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报]荣联科技(002642):2023年半年度报告

时间:2023年08月25日 22:26:31 中财网

原标题:荣联科技:2023年半年度报告

荣联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023年半年度报告



2023年 8月


第一节 重要提示、目录和释义
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半年度报告内容的真实、准确、完整,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并承担个别和连带的法律责任。

公司负责人王东辉、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张旭光及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张旭光声明:保证本半年度报告中财务报告的真实、准确、完整。

所有董事均已出席了审议本次半年报的董事会会议。

公司日常经营所涉及的风险因素主要包括市场环境风险、技术风险、产业政策变动风险、人力与组织波动风险、立案调查风险等,相关风险因素分析已在本报告“第三节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之“十、公司面临的风险和应对措施”部分详细阐述,敬请投资者认真阅读,注意投资风险。

公司计划不派发现金红利,不送红股,不以公积金转增股本。


目录
第一节 重要提示、目录和释义 ....................................................................................................... 2
第二节 公司简介和主要财务指标 ................................................................................................... 6
第三节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 9
第四节 公司治理................................................................................................................................ 22
第五节 环境和社会责任 ................................................................................................................... 24
第六节 重要事项................................................................................................................................ 25
第七节 股份变动及股东情况 ........................................................................................................... 31
第八节 优先股相关情况 ................................................................................................................... 36
第九节 债券相关情况 ....................................................................................................................... 37
第十节 财务报告................................................................................................................................ 38

备查文件目录
1、载有公司法定代表人、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会计机构负责人签名并盖章的财务报表; 2、报告期内在《证券时报》、《中国证券报》及巨潮资讯网站公开披露过的所有公司文件的正本及公告的原稿。

上述文件置备于公司证券部备查。


释义

释义项释义内容
公司、本公司、荣联科技荣联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山东经达山东经达科技产业发展有限公司
赞融、赞融电子深圳市赞融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深交所深圳证券交易所
结算公司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深圳分公司
证监会、中国证监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
元、万元人民币元、人民币万元

第二节 公司简介和主要财务指标
一、公司简介

股票简称荣联科技股票代码002642
股票上市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  
公司的中文名称荣联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的中文简称(如有)荣联科技集团  
公司的外文名称(如有)Ronglian Group Ltd.  
公司的外文名称缩写(如有)Ronglian  
公司的法定代表人王东辉  
二、联系人和联系方式

 董事会秘书证券事务代表
姓名邓前程炜
联系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北路甲 10号院 106 号楼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北路甲 10号院 106 号楼
电话40065094984006509498
传真010-62602100010-62602100
电子信箱[email protected][email protected]
三、其他情况
1、公司联系方式
公司注册地址、公司办公地址及其邮政编码、公司网址、电子信箱等在报告期是否变化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注册地址、公司办公地址及其邮政编码、公司网址、电子信箱等在报告期无变化,具体可参见 2022年年报。

2、信息披露及备置地点
信息披露及备置地点在报告期是否变化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披露半年度报告的证券交易所网站和媒体名称及网址,公司半年度报告备置地在报告期无变化,具体可参见 2022年
年报。

3、其他有关资料
其他有关资料在报告期是否变更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四、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公司是否需追溯调整或重述以前年度会计数据
□是 ?否

 本报告期上年同期本报告期比上年同期增减
营业收入(元)1,259,418,842.511,596,053,960.93-21.09%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元)5,396,612.688,812,316.99-38.76%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 损益的净利润(元)4,749,187.407,368,889.01-35.55%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元)-271,241,778.37-417,706,612.5235.06%
基本每股收益(元/股)0.00820.0133-38.35%
稀释每股收益(元/股)0.00820.0133-38.35%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0.36%0.59%-0.23%
 本报告期末上年度末本报告期末比上年度末增减
总资产(元)2,990,448,232.833,188,004,275.16-6.20%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元)1,519,127,933.621,511,942,253.080.48%
五、境内外会计准则下会计数据差异
1、同时按照国际会计准则与按照中国会计准则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净利润和净资产差异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不存在按照国际会计准则与按照中国会计准则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净利润和净资产差异情况。

2、同时按照境外会计准则与按照中国会计准则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净利润和净资产差异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不存在按照境外会计准则与按照中国会计准则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净利润和净资产差异情况。

六、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及金额
?适用 □不适用
单位:元

项目金额说明
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包括已计提资产减 值准备的冲销部分)-469.16 
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与公司正常经 营业务密切相关,符合国家政策规定、按 照一定标准定额或定量持续享受的政府补 助除外)552,613.72 
除同公司正常经营业务相关的有效套期保 值业务外,持有交易性金融资产、交易性 金融负债产生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以及 处置交易性金融资产、交易性金融负债和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取得的投资收益1,098.71 
除上述各项之外的其他营业外收入和支出94,184.49 
减:所得税影响额2.48 
合计647,425.28 
其他符合非经常性损益定义的损益项目的具体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不存在其他符合非经常性损益定义的损益项目的具体情况。

将《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解释性公告第 1号——非经常性损益》中列举的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界定为经常性损益
项目的情况说明
□适用 ?不适用
公司不存在将《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解释性公告第 1号——非经常性损益》中列举的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界定为
经常性损益的项目的情形。


第三节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为未来五年数
字经济发展明确了方向和目标。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发展,
赋能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

荣联科技作为专业数字化服务提供商,积极践行数字化实践,多年来致力于客户核心业务的全面数字化转型,公司
凭借多年的技术积累在金融、电信运营商、政府公用、能源及生物医疗等行业领域形成了完整的数字化解决方案。公司
主要业务包括企业服务、物联网和大数据、生命科学三个部分,具体情况如下: 1、企业服务(系统集成服务和 IT运维服务)
系统集成服务是根据客户信息系统现状和需求,为其提供咨询规划、系统架构、软硬件选型和交付、实施等整合服
务。公司系统集成服务包括:数据中心建设、数据储存、容灾备份、网络和信息安全、智能建筑、安防系统、AI人工智
能应用、软件定制开发等。

IT运维服务主要面向 IT基础设施,包括服务器、存储、网络等设备,以及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中间件系统、备份系统、云管理平台、大数据平台、各种生产和管理应用软件等。通过客户热线、定期巡检、现场支持、远程诊断、
驻场外派、预约值守、备件更换等方式,保障客户系统的稳定运行。公司 IT服务主要包括咨询规划、运维管理、业务外
包、软件实施开发、机房搬迁、系统和数据迁移、云托管、云管理服务等。

2、物联网和大数据
在物联网领域,公司具备数据采集、数据接入、边缘计算、数据管理和运营服务能力,已形成公用事业(水电气煤
暖)能耗监控、新能源车监控、智能建筑运管控、智慧矿山一体化协同管控方案等一系列解决方案。

在大数据领域,公司具备多源数据(PC互联网、移动互联网、IOT)和异构(文本、图片、视频、音频、结构化数据库)采集能力;具备数据分类、标注、清洗和入库能力;具备数据存储、备份、脱敏、分析、展示、安全接入等统一
管控能力;具备数据应用和多系统整合能力,已经在政府公用、能源制造、生物医疗行业形成细分场景解决方案。

3、生命科学
在生命科学领域,公司始终坚持生物技术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发展,历经多年的积累沉淀,目前已经推出精准诊断平
台、生物信息分析系统、生信一体机,并能提供架构咨询、数据中心建设、高性能集群建设、生信分析云平台建设的完
整解决方案。

(二)公司所处的行业地位
公司拥有 ITSS信息技术服务运行维护标准符合性证书二级、ITSS云计算服务能力标准符合性证书三级、ITSS数据中心服务能力成熟度标准二级、信息系统建设和服务能力评估三级、信息系统安全运维三级、CMMI3级、电子与智能化
工程专业承包二级、安防工程企业设计施工维护能力证书一级、安全生产许可证、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电信与信
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高新技术企业证书等多项资质和认证,并通过了 ISO9001、ISO20000和 ISO27001、ISO45001、
ISO14001等管理体系认证。

报告期内,公司各项业务技术水平及服务能力持续提升,获得市场认可。公司顺利通过了安防工程企业设计施工维
护能力一级、ITSS信息技术服务运行维护标准符合性证书二级、ITSS云计算服务能力标准符合性证书三级、ITSS数据
中心服务能力成熟度标准二级、信息系统安全运维三级、安全生产许可证、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IDC/ISP证书等相
关管理体系认证等重要资质的更新换证工作。

报告期内,公司坚持在技术、产品和服务上持续创新,不断打造创新产品及行业应用方案,斩获多项荣誉,收获市
场和业内权威机构的认可。在品牌影响力方面,公司成功入围“中国数据智能产业图谱”和“中国信通院高质量数字化转型
产品及服务全景图”,上榜“智能运维百强”、“物联网企业 100强”等行业榜单,荣获“数字化服务转型领军企业”、“大数据
产业创新服务企业”、“2022-2023年度数字经济十大最具影响力企业”等多个行业影响力大奖和荣誉称号。在厂商合作方
面,公司被华为授予 2023华为北京政企合作“超越奖”、“京品服务奖”和“能力提升奖”;在联想 2023新财年大客户合作
伙伴大会中被授予“年度大客户(基础设施业务)TOP增值代理商”。公司充分发挥自身技术优势和行业实践经验,积极
参与中国电子工业标准化技术协会各项标准的编制工作,被评为“中国电子工业标准化技术协会优秀会员单位”。

(三)公司报告期经营情况分析
2023年 1-6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2.59亿元,较去年同期减少 3.37亿元,同比下降 21.0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
的净利润 539.66万元,同比下降 38.76%;销售费用同比下降 6.17%,管理费用同比下降 20.7%。

2023年上半年由于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公司采取了稳健的经营策略,顺应大环境保持了公司的平稳运行,具体经
营情况归纳如下:
1、积极应对现金流紧张局面,努力降低公司经营风险
公司业务的特点是每年前三个季度为业务的投入期,需要流动资金投入到具体的项目中去,而在第四季度完成业务
验收和现金回笼。上半年公司承受了比较大的现金流压力,同时在经济大幅波动期,市场信心不足,公司将业务拓展目
标集中转向经费充足、付款有保障的金融和教育科研领域,特别是资金充足的中大型银行和资金拨备到位的国家重点实
验室,还有经营状况良好、行业前景明确的企业单位。与此同时,公司主动回避国家政策不支持或债务风险大的客户群
体,以减少公司经营的风险敞口。我们认为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公司仍将采取这一稳健经营策略,不惜牺牲营业收
入规模的增长,也要有效保证公司运营的安全。

2、上游供应商变化促使公司业务模式和组织模式转型
伴随国产信创产品的强势崛起,在部分行业大客户集中采购或年度采购框架协议模式中,国内大厂之间的竞争空前
激烈,其自身投入的市场力量非常多,为合作伙伴预留的利润空间有限,特别是行业的大项目,由于单个项目规模较大
或采取年度框架协议模式,导致在利润总额尚可的情况下,项目利润率显著降低。为了应对这一情况,公司一方面正在
积极加大软件和 AI方面的研发投入,联合客户拓展行业应用,力争成为更专业的解决方案商;另一方面公司正在落实
销售力量的属地化管理,积极与国内厂商进行业务对标,增加信创方面的投入,包括对国家政策的研究。

3、坚定不移地向基于大模型的 AI业务转型
公司在传统的云和数据业务方面积累较多,不但孵化了自主可控的云管算平台,在生物医疗等行业具备相当的竞争
优势。今年大模型的意外火爆,促使公司增大投入,积极布局。首先,公司自身已实现日常业务和软件开发两个方面对
大模型的应用,开发了自己的 AIGC平台,全公司实现了类似于 ChatGPT的 AIGC工具全覆盖,工作效率和质量得到提
升;其次,投入科研设备(GPU服务器)和人员,研究 GPT模型在行业里的应用,特别是已有行业数据积累的领域,
目前公司解决方案部门已经在利用各种开源的 GPT大模型改造行业应用。

公司内部管理上继续坚持“开源节流”的经营策略,严格控制成本与费用。报告期内,销售费用比去年同期下降6.17%,管理费用更是大幅下降 20.7%,两项费用合计下降近 1,700万元。同时,公司继续坚持对未来、对研发的投入,
报告期内研发投入比去年同期增长 42.72%,增加投入额超过 1,000万元。

伴随国家经济逐步恢复的波浪式发展、曲折式前进过程,公司有信心维护好多年积累下来的优质客户基本盘,聚焦
云计算、数据服务两大主营业务,紧跟人工智能 AI应用、信息技术应用创新、数字能源应用等新业务的快速发展,不
仅要确保公司在经济起伏期能够活下去,在未来经济恢复、新业务成熟和爆发期,公司也将有机会、有能力重回高速增
长的快车道。

(四)行业格局和趋势
1、行业政策
2022年 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对外发布了《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又称“数据
二十条”。“数据二十条”提出构建数据产权、流通交易、收益分配、安全治理等制度,初步形成我国数据基础制度的“四
梁八柱”。“数据二十条”的出台,有利于充分激活数据要素价值,赋能实体经济,推动高质量发展。“数据二十条”的出台,
将充分发挥中国海量数据规模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激活数据要素潜能,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增强经济发展新动能。

2023年 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文件的出台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举措。文件首次系统提出了数字中国建设的整体布局,明确了时间表、路线图、任
务书,为各方面推进数字中国建设提供了行动指南。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加快演进升级,经
济社会发生系统性变革,驱动我国加速迈入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主要特征的数字时代。该文件一方面突出顶层
设计,首次系统性地提出数字中国建设“2522”整体框架;另一方面强调体系突破,按照“夯实基础、赋能全局、强化能力、
优化环境”的战略路径部署一系列重要举措。

2023年 7月,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国家发改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等七大部委共同发布《生成式人工智
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鼓励 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各行业、各领域的创新应用,体现了国家对企业级场景的应
用研发和落地整体持大力支持的态度。

(1)云计算
云计算产业是新型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支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
划和 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十四五”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发展规划》、《“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一系列
政策文件都将云计算列为数字经济重点产业,实施上云用云行动,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传统产业转
型升级。2023年 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六部门出台《关于推动能源电子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快云计
算技术推广应用。2023年 3月国资委等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央企业质量和标准化工作的指导意见》中指出,
要推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质量管理深度融合,大幅提升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
量保证、质量改进等质量管理全过程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加速质量管理数字化应用场景创新。

(2)大数据
2023年 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组建国家数据局,负责协调推进数据基础制度
建设,统筹数据资源整合共享和开发利用,统筹推进数字中国、数字经济、数字社会规划和建设等,由国家发改委管理。

“十四五”规划要求推动大数据采集、清洗、存储、挖掘、分析、可视化算法等技术创新,培育数据采集、标注、存储、
传输、管理、应用等全生命周期产业体系,完善大数据标准体系。宏观层面,要求在 2025年初步建立数据要素市场,基
本建成数据资源体系,利用数据资源推动研发、生产、流通、服务、消费全价值链协同。在确保数据安全、保障用户隐
私的前提下,鼓励市场力量挖掘商业数据价值,推动数据价值产品化、服务化,大力发展专业化、个性化数据服务,促
进数据、技术、场景深度融合。为了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推动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及数据基
础制度落实,工业和信息化部将从四方面重点发力,促进大数据产业发展,即强化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数据要
素市场、持续提升大数据应用水平和培育完善产业生态。

(3)人工智能
当今,人工智能行业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人工智能再次进入爆发的增长状态,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大
数据的长足发展,为人工智能的训练和预测提供了海量的数据;二是云计算的广泛应用,为人工智能的发展提供了近乎
无限的云生能力。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和《“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
划》,人工智能要继续进行研发突破和迭代应用,深化应用端多场景渗透。《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是我国在人工
智能领域进行的第一个系统部署的文件,也是面向未来打造先发优势的一个指导性文件,确立到 2025年人工智能基础理
论实现重大突破、技术与应用部分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到 2030年人工智能理论、技术与应用总体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成
为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创新中心。

(4)工业互联网
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加速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是十四五期间的重要任务。2023年上半年,政府出台 3项工业互
联网相关政策,主要侧重于加强工业互联网对重点行业的赋能作用,推动工业互联网支撑物流、医疗卫生等行业的数字
化转型:《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提出,夯实数字基础设施和数据资源体系“两大基础”,打通数字基础设施大动
脉,加快 5G网络与千兆光网协同建设,深入推进 IPv6规模部署和应用,推进移动物联网全面发展。《“十四五”现代物
流发展规划》提出,建设以工业互联网为核心的数字化供应链服务体系,深化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应用,统筹推进
工业互联网和智慧物流体系同步设计、一体建设、协同运作。《关于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意见》提出,建设
面向医疗领域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加快推进互联网、区块链、物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在医疗卫生领域中
的应用。

(5)生物医疗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将生命健康作为八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基因
与生物技术、临床医学与健康成为七大科技前沿领域攻关中的两项,并提出推动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融合创新,做大做
强生物经济,体现了党和国家对人民生命安全与身体健康的高度重视,是实现健康中国战略的有力保障。《十四五生物
经济发展规划》强调开展前沿生物技术创新,加快发展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依托人工智能技术、生物医学和健康大数
据资源,发展智能辅助决策知识模型和算法,为疾病诊断治疗提供决策支持。2022年 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扩大内
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中要求要加快生物医药、基因技术引用服务等产业化发展。

2、行业趋势
十四五规划提出,到 2025年,数字经济迈向全面扩展期,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 GDP比重达到 10%,IT项目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比例提高到 5.8%,关键业务环节全面数字化的企业比例达到 60%。

2023年上半年,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运行态势平稳向好,软件业务收入增长加快,利润总额保持较快增长。

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 2023年上半年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统计公报显示,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收入 55,170亿元,
同比增长 14.2%。上半年,软件业利润总额 6,170亿元,同比增长 10.4%。从细分领域看,信息技术服务收入增长加快。

2023年上半年信息技术服务收入 36,687亿元,同比增长 15.3%,在全行业收入中占比为 66.5%。其中,云计算、大数据
服务共实现收入 5,515亿元,同比增长 16.5%,占信息技术服务收入的比重为 15%。

云计算是信息发展和服务模式创新的集中体现,是信息化发展的重大变革和必然趋势,是信息时代国际竞争的制高
点和经济发展的新动能的助燃剂。云计算作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核心环节,是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
关键底座。中国信通院《云计算白皮书(2023)》提出,我国云计算市场仍处于快速发展期,在东数西算、边缘计算、
大模型算力等需求刺激下,市场仍将保持稳定增长,预计 2025年我国云计算整体市场规模将超万亿元。云计算的发展将
从上云走向用云管云,成本优化、系统稳定性、云原生安全将成为发展重点,云计算支撑算力服务将从以计算为中心向
以数据为中心过渡;云计算的服务生态将不断丰富,将更加关注垂直行业的服务能力,持续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未来
云计算将与算力服务深度融合,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根据市场研究机构 IDC发布的《中国公有云服务市场(2022下半年)跟踪》报告显示,2022下半年,中国云计算市场
规模(IaaS/PaaS/SaaS)为 188.4亿美元,其中 IaaS+PaaS(基础设施即服务+平台即服务)市场 2022下半年同比增长 19.0%,
与 2021年下半年同比增速(42.9%)相比下滑 23.9的百分点,与 2022上半年同比增速 30.6%相比下滑 11.6个百分点,增速
明显放缓。此前受医疗防控影响,远程办公和线上会议需求大幅提升,推动了云计算市场的发展。不过,随着医疗防控
的结束,人们对于线上场景的市场需求下降,这导致了云计算市场增速放缓,竞争压力加大。阿里云、腾讯云、天翼云、
移动云等主要云服务商在 2023年上半年都集中出现大规模降价,目的在于以价换量,降低云采用的门槛,扩大用户规模。

数据是国家基础战略性资源和重要生产要素,发展大数据产业对于深化政企协同、行业协同、区域协同,全面支撑
各行业数字化升级和产业数字化转型具有重要意义。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2年)》,
2022年我国大数据产业规模达到 1.57万亿元,同比增长 18%。预计未来三年保持 15%以上的年均增速,大数据产业将
成为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十四五”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中提出,到 2025年我国大
数据产业测算规模突破 3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保持在 25%左右,创新力强、附加值高、自主可控的现代化大数据产
业体系基本形成。

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不断提速,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2023-2027年中国人工智能行业全景调研与发展战略研究咨询报告》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人工智能市场规模达到 2,680亿元,预计 2023年全年我国人工智能市场规模将达到
3,200亿元,同比增长 33.8%。亿欧智库对国内 AIGC市场进行了分析,2022年 AIGC市场规模为 123亿元,经测算 2030
年市场规模将接近万亿元,随着未来算法、模型、算力的持续优化,AIGC强大的生成能力将激发更多行业场景与技术
的创新应用。

生命科学成为前沿科学研究活跃领域,生命科学是建设健康中国、美丽中国的基础,是保障国泰民安、构建健康医
疗支撑体系的关键。基因大数据作为“生命健康的新基建”,已成为出生缺陷防控、肿瘤防治、公共卫生、科技兴农、生
态保护等方面重要的技术基础。《“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提出,信息技术支撑新药研制,利用云计算、大数据、
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实现药物产业的精准化研制与规模化发展。支持基于人工智能的医学影像辅助诊断等应用发展,
加快医学图像辅助诊断系统产品化和临床辅助应用。根据中研网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生命科学行业产值规模为 109.1
亿元,未来随着行业市场需求带动下,我国生命科学行业产值规模上升趋势明显。据安永报告,中国医疗行业内医疗信
息化投资总额预计到 2024年将达到 3,567亿元;在医疗大数据方面,医疗大数据解决方案市场规模预计到 2024年将达
到 577亿元。

公司需遵守《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 3号——行业信息披露》中的“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的披露要


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战略布局优势
公司自成立以来,战略层面始终围绕信息技术的更新迭代积极布局、敏捷调整。公司以新一代信息技术集成服务为
核心,以云服务和数据服务为两大战略方向,积极布局云服务、数据服务、自有产品及服务、数据中心建设四大业务板
块,深耕金融、运营商、政府公用、能源制造、生物医疗五大行业。积极推动技术升级和业务转型,深耕行业客户,拓
展生态合作,不断丰富产品和解决方案,实现业务规模、技术实力和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

(二)技术与研发优势
1、公司建立了完善的创新和研发体系。报告期内,公司新取得发明专利 1项、实用新型专利 2项、计算机软件著作
权 8项。截至报告期末,公司累计拥有计算机软件著作权及各类专利达 383项。

公司积极参加国家信息技术相关标准的制定及标准化推广工作。报告期内,公司加入“中国电子工业标准化技术协会
高性能计算机标准工作委员会”和“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大数据标准工作组”,将陆续深度参与相关技术标准的
编制工作。

2、客户需求与技术创新深度融合。公司依靠在优势行业的经验积累,结合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前
沿技术,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加强技术与行业的深度融合。报告期内,公司不断锤炼自身技术能力,拓展数字化应用场
景,“荣联精准诊断平台”获评 2023第二届中国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与应用大会“年度优秀解决方案奖”。此外,公司坚持
在技术、产品和服务上持续创新,不断打造创新产品及行业应用方案,收获市场和业内权威机构的认可。

3、报告期内,公司持续提升各项业务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完成了一系列重要资质的更新换证工作。公司顺利通过
了安防工程企业设计施工维护能力的一级认证、信息技术服务运行维护标准符合性证书的二级认证、云计算服务能力标
准符合性证书的三级认证、数据中心服务能力成熟度标准的二级认证。公司还成功更新了安全生产许可证、增值电信业
务经营许可证 IDC/ISP证书等相关资质,进一步巩固了公司在行业中的地位和竞争优势。

(三)客户资源和合作伙伴优势
在长期的业务发展过程中,公司的技术实力和服务能力得到市场及客户的高度认可,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和信誉。公
司深度参与客户数字化建设的全过程,在金融、政府公用、运营商、能源制造、生物医疗等重点行业积累了大量的优质
客户资源。公司不断深化重点行业客户合作,深刻理解客户的业务需求,帮助客户实现核心业务全面数字化和智能化;
公司以政府公用、运营商和能源制造(汽车)等行业为突破点,从大规模的云基础设施的部署、复杂多云平台的构建、
云原生微服务的引入、数据湖仓一体化的落地实施部署,在实现客户对数字化转型改革的需求同时,也实现公司业务范
围的拓展,全面提升公司服务能力水平。公司在生物医疗领域深耕十余年,专注于生物科技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和创
新应用,目前已形成精准诊断平台、生信分析一体机、冷冻电镜数据分析平台等多项特色解决方案,已为医院、科研机
构、测序企业和高等院校等近百家客户提供专业化产品及服务。

生态合作层面,公司积极开拓产业链上下游合作,不断扩大并深化生态合作伙伴关系,实现“共进,共赢”。报告期
内,公司继续和上游厂商华为、H3C、浪潮、戴尔、超聚变、中科曙光、VMware、Veritas等保持长期的战略合作关系,
其中华为合作继续保持多产品钻石经销商、华为云优选级解决方案提供商合作伙伴、华为数字能源钻石经销商等资质。

此外,公司与京东、江民、Gigamon、鼎甲科技、长扬科技、达梦数据库、麒麟软件等厂商深度合作,不断丰富公司产
品服务能力。

(四)管理体系优势
公司依据战略目标和业务特点,持续完善管理架构和决策机制,将先进的管理理念与公司实践相结合,不断提高管
理能力、决策效率和专业水平。公司建立了面向行业和区域客户的前端营销体系,以云和数据为核心的产品和服务体系,
以及专业高效的职能后台支撑体系。公司持续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充分发挥预算管理、损益管理、资金管理和绩效管理
的联动作用,进一步提升公司精细化管理水平。绩效管理全面实施,建立了行之有效的激励政策,充分释放组织活力。

积极开展各类员工培训和员工技能认证,人才梯队建设有序进行。

公司持续完善管理制度、优化管理流程,并通过 IT建设提升内部管理效率,为制度化、精细化管理提供系统支撑。

报告期内,公司不断优化 BSS、DBOMS、FSSC等核心应用系统功能,提升用户体验和管理效率;引入新型开发平台,
开发上线了线上开发票系统和金税四期需求优化、电子签章系统、销售合同会审系统等应用系统,研发全面预算系统、
采购全过程管理系统多个应用系统,实现随需而动、敏捷开发,促进公司的业务、运营和管理效率的提升。

(五)覆盖全国的营销服务体系优势
公司搭建了华北、华东/华中、华南、西南/西北区域平台,作为全面业务载体,支撑战略落地;建立了北京总部、
区域中心、地区办事处或客户现场的三级服务体系,有效满足了客户不同服务级别的要求。公司搭建的 400服务热线和
呼叫中心,可为客户提供 7×24小时的不间断服务。公司建立了标准化服务流程和服务管理体系,形成服务合同、服务
等级管理、备品备件管理、呼叫中心管理、远程和现场服务交付、满意度调查、预防性维护等服务全过程的闭环管理,
并实现按客户、服务事件等的成本核算与考核,服务的标准化和精细化程度不断提高。公司建设的自有 IT运维平台,有
效提升了 IT运维服务项目的管理能力,提高客户满意度。

(六)国资股东支持保障优势
公司充分借助国资体系成熟的投融资管理机制和丰富的内控监察经验,推进相关部门的内部组织和制度建设;公司
依托国资股东平台优势,在资金、信用方面获得了重要支持,争取到与意向金融机构的合作;同时国有股东协同助力公
司拓展政务市场,将进一步提升公司的市场品牌影响力,为公司未来业务的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保障。

三、主营业务分析
概述
参见“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相关内容。

主要财务数据同比变动情况
单位:元

 本报告期上年同期同比增减变动原因
营业收入1,259,418,842.511,596,053,960.93-21.09% 
营业成本1,102,003,390.061,421,281,218.40-22.46% 
销售费用54,813,133.2758,416,160.58-6.17% 
管理费用50,895,558.3364,178,895.04-20.70% 
财务费用7,928,012.273,581,383.26121.37%增加的原因主要是报告期内获得金融机构贷款 较上年同期增加,相应的利息支出增加
所得税费用3,959,485.294,061,085.15-2.50% 
研发投入36,128,888.7725,315,029.1142.72%增加的原因主要是报告期内公司整合了研发力 量,加强了技术团队支持和服务能力的建设
经营活动产生的 现金流量净额-271,241,778.37-417,706,612.5235.06%增加的原因主要是报告期内公司加快催收客户 回款,并严控费用支出
投资活动产生的 现金流量净额1,829,601.1516,860,761.09-89.15%减少的原因主要是上年同期收到股权处置款 1,700万元,金额较大
筹资活动产生的 现金流量净额-25,245,406.75152,245,322.78-116.58%减少的原因主要是报告期内偿还的借款及利息 费用同比增加
现金及现金等价 物净增加额-293,561,347.33-247,603,656.0918.56% 
税金及附加5,810,708.362,926,214.8798.57%增加的原因主要是报告期内缴纳的增值税增 加,从而缴纳的增值税附加税随之增加
投资收益-868,639.931,078,527.09-180.54%减少的原因主要是报告期内权益法核算的被投 资公司利润变动
公允价值变动收 益1,054.10-2,044.70151.55%增加的原因主要是报告期内公司所持交易性金 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信用减值损失7,738,203.30-9,813,669.03-178.85%减少的原因主要是公司应收账款回款情况改善
营业外收入13,103.75147,585.98-91.12%减少的原因主要是上年同期收到客户违约金金 额较大,属于偶发性项目
营业外支出202,157.808,024.272,419.33%增加的原因主要是报告期内支付赔偿款金额较 大,属于偶发性项目
公司报告期利润构成或利润来源发生重大变动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利润构成或利润来源没有发生重大变动。

营业收入构成
单位:元

 本报告期 上年同期 同比增减
 金额占营业收入比重金额占营业收入比重 
营业收入合计1,259,418,842.51100%1,596,053,960.93100%-21.09%
分行业     
能源17,462,568.351.39%17,767,568.801.11%-1.72%
电信35,287,915.942.80%62,725,165.783.93%-43.74%
政府70,999,137.545.64%214,998,422.6013.47%-66.98%
生物医疗18,828,971.651.50%66,010,039.174.14%-71.48%
制造87,628,986.406.96%333,859,719.1920.92%-73.75%
金融479,452,338.9838.07%498,971,920.3031.26%-3.91%
其他行业189,560,965.1415.05%239,570,146.5315.01%-20.87%
行业应用服务商360,197,958.5128.60%162,150,978.5610.16%122.14%
分产品     
系统集成852,358,868.9667.68%1,065,710,328.4866.77%-20.02%
系统产品165,672,630.0313.15%213,431,883.8913.37%-22.38%
技术开发与服务240,169,808.1319.07%309,790,635.1219.41%-22.47%
其他1,217,535.390.10%7,121,113.440.45%-82.90%
分地区     
北区547,717,575.3043.49%494,479,847.6830.98%10.77%
东区360,376,752.1028.61%512,260,841.4032.10%-29.65%
南区295,775,427.3123.49%513,447,725.3232.17%-42.39%
西区55,549,087.804.41%75,865,546.534.75%-26.78%
占公司营业收入或营业利润 10%以上的行业、产品或地区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单位:元

 营业收入营业成本毛利率营业收入比上 年同期增减营业成本比上 年同期增减毛利率比上年 同期增减
分行业      
金融479,452,338.98403,596,137.2515.82%-3.91%-6.38%2.22%
其他行业189,560,965.14170,999,238.079.79%-20.87%-20.78%-0.11%
行业应用服务商360,197,958.51337,966,264.106.17%122.14%130.40%-3.37%
分产品      
系统集成852,358,868.96743,239,937.0712.80%-20.02%-22.27%2.53%
系统产品165,672,630.03155,507,930.146.14%-22.38%-24.09%2.12%
技术开发与服务240,169,808.13199,360,755.5016.99%-22.47%-22.23%-0.26%
分地区      
北区547,717,575.30468,515,924.1114.46%10.77%10.30%0.36%
东区360,376,752.10322,975,785.9410.38%-29.65%-31.43%2.32%
南区295,775,427.31263,106,433.2711.05%-42.39%-42.42%0.04%
公司主营业务数据统计口径在报告期发生调整的情况下,公司最近 1期按报告期末口径调整后的主营业务数据 □适用 ?不适用
公司需遵守《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 3号——行业信息披露》中的“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的披露要

占公司营业收入或营业利润 10%以上的行业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单位:元

 营业收入营业成本毛利率营业收入比上 年同期增减营业成本比上 年同期增减毛利率比上年 同期增减
分客户所处行业      
金融479,452,338.98403,596,137.2515.82%-3.91%-6.38%2.22%
其他行业189,560,965.14170,999,238.079.79%-20.87%-20.78%-0.11%
行业应用服务商360,197,958.51337,966,264.106.17%122.14%130.40%-3.37%
分产品      
系统集成852,358,868.96743,239,937.0712.80%-20.02%-22.27%2.53%
系统产品165,672,630.03155,507,930.146.14%-22.38%-24.09%2.12%
技术开发与服务240,169,808.13199,360,755.5016.99%-22.47%-22.23%-0.26%
分地区      
北区547,717,575.30468,515,924.1114.46%10.77%10.30%0.36%
东区360,376,752.10322,975,785.9410.38%-29.65%-31.43%2.32%
南区295,775,427.31263,106,433.2711.05%-42.39%-42.42%0.04%
主营业务成本构成
单位:元

成本构成本报告期 上年同期 同比增减
 金额占营业成本比重金额占营业成本比重 
库存商品1,073,013,432.4897.37%1,394,429,246.4598.11%-23.05%
人工成本25,095,190.232.28%22,956,552.861.62%9.32%
房屋折旧/房屋价值3,894,767.350.35%3,895,419.090.27%-0.02%
相关数据同比发生变动 30%以上的原因说明
□适用 ?不适用
四、非主营业务分析
□适用 ?不适用
五、资产及负债状况分析
1、资产构成重大变动情况
单位:元

 本报告期末 上年末 比重增减重大变动说明
 金额占总资产 比例金额占总资产 比例  
货币资金258,205,263.318.63%556,850,973.6217.47%-8.84%减少的原因主要是 1、偿还到期 银行借款;2、报告期内一些项 目订单大规模备货支付货款
应收账款1,229,866,668.9441.13%1,267,970,530.0539.77%1.36% 
存货477,374,681.9315.96%417,908,765.1413.11%2.85% 
投资性房地产179,743,303.156.01%183,638,070.505.76%0.25% 
长期股权投资6,254,675.120.21%7,123,359.660.22%-0.01% 
固定资产237,166,572.477.93%243,191,930.867.63%0.30% 
使用权资产8,585,502.060.29%13,097,644.380.41%-0.12% 
短期借款333,300,000.0011.15%366,148,875.0011.49%-0.34% 
合同负债146,017,266.644.88%138,624,788.064.35%0.53% 
租赁负债7,740,529.450.26%5,217,093.510.16%0.10% 
预付款项254,054,389.058.50%158,630,113.244.98%3.52%增加的原因主要是报告期内一些 项目订单大规模备货支付货款
一年内到期的 非流动资产1,180,054.430.04%3,405,015.570.11%-0.07%减少的原因主要是一年内到期的 长期应收款已收回部分款项
应付票据 0.00%2,051,600.000.06%-0.06%减少的原因主要是报告期末以票 据结算的货款减少
预收款项891,862.380.03%1,481,353.040.05%-0.02%减少的原因主要是报告期内预收 房屋租金较期初减少
应付职工薪酬11,667,134.860.39%46,229,256.821.45%-1.06%减少的原因主要是期初计提的职 工薪酬在报告期内已部分支付
应交税费67,181,461.122.25%108,333,571.373.40%-1.15%减少的原因主要是期初计提的增 值税税金在报告期内已部分支付
其他应付款48,369,600.991.62%33,713,206.721.06%0.56%增加的原因主要是报告期内收到 非金融机构借款 3,000万元在该 科目核算
2、主要境外资产情况 (未完)
各版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