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报]正和生态(605069):正和生态2023年半年度报告

时间:2023年08月31日 01:07:07 中财网

原标题:正和生态:正和生态2023年半年度报告

公司代码:605069 公司简称:正和生态






北京正和恒基滨水生态环境治理股份有限公司
2023年半年度报告








重要提示
一、本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半年度报告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承担个别和连带的法律责任。

二、 公司全体董事出席董事会会议。


三、 大华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为本公司出具了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四、 公司负责人张熠君、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韩丽萍及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侯叶美声明:保证半年度报告中财务报告的真实、准确、完整。


五、 董事会决议通过的本报告期利润分配预案或公积金转增股本预案 不适用

六、 前瞻性陈述的风险声明
√适用 □不适用
本报告中所涉及的未来计划、发展战略、新产品/业务规划等前瞻性描述,不构成公司对投资者的实质承诺,敬请投资者注意投资风险。


七、 是否存在被控股股东及其他关联方非经营性占用资金情况


八、 是否存在违反规定决策程序对外提供担保的情况


九、 是否存在半数以上董事无法保证公司所披露半年度报告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

十、 重大风险提示
公司已在本报告中详细描述了可能存在的风险事项,敬请查阅“第三节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之“五、其他披露事项”之“(一)可能面对的风险”。


十一、 其他

目录
第一节 释义 ................................................................................................................... 4
第二节 公司简介和主要财务指标 ............................................................................... 5
第三节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 9
第四节 公司治理 ......................................................................................................... 31
第五节 环境与社会责任 ............................................................................................. 33
第六节 重要事项 ......................................................................................................... 38
第七节 股份变动及股东情况 ..................................................................................... 50
第八节 优先股相关情况 ............................................................................................. 54
第九节 债券相关情况 ................................................................................................. 54
第十节 财务报告 ......................................................................................................... 55



备查文件目录载有公司负责人、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会计机构负责人(会 计主管人员)签名并盖章的财务报表。
 载有会计师事务所盖章、注册会计师签名并盖章的审计报告原 件。
 报告期内公开披露过的所有公司文件的正本及公告的原稿。



第一节 释义
在本报告书中,除非文义另有所指,下列词语具有如下含义:

常用词语释义  
公司、本公司、正和生态北京正和恒基滨水生态环境治理股份有限公司
汇恒投资北京汇恒投资有限公司
汇泽恒通北京汇泽恒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
正和国际、正和设计院北京正和恒基国际城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数字科技北京正和恒基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葛洲坝正和北京葛洲坝正和于永水环境治理有限公司
正和产业运营、产业运营正和恒基(深圳)产业运营管理有限公司
厦门正和正和恒基(厦门)滨水生态环境治理有限公司
嘉兴正和正和恒基(嘉兴)滨水生态环境治理有限公司
广东正和正和恒基(广东)生态环境治理有限公司
西南正和正和恒基西南生态环境治理有限公司
福建正和正和恒基(福建)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唐山花海公司唐山花海绿色低碳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正和衡宽正和衡宽(北京)生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六盘水正和、SPV公司六盘水市正和投资建设有限公司
海洋三所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
中国证监会/证监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
国家发改委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生态环境部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
自然资源部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
财政部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上交所上海证券交易所
大华会计师事务所大华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立信会计师事务所立信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
《证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
《公司章程》《北京正和恒基滨水生态环境治理股份有限公 司章程》
EPC设计施工总承包模式
DBIFO“设计+建设+智慧+投资+运营”全生命周期服 务模式
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公私合营模式,即政府 部门与私营部门基于某个公共项目结成伙伴关 系,明确各自的权利和义务、风险和收益
生态系统构建是指在人为活动干预下,在受胁迫或受损的自 然空间内,对其系统内的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 一整体,进行保护、修复或重建,以保证在这 个统一整体中,更加有效地实施生态调节与控 制,以尽可能的维持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
  相互制约而形成的动态平衡关系
可持续发展理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 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是一种基于“环 境-经济-社会·文化”共生发展的理念




第二节 公司简介和主要财务指标
一、 公司信息

公司的中文名称北京正和恒基滨水生态环境治理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的中文简称正和生态
公司的外文名称Beijing ZEHO Waterfront Ecological Environment Treatment Co., Ltd.
公司的外文名称缩写ZEHO ECO
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张熠君

二、 联系人和联系方式

 董事会秘书证券事务代表
姓名王凯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东路一 号清华科技园科技大厦B座 27层 
电话86-10-59847911 
传真86-10-82601974 
电子信箱[email protected] 

三、 基本情况变更简介

公司注册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永丰产业基地永捷北路3号A座3层 314室
公司注册地址的历史变更情况公司设立于1997年,注册地为河北省秦皇岛市, 2011年,公司迁址北京,入驻北京市海淀区中关 村环保园
公司办公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东路一号清华科技园科技 大厦B座21层
公司办公地址的邮政编码100084
公司网址www.zeho.com.cn
电子信箱[email protected]
报告期内变更情况查询索引 



四、 信息披露及备置地点变更情况简介

公司选定的信息披露报纸名称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报、证券时报、证券日报
登载半年度报告的网站地址https://www.sse.com.cn
公司半年度报告备置地点公司董事会办公室
报告期内变更情况查询索引 

五、 公司股票简况

股票种类股票上市交易所股票简称股票代码变更前股票简称
A股上交所正和生态605069

六、 其他有关资料
□适用 √不适用

七、 公司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一) 主要会计数据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主要会计数 据本报告期 (1-6月)上年同期 本报告 期比上 年同期 增减(%)
  调整后调整前 
营业收入116,595,558.13223,373,016.94223,373,016.94-47.8
归属于上市 公司股东的 净利润-160,311,698.51-43,042,525.42-43,380,949.20-272.45
归属于上市 公司股东的 扣除非经常 性损益的净 利润-160,558,724.43-43,870,528.98-44,208,952.76-265.98
经营活动产 生的现金流 量净额-45,686,367.60-120,360,817.31-120,360,817.31不适用
     
     
 本报告期末上年度末 本报告 期末比 上年度 末增减 (%)
  调整后调整前 
归属于上市 公司股东的 净资产1,317,342,112.881,477,717,056.581,477,717,056.58-10.85
总资产3,950,721,554.874,220,848,638.334,220,848,638.33-6.4
     
     

(二) 主要财务指标


主要财务指标本报告期 (1-6月 )上年同期 本报告期比 上年同期增 减(%)
  调整后调整前 
基本每股收益(元/股)-0.76-0.2-0.2280
稀释每股收益(元/股)-0.76-0.2-0.2280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基本每股 收益(元/股)-0.76-0.21-0.21261.9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2.63-2.35-2.37减少10.28 个百分点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加权平均 净资产收益率(%)-12.65-2.4-2.42减少10.25 个百分点
     
     

公司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的说明
√适用 □不适用
1.上年同期数据调整原因,主要系公司按照财政部发布了的《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 16号》规定的起始日,开始执行新规定所致; 2.营业收入变动比例较大原因,主要系公司主动市场调整,聚焦有资金保障的区域订单,由于部分项目未能按时启动招投标,公司新承接订单减少,当期营业收入及毛利额下滑; 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变动比例较大原因,主要系报告期内营业收入减少所致; 4.基本每股收益变动比例较大原因,主要系报告期内,公司当期利润减少所致。



八、 境内外会计准则下会计数据差异
□适用 √不适用

九、 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和金额
√适用 □不适用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非经常性损益项目金额附注(如适用)
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249,525.92 
越权审批,或无正式批准文件,或 偶发性的税收返还、减免  
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但与公 司正常经营业务密切相关,符合国-2,500.00 
家政策规定、按照一定标准定额或 定量持续享受的政府补助除外  
计入当期损益的对非金融企业收取 的资金占用费  
企业取得子公司、联营企业及合营 企业的投资成本小于取得投资时应 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 价值产生的收益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损益  
委托他人投资或管理资产的损益  
因不可抗力因素,如遭受自然灾害 而计提的各项资产减值准备  
债务重组损益  
企业重组费用,如安置职工的支出、 整合费用等  
交易价格显失公允的交易产生的超 过公允价值部分的损益  
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产生的子公司 期初至合并日的当期净损益  
与公司正常经营业务无关的或有事 项产生的损益  
除同公司正常经营业务相关的有效 套期保值业务外,持有交易性金融 资产、衍生金融资产、交易性金融 负债、衍生金融负债产生的公允价 值变动损益,以及处置交易性金融 资产、衍生金融资产、交易性金融 负债、衍生金融负债和其他债权投 资取得的投资收益  
单独进行减值测试的应收款项、合 同资产减值准备转回  
对外委托贷款取得的损益  
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的 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产生的 损益  
根据税收、会计等法律、法规的要 求对当期损益进行一次性调整对当 期损益的影响  
受托经营取得的托管费收入  
除上述各项之外的其他营业外收入 和支出  
其他符合非经常性损益定义的损益 项目  
减:所得税影响额  
少数股东权益影响额(税后)  
合计247,025.92 

对公司根据《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解释性公告第1号——非经常性损益》定义界定的非经常性损益项目,以及把《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解释性公告第1号——非经常性损益》中列举的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界定为经常性损益的项目,应说明原因。

□适用 √不适用

十、 其他
□适用 √不适用

第三节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一、 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一)公司所处行业基本情况
公司所属行业为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属于生态环境治理行业的细分行业。从行业宏观政策来看,公司所处行业在国家政策激励和“双碳”目标下迎来发展新动向。

2023年上半年“十四五”规划及《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2021-2035年)》等国内生态环保重大项目陆续发布。2023年1月财政部启动了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项目的组织申报;2023年2月,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明确了2023年生态环境建设七大重点任务,进一步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2023年7月在北京召开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习总书记在会上强调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构建从山顶到海洋的保护治理大格局,综合运用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两种手段,因地因时制宜、分区分类施策,努力找到生态保护修复的最佳解决方案。

同时,为实现双碳目标,促进行业发展,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实施方案,加大力度支持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的稳健发展。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关于促进新时代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指出,充分发挥新能源的生态环境保护效益,大力推广生态修复类新能源项目。因此,公司管理层认为,公司所处的生态环保行业,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仍然是我国重点工作,具有长期的发展前景,公司的河湖以及海洋生态修复及治理业务的方向与行业政策方向高度契合。

然而,2023年上半年,受到宏观经济周期性波动、投资减缓、地方财政收入和支尤其是随着更多的大型国企、央企等加速布局生态环保相关行业,使得环保行业中的民营企业面临市场竞争和经营的双重压力。

2023年国家陆续出台多项政策,鼓励民营企业发展。7月1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中第(六)条明确“完善拖欠账款常态化预防和清理机制”,强化民营企业应收账款后续回收的信心。7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强调“切实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解决政府拖欠企业账款问题”,有望提振市场情绪和交投活跃度。8月1日,国家发改委等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实施促进民营经济发展近期若干举措的通知》中提出,加大对拖欠民营企业账款的清理力度,并明确由工信部牵头解决拖欠企业账款问题,此外还特别提出由审计部门接受民营企业反映的欠款线索,加强审计监督。上述相关文件的出台,将利好民营企业应收账款收回,一定程度上帮助民营企业缓解经营资金压力。

但是,由于地方财政能力的下降,使得其在基础设施投资上更加倾向于选择资金实力更强的国企、央企参与重大项目建设,借助其投融资、综合能力推动重大项目落地,一揽子解决地方政府项目的问题,传统的EPC项目明显减少,都将进一步加剧公司所处行业的市场竞争激烈程度。

(二)公司主要业务概述
公司定位于“生态环境科技运营商”,致力于以智慧生态实现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公司以国际领先的7+1共生城市可持续发展理念和NbS(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工作方法为核心,协同整合“景观-建筑-能源-垃圾-水-交通-城市功能-智慧”专业体系,以“DBIFO(设计-建设-智慧-投资-运营)”为核心商业模式,为客户提供系统性生态环境治理整体解决方案。

公司聚焦“生态环境、生态管家及公园+”两大业务方向,不断创新核心技术体系,通过创新生态修复领域的理念、技术、工装、设备等,打造韧性可持续的生态系统基底,并自主研发以生物多样性监测为主导的数智生态管理平台,数据化高效化维护生态系统动态平衡,实现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全周期护航。通通过多年的积累与探索,公司坚持“行业需求—技术难题—科研攻关—技术应用”全过程探索方式,打通了生态领域产学研用一体化链条,并形成了可借鉴、可复制的模式。公司已经取得 16项发明专利、70项实用新型专利、47项软件著作权,通过理念创新和技术研发,实现技术驱动市场。公司坚持以技术驱动市场,通过EPC、主动市场推广、与地方国企、央企合作等方式,取得设计及施工工程合同、建设及运营合同,以此获得 收入、利润和现金流。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和经营模式未发生明显变化。 一、生态环境业务 公司生态环境业务聚焦从河湖到海洋的系统性治理,业务细分为河湖生态业务和 海洋生态业务,介绍如下: 1、河湖生态业务 公司的河湖生态业务以数值溯源和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bS)为指导,从可持 续发展角度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以数值溯源模型为抓手,数据化动态化精准剖 析环境污染的来源,解决江河湖海口湿地水环境污染、生态系统退化、生物群落生存 危机等问题,实现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产品包括:河湖缓 冲带修复、湿地生态修复、河流生态修复、城市棕地修复。公司承接的河湖湿地业务 典型案例包括:大理市洱海流域湖滨缓冲带生态修复与湿地建设项目、雄安白洋淀唐 河入淀口湿地生态保护项目、江苏省徐州市南四湖流域丰沛运河生态修复提升项目、 唐山东湖生态修复项目。 大理市洱海流域湖滨缓冲带生态修复与湿地建设项目 雄安白洋淀唐河入淀口湿地生态保护项目
江苏省徐州市南四湖流域丰沛运河生态修复提升项目 唐山东湖生态修复项目 2、海洋生态业务 海洋生态业务基于生态系统重建恢复生物多样性为导向,解决海岸带陆海空间生 境破碎、系统割裂等生态问题,构建安全韧性、健康活力的海岸带生态系统,产品包 括:滨海活力景观长廊、岸滩整治与生态修复、海洋监测与智慧数据平台。区别于传 统海事和海洋保护业务,公司海洋生态业务在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bS)理念下, 以海岸带系统性整体性的保护为出发点,整合海洋学、生态学、水文学、城市规划、 生态景观等多专业学科,并与国内外海洋领域高端科研院所合作,创新技术体系和工 装设备,形成国内领先的海洋生态保护全周期技术闭环。自主研发课题及应用包括 “典型海岸侵蚀防护与活力海岸构建关键技术”,在厦门应用示范;珊瑚礁修复技术, 在海南省东方市实施;预装配模块海堤生态化改造技术,在东莞滨海湾新区应用;红 树林生态系统构建技术,在海南三亚山水项目应用;3D打印高孔隙率创新海堤贴片技 术,与香港城市大学共同研发并产业化。公司承接的海洋生态业务典型案例包括:莆 田·蓝色海湾综合整治项目、广州南沙灵山岛尖外江生态提升EPC项目、东莞滨海湾 新区硬质海堤生态提升项目。 莆田·蓝色海湾综合整治项目
广州南沙灵山岛尖外江生态提升EPC项目 东莞滨海湾新区硬质海堤生态提升项目 二、生态管家及公园+业务 “生态管家”产品通过大数据分析与生态管养模型决策降本增效,推动传统养护 向数字化管理转型,定位为基于生态管养智慧大脑(EM-Lab)的新时代生态空间智慧 服务平台,为政府提供生态资产保值增值、运维管理、自然课堂、GEP核算、碳收支 评估等综合服务。生态管家由数字科技公司承接,目前的智慧化管理平台、互动景观 设备已经在多个工程项目实践,正在面向核心城市全面推广。报告期内,公司结合客 户需求,将“生态管家”产品升级为“生态管家及公园+”业务,在原有生态智慧化 养护的基础上,进一步补充了公园文旅轻运营的业态,协同业务体系为客户提供全方 位的后期服务。 “生态管家”海洋版应用于海岸带生态空间的环境监测、生态评估、预警预报、 海洋科普,蓝碳核算、海岸带综合管理等多种应用场景,为政府管理部门与相关企业 和个人提供海洋生态系统数据化、智慧化决策支持及海洋生态相关的技术服务。基于 岸基的陆地监测系统与海洋监测预警系统联动,积累海洋生态环境大数据,结合卫星 遥感、无人机/无人船、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智慧化手段,实现空天海地的一体化管 理服务,促进海洋生态系统健康状况持续提升,保障海洋城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韧 性,助力国家海洋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尽管公司已经加大了上述业务及产品的开拓力度,不代表公司会在短期内形成相关业务收入,业务的发展可能会导致公司主营业务、商业模式和经营模式发生较大变化,公司也将持续调整业务与产品以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上述产品的具体落地仍然具有不确定性。因此,上述对行业、公司主营业务及商业模式的分析不构成业绩承诺, 不属于对投资者独立决策的建议。 二、 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适用 □不适用 报告期内,公司在行业中的竞争地位和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公司具备“NbS技术理念-技术体系-创新工艺-创新材料-智慧监测”一体化 解决方案 公司是国内较早践行可持续发展先进理念的生态环保企业之一,自 2008年起, 公司持续加强与国际组织、科研院所、知名企业的交流和合作,具备一批国际顶级的 专家顾问资源,公司的核心管理层和设计人员多数具备国际化视野,并在国内长期践 行可持续发展理念。 公司通过多年的项目实践以及行业技术创新,在河湖湿地水环境治理、生态保护 与生态修复和海洋生态修复等方面,通过可持续的发展理念和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 围绕着“NbS技术理念-技术体系-创新工艺-创新材料-智慧监测”五个方面的技术优势 为客户提供生态环境治理系统的一体化方案,解决江河湖海口湿地生态环境脆弱、生 态系统退化、生物群落生存危机等问题,实现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 展。 2、大型综合类生态环境治理项目的全生命周期服务能力
大型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务项目具有固定资产投资大、建设周期长、技术难度高等特点。项目业主在招标时一般都要求服务商具备全盘统筹、系统性、顶层设计和一体化服务能力,通常要求服务商具有较高等级的资质、综合实力,并设定企业规模、项目业绩经验等一系列门槛,因而能够参与大型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务项目角逐的主体主要为具备一定实力的、具备大型项目经验的大型企业。目前国内大多数环境治理业务的企业受技术和资金实力的制约,只能从事技术含量较低、投资规模较小、区域性的单一业务,竞争力较弱。

公司围绕“DBIFO”打造全生命周期服务能力,近年来中标及实施了大理洱海流域湖滨缓冲带生态修复与湿地建设工程勘察与设计、北京通州于永片区水环境治理项目、雄安新区生态森林项目、长春市伊通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水体生态净化工程项目、唐山东湖生态修复项目、雄安新区唐河入淀口湿地生态保护项目、莆田市蓝色海湾整治行动EPC项目、雄安郊野公园雄安园建设工程及配套设施项目二标段、河北省第五届园林博览会建设项目工程总承包(EPC)、金华赤山公园项目 I标段、东莞滨海湾新区硬质海堤生态化改造、东方市墩头湾珊瑚礁生态保护修复项目、雷州市红树林营造修复工程建设项目勘察设计施工(EPC)总承包等一批有影响力的综合类环境治理项目,体现了行业及市场对公司专业能力的认可,形成了公司在市场竞争中的综合优势。

3、持续引领行业技术创新
公司所处的行业具有技术壁垒、资金密集、高复杂性的特点。公司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北京市企业技术中心,系湖泊水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的工程技术委员会委员单位。同时,正和生态与多个国家级实验室联动,与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共建海洋生态修复相关实验室,并与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开展 GEP核算领域的实验室共建。

公司一直坚持以技术驱动市场,持续不断地增加研发投入,在行业内已取得一定的技术领先地位。随着国家对生态环保行业逐步放开,全球化贸易及整体进程加速,国际团队和国际公司逐步参与国内重点城市的生态环境治理业务,给行业发展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领先的理念。公司也更加注重通过技术创新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在关注国际环境技术创新的同时,通过引进集成性创新技术、引进关键技术研发人才,加快产学研联合创新来推动行业整体技术发展。截至目前,公司已经取得 16项发明专利、70项实用新型专利、47项软件著作权,在生态保护与环境治理行业积累了丰富的专项技术,在生态管家及公园+业务上积累了相关技术和应用端产品。

业务资质是生态环境综合服务企业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代表了企业的规划设计水平、技术能力、项目管理能力、专业人员的团队规模等。资质是公司市场竞争地位的重要指标,客户在选择服务商时往往以资质水平作为主要标准之一。

公司深耕行业 26年,各项业务资质齐全。截至目前,公司及子公司拥有“城乡规划编制甲级”、“环境工程设计专项(污染修复工程)甲级”、“风景园林工程设计专项甲级”、“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总承包贰级”、“电子与智能化工程专业承包贰级”等专业资质,具备独立承接大型生态环境治理综合项目的资质要求。

5、公司获得了一系列的荣誉
报告期内,公司取得了一系列的国内外奖项,体现了公司在行业的技术能力和项目实施能力,也突出了企业的品牌影响力。

国际奖项

国内奖项


三、 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2023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6,595,558.13元,同比增长-47.80%,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60,311,698.51元,同比减少 272.45%,截至报告期末,公司资产总额达3,950,721,554.87元,同比减少6.40%,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资产1,317,342,112.88元,同比减少-10.85%。

2023年上半年,公司出现业绩亏损,主要因为1)主动市场调整,聚焦有资金保障的订单,导致当期营业收入及毛利额下滑:报告期内,公司持续推动市场转移,聚焦有资金保障的项目,主动放弃华北区域部分项目,同时重点推动的华南、华东地区的业务未能按时启动项目招标,导致报告期内的新承接订单数量减少,公司当期的营业收入和毛利额出现下滑。2)减值损失谨慎计提影响:报告期内,尽管公司对应推进的诉讼项目有一定程度的进展,公司完工项目仍然有较多应收账款未能按时回收,公司谨慎考虑减值损失,导致公司上半年计提应收款项减值损失增加。

2023年下半年,公司密切关注国家宏观政策、行业竞争格局的变化,切实研究市场机会,不断完善公司的产品体系和技术体系,深化企业内部组织改革,调整目标市场区域,优化核心营销策略,聚焦资金有保障的项目,强化企业的现金流管理和内控管理。公司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推进工作:
1、持续加强应收账款回款力度,降低减值损失影响
公司2022年下半年开始启动应收账款回收工作,并于2023年初通过成立专门的应收款项催收小组,制定具体的回款目标和举措等组织保障,通过进一步完善事前事中事后的全周期内控节点管理和风险管理,以及进一步推动完工项目结算和诉讼等措施的具体工作,全面统筹和管理公司的应收款项回收工作,加大应收款项工作力度。

各主要应收款项回收项目于 2023年上半年已取得一定的成效和进展,公司推进了部分诉讼项目的和解,公司部分客户为公司提供了还款安排。2023年下半年,公司将持续坚持上述工作,采取更加灵活有效的手段来促进大额应收款的回收,从而减少应收账款减值损失对经营业绩的影响。

2、继续坚持生态环境业务市场布局转向华南及华东区域,坚持加大海洋生态修复业务的开拓,加大公司的差异化竞争优势
在传统的生态环境业务板块,2023年下半年公司将继续坚持积极布局国家级城市群,重点拓展华南和华东区域市场,项目筛选重点关注预付款、进度款和利润率三大方向,对于资金状况不好的区域,业务拓展采取相对审慎的原则,以此保障公司营业收入按预期增长。

同时,公司为适应市场持续变化的趋势,在开拓原有河湖生态环境治理业务的基华南区域已实现了“装配式海岸植物生态模块及组装技术”的落地,公司将在 2023年下半年继续加大对海洋生态修复业务的投入和市场开拓,进一步优化订单结构,增加海洋生态修复业务收入的比重。

3、继续通过与区域地方国企成立合资公司等方式,开拓市场渠道,加强业务订单的确定性和资金回款的保证性
公司下半年将与区域地方政府投资平台、科研院所成立合资公司等方式,做实各区域的根据地市场,强化夯实根据地作战打法,主动抢抓有资金有保障的订单,并通过合资公司平台等方式,围绕“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治理”、“河湖生态环境治理”、“海洋生态修复”等公司有技术优势的业务领域主动策划项目机会。

4、积极孵化生态修复+新能源业务,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
2023年下半年,公司将通过加大与央企、能投委等机构的合作的方式,推动公司向“生态修复+新能源”业务的转型,以期在市场和业务模式上有所突破,助力公司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从而实现经营业绩的增加。

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情况的重大变化,以及报告期内发生的对公司经营情况有重大影响和预计未来会有重大影响的事项
□适用 √不适用

四、报告期内主要经营情况
(一) 主营业务分析
1 财务报表相关科目变动分析表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科目本期数上年同期数变动比例(%)
营业收入116,595,558.13223,373,016.94-47.8
营业成本107,111,825.89128,890,025.66-16.9
销售费用13,575,172.3523,881,625.28-43.16
管理费用54,171,275.1558,527,686.04-7.44
财务费用30,279,146.886,755,548.07348.21
研发费用23,054,158.8017,076,114.7635.01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45,686,367.60-120,360,817.31不适用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931,140.0099,423,059.27-100.94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46,565,013.69162,067,043.37-128.73
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60,311,698.51-43,042,525.42不适用
资产减值损失-25,319,193.57-1,243,527.95不适用

营业收入变动原因说明:报告期内,公司主动市场调整,聚焦有资金保障的华东、华南区域订单,由于部分项目未能按时启动招投标,公司新承接订单减少,当期营业收入及毛利额下滑。

营业成本变动原因说明:报告期内,公司在建项目的毛利率有所下降,且新订单减少导致新开工项目减少,导致本期的营业成本有所下降;
销售费用变动原因说明:报告期内,公司考虑宏观经济波动和公司所在客户的财政能力综合因素,对市场进行优化调整,减少了华北、西南、华中部分市场区域的人员,重点聚焦华东、华南市场,导致报告期内的营销费用减少;
管理费用变动原因说明:报告期内,公司不断优化内部管理结构和组织架构,精简市场、工程管理及其他人员,报告期末的员工总人数有所减少,公司报告期内的管理费用有所下降。

财务费用变动原因说明:报告期内,公司贵州子公司偿还银行贷款及本息,导致财务费用出现增加。

研发费用变动原因说明:报告期内,公司为加强海洋生态修复和数字科技&公园+产品研发,以及公司为了有序推动募投资金研发项目有效进行投入,重新确定了课题,并加快了课题的投入,研发费用比去年同期有所增加。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变动原因说明:报告期内,尽管公司持续加大力度推动应收账款回收,公司推进的诉讼项目有一定的效果,但是公司仍然有较大金额的应收账款未能按时回收,且公司上半年的营业收入减少,导致报告期内,公司的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为负。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变动原因说明:上年度报告期,公司收回购买银行理财产品支出1亿元,本年度无上述情况,本年度的投资活动净现金流同比减少;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变动原因说明:上年度报告期,公司由于贵州PPP项目持续投入,长期银行贷款增加,报告期内,公司偿还了部分短期和长期银行融资,导致筹资活动的现金流明显减少。

净利润变动原因说明: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收入和毛利额有所减少,经营成本、管理费用、营销费用下降不明显,财务费用和研发费用有所增加,同时报告期内计提的资产减值和信用减值金额增加,导致报告期内的净利润出现一定程度下降。

资产减值损失变动原因说明:报告期内,公司持续推动应收账款的回收,公司推进的诉讼项目有一定的效果,但是公司仍然有较大金额的应收账款未能按时回收,公司从谨慎角度计提资产减值金额增加。


2 本期公司业务类型、利润构成或利润来源发生重大变动的详细说明 □适用 √不适用
(二) 非主营业务导致利润重大变化的说明
□适用 √不适用
(三) 资产、负债情况分析
√适用 □不适用
1. 资产及负债状况
单位:元

项目名 称本期期末数本期期末数 占总资产的 比例(%)上年期末数上年期末数 占总资产的 比例(%)本期期末金 额较上年期 末变动比例 (%)情况 说明
货币资 金69,312,295.551.75179,604,777.514.26-61.41主要 系本 期筹 资活 动现 金流 净额 减少 所致
应收票 据0.00-2,326,626.720.06-100.00主要 系到 期收 回和 未到 期的 供应 链金 融票 据重 分类 至应 收账 款所 致
应收账 款1,322,702,035.0233.481,508,723,780.5935.74-12.33 
长期应 收款1,612,091,126.5440.801,687,449,457.4839.98-4.47 
一年以 内到期 的非流 动资产90,837,703.752.3070,625,920.981.6728.62 
存货5,796,101.870.151,955,661.040.05196.38主要 系新 增项 目未
      到收 入确 认时 点所 致
合同资 产436,279,043.0111.04574,071,686.9613.60-24.00 
       
其他非 流动资 产266,239,260.346.7455,109,385.681.31383.11主要 系重 分类 所致
投资性 房地产2,637,905.260.072,772,437.680.07-4.85 
固定资 产3,481,025.950.094,010,434.310.10-13.20 
使用权 资产22,968,925.020.589,391,938.660.22144.56新签 订租 赁合 同所 致
合同负 债28,501,092.140.7242,107,040.781.00-32.31新增 计量 结转 应收 账款 所致
短期借 款268,190,000.006.79282,256,220.856.69-4.98 
长期借 款905,609,923.8522.92931,145,150.0722.06-2.74 
租赁负 债9,215,039.930.231,487,904.670.04519.33新签 订租 赁合 同所 致
       

其他说明


2. 境外资产情况
□适用 √不适用

3. 截至报告期末主要资产受限情况
√适用 □不适用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所有权或使用权受限的资产如下所示:

余额
5,687,776.71
4,133,444.12
257,232,378.17
90,837,703.75
1,612,091,126.54
2,637,905.26
67,064.199.55
2,039,684,534.10
截至本报告披露之日,公司因诉讼冻结的货币资金余约221万元。


4. 其他说明
□适用 √不适用
(四) 投资状况分析
1. 对外股权投资总体分析
√适用 □不适用


名称成立时间具体业务
正和国际2010.01.04开展设计业务
数字科技2011.11.24开展技术研究
葛洲坝正 和2016.12.07通州?北京城市副中心水环 境治理(于永片区)PPP 建 设项目所设立的项目公司
产业运营2018.06.21拓展产业运营业务
六盘水正 和2018.04.04贵州省六枝特区示范小城 镇生态环境扶贫 PPP 项目 的SPV主体
厦门正和2020.10.21拓展设计施工业务
嘉兴正和2021.11.01拓展设计施工业务
六盘水产 业运营2021.11.15开展六枝特区示范小城镇 综合运营
唐山花海 公司2022.04.06开展唐山花海综合运营
福建正和2022.06.30拓展设计施工业务
西南正和2022.09.14拓展设计施工业务
广东正和2023. 01.11拓展设计施工业务
正和衡宽2023.06.28拓展设计施工业务
报告期内,厦门正和、福建正和由于未开展业务,公司对上述两家子公司进行了工商注销登记。

(1).重大的股权投资
√适用 □不适用
单位:万元 币种:人民币

被投 资公 司名 称主要 业务标的 是否 主营 投资 业务投资方 式投资金额持股 比例是 否 并 表报表科 目(如 适用)资金 来源合作方 (如适 用)投资期 限(如 有)截至资 产负债 表日的 进展情 况预计 收益 (如 有)本期损 益影响是 否 涉 诉披露 日期 (如 有)披露 索引 (如 有)
六盘 水正 和PPP业 务新设30,926.31570%/自筹//正常经 营/-461.3//
合计///30,926.315/////// -461.3///

(2).重大的非股权投资
□适用 √不适用
(3).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
□适用 √不适用
证券投资情况
□适用 √不适用
证券投资情况的说明
□适用 √不适用
私募基金投资情况
□适用 √不适用
衍生品投资情况
□适用 √不适用

(五) 重大资产和股权出售 (未完)
各版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