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士达(002518):深圳科士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3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募集说明书(修订稿)
原标题:科士达:深圳科士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3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募集说明书(修订稿) 证券代码:002518 证券简称:科士达 深圳科士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深圳市南山区高新北区科技中二路软件园 1栋 4楼 401、402室) 2023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 A股股票 募集说明书 (修订稿) 保荐人(主承销商) 声明 本公司及全体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承诺募集说明书及其他信息披露资料不存在任何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对其真实性、准确性及完整性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本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承诺募集说明书及其他信息披露资料不存在任何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对其真实性、准确性及完整性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深圳证券交易所对本次发行所作的任何决定或意见,均不表明其对申请文件及所披露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作出保证,也不表明其对发行人的盈利能力、投资价值或者对投资者的收益作出实质性判断或保证。任何与之相反的声明均属虚假不实陈述。 根据《证券法》的规定,证券依法发行后,发行人经营与收益的变化,由发行人自行负责。投资者自主判断发行人的投资价值,自主作出投资决策,自行承担证券依法发行后因发行人经营与收益变化或者证券价格变动引致的投资风险。 重大事项提示 公司特别提醒投资者注意下列重大事项或风险因素,并认真阅读本募集说明书相关章节。 一、本次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情况 1、本次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的相关事项己经公司第六届董事会第八次会议、2023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本次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在获得深交所审核通过和中国证监会同意注册后方可实施。 2、本次向特定对象发行的股票种类为境内上市的人民币普通股(A股)。每股股票面值为人民币 1.00元。 3、本次发行采取向特定对象发行人民币普通股(A股)的方式,公司将在通过深交所审核并经中国证监会作出予以注册决定后的有效期内选择适当时机实施。 4、本次发行的发行对象不超过 35名(含 35名),为符合条件的特定投资者,包括符合中国证监会规定的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证券公司、信托公司、财务公司、保险机构投资者、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以及符合中国证监会规定的其他法人、自然人或其他合格的投资者。其中,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证券公司、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以其管理的二只以上产品认购的,视为一个发行对象;信托公司作为发行对象,只能以自有资金认购。 最终发行对象由董事会根据股东大会的授权在本次发行通过深圳证券交易所审核并经中国证监会同意注册后,按照中国证监会、深圳证券交易所的相关规定,根据竞价结果与本次发行的保荐人(主承销商)协商确定。若国家法律、法规对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的发行对象有新的规定,公司将按新的规定进行调整。 本次发行的发行对象均以现金方式认购本次发行的股份。 5、本次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完成后,投资者认购的本次发行的股票自发行结束之日起 6个月内不得转让,法律法规对限售期另有规定的,依其规定。本次发行对象所取得上市公司向特定对象发行的股份因上市公司分配股票股利、资本公积金转增等形式所衍生取得的股份亦应遵守上述股份锁定安排。限售期结束后按中国证监会及深圳证券交易所的有关规定执行。 6、本次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的定价基准日为公司本次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的发行期首日。本次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的发行价格不低于定价基准日前 20个交易日公司股票交易均价的 80%(定价基准日前 20个交易日股票交易均价=定价基准日前 20个交易日股票交易总额/定价基准日前 20个交易日股票交易总量)。 股票在定价基准日至发行日期间发生派息、送股、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等除权除息事项,则前述发行价格将进行相应调整。 在前述发行底价的基础上,最终发行价格将在公司取得中国证监会关于本次发行同意注册批复文件后,由公司董事会在股东大会的授权范围内与保荐人(主承销商)根据发行对象的报价情况,以竞价方式确定。 7、本次向特定对象发行拟发行股票数量按照本次向特定对象发行募集资金总额除以最终询价确定的发行价格计算得出,且发行数量不超过本次向特定对象发行前公司总股本的 15%,即不超过 88,046,114股(含本数)。最终发行数量将在深交所审核通过及中国证监会同意注册的范围内,由公司董事会或董事会授权人士根据股东大会的授权及发行时的实际情况,与认购对象及本次发行的保荐人(主承销商)协商确定。 若公司在董事会决议日至发行日期间发生分配股票股利、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股权激励、股票回购注销等事项引起公司股份变动,本次向特定对象发行的发行数量将做相应调整。最终发行股票数量以深交所审核通过及中国证监会同意注册的数量为准。 8、本次向特定对象发行决议的有效期为自公司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之日起 12个月。 9、本次向特定对象发行的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 237,341.13万元(含本数),扣除发行费用后的募集资金净额用于投资以下项目: 单位:万元
10、本次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不会导致公司控制权发生变化,亦不会导致公司股权分布不具备上市条件。 11、本次向特定对象发行的股份将申请在深交所上市。 12、本次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前公司滚存的未分配利润,由本次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完成后公司的新老股东按照发行后的股份比例共享。 13、根据中国证监会《关于进一步落实上市公司现金分红有关事项的通知》和《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 3号——上市公司现金分红》及《公司章程》等有关规定,公司董事会制定了《深圳科士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来三年(2023年-2025年)股东回报规划》。 14、本次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后,公司的每股收益短期内存在下降的风险。 特此提醒投资者关注本次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摊薄股东即期回报的风险。虽然本公司为应对即期回报被摊薄风险而制定了填补回报措施,但所制定的填补回报措施不等于对公司未来利润做出保证,投资者不应据此进行投资决策。投资者据此进行投资决策造成损失的,公司不承担赔偿责任。 15、本次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方案最终能否通过深交所审核并经中国证监会作出予以注册决定尚存在不确定性,提醒投资者注意相关风险。 二、重大风险提示 本公司特别提醒投资者仔细阅读本募集说明书“第六节 与本次发行相关的风险因素”的相关内容,并重点关注以下风险: (一)新能源光伏及储能行业产能过剩风险 在实现碳中和、碳达峰的目标与保障能源安全的驱动下,全球新能源光伏及储能行业处于高速发展阶段。面对广阔的发展前景和旺盛的市场需求,行业内主要企业持续扩张产能,同时吸引较多新增市场参与者加入竞争,导致行业新增产能大幅增加,市场竞争加剧。若下游市场需求增速不及行业扩产速度,或行业去库存周期持续较长时间,则新能源光伏及储能行业将存在一定产能过剩的风险,可能对公司未来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导致存在收入波动以及经营业绩下滑的风险。 (二)公司对最主要客户存在依赖的风险 报告期各期,公司前五大客户销售金额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17.51%、18.88%、35.75%和 40.05%。其中,2022年、2023年 1-9月第一大客户未发生变化,销售占比分别为 25.14%、28.34%,占比较高。若未来公司与该客户的储能产品业务合作规模进一步增长,存在公司向该客户销售金额及占比进一步增加的可能性。若未来公司与该客户的合作关系终止或发生变化,或该客户因其自身经营原因、宏观经济环境、地缘政治冲突、行业去库存周期持续较长时间等因素发生重大不利变化而减少对公司产品的采购,而公司新客户拓展不及预期,将会对公司未来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三)公司对最主要供应商存在依赖的风险 报告期各期,公司前五大原材料供应商采购金额占当期原材料采购总金额的比例分别为 21.76%、21.09%、37.30%和 41.35%。其中,2022年、2023年 1-9月第一大供应商未发生变化,采购占比分别为 24.23%、29.04%,占比较高。若未来公司与该供应商的储能电池业务合作规模进一步增长,存在公司向该供应商采购金额及占比进一步增加的可能性。若公司向该供应商采购电芯等原材料难以得到及时响应,且公司无法通过自身生产或者寻找替代供应商的方式满足原材料采购需求,将对公司的生产经营产生不利影响。 (四)境外业务法律风险 发行人业务覆盖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报告期内来自于中国大陆以外的营业收入增长较快,占公司 2020至 2023年 1-9月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 34.82%、35.82%、55.75%和 61.30%。 在境外开展业务和设立机构需要遵守所在国家和地区的法律法规,尽管公司长期以来通过本地化运营积累了丰富的境外经营经验,但如果业务所在国家和地区的法律法规或者产业政策发生变化,或者上述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环境发生动荡,均可能给公司境外业务的正常开展和持续增长带来不利影响。 (五)光伏行业政策风险 光伏行业属于各国普遍关注和重点发展的新兴产业。随着光伏行业技术的不断进步,光伏发电成本逐年下降,但与传统能源相比,目前光伏发电成本仍有一定差距,在很多国家和区域仍然需要政府的补贴政策支持,光伏行业受政策的影响大,行业景气度与政策关联度较高。如 2018年度国内发布了“531”新政,对分布式光伏电站建设的年度建设规模进行了限制,并对上网电价进行了调降。国内光伏市场需求迅速萎缩,给产业链各企业的经营业绩造成较大不利影响。未来若发行人主要市场所在国家和地区的光伏补贴政策出现重大不利变化,如补贴大幅降低或取消,而光伏发电成本下降的幅度显著低于补贴下降的幅度,将导致市场需求和整个光伏行业的发展受到较大负面影响,从而使发行人面临产品销量、价格及经营业绩大幅下降的风险。 未来如果发行人境外主要销售国家或地区经济形势或者能源结构发生较大不利变化,或者就光伏逆变器等产品发起贸易摩擦和争端,或者因政治、经济环境变化出台不利于发行人产品的进出口的相关贸易及关税政策,将会对发行人的境外业务开拓和境外市场销售产生不利影响。 (六)应收账款回收风险 报告期各期末,公司应收账款账面价值分别为 89,904.79万元、96,170.99万元、129,662.80万元和 133,722.79万元,占期末资产总额的比例分别为 21.75%、19.43%、20.85%和 19.41%。报告期内,公司应收账款周转率分别为 1.96、2.32、3.10和 3.32(年化)。随着业务规模的快速扩大,公司应收账款增速较快。倘若客户因审批流程长或经营状况出现恶化等原因拖延付款,将会造成公司应收账款增加甚至出现坏账的情况。因此,公司存在应收账款回收的风险。 (七)技术升级和研发失败风险 发行人主营产品包括智慧电源及数据中心设备、光伏逆变器及储能设备、新能源充电设备。随着新能源在全球能源结构中的占比不断提高以及能源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光伏等可再生能源行业呈现技术综合性强、更新快、研发投入高、技术竞争加剧等特点。发行人主营产品的核心部件,需要根据光伏行业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不断进行技术升级和创新,同时发行人亦需要根据能源互联网的发展趋势积极储备能源服务、能源管理、能源存储、智能微网、硬件互联等能源互联网领域的相关技术。 随着行业技术水平和产品性能要求的不断提高,市场对产品更新换代的需求亦不断提高,但新产品从研发到量产并产生经济效益存在一定周期,如果发行人未能准确把握行业技术发展趋势,不能及时实现研发技术创新,新技术未能形成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或研发失败,则可能出现技术落后的风险,造成发行人相关产品的核心技术指标落后于同行业公司,使得发行人产品市场占有率下降,对公司业务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八)市场拓展不力和产能闲置风险 募投项目建设完成后,公司新能源光伏及储能产品的产能将大幅增长,对公司未来市场开拓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若未来下游光伏或储能行业等终端市场出现需求增速不及预期、行业技术路线发生重大变化、市场需求变动、行业竞争加剧等情况导致公司订单减少而公司市场拓展不力,公司新增产能不能完全消化,则公司本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存在一定的市场拓展和产能闲置风险。 目录 声明 .......................................................................................................................... 1 重大事项提示 ........................................................................................................... 2 一、本次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情况 ................................................................. 2 二、重大风险提示 ............................................................................................ 5 目录 .......................................................................................................................... 8 释义 ......................................................................................................................... 11 一、一般释义 ................................................................................................... 11 二、专业释义 ...................................................................................................12 第一节 发行人基本情况 ........................................................................................16 一、发行人基本信息 .......................................................................................16 二、股权结构、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情况 .................................................16 三、公司所处行业的主要特点及行业竞争情况 .............................................18 四、公司主要业务模式、产品或服务的主要内容 .........................................43 五、发行人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情况 ............................................................79 六、公司现有业务发展安排及未来发展战略 .................................................81 七、截至最近一期末公司财务性投资的情况 .................................................83 八、报告期内利润分配政策、现金分红政策的制度及执行情况 ..................92 九、同业竞争情况 ...........................................................................................96 十、行政处罚情况 ...........................................................................................99 第二节 本次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方案概要 ....................................................... 102 一、本次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的背景和目的 ............................................... 102 二、发行对象及其与公司的关系 .................................................................. 106 三、发行证券的价格或定价方式、 发行数量、 限售期 ............................ 106 四、募集资金金额及投向 .............................................................................. 109 五、本次发行是否构成关联交易 .................................................................. 110 六、本次发行是否导致公司控制权发生变化 ............................................... 110 七、本次发行方案已取得批准的情况以及尚需呈报批准的程序 ................ 110 第三节 董事会关于本次募集资金使用的可行性分析 ........................................ 111 一、本次募集资金的使用计划 ...................................................................... 111 二、本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基本情况和经营前景 ................................... 111 三、本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涉及立项、土地、环保等有关审批、批准或备案事项的进展、尚需履行的程序及是否存在重大不确定性 ............................ 147 四、本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与现有业务或发展战略的关系 ........................ 149 五、本次发行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募集资金主要投向公司主业 ................ 152 六、发行人的实施能力及资金缺口的解决方式 ........................................... 154 七、本次发行对公司经营管理和财务状况的影响 ....................................... 156 八、本次募投项目其他说明事项 .................................................................. 156 第四节 董事会关于本次发行对公司影响的讨论与分析 .................................... 160 一、本次发行完成后,上市公司的业务及资产的变动或整合计划 ............ 160 二、本次发行完成后,上市公司控制权结构的变化 ................................... 160 三、本次发行完成后,上市公司与发行对象及发行对象的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从事的业务存在同业竞争或潜在同业竞争的情况................................ 160 四、本次发行完成后,上市公司与发行对象及发行对象的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可能存在的关联交易的情况 .................................................................. 160 第五节 前次募集资金使用 .................................................................................. 161 第六节 与本次发行相关的风险因素 ................................................................... 162 一、业务经营风险 ......................................................................................... 162 二、财务风险 ................................................................................................. 164 三、技术风险 ................................................................................................. 165 四、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相关风险 .............................................................. 166 五、本次向特定对象发行 A股相关风险 ...................................................... 167 第七节 与本次发行相关的声明 ........................................................................... 169 公司及全体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声明 ............................................... 169 公司及全体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声明 ............................................... 170 公司及全体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声明 ............................................... 171 发行人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声明 .............................................................. 172 保荐人(主承销商)声明 .............................................................................. 173 保荐人董事长、总经理声明 .......................................................................... 174 发行人律师声明 ............................................................................................. 175 会计师事务所声明 ......................................................................................... 176 董事会声明 ..................................................................................................... 177 附件 1:房屋和土地不动产权证清单 .................................................................. 180 附件 2:房屋和土地租赁情况.............................................................................. 189 一、境内承租 ................................................................................................. 189 二、境外承租 ................................................................................................. 195 附件 3:境内商标 ................................................................................................. 197 附件 4:境内专利 ................................................................................................. 199 附件 5:境内计算机软件著作权 .......................................................................... 216 附件 6:域名 ......................................................................................................... 222 释义 在本募集说明书中,除非另有说明,下列简称具有如下特定含义: 一、一般释义
第一节 发行人基本情况 一、发行人基本信息 截至 2023年 9月 30日,发行人的基本信息如下:
(一)发行人前十大股东持股情况 截至 2023年 9月 30日,公司前十名股东持股情况如下:
发行人控股股东为宁波科士达,截至 2023年 9月 30日,其直接持有上市公司 336,284,260股股份,占上市公司总股本的比例为 57.29%。宁波科士达的基本情况如下:
公司实际控制人为刘程宇先生、刘玲女士,两人为夫妻关系。截至 2023年9月 30日,刘程宇先生、刘玲女士合计持有宁波科士达 100.00%的股权,进而间接控制公司 57.29%的股份;刘玲女士直接持有公司 3.58%的股份,刘程宇先生、刘玲女士直接和间接累计控制公司 60.87%的股份。 三、公司所处行业的主要特点及行业竞争情况 (一)行业发展情况及未来发展趋势 1、数据中心行业 (1)数据中心行业发展情况 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报告显示,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 50.2万亿元,同比名义增长 10.3%,已连续 11年显著高于同期 GDP名义增速,数字经济占 GDP比重相当于第二产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达到 41.5%,数字经济逐渐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动能。IDC是数字经济的底座,几乎所有大规模使用、存储、运算数据的新型技术都将有效推进数据中心产业的发展。在新基建政策与国家数字化转型发展战略的共同作用下,中国数据中心行业快速发展,技术水平、服务质量不断提升。2022年,我国数据中心市场规模达到 1,900.7亿元,2017年至 2022年复合增长率达到 29.96%。随着我国各地区、各行业数字化转型的深入推进,我国数据中心市场收入保持持续增长态势,预计 2023年市场规模将达到2,470.1亿元。 2017-2023年中国数据中心市场规模预测趋势图 3000 市场规模:亿元 2470.1 2500 1900.7 2000 1500.2 1500 1167.5 878.3 1000 680.1 512.8 500 0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 2023E 数据来源:中国信通院、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根据赛迪顾问发布的《2022-2023年中国 UPS市场研究年度报告》,2022年,中国 UPS市场销售额提升至 91.5亿元,销售额市场规模增速 8.0%,销量达到170.6万台。 2020-2022年中国 UPS市场销售情况 91.5 100 15.00% 180 15.00% 84.7 11% 13.50% 74.6 170.6 80 167.3 170 10.00% 10.00% 60 8.00% 160 5.00% 40 150.7 5.00% 2% 150 0.00% 3.20% 20 -1.20% 0 0.00% 140 -5.00% 2020 2021 2022 2020 2021 2022 销售额(亿元) 销售额增长率 销售量(万台) 销售量增长率 数据来源:赛迪顾问 (2)数据中心行业发展趋势 随着数字化经济加速发展,算力成为社会重要生产力之一,而数据中心成为数字化转型发展的基础设施。中国信通院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数据中心总耗电量达 2,166亿度,碳排放量达 1.35亿吨,占全国二氧化碳排放量的 1.14%左右。 在“碳中和”“东数西算”等政策的推动下,数据中心采用新型储能技术已成趋势。当前的 UPS电池室储能还需要搭配后备柴油发电机使用,而新型数据中心储能系统至少需要为数据中心提供以小时为单位的能源供给,其储能、供电能力都远超普通的电池室。锂电 UPS与铅酸电池相比具有较大的技术优势:数倍于铅酸电池的能量密度让锂电池的占地空间和重量都减少了 60%以上;对高温适应能力更强;放电后能快速回充;循环次数 4倍于铅酸电池;10-15年的长寿命设计和高循环次数,使得锂电池在 UPS的全生命使用过程中都无需更换,降低了UPS的维护成本,最终帮助用户降低使用成本,获得更大的商业价值。此外,锂电 UPS具有电池防反接保护、过充保护、过载保护、过温保护、输出短路保护等功能,采用机架式安装方式,使机器在尺寸、布局、视觉以及可靠性等方面得到了全面的提升。 因此,锂电 UPS有望在中国新型数据中心建设中加速推广应用。2021年 7月,工信部印发《新型数据中心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提出支持探索利用锂电池、储氢和飞轮储能等作为数据中心多元化储能和备用电源装置。 随着锂电池技术成熟、应用推广、成本逐渐降低等综合因素,众多 UPS厂商均在积极布局锂电 UPS。锂电配套 BMS管理技术已经由 UPS主力厂商主导,且已经在大型医院改造项目、医疗设备配套、科研院所不间断电源保障等领域进行快速推广。未来,随着新型数据中心的统筹推进,预计锂电 UPS会在国家枢纽节点、各地新型数据中心、边缘数据中心及各类“老旧小散”数据中心中加速应用。 2、新能源行业 (1)光伏逆变器行业 ①光伏逆变器行业发展情况 目前,全球各国均高度重视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发展,纷纷出台产业扶持政策,抢占未来新能源时代的战略制高点。在全球各国共同推动下,光伏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产业规模持续扩大,光伏发电已逐步成为促进能源多样化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能源。根据 CPIA数据,2022年,全球光伏市场年新增装机容量达到230GW,累计装机容量突破 1,000GW大关;2022-2031年,全球光伏并网装机容量将以年均 8%的速度增长。2022年国内新增并网容量 87.41GW,其中集中式36.29GW、分布式总计 51.11GW,其中户用分布式 25.25GW。光伏装机容量的迅速增长将会带动主产业链及相关逆变器出货量的增加。光伏逆变器是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心脏,其将光伏发电系统产生的直流电通过电力电子变换技术转换为生活所需的交流电,是光伏电站最重要的核心部件之一。光伏逆变器的行业发展情况与全球光伏产业的发展趋势一致,近年来保持较快增长。根据 Wood Mackenzie数据显示,全球光伏逆变器出货量由 2017年的 98.5GW增长至 2022年的 333GW,复合年均增长率为 27.59%。 2012-2022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量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 资料来源:Wood Mackenzie,CPIA 2017-2022年全球光伏逆变器出货量趋势图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 资料来源:Wood Mackenzie ②光伏逆变器行业发展趋势 近年来,随着全球分布式光伏市场不断发展以及组串式逆变器在集中式光伏电站应用逐步提升,组串式逆变器快速发展,市场占比不断提高。根据中国光伏 行业协会发布的《中国光伏产业发展路线图》,我国组串式逆变器市场占有率从 2018年的 60.4%增长至 2022年 78.3%,组串式逆变器进一步确立市场主流地位。 组串式逆变器系统发电效率高,随着技术不断进步以及成本快速下降,组串式逆 变器单体功率增加,特别是 200kW及以上大功率机型的推出以及 1,500V组串式 逆变器的技术突破,使得组串式逆变器在集中式光伏电站应用占比逐步提升。 可靠性、转换效率和成本是逆变器产品的关键要素,未来光伏逆变器的发展 趋势也将围绕这三个关键要素。未来几年,光伏逆变器产品的市场需求将保持稳 定的增长。 (2)储能行业 ①储能行业发展情况 根据中国能源研究会储能专委会/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CNESA)全球 储能项目库的不完全统计,截至 2022年底,全球已投运电力储能项目累计装机 规模 237.2GW,年增长率 15%。抽水蓄能累计装机规模占比首次低于 80%,与 2021年同期相比下降 6.8%;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规模达 45.7GW,年增长率 80%, 锂离子电池仍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年增长率超过 85%,其在新型储能中的累计装 机占比与 2021年同期相比上升 3.5%。 全球电力储能市场累计装机规模(2000-2022) 数据来源:CNESA 全球新型储能市场累计装机规模(2000-2022) 数据来源:CNESA 2022年,中国新增投运电力储能项目装机规模首次突破 15GW,达到 16.5GW, 其中新型储能新增规模创历史新高,功率规模达到 7.3GW,同比增长 200%,能 量规模达到 15.9GWh,同比增长 280%;新型储能中,锂离子电池占据绝对主导 地位,比重达 97%,此外,压缩空气储能、液流电池、钠离子电池、飞轮等其它 技术路线的项目,在规模上有所突破,应用模式逐渐增多。 中国新型储能市场累计装机规模(2000-2022) 数据来源:CNESA ②储能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储能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强力支撑,随着储能技术的成熟,成本逐步下降,工商业用户安装储能系统的需求逐步旺盛。在商场或充电站等场景中,负荷的启停时间较为集中,经常导致变压器过载;在工业生产中,大负荷启停导致超过需量的情况亦有发生;在没有稳定的电网的偏远地区或海岛,可以通过安装储能系统,来替代柴油发电机或者支撑稳定负载,提升供电的稳定性。从用户侧看,我国的电能替代率将进一步提升,包括电动汽车的接入,这表明用电量还有增长的空间。从电源侧、电网侧看,以风能和光能为代表的新能源具有间歇性、波动性的特征,新能源的大规模接入将给电网带来较大压力,独立储能电站正在成为大功率储能产品的主流形式。因此,工商业、用户配备储能、大功率储能产品调节电力供需平衡是大势所趋。各产品具体分析如下: A.工商业储能产品 国内工商业侧储能目前主要集中在峰谷价差较高且工商业发达的江苏、广东、北京、浙江等地区。但在最近两年的夏季,华东、华南等负荷中心区域,受迎峰度夏及夏季有序用电影响,部分工商业用户在夏季用电出现电力短缺问题,同时受峰谷电价政策驱动影响以及储能系统成本下降,工商业用户部署储能的需求正在逐步显现。 B.户用储能产品 户用储能需求集中在以美国、德国、澳大利亚和日本为主的高电价国家,该类国家及地区正加速能源的绿色转型,户用光伏有望持续得到更大力度政策支持。 同时,俄乌冲突进一步加剧了能源价格的高位波动,2021年下半年,欧洲电力批发价格持续快速上涨,欧洲居民新合同电价也开始相应显著上涨,推动了海外户用储能需求快速增长。 C.大功率储能产品 大功率储能产品项目(电源侧和电网侧)是国内装机主力。根据储能与电力市场统计,2022年国内完成招标的储能项目容量达 44GWh,总规模超过 2022年新型储能装机量的三倍。从招投标项目类型来看,2022年完成招投标的独立储能项目共计 20.93GWh,占比 48%,或将成为未来一年国内储能装机的主流类型,为国内储能市场注入新的成长动能。 D.储能变流器 储能行业的发展速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储能变流器行业的发展速度。从硬件和制作成本角度看,PCS在储能系统内的成本占比随着储能系统的功率和容量增模化降低成本的条件下,系统效率就显得非常重要,PCS通过提高储能系统综合效率和保障电能质量等提高系统效率的重要性就越发明显,相关技术迭代革新带来的边际效益开始逐渐增大,储能变流器行业发展速度将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加快。在“双碳”目标政策助推下的商业化规模探索阶段,由电网侧、发电侧拉动需求增长,带动储能行业发展,从而推动 PCS行业发展。PCS技术在降本增效的需求下,也在往大功率方向发展。 (3)充电桩 ①充电桩行业发展状况 传统燃油汽车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通过发展新能源汽车来保护绿色生态环境,已经成为全球各国的共识。自 2012年国务院发布《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以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开始进入快速发展的阶段。经过十余年的发展,根据公安部统计,截至 2023年 9月末,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为 1,821万辆,同比增长 40%,占汽车总量的 5.5%,创历史新高。根据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的统计数据,截至 2023年 9月末,全国充电基础设施累计 764.2万台,同比增长 70.3%,充电服务网点密度持续健全丰富。 ②充电桩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充电设施是电动汽车最重要的配套设施,也是目前电动汽车推广的重大制约因素。截至 2023年 9月末,全国充电基础设施累计数量为 764.2万台,车桩比约为 2.4:1左右,存在车桩比不足的情况。2022年 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 10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提升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服务保障能力的实施意见》,明确到“十四五”末,我国将形成适度超前、布局均衡、智能高效的充电基础设施体系,能够满足超过 2,000万辆电动汽车充电需求。2023年 5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加快推进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更好支持新能源汽车下乡和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文件提出,鼓励开展电动汽车与电网双向互动(V2G)、光储充协同控制等关键技术研究、建设提供光伏发电、储能、充电一体化的充电基础设施、落实峰谷分时电价政策,鼓励用户低谷时段充电。近年来新能源车持续起量,大功率快充市场的需求更趋明显,充电桩行业正处于高速发展中,特别是以“储充模式”、“光储充模式”等为代表的新集成化的电力解决方案将成为未来新能源汽车充电行业发展方向。 (二)行业监管体制及最近三年监管政策的变化 1、行业主管部门及监管体制 (1)数据中心行业 公司数据中心产品主要为不间断电源(UPS),行业主管部门为国家发改委和工业和信息化部,主要负责产业政策的制定,提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产业技术进步的战略、规划、政策、重点领域和相关建设项目,指导行业发展。 国家有关行业协会协调指导本行业发展,主要包括中国电源学会、中国电子商会电源专业委员会、中国电器工业协会电力电子分会、中国通讯标准化协会、中国安全防范产品行业协会。 与数据中心行业相关的主要法律法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等。 (2)新能源行业 公司专注于光伏、储能、充电桩等新能源领域,本行业主管部门为国家能源局,负责推进能源可持续发展的实施,组织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的开发利用,组织指导能源行业的能源节约、能源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工作。国家发改委负责相关可再生能源产业政策、发展规划以及项目的审批、生产运行以及投资管理。 行业全国性自律组织主要包括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可再生能源专委会、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中国电源学会、中国光伏行业协会、中国电器工业协会、新能源电能变换技术委员会等。 与新能源行业相关的主要法律法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电网调度管理条例》《电力供应与使用条例》《电力监管条例》《光伏发电运营监管暂行办法》等。 2、最近三年主要监管政策及变化 (1)最近三年主要政策 ①数据中心行业
①数据中心行业 数字经济时代下,全球各国更加聚焦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产业数字化等技术主线,以应对各行业流量及数据剧增带来的格局变化,强化本国在数字经济发展中的竞争实力,带动了数据中心建设进入新一轮回暖周期。其次,线上教学、远程医疗、线上零售、视频娱乐等成为“新常态”,这些新模式、新业态在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亦加速推动数据中心等算力基础设施建设需求。云计算、人工智能应用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驱动新一轮云计算基础设施投资景气周期开启的重要力量。2021年 5月,国家发改委等四部委联合发布《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算力枢纽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布局全国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实施“东数西算”工程,构建国家算力网络体系。2022年 2月,四部委已同意启动涵盖 8个国家算力枢纽节点、10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的建设,这将很大程度上影响中国数据中心市场的区域布局,带动一线周边及中西部城市市场规模的提升。数据中心建设对于设计、PUE、网络运维等方面都有了更严格要求,数据中心上下游包括网络设备、供配电设备、制冷设备、数据服务等市场都面临着新的发展机会与技术挑战。2023年 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提出要打通数字基础设施大动脉、加快 5G网络与千兆光网协同建设、推进移动物联网全面发展,并鼓励系统优化算力基础设施布局,促进东西部算力高效互补和协同联动,引导通用数据中心、智能计算中心、边缘数据中心等合理梯次布局,整体提升应用基础设施水平,加强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数据中心建设是夯实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础,对于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培育壮大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研究制定推动数字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措施、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有着重大意义。未来,聚焦数据中心行业传统产业升级改造、扩大有效投资、推进新型算力基础设施建设将成为数据中心建设发展的主流方向。 ②新能源行业 全球各区域不断明确碳达峰、碳中和的时间目标,坚定了全球绿色能源转型之路,新能源光伏和储能行业在推进绿色能源转型、资源可持续利用方面有着战略性作用。为此,国内相关新能源配套政策的指引也在适时制定和出台,推动新能源行业加速发展。2022年 1月,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发布《“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要求加快发展风电、太阳能发电。2022年 6月,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等九部门联合发布《“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明确目标到 2025年,可再生能源年发电量达到 3.3万亿千瓦时左右,在全社会用电量增量中的占比超过 50%,风电和太阳能发电量实现翻倍。2022年 8月,工信部等联合发布《关于促进光伏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发展的通知》,提出根据产业链特点合理引导上下游建设扩张节奏、优化产业区域布局、避免产业趋同、恶性竞争和市场垄断。 储能技术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战略、推动能源革命、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技术支柱。在发电及输配电侧,储能是解决发电消纳、增强电网稳定性、提高配电系统利用效率的合理解决方案,而面对分时电价差距扩大及高耗能电价上涨政策,工商业及户用储能系统能有效解决用户对于用电经济性的客观诉求。2022年 2月,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要求 2025年电化学储能技术性能进一步提升,系统成本降低 30%以上。2022年6月,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等九部门联合发布《“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明确新型储能独立市场主体地位,促进储能在电源侧、电网侧、用户侧多场景应用。根据国家能源局数据,2023年上半年,我国新投运新型储能装机功率规模约8.63GW,能量规模约17.72GW,相当于此前历年累计装机规模总和;而在海外市场,以北美、欧洲为代表的储能市场需求亦呈现大幅增长,“新能源+储能”方案成为提升能源利用率及使用经济性的优化方案。综上可见,“新能源+储能”在推动能源领域碳达峰、碳中和过程中将发挥显著作用,行业市场前景巨大。 截至 2023年 9月末,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为 1,821万辆,同比增长 40%,占汽车总量的 5.5%,创历史新高。2023年 9月末全国充电基础设施累计 764.2万台,同比增长 70.3%,充电服务网点密度持续健全丰富。2022年 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 10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提升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服务保障能力的实施意见》,明确到“十四五”末,我国将形成适度超前、布局均衡、智能高效的充电基础设施体系,能够满足超过 2,000万辆电动汽车充电需求。2023年 5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加快推进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更好支持新能源汽车下乡和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文件提出,鼓励开展电动汽车与电网双向互动(V2G)、光储充协同控制等关键技术研究,建设提供光伏发电、储能、充电一体化的充电基础设施、落实峰谷分时电价政策,鼓励用户低谷时段充电。近年来新能源车持续起量,大功率快充市场的需求更趋明显,充电桩行业正处于高速发展中,特别是以“储充模式”、“光储充模式”等为代表的新集成化的电力解决方案将成为未来新能源汽车充电行业发展方向。(未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