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凤鸣(603225):新凤鸣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募集说明书(申报稿)(2023年半年度财务数据更新版)
原标题:新凤鸣:新凤鸣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募集说明书(申报稿)(2023年半年度财务数据更新版) 股票简称:新凤鸣 股票代码:603225 浙江省桐乡市洲泉工业区德胜路888号 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 募集说明书 (申报稿) 声 明 本公司及全体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承诺募集说明书不存在任何虚假、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保证所披露信息的真实、准确、完整。 公司负责人、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及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保证募集说明书中财务会计报告真实、完整。 中国证监会、交易所及其他政府部门对本次发行所作的任何决定,均不表明其对公司所发行证券的价值或者投资人的收益作出实质性判断或者保证。任何与之相反的声明均属虚假不实陈述。 根据《证券法》的规定,证券依法发行后,公司经营与收益的变化,由公司自行负责,由此变化引致的投资风险,由投资者自行负责。 重大事项提示 本公司特别提醒投资者注意下列重大事项,并认真阅读本募集说明书相关章节。 1、本次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的相关事项已经公司第五届董事会第三十七次会议、第五届董事会第三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已经公司 2023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尚需上海证券交易所审核通过以及中国证监会同意注册后方可实施。 2、本次发行的特定对象为新凤鸣控股和庄奎龙。特定对象以现金方式认购公司本次向特定对象发行的股份。 3、本次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 100,000.00万元(含本数),扣除发行费用后拟全部用于年产 540万吨 PTA项目。 4、本次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的价格为 8.75元/股。公司本次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的定价基准日为公司第五届董事会第三十七次会议决议公告日,发行价格不低于定价基准日前二十个交易日公司股票交易均价的 80%(定价基准日前 20个交易日公司股票交易均价=定价基准日前 20个交易日股票交易总额/定价基准日前 20个交易日股票交易总量)。 5、如公司股票在本次发行定价基准日至发行日期间发生派息、送股、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等除权、除息事项,则本次向特定对象发行的发行价格将进行相应调整。 6、本次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数量不超过 114,285,714股(含本数),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数量上限未超过本次发行前公司总股本的 30%,由新凤鸣控股和庄奎龙以现金认购,其中新凤鸣控股认购不低于68,571,428股(含本数)股票,庄奎龙认购不低于45,714,286股(含本数)股票。最终发行股份数量由股东大会授权董事会根据具体情况与本次发行的保荐机构(主承销商)协商确定。 7、若公司股票在定价基准日至发行日期间发生送股、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或因其他原因导致本次发行前公司总股本发生变动及本次发行价格发生调整的,则本次向特定对象发行的股票数量上限将进行相应调整。最终发行股票数量以中国证监会同意注册发行的数量为准。 8、发行对象认购的本次向特定对象发行的股份,自本次发行结束之日起 18个月内不得转让。法律法规对限售期另有规定的,依其规定。限售期结束后按中国证监会及上海证券交易所有关规定执行。发行对象所取得本次向特定对象发行的股份因公司分配股票股利、资本公积金转增等形式所衍生取得的股份亦遵守上述股份锁定安排。 9、公司已按照《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 3号——上市公司现金分红》和《关于进一步落实上市公司现金分红有关事项的通知》的相关规定,在《公司章程》中明确了公司的利润分配政策,并制定了《新凤鸣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来三年股东回报规划(2023-2025)》。 10、本次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完成后,本次发行前滚存的未分配利润将由公司新老股东按发行后的股份比例共享。 11、公司就本次发行对即期回报摊薄的影响进行了认真分析,并将采取多种措施保证此次募集资金有效使用,有效防范即期回报被摊薄的风险,提高未来的回报能力。公司特别提醒投资者注意:公司制定填补回报措施及本募集说明书中关于本次发行后公司财务状况、盈利能力及现金流量的变动情况等均不等于对公司未来利润做出保证,投资者不应据此进行投资决策,投资者据此进行投资决策造成损失的,公司不承担赔偿责任。 12、本次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不构成重大资产重组,不会导致公司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发生变化,亦不会导致公司股权分布不具备上市条件。 13、公司2023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为2,818,289.73万元,同比增长18.8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7,924.13万元,同比增长21.77%。2023年以来,公司各项业绩影响因素总体较2022年最差阶段相对好转,相关影响因素并未进一步对公司生产经营及持续经营能力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14、特别提醒投资者仔细阅读本募集说明书“第六节 与本次发行相关的风险因素”,注意投资风险,并特别关注以下风险: (1)行业周期性波动的风险 公司所处化纤行业为基础性行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行业主要原料价格与石油价格波动关联性较强,同时,主要产品涤纶长丝价格透明,易受宏观经济形势、地缘政治、供需情况等因素影响,行业总体呈现一定周期性特征,业绩变动幅度较大。若未来行业继续呈现周期性波动,则公司经营业绩存在大幅波动的风险。 (2)存货跌价风险 2022年末,受较为少见的供需情况影响,公司存货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的程度较大,公司按照既定的存货跌价准备计提政策计提了相应的减值损失,若未来出现宏观经济下行影响需求、石油价格波动带动产品价格大幅下跌等情况,不排除存在公司进一步计提存货跌价的风险。 (3)业绩持续亏损的风险 2022年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0,505.89万元,为亏损状态。 若行业周期性波动、存货跌价等各项业绩影响因素中的某一项因素发生重大不利变化或者多项因素同时发生,公司以后年度将有可能出现业绩持续亏损风险。 (4)固定资产折旧的风险 作为化纤行业生产企业,公司固定资产规模较大,且在行业集中度日益提升的背景下,公司近年来资本性支出较大。报告期各期末,公司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分别为 1,727,899.78万元、2,010,081.97 万元、2,261,530.52 万元和2,442,972.01万元,报告期各期计提折旧为167,085.95万元、220,824.20万元、245,543.20万元和135,108.00万元。如果未来公司预期经营业绩、项目预期收益未能实现,存在因固定资产折旧对净利润增长产生不利影响的风险。 (5)每股收益和净资产收益率摊薄的风险 本次发行募集资金项目的实施和产生经济效益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过程,短时间内公司净利润的规模无法与股本及净资产规模保持同步增长,募集资金到位后股本规模及净资产规模的扩大可能导致公司的每股收益和净资产收益率等指标有所下降。 (6)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实施进度可能不及预期的风险 公司对本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实施和管理进行了较为合理的设计和规划,但较大资金规模的募投项目实施对公司的组织和管理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本次募投项目进度是公司根据以往项目经验推测而来,若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出现意外状况,可能导致项目工期延长,故存在募投项目实施进度可能不及预期的风险。 此外,除本次募集资金外,募投项目尚存在资金缺口,若未来出现融资渠道不畅等情况,则公司可能无法按计划落实项目资金,导致募投项目实施进度不及预期。 (7)项目效益不达预期的风险 本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经过了慎重、充分的可行性研究论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公司的发展规划,公司也在人员、技术、市场等方面进行了充足准备。但项目的可行性以及预计经济效益是基于当前的宏观经济环境、产业政策、市场供求关系、行业技术水平、市场价格等现有状况基础上进行的合理预测,由于项目实施存在一定周期,若在实施过程中上述因素发生重大不利变化,可能导致项目实施进度推迟或项目建成后公司无法实现预期产能目标、新增产能无法完全消化等风险,从而对公司本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实施效果造成不利影响,导致无法达到预期效益。 本次募投项目新增PTA年产能540万吨,规模较大。若未来出现公司聚酯产能建设及投放进程放缓,PTA行业供需格局走弱导致销售不畅,国际原油价格大幅波动影响PTA产品利润空间等情况,则会产生因产能无法充分消化或产品利润空间收缩导致项目效益不达预期的风险。此外,本次募投项目实施会使得公司固定资产及无形资产增加,项目投产后正常年度预计公司每年将新增折旧摊销费用53,532.49万元,若本次募投项目投产后没有达到预期效益,则公司存在因折旧摊销费用增加而导致利润下滑的风险。 目 录 声 明 .............................................................................................................................. 1 重大事项提示 .................................................................................................................. 2 目 录.............................................................................................................................. 6 释 义 ................................................................................................................................ 8 一、普通名词.......................................................................................................... 8 二、专业术语.......................................................................................................... 9 第一节 发行人基本情况 ............................................................................................ 12 一、发行人基本情况............................................................................................ 12 二、股权结构、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情况.................................................... 12 三、所处行业的主要特点及行业竞争情况........................................................ 13 四、主要业务模式、产品或服务的主要内容.................................................... 33 五、现有业务发展安排及未来发展战略............................................................ 41 六、财务性投资情况............................................................................................ 43 七、最近五年被证券监管部门和交易所采取监管措施或处罚的情况............ 47 第二节 本次证券发行概要 ........................................................................................ 50 一、本次发行的背景和目的................................................................................ 50 二、发行对象及与发行人的关系........................................................................ 51 三、发行证券的价格或定价方式、发行数量、限售期.................................... 51 四、募集资金金额及投向.................................................................................... 52 五、本次发行是否构成关联交易........................................................................ 53 六、本次发行是否将导致公司控制权发生变化................................................ 53 七、本次发行方案取得有关主管部门批准的情况以及尚需呈报批准的程序 54 八、发行对象基本情况及附生效条件的认购合同内容摘要............................ 54 九、本次发行融资间隔符合相关规定................................................................ 61 第三节 董事会关于本次募集资金使用的可行性分析 ............................................ 62 一、本次募集资金使用计划................................................................................ 62 二、本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62 三、本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具体情况................................................................ 65 四、本次募集资金运用对经营情况及财务状况的影响.................................... 73 五、结论................................................................................................................ 73 第四节 董事会关于本次发行对公司影响的讨论与分析 ........................................ 75 一、本次发行完成后,上市公司的业务及资产的变动或整合计划................ 75 二、本次发行完成后,上市公司控制权结构的变化........................................ 75 三、本次发行完成后,上市公司与发行对象及发行对象的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从事的业务存在同业竞争或潜在同业竞争的情况........................................ 75 四、本次发行完成后,上市公司与发行对象及发行对象的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可能存在的关联交易的情况............................................................................ 77 第五节 历次募集资金情况 ........................................................................................ 78 一、前次募集资金基本情况................................................................................ 78 二、募集资金实际使用情况................................................................................ 80 三、前次募集资金的实现效益情况.................................................................... 86 四、会计师事务所对前次募集资金运用所出具的报告结论............................ 92 第六节 与本次发行相关的风险因素 ........................................................................ 93 一、公司经营及发展相关风险............................................................................ 93 二、发行相关风险................................................................................................ 96 三、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实施的风险.................................................................... 96 四、其他风险........................................................................................................ 97 第七节 与本次发行相关的声明 ................................................................................ 99 一、公司及全体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声明............................................ 99 二、发行人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声明.......................................................... 102 三、保荐机构(主承销商)声明...................................................................... 104 四、发行人律师声明.......................................................................................... 106 五、审计机构声明.............................................................................................. 107 六、董事会声明.................................................................................................. 108 附件一:公司及子公司拥有发明专利情况 ............................................................... 111 释 义 本募集说明书中,除非文意另有所指,下列词语或者词组具有以下含义: 一、普通名词
本募集说明书所引用的有关行业的统计及其他信息,均来自不同的公开刊物、研究报告及行业专业机构提供的信息,但由于引用不同来源的统计信息可能其统计口径有一定的差异,故统计信息并非完全具有可比性。 第一节 发行人基本情况 一、发行人基本情况
(一)股权结构 截至2022年6月30日,新凤鸣股权结构如下图:
公司控股股东为新凤鸣控股,持有公司 15.41%的股份。庄奎龙先生持有新凤鸣控股 35.20%的股份,是新凤鸣控股的实际控制人。庄奎龙于 2021年 4月 20日签署了《表决权委托协议》,庄奎龙先生将其持有的全部公司股份(含公司未来对庄奎龙先生增发、转股、送股的股份,及庄奎龙先生通过二级市场收购的股份)所对应的全部表决权委托给新凤鸣控股行使。截至2023年6月30日,新凤鸣控股持有发行人 37.48%的表决权,为公司的控股股东。 公司实际控制人为庄奎龙、屈凤琪和庄耀中。庄奎龙与屈凤琪系夫妻关系,庄耀中系庄奎龙与屈凤琪之子。庄奎龙直接持有本公司 22.07%的股份,并通过新凤鸣控股、中聚投资间接控制公司 25.46%的股份;屈凤琪为庄奎龙妻子,直接持有本公司 6.65%的股份;庄耀中为庄奎龙与屈凤琪之子,通过尚聚投资、诚聚投资间接控制本公司 3.45%的股份。实际控制人合计控制公司 57.63%股份。 三、所处行业的主要特点及行业竞争情况 (一)公司所属行业 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专注于民用涤纶领域,主营业务为民用涤纶长丝、短纤及其主要原材料之一 PTA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报告期内,公司销售收入主要来自于各类民用涤纶长丝。 根据中国证监会 2012年修订颁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公司所属行业为制造业中的化学纤维制造业,分类代码为 C28。 (二)行业管理体制 目前,我国对涤纶长丝、涤纶短纤行业的管理采取政府宏观调控和行业自律相结合的方式。政府部门对行业的宏观调控主要通过国家发改委下设的产业协调司及工业和信息化部下设的消费品工业司来实施。涤纶长丝、涤纶短纤的行业自律性组织分别是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涤纶长丝专业委员会、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聚酯和涤纶短纤维专业委员会。 对于PTA行业,2012年及以前,由国家发改委进行宏观管理,主要是对PTA项目投资进行审批,2013年,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审批项目等事项的决定》(国发〔2013〕19号),取消了企业投资PTA项目的投资审批,目前,国家发改委对PTA项目的投资实行备案制。PTA行业的行业自律性组织是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PTA分会。 目前,政府部门和行业协会对公司所属行业的管理仅限于宏观管理,企业生产经营完全基于市场化方式自主运行,市场化程度高。 (三)行业主要产业政策 为了加快我国化纤工业的转型升级,政府出台一系列政策扶持化纤工业的发展。 2016年9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纺织工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要求,利用工业强基工程等专项实施,加强化纤基础技术工艺研究,优化生产工艺流程,加强与下游产业协同开发,推进高性能纤维、生物基纤维高品质、低成本产业化生产及批量化应用。发展高效、低能耗、柔性化、自动化、信息化化纤技术装备,开发多重改性技术与工程专用模块及其组合平台,实现聚酯、锦纶等通用纤维高效柔性化与功能化,丰富涤纶、粘胶、锦纶、腈纶等功能化、差别化产品,提高产品性能及品质。提出科技创新目标:“十三五”期间,纺织行业发明专利授权量年均增长15%,规模以上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长8%。高性能纤维、生物基纤维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两化融合能力增强,成套智能纺织技术装备实现产业化应用,智能制造成为推动纺织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提出绿色发展目标:形成纺织行业绿色制造体系,清洁生产技术普遍应用,到2020年,纺织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18%,单位工业增加值取水下降23%,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下降10%。 2016年1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联合发布《化纤工业“十三五”发展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十三五”期间,化纤工业继续保持稳步健康增长,化纤差别化率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高性能纤维、生物基化学纤维有效产能进一步扩大。自主创新能力明显提升,到2020年,大中型企业研发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由目前的1%提高到1.2%,发明专利授权量年均增长15%,涤纶、锦纶、再生纤维素纤维等常规纤维品种技术水平继续保持世界领先地位,碳纤维、芳纶、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等高性能纤维以及生物基化学纤维基本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 绿色制造水平进一步提升,单位增加值能耗、用水量、主要污染物排放等达到国家约束性指标和相关标准要求,循环再利用纤维总量继续保持增长,循环再利用体系进一步完善。意见还指出,支持企业通过横向联合与垂直整合,实现存量资产的重组和优化。对规模大、实力强的精对苯二甲酸-聚酯企业、己内酰胺-锦纶企业可通过产业链延伸,实现炼化、化纤及纺织的一体化生产,提高产业链掌控能力和综合竞争力。引导企业向市场便利、资源丰富、产业链配套完善以及环保治理集中的地区集聚,促进产业集群式、园区化发展。形成一批产品技术含量高、品种丰富、具有较强综合竞争力的大型化纤集团。 2019年11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修订发布《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将“差别化、功能性聚酯(PET)的连续共聚改性[阳离子染料可染聚酯(CDP、ECDP)、碱溶性聚酯(COPET)、高收缩聚酯(HSPET)、阻燃聚酯、低熔点聚酯、非结晶聚酯、生物可降解聚酯、采用绿色催化剂生产的聚酯等];阻燃、抗静电、抗紫外、抗菌、相变储能、光致变色、原液着色等差别化、功能性化学纤维的高效柔性化制备技术;智能化、超仿真等功能性化学纤维生产;原创性开发高速纺丝加工用绿色高效环保油剂”列入鼓励类。 2022年4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关于化纤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规模以上化纤企业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5%,化纤产量在全球占比基本稳定。创新能力不断增强,行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到2%,高性能纤维研发制造能力满足国家战略需求。数字化转型取得明显成效,企业经营管理数字化普及率达80%,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80%。绿色制造体系不断完善,绿色纤维占比提高到25%以上,生物基化学纤维和可降解纤维材料产量年均增长20%以上,废旧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和规模进一步发展,行业碳排放强度明显降低。形成一批具备较强竞争力的龙头企业,构建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现代产业体系,全面建设化纤强国”的发展目标。 (四)行业发展概况 1、涤纶长丝行业发展状况 1941年,涤纶在实验室研制成功。50年代开始,涤纶在世界各国得到迅速发展。1972年,涤纶的世界产量超过其他各种纤维,成为合成纤维的第一大品种。 我国涤纶工业起步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经历了八十年代规模化及配套产业链的初步建成和九十年代的快速发展,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涤纶产量最大的国家。 2020年,我国涤纶产量约占世界产量的 80.66%,其中,长丝产量约占世界产量的 86.63%。目前,我国涤纶长丝的产量较高、应用较为广泛。根据卓创资讯的统计,2022年,我国涤纶长丝产量为 3,969万吨,同比增长 5.37%,约占国内涤纶总产量的 80%。 “十三五”期间,国家提出加强重点领域关键技术攻关,积极推广智能制造和绿色制造,大力实施“三品”战略。坚持市场导向,需求引领,创新驱动,协调发展,构建竞争新优势,为基本建成化纤强国奠定坚实基础。根据“十三五”规划的要求,我国涤纶长丝产业通过技术改造和行业整合,显著提高了企业规模和经济效益,增强了竞争能力。同时,涤纶长丝生产企业群向江浙及福建地区集中,截至 2022年末,三个省份的涤纶长丝产量合计占全国的 90%以上。产业基础的加强,又极大促进了技术进步。以大容量、高起点、低成本国产化聚酯工程与技术以及熔体直纺涤纶长丝国产化技术与装备的开发与广泛应用为代表,我国涤纶长丝产业技术全面升级,具备了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十四五”开局以来,涤纶长丝龙头企业继续着力开展技术创新、产品升级、设备更新和人才培养,强化科研能力,实施创新驱动,进一步推进涤纶长丝产品的差异化、功能性,提升产品附加值。不断升级优化产业模式,巩固扩大各环节产能优势,提高供应链管理水平,通过产业链延伸有效降低业务成本。推动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提升数字化转型水平。坚持低耗能、循环再利用,加快应用先进节能减排技术和装备,完善绿色制造的技术支撑体系,推进涤纶长丝行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2、涤纶长丝行业市场供求状况 (1)市场供给 我国涤纶长丝行业受到国际原油价格、下游需求、开工率及库存等因素影响,呈周期性变化。产能方面,近十年来,涤纶长丝行业在 2013年出现扩产高峰,随后产能增速有所放缓,又随着供给侧改革及行业老旧产能出清等变化,涤纶长丝行业产能增速在 2018年达到小高峰,随后产能进入稳步增长阶段。根据卓创资讯的统计,2020-2022年,我国涤纶长丝行业产能增量分别为 275万吨、173万吨及232万吨,同比增速分别为 6.79%、3.99%及 5.16%,新增产能集中于聚酯龙头企业。产量方面,2020-2022年,我国涤纶长丝产量分别为 3,408万吨、3,767万吨及 3,969万吨,同比增速分别为 8.47%、10.53%及 5.37%。其中,2022年产量增速较低系由于下游需求衰减,纺服、坯布企业开工率下滑和库存累积,促使涤纶长丝龙头企业降负减产,部分中小长丝企业停产破产。从产能利用率来看,涤纶长丝行业产能利用率从 2018年的 76.47%逐年增长至 2022年的 83.91%,行业供需关系较为健康,持续向好发展。 近年来,我国涤纶长丝生产大型企业产能利用率与中小规模企业产能利用率出现两级分化的态势。行业内大型企业的产能利用率接近 100%,而中小规模企业产能利用率相对不足、甚至停产破产,企业效益两极分化加剧,部分耗能大、产品品质差、竞争力弱的产能将被淘汰。 (2)市场需求 以棉花为代表的天然纤维受制于各种自然因素,产量上升空间有限,因此合成纤维占全球纤维消费量的比例逐年提升。2010-2020年,世界纤维消费量基本情况如下: 数据来源: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2022年化纤蓝皮书》 涤纶长丝作为合成纤维中最主要的产品,应用领域广泛,涉及到日常生活的 方方面面,近年来其消费量呈持续增长态势。2018年-2022年,我国涤纶长丝表 观消费量变化情况如下: 注:表观消费量=产量+进口量-出口量 数据来源:卓创资讯 2018年,国内涤纶长丝表观消费量为 2,685万吨,2022年达到 3,643万吨,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 7.93%。2022年,国内涤纶长丝表观消费量增速有所下降,主要系下游需求衰减。 总体来看,涤纶长丝消费量持续增长,这与下游纺织业的旺盛需求密切相关。 就全球市场来说,随着全球人口的自然增长及各国国民收入的逐步提高,全球纺织品需求持续增长。而就我国来说,我国纺织产业发展历史悠久,是纺织品生产和出口大国,且我国纺织行业自身经过多年的发展,竞争优势十分明显,具备世界上最完整的产业链、最高的加工配套水平,众多发达的产业集群地应对市场风险的自我调节能力不断增强,给行业保持稳健的发展步伐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目前,我国纺织产业逐渐形成了以服装用纺织品、家用纺织品及产业用纺织品为三大体系的现代纺织品业,其中民用涤纶长丝的主要下游是服装用纺织品、家用纺织品行业。涤纶长丝产品由于其价格性能比优势,已从原来的服装领域拓展到家纺用、产业用领域,并有逐步取代其他植物纤维、动物纤维和人造纤维的趋势。预计随着下游服装、家纺和产业用纺织品等行业的增长,对差别化、功能型聚酯纤维将会产生一轮新的需求增长,这有利于涤纶长丝行业的结构性调整及品种的改善,也将带动涤纶长丝市场进入持续发展阶段。 (五)行业竞争状况分析 1、竞争格局 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涤纶长丝产量最大的国家,涤纶长丝生产企业的竞争力除了体现在规模上外,更体现在产业链、生产工艺、运营管理、品牌营销和技术创新上。总体来看,我国涤纶长丝行业竞争格局呈现出以下两个主要特征: 一是我国涤纶长丝产能分布具有向优势地域不断集中的趋势。根据卓创资讯的统计,浙江省、江苏省和福建省三省合计涤纶长丝产能占全国产能的比重从2018年的 96.08%提升至 2022年的 97.81%。这些地区是上游石油炼化企业和下游织造及纺织服装企业相对集中的区域,产业集群效应强,物流、仓储、交易成本低,构成了上述地区化学纤维产业链的核心竞争力。 二是产业龙头化明显。根据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发布的2022年中国化纤行业产量排名名单,国内民用涤纶长丝产量排名前六位为桐昆股份、恒逸石化、新凤鸣、恒力石化、东方盛虹及荣盛石化,前述龙头上市企业在生产规模上具备明显优势,拥有自己的核心生产技术,且在工艺成熟度、产品稳定性以及生产成本控制方面具备了较强的竞争力。相比上述公司,国内其他企业无论在规模、技术、管理、产品性能和生产成本等方面尚有一段差距。根据百川资讯统计,我国涤纶长丝前六家产能(CR6)从 2017年的 45%提高至2022年的63%,2022年受行业 景气度不佳的影响,有 5家企业共 175万吨产能退出,但头部企业仍有产能投放, 行业愈发集中化。产业集中度的不断提高使得涤纶长丝行业的竞争格局从原来的 与众多中小企业依靠价格竞争逐渐转变为行业主要公司之间综合实力的较量,另 外,行业竞争也从最初的产业链内部单个环节竞争,逐渐向全产业链竞争转变。 2、行业利润水平 涤纶长丝的上游行业为石化行业,PTA和MEG为涤纶长丝生产的主要原材 料,约占生产成本的85%左右,涤纶长丝行业利润水平主要取决于上游生产要素 价格的波动及下游需求的变化,受到行业周期性波动的影响,行业盈利水平也有 较大的波动。 2020年以来,涤纶长丝(以POY为例)价差走势情况如下: 数据来源:wind 2020-2021年,主要涤纶生产企业的聚酯产品毛利率平均水平分别约8.51%及12.57%。2020年行业利润水平相对较低,一方面系由于下游停工停产,需求明显下降,一方面系由于国际原油价格巨幅下跌,涤纶长丝成本端缺乏支撑叠加需求不振导致涤纶长丝市场价格亦随之大跌,涤纶产品-原材料价差收窄,行业利润水平下降。2021年,国内外经济复苏,下游纺织服装需求回暖,涤纶长丝需求逐渐恢复,产品-原材料价差得到修复,行业利润水平较2020年有明显提升。 2022年,俄乌冲突使油价快速上升,导致长丝成本端承压,而国内下游开工率及物流运输受负面影响,纺服需求被抑制,原料价格的上涨无法传导至下游。 在成本端和需求端的双重冲击下,行业盈利大幅下滑。 进入2023年以来,涤纶原料价格相对平稳,国内纺服消费持续复苏,长丝出口订单转暖,行业利润空间较2022年有所改善。 (六)公司在行业中的竞争地位、主要竞争优势及劣势 1、公司的市场占有率及其变化情况 2020年、2021年、2022年和2023年1-6月,公司民用涤纶长丝产品产量的国内市场占有率分别为12.40%、13.57%、14.80%和14.92%,市场占有率不断提升,行业地位保持在前三。报告期各期,公司产品市场占有率情况如下:
2、公司的竞争优势和劣势 (1)竞争优势 自成立以来,公司一直专业、专心和专注于民用涤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经过二十多年的专注发展,公司已经发展成为业内领先企业,根据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公布的相关排名,按2022年产量计,公司位居国内民用涤纶长丝行业第三位。公司主要的竞争优势有: 1)设备品质优势 聚酯纺丝设备对涤纶品质有决定性的影响。公司目前的 26套装置大部分采用进口大容量熔体直纺设备。与国产装置相比,进口熔体直纺生产线价格较高,但在生产效率、生产稳定性、物耗能耗等方面都享有明显优势。即使在公司起步阶段,公司也没有选择依靠低价国产装置快速放量,而是坚持选择购买最先进的进口设备,稳扎稳打实现扩张。 同时,公司设备成新率较高,24套熔体直纺生产线系 2010年后投产。较新的设备可以降低设备检修频率,保障生产的连贯性。 2)成本控制优势 传统化纤企业均由人工负责产品络筒、搬运、包装等劳动强度大的工作,大强度人工操作易导致各类问题发生从而影响产量和效益。公司从 2009年开始启动“机器换人”项目,是国内首家在熔体直纺长丝领域开发应用自动络筒和自动包装系统的公司。公司通过机器换人达到“黑灯车间”标准,使单位人工成本降低,提高了生产运行效率。2014-2022年,公司的涤纶长丝产量从 167.40万吨增至573.47万吨,横向拓展涤纶短纤产能 90万吨,纵向建成 PTA产能 500万吨,而员工数量仅从 6,589增加至 14,806人。 在 PTA生产方面,公司 PTA一期及二期项目采用英国 BP公司最新一代 PTA生产工艺技术,本次募投项目“年产 540万吨 PTA项目”采用 KTS公司 PTA P8++技术,均为国际先进工艺技术,具有物耗及能耗水平低、自动化程度高等特点,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同时,能够提高生产效率,较大程度降低运营成本。公司的 PTA装置可实现反向发电,并规划配备涤纶长丝产能,涤纶长丝生产装置可利用 PTA装置余热发电产生的电量,进一步优化涤纶长丝生产成本,提升公司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增强盈利能力。 3)生产管理的智能化及信息化优势 公司着力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实现传统工厂的 5G信息化改造升级,成为化纤行业“智能转型”的代表。 2019年 12月,公司被评为智能制造标杆企业。此外,公司还获得建设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国家二级节点,获得跨地区信息资源集成共享。 公司采用国际领先的嵌入式信息物理系统网络(CPS)技术,与赛龙捷、优时等多家公司合作开发软硬件系统,对长丝生产全流程实施智能分级运送及包装。 完成了信息与物流的同步,实现了全流程的自动化,提高了公司管理信息处理水平和决策水平。 2022年 1月,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发布了《2021年浙江省“未来工厂”名单的通知》,新凤鸣“聚酯长丝未来工厂”被认定为本次 20家浙江省“未来工厂”之一。 公司产业链协同制造工业互联网凤平台在第四届全球工业互联网大会暨工业行业数字化转型年会上成功入选“2022年(第二届)工业互联网融合创新应用·行业推广行动”12大优秀应用案例。当前凤平台已从企业级平台发展成为省级和国家级特色工业互联网平台。 4)绿色生产优势 公司聚酯设备主要采用当今国际先进的杜邦工艺—美国康泰斯技术及装备,纺丝设备主要采用德国巴马格技术及装备,丝饼搬运和产品包装主要采用智能化控制的自动络筒和自动包装设备。工艺上采用酯化蒸汽能量利用、酯化加压反应、在线清洗、纺丝环吹、Wings卷绕和废水、废气再利用等技术,改善产品品质、降低能耗,使公司的生产效率、产品品质得到进一步优化和提升。此外,公司 PTA生产采用国际先进工艺技术,物耗及能耗水平低,三废排放少,清洁生产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2021年 8月,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公布了石油和化工行业重点耗能产品 2020年度能效“领跑者”标杆企业,在 PTA生产企业中,公司独山能源 PTA的吨综合能耗与吨电耗指标最优,位列行业第一。 5)规模优势及生产管理协同优势 由于涤纶长丝行业竞争充分,产能分布广泛,大型企业与中小企业之间技术水平、产品质量、成本控制等方面差距较大,规模化优势企业具有更强的成本控制能力和风险抵御能力。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专注于民用涤纶领域,是国内年产能百万吨级以上最专业的涤纶长丝生产企业之一。2022年度公司实现涤纶长丝产量 573.47万吨。按2022年度产量计,公司位居国内民用涤纶长丝行业第三位,综合实力较强。公司上市以来充分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募集资金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随着募投项目的相继建成投产,公司在行业中的地位和市场占有率得到了巩固和提升。 随着公司“两洲两湖”区域战略的推进,公司在桐乡洲泉、湖州东林、平湖独山、徐州新沂的四大生产基地的布局已成形。其中,桐乡洲泉基地及湖州东林基地均为聚酯纤维生产基地,合计最大产能超 600万吨。平湖独山基地已建设成为 PTA-聚酯一体化基地,实现原料就地输送,基地化优势明显。徐州新沂基地目前也已拥有 70万吨聚酯产能。公司四大基地建设稳步推进,精细化管理水平不断提升,生产管理协同优势不断加强。 6)高周转优势 报告期各期,公司总资产周转率分别为 1.44、1.36、1.29和0.62,存货周转率分别为 22.45、16.32、13.79和6.49,公司总资产周转率和存货周转率常年领先同行业上市公司。公司十分注重生产和经营效率,一方面反映在公司硬件和技术始终保持行业领先,公司长丝聚酯阶段主要采用全球先进的美国康泰斯技术和三釜聚合工艺,纺丝设备主要采用德国巴马格,在生产效率及稳定性方面具有优势;另一方面,公司始终将原材料和库存商品维持在合理水平,既减少了对仓库库容和流动资金的占用,亦有利于对市场波动作出及时、快速、有效的调整。在采购上,严格控制库存,每日编制原材料库存表,根据库存量并结合原材料价格走势及后续市场趋势的判断决定次日采购,保持合理库存。在销售上,公司销售部将产品库存情况作为对外报价的重要依据,并针对不同类别的客户等级开展不同的营销活动,确保库存维持在合理水平。(未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