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报]德科立(688205):无锡市德科立光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2023年半年度报告
|
时间:2023年08月29日 17:47:43 中财网 |
|
原标题:德科立:无锡市德科立光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2023年半年度报告
公司代码:688205 公司简称:德科立
无锡市德科立光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2023年半年度报告
重要提示
一、 本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半年度报告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承担个别和连带的法律责任。
二、 重大风险提示
公司已在本报告中详细阐述公司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各种风险及应对措施,敬请查阅“第三节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之“五、风险因素”。敬请投资者注意投资风险。
三、 公司全体董事出席董事会会议。
四、 本半年度报告未经审计。
五、 公司负责人桂桑、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张劭及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周军腾声明:保证半年度报告中财务报告的真实、准确、完整。
六、 董事会决议通过的本报告期利润分配预案或公积金转增股本预案 无
七、 是否存在公司治理特殊安排等重要事项
□适用 √不适用
八、 前瞻性陈述的风险声明
√适用 □不适用
本报告所涉及的未来计划、发展战略等前瞻性陈述,不构成公司对投资者的实质承诺,敬请投资者注意投资风险。
九、 是否存在被控股股东及其他关联方非经营性占用资金情况
否
十、 是否存在违反规定决策程序对外提供担保的情况?
否
十一、 是否存在半数以上董事无法保证公司所披露半年度报告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 否
十二、 其他
□适用 √不适用
目录
第一节 释义..................................................................................................................................... 4
第二节 公司简介和主要财务指标 ................................................................................................. 5
第三节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 8
第四节 公司治理 ........................................................................................................................... 30
第五节 环境与社会责任 ............................................................................................................... 32
第六节 重要事项 ........................................................................................................................... 34
第七节 股份变动及股东情况 ....................................................................................................... 65
第八节 优先股相关情况 ............................................................................................................... 70
第九节 债券相关情况 ................................................................................................................... 70
第十节 财务报告 ........................................................................................................................... 71
备查文件目录 | 载有公司负责人、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
人员)签名并盖章的财务报表 |
| 报告期内公开披露过的所有公司文件的正本及公告的原稿 |
第一节 释义
在本报告书中,除非文义另有所指,下列词语具有如下含义:
常用词语释义 | | |
德科立、公司、本公司 | 指 | 无锡市德科立光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泰可领科、控股股东 | 指 | 无锡泰可领科实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公司控股股东 |
实际控制人 | 指 | 桂桑、渠建平、张劭 |
骨干网 | 指 | 用来连接多个区域或地区的高速网络,一般作用范围从几十到
几千公里 |
城域网 | 指 | 在城市范围内,以光纤作为传输媒介,集数据、语音、视频服
务于一体的高带宽、多功能、多业务接入的多媒体通信网络 |
接入网 | 指 | 在业务节点与用户之间的所有线路设备、传输设备以及传输媒
质组成的网络,负责用户接入,通常有固网接入和无线接入方
式 |
承载网 | 指 | 位于接入网和交换机之间的,用于传送各种语音和数据业务的
网络,通常以光纤作为传输媒介 |
掺铒光纤 | 指 | 纤芯中掺杂铒离子的光纤,主要作为增益介质,用于光纤放大
器、光纤激光器、光源等设备中 |
增益 | 指 | 输出信号功率和输入信号功率的比值,通常用 dB量表示 |
泵浦 | 指 | 通过提供能量以在不同能级间实现工作物质中粒子数反转分
布的装置 |
ASE补偿 | 指 | 放大的自发辐射补偿。Amplified Spontaneous Emission(ASE)
影响光放大器增益控制,需要 ASE补偿实现精确增益控制 |
WDL效应 | 指 | Wavelength Dependent Loss,波长相关损耗效应,是指被测
器件的损耗随波长变化的效应 |
ROADM系统 | 指 | Reconfigurable Optical Add-Drop Multiplexer,即可重构光分插
复用器,其作用是通过远程的重新配置,可以实现光通路上下
路波长的配置和调整 |
C Band | 指 | Conventional Band,常规波段,范围从 1,530nm到 1,565nm,
光纤在 C波段中表现出最低的损耗,在长距离传输系统中占有
较大的优势 |
L Band | 指 | Long-Wavelength Band,长波长波段,范围从 1,565nm到
1,625nm,是第二低损耗的波长波段,常常在 C波段不足以满
足带宽需求时被使用 |
C+L Band | 指 | C和 L波段一起组成的宽带。当 C波段不足以满足带宽需求的
时候,也会采用 L波段作为补充,可以实现 192个波长,频谱
带宽接近 9.6THz,传输容量提升将近 1倍 |
O Band | 指 | Orignal Band,原始波段,波长范围 1,260nm~1,360nm |
XFP | 指 | 10 Gigabit Small Form Factor Puggabe,10G小型可热插拔光收
发模块,是串行 10G光收发模块的一种标准化封装 |
QSFP | 指 | Quad Small Form-factor Pluggable,四通道小型可热插拔光收发
模块,是为了满足市场对更高密度的高速可插拔解决方案的需
求而诞生的,可支持并行四通道 40G的传输速率 |
OSFP | 指 | Octal Small Form Factor Pluggable Module,八通道小型可热插
拔光收发模块,是一种小型化可插拔的高速光收发模块封装形
式 |
CFP2 | 指 | Centum Form-Factor Pluggable,100G可热插拔光收发模块,是
CFP MSA组织定义的用于高速数字信号传输的光收发模块封
装,可支持 40G和 100G的多种业务类型。CFP2与 CFP相比 |
| | 仅在协议定义尺寸上有差异,CFP2协议定义尺寸为 CFP协议
定义尺寸的一半 |
dBm | 指 | Decibel Relative To One Milliwatt,分贝毫瓦,指代功率的绝对
值 |
VGA | 指 | Variable Gain Amplifier,可调增益放大器。通常指光放大器的
增益可以外部调节,并保持调节后增益谱的平坦性 |
OTN | 指 | Optical Transport Network,光传送网,是在光域内实现业务信
号的传送、复用、路由选择、监控,并且保证其性能指标和生
存性的传送网络 |
WDM | 指 | 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ing,即波分复用,是将两种或多
种不同波长的光载波信号在发送端经复用器汇合在一起,并耦
合到光线路的同一根光纤中进行传输的技术 |
CWDM | 指 | Coarse 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ing,稀疏波分复用技术,
亦称粗波分复用技术,在一根光纤中同时传输不同波长的光信
号的技术,波长间隔通常在 20nm左右 |
MWDM | 指 | Medium 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ing,中等波分复用,是
中国移动在 ITU-TSG15 Q6中间会议上首次提出,在重用粗波
分复用(CWDM)前 6波的基础上,通过左右偏移 3.5nm扩展
为 12波,具有非等距波长的特点 |
DCI | 指 | Data Center Interconnection,指不同数据中心互联网络,承载数
据中心间互联业务的专有网络 |
报告期、本期、本报告期 | 指 | 2023年 1月 1日至 2023年 6月 30日 |
元、万元、亿元 | 指 | 除非特别说明,指人民币元、万元、亿元 |
第二节 公司简介和主要财务指标
一、 公司基本情况
公司的中文名称 | 无锡市德科立光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公司的中文简称 | 德科立 |
公司的外文名称 | Wuxi Taclink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
公司的外文名称缩写 | Taclink |
公司的法定代表人 | 桂桑 |
公司注册地址 | 无锡市新区科技产业园93号-C地块 |
公司注册地址的历史变更情况 | 无 |
公司办公地址 | 无锡市新区科技产业园93号-C地块 |
公司办公地址的邮政编码 | 214028 |
公司网址 | www.taclink.com |
电子信箱 | [email protected] |
报告期内变更情况查询索引 | 不适用 |
二、 联系人和联系方式
| 董事会秘书(信息披露境内代表) |
姓名 | 张劭 |
联系地址 | 无锡市新区科技产业园93号-C地块 |
电话 | 0510-85347006 |
传真 | 0510-85347055 |
电子信箱 | [email protected] |
三、 信息披露及备置地点变更情况简介
公司选定的信息披露报纸名称 | 上海证券报(www.cnstock.com)、中国证券报(
www.cs.com.cn)、证券时报(www.stcn.com)、证券日
报(www.zqrb.cn) |
登载半年度报告的网站地址 | www.sse.com.cn |
公司半年度报告备置地点 | 公司证券事务部 |
报告期内变更情况查询索引 | 不适用 |
四、 公司股票/存托凭证简况
(一) 公司股票简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股票简况 | | | | |
股票种类 | 股票上市交易所及板块 | 股票简称 | 股票代码 | 变更前股票简称 |
A股 | 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 | 德科立 | 688205 | 不适用 |
(二) 公司存托凭证简况
□适用 √不适用
五、 其他有关资料
□适用 √不适用
六、 公司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一) 主要会计数据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主要会计数据 | 本报告期
(1-6月) | 上年同期 | 本报告期比上年
同期增减(%) |
营业收入 | 359,188,553.56 | 432,684,587.55 | -16.99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 47,792,052.48 | 70,377,812.07 | -32.09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
性损益的净利润 | 28,025,738.30 | 68,955,229.13 | -59.36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 -3,992,439.48 | 67,178,253.89 | -105.94 |
| 本报告期末 | 上年度末 | 本报告期末比上
年度末增减(%)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 | 1,920,858,460.16 | 1,889,295,585.93 | 1.67 |
总资产 | 2,132,693,270.26 | 2,136,270,721.72 | -0.17 |
(二) 主要财务指标
主要财务指标 | 本报告期
(1-6月) | 上年同期 | 本报告期比上年
同期增减(%) |
基本每股收益(元/股) | 0.49 | 0.96 | -48.96 |
稀释每股收益(元/股) | 0.49 | 0.96 | -48.96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基本每股收
益(元/股) | 0.29 | 0.95 | -69.47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 | 2.49 | 9.97 | 减少7.48个百分点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加权平均净 | 1.46 | 9.77 | 减少8.31个百分点 |
资产收益率(%) | | |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 | 9.97 | 6.58 | 增加3.39个百分点 |
公司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的说明
√适用 □不适用
1、受电信通信传输行业阶段性波动,上半年需求有所放缓,公司为获取稳定订单,主动下调部分成熟产品销售价格,营业收入同比下降 16.99%,同时,上半年公司新品逐步上量,对本期利润的贡献较小,二者影响导致净利润同比下降 32.09%。
2、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达 9.97%,同比增加 3.39个百分点。公司高度重视产品研发,为拓展 O Band密波传输、骨干网传输、DCI等领域,持续加大相关领域的研发投入。
3、基本每股收益、稀释每股收益、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基本每股收益分别为 0.49元、0.49元、0.29 元,较上年同期分别下降 48.96%、48.96%、69.47%,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分别为 2.49%、1.46%,同比分别减少 7.48个百分点和 8.31个百分点,以上指标的变动主要是公司 2022年 8月 9日首次公开发行上市后股本、净资产增加以及本期净利润下降所致。
七、 境内外会计准则下会计数据差异
□适用 √不适用
八、 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和金额
√适用 □不适用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非经常性损益项目 | 金额 | 附注(如适用) |
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 | -9,448.96 | |
越权审批,或无正式批准文件,或偶发性的税收返还、减免 | | |
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但与公司正常经营业务密切相
关,符合国家政策规定、按照一定标准定额或定量持续享受
的政府补助除外 | 8,047,808.80 | |
计入当期损益的对非金融企业收取的资金占用费 | | |
企业取得子公司、联营企业及合营企业的投资成本小于取得
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产生的收益 | | |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损益 | | |
委托他人投资或管理资产的损益 | | |
因不可抗力因素,如遭受自然灾害而计提的各项资产减值准
备 | | |
债务重组损益 | | |
企业重组费用,如安置职工的支出、整合费用等 | | |
交易价格显失公允的交易产生的超过公允价值部分的损益 | | |
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产生的子公司期初至合并日的当期净损
益 | | |
与公司正常经营业务无关的或有事项产生的损益 | | |
除同公司正常经营业务相关的有效套期保值业务外,持有交
易性金融资产、衍生金融资产、交易性金融负债、衍生金融 | 15,003,665.37 | |
负债产生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以及处置交易性金融资产、
衍生金融资产、交易性金融负债、衍生金融负债和其他债权
投资取得的投资收益 | | |
单独进行减值测试的应收款项、合同资产减值准备转回 | | |
对外委托贷款取得的损益 | | |
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
动产生的损益 | | |
根据税收、会计等法律、法规的要求对当期损益进行一次性
调整对当期损益的影响 | | |
受托经营取得的托管费收入 | | |
除上述各项之外的其他营业外收入和支出 | -39,957.16 | |
其他符合非经常性损益定义的损益项目 | 249,834.90 | |
减:所得税影响额 | 3,485,588.77 | |
少数股东权益影响额(税后) | | |
合计 | 19,766,314.18 | |
对公司根据《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解释性公告第 1号——非经常性损益》定义界定的非经常性损益项目,以及把《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解释性公告第 1号——非经常性损益》中列举的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界定为经常性损益的项目,应说明原因。
□适用 √不适用
九、 非企业会计准则业绩指标说明
□适用 √不适用
第三节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一、 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一)所属行业及行业发展情况
1、公司所属行业
公司所处行业为光通信领域下的光电子器件行业。光电子器件行业处于光通信产业链的中游,产业链的上游为电子元器件、PCB、光芯片、光有源器件、光无源器件、结构件等元器件供应商;产业链的下游为电信设备制造商、数据通信设备制造商等光通信设备制造商,以及电信运营商、数据运营商及专网用户等。
得益于大数据、云计算、算力网络等新技术、新业态的快速发展,数据流量需求持续爆发式增长,光通信行业整体呈现快速发展趋势,带动了骨干网、城域网、宽带接入网、大型数据中心和数据中心互联互通的建设和升级,为高速率长距离电信传输类光器件、子系统、接入及数通产品带来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2、行业发展情况及未来发展趋势
2.1 行业发展情况
①AI大模型对算力的需求进一步推动光通信网络加快升级演进
2023年,生成式人工智能大语言模型(例如 ChatGPT)的问世,引发了人工智能算力需求的迅速增长。这种高算力需求进一步刺激了光通信网络的升级演进和 800G等高速率光模块的需求。
②400G骨干网规模建设需求启动
2023年 3月,全世界第一条长距离 400G 骨干网由中国移动正式验收,双程全长 5,616千米,系统覆盖 C+L波段 80波,单波采用 400G QPSK相干调制。全国 400G 骨干网建设拉开序幕。专家判断,基于 QPSK码型的 130G波特率 80波 400G系统,将在 2024年商用,2025年规模商用。这将带动 400G长距离光模块、C+L光放大器和 OXC光背板等产品的需求显著增长。
③电力通信系统需求
“十四五”期间,国网规划建设特高压线路“24交 14直”,总投资 3,800亿元。其中的电力通信系统,也将迎来新一轮的建设高峰。这将进一步推动基于自主底层芯片和技术的超长距光传输子系统的快速发展。
2.2 未来发展趋势
①400G骨干网的关键核心技术进一步发展与突破
未来 400G骨干网的规模建设需求,将带动与其相关的大量底层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与突破,这主要包括:相干光模块内部的宽谱光放大芯片、大功率 C+L 无缝宽谱光放大芯片及器件、C+L波段的拉曼放大芯片及器件、超宽光谱的性能无感知均衡技术、超宽光谱状态下的 WSS或替代技术。
②国内企业愈发重视上游核心芯片技术的研发和资源整合
近年在核心器件自主化的推动下,中国光芯片发展迅速。国内企业开始积极布局 DFB、 EML和薄膜铌酸锂调制器等光芯片的研发和制造,并逐步应用于数通及电信领域;在半导体光放大芯片等领域也积极布局并取得了初步产业化应用成果。同时,激光雷达领域也是一个重要领域与方向,目前国内的相关企业纷纷进入该领域,预计激光雷达领域的增长将成为未来几年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领域,但该领域的底层创新仍显不足。
③国内光通信企业布局海外运营成为大趋势
为应对海外需求的快速增长、实现对国际客户需求的快速响应,国内光通信企业纷纷在海外布局或建设研发、制造基地。同时,在政策层面,中国企业“走出去” 对外贸易政策和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也积极推动了这个进程的发展。出于投资环境和地域安全等因素的综合考虑,在东南亚进行投资建厂逐渐被国内企业所认同,被认为是实现全球化市场战略的重要举措。
(二)公司主要业务、主要产品及其用途
公司主营业务主要为光电子器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分为光电子器件、子系统。
随着公司产品线的拓展以及业务规模的扩大,公司 Combo PON光收发模块、DCI子系统等新产品将逐步放量。现参照同行业上市公司产品分类标准,调整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分类,将公司产品按应用领域分为传输类产品、接入和数据类产品。
公司传输类产品包括电信传输类光收发模块、光纤放大器、传输类子系统、光无源器件等。
电信传输类光收发模块包括从 155M、1.25G、10G、100G到 400G及以上速率相干和非相干光收发模块,支持 10km、40km、80km及以上传输距离。光纤放大器产品包括掺铒光纤放大器、拉曼放大器和半导体光放大器。传输类子系统主要包括超长距传输子系统、数据链路采集子系统。
光无源器件包括光开关、相干器件等。
公司接入类产品主要应用于宽带接入和无线接入。宽带接入产品有 GPON OLT、Combo PON及 BOSA等。无线接入产品主要包括前传子系统及各种 10G、25G灰光和彩光光收发模块。
数据通信产品主要应用于数据中心机房之间的互联互通和数据中心机房内部通信,包括 DCI产品和各类数据通信用光收发模块,数据通信用光收发模块支持 2km以下短距离传输。
报告期内,公司新产品种类不断拓展,L++光放大器、数据中心 800G高速产品、宽带接入Combo PON系列产品、相干光模块系列产品、DCI产品等均取得较好进展,公司持续提供满足市场和客户需求的新产品。
(三)公司经营模式
1、销售模式
公司采取直销为主、经销为辅的销售模式。公司主要通过两种方式开拓客户:第一,通过积极拜访潜在客户、参加展会交流、参加行业标准会议等方式获取市场需求,经过客户交流、样品测试等方式通过客户认证,进而获得订单;第二,凭借自身的研发实力和长期积累的经验,公司提前把握市场技术发展方向,引导客户潜在需求,提前为客户提供解决方案,最终获得客户订单。
2、采购模式
公司主要采取以销定采和适度备货的采购模式,根据在手订单、产品预测、研发项目需求及备货需求等形成原料需求计划,下达原料采购申请,通过询价或年度框架协议择优选定供应商后,发起采购订单内部审批,审批完成后下达采购订单。采购部对已经生效的采购订单进行交付跟踪,确保采购原料能按照需求日期及时到货和报检,品质部门检验合格后入库,公司定期与供应商对账开票和付款。
3、生产模式
公司以自主生产为主,主要采用“按销售订单生产”和“按销售预测生产”相结合的模式进行。公司市场部门根据销售订单及销售预测制定需求计划;计划部门组织评审,安排生产计划、委外加工计划和生产排程;公司生产部门执行生产计划,并对执行情况进行反馈调整;品质部对半成品和成品进行检验,检验合格后入库。
4、研发模式
公司高度重视研发工作,长期以来坚持自主研发模式。公司业已建立较为完善的研发体系和管理制度,研发工作的核心指导思想是主动引导市场和满足市场需求相结合,一方面紧跟行业发展的前沿技术,致力于探索先进技术的产业化路径,结合自身技术储备,主动引导市场,在超长距传输子系统、高速率长距离相干和非相干光收发模块、C+L光放大器、长距离前传子系统等领域的研发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另一方面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根据客户提出的产品需求推进研发立项和开发,快速响应,获得了国内外客户的高度认可。
(四)公司的市场地位、主要的业绩驱动因素
公司是光通信行业中为数不多的同时具备产业链横向和纵向综合整合能力的高新技术企业,自成立以来陆续承担了国家火炬计划项目、国家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863项目、江苏省科技成果转化等项目,“WDM超长距离光传输设备项目”曾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公司建有江苏省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省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无锡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企业分站,并与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共同建设了联合创新中心。
公司长期致力于长距离光传输的技术研究和产品开发,坚持技术迭代,在长距离光电子器件产品上不断推陈出新,在宽谱放大器、小型化可插拔放大器、高速率长距离相干和非相干光收发模块、大容量智能数据链路采集子系统、超长距传输子系统等领域保持较强的技术优势,在行业内树立了鲜明的技术特点,保持了一定的行业地位。
二、 核心技术与研发进展
1. 核心技术及其先进性以及报告期内的变化情况
经过行业内多年的积累,公司形成了较为强大的自主创新能力,在光收发模块、光放大器、光传输子系统研发方面优势明显,在光通信领域具有多项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成果,并已申请相关专利。公司主要产品的核心技术如下:
序号 | 核心技术名称 | 技术来源 | 技术先进性 |
1 | 高速光学器件封装技术 | 自主研发 | 该封装技术用于高速激光模组和高速接收器模组的封装,在光学上采用了多种透镜组合,对
激光器的模斑进行变换,使其与光纤模斑匹配,从而达到最佳的耦合性能,有效地提升了传
输速率,目前已可满足 100G、200G及 400G产品的应用要求,未来具备向 800G及更高速率
迭代的潜力。 |
2 | 高频电路板设计技术 | 自主研发 | 该技术为公司的高速光收发模组研发带来了强劲的支撑,依照该电路板设计技术,即可实现
高频信号的高频阻抗配合,实现良好的信号完整性,从而成功实现高速光收发模块性能。 |
3 | 高速光收发模块长距离传输技术 | 自主研发 | 该技术依托于自主研发的半导体光放大器自动控制技术和软件自动补偿算法,在满足符合技
术标准的高精度光功率监控的前提下,成功突破了 100Gbps光信号在中距 40公里和长距 80
公里的稳定传输,达到了国家“十四五规划”中重点列出的 5G新基建所需的长距离传输需
求。 |
4 | 高频仿真技术 | 自主研发 | 该技术是结合光收发模块射频开发实践而形成的自有的先进高频仿真技术。该技术的核心包
括仿真建模规范、模型等效简化方法、射频传输线优化方法以及基于脚本的参数自动优化算
法等,可实现设计前期射频传输线的简单、快速、准确的建模,缩短射频仿真周期,加快产
品开发进度。 |
5 | 高频结构设计技术 | 自主研发 | 该技术主要用于 100G、200G、400G等光收发模块,用于满足高频电磁干扰要求、电磁辐射
要求、高速光收发模组散热的结构设计要求。该技术采用多层防护的模式,使用军品级导电
胶水,在恒温恒湿的万级净化环境中通过精密点胶机严格控制胶量、固化时间,达到理想的
截面形状和压缩率,从而达到可靠的导电连续性,最终实现有效的电磁屏蔽和衰减。 |
6 | 高速光收发模块生产工艺平台技
术 | 自主研发 | 该技术用于实现高速光收发模块的平台化、简单化、可控化的生产制造。整个制造技术包含
自动测试装置统一部署软件技术、生产数据平台管理技术、制造流程管理与执行系统、生产
指标设计系统、研发辅助调测平台技术、老化监控系统和 ERP辅助系统等。该技术显著提高
了模组的复用性,缩短了软件开发周期,加快了产品导入进度,整个自动化软件系统具有高
复用性、低耦合性、高鲁棒性等特点。 |
7 | 高速激光发射模组和激光接收模
组生产工艺平台技术 | 自主研发 | 该技术为公司自有知识产权的先进制造技术,用于实现高速激光发射模组和激光接收模组的
平台化、简单化、可控化的生产制造。整个先进制造技术包含 CWDM耦合软件系统、基于
MWDM的 OAM测试系统、多功能 OSA控制系统软件等。 |
8 | 增益平坦滤波器设计技术 | 自主研发 | 该技术利用光源调节技术,在光放大器的中间级调整光源光谱,使光放大器总体增益平坦。
通过总体增益谱的反馈控制,实现插损和谱线的精确调节,从而精确设计 GFF谱线,实现大
带宽内的 1dB以内的平坦度要求。此方法相较于传统技术在输出端设计 GFF更加准确,不涉
及二次补偿光谱烧孔效应,技术领先。 |
序号 | 核心技术名称 | 技术来源 | 技术先进性 |
9 | 小型化光放大器技术 | 自主研发 | 该技术利用小器件、定制化的合成器件,小弯曲半径光纤,可靠的盘纤工艺,以及紧凑型的
电路设计,实现单波或窄带 10dBm左右功率输出,增益 10~20dB。带电模块尺寸小于
45*15.5*9mm,纯光模块小于 35*15*5.5mm。 |
10 | 光放大器控制技术 | 自主研发 | 该技术在电路上利用多种自动控制手段,实现带 ASE补偿的自动增益控制、自动功率控制、
自动电流控制、自动温度控制等,控制精度+/-0.2dB;多种控制模式可以切换,实现上下
电、上下波的瞬态控制等。本技术与其他复杂的控制技术相比,性价比较高,是经过批量产
品验证的可靠技术。 |
11 | 半导体光放大器技术 | 自主研发 | 该技术通过系统实验,调整半导体光放大器输入输出功率以及增益特性,使 SOA工作在线性
区,系统可以无误码传输。经过优化的半导体光放大系统,在不同控制模式下,实现 O Band
多波线性放大,主要应用于 100G及以上长距离传输,弥补了 O Band高速率、长距离传输的
技术短板。通过载流子寿命优化设计,实现高功率宽谱 SOA,主要应用于 C++ Band、L++
Band、C+L Band多波放大。 |
12 | 热插拔光放大器技术 | 自主研发 | 该技术基于 XFP、QSFP、CFP2、OSFP等封装形式,参考光收发模块控制协议,实现了光放
大器的热插拔功能。该技术可以实现单波、多波甚至 VGA光放大,单波功率较低,一般在
10dBm左右;多波 VGA增益可调 10dB,功率可达 20dBm以上。该技术有效推动了光放大
器产品的标准化、模块化进程,节省了用户的系统开发成本,利于现场维护,深受市场欢
迎。 |
13 | 阵列光放大器技术 | 自主研发 | 该技术在一个光放大模块内,通过共享泵浦或者独立泵浦方式,实现了 8、16及更多路数的
独立光放大。该技术能够实现 10~25dB增益,输出 20dBm以上,主要应用于全光网、
ROADM系统中。 |
14 | 拉曼光放大器技术 | 自主研发 | 该技术利用光纤的受激拉曼散射原理,实现光信号的前置或后置拉曼放大。后置拉曼可实现
10~30dB左右增益多波放大,增益平坦<=1.5dB,噪声<=0dB。拉曼光放大器包括 1阶、2
阶、高阶以及混合拉曼等类型,主要应用于超长距光传输系统,处于业内领先水平。 |
15 | 低噪声光放大器技术 | 自主研发 | 该技术利用内部光开关,把大增益范围进行分段,分段后的小增益范围通过光开关切换,可
以降低小增益时内部 VOA的插损,有效降低小增益时的噪声。另外,也可以通过控制中间
接入损耗和波长的关系,减少 WDL效应,有效减小低增益时的噪声。上述设计可以降低噪
声 0.5~2dB以上,提高了系统性能,处于业内领先水平。 |
16 | 增益可调光放大器技术 | 自主研发 | 该技术优化了光放大器光路设计,采用可调衰减器补偿全程增益,结合增益平坦技术,可以
实现增益调节范围 10~20dB左右,增益平坦度小于 1dB,功率输出大于 20dBm。基于本技术
的光放大器产品兼容多种固定增益产品,适用场景广泛,性价比高。 |
序号 | 核心技术名称 | 技术来源 | 技术先进性 |
17 | 高功率光放大器技术 | 自主研发 | 该技术利用多模泵浦、铒镱共掺技术实现高功率光放大,具备泵浦冗余、多光口输出、自动
功率控制等功能,总体输出功率可以达到 30~37dBm,适用于有线电视光网络,技术处于业
内一流水平。 |
18 | ASE光源技术 | 自主研发 | 该技术基于掺铒光纤不同的光路结构,开发出 C band、C+L Band宽带 ASE光源产品,该类
型产品功率谱稳定性可达到常温下+/-0.02dB/8h,广泛应用于系统或器件测试。 |
19 | 数字控制光放大器技术 | 自主研发 | 该技术利用数字控制方式,通过高速采样及自动反馈控制,优化控制算法,实现光放大器的
数字式控制、多种工作模式、瞬态控制等功能。该技术输出功率 20dBm以上,典型情况下瞬
态小于+/-1dB,主要应用于单波、多波光放大器产品。 |
20 | 无源模块控制技术 | 自主研发 | 该技术基于光放大器的光路和控制技术,集成了分光器、WDM、光开关、VOA、
Mux/Demux等,开发出特定功能的无源模块,在光通信系统中应用广泛。 |
21 | 扩展波段光放大器技术 | 自主研发 | 该技术通过掺杂光纤、拉曼、半导体技术,实现 L++扩展波段 EDFA,L++扩展波段 SOA放
大器。L++ EDFA输出功率高达 27dBm,L++ SOA应用于单波及多波放大。L++ 扩展波段放
大器,主要应用于 400Gbps长距离干线网。 |
22 | 光传输子系统框架设计技术 | 自主研发 | 该技术应用于 1U、2U、3U、5U、10U等 19/21英寸机框式光传输子系统设备平台,设计布
局合理,符合绿色节能设计原则,业务单板速率兼容 10G-400G,能够实现完整的光传输系统
功能。产品主要应用于数据链路采集子系统、5G前传子系统、DCI传输系统、接入型
OTN、超长距传输子系统等场景。 |
23 | 超强编码纠错技术 | 自主研发 | 该技术针对超长距离的特殊性及系统指标的必要性,采用带外 EFEC编码纠错,提升系统
OSNR容限 10dB左右,延长无中继传输距离达 40km以上,是超长距光传输子系统的核心技
术之一。 |
24 | 受激布里渊散射抑制技术 | 自主研发 | 该技术通过对发送端光信号加载特定调制信号的方法,提高非线性阈值,抑制 SBS效应,可
显著提高系统发送端光功率,单波发送光功率最高达到 22dBm以上,延长无中继传输距离
25km以上,是超长距光传输子系统的核心技术之一。 |
25 | 长距离 5G前传传输技术 | 自主研发 | 该技术通过对光模块发端光谱优化处理、对系统进行非对称色散及非对称合解波优化设计
等,使得系统性能和各波长传纤损耗、色散代价自动配对优化,提高了系统的色散容限、光
功率容限和非线性容限。该技术可大大增加 BBU站点的覆盖范围,降低 5G建设成本,是长
距离 5G前传子系统的核心技术之一。 |
26 | 高速率波分传输技术 | 自主研发 | 该技术基于光电混合集成、高阶算法、阵列放大等核心技术,创新开发出低成本、高速率、
大容量波分传输系统,覆盖 C Band和 O Band波段,可实现对相干传输技术的部分兼容和替
代。 |
序号 | 核心技术名称 | 技术来源 | 技术先进性 |
27 | 全波段分组集成技术 | 自主研发 | 该技术基于光纤传输可用光谱,包括 O、C、S、E、C、L波段,采用光电混合集成、全波段
阵列式半导体放大、分组集成等核心技术,创造性提出全波段分组集成光传输系统,可实现
240波,单波 25~200G波分,80~120km距离,可广泛应用于城域网、DCI系统。 |
28 | 分光放大器集成技术 | 自主研发 | 该技术在一个光放大模块内,通过共享泵浦方式,实现了 8、16及更多路数的同时光放大。
该技术能够实现 10~20dB增益,主要应用于 C Band的 40G、100G光传输系统的分光放大。 |
29 | 数据链路光放大器技术 | 自主研发 | 该技术通过光放大器、分光器、智能控制器件配合设计,对现网 O Band 100G光信号进行分
光、放大、复制、关断,以便于后端设备进行分析处理及其安全保护,具备噪声指数低、增
益平坦、饱和输出功率高等技术特点。该技术主要应用于 O Band的 40G、100G数据链路采
集子系统。 |
30 | 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 | 自主研发 | 该技术采用超窄线宽脉冲光源作为探测光源,具有主动波长温度调谐控制和频率可调制的特
点,能够实现极窄线宽和高功率输出。采用该技术的光纤传感系统,探测精度及准确度处于
行业领先水平,主要用于实现地埋光缆防外破监控、光缆路由标定、光缆识别等功能。 |
31 | 小信号分辨率特征提取技术 | 自主研发 | 该技术从信号的幅值角度出发,基于直方图统计方法,提取短时主冲击强度分辨特征,最终
实现信号的精细化分析,能够提高信号识别准确率,减少误报率。该技术主要应用于超长距
光传输子系统。 |
32 | 自动化生产测试平台的设计制造
技术 | 自主研发 | 该技术是公司基于产品特点,结合自身技术能力,针对性自主开发的全套生产制造和测试平
台。该技术包含生产信息流管理、部分生产测试设备制造、主要设备共享、自动化硬件框架
建设、自动化软件平台开发以及 OXC(光交叉连接)等特殊专用设备的开发,实现了制造信
息化、流程化、模块化、自动化,提升了设备利用率,提高了生产效率,保证了产品质量。 |
国家科学技术奖项获奖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奖项名称 | 获奖年度 | 项目名称 | 奖励等级 |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 2007 | WDM超长距离光传输设备
(ZXWM-M900) | 二等奖 |
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认定情况
√适用 □不适用
认定主体 | 认定称号 | 认定年度 | 产品名称 |
无锡市德科立光电子技术股
份有限公司 | 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 2022年度 | / |
2. 报告期内获得的研发成果
截至 2023年 6月 30日,公司已取得知识产权 202项,其中专利 145项(包括发明专利 26项、实用新型专利 114项、外观设计专利 5项),软件著作权 39项、商标 18项。
报告期内获得的知识产权列表
| 本期新增 | | 累计数量 | |
| 申请数(个) | 获得数(个) | 申请数(个) | 获得数(个) |
发明专利 | 5 | 3 | 74 | 26 |
实用新型专利 | 2 | 3 | 119 | 114 |
外观设计专利 | 0 | 0 | 5 | 5 |
软件著作权 | 3 | 3 | 39 | 39 |
其他 | 0 | 0 | 37 | 18 |
合计 | 10 | 9 | 274 | 202 |
3. 研发投入情况表
单位:元
| 本期数 | 上年同期数 | 变化幅度(%) |
费用化研发投入 | 35,810,018.67 | 28,475,837.85 | 25.76 |
资本化研发投入 | - | - | - |
研发投入合计 | 35,810,018.67 | 28,475,837.85 | 25.76 |
研发投入总额占营业收入比例(%) | 9.97 | 6.58 | 增加3.39个百分点 |
研发投入资本化的比重(%) | - | - | - |
研发投入总额较上年发生重大变化的原因
□适用 √不适用
研发投入资本化的比重大幅变动的原因及其合理性说明
□适用 √不适用
4. 在研项目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单位:万元
序号 | 项目名称 | 预计总投
资规模 | 本期投入
金额 | 累计投入
金额 | 进展或阶
段性成果 | 拟达到目标 | 技术水平 | 具体应用前景 |
1 | 相干光收发模块
的研究开发 | 3,000.00 | 252.27 | 2,355.35 | 样品验证 | 面向电信网络和数据中心
对于大容量长距离光传输
需求,按照相关协议标准
开发出 400G长距离相干
光收发模块。 | 目前相干光收发模块的研
究以 400G CFP2封装形式
为主,主要实现 120km以
及 120km以上的传输,与
业内先进技术水平相当。 | 应用于骨干
网、城域网。 |
2 | DCI设备的研究
开发 | 3,000.00 | 113.62 | 1,107.86 | 小批量试
产 | 面向数据中心互联互通应
用开发低成本、低功耗、
大带宽、高集成、模块
化、易扩展、光电解耦的
新型光传输子系统产品。 | 目前公司 DCI产品可实现
低成本非相干替代,技术
和成本均领先于行业。 | 应用于数据中
心机房之间互
联互通。 |
3 | 10G速率长距离
光收发模块研究
开发 | 1,800.00 | 375.26 | 1,496.33 | 批量,持
续研发迭
代中 | 开发 10G 80km以上光收
发模块系列产品,进一步
降低功耗和成本、扩展工
作温度范围。 | 目前公司已完成小封装
10G 80km光收发模块开
发,满足0℃~85℃扩展温
度范围,下一步预期满足
工业级温度要求,与业内
先进技术水平相当。 | 小封装
SFP+,低成本
和小功耗,适
应宽温应用的
场景增多。 |
4 | 100G速率中长距
光收发模块研究
开发 | 3,400.00 | 579.11 | 2,951.42 | 批量,持
续研发迭
代中 | 面向 100G中长距离
(40km、80km及 80km
以上)应用,开发系列光
收发模块。 | 引入半导体光放大器,解
决中长距离传输的技术问
题,业内先进技术水平。 | 应用于城域
网,相比于相
干解决方案,
成本优势明
显,应用广
泛。 |
5 | 5G前传光收发模
块研究开发 | 2,000.00 | 365.07 | 1,686.40 | 批量,持
续研发迭
代中 | 面向 5G前传光传输网
络,开发 25G系列光收发
模块,扩展工作温度范
围、降低功耗。 | 6波 25G CWDM光收发
模块已在 2020年批量出
货;6波 25G +12波 10G
方案已研发成功,并完成 | 应用于 5G接
入领域。 |
| | | | | | | 现网试点测试,为行业内
首批完成开发的厂家之
一。 | |
6 | 数据链路采集子
系统的应用研究
开发 | 1,550.00 | 81.40 | 1,129.70 | 批量,持
续研发迭
代中 | 基于现有产品迭代开发更
高集成度、更高速率、统
一网管的新一代数据链路
采集子系统产品。 | 目前已完成 200G产品、
智能分光及三合一高集成
产品的批量生产,400G
产品正在研发,处于行业
领先水平。 | 应用于网络安
全领域,需求
旺盛和市场前
景广阔。 |
7 | 无源模块系列产
品的应用研究开
发 | 1,300.00 | 246.70 | 1,188.74 | 批量,持
续研发迭
代中 | 分光监控、高密度连接、
光开关等系列产品,形成
批量生产。 | 分光监控模块、高密度连
接产品、光开关等系列产
品,与业内先进技术水平
相当。 | 主要应用于新
一代光交叉互
联(OXC)系
统中的光线路
板和支路板
中。 |
8 | 400G速率中短距
光收发模块研究
开发 | 1,000.00 | 250.78 | 746.82 | 小批量试
产 | 面向 400G中短距离
(40km以下)应用,开
发系列光收发模块。 | 通过提高信号质量,降低
发射端噪声水平,400G
非相干 40km产品,处于
行业领先水平。 | 应用于承载
网。 |
9 | 小型化光放大器
的应用研究开发 | 750.00 | 169.51 | 709.36 | 批量,持
续研发迭
代中 | 开发用于 DCO相干模块
的小型化光放大器,形成
批量生产,同时研发更小
型光放大器。 | 应用于相干模块内,提供
功率放大的小型化光放大
器,已经批量交付,处于
行业领先水平。 | 主要应用于相
干光模块内
部,提供功率
补偿。 |
10 | 长距离光传输子
系统应用研究开
发 | 1,200.00 | 128.05 | 1,007.05 | 批量,持
续研发迭
代中 | 面向电力传输等需跨沙
漠、跨无人区、跨山脉的
应用场景实现超长距无中
继光传输,最远无中继传
输距离达到 400km以上。 | 传输距离 450km以上的产
品小批量生产,支持
200G的产品同步研发
中,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 应用于国家电
网等行业。 |
11 | 可插拔光放大器
的应用研究开发 | 1,000.00 | 46.33 | 499.32 | 批量,持
续研发迭
代中 | QSFP、CFP2、CFP等可
插拔光放大器,形成批量
生产。 | 目前产品可单波或者多波
放大,与业内先进技术水
平相当。 | 应用在城域网
和数据中心互
联领域。 |
12 | 数据中心光收发
模块项目研究 | 1,500.00 | 118.13 | 666.25 | 小批量试
产 | 面向数据中心内部互连的
需求,开发光组件和光收
发模块。 | 目前公司的数据中心光收
发模块项目研究以 100G
和 400G为主,完成低功
耗 800G光收发模块开
发,符合行业技术发展趋
势。 | 应用于数据中
心内部互联。 |
13 | 可调增益光放大
器的应用研究开
发 | 800.00 | 138.41 | 557.13 | 批量,持
续研发迭
代中 | 进一步提升性能,多款放
大器已经通过客户测试,
完成转产,进入批量阶
段。 | 目前已实现 15dB左右的
增益范围可调,与业内先
进技术水平相当。 | 应用于骨干
网。 |
14 | 半有源系列产品
的应用研究开发 | 800.00 | 103.48 | 636.16 | 批量,持
续研发迭
代中 | 面向 5G前传半有源网络
应用,开发 5G前传子系
统产品,通过光收发模块
调顶等方式实现运维管
理,通过一主一备线路实
现 1+1线路保护功能。 | 5G前传半有源产品已研
发成功,为行业内首批完
成开发的厂家之一。同时
公司为行业内首个推出
20km长距离 5G半有源产
品的厂家。20km、40km
等长距离半有源产品实现
量产并现网应用。 | 应用于 5G接
入领域。 |
15 | 宽谱光放大器的
应用研究开发 | 1,300.00 | 183.74 | 1,023.87 | 批量,持
续研发迭
代中 | 完成多款 C++、L++光放
大器,形成批量生产。 | 已完成多款 C++、L++系
列光放大器转产,技术水
平业内领先。 | 应用于新一代
骨干网络通信
传输。 |
16 | COMBO PON项
目研究开发 | 1,000.00 | 429.14 | 768.74 | 小批量试
产 | 面向光纤到户的需求,开
发兼容多场景应用的 10G
COMBO PON OLT产品 | 目前公司已经推出 10G
COMBO PON对称和非对
称 OLT等产品,技术与
行业内水平相当。 | 应用于宽带接
入领域,应用
广泛。 |
合计 | / | 25,400.00 | 3,581.00 | 18,530.50 | / | / | / | / |
5. 研发人员情况
单位:万元 币种:人民币
基本情况 | | |
| 本期数 | 上年同期数 |
公司研发人员的数量(人) | 169 | 139 |
研发人员数量占公司总人数的比例(%) | 23.70 | 22.16 |
研发人员薪酬合计 | 1,743.31 | 1,538.12 |
研发人员平均薪酬 | 10.96 | 11.56 |
教育程度 | | |
学历构成 | 数量(人) | 比例(%) |
硕士及以上学历 | 29 | 17.16 |
本科 | 120 | 71.01 |
大专及以下学历 | 20 | 11.83 |
合计 | 169 | 100.00 |
年龄结构 | | |
年龄区间 | 数量(人) | 比例(%) |
30岁及以下 | 108 | 63.91 |
31-40岁 | 40 | 23.67 |
41-50岁 | 18 | 10.65 |
51岁及以上 | 3 | 1.78 |
合计 | 169 | 100.00 |
6. 其他说明
□适用 √不适用
三、 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 核心竞争力分析
√适用 □不适用
1、技术创新与研发优势
1.1丰富的技术储备
公司是光通信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自主创新,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及研发体系建设。凭借长期的技术积累,公司陆续承担了国家级火炬计划项目、国家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863项目、省级重大科技成果转化等项目 10余项,“WDM超长距离光传输设备项目”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超长跨距光传输系统五阶非线性和四阶色散智能补偿技术及其应用”荣获江苏信息通信行业科学技术一等奖,参与起草的《40Gbit/s/100Gbit/s强度调制可插拔光收发合一模块》等 8项行业标准获得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颁布的科学技术一等奖。研发团队中,李现勤博士主持起草了《YD/T 3025-2016小型化掺铒光纤放大器》国家通信行业标准。
截至 2023年 6月 30日,公司已取得知识产权 202项,其中专利 145项(包括发明专利 26项、实用新型专利 114项、外观设计专利 5项),软件著作权 39项、商标 18项,主持和参与制定行业技术标准 33项。
1.2可持续的自主研发能力
公司通过二十余年的行业经验积累,对行业发展具有深刻的认识,熟悉行业发展周期,对行业动态和市场走向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在此基础上,公司建立了光收发模块、光放大器、光传输子系统三大技术平台,形成以高速率、长距离、模块化为主要特点的核心技术,拥有江苏省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省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无锡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企业分站,并与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共同建设了联合创新中心,完善的研发架构为公司研发活动提供了良好平台。同时,公司拥有一支人员素质高、稳定性强的研发人才队伍,形成了包含市场调研、需求分析、技术研究、产品开发、生产制造、产品测试、系统集成等各个环节的研发体系。
2、产品结构优势
下游客户对光电子器件产品在性能指标、应用领域和实施场景等方面有诸多差异化需求,多元化的产品体系可以在提高客户满意度的同时发掘更多市场需求。公司经过持续的研究开发、技术积累和产品创新,形成了涵盖通信传输、接入和数据类产品在内的多元化产品体系,各类产品技术之间深度融合、相互促进,产生了较强的协同效应。
公司产品广泛应用于光通信骨干网、承载网、接入网、5G前传、5G中回传、数据链路采集、数据中心互联、特高压通信保护等重要领域,多元化的产品结构有助于公司全方位满足市场差异化需求,有利于公司深耕现有客户资源,拓宽新产品销售渠道,能够有效增强公司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3、制造工艺优势
自成立以来,公司一直专注于光电子器件的研发和生产制造,经过长年的生产实践,逐步完善各项生产工艺,具备从芯片封测、器件封装、模块制造到光传输子系统设计制造等垂直制造能力,公司通过自研自制部分专有测试设备,搭建自动化测试平台,有效提升了生产设备利用率,形成了具有自主创新的制造工艺优势,具体主要体现在:
序号 | 技术名称 | 先进性 |
1 | 高速光学器件
封装技术 | 该封装技术用于高速激光模组和高速接收器模组的封装,在光学上采用
了多种透镜组合,对激光器的模斑进行变换,使其与光纤模斑匹配,从
而达到最佳的耦合性能,有效地提升了传输速率,目前已可满足 100G、
200G、400G和 800G产品的应用要求,具备向 800G及更高速率迭代
的潜力。 |
2 | 高速激光发射
模组和激光接
收模组生产制
造平台技术 | 该技术为公司自有知识产权的先进制造技术,用于实现高速激光发射模
组和激光接收模组的平台化、简单化、可控化的生产制造。整个先进制
造技术包含 CWDM耦合软件系统、基于 MWDM的 OAM测试系统、
多功能 OSA控制系统软件等。 |
3 | 高速光收发模
块生产制造平
台技术 | 该技术用于实现高速光收发模块的平台化、简单化、可控化的生产制造。
整个制造技术包含自动测试装置统一部署软件技术、生产数据平台管理
技术、制造流程管理与执行系统、生产指标设计系统、研发辅助调测平
台技术、老化监控系统和 ERP辅助系统等。该技术显著提高了模组的
复用性,缩短了软件开发周期,加快了产品导入进度,整个自动化软件
系统具有高复用性、低耦合性、高鲁棒性等特点。 |
序号 | 技术名称 | 先进性 |
4 | 光放大器生产
制造平台技术 | 该技术秉承平台化、模块化理念,为光放大器产品生产,设计通用的工
装夹具、自动测试系统以及生产信息管理系统,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
产品质量。 |
4、客户资源优势
公司成立二十余年来,产品和研发始终坚持以市场和客户需求为导向,重视并积极参与国内外客户的技术研发和新产品开发,坚持贴近客户、服务客户、紧密合作,致力于为客户提供有价值的服务。
公司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经营策略,得到了客户的广泛认可,实现了公司与众多客户的互利合作、共同成长。目前,公司客户分布全球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覆盖电信设备制造商、数据通信设备制造商、电信运营商、数据运营商和专网等多个领域。公司产品长期服务于包含中兴通讯、中国移动、中国电信、Infinera、Ciena、国家电网、烽火通信、中国联通、诺基亚及 ECI等优质客户。公司优质的客户资源以及与客户间稳定的合作关系已成为公司较为突出的竞争优势。
(二) 报告期内发生的导致公司核心竞争力受到严重影响的事件、影响分析及应对措施 □适用 √不适用
四、 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受电信传输行业阶段性波动影响,上半年市场需求有所放缓,公司围绕既定战略部署,主动下调成熟产品销售价格,短期内营收和毛利额承压,同比上年同期下降较快,但降幅收窄,环比观察,营收和毛利额呈逐季回升趋势。目前公司在手订单充裕,募投项目高速率光模块扩产建设进展顺利,公司将加大新品研发推进力度,加快新品生产交付,随着市场需求逐渐回暖,战略红利将逐步释放。
2023年 1-6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35,918.86万元,较去年同期下降 16.99%;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 4,779.21万元,较去年同期下降 32.09%;剔除股份支付费用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 6,305.79万元,较去年同期下降 26.37%。
报告期内公司经营主要工作如下:
1、经营管理体系建设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推进经营管理体系建设,实行事业部经营负责制,加强制度流程建设、风险管控体系建设,升级完善了一系列信息化系统,基本建立了核心业务和财务信息联动管理体系。公司持续深化项目管理,通过优化产品设计、强化产品生产导入,提高产品质量,缩短交付周期,提升管理能力。
内部控制方面,公司不断加强内控体系建设,持续优化采购、生产、研发和销售服务业务流程和相关内部控制,保证公司经营管理合法合规,提升公司整体管理和运营水平,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