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报]近岸蛋白(688137):2023年半年度报告
原标题:近岸蛋白:2023年半年度报告 公司代码:688137 公司简称:近岸蛋白 苏州近岸蛋白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3年半年度报告 重要提示 一、 本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半年度报告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承担个别和连带的法律责任。 二、 重大风险提示 报告期内公司总体业绩同比下降较大,公司已在本报告中详细阐述了可能面临的风险,敬请查阅“第三节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之“五、风险因素”,请投资者注意投资风险。 三、 公司全体董事出席董事会会议。 四、 本半年度报告未经审计。 五、 公司负责人朱化星、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张冬叶及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张冬叶声明:保证半年度报告中财务报告的真实、准确、完整。 六、董事会决议通过的本报告期利润分配预案或公积金转增股本预案 无 七、 是否存在公司治理特殊安排等重要事项 □适用 √不适用 八、 前瞻性陈述的风险声明 √适用 □不适用 本报告涉及的公司未来计划、发展战略等前瞻性描述不构成公司对投资者的实质承诺,敬请投资者注意投资风险。 九、 是否存在被控股股东及其他关联方非经营性占用资金情况 否 十、 是否存在违反规定决策程序对外提供担保的情况? 否 十一、 是否存在半数以上董事无法保证公司所披露半年度报告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 否 十二、 其他 □适用 √不适用 目录 第一节 释义..................................................................................................................................... 4 第二节 公司简介和主要财务指标 ................................................................................................. 7 第三节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 12 第四节 公司治理 ........................................................................................................................... 51 第五节 环境与社会责任 ............................................................................................................... 53 第六节 重要事项 ........................................................................................................................... 55 第七节 股份变动及股东情况 ....................................................................................................... 84 第八节 优先股相关情况 ............................................................................................................... 93 第九节 债券相关情况 ................................................................................................................... 93 第十节 财务报告 ........................................................................................................................... 94
第一节 释义 在本报告书中,除非文义另有所指,下列词语具有如下含义:
说明: 本报告书中数字一般保留两位小数,部分表格合计数与各分项数值直接相加之和在尾数上存在差异,主要原因系四舍五入的尾数差异所致。 第二节 公司简介和主要财务指标 一、 公司基本情况
二、 联系人和联系方式
三、 信息披露及备置地点变更情况简介
四、 公司股票/存托凭证简况 (一) 公司股票简况 √适用 □不适用
(二) 公司存托凭证简况 □适用 √不适用 五、 其他有关资料 □适用 √不适用 六、 公司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一) 主要会计数据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二) 主要财务指标
√适用 □不适用 1、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468.92万元,同比下降55.10%,实现归属母公司所有者净利润 1,236.03万元,同比下降 82.66%;实现归属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23.64万元,同比下降100.34%。总体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同比下降较大,主要原因系:(1)报告期内疫情防控类产品业务大幅下降,常规业务的增长尚未能完全弥补疫情防控类业务下降带来的不利影响;(2)为了更好地助力下游客户研发及中长期发展需求,公司持续加大在mRNA疫苗药物、抗体药物、细胞治疗等多个领域的研发投入,研发费用较同期增加;(3)为提高客户覆盖度,高效及时响应下游客户的需求,公司扩充营销团队,强化品牌建设和数字化营销,开拓类器官等新兴细分市场,并增加了海外营销投入,销售费用较同期增加。 2、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增长,主要系收到的政府补助及利息收入增加,以及支付的各项税费减少所致。 3、基本每股收益、稀释每股收益下降,主要系营业收入下降与日常经营费用增加致净利润整体下降所致。 4、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基本每股收益下降100.76%,主要系营业收入下降与日常经营费用增加致净利润下降,以及非经营性损益中政府补助与交易性金融资产取得的收益增加所致。 5、报告期内,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 33.88%,较上年同期增加 23.05个百分点,主要系公司加大研发投入,在mRNA疫苗药物、抗体药物、细胞治疗等多个领域拓展全流程解决方案,并进行全方位研发布局,进一步加强研发力量,增加研发项目所致。 七、 境内外会计准则下会计数据差异 □适用 √不适用 八、 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和金额 √适用 □不适用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对公司根据《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解释性公告第1号——非经常性损益》定义界定的非经常性损益项目,以及把《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解释性公告第1号——非经常性损益》中列举的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界定为经常性损益的项目,应说明原因。 □适用 √不适用 九、 非企业会计准则业绩指标说明 □适用 √不适用 第三节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一、 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一)主营业务及构成 公司主营业务为靶点及因子类蛋白、重组抗体、酶及试剂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及提供生物药、体外诊断、mRNA疫苗药物、生命科学基础研究等领域的全流程应用解决方案。作为医疗健康与生命科学领域的上游供应商,致力于为下游客户提供及时、稳定、优质的产品及服务,助力全球生物医药企业和研究机构的技术与产品创新升级。 1、公司主营业务概况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要求,国家积极“推动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融合创新,加快发展生物医药、生物育种、生物材料、生物能源等产业,做大做强生物经济”。国务院总理李强2023年8月25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医药工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5年)》、《医疗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5年)》,会议强调,“医药工业和医疗装备产业是卫生健康事业的重要基础,事关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和高质量发展全局。要着力提高医药工业和医疗装备产业韧性和现代化水平,增强高端药品、关键技术和原辅料等供给能力…”。公司作为生物医药产业重要的原料供应商之一,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在行业变局中抓住机会、逆势而上,重视核心技术开发及技术成果转化,致力于解决基础生物原料在生物医药行业的“卡脖子”问题,全面整合公司7大综合性技术平台和23项核心技术,推动从技术导向转变为向客户提供全流程应用解决方案的转型,全面支持和赋能下游产业创新升级。 公司主要产品及服务均通过公司核心技术自主研发生产,主要代表性产品市场认可度高,具备技术先进性。具体分类如下: (1)靶点及因子类蛋白 靶点及因子类蛋白系利用基因重组、细胞工程、蛋白纯化等技术,通过细胞表达生产获得。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靶点及因子类蛋白合计3,082种,增加34种。例如:公司利用膜蛋白开发平台的三大技术开发的新产品八次跨膜蛋白 NaPi2b是肺癌和卵巢癌治疗的潜力靶点,为下游 ADC? 药物开发提供了可能。其中细胞因子392种,增加类器官培养相关产品8种。公司通过Legotein蛋白工程平台、计算机辅助蛋白表达设计(CAPE)平台、规模化生产与质控平台等技术平台自主研发生产的靶点及因子类蛋白具备产量高、活性好、纯度高、批间一致性好、生产过程稳定可控等诸多优势,市场认可度高。 公司靶点及因子类蛋白产品具体分类如下:
重组抗体是通过抗体发现、基因重组、细胞工程、抗体纯化等技术,将编码抗体的基因序列组装到表达载体中,并通过宿主细胞表达生产获取的抗体。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重组抗体合计79种。公司通过抗体开发平台、稳定细胞株构建与工艺开发技术、质量分析与控制技术等技术及技术平台自主研发生产的重组单克隆抗体具备序列明确、特异性强、种子稳定性好、批次差异小等优点。 公司重组抗体产品具体分类如下:
①酶及试剂的基本概述 ? 酶是具有特定催化活性的蛋白质,公司利用Legotein蛋白工程平台和蛋白分子进化平台,基于计算机系统辅助模拟结构分析,对酶的功能域进行拆分、重组或进化,再通过已有的蛋白质表达生产平台,开发出具有高活性、高稳定性等特点的优质酶,酶加上辅助成分即构成试剂。截至报告期末,公司酶及试剂合计629种,增加38种。按照应用领域分类,公司酶及试剂分为mRNA原料酶及试剂、其他药物用酶及试剂、生命科学研究用酶及试剂及分子诊断酶及试剂。其中,mRNA原料酶及试剂中新增产品GMP级RNase R,是应用于环状RNA的核心酶及试剂;其他药物用酶及试剂中新增宿主核酸残留检测试剂;生命科学研究用酶及试剂中新增快速染料qPCR试剂,可实现30分钟左右完成 qPCR实验,大幅度提高客户实验效率;分子诊断酶及试剂中新增高性能探针法qPCR试剂,其在新型分子诊断技术如ARMS-qPCR及数字PCR等应用中具有优异的扩增性能表现。 公司酶及试剂产品具体分类如下:
A.mRNA疫苗药物行业发展迅速 根据Frost&Sullivan数据,mRNA最早是在1961年被发现,由于其稳定性较低,mRNA药物发展较为缓慢。近年来随着 mRNA体外合成与递送技术的不断成熟,mRNA的稳定性和翻译效率大幅提高,mRNA应用得以快速发展。mRNA作为一种极具潜力的药物技术平台得到广泛应用,包括传染病预防、肿瘤免疫治疗、蛋白替代疗法等。目前 mRNA疫苗企业 Moderna、BioNTech、石药集团、沃森生物等已有mRNA疫苗上市。 近年来,国内mRNA疫苗行业也得到快速发展。以沃森生物、艾博生物、丽凡达生物等医药企业为代表的国产厂商开始重点布局 mRNA疫苗药物领域。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推动下,mRNA疫苗药物行业在国内蓬勃发展。根据上市公司公告,君实生物(SH.688180)、康泰生物(SZ.300601)、恒瑞医药(SH.600276)、康希诺(SH.688185)、康华生物(SZ.300841)、百克生物(SH.688276)等诸多国内上市公司均通过自主/合作研发/并购等方式进行mRNA疫苗药物及相关产业链布局,覆盖领域包含了新型冠状病毒、带状疱疹、狂犬病、流感、结核、肿瘤等多个领域的疫苗及药物。 其中,沃森生物/艾博生物mRNA疫苗ARCoV于2022年9月获印度尼西亚EUA。石药集团mRNA疫苗于2023年3月获中国EUA。启辰生肿瘤疫苗于2023年初获批IND,拉开了国内mRNA疫苗治疗特定肿瘤的序幕。嘉晨西海的自复制RNA带状疱疹疫苗于2023年7月IND申请已获得CDE正式受理。国内相关产业在资本注入下蓬勃发展。Moderna在中国投资建厂,将进一步促进mRNA疫苗药物行业的发展。 B.国家政策支持推动了mRNA疫苗药物生产关键原料产业化 2020年全球疫苗行业全面发展,mRNA疫苗以其研发周期短、生产速度快、无基因组整合风险等优势,迅速得到行业的重视和认可。国家发布《“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纲要》,将继续加快推进疫苗研发领域的发展。2021年10月2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下发了《推动原料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其中先进制造技术创新工程要求重点发展合成生物技术、生物催化剂(酶)筛选与制备等先进技术等。 2022年1月30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商务部、卫生健康委、应急管理部、国家医保局、国家药监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九部门联合发布了《“十四五”医药工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专栏3疫苗和短缺药品供应保障工程”明确提出“支持建设新型病毒载体疫苗、脱氧核糖核酸(DNA)疫苗、信使核糖核酸(mRNA)疫苗、疫苗新佐剂和新型递送系统等技术平台,推动相关产品的开发和产业化”、“提高疫苗供应链保障水平。支持疫苗企业和重要原辅料、耗材、生产设备、包装材料企业协作,提高各类产品质量技术水平”。《规划》的提出将进一步推动mRNA疫苗及原料产业的发展。 C.公司重点布局mRNA原料酶行业 近岸蛋白在国内mRNA原料酶行业处于市场领先地位,公司已经具备mRNA原料酶规模化生产能力。根据Frost&Sullivan数据,公司在国内mRNA原料酶及试剂市场国内厂家排名第一,2021年度已经占据国内市场39.80%的市场份额。 公司于2013年开始布局mRNA原料酶的研发,并于2020年正式实现mRNA原料酶的规模化生产。公司在该领域的客户覆盖范围广泛,截至报告期末,向沃森生物、艾博生物、丽凡达生物等超100家疫苗药物生产客户供应mRNA原料酶及试剂。公司于2021年10月8日与沃森生物签署《战略合作协议》,2022年以来,先后与丽凡达生物、石药集团、荣灿生物等签订相关合作协议,确保相关企业未来mRNA研发及生产所需原料的质量需求和供货需求。2022年9月,沃森生物mRNA疫苗在印尼获批紧急使用授权上市。2023年3月22日,石药集团mRNA疫苗在中国获批紧急使用授权上市。两家企业的疫苗获批上市,也从侧面表明公司的mRNA酶及试剂原料获得了监管机构的认可。同时,公司向中国科学院下属研究所等科研机构以及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等国内知名大学课题研究组提供相关产品,推动mRNA疫苗药物在基础研究领域的发展。 D.公司mRNA原料酶产品种类丰富,可支持不同工艺路线如线性和环状RNA研发生产 公司基于成熟的蛋白设计、表达、制备、质控体系和前沿的研发部署,提前布局研发了mRNA原料酶,为mRNA疫苗药物生产企业提供符合GMP规范要求的原料酶。mRNA原料酶产品如下:
公司CRO服务业务主要分为定制化技术服务和技术包转让,主要为生物领域相关科研院所、药企及疫苗生产企业提供研究用重组蛋白、抗体及mRNA等相关定制化服务,同时也可提供重组蛋白质大规模生产工艺开发及技术转移服务。公司为解决客户的多样化需求,依托先进的技术平台及丰富的蛋白/抗体设计和表达经验,为生物制药、诊断、疫苗行业客户提供全面的CRO服务。 ① 制化技术服务 公司对客户的定制化需求提供量身定做的服务和技术方案,并交付相应的实验成果。公司提供的定制化技术服务内容具体如下:
公司基于已有自主开发的专利技术和研发成果,将某项专利技术和研发成果进行转让,依据不同交付内容和转让范畴,按照公司与客户签订的合同约定确认收入。公司的技术包转让服务主要包括抗体分子序列专利转让、蛋白工艺转让、疫苗候选分子转让等蛋白质研发技术及内容的转让。 (二)主要经营模式 1、销售模式 公司设立专门销售部、技术支持部、市场部及商务部门负责公司的销售业务。同时,公司制定了完善的销售管理制度,包括了《CRM管理制度》《样品/测试装跟进制度》《经销商管理制度》《客户反馈控制程序》及《退换货控制程序》等,对合同签订、结算方式、信用政策、退换货政策等方面做了严格的规定。公司销售模式以直销为主、经销为辅。该等销售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具体差异如下:
公司下设采购部负责采购原材料、设备和服务。公司制定了严格的供应商管理制度,包括但不限于《采购管理制度》《供应商管理制度》《原材料管理制度》《资产验收管理制度》《物料(试剂耗材类)验收管理制度》及《外包服务管理制度》等,采购流程由ERP线上管理系统完成。 具体情况如下: (1)原材料、设备采购流程 常规原材料由仓库管理员根据原材料备货清单最低/最高库存要求提交采购申请,其他原材料、设备需求由各部门根据研发、生产计划提交采购申请,经审批后采购部门汇总采购需求优先在合格供方名录中选取合适供应商,通过询比价、商业化谈判等方式进行采购。 (2)服务采购流程 公司基于专业化分工及成本因素考虑,对部分不涉及公司核心技术的服务向专业服务机构或其他经济组织进行采购。采购的外包服务内容主要包括技术服务、物流运输等。具体服务采购流程与公司采购原材料、设备采购流程保持一致。 3、生产模式 公司生产活动均为自主生产。公司下设专门的生产部,在生产全过程中均建立了质量监控环节和质量保障体系。公司按照《生产原料管理制度》《蛋白原液生产管理制度》《蛋白原液生产工艺管理制度》《蛋白原液生产批号、有效期及生产日期管理制度》《成品入库审核标准管理制度》及《产品审核、放行标准管理规程》等规章制度严格管控生产全过程,并在生产过程中严格执行ISO9001:2015质量管理体系、ISO13485:2016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1:2015环境管理体系、ISO45001:2018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以保证生产过程可控,产品质量稳定。 公司主要采取以销定产和安全库存管理的生产模式。对于常规销售额及订单量较小的产品,公司不设定最低/最高库存限值控制,通常由客户订单指导生产,公司结合订单需求量、销售预测、边际成本制定生产计划发出生产指令,由生产完成后入库交付客户;对于常规销售额较大的产品,公司按安全库存管理的产品综合考虑市场需求、边际成本,结合产品的特性,制定最低及最高库存限值进行安全库存管理。 4、研发模式 公司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前瞻性研发”为原则,研发模式为自主研发。公司建立《研发项目管理制度》《重组蛋白开发管理制度》《分子试剂产品设计开发控制程序》《技术转移管理规程》等制度规范研发过程,保障研发成果。 公司的研发流程主要包括开发策划、研发立项、研发执行、结项验收等阶段。其中,在研发立项阶段,研发部下属项目组提交立项申请,由评审委员会评审通过后正式立项;在结项验收阶段,由研发组负责人申请结项,评审委员评审验收。 5、CRO服务模式 公司CRO服务包括两种业务类型,即定制化技术服务和技术包转让。公司下设项目管理部负责公司CRO服务,并制定了《服务项目结项标准管理制度》《服务项目反馈客户标准管理制度》等规范制度。 定制化技术服务系根据客户需求进行蛋白重组表达、制备或某种工艺开发等的技术服务,提供客户相关报告和样品;技术包转让系公司基于已有技术和专利所得的研发成果,将其转让于购买方,转让内容为某项专利或技术开发成果、对应的样品及相关资料等。 (三)公司所属行业 公司的主营业务为靶点及因子类蛋白、重组抗体、酶及试剂的研发、生产、销售并提供相关技术服务,属于重组蛋白行业。 1、所属行业概况 公司所处的重组蛋白行业用户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以生命科学基础研究为导向的科研机构或高校实验室,另一类则是工业用户,包含以研发、生产为核心的制药企业、疫苗企业以及体外诊断试剂生产商等。 数据来源:Frost&Sullivan 全球重组蛋白科研试剂市场长期由国外品牌占据。根据 Frost&Sullivan数据,2020年全球重组蛋白试剂市场由进口品牌领跑,第一和第二名分别为 R&D Systems和 PeproTech,国内企业在技术、质量和规模等方面与国外品牌存在较大差距。近年来,在国家相关政策的大力扶持下,我国生物科技产业发展迅速,技术进步显著,国内涌现了一批技术先进、具有竞争力的重组蛋白厂商。此外,国内生物制药、基因与细胞治疗、体外诊断、mRNA疫苗药物等下游应用领域快速发展,为重组蛋白行业发展与国产替代创造良机。随着科学研究、生物药行业的发展及精准医疗的兴起,科研机构、生物医药和诊断企业对于重组蛋白质量的要求显著提升,客户倾向于选择性能优异、质量稳定的重组蛋白,降低药物研发及生产的失败率。产品质量高、品牌影响力强的重组蛋白原料企业将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更具竞争力,获得市场认可并得到持续发展。 2、行业发展的特点 (1)从研发角度来说,重组蛋白行业系技术密集型行业,市场需求多样且变化迅速,驱动企业进行前瞻性布局和产品不断迭代更新 重组蛋白行业属于知识与技术密集型行业,具备较高的技术门槛,对于人员专业知识水平要求高。重组蛋白种类繁多,结构和功能多样且复杂。研发并生产出创新功能、结构复杂的蛋白需要对其结构和功能进行大量的调研及学科交叉的运用。 市场需求多样性和变化性是对企业产品研发更迭及前瞻性布局的驱动力。下游客户对重组蛋白试剂产品的应用场景,产品需求多样。随着全球生命科学研究的趋势和热点迅速变化,下游客户对相关产品的需求也会动态变化。全球疫情发展变化,新冠诊断抗原和抗体的市场需求降低,mRNA疫苗药物行业从单一迫切需求的新冠疫苗起始期拓展到了多方向应用(其他传染病疫苗、肿瘤、细胞治疗、蛋白药物替代等)的发展期。生物药相关领域如基因与细胞治疗行业、类器官领域的发展带来了上游原料领域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相关产品的更迭需要重组蛋白企业进行前瞻性的研发布局,不断推陈出新,同时在产品研发过程中不断与客户进行互动,开展更多性能检测和应用验证,以满足客户端需求,从而提升产品市场占有率。 (2)从生产角度来说,重组蛋白行业的主要瓶颈系规模化生产技术 重组蛋白行业内企业生产车间面积、机器设备数量不是影响产能的决定性因素,规模化生产技术是实现产能升级需要突破的主要瓶颈。相关产品产能从实验室水平到大规模生产有较高的技术含量,需要解决规模化生产后大规模反应的传质、传热、传动协同性和均一性以及大体积破菌液澄清的技术障碍。 随着工业生产客户需求扩大,重组蛋白企业在产业化升级过程中需要面对规模化生产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如某单类产品的需求过大导致的客户集中度增强。同时,由于行业内生产成本普遍较低,相关企业出于生物反应的不确定性、规模效应以及产品稳定性考虑,在实际生产中会适度加大生产投入以确保获得性能一致的预定产量的产品,从而导致产销率较低等问题。 (3)从应用角度来说,重组蛋白行业作为原料供应商价值体现在与下游客户的高效联动,客户粘性较强 由于生物医药行业的安全性要求及特殊性,国家相关产业法规/管理规范规定,进入临床试验后的产品,如发生关键原辅料、处方工艺等的变更时,应当对可能影响药品安全性的变更进行评估,重组蛋白行业与下游客户具备了天然粘性。同时,随着更多下游项目进入临床阶段,对上游原料的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选择或更换原料更加慎重。根据《“十四五”医药工业发展规划》的规定,医药工业发展规划中重点强调了医药上游供应链的重要性,并多次提及“供应链稳定可控”,上游重组蛋白的原料供应商的价值不仅体现在产品质量上,更体现在对下游客户的多元赋能上。重组蛋白企业通过和下游应用企业加强技术合作攻关,形成完整的技术协同,可建立稳定的上下游合作关系。上游原料供应商根据下游应用企业的需求,建立上游原料的质控体系,同时向下游客户提供技术输出、原料质控方法及配套质控文件等,有助于下游应用企业更加快速地响应终端市场的需求,从而增强产业链韧性,提升产业链水平,在开放合作中形成更强创新力、更高附加值的产业链。 3、行业发展情况 (1)市场规模整体呈现扩大趋势,但是2023年上半年有一定波动 根据Frost&Sullivan关于全球重组蛋白市场规模分析及预测,全球重组蛋白市场从2015年的70亿美元增长到2020年的108亿美元,期间年复合增长率为9.0%,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到208亿美元,2020年至2025年间年复合增长率接近14.1%。 数据来源:Frost&Sullivan 随着国内生物制药行业的蓬勃发展,重组蛋白市场发展势头强劲。根据Frost&Sullivan关于 国内重组蛋白的市场规模分析及预测,国内重组蛋白市场规模从 2015年的 51亿人民币增长到 2020年的145.4亿人民币,期间年复合增长率为23.3%,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到337.7亿人 民币,2020年至2025年间年复合增长率接近18.4%。 数据来源:Frost&Sullivan 重组蛋白行业发展受生物药、生命科学基础研究、体外诊断、mRNA疫苗药物等下游应用领域发展的影响。 生物药领域: 2022年至2023年上半年,生物药行业受全球经济大环境、行业政策以及行业自身发展影响,进入调整期。 回顾2010-2023年生物医药整体数据,2021年国内生物医药行业投融资达到顶峰,发生投融资事件共1009起,投融资金额共2563.8亿元。2022年国内生物医药行业发生融资事件779起,较上年下降22.8%;融资金额为1781.37亿元,较上年下降30.5%。2023年上半年国内生物医药 融资事件数及金额仍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数据来源:IT桔子数据库)。 数据来源:IT桔子数据库 随着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创新药物研发理念逐步成为共识,生物医药行业重心回归创新研发,新的技术(类器官、多特异性抗体、ADC、mRNA、人工智能、合成生物学及蛋白质工程等)被生物医药行业关注。2023年上半年国内多款双抗药物、ADC被多国认可,同时政府一系列支持生物医药行业发展的政策,例如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鼓励企业自主研发等,生物药企业创新研发实力不断加速释放,生物药需求市场持续,整个行业将在调整后进入新的阶段。 生命科学基础研究领域: 随着科研资金投入的增长以及中小型生物科技公司的发展,生命科学基础研究领域将继续蓬勃发展。随着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不断完善,生物技术在未来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引领地位日益凸显,国内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资金投入持续增长。 体外诊断领域: 体外诊断(IVD)作为精准医疗的基石,是医疗器械产业中最具发展潜力的领域之一。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的IVD行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萌芽初创到高速发展的产业升级全过程。然而,在后疫情时代以及集采的大背景之下,体外诊断行业正经历快速迭代,IVD企业短期内面临成本控制、市场拓展等重大考验。通过对2022年IVD上市企业年报披露情况及2022年全年投融资事件汇总分析判断,2022年行业增长率超过30%,去除新冠业务影响,常规业务没有增长;预计2023年行业规模总体出现下降,去除新冠业务影响,常规业务的增长率在10%左右(来源:《中国体外诊断行业年度报告》(2022版))。 随着上游平台型企业国产替代供给能力逐渐完善,推动我国“卡脖子”核心技术及关键原料自身可持续发展。在 IVD行业中,IVD原料占据成本比例较高,但 IVD原料国产化率较低。据Frost&Sullivan数据显示,2019年进口体外诊断试剂原料市场规模为73亿元,占IVD原料市场的88%,国产产品市场规模为10亿元。随着国内企业技术水平不断提升以及对生物科技产业供应链本土化重视程度不断加强,预计国产体外诊断试剂原料市场规模将以 23.3%的年复合增长率增长,到2024年达到27亿元,逐步实现国产替代。 mRNA疫苗药物行业: 20世纪后半叶以来疫苗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从技术路径来看,由最开始的第一代传统疫苗包括灭活疫苗、减毒疫苗等,发展到第二代疫苗包括由微生物的天然成分及其产物制成的亚单位疫苗和将能激发免疫应答的成分进行配伍而产生的重组蛋白疫苗,再到目前最新的第三代以mRNA疫苗、DNA疫苗、重组病毒载体疫苗为代表的新型疫苗。其中mRNA疫苗拥有研发速度快,易于大规模生产,免疫效果好,基因安全性好等一系列优点,因而在抵抗新冠疫情发挥重要作用。整个行业技术壁垒高,发展迅速。 除疫苗应用外,mRNA另一个广阔的应用市场是抗体药物和其他蛋白类药物代替。mRNA药物在体内表达抗体或者蛋白,可代替现有的体外生产抗体/蛋白药物的治疗方式。mRNA药物通过人体细胞直接表达效应蛋白,避免了体外表达的蛋白药物是否具有正确空间构象以及翻译后修饰是否正确等顾虑,减少了前期序列优化,以及后期复杂的表达和纯化工艺流程,目前已有多款 mRNA替代疗法进入临床。药渡数据库检索mRNA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8月1日,全球有超过150个mRNA药物项目,其中89个项目进入临床,8个项目获批上市或EUA。中国有30余个mRNA项目,其中17个项目在国内进入临床或EUA。mRNA疫苗或mRNA药物的研发周期较长(疫苗研发周期一般需要8到10年,蛋白类药物平均研发周期为10年),除新冠mRNA疫苗外,国内外的mRNA疫苗或者药物都还处于临床前或早期临床研发阶段,研发管线丰富,但还未能进入大规模生产,因而其对上游的mRNA原料酶和试剂需求尚未放量。 (2)进口替代趋势延续 近年来,国家面向生物医药领域不断出台各种规章政策和引导性文件,力求加快培育出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生物技术高新企业和新兴产业。国家对生命健康、生物制造、生物医药的大力支持带动了国内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此外,行业周期对供应链的影响、国际关系变化等因素推动下,原材料进口受限,内生需求扩大,进一步促进了本土企业的发展。随着本土企业在重组蛋白研发、生产、质量控制方面实现科研能力的提升、产品质量的提高、业务水平的进步,国产重组蛋白等生物科研试剂将通过价格、供应链及服务的优势提升市场竞争力,逐步打破进口产品主导的行业局面,进口替代趋势延续。 4、主要技术门槛 生物医药行业和基础科学研究对重组蛋白的种类、质量、货期和稳定性都有非常高的要求,此外应用场景多样且复杂,需要研发和/或生产全流程的产品、支持和服务解决方案。由于行业特性势必要求重组蛋白不仅具备接近天然蛋白的结构,而且需要更高的纯度和更好的生物学功能及批次间性能一致,还需要有稳定、快速和大量的供货能力。为了满足客户对重组蛋白的多种需求,公司需要开发成千上万种重组蛋白,开发出产品之后还需要做多种质量控制比如纯度、内毒素、亲和力以及生物学活性验证,因此需要建立多种生产平台、活性检测平台、应用平台等研发和质量控制体系,并需要具备蛋白结构分析和设计、细胞培养、转染、纯化和活性检测等经验。如酶及试剂产品的主要技术壁垒就是对酶的改造能力。酶的改造涉及酶活性、酶表达量、热稳定性、催化效率、抑制剂耐受性等多种核心性能指标;重组抗体产品的技术壁垒主要是如何高效地获得高亲和力的重组抗体及抗体对,以及提升重组抗体的表达水平;靶点及因子类蛋白产品的主要技术壁垒是如何设计出类天然结构的功能蛋白以及提升产品活性等。同时,研发产品从实验室到大规模生产并保证质量稳定系公司所处行业的重要壁垒,需要在生产过程中选择适合于大规模生产的工艺步骤和工艺设备,同时严格控制工艺参数,在相对宽泛的工艺条件下确保产品的稳定性。 针对生物医药行业和基础科学研究研发生产流程众多和复杂的情况,能够提供全流程应用解决方案将会有更大的竞争优势。 重组蛋白行业对生物相关人才的要求较高,专业人才的技术能力需要长时间的研发生产实践练就,无法仅仅通过高校实验室培训获得。同时,重组蛋白行业作为多种技术综合的行业,需要企业长时间的积累才能建立完善系统的技术能力,进而有能力训练出高技术人才。 生物药行业作为技术密集型行业,呈现多技术路线齐头并进、多技术路线联合使用、创新驱动的显著特点,对上游供应商的全方位服务能力提出全新的要求。 近岸蛋白从下游客户的应用需求出发,全面整合公司7大综合性技术平台和23项核心技术,推动从技术导向转变为向客户提供全流程应用解决方案的转型,已形成针对多个应用领域的全流程解决方案,竞争优势明显。 二、 核心技术与研发进展 1. 核心技术及其先进性以及报告期内的变化情况 公司基于上万种重组蛋白项目的开发经验,依托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免疫学、生物工程与蛋白质工程等综合技术,自主研发了从蛋白质设计、改造、生产到抗体发现、诊断试剂等一系列综合技术平台,涵盖计算机辅助蛋白序列及结构分析技术、蛋白结晶结构解析技术、多聚体设计及模块化蛋白组装技术等23项核心技术,均为公司自主研发。核心技术及其先进性在报告期内无重大变化。 产品系公司各项技术在不同环节综合应用的结果。公司围绕重组蛋白建立的7大综合性技术平台、23项核心技术,涵盖研发、生产、质量控制与应用平台,形成了完整的技术系统,此系统? 具有整体性、动态性和目的性。其中,Legotein蛋白工程平台、蛋白分子进化平台、抗体开发平台主要体现公司产品的研发能力,计算机辅助蛋白表达设计(CAPE)平台体现公司产品表达设计能力,上述四项技术平台系公司产品在研发阶段的核心技术保障;规模化生产与质控平台突破了从实验室到放大生产的技术瓶颈、保障公司产品实现产业化,蛋白质制剂设计平台保障了公司终端产品的稳定性,应用技术开发平台同时满足公司产品的应用验证并指导产品创新,上述三项技术平台系公司在产品生产、性能检测及下游应用的核心技术保障。 各技术和平台形成有机整体,动态反馈和优化,形成了高效的协同放大效应,最终达成为客户提供优质产品与服务的目的。23项核心技术组成的技术体系网络及相互间的协同配合所产生的技术优势具有更强的生命力。公司技术体系间的协同保障了核心技术的整体性、发展性与延伸性,能够快速适应并满足不同应用领域中对创新蛋白质的需求。 ? (1)Legotein蛋白工程平台 ? Legotein蛋白工程平台是应用于公司主营业务产品结构设计的系统化技术体系(计算机软件著作权证书号:软著登字第8532004号),系行业内非通用技术,同行业可比公司招股说明书均未披露相同核心技术。产品设计能力是行业内评价该等技术的核心指标。行业通用设计技术是通过对已有的蛋白或蛋白区段进行表达,实现已有蛋白功能,部分企业具备分子进化技术可实现对已? 有蛋白性能进行改善或提升,Legotein平台系通过蛋白质功能域重新组装,实现全新功能蛋白的设计和蛋白性能的强化。 该技术平台包括:①计算机辅助蛋白序列及结构分析技术:公司自主开发的数据分析系统综合了公司真实试验数据及多种公开数据库资源,利用计算机技术对蛋白质的功能域和关键功能位点等进行重组优化,可构造全新功能或功能更佳的蛋白质,其预测的序列设计方案很大程度上增加了表达成功性和开发可及性;②多聚体设计及模块化蛋白组装技术:利用不同连接肽将同种蛋白质或不同种蛋白质进行串联,或通过连接肽的特殊功能使得目标蛋白在表达的过程中自发折叠形成多聚体形式,公司开发建立的多聚体设计及模块化蛋白组装技术,可以使蛋白折叠成正确的三维结构;③蛋白结晶结构解析技术:公司掌握了蛋白酶、细胞因子、小分子-酶复合物、抗原-抗体复合物等结晶结构解析技术能力,提供的抗原-抗体复合物结晶结构解析,可为药物研发企业及科研单位准确判定抗原表位提供技术和服务。 (2)蛋白分子进化平台 公司蛋白分子进化平台主要应用于公司酶及试剂、重组抗体等产品的开发。公司代表性产品mRNA原料酶的主要研发过程采用了蛋白分子进化平台,相关产品质量标准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系该项技术平台技术先进性的综合体现。 该技术平台包括:①计算机辅助定向设计进化技术:公司通过计算机辅助蛋白分析数据库,对蛋白质信息和功能的分析,模拟定向改造蛋白质分子结构,减少初步筛选的候选分子量、提高效率,攻克了某些诊断用酶稳定性差、催化特异性差,催化活性弱等技术难题;②随机突变-高通量筛选技术:通过该技术可以获得比野生型性能更优异的蛋白,可实现如提高酶的活性、热稳定性,改变酶的底物特异性等目的,进而实现对分子诊断原料酶、mRNA原料酶等产品的迭代升级;③分子性能评价技术:针对不同类型和应用的酶或蛋白产品建立分析方法,多维度的评价确保全面地评价蛋白性能,获得综合性能优越的产品。 (3)抗体开发平台 公司抗体开发平台技术主要应用于公司重组抗体产品开发。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已开发 67种诊断抗体,公司代表性诊断抗体产品IL-6抗体对主要通过该技术平台研发,部分技术指标已经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系该项技术平台技术先进性的综合体现。 该技术平台包括:①多策略抗体发现技术:通过此技术开发的半合成全人源抗体库、共同轻链库、合成单域抗体库、鼠源免疫噬菌体库等不同类型的抗体库,可满足不同的应用场景需求;②抗体筛选与评价技术:筛选效率高、评价方法种类多,提供了抗体开发效率以及高活性抗体开发的成功率;③基因工程抗体表达技术:通过该技术可以改造多种类型的抗体,满足多种应用场景;④抗体人源化与亲和力成熟技术:公司利用抗体亲和力成熟技术将CD73抗体亲和力提高100倍。 (4)计算机辅助蛋白表达设计(CAPE)平台 公司计算机辅助蛋白表达设计(CAPE)平台公司系产品表达设计与开发的核心底层技术,非行业内通用技术,公司主要产品均应用该技术平台进行表达设计。 该技术平台包括:①高表达质粒设计技术:通过设计合适的DNA序列及相匹配的载体实现高表达质粒设计;②多系统重组表达技术:通过计算机模拟筛选与目标蛋白相匹配的表达系统;③培养基配方设计技术:通过计算机模拟筛选与目标蛋白相匹配的最优表达培养基配方。 (5)规模化生产与质控平台 公司规模化生产与质控平台应用于公司主要产品的扩大生产及质量控制。其中,公司GMP级mRNA原料酶的大规模生产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基于该平台规模化生产的mRNA原料酶质量标准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该技术平台包括:①GMP级原料产业化生产技术:通过无动物源培养基高密度大规模发酵技术保障相关产品生物安全,生产规模达2,000L;②质量分析与控制技术:针对不同的应用领域,建立了完善的质量检测标准和分析方法,更精准地满足客户的需求;③超低内毒素蛋白生产技术:满足细胞培养及药用辅料所需的超低内毒素需求;④稳定细胞株构建与工艺开发技术:公司的多种重组蛋白和诊断抗体使用稳定细胞株表达,提升了产品的质量稳定性和生产规模;⑤大规模原核蛋白复性技术:公司经过10余年的技术积累,开发出28种复性体系用于蛋白的复性体系快速筛选。 (6)应用技术开发平台 公司应用技术开发平台应用于公司诊断抗原、诊断抗体、分子诊断酶及试剂、mRNA原料酶及试剂等产品验证及优化,代表产品如新冠S抗原、IL-6抗体、探针法反转定量试剂、牛痘病毒加帽酶,以及提供mRNA、亚单位疫苗和类病毒粒子相关CRO服务。 应用技术开发平台系公司核心技术体系中的重要技术平台。公司应用技术开发平台还原了客户应用场景,指导公司产品研发、性能评价、质量控制、应用验证以及提供技术支持,系上游核心原料和下游应用技术形成完整的技术协同,并以应用技术平台对下游客户提供技术输出,具备技术先进性。 该技术平台包括:①mRNA设计与开发技术:可用于mRNA原料酶性能验证,帮助客户更快的完成mRNA疫苗药物生产工艺开发,缩短客户研发周期。②分子诊断与免疫诊断技术:可在客户的特定应用场景开发和测试诊断原料,提高产品易用性,让原料开发更贴近客户应用需求。③重组亚单位疫苗候选分子与类病毒粒子(VLP)开发技术:为新型疫苗研发客户提供技术开发服务和候选疫苗分子。 (7)蛋白质制剂设计平台 重组蛋白质种类繁多,每种蛋白都需要特定的制剂配方来保持稳定的生物学活性,所有蛋白产品需要通过制剂平台确定最终产品形态。适合的制剂配方不仅可以保障产品稳定性,还可提升产品活性,改善下游工艺路线,顺应客户使用习惯。 该技术平台包括:①蛋白质制剂配方筛选技术:为不同类型的产品提供了稳定的保存体系,产品经制剂优化稳定性高;②大规模冷冻干燥工艺技术:重组蛋白等热敏性物质经冷冻干燥后能提高蛋白质的稳定性,方便运输和存储。 国家科学技术奖项获奖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认定情况 √适用 □不适用
2. 报告期内获得的研发成果 报告期内,公司从下游客户的应用需求出发,全面整合公司7大综合性技术平台和23项核心技术,推动从技术导向转变为向客户提供全流程应用解决方案的转型。 公司利用多技术平台衔接优势,输出了一系列覆盖RNA疫苗药物开发,抗体药物研发,细胞治疗研发等多个领域的研发、生产及应用全流程解决方案;持续推进技术和产品创新,17个在研项目聚焦RNA疫苗药物、抗体药、细胞和基因治疗、类器官、体外诊断等领域,开创了一管式高效mRNA合成工艺,开发了系列多次跨膜蛋白等困难靶点、搭建了iSMART多次跨膜蛋白抗体发现技术,创新细胞培养等技术,新增上市新产品75个,在研产品100余种,新增授权专利2项,其中发明专利1项。 在mRNA疫苗药物领域,公司夯实了在mRNA疫苗药物原料酶及试剂市场的领先地位,突破了体外转录和加帽体系不兼容的行业难题,开创一管式高效mRNA合成工艺,解决了mRNA生产工艺过程繁杂的问题,协助下游客户规避潜在国际专利风险,提升了行业客户的研发及生产效率。公司积极拓展mRNA相关酶的产品丰富度,通过GMP级原料产业化生产技术,获得GMP级RNase R,可解决行业客户环状RNA产业化规模生产和临床申报问题。同时,利用质量分析与控制技术,推出了加帽率检测产品mRNA加帽率检测样品处理试剂盒、加尾检测酶RNase T1和线上“mRNA加帽率检测工具箱”,大大提高下游客户的mRNA质量检测效率。基于mRNA设计与开发技术,推出了Cas9 mRNA、luciferase mRNA和eGFP-circRNA等RNA对照品近10种,可用于基因编辑、递送载体处方的筛选验证、表达系统及工艺的研究等。公司针对不同类型的mRNA项目进行针对性的工艺开发,具备从毫克级到百克级mRNA原液的生产能力。 公司通过在RNA领域进行前瞻性布局和持续创新,沉淀了大量的专有技术,同时注重与下游客户互动,满足客户需求,解决客户问题,积累了丰富的技术支持和技术服务经验,可提供从抗原设计、RNA设计、疫苗候选分子筛选与确认、质粒和mRNA原液生产、RNA-LNP包封、质量控制到药 效评估等RNA疫苗开发全流程解决方案。公司重视体系建设,从源头为客户扫清申报障碍,菏泽GMP 工厂通过HALAL清真认证及ISO“三体系”认证,全套RNA原料酶通过FDA DMF备案,已助力多家客 户获批EUA或IND,加速下游客户的开发和申报进程。 公司在抗体药研发领域持续布局,不断研发热点及困难靶点蛋白,建立了多次跨膜蛋白等困难靶点的开发技术,解决了跨膜蛋白表达量低、稳定性差、溶解度低及较难纯化等难题。公司基于该技术开发了八次跨膜蛋白NaPi2b、四次跨膜蛋白Claudin18.2、CD20等近 10种膜蛋白靶点。(未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