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报]交控科技(688015):交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3年半年度报告

时间:2023年08月29日 22:11:48 中财网

原标题:交控科技:交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3年半年度报告

公司代码:688015 公司简称:交控科技



交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3年半年度报告








重要提示
一、本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半年度报告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承担个别和连带的法律责任。

二、重大风险提示
公司可能存在的风险已在本报告中“第三节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中“五、风险因素”部分详细描述,敬请投资者注意投资风险。

三、公司全体董事出席董事会会议。


四、本半年度报告未经审计。


五、公司负责人郜春海、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曹润林及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张帅声明:保证半年度报告中财务报告的真实、准确、完整。


六、董事会决议通过的本报告期利润分配预案或公积金转增股本预案 公司报告期内无半年度利润分配预案或资本公积金转赠股本预案。


七、是否存在公司治理特殊安排等重要事项
□适用 √不适用

八、前瞻性陈述的风险声明
√适用 □不适用
本报告中所涉及的未来计划、发展战略等前瞻性描述不构成对投资者的实质性承诺,敬请投资者注意投资风险。


九、是否存在被控股股东及其他关联方非经营性占用资金情况


十、是否存在违反规定决策程序对外提供担保的情况?


十一、是否存在半数以上董事无法保证公司所披露半年度报告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 否

十二、其他
□适用 √不适用

目录
第一节 释义..................................................................................................................................... 4
第二节 公司简介和主要财务指标 ................................................................................................. 5
第三节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 9
第四节 公司治理 ........................................................................................................................... 33
第五节 环境与社会责任 ............................................................................................................... 35
第六节 重要事项 ........................................................................................................................... 38
第七节 股份变动及股东情况 ....................................................................................................... 51
第八节 优先股相关情况 ............................................................................................................... 55
第九节 债券相关情况 ................................................................................................................... 55
第十节 财务报告 ........................................................................................................................... 56



备查文件目录载有公司法定代表人、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会计机构负责人签名并 盖章的财务报告
 报告期内在中国证监会指定网站上公开披露过的所有公司文件的正文 及公告原稿



第一节 释义
在本报告书中,除非文义另有所指,下列词语具有如下含义:

常用词语释义  
本公司、公司、交控科技交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京投公司北京市基础设施投资有限公司
交大资产北京交大资产经营有限公司
基石基金北京基石创业投资基金(有限合伙)
交控硅谷北京交控硅谷科技有限公司
苏州交控苏州交控科技有限公司
杭州交控杭州交控科技有限公司
交控技术装备交控技术装备有限公司
TCTATraffic Control Technology America LLC,美国子 公司名称
交控科技(上海)、交控上海交控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佛山交控佛山交控科技有限公司
大象科技北京大象科技有限公司
内蒙古交控安捷、交控安捷内蒙古交控安捷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埃福瑞、埃福瑞北京埃福瑞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富能通、富能通北京富能通科技有限公司
城轨创新城轨创新网络中心有限公司
国家科技部、科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国家工信部、工信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国家发改委、发改委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中国证监会、证监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
上交所上海证券交易所
保荐机构、主承销商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会计师事务所、立信立信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
《证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
《科创板股票上市规则》《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票上市规则》
《公司章程》交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章程》
本报告期、报告期、本期2023年1月1日至2023年6月30日
元、万元、亿元人民币元、人民币万元、人民币亿元
CBTCCommunications-Based Train Control,基于通信的 列车控制系统
I-CBTCInteroperability Communications-Based Train Control,基于互联互通的CBTC系统
FAOFully Automatic Operation,全自动运行系统
VBTCVehicle-vehicle Based Train Control System,基 于车车通信的列车控制系统
PB-TACSPerception based Train Autonomous Control System 基于感知的车车通信列车运行控制系统
AVCOSAutonomous Virtual Coupling Operation System, 自主虚拟编组运行系统
ATPAutomatic Train Protection,列车自动防护系统
ATOAutomatic Train Operation,列车自动驾驶系统
ATSAutomatic Train Supervision,列车自动监控
SILSafety Integrity Level,安全性等级;分为 SIL1- SIL4共4个级别,其中SIL4为最高等级
GoAGrades of Automation,自动化等级
RAMSReliability, Availability, Maintenance, Safety, 可靠性、可用性、维修性和保障性
CTCSChinese Train Control System,中国列车运行控制 系统
ITEIntelligent Train Eye智能列车鹰眼系统
PMV&CV公司宗旨(Purpose)、使命(Mission)、愿景(Vision)、 文化(Culture)、价值观(Value)体系
5G+AICDE5G:第五代移动通信;A:AI,ArtificialIntelligence, 人工智能;I:IoT,Internet of Things,物联网;C: Cloud Computing,云计算;D:Big Data,大数据;E: Edge Computing,边缘计算



第二节 公司简介和主要财务指标
一、公司基本情况

公司的中文名称交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的中文简称交控科技
公司的外文名称Traffic Control Technology Co.,Ltd.
公司的外文名称缩写TCT
公司的法定代表人郜春海
公司注册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智成北街3号院交控大厦1号楼1层101室
公司注册地址的历史变更情况(1)2009年12月4日公司设立,注册地址为:北京市海 淀区高粱桥斜街44号一区89号楼13A04室。(2)2010 年6月12日,注册地址变更为“北京市丰台区科技园海鹰 路6号院北京总部国际2、3号楼(园区)”。(3)2021 年9月15日,注册地址变更为“北京市丰台区智成北街3 号院交控大厦1号楼1层101室”。
公司办公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智成北街3号院交控大厦1号楼1层101室
公司办公地址的邮政编码100070
公司网址www.bj-tct.com
电子信箱[email protected]

二、联系人和联系方式

 董事会秘书(信息披露境内代表)证券事务代表
姓名毕危危张瑾
联系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智成北街3号院交控 大厦1号楼1层101室北京市丰台区智成北街3号院交控大 厦1号楼1层101室
电话010-83606086010-83606086
传真010-83606009010-83606009
电子信箱[email protected][email protected]

三、信息披露及备置地点变更情况简介

公司选定的信息披露报纸名称《中国证券报》、《上海证券报》、《证券时报》、《证券 日报》
登载半年度报告的网站地址www.sse.com.cn
公司半年度报告备置地点上海证券交易所及公司董事会办公室

四、公司股票/存托凭证简况
(一) 公司股票简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股票简况    
股票种类股票上市交易所及板块股票简称股票代码变更前股票简称
A股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交控科技688015不适用

(二) 公司存托凭证简况
□适用 √不适用
五、其他有关资料
□适用 √不适用

六、公司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一) 主要会计数据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主要会计数据本报告期 (1-6月)上年同期本报告期比上年 同期增减(%)
营业收入754,607,023.87935,632,927.57-19.35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1,474,930.5381,407,610.36-61.34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 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0,883,525.4566,703,159.42-83.68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66,204,505.39-168,865,067.66不适用
 本报告期末上年度末本报告期末比上 年度末增减(%)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2,422,774,459.742,457,594,107.46-1.42
总资产5,409,480,325.095,618,369,198.05-3.72

(二) 主要财务指标

主要财务指标本报告期 (1-6月)上年同期本报告期比上年同 期增减(%)
基本每股收益(元/股)0.170.44-61.36
稀释每股收益(元/股)0.170.43-60.47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基本每股收 益(元/股)0.060.36-83.33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283.53减少2.25个百分点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加权平均净 资产收益率(%)0.442.89减少2.45个百分点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16.4412.64增加3.80个百分点

公司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的说明
√适用 □不适用
2023年1-6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5,460.70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19.35%,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147.49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61.34%,主要原因为:受部分工程项目延期及前期公司新增订单量影响,公司本期在执行项目交货量低于上年同期。

公司2023年6月末总资产540,948.03万元,较上年年末下降3.72%,主要原因为:公司支付上年度员工年终奖及向股东派发现金红利减少货币资金,导致期末总资产降低。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242,277.45万元,较上年年末下降1.42%,主要原因为:报告期内,公司向股东派发现金红利。

2023年1-6月公司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1.28%,比上年同期下降2.25个百分点,每股收益为0.17元,较上年同期降低61.36%,主要原因为:公司实现的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较上年同期有所降低。

2023年1-6月公司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16.44%,较上年同期增长了3.8个百分点,主要原因为:(1)为了保持科技创新的优势,公司持续开展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投入;(2)受部分工程项目延期及前期公司新增订单量影响,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减少。


七、境内外会计准则下会计数据差异
□适用 √不适用

八、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和金额
√适用 □不适用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非经常性损益项目金额附注(如适用)
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1,251,200.49 
越权审批,或无正式批准文件, 或偶发性的税收返还、减免  
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但与 公司正常经营业务密切相关,符 合国家政策规定、按照一定标准 定额或定量持续享受的政府补助 除外20,936,219.33 
计入当期损益的对非金融企业收 取的资金占用费  
企业取得子公司、联营企业及合 营企业的投资成本小于取得投资 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 产公允价值产生的收益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损益  
委托他人投资或管理资产的损益  
因不可抗力因素,如遭受自然灾 害而计提的各项资产减值准备  
债务重组损益  
企业重组费用,如安置职工的支 出、整合费用等  
交易价格显失公允的交易产生的 超过公允价值部分的损益  
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产生的子公 司期初至合并日的当期净损益  
与公司正常经营业务无关的或有 事项产生的损益  
除同公司正常经营业务相关的有 效套期保值业务外,持有交易性金 融资产、衍生金融资产、交易性金 融负债、衍生金融负债产生的公允 价值变动损益,以及处置交易性金 融资产、衍生金融资产、交易性金 融负债、衍生金融负债和其他债权 投资取得的投资收益3,944,824.66 
单独进行减值测试的应收款项、合 同资产减值准备转回  
对外委托贷款取得的损益  
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 的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产 生的损益  
根据税收、会计等法律、法规的 要求对当期损益进行一次性调整 对当期损益的影响  
受托经营取得的托管费收入  
除上述各项之外的其他营业外收 入和支出-1,238,105.12 
其他符合非经常性损益定义的损 益项目  
减:所得税影响额3,595,506.91 
少数股东权益影响额(税 后)707,227.37 
合计20,591,405.08 


对公司根据《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解释性公告第1号——非经常性损益》定义界定的非经常性损益项目,以及把《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解释性公告第1号——非经常性损益》中列举的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界定为经常性损益的项目,应说明原因。

□适用 √不适用

九、非企业会计准则业绩指标说明
□适用 √不适用
第三节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一、 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一)主要业务、主要产品或服务情况
公司的主营业务是以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 CBTC技术为核心,专业从事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的研发、关键设备的研制、系统集成以及信号系统总承包、维保维护服务及其他相关技术服务等。

公司主要产品有基础 CBTC系统、I-CBTC系统、FAO系统、PB-TACS系统等,并在信号系统的基础上,将业务范围延伸至城轨云系统、智能运维系统等。上述产品适用于城市轨道交通、客运铁路、重载(货运)铁路、市域轨道交通等多个制式,并适用于新建线路、既有线路升级改造、运营维保服务等不同领域。

基础 CBTC系统:基于通信的列车运行控制系统,采用先进的通信、计算机技术,连续控制、监测列车运行的移动闭塞方式,通过车载设备、轨旁通信设备实现列车与车站或控制中心之间的信息交换,完成列车运行控制。

I-CBTC系统:互联互通的 CBTC系统是基于统一规范和标准,实现不同厂商的信号设备互联互通,实现列车跨线运营的 CBTC系统。I-CBTC系统了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和运营能力,主要应用了跨系统衔接技术、协同控制技术。

FAO系统:全自动运行系统应用了无人驾驶技术、跨专业融合联动技术的系统,实现了全功能自动化运行、无司机在线参与值守的列车运行控制。

PB-TACS系统:基于感知的车车通信列车运行控制系统是新一代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系统具备架构简化、设备精简的特点,同时应用了多传感器融合的智能感知、多车运行控制资源管理、基于多模融合的高性能可扩展一体化智能车载平台等关键技术,实现了列车追踪间隔、折返间隔等系统性能的有效提升。

城轨云系统:应用了云平台、边缘计算技术,将信号、综合监控、AFC、企业信息化等在内的多个业务系统通过统一云平台实现线网级综合应用。

智能运维系统:应用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研发出轨道交通关键装备运维增强技术和平台,实现整体运维过程的智能化、各种运营信息系统的信息集成和协同,提高运营服务效率,降低运营成本。


(二)所处行业情况
国家重视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出台多项政策推动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发展。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发布的《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战略与“十四五”发展思路研究报告》指出,到 2035年我国要基本建成便捷顺畅、经济高效、绿色集约、智能先进、安全可靠的现代化高质量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实现国际国内互联互通、全国主要城市立体畅达、县级节点有效覆盖,有力支撑包括都市区 1小时通勤的“全国 123出行交通圈”。交通基础设施质量、智能化与绿色化水平居世界前列,交通运输全面适应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有力保障国家安全。

2022年 12月底,国家发改委印发了《“十四五”扩大内需战略实施方案》,方案指出,倡导节约集约的绿色生活方式,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完善城市慢行交通系统,加快推动轨道交通在机动化出行中的占比,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超大城市中心城区轨道交通密度,完善城市路网。

新线建设方面,十四五期间,城市轨道交通新线建设即将进入高位平稳发展新阶段,根据已批规划测算,五年内将新建线路 3,000公里左右,行业保持健康稳定发展。根据公开资料显示,报告期内包括石家庄、长沙、广州、南宁、北京等在内的多个城市轨道交通项目获批。其中,2023年 3月,石家庄轨道通 1号线三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获河北省发改委批复,工程总投资21.15亿元;广州市城市轨道交通 8号线北延段支线工程(江府~纪念堂)环境影响报告获广州市生态环境局批复,总投资约为 246.51亿元。4月,石家庄地铁 6号线一期初步设计获批;南宁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关于转发南宁市轨道交通 6号线一期工程初步设计批复的通知,项目总投资额约为 201.29亿元。5月,长沙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复,规划涉及长沙地铁 1号线北延一期延伸线、4号线北延、7号线一期等线路;6月,北京市轨道交通三期建设规划取得国家发改委批复,第三期建设规划共包含 1号线支线、7号线三期(北延)、11号线二期、15号线二期、17号线二期(支线)、19号线二期、20号线一期、25号线三期(丽金线)、M101线一期、S6线(新城联络线)一期以及亦庄线-5号线、10号线联络线工程 11个项目,规划里程约 231.3公里,设站 88座。

线路改造和维保服务方面,随着既有线路运营时长逐年递增和开通里程数的增加,线路改造和运营维保市场空间巨大。根据公开资料显示,截至 2023年 6月 30日,中国内地累计有 57个城市投运城轨线路 10566.55公里,2023年上半年新增运营线路 8条,共计新增里程 236.55公里。根据行业经验,质保期通常为两年,开通运营 15年进入改造周期,在新开通运营线路不断增加、维保线路和进入改造周期线路持续增加的趋势下,维保和改造业务将进行持续稳定的发展。

市域铁路方面,市场空间将迎来快速增长期。“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依托辐射带动能力较强的中心城市,提高 1小时通勤圈协同发展水平,培育发展一批同城化程度高的现代化都市圈。根据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发布的《城市轨道交通 2022年度统计和分析报告》显示,近 5年,市域铁路长度持续增加,线路长度由 2018年 656.5公里增加到 2022年的 1223.46公里,累计新增 566.96公里。根据公开信息显示,报告期内,2023年 3月,市域(郊)铁路成都至德阳线工程初步设计及概算获四川省发改委批复,核定工程总概算 305.41亿元,全长约 70.87公里;5月,温州市域铁路 S3线(瑞安段)项目获批,工程总投资额 143.8亿元,线路全场 16.7公里。



二、 核心技术与研发进展
1. 核心技术及其先进性以及报告期内的变化情况
公司以CBTC自主技术为核心,成功研制出I-CBTC、FAO等创新升级技术,并已实现工程应用。公司将CBTC技术的应用范围由城市轨道交通新线建设拓展至重载铁路和既有线路改造市场。公司在多年的研发创新积累中,掌握了信号系统精细设计、高可靠性全天候列车自动防护等多项核心技术,并建立了完善的技术保密制度,实现对技术的有力保护,公司核心技术目前均已经取得专利、软件著作权等知识产权,并在主要的产品和服务中实现应用。

2023年上半年,公司除了进一步升级I-CBTC和FAO技术外,仍持续加大力度投入下一代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的研发及工程化,基于感知的车车通信列车运行控制系统(PB-TACS)、自主虚拟编组运行系统(AVCOS)等核心系统实现突破;加大重载铁路移动闭塞列车控制系统、市域铁路的投入;面向城轨智慧应用,研发一体化综合承载“天枢”平台。同时,公司多项核心技术获得“城市轨道交通科技进步奖”等专业奖项。

基于感知的车车通信列车运行控制系统(PB-TACS)精简了地面及轨旁设备,提升了列车追踪和折返的效率,并在后备模式下通过鹰眼系统,实现了近距离的追踪。同时为调度人员指挥行车提供高效的决策方案,实现了固定运行图向动态运行图转变的行车指挥技术,提升了行车指挥效率及乘客服务质量。目前PB-TACS系统已完成工程设计及功能实现,产品已获得独立第三方安全认证SIL4级产品安全认证证书,已在香港迪士尼线和北京地铁11号线中进行了现场实验,并将在成都轨道交通30号线、太原地铁1号线实现工程应用。

自主虚拟编组运行系统(AVCOS)的多个关键技术已实现了突破:基于多传感器融合的净空检测技术、基于人工智能视觉感知的车轨协同运行技术、基于最优化理论的编组列车协同曲线规划技术、基于模型预测的编组列车曲线跟踪技术等,AVCOS系统已在北京地铁11号线完成现场测试和示范工程验收,并获得工程试运行授权证书;后续将继续完善应用场景,并在北京地铁19号线进行验证。

重载移动闭塞列车运行控制系统以重载列车349个运行场景为基础,突破重载列车空气制动模型、大型货运站场连续发车技术、北斗定位技术、重载列车完整性检测技术等核心创新点。

已于2021年6月完成了重载产品全球技术发布,于2021年12月获得产品确认函,2022年开始在朔黄铁路上进行开通前的贯通试验,截止报告期末,已完成20个移动闭塞车站中的16个车站的贯通试验,计划于2023年12月完成朔黄线重载移动闭塞系统一阶段开通,工程项目的进展依赖多个项目相关方协作的进度,最终项目的结题以实际验收情况为准。

都市圈轨道交通列车运行控制系统已完成了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都市快轨(160-200km/h)列车运行控制系统技术规范》团体标准牵头编制工作,该标准已于2023年4月正式发布。公司牵头编制的《都市快轨(160km/h~200km/h)列车运行控制系统技术指南》白皮书于2023年4月于北京-青岛国际城市轨道交通展览会暨高峰论坛完成发布。

交控科技所研发的天枢平台,包含“云”、“数”、“智”能力,是符合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所规划的智慧城轨方向,为城轨智慧应用提供基础开放生态的全栈式能力平台。报告期内,基于天枢平台,公司为东莞交投综合交通数据治理提供大数据平台已经于报告期正式运营,该大数据平台完成高速/公交/静态停车数据的采集、存储、加工、管理和展示全过程数据开发与治理,支撑了东莞交投综合交通运营驾驶舱的建设,目前正在为东莞智慧高速、巴士、停车等业务持续赋能。


国家科学技术奖项获奖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奖项名称获奖年度项目名称奖励等级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2012年基于通信的城轨列车运行控 制系统关键技术及其应用二等奖

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认定情况
√适用 □不适用

认定主体认定称号认定年度产品名称
交控技术装 备有限公司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022轨道交通列车运行控制系统设备


2. 报告期内获得的研发成果
(1)科研项目
交控科技承担了多项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2023年上半年新增1项科研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面向虚拟编组的城轨列车群调控一体化理论与关键技术》”。该项目聚焦于城轨虚拟编组列车调度决策与运行控制一体化问题,将突破传统调度决策与运行控制的专业壁垒,为我国列控领域抢占重要科技前沿、实现我国轨道交通列控技术从“并跑”到“领跑”的跨越提供理论基础和关键技术支撑。

(2)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丰台轨道交通前沿研究联合基金
公司与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丰台区政府等共同出资设立的“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丰台轨道交通前沿研究联合基金”已运行8年,取得显著效果,充分发挥了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发展作用,对接企业需求,增强企业核心技术创新能力。

(3)知识产权及标准
公司建立了完善的知识产权内控制度,实现对知识产权的保护。2023年上半年公司共新增申请专利57件,获得授权58件,均为国内授权专利;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累计拥有授权专利915件。

2023年上半年,公司参与编制的国家标准《工业自动化和控制系统信息安全产品安全开发生命周期要求》发布,牵头编制的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的团体标准《都市快轨(160-(4)奖项
截止2023年6月30日,公司“基于异构云的城轨列控通用集成测试平台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和“山地城市地铁工程设计建造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项目均获得“城市轨道交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报告期内获得的知识产权列表


 本期新增 累计数量 
 申请数(个)获得数(个)申请数(个)获得数(个)
发明专利57321645697
实用新型专利015176160
外观设计专利0116558
软件著作权1212720720
其他0000
合计697026061635

3. 研发投入情况表
单位:元

 本期数上年同期数变化幅度(%)
费用化研发投入124,094,577.10118,253,535.654.94
资本化研发投入   
研发投入合计124,094,577.10118,253,535.654.94
研发投入总额占营业收入比例(%)16.4412.64增加3.80个百分点
研发投入资本化的比重(%)   

研发投入总额较上年发生重大变化的原因
√适用 □不适用
本期研发投入总额较上年同期增加584.10万元,主要原因为:公司持续研发投入,研发相关设备投入增加,导致相应的设备折旧增加。


研发投入资本化的比重大幅变动的原因及其合理性说明
□适用 √不适用

4. 在研项目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单位:元

序号项目名称预计总投资规模本期投入金额累计投入金额进展或阶段性 成果拟达到目标技术水平具体应用前 景
1网络化运行智能 调度系统开发研 究项目(一期)40,500,000.001,289,213.8038,090,513.45项目已完成场景及调度规则进行故障场景 的自动处置,并根据故障实时 发展情况在线更新计划运行 图,打破当前运营调度完全依 靠人工经验的现状,提升调度 系统的自动化水平。国内领先国内外轨道 交通运营企 业
2乘客智能服务系 统开发与应用项 目(一期)51,800,000.003,268,676.2140,696,495.22产品验证阶段研制乘客智能服务系统有利于 提升乘客出行体验,有助于乘 客更加便捷出行;有助于运营 提高运营安全的服务能力,更 加高效的提升应急处置的能 力、同时借助系统将有助于运 营更加深入的挖掘列车商业潜 力,为运营提供商业收益。国内领先国内既有城 轨线路改造 以及新建线 路的产品定 制化应用
3自主虚拟编组运 行系统建设项目195,366,400.0036,061,768.01167,817,481.46产品验证阶段完成自主虚拟编组运行系统的 研发,并建设示范工程国际领先国内外城市 轨道交通系 统
4轨道交通孪生系 统建设项目97,340,100.0017,403,592.1364,608,385.56产品验证阶段完成未来智能车辆段、智能车 站、未来调度中心和智能培训 中心的概念设计国际领先国内外城市 轨道交通系 统
5面向客户体验的 智能维保生态系 统建设项目61,995,100.0015,186,539.7640,597,456.09产品验证阶段建设线上运维服务中心、全国 备品备件总库及线下体验生态 中心。国内领先为多地区地 铁运营公司 提供“培训+ 备品备件+维
        护修”包干 式服务。
6智能运维系统开 发与应用项目 (二期)70,500,000.0011,459,098.3931,590,656.32产品开发阶段建立线网级多专业智能运维平 台,消除专业间的壁垒,实现 跨专业故障分析;降低工作区 域对维保工作的限制,提高故 障处置效率及时效性。国内领先为多地区地 铁运营公司 提供“一站 式”智能运 维解决方 案,降低运 维成本,支 撑各地区域 化运维、综 合班组等新 型维保方式 的变革。
7RTOC HIL总装验 证平台45,000,000.002,181,097.0825,485,014.63产品验证阶段完成总装验证平台的研究,满 足多场景、功能和性能的验 证,提高平台的拓展及通用 性。国内领先国内城市轨 道交通
8基于智能感知的 运行环境安全防 护系统研究48,500,000.002,392,118.2819,224,182.84产品开发阶段研制一套基于智能感知的运行 环境安全防护系统,实现基于 感知的列车高精度定位、线路 净空安全检测、车轨协同感知 运行。国际领先国内外城市 轨道交通
9面向灵活编组的 FAO产品研发项 目78,800,000.0012,929,617.0439,051,472.19产品开发阶段在全自动运行系统的基础上, 实现两列列车的全自动连挂解 编能力;连挂列车可实现全自 动运行相关场景下的全功能运 行要求。灵活编组技术的应 用,有助于提高列车的满载 率、提升乘客便捷舒适体验、 节能降耗等。国内领先国内城市、 市域等轨道 交通系统新 建、改造
10重载铁路列车运 行控制系统产品 研发项目(二 期)49,500,000.002,685,789.338,418,373.92产品开发阶段完成重载铁路移动闭塞系统在 国际范围内的首次工程化应 用,实现重载铁路从固定闭塞 向移动闭塞的系统升级,大幅 提高重载铁路线路运能,提高 重载铁路信号设备自动化水 平,信号系统安全完整性等级 达到国际最高 SIL4 标准。国际领先重载铁路市 场
11智能网联云控平 台与低空航空器 运行管理系统总 体方案与关键技 术研究2,000,000.00212,648.53212,648.53产品概念阶段构建为公交、消防、救护等提 供智能网联基础信息服务和面 向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企业、车 企等提供定制化信息服务能 力,为实现车辆与周围车、 人、交通基础设施和网络全方 位协同提供基础平台;形成低 空航空器运行管理系统总体方 案,识别关键技术并完成实验 室可行性验证,搭建原型系 统,面向目标用户完成概念场 景的运行演示。国内领先智能网联汽 车及立体交 通云控、低 空航空器运 行管理
合计/741,301,600.00105,070,158.56475,792,680.21////


5. 研发人员情况
单位:万元 币种:人民币

基本情况  
 本期数上年同期数
公司研发人员的数量(人)483550
研发人员数量占公司总人数的比例(%)24.4824.97
研发人员薪酬合计7,590.167,388.48
研发人员平均薪酬15.0913.78


教育程度  
学历构成数量(人)比例(%)
博士研究生61.24
硕士研究生12024.84
大学本科33268.74
大学专科214.35
高中及以下40.83
年龄结构  
年龄区间数量(人)比例(%)
30岁以下(不含30岁)24450.52
30-40岁(含30岁,不含40岁)20742.86
40-50岁(含40岁,不含50岁)316.42
50-60岁(含50岁,不含60岁)10.20
60岁以上00


6. 其他说明
□适用 √不适用

三、 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 核心竞争力分析
√适用 □不适用
公司以 CBTC自主技术为核心,成功研制出 I-CBTC、FAO等创新升级技术,并已实现工程应用。公司将 CBTC技术的应用范围由城市轨道交通新线建设拓展至重载铁路和既有线路改造市场。公司在多年的研发创新积累中,掌握了信号系统精细设计、高可靠性全天候列车自动防护等多项核心技术,承担了多项国家级、省级科研项目,且与国内科研院所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在多方面保持着核心竞争力。

1、持续打造技术创新链,构建轨道交通研发平台
在国家政策支持和国际技术迭代的大背景下,公司抓住机遇,积极吸收行业外的一些先进技术进行科技创新,加速实现核心技术迭代升级。①公司从道路交通自动驾驶行业获得灵感,研发了具有国际最高安全等级SIL4级自主感知技术的内核产品——ITE(Intelligent Train Eyes),填补了轨道交通感知领域空白;②公司基于在自主感知、安全计算、可靠通信等领域的技术优势,借鉴SpaceX的星链计划,提出“轨道星链”系统(一套新型多用途的数字化、智能化的轨旁设备系统,能感知实现净空检测),从而实现轨旁智能感知,并且通过综合承载平台和网络解决轨旁配置设备多、系统接口和结构复杂、建设和维护成本较高等问题;③公司紧跟技术前沿,重点研究和攻克“虚拟连挂”技术,该技术以全新的“虚拟车钩”替代传统物理车钩,引入新的安全防护控制理论,将进一步缩短列车运行间隔,提高城轨交通运行效率,提供了更加灵活的运营组织。

交控科技坚持协同创新,强力推进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5G、卫星通信、区块链等新兴信息技术和城轨交通业务深度融合,研发智慧城轨系统(SMS),并构建一套完整的系统测试验证平台,包括CBTC系统测试验证平台、全自动运行系统测试验证平台、互联互通测试验证平台、综合行车控制系统平台等,以便对最新技术进行仿真模拟和测试验证,并具备支撑多项目并行推进的能力。

公司依托自主创新,构建轨道交通各部委研发平台,推动智慧城轨实现。作为行业技术引领者,公司现拥有国家级平台5个,省部级平台8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公司与北京交通大学牵头整合并组建了新的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轨道交通运行控制系统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轨道交通运行控制系统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在原有的国家工程实验室的平台基础上进一步升级,利用5G+AICDE等新技术为传统轨道交通赋能,该平台基于真实线路与虚拟线路结合,提供近似轨道交通全场景的场景验证平台,可以支撑公共研发、概念验证、工业设计、中试验证的智慧轨道科技产品研发。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目前已经建设了包含前厅、智慧车站、自主虚拟连挂智能列车、城市轨道交通路网决策平台、线路集群智能调度中心、智慧站区、企业定制化技能培训与竞赛平台、数字化轨旁基础设施、无人机房、企业运维调度控制中心、天枢平台研究室、企业数字化运营中心12个区域。

依托“智慧城轨新一代智能列车运行系统及平台示范工程”,公司在北京市8号线平西府车辆段搭建了实验室综合测试验证平台,模拟新一代系统各种运营场景,进行示范工程新技术的验证,该综合测试验证平台已在2023年6月完成验收。公司打造的“天枢平台”具有云-数-智3层框架,包含安全云、大数据平台、算法集市等产品,实现安全应用承载、信息整体处理、算法灵活配置等能力。

公司拥有企业数字云展厅——交控科技元宇宙。数字展厅以视频、图文等方式全方位、多角度的展示了轨道交通运行控制系统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公司办公环境、研发环境、测试环境、生产环境,为公司业务开展如交流洽谈、资料分享、企业介绍、产品推介、展览展示等提供了全新的平台。同时公司积极推动部门及子公司建设数字化运营分中心,实现可视化业务运营与管理,助力公司业务高质量发展。

2、创新成果转化落地,工程应用再创佳绩
截至2023年6月底,公司共承担包括北京、成都、深圳、重庆、天津、宁波、杭州、贵阳、西安、郑州、洛阳、济南等31个城市,61条线路,累计2462公里的信号系统项目建设,业务覆盖了全国大部分区域。2023年2月,公司实现北京昌平线南延第二段的分段开通,其他工程项目正在稳步推进中。天津6号线二期项目、北京16号线项目、沈阳4号线项目、深圳13号线项目、杭州10号线项目、北京昌平南延项目、深圳14号线项目获得业主嘉奖及表扬累计7次。

为了在不断加剧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公司在技术创新和研发优势下,更加积极制定对应的成果转化、市场营销策略和规划,在保证最高安全等级SIL4的前提下,加速产品化和市场化,为成千上万的乘客安全、高效出行保驾护航。

公司的新技术新产品陆续转化为订单。2023年上半年,交控科技成功中标济南城市轨道交通4号线一期工程信号系统采购项目和太原市城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信号系统集成采购项目,项目将分别采用全自动运行系统(FAO)和基于感知的车车通信列车运行控制系统(PB-TACS)。

3.质量体系完善,技术应用屡获奖项
公司始终本着“客户至上、持续创新、安全为本”的核心价值观,持续加强质量安全文化建设,强化质量安全管控,健全质量安全管理体系,推行产品的售前、售中、售后全生命周期可追溯管理,明确质量安全红线,守住质量安全底线,有利地保障了全国各地搭载交控科技信号控制系统的45条已开通运营线路的安全高效运营。2023年上半年,公司“基于异构云的城轨列控通用集成测试平台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与“山地城市地铁工程设计建造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项目均获得“城市轨道交通科技进步一等奖”。



(二) 报告期内发生的导致公司核心竞争力受到严重影响的事件、影响分析及应对措施 □适用 √不适用

四、 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2023年上半年,公司坚持拓展市场,强化内部控制建设,公司经营发展质量稳步提升。

2023年1-6月份,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5,460.70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19.35%;归属母公司所有者权益242,277.45万元,较上年期末下降1.42%;归属于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1,088.35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83.68%。

在市场方面,公司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需求为中心、合理配置资源”的原则,稳中求进,持续推动市场开拓。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2023年累计中标金额为9.18亿元,其中公司信号系统项目新增中标额8.03亿元,主要为2条新建线路。公司在手订单金额合计64.41亿元(不含税)。

报告期内,公司共完成合同签订新增总金额16.14亿元,其中信号系统工程项目新增合同签订总金额13.74亿元(含2022年中标项目在2023年签订合同5.68亿元)。报告期内,公司新增维保业务相关合同金额1.18亿元。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新增合同签订及中标情况主要内容如下:
序号签订合同/中标项目名称报告期中标 金额 (亿元)报告期合同 金额 (亿元)备注
1太原市城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 程信号系统集成采购项目3.843.84报告期中标(新建线路)
2东莞市城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 程(望洪站~黄江中心站段)信号 系统采购/5.682022年中标(新建线路)
3济南城市轨道交通4号线一期工程 信号系统采购项目合同4.194.19报告期中标(新建线路)
4呼和浩特市城市轨道交通1、2号 线2023年度信号、通信、综合监 控及云平台系统设备维护项目合同0.550.55报告期中标(维保)

在研发创新方面,公司秉承“应用一代、开发一代、研究一代”的策略,持续开展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关键核心技术的研发及产业化工作,不断提高公司的核心竞争能力,确保长期可持续发展。自公司于2010年实现首个国内自主化CBTC系统工程项目应用,于2017年实现国内首个自主化FAO系统工程项目应用之后,国内竞争对手陆续实现了自主CBTC和FAO技术的工程应用。面对未来市场竞争可能逐步加剧的情况,公司对研发项目进行长远的规划与布局,通过加大对新一代信号系统技术的研发投入,加速实现核心技术迭代升级,确保公司未来的技术领先优势和市场竞争力。

报告期内,公司推动基于感知的车车通信列车运行控制系统(PB-TACS)工程化应用,加快推进自主虚拟编组运行系统(AVCOS)和面向灵活编组的FAO系统、网络化运行智能调度系统、面向客户体验的智能维保生态系统、重载铁路移动闭塞列车控制系统等核心技术的研发进度,并同步通过示范应用等方式,实现工程订单转化,助力公司占据未来市场竞争的制高点。

此外,公司在持续深耕主营业务外,利用研发创新、安全质量保障等既有体系,充分发挥公司在区域资源规划、多受控体运行路径综合寻优、面向业务场景的数据整合平台及基于数据驱动的决策支持系统方面的优势,积极开展“面向应急救灾的低空航空器运行管理系统”和“智能网联汽车及立体交通云控平台”等预研项目研发,探索公司技术、产品、安全管理等方面的积累向其他产业赋能的可能性。

公司还通过加大研发投入,加强科研团队力量建设、优化研发质量管理体系等举措,进一步提升公司研发创新和科研成果转化能力。第一,公司采用IPD研发管理体系,同时在轨道交通安全控制领域引入DevOps开发模式,极大提升研发能效和产品交付能力。第二,积极开展新产品新技术开发及现有产品的升级换代,实现5G、北斗定位、多传感融合的复杂场景智能感知、机2023年上半年公司共新增申请专利57件,获得授权58件,均为国内授权专利;截至2023 年6月30日,公司累计拥有授权专利915件。2023年上半年,公司参与编制的1项国家标准 《工业自动化和控制系统信息安全产品安全开发生命周期要求》发布,牵头编制的1项团体标准 《都市快轨(160-200km/h)列车运行控制系统技术规范》正式发布。 2023上半年公司获得多项重点成果: (1)公司全资子公司交控技术装备有限公司荣获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2)公司“基于异构云的城轨列控通用集成测试平台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与“山地 城市地铁工程设计建造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项目均获得“城市轨道交通科技进步一等奖”。 (3)公司牵头申报的案例“交控科技供应链数字化场景”荣获“2022年制造业质量管理数 字化典型场景优秀案例。 (4)公司荣获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认定的“科创中国”创新基地。 公司仍将坚持保持自主创新,以确保公司的核心竞争力。2023年上半年公司累计研发投入12,409.46万元。

在重点工程项目建设方面,公司形成了覆盖全国的专业化项目管理及实施团队。作为自主化信号系统的提供者和领先者,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共承担包括北京、成都、深圳、重庆、天津、宁波、杭州、贵阳、西安、郑州、洛阳、济南等31个城市,61条线路,累计2462公里的信号系统项目建设,业务覆盖了全国大部分区域。2023年上半年,公司实现北京昌平线南延第二段的分段开通,其他工程项目正在稳步推进中。天津6号线二期项目、北京16号线项目、沈阳4号线项目、深圳13号线项目、杭州10号线项目、北京昌平南延项目、深圳14号线项目项目获得业主嘉奖及表扬累计7次。

在生产经营方面,公司全面升级了企业文化,明确了企业的宗旨、使命、愿景、价值观、企业文化(PMV&CV),为统一全员的思想目标和行为习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中“安全为本”的价值观和“敬畏安全、尊重规则”的企业文化,给质量、安全工作指明了方向。公司始终本着“安全为本、质量第一”的原则,持续加强质量安全文化建设,不断强化质量安全管控,健全质量安全管理体系,推行全生命周期可追溯管理,明确红线,守住底线,有利地保障了交控提供轨道交通控制系统的 45条已开通运营线路的安全高效运营。公司轨道交通控制系统产品均满足欧洲铁路产品安全EN50126、EN50128、EN50129标准,在安全性、可靠性、可用性及可维修性方面符合国际普遍认可的质量要求。

公司建立了覆盖主营业务全过程的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持续保持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标准和ISO45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认证证书,通过体系内审及管理评审的方式对发现问题持续改善,确保公司产品质量持续卓越、生产过程安全、环保。

为了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公司全面构建可维修性和可用性的相关体系,形成相应技术准则。为提升整机装备可靠性水平,交控装备通过完善可靠性试验室建设,将可靠性试验纳入常规工作中,引入HALT/HASS试验设备,有效降低了产品有效寿命阶段失效率。为持续提高工艺水平,交控装备制定并完善金属结构件相关管理制度,通过标准的完善,有效减少结构件的各种现场不良。

安全管理方面,公司持续运行涵盖产品功能安全、系统交付安全、工程现场安全、生产制造安全、信息安全、环境保护、职业健康与安全的“全生命周期安全风险管理”体系;逐层落实安全责任,安全目标前置控制,实现公司零安全事故的指标。同时,北京地铁11号线示范工程项目通过了独立第三方安全评估,该项目基于车车通信列车控制系统,以“列车自主环境感知运行”为后备的系统方案,运用了虚拟编组全自动运行技术,实现了列车灵活编组及自主运行,提升了运行效率及后备情况下处置效率,并降低了系统整体成本。

数字化管理方面,公司持续进行业务数字化转型。2022年末,公司总部打造了一站式办公服务平台和异地实时研测一体化平台(云平台),实现了数据整体贯通,对业务优化发挥了巨大的推进作用。2023年上半年,公司总部及各个分子公司继续对项目管理、生产制造、人力资源、数字化研发等业务模块进行流程电子化优化,实现各业务单元数字化、可视化的运营与管理,助力公司业务高质量发展。

人才建设方面,2023年聚焦人员能力提升,常态化开展雁计划人才全生命周期培训,优化人才培养机制,为交控持续创新提供动能。通过依托“雁计划”全生命周期培养体系,分别开展了鸿鹄计划(针对中高层的管理能力提升培训)、头雁计划(针对产品经理项目经理的领航培训、工程项目关键岗位持证上岗培训、市场人员技术交流培训等)、雏雁计划(新员工前置性培训)等项目;同时,为完善员工职业发展通道,建立了“管理—专业”双通道发展路径,在员工能力提升同时,保障了员工职业发展通道的畅通与牵引作用。通过设立降本增效专项奖励基金,鼓励员工进行增量价值创造,激发员工对既有任务外的增量价值创造及既有任务中的增量价值点的深度挖掘。基于去年PMV&CV全方位宣贯的基础上,今年加强PMV&CV落地工作,建立了员工PMV&CV行为评价标准及对新员工PMV&CV认知度考核等工作,保障了员工队伍意识统一。


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情况的重大变化,以及报告期内发生的对公司经营情况有重大影响和预计未来会有重大影响的事项
□适用 √不适用 (未完)
各版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