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报]工大科雅(301197):2023年半年度报告
原标题:工大科雅:2023年半年度报告 河北工大科雅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3年半年度报告 2023年8月 2023-038 第一节 重要提示、目录和释义 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半年度报告内容的真实、准确、完整,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并承担个别和连带的法律责任。 公司负责人齐承英、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高跃及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刘荣荣声明:保证本半年度报告中财务报告的真实、准确、完整。 所有董事均已出席了审议本次半年报的董事会会议。 公司在本报告第三节“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之“公司面临的风险和应对措施”部分描述了公司经营中可能存在的风险与应对措施,敬请投资者注意阅读。如行业政策调整风险、技术创新风险、应收账款余额较大风险、人才流失及短缺的风险、经营业绩季节性波动风险。 公司计划不派发现金红利,不送红股,不以公积金转增股本。 目录 第一节 重要提示、目录和释义 .................................................................................................................... 2 第二节 公司简介和主要财务指标 ................................................................................................................ 7 第三节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 10 第四节 公司治理 ................................................................................................................................................ 33 第五节 环境和社会责任 .................................................................................................................................. 34 第六节 重要事项 ................................................................................................................................................ 35 第七节 股份变动及股东情况 ......................................................................................................................... 39 第八节 优先股相关情况 .................................................................................................................................. 46 第九节 债券相关情况 ....................................................................................................................................... 47 第十节 财务报告 ................................................................................................................................................ 48 备查文件目录 1、载有公司法定代表人、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签名并盖章的财务报表; 2、报告期内公开披露过的所有公司文件的正本及公告的原稿; 3、其他文件。 以上备查文件的备置地点:公司董事会办公室。 释义
第二节 公司简介和主要财务指标 一、公司简介
1、公司联系方式 公司注册地址、公司办公地址及其邮政编码、公司网址、电子信箱等在报告期是否变化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注册地址、公司办公地址及其邮政编码、公司网址、电子信箱等在报告期无变化,具体可参见2022年年报。 2、信息披露及备置地点 信息披露及备置地点在报告期是否变化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披露半年度报告的证券交易所网站和媒体名称及网址,公司半年度报告备置地在报告期无变化,具体可参见2022年 年报。 3、注册变更情况 注册情况在报告期是否变更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注册情况在报告期无变化,具体可参见2022年年报。 四、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公司是否需追溯调整或重述以前年度会计数据 □是 ?否
1、同时按照国际会计准则与按照中国会计准则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净利润和净资产差异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不存在按照国际会计准则与按照中国会计准则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净利润和净资产差异情况。 2、同时按照境外会计准则与按照中国会计准则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净利润和净资产差异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不存在按照境外会计准则与按照中国会计准则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净利润和净资产差异情况。 六、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及金额 ?适用 □不适用 单位:元
?适用 □不适用 主要系个税手续费返还。 将《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解释性公告第1号——非经常性损益》中列举的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界定为经常性损益 项目的情况说明 □适用 ?不适用 公司不存在将《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解释性公告第1号——非经常性损益》中列举的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界定为 经常性损益的项目的情形。 第三节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 (一)报告期内公司主要业务 公司专业从事供热节能产品与相关技术服务的研发、推广及应用,是一站式提供智慧供热全面解决方案的信息系统 集成服务商。公司主营业务属于大数据与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传统供热运行技术的交叉融合应用领域,具体包括 智慧供热解决方案和智慧供热服务两大方向。其中,智慧供热解决方案为公司报告期内的核心业务和营业收入的主要来 源,该业务方向可进一步划分为两类:(1)智慧供热应用平台;(2)热网智能感知与调控系统及系列化产品。另外, 智慧供热服务作为公司营业收入的补充来源,具体包括合同能源管理、供热托管等业务。报告期内公司的主营业务与过 往相比没有发生重大变化。 公司各类主营业务的基本情况概括如下:
? (二)主要产品和服务 1、智慧供热应用平台 公司智慧供热应用平台包括政府级智慧供热监管平台和企业级智慧供热监控平台两类产品,其核心均是公司自主研 发的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智能决策软件系统,目前已经迭代到AiHeating2.0智慧供热平台。 (1)政府级智慧供热监管平台 公司自主研发的政府级智慧供热监管平台是面向城市供热基础设施的数据信息系统,设置了热源监测、热网监测及 智能分析、服务监管、供热企业督导、应急抢险、热用户投诉处理督导等功能模块。平台通过对所管辖区域的集中供热 系统大数据采集及应用分析,实现热源保障及调度、供热质量监测及服务监管、供热系统运行监测及预警、能耗科学预 测管理和智能分析等功能,拓展智慧城市应用层面,满足智慧城市建设对供热基础设施更高阶的需求,提高面向城市热 用户的服务能力和供热保障能力,优化城市供热领域的资源配置效率,提升区域集中供热管理水平与政府主管部门对供 热行业管理和保障民生服务的信息化水平。政府级智慧供热管理平台的架构示意图如下: 公司自主研发的政府级智慧供热管理平台自2016年起先后在乌鲁木齐、石家庄、唐山、廊坊、保定、邢台、张家口、 秦皇岛、潍坊、雄安新区等十余个地市建设完成并投入运行。其中,石家庄市“城市智慧供热大数据管理平台”入选工 信部“2020年大数据产业发展试点示范项目”。 (2)企业级智慧供热监控平台 公司研发的企业级智慧供热监控平台内嵌智能决策软件,平台架构设计灵活,不受采集点数限制,具有实现“一键 节能”的智能化软件应用模式,可提供便捷化的应用体验。同时,其内部包含生产运行监控、收费管理、客户服务等多 个模块,可实现智能化供热运行、电子支付平台收费管理、精准化客户服务等数据信息的交互和智能化处理。 企业级智慧供热监控平台是覆盖热源、一级网、热力站、二级网、热用户的完整数据信息系统,通过供热系统的数 字化、自动化、智能化运行,实现供热运行管理技术的全面升级,达到“全网平衡、精准供热、按需供热、节能降耗” 的目标,其架构示意图如下: 智慧供热平台构建了省、市、县、企业的供热信息化系统,形成“三级监管、四级联动、企业调控”的运行管理机 制以保障城市供热安全、提高民生服务水平;通过基于室温监测的“荷、站、网、源”反馈调控策略,达到站荷联动、 源网协同,从而实现按需供热、精准供热,提高了城市供热资源的配置效率,智慧供热已在北方采暖区成为智慧城市建 设的垂直应用领域之一。 2、热网智能感知与调控系统及系列化产品 公司热网智能感知与调控系统及系列化产品已形成覆盖热源、一级网、热力站、二级网、热用户等供热全流程的产 品体系,与智慧供热应用平台及相关服务共同构成智慧供热全面解决方案。 热网智能感知与调控系统及系列化产品可分为热源及热力站自控系统、热计量及二网智能平衡系统等两大类别。其 中,热源及热力站自控系统包括:热源自动控制系统、热力站自动控制系统、供热计量仪表间远程管控系统等子系统及 相关系列产品;热计量及二网智能平衡系统包括:二级网智能平衡系统、通断时间面积法热计量系统、供热计量温控一 体化系统、温度面积法热计量系统、热用户室温采集系统、公共建筑节能控制系统等子系统及相关系列产品。热网智能 感知与调控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是公司自主研发的专利产品及嵌入式软件,公司通常负责成套子系统的供货、安装、调 试及交付。主要产品示意图及简要说明如下: (1)热源自动控制系统 热源自动控制系统(热源包括燃煤锅炉、燃气锅炉、热电联产首站、大型隔压站等)由热源监控中心软件、热源节 能控制装置以及配套的传感器、热量表、变频器等仪表设备组成。热源自动控制系统内置故障诊断与容错控制技术,具 有热源故障诊断与安全控制模式及智能语音报警功能、热源运行及操作质量评价功能,该系统能够实现热源运行过程的 准无人化,从而降低人力成本,提高热力企业的经济效益。 (2)热力站自动控制系统 热力站自动控制系统由集中供热节能控制装置以及传感器、热量表、流量计、变频柜等仪表设备组成,具有稳态精 度高、优化时间短、鲁棒性强、通用性高等特点,可实现气候补偿、室温反馈、故障远程监控、无人值守运行、自动节 能运行等多种功能。 (3)二网智能平衡系统 二网智能平衡系统由室温采集器、智能阀、采集集中器、数据通讯传输网络及上位机管理软件等组成,具备供热系 统异常智能分析、智能平衡调节、热用户远程收费管理、热用户室温反馈及评价等多种功能。二网智能平衡系统根据用 户入住率、所处位置等多重信息形成智能回归算法,以热用户或楼栋(单元)回水温度一致性为调控目标,以供热机组 回水温度为判据,通过对供热运行实时数据的动态监测与智能分析与热力站自动控制系统联动,调节二级管网供热过程, 进行各热用户或楼栋(单元)目标回水温度的自控调控,达到水力平衡和热力平衡,消除冷热不均问题,实现按需供热、 精准供热、节能降耗的目标。 (4)通断时间面积法热计量系统 通断时间面积法热计量系统由通断控制器、室温控制器、采集计算器、楼栋热量表、数据通讯传输网络及上位机管 理软件等组成。公司研发的通断时间面积法热计量系统依据热用户采暖开启时间对采暖热耗进行分摊计算,并结合系统 监测的供回水温度进行修正,使热计量分摊结果更可靠、更适用,可有效解决因供热系统水力失调、管道堵塞、热用户 改动室内散热器容量等原因造成的热计量误差。此外,公司的通断时间面积法热计量系统带有IC卡预收费管理功能,可 实现远程电子稽查及收费管理。 3.智慧供热服务 智慧供热服务作为公司主营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合同能源管理、供热托管等业务。 (1)合同能源管理 对于具有节能降耗需求,但缺乏供热系统升级改造资金、技术或专业人员的热力企业,公司通过投入资金、技术、 人员及产品设备等对其原有供热系统实施智慧供热升级改造,并负责改造完成后的供热运行、系统维护与节能调控。合 同项目实现节能降耗目标后,公司按照约定分享客户的节能效益,逐步收回投资成本并享有投资收益。 合同能源管理业务对广大中小规模的热力企业具有较大吸引力,其市场前景广阔。由于可充分发挥公司在技术、人 员团队方面的优势,合同能源管理业务是公司近年来重点拓展的业务领域之一。 (2)供热托管 面向热力企业运营管理及技术升级改造需求,公司基于智慧供热的管理手段与技术,与热力企业签署热力销售及托 管服务合同,投资进行智慧供热升级改造,并自行组建团队负责托管区域内的供热运行与维护工作,通过精细化管理帮 助热力企业实现供热资产的保值增值,委托运营期满,公司投资的设备无偿交给热力企业。 ? (三)经营模式 1、盈利模式 作为专业从事供热节能业务的信息系统集成服务商,公司利润主要来自于为客户提供专业化的智慧供热解决方案及 软硬件产品和相关服务产生的收入。经过多年的探索和经营,公司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解决方案设计+系统集成产品 +专业技术服务”的复合盈利模式,致力于为热力企业及相关客户降低能耗和运营成本来提高其经济效益,并通过自主开 发的智慧供热管理平台助力政府部门提高对供热行业监管和保障民生服务的信息化水平,在客户目标达成和市场份额拓 展的过程中逐步实现自身经营规模的扩大和盈利能力的提升。 2、采购模式 公司采购主要分为材料采购及外包服务采购两类,对其具体说明如下: (1)材料采购 公司材料采购的内容主要为仪器仪表、电子电器、阀门等产品或配件。公司采用“以产定采+合理备货”的模式安排 此类采购活动,采购部门根据生产部门的需求,结合安全库存、采购周期情况制定采购计划。对于关键材料,公司采取 与供应商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的策略,设置最低风险备货库存量,保障订单及时响应。对于公司消耗量大且相对标准化的 原材料,公司一般采取集中、批量采购模式,以便利用采购规模优势降低采购成本。经过多年的市场考察和对采购材料 应用,公司已建立较为稳定的供应商体系,且上游材料供应商企业较多,能够保证材料的充足供应。 (2)劳务外包 对于承担的智慧供热总包项目,公司除负责总体方案设计、软硬件设备供货、设备调试、系统测试等工作以外,还 需一并完成配套产品的安装、工程项目施工等辅助性作业,这部分业务由公司通过比选后最终确定的劳务承包商进行实 施。 3、生产模式 因热力企业及政府供热主管部门等下游客户的需求存在较大的季节性差异,为了匹配客户实际需求,减少生产环节 的资金占用,公司在保持一定安全库存的情况下,主要采用“以销定产”的模式,根据在手订单情况安排组织生产活动。 具体而言,公司生产模式包括自主生产、委托加工和外协生产三种类型。 (1)自主生产 公司自主生产主要包括电路板的组装、嵌入式软件的写入和通断控制器、室温控制器等产品的组装、测试,集中供 热节能控制装置等柜类产品的组装。公司的核心技术主要体现在各类产品的嵌入式软件以及设备的定型、嵌入式程序的 写入以及产品性能测试、检测等。 (2)委托加工 公司委托加工产品主要为集成电路板等零部件,委托加工商主要负责完成集成电路板的贴片焊接、变频柜加工等工 序。公司负责产品研发、设计、定型以及元器件确定、指定,关键原材料由公司确定采购渠道并采购后提供给委托加工 商,委托加工商严格按照公司提供的设计图纸和技术要求组装焊接为成品线路板。 (3)外协生产 公司外协生产内容主要是通断控制器、塑料外壳、柜类产品外壳等零部件。外协生产过程中,公司负责提供设计图 纸、技术参数、质量标准及检验检测要求,外协生产单位按照公司要求采购原材料并完成加工生产。 4、销售模式 公司通过直接销售方式向包括热力企业、政府供热主管部门、建筑工程施工单位、房地产开发企业等多类客户提供 产品和服务。其中,公司承接的建筑工程施工单位及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订单一般是对应新建供热建筑项目,其下游客户 也是热力企业,公司在项目交付或验收完成进入运行阶段后,直接面向热力企业提供后期技术支持等售后服务。公司采 取以招投标为主,单一来源采购、竞争性谈判、竞争性磋商、商务谈判及其他为辅的方式取得各类业务订单。订单取得 之前,公司销售人员会通过查询招投标网站、参加展览会及行业交流会、老客户介绍等多种方式同潜在客户保持密切沟 通,以便及时获取商业机会并跟踪客户需求。 5、研发模式 公司主要采用自主研发的研发模式。结合自身行业知识密集、与新一代信息学科交叉应用的特点,公司电子技术部、 软件技术部、自控技术部、节能技术部、AI技术部等涉及主营产品及服务的部门均配备全职研发人员,从事所在领域产 品的研发以及技术工艺改进的研究。针对涉及智慧供热全面解决方案的关键技术,公司设置了跨部门的研发协作机制, 通过抽调各部门的研发骨干人员组成项目研发团队,实现不同领域研发人员的有效联动,攻克重大、关键技术问题。同 时,公司研发人员均密切关注智慧供热行业技术前沿和方向,并与市场建立了有效讨论机制,对行业发展、新兴技术产 业应用等问题保持良好的沟通和互动。 ? (四)主要业绩驱动因素 1、集中供热系统是我国北方地区城镇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北方地区冬季供热是重大的民生工程,服务于人民群众 的基本生活需求,也是进行环境保护、解决冬季大气污染的重要手段,因此政府供热主管部门存在提升对供热行业监管 和保障民生服务的信息化水平的需求。 2、在供热产业的供给和需求两端均存在各自的痛点。面对能源价格的上涨,供热成本增高,供热企业经营压力日渐 增加,但集中供热用户的用热价格受政府监管,热力企业不能随意将上涨成本传导至用户端,因此热力企业等相关客户 具有降低能耗和运营成本来提高其经济效益的需求,在用户端,按需供热、舒适供热的需求是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体 现。我国供热行业在迅速发展的同时,衍生出许多问题;普遍存在的水力失调、热力失调、冷热不均现象;建筑物内水 平和垂直温度易失调导致住户出现不同程度的超供、欠供现象使得用户按需供热、舒适供热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等。 3、双碳目标的驱动。根据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的测算数据,我国建筑的运行能耗大约为全社会商品用能的三 分之一,并且是节能潜力最大的用能领域。北方城镇冬季供热导致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大约占到全国总的建筑运行相 关能耗和碳排放的四分之一。城市能源供给系统中的城市热力供给系统,应该作为节能工作重点之一。供热行业从传统 的经验调控、粗放管理模式向数字化、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的转型是促进全社会节能减排以及加快实现“碳达峰、 碳中和”战略目标的有效路径。 4、供热面积的增加及较高的能耗强度的客观要求。按照前述清华大学研究团队研究数据截至 2020年底北方供暖面 积已达 156.3亿㎡,而且在我国城镇化进程结束前每年还会继续缓慢增长。我国建筑运行能耗中的北方城镇供热用能的 能耗强度较大,通过智慧供热达到节能标准和热源效率的提升,促进北方地区供热用能的单位能耗强度下降,从而实现 总能耗的基本稳定有着重要意义。结合我国能源结构调整、环保要求日益趋严、公众供热需求不断增加等因素的驱动下, 我国供热行业转型升级任务越来越紧迫,城市集中供热系统加速向绿色化、低碳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主要表现在两个 方面:一是建设基于大型热电联产的城市供热系统,目标是建立多热源联网、长距离输送、覆盖全城市环形管网、清洁 能源调峰的大型城市供热系统,实现“城市供热一张网”、“多热源联网”的城市供热大型管网;二是发展基于中小型 燃气锅炉、电热锅炉、热泵等的分布式供热系统,采用优质清洁能源分布式供热。而无论是发展多热源联网的大型城市 供热系统,还是发展清洁能源分布式供热系统,人工经验管理、粗放调节的传统供热模式已不再适应行业发展要求,推 进供热行业技术升级改造,利用数字技术赋能供热领域,探索高效环保的供热方式,建立与各地情况相匹配的智慧供热 模式已成为供热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5.行业技术进步,提供有效保障。智慧供热服务的开展主要涉及自动化控制、新一代信息、现代数据传感、信息传 输、软件开发、大数据分析和云计算等多种技术。近年来受益于我国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云计算、物联网、大 数据、网络通信等技术领域的进步为智慧供热行业的快速发展扫清了技术障碍,为传统的供热行业进行技术创新提供了 新的方向并延伸出智慧供热的市场需求。 公司需遵守《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3号——行业信息披露》中的“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的披露 要求 (一)公司所处行业发展情况 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公司所属行业为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大类下的“信息系统集成服 务(I6531)”。公司是一家一站式提供智慧供热全面解决方案的信息系统集成服务商,提供的解决方案属于大数据与物 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传统供热运行技术的交叉融合领域。 近年来,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不断实现突破,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实现快速发展和融合创 新。供热领域中的信息系统是支撑智慧供热资源整合和流程优化完善,推进供热行业标准化、精细化、自动化、智能化 管理,实现智慧供热目标的基础,其自身的发展突破客观上为供热节能行业升级进步扫清了障碍,促进供热行业向智慧 供热发展。 公司产品和服务的主要使用方为热力企业(供热单位)和政府供热主管部门。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城市 人口数量的上升带来了供热需求的不断增长,推动供热行业的快速发展。2022年出台的《全国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 “十四五”规划》明确了要系统提升集中供热能力和服务面积等城市基础设施供给能力。鼓励城市内热网联通、热源相 互支持,保障供热安全;开展城市集中供热系统清洁化建设和改造;加强清洁热源和配套供热管网建设和改造,对存在 漏损和安全隐患、节能效果不佳的供热一级、二级管网和换热站等设施实施改造;降低供热管网热损失率和单位建筑面 积集中供热能耗,提升清洁取暖率,支撑城镇供热低碳转型。 近二十年,我国城镇化高速发展,2021年我国城镇人口达到 9.14亿,农村人口 4.98亿,城镇化率从 2001年的37.7%增长到 64.7%,大量人口由乡村向城市转移是城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面对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北方地区人民群众的 供热需求,我国北方城镇供热以大型集中供热系统(热电联产为主)作为主要供暖方式,其以保障冬季室温最低温度达 标为供暖目标,以单一种类能源、大管网、大型热力站及供热系统大调度为主要特征。随着城镇化率提升,北方城镇供 暖面积还将进一步增长。与此同时,长江中下游流域夏热冬冷地区,冬季室内温度较低,远远偏离环境热舒适的要求, 其城镇供暖的需求潜力正在快速释放,部分地区也逐渐开始采用工业余热、热电联产和水源热泵等技术集中供暖。 (二)行业发展趋势 1.我国北方地区既有供热面积 由于统计口径、统计方法的不同,关于北方地区供热面积各种公布数据之间存在较大数据差异,通常行业内认为较 为权威的数据如下:根据《中国城乡建设统计年鉴》的数据,我国近十年来集中供热面积增长迅速,2020年北方地区城 镇集中供热面积约122.1亿㎡。其中城市集中供热面积占比80.9%,小城镇集中供热面积占比19.1%,可见城市集中供热 在我国北方集中供热中占主体地位。根据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估算,截至 2020年底北方供热面积已经达到 156.3 亿㎡,考虑补充统计年鉴中未覆盖的如高校、部队、机关等非经营性集中供热面积,得到修正后的集中供热面积为 137.8亿㎡,集中供热率为88.2%。按前述清华大学研究团队最新估算,2021年供热面积为162亿㎡。 2.我国供热行业的发展历史 根据清洁供热产业委员会的划分,我国供热行业发展可以分为四个时期: ? 行业起步期(1949--1979) 建国后“一五”期间,在苏联的援助下我国在主要城市建立了20个热电厂项目,形成了基础热源的雏形。 ? 行业发展期(1980-1999) 1980年北方有10个城市建立了集中供热设施,至1989年全国有81个城市开展集中供热,至90年代随着技术的发展,热能利用率逐步提高。 自2003年多个部委联合引发《关于城镇供热体质改革时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开始,政策鼓励供热行业的开发和利用 向清洁化转型;2013年国务院发布的《大气污染治理行动计划》要求全面整治燃煤小锅炉,加快推进集中供热、“煤改 气”“煤改电”工程建设。 ? 建设清洁供热时期(2017--至今) 随着 2017年《关于推进北方采暖地区城镇清洁供暖的指导意见》《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规划(2017-2021)》等 政策的出台,促进了供热行业向清洁化建设的全面转型,提出 2021年我国清洁供热率达到70%目标,定义了清洁取暖是 指利用清洁化能源、通过高效用能系统实现低排放、低能耗的取暖方式,包含以降低污染物排放和能源消耗为目标的取 暖全过程,涉及清洁热源、高效输配管网(热网)、节能建筑(热用户)等环节。。2020年“双碳”目标的提出赋予了 供热行业新的发展内涵,由于煤炭、天然气等化石能源仍然是我国供热的主要能源,如何实现供热领域的“双碳”目标 是城市能源供给系统碳中和的关键议题。 (三)公司所处行业地位情况 自成立以来,公司专注于供热节能产品和相关服务的研发、推广及应用。目前,公司核心产品已应用于北方采暖区 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并逐步拓展至长江沿线的部分非集中供暖区域。其中,作为公司代表性核心产品的政府级智 慧供热监管平台覆盖监管面积已达14亿平方米,企业级智慧供热监控平台累计应用百余家热力企业,相关指标均位居行 业前列。经过多年的行业深耕和稳健发展,公司产品和服务在政府供热主管部门、热力企业两大客户领域积累了丰富的 资源,公司已成为在供热节能行业具有较强品牌影响力的知名企业。 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 (一)核心技术、研发与创新能力 1.核心技术与应用 公司持续开展理论和技术研究工作,已在智慧供热应用平台、热网智能感知与调控等智慧供热相关领域拥有多项核 心技术,并将相关技术通过政府级智慧供热监管平台、企业级智慧供热监控平台、热力站自动控制系统、二网智能平衡 系统、热计量系统、热源优化燃烧自动控制系统、公共建筑节能控制系统等产品进行产业化落地。公司掌握的核心技术 情况具体如下: 公司核心技术已应用到公司主要产品和服务中,产生了良好的效益。近 3年以来,公司应用核心技术的产品收入及 占各期营业收入的比重均高于90%。 2.重视研发投入 公司重视技术开发与研发投入,研发人员占比和研发费用率在行业中处于较高水平,未来公司将持续加强主营业务 研发投入,深化和优化智慧供热技术体系,扩大技术影响力,保持技术领先地位。截至 2023年6月30日,公司共取得 授权专利52项,其中发明专利21项,实用新型专利27项,外观专利7项,有效注册商标11项,软件著作权157项,参与制定2项国家标准、2项行业标准、5项地方标准。 3.产品创新 公司基于底层基础代码自主研发出了面向热力企业和政府主管部门等不同类型客户的智慧供热应用平台。作为公司 的核心技术产品,智慧供热应用平台不依赖于第三方工控组态软件,设计架构灵活,优化升级简单,不受采集点数限制, 便于进行二次开发和系统扩容,且其功能不仅限于实时数据的展示和分析,还可自动提供决策支持信息,既可满足热力 企业节能降耗、提升效益的需求,又有助于政府供热主管部门提升对供热行业监管和保障民生服务的信息化水平,并已 完成与鲲鹏、麒麟等产品的兼容性适配,布局基于信创体系的智慧供热解决方案。 (二)人才团队优势 十余年来,公司一直致力于智慧供热节能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技术人才是公司认为最宝贵的财富。目前公司已建成 了一支结构合理、分工明确、专业背景交叉融合的技术人才团队,能够及时把握行业需求、创新技术研发和应用,引领 公司技术持续进步。按照研发和技术应用两个方向,研发团队以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为主,并负责行业技术交流、解 决方案设计、对热力企业远程技术培训,按照节能技术、软件技术、自控技术、电子技术等四个技术研究方向开展工作; 应用团队面向市场客户进行现场踏勘、技术方案拟定、现场技术支持、后期技术服务。公司核心技术人员团队保持稳定, 为公司长期稳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三)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 通过多年的技术研发实践,公司已形成“自主研发为主,产学研合作开发为辅”的较为成熟的技术创新体系,能够 将研发的新产品较好地产业化,及时将研发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公司依托河北工业大学等高等院校的优势学科,积极 开展与高等院校的合作研发,将理论研究、技术开发、市场需求、新产品面世、产业化生产等各环节紧密结合,大大缩 短了从新技术到新产品,从实验室到产业化的转化周期,逐步形成了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驱动机制。在成熟的 “自主研发为主,产学研合作开发为辅”体系下,能够及时将研发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报告期内公司与河北工业大学 深化既有合作,在其双碳研究院下双方共建智慧供热及智能装备技术中心,联合组建研发团队、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 硕士研究生等高层次人才,在天津滨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立校企联合实验室,在选定的技术方向上加快相关科技成 果产业化。 (四)市场竞争优势 作为一站式提供智慧供热全面解决方案的信息系统集成服务商,公司凭借先进的技术、优质的产品和专业的服务持 续赢得了包括热力企业、政府供热主管部门、建筑工程施工单位在内的不同类型客户的持续信赖。城市级智慧供热管理 平台产品石家庄市“城市智慧供热大数据管理平台”入选工信部“2020年大数据产业发展试点示范项目”,企业级智慧 供热监控平台及软硬件系统集成产品已在北方采暖区多个具有影响力的大型热网智能化改造项目中标,建立了应用示范 项目,积累了丰富的客户资源。 (五)服务体系优势 公司逐步完善市场开拓网络和本地化服务团队,初步形成了覆盖北方采暖区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营销及运维 服务网络,技术服务团队与热力企业客户密切合作,建立了规范化的客户信息收集、数据分析、项目管理、售后服务的 协同机制。另外,依托自建的智慧供热远程服务数据中心,公司总部专家团队可与跨地区提供远程指导和技术支持,促 进智慧供热解决方案全面落地的同时,也增强了客户粘性,强化了公司作为智慧供热业务信息系统集成服务商的服务体 系优势。 (六)品牌价值 公司是供热节能行业中极少数被工业和信息化部认定为专精特新“小巨人”的企业。经过十多年的业务拓展、研发 投入和技术积累,公司突破以往主要为热力企业生产和供应纯硬件产品或配套零部件的传统经营模式,探索出一套以 “解决方案设计+系统集成产品+专业技术服务”为代表的综合业务体系。近年来,公司在与政府主管部门和热力企业等 代表性客户合作的过程中,陆续打造出若干行业标杆和应用示范项目。目前,公司已成长为国内供热节能领域的知名品 牌商,在客户口碑、市场影响力等方面已位居行业前列。 三、主营业务分析 概述 参见“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相关内容。 主要财务数据同比变动情况 单位:元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利润构成或利润来源没有发生重大变动。 占比10%以上的产品或服务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单位:元
公司需遵守《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3号——行业信息披露》中的“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的披露 要求: 占公司营业收入或营业利润10%以上的行业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单位:元
单位:元
?适用 □不适用 1、直接材料同比增加43.25%,主要系本公司之控股子公司石家庄科雅智能承接循环化工园区供热运行托管服务,导致 公司外购热力、水电等能源支出增加所致。 2、直接人工同比减少54.97%,主要系受本期验收项目的自产产品波动导致人工成本变化较大所致。 四、非主营业务分析 ?适用 □不适用
1、资产构成重大变动情况 单位:元
□适用 ?不适用 3、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和负债 ?适用 □不适用 单位:元
报告期内公司主要资产计量属性是否发生重大变化 □是 ?否 4、截至报告期末的资产权利受限情况 详见第十节财务报告七、81。 六、投资状况分析 1、总体情况 ?适用 □不适用
2、报告期内获取的重大的股权投资情况 □适用 ?不适用 3、报告期内正在进行的重大的非股权投资情况 □适用 ?不适用 4、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 ?适用 □不适用 单位: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