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报]铜牛信息(300895):2023年半年度报告
原标题:铜牛信息:2023年半年度报告 北京铜牛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3年半年度报告 2023-101 2023年8月 第一节重要提示、目录和释义 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半年度报告内容的真实、准确、完整,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并承担个别和连带的法律责任。 公司负责人顾伟达、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刘鹏秀及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皮纪梅声明:保证本半年度报告中财务报告的真实、准确、完整。 除下列董事外,其他董事亲自出席了审议本次半年报的董事会会议
目录 第一节重要提示、目录和释义.......................................................................................................................2 第二节公司简介和主要财务指标..................................................................................................................8 第三节管理层讨论与分析................................................................................................................................11 第四节公司治理...................................................................................................................................................32 第五节环境和社会责任.....................................................................................................................................34 第六节重要事项...................................................................................................................................................36 第七节股份变动及股东情况............................................................................................................................40 第八节优先股相关情况.....................................................................................................................................45 第九节债券相关情况..........................................................................................................................................46 第十节财务报告...................................................................................................................................................47 备查文件目录 (一)经公司法定代表人签名的2023年半年度报告全文; (二)载有公司负责人、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签名并盖章的财务报表;(三)报告期内在中国证监会指定信息披露载体上公开披露过的所有公司文件的正本及公告的原稿;(四)其他相关资料。 上述备查文件置备于公司证券法务部。 释义
一、公司简介
1、公司联系方式 公司注册地址、公司办公地址及其邮政编码、公司网址、电子信箱等在报告期是否变化□适用 ?不适用 公司注册地址、公司办公地址及其邮政编码、公司网址、电子信箱等在报告期无变化,具体可参见2022年年报。 2、信息披露及备置地点 信息披露及备置地点在报告期是否变化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披露半年度报告的证券交易所网站和媒体名称及网址,公司半年度报告备置地在报告期无变化,具体可参见2022年 年报。 3、注册变更情况 注册情况在报告期是否变更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注册情况在报告期无变化,具体可参见2022年年报。 4、其他有关资料 其他有关资料在报告期是否变更情况 ?适用□不适用 公司于2023年4月24日召开的第五届董事会第二次会议及第五届监事会第二次会议、2023年5月18日召开的2022年年度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公司2022年度利润分配及资本公积转增股本预案的议案》,并已于2023年5月31日 实施完毕,该事项具体情况详见公司于2023年5月18日、2023年5月24日披露于巨潮资讯网(www.cninfo.com.cn)的相关公告(公告编号:2023-081、2023-084)。 四、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公司是否需追溯调整或重述以前年度会计数据 □是 ?否
1、同时按照国际会计准则与按照中国会计准则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净利润和净资产差异情况□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不存在按照国际会计准则与按照中国会计准则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净利润和净资产差异情况。 2、同时按照境外会计准则与按照中国会计准则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净利润和净资产差异情况□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不存在按照境外会计准则与按照中国会计准则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净利润和净资产差异情况。 六、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及金额 ?适用□不适用 单位:元
□适用 ?不适用 公司不存在其他符合非经常性损益定义的损益项目的具体情况。 将《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解释性公告第1号——非经常性损益》中列举的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界定为经常性损益 项目的情况说明 □适用 ?不适用 公司不存在将《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解释性公告第1号——非经常性损益》中列举的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界定为 经常性损益的项目的情形。 第三节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公司经营的主要业务 公司是一家集互联网数据中心服务、云服务、互联网接入服务、互联网数据中心及云平台信息系统集成服务、应用软 件开发服务为一体的互联网综合服务提供商,在互联网数据中心及相关增值服务、互联网数据中心及云平台信息系统集 成等方面具有竞争优势。公司致力于成为国内领先的云服务和互联网综合服务提供商,满足客户多样化的信息系统服务 需求。 1.主要产品与服务 公司互联网综合服务主要指依托公司自建或租赁第三方的互联网数据中心为客户提供互联网数据中心服务、云服务、 互联网接入服务、互联网数据中心及云平台信息系统集成服务、应用软件开发服务。 公司IDC及增值服务主要指为客户提供互联网数据中心服务、互联网接入服务和云服务。即通过自建和租赁标准化电 信级机房,自建云平台,租用互联网通信线路、带宽资源、IP地址资源,为客户提供数据中心服务器托管、互联网带宽 和虚拟专用网接入服务、云服务、网络安全、数据灾备等服务。 公司IDC及云平台信息系统集成服务主要是根据客户多样化的信息系统需求,为客户提供从信息系统设计、设备采购、 集成配置、安装测试、数据中心部署、接入互联网到日常运行维护的一站式信息系统解决方案服务。公司拥有先进的集 成配置中心和专业的技术服务团队,改变了传统较复杂的现场信息系统集成配置实施过程,诠释了先进的IT交付概念, 为客户提供模块化、即插即用的集成配置服务,降低了客户信息系统实施总体成本。 其他互联网综合服务,主要包括为客户提供IT运维外包服务、应用软件开发服务以及数据中心运维服务等。 2.经营模式 (1)销售模式 公司营销中心承担市场开拓职能,经过多年运营积累,已培育了一支专业市场营销队伍,负责营销渠道拓展、客户关 系管理。公司销售模式为直销,通过投标方式或商务谈判、参加展会、网络推广、技术交流、战略合作协同拓展以及强 化与基础电信运营商合作等方式直接拓展、获取客户。公司凭借自身技术优势和历史业绩口碑,以满足客户业务需求为 终极目标,为客户提供专业互联网综合服务解决方案,从而获得客户信赖。营销中心积极开展各产品线的销售工作,对 竞争态势、客户需求变化等市场情况进行调查与分析,主动调整销售策略,并通过整合公司现有产品资源,不断开拓新 市场。营销中心根据市场竞争状况在价格政策和定价机制范围内调整销售价格体系,或提出价格政策、定价机制调整等 建议,并通过对市场变化的研究,提出公司产品与服务的优化、发展与调整建议。公司配备专职客户服务团队,分派客 户服务经理对客户进行专人负责,衔接客户业务需求与公司技术服务能力,及时跟踪、开发客户的潜在需求,解决客户 在使用中遇到的问题,使客户的满意度不断提升,提高了客户的稳定性和满意度。 IDC及增值服务、IDC及云平台信息系统集成服务的销售模式均主要通过公司营销中心采用直销的模式进行。 (2)采购模式 公司采购依据业务需求进行按需采购,因业务类别不同,采购模式略有差异:①IDC及增值服务 IDC及增值服务业务的采购主要包括能源、电力、租用机房房屋和各类信息系统设备、基础软件,同时还需采购带宽、 IP地址等基础通信资源。 数据中心机房配置的电力、空调、安全、监控设备以及各类相关的软、硬件产品等物资,公司主要通过公开招标或邀 请招标的形式进行采购,少数情况下也可以根据采购设备的特点采用竞争性谈判的形式选择供应商。通过公开的、有竞 争的采购模式,根据设备的性能、质量、价格等综合因素选择质量过硬、价格公允的供应商进行采购。在保证质量的同 时有效降低采购成本。 国内带宽、IP地址等通信资源主要集中于三大基础电信运营商,公司分别向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等多家 电信运营商租用宽带等通信资源。公司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与电信运营商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形成了较大规模的采购 量,且持续增长,有一定的规模效应。 ②IDC及云平台信息系统集成服务 IDC及云平台信息系统集成业务主要涉及软、硬件设备以及技术服务的采购。信息系统集成服务的采购模式为根据项 目技术方案和项目进程,按照客户需求采购项目所需的的软、硬件设备。公司采购部门在项目销售合同签署后,根据项 目实施过程中所需软、硬件设备和其它物料向生产厂商及其代理商、分销商采购。主要采用邀请招标或询比价的方式, 综合产品价格、交付能力、质量保证等因素选择供应商。 经过多年的发展,公司不断完善采购体系,与市场上主流软硬件设备供应商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公司先后与华为、 新华三(H3C)、Juniper等国内外多个知名厂商建立了合作关系,在采购环节中保证了物料质量,提高了供应链的效率 和敏捷性,降低了采购成本。 (3)服务模式 公司的服务模式为根据客户需求提供标准化或定制化的IDC服务和IDC及云平台信息系统集成服务。 ①IDC及增值服务 公司为客户提供IDC及增值服务内容主要包括接入、日常运维、客户系统管理和SaaS服务的软件配置工作。其中,接入过程中的服务主要包括协助客户进行各类型业务的开通、变更、终止;日常运维的服务内容主要包括为客户提供服 务台响应、巡检、容量管理等;客户系统管理服务包括故障处理、系统性能分析、系统升级和故障问题管理;SaaS服务 的软件配置则包括根据客户业务需求进行软件系统配置、流程配置、许可授权、帐户开通、系统测试等。 ②IDC及云平台信息系统集成服务 公司为客户提供IDC及云平台信息系统集成服务是根据客户的需求,制定系统解决方案,方案内容包括系统结构框架 设计、系统性能设计、系统软硬件选型和部署方案。当客户对系统解决方案确认并签订合同后,进行系统解决方案的详 细设计,内容包括系统结构设计、硬件系统配置方案、软件系统部署与配置方案、系统调试方案、项目实施计划、系统 测试大纲与测试方案等,在客户对方案确认后,进入项目实施阶段。 在项目实施阶段,公司根据项目需求进行项目所需设备、材料等物料的采购,项目实施人员进行设备及软件的安装、 配置。产品硬件安装、配置并部署完成后,根据测试大纲与测试方案进行系统测试,测试完成并通过客户验收。 (4)盈利模式 ①IDC及增值服务 在IDC服务过程中,公司根据预估的客户需求建设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并向电信运营商采购带宽等通信资源,建立连 接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移动等不同电信运营商的网络服务平台,为客户提供多线互联网接入和数据中心综合服务 并产生业务收入。其中,数据中心综合服务包括网络安全、网络监测、数据备份、数据恢复、日志分析、日常巡检等增 值服务。公司通过技术创新及精细化运营可以提升带宽等资源的可靠性和复用率,降低电费等运营成本,从而实现更好 收益。 在云服务中,公司将自有的服务器、网络设备等部署在自建数据中心内,并采购带宽、IP等通信资源,利用云计算 技术,公司将上述的IT基础资源整合为一个资源池,虚拟成为多个相互独立的云主机供客户使用。客户可以自主选择资 源配置,从而实现IT资源的动态分配、灵活调度、跨域共享。客户依据约定的资源配置及价格,按需付费。公司对云主 机、带宽等资源的销售收入与资源、设备等投入成本的差额形成了公司的收益。 云服务的SaaS服务,是一种通过互联网提供软件服务的模式,将应用软件统一部署在自己的服务器上,客户可以根 据其实际需求,通过互联网定购所需的应用软件服务,并按定购服务的多少和时长支付费用。公司将自行开发的应用软 件和其他软件开发商提供的应用软件部署在云上,客户根据需求选用相应的应用软件,按采购用户许可数量付费。 ②IDC及云平台信息系统集成服务 在信息系统集成服务业务中,公司在对客户业务需求和IT系统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针对其信息系统建设方面的 具体需求提出系统解决方案,形成整个项目的架构设计。并实施硬件平台搭建、系统配置和软件部署等工作。此类业务 的盈利主要是来自于为客户制定信息系统解决方案和方案实施中的硬件设备及软件的安装、配置、调试、部署等技术服 务,公司从中通过向客户收取硬件设备、软件采购和实施系统集成服务的价款,从而实现盈利。 (二)业绩驱动因素 2023年上半年,公司坚持以创新促发展的理念,持续深化“业务创新、模式创新、技术创新、组织创新”的创新思 维,紧抓国家大力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新基建及培育壮大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网络安全等新兴数字 产业的发展契机,在全国宏观经济形势震荡的背景下,努力保障公司日常经营的平稳,并积极寻求新的发展机会。 1.创新驱动 公司持续扩大云平台建设规模,着力提升云平台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赢得了客户对铜牛信息服务品质、技术能力 和市场快速响应能力的良好评价,为云计算平台业务的发展打下了基础。公司基于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实际需求,进一步 完善、推动“专属云”的业务模式,依托公司自建数据中心为客户建立“专属云”,替代传统的“私有云”建设模式, 通过降低客户投资风险和总体拥有成本、大幅压缩系统建设周期、满足客户按需采购处理能力的需求、快速实现弹性扩 容、提供实时安全监测与防护服务等在市场中建立竞争优势。同时,公司狠抓技术创新,在工业互联网解决方案的设计、 开发及建设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积累了相关技术经验,明确了以电力行业为工业互联网业务的重点发展方向。在组 织创新方面,对内部组织功能优化与资源重新配置,形成了“三个底座、五个支柱”的业务组织模型,将公司能力聚合 在为客户提供最优服务和最佳解决方案上,通过业务考核体系的调整、完善,提升公司业务运营效率。 2.政策驱动 2023年是“十四五”规划的第三年,数字经济独立成篇被写入“十四五”规划之中。数据中心作为数字经济基础设 施中的基础设施,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并连续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和指导性政策。相关部委相继出台了《新型数据中心 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关于加快构建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的指导意见》及《全国一 体化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算力枢纽实施方案》、《“十四五”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等一系列文件,明确指出, 新型数据中心是以支撑经济社会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为导向,以5G、工业互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应用 需求为牵引,汇聚多元数据资源、运用绿色低碳技术、具备安全可靠能力、提供高效算力服务、赋能千行百业应用的新 型基础设施,具有高技术、高算力、高能效、高安全特征。同时,正式开启东数西算,确认了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 大湾区、成渝,以及贵州、内蒙古、甘肃、宁夏等八大节点,全面构建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借助一体 化政策东风,发展本地数据中心产业,北京作为数据中心产业热点区域之一,也围绕数据中心的发展出台《北京市数据 中心统筹发展实施方案(2021-2023年)》,成为区域数字经济发展的指导性意见。2023年5月,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 厅出台了《北京市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创新策源地实施方案(2023-2025年)》,提出了五个重点方向 和十六项重点工作任务,旨在构建一批产业方阵,到2025年,使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达到3000亿元,持续保持10% 以上增长,辐射产业规模超过1万亿元,进一步提升人工智能应用深度广度,让生成式产品成为国内市场主流应用和生 态平台,推动产业高端化发展。 “十四五”期间,数字经济作为中国经济新动能的驱动器和新旧动能转换的有力抓手,持续呈现出高速发展的趋势, 对数字基础设施的需求将持续增长,数据中心为数字产业赋能的作用将进一步凸显。在政策引导、产业需求、技术推动 的合力下,一体化、高算力、绿色集约、面向应用等特性将成为数据中心产业必选的发展道路。 3.需求驱动 2023年7月,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发布了《北京数字经济发展报告(2022-2023)》蓝皮书,以“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 杆城市”为主题,从规模、要素、制度、技术、产业、人才等多维度、多视角全面呈现北京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建设 成效,提出“未来,数实融合将纵深发展,实现以数据要素为新生产资料、以数字空间为新发展领域、以数据资产为新 价值源泉的新经济体系,推动企业从生产要素到发展空间、再到价值资产的战略变革,推动产业革命性重构。”2023年6月,新华社研究院发布了《人工智能大模型体验报告》,指出人工智能技术是当今世界最为重要的技术领域之一,是国家在科技自立自强领域必须取胜的关键赛道。由此可见,人工智能技术所需要的大规模算力设施将成为推 进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将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过程中,扮演关键角色。 随着各行各业数字化转型的推进以及数字经济发展的深入推进,数据中心从支撑互联网应用的基础中心,转变为赋 能千行百业数字化转型的算力和能力中心。传统行业数字化转型带来降本增效成果显著,企业上云上系统持续进行、行 业大数据中心纷纷落地、伴随人工智能,AI训练及推理、数字孪生技术的日趋成熟,进一步加快了大数据、云计算等信 息技术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新的应用场景不断涌现,远程协同工作、数字化供应链、数字化营销、数字化社会治理等 应用需求的急剧增加,成为数据中心需求增长的强大驱动力。 4.技术驱动 近几年,移动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及普及使得诸如区块链、AI、虚拟现实、数字孪生、工业互联网等新兴技术、应用场 景具备了全面融入社会各行各业的基础条件,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各行业、各领域的加速渗透,进一步提升社会、企业数 字化转型的步伐,实现信息化和工业化在更广范围、更深程度、更高水平上的融合发展、深度融合。目前,随着以生成 式人工智能技术为代表AI技术不断成熟,应用场景不断扩大,人工智能技术的创新应用将成为数字经济发展、数字化转 型升级的重要推动力。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创新应用发展中,算力不足已经成为阻碍技术落地的主要原因之一。 公司需遵守《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3号——行业信息披露》中的“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的披露 要求 根据中国互联网协会发布的《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22)》及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51次《中国互联网 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在网络强国和数字中国战略的指引下,我国紧抓数字文明新机遇,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 关键核心技术不断创新,信息技术融合应用加速落地,网络安全保障能力持续提升,网络治理体系建设取得丰硕成果。 具体来看,网络基础设施加快建设,骨干网络架构持续演进;云计算市场规模持续快速增长,大数据融合应用能力不断 提升;工业互联网体系化发展取得显著成效,逐步成为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电子政务体系化部署更趋完善,政务 数字化服务水平持续提高;金融科技与产业数字化双轮驱动,开放与生态合作成为主流趋势;医疗健康服务行业数字化 升级逐步加快,融合应用赋能新发展;网络安全顶层制度设计不断完善,产业规模重回高速增长。 随着5G、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加速融合,数字经济蓬勃发展,作为 信息社会数字底座的数据中心作为各个行业信息系统运行的物理载体,在数字经济发展中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且已成为 推动社会发展的战略性基础设施。国家“十四五”规划中强调“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化中国”,以及“迎接数字 时代,激活数据要素潜能,推进网络强国建设,加快建设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以数字化转型整体驱动生产 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等一系列战略目标的提出,为云计算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带来了广阔的发展 空间。 (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与普及奠定行业发展的基石 目前我国互联网行业快速发展,网民规模稳定增长,网络基础设施全面建成,产业数字化转型效果明显,创新能力 不断提升,信息化发展环境持续优化,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加速融合,工业互联网取得积极进展,数字政府建设发展加 速,为网络强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1.云计算产业引领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 国家“十四五”规划中,提到“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培育壮大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网络安全等 新兴数字产业”,将以云计算为代表的新兴数字产业的规划发展正式纳入国家战略视野。根据艾瑞咨询发布的《中国基 础云服务行业发展洞察》预测,预计到2025年中国整体云服务市将达到12,683亿元。从云服务结构上看,对云资源的 需求仍然是最主要的需求,IaaS服务仍然市场规模最大、增长速度快,预计到2025年市场规模可达到6766亿元;用户 上云思维的转变,以及对能力的聚焦,将推动PaaS的成长,并成为未来推动云市场的主要驱动因素之一,预计到2025 年市场规模为1883亿元。 图:2020-2025年中国整体云服务市规模及增速 数据来源:艾瑞咨询(2022年)图:2020-2025年中国整体IaaS和PaaS市场规模及增速 数据来源:艾瑞咨询(2022年) 未来几年,中国整体云服务市场增长平缓,正从加速扩张期过渡到稳步发展期。云服务目前在供给端已形成较为稳 固的市场格局,上云、用云亦成为需求侧的广泛共识。但云市场已经过了“概念变现”阶段,要从“能力变现”角度出 发去探寻多元增长曲线,用技术能力升级、生态能力构建换取更广阔的市场空间。一是随着新基建的推进,云计算承担 了操作系统的角色,是通信网络基础设施、算力基础设施和新技术基础设施协同配合的重要结合点,是整合“网络”与 “算力”技术能力的平台。二是全球数字经济背景下,云计算成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必然选择,以云计算为核心融合人 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实现企业全面数字化转型,通过加快数据的流通、汇集、处理和价值挖掘,激活数据要素的价 值,提升企业核心能力。 2.工业互联网具有赋能需求方数字化和推动供给方产业化的双重价值工业互联网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工业经济深度融合形成的新兴业态和应用模式,是实现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基 础。近年来工业互联网发展走向深入,产业规模与参与主体快速壮大,加速传统工业支撑体系变革,并带动新兴产业发 展。在国家“十四五”规划中,将实施“上云用数赋智”行动,推动数据赋能全产业链协同转型,作为打造数字经济新 优势的重要行动之一。工信部发布的《“十四五”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发展规划》中,提出了“以供给侧结构性改 革为主线,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以数字化转型为主要抓手,推动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培育融合发展新模式新业 态,加快重点行业领域数字化转型,激发企业融合发展活力,打造数据驱动、软件定义、平台支撑、服务增值、智能主 导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全面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为实现“新四化”的战略目标奠定坚实基础”的指导 思想,并提出了具体的目标和重点任务。在工信部发布的《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中,将加 快工业设备网络化改造、推进企业内网升级、开展企业外网建设、深化“5G+工业互联网”、构建工业互联网网络地图作 为重点任务。 工业云平台将网络、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数字技术融合集成,成为当前企业数字基础设施 建设的主要方向;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运营体系建设成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核心,利用完备的数字化平台底座,有效整 合多方资源和多赢共享,通过汇聚数据,分析数据,实现数据价值化,为企业内外客户提供更加精准、个性化、多元 化、定制化、生态化的智能化服务。在多方力量的作用下,企业数字化转型将首先带动工业云市场的快速成长。 数据流带动的工业互联网核心价值环节迁移,工业互联网的核心焦点从上云互通转向借助人工智能深挖工业大数据 价值,工业大数据将成为工业互联网实现全要素互联之后的核心价值创造者。新型云计算是支撑广泛、分散、大量的工 业大数据采集、聚合、处理、分析的关键技术,目前我国工业大数据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借助 先进计算技术、5G、AI等技术的不断成熟,工业大数据市场进入到快速增长阶段,也为工业互联网带来更多的增量需 求。 3.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创新发展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前沿 人工智能已成为人类有史以来最具革命性的技术之一。随着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的成熟和商业化推进,人工 智能的应用也逐步向智能制造、智慧交通、智慧工厂的场景化趋势演进,人工智能已逐渐在工业制造、企业服务、生活 消费等领域开展了广泛的应用。在几乎每个职业领域,各种智能工具和服务正在涌现,以帮助人们更有效地完成工作。 未来,人工智能与人们日常生活的联系将会变得更加紧密,将会在更大程度上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 新兴技术的创新发展创造了新业态、新模式,其发展依托于数据中心、超算算力等新型基础设施的同时,也将极大 推动新型基础设施的建设。2021年7月,工信部正式发布《新型数据中心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指出以 “统筹协调,均衡有序;需求牵引,深化协同;分类引导,互促互补;创新驱动,产业升级;绿色低碳,安全可靠”为 原则推动新型数据中心发展,将新型数据中心作为支撑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创新,加快推动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建设的 重要基础设施。 (二)数字经济、数字化转型的深化推进成为促进行业发展的催化剂1.数字经济产业政策铺平行业发展道路、引领行业发展方向 国家“十四五”规划中着重提出“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化中国”的目标,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工业 互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等数字经济重点产业为抓手,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此外,在国家发 改委、网信办下发的《关于推进“上云用数赋智”行动培育新经济发展实施方案》、国家国资委下发的《关于加快推进 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工作的通知》等一系列引导产业发展的政策中,也提出了充分发挥国有企业新基建主力军优势,积 极开展5G、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型基础设施投资和建设,形成经济增长新动力的要求。 2020年6月,北京市经信委发布的《北京市促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行动纲要(2020-2022)》中提出:“建设国际领先的新一代超算中心、新型数据中心、云边端等数据智能基础设施”。2021年7月,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的 《北京市关于加快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的实施方案》中明确了到2025年要实现数字经济增加值达到地区生产总值 的50%左右,进入国际先进数字经济城市行列,北京人均算力达到3000GFlops的发展目标。《北京市第十四个国民经济 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了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的发展目标。提速数字经济新 基建,建立人工智能超高速计算中心、一体化大数据平台、区块链共性平台等数据智能基础设备,是厚积数字化发展新 势能的重要环节。规划提出的在金融业“大力发展科技金融、供应链金融、普惠金融、文化金融、基础设施金融;丰富 首贷中心、续贷中心、确权融资中心、知识产权融资中心功能;发展绿色金融,创建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在智 慧城市建设中,实施泛在智能的城市感知全覆盖工程,建立交通治理、应急调度、公共服务、智慧楼宇、智慧社区等示 范应用;加速传统产业数字化赋能。聚焦个性化定制、网络化协同、智能化生产、服务化延伸,打造一批工业互联网标 杆园区,支持大型龙头企业建设面向重点产业的行业级和通用型平台,推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线和业务系统上云 上平台,基本实现智能化改造全覆盖等一系列具体举措,为行业发展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应用场景发展方向。 2.数字化转型实践催生行业发展需求 从全球范围看,数字化转型已经进入倍增阶段,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企业认识到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在复杂多变的经 济环境中保障自身生存、提高竞争优势的必经之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我国政府正在大力推动数字化经济的发展,力 求通过数字化技术和能力推动全社会生产力提升,实现行业转型升级,提高国家整体竞争力。 随着我国数字化转型的快速发展和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国民经济各领域的渗透应用,数据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海量 数据向异构化、多模化、泛在化等形态演进发展,传统的计算技术已难以满足未来以云化、边缘化、移动化、智能化为 特征的计算需求,新环境、新形势、新变化对以云计算技术为代表的先进计算技术提出了更高的发展要求。传统的以基 础算力为主的云计算平台,正在向能够综合提供基础算力、智能计算、超算算力、可跨资源池灵活调度资源的新型云平 台模式演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在金融行业、能源行业、制造业、城市管理等诸多领域深度渗透,并通过产业智能化重塑 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完成从供给侧的技术驱动导向转向需求侧的场景化应用主导转型。 3.借力东数西算,升级基础设施,优化资源布局,为传统行业构建坚实数智底座2022年2月,国家发改委等四部门复函,同意京津冀地区、长三角地区、成渝地区、粤港澳大湾区启动建设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并同步规划了10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东数西算”通过构建数据中心、云计算、大数据 一体化的新型算力网络体系,将东部算力需求有序引导到西部,优化数据中心建设布局,促进东西部协同联动,推动区 域协同一体化发展。 当前,我国数据中心大多分布在东部地区,随着算力需求的日益增长,对土地、能源、气候等条件均提出了更高要求, 东部地区土地、能源等资源日趋紧张,大规模发展数据中心具有较大难度和局限性。而西部地区的空间资源、自然资源 及电力资源丰富,具备承接东部算力需求、发展数据中心的优良条件。通过“东数西算”工程,优化算力资源空间布局 的同时,也推动新型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带动数据中心产业链发展,以满足传统行业数字化转型中对算力能力的扩张 性需求。 (三)公司主要客户所处行业发展概况 1.互联网行业 近年以来,在国家大力倡导下,电子政务、电子商务、企业信息化等信息化应用进展迅猛,互联网开始在各个行业、各个部门进行广泛的、实质性的渗透。政府信息化、行业信息化、企业信息化和家庭信息化的推进,使互联网与传 统行业、实体经济进一步结合,找到了广阔的应用空间,焕发了应有的生机与活力。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 发布的第5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67亿,较去年增长3549万,互联网普及率达75.6%。《报告》显示,我国移动网络的终端连接总数已达35.28亿户,移动物联网连接数达 到18.45亿户,万物互联基础不断夯实。进入2022年,我国工业互联网网络体系建设加速推进,平台构建逐步完善, “5G+工业互联网”发展进入快车道。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革新和发展,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智能终端以及网络通信等技术的进步,为制造业、 工业、金融、医疗、交通、零售、城市建设与管理及事业单位等各行各业提供了突破信息互联网服务局限的新型科技产 业形态,互联网与传统产业融合更加广泛深入,持续推动我国企业创新发展。 同时,互联网正从人与人连接的时代进入到万物互联的时代,不断开创发展新局面。互联网创新发展与新工业革命正处 于历史交汇期,互联网从消费领域向生产领域、从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快速延伸,制造业加速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 化深度拓展,平台化设计、个性化定制、服务化延伸等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工业互联网正在成为推动互联网、大数 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的突破口。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变革发展,推动创新资源 加速向中小企业汇聚,促进中小企业成长为创新重要发源地,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 2.金融行业 在数字化转型的热潮中,金融行业一马当先。随着对金融科技认识的深化,传统金融机构正在从“科技赋能”逐步 向“科技引领”转型,进行新的理念升华和实践创新。中国人民银行在2022年发布的《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规划 (2022—2025年)》中提出以加快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强化金融科技审慎监管为主线,将数字元素注入金融服务全流 程。国家政策规划顶层设计,地方政策频繁发布助力落地,推动新兴技术深度赋能金融机构业务,为我国金融科技行业 开拓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加快金融科技的发展,是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打好防范 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的内在需要和重要选择。科技正在定义金融行业的新未来。在金融科技的投入方面,金融机构科技 投入增长远超过其收入增长率。根据中国信通院2022年11月发布的《中国金融科技生态白皮书》中数据显示,2019- 2021年国有六大行年平均金融科技投入增长率(21.77%)是营收增长率(6.96%)的三倍以上。以大数据、人工智能、 区块链为核心技术的金融科技作为推动金融转型升级的新引擎、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新途径、促进普惠金融发展的新机 遇、为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新利器,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国内金融行业开始向互联网数字化转型。据中国人民银行数据显示,2022年,银行共处理 电子支付业务2789.65亿笔,金额3110.13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45%和4.5%。同时,数字人民币推广提速,试点测 试规模有序扩大,应用领域逐步拓展,促进了我国数字经济规模扩张与质量提升。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信息,截至 2022年末,流通中数字人民币存量达136.1亿元,数字人民币将和实物人民币一并统计、合并分析、统筹管理。 3、企业数字化转型 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的《“十四五”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发展规划》中提出,“激发企业融合发展活力,打造 数据驱动、软件定义、平台支撑、服务增值、智能主导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根据中国信通院发布的《企业智慧运营研 究报告(2023年)》,新一代信息技术迅速发展,驱动各行业企业数字化转型,为企业业务模式升级带来新的变革。以 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各具优势特点,随着数字化转型战略在企业各业务环节 中逐步落地执行,这些技术也深入企业经营运营的各个环节,多点驱动企业整体运营模式重组升级。 企业数字化转型是以业务为导向,转变传统管理理念,推动企业运营思想现代化升级及企业运营模式智能化转变。 根据中国信通院发布的《企业数字化转型技术发展趋势研究报告(2023年)》显示,企业数字化转型以数字技术提升企 业基础能力,以数据驱动提升企业的决策能力。目前随着各种SaaS化的公有云服务不断涌现,兼顾了公有云的便捷与私 有云的安全的混合云将成为构建数字化集成设施的标准形态,从而更好地融入企业个性化运营环境,实现高效安全的应 用和数据连接。企业通过建立在线连接能力加速数据资产沉淀,从数据的产生、加工、应用的角度,优化现有业务模式 和流程,让数字技术与企业资源、商业模式、流程和业务紧密结合,实现创新和盈利提升。 在政策引领和技术牵引下,随着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深入发展,将进一步加速了工业数据的积累,人工智能与数据治 理体系融合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同时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也是为海量工业数据挖掘分析的有效手段,通过高度运用 各种先进技术,提供更前沿、准确的操作辅助和决策参考,引导操作判断,实现智慧运营。 4、政府事业单位 “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要“推进网络强国建设,加快建设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以数字化转型整体驱动生 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2022年,我国各省市积极探索、持续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发展,努力提升公 共服务、社会治理等数字化、智能化水平。2021年3月1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正式发布,进一步明确数字政府建设的任务,单独设立“提高数字政府建设水平”章节,明确将 数字技术广泛应用于政府管理服务,推动政府治理流程再造和模式优化,不断提高决策科学性和服务效率。当前,全国 已有20多个省(区、市)相继出台数字政府建设的有关规划,为我国互联网政务服务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全面的综合服务能力,为客户提供整体数字化转型服务 目前,国内传统IDC企业的主要经营模式仍为面向云计算服务企业或最终用户提供IDC托管服务,本身仅提供基础设 施和部分IT设备的运维服务,并不直接向用户提供应用系统建设、实施和运维服务。另一方面,大部分云计算服务提供 商仍处于向最终用户提供IaaS层服务,或部分通用型应用软件的SaaS服务。难以向最终客户提供满足多种需求层次、 多种应用场景的完整应用方案。铜牛信息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为客户提供IDC服务、IaaS、SaaS层云计算服务、 网络信息安全服务、私有云及专属云建设、企业级应用解决方案的综合能力,成为向客户提供整体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 的互联网综合服务提供商。 在资源层面,公司拥有自建数据中心与自主搭建的云计算平台资源,资源布局于京津两地,可以一站式解决客户IDC 需求、云服务需求及异地灾备需求等综合性互联网服务需求。在这种资源架构中,公司自建数据中心可以为客户提供建 设私有云所需要的基础设施资源,自建云计算平台则可为客户提供了具有高弹性、高冗余性、高安全性的云计算资源。 两种资源的共存融合为客户实现其混合云架构提供了极大便利。同时,公司依托自身资源,凭借自身技术实力,通过多 资源整合、多技术融合,为客户提供满足各种应用模式、各种架构、各种安全等级要求的综合服务。在解决方案层面, 公司长期以来通过为政府行业、金融行业等多种不同业务类型、不同组织型式和不同应用场景的客户提供IDC系统集成 服务和应用解决方案服务,逐步形成了适用性较强的互联网综合应用解决方案,积累了丰富经验,服务能力得到了提升。 随着5G等新一代通信技术的发展,全社会数字转型的时代即将到来。工业互联网及新一代消费互联网的发展与应用, 将一方面导致数据量的爆炸式增长,对网络、计算、存储等基础设施提出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客户对边缘侧应用解 决方案的需求将呈几何级数上升。同时,客户业务需求的多态性,对信息系统基础架构的多样性要求也成为必然。公司 所具有的IDC服务能力、云计算服务能力及信息系统集成与应用解决方案能力,在网络架构解决方案上,可以满足客户 业务多态性对网络结构的多样性需求;在资源架构上,可以将客户多样性的算力、存储及安全需求融合在一起,满足客 户对复杂网络统一调度、弹性转换、综合管理的切实需求;在应用解决方案上,可以满足企业客户的数字化转型多样化 应用需求。 (二)京津两地布局,拥有优势区位内的优质资源 公司现有数据中心布局于京津两地核心区域和经济重点发展区域。公司天坛数据中心位于北京市二环内、CBD数据中 心位于北京中央商务区、国门数据中心位于北京市三环内。上述区域周边聚集了大量的金融、商业服务、跨国公司总部、 国际知名服务机构、要素交易市场、大型国有企业总部等高端客户,为公司业务拓展提供了较为丰富的目标客户资源, 也为公司紧跟IDC、云计算和信息系统集成行业的技术与应用模式最新发展动态,提供了最佳地缘优势。 天津自贸区数据中心位于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内。天津自贸区背靠京冀,辐射东北、西北、华北,是“一带 一路”重要节点,拥有目前北方最大的港口和华北第二大航空货运基地,开通中欧班列,实现了亚欧运输通道高效连接, 海、铁、空、陆多式联运高效便捷,国际贸易和投融资业务聚集,是中国重要的对外开放平台。天津自贸区不断加快的 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建设、国家租赁示范区建设以及大力发展的大宗商品交易、现代物流行业,特别是率先在全国实施 的“数字仓库+可信仓单+质押融资+大宗商品市场+风险管理”的“五位一体”供应链金融创新模式,为天津自贸区数据 中心所供了较为广阔的市场空间。 公司运营的IDC机房多为自建机房,相对于租赁机房具有更强的可控性,能够更好的整合基础运营商的网络资源,更 能满足用户多线接入互联网的需求,更加有利于降低运营成本,保障公司业务的稳定性,在业务可持续性方面具有不可 替代的优势。 紧抓国家新基建的发展战略机遇,着眼于未来可持续发展,公司前瞻性的布局使得公司在优势区位内拥有了优质的数 据中心资源。 (三)品牌认知与服务质量优势 公司是北京市国资委旗下唯一一家以互联网综合服务为主营业务的创业板上市企业。公司服务的客户覆盖政府行业、 金融行业、互联网行业等众多行业。公司紧紧抓住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契机,重点拓展国有企业客户市场,根据目标 客户相对集中的特点,通过建立示范性项目扩大企业影响力和品牌知名度,通过不断提升服务质量以口碑效应提高客户 对企业的信任度等有效手段,迅速扩大了在北京市属、市管国资企业中的市场占有率。公司依托自建的云服务平台,凭 借过硬的云平台建设技术实力和丰富的运维经验,获得了北京建工集团、北京国有资本经营管理中心、同仁堂、京能集 团、巴士传媒、首开集团、北辰实业、京粮集团、京城机电等一批大型北京市属国资企业客户的长期信赖。 公司凭借良好的产品技术与服务品质,在国资企业客户及其他客户中赢得良好的口碑,聚集了大量的优质客户资源, 为公司的持续发展和新业务拓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丰富的运维经验 公司在长期的发展历程中,积累了丰富的运维经验,打造了一支历经考验的运维团队,建立了一整套完善的运维服务 管理流程和运维质量管理体系。公司通过以自主研发为主的自动化运维技术,数据分析技术,实现了数据中心基础设施 基于可靠性分析的预防性运维,为IDC及云服务客户提供7×24×365不间断服务。 公司已顺利通过《数据中心网络基础环境等保三级认证》和《云平台等保三级认证》,铜牛国资云平台取得了公安部 测评机构颁发的云平台渗透、漏扫专项测评A级安全资质,保障了铜牛国资云用户的运营安全。公司顺利通过了国家高 新技术企业资质复评、ISO90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O20000信息技术服务管理体系认证、ISO27001信息安全管理体系 认证、ISO22301业务连续性管理体系标准认证的复审工作。公司在质量管理、安全管理、服务管理、业务连续性管理等 方面的管理体系建设和完善工作,为公司业务有序、平稳开展提供了坚实的管理体系保障。 (五)技术研发与人才优势 公司拥有一支经验丰富的技术团队,凝聚了一批行业内优秀的年轻技术骨干。公司所属行业专业化程度较高,对服务 质量要求严格,良好的客户体验依赖于营销、技术、研发、客服等部门的通力配合。经过多年发展,公司在技术、市场、 管理、运维等各方面积累了一批拥有丰富经验的专业人才。 公司深耕互联网数据中心服务和云服务领域多年,形成了公司特有的技术优势,公司的核心技术主要来自于自主研发, 在IDC及增值服务、IDC及云平台信息系统集成服务业务中广泛应用。 三、主营业务分析 概述 参见“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相关内容。 主要财务数据同比变动情况 单位:元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利润构成或利润来源没有发生重大变动。 占比10%以上的产品或服务情况 ?适用□不适用 单位:元
要求: 占公司营业收入或营业利润10%以上的行业情况 ?适用□不适用 单位:元
单位:元
?适用□不适用 软硬件采购成本同比下降77.90%,主要系本报告期IDC及云平台信息系统集成服务业务随收入下降导致成本发生同步下 降,系统集成业务单个项目金额大且项目具有不确定性的特点。 折旧及摊销成本同比上升45.68%,主要系上年度下半年将原投入金额较大的云计算平台等在建工程项目验收完成转入固 定资产和长期待摊费用,从而导致上半年折旧和摊销金额同比增长较大。 技术服务成本同比增长46.82%,主要系其他互联网综合服务业务的个别金额较大的项目验收确认收入,相应结转项目服 务成本所致。 人工成本同比增长65.39%,主要系部分新设立的业务尚处于成长期的子公司开展其他互联网综合服务业务时主要发生的 是人工成本,导致人工成本同比增幅较大。 四、非主营业务分析 ?适用□不适用 单位:元
1、资产构成重大变动情况 单位:元
□适用 ?不适用 3、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和负债 □适用 ?不适用 4、截至报告期末的资产权利受限情况 无 六、投资状况分析 1、总体情况 ?适用□不适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