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报]南都电源(300068):2023年半年度报告摘要

时间:2023年08月04日 19:16:43 中财网
原标题:南都电源:2023年半年度报告摘要

证券代码:300068 证券简称:南都电源 公告编号:2023-082
浙江南都电源动力股份有限公司2023年半年度报告摘要
一、重要提示
本半年度报告摘要来自半年度报告全文,为全面了解本公司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未来发展规划,投资者应当到证监
会指定媒体仔细阅读半年度报告全文。

所有董事均已出席了审议本报告的董事会会议。

非标准审计意见提示
□适用 ?不适用
董事会审议的报告期普通股利润分配预案或公积金转增股本预案
□适用 ?不适用
公司计划不派发现金红利,不送红股,不以公积金转增股本。

董事会决议通过的本报告期优先股利润分配预案
□适用 ?不适用
二、公司基本情况
1、公司简介

股票简称南都电源股票代码300068
股票上市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  
联系人和联系方式董事会秘书证券事务代表 
姓名曲艺郑溪 
电话0571-569756970571-56975697 
办公地址浙江省杭州市文二西路822号浙江省杭州市文二西路822号 
电子信箱[email protected][email protected] 
2、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公司是否需追溯调整或重述以前年度会计数据
□是 ?否

 本报告期上年同期本报告期比上年同期 增减
营业收入(元)7,894,629,937.425,634,570,813.4440.11%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元)306,147,340.68529,474,569.44-42.18%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 利润(元)284,720,873.1640,999,780.99594.44%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元)-809,681,420.50404,027,922.56-300.40%
基本每股收益(元/股)0.350.61-42.62%
稀释每股收益(元/股)0.350.61-42.62%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5.77%10.62%-4.85%
 本报告期末上年度末本报告期末比上年度 末增减
总资产(元)18,468,698,742.5216,012,002,624.0115.34%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元)5,498,527,357.125,151,240,190.496.74%
3、公司股东数量及持股情况
单位:股

报告期末普通股股东总 数59,643报告期末表决权 恢复的优先股股 东总数(如有)0持有特别表决 权股份的股东 总数(如有)0 
前10名股东持股情况      
股东名称股东性质持股比例持股数量持有有限售条 件的股份数量质押、标记或冻结情况 
     股份状态数量
杭州南都电源有限公司境内非国 有法人8.76%75,766,3400质押30,000,000
朱保义境内自然 人6.09%52,658,29339,493,720质押36,840,000
宁波宁聚资产管理中心 (有限合伙)-宁聚映 山红1号私募证券投资 基金其他5.00%43,250,0000  
易方达基金-中国人寿 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分 红险-易方达国寿股份 成长股票型组合单一资 产管理计划(可供出 售)其他2.90%25,070,5660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一二 零五组合其他2.35%20,296,2760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 公司-易方达新经济灵 活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 基金其他2.03%17,553,0390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 公司-易方达科翔混合 型证券投资基金其他1.83%15,865,1150  
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 公司-鹏华沪深港新兴 成长灵活配置混合型证 券投资基金其他1.75%15,098,9700  
上海益都实业有限公司境内非国 有法人1.52%13,188,8000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境外法人1.42%12,262,0890  
上述股东关联关系或一致行动的说明杭州南都电源有限公司与上海益都实业有限公司属同一控制人,为关联企业。     
前10名普通股股东参与融资融券业 务股东情况说明(如有)     
公司是否具有表决权差异安排
4、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变更情况
控股股东报告期内变更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控股股东未发生变更。

实际控制人报告期内变更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实际控制人未发生变更。

5、公司优先股股东总数及前10名优先股股东持股情况表
公司报告期无优先股股东持股情况。

6、在半年度报告批准报出日存续的债券情况
□适用 ?不适用
三、重要事项
本报告期内,公司具体经营情况如下:
(一)业务开展:全力聚焦储能业务,加深产业一体化布局
1、储能业务:在手订单饱满,锂电规模化项目落地
报告期内,全球储能市场规模持续增长,需求旺盛。公司持续深耕全球重点国家储能市场,进一步加强欧洲、北美、
日韩等多个海外属地服务中心配置,完善全球销服一体化的布局,得到全球行业及国内外客户一致认可。报告期内,公
司进一步与国内外主要大型能源开发商及设备集成商深化战略合作,在手订单饱满,累计签约超6GWh。

海外市场方面,公司与大型能源集团意大利电力、法国电力、美国能源公司、Ingeteam、Upside、RES等深入战略合作,相继在意大利、美国、法国、德国、英国、韩国等国家中标多个储能项目,进一步拓宽海外市场。国内市场方面,
中标豫能控股、中国电建、国家电投、中国铁塔等多个项目;同时,公司进一步优化工业储能业务,以国产替代进口的
高端产品为主,以高毛利、回款优为原则获取订单。

2、资源再生业务:打造锂电产业链闭环,助力储能产业一体化
锂回收方面,随着公司锂电产能进一步提升,公司同步加快锂电回收项目建设,满足产业链闭环需求;进一步提升
锂电材料一步法优先提锂、磷酸铁资源化利用、锂盐双极膜法制备等关键处理技术,持续提高回收率及产品纯度,同时
保证过程清洁环保。报告期内,公司进一步拓展回收渠道,有力保障公司锂电产品原材料供应,全面提升公司锂电业务
盈利能力,实现公司内部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

铅回收方面,持续多举措推进降本增效,开展除铜渣资源综合回收利用,铅、锑、锡、铜资源一次熔炼,分类回收,
铅回收业务的综合回收能力进一步增强。

为了满足快速增长的储能市场需求,报告期内,公司加快推进产能建设,完成3GWh储能锂电电芯及3GWh系统集成产能建设。目前,公司已有储能锂电电芯年产能10GWh、系统集成年产能10GWh,另有4GWh储能锂电电芯产能在建,此
外,公司新建年产10GWh智慧储能系统建设项目已于6月底开工。随着上述锂电项目的建设及产能释放,公司在储能领
域产品及系统交付能力将大幅提升。

公司子公司华铂新材料现有年处理7万吨废旧锂离子电池回收能力,年处理 15 万吨锂离子电池绿色回收综合利用项目一期也已开建,进一步实现从产品、运营服务、梯次利用、废旧电池回收到再利用的锂电产业链闭环,有力保障公
司锂电产品原材料供应,提升公司锂电业务盈利能力。

(三)技术牵引市场,加快技术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应用
技术创新始终是公司的核心生产力。在以“技术牵引市场”的战略思想指导下,公司研发注重与市场的对接,加快
技术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应用。

报告期内,公司紧跟储能行业发展大趋势,完成305Ah单体大容量铁锂电芯开发以及新一代液冷储能系统开发;同时新增UL、IEC等国际认证50余项,储能产品认证累计超200项。公司305Ah储能电芯拥有20年超长寿命,体积能量密度超过380Wh/L,循环寿命可达12000次,能量效率超95%;公司最新一代Center L Plus液冷储能系统采用PACK内
微泄漏检测、PACK级无源自启动抑制起火、双循环备份等技术,系统安全性、可靠性、紧凑性进一步提高。同时,公司
完成all in one 分布式储能系统一体柜的开发,产品将长寿命电芯,高安全BMS,高效能PCS和智能化EMS高效集成在
一个户外机柜,可通过交流侧直接并联,方便快捷地实现积木式搭建,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工商业客户。

在工业储能领域,完成5min~2h IDC高压锂电系列产品开发,涵盖不同直流额定电压和放电倍率,拓宽产品系列,满足数据中心等高端电源场景需求。系统采用放电无缝切换技术以及四重安全保障机制设计,开发全方位安全可靠的备
电系统,解决了后备电源系统转型高压锂电的最主要痛点;取得 UN38.3、UL1973、UL9540A等多项认证,在中国、美国、
韩国、马来西亚等国家获得广泛应用。

在材料与再生方面,开发综合提锂技术,不断优化工艺,最大限度减少废水废气中锂的损失,锂回收率达 92%以上;
磷酸铁资源化技术和石墨再生技术得到突破,分别进入中试和批试阶段。

储能产品技术的创新离不开材料的创新,公司在长循环石墨、电解液和补锂剂方面持续创新,为储能业务的快速发
展提供支撑。同时,公司积极储备下一代电池储能技术。钠离子电池方面,开发高容量高压实硬碳材料,持续提升电池
能量密度和循环寿命;开发20Ah钠离子电池产品,能量密度135~145Wh/kg,循环寿命大于3000次,通过针刺、加热
等安全测试。固态电池方面,突破卤化物电解质关键材料技术,相比硫化物对环境更加稳定;构筑准固态导锂界面,均
匀锂离子沉积,高比能准固态电池循环600次容量无衰减。

自主研发之外,公司积极开展同国际、国内高层次企业、院校的技术合作,提升技术创新能力,与浙江大学、西安
交通大学、中南大学等均建立了紧密的产学研合作,实现科研资源共享,保证公司持续走在行业技术领域前沿,进一步
(四)完善激励机制,打造高效团队
公司持续倡导务实、高效、协同、创新的企业文化;同时以价值创造为指导思想,进一步优化薪酬福利体系,实施
长效激励机制,2023年落地新一期股权激励;持续优化绩效管理体系,强化绩效考核;进一步完善干部梯队建设,持续
打造年轻化、专业化、忠诚度高的优秀团队。


  中财网
各版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