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报]北方长龙(301357):2023年半年度报告
原标题:北方长龙:2023年半年度报告 北方长龙新材料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2023年半年度报告 公告编号:2023-046 2023年 8月 第一节 重要提示、目录和释义 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半年度报告内容的真实、准确、完整,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并承担个别和连带的法律责任。 公司负责人陈跃、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孟海峰及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巴芳声明:保证本半年度报告中财务报告的真实、准确、完整。 所有董事均已出席了审议本次半年报的董事会会议。 本报告涉及的未来计划、发展战略等前瞻性描述不构成公司对投资者的实质承诺,投资者及相关人士均应当对此保持足够的风险认识,并且应当理解计划、预测与承诺之间的差异。 公司在经营过程中主要面临军工政策变化、市场需求波动、市场竞争加剧、经营业绩增速放缓或下降、涉密信息泄露及不能持续取得军工资质、经营业绩波动等风险,详细风险因素内容已在本报告第三节“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之“十、公司面对的风险和应对措施”部分予以描述,敬请广大投资者注意投资风险。 公司计划不派发现金红利,不送红股,不以公积金转增股本。 目录 第一节 重要提示、目录和释义 ....................................................................................................... 2 第二节 公司简介和主要财务指标 ................................................................................................... 7 第三节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 11 第四节 公司治理 ............................................................................................................................... 41 第五节 环境和社会责任 ................................................................................................................... 43 第六节 重要事项 ............................................................................................................................... 45 第七节 股份变动及股东情况 ........................................................................................................... 49 第八节 优先股相关情况 ................................................................................................................... 54 第九节 债券相关情况 ....................................................................................................................... 55 第十节 财务报告 ............................................................................................................................... 56 备查文件目录 一、载有公司负责人、主管会计工作的负责人、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签名并盖章的财务报表。 二、经公司法定代表人签名的 2023年半年度报告文本。 三、报告期内在中国证监会指定网站上公开披露过的所有公司文件的正本及公告的原稿。 以上备查文件的备置地点:公司证券法务部办公室 释义
第二节 公司简介和主要财务指标 一、公司简介
1、公司联系方式 公司注册地址、公司办公地址及其邮政编码、公司网址、电子信箱等在报告期是否变化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注册地址、公司办公地址及其邮政编码、公司网址、电子信箱等在报告期无变化,具体可参见 2022年年报。 2、信息披露及备置地点 信息披露及备置地点在报告期是否变化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披露半年度报告的证券交易所网站和媒体名称及网址,公司半年度报告备置地在报告期无变化,具体可参见 2022年年报。 3、注册变更情况 注册情况在报告期是否变更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其他有关资料在报告期是否变更情况 ?适用 □不适用 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同意北方长龙新材料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注册的批复》(证监许可〔2023〕460号)同意注册,并经深圳证券交易所同意,公司首次公开发行人民币普通股(A股)1,700万股,每股面值人民币 1.00元,根据立信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出具《北方长龙新材料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验资报告》(信会师报字[2023]第 ZB10504号),公司首次公开发行后,公司注册资本由原来人民币 5,100万元变更为人民币 6,800万元,总股本由原来 5,100万股变更为 6,800万股;公司股票已于 2023年 4月 18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正式上市,公司登记类型由“股份有限公司(非上市、自然人投资或控股)”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上市、自然人投资或控股)”,具体内容详见公司于 2023年 6月 15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网站(www.szse.cn)及巨潮资讯网(www.cninfo.com.cn)披露的《北方长龙新材料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完成工商变更登记并换发营业执照的公告》(公告编号:2023-040)。 四、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公司是否需追溯调整或重述以前年度会计数据 □是 ?否
1、同时按照国际会计准则与按照中国会计准则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净利润和净资产差异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不存在按照国际会计准则与按照中国会计准则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净利润和净资产差异情况。 2、同时按照境外会计准则与按照中国会计准则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净利润和净资产差异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不存在按照境外会计准则与按照中国会计准则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净利润和净资产差异情况。 六、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及金额 ?适用 □不适用 单位:元
□适用 ?不适用 公司不存在其他符合非经常性损益定义的损益项目的具体情况。 将《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解释性公告第 1号——非经常性损益》中列举的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界定为经常性损益项目的情况说明 □适用 ?不适用 公司不存在将《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解释性公告第 1号——非经常性损益》中列举的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界定为经常性损益的项目的情形。 第三节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公司所属行业发展情况 1、军工行业概述 (1)军工行业的定义和分类 军工行业,是指涉及武器装备科研、生产、配套的相关行业。军工行业是国防经济的核心和国防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系统复杂、综合性强、技术上“高、精、尖”等特点,代表了一个国家制造业的顶尖水平,在国家工业体系中占有特殊地位。 我国是世界上少有的建立了完善军工体系的国家,军工行业门类齐全,与主要兵种、装备相对应,可以细分为陆军装备、海军装备、航空装备、航天装备、电子科技和核装备六大领域,各军工领域及其代表产品如下:
目前,我国军工行业生产端的参与者主要包括两大类:一是十大军工集团及其下属单位,多为总装级和系统级军工企业,也包括相关军工科研机构;二是大量民参军企业,主要为总装级和系统级军工企业提供设备、零部件、原材料和各种加工服务。随着军民融合政策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参与到军工行业中来,也有越来越多的军品生产设备、技术和人才向民用生产领域迁移。 军工行业的需求端则主要来自于国家(军方)的采购行为,军方是军工行业的最终和唯一用户,政治环境、外交政策、经济形势、地区安全形势的变化都有可能改变政府对于军事力量建设的目标和内容,从而影(3)军工行业的经营特点 1)具有较高行业准入要求 企业若从事军品生产经营活动,应依法通过保密资格、国军标质量认证体系认证,并根据军品承制的产品类型取得相应资质,例如武器装备承制资格、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而且须按规定纳入军品总装企业或军方的合格供应商体系。 2)军品供需均具有较高稳定性 从需求角度来看,为确保国防安全,国家每年都会安排预算用于军品采购,军方对于军品的需求具有很强的持续性和稳定性。从供应角度来看,军品一旦被军方采购并使用,尤其是经过各种验证获得型号后,除非出现重大产品问题或技术更新使得产品性能落后等情况,军方不会轻易更换原有供应商,即后续的产品供应以及维护、更新等售后服务一般也交由原有供应商负责,其他外部供应商要进入该产品市场具有较高难度。 此外,军方采购具有较强的计划性,使得单一型号军品在生产周期内(指从开始列装到最终淘汰)的需求相对可预测,使得军品订单具有一定的稳定性。鉴于以上特点,军品供需均具有较高稳定性。 3)定制性特征明显 军品因其用途的特殊性,在军品设计时强调可靠性、维修性、测试性、保障性、安全性和环境适应性,因此相对于民品而言具有更多特殊需求。此外,同一类型军品,由于其应用领域、性能指标要求的不同,不同的使用方对其性能需求也可能不同。因此,军品具有很强的定制性特征。 4)产品研发周期较长 军用产品由于其特殊性,对产品可靠性和使用稳定性的要求一般高于民品,通常需要经历反复测试和试验,需要经历从产品早期立项、研发、设计到反复测试、试验到设计定型,再到小批量试产等多个环节的反复验证,该项产品才可能最终被军方确认使用,往往需要较长的研发周期。 (4)全球军费情况 全球范围内,除极少数特殊情况,各国政府的军费支出是整个军工行业收入的最终来源,因此军工行业的市场规模与世界各国的军费支出息息相关。根据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SIPRI)发布的 2022年全球军费报告,2022年全球军费支出达到 2.24万亿美元,军费支出占全球 GDP的比例达到 2.2%;中国军费支出在全世界所有国家中排在第二位,占全球军费总支出的比例达到 13%,军费支出最多的国家仍然是美国,达到 8,770亿美元,占全世界军费总量的 39%,遥遥领先其他所有国家;军费支出排名三到五名的国家依次为俄罗斯、印度和沙特阿拉伯,且差距不大。 (5)我国军费情况 一直以来,我国坚持国防费用支出公开透明,定期披露。近十年我国国防支出一直保持适度稳定增长,2012年国防支出仅 6,691.92亿元,2017年首次超过 1万亿元大关,达到 10,432.37亿元,2021年已达到13,787.23亿元;根据财政部在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作出的《关于 2022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 2023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2022年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支出中国防支出为14,499.63亿元,完成预算的 100%;2023年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中的中央本级支出中国防支出为 15,537亿元,增长 7.2%。 (6)我国军工行业面临的发展机遇 当今世界政局存在较多不稳定因素,国际上“单边主义”、“霸权主义”的重新抬头导致外部环境日趋紧张,地缘政治问题持续升温。强大的国防军工行业是保障我国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的坚实后盾。近年来,我国军工领域的发展呈现出全新的特点,军工企业的发展迎来新的机遇: 1)军队改革取得显著成果,国防军队建设进入全新阶段 “十三五”期间,我国迎来了近二十年来最为广泛和深远的国防和军队领域改革。2015年 7月,中央军委常务会议和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召开,审定了《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总体方案》;2016年 1月 1日,中央军委正式发布《关于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意见》,就扎实推进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提出指导性意见,明确了通过三个阶段来逐步实现改革目标,明确提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精兵之路,加快推进军队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转变,减少非战斗机构和人员,压减军官岗位,优化武器装备规模结构,减少装备型号种类,淘汰老旧装备,发展新型装备。 十九大报告也明确提出了中国特色强军之路三步走的战略目标:一是确保到 2020年基本实现机械化,信息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战略能力有大的提升;二是力争到 2035年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三是到本世界中叶把人民军队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实现我国国防和军队的机械化、信息化与现代化建设,直至最终实现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的最终目标,必须要有强大的国防科技工业作为支撑,离不开军工行业的不断发展和壮大。 在 2020年 11月 26日国防部例行记者会上,国防部新闻发言人表示,“实现建军百年奋斗目标,要求加快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融合发展。通过长期努力,我军已基本实现机械化,信息化建设也已取得重大进展。 随着战争形态加速演变,建设智能化军事体系已成为世界军事发展重大趋势。战争形态演变和我军自身发展实际,决定我们需要准确把握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的时代内涵,加快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融合发展,抢占世界军事变革先机主动。” 2)国防支出用途不断优化,装备费用占比不断提升 根据《新时代的中国国防》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2010年至 2017年,我国国防费用复合增速为 10.06%,其中人员生活费、训练维持费和装备费的复合增速分别为 8.12%、8.10%和 13.44%,用于高新武器装备及其配套设施建设投入的装备费增速远远高于其他两项费用。2012年以前,人员生活费还是我国军费支出中占比最多的部分,随着装备费的快速增长,2012年起装备费已经成为国防费用构成中占比最大的部分,2015年装备费在我国国防费用总支出的占比已经超过 40%,并且保持持续增加。 白皮书也明确指出,加大武器装备建设投入,淘汰更新部分落后装备,升级改造部分老旧装备,研发采购航空母舰、作战飞机、导弹、主战坦克等新式武器装备,稳步提高武器装备现代化水平,是我国新增国防费用的重要用途。与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的建军目标相适应,预计未来一段时间,装备费占比仍将是我国国防支出中占比最多的部分,并有望保持超出军费整体增速的高速增长,而装备费正是和军工企业发展最直接的军费支出。 3)军民融合上升为国家战略,发展程度不断提高 自 2015年起,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随后,在一系列政策和举措的推动下,我国国防工业和国民经济的融合进一步加深,军民融合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军民融合即实现国防工业建设与社会经济建设紧密协同发展,既要发挥国防工业建设对经济发展尤其是高科技产业的带动作用,释放国防科技工业的发展红利,同时也要发挥市场经济在配置资源和创新科研上的优势,以整个经济社会的大体系支撑国防现代化建设。 军民融合的一个维度是“军转民”,一方面体现为军工企业经营体制的转变,以科研院所改制为例,2017年 7月,国防科工局召开科研院所转制工作推进会,宣布启动首批 41家军工科研院所转制工作,标志着军工科研院所转制工作正式启动;另一方面则直接表现为国防工业核心技术向民用领域转化,目前我国大型军工集团旗下都有相当规模的民品业务,发展十分迅速。 军民融合的另一个维度为“民参军”,即民营资本或者以民品为主的企业进入军工行业,一般主要通过装备制造、基础器件制造和原材料供应等方式进入到国家军工体系中来。民参军企业将民用技术引入到军工领域,通过竞争激发军工企业活力、促进军工技术发展,同时降低军品的采购成本。 2、复合材料行业概述 (1)复合材料简介 复合材料是运用先进的材料制备技术将不同性质的材料组分优化组合而成的新材料,它既能保留原组分材料的主要特色,又通过复合效应使各组分的性能相互补充并彼此关联,因此与常规材料相比复合材料往往具有独特的优势,可以实现更加优异的综合性能。复合材料与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有机高分子材料并称为世界四大材料。
按照基体材料的不同,复合材料可以划分为金属复合材料和非金属复合材料;按照增强材料的不同,复合材料可以划分为纤维增强材料、颗粒增强材料、叠层复合材料等。同时,复合材料也可以按照材料的功能和用途划分为主要起承力作用的结构复合材料和除力学性能以外还能提供其他物理性能(例如导电、磁性、透波、阻燃、隔热等)的功能复合材料。
(2)复合材料市场情况 根据中国玻璃纤维工业协会发布的《中国玻璃纤维及制品行业 2022年度发展报告》,2022年我国规模以上玻璃纤维及制品制造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 2.1%,但利润总额同比有所下降,下降比例为8.8%。经中国玻璃纤维工业协会测算,各类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制品总产量规模约为 641万吨,同比增长9.8%;其中,玻璃纤维增强热固性复合材料制品总产量规模约为 300万吨,同比下降 3.2%,玻璃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制品总产量规模约为 341万吨,同比增长约为 24.5%。 3、公司所在细分行业情况 公司所在细分行业为军用车辆复合材料行业,长期以来,军用新材料作为新一代武器装备的物质基础,在当今世界军事领域占据重要地位。以碳纤维为代表的先进复合材料具有高的比强度、高的比模量、耐烧蚀、抗侵蚀、透波、吸波、隐身、抗高速撞击等一系列优点,在国防工业发展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公司主要专注于非金属复合材料在军用车辆装备领域的应用,随着我军车辆装备水平的整体提高,复合材料在军用车辆装备领域的需求越来越高。军用车辆人机环系统内饰为公司目前阶段最主要产品。 1)无内饰 军用装甲车辆正式诞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军用车辆发展早期阶段,战争背景下对于军用车辆的需求量较大,更加注重实用性和经济性,为降低成本、缩短生产周期和便于维修,各种军用车辆的内饰结构大都比较简单,通常不额外加装内饰,或内饰本身作为金属车体的一部分。 2)软包内饰 随着军用车辆的应用和发展,开始借鉴民用车辆领域的发展经验,逐渐注重舒适性,军用车辆内饰材质以化纤织物和缓冲泡棉为主,安装采用胶粘贴敷的方式,以保温、隔音和保护作用为主,但软包内饰的强度、耐候性和可维护性差,无法起到独立的结构和支撑功能。 3)工程塑料内饰 随着化学工业和汽车工业的发展,工程塑料内饰开始拓展到军用车辆上,工程塑料稳定性较好,具有良好的耐热和耐化学性,大多采用注塑或吸塑工艺生产,工程塑料内饰的应用大大改善了软包内饰的缺点,具有良好的综合性能,但强度和环境适应性依然无法完全满足日益复杂的战场环境。 4)复合材料内饰 随着军车领域的进一步发展和军队信息化、电子化水平的提升,对军用车辆内饰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保障电子信息设备的使用环境和驾乘人员的操作环境,有效提升综合作战能力,在满足轻量化要求的同时,考虑到复合材料具有优秀的性能和可设计性,通过复合材料基体材料和增强材料的选择与结构设计,能够实现阻燃、降噪、减震、抗冲击、防二次破片等多种功能,兼顾了驾乘人员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2)公司所属细分行业技术水平及特点、行业发展态势 1)行业技术水平及特点 我国军工复合材料行业相对于美国和日本起步较晚,早期军用产品技术因国外的封锁发展缓慢。本世纪,在国家重大计划及政策的扶持与牵引下,我国军工复合材料核心技术和军工配套产品研制工艺实现了快速突破,但总体水平仍与国外存在一定差距,军用产品中非金属复合材料的使用率仍然较低。 目前,非金属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和风电领域的应用最为广泛,随着我国军品配套科研生产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在武器装备整体向机动性、安全性、使用可靠性和环境适应性发展的大趋势下,军品生产企业也将充分利用其技术和资金优势开展复合材料结构件的研制与生产,从满足参数、性能等一系列基础要求逐步向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转变。 2)行业发展态势 随着国内军车装备水平的整体提高,未来,国内军用车辆配套装备的技术要求将朝着以下方向发展: ① 机动性 机动性是军用车辆最重要的性能指标之一,轻量化作为提升军车机动性能的有效手段,在军车早期设计阶段即成为重要的考虑因素。先进武器对材料轻量化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配套装备轻量化越来越成为业内发展的一大趋势。复合材料能够充分发挥各组分材料性能的优点,通常具有轻质高强的优点,因而成为军车机动性提升的良好解决方案。 ② 信息化、机械化、智能化融合发展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推动下,人工智能、量子信息、大数据、云计算等前沿科技加速运用军事领域,随着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融合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电子信息装备大量使用,使得军用车辆内部空间需要进行科学合理的布局,并提高了对车内防火、温度、噪声、震动的控制要求。利用非金属复合材料的重量轻、强度高、阻燃、减震、抗冲击、耐磨、耐腐蚀、易于一体化成型等优点,通过对军车内部与电子信息装备及与驾乘人员直接交互的环境中涉及的内饰、机柜、地板、驾驶舱、仪表台、综控台等相关配套部件的合理布局和集成,改善电子信息装备的使用环境,提高电子设备运行的稳定性,提高线路耐老化性能,使车内人员能够更加安全、健康、舒适地进行作业,更有利于发挥车辆整体的最大效能。 ③ 使用可靠性 军用车辆的可靠性直接关系到车内人员的生命安全,因此各类技术、设计和材料的使用都应以安全可靠为前提。军用车辆的运行环境极其复杂,军车通常需要在各种非铺装路面甚至无路的情况下行驶,军车车体及其内饰需要承受大幅度的颠簸、震荡,容易造成不易察觉的损伤,潜在危害较大,因此对于内饰材料、内饰产品,以及起到支撑作用的地板等部件的可靠性、耐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④ 环境适应性 环境适应性是指军用车辆在其生命周期内预计可能遇到的各种环境下实现所有预定功能、性能并保持不被破坏的能力。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地形、气候差异极大,加之野外实际情况的复杂性,导致同一型号军用车辆实际执行任务时所处的作战环境千差万别,这就要求军用车辆必须能对复杂的力学环境、电磁环境、信息环境和自然环境(温度、湿度、砂尘、风、雨、雪、盐雾、霉菌等)具备良好的适应性。材料是决定军车环境适应性的基础因素,先进材料的有效应用能从根本上提升军用车辆的环境适应性。 ⑤ 安全性 军车内饰产品不仅需要注重各部件的使用条件及功能实现,还要考虑内饰材料自身的安全性问题。一方面,军车内饰应选用安全环保、对人体无刺激无毒害的内饰材料,在正常驾乘条件下不会对驾乘人员造成损害;另一方面,在发生特殊情况时,军车内饰应能尽量保障驾乘人员的安全,减少驾乘人员受到的伤害,这就对军车装备产品在安全性能及阻燃、隔热等理化性能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更好地保证驾乘人员。 ⑥ 防二次破片打击 二次破片是弹药打击装甲装备后在装备防护层后面形成高速向前飞散的无控制弹体破片和装甲破片,这些数量众多的二次破片在装备防护层背后形成二次破片云,对装备内部的人员和设备进行二次毁伤。增强纤维复合材料具有密度低、强度高、良好的动能吸收性、且无“二次毁伤效应”,因此其具有良好的防弹、防二次破片性能,同时在抗弹性能相当的情况下,增强纤维复合材料的质量较金属防护材料大大减轻,从而使武器系统具有更高的机动性。 (二)主要产品情况 公司主要产品按照应用场景划分为军用车辆人机环系统内饰、弹药装备、军用车辆辅助装备、军用车辆通信装备。 1、军用车辆人机环系统内饰 人机环系统是指由人、机、环境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综合体,军车驾乘人员在相对密封的舱室内操作各类设备,形成了一个典型的由相互依赖与相互作用的人、机、环境三者组成的系统。 随着我军装备现代化、信息化水平的不断发展,电子信息装备大量使用,使得车辆内部空间需要进行科学合理的布局,并提高了对车内防火、温度、噪声、震动的控制要求。此外,由于军用车辆特有的运行环境和车内空间限制,驾乘人员的作业环境中可能存在高温、拥挤、噪声、震动等多种有害因素,导致驾乘人员出现多种不适反应。 公司的军用车辆人机环系统内饰产品主要基于新型非金属复合材料的重量轻、强度高、阻燃、减震、抗冲击、耐磨、耐腐蚀、易于一体化成型等优点,通过对军车内部与电子信息装备及驾乘人员直接交互的环境中涉及的内饰、机柜、地板、驾驶舱、仪表台、综控台等相关配套部件的合理布局和集成,改善电子信息装备的使用环境,使车内人员能够更加安全、健康、舒适地进行作业,更有利于发挥整个系统的最大效能。 公司产品示意图 公司产品示意图 军用车辆人机环系统内饰是公司重要的产品线,报告期内各年度在公司主营业务收入中的占比均在 90% 以上。公司该产品主要应用于军用装甲车辆,我国军用装甲车辆按行动装置可以分为履带式装甲车辆、轮式 装甲车辆,按照作战使用可以分为电子信息车辆、装甲战斗车辆、装甲保障车辆。公司军用车辆人机环系统 内饰在轮式、履带车辆中均有应用,并使用在不同作战用途,具体如下: 注:蓝色标底为公司产品已应用并列装部队的车型类别。 公司人机环系统内饰产品在装甲车辆应用案例如下:
军用车辆辅助装备涵盖不与驾乘人员直接接触的各种军车辅助、保护类产品。在传统军用车辆上,这些配套部件通常为金属材料或常规树脂材料制作,公司充分利用了非金属复合材料轻质高强、耐磨、耐腐蚀、易于一体化成型的特点,通过良好的工艺设计,实现了对上述传统材料的替代,降低整车重量的同时,也提高了车体的安全性、耐用性。公司的军用车辆辅助类产品目前主要包括复合材料油箱、发动机防雨罩、轮式车挡泥板和坦克隔热板等;保护类产品以高性能碳纤维、芳纶纤维作为增强材料,具有重量轻、强度高、防护性能优异等特点,目前主要包括炮塔外罩、防弹门等。公司该类产品主要应用在装甲战斗车辆、装甲保障车辆。
军用车辆通信装备是指与军车卫星通信系统配套的相关产品。公司产品目前主要为各类复合材料天线罩、反射面,是天馈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公司自主研发的新一代耐冲击天线罩在保证透波性能的基础上, 抗冲击强度更强,达到普通天线罩的 3倍。公司该类产品主要应用在电子信息车辆。 复合材料天线罩(示意图) 耐高温透波天线罩(实物图) (三)主要经营模式 1、盈利模式 公司的核心盈利模式主要为通过基于客户潜在需求的技术创新参与军方的科研项目,在此基础上成为相关型号军用车辆批产阶段的配套供应商,进而完成相应军品的生产和销售实现盈利。 公司根据客户的具体要求,首先进行产品的建模、仿真等结构设计,根据树脂基体和纤维增强材料的不同特性进行材料选择和整体设计,并在产品整体设计的基础上进行产品工艺设计。工艺设计是指对复合材料成型工艺的选择和设计,首先是对基础成型工艺的选择,可选工艺如手糊、预浸料模压、预浸料袋压、真空导入、在线浸渍模压等;之后则是在选定合适的基础工艺后基于产品特征进行的针对性设计和改进,如铺层结构和增强结构的设计等。同时,因公司提供的产品均为定制化产品,需定制部分生产模具及专用工装,在确定具体生产工艺、模具与工装后,外购原材料进行生产,经过复合材料成型、研配、喷漆等一系列生产环节并通过质量检验后,在客户现场进行整车安装并交付。详细流程如下图所示: 2、采购模式 公司生产经营采用订单驱动模式。公司产品主要为军工产品,依据生产订单和研发计划实施计划性采购。 具体采购中,公司实施多源采购政策,主要物料应有不少于两家供方供货,并通过对采购全过程的有效控制,保证所有的物料和服务需求得以及时满足。 公司具体采购方式为询价、比质比价采购,即按供方报出的含税到厂价或预计含税到厂价进行比价,选择质量好、价格低的供方为订购单位。具体采购流程如下: (1)营销中心根据合同情况,下发年度产品交付计划; (2)综合计划部根据产品交付计划,制定公司的生产计划,并根据生产计划制定采购计划; (3)采购部执行采购计划,制定具体采购方案,签订采购、外协合同,并负责跟踪供方按要求交货; (4)质量部对采购、外协加工的原材料、外协件等进行检验,检验合格后办理入库手续,不合格的原 材料、外协件等返厂维修或退换。 3、生产模式 公司主要从事以非金属复合材料的性能研究、工艺结构设计和应用技术为核心的军用车辆配套装备的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业务,生产模式主要分为自行生产和外协生产。 考虑公司主要为定制产品,主要采取“以销定产”的订单生产模式,生产流程主要包括前期研发设计(材料复合性能研究、工艺结构设计、生产工艺设计、模具/工装设计)、成型、研配、喷漆、安装、调试等工序。公司已建立包括机加工车间、成型车间、研配车间、成品仓库等完整的复合材料制品生产线,可覆盖除喷漆外的复合材料制品生产的各加工环节。 目前,公司采取“两头在内,中间在外”的生产模式。公司将具有较高技术含量的前期环节包括研发设计、试制、调试以及小批量生产等在公司内部执行。在公司产品所配套的军用装备开始批量生产时,将市场供应较为充分的成型、研配、喷漆等生产工序通过外协加工的方式进行生产,并通过指导、监督等方式控制外协工序的产品质量、技术指标、供货进度。 (1)自行生产 公司自行生产主要服务于产品开发中的研发、试制、安装调试环节以及小批量、工艺难的订单。公司针对自主生产环节制定了严格的《生产过程控制程序》和《安全控制程序》,在生产前准备、生产计划及物料各自主生产环节能够安全、顺利、高效地开展。 (2)外协生产 公司基于场地空间限制及熟练工人数量不足等制约因素,因此将需要大规模场地投入以及附加值相对较 低、市场供应较为充分的工序通过外协完成,集中公司资源于业务流程的核心环节。 外协生产的主要工序包括成型、研配、喷漆,外协厂商按照公司提供的工艺文件及技术要求进行生产加 工,经公司驻场人员检验合格后交付。 工序外协包括“包工包料”和“带料加工”两种模式。包工包料模式指外协厂商自行采购原材料后按照公司 要求完成委托加工任务,公司向外协厂商支付的外协费用包括材料费用和加工费。带料加工模式指公司向外 协厂商提供待加工产品或加工生产中使用的主要材料,公司向外协厂商支付的外协费用主要为加工费。对于 采用包工包料加工模式的外协厂商,公司通常视同材料供应商,将采购成本计入“原材料-外购半成品”科目, 对于带料加工产生的外协加工费,公司按照委托加工业务处理,在实际发生时计入“委托加工物资-加工费”科 目。上述会计处理方法和可比公司相比不存在较大差异。 4、研发模式 公司的技术研发项目包括军方项目配套研发和自主研发两类,公司研发流程通常包括项目论证阶段、项 目立项阶段、设计方案阶段、工艺方案阶段、试制阶段、设计定型阶段六大阶段,详细情况如下图所示: (1)军方科研项目 军方科研项目一般为定制化产品研发,根据所参与军方项目的具体要求,结合公司现有技术、工艺和生 产能力,进行产品研发和试制,公司产品在军工集团下属研究所或军品总装企业实施安装,按装备研制要求 随整车进行各项实验与验证,一般在整车定型后进入批产阶段。军方项目配套研发的一般流程如下: (2)自主科研项目 公司高度重视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设立了持续、高效的研发体系,形成了较为综合、稳定的研发团队。公司在完成军方研发项目的同时,紧跟行业和技术发展的趋势,把握军方潜在需求,具有前瞻性地开展相关技术、工艺和产品的科研活动。 5、销售模式 公司产品主要应用于军用车辆,为定制产品,因此公司采取直销模式进行产品销售。根据军用装备的采购流程,公司收入可以分为科研项目和批产项目: (1)科研项目 军方在整车批量采购前,需要对产品进行预先研究、产品试制、试验定型。根据需要,军方会向军品总装企业或科研院所提出武器装备研发任务,部分项目需要军品总装企业与其他科研院所或其他具有相应军品研发能力的企业合作研发,军品总装企业与其他科研院所作为科研总体单位与公司签署分包合同,合同标的一般为产品样件。 公司与军品总装企业或其他科研院所一般根据项目产品的复杂程度、研发成本等因素进行协商定价并签订合同,合同价格即为最终价格,双方一般不进行价格调整。 (2)批产项目 公司最终客户为军方,军方采购一般根据次年的军事规划及经费预算制定年度采购计划,并通过年度订货会和补充订货会的形式向军品总装企业下达订货合同,订货合同中会对部分原材料和零部件的供应商进行指定,军品总装企业再向公司采购相关配套装备产品。 公司作为军用装备制造的配套供应商之一,在整车的科研阶段即参与其中,根据相关技术指标,公司会提出系统的设计、工艺、生产、安装解决方案,构成整车生产标准的一部分,一般在整车完成定型后,公司即成为该型号军用车辆配套装备的指定供应商。 (四)行业竞争格局 公司所在细分行业为军工复合材料行业,主要从事以非金属复合材料的性能研究、工艺结构设计和应用技术为核心的军用车辆配套装备的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业务,位于整个军工装备产业链的中上游。 目前,复合材料在军用航空航天领域已经得到了较大规模应用且已经能够用于主承力结构件,但高性能复合材料在军用车辆领域的应用尚处于早期阶段。在军用车辆人机环系统复合材料内饰领域,公司属于较早进入这一领域的企业,已经在军工资质、客户口碑、研发实力、生产经验等方面拥有一定的行业先入优势;同时,基于军工行业特有的安全性、使用可靠性、环境适应性及保密要求,行业内的产品通常由研发企业作为定型后保障生产的供应商,采购主要采用延续采购的配套供应方式。公司通常在军品科研阶段即深度参与相关军品项目的研发、设计、试制和定型工作,进而成为批产阶段的配套供应商。 未来,公司能够持续保持市场竞争力的关键在于不断参与新型号军品的科研项目,进而不断成为新型号批产装备的配套供应商。 由于复合材料在我国军用车辆领域应用的起步时间较晚,行业内竞争者数量不多,行业竞争情况较不透明,市场竞争尚不充分。 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专注于军用装备非金属复合材料业务,作为较早进入军用车辆非金属复合材料配套装备细分领域的企业之一,经过多年耕耘与积累,形成了现有的业务规模与较强的客户黏性,在行业内具有较好的声誉和口碑,每年参与千余台/套军用武器装备的配套供应。公司产品已应用在 93个陆军车型、1个火箭军车型、3个海军车型、16个外贸车型、2个警用车型,处于科研阶段的项目涉及车型超过 50个,其中 10余个项目已交付样车待军方需求批产。在标准制定方面,公司与某军代室共同承担了陆军装备部下达的《军用车辆多功能内衬规范》国家军用标准的起草任务。 报告期末,公司拥有 97项专利权,其中发明专利 8项,实用新型专利 72项,外观设计专利 17项,此外公司还有在申请中的发明专利 13项、实用新型专利 5项、外观设计专利 3项,公司丰富的专利授权和储备数量,体现了公司较强的研发能力。 目前,复合材料在军用航空航天领域已经得到了较大规模应用且已经能够用于主承力结构件,但高性能复合材料在军用车辆领域的应用尚处于早期阶段。在军用车辆人机环系统复合材料内饰领域,公司属于较早进入这一领域的企业,已经在军工资质、客户口碑、研发实力、生产经验等方面拥有一定的行业先入优势;但由于复合材料在我国军用车辆领域应用的起步时间较晚,行业内竞争者数量不多,行业竞争情况较不透明,市场竞争尚不充分。公司在军用车辆复合材料配套装备领域具有较为突出的竞争力。 (一)行业先入优势 军品业务获取具有周期长和延续性的特点。根据公司业务经验,从产品开始研制到最终批产往往需要 4年以上时间,并存在较高的不确定风险,从业企业需要保持长时间的人员和经费投入;对于经过长期投入后已经有相关产品成功研发和批产经验的企业,客户出于可靠性考虑,在需要进行已有型号或类似型号的升级开发任务时,一般会优先选择拥有原型号开发和生产经验的供应商。此外,随着军民融合政策的不断推进,军工行业市场竞争也愈加激烈,通常需要具备相关军工资质才能成为下游军品总装企业的合格供应商,对新进入的企业在产品质量、技术积累、保密制度等方面有着严格的要求。 2010年公司开始参与某重点坦克型号人机环系统内饰的研制,在此之后先后参与了陆军、海军、火箭军的多个重点轮式及履带车辆型号的研制,承担车辆的非金属复合材料人机环系统内饰的研究、开发和生产任务,与配套军工单位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在市场中拥有较高的知名度。2015年以前公司绝大多数产品都处在科研试制阶段,2015年开始陆续进入定型及批量生产阶段,随着我国军用装备信息化、智能化与机械化的加速融合,进入定型及批量生产的型号逐渐增多。目前,公司已获取从事相关军品生产所必需的军工资质,军品研发及验证周期较长的特点持续加速了行业内公司的分化,使已进入供应体系的公司具备较强的行业先发优势,后来者很难追赶。 (二)列装和参研型号优势 武器装备一旦列装部队后,即融入了相应的装备或设计体系,为保证国防体系的安全和完整,保持其战斗能力的延续和稳定,最终用户军方不会轻易更换其主要装备的配套产品,并在其后续的产品日常维护与维修、技术改进和升级、更新换代、备件采购中对该产品的供应商存在一定的技术和产品依赖。因此,产品一旦对客户形成批量供应,可在较长期间内保持市场占有和科研优先参与的优势地位。 公司产品已应用在 93个陆军车型、1个火箭军车型、3个海军车型、16个外贸车型、2个警用车型,年均参与超过千台/套军用装备的配套供应,并在 8×8、6×6、4×4等主流轮式以及履带装甲车市场拥有较多的应用,可在上述主流车型的批产周期内持续获取订单,同时随着军用车辆系列化、车族化、平台化的统型趋势发展,将有效带动公司人机环系统内饰产品、军车配套装备与主流车型的批量配套使用,并逐渐标准化。 另一方面,公司同时拥有丰富的参研型号储备,处于科研阶段的项目涉及车型超过 50个,构成公司未来持续发展的保障。 (三)设计理念及产品优势 公司注重对用户需求的理解,并逐步提炼形成了自身的设计理念。经过多年的发展与积累,公司对军用装备复合材料应用领域尤其是在武器装备轻量化发展、军用车辆人机环系统内饰发展、透波与电磁屏蔽的复合材料天线罩发展的现状和趋势十分熟悉。 公司产品主要应用于军用装备领域,在装备研制过程中,产品经过了可靠性、电磁兼容性、高低温、热区、寒区、高原、涉水、冲击、腐蚀等严格试验,在恶劣条件下的高可靠性产品契合了最终用户的需求。 近年来,装配公司产品的多款装甲侦察车、装甲指挥车、坦克、步兵战车等军用装备参与了各军兵种组织的重要演习演练任务,包括“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 90周年朱日和阅兵”、“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70周年阅兵”及多次驻港澳部队军营开放日等,并应用于如中印边境对峙等边防巡逻及训练。因此,凭借自主研发的先进技术、丰富的项目研发经验和优越的产品质量,公司产品得到了众多军品总装企业及最终用户的高度评价。 (四)技术研发及创新优势 技术研发与创新能力是企业持续获取军工企业订单、提升产品质量的重要因素。自成立以来公司十分重视新技术、新产品的自主研发与成果转化,将技术研发作为关键战略,已取得包括军用车辆人机环系统内饰轻量化技术、模块化集成车辆驾驶舱技术、阻燃性及防破片衬层与人机环系统复合技术、复合材料机柜集成式一体化技术等一系列军工复材制造、成型领域的关键技术与成果。公司在资金投入、技术转化、专利申请及保护等方面为产品研发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保障。公司在军车人机环系统内饰产品的工艺设计、结构设计、工装模具设计、生产、安装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实践操作经验,充分了解各型装备对于人机环系统内饰产品的要求和特点,能够充分响应客户多样化、定制化的研发需求,保障在未来装备升级或新型号研制中实现人机环系统内饰产品的更新迭代。 公司深耕行业多年,拥有一支高水平的研发团队,核心骨干拥有多年行业从业经历,专业涵盖材料成型及控制、模具设计、复合材料工艺、结构设计等相关领域;公司凭借行业内多年的技术积累和产品交付经验受邀成为《军用车辆多功能内衬规范》国家军用标准的起草人,承担了标准信息收集、技术指标研究、可行性研究、试验验证等多项核心任务,在该标准的起草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实质性作用,公司作为唯一一家参与军车内衬领域国家军用标准起草任务的企业,更容易获得客户的在该领域的认可。 (五)专业人才优势 公司秉承“人才是核心竞争力”的理念,把人才的引进、培养、激励放在重要的位置,一方面积极吸引优秀的企业管理、技术研发、市场营销、质量管理等人才,另一方面也非常注重内部人才梯队的培养,提倡员工去探索、学习、研究,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不断增强公司对人才的凝聚力。 公司高级管理层、核心技术人员在军工非金属复合材料领域具有丰富的从业经验,对行业发展趋势和公司产品价值具有深刻的认知和理解。通过多年努力,公司建立了一支高素质、年轻化、专业化的员工队伍。 高效的管理团队和专业化的人才队伍为公司的持续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六)客户黏性优势 公司深耕军用非金属复合材料应用行业多年,是国内较早在科研阶段就参与军用非金属复合材料尤其是军用车辆人机环系统内饰产品研发的民营企业。凭借多年持续的研发投入以及技术、产品、管理优势,公司多次参与了陆军、海军、火箭军等多军种的装备配套及科研任务,在军用车辆人机环系统内饰领域已拥有较为突出的竞争力,与中国兵器、中国电科下属的多家在行业内具有一定主导地位的军工企业保持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经过大量的项目合作,在人机环系统内饰设计方面获得了客户的信任,目前已实现了对我国军用车辆领域主要科研总体单位、军品总装企业的覆盖。积累的优质客户资源,不仅有助于公司现有业务的发展,还为开拓新客户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公司现有客户多为国内十大军工集团下属军品总装企业,其对上游供应商有严格的资格认证,上游供应商一旦成为其合格供应商之后,军工客户考虑产品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轻易不会选择新的供应商,双方形成的战略合作关系延续性比较稳定。 三、主营业务分析 概述 参见“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相关内容。 主要财务数据同比变动情况 单位:元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利润构成或利润来源没有发生重大变动。 占比 10%以上的产品或服务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单位:元
?适用 □不适用 单位:元
1、资产构成重大变动情况 单位:元
□适用 ?不适用 3、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和负债 ?适用 □不适用 单位: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