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邦智能(003028):深圳市振邦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2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募集说明书

时间:2023年09月15日 19:43:48 中财网

原标题:振邦智能:深圳市振邦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2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募集说明书

股票简称:振邦智能 股票代码:003028 深圳市振邦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Genbyte Technology Inc. (广东省深圳市光明区玉塘街道根玉路与南明路交汇处 华宏信通工业园 4栋 1-6楼) 2022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 A股股票 募集说明书 保荐机构(主承销商) 声 明

本公司及全体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承诺本募集说明书内容真实、准确、完整,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按照诚信原则履行承诺,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公司负责人、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及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保证募集说明书中财务会计报告真实、完整。

证券监督管理机构及其他政府部门对本次发行所作的任何决定,均不表明其对本公司所发行证券的价值或者投资人的收益作出实质性判断或者保证。任何与之相反的声明均属虚假不实陈述。

根据《证券法》的规定,证券依法发行后,公司经营与收益的变化,由公司自行负责,由此变化引致的投资风险,由投资者自行负责。

重大事项提示

公司特别提示投资者对下列重大事项给予充分关注,并仔细阅读本募集说明书中有关风险因素的相关章节。


一、公司相关风险
(一)产能消化风险
公司规划产能规模较大,未来或面临较大的产能消化压力。智能控制器方面,公司 2022年智能控制器设计产能为 4,131.12万套,前次募投项目达产后新增产能为2,500.00万套,本次募投项目达产后新增产能为 840.00万套。合计新增智能控制器产能为公司 2022年现有产能的 80.85%,本次募投项目达产年为 2027年,募投项目达产后,现有产能、前次募投项目新增产能、本次募投项目新增产能合计为 7,471.12万套。

2022年-2027年产能复合增长率为 12.58%。近年来,瑞德智能德业股份贝仕达克朗科智能等公司均通过实施募投项目扩张智能控制器产能。

逆变器及储能产品方面,本次“逆变器及高效智能储能系统扩产项目”新增产能为 16.40万套电化学储能系统、22.40万台逆变器、56.50万 PCS储能部件。前次“逆变器及高效智能储能系统项目”新增产能为 11.00万套电化学储能系统、16.00万台逆变器、10.00万 PCS储能部件。近年来,沃太能源、德业股份锦浪科技禾迈股份等公司均通过实施募投项目扩张储能及逆变器产能,行业竞争激烈。公司目前储能产品产量较小,逆变器尚未通过产品和客户认证,募投项目产能增幅较大,存在产能消化风险。

若下游行业产业政策、市场需求等发生重大不利变化,或公司导入下游客户的进度不及预期,可能导致上述项目新增产能无法及时消化,从而对项目投资收益和公司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二)新产品拓展风险
公司通过实施“逆变器及高效智能储能系统扩产项目”,建设储能及逆变器产品生产线,切入储能及逆变器赛道。公司的逆变器产品认证仍在进行中,尚未完成,除产品认证外,逆变器产品后续实现销售尚需要通过目标客户的认证。新产品的开发除面临一定的技术风险外,后期还存在市场推广销售的不确定性,存在后续可能无法获得客户及产品认证的风险,若相关产品的认证进度不及预期,或市场竞争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公司募投项目产品的市场化将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公司面临一定的新产品拓展风险。

(三)同步实施多个募投项目的风险
截至 2023年 6月 30日,公司前次募投项目均在建设期中,实施进度较慢。“高端智能控制器研发生产基地项目(一期)”募集资金投资总额为 41,298.97万元,已使用募集资金金额 16,737.12万元,投资进度为 40.53%。“逆变器及高效智能储能系统项目”募集资金投资总额为 2,000.00万元,已使用募集资金金额1,465.28万元,投资进度为 73.26%。“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募集资金投资总额为 5,017.82万元,已使用募集资金金额2,757.71万元,投资进度为54.96%。

本次募投项目中,“高端智能控制器生产基地项目(二期)”募集资金投资总额为 25,100.00万元,“逆变器及高效智能储能系统扩产项目”募集资金投资总额为22,000.00万元,“总部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募集资金投资总额为 8,200.00万元,投资金额较大。公司将同时实施多个募投项目,对公司的管理能力、经营能力、技术实力、人员储备、资金实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若公司在管理、人员、技术或资金等方面达不到项目要求或出现不利变化,则募投项目是否能按原定计划实施完成存在不确定性。

(四)募投项目实施及效益不及预期的风险
本次发行募集资金将用于“高端智能控制器生产基地项目(二期)”、“逆变器及高效智能储能系统扩产项目”、“总部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其中 “高端智能控制器生产基地项目(二期)”是公司现有业务的产能扩张,“逆变器及高效智能储能系统项目”是公司现有智能控制器业务向储能产品及逆变器领域的自然延伸。募投项目经济效益相关的分析数据均为预测性信息,其中新业务开拓具有较大不确定性,储能及逆变器产品在实现销售前需取得相关国家或地区的产品认证或客户认证,且项目建设尚需较长时间,仍存在市场环境发生重大波动、客户需求发生重大变化、新业务市场推广不及预期以及产业园建设过程中建设进度滞后或有关部门审批手续等多方面不确定因素,可能导致上述项目延期或者无法实施,新增产能难以充分消化,或导致上述项目不能产生预期收益。

(五)新业务市场规模增长不及预期的风险
结合未来储能及逆变器行业市场规模快速增长的预期,公司切入储能及逆变器赛道,通过本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逆变器及高效智能储能系统扩产项目”扩充储能及逆变器产品产能。虽然近年来储能及逆变器业务市场规模保持增长态势,但如在未来实际经营中,面临经济环境、行业政策、市场需求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储能及逆变器业务的市场规模存在增长不及预期的风险。

(六)原材料价格波动及供给风险
公司生产经营所用的主要原材料包括 IC芯片类、容阻电感/二三极管类、PCB类等,报告期各期,公司直接材料成本占主营业务成本的比例分别为 82.41%、83.08%、79.94%和 80.99%,直接材料占比较高,原材料价格波动对发行人生产成本和盈利能力的影响较大。假设其他因素均不发生变化,原材料价格上涨或下降 5%,报告期各期,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下降或上升 2.87%、3.05%、2.96%和 2.94%,如果未来芯片等主要原材料市场价格大幅上涨,而公司不能有效地将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压力转移,将会降低公司毛利率水平。此外,未来如因外部宏观环境变动、芯片、电池等核心原材料短缺,致使公司无法及时采购到所需的核心原材料,且公司未能及时通过调整客户和产品结构来有效应对;抑或公司的下游客户亦因原材料短缺进而影响对智能控制器产品的需求下降,将对公司生产经营造成不利影响。

(七)毛利率下降的风险
报告期各期,公司总体毛利率分别为 30.38%、26.75%、26.25%和 27.05%,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 30.44%、26.48%、25.85%和 27.37%,受原材料价格上涨及下游消费环境变化的影响,公司毛利率呈现下降趋势。如果未来出现市场竞争加剧、客户及产品结构无法得到优化、原材料成本持续高企、产业政策或国际形势发生不利变化等情形,公司毛利率存在进一步下滑风险。

(八)存货跌价的风险
报告期各期末,公司存货跌价准备分别为 1,732.46万元、1,538.00万元、3,954.142023年 6月 30日,存货跌价准备较高,主要系公司对部分库龄较长的原材料计提跌价准备所致。随着公司经营规模的持续增长,公司存货规模呈上升趋势。未来,随着业务规模的进一步扩大,若公司的存货管理能力未能及时跟进,公司的存货跌价风险将进一步增加。

(九)业绩下滑风险
报告期各期,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 99,418.67万元、131,723.25万元、104,211.04万元和 51,907.16万元,公司净利润分别为 17,365.99万元、21,009.30万元、17,060.60万元和 9,247.11万元,呈现一定波动性。其中,2022年度公司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同比下滑 20.89%和 18.80%,2023 年上半年营业收入同比下降 8.67%、净利润同比提高 7.94%,主要原因系受下游客户去库存以及欧洲通货膨胀等多重因素影响,电动工具等主要市场消费需求短期下降,导致公司新增订单有所减少,营收规模有所下降。公司业绩受境内外经济环境、市场需求、行业竞争格局等外部因素以及公司管理水平、技术创新能力等内部因素影响,若上述因素发生重大不利变化,将导致公司未来经营业绩下滑的风险。

(十)募投项目新增折旧摊销影响公司经营业绩的风险
本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高端智能控制器生产基地项目(二期)”在达产后每年预计新增折旧及摊销 1,010.58万元,“逆变器及高效智能储能系统扩产项目”在达产后每年预计新增折旧及摊销 1,018.15万元,“总部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建成后每年预计新增折旧及摊销 441.78万元,合计 2,470.52万元,较公司目前有比较大的增幅。完全达产年份合计新增折旧及摊销占预计新增营业收入和预计新增净利润的比例分别为2.32%和 16.36%。虽然本次募投项目投产后,公司的盈利能力将进一步提高,但由于设备磨合、市场开发、新增产能消化等因素,可能会使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建成后的完全达产、达效需要一定的过程,因此,在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建成投产后的一段时间内其新增的折旧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公司的净利润、净资产收益率,本公司将面临折旧增加而影响公司盈利能力的风险。

目 录
声 明 ......................................................................................................................................... 1
重大事项提示 ........................................................................................................................... 2
一、公司相关风险............................................................................................................. 2
目 录 ......................................................................................................................................... 6
释 义 ......................................................................................................................................... 8
一、普通术语..................................................................................................................... 8
二、专业术语..................................................................................................................... 9
第一节 公司基本情况 ............................................................................................................ 10
一、公司基本情况........................................................................................................... 10
二、股权结构、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情况............................................................... 11
三、所处行业的主要特点及行业竞争情况................................................................... 13
四、主要业务模式、产品或服务的主要内容............................................................... 34
五、现有业务发展安排及未来发展战略....................................................................... 42
六、截至最近一期末,不存在金额较大的财务性投资的基本情况........................... 44 第二节 本次证券发行概要 .................................................................................................... 46
一、本次发行的背景和目的........................................................................................... 46
二、发行对象及与公司的关系....................................................................................... 49
三、发行证券的价格或定价方式、发行数量、限售期............................................... 50 四、募集资金金额及投向............................................................................................... 51
五、本次发行满足《注册办法》第三十条相关规定的情况....................................... 52 六、本次发行是否构成关联交易................................................................................... 53
七、本次发行是否将导致公司控制权发生变化........................................................... 53
八、本次发行方案取得有关主管部门批准的情况以及尚需呈报批准的程序........... 53 第三节 董事会关于本次募集资金使用的可行性分析 ........................................................ 55
一、本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基本情况....................................................................... 55
二、公司的实施能力及资金缺口的解决方式............................................................... 71
三、募集资金用于研发投入情况................................................................................... 72
四、前次募集资金使用情况........................................................................................... 73
第四节 董事会关于本次发行对公司影响的讨论与分析 .................................................... 81
一、本次发行完成后,上市公司的业务及资产的变动或整合计划........................... 81 二、本次发行完成后,上市公司控制权结构的变化................................................... 81 三、本次发行完成后,上市公司与发行对象及发行对象的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从事的业务存在同业竞争或潜在同业竞争的情况....................................................... 81
四、本次发行完成后,上市公司与发行对象及发行对象的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可能存在的关联交易的情况........................................................................................... 81
第五节 与本次发行相关的风险因素 .................................................................................... 83
一、对公司核心竞争力、经营稳定性及未来发展可能产生重大不利影响的因素... 83 二、可能导致本次发行失败或募集资金不足的因素................................................... 85 三、对本次募投项目的实施过程或实施效果可能产生重大不利影响的因素........... 85 第六节 与本次发行相关的声明 ............................................................................................ 89
一、公司及全体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声明....................................................... 89
二、本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声明....................................................................... 90
三、保荐人声明............................................................................................................... 91
四、发行人律师声明....................................................................................................... 94
五、会计师事务所声明................................................................................................... 95
六、本公司董事会声明................................................................................................... 96

释 义

本募集说明书中,除非文义另有所指,下列词语具有如下含义:
一、普通术语

公司/本公司深圳市振邦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国汇通珠海国汇通管理咨询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公司的主要股东
中天智科珠海中天智科管理咨询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公司的股东
保荐机构(主承销商)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
报告期/最近三年一期2020年、2021年、2022年及2023年1-6月
WIK德国WIK集团,及其全球分支机构
多美达瑞典多美达集团(Dometic Group AB),及其全球分支机构
TTI创科实业有限公司(0669.HK),及其下属子公司
Shark NinjaShark Ninja Operating LLC,国际知名的创新型清洁及厨房小家 电公司,总部位于美国马萨诸塞州
光荣光荣电业有限公司(KWONNIE ELECTRICAL PRODUCTS LTD.),及其下属子公司
奥仕达瑞士奥仕达集团(EUGSTER / FRISMAG AG),及其全球分支机 构
慈溪悦达慈溪市悦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A股深圳证券交易所审核通过并取得中国证监会同意注册的批复 后,向境内投资者发行、在境内证券交易所上市、以人民币标 明股票面值、以人民币认购和进行交易的普通股
本次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本 次向特定对象发行/本次发行经公司2022年11月15日召开的2022年第二次股东大会批准,公司 拟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之行为
本募集说明书《深圳市振邦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2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A 股股票募集说明书》
人民币元
中国证监会/证监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
《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
《证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
《公司章程》《深圳市振邦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章程》
《注册办法》《上市公司证券发行注册管理办法》

二、专业术语

UL认证美国安全检测实验室认证。在美国保险商实验所(Underwriter Laboratories Inc.,简称UL)进行的一种安全认证,UL认证是美 国以及北美地区公认的一种安全认证标志
IATF16949:2016全称汽车行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ATF16949是国际汽车行业的 技术规范
Sedex认证全称为Supplier Ethical Data Exchange,即供货商商业道德信息交 流
ISO: 9001质量保证体系认证,即 ISO 9000 质量标准中的核心质量管理体 系标准之一
ISO: 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即 ISO 14000 国际标准化组织制订的环境管 理体系标准之一
ISO 45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
MESManufacturing Execution System 的缩写,即制造企业生产过程执 行系统,是一套面向制造企业车间执行层的生产信息化管理系 统
SRMSRM(Suppli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即供应商关系管理系 统
PLMProduct Life-cycle Management 的缩写,即产品生命周期管理
PCBPrinted Circuit Board的缩写,即印制电路板,也称印刷电路板、 印刷线路板,是重要的电子部件,是电子元器件的支撑体、电 气连接的载体
IoT是指通过各种信息传感器、射频识别技术、全球定位系统、红 外感应器、激光扫描器等各种装置与技术,实时采集任何需要 监控、连接、互动的物体或过程,采集其声、光、热、电、力 学、化学、生物、位置等各种需要的信息,通过各类可能的网 络接入,实现物与物、物与人的泛在连接,实现对物品和过程 的智能化感知、识别和管理
SMTSurface Mounted Technology 的缩写,即表面贴装技术
DIPDual Inline-pin Package的缩写,也叫双列直插式封装,代指采用 插接形式封装的器件
智能电控产品/智能控制部件在仪器、设备、装置、系统中为实现电子控制,而设计的计算 机控制单元,它一般是以微控制单元(MCU)芯片或数字信号 处理器(DSP)芯片为核心,依据不同功能要求辅以外围模拟、 功率场效应管、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等功率半导体器 件及数字电子线路,并置入相应的计算机软件程序,经电子加 工工艺制造而形成的核心控制部件
储能产品/系统以电化学电池为储能载体进行可循环电能存储和释放的系统, 一般包含电池、电池管理系统(BMS)、逆变器、能量管理系 统(EMS)及相关辅助设施等
逆变器将直流电能转变成定频定压或调频调压交流电的转换器
本募集说明书合计数可能存在尾数差异,该差异为四舍五入所致。

第一节 公司基本情况
一、公司基本情况
中文名称:深圳市振邦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英文名称:Genbyte Technology Inc.
注册地址:深圳市光明区玉塘街道根玉路与南明路交汇处华宏信通工业园 4栋 1-6楼
成立时间:1999年 7月 15日
总股本:11,143.23万股(截至 2023年6月30日)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44030071521706XE
法定代表人:陈志杰
股票上市地:深圳证券交易所
股票简称:振邦智能
股票代码:003028
办公地址:深圳市光明区玉塘街道根玉路与南明路交汇处华宏信通工业园 4栋 1-6楼
邮政编码:518132
电话号码:0755-8626 7201
传真号码:0755-8626 7201
公司网址:https://www.genbytech.com/
电子信箱:[email protected]
经营范围:一般经营项目是:电子产品、各类电子智能控制器、汽车电子产品、医疗电子产品、电机及其智能控制器、变频器、LED照明、开关电源、高压电源、电子自动化设备的研发及销售(不含限制项目);动力电池产品、各类家电、电力设备、软件的技术开发、技术服务与销售(不含限制项目);电子产品的信息咨询(不含限制项目);国内贸易(不含专营、专卖、专控商品);经营进出口业务(法律、行政法规、国务院决定禁止的项目除外,限制的项目须取得许可后方可经营);兴办实业(具体项目另行申报)。(以上项目法律、行政法规、国务院决定禁止的项目除外,限制的项目须取得许可后方可经营);储能技术服务;光伏设备及元器件制造;光伏设备及元器件销售;新兴能源技术研发;智能输配电及控制设备销售;新能源汽车电附件销售。(除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外,凭营业执照依法自主开展经营活动)。许可经营项目是:电子产品、各类电子智能控制器、汽车电子产品、医疗电子产品、电机及其智能控制器、变频器、LED照明、开关电源、高压电源、电子自动化设备的生产。


二、股权结构、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情况
(一)公司股权结构情况
截至 2023年 6月 30日,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其他股东持有本公司的股权结构如下图所示:
40% 39% 21%
2.64%
22.82%
陈志杰 陈玮钰 唐娟
国汇通 中天智科 其他股东
5.43% 27.14% 26.46% 0.49% 14.25% 26.23%
振邦智能


截至 2023年6月30日,公司前十大股东持股情况如下:

序号股东名称股东性质持股总数 (股)持股比例 (%)持有有限售条 件股份数 (股)质押或冻结 的情况 (股)
序号股东名称股东性质持股总数 (股)持股比例 (%)持有有限售条 件股份数 (股)质押或冻结 的情况 (股)
1陈志杰境内自然人30,240,00027.1430,240,000-
2陈玮钰境内自然人29,484,00026.4629,484,000-
3唐娟境内自然人15,876,00014.2515,876,000-
4国汇通境内一般法人6,050,0005.436,050,000-
5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 限公司-诺安先锋混 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理财产 品等1,859,2091.67--
6胡伟雄境内自然人1,383,8001.24--
7渤海银行股份有限公 司-诺安优选回报灵 活配置混合型证券投 资基金基金、理财产 品等1,292,7001.16--
8中天智科境内一般法人550,0000.49550,000-
9UBS AG境外法人432,1080.39--
10香港中央结算 有限公司境外法人374,3080.34--
合计87,542,12578.5782,200,000-  

(二)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情况
截至 2023年6月 30日,公司股份总数为11,143.23万股,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为陈志杰先生、陈玮钰女士和唐娟女士。

陈志杰先生直接持有 30,240,000股,占公司总股本的 27.14%,同时通过国汇通(持有公司 6,050,000股,占公司总股本的 5.43%)间接持有公司 2,420,000股,占公司总股本的 2.17%;陈玮钰女士直接持有 29,484,000股,占公司总股本的 26.46%,同时通过国汇通间接持有公司 2,359,500股,占公司总股本的 2.12%,通过中天智科(持有公司 550,000股,占公司总股本的 0.49%)间接持有公司 14,493股,占公司总股本的 0.01%;唐娟女士直接持有 15,876,000股,占公司总股本的 14.25%,同时通过国汇通间接持有公司 1,270,500股,占公司总股本的 1.14%,通过中天智科间接持有公司125,507股,占公司总股本的 0.11%。陈志杰先生与唐娟女士为夫妻关系,陈玮钰女士系陈志杰先生与唐娟女士的女儿,三人合计持有公司 73.40%的股份。

陈志杰,男,1961年 5月出生,中国国籍,无境外永久居留权,身份证号为320102196105XXXXXX,住址为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

陈玮钰,女,1990年 8月出生,中国国籍,无境外永久居留权,身份证号为440301199008XXXXXX,住址为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

唐娟,女,1966年 4月出生,中国国籍,无境外永久居留权,身份证号为430302196604XXXXXX,住址为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

三、所处行业的主要特点及行业竞争情况
(一)行业管理体制及政策法规
根据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公司所处行业属于“C 制造业”中的“C39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结合公司具体业务,公司属于智能电控产品细分行业。智能电控产品的核心功能是提高终端设备的工作效率、能效比及智能化,其性能及稳定性直接关系终端产品的功能、品质以及用户体验,是整机设备中核心的电子部件。

公司所处行业的行政主管部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以下简称“工信部”)及其下属行政机构。工信部会同国家其他部门制定相关的产业政策和行业发展战略,指导整个行业的协同有序发展。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会同工信部对该行业产品进行质量跟踪和监督抽查。行业内企业面向市场独立自主经营,按照市场经济规则,参与市场竞争。

公司所处行业的主要法律法规及政策如下表所示:

文件名称发布时间发布部门与本行业相关主要内容
《关于恢复和扩大消 费的措施》2023年7月国家发改委提升家装家居和电子产品消费,促进家庭装修消 费,鼓励室内全智能装配一体化,推广智能家 电、集成家电、功能化家具等产品,提升家居智 能化绿色化水平。
《新型电力系统发展 蓝皮书》2023年6月国家能源局 及十一家研 究机构重点开展长寿命、低成本及高安全的电化学储能 关键核心技术、装备集成优化研究,开发新型储 能材料,提升锂电池安全性、降低成本,发展钠 离子电池、液流电池等多元化技术路线。
《关于推动能源电子 产业发展的指导意 见》2023年1月工业和信息 化部等六部 门推动新型半导体照明产品在智慧城市、智能家居 等领域应用,发展绿色照明、健康照明。开发安 全经济的新型储能电池。加强新型储能电池产业 化技术攻关,推进先进储能技术及产品规模化应 用。
《能源碳达峰碳中和 标准化提升行动计2022年9月国家能源局结合新型储能技术创新和应用场景拓展,及时开 展相关标准制修订,全面推动各类新型储能技术
文件名称发布时间发布部门与本行业相关主要内容
划》  研发、示范应用和标准制定协同发展。
《科技部关于支持建 设新一代人工智能示 范应用场景的通知》2022年8月科技部针对未来家庭生活中家电、饮食、陪护、健康管 理等个性化、智能化需求,运用云侧智能决策和 主动服务、场景引擎和自适应感知等关键技术, 加强主动提醒、智能推荐、健康管理、智慧零操 作等综合示范应用,推动实现从单品智能到全屋 智能、从被动控制到主动学习、各类智慧产品兼 容发展的全屋一体化智控覆盖。
《工业领域碳达峰实 施方案》2022年7月工信部、发 改委和环境 部围绕新—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 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以及航空 航天、海洋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低碳转 型效果明显的先进制造业集群。
《关于促进绿色智能 家电消费若干措施的 通知》2022年7月商务部等十 三部门优化绿色智能家电供给:完善绿色智能家电标 准,推行绿色家电、智能家电、物联网等高端品 质认证,为绿色智能家电消费提供指引。
《“十四五”可再生 能源发展规划》2022年 6月国家发改 委、能源局 等九部门推动其他新型储能规模化应用,明确新型储能独 立市场主体地位,促进储能在电源侧、电网侧和 用户侧多场景应用,有序推动储能与可再生能源 协同发展,提升可再生能源消纳利用水平。
《关于促进新时代新 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实 施方案》2022年 5月国家发改 委、能源局全面提升电力系统调节能力和灵活性,推动新型 储能快速发展。
《“十四五”新型储 能发展实施方案》2022年 3月国家能源局开展新型储能多元化应用,通过优化整合本地电 源侧、电网侧、用户侧资源,合理配置各类储 能。
《“十四五”工业绿 色发展规划》2021年 12月工业和信息 化部到 2025年,工业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绿色低碳 转型取得显著成效,绿色低碳技术装备广泛应 用,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绿色制造水平 全面提升,为 2030年工业领域碳达峰奠定坚实 基础。 大力发展和推广新能源汽车,促进甲醇汽车等替 代燃料汽车推广。利用“以旧换新”等方式,继 续推广高效照明、节能空调、节能冰箱、节水洗 衣机等绿色智能家电产品。
《关于完整准确全面 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 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 意见》2021年 10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积极发展非化石能源,加快推进抽水蓄能和新型 储能规模化应用;加快形成以储能和调峰能力为 基础支撑的新增电力装机发展机制。
《关于加快推动新型 储能发展的指导意 见》2021年 7月国家发改委 和能源局到 2025年,实现新型储能从商业化初期向规模 化发展转变,装机规模达 3,000万千瓦以上;到 2030年,实现新型储能全面市场化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 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 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2035年远景目标纲 要》2021年 3月国务院重点研制分散式控制系统、可编程逻辑控制器、 数据采集和视频监控系统等工业控制设备,突破 先进控制器、高精度伺服驱动系统、高性能减速 器等智能机器人关键技术。
《关于加快培育发展 制造业优质企业的指2021年 6月工信部、财 政部等六部依托优质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或技术创新战略联 盟,开展协同创新,加大基础零部件、基础电子
文件名称发布时间发布部门与本行业相关主要内容
导意见》 元器件、基础软件、基础材料基础工艺、高端仪 器设备、集成电路、网络安全等领域关键核心技 术、产品、装备攻关和示范应用。
《中国家用电器工业 “十四五”发展指导 意见》2021年 4月中国家用电 器协会在家电前沿科技领域实现布局,显著提升家电关 键核心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突破能力和水平, 原始创新产品显著增加;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 链,基本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研发及产业化突 破,并通过跨行业合作,在相关基础零部件及元 器件、基础软件、基础材料等方面补短板、强弱 项,实现家电产业链自主可控。 显著提高家电产品的自感知、自决策、自执行、 自学习等智能化水平,全面提升智能人机交互控 制技术水平,优化用户体验;构建可多设备接 入、多场景联动、跨品牌、跨产业、跨平台的智 能家电应用场景。
《工业互联网创新发 展行动计划(2021- 2023年)》2021年 1月工业和信息 化部以新技术带动工业短板提升突破。加强 5G、智 能传感、边缘计算等新技术对工业装备、工业控 制系统、工业软件的带动提升,打造智能网联装 备,提升工业控制系统实时优化能力,加强工业 软件模拟仿真与数据分析能力。
《关于完善废旧家电 回收处理体系推动家 电更新消费的实施方 案》2020年 5月发改委、工 信部、财政 部等 7部委促进家电加快更新升级。鼓励企业加快产品创新 迭代,优化产品功能款式,开展个性化定制业 务,提高家电供给水平。引导消费者加快家电消 费升级,使用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产品,有 条件的地方可对消费者购置节能型家电产品给予 适当补贴。引导消费者按照安全年限使用和更新 家电,及时淘汰能耗高、安全性差的家电产品。
《工业和信息化部办 公厅关于深入推进移 动物联网全面发展的 通知》2020年 5月工信部进一步扩展移动物联网技术的适用场景,拓展基 于移动物联网技术的新产品、新业态和新模式。
《关于促进消费扩容 提质加快形成强大国 内市场的实施意见》2020年 3月发改委等 22 部委鼓励企业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 能等技术推动各类电子产品智能化升级。加快完 善机动车、家电、消费电子产品等领域回收网 络。各地区结合实际制定奖励与强制相结合的消 费更新换代政策,鼓励企业开展以旧换新,合理 引导消费预期。
智能汽车创新发展 战略》2020年 2月发改委等 11 部委鼓励整车企业逐步成为智能汽车产品提供商,鼓 励零部件企业逐步成为智能汽车关键系统集成供 应商;鼓励人工智能、互联网等企业发展成为自 动驾驶系统解决方案领军企业,鼓励信息通信等 企业发展成为智能汽车数据服务商和无线通信网 络运营商;鼓励交通基础设施相关企业发展成为 智慧城市交通系统方案供应商。
文件名称发布时间发布部门与本行业相关主要内容
《关于推动先进制造 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 融合发展的实施意 见》2019年 11月国家发改 委、工信 部、中央网 信办、教育 部等 15部 门研发设计服务和制造业有机融合,瞄准转型升级 关键环节和突出短板,推动研发设计服务与制造 业融合发展、互促共进。
《促进制造业产品和 服务质量提升的实施 意见》2019年 9月工信部推动信息技术产业迈向中高端。支持集成电路、 信息光电子、智能传感器、印刷及柔性显示创新 中心建设,加强关键共性技术攻关,积极推进创 新成果的商品化、产业化;加快发展 5G和物联 网相关产业,深化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发展,打 造工业互联网平台,加强工业互联网新型基础设 施建设。
《国家智能制造标准 体系建设指南(2018 年版)》2018年 8月工信部、国 家标准化管 理委员会制定安全、可靠性、检测、评价等基础共性标 准,识别与传感、控制系统、工业机器人等智能 装备标准,智能工厂设计、智能工厂交付、智能 生产等智能工厂标准,大规模个性化定制、运维 服务、网络协同制造等智能服务标准,人工智能 应用、边缘计算等智能赋能技术标准,工业无线 通信、工业有线通信等工业网络标准,机床制 造、航天复杂装备云端协同制造、大型船舶设计 工艺仿真与信息集成、轨道交通网络控制系统、 新能源汽车智能工厂运行系统等行业应用标准, 带动行业应用标准的研制工作。
(二)行业基本情况
1、智能控制器行业
(1)智能控制器行业概况
智能控制器是以微控制器(MCU)芯片或数字信号处理器(DSP)芯片为核心,嵌入定制设计的软件程序,经过电子工艺加工后,实现终端产品的特定功能控制的核心器件。智能控制器集成了自动控制技术、微电子技术、通讯技术以及传感技术等诸多技术门类,依托控制、通信、显示、传感等模块,实现对终端产品智能化水平的提升。

智能控制器早在 20世纪 40年代在工业生产中得以应用,后来随着微电子技术和传感技术、控制理论的逐渐发展,智能控制器趋于小型化、实用化、性能稳定化均得到提升,目前已广泛用于工业设备、家用电器、汽车电子、电动工具、智能家居等领域。未来,由于物联网、5G、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持续发展,以及消费者对智能产品的要求逐渐提升,智能控制行业技术将不断升级,推动终端产品的升级迭代。

(2)智能控制器行业前景分析
智能控制器作为电子产品实现智能化必不可少的组件之一,其市场规模与下游产品的市场需求紧密相关。得益于工业设备、家用电器、汽车电子、电动工具等行业的蓬勃发展,智能控制器的市场需求也随之不断扩大。除此之外,由于社会逐渐向智能化、网联化发展,终端产品的功能日渐丰富,需要更多的智能控制器以实现功能的控制,智能控制器的技术含量、功能丰富度亦在不断提升,智能控制器行业迎来量价齐升趋势。

在全球市场方面,根据 Frost & Sullivan的数据,全球智能控制器的市场规模从2015年的 12,275亿美元,上升至 2021年的 17,197亿美元,复合增长率为 5.78%,预计 2024年将进一步上升至 19,599亿美元。

2015-2024年全球智能控制器市场规模

0 0%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E 2023E 2024E

数据来源:Frost & Sullivan
在中国市场方面,我国凭借着产业集群优势、一定的制造成本优势以及国内电子制造企业的技术和工艺水平的不断提升,吸引了包括智能控制器在内的电子制造业向我国转移。根据 Frost & Sullivan的数据,中国智能控制器的市场规模从 2015年的11,695亿元,预计上升至 2024年的 38,061亿元,增速高于全球水平。

2015-2024年中国智能控制器市场规模

0 0%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E 2023E 2024E

数据来源:Frost & Sullivan
伴随着上游芯片技术逐步升级、功能呈复杂化趋势,智能控制器的研发成本进一步上升,基于降低运营成本的考虑,很多下游终端设备商开始选择将智能控制器的研发和生产外包。在家用电器领域,国际大型家电巨头伊莱克斯、惠而浦、西门子已经全面将控制器研发与生产外包。在电动工具领域,TTI也已全面外包智能控制器,且中国智能控制供应商占据主要份额。与此同时,由于智能控制器的技术含量逐渐提升,产品日趋智能化、物联化以及模组化,小型低端控制器厂商难以满足技术发展趋势,而大型厂商可依托自身优秀的研发团队、丰富的行业经验、精准的行业趋势把控,及时响应技术和产品的迭代升级。此外,大型厂商凭借较大的经营规模,具有更强的供应链韧性,更易获上游供应支持,实现产品供应及质量的稳定性。未来,得益于专业化分工的逐渐深化,国内智能控制龙头厂商凭借着一定的人口红利、产业集群优势、强势的研发能力和供应链管理能力,有望占据更多市场份额。

(3)智能控制器行业下游情况分析
由于公司生产的产品为家用电器电控产品、电动工具电控产品、汽车电子电控产品,以下主要对上述细分市场展开分析。

① 家用电器行业前景分析
近年来,全球家电市场规模稳步上升,未来伴随着消费者对家电智能化、定制化以及环保需求的提升,产品迭代速度加快,全球家电市场规模将保持上升趋势。根据Grand View Research的数据,2016-2021年间,全球家用电器市场规模从 3,674亿美元增长至 5,023亿美元,复合增长率为 6.45%,预计至 2026年将进一步上升至 8,188亿美元。智能控制器作为家用电器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之一,将伴随着家用电器市场规模的逐渐攀升而提高。

2016-2026年全球家用电器市场规模

0 0%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E 2023E 2024E 2025E 2026E
全球家用电器市场规模(十亿美元) 增速(%)

数据来源:Grand View Research,ReportLinker
② 电动工具行业前景分析
根据 Frost & Sullivan的数据,2021年全球电动工具市场规模为 343亿美元,预计将以 5.67%的复合增长率增长至 2026年的 452亿美元。智能控制器作为电动工具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其市场规模将受益于电动工具的需求上升而提高。

2016-2026年全球电动工具市场规模

0 -10%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E 2023E 2024E 2025E 2026E
全球电动工具市场规模(亿美元) 增速(%) 数据来源:Frost & Sullivan,Markets and Markets ③ 汽车电子行业前景分析 近年来,全球汽车销量呈现波动态势。根据国际汽车制造商协会统计,2010年开 始,全球汽车销量稳步上升,2017年汽车销量达到短期高峰,为 9,566.06万辆,此后 虽呈下滑态势,但仍保持较高水平。2020年,汽车销售跌至 7,877.43万辆。但后续汽 车销量已开始回升,2022年增长至8,162.85万辆,长期来看呈现稳定增长的趋势。 2010-2022年全球汽车销量 由于全球能源危机与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凸显,节能、绿色环保的产品逐渐受到消 费者的欢迎,驱动汽车厂商向市场推出新能源汽车。与此同时,为应对上述能源与环 境问题,全球多个国家纷纷出台相关政策支持新能源汽车的生产与销售,推动全球新 能源汽车市场规模逐年上升。根据高工产业研究院(GGII)的数据,2013-2021年间 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从 17.9万辆上升至 675.0万辆,2022年快速上升至 1,010.0万 辆,同比增长49.63%,预计至 2025年将进一步上升至 2,100万辆。 2013-2022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 数据来源:高工产业研究院(GGII)
伴随着人工智能、5G、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信息技术不断迭代发展,以及消费者对汽车智能化、网联化、安全性、舒适度的需求愈来愈高,越来越多的控制技术得以应用,智能汽车已成为全球汽车产品的发展方向,这为汽车电子产业提供了有利的增长机会。根据亿欧智库的预测,2025年全球智能网联汽车销量为 7,850万辆。

综上,汽车的需求上升叠加汽车智能网联化的发展,推动汽车电子的市场规模不断上升。未来,随着自动驾驶技术及其他新兴信息化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汽车电子市场将长期保持增长态势。智能控制器作为汽车电子中的重要构成部分,用于各项功能的控制与实现,其市场需求将伴随汽车电子需求的上升而同步提高。
2、储能及逆变器行业
(1)储能行业概况及发展前景
当前,在全球能源形势日趋紧张、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作出碳中和承诺的背景下,储能系统作为能够有效缓解可再生能源的不稳定性以及间歇性,保障电网安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并降低用电成本的方案而持续受到关注。因此,储能作为全球能源转型的重要环节,其市场需求将伴随能源转型进程的不断深入而扩大。由于公司本次扩产产品包括电化学储能系统、逆变器及储能部件,主要应用领域为便携式储能、户用储能、工商业储能,以下主要对上述市场需求展开分析。

① 便携式储能行业前景分析
便携储能采用内置高能量密度的锂离子电池提供稳定的交直流电输出,是一种安全、可靠、便携、稳定、环保的小型储能系统。根据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协会数据,全球便携式储能行业的市场规模从 2016年的 0.6亿元,大幅上升至 2021年的 111.3亿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 184.23%,预计至 2026年将进一步上升至 882.3亿元,市场前景广阔。

2016-2026年全球便携式储能市场规模及预测

0 0%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E 2023E 2024E 2025E 2026E

数据来源: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
② 户用储能行业前景分析
户用储能可称为家庭储能系统,在用电低谷时,户用储能系统中的电池组能够自行充电,以备在用电高峰或断电时使用。根据 Wood Mackenzie, IEA, SolarpowerEU, USDOE的数据,全球户用储能市场新增装机规模预计从 2021年的 9.5GWh上升至2025年的 93.4GWh,复合增长率达 77.07%。

2019-2025年全球户用储能市场新增装机规模 数据来源:Wood Mackenzie, IEA, SolarpowerEU, USDOE ③ 工商业储能行业前景分析 在工商业领域,储能系统主要用途是峰谷套利,即在用电低谷时利用低电价充电, 在用电高峰时放电供给工商业用户,用户可以降低用电成本,同时保证用电稳定性。 根据 Wood Mackenzie, IEA, SolarpowerEU, USDOE的数据,全球工商业储能市场新增 装机规模预计从 2021年的 15.8GWh上升至 2025年的 94.0GWh,复合增长率达 56.18%。 2019-2025年全球工商业储能市场新增装机规模 数据来源:Wood Mackenzie, IEA, SolarpowerEU, USDOE
(2)逆变器行业概况及发展前景
域,以下主要针对光伏逆变器展开分析。光伏逆变器是能将光伏组件所产生的直流电 转化为可并入电网或供负载使用的交流电的设备,属于光伏发电系统的核心部件。在 光伏发电系统中,光伏组件输出的电力均需通过光伏逆变器的处理才能实现对外输出。 除此之外,光伏逆变器可通过 MPPT,即最大功率点跟踪,将电能以最小的变换损耗、 最佳的电能质量进行输出。因此,光伏逆变器作为光伏发电系统的“大脑”,其稳定 性将直接决定光伏发电系统整体的稳定性和效率。 在全球碳中和进程不断深入推进的背景下,全球光伏产业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 根据 2022版《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的数据,2021年度,全球光伏装机量累计达到 843.1GW,较 2020年增长 18.70%。光伏逆变器作为光伏产业的核心设备,其市场出 货量将伴随光伏发电装机量的上升而同步增长,均呈现持续增加的态势。根据 Wood Mackenzie发布的数据,2016-2022年间全球光伏逆变器出货量从 81.3GW上升到 333.0GW,复合增长率达到26.49%。 2016-2022年全球光伏逆变器出货量 数据来源:Wood Mackenzie
(三)行业周期性、区域性及季节性特征
1、周期性、季节性
智能电控产品的应用领域较为广泛,涵盖家用及商用电器、汽车电子、电动工具、工业自动化、医疗电子、智能家居等多个下游市场。随着智能电控行业的整体规模不断增长,产业整体受单一下游市场周期性、季节性波动的影响较小,不存在明显的周期性与季节性;行业内企业因自身业务规模、产品结构、市场布局不同,受周期性与季节性因素影响也存在一定差异。

2、区域性
我国是全球最主要的智能电控产品生产基地,结合电子产业集群的分布情况,智能电控产品生产企业主要集中于珠三角长三角地区。其中又以珠三角地区居多,占据了我国智能电控产品一半以上的产量规模,其中深圳地区更是聚集了拓邦股份和而泰朗科智能贝仕达克等一批行业内其他上市公司。

(四)影响行业发展的因素
1、有利因素
(1)国家陆续出台相关产业支持政策
智能电控行业是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产业,政府各部门曾出台多项政策指引推动行业发展,例如 2020年 5月,工信部印发《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深入推进移动物联网全面发展的通知》,指出要进一步扩展移动物联网技术的适用场景,拓展基于移动物联网技术的新产品、新业态和新模式。2021年 6月,工信部、财政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培育发展制造业优质企业的指导意见》,强调依托优质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或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开展协同创新,加大基础零部件、基础电子元器件、基础软件、基础材料基础工艺、高端仪器设备、集成电路、网络安全等领域关键核心技术、产品、装备攻关和示范应用。此外,国家发改委、工信部、能源局等部门为落实节能减排、加快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联合出台了《能效“领跑者”制度实施方案》,亦间接促进了智能电控行业的技术与市场发展。2021年 12月,工信部推出《“十四五”工业绿色发展规划》,要求继续推广高效照明、节能空调、节能冰箱、节水洗衣机等绿色智能家电产品。

(2)全球智能电控产品产业向我国转移,电子产业集群推动行业加速发展 我国拥有广阔的终端产品市场、完善的电子产业配套体系以及丰富的技术和管理人力资源,近年来国际智能电控产品制造商陆续在国内投资设厂或开展业务合作。受益于全球智能电控产业向我国转移,本土智能电控产品厂商迅速壮大,在技术研发实力、制造水平、管理体系上逐步接轨跨国企业,促使我国从全球最大的智能电控产品为完善,有利于国内智能电控产品制造企业提升经营效率、降低物流成本,促使产品竞争力进一步提升。

(3)储能行业发展具备良好的政策环境
国家出台多项相关政策推进储能的规模化应用,为智能电控行业在下游储能领域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2022年 3月,国家能源局发布《“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提出开展新型储能多元化应用,通过优化整合本地电源侧、电网侧、用户侧资源,合理配置各类储能。2022年 5月,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发布《关于促进新时代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提出全面提升电力系统调节能力和灵活性,推动新型储能快速发展。2022年 6月,国家发改委、能源局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提出推动其他新型储能规模化应用,明确新型储能独立市场主体地位,促进储能在电源侧、电网侧和用户侧多场景应用,有序推动储能与可再生能源协同发展,提升可再生能源消纳利用水平。

(4)物联网、AI等技术推动智能电控产品应用领域不断拓展
近年来智能控制技术不断成熟,在智能家居、汽车电子、电动工具、工业自动化等不同领域的应用持续加强。随着各类终端产品本身市场容量的不断增长,尤其是物联网、AI等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国内智能电控产品制造企业获得了巨大的市场需求和广阔的发展空间,整个行业迎来快速成长。

物联网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之后的又一次信息产业浪潮,通过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实时采集任何需要监控、连接、互动的物体或过程中各类信息,并与互联网结合,实现物与物、物与人之间的信息互联,实现高端化的自动识别、远程管理和智能控制。

人工智能是前瞻性技术之一,领域涵盖图像识别、机器视觉、智能音频技术、自然语言处理和大数据科学等。前述技术的发展促使智能终端设备不断升级换代,在智能家居、智慧工厂等领域应用不断深化,一方面推动智能电控产品的技术性能、节能环保向更高水平发展,另一方面也带来了新的市场需求。随着上述技术的日益成熟和不断普及,智能电控产品的应用市场持续拓展。(未完)
各版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