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报]万润新能(688275):2023年半年度报告

时间:2023年08月30日 21:43:02 中财网

原标题:万润新能:2023年半年度报告

公司代码:688275 公司简称:万润新能 湖北万润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3年半年度报告






重要提示
1、 本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半年度报告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承担个别和连带的法律责任。


2、 重大风险提示
公司已在本报告中描述可能存在的风险,敬请查阅“第三节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之“五、风险因素”部分,请投资者注意投资风险。


3、 公司全体董事出席董事会会议。


4、 本半年度报告未经审计。


5、 公司负责人刘世琦、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柴小琴及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刘惠兰声明:保证半年度报告中财务报告的真实、准确、完整。


6、 董事会决议通过的本报告期利润分配预案或公积金转增股本预案 无

7、 是否存在公司治理特殊安排等重要事项
□适用 √不适用

8、 前瞻性陈述的风险声明
√适用 □不适用
本半年报中涉及的公司未来计划、发展战略等前瞻性陈述,不构成公司对投资者的实质承诺,请投资者注意投资风险。


9、 是否存在被控股股东及其他关联方非经营性占用资金情况


10、 是否存在违反规定决策程序对外提供担保的情况?


11、 是否存在半数以上董事无法保证公司所披露半年度报告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 否

12、 其他
□适用 √不适用


目录
第一节 释义..................................................................................................................................... 4
第二节 公司简介和主要财务指标 ................................................................................................. 6
第三节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 10
第四节 公司治理 ........................................................................................................................... 30
第五节 环境与社会责任 ............................................................................................................... 31
第六节 重要事项 ........................................................................................................................... 36
第七节 股份变动及股东情况 ....................................................................................................... 67
第八节 优先股相关情况 ............................................................................................................... 74
第九节 债券相关情况 ................................................................................................................... 74
第十节 财务报告 ........................................................................................................................... 75



备查文件目 录(一)载有法定代表人、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会计机构负责人签名并盖章的会 计报表。
 (二)报告期内公开披露过的所有公司文件的正本及公告的原稿。


第一节 释义
在本报告书中,除非文义另有所指,下列词语具有如下含义:

常用词语释义  
万润新能、公司、 本公司、本企业湖北万润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宏迈高科湖北宏迈高科新材料有限公司
万润新材湖北万润新材供应链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鲁北万润鲁北万润智慧能源科技(山东)有限公司
滨州海能滨州海能电气自动化工程有限公司
宁波宏富宁波梅山保税港区宏富投资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
无棣金海湾无棣金海湾锂业科技有限公司
昊朔新能源湖北十堰昊朔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华虹清源深圳市华虹清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虹润高科湖北虹润高科新材料有限公司
襄阳华虹襄阳华虹高科新材料有限公司
湖北一诺湖北一诺新能源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宇浩高科湖北宇浩高科新材料有限公司
湖北朗润湖北朗润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安庆德润安庆德润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
万润矿业深圳市万润矿业有限公司
佰利万润湖北佰利万润新能源有限公司
万润燃气山东万润燃气能源有限公司
武汉万润武汉万润新能技术有限公司
武当实验室湖北武当实验室技术研发有限责任公司
万润国际万润国际矿业香港有限公司
金海钛业山东金海钛业资源科技有限公司
高泰云天湖北高泰云天股权投资基金有限公司
红安高宏湖北红安高宏股权投资基金有限公司
十堰凯和十堰凯和企业管理咨询合伙企业(有限合伙)
长江成长资本长江成长资本投资有限公司
郧阳扶贫基金十堰市郧阳扶贫产业基金(有限合伙)
通瀛投资湖北通瀛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
南京星纳友南京星纳友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
博源创业宁波隆华汇博源创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
国金佐誉湖州国金佐誉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
惠友豪嘉厦门市惠友豪嘉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
天泽高投湖北天泽高投智能制造与技术服务创业投资有限公司
深圳嘉木深圳嘉木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
量科高投湖北量科高投创业投资有限公司
金通新能源一期 基金安徽金通新能源汽车一期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
尚联置业湖北尚联置业有限公司
盛世高金湖北盛世高金创业投资有限公司
朴素创投襄阳汉江朴素新能源创业投资基金有限合伙企业
长洪投资长洪(上海)投资中心(有限合伙)
万向一二三万向一二三股份公司
启道致宠宁波启道致宠资产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
招银成长湖北长江招银成长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
湖北新能源湖北新能源创业投资基金有限公司
招银展翼深圳市招银展翼投资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
启道致盛深圳前海启道致盛基金管理企业(有限合伙)
襄阳邦本襄阳市邦本科技有限公司
启道致润宁波梅山保税港区启道致润投资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
武汉鼎成昕武汉市鼎成昕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招银共赢深圳市招银共赢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
杭州晨润杭州晨润投资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
长江智信湖北长江智信新能源投资中心(有限合伙)
湖北锂诺湖北锂诺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山东鑫动能山东鑫动能锂电科技有限公司
山东鲁北集团山东鲁北企业集团总公司
鲁北设计院山东鲁北化工建材设计院
新能源汽车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 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 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包括纯电 动汽车、增程式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氢 发动机汽车等
动力电池为电动工具、电动自行车和电动汽车等装置提供电能的化学电源, 主要包括铅酸电池、镍氢电池、锂离子电池等
锂电池、锂离子电 池可分为两类:锂金属电池和锂离子电池,其中锂金属电池是一类一 般由二氧化锰为正极材料、金属锂或其合金金属为负极材料的电 池,本报告中提到的“锂电池”均指锂离子电池。锂离子电池是以 锂合金金属氧化物为正极材料、石墨为负极材料、使用非水电解质 的电池。充电时的化学与方程式为LiCoO2+6C=Li(1-x)CoO2+LixC6, Li+从正极脱嵌,在电解质的帮助下进入负极,此时负极处于富锂、 正极处于贫锂状态,放电时则相反
正极材料锂电池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正极材料的性能直接影响了锂电池的 各项性能指标,常见的正极活性材料包括钴酸锂正极材料、锰酸锂 正极材料、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三元正极材料等
磷酸铁锂化学式为 LiFePO4,一种正交橄榄石结构的锂电池的正极材料,其 特点是充电迅速、价格低廉、污染性低
磷酸铁化学式为FePO4,主要用于制造磷酸铁锂电池材料
磷酸锰铁锂磷酸锰铁锂(LiMnxFe1-xPO4)是在磷酸铁锂(LiFePO4)的基础上 锰(Mn)取代部分铁(Fe)而形成的新型磷酸盐类固溶体锂离子电 池正极材料
钠离子电池一种二次电池(充电电池),主要依靠钠离子在正极和负极之间移动 来工作。在充放电过程中,Na+在两个电极之间往返嵌入和脱嵌:充 电时,Na+从正极脱嵌,经过电解质嵌入负极,负极处于富钠状态, 放电时则相反
比容量一种是质量比容量,即单位质量的电池或活性物质所能放出的电 量,单位一般为 mAh/g;另一种是体积比容量,即单位体积的电池 或活性物质所能放出的电量,单位一般为mAh/cm3
压实密度极片在一定条件下辊压处理之后,电极表面涂层单位体积中能填充 的材料质量。压实密度越高,单位体积的电池内填充的活性物质越 多,所提供的电容量越大,因此压实密度也被看做材料能量密度的 参考指标之一
比表面积单位质量物料所具有的总面积,单位是m2/g。比表面积的大小,对 磷酸铁和磷酸铁锂的化学活性、性能等均有明显的影响
铁磷比表示磷酸铁中铁与磷的摩尔数之比。铁磷比偏低或者偏高,则意味 着磷酸铁中铁偏高或者磷偏高,使得物相不纯。磷酸铁的铁磷比影 响最终磷酸铁锂的比容量、磁性物质等指标,铁磷比适中,可以保 证高比容量的情况下,磁性物质也比较低
倍率一般充放电电流的大小常用充放电倍率来表示,即:充放电倍率=充 放电电流/额定容量。电池的充放电倍率越高,通常意味着电池功率 越大,充放电速度越快
振实密度在超细粉末工程中,对干粉末颗粒群施加振动等外力后,达到极限 堆积密度,记作ρr
循环寿命活性物质在规定条件下充电-放电循环,当放电容量与首次放电容 量的百分比达到规定值时的循环次数
能量密度单位体积或单位质量电池所具有的能量,分为体积能量密度(Wh/L) 和质量能量密度(Wh/kg),电池能量密度=电池容量×放电平台/电 池厚度/电池宽度/电池长度
《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
《证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
《公司章程》《湖北万润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章程》
股东大会湖北万润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东大会
报告期、本期、本 报告期2023年 1月 1日至 2023年 6月 30日
报告期末、本期 末、本报告期末2023年 6月 30日
元、万元、亿元人民币元、人民币万元、人民币亿元

注:本半年报中部分合计数与各加数直接相加之和在尾数上有差异,这些差异是由四舍五入造成的。



第二节 公司简介和主要财务指标
一、 公司基本情况

公司的中文名称湖北万润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的中文简称万润新能
公司的外文名称Hubei Wanrun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Ltd.
公司的外文名称缩写Wanrun New Energy
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刘世琦
公司注册地址湖北省十堰市郧阳经济开发区天马大道557号
公司注册地址的历史变更情况
公司办公地址湖北省十堰市郧阳经济开发区天马大道557号
公司办公地址的邮政编码442500
公司网址http://www.hbwanrun.com
电子信箱[email protected]
报告期内变更情况查询索引不适用

二、 联系人和联系方式

 董事会秘书(信息披露境内代表)证券事务代表
姓名高文静刘金秋
联系地址湖北省十堰市郧阳经济开发区天马 大道557号湖北省十堰市郧阳经济开发区天马大 道557号
电话0719-76765860719-7676586
传真0719-76765860719-7676586
电子信箱[email protected][email protected]

三、 信息披露及备置地点变更情况简介

公司选定的信息披露报纸名 称《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报》《证券时报》《证券日报》《经 济参考报》
登载半年度报告的网站地址www.sse.com.cn
公司半年度报告备置地点公司董事会办公室
报告期内变更情况查询索引不适用

四、 公司股票/存托凭证简况
(一) 公司股票简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股票简况    
股票种类股票上市交易所 及板块股票简称股票代码变更前股票简称
A股上海证券交易所 科创板万润新能688275/

(二) 公司存托凭证简况
□适用 √不适用

五、 其他有关资料
□适用 √不适用

六、 公司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一) 主要会计数据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主要会计数据本报告期 (1-6月)上年同期本报告期比上年 同期增减(%)
营业收入5,776,537,709.343,394,945,766.4570.15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38,880,076.68494,082,434.55-269.79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 常性损益的净利润-854,224,779.58482,124,225.24-277.18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699,957,136.31-1,370,860,519.27不适用
 本报告期末上年度末本报告期末比上 年度末增减(%)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7,432,349,293.058,590,233,845.73-13.48
总资产19,706,100,454.3019,858,571,484.12-0.77

(二) 主要财务指标

主要财务指标本报告期 (1-6月)上年同期本报告期比上年同 期增减(%)
基本每股收益(元/股)-6.655.22-227.34
稀释每股收益(元/股)-6.655.22-227.34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基本每股收益( 元/股)-6.775.10-232.88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0.3528.48减少38.83个百分点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加权平均净资 产收益率(%)-10.5427.79减少38.33个百分点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3.852.43增加 1.42个百分点

公司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的说明
√适用 □不适用
1、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比增长 70.15%,主要系报告期内销售数量同比增加 125.44%。

2、报告期内,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较上年同比下降 269.7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较上年同比下降 277.18%,每股收益同比下降 227.34%,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基本每股收益同比下降 232.88%,主要系 2023年上半年,上游原材料碳酸锂价格大幅下降,以及下游客户去库存导致产品需求放缓,公司产品销售价格大幅下降,产品毛利率大幅降低,同时计提存货跌价损失所致。

3、报告期内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流出 17.00亿元,主要系报告期内生产规模扩大,预付主要原材料采购款项与相关生产性支出大幅增加,而销售回款主要以票据方式结算,收到的除信用等级较高的银行承兑汇票之外的票据,公司在贴现时收到的现金视为筹资活动收到的现金。


境内外会计准则下会计数据差异
□适用 √不适用

七、 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和金额
√适用 □不适用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非经常性损益项目金额附注(如适用)
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55,323.63七、73
越权审批,或无正式批准文件, 或偶发性的税收返还、减免  
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但与 公司正常经营业务密切相关,符 合国家政策规定、按照一定标准 定额或定量持续享受的政府补助 除外3,765,957.20七、67和七、84
计入当期损益的对非金融企业收 取的资金占用费  
企业取得子公司、联营企业及合 营企业的投资成本小于取得投资  
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 产公允价值产生的收益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损益  
委托他人投资或管理资产的损益6,287,959.04七、68
因不可抗力因素,如遭受自然灾 害而计提的各项资产减值准备  
债务重组损益  
企业重组费用,如安置职工的支 出、整合费用等  
交易价格显失公允的交易产生的 超过公允价值部分的损益  
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产生的子公 司期初至合并日的当期净损益  
与公司正常经营业务无关的或有 事项产生的损益  
除同公司正常经营业务相关的有 效套期保值业务外,持有交易性金 融资产、衍生金融资产、交易性金 融负债、衍生金融负债产生的公允 价值变动损益,以及处置交易性金 融资产、衍生金融资产、交易性金 融负债、衍生金融负债和其他债权 投资取得的投资收益876,522.21七、70
单独进行减值测试的应收款项、合 同资产减值准备转回  
对外委托贷款取得的损益  
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 的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产 生的损益  
根据税收、会计等法律、法规的 要求对当期损益进行一次性调整 对当期损益的影响  
受托经营取得的托管费收入  
除上述各项之外的其他营业外收 入和支出6,225,418.01七、74 和七、75
其他符合非经常性损益定义的损 益项目400,443.68七、67
减:所得税影响额2,127,991.03 
少数股东权益影响额(税 后)28,282.58 
合计15,344,702.90 

对公司根据《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解释性公告第1号——非经常性损益》定义界定“其他符合非经常性损益定义的损益项目”的原因说明。

√适用 □不适用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项目涉及金额原因
个税税收返还45,643.68根据税收政策,收到个 税手续费返还款
退役士兵扣减增值税354,800.00根据税收政策,企业吸 纳退伍军人可抵减增值 税

非企业会计准则业绩指标说明
□适用 √不适用


第三节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一、 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公司主要从事锂电池正极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公司报告期内的主要产品为磷酸铁锂、磷酸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公司所属行业为“C2613 无机盐制造”。

(一)行业发展概况
据高工锂电(GGII)数据统计,2023 年上半年我国正极材料出货量为 115 万吨,同比增长49.35%;其中磷酸铁锂出货量 75.90万吨,占比提升至 66%,同比增幅约为 70.56%。

2023年上半年,由于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退坡、下游企业去库存导致产品需求低于市场预期,以及上游原材料碳酸锂价格大幅波动,正极材料销售价格随着碳酸锂的下跌而下降,行业整体业绩有所回调。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稳步发展,储能市场逐渐发力,将带动正极材料行业出货量持续增长,回归合理盈利水平。

(二)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公司主要生产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的正极材料及其前驱体,产品主要为磷酸铁锂、磷酸铁等。

同时,磷酸锰铁锂材料已进行了小批量试生产,产线具备放量生产条件;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已实现量产出货。

公司始终坚持“研发一代、储备一代、生产一代”的研发策略,使产品性能持续保持行业领先。报告期内,公司申请国内发明专利 29 个,申请国际发明专利 8 个,累计获得各类知识产权126项,核心技术 20项,在锂电池正极材料材料领域形成了深厚的技术先发优势;公司重视研发人才体系建设,不断培养具有专业知识和创新意识的研发团队,研发人员人数增至 446人,同比增长了 79.84%。


二、 核心技术与研发进展
1. 核心技术及其先进性以及报告期内的变化情况
作为较早进入锂电池正极材料领域的企业之一,经过多年持续的研发经验和技术积累,公司在锂电池正极材料领域拥有多项自主研发的知识产权,自主创新并掌握了 20项核心技术,具有行业领先的技术水平。

通过“金属离子体相掺杂技术”、“高分子碳源技术”等核心技术,研发出高比容量、高压实密度、金属颗粒低的系列产品;通过控制比表面积和铁磷比,使用掺杂改性和纳米化技术,研发出高倍率、长循环的系列产品;通过独有的表面碳包覆、掺杂改性技术、喷雾造粒技术以及烧结工艺优化,研发出高振实密度的球形磷酸铁锂产品。

公司第四代高压实磷酸铁锂产品正在进行客户验证,第五代高压实磷酸铁锂产品正处于中试阶段,拟研发出压实密度更高、循环性能更好的磷酸铁锂产品。

2、磷酸铁
公司已研发出“形貌控制技术”、“杂质元素控制技术”、“比表面积控制技术”等优化磷酸铁制备方法的核心技术;并利用原材料钛白粉副产物固体亚铁中残留的元素,研发出 Ti元素可调的掺钛磷酸铁,一方面可以减少铁盐预处理中废渣的产生,另一方面可以有效利用铁源中残留的元素,制备出铁结晶态好、一次颗粒小的掺钛磷酸,在铁锂制备过程中使研磨更加顺畅,生产出来的磷酸铁锂充放电性能更好。

3、磷酸锰铁锂
公司利用自有的“晶粒尺寸调控技术”、“循环寿命提升技术”、“高性能磷酸锰铁锂正极材料制备技术”等核心技术,可有效改善磷酸锰铁锂导电性能及循环性能;公司采用高温固相法开发的第一代高比容量磷酸锰铁锂已进行小批量试生产,产线具备放量生产条件。

4、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公司布局层状氧化物类、聚阴离子类、普鲁士蓝/白类等不同体系的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已出货的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具有成本低、循环性能好、寿命长、低温性能优异、能够实现大倍率充放电等优点。


国家科学技术奖项获奖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认定情况
√适用 □不适用

认定主体认定称号认定年度产品名称
湖北万润新能源科技股份有 限公司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021年不适用
湖北万润新能源科技股份有 限公司单项冠军示范企业2022年磷酸铁锂

2. 报告期内获得的研发成果
报告期内,公司申请国内发明专利 29个,申请国际发明专利 8个,申请实用新型专利 16个,申请商标 20个;获得国内发明专利 14个,获得实用新型专利 10个。

截至 2023年 6月 30日,公司累计获得各类知识产权 126个,其中国内发明专利 66个,国际发明专利 7个,实用新型专利 47个,软件著作权 1个,商标 5个。

报告期内获得的知识产权列表

 本期新增累计数量

 申请数(个)获得数(个)申请数(个)获得数(个)
发明专利291413166
实用新型专利16106447
外观设计专利4040
软件著作权0021
其他2815912
合计7725260126
注 1:2023年上半年一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因期限到期核减;
注 2:2023年新增获得的发明专利中,其中 5项为转让所得,本期新增申请中不包含转让所得的专利;
注 3:累计获得的知识产权中,其中 26项发明专利为转让所得,2项实用新型专利为转让所得,累计申请中不包含转让所得的专利;
注 4:其他知识产权中,报告期内新增申请国际发明专利 8个,商标 20个;累计申请国际发明专利 24个,商标 35个;累计获得国际发明专利 7个,商标 5个。


3. 研发投入情况表
单位:元

 本期数上年同期数变化幅度(%)
费用化研发投入222,406,454.7382,397,776.65169.92
资本化研发投入000
研发投入合计222,406,454.7382,397,776.65169.92
研发投入总额占营业收入比例(%)3.852.431.42
研发投入资本化的比重(%)000

研发投入总额较上年发生重大变化的原因
√适用 □不适用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力度,积极推动新产品与新工艺的技术迭代更新,研发投入 22,240.65万元,主要原因为:(1)新技术布局,在研项目增加,直接材料投入增加;(2)2023年上半年末研发人员总数 446人,较上年同期增加 198人,增幅为 79.84%,对应人员薪酬增加。


研发投入资本化的比重大幅变动的原因及其合理性说明
□适用 √不适用


4. 在研项目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单位:元

序号项目名称预计总投资规模本期投入金额累计投入金额进展或阶 段性成果拟达到目标技术水平具体应用前景
1第二代高 倍率磷酸 铁锂的研 发20,000,000.004,580,819.4315,553,108.71中试阶段开发出高倍率 性能的磷酸铁 锂新产品1、研究高倍率磷酸铁锂的制 备工艺,控制磷酸铁锂的粒 径以及结晶性、比表面积、 一次粒径大小,得到高倍率 的磷酸铁锂; 2、通过离子掺杂和选用合适 的分散剂来制备高倍率产 品,同时保证循环、高低温 性能、容量等满足要求。应用于磷酸铁锂 的制备,主要适 用电池快充领域
2磷酸铁锂 金属阳离 子掺杂工 艺开发26,000,000.009,695,603.2126,917,256.34试生产阶 段开发出高压实 密度磷酸铁 锂,同时产品 性能达到同行 业先进水平在现有的高压实磷酸铁锂的 基础上,通过金属阳离子掺 杂技术,提升磷酸铁锂的离 子导电性,从而提高电性能 水平。应用到磷酸铁锂 制备工艺
3磷酸铁锂 掺杂技术 的研发20,000,000.00332,018.4811,975,269.64中试阶段开发出高容量 的磷酸铁锂新 产品,达到行 业领先水平通过研究共掺杂技术,特别 是采用阴离子掺杂技术,改 变磷酸铁锂的结构,提升其 电性能,使其性能达到行业 领先水平应用到磷酸铁锂 制备工艺
4特定添加 剂在高压 密磷酸铁 锂生产中 的工艺开 发11,000,000.009,068,035.3013,527,039.62试生产阶 段浆料粘度降低 20%以上解决糖源增加了浆料粘度的 弊端,提升设备使用效率和 降低成本应用到磷酸铁锂 制备工艺
5磷酸铁锂 前驱体浆 料性能改 善工艺开 发项目40,000,000.0032,228,383.1636,218,448.76试生产阶 段通过改善磷酸 铁浆料性能, 以改善磷酸铁 锂性能改良现有配方及掺杂技术, 使浆料更适合现有生产产线 工艺应用到磷酸铁锂 制备工艺
6降低磷酸 铁锂制备 过程中锂 源消耗量 工艺研究30,000,000.0011,953,583.7130,933,066.22量产阶段在磷酸铁锂各 项指标符合技 术规格的前提 下,使单吨磷 酸铁锂的碳酸 锂消耗量降低总结出一套切实可行的低碳 酸锂消耗的磷酸铁锂制备工 艺及管控措施,有效降低产 品原材料成本应用到磷酸铁锂 制备工艺
7磷酸铁锂 碳源的工 艺研究25,000,000.003,948,690.476,948,029.61中试阶段改善碳包裹, 0.1C充放电容 量同比提升 0.5%通过改善碳包膜,提升碳源 工艺,降低原材料成本应用到磷酸铁锂 制备工艺
8适用于低 温工况动 力电池用 磷酸铁锂 制备工艺 研究32,000,000.0012,463,584.0233,824,446.49量产阶段-20℃工况下, 低温循环次数 大于 3000 周,电池容量 保持率>80%通过研磨工艺纳米化和有机 碳包覆技术,提高磷酸铁锂 的离子传导,改善其低温性 能,达到国内同行业领先水 平应用到磷酸铁锂 制备工艺,适用 低温寒冷地区动 力电池领域
9高性能储 能型磷酸 铁锂材料 的开发3,500,000.003,086,320.613,086,320.61量产阶段开发出高性能 储能型磷酸铁 锂新产品,实 现产业化通过原材料设计及过程设 计,降低粉末内阻,使其性 能达到行业领先水平应用到磷酸铁锂 制备工艺
10干法制备 磷酸铁锂 工艺的开 发4,460,000.00197,601.22197,601.22小试阶段开发出使用干 法制备的磷酸 铁锂产品,达 到行业领先水 平通过探究最佳的原料配比, 进一步优化热处理条件,调 整最佳工艺路线,使制得的 磷酸铁锂的性能达到行业领 先水平应用到磷酸铁锂 制备工艺
11磷铵盐过 滤除杂的 工艺研发5,035,400.002,161,338.712,161,338.71中试阶段通过对磷铵盐 增加絮凝过滤 工序,制备出 高纯度,低杂 质,低磁性异 物的磷铵盐溶 液,用于合成 高品质磷酸铁目前普遍使用工业级磷酸一 铵制备磷酸铁。部分工业一 铵品质较差,不溶物较多, 影响后续工序。利用现有车 间工艺,通过使用添加剂净 化、过滤等除杂工艺制备高 纯度磷源应用于磷酸铁产 品的制备
12前驱体磷 酸铁对磷 酸铁锂性 能和成本 的影响研 究20,000,000.0012,914,211.8021,994,799.05试生产阶 段通过不同的前 驱体磷酸铁搭 配配比,改善 磷酸铁锂性能 及良率,达到 过程合格率 99.9%以上通过不同前驱体磷酸铁配比 降低产品生产成本应用到磷酸铁锂 制备工艺
13第二代容 量型磷酸 锰铁锂产 业化研究13,000,000.003,459,617.333,459,617.33中试阶段开发出高容量 型磷酸锰铁锂 正极材料,达 到行业领先水 平通过金属离子掺杂提高本征 导电,使用有机碳源包覆形 成导电网络,提升材料的电 子导电性,同时控制晶体增 长,得到球形度好,颗粒均 匀度好的磷酸锰铁锂,达到 行业领先水平应用于磷酸锰铁 锂的制备工艺, 主要适用于储能 领域
14锰基层状 氧化物钠 离子正极 材料开发7,000,000.00731,022.137,619,199.09中试阶段开发出低成 本、高能量密 度的锰基钠离 子正极材料新 产品,达到行 业领先水平通过增加表面包覆、进行离 子掺杂、使用改性剂等方 法,使得制备的锰基钠离子 正极材料在性能上达到行业 领先水平具体应用到锰基 钠离子正极材料 制备
15新型高性 能钠离子 电池关键56,820,000.802,726,598.817,863,278.12已进行部 分实验, 部分指标1、开发出高 容量、长循环 的 Fe/Mn体系研发性能优良,安全稳定的 钠离子电池材料,开发出具 有前瞻性竞争优势的产品具体应用到钠离 子电池制备
 材料及技 术   已达目标 线,目前 正进行中 试线设计钠离子正极材 料,达到行业 领先水平; 2、开发出低 成本、安全性 高、容量高的 硬碳负极材 料,达到行业 领先水平; 3、开发出具 有良好成膜特 性及耐高低温 性能的电解液 体系,达到行 业领先水平; 4、开发出长 寿命、高比能 钠离子电芯设 计和制备技 术,达到行业 领先水平  
16聚阴离子 型钠离子 正极材料 开发5,000,000.00909,631.982,047,113.71中试阶段开发出高性能 聚阴离子型钠 离子正极材 料,产品各项 指标达到行业 领先水平通过表面包覆改善其电子导 电性,同时结合离子掺杂技 术提高其本征导电,最终达 到提高其电性能的目的,使 其制备的钠离子正极材料达 到行业领先水平应用于钠离子电 池正极材料,可 用于储能、低速 电动车等领域
合计/318,815,400.80110,457,060.37224,325,933.23////


5. 研发人员情况
单位:万元 币种:人民币

基本情况  
 本期数上年同期数
公司研发人员的数量(人)446248
研发人员数量占公司总人数的比例(%)11.9913.51
研发人员薪酬合计2,677.341,541.83
研发人员平均薪酬6.006.22


教育程度  
学历构成数量(人)比例(%)
博士研究生20.45
硕士研究生357.85
本科20646.19
大专16637.22
高中以下378.30
合计446100.00
年龄结构  
年龄区间数量(人)比例(%)
30岁以下(不含 30岁)19543.72
30-40岁(含 30岁,不含 40岁)21848.88
40-50岁(含 40岁,不含 50岁)306.73
50-60岁(含 50岁,不含 60岁)30.67
60岁及以上00
合计446100.00

6. 其他说明
□适用 √不适用

三、 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 核心竞争力分析
√适用 □不适用
1、成熟完备的研发体系和持续创新的技术储备优势
公司的企业愿景为“以科技创新引领行业发展,打造绿色循环低碳典范,成为全球新能源材料领导者”,始终秉承“研发一代、储备一代、生产一代”的研发策略,构建了丰富全面的磷酸铁锂产品体系,储备了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锰铁锂等新产品核心技术;同时,加强专利布局,形成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目前,公司正在建设新能源产业研究院,和新能源行业专家院士团队合作,建设一流的新能源科技创新中心和区域检测中心,培养掌握创新文化的科技人才和团队。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拥有研发人员 446名,占员工总数的比例为 11.99%。

公司是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同时也是“国家级第三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湖北省企业技术中心”、“湖北省锂离子电池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锂电池正极材料关键技术湖北省工程研究中心”,并在 2023年承接了省科技厅重点研发的“高比能长循环磷酸锰铁锂正极材料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发”技术项目,同时凭借“高能锂离子电池特种电解液生产关键技术及应用”研发项目荣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凭借“高性能钠电池关键材料研发和产业化 ”研发项目荣获第五届中国先进技术转化应用大赛铜奖,凭借“一种高倍率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发明专利获得第三届湖北省高价值专利大赛银奖,上述荣誉进一步凸显了公司的科研实力和技术储备,肯定了公司的技术水平。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参与制定或修订的关于锂电池正极材料标准、钠离子电池材料标准及绿色低碳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等共计 37项。其中,公司参与制定的国家标准《GB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检测方法-磁性异物含量和残余碱含量的测定》荣获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技术标准二等奖;参与制定的行业标准《YS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前驱体行业绿色工厂评价要求》荣获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技术标准三等奖。

通过持续多年的研发积累与工艺改进,公司掌控了一系列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取得了一系列专利和非专利技术研发成果。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拥有 20项核心技术,拥有 66项国内发明专利、7项国际发明专利及 47项实用新型专利。 (未完)
各版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