管理涉及多个专业领域,需要创意、策划、规划、建筑、机械、机器人影视、计算机、自动控制、运营等多方面的专业人才。而主题公园在我国出现的历史还很短,尤其是文化科技主题公园,整个行业特别是创意设计和主题项目研发建设领域刚刚兴起,相关人才较为短缺,只能依靠企业进行长期培养和储备,客观上制约了行业的发展。

第二、国际市场竞争影响
我国实景娱乐产业虽然起步较晚,但经过二十来年的高速发展,产业结构已经发生了显著变化。据 AECOM撰写的《中国主题公园项目发展预测报告》,中国主题公园市场在短期及中期内并未出现饱和,仍有空间可容纳更好品质的主题公园项目。目前市场需求增长迅速,大主题公园龙头效应明显。在许多城市大力鼓励主题公园发展的背景下,除中国本土项目以外,也有更多的国际主题公园商进驻中国,如环球影城、默林娱乐和六旗等。国际化巨头运营经验丰富,轻资产运营模式当道,格局稳定,而国内企业作为后起之秀增长迅猛,随着新项目的投入运营及形态的不断丰富,实景娱乐新蓝海竞争将会加剧。

第三、IP孵化能力弱,可持续性低
根据巨头公司的成长经验,IP是实景娱乐发展的主要核心驱动因素。构建核心 IP提高吸引力,带动产业链变现,好的 IP是优秀主题公园的灵魂。相比于国际主题公园巨头,客户满意度、高知名度和重游率是竞争优势。因此,个性鲜明、内容丰富、知名度高和不断更新的 IP才能够为线下运行带来巨大的客流量,从而为主题公园的后续运营和盈利奠定基础。实景娱乐同时也代表了娱乐文化产业,引领着当代社会的流行趋势,因此也决定了它将会是个快速变化、迭代的流行产品。它需要不断有新的流行元素注入,不断地投入和迭代,就和电影一样,迭代周期一般在 3-5年。但本土品牌在 IP开发上的短板仍然没有得到有效改善。

(5)行业进入的主要障碍
①人才壁垒
主题公园尤其是强调文化和科技结合的主题公园,对专业人才的要求极高,不仅需要各种专业技术人才,还需要既懂艺术又懂技术的复合型人才,更需要具有市场推广能力、国际发展眼光和管理经验的高端管理人才。高端人才的稀缺性使得新进入的企业很难吸引各类合适的专业人才并使其有效地协同工作。

②经营壁垒
对于主要依赖门票收入,盈利模式单一的主题公园而言经营成功相对困难。

目前较为成功的企业都是将公园与其他产业相结合,形成合力,从而实现盈利,而新进入者往往在盈利模式上需要一段时间的积累探索。此外,己有的成熟企业在市场策划和营销体系方面有着一定的优势,这是新加入行业的公司所不具备的。

③创意设计壁垒
主题公园处处包含创意设计,如园区的规划、建筑物设计和布局、游客路线设计及主题项目设计等。优秀的创意和设计是主题公园吸引游客的关键。但是,由于我国的主题公园企业多数尚不具备自主创意设计的能力,因此这些创意设计的部分很多均依赖于国外的设计公司完成,且费用高昂。这一方面造成了这些企业运营成本较高,投资回收期较长,另一方面在日后运营的过程中不能及时而有效的加入新的创意设计元素,导致游客重游率降低。因此创意设计能力对于主题公园从业企业来说至关重要。

④研发能力壁垒
主题公园的研发是创意设计得到实际应用的重要手段,目前由于缺乏独立研发能力,多数国内主题公园项目研发、施工等各个环节多采用外包、采购的模式,项目的更新换代、项目的维护等受到上下游产业的制约,尤其是主题项目创意设计、项目设备的购买受制于供应商。例如,国内主题公园内的特种电影相关设备,均是由少数厂商生产,形成了一定的垄断。缺乏研发能力的主题公园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较弱,无法获得更高的附加值和市场份额。

⑤资金壁垒
主题公园属于高投入、高回报、高风险的行业,其资金门槛首先体现在主题公园建设。主题公园占地面积较大,需要大量的资金进行前期的创意设计、基础建设、项目购置;其次,公园建设完成后,还需耗费资金对周边的配套设施进行完善;最后,公园运营后,还需要大量资金对主题公园进行日常维护、后续改造和项目翻新。因此,资金对于进入者而言存在较高的进入壁垒。

(6)行业区域性、周期性和季节性
① 周期性
文化旅游行业周期性与国民经济发展周期有较高的关联性,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提升将刺激人民群众的旅游需求,促进旅游业的发展,进而影响文化旅游行业的景气程度。

② 区域性
文化旅游行业有较强的区域性分布,较依赖于当地旅游资源。尽管国内有大量的实景娱乐旅游项目,但真正有品质、有竞争力的项目集中在少数自然景观独特、文化属性鲜明、游客集中的旅游景区和旅游城市。

历史上,文化旅游行业的发展主要集中在长江以南地区,主要系南方地区气候条件较好,冬季较短且少严寒天气,因此旅游淡季时间较短。但近年以来多个实景项目创造性的推出了室内情境体验剧模式,使得旅游演出有条件在广大北方地区推广。未来,文化旅游行业南北发展不均衡的现象将得到进一步改善。

③ 季节性
文化旅游行业属季节性明显的行业。一方面,受旅游业季节性波动的整体性影响,大多数旅游景区在黄金周、暑期迎来旅游高峰,总体游客数量较多;而在冬季处于旅游淡季,总体游客量减少,影响旅游演出的观众数量。另一方面,在国内大部分景区,冬季均有或长或短的一段时间不适合室外参观。

(7)发行人上下游行业之间的关联性、上下游行业发展状况对本行业及其发展前景的有利和不利影响
影视公司通过轻资产、重品牌、强运营的业务逻辑,为优质影视 IP和优秀文化建立下沉渠道和持续变现能力。在巩固先发优势和矩阵优势的同时,着力打造多元化优质 IP的引入机制;建立 IP高品质落地的完善流程,不断强化针对不同场景定制差异化内容产品的能力;同时,提升项目运营能力,通过保持各项目运营能力不断提高和整体业务系统不断升级,以满足市场要求的不断更新变化,推进具有华谊兄弟特色的实景项目持续落地。
从原始 IP的开发、制作,到宣发、衍生品创造等,影视公司的一站式经营模式实现了 IP的持久变现。其中,主题公园的上游主要包括总体深化设计服务和研发建设服务,下游主要是园区的竣工和后续的运营管理。在业务关系上,公司凭借国际化战略布局,与好莱坞专业人才成立合资公司,共同组建全球性的超级内容引擎,致力于全球性超级系列 IP的投资和制作。同时,公司与当地大型房企或城投公司合作,形成联动效应,更好地优化实景项目的落地形态和运营体系。

实景娱乐作为 IP娱乐产业链的下游渠道,主题公园的发展水平对 IP作品本身也起到了一定的影响作用。渠道与内容是相互促进的关系:高质量的 IP会为实景项目带来更多的游客和更高的门票收入,从而推动 IP的迭代和公园的更新维护;主题公园的发展会拓宽并改善 IP的变现渠道,更好地满足观众和游客的需求,从而增加影视的收入,促使影视投资制作方继续加大投入,出品高质量内容 IP。

(三)所处行业的竞争情况
1、影视业务
(1)行业竞争格局和市场化程度
①企业数量众多,民营公司发展迅速
电视剧行业属于传统意义的行政监管行业,具有重要的意识形态功能,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和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家对电视剧制作业务的准入 许可逐步放开,对境内资本从事电视剧制作业务已基本放开。 基于每年都有大量品质不高的产品出现,为行业良性发展,2017年,文化 部颁布了《“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从对优秀影视剧本的扶持,到对 重大历史题材的肯定,再到原创的着重鼓励,实施精品战略,引导规范社会资本 支持影视繁荣发展。近年来,电视剧的产量在逐渐减少,2020年全国生产完成 并获得《国产电视剧发行许可证》的剧目202部7,450集,较2019年下降了30%, 2021年全国生产完成并获得《国产电视剧发行许可证》的剧目194部6,722集, 较2020年分别下降了4%和10%。2022年全国生产完成并获得《国产电视剧发行 许可证》的剧目160部5,283集,较2021年分别下降了18%和21%。新政策的 规范和推动有效地刺激了我国电视剧制作市场的发展,提高了行业整体制作水 平,从而有助于电视剧市场的优胜劣汰和行业的健康发展。在此过程中,民营电 视剧公司快速成为行业的主要力量,头部效应明显,其中的表现突出的有华谊兄 弟、光线传媒、华策影视、北京文化等。 资料来源:国家广电总局
根据国家广电总局统计资料显示,2017国内取得《电视剧制作许可证(甲种)》的机构名单中,持有甲证机构数量为 113家;持有效期在2021年-2023年度的《电视剧制作许可证(甲种)》的机构进一步下降到41家,减幅高达64%,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电视剧制作机构的头部竞争者总体上呈现逐步集中的竞争格局。

②企业间差距较大,行业集中度不断上升
总体来讲,我国电视剧制作机构数量众多,企业间实力差距较大。根据国家广电总局网站2022年发行许可通告资料统计,2022年取得国产《电视剧发行许可证》的电视剧共计160部5,283集,绝大多数制作机构一年或多年内无法投资制作完成 1部电视剧。

实力雄厚的电视剧制作公司如新丽传媒、华策影视、慈文影视、正午阳光等已具备年产百集以上电视剧的制作能力,并且所出品的作品绝大多数为在卫视黄金时段播出的高品质精品剧,作品销售渠道通畅,单集售价高,企业盈利能力强。

相比之下,部分电视剧制作机构所拍摄的电视剧并不能 100%投放市场,我国有约 20%已取得发行许可证的电视剧无法在制作完成后 3年内发行,能够发行的电视剧部分只能在地面电视台或者非黄金时段播放,销售渠道不畅,单集售价低,盈利状况不佳甚至亏损。

③电影行业头部集中趋势显著
近年来,国内电影市场在经历一系列调整后趋于理性,重新回归以内容品质为主导的健康轨道。2019年国产电影占国内电影市场总票房的 64.07%,年度票房过 10亿元的 15部影片中有 10部为国产电影。2020年国产电影票房占比为83.72%,4部票房过 10亿的影片均为国产电影,带动科幻、动画、主旋律等多种题材影片的重大突破。同时,排名前 10和前 20的电影票房占国产电影总票房的比重不断提升,龙头民营企业市场份额持续保持高位。2021年国产电影票房占比为84.79%,11部票房过10亿的影片中,有9部均为国产电影。2022年国产电影票房占比为 84.85%,7部票房过10亿的影片中,有 6部均为国产电影。

中国电影行业正稳步发展,进入百花齐放的繁荣发展阶段。

整体而言,随着整个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电视剧及电影市场的市场化程度较高,但是行业中具有一定竞争能力的企业仍然是少数,与此同时,行业内优质的制作公司通过兼并收购等方式对接资本市场进行整合、扩展,提高自身竞争实力,行业整体集中度有望进一步提升。

(2)行业主要企业及市场份额
制作机构两大类,如下表所示:







电视剧国有制作机构队伍起步较早,实力相对强大。民营制作机构起步较晚,但由于民营机构市场适应性强,近年来发展势头强劲,已成为中国电视剧制作的主力军,也出现了一批实力较强、品牌形象较好的电视剧制作公司,如华谊兄弟、华策影视和光线传媒等。据《电视剧产业发展研究报告》统计,目前我国电视剧总产量中约 80%的作品是由民营影视公司参与或独立制作。

随着视频网站的发展,网络也成重要的剧集播出形式之一,“网台联动”成为主流趋势,网台竞争进一步加剧。随着观众欣赏水平不断提高,市场逐步回归理性,各大电视台购播电视剧的要求更趋严格,视频网站在经历了有序竞争发展后,对于内容的选择也更加谨慎,多重因素不断推动电视剧制作回归品质主导。

精品化转型、集约式发展成为众多制作公司的战略方向。

国产电影行业主要企业包括光线传媒、华谊兄弟、博纳影业、万达电影和北京文化等。主要民营电影公司基本保持 10%以上的市场份额,其中光线传媒 2019年出品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取得 50亿票房,票房份额大幅提升;华谊兄弟 2017年凭借《前任 3》和《芳华》取得 11.2%市占率,但 2019年主投影片票房表现不佳,市占率主要为参投《我和我的祖国》带来;万达电影主要通过参投或者发行角度切入,博纳影业以主旋律商业影片为主,北京文化近年来陆续参与出品头部影片如《流浪地球》、《我不是药神》等。

同时,互联网平台对头部国产影片的市场参与度不断提高。2019年在线票务阿里影业(淘票票)和猫眼参与 TOP10影片数量分别为 7部和 6部,2020年全国总票房超过人民币10亿元以上的影片共有4部,猫眼参与出品或发行了其中的3部,分别为《我和我的家乡》、《姜子牙》和《金刚川》。基于流量优势切入发行领域,以联合发行为主,并开始参与主控发行。欢喜传媒、真乐道、坏猴子影业等通过参与包括《我和我的祖国》、《我不是药神》等优质影片实现了市场份额的提升。

(3)发行人的市场地位
公司成立以来,积累了丰富的行业经验和资源,建立起了覆盖影视娱乐、实景娱乐和互联网娱乐等各板块、全产业链的战略布局,是业内产业链最完整、娱乐资源最丰富的公司之一。公司利用丰富的制作经验和全产业链布局的先发优势,反哺公司主营业务发展,强化公司核心竞争力。

(4)主要竞争对手情况
公司在影视传媒行业的主要竞争对手包括中央电视台、光线传媒、北京文化、华策影视、新丽传媒等。

①中央电视台
中央电视台为国家广电总局直属,现为国家副部级事业单位。中央电视台的电视剧制作力量主要由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和中央电视台文艺节目中心影视部等部分组成,是我国目前实力最为雄厚的电视剧制作机构之一。

②光线传媒
光线传媒为创业板上市公司,系国内领先的民营影视制作企业。公司业务以影视剧项目的投资、制作、发行为主,以内容为核心、以影视为驱动,在横向的内容覆盖及纵向的产业链延伸两个维度同时布局,业务已覆盖电影、电视剧(网剧)、动漫、文学、艺人经纪、实景娱乐等领域,是国内覆盖内容领域最全面、产业链纵向延伸最完整的综合内容集团之一。

③北京文化
北京文化是一家从事电影、电视剧网剧、综艺节目的投资、制作、宣传、发行,以及经营艺人经纪、文化旅游的全产业链影视娱乐传媒集团。公司依托原有旅游景区业务及团队优势,在打造全产业链文化集团的大战略下,积极向与影视业务深度结合的旅游文化方式拓展,同时不断增强电影的投资、制作、营销和发行能力,探索大数据互联网营销和平台建设。

④华策影视
华策影视为国内创业板上市公司,也是国内第一家以电视剧为主营业务的上市公司。公司主要业务包括文化影视内容提供、运营和产业战略布局。此外,公司深耕国际内容发行市场,充分发挥数字化影视产业赋能体系,与海内外主流媒体联合,已成为国内三大视频网站主要的影视内容供应商和全球流媒体龙头Netflix主要的华语影视内容供应商。

⑤新丽传媒
新丽传媒成立于 2007年,主营业务包括电视剧/网络剧、电影/网络大电影及艺人经纪三大板块,与中央电视台及全国各省市电视台、网络视频平台等国内主流媒体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并在海外市场的拓展上卓有成效。近年来,公司持续打造了《夏洛特烦恼》、《妖猫传》、《白鹿原》、《如懿传》、《庆余年》等影视作品,跻身国内头部影视制作发行机构行列。2018年,新丽传媒加入阅文集团。

2、实景娱乐业务
(1)行业竞争格局和市场化程度
目前,我国实景娱乐行业仍处于起步阶段,以剧院、主题公园为载体的实景娱乐产业基础设施建设方兴未艾。以迪士尼、环球影城为代表的国际品牌进入中国市场,强调动漫影视 IP主题,具备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本土企业近年来积极在全国范围内布局,深入各地市场,形成了文化演艺、影视文娱、旅游科技等细分行业领域。整体而言,国内实景娱乐市场的市场化程度较高,正在逐步形成差异化的竞争格局。

(2)发行人的市场地位及主要竞争对手情况
公司已成长为国内实景娱乐行业的领先企业,实景娱乐业务重点从项目开拓转向深耕运营,公司品牌授权及实景娱乐业务进入开发和运营双线并行的发展阶段。华谊兄弟(济南)电影小镇于2021年6月26日开业,海口、长沙、苏州、郑州、济南五地实景项目实现五城联动,实景项目矩阵成型,矩阵化和规模化运营带来的流量优势和品牌优势得到进一步凸显。

公司在文化旅游行业的主要竞争对手包括宋城演艺、三湘印象、华强方特等。

①宋城演艺
宋城演艺为创业板上市公司,中国演艺第一股,全球主题公园集团十强企业。

公司主要从事文化演艺业务,形成了现场演艺、旅游休闲和互联网演艺三大业务板块。公司以“演艺”为核心竞争力,成功打造了“宋城”和“千古情”品牌,产业链覆盖旅游休闲、现场娱乐、互联网娱乐,是世界大型的线上和线下演艺企业。目前宋城演艺已建成和在建杭州、西安、上海、三亚、澳大利亚等数十大旅游区、三十大主题公园、上百台千古情及演艺秀。

②三湘印象
三湘印象成立于 1996年,2012年 8月在深交所上市。公司主营业务包括文化演艺和房地产开发两大板块,着力打造“文化+地产”双主业经营模式。公司文化业务以观印象艺术发展有限公司为龙头。观印象致力于旅游文化演艺的策划、创意、制作和投资业务,是国内实景演出和情景体验剧的创领者、顶级文化演出编创和版权运营机构之一。观印象的旅游文化演艺产品涵盖山水实景演出和情境体验剧两大类型,拥有“印象”、“又见”、“最忆”、“归来”四大演出品牌系列。(未完)
各版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