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报]恒华科技(300365):2023年年度报告

时间:2024年03月15日 10:50:58 中财网

原标题:恒华科技:2023年年度报告

北京恒华伟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3年年度报告
2024(007)号




2024年3月

2023年年度报告
第一节 重要提示、目录和释义
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年度报告内容的真实、准确、完整,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并承担个别和连带的法律责任。

公司负责人罗新伟、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孟令军及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孟令军声明:保证本年度报告中财务报告的真实、准确、完整。

所有董事均已出席了审议本报告的董事会会议。

报告中如有涉及未来计划、业绩预测等方面内容,均不构成本公司对任何投资者及相关人士的承诺,投资者及相关人士均应对此保持足够的风险认识,并且应当理解计划、预测与承诺之间的差异。

公司在发展的过程中面临技术创新风险、营业收入季节性波动风险、应收账款发生坏账风险等,公司在本报告“第三节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之 “十一、公司未来发展的展望”中详细描述了公司经营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和应对措施,敬请广大投资者关注相关内容。

公司经本次董事会审议通过的利润分配预案为:以 599,855,469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每 10股派发现金红利 0.15元(含税),送红股 0股(含税),以资本公积金向全体股东每10股转增0股。


目录
第一节 重要提示、目录和释义 ....................................................................................................................................... 2
第二节 公司简介和主要财务指标 .................................................................................................................................. 7
第三节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 11
第四节 公司治理 ....................................................................................................................................................................... 45
第五节 环境和社会责任 ....................................................................................................................................................... 62
第六节 重要事项 ....................................................................................................................................................................... 65
第七节 股份变动及股东情况 ............................................................................................................................................. 72
第八节 优先股相关情况 ....................................................................................................................................................... 77
第九节 债券相关情况 ............................................................................................................................................................ 78
第十节 财务报告 ....................................................................................................................................................................... 79

备查文件目录
一、载有法定代表人、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会计机构负责人签名并盖章的财务报表。
二、载有会计师事务所盖章、注册会计师签名并盖章的审计报告原件。
三、报告期内在中国证监会指定信息披露网站上披露的所有公司文件的正本及公告的原稿。

以上备查文件的备置地点:公司董事会办公室。


释义

释义项释义内容
公司、本公司、恒华科技北京恒华伟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恒华有限北京恒华伟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股份改制前公司名称
成都分公司北京恒华伟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都分公司
山东分公司北京恒华伟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分公司
上海分公司北京恒华伟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
内蒙古分公司北京恒华伟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内蒙古分公司
道亨软件、道亨科技北京道亨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本公司控股子公司
恒华数元恒华数元科技(天津)有限公司,本公司全资子公司
恒华售电恒华售电(上海)有限公司,本公司全资子公司
云南电顾云南电顾电力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本公司全资子公司
能源互联能源互联有限公司,本公司全资子公司(香港)
恒华数元(重庆)恒华数元科技(重庆)有限公司,本公司全资孙公司,报告期内设立
河北虚拟电厂河北虚拟电厂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本公司全资孙公司,报告期内设立
恒华龙信北京恒华龙信数据科技有限公司,本公司控股子公司
恒华学校北京恒华职业技能培训学校有限公司,本公司控股子公司
奥斯康能源奥斯康能源服务(吕梁)有限公司,本公司控股孙公司
陕西道亨陕西道亨软件有限公司,本公司控股孙公司
河南道亨河南道亨软件有限公司,本公司控股孙公司
恒华职业技术学院FOREVER TVET INSTITUTE Ltd(恒华职业技术学院),本公司全资子公司(卢旺达)
京能绿鼎上海京能绿鼎科技有限公司,本公司参股公司
珠海政采珠海政采软件技术有限公司,本公司参股公司
中能互联北京中能互联电力投资中心(有限合伙),本公司参与设立的产业基金
中山翠亨中山翠亨能源有限公司,本公司参股公司
咸阳经发咸阳经发能源有限公司,本公司参股公司
武汉同鑫武汉同鑫力诚创业投资中心(有限合伙),本公司参与设立的产业基金
万峰电力贵州万峰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本公司参股公司
中科华跃中科华跃(北京)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本公司参股公司
四川能投发展四川能投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本公司参股公司
摩氢科技摩氢科技有限公司,本公司参股公司
智能电网资产全生命周期智能电网由规划开始,包括设计、招标采购、建设施工、运行检修、资产退役的整个 生命周期过程
BIM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一种利用信息技术和数字模型对 建设工程项目进行设计、施工、运营、管理的方法
CIM城市信息模型(City Information Modeling),是以建筑信息模型(BIM)、地理信息 系统(GIS)、物联网(IoT)等技术为基础,整合城市地上地下、室内室外、历史现 状未来多维多尺度信息模型数据和城市感知数据,构建起三维数字空间的城市信息有 机综合体
GIM电网信息模型(Grid Information Model),是电网的BIM数据模型标准,国家电网 有限公司为满足输变电工程三维设计需要制定的一种技术标准,服务电网资产智慧化 运行与管理
SaaS软件即服务(Software-as-a-Service),是一种创新的软件应用模式。厂商将应用软 件统一部署在服务器上,客户可根据实际需求定购所需的应用软件服务,按定购的服 务和时间向厂商支付费用,并获得相关服务
“碳达峰”与“碳中和”碳达峰是指在某一个时点,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逐步回落;碳中 和(Carbon Neutrality)是指国家、企业、产品、活动或个人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 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以抵消 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量,实现正负抵消,达到相对“零排放”。2020 年9月22日,中国政府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提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 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 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新型电力系统新型电力系统是以承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 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为前提,确保能源电力安全为基本前提、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 电力需求为首要目标、以最大化消纳新能源为主要任务,以坚强智能电网为枢纽平 台,以源网荷储互动与多能互补为支撑,具有清洁低碳、安全可控、灵活高效、智能 友好、开放互动基本特征的电力系统
虚拟电厂虚拟电厂(Virtual Power Plant, VPP)是一种通过先进信息通信技术和软件系统, 实现分布式电源(Distributed Generator, DG)、储能系统、可控负荷、电动汽车等 分布式能源(Distributed Energy Resource, DER)的聚合和协调优化,以作为一个特 殊电厂参与电力市场和电网运行的电源协调管理系统
数字孪生数字孪生是充分利用物理模型、传感器更新、运行历史等数据,集成多学科、多物理 量、多尺度、多概率的仿真过程,在虚拟空间中完成映射,从而反映相对应的实体装 备的全生命周期过程
人工智能/AI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 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
信创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是数据安全、网络安全的基础,也是新基建的重要组成部分
智能设计智能设计是指应用现代信息技术,采用计算机模拟人类的思维活动,提高计算机的智 能水平,从而使计算机能够更多、更好地承担设计过程中各种复杂任务,成为设计人 员的重要辅助工具
智能建造智能建造以建筑信息模型、物联网等先进技术为手段,以满足工程项目的功能性需求 和不同使用者的个性需求为目的,构建项目建设和运行的智慧环境,通过技术创新和 管理创新对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的所有过程实施有效改进和管理的一种管理理念和模 式,智能建造涵盖建设工程的设计、生产和施工三个阶段,借助物联网、大数据、 BIM等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全产业链数据集成,为全生命周期管理提供支持
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是指建设项目从立项开始,至建成竣工、投入使用、再到报废淘 汰即项目完全失去效用的整个过程。通常包括可研决策阶段、设计阶段、招投标(交 易或采购)阶段、施工阶段、运行维护阶段和项目拆除阶段
元、万元人民币元、人民币万元
公司章程北京恒华伟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章程
报告期2023年1-12月
上期、上年同期2022年1-12月
深交所深圳证券交易所

第二节 公司简介和主要财务指标
一、公司信息

股票简称恒华科技股票代码300365
公司的中文名称北京恒华伟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的中文简称恒华科技  
公司的外文名称(如有)BEIJING FOREVER TECHNOLOGY CO.,LTD.  
公司的外文名称缩写(如 有)FOREVER TECHNOLOGY  
公司的法定代表人罗新伟  
注册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德胜门东滨河路11号4号楼3层  
注册地址的邮政编码100120  
公司注册地址历史变更情况公司自2014年1月上市以来,注册地址未发生变更  
办公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安定门外大街138号皇城国际中心A座12层  
办公地址的邮政编码100011  
公司网址www.ieforever.com  
电子信箱[email protected]  
二、联系人和联系方式

 董事会秘书证券事务代表
姓名丰丹邓雅静
联系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安定门外大街138号皇 城国际中心A座12层北京市东城区安定门外大街138号皇 城国际中心A座12层
电话010-62078588010-62078588
传真010-62032013010-62032013
电子信箱[email protected][email protected]
三、信息披露及备置地点

公司披露年度报告的证券交易所网站深圳证券交易所(http://www.szse.cn)
公司披露年度报告的媒体名称及网址《证券时报》巨潮资讯网(http://www.cninfo.com.cn)
公司年度报告备置地点北京恒华伟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办公室
四、其他有关资料
公司聘请的会计师事务所

会计师事务所名称大华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会计师事务所办公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四环中路16号院7号楼1101
签字会计师姓名刘国辉、李梦川
公司聘请的报告期内履行持续督导职责的保荐机构
□适用 ?不适用
公司聘请的报告期内履行持续督导职责的财务顾问
□适用 ?不适用
五、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公司是否需追溯调整或重述以前年度会计数据
?是 □否
追溯调整或重述原因:会计政策变更

 2023年2022年 本年比上 年增减2021年 
  调整前调整后调整后调整前调整后
营业收入(元)828,806,318.44607,352,285.89607,352,285.8936.46%872,176,767.44872,176,767.44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 东的净利润(元)17,861,568.54-219,339,880.53-219,271,062.60108.15%57,922,242.0257,774,197.53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 东的扣除非经常性 损益的净利润 (元)13,997,237.74-226,464,667.19-226,395,849.26106.18%49,164,016.0549,015,971.56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 金流量净额(元)362,072,886.8623,335,077.2523,335,077.251,451.62%-378,220,381.31-378,220,381.31
基本每股收益(元 /股)0.03-0.37-0.37108.11%0.100.10
稀释每股收益(元 /股)0.03-0.37-0.37108.11%0.100.10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 益率0.92%-10.70%-10.70%11.62%2.74%2.74%
 2023年末2022年末 本年末比 上年末增 减2021年末 
  调整前调整后调整后调整前调整后
资产总额(元)2,511,976,720.462,399,787,393.092,402,479,440.894.56%2,912,975,951.872,915,890,916.91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 东的净资产(元)1,967,035,474.471,931,318,530.901,931,239,304.341.85%2,166,188,476.012,166,040,431.52
会计政策变更的原因及会计差错更正的情况
2022年12月13日,财政部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16号》(财会〔2022〕31号,以下简称“解释16号”),解释16号“关于单项交易产生的资产和负债相关的递延所得税不适用初始确认豁免的会计处理”自2023年1月1日起施行,允许企业自发布年度提前执行。本公司于本年度施行该事项相关的会计处理。

对于在首次施行解释 16号的财务报表列报最早期间的期初(即 2022年 1月1日)因适用解释 16号单项交易而确认的租赁负债和使用权资产,以及确认的弃置义务相关预计负债和对应的相关资产,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和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的,本公司按照解释16号和《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的规定,将累积影响数调整财务报表列报最早期间的期初(即2022年1月1日)留存收益及其他相关财务报表项目。

公司最近三个会计年度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前后净利润孰低者均为负值,且最近一年审计报告显示公司持续经营能力存在不确定性
□是 ?否
扣除非经常损益前后的净利润孰低者为负值
□是 ?否
六、分季度主要财务指标
单位:元

 第一季度第二季度第三季度第四季度
营业收入110,842,853.62127,037,974.46100,115,956.35490,809,534.01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155,129.216,179,884.014,948,246.033,578,309.29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 损益的净利润2,163,504.015,316,613.304,530,633.941,986,486.49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51,839,315.391,817,086.3843,499,438.29468,595,677.58
上述财务指标或其加总数是否与公司已披露季度报告、半年度报告相关财务指标存在重大差异 □是 ?否
七、境内外会计准则下会计数据差异
1、同时按照国际会计准则与按照中国会计准则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净利润和净资产差异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不存在按照国际会计准则与按照中国会计准则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净利润和净资产差异情况。

2、同时按照境外会计准则与按照中国会计准则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净利润和净资产差异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不存在按照境外会计准则与按照中国会计准则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净利润和净资产差异情况。

八、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及金额
?适用 □不适用
单位:元

项目2023年金额2022年金额2021年金额说明
非流动性资产处置损益(包括已计提资产减值 准备的冲销部分)-39,183.82-182,548.42-683,924.93 
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与公司正常经营业 务密切相关,符合国家政策规定、按照确定的 标准享有、对公司损益产生持续影响的政府补 助除外)2,999,900.007,182,517.192,628,198.22 
除同公司正常经营业务相关的有效套期保值业 务外,非金融企业持有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产 生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以及处置金融资产和金 融负债产生的损益555,873.00   
委托他人投资或管理资产的损益2,157,955.752,862,692.995,504,704.85 
除上述各项之外的其他营业外收入和支出79,386.2718,086.91-307,420.48 
其他符合非经常性损益定义的损益项目177,952.25 4,280,904.91 
减:所得税影响额610,424.41990,532.271,149,758.78 
少数股东权益影响额(税后)1,457,128.241,765,429.741,514,477.82 
合计3,864,330.807,124,786.668,758,225.97--
其他符合非经常性损益定义的损益项目的具体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不存在其他符合非经常性损益定义的损益项目的具体情况。

将《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解释性公告第1号——非经常性损益》中列举的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界定为经常性损益
项目的情况说明
□适用 ?不适用
公司不存在将《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解释性公告第1号——非经常性损益》中列举的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界定为
经常性损益的项目的情形。


第三节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公司需遵守《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3号——行业信息披露》中的“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的披露
要求
(一)上游行业情况
根据中国证监会行业分类标准,本公司属于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基于公司的产品功能及用途,公司所处细分行业为工业软件之BIM软件行业。BIM技术以建设工程项目的各种信息数据为基础建立建筑信息模型,通过数字信息仿真模拟建筑物所具有的真实信息,其核心是在三维模型的基础上建立完整的、与实际情况一致的工程信息库,实现从工程项目的规划、设计、造价、施工、运营维护乃至拆除的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信息的集成,同时也能够使得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的信息在项目的所有参与方中实现共享与传递,从而提高生产效率、节约成本、缩短工期。BIM技术被认为是继CAD之后电力、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领域第二次“科技革命”,以BIM模型为数据载体,实现从设计到建造再到运维的基于数据驱动的建筑全生命周期管理已成为未来基础设施领域发展的必然趋势。

近年来国家发布了多项政策支持 BIM技术的推广应用。2023年 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质量强国建设纲要》,《纲要》指出“加大先进建造技术前瞻性研究力度和研发投入,加快建筑信息模型等数字化技术研发和集成应用,创新开展工程建设工法研发、评审、推广”;同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规划》明确:数字中国建设按照“2522”的整体框架进行布局,即夯实数字基础设施和数据资源体系“两大基础”,推进数字技术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深度融合,强化数字技术创新体系和数字安全屏障“两大能力”,优化数字化发展国内国际“两个环境”,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2023年 7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了《关于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的通知》,其中指出:推进智能辅助审查,推进工程建设图纸设计、施工、变更、验收、档案移交全过程数字化管理,实现工程建设项目全程“一张图”管理和协同应用。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在设计方案审查、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竣工验收、档案移交环节采用建筑信息模型(BIM)成果提交和智能辅助审批,加强 BIM在建筑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应用。

当前,我国BIM软件仍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国内使用的平台类软件主要为国外软件,国内厂商主要以项目管理和单点应用类型的产品为主,BIM底层核心技术大多掌握在国外厂商手中。BIM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已成为行业重点发展方向之一。

(二)下游行业情况
公司作为“BIM平台软件及行业数字化应用和运营的服务商”,主要产品及服务面向电力、交通、水利等行业。

1、电力行业
保障能源安全,推动碳达峰碳中和,推进绿色、清洁、低碳转型,是我国能源发展的核心任务。能源电力行业必须坚持绿色低碳方向,党的二十大报告及国家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等对新型电力系统下市场机制创新发展提出明确要求。2023年 3月,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加快推进能源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的若干意见》,意见提出“针对电力、煤炭、油气等行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发展需求,通过数字化智能化技术融合应用,急用先行、先易后难,分行业、分环节、分阶段补齐转型发展短板,为能源高质量发展提供有效支撑”;4月,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加强新型电力系统稳定工作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提到“完善新能源并网技术标准,提高集中式、分布式新能源频率电压耐受能力和支撑调节能力;建立新型储能、虚拟电厂、分布式智能电网等新型并网主体的涉网技术标准;完善新型电力系统供需平衡、安全稳定分析与控制保护标准体系”;6月,国家能源局组织电力规划设计总院、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国核电力规划设计研究院、国网经济技术研究院、国网能源研究院、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编写的《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蓝皮书》正式发布,《蓝皮书》明确,要加强电力供应支撑体系、新能源开发利用体系、储能规模化布局应用体系、电力系统智慧化运行体系等四大体系建设,强化适应新型电力系统的标准规范、核心技术与重大装备、相关政策与体制机制创新的基础支撑作用。9月,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印发了《关于加强新形势下电力系统稳定工作的指导意见》,意见指出:“夯实稳定物理基础”明确了“源、网、储”三侧的建设要求,以合理的电源结构、坚强柔性电网平台、科学有序的储能建设,从物理层面为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打好基础。新型电力系统产业发展将推动电力产业规模和市场规模持续扩大,《2023年全国电力工业统计数据》显示 2023年度电网工程投资金额为 5,275亿元,同比增长5.4%。

能源革命必然伴随着能源数字化进程加速。早在 2012年初,国家电网便启动了 BIM相关技术的研究工作,要求“从 2018年下半年开始,公司新建 35kV及以上输变电工程全面应用三维设计;到 2020年底前公司所有新建、改建、扩建 35kV及以上输变电工程具备数字移交条件”,并明确“采用三维设计的工程,在工程投资估算和招投标最高投标限价阶段,按 10%调整计算设计费”。与此同时,南方电网“数字南网”建设也在持续推进。“十四五”期间,国家电网、南方电网继续加大对智能电网领域和新能源信息化系统领域的投入,以数字化智能化支撑新型电力系统建设,预计全国电网总投资额近3万系统建设的推进,BIM技术也将在配网工程、风电光伏、充电桩等新能源、综合能源领域中得到进一步推广应用。

2、交通行业
智慧交通是智能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交通强国”战略下,近年来国家相继出台了相关文件促进智慧交通发展。2023年 3月,交通运输部、国家铁路局、中国民用航空局、国家邮政局及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联合印发《加快建设交通强国五年行动计划(2023—2027年)》,指出“交通运输科技创新驱动行动。完善交通科技创新体系,加强交通战略科技力量、科技基础能力建设,基本形成交通运输数字政府体系框架,加快推进智慧交通建设,加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坚力度”;9月,交通运输部发布了《关于推进公路数字化转型加快智慧公路建设发展的意见》,意见指出:“提升公路设计施工数字化水平,推动智慧建造,推进公路数字化设计及公路智能建造和智慧工地建设。”鼓励设计单位建立基于BIM的正向设计流程和协同设计平台,实现三维协同设计、自动生成工程量清单、参数化设计和复杂工程三维模拟分析,通过精细化、智能化设计提高设计效率、降低工程造价。自 2024年 6月起,新开工国家高速公路项目原则上应提交 BIM设计成果,鼓励其他项目应用 BIM设计技术。同时,促进BIM设计成果向施工传递并转化为施工应用系统,通过数字化模拟施工工艺、优化施工组织。鼓励研发公路智能化施工装备,推进各类装备编码和通信协议标准化,依托BIM模型实现装备间数据交换、施工数据采集、自动化控制等,提高加工精度和效率,逐步实现工程信息模型与工程实体同步验收交付。随着“数字交通”、“交通强国”等战略的推动,我国交通行业的数字化水平得到稳步提升。

3、水利行业
智慧水利通过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促进水利规划、工程建设、运行管理和社会服务的智慧化发展,有效提升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水旱灾害的防御能力。2023年 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规划指出:建设绿色智慧的数字生态文明。

推动生态环境智慧治理,加快构建智慧高效的生态环境信息化体系,运用数字技术推动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完善自然资源三维立体“一张图”和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构建以数字孪生流域为核心的智慧水利体系;3月,水利部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加强重大水利工程数字孪生项目设计的通知》,通知要求“加强重大水利工程中的数字孪生项目设计工作,提高设计质量和水平”,同时在数字孪生平台设计方面也有了明确规定“在充分利用行业共享资源和工程勘测资料的基础上,合理确定用于工程三维仿真分析的地理空间模型、建筑信息模型(BIM)和工程实景模型的建设范围和精度”;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水网建设规划纲要》,强调加快水网智慧发展,“加强水网数字化相关行业数字化平台衔接,实现信息共享。提升水网调度管理智能化水平。加快推进国家水网调度中心、 大数据中心及流域分中心建设,构建国家水网调度指挥体系。通过智慧化模拟,支撑水网全要素预报、 预警、预演、预案的模拟分析,提供智慧化决策支持,提高水网防洪、供水、生态等综合调度管理水 平”。目前,BIM技术在水利行业的应用已从概念普及过渡到项目试点阶段,水利行业BIM应用存在较 大市场空间。 上述影响因素对公司产品所在行业的市场规模和公司的发展空间带来直接增量,为公司“BIM平台 软件及行业数字化应用和运营的服务商”的战略推进提供了更多的市场机会,有利于公司经营规模的进 一步发展壮大。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报告期内公司的主营业务和产品 在国家自主可控、行业数字化、BIM等技术大力推进的市场机遇下,公司结合产业趋势及自身优势, 大力推进组织改革和战略升级,确立了“BIM平台软件及行业数字化应用和运营的服务商”战略定位。 在整体战略目标引领下,公司集中各业务体系优势力量,聚焦行业细分领域,按照业务属性及专业化经 营策略,构建了互为支撑的五大业务体系,以BIM平台及软件研发为核心,以设计咨询业务为技术支撑 和工程示范,以行业数字孪生应用为载体,同时积极拓展大数据应用、数字教育等相关业务,为电力、 水利、交通等行业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发展赋能。 公司业务布局图
1、BIM平台及软件
BIM平台及软件为公司核心业务体系之一,定位为BIM平台及工具层软件研发、销售,涵盖自主可控的底层BIM平台、GIS平台、物联网平台及应用快速开发平台等,以及BIM设计系列软件、BIM造价软件、BIM基建平台、BIM运维平台等软件产品。

(1)核心技术平台
经过多年的研发积累与技术迭代,公司形成了“三维建模引擎(DH3D)”、“三维数字地球平台(DHGlobe)”;适用于网页端和移动端的“轻量化 BIM引擎(BIMEngine)”、“轻量化 GIS引擎(GISEngine)”、“物联网平台”;具备低代码快速开发功能的“应用快速开发平台”;集 BIM、GIS、快速开发、物联网应用于一体的BIMWise数字化工程全生命周期产品平台,高度兼容国家电网BIM标准的“GIM引擎平台(GIMEngine)”以及“人工智能平台(AI-Engine)”等核心技术平台,同时也积累了一系列的“三维设计核心算法”等核心技术,是国内少数基于自主底层技术平台进行BIM应用构建的企业。

(2)BIM设计系列软件
公司依托自主研发的BIM底层技术平台,研发了围绕电网工程设计领域的三维线路设计软件、三维变电设计软件、三维电缆设计软件、三维配网设计软件、三维协同设计平台、三维评审平台等系列软件产品,以及面向新能源设计的三维光伏设计软件、三维风电场设计软件等产品。研发的输电设计造价一体化软件有效打通设计、造价业务与数据流程,实现设计、算量、造价一体化。公司电网设计产品覆盖电网工程三维设计的全专业、全过程,深度契合电网设计企业需求,并已基本实现国产化,可全面支撑电网设计企业开展三维设计工作,已取得相对领先的市场地位。

(3)BIM基建平台
公司将BIM技术与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深度融合,以提升工程建设安全和质量为重点,面向政府主管部门、业主单位、总承包单位、施工单位等用户,构建数字化智慧建设平台和智慧工地等BIM基建产品。BIM基建平台将工程信息管理与三维可视化相结合,在工程BIM模型中集成、整合工程设计施工阶段各专业数据和现场“人、机、料、法、环”实时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并在三维场景中展现设计模型、建设过程、预警问题,实现工程施工建设过程的数字化呈现。

(4)BIM智慧运维平台
BIM智慧运维平台是专注于实现工程运维可视化、智能化、智慧化的基础产品平台。平台将 BIM、5G、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型技术与基础设施模型相融合,实现互联网、物联网、工控网集成的端边云集成,实现生产、设备、人、环境的数字孪生应用。平台具备模块化、配置化、服务化等特点,围绕实景展现、空间管理、资产管理、运维管理、能耗管理、安防管理、智慧决策等运维业务内容,可快速搭建智慧楼宇、智慧机场、智慧园区、智慧交通、智慧水利等多种业务场景,实现工业4.0理念在工程运维领域的成功落地。

2、基于BIM的智能设计咨询
基于BIM的智能设计咨询业务,利用公司研发的BIM平台及相关软件开展电力、水利、交通等行业规划、设计、咨询、运维等业务,为公司BIM平台及软件切入相关市场提供专业的技术支撑和工程应用示范。

在电力行业,公司现已构建了齐备的资质认证体系,资质认证范围覆盖工程咨询、工程设计、建设施工等多个领域,可面向送变电工程、光伏风电等新能源、充换电站(桩)、智能微网等业务领域,提供规划咨询、工程勘测、工程设计、项目管理、运维服务为一体的工程项目全过程咨询服务。综合能源业务方面,公司面向园区、工业企业、公用建筑、数据中心等客户群体,以源网荷储用一体化建设为基本原则,综合冷、热、电、气等负荷需求,为用户提供涵盖能源供应、能源运营以及能源信息化的综合能源解决方案。储能方面,公司基于对电力行业的深度理解与新能源发电特点的分析,可提供源网荷储一体化、风光储、风光火储、调峰储能、调频储能、黑启动储能、备用储能等规划设计服务。

3、基于BIM的行业数字孪生应用
基于BIM的行业数字孪生应用业务以“平台驱动业务拓展”为战略目标,基于自主BIM平台进行行业资产可视化管理及数字化应用服务,服务电力、水利、交通等行业数字化转型。

(1)能源资产数字化应用
能源资产数字化应用基于多样的传感手段建立感知网络,实现对电网运营、用户用能、公共设施安全运维等场景运行数据的实时监控,面向各类能源供应商、能源服务商、工业园区、用能用户提供能源生产、能源运输、能源交易、能源消费、能源管理等多元化能源服务的全产业链解决方案,主要产品包含云售电平台、配售电一体化平台、安全监控管理平台、能耗在线监测平台、智能运维调度管理平台、园区综合能源管理平台等。

(2)交通资产数字化应用
交通资产数字化应用以国家“大交通”为契机,以GIS数字地球为载体,BIM模型为依托,通过信息化、数字化、可视化的系统化运营模式,面向国内外交通领域的设计单位、施工企业、管养单位提供智能交通信息化解决方案,主要产品包括智慧基建工程管理平台、资产可视化管理平台、集群桥梁健康监测管理平台、道路综合养护管理平台等,业务范围横向贯通投资、设计、造价、施工、管养等各环节,纵向穿透集团、企业、项目部与工程现场,专业覆盖公路、桥梁、隧道、铁路、城市轨道交通、智慧园区、城市综合管理等诸多领域,为客户提供整体信息化解决方案。

(3)水利水务资产数字化应用
水利水务资产数字化应用以国家“水利水电信息化建设”为发展契机,依托大、云、物、移、智、链、BIM+GIS、三维仿真、无人机等先进技术和手段,面向水利厅、水务局、水投集团和调水公司等政府和企事业单位,提供水利水务信息化解决方案,主要产品包括智慧水库数字孪生平台、数字孪生流域平台、水雨情测报系统、洪水预报调度系统、大坝安全监测分析系统、防汛抗旱应急指挥系统、水电站机电集控系统等,覆盖水环境、水资源、水旱灾害、水工调水、水电站集控、智慧水利及河长制等多个业务领域。

4、能源大数据分析与增值服务
大数据应用业务依托自主BIM平台、IoT平台、大数据分析平台以及人工智能平台,开展基于电力大数据征信、能源数据分析、用电行为分析等电力垂直细分领域大数据应用,培育公司新的价值增长点。

能源大数据分析与增值服务包括面向电力垂直细分领域的煤改电大数据智能平台、电力大数据征信系统、电力大数据分析平台、电力物联网智能平台等产品,双碳智慧应用包括碳中和监测指挥平台、碳资产管理平台等产品。

5、数字教育
数字教育业务主要围绕电力、交通、水利等行业开展BIM专业培训、认证、竞赛、评优以及海外培训交流,为公司BIM相关的产品及服务国内外销售进行前期推广,获得客户的预认可。数字教育业务将以公司多年积累的行业用户资源为抓手,打通垂直行业培训市场,在细分市场中建立业务生态闭环,强化公司在电力、交通、水利行业产品和专业技术的品牌影响力,挖掘市场需求,促进与其他业务体系的协同发展。

(二)公司的主要经营模式
1、盈利模式
公司以 BIM平台及工具软件研发为核心,面向电力、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领域用户,通过提供BIM软件产品、智能设计咨询、行业数字孪生应用及能源大数据分析与增值服务等获得收入和利润。

2、研发模式
公司坚持“独立研发、自主可控”的技术路线,采用业内主流的 IPD(Integrated Product Development,集成产品开发)研发模式。具体而言,基于公司产品集中运用多学科多专业技术且紧密贴合行业实际应用的特点,公司建立了以“技术平台”和“产品平台”为核心的研发架构,将用户所处行业的专门技术与可复用的底层技术平台相结合,强调研发工作在跨部门和跨团队之间的协作。其中,平台研发中心负责底层技术的研发工作,底层技术是公司在长期的业务实践中根据用户需求归纳的可以复用于多个业务场景及产品的核心技术,如DH3D、DHGlobe等。同时,公司在产品研发中心下设若干产品研发小组,负责针对各行业领域进行研发工作,并最终由产品团队交付商业化产品。公司的研发流程主要包括市场需求收集与分析、研发项目立项、制定研发计划、项目定期跟踪评审以及项目验收总结等阶段。

3、采购模式
公司在软件产品、基础平台研发过程中需要采购的主要为软硬件设施,以及在软件产品部署过程中外购的少量硬件产品。公司建立了严格的供应商管理制度和采购流程,供应商经过资质审核、内部评审、商务谈判等环节,入围公司的合格供应商目录。在采购环节,遵循至少有三家合格的供应商进行竞争性谈判的原则,数额较大的采购会委托专业的招投标服务机构进行公开招标。同时,公司建立了严格的采购审批制度,并对数额较大的采购进行专项审计,规范公司的采购管理。

4、营销模式
公司通过各地分支机构的设立,建立了覆盖全国及部分境外市场的营销服务网络,通过定向客户拜访和销售、开展用户大会、线上线下培训会、参加行业展会等多种方式向各终端用户推介产品及服务,通过投标方式或者商务谈判方式获取订单。

(三)市场地位
BIM软件在我国起步相对较晚,平台型软件以国外厂商为主,国内企业多集中于项目管理及单点应用,软件底层多基于开源平台进行二次开发。公司坚持“独立研发、自主可控”的技术路线,经过多年的技术研发工作和在电力行业的积累,拥有了自主BIM核心技术以及完整的业务体系,积极应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快速进行平台技术的迭代更新,保持三维建模引擎(DH3D)、三维数字地球平台(DHGlobe)、人工智能平台(AI-Engine)、GIM引擎平台(GIMEngine)、物联网平台、应用快速开发平台、BIMWise等技术平台的技术领先优势,并不断完善更新“三维设计核心算法库”,是国内少数基于自主底层技术平台进行BIM应用构建的企业。

同时,公司也是国内为数不多的能够为电力能源行业提供全产业链一体化信息化服务的企业。公司凭借自主可控BIM核心技术,以基于BIM的三维设计为切入点,将BIM技术应用在电网资产建设和管理的全生命周期,通过电网三维数字化协同设计、电网工程基于BIM技术的数字化交付、基于BIM技术的工程建设过程管控以及资产运行维护的可视化管理,实现了BIM在电网工程建设全周期的贯通,真正实现BIM核心价值,为公司打造“BIM平台软件及行业数字化应用和运营的服务商”构筑了较高的商业壁垒。

当前,公司BIM相关软件产品及服务在电力行业已取得相对领先的市场地位。公司核心产品BIM设计系列软件包括输电线路设计、电缆设计、配网设计、变电设计以及三维协同设计平台、三维评审平台等诸多产品,是国内少数可以提供覆盖输变电工程三维设计各专业软件产品的企业,相关产品在全国各地的电力设计企业中建立了较高的知名度和良好的美誉度,并在多个大型工程项目中得到了实际应用与验证。其中,三维线路设计软件市场占有率超过50%,占据了领先的市场地位。

公司是国内少数基于自主底层技术平台进行BIM应用构建的企业,不仅体现在BIM相关软件产品及服务在电力行业已取得相对领先的市场地位,同时也体现在公司拥有工程设计、勘察、咨询等多项国家甲级工程技术服务资质,构建了覆盖电网规划咨询、勘测设计、采购、建设施工、运行管理的全环节、全方位工程技术服务体系,实现了软件产品与工程技术服务业务之间的双向赋能。公司研发的互联网设计平台通过运用 BIM、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以及协同设计等先进的信息技术,显著提升公司整体设计效率和质量。公司打造的“以专业技术优化软件产品,以软件产品提升业务能力”的业务发展体系,进一步巩固了行业领先地位。

三、核心竞争力分析
公司以技术创新为引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在二十余年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自身独特的竞争优势,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多年研发积累实现BIM底层平台自主可控,赋能行业数字化转型
公司以自主BIM平台研发战略发展目标为引领,坚持专精特新研发路线聚焦专业化业务,打造核心技术平台,探索多场景行业信息化产品,持续进行创新成果转化,为各产品线赋能。经过多年的研发积累以及电力行业应用经验,现已积累了涵盖BIM软件领域、电网工程数字化领域、物联网领域等多方面Engine)、GIM引擎平台(GIMEngine)、物联网平台、BIMWise、大数据分析等多项核心技术平台。公司是国内少数基于自主底层技术平台进行BIM应用构建的企业,核心技术平台具有自主可控、贴合行业需求、可以进行深度定制和二次开发等特点。基于自主可控BIM技术,公司构建了完善的BIM产品体系,包括BIM设计系列软件、BIM基建平台、BIM智慧运维等产品,真正实现了BIM技术在工程建设全周期的应用价值,具有明显的市场竞争优势。

2、深耕电力行业,打造以国家双碳目标为驱动的能源行业全产业链布局 公司深耕电力行业二十年,已成为国内为数不多的能够为智能电网设计、基建、运维、营销等提供全产业链一体化服务的供应商,并逐步将业务范围从电网侧向电源侧及配售电侧进行延伸,同时紧抓“碳达峰”和“碳中和”国家战略驱动下出现的“电网架构、电源结构、源网荷储协调、数字化智能化运行控制等方面技术提升和系统优化”市场机遇。公司在“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全过程为客户提供BIM系列软件,为数据流、业务流、能源流提供技术支撑。在发电侧,公司为光伏、风电等新能源项目提供规划咨询、三维设计、资产数字化运维、信息化产品等全过程技术服务业务。在电网侧,公司具备电网设计、基建、运维、营销全产业链一体化服务能力,参与了国家电网GIM(电网的BIM数据模型标准)标准制定,使公司在电网设计环节拥有相对领先的竞争优势。在售电侧,公司提供售电平台、资产数字化运维等服务,积累了丰富的客户资源。

3、互为支撑的五大业务体系,塑造了公司一体化服务竞争优势
公司在“BIM平台软件及行业数字化应用和运营的服务商”战略引领下,形成了自身完整且独特的基于BIM的研发体系和业务体系。公司面向电力、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领域,以BIM平台及软件研发为核心,以设计咨询业务为技术支撑,以行业数字孪生应用为载体,以能源大数据智能化发展为驱动,以教育培训和认证为保障,构建了互为支撑的五大业务体系。公司是国内为数不多的既能提供软件及信息化产品又能提供专业设计咨询服务的企业,以“专业技术优化软件产品,软件产品提升业务能力”的业务架构,也为公司BIM平台及软件切入目标市场、深入相关应用场景提供了必要条件。

报告期内,公司完成了工程设计电力行业(风力发电)甲级资质升级。截至目前,公司已取得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认证、信息系统安全集成服务二级资质、ISO9001:2015质量管理体系认证、CMMI 5认证、ITSS 3认证;工程设计电力行业(送电工程、变电工程、风力发电)专业甲级、电力行业(新能源发电)专业、建筑智能化系统设计专项、消防设施工程设计专项乙级;工程咨询电力(含火电、水电、核电、新能源)甲级、工程咨询(水文地质、工程测量、岩土工程)乙级;测绘(互联网地图服务、工程测量、地理信息系统工程专业)甲级;工程勘察(岩土工程(勘察))专业甲级;水文水资源调查单位水平评价甲级等多项资质和认证,为公司在全国范围内向客户提供一体化、全方位的服务构造了较高的行业壁垒。

4、成熟高效的研发创新体系,为企业发展提供源动力
本公司自成立以来将研发和创新视为企业发展的源动力。公司先后成立了企业技术中心和研发中心,不断完善研发管理体系和研发人员激励制度,为公司持续的研发创新提供了制度保障。本报告期内,公司全力推进研发创新工作开展,保持高比例研发投入,报告期内研发投入共 8,561.85万元,占营业收入的 10.33%,充分保证 BIM核心技术研发,加快自主可控 BIM平台、三维电网设计软件等产品迭代升级。2023年度,公司及控股子公司新增授权专利22件,其中发明专利16件;新增专利申请31件,其中发明专利17件;新增计算机软件著作权75件。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共拥有授权专利121件,其中授权发明专利96件;在审核专利94件,其中在审核发明专利84件;计算机软件著作权558件。

5、以专业的产品及服务为依托,品牌价值持续提升
公司凭借深度契合客户需求的产品设计、优质可靠的技术服务,获得了客户的广泛认可,相关研发成果曾荣获包括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国家重点新产品在内的多项国家级、省部级荣誉,形成了行业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品牌优势。报告期内,公司控股子公司道亨软件自主研发的“电力电缆三维设计系统”、“智慧水库运行安全监控三维数字化平台”、“数字基建移动应用平台”等产品荣获北京市新技术新产品(服务)证书,全资子公司恒华数元自主研发的“基于楼宇大脑神经网络系统碳管理平台”成功入选“百项新技术新产品榜单”,公司基于BIM的智能设计、研发等方面卓越表现获评 “2023地理信息产业百强企业”、“2023北京软件核心竞争力企业”、“2023北京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综合实力前百家企业”等企业荣誉。报告期内,公司控股子公司道亨软件参与编制的《输变电工程三维设计模型交互及建模规范》《输变电工程三维设计模型分类与编码规则》等多项电力行业标准在国家能源局正式发布,同时积极助力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多项配电网团体标准建设,进一步夯实了公司在电力行业的品牌优势。

6、优秀的技术人才和管理团队,支撑公司业务持续发展
近年来,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BIM、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日新月异,作为一家软件企业,优秀的人才已作为公司最为重要的资源之一,关系着公司业务的可持续发展。公司具有稳定的核心管理团队,具有丰富的智能电网信息化管理经验,从中总结、深刻领会了电力能源等相关行业市场需求,并时刻关注外部环境变化,确保公司发展战略的制定符合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公司经过多年的培养和引进,建立了一支既对电力、水利、交通等行业的深刻认知,又通晓BIM/CIM等相关技术的复合型专业人才队伍,充分保证研发产品满足客户需求、顺应行业技术发展趋势。

四、主营业务分析
1、概述
2023年,公司在“BIM平台软件及行业数字化应用和运营的服务商”战略目标引领下,持续拓展以自主可控BIM底层平台为核心的大场景工业软件应用市场,聚焦BIM平台及软件、设计咨询、行业资产数字化应用核心主业,深入挖掘市场需求,持续优化产品功能和服务模式,全力推进提质增效,促进公司高质量发展。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82,880.63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36.46%;归属于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1,786.16万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1,399.72万元,公司业绩实现扭亏为盈。

报告期内,公司主要工作如下:
(1)BIM平台及软件方面:报告期内,公司紧跟国家战略方向和趋势,聚焦专业化方向研发及经营。核心技术平台方面,对已有的三维数字地球平台(DHGlobe)、GIM引擎平台(GIMEngine)、人工智能平台(AI-Engine)和物联网平台等核心技术平台进行研发迭代及创新应用,同时新研发智能流媒体平台(Media-Engine)以及位置服务引擎(LBSEngine),为多场景行业信息化产品及项目研发赋能,提升研发效率。开展目标检测、图像分割、自然语言处理和大语言模型等先进人工智能技术在电力垂直领域中的应用研究,已取得阶段性进展,为后续研发奠定基础,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电力软件产品方面,持续更新迭代拳头产品三维线路设计软件,专注三维正向设计,经权威行业协会评审鉴定“处于国内领先水平”;打造明星产品三维电缆设计软件,助力客户荣获EIM大赛线路工程组第一名;稳健推进三维配网设计、三维变电设计等软件及评审平台、无人机运检平台、数字基建、智慧生产、智慧运维等产品升级及新产品研发。公司持续精细打磨核心产品,深挖客户需求,相关软件产品销售已覆盖全国,并远销韩国、埃塞俄比亚等境外市场。

(2)基于 BIM的智能设计咨询:公司坚持以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管理改革持续深化,业务能动性和管理效率大幅提升。公司依托齐备的资质认证体系以及专业的技术实力,应用自主研发的三维设计系列产品,深入开展电网设计咨询等相关业务,加大电力业务及光伏、风电、储能等新能源领域市场开拓,同时围绕数据中心项目积极拓展能源管理相关业务,为数据中心的发展提供用能规划、新能源设计以及能效管理等综合能源解决方案,多个业务领域市场拓展取得突破。报告期内,主网设计业务成绩显著,承接山东、甘肃等区域 330kV、500kV等超高压输变电设计项目,大幅提升公司行业品牌影响力;新能源业务增长迅速,参与多个基地类或大容量新能源项目,公司设计的“新华水电莎车县 20万千瓦(80万千瓦时)配套储能项目”、“锡林浩特市泰富150MW/300MWh大容量共享储能电站项目”均已顺利验收并网,同时积极助力宁夏首座全液冷超充示范站落成启用,公司树立的品牌标杆类项目为进一步拓展光伏、储能、充电桩等新能源市场奠定了坚实基础。

(3)基于 BIM的行业数字孪生应用:公司聚焦智慧能源、智慧交通、智慧水利等行业信息化应用领域,深度挖掘不同行业数字化转型需求。报告期内,公司积极开展相关数字化产品的规划、研发及实施,研发的“结构集群监测云平台”可广泛应用于电力、水利、交通、市政等多行业监测,实现数据实时采集、分析、预警、评估,对结构物运营给出了合理研判,为结构管养维护提供决策依据;持续探索碳资产管理、能源托管、能耗监测等多元化综合能源服务,承接天津、河南等省市高校、医院等公共机构的能源托管、碳监测管理等项目,助力智慧校园、低碳医院建设;构建基于“云-边-端”的资产智慧化运营模式,为公共建筑行业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发展赋能。大力推进智慧水利、港口、机场等领域数字化业务拓展,立足项目产品化目标,强化成熟产品和服务的可复制性,报告期内公司成功研发水利工程智慧建设管理平台、智慧水库数字孪生平台以及数字孪生流域平台三大系列产品,全面覆盖水利工程建设及运营管理期;此外,成功研发了智慧港口管理平台、机场安全智慧管理协同平台等产品,助力智慧交通、智慧水利业务持续发展。

(4)能源大数据分析及数字教育方面:作为公司核心业务的重要补充,在报告期内均取得一定突破:对碳中和监测指挥平台、5G虚拟仪器智能监测软硬件一体化平台等进行持续研发升级,支撑政府侧、园区侧等单位“双碳”工作落地实施;公司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充分利用数字化技术等优势,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培养本土化的电力、交通、水利等行业技术技能人才,在东部非洲卢旺达与陕铁院共建职业技术培训中心;与德国 BIWE等国际人力资源开发组织建立合作,在当地开展属地化技术培训,学员包括卢旺达、刚果金、乌干达、肯尼亚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实现学员与第三方企业签订合作备忘录20余家,实习合作伙伴单位多达50家,遍布卢旺达4个省14个地区。

2、收入与成本
(1) 营业收入构成
营业收入整体情况
单位:元

 2023年 2022年 同比增减
 金额占营业收入比重金额占营业收入比重 
营业收入合计828,806,318.44100%607,352,285.89100%36.46%
分行业     
电力788,729,703.3295.16%549,481,398.8390.47%43.54%
交通20,349,527.992.46%27,430,879.284.52%-25.82%
水利19,727,087.132.38%30,440,007.785.01%-35.19%
分产品     
软件服务514,335,072.4662.06%453,375,902.9574.65%13.45%
技术服务124,671,910.2315.04%90,597,395.7014.92%37.61%
软件销售40,180,429.594.85%49,413,856.618.14%-18.69%
硬件销售17,940,586.532.16%11,349,705.941.87%58.07%
特许经营权2,779,237.060.34%2,615,424.690.43%6.26%
系统集成收入128,899,082.5715.55%   
分地区     
东北8,540,894.531.03%5,828,115.370.96%46.55%
华北428,458,310.2951.70%240,080,657.8739.53%78.46%
华东199,246,869.1024.04%147,923,815.8224.36%34.70%
华南55,758,396.856.73%33,621,565.905.54%65.84%
华中20,267,816.402.45%43,732,682.557.20%-53.66%
西北44,248,373.465.34%50,053,382.958.24%-11.60%
西南70,010,634.368.45%83,474,824.9813.74%-16.13%
境外2,275,023.450.27%2,637,240.450.43%-13.73%
分销售模式     
直销828,806,318.44100.00%607,352,285.89100.00%36.46%
公司需遵守《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3号——行业信息披露》中的“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的披露
要求
单位:元

 2023年度   2022年度   
 第一季度第二季度第三季度第四季度第一季度第二季度第三季度第四季度
营业收入110,842,8 53.62127,037,9 74.46100,115,9 56.35490,809,5 34.0175,711,57 8.63144,813,0 06.63101,086,8 88.80285,740,8 11.83
归属于上 市公司股 东的净利 润3,155,129 .216,179,884 .014,948,246 .033,578,309 .29- 18,098,72 4.7126,428,82 6.8711,712,19 9.69- 239,313,3 64.45
说明经营季节性(或周期性)发生的原因及波动风险 (未完)
各版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