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报]碧水源(300070):2023年半年度报告
原标题:碧水源:2023年半年度报告 北京碧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3年半年度报告 (公告编号:2023-065) 2023年08月 第一节重要提示、目录和释义 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半年度报告内容的真实、准确、完整,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并承担个别和连带的法律责任。 公司负责人黄江龙、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张龙及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周成声明:保证本半年度报告中财务报告的真实、准确、完整。 所有董事均已出席了审议本报告的董事会会议。 本报告中如有涉及未来计划、业绩预测等前瞻性陈述,均不构成本公司对任何投资者及相关人士的实质承诺,投资者及相关人士均应对此保持足够的风险认识,并且应当理解计划、预测与承诺之间的差异。 公司需遵守《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4号——创业板行业信息披露》中的“节能环保服务业务”的披露要求。 公司可能面临的风险详见本报告“第三节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中的“十、公司面临的风险和应对措施”部分。 公司计划不派发现金红利,不送红股,不以公积金转增股本。 目 录 第一节重要提示、目录和释义.......................................................................................................2 第二节公司简介和主要财务指标...................................................................................................8 第三节管理层讨论与分析..............................................................................................................11 第四节公司治理.............................................................................................................................37 第五节环境与社会责任.................................................................................................................39 第六节重要事项.............................................................................................................................62 第七节股份变动及股东情况.........................................................................................................75 第八节优先股相关情况.................................................................................................................80 第九节债券相关情况.....................................................................................................................81 第十节财务报告.............................................................................................................................83 备查文件目录 (一)载有公司负责人、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会计机构负责人签名并盖章的财务报表。 (二)报告期内公开披露过的所有公司文件的正本及公告的原稿。 (三)深圳证券交易所要求的其他相关材料。 释义
一、公司简介
1、公司联系方式 公司注册地址,公司办公地址及其邮政编码,公司网址、电子信箱在报告期是否变化□适用√不适用 公司注册地址,公司办公地址及其邮政编码,公司网址、电子信箱报告期无变化,具体可参见2022年年报。 2、信息披露及备置地点 信息披露及备置地点在报告期是否变化 □适用√不适用 公司选定的信息披露报纸的名称,登载半年度报告的中国证监会指定网站的网址,公司半年度报告备置地报告期无变化,具 2022 体可参见 年年报。 3、注册变更情况 注册情况在报告期是否变更情况 □适用√不适用 公司注册情况在报告期无变化,具体可参见2022年年报。 四、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公司是否需追溯调整或重述以前年度会计数据 √是□否
财政部于2022年11月30日发布了《关于印发〈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16号〉的通知》(财会〔2022〕31号)(以下简 称“解释第16号”)。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16号,对于不是企业合并、交易发生时既不影响会计利润也不影响应纳税 所得额(或可抵扣亏损)、且初始确认的资产和负债导致产生等额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单项交易(包括 承租人在租赁期开始日初始确认租赁负债并计入使用权资产的租赁交易,以及因固定资产等存在弃置义务而确认预计负债并 计入相关资产成本的交易等,以下简称适用本解释的单项交易),不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第十一条(二)、 第十三条关于豁免初始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和递延所得税资产的规定。企业对该交易因资产和负债的初始确认所产生的应纳 税暂时性差异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应当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等有关规定,在交易发生时分别确认相应 的递延所得税负债和递延所得税资产。公司根据准则规定,采用追溯调整法,对上年同期报表进行了调整。 五、境内外会计准则下会计数据差异 1、同时按照国际会计准则与按照中国会计准则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净利润和净资产差异情况□适用√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不存在按照国际会计准则与按照中国会计准则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净利润和净资产差异情况。 2、同时按照境外会计准则与按照中国会计准则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净利润和净资产差异情况□适用√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不存在按照境外会计准则与按照中国会计准则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净利润和净资产差异情况。 六、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及金额 √适用□不适用 单位:元
□ √ 适用 不适用 公司不存在其他符合非经常性损益定义的损益项目的具体情况。 将《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解释性公告第1号——非经常性损益》中列举的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界定为经常性损益项目 的情况说明 □适用√不适用 公司不存在将《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解释性公告第1号——非经常性损益》中列举的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界定为经常 性损益的项目的情形。 第三节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主要业务 公司专业从事环境保护及水处理业务,在水处理领域拥有全产业链。公司目前是拥有在市政污水和工业废水处理、自来水处理、海水淡化、民用净水、湿地保护与重建、河流综合治理等领域全产业链的高科技环保企业,并在污水资源化、高品质饮用水、海水淡化、工业零排、盐湖提锂五大主要板块进行深化应用。公司主要通过制造和提供核心的膜组器系统和核心部件膜材料、膜元件等,以先进的膜技术及吸附剂材料为客户提供一揽子建造给水与污水处理厂、再生水厂、自来水厂、海水淡化厂、城市及流域生态系统、高原盐湖提锂膜系统整体技术解决方案,包括前期技术方案设计、工程设计、技术实施与系统集成、工程项目建设、产品销售、运营技术支持和运营服务等。同时公司重要子公司良业科技主要通过创意设计和集成实施为城市、景区及家用与商用领域提供光科技整体服务。 公司在北京建有国际先进的膜生产制造基地,在天津、南京、昆明、无锡等地还建有区域性膜生产制造基地,是全球一流的膜产品生产商和先进的环保装备制造商之一。公司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全产业链膜技术(微滤、超滤、纳滤、反渗透),并形成超微滤膜、工业纳滤膜、工业反渗透膜、工业零排放膜及一体化的主要产品体系。其中超微滤膜产品包括IV型中空纤维帘式微滤膜组件、S-MBRU膜生物反应器组器、V-MBRU振动膜生物反应器组器、H-MBRU阵列膜生物反应器组器、RUF浸没式超滤帘式膜组器、SUF浸没式超滤帘式膜组件、RUF浸没式超滤柱式膜组器、SUF浸没式超滤柱式膜组件、OWUF外压式超滤膜组件、OWUF外压式超滤膜组器等;工业纳滤膜产品包括DF系列纳滤膜元件、G系列高压分盐纳UDF SW 滤膜元件、 新型纳滤膜元件;工业反渗透设备膜产品包括 系列海水淡化反渗透膜元件、BW系列苦咸水反渗透膜元件、ULP系列超低压反渗透膜元件;工业零排放膜产品包括ZD系列工业零排放膜元件;一体化产品包括智能一体化污水净化系统(ICWT)、智能户型污水净化罐(IHWT)、智能一体化浸没式超滤设备(CUT-S)、智能一体化外压式超滤设备(CUT-O)、应急净水车、智能一体化海水淡化系统(ICSD)、智能一体化船用海淡装置(ICSD-S)、智能一体化污泥脱水装备(ICST)等。 公司自主研发的MBR膜生物反应器技术,其微滤膜采用支撑结构具有永久亲水性,强度高、寿命长、通量大的特点,出水水质可达到地表水IV类,节省土地约50%,已成为解决我国“水脏”问题的支撑技术,并广泛应用于城镇污水处理与资源化、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农村高标准污水处理、医院废水处理等;公司最新研发的V-MBR技术利用膜组器机械振动的方式代替膜池的高强度曝气,在降低能耗的同时,可显著提高氮、磷的去除效率,与传统曝气MBR相比,V-MBR出水总氮可降低3~5mg/L,全流程运行能耗可降低20%以上,实现节能、降碳和提质三重效果,符合国家正在推进的污水资源化与碳减排政策,并已于2020年被收录进《国家鼓励发展的重大环保技术装备目录》。公司自主研发的超滤膜以高产水水质、强抗污能力、高精的过滤精度及长使用寿命,可广泛应用于城镇污水深度处理、高品质饮用水、工业废水处理、中水回用及RO/NF预处理领域,其中处理的高品质饮用水可以高标准符合国家最新颁布的106项饮用水标准等。公司通过多年自主创新成功研发第四代具有国际领先技术的反渗透膜生产线,生产出的产品可有效实现选择性脱盐率,满足公司自主研发的各系列纳滤膜、苦咸水膜、海水淡化膜等家用与工业膜产品的生产需求。其中纳滤膜具有高选择性分离、高系统回收率、低运行压力、低运行成本及耐污染和耐溶剂性等优势,并实现有价资源回收、物料分离等,广泛应用于城镇给水深度处理、市政污水深度处理、低脱盐给水深度处理、高硬度高盐给水部分脱盐水质提标、高品质饮用水、工业废水资源化等领域;新研发的G系列高压分盐纳滤膜可用于物料特种分离、(近)零排放分盐、盐湖卤水提锂、垃圾渗滤液浓缩等。公司自主创新的MBR-DF双膜新水源工艺技术可实现将市政污水转化为达到地表水II/III类标准的高品质新水资源,有效实现治理水环境和开发新水源的双重目标。公司自主研发的高性能海水淡化反渗透膜,在脱盐率、产水量、抗污染能力、运行压力、使用寿命、节能等方面具有重要优势,不同系列的反渗透膜可广泛用于高浓度海水淡化处理、高浓度苦咸水脱盐、水源脱盐、工业中水回用及废水处理、工业废水零排放浓缩、饮料用水及纯净水生产、电子和电力行业高纯水制备、深度脱盐处理的二级过滤等领域。 公司持续研发前沿膜技术,致力于解决“水脏、水少、饮水不安全”的水环境问题。公司的产品技术可通过MBR膜生物反应器技术、ICWT智能一体化污水净化系统为基础的污水处理与资源化技术实现水环境治理;MBR-DF双膜新水源技术、UF-RO海水淡化系统为基础DF UF 的污水超净化处理、海水淡化技术实现新水源开发;通过 高品质饮用水制备技术、 饮用水技术为基础的市政饮水解决方案和家用商用净水方案实现饮水安全保障。目前公司具备年生产微滤膜和超滤膜1,800万㎡、纳滤膜和反渗透膜1,200万㎡的膜设备生产制造产能规模优势,持续以先进的膜法水处理技术为国家解决水环境问题、提升水环境质量不懈努力。 (二)经营模式 公司主要业务包括环保整体解决方案、运营服务、市政与给排水工程以及光科技整体解决方案。 1.环保整体解决方案 公司主要通过工程项目推动环境保护及水处理业务的发展,主要根据地方政府水务项目招标计划准备投标或者竞争性磋商来获得项目。对于EPC项目,由公司或子公司久安建设与地方政府签订总承包合同。对于PPP/BOT项目,由地方政府与公司签订特许经营权协议或项目合同,成立项目公司,并由项目公司进行前期准备及融资等事项。PPP/BOT项目建设完成并验收后进入运营期,项目公司的运营收入主要为再生水厂自来水费、污水处理厂水费收入、政府付费等,公司作为项目公司的控股方合并项目公司运营收入,或作为参股方获取投资收益。同时,公司为客户持续提供后续的运营技术支持和核心部件膜材料、膜元件的更换服务。 环保整体解决方案收入主要包括水处理业务项下的膜及设备销售、相关EPC收入等。 2.运营服务 当PPP/BOT项目建设完成并调试验收后将进入运营期,公司将按照合同定期收取相关运营水费,包括污水处理厂水费收入、自来水费、其他政府付费等,同时公司承接部分委托运营项目,并按照项目合同收取相应运营管理费用等。一般项目运营初期水量主要以保底水量为主,并逐年提升,因此,项目的运营收入也会随着处理水量的增加逐渐增加。运营服务收入主要包括公司自主运营项目收入及委托运营的收入等。 3.市政与给排水工程 公司市政与给排水工程板块项目主要来自于EPC项目工程土建部分。公司市政与给排水工程业务主要由子公司久安建设负责实施。久安建设拥有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总承包壹级等市政工程方面的多项资质,主要业务为承接给排水工程、水厂工程、道路、桥梁工程、小区市政工程和管线工程等。市政与给排水工程收入主要包括建安工程收入等。 4.光科技整体解决方案 公司重要子公司良业科技主要以科技和创意为手段为客户提供城市、景区和家庭的光科技产品及整体解决方案,业务板块主要涵盖城市大型滨水夜游项目、知名景区夜游项目、城市文化旅游夜景观光带、光影文旅产品及解决方案服务、智慧城市照明产品及解决方案服务和智慧家居产品及解决方案。经过多年发展,良业科技在中国科技光影秀行业综合业绩规模领先,且率先实现向夜间文化旅游行业转型,打造了一系列具有行业领先水平的案例。良业科技主要的业务模式为EPC及少量管理运营,为城市及景区大型滨水夜游项目、文旅项目、智慧照明项目等提供创意方案设计、策划、实施、运营以及智能产品、智慧家居产品的销售等。光科技整体解决方案收入主要为子公司良业科技的收入等。 (三)行业整体情况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和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凸显,国家对环保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随着2020年中国向世界承诺将用全球历史上最短的时间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到2021年“两会”上,“碳达峰”“碳中和”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 2023年是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开局、全面实施“十四五”规划的重要之年。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污染防治攻坚要向纵深推进,要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综合治理,持续深入碧水保卫战。国务院相关部委、各省市陆续出台《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关于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的指导意见》《中国制造2025》《“十四五”城镇污水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发展规划》《海水淡化利用发展行动计划》《青海省建设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行动方案》等系列政策和规划,为公司发展提供重大机遇。在此背景下,环保行业的进一步发展是历史的必然选择。随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环境需求的日益增长,环保也逐渐从过去的粗放型及点源治理向大环境治理升级,从大众化、无害化向再生净化、资源化升级。长期来看,生态环保产业仍处在转型发展的重要时期。生态环保产业是生态环境治理的产业基础,是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的重要支撑。作为生态环境治理行业的核心子行业,水环境治理行业已逐步进入从规模扩张向系统规划、高质量发展升级的新阶段,开启了外延式扩张向内涵式发展的新征程。 3060 为落实“ ”双碳目标,水环境治理行业将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新旧动能转换、产业结构加速升级、提升经济整体绿色竞争力、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的重要支撑,绿色低碳将成为水务行业产业发展重要标志。水环境治理主要包含市政污水、村镇污水、市政管网、市政供水、再生水、工业废水、污泥处置、水环境治理等诸多细分领域,且内涵逐步从治污向预防、节能降耗及资源化等方向发展。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水污染问题随之扩散到各个领域,给水环境生态保护尤其是水环境治理带来了巨大压力,并加重了我国水资源短缺的程度,污水处理及再生资源化利用成为经济发展和水资源保护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现阶段污水处理及资源化利用主要以城市为主,随着国家政策对生态治理重视程度的进一步提升,农村污水治理也逐渐成为水环保重要领域之一。 此外,我国作为水资源紧缺国家之一,我国人均水资源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黄淮海流域人均水资源量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17,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水的供需矛盾日趋突出。人多水少、水资源时空不均、与耕地矿藏等经济要素空间不适配是我国基本水情,加之经济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化快速发展、工业化持续推进、农业严重依赖灌溉等特点,我国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凸显,甚至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破解我国面临的水资源短缺矛盾需要节流与开源并举,一方面需要坚持“节水优先”的治水方针,持续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同时也要科学有序的进行水资源优化配置,做好开源。我国污水资源丰富且分布广泛,污水资源化是实现开源的新举措,也是水资源供给侧改革的创新探索。此外随着国内海水淡化技术经历规模化应用后实现快速稳定发展,开发利用海水资源,进行海水淡化成为开源节流、解决我国淡水紧缺的另一条重要且有效的战略途径选择。 (四)行业主要政策 我国水环境治理行业相对发达国家起步较晚。面对我国仍普遍存在的水污染情况、水资源匮乏及饮用水安全隐患的担忧,国家全面加大水环境治理力度。近年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水环境治理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打好碧水保卫战”作为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赢得“污染防治攻坚战”“建设美丽中国”重点规划的任务,被提升至历史性的战略高度,对水环境治理行业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的指导与促进作用。“十一五”期间,国家开始实施“节能减排”战略,全国水环境治理进程进入高速发展轨道。2015年起,随着国务院出台的“水十条”在全国范围内的贯彻落实,水环境治理需求加速释放。随后国家相继出台了《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行动计划》《国家节水行动方案》《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三年行动方案(2019-2021年)》《关于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指导意见》《关于构建2021-2035 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指导意见》《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年)》《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补短板强弱项实施方案》《排污许可管理条例》《长江保护法》等政策措施,刺激水务市场需求加速释放,市场空间和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2021-2022年,国家各部委密集出台系列政策,持续加强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力度。 如污水资源化方面,国家发改委等十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的指导意见》,对全面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进行了部署;《“十四五”城镇污水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发展规划》2,000 / 提出“十四五”期间,新增污水处理能力 万立方米日,新建改建和扩建再生水生产能力不少于1,500万立方米/日;《黄河生态保护治理攻坚战行动方案》《支持宁夏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实施方案》《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对黄河流域的生态系统保护与提升提出更明确的定性和定量的要求,以及为健全污水资源化利用体制机制,形成污水资源化利用“1+N”政策体系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关于印发新污染物治理行动方案的通知》等政策文件。农村治污及乡村建设方面,我国陆续出台《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行动方案(2021-202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等,强调要以农村生活污水垃圾治理、黑臭水体整治等为重点领域,到2025年实现农村污水处理率40%,并接续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从农民实际需求出发统筹做好供水保障和污水处理,对农村污水处理提出更高的要求。再生水及工业废水利用、提升水效方面,我国陆续出台《典型地区再生水利用配置试点方案》《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试点实施方案》《工业废水循环利用实施方案》以及《工业水效提升行动计划》等,再生水循环利用、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等做出了细化要求。 同时水利部等6部门在78个城市联合开展典型地区再生水利用配置试点。“十四五”时期,试点城市将成为再生水循环利用工作开展的重点关注地区。海水淡化利用方面,《海水淡化利用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5年)》提出到2025年要实现全国海水淡化总规模达到290万吨/日以上,新增海水淡化规模125万吨/日以上,海水淡化关键核心技术装备自主可控,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高等总体要求,同时山东省委、省政府于2023年印发《海洋强省建设行动计划》,推动海水淡化纳入水资源统一配置体系,支持具备条件的地方创建国家海水淡化示范城市,积极推进海水资源循环利用示范等。气候变化、节能降碳方面,国家陆续出台《关于统筹和加强应对气候变化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关工作的指导意见》《污染治理和节能减碳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管理办法》《“十四五”工业绿色发展规划》,要求重点推广工业废水深度处理和回用、高效萃取分离、高效膜分离等工艺设备和技术;生态环境部等联合多部门分别印发的《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2035》《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更加突出气候变化监测预警和风险管理,以及明确提出推进水环境治理环节的碳排放协同控制,增强污染防治与碳排放治理的协调性。此外,饮用水方面,国家卫健委联合有关部门历经多轮研讨和反复论证,于2022年3月发布《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22),并于2023年4月1日起正式实施,进一步加强水质监测检测能力建设和相关工艺设施改造升级,健全水质管理体系,保障应急处置能力建设,提升其他相关标准的适配性等。 2023年4月,生态环境部联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水利部、国家林业和草2025 原局等部门印发《重点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提出到 年,主要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水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并在面源污染防治、水生态恢复等方面取得突破,水生态环境保护体系更加完善,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等要素系统治理、统筹推进格局基本形成。 2023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水网建设规划纲要》,提出加快构建国家水网,建设现代化高质量水利基础设施网络,统筹解决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灾害问题,构建与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相适应的国家水安全保障体系。到2025年,建设一批国家水网骨干工程,省市县水网有序实施,着力补齐水资源配置、城乡供水、防洪排涝、水生态保护、水网智能化等短板和薄弱环节,水旱灾害防御能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能力、水资源优化配置能力、大江大河大湖生态保护治理能力进一步提高,国家水安全保障能力明显增强。到2035年,基本形成国家水网总体格局,国家水网主骨架和大动脉逐步建成,省市县水网基本完善,构建与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相适应的国家水安全保障体系。作为全盘性的纲要文件,为行业和公司提供了全面的发展规划和战略方向指引。 随着一系列提高水质标准,支持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保护、水资源短缺的系列相关政策和国家级战略陆续出台,深度水处理技术及产业发展前景可观,公司所处行业前景可期,为公司发展提供重大机遇。 (五)膜技术发展情况 膜法水处理技术是当今世界公认先进的污水处理技术,它可以同时解决水污染与水资源短缺问题,带来了污水处理技术的革命。膜法水处理技术是保障水资源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市政污水再生回用、工业废水处理、城市自来水深度净化、农村微污染水处理、海水和苦咸水淡化等,可大大缓解水资源短缺,改善水环境、保障饮水安全,对支撑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十四五”期间,膜行业紧紧围绕国家发展的重大战略需求,结合膜产品发展实际,按照“高端引领、强链补链、整体推进、全面提升”的总体思路,推动膜产业发展,重点发展膜与膜材料、膜装备(含工程成套设备)、膜应用及运维服务三大主导产业,逐步形成以膜与膜材料为核心、膜装备为主体、膜应用及运维服务(工程设计与施工)为补充的产业格局,促进膜产业链协调、快速、高质量发展,实现产品从中低端向中高端发展,生产方式向智能化、精细化、集约化转变,全面提升膜产业发展质量。 膜与膜材料处于膜产业链的顶端,是膜产业的核心,在膜产品发展中起着极其重要的引领作用。按照“重点提升、重点推进、重点培育”发展思路着力发展膜与膜材料产业,通过“重点提升”,提升一批存量产品性能,使膜与膜材料存量产品迈向中高端,化解中低端产品产能过剩的问题;通过“重点推进”,加速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发展一批高端膜与膜产品,扩大增量;通过“重点培育”,瞄准前沿,填空补短,发展一批技术含量高、发展潜力大、国内急需的“短板”产品,培育一批新的经济点,突破膜与膜材料产业发展瓶颈,实现膜与膜材料产业的高端化发展,引领膜产业水平的全面提升。 膜装备产业处于膜产业链的中游,是膜产业的主体,发展先进膜装备对拉动上游膜与膜材料产业,带动下游膜工程与应用服务业至关重要。因此,要紧抓“中国制造2025”发展机遇,立足我国膜装备产业现状,以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发展为核心,以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为目标,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装备制造深度融合,大力发展智能化、个性化、系列化、模块化的各类膜装备和工程成套装备,提高膜装备的技术含量,增强市场竞争力。 膜应用服务是膜与膜材料、膜装备走向市场的重要环节,也是实现膜产业化、加快国产化的重要支撑,同时,也是拓宽延伸膜产业链的重要方向,在膜产业链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要着力提高膜应用服务水平,大力发展膜应用服务产业,重点发展集成服务、配套服务和运维服务三大服务业,鼓励水务投资运行,壮大应用服务产业,使之发展成为膜工业的三大主导产业之一。 (六)技术与业务优势 经过多年技术研发与创新积累,公司已发展成为集膜材料研发、膜装备制造、膜工艺应用于一体和数字化水务运营两大优势的高科技环保企业,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全产业链膜技术(微滤、超滤、纳滤、反渗透),在核心技术、产品和水务运营能力上具有显著优势。 公司自主创新研发的MBR膜生物反应器技术和MBR-DF双膜新水源技术,分别于2009年和2017年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公司是全球范围内少数可大规模生产PVDF带衬增强型中空纤维膜的公司之一,且产量居国际前列,并在大型MBR技术项目承建规模与数量方面跻身国际先进企业行列。 科技研发方面,公司攻克多项技术难关,碧水源自主创新研发的振动膜生物反应器技术V-MBR Ⅳ ( ),对总氮去除效果显著,可获得地表水 类标准以上的优质再生水,能耗较传统MBR降低20%以上,符合国家目前的碳减排目标,在实际工程中的规模化示范应用属国际领先。公司可以将污水通过自主创新研发的“MBR-DF”技术直接处理为地表水II类或III类的高品质再生水,有效实现资源化利用,相较于其他深度水处理系统,该技术系统运行压力可降低60%-70%,能耗下降60%-65%,有效助力节能降碳。自主研发的系列化工业膜产品,超滤膜、苦咸水反渗透膜、纳滤膜等,成功实现了进口膜产品的国产化替代,并应用于煤化工、钢铁、电力、印染等多个零排放项目。开发出的高性能无纺布聚砜基纳滤膜和新型聚烯烃基复合膜,应用于高品质健康饮水、工业分盐等领域。海水淡化反渗透膜材料研发取得重大突破,反渗透膜性能进一步提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海水淡化工程项目核心技术装备国产化率达到80%。攻克盐湖提锂关键技术,成功开发技术先进的锂离子筛和成套工艺路线,建成锂吸附剂智能化全自动生产线。科技成果得到了国家部委、中交集团、行业协会等的高度认可。公司的污水资源化技术、工业废水零排技术、新型显示电子材料等核心技术分别获批3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海水淡化技术获批中交集团特大研发项目。公司原创技术成果屡获肯定,获得中国专利奖、中国环保机械行业协会环保装备金奖、中国膜工业协会一等奖、中交集团科技进步奖等科技奖项,其中“基于微波定向挤压成型的创新型波纹膜研发与应用”创新成果获得中交集团2022年度唯一一项科技进步特等奖,自主研发的振动膜生物反应器(V-MBR)技术入选“2022年度中交集团四新技术成果”,高效选择性纳滤膜技术入选“2022年度中交集团十大核心技术”,膜浓缩+低沸点高效精馏耦合技术入选“2022年度中交集团十二大绿色低碳技术”。 截至目前,公司参与了长江流域、黄河流域、首都水系、海河流域、太湖流域、巢湖流域、滇池流域、洱海流域、南水北调丹江口水源地等多个水环境敏感地区的治理,建成数千项膜法水处理工程、数百个国家水环境重点治理工程、数十座地下式再生水厂、多个高品质饮用水工程和海水淡化工程,亦成为“一带一路”的积极参与者,发力布局国际市场,并积极拓展盐湖提锂新能源赛道。从运营能力看,以运营服务为核心的科研实力和综合服务能力将成为水务行业企业获胜的关键因素和盈利的核心环节。截至目前,公司膜技术涉及水处理总规模超2,000万吨/天,每年可为国家新增高品质再生水超70亿吨,成为我国实现污水资源化的骨干力量。公司通过自主研发的膜技术产品在全国范围内塑造了多个成功的污水资源化案例,承担建设了国内第一个大规模MBR工程“北京密云再生水工程”(4.5万吨/日)、国内一次性建成规模最大的MBR工程“武汉北湖污水处理厂”(80万吨/日)、国内最大的再100 / 生水厂“北京高碑店再生水厂”( 万吨日)、国内第一座新水源厂北京翠湖新水源厂(出水水质达到地表水III类)等项目。大型海水淡化应用工程方面,公司在山东建有两个十万吨级的海水淡化工程应用,分别为青岛董家口海水淡化工程(10万吨/日)和山东鲁北海水淡化工程(15万吨/日)。其中,2016年碧水源在董家口成功应用的海水淡化双膜法工艺是中国首个自主研发、自主设计和自主建设的大型海水淡化工程,关键技术和设备实现国产化。项目建成至今,系统运行稳定,出水水质优良,有效解决了青岛西海岸新区和董家口区域的水资源短缺问题,被国家发改委确定为“反渗透膜材料研发与产业化及应用示范项目”。盐湖提锂领域,公司于2022年中标五矿盐湖有限公司碳酸锂纳滤膜采购项目和紫金矿业集团西藏阿里拉果资源有限公司的盐湖锂矿采选工程采购项目的超滤膜预处理系统和纳滤反渗透膜处理系统两个标段,成功打开新赛道市场。报告期内,公司新中标紫金矿业集团西藏阿里拉果资源有限责任公司“钛吸附剂”采购项目等,标志着公司盐湖提锂领域膜技术与吸附剂技术均得到市场认可,进一步彰显公司坚定科技创新和高质量发展两条主线,加快开辟新领域、新赛道的步伐,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公司致力于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体系建设,积极围绕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方向,在污水资源化利用技术、水处理工艺和运营环节的节能降耗、污水处理未来厂等多个方面积极开展创新研发和市场布局,努力实践环保和节能降碳的协同创新。公司积极落实国家“双碳”战略,建设绿色工厂,积极开展系列绿色制造工艺技术研究,从节能降耗、超低排放、循环利用等方面,实现膜产品生产绿色化。解决膜生产过程中原材料浪费、设备耗能高、膜产品回收再利用等问题。目前,膜生产过程实现了水、溶剂与添加剂的循环利用,每年节省原材料成本近千万元;膜应用方面,进行废旧膜产品再生回用,实现了对膜产品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可持续发展。在碳达峰、碳中和新形势下,环保能源一体化势在必行,公司在实现污水处理厂资源和能源的循环利用道路上一直进行积极探索。公司正在研发的面向可实现资源循环、能源回收、环境友好的污水处理未来厂,运用纳米级高精度膜分离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高效回收污水中的资源和能源,将污水处理厂升级为兼具保护环境、补充水资源、能源再利用和磷等资源回收等多功能的新型城市综合体,可从治理环节实现节能减排目标。 目前,公司凭借研发和生产能力被工信部评为第一批工业产业绿色设计示范企业和“绿色工厂”,产品先后入选国家鼓励发展的重大环保技术装备目录,国家绿色技术推广目录,国家鼓励的工业节水工艺、技术和装备目录,北京市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目录,北京市水污染防治技术指导目录,北京市节能低碳技术产品及示范案例推荐目录等。膜技术产品荣获中国专利奖、中国环保机械行业协会金奖、中国膜工业协会科技一等奖、中交集团科技进步特等奖;入选中交集团十大核心技术、中交集团绿色低碳技术。凭借公司自身持续的创新能力、突出的市场业绩、专业的运营服务实力和强大的品牌影响力等优势,公司跻身“全球TOP50水务公司”排行榜前列,连续12年荣获“水业十大影响力企业”荣誉称号,在“2022中国环境企业50强榜单”中位列第12位,在“2022北京高精尖、制造业和企业100强榜单”中分列第11、22、72位。 (七)报告期内公司发展概况 2023 3,298,857,773.48 25.70% 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元,同比增加 ;实现利润总 额84,937,033.78元,同比增加127.02%;实现归属于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0,593,085.84元,同比增加107.14%,取得了较好的利润增长,完成了董事会年初制定的发展目标。上述指标变动的原因主要是在国家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加快力度实现碳中和的大环境下,国家环保政策开始稳步实施,使得我国开始采取更强治污手段、更严格排放标准、污水再生资源化及零排放等成为国家治理水环境的发展方向,公司紧抓机遇,持续聚焦主业的战略导向,通过改革创新、重构发展战略、强化公司治理、优化组织结构、提升精益管理、激发市场活力、成功开拓新领域新赛道等,实现市场和业务稳步提升;同时,公司持续优化财务资源配置与资产,合理控制成本与费用,压控“两金”并做好减亏治亏系列工作,有效降低融资成本与资本负债率等,实现公司经营质效稳步提升,发展信心得到有效提振。 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公司是国家首批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创新型企业、中关村自主创新品牌企业。公司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全产业链膜技术(微滤、超滤、纳滤、反渗透)包括产品生产与工艺应用,也是中国唯一一家集全系列膜材料研发、全系列膜与设备制造、膜技术工艺应用于一体的企业,现已发展成为全球最全的膜产品生产商之一和先进的环保设备制造商之一。公司目前是世界上承建大规模(10万吨/日以上)MBR工程最多的企业。公司自主创新研发的振动膜生物反应器V-MBR技术取得重要进展,产品性能进一步提高,具有能耗低、脱氮效果好、膜抗污染性强的特点,同时实现节能、降碳和提质三重效果,出水水质达到湖库Ⅳ类标准,达国际领先水平,已在江苏、安徽、贵州等多地实现推广应用。公司通过自主创新的“MBR-DF”技术可以将污水直接处理为地表水II类或III类的高品质再生水,是国内唯一拥2022 有该技术并完成大规模工程应用的高科技环保企业,该技术成功入选“ 年《国家先进污染防治技术目录(水污染防治领域)》”,技术先进性、经济可行性和良好的环境效益得到充分肯定。公司以聚乙烯多孔材料代替传统原材料,开发出高效选择性纳滤膜,具备超薄、高装填、抗污染、耐溶剂等优势,有效解决了原材料长期依赖进口的“卡脖子”问题,并可节约原材料成本50%以上,年产能达500万平方米,实现生产绿色化,并应用于家用净水器、饮用水处理及污水资源化等多个领域。该技术涉及项目“超薄反渗透及纳滤复合分离膜材料2022 开发及规模化制备”获“ 年度全国颠覆性技术创新大赛”领域赛优秀奖,“聚烯烃基高效选择性纳滤膜”入选2023中关村论坛国际技术交易大会百项新技术榜单,向全球展示了中国膜技术的创新水平、中国膜企业的创新活力。 公司自主开发的海水淡化反渗透膜性能进一步提升,以“UF-RO”为核心的双膜海水淡化集成技术,具有产水量高、抗污染能力强等特点,节能降耗指标达国际先进水平,成功为沿海地区提供优质、稳定的淡水资源;公司成功中标中海油海水软化、浙江舟山六横海水淡+ 化厂等多个国产化替代项目。此外,公司自主开发的“吸附膜”耦合提锂技术及关键产品取得重大突破,成功开发出铝系、钛系吸附剂产品,具有高选择性、高吸附容量、长寿命等特点,性能优于行业同类产品,已实现批量化生产,已成功中标紫金矿业西藏阿里拉果盐湖提锂吸附剂采购项目。同时,公司自主研发的超滤膜、苦咸水反渗透膜、纳滤膜等系列化膜产品,解决了核心原材料依赖进口问题,实现工业废水资源化领域进口膜产品的国产化替代。 此外,在智慧水务及信息化建设方面,公司借助IT技术,推进数据中心建设,实现核心产品ICWT的升级;在MBR智能化方面,公司通过物联网技术实时抓取高频运行数据,采用机器学习建立运行模型,提高MBR智能化运行水平。 创新是公司的灵魂和发展源泉,也是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公司将继续通过强大的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及管理模式的创新不断发展前进,立志成为一家有灵魂的创新型环保领军企业。 (一)技术创新优势 公司每年投入销售收入近3%的资金用于技术创新和研发,致力于用核心膜技术紧紧围绕国家解决“水环境污染、水资源短缺、饮水不安全”问题提供务实的整体技术解决方案。 1.公司主要研发项目进展情况 公司专注于膜技术的研发,主要集中在污水资源化、高品质饮用水、海水淡化、盐湖提锂、工业零排五大领域,并确保公司处于行业领军地位。主要研发项目如下:
企业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公司持续通过外部引进与内部培养相结合的方式组建了一支强大的管理团队,以适应公司业务快速增长的需要。公司通过不断完善、优化高效的用人机制,特别是强化激励机制来吸纳优秀经营管理人才、营销人才和科技人才,建立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进一步增强公司持续发展能力。同时,公司根据发展战略确定薪酬与激励水平,实施公司股权激励计划,以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不断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管理模式的创新将持续为公司输送高质量管理团队人才,为公司更大更强的发展目标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公司不仅在业务领域与规模上进一步地稳健扩张,继续保持膜技术领先地位,还通过高素质的管理及创新复合型人才统筹管理公司在各区域的发展。中交集团中国城乡成为公司控股股东以来,央企丰富的管理经验、先进的管理模式、规范的管理制度和专业人才的引进为公司管理注入新的能量。公司持续完善治理结构,优化“三会一层”体系建设。强化合规内控体系与审计功能,进一步加强了内部管理和风险防控管理,不断强化制度和流程建设。公司以业务为导向,进行组织机构、人事机制改革创新,助推组织能力提升与战略目标落地。 以绩效为牵引,成功推行“组织考核+岗位考核”综合考核模式。公司加强资产管理,发挥运营项目资产管理规模优势,打造专业的运营团队,进一步提升运营核心竞争力。积极探索建立“轻资产”业务模式平台,发挥膜技术、膜材料、膜产品核心优势。公司在稳定发展的赛道上保持高效的创新,加快融合发展,提高管理水平、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为公司更大更强的发展目标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三、主营业务分析 概述 参见“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相关内容。 主要财务数据同比变动情况 单位:元
□适用√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利润构成或利润来源没有发生重大变动。 占比10%以上的产品或服务情况 √适用□不适用 单位: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