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太保(601601):中国太保:太平洋健康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偿付能力季度报告摘要节录
偿付能力季度报告摘要节录 太平洋健康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Pacific Health Insurance Co., Ltd. 2023年第4季度 公司简介和报告联系人 公司名称(中文): 太平洋健康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名称(英文): Pacific Health Insurance Co., Ltd. 法定代表人: 马欣 注册地址: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世纪大道 1229 号世纪大都会 1号楼 13楼 注册资本: 36亿元人民币 经营保险业务许可证号: 00000117 开业时间: 二零一四年十二月 经营范围: 各种人民币和外币的健康保险业务、意外伤害保险业务;与国家医疗保障政策配套、受 政府委托的健康保险业务;上述业务的再保 险业务;与健康保险有关的咨询服务业务及 代理业务;国家法律、法规允许的保险资金 运用业务;中国保监会批准的其他业务。 经营区域: 上海市、北京市、广东省和四川省 报告联系人姓名: 夏冰 办公室电话: 021-33968652 移动电话: 13761619886 传真号码: 021-68870641 电子信箱: [email protected] 目录 一、董事会及管理层声明 .............................................. 1 二、基本情况 ........................................................ 2 三、主要指标 ........................................................ 6 四、风险管理能力 .................................................... 8 五、风险综合评级(分类监管) ....................................... 20 六、管理层分析与讨论 ............................................... 22 一、董事会及管理层声明 本报告已经通过公司董事会批准,公司董事会和管理层保证本报告所载资料不存在任何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内容真实、准确、完整、合规,并对我们的保证承担共同和连带的法律责任,同时对各自职责范围内的报告事项负直接责任。特此声明。 1.各位董事对本报告的投票情况 董事姓名 赞同 否决 弃权 √ 马欣 马波勇 √ 王勇 √ 张卫东 √ 张远瀚 √ √ 陈秀娟 合计 6 填表说明:按董事审议意见在相应空格中打“√”。 2.是否有董事无法保证本报告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合规性或对此存在异议? (是□ 否■) 二、基本情况 (一)股权结构及股东: 1.股权结构 期末股份或出资额 期初股份或出资额 股权类别 占比(%) 占比(%) (万股) (万股) 内资法人持股 360,000.00 100.00 360,000.00 100.00 内资自然人持股 - - - - 外资股 - - - - 其他 - - - - 合计 360,000.00 100.00 360,000.00 100.00 2.本季度末的前五大股东列表如下: 季末持股数量或出 季末持股比例 股东名称 资额(万股) (%) 1.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股份 306,183.60 85.051 有限公司 2.中国太平洋人寿保险股份有限 53,816.40 14.949 公司 3.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的持股情况: 报告期末是否有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持有公司股份? (是□ 否■) 4.股权转让情况 报告期内是否有股权转让情况? (是□ 否■) (二)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 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三)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的基本情况: 1.董事基本情况(共6位董事): 马欣:男,1973年4月出生,拥有硕士学位、经济师职称,2021年1月起任公司董事长,任职批准文号银保监复[2021]4号。马先生现任太保集团副总裁,太保寿险董事,长江养老董事。马先生曾任太保寿险西安分公司个人业务部经理、西安分公司总经理助理,太保寿险陕西分公司副总经理、总经理,太保集团战略企划部总经理、战略转型办公室主任、转型总监、董事会秘书,太保产险董事,本公司临时负责人等。 王勇:男,1974年7月出生,拥有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2021年12月起任本公司董事,任职批准文号银保监复[2021]942号。王先生现任太保集团战略研究中心主任,曾任太保寿险人力资源部总经理助理,太保集团董事长秘书、党务工作部部长、员工工作部总经理、党委办公室副主任、党群部部长,太保产险天津分公司总经理,太保集团信息技术中心党委副书记,太保寿险苏州分公司资深副总经理等。 张卫东:男,1970年10月出生,拥有大学学历,2021年5月起任本公司董事,任职批准文号银保监复〔2021〕341号。张先生现任太保集团合规负责人、总法律顾问,太保产险董事、太保寿险董事、太保资产董事、长江养老董事。张先生曾任太保集团法律合规部总经理、董事会办公室主任、风险管理部总经理、风险合规总监、首席风险官,太保产险董事会秘书,太保寿险董事会秘书,太保资产董事会秘书等。 张远瀚:男,1967年11月出生,拥有硕士学位、北美精算师协会会员资格、美国精算师学会会员资格,中国精算师协会理事,2021年4月起任本公司董事,任职批准文号银保监复[2021]280号。张先生现任太保集团总精算师、财务负责人,太保产险公司董事、太保寿险公司董事、太保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张先生曾任本公司总精算师、精算临时负责人、首席风险官、太保资产公司董事、光大永明人寿保险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财务总监、总精算师,光大永明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董事,生命人寿保险有限公司总精算师,联泰大都会人寿保险有限公司总精算师、副总经理、副总裁,花旗集团旅行者保险-花旗保险总部精算师等。 马波勇:男,1967年10月出生,拥有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经济师、工程师职称,2023年10月起任本公司董事,任职批准文号金复〔2023〕362号。马先生现任太保集团科技管理部总经理,太保科技公司董事。马先生曾任太保集团信息技术部信息技术管理处处长、总经理助理,太保产险上海分公司总经理助理,太保集团IT应用管理部总经理、信息安全与内控管理部总经理、数字化战略办公室副主任,成都研发中心筹备组组长、IT设计部总经理等。 陈秀娟:女,1971年6月出生,拥有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中国精算师资格,2023年10月起任本公司董事,任职批准文号金复〔2023〕362号。陈女士现任太保寿险总精算师。陈女士曾任太保寿险精算部精算处副处长,太保寿险精算部高级专务、总经理助理(主持工作)、副总经理(主持工作)、总经理等。其间,陈女士曾任友邦保险新加坡公司精算部经理(交流访问精算师)。 2.监事基本情况(共3位监事): 顾强:男,1967年1月出生,拥有硕士学位、高级会计师职称,2021年3月起任本公司监事长,任职批准文号银保监复[2021]165号。顾先生现任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职工代表监事,太平洋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监事长,长江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监事会主席。顾先生曾任上海财经大学金融系保险教研室教师,普华大华会计师事务所高级审计师,万国证券公司国际业务部经理,美国美亚保险公司上海分公司副总裁、财务总监,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副总会计师、财务总监、财务负责人、副总经理,安信农业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财务负责人等。 胡霜竹:女,1980年9月出生,拥有硕士学位、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国际注册信息系统审计师、金融风险管理师、国际注册风险管理确认师资格,2016年8月起任公司监事,任职批准文号保监许可[2016]814号。胡女士现任太保集团审计中心审计技术部内控首席审计师。胡女士曾任普华永道商务咨询(上海)有限公司高级经理,太保集团审计中心审计业务部首席审计师等。 薛咏贤:女,1976年11月出生,拥有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2017年2月起任公司职工监事,任职批准文号保监许可[2017]161号。薛女士现任本公司工会主席、重要客户业务中心负责人。 薛女士曾任本公司上海分公司总经理、总公司销售管理部总经理、寿险个人合作业务中心总经理,太保寿险团体业务部企划培训部副总经理、团体业务部意外险部总经理助理、团体业务部直销督导部总经理助理兼高级经理、团体业务部处长等。 3.总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基本情况(共6位高级管理人员): 尚教研:男,1978年3月出生,拥有本科学历、学士学位,2023年5月起任本公司总经理,任职批准文号银保监复[2023]293号。尚先生曾任腾讯微保副总裁、平安健康险公司营销总监兼个人业务事业部总经理、平安健康险北京分公司副总经理(主持工作)、平安健康险北京分公司销售负责人等职。 李洁卿:男,1968年11月出生,拥有本科学历、学士学位、经济师职称,2016年05月起任本公司副总经理,任职批准文号保监许可[2016]450号,2021年08月起任本公司首席风险官,无批准文号。李先生现任上海质子重离子医院有限公司董事。李先生曾任太保集团风险合规总监、合规负责人、风险管理部总经理,太保产险董事,太保寿险董事,太保资产管理董事,本公司董事等。 周斌:男,1966年4月出生,拥有研究生学历,2016年05月起任本公司副总经理,任职批准文号保监许可[2016]450号。周先生现任上海太保蓝公益基金会理事。周先生曾任太保集团信息技术中心人力资源和综合管理部总经理,上海市金融工委干部人事处副处长(挂职),太保集团人力资源部总经理,本公司首席风险官等。 宋全华:男,1973年2月出生,拥有本科学历、硕士学位。2021年9月起任本公司副总经理,任职批准文号银保监复[2021]691号。宋先生曾任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办公室秘书处秘书,太保寿险公司宁波分公司副总经理、大连分公司总经理、总部党务工作部部长、新渠道业务部总经理、法人渠道业务市场部总经理、健康养老事业中心副总经理、团体业务事业中心副总经理、太平洋医疗健康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等。 尹艳玲:女,1972年6月出生,拥有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中国精算师资格、经济师职称,2021年9月起任本公司财务负责人,任职批准文号银保监复[2021]729号,2022年8月起任本公司总精算师,任职批准文号银保监复[2022]532号,2022年8月起任本公司董事会秘书,无需再次核准。尹女士曾任太保集团计划财务部精算管理处处长、计划财务部总经理助理、财务投资部/精算部副总经理(主持工作)、财务管理部/精算部副总经理(主持工作)、风险管理部/风险监控部副总经理、财务管理部/精算部总经理、精算部总经理,太保寿险精算部总经理,本公司临时财务负责人、精算临时负责人等。 蒋洪浪:男,1964年11月出生,拥有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高级审计师职称,2019年01月起任本公司审计责任人,任职批准文号银保监复[2019]128号。蒋先生现任太保集团审计科技部总经理。蒋先生曾任太保集团审计部资深审计师、审计管理部副总经理、远程审计部总经理、数字化审计技术部总经理等。在此之前,蒋先生曾任贵州工业大学应用数学所副教授等。 备注:自2023年10月31日起,马波勇、陈秀娟任本公司董事,潘艳红、王明超不再任本公司董事。 (四) 子公司、合营企业和联营企业 (有■ 无□) 联营企业:上海质子重离子医院。我司于 2016 年 1 月完成了对上海质子重离子医院的参股投资,持股金额1亿元,持股比例20%。 本季度无变化。 (五) 报告期内违规及受处罚情况。 (有□ 无■) 我司报告期内无违规及受处罚情况。 三、主要指标 (一)偿付能力充足率指标 指标名称 本季度数 上季度可比数 下季度预测数 1,093,368.89 1,027,867.56 1,120,614.85 认可资产(万元) 744,616.39 686,553.73 767,573.61 认可负债(万元) 348,752.50 341,313.83 353,041.24 实际资本(万元) 298,459.82 299,449.23 277,728.30 核心一级资本(万元) 14,923.71 10,646.44 19,410.80 核心二级资本(万元) 35,368.96 31,218.15 55,902.13 附属一级资本(万元) 0.00 0.00 0.01 附属二级资本(万元) 135,169.05 126,967.78 143,775.40 最低资本(万元) 134,146.05 126,081.91 142,687.27 可资本化风险最低资本(万元) 1,022.99 885.87 1,088.13 控制风险最低资本(万元) - - - 附加资本最低资本(万元) 偿付能力溢额(万元) 178,214.48 183,127.89 153,363.70 核心偿付能力溢额(万元) 213,583.45 214,346.05 209,265.84 综合偿付能力溢额(万元) 232 244 207 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 258 269 246 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 (二)流动性风险监管指标 指标名称 本季度数 上季度可比数 报告期的实际净现金流(万元) -10,770.30 87.82 经营活动净现金流回溯不利偏差率(%) 54 245 基本情景下公司整体流动性覆盖率(未来 3个月)(%) 118 121 基本情景下公司整体流动性覆盖率(未来 12个月)(%) 104 105 必测压力下公司整体流动性覆盖率(未来 3个月)(%) 716 645 必测压力下公司整体流动性覆盖率(未来 12个月)(%) 222 176 自测压力下公司整体流动性覆盖率(未来 3个月)(%) 512 540 自测压力下公司整体流动性覆盖率(未来 12个月)(%) 213 212 必测压力情景下不考虑资产变现的流动性覆盖率(未来 3个月)(%) 119 168 必测压力情景下不考虑资产变现的流动性覆盖率(未来 12个月)(%) 55 64 自测压力情景下不考虑资产变现的流动性覆盖率(未来 3个月)(%) 160 201 自测压力情景下不考虑资产变现的流动性覆盖率(未来 12个月)(%) 129 148 (三)流动性风险监测指标 指标名称 本季度数 上季度可比数 经营活动净现金流(万元) -15,594.46 -21,773.06 综合退保率(%) 0.19 0.17 分红/万能账户业务净现金流 - - 规模保费同比增速(%) 75.85 61.22 现金及流动性管理工具占比(%) 2.48 3.73 季均融资杠杆比例(%) 4.89 4.16 AA级(含)以下境内固定收益类资产占比(%) - - 持股比例大于 5%的上市股票投资占比(%) - - 应收款项占比(%) 18.56 16.05 持有关联方资产占比(%) 3.65 3.88 (四)主要经营指标 指标名称 本季度数 本年累计数 保险业务收入(万元) 174,102.24 615,608.65 净利润(万元) -866.78 3,050.84 总资产(万元) 912,366.80 912,366.80 净资产(万元) 332,865.61 332,865.61 保险合同负债(万元) 416,261.40 416,26 1.40 基本每股收益(元) 0.00 0.01 净资产收益率(%) -0.26 0.92 总资产收益率(%) -0.10 0.34 投资收益率(%) 0.28 2.41 综合投资收益率(%) 0.23 3.30 注:上表中净利润、总资产、净资产、保险合同负债指标根据公司财务报告数据披露(公司财务报告根据中国财政部 2017 年修订印发的《企业会计准则第 22 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和2020年修订印发的《企业会计准则第25号—保险合同》等中国企业会计准则编制);基本每股收益、 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收益率依据前述指标结果,按照《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规则第18号:偿付能力报告》第二十四条规定的公式计算。 (五)近三年平均投资收益率和平均综合投资收益率 公司近三年平均投资收益率和平均综合投资收益率分别为4.26%和3.18%。 四、风险管理能力 (一)公司类型 公司成立于2014年12月,2023年截至12月末,我司签单保费152,984.50万元,总资产1,109,999.12万元。现已正式开业4家省级分公司,根据《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规则第12号:偿付能力风险管理要求与评估》,属于Ⅱ类保险公司。 (二)风险管理改进措施以及实施进展 2023年四季度公司据《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规则第11号:偿付能力风险管理要求与评估》等有关监管规定,按照监管评估反馈意见,结合自身风险特性及风险水平,稳步实施偿付能力风险管理工作和监管反馈整改工作,不断完善偿付能力风险管理机制。四季度,公司主要采取的风险管理改进措施如下: 1.围绕监管反馈整改计划,持续推动偿二代II期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工作,23年内15项需完成整改计划全部整改完毕。4季度推动完成的SARMRA整改工作包括:在关联交易方面,维护更新关联方名单库,删减或修正关联关系;在风险偏好方面,设定线上、线下综合成本率及各业务中心综合成本率风险限额,制定3季度风险偏好超限处置及风险管理建议13项;在风险管理制度方面,组织各分公司制定了分公司操作风险管理实施细则和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在风控机制方面,制定准备金充足性的风险评估框架和方法,加密投管人沟通会频率由季度调整为月度。 2.组织开展了声誉风险事件应急演练工作,设计并建立了自媒体类声誉风险事件的应对策略和应对资源,按照无法判断真实情况、真实报道和虚假报道三类自媒体舆情,制定了核查、响应、澄清、问责和修复的具体措施,以及明确了可用媒体资源,为公司发生重大自媒体负面事件时的有序、有效应对提供了策略和工具。 3.组织开展2023年度风险管理自评估工作,检视风险管理体系建设情况,制定2024年风险管理薄弱环节改进计划。 2023 年四季度公司风险管理体系及各项风险管理工作持续按照公司各项风险管理制度及流程落实和执行。在公司风险管理体系和风险偏好体系运作下,四季度公司未发生重大风险事件。 (三)关于2023年SARMRA 评估结果 公司最近一期SARMRA监管评估为2022年度 SARMRA 监管评估,评估结果为80.15分。其中,风险管理基础与环境16.29分,风险管理目标与工具 7.69 分,保险风险管理7.98 分,市场风险管理 8.14分,信用风险管理 8.13分,操作风险管理 8.16 分,战略风险管理 7.81 分,声誉风险管理7.89 分,流动性风险管理 8.06 分。 (四)2023年度风险管理自评估 根据《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规则第18号:偿付能力报告》第三十条规定:保险公司应当对照《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规则第12号:偿付能力风险管理要求与评估》中对风险管理的各项要求,每年至少开展一次风险管理自评估,客观评价公司的风险管理能力,查找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和需要改进的地方。2023年4季度公司风险合规部制定了2023年度风险管理自评估工作方案,组织各大类风险牵头部门收集自评估材料开展自评估工作,系统梳理、客观评价公司偿付能力风险管理体系及管理能力的自评估工作,按照从严自评的基本原则和责任部门初评、风险合规部复评的评估方法,认真总结2023年度偿付能力风险管理工作情况,主动识别偿付能力风险管理存在的薄弱环节,及时制定风险管理制度及流程的整改计划,现将2023年度风险管理自评估工作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1、风险管理自评估情况 本次自评估从制度健全性和遵循有效性两个纬度对公司偿付能力风险管理能力逐项进行符合程度评估,自评估结果为:总87.88分(满分100分),各主要评估项目评分具体结果如下: (一)基础与环境 评估得分18.37分(满分20分)。 (二)目标与工具 评估得分8.15分(满分10分)。 (三)保险风险管理 评估得分8.68分(满分10分)。 (四)市场风险管理 评估得分8.89分(满分10分)。 (五)信用风险管理 评估得分8.76分(满分10分)。 (六)操作风险管理 评估得分8.66分(满分10分)。 (七)战略风险管理 评估得分8.36分(满分10分)。 (八)声誉风险管理 评估得分8.94分(满分10分)。 (九)流动性风险管理 评估得分9.06分(满分10分)。 公司根据最近一次2022年度偿付能力风险管理能力监管评估反馈、2022年度SARMRA内部审计评估结果,结合自身风险水平和风险管理状况,在2023年度内进行了偿付能力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差距分析, 并制定了2022年度监管评估整改计划,设立了偿付能力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的战略目标和改进方向。本年度内,公司在董事会、经委会领导下,根据集团一体化风控框架,重点开展了偿二代II期偿付能力风险管理体系的监管反馈整改工作。 2、偿付能力风险管理状况 公司按照SARMRA监管要求,以SARMRA监管评估为契机,结合公司自身风险水平和管理需要,在偿二代II期规则指引下,建立偿付能力风险管理能力建设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按照公司组织架构变化,进一步完善风险管理组织体系和制度体系,优化风险管理绩效考核规则,强化风险管理流程执行,公司风险管理意识和管理能力在监管指引和公司内部监督下持续提升。公司2023年度风险管理自评估具体情况如下: (一)基础与环境 制度健全性: 2023 年公司对《偿付能力风险管理政策》进行了修订和完善,公司风险管理工作的组织架构包括董事会、董事会下设风险管理委员会、监事会、经营委员会、经营委员会下设风险管理工作委员会、资产负债工作小组、总公司风险合规部及分公司风险合规部。 2023 年公司持续维护健全矩阵式系统化风险管理组织体系对从决策层到执行层的垂直管理架构和从事前到事后的水平管理架构进行了改进。 垂直管理架构为公司的风险治理架构由董事会负最终责任,经营委员会直接领导,资产负债工作小组负责量化风险管理、风险管理工作委员会负责非量化风险管理,风险合规部为牵头管理部门,总公司各中心、各部门及各分公司根据风险管理要求配合风险管控,覆盖所有业务单位。 水平管理架构为公司的三道防线架构: 第一道防线由总、分公司各职能部门和业务单位组成,在业务前段识别、评估、控制与报告风险; 第二道防线由董事会负责风险管理的专业委员会、经营委员会下设风险管理工作委员会和资产负债工作小组及总公司风险管理部门组成。负责对公司所管理的各类风险作出有效和客观的监督,并协助公司经营委员会控制各项风险使其符合公司的风险偏好。 第三道防线由公司委托集团审计中心履行,负责对公司已建立的风险管理流程和各项风险的控制程序和活动的有效性进行监督。 2023年公司基础与环境的相关制度符合SARMRA监管规则要求,制度健全性自评估均符合评估规则要求。 遵循有效性: 2023 年公司董事会、监事会、高级管理层、风险管理部门风险管理遵循有效性自评估情况如下: 1)董事会 2023年内公司董事会审批通过了2023年度风险偏好、风险管理政策及七大类风险管理制度的更新,通过听取和审议月度董监事报送信息、季度偿付能力报告、半年度、年度风险管理报告持续关注公司偿付能力风险状况,对高级管理层的风险管理有效性提出了要求并监督落实,按照议事规则审批了2022年4季度和2023年2季度偿付能力报告。公司董事会全面承担了风险管理责任、积极履行了风险管理决策职责。 2)董事会风险管理委员会 2023 年内公司董事会下设负责风险管理的董事会专业委员会:审计、风险管理与关联交易控制委员会,主任由具有风险管理经验的董事担任。2023 年公司审计、风险管理与关联交易控制委员会通过审查了风险偏好、风险容忍度、2022年度年度风险管理报告,2023年上半年度风险管理报告、评估了公司重大经营管理事项的风险,持续关注公司面临的各类风险及其管理状况。审查了偿付能力风险管理体系审计评估报告,评估了偿付能力风险管理体系运行的有效性。公司董事会审计、风险管理与关联交易控制委员会全面履行了各项职责。 3)监事会 2023年内公司监事会对董事会审议的关于公司风险偏好、风险容忍度、2022年度年度风险管理报告,2023 年上半年度风险管理报告等进行了审议监督。公司监事会对公司董事会及高级管理层的风险管理履职情况进行了有效监督。 4)高级管理层 2023 年公司经营委员会依据《偿付能力风险管理政策》规定的管理和审批流程,全面领导并组织执行了各项风险管理工作。公司经营委员会 2023 年审议了风险偏好声明、审批了 2023 年度风险限额体系,每季度对偿付能力风险状况通过偿付能力季度报告、风险管理季度报告进行评估并组织执行了对应的风险限额超限处置措施、定期组织专题会议研究制定偿付能力风险事件解决方案、投入资源为风险管理工作提供了风险综合评级系统、风险管理大数据可视化平台、风险监控平台、风险管理信息系统、舆情监测系统等系统管理工具的研发和使用。公司高级管理层全面履行了各项风险管理职责。 5)风险管理部门和职责 2023年公司风险合规部从事风险管理工作人员2名,在已设立分公司的上海、北京、广东、四川四家省级机构风险合规部各始终保证至少 1 名专职风险管理人员负责风险管理工作。公司风险管理部门及队伍稳定并有效运作。 根据偿付能力风险管理能力评估要求,结合公司自身风险水平状况,公司主要风险管理制度共14项,其中风险治理相关3项、一级风险管理制度7项、基础管理制度4项。经评估,2023年我司公司风险管理组织架构、风险水平及其对应的偿付能力风险管理制度体系能够匹配偿二代二期SARMRA规则。 我公司的风险管理制度体系目前包括三个层级: 第一层级:总体纲领。公司制定《偿付能力风险管理政策》、《风险偏好体系管理办法》,明确公司的风险管理组织架构、风险偏好体系、风险分类、风险管理的标准流程、应急管理、考核与责任追究等要求。 第二层级:分类管理。公司现有保险、市场、信用、操作、流动性、战略、声誉风险管理办法等大类风险管理办法以及保险欺诈风险、洗钱风险、风险管理绩效考核办法、风险管理报告工作规程、风险综合评级管理办法等。根据不同的风险分类、工作流程,分别建立相应的风险管理制度,各大类制度涵盖针对不同风险的职责分工,识别、分析、评估、控制、监测和报告等工作。 第三层级:配套制度。2023 年公司各业务中心、部门按照偿付能力风险管理能力评估要求,在各自所属职责范围内对与风险管理相关的制度进行了修订。 截至2023年末监管机构提出的风险管理制度体系及风险管理制度执行已全部整改完成,公司所有偿付能力风险管理流程均划定管理部门,各管理部门均已执行制度规定的各项风险管理流程。 6)考核评价 2023年公司依据《偿付能力风险管理政策》、《风险管理绩效考核办法》、《2023年风险合规绩效考核方案》,于2023年每季度对总公司各中心、各部门、各分公司的风险管理工作情况和风险水平情况进行了风险管理绩效考核。考核方案规定公司风险管理绩效通过偿付能力充足率(综合/核心) 、保险公司风险综合评级(IRR)/偿付能力风险管理评估(SARMRA)、流动性覆盖率、集团风险限额 、重大风险事件、风险损失情况、风险控制情况、偿二代建设情况 、监管数据质量、ESG 评价工作方面进行考评价,其中偿付能力风险管理评估(SARMRA)为偿付能力风险管理制度健全性和遵循有效性的监管评估结果。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由集团进行绩效考核,考核指标中包含了偿付能力风险管理制度健全性和遵循有效性的监管评估结果。 7)培训 2023 年公司实施了丰富多样的风险管理培训模式,年度内总共进行了新员工风险管理培训、总部各部门、各相关负责人偿二代II期监管规则培训、风险偏好体系培训、声誉风险管理培训等,并组织参加监管外部培训等风险管理培训工作,公司首席风险官、风险管理部门负责人至少参加了一次由监管机构认可的风险管理培训。2023年,公司风险管理培训自评符合监管规则的遵循要求。 (二)目标与工具 制度健全性:公司制定《偿付能力风险管理政策》、《风险偏好体系管理办法》,对目标与工具各项流程进行了制度规定,在风险管理制度中均已覆盖规则要求的各项流程。公司自评发现在偿付能力风险管理目标嵌入资产负债管理流程和建立资本管理体系的相关制度仍需进一步进行流程的细化和职责的明确。 遵循有效性: 1)风险偏好体系 2023年公司通过《偿付能力风险管理政策》、《风险偏好体系管理办法》对公司风险偏好体系的运用进行了进一步加强公司各项管理制度、重大决策在审议前均经过风险偏好评估,确保风险偏好对公司经营决策产生实质性约束作用,对可能造成风险偏好负面影响的事项采取了及时的风险管控措施。2023年公司重检了《2022年度风险偏好声明》,回顾了2022年风险偏好的执行情况,评估了 2022 年风险容忍度及风险限额指标的有效性,结合评估结果及公司 2023 年战略目标,制定了《2023 年风度险偏好声明》,对风险偏好陈述、风险容忍度进行部分调整和优化,公司风险容忍度涵盖了总体风险、量化风险和非量化风险。经董事会审批通过后,公司高级管理层审批通过了《2023年度风险限额体系》,2023年度的风险限额体系保持全面覆盖公司业务条线,公司风险合规部对风险偏好执行情况按季度进行追踪,对超限情况制定处置方案,并对可预见的超限指标按照流程规定提请高级管理层进行事前审批。2023 年公司风险偏好体系风险偏好体系管理工作由风险合规部统筹各部门分部执行,未发生突破风险偏好容忍度的情形,公司风险水平整体在预期可控范围以内。自评发现公司在建立和完善风险偏好传到机制和确保将风险偏好体系融入公司经营决策方面的工作仍需进一步加强。 2)风险管理工具 (1)业务规划和全面预算 2023 年公司面临业务转型,细致规划,科学制定全面预算,制定过程中充分评估、运用利润测试模型、多情形压力测试等测试程序,全面预算全部工作底稿留档备查。公司风险合规部依据风险偏好要求对全面预算进行了独立的风险评估并编制风险评估报告提交首席风险官,首席风险官于全面预算提交董事会前对风险评估报告及业务规划与预算报告进行了审批。 (2)资产负债管理 2023年在遵循方面按照监管要求进行了定性及定量评估,每季度监控期限匹配、现金流匹配、成本收益匹配情况,编制季度和年度资产负债管理报告,资产负债管理重大事项均能够按照制度规定程序进行决策,风险管理部门对资产负债匹配风险予以识别、预警,并提供管控建议。自评发现,公司需进一步提升资产与负债的匹配结果来体现资产负债管理的有效性。 (3)资本规划与配置 公司根据三年业务规划和发展战略,制定了2023-2025年度三年滚动资本规划,及时完成监管机构报送工作。自评发现,公司资本规划的不确定性仍较高,资本规划制度建设、考核评价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 (4)压力测试 2023 年公司按照偿付能力压力测试管理办法完成各项偿付能力压力测试流程,根据压力测试结果向高级管理层建议了管控措施。自评发现公司在偿付能力压力测试的结果应用和采取管理措施等方面应进一步加强。 3)信用评级和应急管理 公司风险管理政策规定了外部信用评级要求,公司制定了外部信用评级管理办法,并落实执行。 在应急管理方面,2023 年公司组织修订了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及各项分预案,组织开展了偿付能力恶化、流动性应急计划和声誉风险事件演练,形成总结报告、更新应急措施。公司偿付能力应急体系进一步完善,公司自评发现公司的应急处置能力仍需进一步加强。 (三)保险风险管理 制度健全性: 公司已制定《保险风险管理办法》明确保险风险管理的主管部门、分管部门及配合部门,对保险风险的各环节的责任进行了明确分工,并规定了保险风险的限额设定、计量、监测和报告程序,保险风险管理办法已全面覆盖监管要求和公司实际管理需要。 遵循有效性: 公司各部门在承保、核保、保全、理赔、再保险等环节分别于年内进行了制度完善和执行优化,公司风险合规部对保险风险每季度进行了计量、监测、评估和报告。自评发现公司在各环节责任人及审批流程、执行各环节管理制度、保险风险限额制定和超限处置、未决赔案管理、销售政策、核保政策按照回溯结果调整等方面需进一步完善。 (四)市场风险管理 制度健全性: 公司已建立《市场风险管理办法》,根据公司投资管理模式和投资资产水平对市场风险管理制度与公司业务性质、规模和风险特征等进行适配,明确了市场风险管理的主管部门、分管部门及配合部门,对市场风险的限额管理制度、内部控制流程、风险计量监测、资产负债管理、风险管理工作流程、利率风险管理、权益价格风险管理、房地产价格风险管理、境外资产价格管理等内容进行了流程细化和操作规范。在制度健全性方面,市场风险管理办法已全面覆盖监管要求和公司实际管理需要。出于委托投资模式的特殊性,公司自身对权益价格风险管理的实施细则需进一步细化,提升操作性。 遵循有效性: 在遵循有效性方面,公司在风险偏好的约束下为每类资产设定风险限额,风险限额分解为一级限额及二级限额,规定并执行了限额设定的方法以及调整、超限审批处理的流程等,公司实行全委托投资管理模式,按照《保险资金运用管理办法》进行市场风险内部控制,投资管理人严格履行了利率、权益等风险管理流程,公司发挥主体责任对市场风险每季度进行了计量、监测、评估和报告。 自评发现公司在遵循方面分析宏观经济状况和货币政策,通过久期、凸性、剩余期限、情景分析、在险价值等方法分析利率风险的特征和变动规律,投资管理人在市场风险管理中起到重要作用,公司难以完全自主掌控市场风险管理的有效性。 (五)信用风险管理 制度健全性: 公司已建立《信用风险管理办法》,明确了信用风险管理的主管部门、分管部门及配合部门,对信用风险的内部评级体系、限额管理制度、投资交易对手资信管理、再保险交易对手资信管理、应收保费及应收款项管理及信用风险的识别、计量、监测和报告进行了规定。信用风险管理办法已全面覆盖监管要求和公司实际管理需要。 遵循有效性: 公司在风险偏好的约束下为设定信用风险总体限额并将总体风险限额分解为一级限额及二级限额,明确了限额设定的方法以及调整、超限审批处理的流程等,公司制定并执行了《投资信用风险管理暂行办法》、《再保险交易对手资信管理制度》、《应收款项管理办法》等信用风险配套制度,公司投资管理部对信用风险每季度进行了计量、监测、评估和报告。财务管理部积极搭建应收保费管理平台,加强基础风险管理系统化。自评发现公司在遵循方面,由于委托投资模式的特殊性难以建立自身的交易对手库,且在信用风险限额细分、风险隐患预警、应收保费催收考核方面仍需进一步加强。 (六)操作风险管理 制度健全性: 公司已建立《操作风险管理办法》,明确了操作风险管理的主管部门及配合部门,对操作风险的管理方法和流程、识别、分析、监测和报告机制、管理规范、分类管理标准进行了规定。公司制定了《偿付能力信息公开披露内部控制管理办法》对偿付能力信息披露的各环节进行了规范。公司操作风险管理办法、偿付能力信息公开披露内部控制管理办法已全面覆盖监管要求和公司实际管理需要。 遵循有效性: 公司每季度组织各部门通过风险限额(关键风险指标)、操作风险损失事件收集对操作风险进行识别和分析,风险合规部对操作风险事项进行了风险审查,组织开展了年度操作内控与风险自评估工作,评定高风险领域及重要业务事项并制定了重点控制措施,公司各部门对按照内部控制基本准则对所属业务条线制定了工作管理制度和流程,公司建立了运营所需要的信息系统,建立总、分授权体系、培训和轮岗规则,同时对操作风险每季度进行了计量、监测、评估和报告,偿付能力季度报告、年报等信息披露及时、全面、准确完成。公司每季度收集操作风险损失事件,经审批后纳入操作风险损失事件库。自评发现公司在遵循方面,由于客观存在操作风险识别无法达到 100%的全面监控水平,公司对可能出现操作风险的业务流程、人员、系统和外部事件等因素进行识别和分析、损失事件收集和分析、操作风险问题持续改进、高风险领域重点控制等需通过更加全面的操作风险识别工具从而进一步提升管理效用。 (七)战略风险管理 制度健全性: 公司已建立《战略风险管理办法》,明确了战略风险管理中的管理架构与职责分工,战略制定和战略实施的管理流程、工作机制和流程。公司于2022年6月修订了《发展规划管理办法》,明确了战略规划管理体系中战略规划的制定流程、实施流程、评估流程和控制,并列明公司发展规划“八大要素”。在制度健全性方面,公司战略风险管理办法和发展规划管理办法已全面覆盖监管要求和公司实际管理需要。 2023年,公司在人力绩效、业务和投资领域完善制度建设,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强业务和投资战略管理。 遵循有效性: 公司建立了与战略风险特点相适应的大类风险管理架构,并根据偿二代监管规则指引和评估反馈,坚持推进绩效考核制度的有效落地,并通过明确业务战略职责分工,加强与投管人的沟通频次等方式,进一步提升业务和投资战略管理。公司战略规划始终与集团战略目标保持一致,在集团大健康战略指引下,公司基于战略风险识别、评估、监控和报告的完整体系,推动各项战略风险管理工作有序进行。2023 年公司各项经营指标持续向好,面向未来的自主性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提升,战略风险整体可控,未发生风险隐患事件。 (八)声誉风险管理 制度健全性: 公司已建立《声誉风险管理办法》、《声誉风险管理实施细则》,明确了董事会、监事会、高级管理层的声誉风险管理职责,声誉风险管理的主管部门、配合部门,以及各部门、各分支机构的声誉风险管理职责,建立起包括事前评估、风险监测、风险分级、应对处置、信息报告、考核问责及全流程评估各环节的全流程闭环管理体系,并持续开展常态化建设。公司声誉风险管理制度已全面覆盖监管要求和公司实际管理需要。 遵循有效性: 公司借助集团及公司舆情监测供应商开展实时舆情监测,定期组织舆情风险专项排查评估,切实做好声誉风险的事前防范工作。公司建立起覆盖所有职能部门、机构的声誉风险兼岗管理员团队,组织开展培训演练,从而构建业务一道防线声誉意识,加强应对处置能力。2023年公司未发生Ⅰ、Ⅱ级重大声誉风险事件,未发现重大声誉风险隐患,公司主要舆情信息为正面及中性信息。自评发现公司在遵循方面,在开展各类压力测试过程中尚未就声誉风险设置单独参数,未能精确考虑声誉风险的影响。 (九)流动性风险管理 制度健全性: 公司已建立《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明确了董事会、高级管理层的流动性风险管理职责,对流动性风险管理的主管部门、风险分管部门及配合部门,流动性风险偏好和限额管理、考核问责、日常现金流管理、保险业务流动性评估、融资流动性评估、投资业务流动性评估、再保险业务流动性评估、各类风险流动性评估、重大事件评估、现金流压力侧、流动性应急计划、流动性风险的识别、分析、监测、评估和报告进行了规定。公司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风险管理办法已全面覆盖监管要求和公司实际管理需要。公司流动性压力测试方面的联动机制需进一步优化,明确分析和信息关联传导路径,更好地共同监测和管理。 遵循有效性: 公司董事会、高级管理层审批了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流动性风险偏好、承担流动性风险的管理责任,每季度通过偿付能力信息、风险综合评级信息、财务报表等多种工具关注流动性风险评估结果,审批流动性风险信息披露内容,高级管理层组织了流动性风险超限的处置工作,公司流动性风险管理工作由各相关部门分工,财务管理部牵头完成,主要进行了现金流监测、流动资产比例管控、再保险工具运用、季度现金流压力测试、更新流动性应急计划并开展演练等工作,公司对流动性风险每季度进行了计量、监测、评估和报告。自评发现公司在遵循方面,建立流动性管理信息系统、估计每日现金流需求预测、保险业务和投融资业务的事前流动性风险评估、不同风险之间的流动性风险相关性评估、重大事件流动性风险评估等执行工作需进一步细化和加强。 3、2024年改进计划 本次自评估结果显示,公司风险管理制度体系已基本符合偿二代II期各项规则要求,重点需要进一步加强风险管理工作的遵循有效性。根据本次自评结果发现的薄弱化解公司拟定了2023年提升偿付能力风险管理能力的初步主要改进计划。 (一)基础与环境 公司将根据公司转型变革发展形势持续完善公司风险管理组织架构和风险管理制度体系,优化风险管理绩效考核体系,加强偿付能力风险管理的常态化培训机制。 (二)目标与工具 公司将进一步优化风险偏好体系,持续推进风险偏好融入经营决策的系统性工作,进一步发挥资产负债管理工作对公司经营的引导作用,强化压力测试结果的运用,并提升资本规划能力。 (三)保险风险管理 公司将加强和改进保险风险限额的设定和细化,实现对保险风险的硬约束,同时,持续对在售产品进行赔付、费用分析后,对销售和核保政策进行有效调整。 (四)市场风险管理 公司将对市场风险的内部控制流程、利率风险管理、资产负债风险管理及市场风险统筹管理工作进行改进。 (五)信用风险管理 公司将进一步加强信用风险管理执行工作和强化应收款项的信用风险管理体系。 (六)操作风险管理 公司将对操作风险的风险隐患、损失事件进一步加大识别力度,更加全面、深入识别各条线风险水平,对识别的问题改进情况和高风险领域重点控制情况加强追踪和督导。 (七)战略风险管理 公司将在充分考虑市场环境、风险偏好、资本状况、公司能力等因素的前提下,制定新三年发展规划的战略目标和实施举措,并进一步加强业务和投资领域的战略风险管理,强化日常风险的识别、分析、监控和报告机制。 (八)声誉风险管理 公司将进一步强其他风险与声誉风险关联性评估工作,并研究设计声誉风险压力测试参数。 (九)流动性风险管理 公司将完善流动性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同时在流动性风险管理环节,增加各业务中心作为流动性风险节点参与和管理职能部门,有效传导流动性管理思路,加强保险业务、投融资业务、重大事项的流动性风险评估工作。 五、风险综合评级(分类监管) (一)最近两次风险综合评级结果 公司收到金融监管总局 2023年 3季度和 2023年 2季度风险综合评级评价结果被评定为BB类,属于偿付能力达标,且操作风险、声誉风险、战略风险和流动性风险水平小的保险公司。 (二)公司已经采取或拟采取的措施 2023年 4季度,公司持续对照《保险公司难以量化风险评价标准》对自评估认为可优化改进的操作风险、战略风险指标采取了重点控制措施。操作风险方面,公司持续保持各项营运作业时效和质量,着重改进理赔申请支付时效、保险欺诈案件应对和投诉风险化解工作。 战略风险方面,公司高管任职情况和业务发展较为稳定。声誉风险方面,公司保持不发生重大负面舆情的态势。 (三)操作风险、战略风险、声誉风险和流动性风险自评估情况 流动性风险:公司流动性风险主要源于保险合同的赔付、日常经营支出和投资资产减值。 截至2023年4季度,公司未发生流动性风险情形,公司持有较高比例的流动性资产,五日变现比例维持在较好水平,能够有效应对各类流动性需求,同时公司保持一定融资杠杆比例,维持融资活跃度,确保公司能够在突发情况下能够及时融入部分资金,缓解流动性压力。公司流动性来源整体大于流动性需求,流动性缺口风险较低。 操作风险:合规内控方面,2023年4季度公司未发生违规、未受到监管机构的行政处罚,亿元标准保费违规指数和亿元标准保费监管处罚率保持为 0。信息系统方面,公司核心系统可用率保持在100%,未发生因信息系统故障导致的经济损失事件。人员方面,职工队伍较为稳定。公司 4 季度内未发生销售、承保、保全、理赔、投资等业务条线的操作风险损失事件,未发生保险欺诈犯罪案件。 声誉风险:公司舆情监测体系包括集团舆情监测系统及第三方专业舆情监测服务,各舆情监测工具和服务能够实现每日主动对公司、交易对手进行负面舆情监测。在日常工作中,公司按照事前评估、事中处置和事后问责流程严格执行各项声誉风险管理流程。2023年4季度公司未发生一、二级媒体及其他媒体报道的声誉风险事件。 战略风险:公司结合宏观经济形势、市场趋势、自身经营定位和竞争优势及集团整体目标,设定公司自身战略目标。按照公司《2021-2023年发展规划》和年度经营目标,通过任务分解和落实,定期经营业绩分析,积极分析外部环境和内部优劣势,公司及时制定了适应市场环境的战略决策,不断识别、评估和控制公司战略风险。2023年4季度,公司各项风险管理工作在战略风险管理办法下有序进行,服务于董事会战略推动的同时,与战略落地工作紧密连接,形成战略评估、监控和报告的完整体系,未发生风险隐患事件。 六、管理层分析与讨论 (一)偿付能力充足率分析 1.实际资本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实际资本为348,752.50万元,较上季度增加7,438.66万元,主要是由于保单盈余上升以及净利润贡献上升。 2.最低资本 我司本季度末最低资本为 135,169.05 万元,比上季度末上升 6.5%,主要原因是业务规模快速增长,导致寿险业务和非寿险业务保险风险增加;股票资产规模增加,导致市场风险最低资本增加;参与计算利率风险的资产规模增加,导致利率风险最低资本的增加。其中寿险业务保险风险最低资本 89,344.09 万元,非寿险业务保险风险最低资本 71,392.25万元、市场风险最低资本为 35,596.99万元,信用风险最低资本为 30,174.44万元,可资本化风险分散效应为77,456.60万元,控制风险最低资本为1,022.99万元。 3. 偿付能力充足率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核心偿付能力溢额为 178,214.48万元,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为232%;公司综合偿付能力溢额为213,583.45万元,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为258%。本季度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以及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比上季度下降12pt和11pt,主要是由于业务增长带来的最低资本要求增加所致。 (二)流动性风险分析 本季度净现金流为-1.08亿,主要是投资活动现金流出较多;经营活动净现金流相比预测值差异为0.22亿,回溯偏差率为54%,符合监管要求。本季度末,公司各类情景下的流动性覆盖率指标以及各项流动性监测指标均符合监管要求。 我司将严格按照监管关于偿付能力现金流预测的要求,综合考虑业务发展及市场变化等因素,定期评估流动性风险管理机制和制度的有效性,必要时采取有效措施以确保流动性风险水平的合理性。 中财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