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报]德方纳米(300769):2023年半年度报告
原标题:德方纳米:2023年半年度报告 深圳市德方纳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3年半年度报告 2023年 8月 第一节 重要提示、目录和释义 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半年度报告内容的真实、准确、完整,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并承担个别和连带的法律责任。 公司负责人孔令涌、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林旭云及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林旭云声明:保证本半年度报告中财务报告的真实、准确、完整。 所有董事均已出席了审议本次半年报的董事会会议。 公司在本报告第三节“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中“十、公司面临的风险和应对措施”部分详细描述了公司经营中可能面临的主要风险及应对措施,敬请投资者及相关人士仔细阅读并注意风险。 公司计划不派发现金红利,不送红股,不以公积金转增股本。 目录 第一节 重要提示、目录和释义 ...................................................................................................................... 2 第二节 公司简介和主要财务指标 ................................................................................................................. 6 第三节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 9 第四节 公司治理 ................................................................................................................................................. 30 第五节 环境和社会责任 ................................................................................................................................... 34 第六节 重要事项 ................................................................................................................................................. 43 第七节 股份变动及股东情况 .......................................................................................................................... 67 第八节 优先股相关情况 ................................................................................................................................... 77 第九节 债券相关情况 ........................................................................................................................................ 78 第十节 财务报告 ................................................................................................................................................. 79 备查文件目录 一、载有公司法定代表人签名的半年度报告文本。 二、载有公司负责人、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会计机构负责人签名并盖章的财务报表。 三、报告期内在中国证监会指定网站上公开披露过的所有公司文件正本及公告的原稿。 四、其他备查文件。 以上备查文件的备置地点:公司董事会办公室。 释义
第二节 公司简介和主要财务指标 一、公司简介
1、公司联系方式 公司注册地址、公司办公地址及其邮政编码、公司网址、电子信箱等在报告期是否变化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注册地址、公司办公地址及其邮政编码、公司网址、电子信箱等在报告期无变化,具体可参见 2022年年报。 2、信息披露及备置地点 信息披露及备置地点在报告期是否变化 ?适用 □不适用
注册情况在报告期是否变更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注册情况在报告期无变化,具体可参见 2022年年报。 四、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公司是否需追溯调整或重述以前年度会计数据 ?是 □否 追溯调整或重述原因 其他原因
每股收益。 五、境内外会计准则下会计数据差异 1、同时按照国际会计准则与按照中国会计准则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净利润和净资产差异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不存在按照国际会计准则与按照中国会计准则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净利润和净资产差异情况。 2、同时按照境外会计准则与按照中国会计准则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净利润和净资产差异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六、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及金额 ?适用 □不适用 单位:元
□适用 ?不适用 公司不存在其他符合非经常性损益定义的损益项目的具体情况。 将《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解释性公告第 1号——非经常性损益》中列举的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界定为经常性损益 项目的情况说明 □适用 ?不适用 公司不存在将《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解释性公告第 1号——非经常性损益》中列举的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界定为 经常性损益的项目的情形。 第三节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1、公司所处行业 公司致力于锂离子电池核心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为纳米磷酸铁锂,新产品为磷酸锰铁锂和补锂剂,产品主要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和储能等行业领域。 2、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1)新能源汽车行业 为应对全球能源短缺和环保危机等问题,发展新能源汽车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形成共识。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支持和鼓励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实现了快速发展。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2023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 378.8万辆和 374.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 42.4%和 44.1%。从市场占有率看,上半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占全部汽车销量的比例达 28.3%,比 2022年提升 2.7个百分点。 为巩固和扩大新能源汽车发展优势,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有关新能源汽车消费和发展的政策措施。2023年5月 17日,国家发改委和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关于加快推进充电基础设施建设 更好支持新能源汽车下乡和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提出多措并举推动新能源汽车下乡;2023年 6月 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新能源汽车是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要方向,发展空间十分广阔”,并明确提到“要延续和优化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减免政策,构建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进一步稳定市场预期、优化消费环境,更大释放新能源汽车消费潜力”。2023年 6月 8日,商务部发布《商务部办公厅关于组织开展汽车促消费活动的通知》统筹开展“百城联动”汽车节和“千县万镇”新能源汽车消费季活动,促进新能源汽车消费。2023年 7月,国家发改委等 13部门印发《关于促进汽车消费的若干措施》,提出加强新能源汽车配套设施建设,落实构建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支持新能源汽车下乡等政策措施,同时降低新能源汽车购置成本,落实延续和优化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减免的政策措施。新一轮支持政策的陆续推出,将会引导新能源汽车未来发展持续向好。 (2)储能行业 在“碳达峰、碳中和”的背景下,国家迎来能源转型的高峰期,储能产业尤其是新型储能已越来越受到政府相关部门的关注和支持,技术规范、应用示范工程等也在逐步推进中。新型储能选址灵活便捷、建设周机性、波动性与间歇性等问题。随着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快速增长,电力系统对各类调节性资源需求迅速增长,新型储能项目加速落地,装机规模持续快速提升。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新型储能项目管理规范(暂行)》《“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以及进一步推动新型储能参与电力市场、科学优先调用和加强储能标准化工作的一系列政策文件,坚持市场主导、政策驱动,强调统筹规划、多元发展,鼓励创新示范、先行先试。随着政策体系逐步完善和市场环境不断优化,多种示范引领带动效果凸显,新型储能发展进入了快车道。 根据国家能源局统计,截至 2023年 6月底,全国已建成投运新型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超过 1733万千瓦/3580万千瓦时,平均储能时长 2.1小时。2023年 1-6月,新投运装机规模约 863万千瓦/1772万千瓦时,相当于此前历年累计装机规模的总和。 在储能锂离子电池中,磷酸铁锂电池循环寿命较长、生产成本较低、安全性较高,更符合指导意见中“高安全、低成本、高可靠、长寿命”的要求,我国快速发展的新型储能市场将推动磷酸铁锂电池需求的快速增长。 (3)正极材料行业 正极材料是锂离子电池中最为关键的材料,占电池总成本比例最高,其性能直接影响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安全性、循环寿命等各项核心指标。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和储能市场的快速发展,正极材料的市场需求量快速增长,出货量连年增加。 目前国内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以磷酸铁锂和三元材料为主。其中,动力电池装机量中,占比较高的正极材料主要是磷酸铁锂、三元材料等;储能锂离子电池装机量中,磷酸铁锂电池凭借较低的生产成本、出色的循环性能、较高的安全性占据主流。 随着行业技术的进步,锂离子动力电池制造技术不断取得突破,此外,磷酸锰铁锂等新型磷酸盐系正极材料、补锂剂的技术创新,使得磷酸盐系电池系统的能量密度显著提升,与三元电池的差异日益缩小。相比于三元材料,磷酸铁锂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安全性较高、生产成本相对较低以及循环性能优异等方面。在动力电池领域,磷酸铁锂电池的装机量迅速提升。根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的数据统计,2023年 1-6月,我国动力电池累计装车量 152.1GWh,累计同比增长 38.1%,其中三元电池累计装车量 48.0GWh,占总装车量 31.5%,累计同比增长 5.2%;磷酸铁锂电池累计装车量 103.9GWh,占总装车量 68.3%,累计同比增长 61.5%。 在储能领域,磷酸铁锂电池凭借低生产成本、高安全性和长循环寿命等优势,占据电化学储能市场的主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日渐成熟,相关产业将进入无补贴的市场化时代,下游市场更加关注正极材料的综合性能以及性价比。相比于三元材料,磷酸铁锂等磷酸盐系正极材料在安全性、生产成本以及循环寿命方面具备较强的竞争优势,但电池端能量密度相对较低,属于磷酸盐系正极材料的核心攻坚领域。能量密度的提升一方面有助于提高磷酸盐系正极材料电池端的综合性能,拓宽在乘用车等市场的应用,另一方面有助于推动“技术降本”进程,进一步降低电池端生产成本,强化磷酸盐系正极材料的核心优势,提高产品的性价比。 磷酸锰铁锂相比磷酸铁锂具备高电压、高能量密度以及更好的低温性能,相比三元材料具备更低的成本、更高的循环次数以及更稳定的结构。随着正极材料技术和制备工艺的不断发展,一些新的材料技术逐步导入到电池中,被视为磷酸铁锂升级产品的磷酸锰铁锂兼具较高的能量密度、较低的材料成本、较好的低温性能和较高的安全性,已成为锂电正极材料产业未来重要的技术发展方向之一。 3、公司行业地位 公司深耕锂电材料产业,是全球技术领先的液相法正极材料生产企业,主要产品纳米磷酸铁锂市场占有率位居行业前列,产品在行业领域内保持领先的技术优势和市场优势。公司积累了深厚的技术成果,拥有三大省级技术平台,独创多项核心技术,被评为工信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工信部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凭借在技术开发、生产经营、产业建设、管理方面的积累和创新,公司已经具备较强的技术创新能力、客户服务能力和产品供应能力,综合竞争力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二)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1、主营业务 公司的主营业务为锂离子电池核心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主要应用于动力电池、储能电池等锂离子电池的制造,最终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及储能领域等。 2、主要产品及其用途 公司当前的主要产品为纳米磷酸铁锂,新产品为磷酸锰铁锂及补锂剂。 (1)纳米磷酸铁锂 纳米磷酸铁锂是目前市场上主要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之一。公司采用独创的“自热蒸发液相合成法”生产纳米磷酸铁锂,材料可以实现离子级均匀混合,一致性好,配比精准可调,产品粒径均一可控,批次稳定性好,成品率高,能耗低,循环性能优势突出,产品性能优异,具有突出的竞争优势。 (2)磷酸锰铁锂 磷酸锰铁锂被视为磷酸铁锂的升级产品,对比磷酸铁锂具有更高的电压平台、更高的能量密度和更好的低温性能,同时保留了磷酸铁锂的高安全性及低成本等优势,在动力电池领域具备更强的市场竞争力,能够满足动力电池客户对能量密度等指标日益提升的需求,未来有望成为动力电池领域的主流材料之一。公司采用“液相法”工艺和“涅甲界面改性技术”等自主研发的独特工艺技术,有效解决了磷酸锰铁锂的产业化难题,产品经过了多轮的测试验证和性能优化提升,在循环寿命、能量密度等指标上处于领先地位。公司已建成年产 11万吨磷酸锰铁锂产能,产能规模领先,具备批量化生产能力。 (3)补锂剂 公司的补锂剂是一款正极补锂材料,可应用于各种体系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在搅浆环节与正极材料一起混合使用,无需改造产线,工艺兼容性及安全性较好,可以大幅提升各类锂离子电池的循环性能和能量密度,具有补锂效率高、补锂难度小、材料成本低、补锂安全度高等优势。公司的补锂剂产品已通过核心客户的验证,产品性能和产业化进度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三)经营模式 1、研发模式 公司坚持“专注、创新、协作”的研发理念,采取自主创新驱动的研发模式,注重通过科技创新引领企业快速发展。公司设立了锂动力研究院和工程技术研发中心,锂动力研究院负责基础研发、新产品开发和知识产权布局,工程技术研发中心负责工艺开发、工艺优化、工艺工程设计及工艺工程标准化。公司广泛吸纳和培养人才,组建了高素质的研发队伍,研发团队具备丰富的经验积累和开拓创新的技术实力,紧跟市场和客户的需求,预测行业和客户未来的发展趋势及方向,以战略眼光规划和布局研发项目,以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性能、优化生产工艺为目标,构建了标准、高效、持续的研发体系。 2、采购模式 公司确立了“协同革新,推动产业进步”的供应链理念,采取订单驱动的采购模式,积极打造精准、高效、快速的供应链体系。公司借助 ERP、OA等信息系统,建立了供方管理程序、采购管理程序及采购流程管理制度等一套严格的采购管理程序,严格执行供应商管理制度,对供应商的经营许可证、资金能力、质量认证、历史业绩及主要客户等进行综合考虑,经过小批量试用采购且合格后,方可将其列入合格供应商名录;公司对原材料建立了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严格把控原材料质量。根据订单计划,结合原辅料库存情况、生产计划编制采购计划,按需求与合格供应商签订采购合同,在供应保障与资金高效运用中实现平衡。 3、生产模式 公司坚持“安全、精益、绿色”的生产理念,各事业部根据订单情况、运营情况和预计需求制定生产计划,协调产能资源,下达生产计划,各子公司负责产品的生产制造。生产过程中,生产部门严格按照作业指导书开展标准化流程生产作业,工艺部门提供工艺技术支持,质量部门对生产制造的全过程进行监督与监控,把控产品质量。目前,公司纳米磷酸铁锂产品主要由全资子公司佛山德方、曲靖德方和控股子公司曲靖麟铁、德枋亿纬负责生产,磷酸锰铁锂产品主要由全资子公司曲靖德方负责生产,补锂剂主要由控股子公司曲靖德方创界负责生产。 4、销售模式 公司树立了“尊重、专业、信赖”的服务理念,采取直接面对下游锂离子电池生产厂商的直销模式。公司的营销中心负责开展销售工作,服务贯穿商务洽谈、订单签订、技术支持、售后服务等全过程,积极推动销售模式从单纯销售产品到销售“产品+服务”的转变。公司深入了解客户的需求,提供高附加值的产品和定制化的材料解决方案。凭借优秀的产品品质、良好的市场口碑和领先的技术优势方面的沉淀积累,公司在锂电材料市场形成了较强的品牌影响力,下游客户均为锂电池行业的知名企业。 (四)主要业绩驱动因素 1、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鼓励政策为公司创造更多的发展机会 近年来我国先后出台《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国办发〔2020〕39号)、《“十四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国发〔2021〕33号)、《关于延续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政策的公告》等多项鼓励和规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绿色发展政策,推动产业高速健康发展。2023年以来,国家和地方政府陆续出台了新一轮的支持刺激政策,促进新能源汽车消费,多措并举地引导新能源汽车行业健康发展。 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日渐成熟,相关产业进入无补贴的市场化时代,下游市场将更加关注正极材料的综合性能以及性价比,公司作为在核心技术、客户认证方面具备优势的磷酸盐系正极材料专业厂商,迎来更好的发展机会。 2、储能行业的鼓励政策推动储能市场需求快速增长 随着《关于进一步推动新型储能参与电力市场和调度运用的通知》(发改办运行〔2022〕475号)、《“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发改能源〔2022〕209号)、《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国发〔2021〕23号)、《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发改能源规〔2021〕1051号)、《关于鼓励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自建或购买调峰能力增加并网规模的通知》(发改运行〔2021〕1138号)等利好储能市场的政策发布,储比铅酸蓄电池污染更小,在推动能源领域碳达峰、碳中和过程中能够发挥更显著的作用,因此,新建电池储能设施更多采取锂离子电池作为储能电池。 在储能锂离子电池中,磷酸铁锂电池循环寿命较长、生产成本较低、安全性较高,更符合指导意见中“高安全、低成本、高可靠、长寿命”的要求,因此,我国快速发展的储能市场将推动磷酸铁锂电池需求的快速增长,进而带动公司纳米磷酸铁锂等磷酸盐系正极材料出货量的增长。 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领先的研发体系和研发团队铸就领先的研发优势 公司始终重视研发和技术,在充分了解国内外锂离子电池材料制备技术的发展趋势基础上,专注于锂离子电池材料核心技术的创新研究,致力于开发性能更为优异的锂离子电池材料。经过多年探索,公司开发了“自热蒸发液相合成法”、“非连续石墨烯包覆技术”、“离子掺杂技术”、“纳米化技术”四大核心技术及“涅甲界面改性技术”、“离子超导技术”两项技术创新,建立了较为完整的锂离子电池材料制备技术开发体系,突破并掌握了锂离子电池材料制备的关键工艺技术。 公司是全国纳米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TC279)委员单位,负责全国纳米储能技术标准的规划,是 “深圳纳米电极材料工程实验室”、“深圳市锂离子电池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省级工程中心“广东省纳米电极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动力电池电极材料(德方纳米)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云南省省级工程研究中心“云南省磷酸盐系电池材料工程研究中心”依托建设单位和“全国纳米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纳米储能技术标准化工作组(SAC/TC279/WG7)”秘书处挂靠单位。 公司是《纳米制造-关键控制特性-纳米储能器件中纳米正极材料的密度测试》(IEC/TS 62607-4-2)、《纳米制造-关键控制特性-红外吸收法测定纳米电极材料中的碳含量》(IEC/TS 62607-4-6)、《纳米制造-关键控制特性-卡尔费休法测定纳米储能器件中纳米电极材料的水分含量》(IEC/TS 62607-4-8)等 4项已发布的国际标准主导制定单位,是《纳米磷酸铁锂》(GB/T 33822-2017)国家标准主导制定单位,主导或参与制定已发布或制定中的国际/国家标准近 30项。 近年来,公司高度重视锂离子电池材料研究、开发专业队伍的建设,核心研发团队在锂离子电池材料领域具有较为丰富的经历,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学习能力,对锂离子电池材料的发展状况、未来发展趋势和模式等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前瞻性的把握,使公司奠定了行业的优势地位。 截至 2023年 6月 30日,公司共计申请专利 420项,其中发明专利 397项、实用新型专利 23项,已获授权专利 105项,其中发明专利 85项、实用新型专利 20项,技术储备丰富,研发实力雄厚。 (二)卓越的产品性能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 公司销售的主要产品为纳米磷酸铁锂,其导电性较好、内阻较低,具备了良好的电化学和纳米材料的性能,用于制备电池后,具有较高的安全性、较长的循环使用寿命,产品性能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通过持续的研发投入和创新,公司在磷酸锰铁锂及补锂剂材料开发方面取得了技术突破,产品实现产业化量产,产品性能获得客户的高度认可。作为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升级产品,磷酸锰铁锂具有更高的电压平台、更高的能量密度、更好的低温性能,并且保留了高安全性和低成本等优势,具备更为优异的产品性能和市场竞争力;公司开发的补锂剂材料可以大幅改善正极材料的能量密度和循环性能,使用难度小,应用领域更广。 公司使用独特的液相法制备纳米磷酸铁锂,产品循环性能优势突出,在储能领域具有突出竞争优势;新产品磷酸锰铁锂凭借高性价比、高能量密度、良好的低温性能优势,在动力电池领域将占据优势地位;新产品补锂剂主打锂电池性能提升领域,适用于各种体系的锂离子电池正极,产品应用场景相对丰富,差异化竞争优势明显。 凭借优异的产品性能和持续迭代的技术优势,公司的产品销售给锂离子电池行业领先企业,市场认可度较高,品牌口碑良好,竞争优势明显。 (三)多年积累的产业沉淀聚集客户资源优势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是锂离子动力电池的关键材料之一,其一致性、稳定性和安全性直接影响锂离子电池的性能。鉴于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在锂离子电池安全性方面的重要性,加上生产工艺调整周期长,对电池厂家而言,为保证锂离子电池产品质量,需要对正极材料供应商进行严格的遴选,经认可后通常会建立稳定的长期业务合作关系。经过多年市场开拓,公司已经与锂离子电池行业领先企业形成了长期合作关系,通过持续的技术优化、产品迭代,在技术交流、产品服务上与客户紧密同步,为其提供优质的售后服务工作。此外,公司与下游龙头客户合资建厂,深化合作关系,共享双方优势,客户资源优势突出。 (四)持续领先的产业化进程推动形成规模优势 公司在业内率先推出优质产品,持续加快产业化进程。公司是国内第一家将纳米技术应用于制备磷酸铁锂的企业,在业内率先推出并量产纳米磷酸铁锂,目前已建成纳米磷酸铁锂产能 26.5万吨/年。公司较早开始了磷酸锰铁锂产品的基础研究并布局相关专利,2020年解决了锰溶出难题并开始向客户送样测试,2022年通过客户的批量验证,产品经过了多轮的测试验证和性能优化提升,在循环寿命、能量密度等指标上处于领先地位,公司已建成 11万吨的产能,产能规模领先,具备批量化生产能力。公司的补锂剂产品是全球首个实现量产的正极补锂材料,先发优势和性能领先优势突出,公司目前已建成 5000吨/年的补锂剂产能,产业化进度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公司在广东省佛山市、云南省曲靖市、四川省宜宾市等地均拥有生产基地,产能不断扩大,生产规模和供货能力处于行业前列。规模化生产使得公司拥有服务下游优质大客户的能力,同时可以统合综效,集约化生产,降低生产成本并提高对上游供应商的议价能力,降低采购成本,为下游客户提供更具性价比的产品。 (五)开放包容奠定坚实的团队优势 公司拥有一支经验丰富的管理、技术、生产和销售队伍,主要核心人员均具有多年的锂离子电池材料领域研究开发和生产管理经验,对该行业有着深刻的认识。秉承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公司主要核心人员保持开放的管理思维,注重人才的储备和结构的优化,通过内部培养和外部引进等多种渠道不断扩充核心团队,为公司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同时,为保持管理团队稳定、充分激发团队工作积极性,公司建立了公平的竞争机制和良好的文化环境,并通过对中高层管理人员、业务骨干实施长期股权激励,持续提升公司经营业绩。 三、主营业务分析 概述 2023年上半年,在经营规模稳步扩大的背景下,公司营业收入及销量均实现了增长,磷酸盐系正极材料销量实现 9.34万吨,同比增长 40.59%。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88.92亿元,同比增长 17.67%,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44亿元,同比出现亏损。2023年 1-4月份,受主要原材料锂盐的价格大幅下跌及下游需求放缓影响,公司产品销售价格随着锂盐价格的下跌而下降;公司此前积累的较高价位的原材料库存消化,叠加下游需求减少的背景下公司的开工率下滑,设备稼动率不足,导致公司生产成本较高。以上原因导致公司业绩承压,出现亏损。2023年 5月开始,随着下游需求逐步恢复,公司的产能利用率开始回升,6月销量继续进一步增长,产品销售价格亦有所上涨,盈利能力逐渐恢复,毛利率回升。2023年第二季度,公司业绩亏损幅度相较 2023年第一季度有所收窄。 2023年上半年,上游原材料价格剧烈波动,新能源汽车和储能行业在波动中发展,公司积极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坚持稳中求进,蓄势待发,继续做深、做精、做细现有业务,持续推进新的业务增长点进程,全面提升公司的整体价值。通过持续的研发创新投入,公司不断提升核心产品的性能,陆续推出高压实密度、高动力学、超高压实密度、超长循环性能的新型号纳米磷酸铁锂产品,满足市场对高能量、快充快放、超长循环寿命等更高性能、更高性价比、更多应用场景的产品需求,稳固并提升公司在磷酸铁锂市场的竞争优势。 在新产品方面,公司加快推进新产品磷酸锰铁锂和补锂剂的产业化进程。2023年 8月,工信部发布第 374批《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新产品公示,其中 4款车型采用了“三元锂离子+磷酸铁锰锂电池”,磷酸锰铁锂的产业化应用进程开始加速。公司的磷酸锰铁锂产品已通过下游客户验证,并通过了部分车企的批量认证,即将上车,进度领先。公司的另一款新产品补锂剂已获得海内外多家客户的项目认证,在储能、纯电动乘用车、商用车、电动重卡、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等应用领域均有独家项目定点,进度业内领先。面对行业形势的不断变化和公司规模的快速增长,公司及时优化组织架构,持续推进流程变革、管理人员赋能提升等多类型的管理水平提升项目,着力提升管理效率,打造高水平、高效率的管理架构与管理体系。 报告期内,公司开展的经营管理工作主要如下: (1)强化创新基因,打造持续创新能力 公司作为技术领先的液相法正极材料企业,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不断提升科技创新水平。2023年 1-6月,公司累计投入研发费用 22,326.14万元,同比增长 14.83%。报告期内,公司新增申请专利 127项,其中发明专利 124项、实用新型专利 3项,新增授权专利 9项,其中发明专利 8项、实用新型专利 1项。 为引进和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公司自 2017年起积极开展博士后创新实践及培养工作,与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中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建立了良好的博士后联合培养机制。自 2017年获批设立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以后,又在报告期内接连获批设立深圳企业博士后工作站分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为公司打造持续创新能力奠定了坚实的人才支撑平台。 (2)推进新产品产业化进程,完善产品布局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公司加快推进新产品产业化进程,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报告期内,公司子公司曲靖德方创界全力推进年产 2万吨补锂剂项目一期项目的建设工作,项目于 2023年 2月底开始试生产,公司新增补锂剂产能 5,000吨/年,产品的先发优势明显。公司的补锂剂产品作为一款正极补锂材料,具有补锂效率高、补锂难度小、材料成本低、补锂安全度高等突出优势,可以大幅提升各类锂离子电池的循环性能和能量密度。 公司不断推进新产品磷酸锰铁锂的迭代优化,解决磷酸锰铁锂在乘用车动力电池端应用的多个难题,持续致力于磷酸锰铁锂材料的性能提升,不断投入研发资源,力求推出性能更为优异、成本优势更为突出的磷酸锰铁锂产品。 新产品产业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将有助公司完善产品布局,助力打造全品类的产品矩阵,形成差异化的竞争优势,强力驱动新能源产业链的革新和发展。 (3)着眼未来发展,启动新一轮再融资工作 为了给公司的产业扩张和经营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报告期内,公司启动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工作,计划募集资金不超过 35亿元,用于年产 11万吨新型磷酸盐系正极材料生产基地项目和补充流动资金项目。目前,本次再融资工作正在按计划推进中。未来,若项目成功实施,将对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市场应变能力和下游客户的供应保障能力具有积极影响,为公司实现高质量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4)及时应变,提升管理效率 随着公司业务规模的发展壮大,以及外部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组织架构、管理能力和管理效率已成为影响公司未来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报告期内,结合公司战略发展规划及经营管理状况,公司审视当前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优化组织架构,确立了事业部运行机制,明确各事业部、各职能中心定位,形成分工明确、权责清晰、效率优先的架构体系。同时,持续推进管理变革工作,对内部流程、管理体系、管理制度等进行完善修订,努力打造高效的流程型组织,全力提升管理效率和运营水平,向管理要效益,助力公司成本领先战略的达成。 主要财务数据同比变动情况 单位:元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利润构成或利润来源没有发生重大变动。 占比 10%以上的产品或服务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单位:元
公司需遵守《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 4号——创业板行业信息披露》中的“锂离子电池产业链相关业务” 的披露要求 报告期内上市公司从事锂离子电池产业链相关业务的海外销售收入占同期营业收入 30%以上 □适用 ?不适用 占公司营业收入 10%以上的行业、产品或地区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单位:元
占公司最近一个会计年度销售收入 30%以上产品的销售均价较期初变动幅度超过 30%的 □适用 ?不适用 不同产品或业务的产销情况
基地项目和宜宾德方时代年产 8万吨磷酸盐正极材料项目的设计年产能,目前尚处于爬坡阶段。 四、非主营业务分析 ?适用 □不适用 单位:元
1、资产构成重大变动情况 单位:元
□适用 ?不适用 3、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和负债 ?适用 □不适用 单位:元
公司执行新金融工具准则,应收账款融资为核算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银行承兑汇票,其他变动系 应收款项融资期末与期初的差额。 报告期内公司主要资产计量属性是否发生重大变化 □是 ?否 4、截至报告期末的资产权利受限情况
1、总体情况 ?适用 □不适用
□适用 ?不适用 3、报告期内正在进行的重大的非股权投资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单位:元
?适用 □不适用 单位:元
?适用 □不适用 (1) 募集资金总体使用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单位:万元
?适用 □不适用 单位: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