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报]智洋创新(688191):2023年半年度报告
原标题:智洋创新:2023年半年度报告 公司代码:688191 公司简称:智洋创新 智洋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3年半年度报告 重要提示 一、 本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半年度报告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承担个别和连带的法律责任。 二、 重大风险提示 公司已在本报告中详细阐述公司在经营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各种风险及应对措施,敬请查阅本报告第三节“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中“五、风险因素”部分内容。 三、 公司全体董事出席董事会会议。 四、 本半年度报告未经审计。 五、 公司负责人刘国永、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胡学海及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胡学海声明:保证半年度报告中财务报告的真实、准确、完整。 六、 董事会决议通过的本报告期利润分配预案或公积金转增股本预案 无 七、 是否存在公司治理特殊安排等重要事项 □适用 √不适用 八、 前瞻性陈述的风险声明 √适用 □不适用 本报告所涉及的公司未来计划、发展战略等前瞻性陈述,不构成公司对投资者的实质承诺,敬请投资者注意投资风险。 九、 是否存在被控股股东及其他关联方非经营性占用资金情况 否 十、 是否存在违反规定决策程序对外提供担保的情况? 否 十一、 是否存在半数以上董事无法保证公司所披露半年度报告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 否 十二、 其他 □适用 √不适用 目录 第一节 释义 ..................................................................................................................................... 4 第二节 公司简介和主要财务指标 ................................................................................................. 6 第三节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 10 第四节 公司治理 ........................................................................................................................... 51 第五节 环境与社会责任 ............................................................................................................... 55 第六节 重要事项 ........................................................................................................................... 56 第七节 股份变动及股东情况 ..................................................................................................... 146 第八节 优先股相关情况 ............................................................................................................. 152 第九节 债券相关情况 ................................................................................................................. 152 第十节 财务报告 ......................................................................................................................... 153
第一节 释义 在本报告书中,除非文义另有所指,下列词语具有如下含义:
第二节 公司简介和主要财务指标 一、 公司基本情况
二、 联系人和联系方式
三、 信息披露及备置地点变更情况简介
四、 公司股票/存托凭证简况 (一) 公司股票简况 √适用 □不适用
(二) 公司存托凭证简况 □适用 √不适用 五、 其他有关资料 □适用 √不适用 六、 公司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一) 主要会计数据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二) 主要财务指标
公司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的说明 √适用 □不适用 1、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37,647.61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 20.18% ,主要原因一是报告期内,大环境不利因素的消除及电网投资的持续增长;二是公司在电力行业不断深耕,公司产品方案得到了更广泛客户的认可,竞争地位持续巩固,销售订单得到提升。同时公司加强项目交付管理,项目执行及交付进度提升。 2、报告期内,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较去年同期增长 37.06%,主要原因为:报告期内营业收入及获取政府补助增加的同时,期间费用合计占收入比例较去年同期下降所致。 3、报告期内,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较上年同期改善,主要原因为:公司加大营销回款催收管理,同时优化供应商管理政策,合理规划当期采购付款支出所致。 4、基本每股收益、稀释每股收益、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基本每股收益的增加主要系公司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增加所致; 5、报告期内,研发投入较去年同期增长为 27.34%,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增加 0.69个百分点,主要系公司在巩固电力领域技术竞争优势的同时,持续加强对新业务领域的研发投入,报告期内公司研发人数较去年同期增长的同时,人员结构持续优化且人均薪酬上涨所致。 七、 境内外会计准则下会计数据差异 八、 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和金额 √适用 □不适用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对公司根据《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解释性公告第 1号——非经常性损益》定义界定的非经常性损益项目,以及把《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解释性公告第 1号——非经常性损益》中列举的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界定为经常性损益的项目,应说明原因。 □适用 √不适用 九、 非企业会计准则业绩指标说明 □适用 √不适用 第三节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一、 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一) 主要业务、主要产品或服务情况 1、主要业务 公司是一家专注于行业数字化、智能化运维管理的高科技企业,致力于将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数字孪生、无人机技术与行业场景深度融合,提供面向电力、水利、轨道交通等领域的人工智能产品、解决方案及专业服务,通过人工智能技术的落地应用赋能行业数字化转型升级。 公司自研的图像、视频和数据分析算法已覆盖多类识别场景;云边端协同技术支持主流AI芯片部署和集成能力;通过利用无人机机场管控平台和算法,构建面向全行业的无人机巡检应用。 公司以行业数字化转型为契机,凭借扎实的技术实力和丰富的行业经验,先后推出了智能可视化终端、一站式人工智能平台、大数据及数字孪生平台、无人机智能巡检系统等,并据此构建了天空地多源感知云边协同的立体巡检解决方案。 报告期内,公司以计算机视觉、数字孪生机理仿真、无人机巡检技术为突破,不断优化后台的大数据分析应用和中台的AI分析服务,赋能边缘和前端的AIoT设备,实现了人工智能在电力、水利、轨道交通等行业场景的深度应用。 2、主要产品介绍 报告期内,公司为电力、水利和轨道交通等领域行业客户提供专业的“人工智能+数字孪生+无人机”多源感知、云边协同的立体巡检产品及解决方案。 公司的立体巡检产品围绕“感知+智能+交互”的技术体系打造,主要由一站式人工智能平台、大数据及数字孪生平台、无人机智能巡检系统和智能终端产品组成。其中,一站式人工智能平台是赋能“感知”、承接“交互”的关键组成部分,融合了智能数据接入、管理、分析和交互等功能。 大数据及数字孪生平台集数据采集、存储、分析和应用于一体,并针对不同行业的需求实现深层融合,为电力、水利、轨道交通等行业提供了最佳解决方案。无人机智能巡检系统由无人机、无人机自动机场和智能管控平台组成,可实现无人机全自动巡检,并在不同行业场景快速落地。智能终端产品集成了边缘计算单元和自研 AI算法,是人工智能定义硬件的最佳实践。 (1)主要产品组成体系 1一站式人工智能平台 ○ 一站式人工智能平台是赋能“感知”、承接“交互”的关键组成部分,融合了智能数据接入、管理、分析和人性化呈现等功能,助力人工智能产品及解决方案的快速落地。平台将数据采集、标注、清洗、模型训练、管理、评估和发布融为一体,内置各种经典的预训练模型并适配主流的异构算力平台,基于一站式人工智能平台,公司构建了完备的图像、视频、点云算法库。 2大数据及数字孪生平台 ○ 大数据及数字孪生平台具备多源异构数据融合和海量非结构化数据知识挖掘能力,利用内置的高性能计算和数字孪生引擎,可快速实现知识推理并提供多业务场景智能研判决策。智洋自主研发的输电全景平台,整合通道可视化、无人机、在线监测、移动巡检、无人机巡检、大数据分析等终端及系统,并可完成隐患和缺陷的大数据分析挖掘及环境监控等业务系统的汇聚分析;公司研发的变电站远程智能巡视系统,实现了变电站设备状态全面感知、主动预警和智能研判;基于数字孪生技术,公司建设了通过对水利知识进行提取组织和挖掘处理,构建持续迭代的水利知识工程体系,为决策分析场景提供知识依据;在轨道工务巡防领域,公司研发了铁路运行环境安全智能管控系统,系统内嵌各类软件应用模块对轨交行业多场景应用进行适配,实现远程监控、隐患识别、智能联动、辅助AI决策等功能应用。 3无人机智能巡检系统 ○ 无人机智能巡检系统由无人机、无人机自动机场、无人机智能管控平台组成,可实现无人机 巡检飞行任务的全自动执行。平台具备云边协同AI分析能力,可对飞行采集的视频和图片进行实 时分析,并自动将业务场景中的隐患和缺陷形成巡检报告,助力用户辅助决策,可应用于电力、 水利、轨道交通等多种业务场景。 4智能终端产品 ○ 智能终端产品集成了高度适配的自研AI算法和高性能芯片,利用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智能识 别技术,能够在复杂环境下实现多种隐患的识别,同时具备数据采集、自动巡视、智能分析、实 时监控、智能联动、远程遥控等功能,实现基础感知向智能感知的蜕变。目前已广泛应用于电 力、水利、轨道交通等领域。 (2)人工智能落地应用产品方案 1输电线路智能运维分析管理系统 ○ 输电线路具有分布范围广、跨度大、运行环境复杂、隐患种类多等特点,随着国民经济发 展,对设备安全运行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线路运检模式难以适应输电专业高质量发展新形势新 要求。随着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技术的发展,输电专业管理也在持续向数字化、智能化方 向转型。 公司输电线路智能运维解决方案主要由人工智能算法平台、大数据挖掘分析平台、输电智慧 物联平台、智能监拍装置等核心产品构成。该方案基于感知层智能监拍装置、本体监测装置等智 能感知单元对输电线路通道及本体状态进行实时感知;基于公司的电力巡检图像隐患检测算法平 台和大数据挖掘分析平台,对通道隐患和本体缺陷进行分析,实现通道隐患和本体缺陷识别告 警,故障智能研判和运维辅助决策,达到减少线路人工运维工作量、提升运维效率、提高隐患处 置及时性的目的,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输电线路智能运维解决方案的架构图如下: 公司输电线路智能运维解决方案已成功应用于“锡盟—山东 1000kV特高压线路”、“向家坝— 上海±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等重大项目区段,以及连续五届“上海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 “青岛上合峰会”、“北京冬奥会”、“北京冬残奥会”等国际性大型活动的保电工作,并获得了客户 的高度认可。截止目前,公司智能终端系列产品广泛应用于各个电压等级线路,前端智能终端累 计出货量近 40万台(含未确认收入部分),市场占有率、装置在线率、客户满意度等方面均居 国内领先地位。报告期内,公司输电线路智能运维解决方案实现营业收入 30,910.29 万元,为 公司营业收入的主要构成部分。 2变电智能运维解决方案 ○ 1)变电站远程智能巡视系统 公司自主研发的变电站远程智能巡视系统,以公司人工智能核心技术为驱动,控制变电站部 署的摄像机、机器人、无人机、声纹装置等开展室内外设备联合巡视作业,接收巡视数据、采集 文件,对采集的数据进行智能分析并形成AI分析报告,自动为用户推送缺陷告警等识别状态信 息,达成了减少人工巡检安全隐患、提升智能化运维能力、增强供电可靠性等目标。 公司变电站远程智能巡视系统构成图如下: 公司变电站远程智能巡视系统通过了国家电网公司组织开展的 500千伏及以上变电站单站型远程智能巡视系统和 220千伏及以下变电站区域型远程智能巡视系统的检测,获得了国家电网公司认可。产品目前已成功应用于国家电网公司的多个变电站现场,在落地应用的项目中,公司产品在整体识别精度、人员行为类的识别精度、刀闸分合指示的判断准确度等方面均达到较高水平,实际解决了用户的核心巡检诉求,获得了客户好评。 2)变电其他业务系统 在变电业务场景下,公司的解决方案还包含直流电源智能监控管理系统、变电站智能辅助系统。其中直流电源智能监控管理系统主要是对变电站直流电源系统中的充电装置、蓄电池组和馈线网络等进行在线监测、智能核容、智能诊断、性能分析、状态评估及故障预警的管理系统;变电站智能辅助系统是对变电站辅助设备进行在线监测和控制,实现辅助设备数据采集、运行监视、操作控制、对时、权限、配置、数据存储、报表以及智能联动管理。 3数字孪生智慧水利四预系统 ○ 智洋创新积极响应水利部门相关政策,以人工智能、数字孪生、无人机等技术为核心,自主研发具有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四预”功能的数字孪生智慧水利四预系统产品体系,涵盖“2+N”水利智能业务应用体系,实现人工智能、数字孪生、无人机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水利业务的深度融合。 4轨道交通智能运维系统 ○ 伴随着我国高铁、地铁建设的快速推进,轨道交通行业车次和里程快速增长,轨道交通行业运维工作量大、占用人员多、风险高,运维过程中的信息化和智能化程度低等问题日渐突出。结合中国智能高铁体系架构 2.0规划,通过对场景的多维数据采集和AI智能分析,为客户提供智能化的运维解决方案,有效降低各业务的运维难度和成本。 5其他业务领域解决方案 ○ 公司人工智能解决方案除适配以上场景外,还可应用于配电、应急管理、新能源、消防、储能等领域。通过应用人工智能、物联网、可视化、状态感知和无人机等技术,结合以场景和应用为基础的“云管边端”架构,打造新型智能运维管理模式,助力工业互联网建设及行业数字化转型。 (二) 公司主要经营模式 1、研发模式 公司以行业发展趋势及客户需求为研发导向,形成了以市场和技术双轮驱动的集成产品开发模式。公司研发主要通过技术研究院、终端研发中心和软件研发中心协作完成,其中技术研究院主要承担核心战略技术及算法的开发,终端研发部承担智能感知终端产品的研发,软件研发中心承担主站类软件的研发工作。 公司研发按内容主要分为战略性技术研发、算法类研发、主站平台研发、智能感知终端研发等,具体情况如下: (1)战略性技术研发主要是针对前沿技术的一些基础研究工作,探索新技术在行业发展中的应用趋势,保持公司技术的前瞻性,提升产品价值,主要由技术研究院牵头负责。 (2)算法类研发主要系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算法研发,由技术研究院负责。该类研发着眼于对人工智能分析算法和大数据挖掘技术的研究和跟踪,结合公司业务领域实际需求,持续提升人工智能算法的准确率和效率,提高大数据挖掘技术与业务结合应用范围。 (3)主站平台研发由软件研发中心负责,基于公司系统构架平台与客户需求建立链接,及时响应需求,开发功能应用模块,满足应用场景;同时针对于新的行业应用构建应用端的系统级平台。 (4)智能感知终端由终端研发部负责,基于平台研发和算法为基础,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研发符合公司发展战略和满足电力(输电、变电、配电)、水利、轨道交通等领域需求的前端感知设备。 2、采购模式 公司实行“以产定购”为主的采购模式,以项目需求为基础开展采购活动。公司采购按内容分为两类:原材料(如电子元器件、钣金件、电池等)和外包服务(如外协加工、施工及服务外包、电信增值服务采购)。 (1)原材料 公司采购原材料品种繁多,主要分为两类:定制原材料(如钣金件、电池、线路板等)和标准件(如电子元器件、线缆、传感器等)。公司根据生产计划、库存情况并结合业务预期进行原材料备货。具体采购模式如下: 公司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供应商管理体系,通过对供应商的资质审核、样品验证、现场厂检等措施确定是否纳入合格供应商目录。 对于新增品类的原材料需求,公司会优先选择合格供应商目录中的厂商进行打样验证或产品验证,如需新增供应商,公司严格依据供应商管理体系,进行供应商的甄选、目录导入,产品经验证合格后综合评估价格、供货周期等进行采购。 对于已批量采购的原材料,公司在合格供应商目录中选择,以供应商提供产品的技术规格、(2)外包服务 公司采购的外包服务主要分为三类:外协加工、施工及服务外包、电信增值服务,具体采购模式如下: ①外协加工,公司将生产环节部分非核心工序如SMT贴片、线束安装等委托外协加工商完成。该部分外协加工均由公司向外协加工商提供原材料,外协加工商根据公司要求及相关技术标准进行加工。 ②施工及服务外包,公司输电项目服务外包为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需在客户输电线路上登高安装前端感知层设备;公司变电项目服务外包为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需在变电站内安装各项前端感知层设备、场地排线、安装完成后对于部分功能进行性能检测等。公司根据外包施工周期、项目紧要程度、当地供应商寻找难易程度、合作关系等选择长期合作或项目当地合适的外包公司进行。 ③电信增值服务,主要为公司输电线路智能运维分析管理系统的正常运行需要使用电信运营商数据流量,公司向电信公司或其他有数据流量代理业务的公司进行采购。 3、生产模式 公司主要采用“项目订单式”的生产方式,由于不同客户对电力智能运维分析管理系统存在差异化需求,且受输电线路、变电站等基础设施位置、安装条件的差异,对产品的定制化要求较高,公司需针对不同客户实际应用场景制定差异化的系统性方案。公司产品定位于智能运维分析管理系统,核心感知层设备(如输电产品前端感知层设备)及网络层通信模块主要通过公司自主研发设计,并由供应商依据公司提供的技术方案,提供各项主要部件,公司采购入库完成后,经自主组装、软件烧录、测试完成生产;对于上述烧录的软件、平台层的软件平台、应用层的软件均系由公司研发部门进行统一研发适配,满足客户多元化需求。公司生产环节包括:项目技术方案设计,核心感知层设备生产(含模块组装、软件烧录、设备测试等),现场施工交付(含现场安装调试、系统联调等),具体内容如下: 公司根据客户产品功能、应用场景、规格参数需求及交付时间要求编制项目整体技术方案;对于核心感知层设备(如输电产品前端感知层设备),由于为系统通用部件,公司采用备货式生产方式进行生产。公司核心感知层设备采用模块化设计,通过将众多具有独立功能的模块进行组装和软件烧录、测试完成生产。上述生产的核心环节均由公司自主完成,非核心环节如SMT贴片等则采用外协加工方式;对于嵌入式软件及平台系统,公司采用研发部门统一开发的软件系统及组件根据客户具体需求、产品功能特性及硬件特点适配安装。 公司在感知层设备组装测试完成后,根据合同、项目实施的技术标准和项目技术方案,在客户现场进行施工、设备安装调试、系统联调等工作。受制于公司施工人员数量有限及登高作业检测等资质限制,公司对于部分现场施工及检测等环节采用服务外包的方式。 4、销售模式 公司主要采取直接销售模式,通过招投标、竞争性谈判、商务谈判等方式实现产品销售,客户包括各级电网公司、电网公司下属公司及其他行业、企业客户。目前,销售范围基本覆盖全国,与电力领域客户形成了长期合作关系。 (1)招投标 目前公司客户主要集中在电网系统,各省电网公司的设备采购遵循较严格的预算管理制度,各级电网公司根据其职责和权限,进行投资立项申报与审批,一般通过招标方式实施采购,因此招投标是公司获取订单主要方式之一。新行业方面,轨道交通领域、水利领域获得订单方式也主要以招投标为主。 电力系统运维管理产业涉及多个领域,运维管理场景复杂,行业内相关企业的优势产品各有不同,如中标企业自有产品不能较好满足中标项目的需求,其通常会向行业内其他优势产品的生产厂商采购。 (2)竞争性谈判 电网公司下属公司一般多采用竞争性谈判方式进行采购,通过与多家供应商进行竞争性谈判,从中择优选取供应商采购,轨道交通领域行业客户也会采用竞争性谈判采购方式。 (3)商务谈判 企业客户主要采用商务谈判的方式进行采购,产生业务需求后,公司通过商务谈判的方式向客户展示公司产品优势特点、应用场景及交付能力,协商完成后签订销售合同、组织生产、供货、实施。 (4)其他 公司其他销售模式主要为客户通过单一来源采购等方式组织的采购,公司按照客户要求签订销售合同、组织生产及供货。 公司在提供产品的同时高度重视对客户的销售服务支持,建立了较为完善的销售服务体系。 公司拥有专业素质高、技术能力强的技术服务团队,及时响应客户问题及反馈,持续提升销售服务能力。 (三) 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1. 行业的发展阶段、基本特点、主要技术门槛 (1)电力领域 在“数字中国”战略引领下,数字化技术突破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我国双碳目标及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大背景下,电网数字化转型势在必行。电力行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能源产业,对国民经济各产业的健康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的经济建设对电力的需求越来越多,我国电力消费规模逐年增长,电网建设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我国在特高压输电、智能电网、大电网运行控制等方面,取得了全球领先的科技创新成果。 党的二十大报告:就深入推进能源革命、确保能源安全作出明确部署。输电通道源源不断为我国经济中心输送“血液”,是我国能源供应的“生命线”,国家层面高度重视,将密集通道纳入能源安全的重要组织部分、国家战略保卫的重点。近年来,电网“双高”“双峰”特征更加明显,重要断面逐年增多,度夏保供期间,特高压直流等重要输电通道长时间保持大(满)功率运行,任何扰动或瞬时故障就可能引发电力供需平衡的“大问题”,保障重要输电通道安全运行对大电网安全和民生用电可靠供应极端重要。“立体巡检+集中监控”建设,无人机自主巡检、通道可视化、智能识别等技术规模化应用,标志着输电线路运维保障逐步摆脱了传统“劳动密集型”的管理模式,取得了积极成效。 智能变电站的建设是电网数字化转型的重要一环,随着智能变电站投资规模的不断增长,变电站的智能运维规模会不断增长。变电站的数字化建设是集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智能网络等多种高新技术于一体的综合性工程,变电业务场景的技术落地应用是变电站数字化建设的关键。 (2)水利领域 水利部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认真落实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和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的要求,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聚焦保障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以“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为依据;以实施国家水网重大工程为重点;以完善流域防洪工程体系、实施国家水网重大工程、复苏河湖生态环境、推进智慧水利建设、建立健全节水制度政策、强化体制机制法治管理等六条为实施路径,推动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加快实施一批智慧水利项目,推进数字孪生流域、数字孪生水网、数字孪生工程建设,确保实现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功能。 《“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明确了“十四五”时期水安全保障的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 到 2025年,水旱灾害防御能力、水资源集约节约安全利用能力、水资源优化配置能力、河湖生态保护治理能力进一步加强,国家水安全保障能力明显提升。同时强调”十四五“时期是水安全保障工作加快补齐短板、消除薄弱环节、筑牢安全风险底线、解决累积性问题、提档升级的关键时期。2023年 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水网建设规划纲要》提出了加快水网数字化发展的规划,并将进一步推动新一代通信技术、高分遥感卫星、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手段的应用,提高监测设备自动化、智能化水平,打造全覆盖、高精度、多维度、保安全的水网监测体系。 人工智能赋能可视化应用,将无人机技术与人工智能技术结合,同时配合智能可视化装置实现多维立体巡检功能,将采集到的多源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可获得更为精确的巡检结果。两者可相互配合,弥补巡检作业中的不足,也可实现设备联动、协同作业,将大大提升巡检效率、提高巡检质量。再进一步通过数字孪生技术,融合水利行业应用场景构建多源信息融合联动分析的水利全要素体系,完整、详尽的对流域水利态势进行全方位复现。 (3)轨道交通领域 中国轨道交通建设目前处于高速发展时期。过去 5年(2018~2022年)全国铁路完成固定资产投资 3.8万亿元,铁路营业里程由 12.7万公里增加到 15.5万公里,增长幅度达 22%,高铁里程由 2.5万公里增加到 4.2万公里,增长幅度高达 67.8%。近十年来,全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完成 7.7万亿元,是上一个十年的 1.9倍,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较十年前增长了 58.2%,高铁营业里程增长了 3.7倍。截至十四五末期,全国铁路营业里程将达到 16.5万公里,其中高铁(含部分城际)5万公里左右。全国 1、2、3小时高铁出行圈和全国 1、2、3天快货物流圈基本形成,铁路网覆盖 99.5%的 20万人口以上城市,高铁网覆盖 98%的 50万人口以上城市。 快速扩张的基础建设提高了人民的生活质量与便利性,为社会经济提供了极大的流通能力,但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基础设施维护工作。铁路运行稳定事关人民生命安全,因此一直采用较为可控的方式,依靠大量人力进行维护与巡查工作。但随着线路里程的增加与工作要求的不断细化,当前的运维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智能铁路的发展要求。如何利用更加先进的技术来达到智能运维的目标,提高运维效率与质量,是当前铁路行业对技术的需求特点。逐步推进人工智能、物联网、数字孪生等技术在铁路各专业的应用,结合铁路成熟的系统架构,打造标准化、普适性强的智能运维管理解决方案,是铁路行业数字化发展的必由之路。 2. 公司所处的行业地位分析及其变化情况 公司是一家专注于行业数字化、智能化运维管理的高科技企业,确立了“人工智能+行业”的发展战略,以“大、云、物、移、智”等前沿技术驱动创新,构建天空地多源感知云边协同的智能化产品体系。公司在深耕电力智能运维管理领域同时,积极布局水利、轨道交通等领域并实现了落地应用。 (1)电力领域 公司率先实现人工智能在电力领域的落地应用,业务主要集中在输电、变电、配电的智能运维管理领域,该领域是在国家智能电网建设背景下快速发展起来的新兴细分行业,行业企业的规模普遍偏小。由于电网客户对产品的安全可靠运行要求较高,且行业企业需要根据客户不同应用场景需求提出相应的系统性方案,因此对行业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与快速响应能力等提出了较高要求,企业间以技术创新和服务竞争为主。其涉及的技术领域广泛,具有多学科技术门槛,存在较高的技术壁垒,总体市场集中度较高。具备较强技术创新能力的企业更具竞争优势,市场份额趋于向优势企业集中。 近年来受益于国家智能电网和电力物联网战略的推进,电力智能运维管理市场需求快速增长。2021年 2月 23日国资委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工作的通知》也推进了国企的数字化转型,同年 2月国家电网下发《输电线路通道智能监拍装置技术规范》,2022年国家电网印发了《500(330)千伏及以上变电站远程智能巡视系统技术规范(试行)》和《220千伏及以下变电站区域型远程智能巡视系统技术规范(试行)》两项技术规范。上述政策规范也对市场起到了促进作用,公司所处的电力智能运维管理领域符合国家整体规划。截止目前,公司智能终端系列产品广泛应用于各个电压等级线路,从市场占有率、装置在线率、客户满意度等方面均居国内领先地位。 (2)水利领域 智慧水利是国家水利部推动新阶段高质量发展的显著标志和六条实施路径之一,水利部统筹谋划智慧水利建设工作,目前处于技术探索和应用试点阶段,行业内企业规模和技术能力参差不齐。随着 5G网络普及,BIM、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应用,结合“2+N”智慧水利的结构体系逐渐完善,以及安全体系和标准规范体系的建设,水利信息化水平,建设数字化平台,规划智能化应用将继续强化。 2022年 9月公司亮相山东省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现场推进会,公司解决方案获得了出席领导的高度认可。2022年 11月公司作为中国水利学会的协办单位,受邀参加水利部线下会议。公司目前拥有多项水利相关解决方案,已实现多地市落地应用。 (3)轨道交通领域 2022年前后,国家铁路局组织编制了《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十四五”发展规划》、《“十四五”铁路科技创新规划》等规划文件,明确指出,在智能高铁技术体系框架 1.0的基础上,面向智能铁路 2.0技术发展目标,主要以“智能建造、智能装备、智能运营”为核心,广泛运用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北斗定位、BIM等先进技术与铁路融合赋能攻关,深入开展赋能技术和智能系统的研发应用,完善智能铁路成套技术体系、数据体系和标准体系,塑造智能铁路技术发展领先新优势。 公司研发的轨道交通智能运维解决方案可应用于铁路线路安全环境管控、配电所智能运维、货运列车装载状态监控等场景,通过对上述场景的多维数据采集和 AI智能分析,为客户提供智能化的运维解决方案,保障了铁路系统安全运行并提高了运维效率。目前该业务领域仍处于前期试点阶段。2022年公司参与的贵南高铁“基于多维度和 AI可视化的智能安防系统”课题,整体通过课题评审验收,占据市场先发优势。2023年公司参与的国铁集团“线路巡防生产管理系统”课题,正处于试点应用阶段,人工智能技术在铁路行业的落地应用得到逐步推进。 3. 报告期内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情况和未来发展趋势 (1)电力领域 国家提出“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的战略发展目标,能源是主战场,电力是主力军,电网是排头兵,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是实现双碳目标的有力保障。我国电力能源正面临着转变发展方式,优化供需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压力,电力能源系统各环节亟需进一步解决电力运营安全、高效等核心问题。电网的智能化数字化提升是建设新型电力系统,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任务。国网公司深入贯彻“一体四翼”发展布局,进一步深化人工智能、数字技术等新装备新技术规模化应用。输电运维方面,持续推动“立体巡检+集中监控”建设,深化无人机自主巡检规模化应用,推动气象监测装置全覆盖,推动可视化监测装置智能化升级和监测装置规模化应用,加快集中监控建设与应用。变电运维方面,加快推进变电运维“两个替代”即远程智能巡视替代现场人工例行巡视、一键顺控操作替代常规倒闸操作。报告期内,公司持续深度挖掘客户需求和行业难点,充分发挥在电力领域多年的技术储备优势,持续加大输电场景的人工智能应用的研发,产品方案及技术不断推陈出新,市场竞争地位进一步巩固。变电方面公司研发的“变电站智能巡视系统”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识别设备隐患和缺陷,实现了在变电站远程智能巡视替代人工现场巡视,并成功通过中国电科院的集中送检,成为第一批合格建设单位,占据了市场先发优势。 (2)水利领域 水利部于 2023年 1月发布:2022年完成水利建设投资达到 10,893亿元,比 2021年增长44%,历史性地迈上万亿元台阶,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水利建设投资完成最多的一年,其中,广东、云南、浙江、湖北、安徽等 12个省份完成投资额度超过 500亿元。截止至 2023年 6月底,全国共完成水利建设投资 5,254亿元,同比增加 18.1%,其中,广东、河北、云南、浙江、山东5省完成投资超过 300亿元,水利投资规模沿续高投入,未来市场前景预期广阔。2023年 3月,IDG发布的《中国智慧水利市场分析与领导者实践,2023》显示:随着国家相关政策和项目的推动,预计在 2025年水利行业数字化投资占比可达 2.2%,以目前水利投资规模和增长情况预计,届时每年将有两百亿左右的智慧水利市场空间。 目前全国各地争相落地试点项目进行探索,所涉及的无人机全自动巡航、BIM、三维模拟仿真、水利专业模型、智能识别模型等新一代技术已在水利场景下实现落地应用,改变了以往水利管理工作监管方式,切实提高了监管效率与智能化手段。随着新产品、新技术在水利领域的不断探索和应用,将为水利行业带来数字化转型升级的核心驱动力。 (3)轨道交通 2022年,国铁集团发布“智能高铁 2.0”发展规划,体现了“体系正向设计、全专业协同、跨行业综合、预测性分析”4个方面的代际特征,从技术体系、数据体系、标准体系等维度构建智能高铁体系架构 2.0,规划了建造、装备、运营等领域智能化重点攻关任务和实施路径。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编制《智能高速铁路 2.0科技攻关方案》,在BIM引擎、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技术领域开展技术研发与产业落地等工作。 目前大量的传统工作场景仍然依靠人工实现,已不能满足智能高铁的更高要求,急需新技术、新装备的赋能。以“智能建造、智能装备、智能运营”为核心,关键技术如人工智能、数字孪生、云计算、物联网等会在行业内逐步实现标准化落地应用,助力智能高铁建设。 二、 核心技术与研发进展 1. 核心技术及其先进性以及报告期内的变化情况 公司系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高新区瞪羚企业、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始终坚持以“人工智能+行业”的发展战略,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电力、水利、轨道交通领域,推动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整体技术水平较为先进。公司拥有自主研发的主要核心技术共 36项,其中本报告期内新增 10项核心技术,核心技术具体情况如下:
国家科学技术奖项获奖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认定情况 √适用 □不适用
2. 报告期内获得的研发成果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保持了较高的研发费用投入,总研发投入为 4,661.57万元,占公司营业收入比例为 12.38%,较去年同期增长 27.34%。公司以计算机视觉、数字孪生机理仿真、无人机巡检技术为突破,通过不断优化后台的大数据分析应用和中台的AI分析服务对边缘和前端的AIoT设备进行赋能,推动人工智能在电力、水利、轨道交通等特定场景的深度应用。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关注行业前沿技术的演进,公司算法及模型持续优化和更新, 并陆续在前端设备应用,整体识别率提升明显。 2023年半年度,公司新增知识产权 45项,其中发明专利 12项(人工智能相关专利 8项,占比 66.67%),实用新型专利 9项,外观设计专利 9项,著作权 11项,商标 4项。报告期末公司知识产权拥有量为 561项,其中发明专利 69项(人工智能相关专利 49项,占比 71.01%),实用新型专利 161项,外观设计专利 82项,著作权 203项,商标 46项。 报告期内获得的知识产权列表
3. 研发投入情况表 单位:元
研发投入总额较上年发生重大变化的原因 √适用 □不适用 2023年上半年研发投入较上年同期增长 27.34%,主要原因系报告期内公司研发人数较去年同期增长的同时,人员结构持续优化且人均薪酬上涨所致。 研发投入资本化的比重大幅变动的原因及其合理性说明 □适用 √不适用 4. 在研项目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单位: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