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报]兴业银行(601166):兴业银行2023年半年度报告

时间:2023年08月30日 23:08:09 中财网

原标题:兴业银行:兴业银行2023年半年度报告


2023 年 半 年 度 报 告
2023 年 半 年 度 报 告
(A股代码:601166)








重要提示

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半年度报告内容的真实、准确、完整,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承担个别和连带的法律责任。

公司第十届董事会第十九次会议于2023年8月30日召开,应出席董事9名,实际出席董事9名,其中苏锡嘉、贲圣林等2名董事以视频接入方式出席会议,审议通过了2023年半年度报告及摘要。


本半年度报告所载财务数据及指标按照中国企业会计准则编制,除特别说明外,为合并报表数据,货币单位以人民币列示。

公司2023年半年度财务报告未经审计,但经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审阅并出具审阅报告。

公司董事长吕家进、代行长陈信健、财务机构负责人赖富荣,保证2023年半年度报告中财务报告的真实、准确、完整。


公司2023年上半年度不进行利润分配,也不进行公积金转增股本。


请投资者认真阅读本半年度报告全文。本报告所涉及对未来财务状况、经营业绩、业务发展及经营计划等展望、前瞻性陈述,不构成公司对投资者的实质承诺,请投资者注意投资风险。


公司董事会特别提醒投资者,公司已在本报告中详细描述面临的风险因素,敬请查阅第三章“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中关于各类风险和风险管理情况的内容。




目 录

重要提示 ................................................................................... 2 第一章 释义 ........................................................................... 4 第二章 公司简介和主要财务指标 ....................................... 6 第三章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 12 第四章 公司治理 ................................................................. 85 第五章 环境和社会责任 ..................................................... 93 第六章 重要事项 ............................................................... 106 第七章 普通股股份变动及股东情况 ............................... 112 第八章 优先股相关情况 ................................................... 118 第九章 可转换公司债券相关情况 ................................... 121 第十章 财务报告 ............................................................... 124 第十一章 备查文件目录 ................................................... 124




第一章 释义

在本报告中,除非文义另有所指,下列词语具有如下含义:

兴业银行/公司/本公司兴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集团/本集团兴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及其附属公司
央行/人行中国人民银行
中国证监会/证监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
金融监管总局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原中国银保监会/原银保 监会原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兴业金租公司兴业金融租赁有限责任公司
兴业信托兴业国际信托有限公司
兴业基金兴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兴业消费金融兴业消费金融股份公司
兴银理财兴银理财有限责任公司
兴业期货兴业期货有限公司
兴业研究兴业经济研究咨询股份有限公司
兴业数金兴业数字金融服务(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兴业资管兴业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兴业普惠科技兴业普惠科技(福建)有限公司
兴业国信资管兴业国信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人民币元
“1234”战略体系1:以轻资产、轻资本、高效率为发展主线 2:以“商行+投行”为抓手,坚持客户为本、商行
  为体、投行为用 3:持续提升结算型银行、投资型银行、交易型银 行能力建设 4:强化重点分行、重点行业、重点客户、重点产 品的战略作用
商行+投行 2.0“商行+投行”战略的深化拓展,包括对产品体系、 协同机制、风险模式和考评机制等方面的完善
三张名片绿色银行、财富银行、投资银行
“四稳四进”策略规模增长要稳、发展质量要进,传统领域要稳、新 兴赛道要进,网点兴业要稳、数字兴业要进,业务 发展要稳、安全保障要进
五大新赛道普惠金融、科创金融、能源金融、汽车金融、园区 金融
五大线上平台兴业普惠、兴业管家、兴业生活、钱大掌柜、银银 平台
五大企架工程营销、财富、投行、运营、风控

第二章 公司简介和主要财务指标

一、公司信息
法定中文名称:兴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简称:兴业银行)
法定英文名称:INDUSTRIAL BANK CO.,LTD.

二、法定代表人:吕家进

三、联系人和联系方式
董事会秘书:华兵
证券事务代表:林微
联系地址:福建省福州市台江区江滨中大道398号兴业银行大厦
电话:(86)591-87824863
传真:(86)591-87842633
电子信箱:[email protected]

四、基本情况简介
注册地址:福建省福州市台江区江滨中大道398号兴业银行大厦
公司注册地址的历史变更情况:

变更时间变更前变更后
1997年8月15日中国福州市华林路17号中国福州市湖东路154号
2022年3月15日中国福州市湖东路154号福建省福州市台江区江滨 中大道398号兴业银行大厦

办公地址:福建省福州市台江区江滨中大道398号兴业银行大厦
邮政编码:350014
公司网址:www.cib.com.cn


五、信息披露及备置地点
披露半年度报告的媒体及网址:《中国证券报》《上海证券报》《证券时报》《证券日报》
登载半年度报告的中国证监会指定网站:www.sse.com.cn
半年度报告备置地点:公司董事会办公室

六、公司证券简况

证券种类上市交易所简称代码
A 股上海证券交易所兴业银行601166
优先股上海证券交易所兴业优1360005
  兴业优2360012
  兴业优3360032
可转换公司债券上海证券交易所兴业转债113052

七、公司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一)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项目2023年1-6月2022年1-6月本期较上年同期增减(%)
营业收入111,047115,853(4.15)
利润总额49,10552,173(5.88)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2,68044,887(4.92)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扣除非经 常性损益的净利润42,44944,725(5.09)
基本每股收益(元)1.922.03(5.42)
稀释每股收益(元)1.771.87(5.35)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基本 每股收益(元)1.912.02(5.45)
总资产收益率(%)0.450.52下降0.07个百分点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5.966.80下降0.84个百分点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加权 平均净资产收益率(%)5.936.77下降0.84个百分点
成本收入比(%)26.7624.95上升1.81个百分点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 额242,205(394,017)上年同期为负
每股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 量净额(元)11.66(18.97)上年同期为负
注:基本每股收益、稀释每股收益、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根据《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第9号——净资产收益率和每股收益的计算及披露》(2010年修订)计算。


单位:人民币百万元

项目2023年6月30日2022年12月31日本期末较上年末增减(%)
总资产9,890,4549,266,6716.73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权益762,890746,1872.24
归属于母公司普通股股 东的所有者权益677,088660,3852.53
归属于母公司普通股股 东的每股净资产(元)32.5931.792.53
不良贷款率(%)1.081.09下降0.01个百分点
拨备覆盖率(%)245.77236.44上升9.33个百分点
拨贷比(%)2.652.59上升0.06个百分点

(二)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和金额
单位:人民币百万元

项目2023年1-6月
非流动性资产处置损益12
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267
其他营业外收支净额61
所得税的影响(90)
合计250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非经常性损益231
归属于少数股东的非经常性损益19




(三)补充财务数据
单位:人民币百万元

项目2023年6月30日2022年12月31日2021年12月31日
总负债9,116,1978,509,3737,908,726
同业拆入315,106275,808172,773
存款总额5,136,4914,736,9824,311,041
其中:活期存款1,896,3021,779,2731,769,246
定期存款2,886,0122,608,2232,212,838
其他存款354,177349,486328,957
贷款总额5,222,3394,982,8874,428,183
其中:公司贷款2,988,0642,631,4132,223,895
个人贷款1,959,1161,973,9071,879,932
贴现275,159377,567324,356
贷款损失准备138,286128,834130,909
其中:以公允价值 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 他综合收益的贷款损 失准备7472,7511,032

(四)资本充足率
单位:人民币百万元

主要指标2023年6月30日 2022年12月31日 2021年12月31日 
 集团银行集团银行集团银行
资本净额999,644930,707973,833908,004878,172820,158
其中: 核心一级资本681,544637,010662,916621,255599,661565,344
其他一级资本86,06985,80286,05285,80285,99985,802
二级资本233,210229,017226,053222,074193,617190,070
扣减项1,17921,1221,18821,1271,10521,058
风险加权资产合计7,322,3246,988,3356,746,2296,427,2446,102,6205,818,668
资本充足率(%)13.6513.3214.4414.1314.3914.10
一级资本充足率(%)10.4710.0411.0810.6711.2210.83
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 (%)9.298.819.819.349.819.35
注:本表根据《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及按照上报监管机构的数据计算。

(五)补充财务指标
单位:%

主要指标标准值2023年6月30日2022年12月31日2021年12月31日
存贷款比例(折人民币)-94.5596.2195.60
流动性比例(折人民币)≥2553.6064.4556.26
单一最大客户贷款比例≤101.921.951.52
最大十家客户贷款比例≤5011.2410.659.53
正常类贷款迁徙率-0.831.611.49
关注类贷款迁徙率-28.7427.4624.64
次级类贷款迁徙率-55.0473.7657.98
可疑类贷款迁徙率-52.2577.9656.29
注:1.本表数据为并表前口径,均不包含子公司数据。

2. 本表数据按照上报监管机构的数据计算。其中,贷款迁徙率计算公式如下: 正常类贷款迁徙率:(年初正常类贷款向下迁徙金额+年初为正常类贷款,报告期内转为不良贷款并完成不良贷款处置的金额)/年初正常类贷款余额*100%;
关注类贷款迁徙率:(年初关注类贷款向下迁徙金额+年初为关注类贷款,报告期内转为不良贷款并完成不良贷款处置的金额)/年初关注类贷款余额*100%;
次级类贷款迁徙率:(年初次级类贷款向下迁徙金额+年初为次级类贷款,报告期内转为可疑类和损失类贷款并进行处置的金额)/年初次级类贷款余额*100%;
可疑类贷款迁徙率:(年初可疑类贷款向下迁徙金额+年初为可疑类贷款,报告期内转为损失类贷款并进行处置的金额)/年初可疑类贷款余额*100%。


(六)报告期内股东权益变动情况
单位:人民币百万元

项目上年末数本期增加本期减少期末数
股本20,774--20,774
其他权益工具88,960--88,960
资本公积74,9091-74,910
其他综合收益(724)1,495-771
一般准备108,957209-109,166
盈余公积10,684--10,684
未分配利润442,62742,68027,682457,625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权益746,18744,38527,682762,890
(七)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项目
单位:人民币百万元

项目2022年 12月31日计入损益的本期 公允价值变动计入权益的累计 公允价值变动本期计提/(冲 回)的减值准备2023年 6月30日
贵金属5(2,564)--3,812
拆出资金-212--2,092
衍生金融资产35,253(3,675)--52,030
衍生金融负债34,967    
     55,419
发放贷款和垫款388,360832(2,004)289,028
交易性金融资产999,8557,469--950,309
其他债权投资548,007(656)(2,924)565572,209
其他权益工具投资3,453-(264)-3,788
交易性金融负债49,578261--20,452
拆入资金-(3,174)--50,182



第三章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一、公司主要业务及行业情况
(一)主要业务
公司成立于1988年8月,是经国务院、中国人民银行批准成立的首批股份制商业银行之一,2007年2月5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目前已发展成为以银行为主体,涵盖信托、金融租赁、基金、期货、资产管理、消费金融、理财、数字金融、研究咨询等在内的现代综合金融服务集团,不断完善覆盖境内境外、线上线下的多元化服务网络,已成为国内系统重要性银行,跻身英国《银行家》全球银行前20强,位列美国《财富》世界500强企业第223位。

公司主要从事商业银行业务,经营范围包括:吸收公众存款;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办理国内外结算;办理票据承兑与贴现;发行金融债券;代理发行、代理兑付、承销政府债券;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代理发行股票以外的有价证券;买卖、代理买卖股票以外的有价证券;资产托管业务;从事同业拆借;买卖、代理买卖外汇;结汇、售汇业务;从事银行卡业务;提供信用证服务及担保;代理收付款项及代理保险业务;提供保管箱服务;财务顾问、资信调查、咨询、见证业务;经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的其他业务;保险兼业代理业务;黄金及其制品进出口;公募证券投资基金销售;证券投资基金托管。


(二)报告期内行业情况和发展态势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社会恢复常态化运行,经济复苏动能逐步增强。政策面保持定力,按照系统性理念坚定推进各项改革,建设高水平对外开放,增强内生发展动力。金融监管体系改革落地,重塑监管框架,全面强化对各类金融活动的规范管理。面对复杂多变的内外部形势,银行业机构围绕服务“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升级优化产品体系和服务方式,支持新经济、新动能加速成长,资产规模稳健扩张,经营业绩保持平稳,资产质量稳定可控,总体保持良好发展态势。

持续优化业务布局。全力服务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大基建、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国民经济中坚领域信贷投放力度,同时促进信贷资金精准直达普惠小微、民营企业、涉农金融等薄弱环节支持。创新绿色投融资工具、碳金融产品,支持绿色低碳产业发展,探索通过支持绿色产业带动乡村振兴,构建特色化、差异化个人绿色金融服务体系。积极服务“科技强国”战略,支持科技自立自强,不断完善针对科技型企业的综合金融方案。
服务区域均衡发展。围绕国家区域重点发展战略,因地制宜服务区域协调均衡发展,结合地方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特点,推动科技、产业、金融深度融合,满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增强金融资源在城乡、区域、人群之间的均衡性,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持。

融入对外开放大局。支持构建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跨境金融服务迈上新台阶,为各类市场主体跨境投融资、外汇结算提供便利。银行业机构加大“一带一路”沿线布局力度,延伸拓展跨境金融服务生态圈,为跨境贸易、重大项目建设提供结算、融资、交易等全生态链服务,支持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提升数字化转型效能。坚持提升科技能力,持续优化科技架构,提升数据对业务发展的驱动力,增强平台流量的运营能力,依托各类场景加强与实体经济的融合,扩大数字金融服务的覆盖面,更好满足居民财富保障增值、生活消费需求。聚焦医疗、教育、政务、住建等重点民生领域赋能企业和政府机构,促进资源共享、信息互通,解决社会民生的堵点、难点和痛点,构建银政企服务新模式。

夯实资本和风险管理基础。积极应对资本监管新规、资产质量分类调整政策的变化,做好潜在影响评估,强化资本集约导向,调整优化风险管理和资本管理策略。探索适应数字经济的新型风险管理体系,运用数字化、智能化工具强化客户权益保护,多管齐下强化资产质量管控,加大问题资产处置力度,守牢风险底线。


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公司始终牢记“为金融改革探索路子、为经济建设多作贡献”的初心和使命,以“一流银行、百年兴业”愿景引领发展,以打造优秀的综合金融服务集团为目标,继承和发扬善于创新、爱拼会赢的优良基因,持续培育业务特色和专业优势,围绕高质量发展方向,坚定不移地推动经营理念从产品驱动向客户驱动、从高速度增长向高质量发展、从规模银行向价值银行转变,夯实长期健康发展的根基,不断提升市场竞争力。

战略目标清晰。公司始终坚持以“服务实体经济,防范金融风险”为根本出发点,准确把握金融市场化、综合化、多元化发展趋势,基于自身资源禀赋规划布局。从“大投行、大资管、大财富”策略推进,到“结算型、投资型、交易型”三型银行建设,再到“1234”战略体系,树牢擦亮绿色银行、财富银行、投资银行“三张名片”,公司“客户为本、商行为体、投行为用”的发展理念一脉相承,将“一张蓝图绘到底”,保持战略定力,实施路径清晰成熟,经营成效更加显著。

经营特色鲜明。公司坚持以客户为中心,围绕客户需求,强化科技赋能,锐意创新,在多个细分业务领域打造新产品、新业务,开辟属于自己的蓝海,形成鲜明的经营特色。

公司在国内同业中率先布局资本市场,探索债券、信托、金融租赁、资产证券化等融资工具的创新,引领FICC、投行、资产管理、资产托管等新兴业务发展。公司作为国内首家赤道银行,率先将可持续发展提升到企业战略和公司治理层面,并将绿色金融作为集团战略核心业务,逐步构建起集团化、多层次、综合性的绿色金融产品与服务体系,开创了“寓义于利”的社会责任实践模式,连续四年获评明晟(MSCI)全球ESG评级A级。

服务功能完备。公司坚持走多市场、综合化发展道路,从银行业务延伸和跨业经营两个维度,稳步推进综合化、集团化进程,构建以银行为主体,涵盖信托、金融租赁、基金、期货、资产管理、消费金融、理财、数字金融、研究咨询在内的现代综合金融服务集团。各子公司深度融入“1234”战略体系,聚焦主业、做精专业、功能互补、差异发展,共同构建优质、高效、专业的综合金融服务体系。

运作规范高效。公司始终坚持通过规范化、专业化、科学化管理提升内部运营效率。

持续健全“党委领导、董事会战略决策、高管层执行落实、监事会依法监督”的公司治理机制。根据国家政策导向、市场环境变化,持续调整组织架构,优化体制机制,建设流程银行,在业内率先建立普惠金融业务体系。建立健全客户部门和产品部门相对分离、传统业务和新型业务相对分离的管理架构,梳理优化配套机制流程,增强转型发展的内生动力。

文化底蕴深厚。公司坚持理性、创新、人本、共享的核心价值观,传承和发扬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优秀文化基因,形成具有兴业特色的文化底蕴。公司积极弘扬尽职履责的敬业文化、敢拼会赢的拼搏文化、务实担当的协作文化、协同奋进的家园文化,凝聚为全集团共同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保障公司行稳致远、基业长青。




三、战略实施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化“1234”战略体系,擦亮“三张名片”,坚持巩固基本盘、布局新赛道,加快数字兴业建设,稳步推进战略实施,实现均衡发展,有力服务国家战略和经济恢复发展。

(一)经营业绩稳中有升
资产负债结构优化。截至报告期末,集团资产总额 9.89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6.73%,存贷款规模双双突破5万亿元。加快优质资产投放,各项贷款余额较上年末增长4.81%至5.22万亿元,增速位居同类型股份制银行前列。各项存款余额较上年末增长8.43%至5.14万亿元,个人存款保持稳步增长,报告期末余额突破1.2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4.56%,存款结构进一步优化。

经营效益稳步回升。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10.47亿元,同比下降4.15%,较一季度收窄2.57个百分点,实现趋势性回升;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26.80亿元,同比下降4.92%,较一季度收窄4.01个百分点。积极把握投资业务机会,财富代销、投资、投行等非息收入稳健增长,非息净收入在营业收入中的占比为 35.29%,其中,财富代销收入同比增长21.7%,投资相关收入同比增长18.8%,投行相关收入同比增长14.5%,净值型理财产品收入同比增长4%。

业务转型全面提速。加大力度巩固基本盘,房地产业务、地方政府融资业务做好风险防范化解,保持稳健发展。积极融入“科技-产业-金融”新三角循环,“五大新赛道”布局跑出加速度。截至报告期末,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增长14%至4,604亿元,科创贷款余额增长23%至4,233 亿元,能源金融融资余额增长5%至6,993亿元,汽车金融融资余额增长10%至3,585亿元,园区金融融资余额增长12%至1.98万亿元。

客户基础更加坚实。持续优化客户分层分类经营机制,加强重点场景平台获客、活客能力。企业金融客户较上年末增长7.35%至132.82万户,其中,有效及以上客户增长4.40%至53.38万户。零售金融客户较上年末增长4.99%至9,632.60万户,其中,贵宾客户增长5.23%至426.53万户,私行客户增长6.32%至6.70万户。同业金融客户覆盖率保持在95%以上。

筑牢稳健发展底线。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强重点领域风险管控,推动风险与业务融合,确保资产质量稳定。加大房地产、政府融资、信用卡等重点领域风险管控和化解,扎实打好特资清收处置攻坚战,有序推进特资分类经营和精细化管理,清收处置成效明显。数字风控建设稳步推进,加快“技术流”评审体系迭代升级,重塑投融资作业流程,落实公司风控模型集中管控。持续推进新赛道“链长制”,优化市场风险和集团权益投资管控。截至报告期末,公司不良贷款率 1.08%,较上年末下降0.01个百分点,继续保持较低水平;拨备覆盖率245.77%、拨贷比2.65%,分别较上年末提升9.33、0.06个百分点。实现账销案存清收62.12亿元,同比增长41%,清收水平达到近三年高点。同时,通过风险化解、处置,实现不良贷款现金回收44.87亿元,同比增长24%。


(二)“三张名片”铸就特色
1.绿色银行为生态添绿
绿色业务规模稳步提升。绿色银行聚焦“降碳”“减污”加大资产构建。截至报告期末,集团绿色融资余额较上年末增长10.49%至18,007.55亿元,绿色融资余额超500亿元的分行达10家;绿色金融客户增长9.46%至5.42万户。人行口径绿色贷款余额较上年末增长 17.29%至 7,472.00亿元,保持同类型股份制银行前列,不良贷款率0.22%,保持在较低水平。

集团“全绿”转型步伐坚定。重点业务板块、各子公司齐头并进,共同助力集团增靓绿色底色。截至报告期末,各类绿色投行业务规模765.29亿元,绿色债务融资工具、绿色私募债权、绿色银团贷款、绿色并购融资、绿色资本市场业务等业务稳定增长。

绿色按揭及绿色消费融资余额150.10亿元,较上年末增长72.63%;绿色租赁、绿色信托、绿色基金余额合计977亿元;报告期内,ESG及绿色理财产品发行1,379亿元;新增绿色债券投资规模122.58亿元,存量规模439.91亿元。

加速创新植绿不辍。绿色金融重心向“降碳”“减污”领域转移。“降碳”重点发力,报告期末在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绿色公共出行、绿色建筑、工业节能减排等细分领域构建的融资规模达 10,017.61亿元,较上年末增加2,118.42亿元。“减污”规模稳定增长,在水资源、固废处理、危废处理等细分领域的融资余额达3,990.30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65.35亿元。健全碳金融要素市场服务,完善碳账户体系建设,上线覆盖企业客户和个人客户的“双碳管理平台”。推进产品体系创新,构建涵盖降碳系列、减污系列、扩绿系列、碳金融系列的专业产品体系。

专业基础持续巩固。持续完善集团绿色金融考核机制,加强绿色金融业务专业支持和组织推动能力,深化绿色金融理念。兴业碳金融研究院加强与外部机构的合作交流,更好发挥专业智库功能。有序推进绿色金融“万人计划”,打造“百人精英”先锋队。

制定公司绿色党建、绿金党支部方案,提升客户评价与社会影响。

2.财富银行为实体创富
综合理财能力领跑同业。积极探索业务新模式、合作新机会,打造投、销、托、研一体化的综合服务链条,延伸金融服务触角。兴银理财做大规模、逆势增长,在“欧洲投资与养老金”(IPE)出版集团发布的“2023年全球资管500强”榜单中跻身中国资管公司第6名,全球第85名,较上年提升48名,连续23个季度蝉联普益标准全国性商业银行综合理财能力榜首。持续打造投研核心竞争力,强化包括固收、权益、境外资产、指数型资产在内的全方位资产构建能力,全面建设“八大核心、三大特色”产品体系,涵盖现金管理、固定收益、固收增强、股债混合、权益投资、多资产策略、跨境投资、项目投资八大核心产品,ESG理财、养老理财、海峡理财三大特色产品,形成客户类型全覆盖、投资市场全覆盖、主流策略全覆盖的产品线。截至报告期末,理财规模2.1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0.16%;符合资管新规的新产品规模占比98.86%,较上年末提升0.28个百分点。

集团全产品谱系更加完备。坚持选好产品、陪伴客户,持续强化综合金融“舰队”战斗力,全面升级服务体系,为客户创造价值,引导客户进行长期投资。兴业信托全力构建财富管理服务信托产品体系,以服务信托业改革为主线,围绕家族信托、家庭服务信托、其他财富管理服务信托、保险金信托、薪酬福利信托、担保品信托、破产重整信托等重点产品加快转型变革。兴业基金巩固固收业务基本盘,有序推进客户结构优化,市场份额持续提升,聚焦重点客户,调整投资策略,推动产品转型。兴业期货资管业务规模继续位居行业前列,衍生类产品保持较高市场份额,CTA策略产品收益率远超行业均值,固收产品取得良好业绩。兴业国信资管发挥私募股权投资管理人功能,稳步推进股权直投、投贷联动,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并扎实做好政府基金项目管理与投资运作。截至报告期末,兴业信托、兴业基金、兴业期货、兴业国信资管创设的主动管理类产品规模4,558.04亿元。

财富销售服务迭代升级。“网点兴业”和“线上兴业”齐头并进,全面赋能财富管理业务,提升理财队伍数字化作业能力,创设“KEY资产配置体系”,提供线上线下全方位财富产品配置建议,为客户提供财富规划与收益陪伴服务,延伸服务半径,提升服务效率。持续扩大财富“朋友圈”,遴选优质合作伙伴,从全市场精选优选产品,做好产品孵化,提升整合稀缺产品资源能力,积极引入优质代理类产品,搭建全品类、开放式财富产品货架,建立优质资产护城河。财富线上销售渠道更加畅达便捷,客户体验和销售效率持续提升。报告期内,钱大掌柜绑卡用户数较上年末增加49.28万户,月活客户数(MAU)56.98万户,较上年末增长12.17%。兴银理财通过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区域性银行及农村金融机构等机构渠道向零售客户销售理财,保有规模 6,152.41亿元,较上年末增长 20.51%。银银平台面向同业机构客户销售各类资管产品的保有规模2,714.21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5.01%。

托管业务稳健提升综合收益。资产托管业务市场地位稳固,产品结构持续优化,进一步提升公募基金、保险、信托、私募基金等净值型、标准化产品占比。全面提升交易自动化水平,激活数据资产潜能,优化客户体验。截至报告期末,资产托管业务规模15.56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91%。

截至报告期末,集团零售AUM 3.61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7.01%,其中,管理的表外资产占比65.42%。

3.投资银行为产业赋能
“商行+投行”2.0版焕新起航。顺应时代特征,满足客户多元化融资需求,构建标准化债券融资、私募债权产品、并购融资等投行产品体系,打造“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差异化竞争优势。持续提升资源整合能力,升级“投承、投贷、投私、投研”四大协同机制,实现全方位协同赋能。报告期内,债券业务继续保持市场领先,非金债券承销3,452.22亿元,列市场第二位;境外债承销23.30亿美元,列中资股份制银行第二位;绿色债券承销137.20亿元,列股份制银行第一位、全市场第二位,全市场占比同比提升3.87个百分点至14.72%;加大中长期债券产品承销力度,非超短期融资券占比较上年末提升 10个百分点至 58.0%。落地资本市场业务 192.34亿元,同比增长43.10%,包括,市场首单公募REITs高管战略配售融资等。落地并购融资及银团融资合计1,332.01亿元。资产流转规模1,170.90亿元,包括,信贷资产证券化落地652.83亿元,同比增长310.97%,列股份制银行第一位。积极开拓类REITs业务,承销上半年全市场5单业务中的4单,包括首单产业园区类REITs、首单科创类REITs、首单“绿色+科创”类REITs。

客户服务模式持续创新。“商行+投行”服务客群不断拓展、服务工具不断丰富,构建完善行业专家库、深化“区域+行业”“金融+产业”研究,持续优化投行生态圈,构建“股贷债保”联动的综合金融服务体系,积极服务专精特新企业、隐形冠军企业、瞪羚企业、独角兽及上市公司。报告期内,公司实现投行承销及顾问类业务收入20.12亿元,同比增长14.54%;投行业务覆盖重点集团客户479户。
债券银行、FICC银行优势更强。充分发挥金融市场综合营运商和金融市场综合服务商作用,持续打造债券银行、FICC银行。积极把握波段交易机会,加大地方债减持力度,优化国债、地方债、信用债组合和结构,做好信用利差风险管控。提升外汇业务做市报价能力,加强前瞻性研判,优化投资结构。把握自贸区、资本项下业务机会,持续丰富业务产品功能。报告期内,实现投资相关收入195亿元,同比增长18.8%,实现代客FICC收入14亿元,同比增长2.1%。

截至报告期末,集团对公融资余额(FPA)8.42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7.44%,其中,大投行FPA余额4.28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6.14%。


(三)深入推进数字化转型
坚定推进企架工程建设。坚持“企业级、标准化”方法论,以企业级架构蓝图为指引,以流程梳理为抓手,开展制度、产品、数据、系统全面梳理,进一步夯实数字化转型成果。全面开展需求、数据、模型、开放、运营“五个标准化”工作,提高通用、共享、连接、融合能力。营销、财富、投行、风控、运营“五大企架工程”基本竣工,投产项目39个,初步实现砸“烟囱”、填“竖井”、连“孤岛”、通“断点”、强“体验”,有效促进作业模式优化和管理效率提升。

持续深化数据治理与赋能。加强全流程数据治理,加快企业级标准化数据字典建设,初步建成2.1万项企业级数据字典标准,大力提升重点领域数据质量,根据新资本协议要求完成53万条底层数据治理。聚焦业务一线需求持续推进数据基础建设,提升资产化数据服务能力,梳理、开放分行常用数据表,强化对业务一线的支持。加快挖掘数据资产价值,初步形成包括业务模型、数据产品、研究报告等数据资产。

稳步提升数字经营能力。聚焦“三张名片”“五大新赛道”优化科技支持,卫星遥感应用系统、生物资产数字化监管平台等一系列前沿技术创新投入应用。落地首个总行级数字人民币创新实验室,业内首家上线956196数币客服热线,“数币+”应用场景迅速拓展,涵盖公积金、非税收缴、烟商贷、基金申购、信用卡还款、个人养老金缴交、消费贷等多个领域。兴业普惠、兴业管家、兴业生活、钱大掌柜、银银平台“五大线上平台”以及手机银行月活客户数(MAU)、业务规模保持良好增长态势。银银平台合作机构超5,300家;兴业管家用户数较上年末增长9.98%至109.20万户,月活客户数(MAU)64.33万,较上年末增长9.98%;兴业普惠认证用户数较上年末增长15.66%至3.33万户;兴业生活绑卡用户数较上年末增加419.57万户,月活客户数(MAU)较上年末增长11.09%;钱大掌柜绑卡用户数较上年末增加49.28万户,月活客户数(MAU)较上年末增长12.17%。

增强内部运营能力。推动“五大企架工程”,理顺内部流程,提升服务效率。大风控工程通过优化投融资作业流程,实现了约50%的手工作业线上化,简化了约30%的繁琐操作。大财富工程实现财富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整体流程效率提升30%。大投行工程将部分联动流程从串行改为并行,流程平均耗时缩短14天。大运营工程将法审、用印流程与业务流程打通,效率提升近50%。大营销工程深化公私一体化经营,实现公私业务交叉营销,更全面发掘客户价值。

筑牢数字风险底线。强化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管控,落实法律法规和金融监管要求,加强数字生态场景下与第三方合作项目风险管控。落实公司风控模型集中管理,稳步推进数字风控建设。优化安全工作机制,持续夯实数据安全、网络安全、个人信息安全、研发安全、运维安全、外包安全基础,健全整体安全体系。加强数字安保,继续优化企业级数字化智能反欺诈平台,报告期内个人账户涉案数同比下降45%,拦截涉诈资金3.8亿元。

持续完善科技基础建设。加强集团科技管理统筹,强化总行与分行间的架构协同,探索基于共性需求构建全行级场景公共组件,并构建架构管控长效机制。逐步扩大算力供应,加快基础设施“云化”转型,夯实新型技术底座。报告期内,集团科技投入33.27亿元,同比增长44.4%。着力提升集团数字意识素养,加强科技专业型和应用型人才培养,截至报告期末,科技人才超过6,800人,科技人员占比12.14%,较上年末提升0.27个百分点。


四、经营重点问题
(一)关于资产端管理
信贷业务方面,公司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深化“1234”战略体系,坚持“巩固基本盘、布局新赛道”经营策略,持续加大信贷资产构建,有效满足社会融资需求,贷款增量及增速继续保持股份制银行前列。在信贷投放方向上,公司加大对绿色金融、制造业、五大新赛道领域的支持力度。截至报告期末,公司人行口径绿色贷款余额较上年末增长17.29%;制造业贷款余额较上年末增长14.38%;普惠金融、科创金融、能源金融、汽车金融、园区金融五大新赛道领域的对公贷款较上年末分别增长26.44%、23.17%、9.85%、23.41%、23.28%。同时,积极把握城市更新、住房租赁、绿色建筑、园区开发等房地产与政信业务领域的新机遇。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房地产行业对公贷款余额较上年末增长13.89%,园区金融综合金融资产增长12.28%至1.98万亿元。

投资业务方面,公司加强市场趋势研判,合理制定业务策略,一季度加大投资建仓,二季度择机进行减持,增厚投资收益,同时严格执行监管要求,进一步优化投资结构,持续稳步压降非标投资规模。

展望下半年,公司将统筹平衡安全与发展,结合资本新规导向加快推进资产结构转型。在信贷策略上,强化专业服务能力与风险经营能力,更好满足实体经济融资需求,同时加快个人贷款多元化构建,提升个人贷款占比。在投资策略上,结合市场情况,合理优化投资组合,在把握市场机会的同时有效规避风险,增强投资收益贡献的稳定性。


(二)关于负债端管理
报告期内,公司加强对高成本存款管控,合理控制付息成本,存款业务保持量价平衡发展。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各项存款较上年末增加 3,995.09亿元,增长 8.43%,高于总负债增速1.30个百分点,较上年同期多增636.07亿元。其中,企金活期存款日均规模同比增长2.23%,零售活期存款日均规模同比增长12.10%。虽然受美元加息影响,外币存款付息率上升,但公司通过低成本存款拓展与存款挂牌利率下调,推动人民币存款付息率同比下降10个BP,环比2022年下降8个BP,有效稳定整体存款成本。同时,公司加强市场利率走势研判,结合资产投放及流动性管理需要,统筹安排市场化主动负债吸收。报告期内,公司抓住市场有利环境,推动长期债券顺利发行,有效补充中长期稳定资金来源,提升负债稳定性。
展望2023年下半年,公司将坚持不懈推动低成本存款增长上量,继续做好高成本存款管控,提升负债稳定性。同时,结合宏观环境和市场流动性变化,择机推动长期债券发行,继续优化负债结构。


(三)关于息差表现
报告期内,公司净息差1.95%,同比下降20个BP,降幅较一季度收窄9个BP,息差下降主要原因是受LPR重定价等因素影响,资产定价有所下行。为缓解息差收窄压力,报告期内公司在资产端加大信贷资产的构建力度,特别是新发放单位贷款量价双优,保持市场领先。负债端按照“降本增效”原则合理控制负债成本,更加强调低成本存款增长,负债成本管控取得积极成效。公司上半年利息净收入同比下降0.79%,降幅较一季度收窄5.39个百分点。

展望 2023年下半年,公司将继续加强资产负债组合管理,力争保持息差水平相对稳定。资产端,加快业务结构调整,保持信贷资产投放力度,提升优质资产占比,稳定资产收益率。负债端,强化客户基础建设,久久为功,推动低成本结算性存款增长上量,同时继续做好高成本负债管控工作,巩固负债成本压降成效。


(四)关于非息净收入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非息净收入391.90亿元,同比下降9.75%,其中,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158.17亿元,同比下降30.25%;其他非息净收入233.73亿元,同比增长12.67%,主要是公司积极把握债券市场波动机会,债券资产投资收益同比增加。

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同比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存量理财老产品规模压降以及资本市场波动,理财老产品可兑现收益同比减少。剔除相关因素影响,公司非息净收入同比基本持平。财富管理业务加快转型升级,理财净值型新产品保持稳健增长,实现理财新产品收入28.23亿元,同比增长3.98%;财富代理能力稳步提升,实现财富代销收入18.19亿元,同比增长21.67%;其中,代理保险业务紧抓市场机会,实现收入 10.47亿元,同比增长123.47%。投行业务市场地位保持稳固,实现投行承销及顾问类业务收入20.12亿元,同比增长14.54%。实现银行卡和支付结算收入74.75亿元,同比下降6.58%,主要是信用卡交易量减少。

展望2023年下半年,公司将继续深化战略转型,立足客户金融服务需求,强化集团协同,增强非息业务的多元化和稳定性,推动创收能力稳步提升。财富银行方面,强化客户分层分类营销体系建设,挖掘客户全生命周期财富需求;强化投研,加大产品创新,优化产品结构,完善产品筛选体系,满足客户多样化的资产配置需求;推进钱大掌柜再升级再融合,形成以客户为中心、数据驱动型的线上财富管理平台;托管业务加快产品结构转型,重点布局公募基金、保险、理财等产品。投资银行方面,在巩固债券承销类业务优势的基础上,推进产品创新,提升公司在REITs业务、银团融资、并购融资、资本市场、权益投资等领域的服务能力和竞争能力,抢抓新赛道业务机遇;聚焦投承协同、投贷协同、投私协同、投研协同,打造更加高效的协同机制,打通资产端与财富端、产品端与资金端,实现资金闭环。银行卡业务方面,大力发展代发工资、代发社保、收单等资金源头型业务;建设织网工程2.0,打通零售客户手机银行、兴业生活、钱大掌柜三大APP,实现互联互通;持续优化信用卡客群结构,做大年轻客群,进一步深耕“兴业生活”消费场景,推动消费交易回升。资金业务方面,加强研究赋能,继续发挥资金业务传统优势,积极把握市场波段交易机会,持续提升投资业务交易水平和布局能力,促进综合收益;继续保持利率债、利率衍生品和汇率衍生品等的做市优势地位,提升FICC核心竞争力,满足客户日益增长的财富管理和进出口客户的汇率避险需求。


(五)关于风险管理和资产质量
1.基本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坚持风险与业务融合,持续优化风险管理政策和举措,深化研究、科技对风险管理的赋能,以及风险管理对业务的赋能,助力公司实现高质量发展。一是加强研究,围绕“巩固基本盘、布局新赛道”高质量转型要求,提高风险政策针对性和风险管理前瞻性,持续完善各项风险管理政策,更好赋能业务转型发展。二是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升级迭代“技术流”评价体系,稳步推进大风控项目重塑投融资作业流程,落实公司风控模型集中管理,更好赋能业务转型发展。三是强化资产质量管控,聚焦重点领域风险管理,成立房地产风险防控、地方政府融资风险防控、信用卡风险防控及账销案存清收等敏捷小组,集中全集团专业力量开展攻坚战,将处置目标细化到重点分行、重点项目,上半年重点领域风险化解有序推进,取得显著成效。四是扎实打好特资清收处置攻坚战。有序推进特资分类经营和精细化管理,开展特资清收专项活动和多元化市场推介,清收处置成效明显。
报告期末,公司不良贷款余额562.66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7.78亿元,不良贷款率 1.08%,较上年末下降 0.01个百分点,资产质量水平稳中向好。贷款拨备覆盖率 245.77%,拨贷比 2.65%,风险抵补能力进一步提升。
公司根据《商业银行金融资产风险分类办法》制定了《兴业银行金融资产风险分类管理办法》,经公司董事会审议通过后已于七月初下发正式执行,同时合理安排年度经营计划,准备专项资源建立“主动平衡”机制,配套合理的核销额度,有序推进存量风险出清,确保风险分类新规实施后资产质量平稳过渡。

2.重点领域资产质量
(1)信用卡业务风险管控
报告期内,在各项风险管控措施作用下,公司信用卡资产质量指标有所好转。截至报告期末,公司信用卡贷款余额 4,141.40 亿元,不良率 3.94%,较上年末下降 0.07个百分点;关注率3.08%,较上年末下降0.30个百分点。为提升信用卡资产质量水平,公司持续强化全流程风险管控。一是“准贷前”,优化贷前授信政策,抓好风险源头管理。一方面,对低风险高价值目标客群提供授信支持,引入源头活水。信贷资源投放和客群选择聚焦国家重点支持的新能源、科创、高端制造、绿色金融等行业,盘活行内对公资源,并通过公私联动,重点拓展年轻、学历、往来、中心城区等主流客户和高潜力客群,实现高质量获客,切实改善进件结构。另一方面,优化贷前申请评分模型,依托内外部征信数据调优审核策略和欺诈监测体系,提升对风险客户、欺诈申请的甄别能力。

二是“抓贷中”,站位客户视角,打造一体化贷中管理体系。加强高风险、高预期信用损失客户管控和风险敞口压降,及时清退高风险客户,强化对弱场景业务的风险管控,加快客户置换和结构优化。三是“强贷后”,持续加强行内外催收团队、催收渠道管理,提升催收产能,提高现金清收占比。首先,加强机构管理,提升外部催收机构作业的规范性,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积极探索诉前调解、仲裁、公证等人性化非诉催收手段;其次,依托数字模型和标签赋能,探索差异化、智能化催收模式;最后,加强总分联动,构建外包机构催收、司法催收和分行自主催收“三位一体”信用卡清收体系建设。四是“数字化”,加速数字化风控转型步伐,重构风险模型体系,推进数字化在风险管理全流程落地,全面提升风险管理效能。下半年公司将继续发力“控新降旧”,优化风险管理策略,持续加大不良资产的现金清收和核销处置,压降不良规模,年末信用卡资产质量将力争保持平稳。

(2)房地产业务风险管控
去年以来,中央出台系列支持房地产健康发展政策,对于化解房地产行业风险、稳定市场情绪、促进行业健康发展起到积极作用。近期,监管部门延长金融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有关政策的期限,各地政府针对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的新形势,因城施策调整优化房地产政策。预计随着相关政策的实施,房地产市场将逐步企稳回升。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执行“三分类”风险化解策略和房地产敏捷小组工作机制,根据项目实际情况,分别通过推动项目顺利开发销售、并购重组、特资保全等推动房地产业务风险化解,充分调动全集团的专业力量,通过房企并购、代建代销、共建共管、销售化解等创新办法,盘活房地产风险项目,并积极运用“保交楼”政策,加强零售金融和公司金融联动,推动风险楼盘完工。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境内自营贷款、债券、非标等业务项下投向房地产领域业务余额17,167.52亿元,不良率1.41%,较上年末下降0.07个百分点。其中: 个人房地产贷款10,857.22亿元,占比63.24%。目前公司个人房地产按揭贷款主要分布在一二线城市、珠三角、长三角以及部分中部地区经济发达城市的主城区,占比86%。个人住房按揭LTV值(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余额与抵押房产总价值的比例)43.95%,抵押物足值。

对公房地产融资业务余额6,310.30亿元,占比36.76%。公司对公房地产融资业务中,除债券投资809.09亿元(其中投向以优质房地产企业为主要发行主体的债券113.75亿元,投向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产品695.34亿元)外,其余5,501.21亿元均有对应的房地产项目及抵押物,且项目在北上广深一线城市、省会城市以及GDP万亿以上经济发达、房地产市场稳定城市的余额占比超80%,其余项目也集中分布在珠三角、长三角等经济发达城市的主城区,项目开发前景良好,抵押物充足。

公司涉及不承担信用风险的表外业务规模总体很小。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境内非保本理财、代销、债券承销等不承担信用风险的业务投向房地产领域合计1,052.95亿元,其中,债券承销609.65亿元,理财资金投资348.00亿元,理财代销业务95.30亿元。

发债主体或底层资产融资人以央企、地方国企以及经营稳健的头部房地产企业为主。公司已建立严格的理财产品适销性审核制度,理财产品底层融资人主要为公司的授信客户,均在公司自营业务的房地产企业准入白名单内,并且理财产品底层融资人以资质较高的国有房地产企业为主。

后续,公司在加快房地产业务领域风险化解的同时,将立足房地产业的“民生产业”功能定位,推进房地产业转型发展。一是全面落实“租购并举”要求,持续不断发力住房租赁领域,构建完善的住房租赁生态圈。二是积极拓展城市更新、低效用地盘活等业务,积极推动房地产业务结构转型。三是继续在绿色低碳建筑领域发力,助力国家“双碳”战略。

(3)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授信风险管控
报告期内,公司坚持以服务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为抓手,按照地方政府融资业务风险化解“三部曲”策略(即持续做好隐性债务甄别确认、推动项目完工交付并触发政府付款责任、围绕地方政府以“主动平衡”策略推动有序化债),依法合规推进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管控。公司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业务化解取得良好成效,有力巩固前期化解成果,保持公司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业务资产质量的稳定,持续稳步压降存量业务余额。

报告期末,公司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余额2,048.90亿元(含实有及或有信贷、债券投资、自营及理财资金投资等业务),较上年末减少159.88亿元;不良资产余额27.22亿元,较上年末减少40万元;不良资产率1.33%,较上年末上升0.10个百分点,主要由于债务规模减少。

公司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区域主要分布在江苏、福建、山东、浙江等沿海经济较发达地区,以及湖北、湖南、江西等发展潜力较大的中部省份,总体风险可控。公司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业务绝大多数对应项目,且绝大多数项目已完工或建设进度正常,已形成实际工作量,具备项目项下地方政府付款责任条件,为公司向地方政府争取化债资源,推动业务余额压降和风险化解提供了可靠保障。

根据中央的政策导向及地方经济状况、财力实际,公司坚持按照“主动平衡”策略制定和落实化债措施,有序化解存量风险。一是发挥综合金融优势,推动业务转型发展,支持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共同维护区域经济和财力稳定,保障地方政府债务还款来源的可持续性。二是顺应中央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政策和节奏安排,积极沟通地方政府,发挥公司“商行+投行”优势,主动对接和匹配各类还款来源,合理升级优化产品结构,稳步压降存量业务规模。三是强化风险排查和前瞻化解,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提前落实还款来源,一户一策制定风险防范化解方案,合理开展延期降息,切实防控违约风险。四是完善地方政府相关融资业务风险防控敏捷小组工作机制、加强总分协同,密切联系区域政府,聚焦关键问题,统筹赋能推动重点区域、重点项目风险化解。

下半年,公司将继续坚持合规和市场化原则,推动业务转型发展和存量业务风险化解有机结合。一方面以服务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切入点,主动加大对绿色经济、住房租赁、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及当地优质产业、优势领域的信贷投放,助力转型发展与资产盘活;另一方面继续保持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业务风险管控高压态势,推进风险化解“三部曲”,以项目为基础,围绕地方政府,进一步落实“主动平衡”策略,充分发挥敏捷小组机制作用,重点把握专项债置换机会,全力保障全年资产质量稳定。


五、报告期内主要经营情况
(一)概述
1.总体经营情况
(1)截至报告期末,公司资产总额98,904.54亿元,较上年末增长6.73%;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51,364.91亿元,较上年末增长8.43%;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52,223.39亿元,较上年末增长4.81%;公司境外分支机构资产总额 2,268.41亿元,占总资产的比例为2.29%。

(2)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10.47亿元,同比下降4.15%,其中,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158.17亿元,同比下降30.25%。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26.80亿元,同比下降4.92%;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5.96%,同比下降0.84个百分点;总资产收益率0.45%,同比下降0.07个百分点;成本收入比26.76%,同比上升1.81个百分点。

(3)截至报告期末,公司不良贷款余额562.66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7.78亿元;不良贷款率1.08%,较上年末下降0.01个百分点。报告期内,共计提减值311.30亿元,期末拨贷比为2.65%,较上年末上升0.06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为245.77%,较上年末上升9.33个百分点。


2.营业收入及营业利润的构成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10.47亿元,营业利润490.39亿元。

(1)公司根据重要性和可比性原则,将地区分部划分为总行(包括总行本部及总行经营性机构)、福建、北京、上海、广东、浙江、江苏、东北部及其他、西部、中部,共计十个分部。各地区分部的营业收入和营业利润列示如下:


单位:人民币百万元

分部营业收入营业收入较上年 增减(%)营业利润营业利润较上年 增减(%)
总行46,339(9.60)17,447(37.57)
福建15,5634.937,86615.12
北京2,888(12.59)550(65.97)
上海3,8212.632,074281.25
广东5,219(0.69)2,563上年同期为负
浙江5,2566.182,93918.32
江苏5,965(1.86)3,98311.41
东北部及其他9,5000.445,2689.96
西部7,095(0.25)1,94628.28
中部9,401(4.87)4,403(26.14)
合计111,047(4.15)49,039(5.96)

(2)业务收入中各项目的数额、占比及同比变动情况如下:
单位:人民币百万元

项目金额占业务总收入比重(%)较上年同期数增减(%)
贷款利息收入116,06154.544.87
拆借利息收入6,3092.9619.33
存放央行利息收入2,8301.333.70
存放同业及其他金融机 构利息收入1,4680.69103.04
买入返售利息收入1,8360.86(8.29)
投资损益和利息收入57,13626.855.83
手续费及佣金收入18,2338.57(26.44)
融资租赁利息收入2,3761.12(5.98)
其他收入6,5403.0734.07
合计212,7891002.50

3.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1)主要财务指标增减变动幅度及其说明
单位:人民币百万元

项目2023年6月30日2022年12月31日较上年末 增减(%)简要说明
总资产9,890,4549,266,6716.73各项资产业务平稳增长, 整体资产结构优化
总负债9,116,1978,509,3737.13各项负债业务平稳增长, 整体负债结构优化
归属于母公司股 东的股东权益762,890746,1872.24当期净利润转入

单位:人民币百万元

项目2023年1-6月2022年1-6月较上年同期 增减(%)简要说明
营业收入111,047115,853(4.15)受报告期初 LPR重定价 等因素影响,净息差同比 下降 20BP;受理财手续 费收入下降影响,非息净 收入同比减少9.75%
归属于母公司股 东的净利润42,68044,887(4.92)营业收入有所下降;加大 数字化建设、业务转型、 品牌及客户基础建设等 战略重点领域的费用投 入,成本收入比上升;合 理计提减值,做实资产质 量
加权平均净资产 收益率(%)5.966.80下降0.84个 百分点净利润增速低于加权平 均净资产增速,加权净资 产收益率有所下降

(2)会计报表中变化幅度超过30%以上主要项目的情况
单位:人民币百万元

主要会计科目2023年6月30日2022年12月31日较上年末增减 (%)简要说明
存放同业及其他金 融机构款项303,92294,114222.93存放银行同业资金增加
买入返售金融资产25,39056,537(55.09)买入返售债券减少
其他资产74,89649,61950.94应收待结算款项增加
向中央银行借款218,40794,621130.82向中央银行借款增加
交易性金融负债20,45249,578(58.75)根据中国人民银行《黄金 租借业务管理暂行办法》 (银办发〔2022〕88号), 公司黄金租赁业务租入 端调整至拆入资金项目 列报
主要会计科目2023年6月30日2022年12月31日较上年末增减 (%)简要说明
其他负债106,10964,08765.57应付待结算款项增加
其他综合收益771(724)上年同期为负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其 他债权投资公允价值变 动余额增加

单位:人民币百万元

主要会计科目2023年1-6月2022年1-6月较上年同期 增减(%)简要说明
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15,81722,677(30.25)受理财老产品规模压降及 资本市场波动影响,理财 手续费收入减少
投资收益16,90915,9496.02此三个报表项目存在较高 关联度,合并后整体损益 227.97亿元,同比增长 12.51%,主要是债券类金 融资产相关收益增加
公允价值变动收益5,4843,67249.35 
汇兑收益404641(36.97) 
(未完)
各版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