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报]大立科技(002214):2023年半年度报告

时间:2023年08月29日 00:14:08 中财网

原标题:大立科技:2023年半年度报告

浙江大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3年半年度报告

【2023年8月】

第一节 重要提示、目录和释义
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半年度报告内容的真实、准确、完整,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并承担个别和连带的法律责任。

公司负责人庞惠民、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徐之建及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赵英声明:保证本半年度报告中财务报告的真实、准确、完整。

所有董事均已出席了审议本次半年报的董事会会议。

本报告中所涉及的未来计划、发展战略等前瞻性描述,不代表公司盈利预测,不构成公司对投资者的实质承诺,投资者及相关人士均应对此保持足够的风险认识,并且应当理解计划、预测与承诺之间的差异。请投资者注意投资风险。

公司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风险请详见在本报告第三节“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之“十、公司面临的风险和应对措施”的内容,敬请广大投资者注意阅读。

公司计划不派发现金红利,不送红股,不以公积金转增股本。




目 录
第一节 重要提示、目录和释义 .................................................. 2 第二节 公司简介和主要财务指标 ................................................ 6 第三节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 9 第四节 公司治理 ............................................................. 27 第五节 环境和社会责任 ........................................................ 29 第六节 重要事项 ............................................................. 30 第七节 股份变动及股东情况 .................................................... 34 第八节 优先股相关情况 ........................................................ 39 第九节 债券相关情况 .......................................................... 40 第十节 财务报告 ............................................................. 41
备查文件目录
一、载有公司负责人、主管会计工作的负责人、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签名并盖章的财务报表。

二、报告期内在中国证监会指定网站上公开披露过的所有公司文件的正本及公告的原稿。

三、其他相关资料。

上述文件置备于公司证券部备查。


释义

释义项释义内容
公司/本公司/大立科技浙江大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红外一种由物质内部分子、原子运动所产 生的电磁波辐射,其波长位于可见光 红色光谱(波长为0.78微米)以外, 超出了人眼可以识别的(可见光)范 围,因此称为红外或红外线。由德国 科学家霍胥尔于1800年发现,有时也 称为红外热辐射。根据其波长的不 同,还可细分为近红外、中红外、远 红外。
红外热成像技术通过红外传感器接收被测目标所发出 的红外辐射,再由信号处理系统转变 成为视频热图像的一种技术。它将物 体的热分布转化为可视图像,并在监 视器上显示出来,从而得到被测目标 的温度分布场。
红外热像仪/红外产品利用红外热成像技术,探测目标物体 的红外辐射,并通过光电转换、电信 号处理等手段,将目标物体的温度分 布图像转换成视频图像的设备。
探测器、焦平面探测器红外热像仪的核心器件,主要功能为 接受和探测目标物体的红外辐射,并 将辐射能转变为电信号的一种传感 器,可分为制冷型红外焦平面探测 器、非制冷型红外焦平面探测器两大 类。
大立微电子杭州大立微电子有限公司
航宇智通北京航宇智通技术有限公司
大立长光浙江大立长光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报告期2023年1月1日至2023年6月30日

第二节 公司简介和主要财务指标
一、公司简介

股票简称大立科技股票代码002214
变更前的股票简称(如有)  
股票上市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  
公司的中文名称浙江大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的中文简称(如有)大立科技  
公司的外文名称(如有)ZHE JIANG DALI TECHNOLOGY CO.,LTD  
公司的外文名称缩写(如 有)DALI TECH  
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庞惠民  
二、联系人和联系方式

 董事会秘书证券事务代表
姓名范奇包莉清
联系地址杭州市滨江区滨康路639号杭州市滨江区滨康路639号
电话0571-866956380571-86695649
传真0571-866956490571-86695649
电子信箱[email protected][email protected]
三、其他情况
1、公司联系方式
公司注册地址、公司办公地址及其邮政编码、公司网址、电子信箱等在报告期是否变化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注册地址、公司办公地址及其邮政编码、公司网址、电子信箱等在报告期无变化,具体可参见2022年年报。

2、信息披露及备置地点
信息披露及备置地点在报告期是否变化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披露半年度报告的证券交易所网站和媒体名称及网址,公司半年度报告备置地在报告期无变化,具体可参见2022年
年报。

3、其他有关资料
其他有关资料在报告期是否变更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四、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公司是否需追溯调整或重述以前年度会计数据
□是 ?否

 本报告期上年同期本报告期比上年同期增减
营业收入(元)125,367,740.74249,987,286.35-49.85%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 润(元)-105,604,312.872,688,748.21-4,027.64%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 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 (元)-110,301,714.84-6,607,966.95-1,569.22%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 额(元)-74,969,958.47-190,218,555.8260.59%
基本每股收益(元/股)-0.17830.0045-4,062.22%
稀释每股收益(元/股)-0.17830.0045-4,062.22%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4.68%0.11%-4.79%
 本报告期末上年度末本报告期末比上年度末增减
总资产(元)2,614,108,996.962,772,845,720.19-5.72%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 产(元)2,170,387,439.892,311,359,959.11-6.10%
五、境内外会计准则下会计数据差异
1、同时按照国际会计准则与按照中国会计准则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净利润和净资产差异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不存在按照国际会计准则与按照中国会计准则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净利润和净资产差异情况。

2、同时按照境外会计准则与按照中国会计准则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净利润和净资产差异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不存在按照境外会计准则与按照中国会计准则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净利润和净资产差异情况。

六、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及金额
?适用 □不适用
单位:元

项目金额说明
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与公司正 常经营业务密切相关,符合国家政策 规定、按照一定标准定额或定量持续 享受的政府补助除外)5,661,484.35 
除上述各项之外的其他营业外收入和 支出-129,881.83 
小 计  
减:所得税影响额829,740.38 
少数股东权益影响额(税后)4,460.17 
合计4,697,401.97 
其他符合非经常性损益定义的损益项目的具体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不存在其他符合非经常性损益定义的损益项目的具体情况。

将《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解释性公告第1号——非经常性损益》中列举的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界定为经常性损益
项目的情况说明
?适用 □不适用

项目涉及金额(元)原因
增值税即征即退3,807,698.99作为税费项目,因其与正常经营业务 存在直接关系,且不具特殊和偶发 性,故将其界定为经常性损益项目。

第三节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所属行业发展情况
公司所属行业为制造业下的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和良好的收益回报。公司主要业务涵盖红外及光电类产品和巡检机器人类产品两大领域。

(1)红外及光电类产品行业
红外热成像技术最早运用在国防领域,拥有极高的应用价值。由于红外热成像技术具有隐蔽性好、抗干扰性强、目标识别能力强、全天候工作等特点,主要用于昼夜观察、跟踪制导、预警对抗等方面,在装备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近年来红外热成像技术在我国国防领域的应用处于快速提升阶段,红外装备市场迎来快速发展,但相比欧美发达国家我国仍处在大力追赶阶段,未来市场空间巨大。

随着红外成像技术的发展与成熟,尤其是近年来在国家产业政策的支持下,国内非制冷红外探测器技术已日趋成熟,包括公司在内的少数厂商已实现自主可控、批量生产,改变了成本和价格长期制约应用的行业格局,红外成像产品的成本及价格不断下降。在民用市场方面,红外成像产品的应用场景广泛,包括工业和电力监测、个人消费、智能驾驶、安防监控等领域,其在国民经济各个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市场规模有望进入快速增长阶段。

(2)巡检机器人行业
巡检机器人是融合定位、导航、避障、场景感知、AI图像识别等技术,专为复杂环境下的巡检工作而设计的,其基本功能为移动监测平台,属于监测技术与机器人技术相融合的新型监测设备,可代替人工完成重复性的监测工作,能及时发现设备的异常现象,规避设备运行隐患,提高工作效率和巡检质量,可广泛用于电力电网、轨道交通、油气化工等行业。

以电力行业为例,自国家电网提出“坚强智能电网”概念后,随着多年的建设发展,我国电力系统不断向高度信息化、自动化方向发展,电网智能化程度不断提升,但离智能电网高可靠性、高自动化率的目标尚有一定差距,智能电网是电网建设持续投入的趋势和方向。巡检机器人一方面可以减少在巡检过程中的人力投入,另一方面通过机器作业还可以提升在巡检过程中的精度以及效率,是无人或少人值守和智能化的有效管理方式,起到减员增效的作用。巡检机器人作为电力行业、机器人行业交叉领域,是电网智能化改造的重要实现手段,其行业发展受到两行业政策充分带动,政策驱动力足。

公司基于“成为全球著名光电产品供应商”的发展愿景,赓续成熟的研发体系、质量管理体系以及售后服务体系,以“技术让用户放心,服务让用户满意”为核心的品牌价值观,为全球用户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专业化的服务。结合自身对光电应用技术的不断探索,为全球客户提供具有显著实效的行业解决方案。

(二)主要业务
报告期内,公司的主要业务涵盖红外及光电类产品和巡检机器人类产品两大领域。

1、红外及光电类产品领域
公司是国内少数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能够独立研发、生产红外热成像相关核心芯片、机芯组件到整机系统全产业链完整的高新技术企业,是国内综合实力最强的红外产品供应商之一。

(1)红外热成像芯片
公司具有非制冷红外焦平面探测器自主研发及产业化的能力,是国内唯一实现 “非晶硅”和“氧化钒”双技术路线量产的公司,已实现量产像元间距25um/17um/15um/12um等型谱系列产品,封装类别涵盖金属封装、陶瓷封装和晶圆封装。在“十二五”、“十三五”两期核高基专项的支持下,公司研发和产业化能力大幅提升,前期发布的业内首款 3072×2048分辨率 600万像素级产品引领红外探测器高分辨率发展方向,不断巩固国内非制冷红外焦平面探测器领域领导者的地位。

(2)红外热像仪及光电系统产品
公司是红外热成像领域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本土企业之一,产品广泛应用于国防、工业和电力监测、个人消费、智能驾驶、安防监控等行业。

在民品领域,公司利用在红外测温领域的技术优势,不断巩固电力、石化等行业的优势,还积极开拓在个人消费、智能驾驶、安防监测等领域的应用,努力实现低成本应用;在装备领域,公司不断拓展应用场景,紧贴用户需求,不断优化产品结构,实现在精确制导、火控瞄准、夜视侦察和光电对抗等多领域提供产品,近年已成功拓展了光电惯性导航和航空光电系统产品领域。

2、巡检机器人类产品
公司整合在红外测温、光电惯导、AI图像识别及人工智能等领域的技术储备和研发投入,成功研发多型巡检机器人,前期已多次中标国家电网机器人招标采购。公司还围绕“新基建”需求,深挖巡检机器人在特高压、轨道交通和特种行业等新兴建设领域的市场潜力,在电力行业的基础上,现已成功开拓巡检机器人在轨道交通和特种行业等领域的应用,拓宽产品赛道。

报告期内,公司管理层紧密围绕公司年度经营目标,严格执行董事会、股东大会的各项决议,积极开展各项经营管理活动,在经济下行的压力下坚定加大研发投入,全力加快创新步伐和团队建设,有力提升了公司的品牌影响力,为迎接市场复苏做好准备。具体落实如下。

1、持续技术研发投入
红外热成像技术在民用、装备等市场都具备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在民用领域,相对高昂的价格限制了民品的普及和应用,在需求和技术推动的双重牵引下,主要围绕提高产品性价比、降低最终用户使用成本等方向发展;在装备领域,对高分辨率红外产品的需求持续提升,主要围绕提升产品性能、提高产品环境适应性等方向发展。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加大技术研发和新品开发,报告期内研发投入 7,790.17万元,占公司营业收入的62.14%。研发项目的持续投入,将为公司未来业务发展打下坚实的技术基础。

2022年中,公司北京研发及实验中心已正式投用,后续将与杭州、上海两地研发中心实现协同,充分利用各地优势整合资源,加速公司技术升级,实现公司在光电技术专业领域创新跨越式发展。

2、持续巩固芯片优势
2020年 12月,公司中标电子元器件领域工程研制项目,为非制冷红外科研领域高分辨率技术方向。本次独立中标项目课题,是公司继“十二五”、“十三五”期间独立承担“核高基”专项任务后,第三次独立承担电子元器件领域科研重大专项,接续了 “核高基”专项非制冷红外科研领域的技术方向,标志着国家科研主管部门对非制冷红外非晶硅技术路线的持续认可,标志着装备对高分辨率非制冷红外器件的持续需求,也标志着公司在红外热成像核心芯片——非制冷红外焦平面器件的研制和产业化领域持续保持国内领先状态。截至 2023年 6月,公司已累计收到中央财政下达的“电子元器件领域工程研制”项目资金1,814万元,标志着专项实施顺利已如期通过相关考核节点。该项目现正按计划开展研制。

2021年 6月,公司承担的某电子信息产业技术改造类项目获得政府补助资金 5,000.00万元。该项目技术来源于公司前期承担的国家重大专项科研成果,通过新增半导体工艺类设备和测试封装类设备进行工艺升级和产能提升,计划提升公司非制冷红外探测器芯片工艺水平和产能规模。该项目也标志着国家行业主管部门对公司非制冷红外探测器芯片技术先进性和现有产业化基础的认可。项目现正按计划开展工作。

公司在多年非晶硅技术路线非制冷红外探测器技术的基础上,通过设计优化、工艺创新,自主研制成功氧化钒探测器并实现量产,氧化钒探测器现已大批量应用在公司观察类热像仪产品上投放市场。

公司实现了国内唯一“非晶硅”和“氧化钒”双技术路线均量产,实现了在非制冷红外探测器产品定位上的高-低搭配。

2023年 1月,公司收到中央财政下达的“某部 2022 年电子元器件研制”项目(以 下简称“项目”)启动资金 320.00 万元,该项目是公司继连续多年承担非晶硅技术路线重大专项后,首次承担氧化钒技术路线相关研制任务,标志着公司在氧化钒技术路线相关研究成果得到了国家认可。

公司晶圆级封装探测器取得新进展,产品合格率持续提升,封装成本不断降低。公司持续推进晶圆级封装产品产业化,推出了 V1手机红外热像测温仪等千元级产品,实现了市场拓展,努力推进红外产品进入家庭应用。

3、民用产品领域
报告期内,公司依托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非晶硅技术路线在红外测温领域的独特优势,重点开拓政府采购和商业客户的测温需求,不断巩固电力和工业监控等传统领域的优势地位,优化产品结构提升集成度,继续重点开发电网全息感知平台和巡检机器人等产品;同时,利用新量产的氧化钒技术路线产品,深挖市场需求不断加大新行业的应用拓展,重点投入个人消费、智能驾驶等新兴应用领域的产品开发。

2023年 5月,公司牵头承担的科技部“重大科学仪器”专项顺利完成验收,该项目涉及卫星姿态测量、汽车零部件检测、特种设备检测、建筑检测等多领域的红外检测技术研发,在专项的牵引下,公司研发了大量针对不同行业的带有 AI热分析功能的系列产品,大幅提升了用户黏度,拓展了多行业应用。

电力测温领域,公司不断优化红外监控系统产品,为各类电站监控场景提供解决方案。电力行业是公司民品的传统优势市场,公司积极响应国家发展低碳能源的号召,针对太阳能、风能及其他分布式能源系统的特点,整合在红外监控、光电惯导、AI图像识别及人工智能等领域的技术储备和研发投入,开发了“智能电网设备状态全息感知平台”可实时、准确监控电站各类安全状态,实现构建智能电站。

巡检机器人领域,产品不断取得新突破。公司整合在红外监控、光电惯导、AI图像识别及人工智能等领域的技术储备和研发投入,成功研发多型巡检机器人,前期已多次中标国家电网机器人招标采购。

公司积极响应国家“新基建”建设,利用公司在电力行业积累的相关经验,又成功开拓巡检机器人在轨道交通和特种行业等领域的应用,拓宽产品赛道,打造以巡检机器人为平台的新的业务增长点。

个人消费领域,公司结合户外狩猎、旅游消费时尚,积极推出多款户外红外望远镜,可广泛用于户外狩猎、探险旅游、搜索救援等场景,为户外旅游提供新乐趣;面向家庭应用,推出了千元级的手机红外热像测温仪,可用于居家检测、暖通检修、隐私安全等场景,推进红外产品家用工具化。

智能驾驶领域,公司推出多型宽视场、多光融合的车载辅助驾驶新品,已成功进入车载前装市场;同时利用在车载夜视领域的多年积累,为智能驾驶技术提供低成本视觉感知方案,为“端到端”的智能驾驶规模化应用提供可能。

除继续推进个人消费、智能驾驶等重点领域的良好进展,公司还积极推进低成本红外产品在智慧楼宇、智慧工厂等物联网应用领域的拓展。

4、型号装备领域
在装备市场方面,近年来红外及光电系统产品在我国装备领域的应用处于快速提升阶段,包括红外望远镜、红外瞄准镜、光电转塔和光电制导弹药在内的装备市场迎来快速发展,但相比欧美发达国家我国仍处在大力追赶阶段,市场空间巨大。

公司积极投身协同创新的国家战略,坚持立足于光电领域拓展业务,紧密跟踪国际先进光电技术发展趋势,持续加大科研投入力度,积极参与装备科研项目竞标,在研项目保持稳定增长,产品不断拓展在各类装备中的应用,为公司在装备领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公司产品已涵盖光电制导、火控瞄准、光电对抗和夜视侦察等多领域,并成功拓展了光电惯导和航空光电系统产品领域。

公司机载光电吊舱开发及产业化项目进展顺利。报告期内,已如期完成新一代样机研制,开展了多项新技术性能验证试验,试验工作进展顺利,为项目后续实施打下了坚实基础。通过定增项目中的“光电吊舱开发及产业化项目”为光电吊舱项目的实施提供了产业化支持。机载光电吊舱是战斗机拓展对地精确打击能力的标准配置,是光电领域的尖端装备,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强大的产业链带动能力,只有少数发达国家具有研制能力。该产品是公司装备产业升级的重要方向,将使公司在机载装备领域由目前的核心部件供应商升级为分系统供应商,有效提升公司装备业务的发展空间。

2021年 10月,公司与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签订了《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共同发起成立能够独立核算的合资公司,积极开展光电装备项目研发合作;2021年12月,合资公司完成工商设立登记,取得营业执照,合作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2022年,合资公司以长春光机所前期中标的相关光电装备类项目为基础开展产业化合作,实现了当年投产、当年盈利,后续双方将持续推动合资公司成为科研机构与企业合作的典范,实现科研成果的产业化高效落地。

5、非公开发行股票项目进展
公司于2021年3月发行的非公开发行股票项目进展顺利。本次非公开发行将有利于公司提高在红外产品上的规模效应并持续保持行业领先地位,进而增强公司综合竞争实力和抗风险能力,提升公司的市场占有率。

本次募集资金拟投建的“全自动红外测温仪扩建项目”将有效扩充公司测温类产品的产能,提升公司在面对应急性事件的生产能力;“年产 30万只红外温度成像传感器产业化建设项目”将大幅提升核心器件非制冷红外探测器的产能,以同步应对公司装备和民用产品产能扩张;“光电吊舱开发及产业化项目”,将显著提升公司红外装备研制水平,并在机载装备领域实现从核心设备到整机系统的产品线升级,进一步提升公司装备业务发展空间。截至期末本次募集资金总体投资进度为76.87%。

2022年2月 24日,公司以总价人民币950.00万元成功竞得杭州市滨江区杭政工出〔2022〕2号地块的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并于 2022年 2月 24日收到杭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签发的《成交确认书》。2022年4月21日,经第六届董事会第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增加部分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实施地点的议案》,公司将该地块增加为“光电吊舱开发及产业化项目”实施地点。该举措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加快募投项目的实施进度、提高项目建设效率。该地块将主要用于建设光电吊舱等光电系统产品产业化基地项目实施,基地建设完成后,将具备完整的光电系统产品研发、生产、测试和试验能力,将大幅提升光电吊舱等光电系统产品的批产能力,有利于加快推进公司发展战略布局,增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6、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基于对公司未来发展前景的信心以及对公司价值的高度认可,同时完善公司长效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公司核心骨干员工的积极性,提高团队凝聚力和公司竞争力,有效推动公司的长远健康发展,2020年公司使用自有资金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公司部分社会公众股份,实际回购股份数量为 3,364,548股。此次回购的股份已全部用于2022年员工持股计划。

2022年 7月 25日,公司收到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深圳分公司出具的《证券过户登记确认书》,公司回购专用证券账户中持有的 488.00万股股票已于2022年7月22日非交易过户至“浙江大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2年员工持股计划”,过户股份数量占公司当前总股本0.81%,过户价格为6.65元/股。员工持股计划的实施有利于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调动员工对公司的责任感,增强公司竞争力,并通过制度机制的牵引,吸引优秀人才的加盟,提升和巩固公司法制化的治理水平,促进公司长期、持续、健康发展。

2023年 5月 26日,公司启动了新一期的回购公司股份方案,拟在前次回购基础上,继续使用自有资金或自筹资金以集中竞价交易的方式回购公司部分股份:回购资金总额不低于人民币 5,000万元(含),不超过人民币10,000万元(含)。回购价格不超过人民币20.00元/股(含)。本次回购的股份也将用于对公司核心骨干员工实施股权激励或员工持股计划。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通过回购专用证券账户,以集中竞价方式回购股份,累计回购股份数量721,600股,占公司总股本的0.12%,最高成交价为13.06元/股,最低成交价为12.79元/股,成交总额9,315,422元(不含交易费用)。

公司持续健全人力资源管理体制,不断完善绩效考核有效性,提升薪酬福利竞争力,建立完善的培训机制,加大管理人员和员工培训的投入;公司还将依托杭州、上海和北京三地研发中心,加强与当地院校、研究机构及企业间的合作,建立密切、长久、融洽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进一步加强公司人才储备力量,保证公司在高速发展过程中对高技术人才的需求能够得以保障。同时大力招聘行业优秀人才加盟,为公司业务的发展提供相匹配的人才储备,确保公司进入良性发展循环。

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公司在红外及光电产品相关领域深耕多年,形成了从上游芯片的制造封装,到下游终端整机集成及算法优化的一体化解决方案,是国内行业的领军企业之一。近年来,公司依托在红外芯片领域研制及产业化能力的突破,不断提升公司在红外行业的核心竞争力,各类型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竞争中逐渐显示出技术和成本优势。与国际竞争对手相比,公司的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较高的性能价格比和及时有效的售后服务;与国内竞争对手相比,公司拥有包括核心芯片研发制造在内的完整产业链布局、持续的自主创新研发能力以及多年攻关的项目积累,辅以覆盖全国的市场营销及售后支持网络,有能力为客户提供优质的产品与专业的技术服务。

1、技术创新优势
(1)核心芯片优势
公司具有非制冷红外焦平面探测器自主研发及产业化的能力,是国内唯一实现 “非晶硅”和“氧化钒”双技术路线量产的公司,已实现量产像元间距25um/17um/15um/12um等型谱系列产品,封装类别涵盖金属封装、陶瓷封装和晶圆封装。提升产品性能和降低使用成本始终是光电成像器件发展的重要方向。产品性能方面,前期公司发布的业内首款600万像素非制冷红外焦平面探测器,至今仍是国内最高分辨率的非制冷红外产品。公司高分辨率宇航级抗辐照探测器产品已成功应用于某导航卫星等重点工程;降低使用成本方面,公司持续推进,晶圆级封装产品已实现产业化,推出了千元级红外热像解决方案,不断开拓行业应用,努力推进红外产品进入家庭。

公司在非制冷红外探测器芯片领域产品线已实现高-低搭配:非晶硅技术路线定位高分辨率、高刷新率、高可靠性的应用,适用于航空航天、态势感知、工业测温等高性能应用场景;氧化钒技术路线定位高灵敏度、低功耗、低成本的应用,适用于单兵装备、户外狩猎、安防监控等低成本应用场景。并行发展非晶硅和氧化钒技术路线巩固了公司在非制冷红外探测器领域的领先地位,双技术路线优势互补将更好服务于红外整机及光电系统业务发展。

公司继“十二五”、“十三五”期间独立承担“核高基”专项任务后,“十四五”期间第三次独立承担电子元器件领域重大专项,相关核心芯片产业化也得到国家行业主管部门的经费支持。公司以“新专项”和产业化项目为契机,持续推进探测器芯片国产化替代,并不断提高工艺稳定性,降低封装成本,为红外进入更多领域应用做好准备。

公司将围绕核心芯片板块进行持续投入,不断加大新产品研发投入,使产品在性价比、小型化、集成度等方面的竞争优势持续加强。

(2)技术积累优势
作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经过多年发展,公司现已拥有丰富的技术积累,已完成从产品销售到行业解决方案供应商的角色转变,实现产品+服务多种盈利模式。通过多年行业推广,特别是在科技部“重大科学仪器”专项的牵引下,公司研发了大量针对不同行业的带有 AI热分析功能的整机产品,大幅提升了用户黏度,拓展了多行业应用;在红外技术基础上,公司整合在红外测温、光电惯导、AI图像识别及人工智能等领域的技术储备,重点开发了巡检机器人系统产品,通过无人平台和系统分析软件综合为用户提供了无人化行业解决方案,在电力行业批量应用的基础上,已成功开拓巡检机器人在轨道交通和特种行业等领域的应用,拓宽产品赛道。

2022年度,公司被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厅认定为“2022年度第一批浙江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被国家工信部认定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此次认定是相关部门对公司在技术创新、产品质量、市场竞争优势和发展前景等方面的充分认可,也是对公司自主创新能力以及行业细分领域内优势的肯定,有助于公司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

(3)体系创新优势
公司具备完善的产品研发和创新体系,具有较强的产品研发能力、持续创新能力和项目产业化能力,紧密跟踪国内外同行业技术发展态势和市场需求,抢占市场制高点。多年来,公司与多家中科院下属研究所和国内多所一流高校开展了多领域、多形式的技术合作,并建立了产学研合作的研发体系,使公司不断保持行业技术领先地位。

2、装备项目优势
在型号装备市场,公司依托自产核心芯片的优势,拓展红外应用领域,公司产品已涵盖光电制导、火控瞄准、光电对抗和夜视侦察等多领域,拓展了光电惯导和航空光电系统产品领域。公司产品定位清晰,多年来始终与行业内各科研院所等央企单位均保持良好合作关系,积极参与装备科研项目竞标,在研项目保持稳定增长,项目的储备为公司在装备市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产品不断拓展在各类型号装备中的应用。

公司装备类产品结构已实现多元化,在前期单一销售机芯组件的基础上,已实现以精确制导、火控瞄准等高附加值产品销售为主,根据客户需求定制化开发,业务稳定性较常规通用装备大幅提升。不断加大在系统级产品领域的投入,以机载光电吊舱的代表的系统级产品开发及产业化项目进展顺利,后续将有效提升公司装备业务的发展空间。

公司还已成功推进对原定型装备的核心器件国产化替代相关任务。

3、人才储备优势
红外及光电系统和巡检机器人等产品都属于高科技产品,公司深知技术创新在市场竞争中的重要地位,自创立以来,公司始终秉持惜才育才的发展理念,高度重视技术型与管理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致力打造一批专业核心骨干团队。目前,公司核心技术团队成员大部分毕业于国内外知名高校,具有红外核心技术相关理论基础与实践经验。同时,公司利用坐落于长三角的地理优势,整合国内知名院校资源,与国内多所一流高校进行交流与合作,储备了大批与公司业务相匹配的人才,形成相对较高的研发起点。

此外,公司通过一系列股权激励措施、绩效奖励与完善晋升体系,大力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最大化发挥人才优势,使人才队伍的综合素质和实力不断提升,有效地将股东利益、公司利益和员工利益相结合,推动公司长期可持续发展。

4、品牌美誉度优势
公司产品在国防、电力、石化、安防等行业内均具有较高知名度和信誉度,得到了市场的高度认可,具备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及品牌美誉度。公司秉承“技术让用户放心,服务让用户满意”的企业理念,依托成熟的质量管理体系、营销管理体系和售后服务体系,特别通过应急性事件中的出色表现,公司品牌形象得以迅速扩大,并拥有一大批国内外行业影响力的核心客户。在民品领域,公司与电力、石化等大型企事业单位保持多年良好的合作关系,市场份额稳定增长。针对个人消费领域崛起,还积极拓宽网商渠道等新营销模式;在装备领域,建立了专职装备销售保障队伍,常年深入科研院所及厂家,及时响应用户需求。





三、主营业务分析
概述
参见“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相关内容。

主要财务数据同比变动情况
单位:元

 本报告期上年同期同比增减变动原因
营业收入125,367,740.74249,987,286.35-49.85%主要系本报告期公司 受市场阶段性因素、 装备类产品采购计划 延期等因素影响,导 致业务收入不及预 期。
营业成本65,909,334.8299,786,612.39-33.95%主要系随着业务收入 减少而减少。
销售费用28,686,418.2529,644,518.27-3.23% 
管理费用50,502,700.3346,933,666.287.60% 
财务费用-3,348,173.58-5,907,379.3943.32%主要系本报告期公司 利息支出、汇兑损失 影响所致。
所得税费用-18,356,774.7857,225.19-32,178.14%主要系随着利润总额 减少所致。
研发投入77,901,665.7382,667,281.67-5.76%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 流量净额-74,969,958.47-190,218,555.8260.59%主要系本期以现金方 式支付购买商品的现 金较上年同期减少所 致。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 流量净额33,212,598.45182,530,525.47-81.80%主要系本期购建固定 资产支付的现金较上 年同期增加以及上年 同期收回到期的理财 产品所致。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 流量净额7,201,127.5512,798,536.18-43.73%主要系报告期公司偿 还部分银行贷款以及 上年同期公司回购股 份所致。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 增加额-34,349,535.375,649,599.93-708.00%主要系经营活动、投 资活动和筹资活动产 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变 动所致。
公司报告期利润构成或利润来源发生重大变动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利润构成或利润来源没有发生重大变动。

营业收入构成
单位:元

 本报告期 上年同期 同比增减
 金额占营业收入比重金额占营业收入比重 
营业收入合计125,367,740.74100%249,987,286.35100%-49.85%
分行业     
计算机、通信和124,382,805.8899.22%249,016,515.6799.61%-50.05%
其他电子设备制 造业     
其他984,934.860.78%970,770.680.39%1.46%
分产品     
红外及光电类产 品117,275,484.9593.55%247,398,152.8898.96%-52.60%
其他产品7,107,320.935.67%1,618,362.790.65%339.17%
其他业务984,934.860.78%970,770.680.39%1.46%
分地区     
境内115,459,475.2092.10%240,774,025.1296.31%-52.05%
境外9,908,265.547.90%9,213,261.233.69%7.54%
占公司营业收入或营业利润10%以上的行业、产品或地区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单位:元

 营业收入营业成本毛利率营业收入比上 年同期增减营业成本比上 年同期增减毛利率比上年 同期增减
分行业      
计算机、通信 和其他电子设 备制造业124,382,805.8865,800,767.5847.10%-50.05%-33.99%-12.87%
分产品      
红外及光电类 产品117,275,484.9565,411,378.6744.22%-52.60%-33.75%-15.87%
其他产品7,107,320.93389,388.9194.52%339.17%-58.97%53.16%
分地区      
境内115,459,475.2056,079,159.1351.43%-52.05%-39.76%-9.90%
境外9,908,265.549,830,175.690.79%7.54%46.97%-26.61%
公司主营业务数据统计口径在报告期发生调整的情况下,公司最近1期按报告期末口径调整后的主营业务数据 □适用 ?不适用
四、非主营业务分析
□适用 ?不适用
五、资产及负债状况分析
1、资产构成重大变动情况
单位:元

 本报告期末 上年末 比重增减重大变动说明
 金额占总资产比 例金额占总资产比 例  
货币资金349,655,736.0013.38%500,722,932.6118.06%-4.68% 
应收账款777,830,468.4629.76%812,895,601.4129.32%0.44% 
合同资产26,992,716.401.03%18,410,803.930.66%0.37% 
存货513,943,847.2819.66%510,367,056.4318.41%1.25% 
投资性房地产4,556,983.850.17%4,665,551.090.17%0.00% 
固定资产515,606,419.8619.72%508,983,526.2118.36%1.36% 
在建工程103,000,149.183.94%80,534,878.732.90%1.04% 
短期借款42,038,330.551.61%12,012,497.220.43%1.18% 
合同负债11,205,844.610.43%11,482,261.800.41%0.02% 
长期借款77,632,049.332.97%48,528,200.001.75%1.22% 
2、主要境外资产情况
□适用 ?不适用
3、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和负债
□适用 ?不适用
4、截至报告期末的资产权利受限情况


项 目期末账面价值受限原因
货币资金13,681,414.50因冻结原因,无法随时支取
应收票据10,220,640.00商业承兑汇票质押或已背书尚未到期
无形资产9,500,000.00用于抵押
合 计33,402,054.50 

六、投资状况分析
1、总体情况
?适用 □不适用

报告期投资额(元)上年同期投资额(元)变动幅度
5,000,000.006,000,000.00-16.67%
2、报告期内获取的重大的股权投资情况
□适用 ?不适用
3、报告期内正在进行的重大的非股权投资情况
□适用 ?不适用
4、金融资产投资
(1) 证券投资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不存在证券投资。

(2) 衍生品投资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不存在衍生品投资。

5、募集资金使用情况
?适用 □不适用
(1) 募集资金总体使用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单位:万元

募集 年份募集 方式募集资金 总额本期已使 用募集资 金总额已累计使用 募集资金总 额报告期 内变更 用途的 募集资 金总额累计变 更用途 的募集 资金总 额累计变 更用途 的募集 资金总 额比例尚未使用募 集资金总额尚未使 用募集 资金用 途及去 向闲置两 年以上 募集资 金金额
2020非公 开发 行95,929.249,959.1573,744.13000.00%22,185.11尚未使 用的募 集资金 将用于 未完工 的募集 资金投 资项目 建设0
合计--95,929.249,959.1573,744.13000.00%22,185.11--0
募集资金总体使用情况说明          
截至2023年6月30日累计已使用募集资金73,744.13万元,累计收到的银行存款利息扣除银行手续费等的净额为2,684.91 万元。 截至2023年6月30日,募集资金余额为人民币24,870.02万元(包括累计收到的银行存款利息扣除银行手续费等的净额)。          
(2) 募集资金承诺项目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单位:万元

承诺投 资项目 和超募 资金投 向是否已 变更项 目(含部 分变更)募集资金 承诺投资 总额调整后投资 总额(1)本报告期 投入金额截至期末累 计投入金额 (2)截至期 末投资 进度(3) = (2)/(1)项目达到 预定可使 用状态日 期本报 告期 实现 的效 益是否 达到 预计 效益项目可 行性是 否发生 重大变 化
承诺投资项目          
1.全自 动红外 测温仪 扩建项 目9,374.149,374.14149.635,063.6454.02%2023年 09月30 日 不适 用
2.年产 30万只 红外温 度成像 传感器 产业化 建设项 目22,650.4922,650.493,622.1311,453.2450.57%2023年 12月31 日 不适 用
3.研发 及实验 中心建 设项目14,521.4213,450.6616.59,691.172.05%  不适 用
4.光电 吊舱开 发及产 业化项 目25,753.9525,753.956,170.8922,836.1588.67%2024年 06月30 日 不适 用
5.补充 流动资 金项目24,70024,700 24,700100.00%  不适 用
承诺投 资项目 小计--97,00095,929.249,959.1573,744.13---- ----
超募资金投向          
不适用         
合计--97,00095,929.249,959.1573,744.13----0----
分项目 说明未 达到计 划进 度、预 计收益 的情况 和原因 (含 “是否 达到预 计效 益”选 择“不 适用” 的原 因)2023年4月20日公司第六届董事会第十五次会议决议通过,同意公司在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实施主体、建设内容、 投资环境不变的情况下,将“全自动红外测温仪扩建项目”“研发及实验中心建设项目”“光电吊舱开发及产业化 项目”分别延期至2023年9月30日、2023年12月31日、2024年6月30日。虽然募投项目已在前期经过了充分 的可行性论证,但实际投入过程中受到整体环境的影响,项目物资采购、物流运输以及人员流动均存在一定的限 制,导致项目整体建设进度滞后,项目投资进度放缓,预计需要延期才能完成建设。         
项目可 行性发 生重大 变化的 情况说 明         

超募资 金的金 额、用 途及使 用进展 情况不适用
募集资 金投资 项目实 施地点 变更情 况适用
 以前年度发生
 经2021年7月28日公司召开的2021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决议通过,同意对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研发及实验中 心建设项目”的实施主体、实施地点进行新增。其中,实施主体新增浙江大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实施地点新增杭 州市滨江区。 经2022年5月16日公司召开的2021年度股东大会决议通过,同意对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光电吊舱开发及产业化 项目”的实施实施地点进行新增。其中,实施地点新增杭州市滨江区长河街道规划南川路与冠山路交叉口东北角。
募集资 金投资 项目实 施方式 调整情 况不适用
募集资 金投资 项目先 期投入 及置换 情况适用
 经2021年2月3日公司第六届董事会第二次会议决议通过,同意公司以募集资金置换预先投入募投项目的自筹资 金843.20万元。公司已于2021年2月置换完毕。
用闲置 募集资 金暂时 补充流 动资金 情况适用
 根据2023年4月20日公司第六届董事会第十五次会议决议,同意公司在确保不影响募集资金投资项目正常进行的 情况下,为提高募集资金的使用效率,降低财务费用,满足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资金需求,使用不超过10,000.00万 元非公开发行闲置募集资金暂时补充流动资金,使用期限不超过十二个月。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已使用暂 时补充流动资金的金额为4,000.00万元人民币。
项目实 施出现 募集资 金结余 的金额 及原因不适用
尚未使 用的募 集资金 用途及 去向尚未使用的募集资金将用于未完工的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建设
募集资 金使用 及披露 中存在 的问题 或其他 情况
(3) 募集资金变更项目情况 (未完)
各版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