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报]三一重能(688349):三一重能2023年半年度报告
原标题:三一重能:三一重能2023年半年度报告 公司代码:688349 公司简称:三一重能 三一重能股份有限公司 2023年半年度报告 重要提示 一、 本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半年度报告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承担别和连带的法律责任。 二、 重大风险提示 公司已在本报告中详细阐述公司在经营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各种风险,敬请查阅本报告第三节“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中有关风险的说明。 三、 公司全体董事出席董事会会议。 四、 本半年度报告未经审计。 五、 公司负责人周福贵、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房猛及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韦丹丹声明:保证半年度报告中财务报告的真实、准确、完整。 六、 董事会决议通过的本报告期利润分配预案或公积金转增股本预案 不适用 七、 是否存在公司治理特殊安排等重要事项 □适用 √不适用 八、 前瞻性陈述的风险声明 √适用 □不适用 本报告中涉及未来计划前瞻性陈述,不构成公司对投资者的实质承诺。请广大投资者注意投资风险。 九、 是否存在被控股股东及其他关联方非经营性占用资金情况 否 十、 是否存在违反规定决策程序对外提供担保的情况 否 十一、 是否存在半数以上董事无法保证公司所披露半年度报告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 否 十二、 其他 □适用 √不适用 目录 第一节 释义 ..................................................................................................................................... 4 第二节 公司简介和主要财务指标 ................................................................................................. 5 第三节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 7 第四节 公司治理 ........................................................................................................................... 33 第五节 环境与社会责任 ............................................................................................................... 35 第六节 重要事项 ........................................................................................................................... 39 第七节 股份变动及股东情况 ....................................................................................................... 61 第八节 优先股相关情况 ............................................................................................................... 68 第九节 债券相关情况 ................................................................................................................... 68 第十节 财务报告 ........................................................................................................................... 69
第一节 释义 在本报告书中,除非文义另有所指,下列词语具有如下含义:
第二节 公司简介和主要财务指标 一、 公司基本情况
二、 联系人和联系方式
三、 信息披露及备置地点变更情况简介
四、 公司股票/存托凭证简况 (一) 公司股票简况 √适用 □不适用
(二) 公司存托凭证简况 □适用 √不适用 五、 其他有关资料 □适用 √不适用 六、 公司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一) 主要会计数据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二) 主要财务指标
公司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的说明 □适用 √不适用 七、 境内外会计准则下会计数据差异 □适用 √不适用 八、 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和金额 √适用 □不适用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对公司根据《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解释性公告第1号——非经常性损益》定义界定的非经常性损益项目,以及把《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解释性公告第1号——非经常性损益》中列举的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界定为经常性损益的项目,应说明原因。 □适用 √不适用 九、 非企业会计准则业绩指标说明 □适用 √不适用 第三节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一、 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一)报告期内行业基本情况 1、国家政策大力推动风电行业持续发展 中国是能源生产和消费大国,深入推进能源革命,确保能源资源安全,是关系到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的大事。风电行业是推动能源转型、保障能源安全的重点发展领域,国家持续制定各项政策,大力推动风电行业持续发展。2020年 9月,中国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宣布,要在 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合称“双碳”目标)。 2022 年,重大政策《“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与《“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顶层文件落地,进一步明确了可再生能源技术、市场、金融以及低碳发展的目标路径。 在空间布局上,政策提出加快推进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同时稳妥推进海上风电基地的建设。2021年 11月,国家能源局、国家发改委印发《第一批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项目清单的通知》,涉及 19省份,规模总计 97.05GW。2022年 4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能源局发布《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规划布局方案》,到 2030年,规划建设风光基地总装机约 4.55亿千瓦。 2023年,国家也在持续推出与风电行业发展相关的政策。2023年 3月,国家能源局、生态环境部、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联合印发《农村能源革命试点县建设方案》,指出广大农村可再生能源资源丰富,是落实碳达峰目标、大力发展新能源的重要增长极,加快推动农村地区能源清洁低碳转型。2023年 6月,国家能源局正式下发《风电场改造升级和退役管理办法》,鼓励并网运行超过 15年或单台机组容量小于 1.5兆瓦的风电场开展改造升级。 2、风电行业发展趋势良好 报告期内,风电行业保持良好的发展趋势,装机量和发电量持续增长,利用率进一步提升。 根据国家能源局发布的全国电力工业统计数据,2023年 1-6月,风电新增发电装机容量 2,299万千瓦,同比增加约 78%。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3年 1-6月,电力生产保持增长,发电量为 41,68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 3.8%,其中风电增长 16.0%。 根据全国能源消纳监测预警中心发布的数据,2023年 1-6月,全国风电利用率为 96.7%,同比提升 0.9个百分点,电网消纳能力提升,三北地区“弃风限电”情况得到明显好转,风电利用率蒙西、蒙东、新疆、甘肃、青海分别提升 2.3个百分点、1.4个百分点、3.2个百分点、3.7个百分点、1.6个百分点。 3、行业集中度持续提升 根据 CWEA 统计,国内排名前十的风电整机企业新增装机市场份额由 2013 年的 77.8%提高到 2020 年的 91.5%、2021 年的 95.1%、2022 年的 98.6%,行业集中度持续提升。中标方面,风芒能源根据公开信息不完全统计显示,2023年上半年,国内风电整机商共中标 281个项目合计48.6GW,TOP5整机商中标占比 80.2%,比 2022年度提升 7.6个百分点。 风电行业的大型化、规模化发展趋势,在加快推动制造成本下行的同时,抬升了技术门槛,具有资金实力、技术研发、质量管控等方面优势的企业,有望在竞争市场中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 4、风机大型化趋势明显 单机容量的提升,意味着更大的扫风面积和更高的轮毂高度,能够有效提升风机的能源利用效率,提升机组在全生命周期内的累计发电量,进而降低度电成本,提升整个项目的投资回报率和经济性。同时,通过“大型化—降本—放量—大型化”的良性循环,也有助于推动行业实现健康、有序的可持续发展。 在非技术成本方面,风机的大型化发展趋势,能够摊薄单位容量造价,降低后期运维的成本及难度,提升土地利用效率,进而扩大项目利润空间,使项目业主更具市场竞争力。 此外,大型化发展也促进了“以大代小”增容技改风电项目的应运而生,增加了行业装机需求。 5、风电行业数智化发展加快 2015年,数字化浪潮初起,制造业各个领域的数字化变革之路开始。截至目前,数字化已经成为制造业企业的关键发展战略,随着数字化不断与智能化融合,数智化持续赋能企业发展。 以三一重能为例,数智化已覆盖主机制造、叶片制造、风场测风和选址、风场运维等全生命周期。 (二)公司主营业务 公司主营业务为风电机组的研发、制造与销售,风电场设计、建设、运营管理业务。公司秉承“品质改变世界”的理念,坚持以“推动人类高效使用清洁能源”为愿景,致力于成为全球清洁能源装备及服务的领航者。 1、风机产品及运维服务:具体包括大型风力发电机组及其核心部件的研发、生产、销售、智能化运维。公司采用平台化设计思路,各部件模块化配置,具备 3.XMW到 11MW全系列机组研发与生产能力。 公司 3.XMW平台功率覆盖 3.0MW-4.5MW范围,风轮直径可达 193米,轮毂高度达 140米,适用于三北中高速风区与中东南低风速风区。3.XMW平台的主要特点是重量轻、震动小、安全、智能。 4.XMW-6.XMW 平台功率覆盖 4.2MW-6.7MW,风轮直径可达 200米,轮毂高度可达 160米,专注平价市场中高风速风区。4.XMW-6.XMW平台主要特点为采用变压器上置方案,节省了普通箱变到变流器电缆成本、不需要进行地面箱变施工、减少征地面积降低用地成本,有效节省线路损耗,节省施工养护周期,有效降低风场综合造价。 7.XMW-8.XMW平台产品已在吉林某风场批量安装,完善了公司大兆瓦机型的产品型谱。 陆上 8.5-11MW平台,针对“三北”风电市场开发,叶轮直径为 230米,扫风面积相当于 6个标准足球场,捕风能力、发电能力得到大大提升。机组首次采用双箱变上置技术,不仅可以共享成熟箱变技术和产品,还可以优化载荷控制,公司成为中国“箱变上置”技术创新的领航者。 2、新能源电站业务:具体包括风电场设计、建设、运营管理业务。公司全资子公司三一智慧新能源具备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颁发的《工程设计资质证书》(电力行业(风力发电)专业甲级)和《建筑企业资质证书》(电力工程施工总承包二级),专注于风电系统集成、控制策略开发和智慧风场运营的管理模式创新,具备独立进行风电场设计、建设和运营的能力。 2023年上半年,公司对外转让隆回冷溪山新能源、延津县太行山新能源、通道驰远新能源三个公司,项目容量合计 250MW,实现了较好的投资收益。 截至 2023年 6月 30日,公司存量风力发电站 411.6MW,在建风场 707.1MW。 2023年 1-6月,公司主营业务收入构成如下: 单位:万元 币种:人民币
1、风机产品及运维服务方面,公司所处行业下游客户多为大型发电集团或大型电力建设集团。 公司主要通过招投标获取项目订单,采取“按单定制、以销定产、以产定采”的经营模式。公司具备发电机、叶片的自产能力,并通过向上游符合相应标准的供应商采购定制化及标准化的风机零部件,由公司生产基地完成风力发电机组的制造与测试,完成订单交付,进而实现向客户销售风力发电设备及提供运维服务,以实现盈利。 2、新能源电站业务分为风电建设服务业务、风电场运营管理业务。风电建设服务业务方面,公司具备独立进行风电场设计、建设和运营的能力,主要为公司自有风电场开展 EPC总包业务,部分对外开展风电场 EPC 业务获得收入,另有部分前期工程勘察设计等业务。风电场运营管理业务方面,公司已并网的风电场中,部分由公司自行运营并对外售电获得收入;部分风电场在商业条件合理、转让收益可观的情况下会择机对外转让,取得转让相关收益。 二、 核心技术与研发进展 1. 核心技术及其先进性以及报告期内的变化情况 公司立足风力发电机组研发、设计、制造和销售,以及后市场配套服务的经验积累与核心优势,高度重视数字化、智能化战略的规划、投入、实施与落地,高度重视对风电市场前沿趋势的把握,借力数字化、智能化赋能产业发展,巩固并提升核心竞争力。 公司主要核心技术体系与内容概述如下表:
国家科学技术奖项获奖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认定情况 □适用 √不适用 2. 报告期内获得的研发成果 (1)风电机组研发成果 在报告期内,公司产品研发工作按计划推进,取得了以下成果: 陆上 4.XMW-6.XMW平台功率覆盖 4.2MW-6.7MW,风轮直径可达 200米,轮毂高度可达 160米,专注平价市场中高风速风区。4.XMW-6.XMW平台主要特点为采用变压器上置方案,节省了普通箱变到变流器电缆成本、不需要进行地面箱变施工、减少征地面积降低用地成本,有效节省线路损耗,节省施工养护周期,有效降低风场综合造价。SI-193625机型在 2023年 2月荣获风电领跑者技术创新论坛颁发的 2022年度“最佳陆上风电机组(6~7MW)”。2023年 6月,5MW机组取得 UL Solutions权威认证。 陆上 7.XMW-8.XMW平台产品已在吉林某风场批量安装,完善了公司大兆瓦机型的产品型谱。 陆上 8.5MW-11MW平台,针对“三北”风电市场开发,叶轮直径为 230米,扫风面积相当于 6个标准足球场,捕风能力、发电能力得到大大提升。机组首次采用双箱变上置技术,不仅可以共享成熟箱变技术和产品,还可以优化载荷控制,公司成为中国“箱变上置”技术创新的领航者。8.5-11MW陆上平台首台 230米风轮直径样机于 2023年 2月下线,是全球已下线的功率最大、叶轮直径最大的陆上风电机组。 (2)新技术开发成果 在报告期内,公司完成以下新技术开发的相关工作: 1)叶片设计技术 自主完成百米级系列化叶片气动和结构设计、工艺开发试制工作。叶片采用轻量化设计理念,突出气动效率,模块化预制技术大幅提升成型效率,降低制造成本和缺陷率;一次性通过全尺寸静力测试验证。 2)智慧风场技术 完成智慧风场、智慧运维、健康预警管理软件产品的开发及推广实施。实现运营及管理模式的转变与升级,形成创新、集成、共享、互动的智慧运行模式通过线上线下,云站互通互信模式,提质增效。 报告期内,建成长沙新能源智慧运维检修集控中心,形成场站、区域、集团三级管理模式,实现风电、储能站统一监控、运维及预测性维护模式,通过科学管理实现场站无人、少人值守。 3)塔架设计技术 在塔筒设计技术研究方面,完成焊接疲劳、材料特性、结构阻尼等多项试验研究,为塔筒设计优化提供基础性输入,继续引领行业内的塔筒轻量化;同时多种自研的新型塔筒已经完成了系统设计及认证,扩展了塔筒应用场景。 4)智能制造技术 ①在智能工厂方面,通过智能机器人、视觉识别和工业自动化集成技术,打造了集自动化和智能化为一体的风电行业首座 5G智能制造工厂,成为国家工信部认定的第五批“智能制造标杆企业”,公司通榆工厂获得工信部授予的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同时基于三一智能制造的深厚底蕴,持续投入电机智能工厂和叶片智能工厂,继续引领风电行业智能制造发展。 ②在数据可视化与数字化运营方面,企业通过融合卓越绩效指标体系,利用数据中台和大数据技术,打造出一套涵盖营销、服务、生产、质量、采购、人资的可视化运营体系,通过经营及生产数据的可视化实现了从传统管理模式向数字化运营模式的转变,助力实现数字化决策。 ③全面打通 IOT融合,建设工厂数字孪生平台,实现人、机、料、法、环全生产要素数据在线和数字运营。 5)测试验证技术 围绕产品设计验证计划(DVP),结合产品开发规划,新增验证 331项,重点部件的验证精细程度提升至行业先进水平。2023年 6月,UL Solutions为公司签发了合作实验室资质,在实验室标准合作、研发设计认证、机组性能评价方面提供了可靠得实验支撑,增强机组的核心竞争力。 6)发电机设计技术 发电机已批量应用铝绕组技术,采用低损耗冲片结构、高效的冷却散热系统,具备损耗低、效率高、可靠性高等优点。 报告期内获得的知识产权列表
3. 研发投入情况表 单位:元
研发投入总额较上年发生重大变化的原因 √适用 □不适用 为适应平价时代大兆瓦陆上风机发展趋势,抓住海上、海外风电发展机遇,公司加大了 919项目、915项目、SI-2006X机型开发、9198项目及 SI-19367&20067机型开发等项目的研发投入。 研发投入资本化的比重大幅变动的原因及其合理性说明 □适用 √不适用 4. 在研项目情况 √适用 □不适用 (1)产品部分 单位:万元
(2)技术部分 单位:万元
5. 研发人员情况 单位:万元 币种:人民币
6. 其他说明 □适用 √不适用 三、 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 核心竞争力分析 √适用 □不适用 1. 产业链上下一体化优势 公司具备风电全产业链业务布局,在风机核心零部件、风机产品及运维服务、风电场设计、建设、运营等方面全方位布局,具备较强的产业链一体化能力,全面提升了公司的整体竞争优势。 核心零部件方面,公司具备独立研发生产制造风机叶片、发电机的能力,并具备部分其他核心零部件的设计能力。风机产品及运维服务是公司的核心业务。公司具备 3.XMW到 11MW全系列机组研发与生产能力,同时结合智慧风场、智慧运维等技术,为客户提供高效运维服务,有效提升风电场综合利用小时数,降低度电成本。风电场设计、建设、运营业务方面,公司拥有专业的风电场设计及 EPC项目管理团队,自持并运营多家风电场,建立了完善的风机运行数据库,为上游风机产品及运维服务的改进与升级提供正向反馈。 2. 核心技术与研发体系优势 公司具备完善的研发体系,形成了北京、长沙、上海、欧洲等多地的联合布局的国际化研发团队异地协同平台化开发。通过整合全球资源,公司拥有国内领先的整机研发设计团队、叶片设计团队、发电机设计团队、研发仿真团队、研发测试团队、智慧风场研发团队、智能化运维团队。截至 2023年 6月 30日,公司研发人员总人数达 894人,占公司总人数比例为 16.74%。截至 2023年 6月 30日,公司共取得专利 747项,其中发明专利 194项,实用新型专利 546项,外观设计专利 5项,海外专利 2项。同时,公司取得软件著作权 156项,参与制修订国家或行业标准 25项,参与团体标准制修订 5项。公司通过持续技术创新,把握前沿的技术趋势,在整机大型化、零部件轻量化、核心零部件协同设计、风电场数字化运营等方面持续研发攻关,不断开发和完善适用于低温、高温、高海拔、低风速等多种环境的产品,保证公司市场覆盖率,为未来风电平价市场做好充分技术储备。 3. 整机与零部件协同设计优势 公司通过十多年的整机与零部件生产实践,在叶片、电机与整机一体化的协同设计方面有着很强的竞争优势,公司机组产品全部使用自主研发叶片与电机。公司以度电成本最优为目标,系统地评估各项设计参数对风电机组的影响,高效快速迭代,实现叶片、电机与整机设计的最优匹配,降低叶片载荷与结构重量,优化接口尺寸,促进整机产品减重、降低成本、提升可靠性。在风电机组电控设计方面,公司形成了深厚的经验积累,主控系统、能量管理及一次调频等具备全部独立的自主知识产权,保证核心电气件稳定性并提升了机组电气系统的可靠性。公司通过采用先进的控制技术、系统设计与优化技术、数字化仿真技术对机组进行了系统性优化设计,使得公司风电机组产品相比同类产品重量更轻、振动更小、更安全、更智能。 4. 生产成本优势 公司通过产品协同设计、加强供应链保障、提升生产效率等措施,大幅降低产品成本,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 公司在产品研发设计实现自下而上的穿透,实现了整机叶片一体化设计。通过数字孪生与设计仿真的应用,实现了研发、工艺、生产的设计协同,缩短了大兆瓦机型的研发周期,降低了生产时间及制造成本。在供应链保障方面,公司通过自主研发、设计、生产叶片和发电机,实现核心零部件自主可控。同时公司和各大主要零部件一线厂商建立了良好稳固的合作关系,共同推动零部件降本。在生产效率方面,公司秉承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理念,构建了风电整体数字化解决方案。完成风电行业制造运营管理平台建设,实现了计划、生产、物流、质量和设备全流程业务拉通,大幅提升了生产效率。 5. 新能源项目设计、建设、运营能力优势 公司具备独立的新能源项目设计能力,持有并运营多个标杆风场、电网侧储能示范电站、微电网示范项目。 风电场设计方面,公司基于 CFD的风电场三维模拟系统,结合高性能计算服务器,实现机位点风况和发电量准确评估,提升项目发电量。完成了风机基础设计软件套装与数字化计算平台开发,涵盖重力扩展式风机基础、桩基、混塔基础 3大模块。完成混合塔筒空腔式基础设计软件开发和混塔基础三维数字化非线性仿真设计。公司通过激光雷达航测地形、无人机辅助踏勘选线,实现风电场道路与吊装平台三维数字化建模,优化道路路径与吊装平台设计,降低土石方工程量。风电场建设方面,公司拥有专业的风电场设计及 EPC项目管理团队,能够提供咨询设计、设备采购、工程施工、运维培训及项目融资等风电场全生命周期解决方案。风电场运营方面,公司依托于智慧风电场系统,通过资源共享、集中式管理,推动智能风机的高效运营。 新业务方面,开发了新能源制氢技术,三一吉林长岭风光储氢氨数字化示范项目正在实施。 拥有行业领先的电网侧集中式储能电站设计技术,技术优势包含:采用高压直流方案,提升集成度,降低了直流侧损耗及电缆材料,提高了电池集装箱的能量密度,降低系统成本;通过对锂电池储能电站安全防护及冷却方案设计创新,提高了电站运行安全性和系统效率,技术已成功应用在郴州安仁储能电站;拥有行业领先的微电网设计技术,并实施完成“三一韶山叶片超级工厂微电网项目”。 6. 数字化优势 公司坚定推进数字化转型战略,秉承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理念,在研发数字化、制造智能化、供应链敏捷化、数据信息可视化、经营决策数据化、风机运营智慧化等方面构建了风电整体数字化解决方案。完成风电行业制造运营管理平台建设,实现了计划、生产、物流、质量和设备全流程业务拉通。通过强大的设备数据采集系统,结合高精度定位等技术,实现工厂内“人机物”的全面数据采集,建成重能的 IOT平台。结合 IOT和各个数字化信息系统,创新性的建设了叶片工厂数字孪生元平台,实现人机料法环的全面上线,打造与物理工厂实时联动的掌上虚拟工厂,全方位掌握工厂生产运营情况,推动风电传统制造向中高端迈进。 (二) 报告期内发生的导致公司核心竞争力受到严重影响的事件、影响分析及应对措施 □适用 √不适用 四、 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双碳”目标引领下,风电行业是推动能源转型、保障能源安全的重点发展领域。2023年,风电行业保持良好的增长趋势,装机量和发电量持续增长,利用率进一步提升。根据国家能源局发布的全国电力工业统计数据,2023年 1-6月,风电新增发电装机容量 2,299万千瓦,同比增加约78%。 面对行业发展机遇和挑战,公司采取措施积极应对,不断提升竞争能力,公司新增订单规模和在手订单规模均创历史新高。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39.15亿元,同比下降 4.12%;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8.17亿元,同比增长 2.38%;截至 2023年 6月 30日公司总资产283.23亿元,较上期末增长 7.2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 115.91亿元,较上期末增长3.65%,资产负债率为 59.08%,保持在稳健水平。公司主要开展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1、持续推动大兆瓦机组开发,打造平价时代产品核心竞争力 公司将研发创新作为打造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为市场提供符合客户需求的产品。截至 2023年 6月 30日,公司研发人员达 894人,占公司总人数比例为 16.74%。 2023年 1-6月,公司研发投入 4.33亿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 11.06%。通过持续的努力,公司新增取得 15项发明专利、91项实用新型专利,累计取得 194项发明专利、546项实用新型专利。 在风机整机、核心零部件穿透研究及风电场开发等领域,取得了系列成果,主要如下: 在风机整机领域,公司持续推动大兆瓦机组的开发,陆上风电机组已扩展至 8.5-11MW平台,该平台针对“三北”风电市场开发,叶轮直径为 230米,扫风面积相当于 6个标准足球场,捕风能力、发电能力得到大大提升。机组首次采用双箱变上置技术,不仅可以共享成熟箱变技术和产品,还可以优化载荷控制,公司成为中国“箱变上置”技术创新的领航者。 此外,公司具有发电机高度协同开发优势,陆续打造出行业主流的5.XMW、6.XMW、7.XMW、10.XMW等多款发电机,采用低损耗冲片结构、高效冷却散热系统,提升全功率段发电效率,助力整机更高发电量。在塔筒设计技术研究方面,完成焊接疲劳、材料特性、结构阻尼等多项试验研究,为塔筒设计优化提供基础性输入,继续引领行业内的塔筒轻量化;同时多种自研的新型塔筒已经完成了系统设计及认证,扩展了塔筒应用场景。 在其他新能源项目研发领域,公司也取得了丰硕成果。在绿氢方面,通过研发创新,公司已具备完整绿氢成套解决方案。在新型储能方面,通过对储能电站电池系统的安全防护及冷却方案设计创新,大幅提升储能电站安全性及系统效率,成果已应用于郴州安仁储能电站,电站为系统调峰调频、新能源消纳发挥了重要作用。 2、营销能力持续提升,大兆瓦机型获得广泛认可 近年来,通过不断开发符合客户需求的风机产品,及时交付,快速响应客户运维需求,公司品牌形象逐步建立,市场排名进一步提升,公司已进入国家电投、华能、国家能源、华电、大唐、国投电力、中广核、华润电力、中核、中节能、中国能建等知名企业供应商目录,且在以上企业均有订单收获。同时,公司加强与内蒙古能源集团、北京能源集团、河北建投的合作,在以上企业均有订单收获。 报告期内,公司新增订单规模和在手订单规模均创历史新高,新增订单为 8.35GW,2023年6月底在手订单为 16.31GW,6.25MW、6.7MW机型成为公司新增订单的主力机型。 3、坚持“滚动开发”,新能源电站业务持续贡献利润 公司坚持实施“滚动开发”战略,大幅缩短了资金回收周期,增强公司盈利能力。报告期内,公司新增并网三个项目,容量合计为 250MW,对外转让隆回冷溪山新能源、延津县太行山新能源、通道驰远新能源三个公司,项目容量合计 250MW,实现了较好的投资收益。 截至 2023年 6月 30日,公司存量风力发电站 411.6MW,在建风场 707.1MW。 4、多措并举持续推进降本战略,维护盈利空间 国内陆上、海上风电均已进入平价时代,市场竞争加剧。公司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同时,推进降本工作,打造具有度电成本优势的平价绿色能源。在成本控制方面,公司坚守正确的方向,继续与一流供应商保持同盟关系,合作推进成本下降。在原材料方面,公司对大宗原材料价格自动抓取,主动跟踪,综合复盘,积极应对。在技术研发联动方面,公司商务部门早期介入,组建新品专项管理团队,保障多平台、多机型顺利下线保供。 公司通过成本控制精准化、成本洞察可视化、技术分析网络化、需求寻源透明化、品类策略闭环化五大策略,实现供应链成本比较优势。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收入为 39.15亿元,毛利率为24.03%,在行业交付均价普遍下降的情况下,仍保持了较好的毛利率水平。 5、数智化建设推动风场运营向智能化迈进 公司秉承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理念,在研发数字化、制造智能化、供应链敏捷化、数据信息可视化、经营决策数据化、风机运营智慧化等方面构建了风电整体数字化解决方案。在智慧风场方面,自主研发完成风机数据采集 SCADA产品国际化,支持多种国语言。控制日志、用户自定义配置、功率曲线分析等功能全面升级。完成功率控制 AGVC自研产品交付,顺利通过电科院检测认证,填补产品空白,同时实现 AGVC产品国际化提升自主产品研发能力。在研发设计软实力方面,全面提升三维设计软件性能,推广应用自上而下 Top-Down在线协同设计,实现全部新增机型在线协同设计,提高风机产品研发工具性能和产品研发效率。推动风机研发设计和智慧风场运营向高效化和智能化迈进。 6、打造“全方位”的全生命周期的质量管理体系,实现卓越的产品质量 公司追求卓越的产品质量,通过打造“全方位”的全生命周期的质量管理体系,保障产品安全,同时持续提升客户服务水平, 打造品牌核心价值。 报告期内,公司完成 TUV(莱茵)三体系转机构认证,深化“全方位”的质量管理。通过对供应商制定管控环节的优先级,健全关键过程及特性智能检测网,实现关重部件质量管控前移,驱动供应商质量体系全面升级。 持续开展质量风险防控与预警机制,强化售后问题分析与解决,上半年未发生重大批量质量问题。升级高效能过程检验,开展自动化检测,达成报告期内全部整机的质量检验交付。 同时,公司推进质量数字化建设,将数字化信息技术与质量管理实践相融合。公司开发上线了 EQS(卓越质量信息系统),规划了 9大子系统, 42个业务模块,实现了全生命周期质量监控。 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情况的重大变化,以及报告期内发生的对公司经营情况有重大影响和预计未来会有重大影响的事项 五、 风险因素 √适用 □不适用 1、技术研发风险 风电行业属于技术密集型行业,相关技术发展与产品迭代迅速,下游客户需求不断提升,对公司新产品、新技术研发提出更高要求。公司存在新技术和新产品研发结果不及预期的风险。一旦出现新技术与新产品研发不及预期的情形,或者出现公司所处行业的核心技术有了突破性进展而公司不能及时掌握相关技术的情形,可能对公司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盈利能力产生一定的影响。 2、研发人员及关键技术流失风险 公司的市场竞争力和盈利能力依赖于核心技术。研发团队的技术实力与稳定性是公司持续创新能力与研发能力的基石。但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下,存在研发团队人员流失的风险。此外,在当前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如果出现关键技术流失,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公司的市场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未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