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报]日联科技(688531):无锡日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3年半年度报告

时间:2023年08月21日 17:36:52 中财网

原标题:日联科技:无锡日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3年半年度报告

公司代码:688531 公司简称:日联科技






无锡日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3年半年度报告








重要提示
一、 本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半年度报告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承担个别和连带的法律责任。

二、 重大风险提示
公司已在报告中详细描述可能存在的相关风险,敬请查阅“第三节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之“五、风险因素”部分内容。

三、 公司全体董事出席董事会会议。

四、 本半年度报告未经审计。

五、 公司负责人刘骏、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乐其中及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乐其中声明:保证半年度报告中财务报告的真实、准确、完整。

六、 董事会决议通过的本报告期利润分配预案或公积金转增股本预案 无
七、 是否存在公司治理特殊安排等重要事项
□适用 √不适用
八、 前瞻性陈述的风险声明
√适用 □不适用
本报告所涉及的公司未来计划、发展战略等前瞻性陈述,不构成公司对投资者的实质承诺,请投资者注意投资风险。

九、 是否存在被控股股东及其他关联方非经营性占用资金情况

十、 是否存在违反规定决策程序对外提供担保的情况?

十一、 是否存在半数以上董事无法保证公司所披露半年度报告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 否
十二、 其他
□适用 √不适用

目录
第一节 释义.................................................................. 4 第二节 公司简介和主要财务指标 ................................................ 5 第三节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 9 第四节 公司治理 ............................................................. 40 第五节 环境与社会责任 ....................................................... 42 第六节 重要事项 ............................................................. 44 第七节 股份变动及股东情况 ................................................... 70 第八节 优先股相关情况 ....................................................... 76 第九节 债券相关情况 ......................................................... 76 第十节 财务报告 ............................................................. 77


备查文件目录载有公司负责人、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 员)签名并盖章的财务报表
 报告期内公开披露过的所有公司文件的正本及公告的原稿



第一节 释义
在本报告书中,除非文义另有所指,下列词语具有如下含义:

常用词语释义  
公司、本公司、日联科技无锡日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报告期2023年 1月 1日至 2023年 6月 30日
深圳日联深圳市日联科技有限公司,公司全资子公司
重庆日联重庆日联科技有限公司,公司全资子公司
日联实业无锡日联实业有限公司,公司控股股东,曾用名:无锡日联 实业投资有限公司
金沙江二期公司股东苏州金沙江联合二期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 伙)
共创日联深圳市共创日联投资发展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公司股东, 股权激励平台
海宁艾克斯公司股东海宁艾克斯光谷创新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 伙)
宁德时代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300750), 公司主要客户兼股东
南京瑞明博公司股东南京瑞明博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曾用名:无锡瑞明 博创业投资有限公司
鼎泰海富公司股东鼎泰海富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扬州力诚公司股东扬州力诚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
深圳辰泽公司股东深圳市辰泽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
淮安天泽公司股东淮安天泽股权投资中心(有限合伙)
斐君永君公司股东常州斐君永君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
斐君隆成公司股东常州斐君隆成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
淮上开元公司股东淮安淮上开元创业投资中心(有限合伙)
上海瑞经达公司股东上海瑞经达创业投资有限公司
东证创投公司股东上海东方证券创新投资有限公司
无锡紫光公司股东无锡紫光阳明成长投资中心(有限合伙)
无锡新通公司股东无锡新通科技有限公司
临创志芯公司股东无锡临创志芯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
哲灵合伙公司股东共青城哲灵三板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
哲灵丰升公司股东共青城哲灵丰升投资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
东芯通信公司股东合肥东芯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嘉兴君谱公司股东嘉兴君谱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
X射线由于原子中的电子在能量相差悬殊的两个能级之间的跃迁 而产生的较高能光子,是波长介于紫外线和 γ(Gamma)射 线之间的电磁波
射线源利用高速电子撞击金属靶面产生 X射线的真空电子元器件
高压发生器是将较低电压(直流 24V、或交流 220V/380V)升压至极高 电压(60kV、225kV等),为 X射线管供电的装置
无损检测在不损害或不影响被检测对象使用性能的前提下,采用射 线、超声、红外、电磁等原理技术并结合仪器对材料、零件、 设备 进行缺陷、化学、物理等方面的检测,在工业无损检测 领域,五大常规的检测方法有:射线照相检测(RT)、超声 检测(UT)、磁粉检测(MT)、涡流检测(ET)、液体渗 透检测(PT)及一些非常规如激光、电磁波、红外线等的检
  测方法
离线型检测设备不能直接安装在下游产品生产线上的 X 射线检测设备,该 类型设备需要通过人工移动、搬动被测产品,放至 X 射线 检测平台,再开始进行人工检测或自动检测,检测完成后再 由人工取出被测产品
在线型检测设备可以直接安装在下游产品生产线上的、使被测半成品或产 品不经人力移动而自动完成生产工序的 X 射线检测设备, 该类型设备可以实现自动上下料、实时检测、自动判定以及 自动分拣等智能化检测
knowhow技术诀窍和技术秘密,是随着企业不断自主研发设计、生产 优化而总结积累的关于产品设计、设备集成、工艺流程等方 面的技术经验
3D/CT三维 CT成像技术
2D二维成像技术
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 ,人工智能
DRDigital Radiography ,数字化 X线摄影
ADRAutomatic Defect Recognition,缺陷自动识别
探测器分为平板探测器和线阵探测器,可将穿过人体或被检测物 体后衰减的 X光子转换为数字信号并输出成像
SMTSurface Mounted Technology ,表面贴装技术,是指电子制造 行业的一种组装技术,通过焊接组装的电路连接技术将电 容、电阻、芯片等元器件安装在 PCB(印刷电路板)的表面
SGS全球知名测试、检验和认证机构,瑞士上市公司(股票代码: SGSN)
赛宝实验室中国赛宝实验室,又名中国电子产品可靠性与环境试验研 究所、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始建于 1955年, 是中国最早从事可靠性研究的权威机构
TüV德国知名的独立检测机构,对各种技术系统、设施和物体进 行测试、检查和认证



第二节 公司简介和主要财务指标
一、 公司基本情况

公司的中文名称无锡日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的中文简称日联科技
公司的外文名称WuXi Unicomp Technology Co.,Ltd.
公司的外文名称缩写UNICOMP
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刘骏
公司注册地址无锡市新吴区漓江路11号
公司注册地址的历史变更情况不适用
公司办公地址无锡市新吴区漓江路11号
公司办公地址的邮政编码214142
公司网址www.unicomp.cn
电子信箱[email protected]
报告期内变更情况查询索引

二、 联系人和联系方式

 董事会秘书(信息披露境内代表)证券事务代表
姓名辛晨鲍凡蓉
联系地址无锡市新吴区漓江路11号无锡市新吴区漓江路11号
电话0510-685066880510-68506688
传真0510-818160180510-81816018
电子信箱[email protected][email protected]

三、 信息披露及备置地点变更情况简介

公司选定的信息披露报纸名称证券日报、证券时报、中国证券报、上海证券报、经 济参考报
登载半年度报告的网站地址www.sse.com.cn
公司半年度报告备置地点公司证券事务部
报告期内变更情况查询索引

四、 公司股票/存托凭证简况
(一) 公司股票简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股票简况    
股票种类股票上市交易所 及板块股票简称股票代码变更前股票简称
A股上海证券交易所 科创板日联科技688531不适用

(二) 公司存托凭证简况
□适用 √不适用
五、 其他有关资料
□适用 √不适用
六、 公司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一) 主要会计数据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主要会计数据本报告期 (1-6月)上年同期本报告期比上年 同期增减(%)
营业收入275,023,827.73205,185,084.7634.04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4,634,061.9821,080,099.54159.17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31,624,735.5115,373,116.62105.71
损益的净利润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082,494.3823,571,194.26-95.41
 本报告期末上年度末本报告期末比上 年度末增减(%)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3,197,617,420.03433,899,684.48636.95
总资产3,518,097,097.81737,680,675.78376.91


(二) 主要财务指标

主要财务指标本报告期 (1-6月)上年同期本报告期比上年 同期增减(%)
基本每股收益(元/股)0.790.35125.71
稀释每股收益(元/股)0.790.35125.71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基本每股收 益(元/股)0.460.2676.92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2.995.71减少2.72百分点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加权平均净 资产收益率(%)1.734.17减少2.44百分点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9.4812.51减少3.03百分点

公司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的说明
√适用 □不适用
1、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27,502.38万元,同比增长 34.04%;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5,463.41万元,同比增长 159.17%;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 3,162.47 万元,同比增长 105.71%。主要是因为公司市场订单量充足,公司不断提高产能产出,扩大经营规模,业绩相应递增。

2、 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108.25 万元,同比下降 95.41%,主要是本年业务增长,应收账款增加 4,342.66万元以及存货增加 3,185.10万元所致,存货主要为在手订单备货;
3、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基本每股收益 0.79元/股、稀释每股收益 0.79元/股、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基本每股收益 0.46 元/股,分别同比增长 124.67%、124.67%、76.92%,主要是本报告期公司营业收入、营业利润增加所致。

4、 报告期内公司净资产同比增长 636.95%,总资产同比增长 376.91%,主要系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募集资金到账所致。

七、 境内外会计准则下会计数据差异
□适用 √不适用
八、 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和金额
√适用 □不适用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非经常性损益项目金额附注(如适用)
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  
越权审批,或无正式批准文件, 或偶发性的税收返还、减免  
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但与 公司正常经营业务密切相关,符 合国家政策规定、按照一定标准 定额或定量持续享受的政府补助 除外17,842,507.83 
计入当期损益的对非金融企业收 取的资金占用费  
企业取得子公司、联营企业及合 营企业的投资成本小于取得投资 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 产公允价值产生的收益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损益  
委托他人投资或管理资产的损益  
因不可抗力因素,如遭受自然灾 害而计提的各项资产减值准备  
债务重组损益  
企业重组费用,如安置职工的支 出、整合费用等  
交易价格显失公允的交易产生的 超过公允价值部分的损益  
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产生的子公 司期初至合并日的当期净损益  
与公司正常经营业务无关的或有 事项产生的损益  
除同公司正常经营业务相关的有 效套期保值业务外,持有交易性金 融资产、衍生金融资产、交易性金 融负债、衍生金融负债产生的公允 价值变动损益,以及处置交易性金 融资产、衍生金融资产、交易性金 融负债、衍生金融负债和其他债权 投资取得的投资收益8,812,897.88 
单独进行减值测试的应收款项、合 同资产减值准备转回198,414.70 
对外委托贷款取得的损益  
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 的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产 生的损益  
根据税收、会计等法律、法规的 要求对当期损益进行一次性调整 对当期损益的影响  
受托经营取得的托管费收入  
除上述各项之外的其他营业外收 入和支出-5,745.72 
其他符合非经常性损益定义的损 益项目65,796.92个税手续费
减:所得税影响额3,904,545.14 
少数股东权益影响额(税 后)  
合计23,009,326.47 

对公司根据《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解释性公告第1号——非经常性损益》定义界定的非经常性损益项目,以及把《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解释性公告第1号——非经常性损益》中列举的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界定为经常性损益的项目,应说明原因。

□适用 √不适用
九、 非企业会计准则业绩指标说明
□适用 √不适用
第三节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一、 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一)主营业务情况
1、主要业务
公司是国内领先的工业 X射线智能检测装备及核心部件供应商,主要从事工业 X射线智能检测装备及核心部件的研发、生产、销售与服务,产品和技术主要应用于集成电路及电子制造、新能源电池、铸件焊件及材料等检测领域。

公司自设立以来始终专注于 X射线全产业链技术研究,在核心部件 X射线源领域实现了重大突破,成功研制出国内首款封闭式热阴极微焦点 X射线源并实现产业化应用,解决了国内集成电路及电子制造、新能源电池等领域精密检测的“卡脖子”问题,保障了国内相关产业的平稳发展。

在 X射线源产品设计、关键材料、生产设备、技术工艺和技术团队等方面均实现了完全自主可控。

公司研制的闭管微焦点 X射线源经国家工信部科技成果评价,国家计量院检测及 TüV、SGS、赛宝实验室权威机构比对测试,产品相关参数及技术指标已处于“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水平。

公司在整机开发和影像软件领域均实现技术布局。在整机开发方面,公司在国内集成电路、高端消费电子、新能源电池和一体化压铸车架等领域具备较强竞争优势,开发出具有应用领域广、检测精度高、检测效率高等特点的系列化 X射线智能检测装备。在影像软件方面,公司紧跟数字化智能检测步伐,开发出适用于下游各领域的特殊算法和影像处理软件,通过有针对性的大量被检测物及缺陷特征的机器学习,实现 X射线影像的高精度、智能化处理。

2、主要产品
公司主要产品包括工业 X射线智能检测装备、影像软件和微焦点 X射线源。公司 X射线智能检测装备下游应用领域包括集成电路及电子制造、新能源电池、铸件焊件及材料检测等。

在集成电路及电子制造领域,公司是最早进入集成电路及电子制造 X射线检测装备领域的国内厂商之一,系国内该领域龙头企业。公司开发的检测设备已交付至安费诺、立讯精密、宇隆光电、景旺电子、宏微科技、斯达半导体、比亚迪半导体等客户,并获得英飞凌、达迩科技、瑞萨半导体等知名客户订单。同时,公司系国内极少数具备 3D/CT智能检测装备设计、生产能力的供应商,已成功开发 VISION系列在线式 3D/CT智能检测装备并已成功交付至国内高端消费电子领域领先企业。

在新能源电池领域,公司根据下游客户电池厚度、识别缺陷类型、运行节拍等需求情况进行产品设计。公司在锂电检测细分领域积累了包括凸轮式快速移栽及视觉定位技术、堆叠式快速检测技术和高速磁悬浮检测技术等,实现公司新能源锂电在线式 X射线智能检测系统的高效、精准检测。公司在国内 X射线智能检测装备市场处于领先地位,主要产品已覆盖欣旺达、比亚迪锂电池、宁德时代、力神电池、亿纬锂能、国轩高科、珠海冠宇、捷威动力等知名新能源电池客户。

在铸件焊件及材料领域,公司开发出 UNC单进单出、UNCT断层扫描、UNZ转台式等系列化智能检测装备及图像高速处理和缺陷自动识别软件,为汽车制造、航空航天、压力容器、工程机械等领域提供 X射线检测解决方案。在各整车厂重点研发突破的一体化压铸车架检测方面,公司利用在铸件焊件领域超十年的行业经验,成功研发并交付了国内首台一体化压铸成型车架 X射线检测装备,并进一步与各大新能源整车厂推进该领域合作。

在 X射线影像软件系统方面,公司根据下游应用领域及应用场景自主研发完成集成电路、电子制造、新能源电池、工业铸件、异物检测等领域全系列、全场景图像处理和缺陷识别软件的开发,自主掌控软件源代码,可快速响应客户需求并不断进行迭代升级。公司 X射线影像软件系统已应用于公司 90%以上的 X 射线智能检测装备中,随着各工业应用领域及检测场景的 X 射线影像数据的不断积累沉淀并通过 AI 人工智能平台训练,进一步提高了公司软件的检测覆盖率和准确率,实现对被检测物图像的高效处理和智能识别。

在微焦点 X射线源方面,公司已开始 90kV、110kV、120kV、130kV系列化封闭式热阴极微焦点射线源的量产,在产品设计、关键材料、生产设备、技术工艺和技术团队等方面均实现了自主可控,相关产品的技术参数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打破了海外供应商在该领域的垄断地位,保障了国内集成电路及电子制造、新能源电池等领域精密影像检测工序的自主可控。

公司主要产品情况如下图所示: (二)主要经营模式
1、盈利模式
公司主要通过向集成电路及电子制造、新能源电池检测、铸件焊件及材料检测等领域客户销售 X射线智能检测装备,提供配件及相关服务实现收入和利润。同时,随着公司 X射线源产量的稳步提升,公司通过 X射线源的自产自用和独立销售,实现的收入和利润将逐步提高。

2、研发模式
公司采取自主研发的模式,对 X射线智能检测装备核心部件研发、X射线智能检测装备应用研发和系统软件及图像缺陷识别算法研发。针对 X射线全产业链技术成立了基础研发部、应用研发部和软件研发部。研发部门以市场动态、客户需求为导向,结合公司发展战略及年度工作重点①X射线智能检测装备应用研发
公司根据应用领域的具体要求,设立 5个应用研发部门,分别专注于集成电路及电子制造 X射线检测设备、新能源 X射线检测设备、铸件焊件及材料 X射线检测设备、异物 X射线检测设备和 3D/CT检测设备开发,详细且深入地理解客户在细分领域的缺陷成因、缺陷特点、自动化需求、与整线的连接匹配、节拍、MES信息采集等需求,研究开发出适合客户应用场景的检测装备。

②X射线智能检测装备核心部件研发
X射线源是 X射线检测装备的核心部件,用于产生检测系统所需要的能量。X射线源的研发涉及电子透镜(包括阴极、阳极、栅极)材料研究、原子物理研究、电磁场数学模型研究、电真空物理参数研究、高压系统控制、电磁干扰控制以及热管理系统开发等关键研究工作。为突破美国、日本、德国等国家对工业 X射线智能检测设备核心部件 X射线源的技术封锁,公司持续专注于阴极、阳极和栅极材料研究,电场、磁场数学模型仿真,电真空物理参数研究,稳定态高压控制系统研究,热力学冷却系统研究和抗电磁干扰系统研究,研发微焦点 X射线源、高压发生器等部件,实现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核心部件国产替代为研发目标。

③X射线影像软件系统研发
工业 X射线实时成像技术是影像检测新技术和发展方向,公司软件研发团队超过 60 人,自主编程开发:软件架构、算法架构、X 射线图像处理、缺陷自动识别、自主深度学习、制造执行MES系统接口,开发出针对不同应用场景的特征缺陷自动识别的算法,适合于下游不同应用行业的工业 X射线智能检测软件平台,实现 X射线检测的高智能、高精度和高效率。

3、采购模式
公司主要采购原材料包括 X射线源、探测器、外购标准件、外购定制件(机加工件、机壳总成、自动化运动装置)及其他。公司采购核心部件包括 X射线源和探测器。针对核心部件,公司以年度框架协议的形式进行采购,保证核心部件的交期和价格。公司其他原材料采购主要根据不同的客户情况,采用“以产定购”的采购模式,即根据生产计划和原材料库存情况编制采购计划,最后根据采购计划由采购部门统一采购。针对外购定制件,包括机加工件、机壳总成和自动化运动装置等,一般由公司提供设计方案及设计图纸,由供应商自行安排原材料采购及生产,属于定制化采购范畴。在采购方式方面,前期通常采用零散采购方式;批量生产时,根据原材料种类进行集中采购或向外协厂商定制化采购。为保证长期稳定、质量可靠的原材料供应,公司建立了《采购管理控制程序》和《供应商管理控制程序》等采购管理制度,由采购部执行,以规范采购流程,确保采购物料/物品满足需求,以保证质量和交期。

4、生产模式
(1)X射线智能检测设备生产模式
①标准化 X射线智能检测设备生产模式
公司标准化 X射线智能检测设备生产是根据销售部门的年度和每月更新的月度预测数据,制定 8周物料计划和 4周生产计划,生产部门每周根据4周生产计划和实际交付情况调整生产周期,以确保按时交付。

②定制化 X射线智能检测设备生产模式
公司定制化设备主要根据不同客户需求,按“以销定产”或“订单式生产”的模式组织生产。一般而言,在项目规划及生产计划制定后,公司生产部门将根据项目进度组织设备设计、生产物料领用,并负责设备的机械装配、电气装配、总装和上电测试等,同时协同技术部门对设备进行软件与硬件方面的调试,在设备具备小批量生产能力后进行设备生产能力与测量系统的分析。

在生产过程中,项目经理将统筹整体的项目进度安排,组织相关人员对设备进行优化、调试、客户方案修改、内部预验收等工作,并对优化后的设备进行生产验证使之具备交付条件。在设备调试并运行稳定后,公司将根据客户要求,组织客户进行预验收,在客户预验收完成后,组织设备运输,并安排项目装配人员在客户端进行最终的安装调试,通过客户验收后设备将正式交付客户使用。

(2)核心部件生产模式
X射线核心部件采用备货型批量生产模式。公司的 X射线核心部件大部分供给自产的 X射线智能检测装备,少部分对外销售。每年公司管理层结合市场需求预测下达 X射线核心部件的年度目标,生产和物料计划部根据生产能力制定年度和月度生产计划,经审批后,分批次制定生产任务并实施。X 射线核心部件采用模块化设计组装,生产按照零部件加工检验、阳极铸靶、阴极装架、整管焊接、真空排气、高压老化、高压模块组装、整源组装等部分进行模块化组装,组装完成后进行测试、老化、调试、质量检测等工序。

5、销售模式
公司销售模式以直接销售为主,非直接销售模式主要为贸易商客户。公司订单来源主要包括:(1)通过对原有的客户跟踪,及时跟进客户的订单需求,通过客户询价、议价或招投标的方式获取订单;(2)利用公司品牌影响力,通过市场口碑相传,客户主动询盘及客户转介绍、居间商介绍等获取订单(3)通过市场调研,并充分利用展会、广告等方式进行市场培育,对有意向的客户进行针对性推介,获取潜在的询价与合作机会;(4)通过走访、网络、电话等途径与客户进行沟通和开发销售机会。

(三)所处行业情况
1、行业的发展阶段、基本特点、主要技术门槛
根据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公司所从事的 X 射线智能检测设备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所属的行业为“C35 专用设备制造业”。根据《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8)》,公司产品和服务属于我国当前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属于高端装备制造产业。

(1)行业发展阶段
X 射线检测是我国重点支持发展的领域,作为集成电路及电子制造、新能源电池制造等领域重要的检测手段,对下游产业的平稳发展扮演着重要角色。国家为保障行业的发展,制定了多项政策及法律法规。2021年,十三届全国人大三十二次会议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鼓励以企业为主导,开展面向市场和产业化应用的研发活动。近年来,国家相关部门相继制定了《基础电子元器件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关于扩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培育壮大新增长点增长极的指导意见》《智能检测装备产业发展行动计划 (2023—2025 年) 》等系列政策,大力支持精密检测装备行业的发展。国家政策的落地实施为 X射线检测技术及 X射线智能检测设备的发展提供了保障,有力促进 X射线智能检测装备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 X射线智能检测装备的下游集成电路及电子制造、新能源电池、铸件焊件及材料(汽车制造、航空航天、压力容器、工程机械等)和公共安全等领域的快速发展,尤其是国内国外我国集成电路及电子制造和新能源电池制造等下游市场对产品质量的要求不断提升,应用场景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对在线型设备需求增长较快,并对设备的智能化、自动化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下游需求的增长带动了 X射线检测设备的快速增长。同时,受限于国内技术和制造水平不足,我国工业影像检测的微焦点 X射线源几乎全部依赖进口,而用量最大的闭管微焦点射线源产品及核心技术主要掌握在日本滨松光子和美国赛默飞世尔两家企业手中。随着我国精密检测设备需求的不断提升,关键核心部件供给不足的问题日益凸显,特别是随着下游集成电路及电子制造、新能源电池产业的发展,下游面临供应紧缺的困境,严重影响了下游相关产业的产品质量检测水平。

近年来,我国 X射线智能检测装备厂商在集成电路及电子制造、新能源电池等领域通过自主研发,积累了行业经验,并通过图像分析软件、CT扫描等一系列领域的技术提升,有效保证了相关工业产品的检测质量,实现了一定领域的设备进口替代。而在精密 X射线智能检测装备中的微焦点 X射线源领域,由于产品技术壁垒高,目前几乎全部来自于国外企业,如滨松光子、赛默飞世尔等,国内在微焦点领域和国际有一定差距,国外供应厂商对微焦点射线源实行严格的技术保护和供应垄断,导致下游行业面临供应限制,严重影响下游产业的持续发展。国内集成电路及电子制造、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对微焦点 X射线源这一核心部件的国产自主化、实现供应链自主可控提出了迫切的需求。高端元器件自主可控趋势加速了微焦点射线源的国产化替代进程,为工业 X射线检测装备行业带来了发展新机遇。

(2)基本特点
X 射线技术是原子物理学、真空物理学、材料学、电磁学、电子光学、热力学等学科交叉与融合而构成的综合型高新技术,是诸多高新技术产业和高新技术装备发展的关键技术。从 X射线影像检测技术的应用领域来看,1895年至今,应用领域从最初的医疗、大焦点工业探伤等较为狭窄的领域,逐渐扩展到如今的医疗健康、微焦点工业精密 X射线检测(主要面向集成电路、电子制造、新能源电池等行业)、传统工业无损检测、公共安全检测和食品异物检测等领域。除了民用领域之外,X 射线检测也逐步在航天工业、核工业、军工等领域得到应用。在可预见的未来,随着我国产业的转型升级和衍生,X射线检测必将运用到更广阔的领域中。

我国 X射线智能检测主要应用于医疗健康领域和工业无损检测,其中工业无损检测领域主要应用于集成电路及电子制造、新能源电池、铸件焊件及材料检测及其他(如食品安全等)等领域,但由于国内工业 X射线检测技术起步相对较晚,现阶段我国在高端 X射线检测装备领域主要依赖于国外供应商,国内行业内企业亟待形成自主可控的产业集群。同时,受限于国内技术和制造水平不足,我国工业影像检测的高精度 X射线源几乎全部依赖进口,而用量最大的闭管微焦点射线源产品及核心技术主要掌握在日本滨松光子和美国赛默飞世尔两家企业手中。随着我国精密检测设备需求的不断提升,关键核心部件供给不足的问题日益凸显,特别是随着下游集成电路及电子制造、新能源电池产业的发展,下游面临供应短缺的困境,严重制约了下游相关产业的产品质量检测水平。

(3)主要技术门槛
工业 X射线检测是典型的技术密集型行业,X射线检测装备涉及射线物理、机械、电气、软件等多学科交叉融合技术,其核心部件微焦点 X射线源更是典型的多学科交叉高科技产品,涉及原子物理学、真空物理学、材料学、电磁学、电子光学、热力学等学科,具有研发难度大、技术壁垒高的特点。X 射线源的研发涉及电子透镜(包括阴极、阳极、栅极)材料研究、电磁场数学模型研究、电真空物理参数研究、高压系统控制、电磁干扰控制以及热管理系统开发等关键研究工作,因此需要全面掌握各项基础研发技术,设计出的产品才能够满足集成电路、电子制造及新能源电池等领域的高精密检测应用需求。

2、公司所处的行业地位分析及其变化情况
(1)公司是国内首家实现闭管式热阴极微焦点 X射线源量产的企业 核心部件微焦点 X射线源处于 X射线智能检测设备产业链的前端,是前沿、基础的核心关键元器件。因微焦点 X射线源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部分国外领先企业进行战略上的技术和供应垄断,极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X射线智能检测行业的发展,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下游新能源汽车、高端电子制造等行业的平稳发展。

在此背景下,公司在行业亟需的时候实现了闭管式热阴极微焦点 X射线源的技术突破并实现可控。公司研发的闭管式热阴极微焦点 X射线源经国家工信部科技成果评价,经国家计量院核心参数检测及 TüV、SGS、赛宝实验室等国际知名检测机构性能比对测试,产品相关参数及技术指标优于海外竞争对手,已处于“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水平。

(2)公司在集成电路及电子制造 X射线智能检测装备领域处于国内龙头企业地位,逐步打破国外厂商在该领域的垄断地位
公司系最早进入集成电路及电子制造 X射线检测设备领域的国内厂商之一,在该细分领域深耕近二十年,系国内该领域的龙头企业。公司已累计完成超 2,000 家集成电路及电子制造领域客户的交付,积累了丰富的集成电路 SOP/QFP/BGA/CSP/IGBT封装以及电子制造 PCB、PCBA、电子元器件检测解决方案。

① 集成电路领域
集成电路领域对 X射线检测设备的检测精度要求通常在纳米级或微米级,技术壁垒较高,该领域的市场竞争企业以国外厂商为主,且市场集中度较高。凭借较强的定制化能力和可靠的影像识别软件,公司在集成电路封装工序检测装备领域已实现技术突破,逐步打破国外在该领域的垄断地位,为集成电路领域客户 X射线检测提供国产化解决方案。公司智能检测装备已交付至宏微科技、斯达半导体、比亚迪半导体等客户,并获得多家知名半导体客户订单。

②电子制造领域
在电子制造 X射线检测领域,公司已利用先发优势,完成较为成熟的技术和项目积累。公司电子制造领域已开发微米级的 2D离线式、在线式检测设备和 3D/CT检测设备,可以有效实现对电子制造中 PCB、PCBA制程的内部缺陷检测,公司在该领域已积累了超过 2,000家客户,并开发了安费诺、立讯精密和歌尔股份等行业知名客户。

③3D/CT X射线检测设备领域
公司系国内极少数在集成电路及电子制造领域具备 3D/CT智能检测设备设计、生产能力的供应商,通过旋转聚光束和样品并通过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扫描每个投影模拟三维图像,实现微米级的检测及 3D/CT精密成像。公司已成功开发 VISION系列 3D/CT智能检测设备并已成功交付至国内高端消费电子领域领先企业。

(3)在新能源电池 X射线检测领域,公司业务规模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在新能源电池领域,公司业务规模位列国内市场第二位,主要产品已覆盖欣旺达、比亚迪锂电池、宁德时代、力神电池、亿纬锂能、国轩高科、珠海冠宇、捷威动力等知名新能源电池客户。

公司解决了高厚度卷绕电池极片检测及刀片电池 AT9涂层干扰等行业痛点,定制化设计出具有检测精度高、检测节拍快、检测稳定性强等特点的新能源电池 X射线智能检测装备。

公司在锂电检测细分领域积累了包括凸轮式快速移栽及视觉定位技术、堆叠式快速检测技术和高速磁悬浮检测技术等,不断推进在消费类电池、储能类电池的应用。随着公司自产 130kV射线源的稳定量产及在主要新能源电池厂商设备的验证通过,公司在新能源电池领域的竞争优势将得到进一步巩固。

(4)公司已在大功率 X射线智能检测装备领域实现了前沿业务布局 在大功率 X射线智能检测装备领域,公司已完成汽车制造、航空航天、压力容器、五金制品等多行业多品类铸件焊件及材料智能检测装备的覆盖,开发出 UNC、UNCT、UNZ等系列化智能检测装备。

在前沿技术方面,公司已完成国内首台一体化压铸成型车架 X射线检测设备的交付,并利用项目设计、一体化压铸成型车架缺陷类型、自动图像增强技术等经验,与其他新能源整车厂持续推进合作中。在铸件焊件及材料检测图像采集和缺陷识别软件方面,公司形成了包括实时降噪、细节增强、HDR动态压缩等一系列核心处理技术,大幅提升图像的清晰度。同时,公司已完成大功率 X射线智能检测装备重要零部件 225kV高压发生器的研发及样品试制,在纹波系数和电压恒定性等技术指标方面均实现较大突破。

3、报告期内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情况和未来发展趋势 近年来,X射线智能检测设备更新迭代、升级加速,公司所属行业有以下发展情况: (1)微焦点 X射线源供应紧张,严重制约下游行业的持续发展
微焦点 X射线源系 X射线智能检测装备的核心部件,该部件受日本滨松光子、美国赛默飞世尔等海外厂商技术和供应垄断的情况仍较为突出,且由于近年来下游行业集成电路及电子制造、新能源电池等领域对精密 X射线检测需求不断提升,微焦点 X射线源出现供应短缺,严重制约了下游行业的持续发展。公司通过自主研发,实现了 90kV、110kV、120kV、130kV微焦点 X射线源的产业化应用,成功打破了海外厂商的绝对垄断地位。公司目前仍处在产能爬坡阶段,但已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国内缺“源”的紧张局面,保障了下游行业的稳定发展。

(2)国内 X射线智能检测设备技术稳步提升,国产替代逐步实现
近年来,随着国内 X射线检测设备厂商技术稳步提升,国内 X射线检测设备能够实现可靠、稳定及高清晰度的工业影像检测和分析功能,满足了下游产业大批量复杂零部件的检测需求,从而推动国内 X射线检测装备行业整体的发展水平。特别是在高端的集成电路和电子制造产业,电子产品集成化的发展趋势促使产品内的芯片、集成电路及其他元器件的集成度越来越高,内部设计和结构越来越精细、复杂,国内企业通过微焦点 X 射线源、智能图像分析软件、CT 扫描等一系列领域的技术提升,有效保证产品大批量精密检测的可靠性和质量。近年来,国内领先的厂商充分利用服务响应优势、产品高性价优势和产品定制化优势等竞争优势,拓展更广泛的用户群体,在精密 X射线检测领域逐步实现国产替代。

(3)下游市场高速发展,带动 X射线智能检测装备行业的快速增长 X 射线智能检测装备的下游应用场景非常广泛,其中集成电路及电子制造、新能源电池、铸件焊件及材料(汽车制造、航空航天、压力容器、工程机械等)和公共安全等领域的检测是 X射线智能检测装备主要的下游应用领域。近年来,我国集成电路及电子制造和新能源电池制造等行业高速发展,持续推动 X射线检测行业的未来发展。同时,X射线智能检测下游应用领域不断拓宽,新兴的检测需求被提出,包括:新能源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新能源汽车换电检测、异物检测等领域。下游应用市场的高速发展,应用场景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进一步带动了智能 X射线检测装备行业的快速扩张。

同时,公司所属行业呈现以下未来发展趋势:
(1)X射线智能检测装备将由离线型向在线型发展
随着集成电路及电子制造、新能源电池制造、汽车制造等行业对产品质量要求不断提高,生产效率不断提升,过去低效率的离线型 X射线检测设备已经无法满足其生产需求。在线型 X射线检测设备凭借其高效检测的优势,使用渗透率迅速提升,尤其是在新能源电池检测领域,为提升电池整体质量,实现电池下线检测全覆盖,在线型 X射线检测设备近几年迅速得到普及,未来在线型检测设备将进一步替代离线型检测设备,在线型 X射线检测装备的需求量将不断提升,将有效推动 X射线智能检测装备市场的发展。

(2)数字化 X射线检测装备将逐步替代传统检测设备
数字化浪潮将给 X射线检测装备的产品形态带来变化,更多 X射线检测装备厂商将会把传统的 X射线检测装备与智能图像识别、大数据相结合,并通过 AI算法等技术提高影像识别和检测精度,实现检测过程的自动化、智能化,为下游客户带来数字化智能检测设备。同时,随着 AI智能分析、云计算技术的逐步完善,其他增值收费业务将有可能成为产业内新的利润增长点。

(3)高端 X射线智能检测设备将逐步实现国产替代
高端 X射线智能检测设备作为影响下游行业检测水平的关键设备,是诸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环节。现阶段,我国在高端 X射线检测装备领域主要依赖于国外供应商,国内行业内企业亟待形成自主可控的产业集群。未来,随着国内 X射线智能检测装备厂商技术提升,特别系在核心部件和核心软件领域实现更进一步的突破,国内厂商将利用本地化服务和成本的优势,进一步打破国外垄断,逐步实现国产替代。

二、 核心技术与研发进展
1. 核心技术及其先进性以及报告期内的变化情况
公司长期专注于工业 X射线全产业链技术研究,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和高端人才引进,持续进行先进技术和工艺的开发,已围绕工业 X射线技术形成了 X射线源、X射线智能检测装备和 X射线影像软件相关的 8大核心技术,并广泛应用于公司主营业务相关产品。报告期内,公司持续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创新,进一步巩固和优化核心技术,保持技术水平行业领先。公司依靠先进核心技术开展生产经营,核心技术产品收入保持稳定增长。公司核心技术具体情况如下:
序号核心技 术领域核心技术名 称技术来源技术简介
1X射线 源X射线源设 计和制造技 术自主研发该技术主要包含高纯钼栅控微孔电子枪技术、三 级电子光学微焦点聚焦技术、微尖高密度电子覆 膜阴极制备技术和一体化耐高压固态高频高压 发生器技术等底层技术,主要体现在公司 X射线 源产业化制造的射线源电子枪制备、光学聚焦、 电子覆膜阴极制备、高频高压发生器制备等工序 中,配置该射线源的 X射线智能检测设备已广泛 应用于集成电路及电子制造、新能源电池行业客 户的工艺分析、质量检验等重要工序环节。
2X射线 智能检 测装备高效 X射线 稳定清晰成 像系统技术自主研发通过束光器设计技术、防拖影高速成像技术和高 速成像对中技术等,实现了高效、高稳定性和高 清晰度的 X 射线成像,广泛适用于 SMT、集成 电路和新能源电池等行业 X射线智能测设备中。
3    
  高速在线 X 射线影像定 位和捕捉技 术自主研发高速在线 X 射线影像定位和捕捉技术是公司智 能 X射线检测设备的关键技术,集高精度产品快 速输送定位技术、样品位置 Mark 定位技术、龙 门式多轴协同定位技术等于一体,实现了高精 度、高速度检测,并可广泛适用多款 X射线检测 设备、以满足日益多样化的工艺需求。
4    
  锂电在线式 X射线智能 检测系统设 计技术自主研发通过凸轮式快速移栽及视觉定位技术、堆叠式快 速检测技术和高速磁悬浮检测技术等,实现公司 锂电在线式 X射线智能检测系统的高效、精准检 测,广泛应用于宁德时代、比亚迪、欣旺达等行 业知名客户的项目中。
5图像处 理软件 和缺陷 识别算 法X射线数字 影像实时深 度处理技术自主研发X射线数字影像实时深度处理技术基于图像处理 算法,通过影像实时降噪、细节增强、HDR动态 压缩等方法将原本模糊的图像最终呈现为高清 图像。该技术可降低清晰成像所需的拍照次数, 显著提升检测效率并降低对核心部件的损耗。
6    
  X射线影像 特征 AI人工 智能识别技 术自主研发通过该技术实现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图像分割、 图像翻译、目标检测,并结合图像自动标注算法、 高效 AI人工智能训练平台和嵌入式 AI算法运行 软件系统和高速图像处理 AI 网络模型,实现公 司高效高精度的影像特征识别。
7    
  X射线数字 影像内部缺自主研发X射线数字影像内部缺陷智能检测技术是公司 X 射线检测设备的关键技术,基于 X 射线高速成
  陷智能检测 技术 像、AI算法平台搭建和多功能图像预处理技术三 大核心技术领域于一体,实现了高精度、高速度 的智能检测,并可广泛适用多种样品、以满足日 益多样化的检测需求。
8    
  X射线 CT断 层扫描三维 重建技术自主研发该技术是依据外部 2D 检测数据重建物体内部结 构 3D 图像的 X 射线无损检测技术,主要包括 Plannar CT飞拍取像技术、高精度校准技术、快 速解析法三维重建技术、高精度迭代法三维重建 技术、高精度体数据增强技术和 3D/CT图像处理 技术,该技术已应用于公司高端消费电子行业客 户的在线式 X 射线智能检测设备及部分铸件焊 件检测设备,也是新能源电池检测领域未来重要 的技术方向。

国家科学技术奖项获奖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认定情况
√适用 □不适用

认定主体认定称号认定年度
日联科技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021

2. 报告期内获得的研发成果
公司坚持以新产品、新技术为中心的知识产权布局,报告期内新增各类型知识产权申请 47项,其中发明专利申请 22项;报告期内新增各种 IP登记或授权 40项(以获得证书日为准),其中发明专利授权 4项。截至报告期末,公司累计获得各种 IP登记或授权共计 479项,其中发明专利 44项。

报告期内获得的知识产权列表

 本期新增 累计数量 
 申请数(个)获得数(个)申请数(个)获得数(个)
发明专利22414644
实用新型专利1817307282
外观设计专利476155
软件著作权1106463
其他223535
合计4740613479

3. 研发投入情况表
单位:元

 本期数上年同期数变化幅度(%)
费用化研发投入26,061,771.9025,662,876.371.55
资本化研发投入不适用不适用不适用
研发投入合计26,061,771.9025,662,876.371.55
研发投入总额占营业收入 比例(%)9.4812.51减少 3.03个百分 点
研发投入资本化的比重 (%)不适用不适用不适用

研发投入总额较上年发生重大变化的原因
□适用 √不适用
研发投入资本化的比重大幅变动的原因及其合理性说明
□适用 √不适用
4. 在研项目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单位:万元

序 号项目名称预计总投 资规模本期投入 金额累计投入 金额进展或阶段性成果拟达到目标技术水平具体应用前景
1160kV开管微焦 点 X射线源1,524.00218.39993.86样品与验证阶段填补国内技术空白,核心技术 自主可控国际先进应用于集成电路 芯片等高精密检 测领域
2轮胎 X射线实时 成像检测设备412.005.59302.30项目完成并验收结题研制轮胎 X射线检测装备,形 成技术专利保护,可覆盖轮胎 实时成像检测需求国内领先应用于轮胎制造 质量检测领域
3VISION系列纳 米级离线开管 X 射线检测设备500.00189.40411.46样机试制研制高分辨率集成电路及电子 制造领域检测装备,实现进口 替代、形成技术专利保护国际先进应用于集成电路 及电子制造检测 领域
4高性能 X射线敏 感元件及在线传 感应用827.00229.43503.04工程设计阶段研制高性能 X射线传感器及工 业 X射线无损检测系统,实现 多膜层结构复杂成像下实时、 稳定及高精度识别,实现进口 替代国际先进应用于新能源电 池检测领域
5圆柱电池高速 X 射线在线检测技 术与系统1,200.00213.10578.76工程设计阶段研制高速圆柱电池的检测设 备,以期达到技术和装备国内 领先,并形成技术保护国内领先应用于新能源圆 柱电池检测领域
6一体车架 X射线 检测技术461.00114.19375.13项目完成并验收结题研究新能源汽车先进制造的前 沿检测技术,形成技术保护, 为高速、高效大型铸件的检测 设备研制提供技术支撑国际先进应用于汽车铸件 缺陷检测领域
7刀片电池 X射线 检测技术与系统700.00179.63499.97样品与验证阶段研制高速刀片电池的检测技术 及设备,以期达到技术和装备 国内领先,并形成技术保护国内领先应用于新能源刀 片电池检测领域
8X射线电池高速 检测 TDI技术与 系统1,000.00232.80487.50工程设计阶段研制高速动力电池的 TDI检测 技术及设备,以期达到技术和国内领先应用于新能源电 池检测领域
序 号项目名称预计总投 资规模本期投入 金额累计投入 金额进展或阶段性成果拟达到目标技术水平具体应用前景
      装备国内领先,并形成技术保 护  
9电池包 X射线检 测技术与系统557.00208.76427.92技术方案设计阶段研究电池包质量检测的前沿技 术,形成可行的技术方案及设 备,提供电池包回收、再利用 的检测解决方案国际先进应用于新能源电 池包检测领域
10高速在线型 X射 线检测系统 (AXI)开发510.00128.76301.76样品与验证阶段研制集成电路封测领域的高速 在线检测技术及设备,实现进 口替代,并形成技术保护国内领先应用于集成电路 及电子制造检测 领域
11X射线高速计数 技术与系统800.00209.49363.41小批量试制阶段拓展 X射线在电子料件计数领 域的的应用,研制多款设备以 适应客户多样应用需求国内领先应用于电子制造 中电子元件计数 领域
12集成电路 X射线 精密检测技术与 系统975.2534.9534.95集成电路在线精密检测 方案设计,并初步建立 了基于 AI的通用检测 算法库完善产品系列,突破集成电路 高端应用检测场景,形成更具 优势的解决方案,保持产品和 技术的领先地位国内领先应用于集成电路 检测领域
13电子制造 X射线 自动检测技术与 系统300.0089.4193.79电子制造成品整机检测 验证测试阶段,正在完 善基于 AI的在线自动 整机缺陷检测算法完善产品系列,提高产品性 能,占据市场领先地位国内领先应用于电子制造 检测领域
14新能源电池 X射 线在线检测技术 与系统686.00121.23124.12新能源电池检测设备已 形成产品家族,可满足 多类主要应用,高端 CT检测设备的工程设 计阶段针对市场新需求,形成新能源 电池 X射线检测高端产品及解 决方案的综合布局,提高产品 竞争力及市场占有率,增大市 场份额国内领先应用于新能源电 池检测领域
15工业铸焊件 X射 线自动检测技术 与系统611.00124.39124.39完成电池冷板、转向节 等汽车零部件多项检测 技术方案设计,进入工 程设计阶段完善产品系列,形成综合产品 及解决方案布局,争取市场领 先国内领先应用于工业铸件 焊件检测领域
序 号项目名称预计总投 资规模本期投入 金额累计投入 金额进展或阶段性成果拟达到目标技术水平具体应用前景
16异物杂质 X射线 高速检测技术与 系统341.00118.30153.21已形成袋装、罐装、散 料等食品异物检测机 型,可满足多种应用检 测,持续完善复杂场景 分拣机构设计及 AI算 法平台提高产品性能,形成覆盖多场 景的产品家族和完整解决方 案,增大市场份额国内先进应用于异物杂质 检测领域
17微焦点 X射线源863.00188.34272.37110kV微焦点射线源已 进入小批量试制阶段, 高功率微焦点射线源研 发正在推进中系列化进一步完善产品系列,突破国 外垄断,加速产业化,巩固市 场领先地位,提升市场份额国际先进应用于集成电 路、电子制造及 新能源电池等高 精密检测领域
合 计/12,267.252,606.186,047.94////


5. 研发人员情况
单位:万元 币种:人民币

基本情况  
 本期数上年同期数
平均研发人员数量199155
研发人员数量占公司总人数的比例(%)24.9424.88
研发人员薪酬合计1964.471525.46
研发人员年平均薪酬19.7419.68


教育程度  
学历构成数量(人)比例(%)
硕士研究生及以上2814.07
本科11457.29
专科及以下5728.64
合计199100.00
年龄结构  
年龄区间数量(人)比例(%)
45岁及以上84.02
40-45 岁(含 40 岁,不含 45 岁)105.03
30-40 岁(含 30 岁,不含 40 岁8140.70
30 岁以下(不含 30 岁)10050.25
合计199100.00

6. 其他说明
□适用 √不适用
三、 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 核心竞争力分析
√适用 □不适用
1、技术优势
①公司具有深厚的 X射线基础研究及应用研究技术积累
自成立以来,公司十分注重 X射线全产业链技术研究,包括 X射线智能检测装备和 X 射线源的基础研究及应用研究,具有深厚的 X射线基础研究及应用研究相关的技术积累。

历经超十年的原子物理学、真空物理学、材料学、电磁学、电子光学、热力学等多学科的技术积累和发展,建立了省级的高精密 X射线影像检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公司在 X射线全产业链技术领域已形成射线源核心部件、整机研发设计、影像处理及缺陷识别算法三大核心技术领域布局,公司开发了系列化 X 射线智能检测装备及图像分析软件,并攻克了微焦点 X 射线源制备技术,成功研制出国内首款封闭式热阴极微焦点 X射线源并实现产业化应用,技术达到“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水平,解决了国内集成电路及电子制造、新能源电池等领域精密检测的“卡脖子”问题。

②公司组建了成熟的研发团队
公司建立了自主研发科研平台,建立了稳定的基础研发和应用研发团队,已在真空物理学、电磁学、电子光学、机械设计、电气设计、软件开发等领域培养出一批技术精湛的骨干员工。截至 2023年 6月末,公司研发人员占员工总数的比例为 24.94%,团队成员技术积累深厚、创新能力强,是公司未来技术发展的主力军。

公司通过自主研发,建立科研平台,有效促进了 X射线智能检测产业的技术进步。公司自设立以来参与了国家科技重大专项“02专项”和“863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智能传感器”、“公共安全风险防控与应急技术装备”、“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等国家及地区研发项目,与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华中科技大学、东南大学等院校开展产学研合作,共同创建了 X射线研发技术联合实验室、联合研发中心和产学研基地。凭借较强的研发竞争力,公司于 2021年获评工信部“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称号,并于 2022年 5月获评工信部“建议支持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同时,公司于 2020年获得中国商业联合会全国商业科技进步奖-特等奖、2020年获得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科学技术二等奖、2020年获得江苏省科学技术三等奖、2015年获得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③公司建立了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
公司在技术开发过程中,始终支持以专利、软著、技术秘密的形式对公司的科技成果进行有效的保护,注重建立专利群保护体系。截至报告期末,公司累计获得各种 IP登记或授权共计 479项,其中发明专利 44项,专利涵盖了微焦点阴极电子枪、阳极铸靶、运动机构、图像处理及缺陷识别算法、特殊检测方法等环节,形成了有效的专利群保护机制。

2、产业布局优势
公司产品类别丰富,目前产品应用已涵盖集成电路及电子制造、新能源电池、铸件焊件及材料等检测领域,并开发了适用于各类检测的标准机台。与同行业可比公司相比,公司 X射线智能检测装备应用覆盖领域更广,且公司自设立以来,始终专注于 X射线检测领域,深耕该领域二十年。公司丰富的产品类别及较广的行业应用能够保证公司经营规模的稳定发展,有效地降低公司的经营风险。同时,公司具有前沿的产品开发及设计理念,能够通过持续研发投入,在战略新兴行业头部客户领先应用方面起到了突破和引领作用。目前公司已经在新一代在线 3D/CT智能检测装备、高端一体化压铸成型车架检测装备、智能食品异物检测装备领域实现技术及产品布局,进一步缩小了与海外厂商在高端智能检测装备领域的差距,有效保障下游行业的平稳发展。

更重要的是,公司在 X射线智能检测装备和核心部件均实现业务布局,具有核心部件自主可控的优势。公司通过自主研发,打破了国外厂商对微焦点 X射线源技术的垄断,实现了该核心部件的自主可控。公司自主研发出 90kV、110kV、120kV、130kV系列化微焦点 X射线源,系统地掌握了高性能阴极技术、微焦点技术、高频技术、高压绝缘技术等微焦点 X射线源关键制备技术,并且产品参数指标优异、性能不断提升,通过了下游企业多个环节、长周期的认证。在国外技术封锁和贸易摩擦加剧的背景下,公司微焦点 X射线源的量产将有效缓解国内 X射线智能检测设备市场的供给压力,保证了 X射线智能检测装备核心部件的自主可控。目前,公司正在推进 150kV闭管微焦点射线源、160kV 开管微焦点射线源以及大功率小焦点射线源的研发,将进一步缩小我国在该领域与国外的技术差距。(未完)
各版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