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报]上海电气(601727):上海电气2023年半年度报告
原标题:上海电气:上海电气2023年半年度报告 公司代码:601727 公司简称:上海电气 上海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023年半年度报告 重要提示 一、本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半年度报告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承担个别和连带的法律责任。 二、公司全体董事出席董事会会议。 三、本半年度报告未经审计。 四、公司负责人冷伟青、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周志炎及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司文培声明:保证半年度报告中财务报告的真实、准确、完整。 五、董事会决议通过的本报告期利润分配预案或公积金转增股本预案 不适用 六、前瞻性陈述的风险声明 √适用 □不适用 本报告所涉及的未来计划、发展战略等前瞻性陈述,不构成公司对投资者的实质性承诺,请投资者注意投资风险。 七、是否存在被控股股东及其他关联方非经营性占用资金情况 否 八、是否存在违反规定决策程序对外提供担保的情况? 否 九、是否存在半数以上董事无法保证公司所披露半年度报告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 否 十、重大风险提示 当前,公司日常生产经营面临来自国内外市场环境的重大风险包括:1、市场风险;2、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3、汇率波动风险;4、海外业务风险。 公司已在本报告中详细描述可能存在的相关风险,敬请查阅第三节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中“可能面对的风险”的内容。 十一、其他 □适用 √不适用 目录 第一节 释义 .............................................................................................................................................. 4 第二节 公司简介和主要财务指标 ........................................................................................................... 5 第三节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8 第四节 公司治理..................................................................................................................................... 21 第五节 环境与社会责任......................................................................................................................... 23 第六节 重要事项..................................................................................................................................... 26 第七节 股份变动及股东情况................................................................................................................. 43 第八节 优先股相关情况......................................................................................................................... 46 第九节 债券相关情况............................................................................................................................. 47 第十节 财务报告..................................................................................................................................... 49
第一节 释义 在本报告书中,除非文义另有所指,下列词语具有如下含义:
第二节 公司简介和主要财务指标 一、公司信息
二、联系人和联系方式
三、基本情况变更简介
四、信息披露及备置地点变更情况简介
五、公司股票简况
六、其他有关资料 □适用 √不适用 七、公司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一)主要会计数据 单位:千元 币种:人民币
(二)主要财务指标
公司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的说明 √适用 □不适用 上述部分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较上年同期发生较大变动的主要原因为:1、报告期内,公司聚焦主责主业,积极开拓市场,优化产业结构,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增长;2、报告期内,公司持续提升管理能效,加大科研投入提高产品竞争力,毛利率较上年同期提高;3、报告期末,公司所持金融资产公允价值较期初上升。 八、境内外会计准则下会计数据差异 □适用 √不适用 九、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和金额 √适用 □不适用 单位:千元 币种:人民币
对公司根据《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解释性公告第1号——非经常性损益》定义界定的非经常性损益项目,以及把《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解释性公告第1号——非经常性损益》中列举的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界定为经常性损益的项目,应说明原因。 □适用 √不适用 十、其他 □适用 √不适用 第三节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一、 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上海电气是全球领先的工业级绿色智能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公司核心产业聚焦能源装备、工业装备、集成服务三大板块,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工业自动化和工业装备系统,为众多高端设备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引领多能互补、能源互联的发展方向,致力于为全球客户提供绿色、环保、智能、互联于一体的技术集成和系统解决方案。 报告期内,公司业务板块为能源装备、工业装备、集成服务,主要从事如下业务: 能源装备业务板块:设计、制造和销售核电设备、储能设备、燃煤发电及配套设备、燃气发电设备、风电设备、氢能设备、光伏设备、高端化工设备;提供电网及工业智能供电系统解决方案; 工业装备业务板块:设计、制造和销售电梯、大中型电机、智能制造设备、工业基础件、建筑工业化设备; 集成服务业务板块:提供能源、环保及自动化工程及服务,包括各类传统能源及新能源、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污水处理、烟气处理、轨道交通等;提供工业互联网服务;提供金融服务,包括融资租赁、保理、资产管理、保险经纪等;提供产业地产为主的园区及物业管理服务等。 (一)电力行业的市场情况 “十四五”期间,我国电力行业的主要特征如下: 1、建设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 发展清洁能源产业,促进新能源占比逐渐提高,推动煤炭和新能源优化组合,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是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路径。根据我国《“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20%,非化石能源发电量比重达到39%。加快发展风电、太阳能发电产业,因地制宜开发水电,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等清洁能源产业。根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数据,2023 年上半年全国新增发电装机容量1.4亿千瓦,其中,新增并网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7842万千瓦,占新增发电装机容量的比重达到56%。截至2023年6月底,全国全口径发电装机容量27.1亿千瓦;其中,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量13.9亿千瓦,同比增长18.6%,占总装机容量比重为51.5%,同比提高3.4个百分点。分类型看,水电4.2亿千瓦,同比增长4.5%;核电5676万千瓦,同比增长2.2%;并网风电3.9亿千瓦,同比增长13.7%;并网太阳能发电4.7亿千瓦,同比增长39.8%。在水电等传统非化石能源受站址资源约束增速放缓、核电建设向新一代先进核电技术过渡的情况下,新能源正逐步成为绿色新型电力供应的主力军。 新型电力系统具备以下特点: 一是适应高比例新能源的广泛接入。发展储能、交直流组网与多场景融合应用,能够提升智能灵活性;发展“风光水火储”多能互补,能够提升新能源友好并网与主动支撑性能;发展灵活性火电机组、气电、光热发电与风电、光伏发电的融合应用,能够增强电源协调优化运行能力,促进高比例新能源接入,实现智能灵活、友好并网和高效环保。 二是创新电网结构形态和运行模式。未来电网将呈现出交直流远距离输电、区域电网互联、主网与微电网互动的形态。在配电网改造升级、智能配电网建设、发展智能微电网、柔性直流输电等领域有广阔市场空间。 三是电力终端用能的多元化。未来终端用能结构中,电能将逐步成为最主要的能源消费品种。电力服务的形态将发生变化,需求侧响应、虚拟电厂及分布式交易将成为多元化用户的选择,电力市场将产生绿色电力、合同能源管理、电力交易、碳资产管理、数据增值服务等新需求。 2、立足资源禀赋,煤电实现低碳转型 基于我国资源禀赋条件,煤电是电源供应和电网安全的压舱石。我国《“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明确提出,“要发挥煤电支撑性调节性作用,统筹电力保供和减污降碳,根据发展需要合理建设先进煤电,加快推进煤电由主体性电源向提供可靠容量、调峰调频等辅助服务的基础保障性和系统调节性电源转型。”根据国家能源局发布的《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蓝皮书》,为支撑“双碳”战略和电力系统稳定运行,煤电机组通过节能降碳改造、供热改造和灵活性改造“三改联动”,实现向清洁、高效、灵活转型。煤电机组改造升级已成为提高电煤利用效率,减少电煤消耗,促进清洁能源消纳的重要手段,对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二)工业行业的市场情况 数智化、绿色化、服务化是工业发展主要趋势。 一是工业数智化趋势,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兴起,促使工业设备之间、设备和用户之间形成广泛的信息流,这些技术正不断渗透、融合进高端装备制造领域,促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从而推动实现智能制造。 二是制造绿色化趋势,国家碳达峰行动方案指出,工业领域要加快实现绿色低碳转型,力争率先实现碳达峰,加快实施绿色制造工程,加强重点行业的绿色改造,加大绿色技术装备产品的供给,积极推进工业资源的循环利用,推进工业领域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发展。 三是服务化趋势,推动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是我国制造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的内在要求,也是推进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途径。 我们聚焦“双碳”战略,坚持科技创新为第一动力,提供具有行业竞争力的高效安全、绿色低碳的能源装备产品和解决方案,提升能源核心装备产业集群优势;紧抓数智化、绿色化、服务化发展机遇,持续推进“产业智能化、服务产业化”的双轮驱动战略,为电力、石化、汽车、轨道交通、航空、楼宇等行业客户提供工业级的绿色智能装备和系统解决方案。 二、 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适用 □不适用 上海电气是全球领先的工业级绿色智能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主要拥有三大核心竞争优势: 一是极限制造力。我们在冶炼、铸锻、热处理、精加工、检测等工艺流程积累了独到的工艺技术,使得我们可以进行550吨重的产品加工和几毫米轴承的加工;可以进行零上200度的产品加工,也可以进行零下200度的制造,在极限制造领域独树一帜,难以被复制。 二是集成服务力。我们坚持开放协同、合作共赢,推动能源装备、工业装备和集成服务业务板块之间的协同发展,着力推进新能源、智能电网、储能、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融合,催生“新能源+”商业模式,为能源、工业和城市客户提供工业级的绿色智能系统解决方案,打造绿色转型的核心竞争力。 三是科技创新竞争力。我们搭建了中央研究院、产业集团技术中心、企业研究所的三层科技创新体系,聚焦重大技术攻关,不断加强科技人才和团队建设,紧紧把握全球能源变革和科技革命的发展趋势,加强硬核科技研发,提升研发实力和科技创新竞争力。 报告期内,公司主要业务板块的核心竞争力表现如下: 能源装备 上海电气以全面绿色低碳转型发展为主线,不断提升能源装备产业优势,以打造新型电力系统装备产业新格局为发展方向。 围绕新能源领域,我们重点聚焦新能源装备,积极拓展“风光储氢”等多能互补及“源网荷储”一体化业务,致力于打造新能源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平台,并积极成为新能源装备的引领者: 在储能领域,我们积极开发新型储能技术,面向电源侧、电网侧和用户侧的应用场景和个性化客户需求,提供多元化的储能解决方案。锂电池储能领域,我们依托储能电池、储能变流器PCS、储能系统集成等技术和产品,提供储能微网、工商业储能、电网侧储能、5G备用电源、光伏共享储能、储能+充电等解决方案,实现了源网荷应用场景的全覆盖;全钒液流电池领域,在欧洲市场上实现首次批量化储能产品出口;压缩空气储能领域,成功获取国内首个压缩空气+锂电池组合式网侧共享储能创新示范项目订单,实现该领域的重大业绩突破。 在氢能领域,上海电气聚焦氢能“制、储、加、用”四大环节关键核心装备,以电解水制氢为产业突破点,积极布局储氢、氢气压缩、氢燃机/锅炉、绿色氢化工、氢能装备材料检测等核心技术及产品装备,打造氢能全产业链关键装备供应的核心竞争力。在制氢环节,目前已发布2000Nm3/h碱性电解槽产品,可满足风光大基地、绿色化工/冶金等大规模制氢、用氢应用场景需求。我们持续推进碳捕集综合利用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应用,将碳捕集利用技术和氢能技术融合发展,为实现能源与工业“安全、深度降碳”探索经济可行的实施路径。 在风电领域,我们交付的海上风电累计并网容量已突破1000万千瓦,基于持续发展中积累的中国最大的海上风电案例库,我们迭代升级推出了海神平台全新16+MW全海域大容量风机,单台年发电量相比上一代产品提升40%。此外,在新能源领域的多链共生新生态趋势下,我们充分挖掘漂浮式海上风电的巨大开发潜力,不断推动应用场景创新,我们参建了全球首个漂浮式海上风电和渔业养殖融合装备研究与示范项目,为深远海海上风电项目的进一步开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太阳能发电领域,围绕先进光伏电池片及组件生产等核心制造环节,我们成立了上海恒羲光伏科技有限公司,并与理想万里晖半导体设备(上海)股份有限公司合作,联合攻关推出600MW异质结光伏整线装备。与此同时,我们积极与产业链优势企业建立开放合作联盟,结合我们已有的泛半导体智能制造基础优势以及“光伏+”集成解决方案综合市场优势,推动构建我们在光伏装备产业链中的核心竞争力。 在智能电网领域,我们正在加快产业“数智化、低碳化”转型,通过打造“数智输配电生态圈”,支撑服务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提供集成化、智能化的综合解决方案。我们在电力电子领域深耕多年,先后研制并量产多款电力电子产品,包括风电变流器,有源滤波器(APF),静止无功发生器(SVG),电压暂降补偿装置(AVC),储能变流器(PCS)等。通过SOC均衡控制、多模块故障冗余、柔性并离网切换等核心关键技术开发,助力储能系统建设,解决新型电力系统下的电力波动、低惯量问题。我们致力于加大智能运维平台、数字化配电建设的深耕力度,为客户提供配电网运营+节能服务+分布式能源+储能+售电业务的综合能源服务。我们在马来西亚砂拉越州的 LongSan(龙山)光储柴离网型微电网项目在今年上半年顺利完成移交工作。依托自身在发电装备的优势,我们自主开发制造了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系列化调相机产品,可应用于直流换流站和分布式能源场站。 围绕高效清洁能源领域,我们充分发挥技术积累和行业经验,继续保持行业领先优势: 在核电设备领域,我们始终秉持“共铸核心力、同护核安全”核心价值观,致力于打造国内领先、受行业尊敬的具备核岛集成供货和综合服务能力的核电装备制造集团和核安全文化示范基地。经过 50余年的发展,我们在核电装备制造领域已形成从核岛设备(反应堆压力容器、蒸汽发生器、稳压器、堆内构件、控制棒驱动机构、核主泵、核二三级泵、核二三级容器、燃料输送设备等)到常规岛设备(汽轮机、汽轮发电机、辅机等)以及大型铸锻件、核级风机、配套电机、备品备件等完整的核能装备制造产业链,技术路线涵盖二代及二代加、三代压水堆(包括华龙一号、国和一号、AP1000及CAP1000、EPR等)、四代核电技术(包括高温气冷堆、钠冷快堆、钍基熔盐堆、铅基快堆),以及核聚变大科学装置,全面覆盖国内现有主流核电技术路线,核岛主设备国内综合市场占有率持续居于行业第一。 在燃机领域,我们拥有丰富的联合循环设备成套设计能力、技术积淀和工程经验,持续提升国产化率,具备自主知识产权、完整产业链、重型燃气轮机及联合循环设备成套解决方案。我们推出的智能燃烧调整系统成功在万宁燃机项目完成实施及验证,是上海电气首个智能燃调项目,充分验证了智能燃调技术能够提升燃机稳定性,将机组升降负荷速率从每分钟15MW提升至30MW,有效增加了电厂调峰收益,实现电厂维稳和提效双收益。 在燃煤发电设备领域,我们坚持技术创新,保持技术领先优势,服务煤炭高效清洁利用、煤电机组升级改造、加快推进煤电低碳转型。我们已形成10MW-1350MW等级齐全的产品体系,其经济性、安全性、稳定性等指标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为响应煤电清洁低碳化发展的市场需求,我们全面切入煤电低碳化转型的“三改联动”市场,打造多个煤电改造行业标杆项目,通过不断刷新煤电机组全球最低煤耗纪录,激活煤电高效清洁发展新活力。同时,我们发挥综合性能源装备产业优势,瞄准“火电+调频”市场,增强电网灵活性调节能力。 工业装备 在电梯设备领域,上海三菱电梯在高起点动态引进日本三菱最新电梯技术的基础上,以国家级技术中心为平台,不断提升自主研发能力,2022 年,具有完全知识产权的 10m/s 超高速电梯签约客户,实现了商业化。基于智能、安全、高效理念的菱云PRO、Smart K-II等新产品和LNK智慧电梯数字化解决方案持续助力自主研发产品创新迭代。上海三菱电梯自主开发产品达到销售总量的70%,累计专利授权1000多件。上海三菱电梯在“技术引领、质量为先、以用户为中心、产品服务双轮驱动、创造全生命周期的价值最大化”方针的指引下,全面引入集成产品开发(IPD)模式,推出了以智慧电梯和十年质保为标志的高质量产品和高质量服务。依托智慧电梯,从智慧管梯、智慧用梯、智慧服务和智慧监管等方面不断丰富电梯的内涵,基于物联网技术研发的电梯远程监视系统通过大数据和AI分析服务,实现了实时故障监视和快速解决。上海三菱电梯积极探索生产技术由自动化向智能化、数字化发展的路径,在多个应用场景建设了基于工业机器人+AGV+5G技术的先进制造装备和自动化柔性化生产线,通过视觉识别、先进传感、自动化调试等智能制造技术,形成全闭环的质控体系,为保障产品的高质量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手段。同时,致力于规模化、规范化、差异化服务提升和品牌创建,构筑起全覆盖立体化营销服务网络。上海三菱电梯已建立十大营销区域和94家分公司,成立850家销售代理网点、700个维保站点,营销服务能力不断提升,旧梯改造、旧楼加装、家用电梯业务规模持续扩大。 在工业基础零部件领域,我们持续深耕叶片、轴承、紧固件、工具四大业务,致力于提供行业一流的工业基础件解决方案,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工业基础件解决方案提供商、成为国内中高端基础件进口替代主力军。紧固件方面,地铁管廊螺栓和制氢电解槽用高强度螺栓大批量交付。叶片方面,上半年抓住市场稳步复苏的态势,加速产品交付,并开发新产品270余项。我们持续推进业务整合和产业协同,建设高质量的“专精特新”业务集群,重点布局发展“两机”叶片、中高端轴承、新能源车用紧固件、航空级紧固件、高端刀具等业务,打造新的业务增长点。 在自动化装备领域,我们提供自动化装备及系统解决方案。面向新能源汽车行业,我们把握全球汽车电动化市场机遇,为客户提供覆盖锂电池生产完整工序的生产装备。持续提升锂电池自动化装备能力,积极拓展国际市场,与国际汽车巨头和动力电池头部企业开展合作。我们拥有大型精密磨床及中高档数控机床设计和制造能力,可提供涵盖高精度数控磨床、智能机床、柔性加工单元、智能制造单元等200多个品种、600多个规格的产品群。面向航空行业,我们提供自动化装配流水线以及基于机器人的自动化解决方案,用于金属或碳纤维飞机机身及部件的铆接与装配。在航空装配制造线领域处于国际第一梯队,其中重型自动化钻铆设备处于国际一流水平。 集成服务 在能源工程服务领域,我们从过去单一以火电市场为主,向新能源及分布式能源领域扩展。我们从区域市场转向全球市场,加强海外网点建设,加快推进适应海外市场需要的技术布局,加快海外服务市场开拓。我们立足服务型制造新模式,打造供应链协同、定制化解决方案提供、全生命周期管理等产业服务能力,持续推动制造与服务深度融合。 在工业互联网领域,我们稳步推进“星云智汇”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建设,不断提升共性底座能力,着力构建以工业互联网为支撑的业务构架,全面覆盖“风光火储”和“源网荷储氢”等多能互补型能源装备。“星云智汇”目前已接入风机、电梯、光伏、储能、机床等23万余台主设备,并基于平台打造了新能源风光集控、综合能源服务、低碳园区、数字化工厂等40多个行业解决方案和案例。报告期内,我们加速数字技术在工业及能源领域的深度应用,为设备效能的提升、产品的运维服务提供了有效的支撑。“星云智汇”工业互联网被工信部列为2022年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同时成功入选2023年国家级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 在金融服务领域,我们搭建了支撑集团产业发展的综合金融服务平台,不断强化产融协同和融融协同的核心竞争力。综合金融服务平台整合内外部金融资源,运用多种金融工具,聚焦服务产业链,充分发挥比较优势,进一步助推集团产业转型升级,支撑集团资金及风险管控。 三、 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今年以来,国际地区形势错综复杂,国内经济受到外部需求走弱、内部需求不足、周期性结构性矛盾交织叠加等多方面不利影响。报告期内,面对机会与挑战并存的外部环境,我们坚持以“双碳”战略和全面绿色低碳转型作为发展主线,加大科技创新力度,积极开辟新赛道,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扎实推进集团“十四五”战略全面落地实施。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人民币530.78亿元,较上年同期上升5.5%;报告期内公司毛利率为17.9%,同比增加0.9个百分点;报告期内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人民币5.90亿元,上年同期为人民币-9.91亿元;报告期内基本每股收益为人民币0.04元,上年同期为人民币-0.06元。报告期内,公司较上年同期实现扭亏为盈,主要原因为:(1)报告期内,公司聚焦主责主业,积极开拓市场,优化产业结构,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增长;(2)报告期内,公司持续提升管理能效,加大科研投入提高产品竞争力,毛利率较上年同期提高;(3)报告期末,公司所持金融资产公允价值较期初上升。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新增订单人民币820.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8.4%。公司新增订单中,能源装备人民币494.6亿元(其中:核电设备人民币78.2亿元,燃煤发电设备人民币226.8亿元,储能设备人民币62.1亿元,风电设备人民币30.8亿元),工业装备人民币214.3亿元,集成服务人民币111.2亿元。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在手订单为人民币 2,841.8 亿元,较上年年末增长 5.8%。其中,能源装备人民币1,655.4亿元(其中:核电设备人民币325.9亿元,燃煤发电设备人民币701.0亿元,储能设备人民币93.9亿元,风电设备人民币260.3亿元),工业装备人民币158.6亿元,集成服务人民币1,027.8亿元。 报告期内,公司主要经营情况如下: 1、坚持科技创新与人才引领,打造发展第一动力 今年是上海电气的“科技创新年”,围绕集团“十四五”战略目标,我们将科技创新作为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积极构建开放、协同、共赢的科技创新体系,致力于将全球各类科技资源、科技要素在集团内流动起来、整合起来,构建具有三个特征的开放创新体系:一是具有“自力更生+国际合作”特征的科技来源体系。坚持自力更生和国际合作相协同,立足自力更生、自主创新和自立自强,同时加强对外开放,扩大国际合作,用好国际科技资源,提高前瞻性和引领性。二是具有“小内脑+大外脑”特征的科技研发组织体系。将集团科研机构作为全社会科技创新链的一部分,撬动社会科技资源、资本资源和人才资源,融入到全社会科技创新浪潮,把社会最擅长、最优势的科技资源学习好、组合好、利用好,推动集团技术进步和产品能级的提升。三是具有“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贯通特征的价值创造体系。围绕最新研发成果,以推动最新技术成果产业化为目标。同时利用资本的力量,推动新产品的产业化和市场化,打通创新链、产业链和价值链,切实把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报告期内,我们的中央研究院和增材制造国家研究院成立联合实验室,双方将聚焦增减材制造装备和工业软件等领域相互赋能、协同创新,我们和上海交通大学、清华大学、长三角国创中心等一批国内顶尖高校及科研院所探讨合作创新,致力于构建长期稳定的合作创新平台。在2023年5月公布的“2022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奖”中,上海电气共有5个项目分获一、二等奖。我们以硬核科技打造高端装备产业格局,在相关核心技术领域实现突破。我们参研的“大型核电站CAP1400(国和一号)主管道研制及应用”技术成果通过中国核学会的鉴定,该主管道是目前世界压水堆核电中规格最大的不锈钢锻制主管道。 结合“双碳”战略,我们积极布局新能源领域技术,为深化零碳经济和建构新型电力系统赋能。在储能技术领域,上海电气储能科技有限公司发布了 500kW/3000kWh 液流储能系统,该系统凭借形态叠加、功能叠加、效能叠加等“超叠加”效应充分展示我们在全钒液流储能领域的技术沉淀。在氢能技术3 领域,我们推出了 2000Nm/h 碱性电解槽产品,该产品是目前国内单体产氢量最大的电解水制氢产品,3 最大产氢量可扩容至2500Nm/h,满足风光大基地、绿色化工/冶金等大规模制氢、用氢应用场景需求。 在风电技术领域,电气风电推出海神平台全海域大容量系列产品之一的16+MW风机,该机组是当时全球已中标最大单机容量、最大风轮直径海上风电机组。该产品系列可实现平台化开发,适配不同基础形式、不同水深,覆盖全海域风况,容量可拓展到18MW。在光伏技术领域,我们积极进入异质结光伏产业,通过高效异质结电池及组件产能布局和技术研发,致力于掌握N型新一代光伏核心技术,推动绿电零碳产业落地,依托能源和工业装备领域的综合实力,持续打造“光伏+”与新能源应用场景一体化解决方案。 在人才引领方面,我们始终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战略,以引进、培养和锻造能够支撑上海电气战略发展的科技创新型人才作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方向。通过正在建设的“能抢赛道”的卓越工程师队伍、“能立功业”的劳模工匠队伍,以及技师、工程师“双师制”培育等途径,培养更多能担当科技自立自强重任的高科技、高技能人才。我们制定领军人才引进计划和接班人计划,建立对于科技人才的引才、留才的市场化激励约束机制,进一步完善考评体系,促进各类人才发展链与创新链紧密融合;我们与上海交通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开展联合培养工程硕博士专项试点工作,并与多所高校探索多种模式的校企合作。 2、加快布局新能源赛道,积极践行“双碳”目标 报告期内,我们正式发布《上海电气集团“双碳”行动方案》,提出“确保2030年前碳达峰,力争2035年前实现自身运营碳中和、2055年前全价值链碳中和”的发展目标。我们以实现自身“双碳”目标为基础,加快布局新赛道,重点聚焦发展“风光储氢”等新能源产业,结合多领域协同联动,为行业用户构筑全方位新型电力系统解决方案。 在储能领域,我们积极布局压缩空气储能、抽水蓄能、飞轮储能、锂电储能、液流储能等多元储能技术路线,构建多元储能产业协同发展生态。报告期内,我们中标世界首台(套)在建300MW级压缩空气储能示范工程——湖北应城 300MW 压缩空气储能电站示范工程空气压缩机组配套电机项目,标志着我们已具备向先进大型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压缩机组提供超大容量、超高效率、超高转速电动机解决方案的能力。报告期内,我们中标甘肃省定西市通渭县压缩空气+锂电池组合式网侧共享储能电站创新示范项目,该项目通过新型储能综合利用模式,可以有效缓解新能源电力调峰、调频压力,改善电网电源结构和能源消纳能力,有助于巩固提升当地供电保障能力和电网安全性。报告期内,我们承接的日本工商业用户侧光储微网示范项目全钒液流储能设备通过客户验收并完成发运,对布局全球储能市场具有里程碑式意义。 在氢能领域,我们依托在高端装备制造及系统集成方面的技术积累,积极提供氢能“制、储、加、用”四大环节全产业链解决方案。公司下属上海氢器时代科技有限公司拥有国际一流的电解水制氢研发实验室,为关键材料研发、部件制备、产品制造提供了全方位基础支撑。报告期内,我们建成国内首个应用于工业园区的“绿氢制-储-用”一体化示范项目,该项目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PEM电解水制氢系统多功能测试验证平台。 在风电领域,电气风电持续保持在海上风电市场的领先优势,连续八年海上风电新增装机容量排名全国第一。基于“精于风,不止于风”的发展理念以及积淀多年的风电领先经验,我们为客户提供配套的风电全生命周期解决方案,开拓“风电+”的全新应用场景。电气风电汕头智能制造基地打造了数字化采集、数字化应用、数字化决策的智能制造体系,建成了集风电、光伏、储能、充电桩为一体的智能微电网,是中国首批绿色智慧能源项目、5G工业互联网智慧风电应用的标杆示范项目。 在光伏领域,报告期内,我们在英国、日本等海外市场承接的多个光伏项目成功并网。在光热技术领域,我们承接的迪拜光伏光热电站工程项目是全球装机容量最大、技术标准最高的光热光伏发电综合体项目,该项目具备最大熔盐储备热量,可实现24小时连续发电,通过该项目,我们提供了大规模、长时间、低成本的调节性电源示范案例。 3、持续深耕高端装备制造,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我们持续深耕高端装备制造领域,积极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充分挖掘自身能源与工业领域系统解决方案优势,助力行业客户实现绿色低碳转型发展。 在核电领域,我们的核电业务继续保持综合市场占有率行业第一。报告期内,我们参建的我国西部地区首台“华龙一号”核电机组——中国广核集团广西防城港核电站3号机组正式投产发电,并具备商业运行条件,进一步验证了我国自主知识产权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的安全性和成熟性。在四代核电技术领域,我们依托良好的技术装备能力和技术积累,累计取得多个台套高温气冷堆主设备订单。报告期内,我们先后中标中科院武汉岩土所DEST模拟器项目扁平作动器试验件、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大型模拟压力试验装置项目、河北新奥聚变实验堆真空室磁体支撑项目等。 在高效清洁能源领域,围绕推进能源革命、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等主题,我们凭借在火电领域的技术和市场积累,发力煤电“三改联动”市场,不断刷新煤电机组全球最低煤耗纪录,激活煤电高效清洁发展新活力。报告期内,得益于超超临界主机设备优异的性能和长期安全稳定的运行表现,我们接连中标了国内多个高效清洁能源项目订单。我们承接了广东国粤韶关综合利用发电扩建项目,将采用自主研发的700MW超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是目前世界上单机容量最大、参数最高、节能及环保效果最佳的循环流化床锅炉。报告期内,我们与本钢板材股份有限公司签订了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机组工程长协服务合同,实现了我们在低热值燃机长协服务领域的突破。 在电梯设备领域,上海三菱电梯首台10米/秒“菱云”系列LEHY-H超高速电梯出厂,其曳引机、控制柜及主要安全部件均实现自主制造。上海三菱电梯不断拓展服务产业化发展,以旧梯改造和老房加装业务为突破口,创立新的服务增长点。 我们的叶片、轴承、紧固件、工具等工业基础件业务围绕“成为世界一流的工业基础件解决方案提供商、成为国内中高端基础件进口替代主力军”的愿景,持续推进业务整合和产业协同,已形成高质量的“专精特新”业务集群。公司下属上海工具厂有限公司荣膺上海市专精特新企业,由此,我们在叶片、轴承、紧固件、工具四大工业基础件业务领域的国内企业于今年实现专精特新企业认定大满贯。 在航空装配制造线领域,我们依托自身的极限制造能力和集成装备实力,为飞机制造及航空发动机制造等高端制造用户提供安全可控的智能化解决方案。报告期内,公司下属宝尔捷公司完成美国湾流宇航公司的10台PowerRACe重型机器人交付。PowerRACe重型机器人是宝尔捷公司自主研发、面向重型航空制造装配所适应的重型机器人,高度匹配航空装配所必需的高刚度和高精度要求。在智慧交通领域,上海电气泰雷兹交通自动化系统有限公司发布了面向下一代的自主列车控制信号系统TSTCBTC?3.0,该系统通过运用自主障碍物检测、5G等最新技术,进一步提升列车控制效率,提升列车智能自主水平。 我们正在开展多层次、多场景的智能制造实践,深化人工智能、5G、工业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创建“数字孪生+”、“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智能场景,建设智能车间、智能工厂,打造数据互联互通、信息可信交互、生产深度协同、资源柔性配置的智慧供应链。报告期内,我们加快提升“数智化”能力,上海电气电站设备有限公司上海汽轮机厂的汽轮机核心装备智能工厂、上海电气电站设备有限公司上海发电机厂的大型汽轮发电机智能工厂、上海三菱电梯的电梯智能工厂、上海电气凯士比核电泵阀有限公司的核电泵阀智能工厂等制造工厂成功入选上海市 100 家智能工厂。 在城市数智化领域,我们中标上海市杨浦区智慧管理平台项目,持续助力城市数字化转型。 展望2023年下半年,我们将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守正创新,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的工作总基调,着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产业发展能力、改革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聚焦主责主业,集中优势,以科技创新为驱动推动集团实现“双碳”战略目标引领下的高质量发展。 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情况的重大变化,以及报告期内发生的对公司经营情况有重大影响和预计未来会有重大影响的事项 □适用 √不适用 四、报告期内主要经营情况 报告期内,能源装备板块实现营业总收入人民币256.77亿元,较上年同期上升5.8%,主要是燃煤发电业务及电网业务销售收入较上年同期有所上升。报告期内,能源装备板块毛利率为19.4%,较上年同期上升了2.2个百分点,主要是燃煤发电及电网等业务的毛利率上升所致。 报告期内,工业装备板块实现营业总收入人民币 196.09 亿元,较上年同期上升 17.0%,主要为电梯、工业基础件等业务的销售收入较上年同期有所上升。报告期内,工业装备板块毛利率为16.8%,较上年同期略有上升。 报告期内,集成服务板块实现营业总收入人民币 102.65 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 11.7%,主要是公司优化产业结构及合并范围变更等原因,导致工程项目销售收入较上年同期有所下降。报告期内,集成服务板块毛利率为12.6%,较上年同期下降1.2个百分点,主要是毛利率结构变化所致。 (一)主营业务分析 1 财务报表相关科目变动分析表 单位:亿元 币种:人民币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变动原因说明:本期销售商品收到的现金较上年同期有所上升。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变动原因说明:本期投资支付的现金较上年同期有所上升。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变动原因说明:本期因收购少数股东权益而产生筹资活动现金流出。 2 本期公司业务类型、利润构成或利润来源发生重大变动的详细说明 √适用 □不适用 本期公司业务类型无重要变化。本期公司利润较上年同期大幅增长的主要原因是:1、报告期内,公司聚焦主责主业,积极开拓市场,优化产业结构,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增长;2、报告期内,公司持续提升管理能效,加大科研投入提高产品竞争力,毛利率较上年同期提高;3、报告期末,公司所持金融资产公允价值较期初上升。 (二)非主营业务导致利润重大变化的说明 √适用 □不适用 本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人民币3.56亿元,占利润总额人民币18.22亿元的19.54%,主要为股票公允价值变动所致。 (三)资产、负债情况分析 √适用 □不适用 1. 资产及负债状况 单位:亿元
其他说明 不适用 2. 境外资产情况 √适用 □不适用 (1) 资产规模 其中:境外资产24,004,770(单位:千元 币种:人民币),占总资产的比例为8.29%。 (2) 境外资产占比较高的相关说明 □适用 √不适用 其他说明 不适用 3. 截至报告期末主要资产受限情况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以账面价值人民币21.61亿元的机器设备、房屋及建筑物、投资性房地产和土地作为抵押物取得银行借款或授信额度。公司以账面价值人民币21.92亿元的应收账款、长期应收款质押取得银行借款。公司以账面价值人民币5.66亿元的应收款项融资、人民币0.38亿元的应收票据作为质押物,用于开立银行承兑汇票。受限货币资金为人民币38.26亿元,其中央行准备金为人民币24.01亿元,保函、信用证等业务相关保证金人民币14.25亿元。 4. 其他说明 □适用 √不适用 (四)投资状况分析 1. 对外股权投资总体分析 √适用 □不适用 报告期内,公司股权投资总金额约人民币128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约人民币117亿元,主要原因详见“(1)重大的股权投资”。 (1).重大的股权投资 √适用 □不适用 单位:亿元 币种:人民币
公司48.18%股权、上海电气集团上海电机厂有限公司39.42%股权、上海市机电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48.88%股权、上海电气核电设备有限公司42.20%股权,股 权转让价款合计人民币100.04亿元。 (2).重大的非股权投资 □适用 √不适用 (3).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 √适用 □不适用 单位:千元 币种:人民币
证券投资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单位:千元 币种:人民币
证券投资情况的说明 □适用 √不适用 私募基金投资情况 □适用 √不适用 衍生品投资情况 □适用 √不适用 (五)重大资产和股权出售 □适用 √不适用 (六)主要控股参股公司分析 √适用 □不适用 单位:百万元 币种:人民币
(七)公司控制的结构化主体情况 □适用 √不适用 五、其他披露事项 (一)可能面对的风险 √适用 □不适用 1、市场风险 中国经济整体增长速度趋缓,装备制造业与国民经济增长相关性较强,宏观经济、国家政策调整、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规模、城市化进程以及行业发展的周期性波动等环境变化,均会对公司的持续性发展带来影响。同时,能源行业处于新旧体系临界点下的新形势,新能源领域群雄逐鹿,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公司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对此,公司积极参与“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的国家能源转型战略,实现制造业转型升级,提高能源产业现代化水平;持续关注、定期分析国内外宏观经济走势可能给公司造成的影响,及时制定各项应对措施;同时,通过持续推动管理改进,提高公司管理效益,持续提升核心竞争力,积极创新业务模式,沉着应对市场变化给公司带来的各种挑战。 2、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 大宗物料价格波动将对公司主营业务的采购成本造成影响;同时,由于公司承接的部分订单周期较长,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时将对公司利润水平带来较大影响。 对此,公司将加强对经济运行质量的监控和管理,及时关注集团下属每个业务板块的运行质量、业务结构、盈利水平的变化,持续优化供应链管理体系,进一步提升控本和采购定价能力,积极控制原材料价格波动给公司带来的风险。 3、汇率波动风险 公司的电站设备、电站工程、输配电工程等业务均涉及出口业务且合同金额较大,此类合同通常以美元计价;公司生产过程中需要采购进口设备和零部件,合同也多以美元等主要外币计价。国际贸易形势日趋严峻,人民币汇率波动较大,公司的出口业务可能存在汇率变动等因素造成的损益波动和资金回流风险。 对此,公司将加大套期保值工具的运用,完善汇率波动的对冲机制,扩大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锁定汇率风险,控制海外项目成本,规避汇率波动带来的不利影响。 4、海外业务风险 受到宏观经济环境及地缘政治不确定性等因素影响,公司的部分海外工程项目面临工程延期、人工成本和原材料成本上涨等方面的压力,海外通胀、外汇汇率波动也对海外工程项目的盈利能力产生不利影响。同时,海外业务开拓的环境形势严峻,公司进出口业务风险与不确定性加强,公司海外业务所在地政治经济格局变化引发风险的可能性上升。(未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