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尔新材(300234):2023年度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

时间:2024年04月02日 19:16:15 中财网
原标题:开尔新材:2023年度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





        
        
        
        
        
        
        
        
        
        
        
        
        
        
        
        
        
        
        
        
        
        
        
        
        



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其配套指引的规定和其他内部控制监管要求(以下简称“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结合浙江开尔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和评价办法,在内部控制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的基础上,对公司 2023年 12月 31日(以下简称“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基准日”)的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了评价。


       
       
       
       
       
       
       
       
按照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规定,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内部控制,评价其有效性,并如实披露内部控制评价报告是公司董事会的责任。监事会对董事会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进行监督。经理层负责组织领导企业内部控制的日常运行。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本报告内容不存在任何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对报告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承担个别及连带法律责任。

公司内部控制的目标是合理保证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公司实现发展战略。由于内部控制存在的固有局限性,故仅能为实现上述目标提供合理保证。此外,由于情况的变化可能导致内部控制变得不恰当,或对控制政策和程序遵循的程度降低,根据内部控制评价结果推测未来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具有一定的风险。


           
           
           
           
           
           
           
           
           
           
           
           
           
           
           
           
           
根据公司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的认定情况,于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基准日,不存在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董事会认为,公司已按照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和相关规定的要求在所有重大方面保持了有效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

根据公司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认定情况,于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基准日,公司未发现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

自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基准日至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发出日之间未发生影响内部

   
   
   
   
   
   
   
   
   
   
   
   
   
   
   
   
   
(一)公司基本情况
开尔新材是在原浙江开尔实业有限公司的基础上整体变更的股份有限公司,由上海诚鼎创业投资有限公司、上海圭石创业投资中心(有限合伙)和邢翰学、吴剑鸣、邢翰科等 32位自然人作为发起人,注册资本为 6,000万元(每股面值人民币 1元)。公司于 2010年 6月 22日在金华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办妥工商变更登记,取得注册号为 330703000013681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2011年 6月,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证监许可[2011]858号文核准,公司向社会公开发行人民币普通股(A股)股票 2,000万股(每股面值 1元),增加注册资本 2,000万元,增加后注册资本 8,000万元,股份总数 8,000万股(每股面值 1元)。其中:有限售条件的流通股份 A股 6,000万股,无限售条件的流通股份 A股 2,000万股。公司股票已于 2011年 6月 22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上市。

根据 2011年度股东大会决议和章程修正案规定,公司以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后的总股本 8,000万元为基数,以资本公积转增,向全体股东每 10股转增 5股,共计转增股本 4,000万股,变更后的注册资本为人民币 12,000万元。

根据公司 2014年 8月 11日临时股东大会决议,公司以 2014年 6月 30日的总股本 12,000万股为基数,以资本公积向全体股东每 10股转增 12股,合计转增股本14,400万股,转增后,注册资本增至人民币 26,400万元,股本变更为 26,400万股。

2015年 12月 29日,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证监许可[2015]3106号《关于核准浙江开尔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的批复》核准,公司拟非公开发行人民币普通股 31,918,235股(每股面值 1元),发行价格为人民币 15.90元/股。

本次实际非公开发行人民币普通股 25,534,588股(每股面值 1元),截至 2016年 3月 17日,公司累计发行股本总数 289,534,588股,公司注册资本为 28,953.4588万元。

2016年 5月 25日,公司在浙江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办妥五证合一工商变更登记,取得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为 9133000074981708XL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2017年 12月 15日,公司召开了 2017年第四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变更注册地址并修订<公司章程>的议案》,同意公司根据实际经营发展需要,将注册地址变更为浙江省金华市金义都市经济开发区广顺街 333号。公司已于 2017年 12月 19日完成了工商变更登记,并领取了浙江省工商行政管理局颁发的新营业根据公司 2019年年度股东大会决议,以 2020年 4月 20日可参与分配的股本273,081,592股(已剔除公司回购股份 16,452,996股)为基数,以资本公积向全体股东每 10股转增 8.125392股,合计转增 221,889,498股。转增后,注册资本增至 51,142.4086万元,股本增至 51,142.4086万元。公司于 2020年 10月 9日完成了相关工商登记变更手续,并领取了浙江省工商行政管理局颁发的新营业执照。

2022年 11月 16日,公司召开了 2022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变更注册资本并修订<公司章程>的议案》,同意公司将注册资本变更为人民币 50,745.1386万元,将公司股份总数变更为 507,451,386股,2023年 1月完成了工商变更相关登记手续,并领取了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颁发的新营业执照。

2023年 11月 14日,公司召开了 2023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变更注册资本并修订<公司章程>的议案》,同意公司将注册资本变更为人民币 50,317.1090万元,将公司股份总数变更为 503,171,090股,2024年 1月完成了工商变更相关登记手续,并领取了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颁发的新营业执照。

公司经营范围:新型搪瓷材料、搪瓷釉料、陶瓷釉料、金属制品(除铸币)、金属传热元件、环卫设施制造、销售;无机材料及化工原料(除化学危险品及易制毒化学品)销售;经营进出口业务;新型搪瓷钢板安装、销售(除粘土品)及相关产品的技术咨询,空气预热器、烟气加热器及附属设备的研发、制造、安装,电厂、电站工程总承包,机电设备安装、改造、维护,电力工程技术咨询服务,污泥处理处置系统、污水处理、饮用水处理、工业废水处理、中水回用处理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及技术服务,环境技术咨询服务。(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二)内部控制评价范围
公司按照风险导向原则确定纳入评价范围的主要单位、业务和事项以及高风险领域。纳入评价范围的单位包括:公司各职能部门及各(控股)子公司,包括合肥开尔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浙江开尔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杭州开尔装饰材料有限公司、宁波梅山保税港区开尔文化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杭州义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开尔新材料香港(国际)有限公司、浙江晟开幕墙装饰有限公司、无锡市金科尔动力设备有限公司、金华开晴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金华开尔产业100%,营业收入合计占公司合并财务报表营业收入总额的 100%。

纳入评价范围的主要业务包括:新型搪瓷材料生产与销售、新型搪瓷钢板安装、销售(除粘土品)及相关产品的技术咨询,空气预热器、烟气加热器及附属设备的研发、制造、安装,电厂、电站工程总承包,机电设备安装、改造、维护,电力工程技术咨询服务、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开发、咨询、转让、服务,文化项目投资、实业投资、股权投资、资产管理、投资管理服务、房屋租赁等。

纳入评价范围的主要事项包括:子公司管理、重要投资控制、对外担保、关联交易、货币资产管理、采购与付款、销售与收款、筹资、固定资产、成本与费用、人力资源、信息披露等;重点关注的高风险领域主要包括资金管理、投资与融资、采购与付款、销售与收款、资产管理等。

上述纳入评价范围的单位、业务和事项以及高风险领域涵盖了公司经营管理的主要方面,不存在重大遗漏。

(三)内部控制评价工作依据及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
公司根据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对重大缺陷、重要缺陷和一般缺陷的认定要求,结合公司规模、行业特征、风险偏好和风险承受度等因素,区分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和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研究确定了适用于公司的内部控制缺陷具体认定标准。公司确定的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如下:
1、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
(1)公司确定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评价的定量标准如下:
定量标准以营业收入、资产总额作为衡量指标。内部控制缺陷可能导致或导致的损失与利润表相关的,以营业收入指标衡量。如果该缺陷单独或连同其他缺陷可能导致的财务报告错报金额小于营业收入的 1%,则认定为一般缺陷;如果超过营业收入的 1%但小于 2%,则认定为重要缺陷;如果超过营业收入的 2%,则认定为重大缺陷。

内部控制缺陷可能导致或导致的损失与资产管理相关的,以资产总额指标衡量。

如果该缺陷单独或连同其他缺陷可能导致的财务报告错报金额小于资产总额的 1%,则认定为一般缺陷;如果超过资产总额的 1%但小于 2%,则认定为重要缺陷;如果超过资产总额 2%,则认定为重大缺陷。

(2)公司确定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评价的定性标准如下:财务报告重大缺陷的迹象包括:
2)对已经公告的财务报告出现的重大差错进行错报更正;
3)注册会计师发现的却未被公司内部控制识别的当期财务报告中的重大错报;
4)审计委员会和审计部对公司的对外财务报告和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监督无效。

财务报告重要缺陷的迹象包括:
1)未依照公认会计准则选择和应用会计政策;
2)未建立反舞弊程序和控制措施;
3)对于非常规或特殊交易的账务处理没有建立相应的控制机制或没有实施且没有相应的补偿性控制;
4)对于期末财务报告过程的控制存在一项或多项缺陷且不能合理保证编制的财务报表达到真实、完整的目标。

一般缺陷是指除上述重大缺陷、重要缺陷之外的其他控制缺陷。

2、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
(1)公司确定的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评价的定量标准如下:
定量标准以营业收入、资产总额作为衡量指标。内部控制缺陷可能导致或导致的损失与利润报表相关的,以营业收入指标衡量。如果该缺陷单独或连同其他缺陷可能导致的损失金额小于营业收入的 1%,则认定为一般缺陷;如果超过营业收入的 1%但小于 2%,则认定为重要缺陷;如果超过营业收入的 2%,则认定为重大缺陷。

内部控制缺陷可能导致或导致的损失与资产管理相关的,以资产总额指标衡量。

如果该缺陷单独或连同其他缺陷可能导致的损失小于资产总额的 1%,则认定为一般缺陷;如果超过资产总额的 1%但小于 2%,则认定为重要缺陷;如果超过资产总额 2%,则认定为重大缺陷。

(2)公司确定的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评价的定性标准如下:
非财务报告缺陷认定主要以缺陷对业务流程有效性的影响程度、发生的可能性作判定。

如果缺陷发生的可能性较小,会降低工作效率或效果、或加大效果的不确定性、或使之偏离预期目标为一般缺陷;如果缺陷发生的可能性较高,会显著降低工作效率或效果、或显著加大效果的不确定性、或使之显著偏离预期目标为重要缺陷;如果缺陷发生的可能性高,会严重降低工作效率或效果、或严重加大效果的不确定性、
(四)内部控制缺陷认定及整改情况
1、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认定及整改情况
根据上述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的认定标准,报告期内公司不存在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或重要缺陷。

2、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认定及整改情况
根据上述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的认定标准,报告期内未发现公司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或重要缺陷。

(五)其他内部控制相关重大事项说明
报告期内公司无其他需要说明的与内部控制相关的重大事项。

公司董事会注意到,内部控制应当与公司经营规模、业务范围、竞争状况和风险水平等相适应,并随着情况的变化及时加以调整。未来期间,公司将继续完善内部控制制度,规范内部控制制度执行,强化内部控制监督检查,促进公司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目标:
1、建立和完善符合现代管理要求的公司治理结构及内部组织架构,形成科学的决策机制、执行机制和监督机制,保证公司经营管理目标的实现; 2、建立有效的风险控制系统,强化风险管理,保证公司各项经营业务活动的正常有序运行;
3、建立良好的公司内部经营环境,防止并及时发现、纠正各种错误、舞弊行为,保护公司财产的安全、完整,保证股东利益的最大化;
4、确保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贯彻执行。

(二)公司内部控制的建立遵循了以下基本原则
1、内部会计控制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财政部《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以及公司的实际情况;
2、内部会计控制约束公司内部涉及会计工作的所有人员,任何个人都不得拥有超越内部控制的权力;
3、内部会计控制涵盖公司内部涉及会计工作的各项经济业务及相关岗位,并针对业务处理过程中的关键控制点,落实到决策、执行、监督、反馈等各个环节; 4、内部会计控制保证公司内部涉及会计工作的机构、岗位的合理设置及其职
相互制约、相互监督;
5、遵循成本与效益原则,尽量以合理的控制成本达到最佳的控制效果; 6、内部控制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单位业务职能的调整和管理要求的提高,不断修订和完善。


    
    
    
    
    
    
    
    
    
    
    
    
    
    
    
    
    
    
    
    
公司 2023年 12月 31日与财务报表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设置与执行情况如下: (一)公司的内部控制结构
1、控制环境
(1)企业文化
公司注重企业文化氛围,并把企业文化建设作为企业管理创新的一项重点工作。经过多年的经营,公司建立了符合自身发展的企业文化理念体系,公司秉持“做有尊严的产品,做自豪的开尔人”的宗旨,坚持“以人为本,诚实正直,积极进取,永无止境”的价值观,重视人才,尊重人才,通过企业文化,让各业务部门组织发挥出巨大力量,形成了完整而独特的企业文化理念体系,为公司和个人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2)治理结构
公司制定《公司章程》、《股东大会议事规则》、《董事会议事规则》、《监事会议事规则》等制度,设立了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监事会,对公司治理层的人员组成、职责权限、决策程序、议事规则等作出明确规定。目前公司董事会共有董事 7名,其中董事长 1名,独立董事 3名,在业内均具有较高资历和良好的社会威望。同时,公司在董事会下设审计委员会等四个专业委员会、内部审计机构,建立了有效的监督机制。

(3)组织架构
公司根据业务经营需要设立综合管理/人力资源部、财资中心、审计部、证券部、采购部、法务部、研发中心、营销中心、节能环保事业部、生产运营中心等 13个部门,部门之间建立了适当的职责分工及报告制度,部门内部也存在相应的职责分工,以保证各项经营业务管理的授权、执行、记录及资产的维护与保管分别由不同的部门或个人互相牵制地完成。本公司各级管理层均在授权范围内行使相应职权,所有经办人员均在授权范围内办理经济业务。本公司按照不兼容职务分离的原则,对接触、使用资产(特别是现金和存货等易变现资产)和记录(包括会计记录和产和记录。

(4)财务报告
公司根据《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等法律法规,结合公司的具体情况建立了完善的财务会计制度。公司设立独立的会计机构,在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方面均设置了合理的岗位,实行专人专岗,各岗位均配备了专职人员以保证财务工作的顺利进行。公司对会计机构实行岗位责任制并明确职责分工,批准、执行和记录职能分开,各岗位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公司流程操作,保证了财务核算与财务报告的准确、真实、完整。

(5)人力资源
人才是促进企业发展的关键,公司专设人力资源部,制定《新员工入职管理规定》、《内部员工推荐奖励制度》、《人事管理制度》、《技术人才复合培养制度》、《员工培训制度》等,对人事招聘、培训、考核、晋升、调动和员工离职方面等作了详细规定,并专门制定了薪酬管理、绩效考核以及招聘管理等一系列流程制度。

公司确定选聘人员后,安排入职体检,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建立劳动用工关系;已选聘人员要进行试用和岗前培训,试用期满考核合格后,方可正式上岗。公司定期或不定期地通过问卷、邮件等方式调查、了解员工培训提升需求,结合行业颁布的各种新规新政,编制年度、月度培训计划,由公司管理层、高级技术人员或外聘人员对员工进行线上、线下培训,提高员工素质和业务能力;鼓励员工参加各种与职位相关的业务学习与考试,对通过职称或资格考试的员工给予奖励,让员工与公司同成长,共进步。公司在价值观、底层思维宣贯形成一致,同时尊重每一位员工,鼓励创新,推崇民主平等的上下级关系以及员工间互相沟通、互相支持,构建和谐的工作环境。

2、风险评估
在风险评估执行过程中,公司对可能出现的监管和经营环境的变化、新员工的加入、新信息系统的使用或对原系统进行升级、业务快速发展、新技术、新会计准则、新的税收政策等可能产生的风险进行持续有效的识别和评估,完善和优化相关的管控制度及业务流程,实现对风险的有效控制,并提出风险应对的策略和措施。

3、信息系统与沟通
公司建立了完善、高效的内部信息传递和沟通渠道,包括治理层与员工的沟通、可疑的不恰当事项和行为的沟通渠道等。

为员工配置工作账号,员工通过电子邮件、信息等方式及时、有效沟通,及时传递各项计划和通知,员工可及时获悉公司经营动态,极大提高公司内部沟通的效率。

(2)公司通过 MES系统的实施与进一步优化,建立透明、实时、柔性化的数字化制造车间。

(3)公司结合业务需要不断对 ERP资源管理系统功能进行优化,建立起“按单指挥、数字工厂、互联互通”的新工作方式。

(4)公司建立费用控制管理系统,为员工借款、出差、报销以及财务的审核、管控及账务处理提供更为便捷、高效、准确的服务平台,提升员工报销体验,规范、优化报销流程,提高工作效率,规避重复发票假发票报销入账等财务风险。

(5)公司建立了“总经理信箱”“工会信箱”等沟通渠道,推行不合理点提案制度,探索积分制等激励方式,充分调动员工的主人翁意识,更积极有效地推动公司运营管理的持续改善。

4、控制活动
为确保各项控制目标的实现,公司建立相关的控制程序,主要包括:交易授权控制、责任分工控制、凭证与记录控制、资产接触与记录使用控制、独立稽查控制、电子信息系统控制、推进两化融合项目、预算管理控制等。

(1)交易授权控制:明确了授权批准的范围、权限、程序、责任等相关内容,并在泛微自动化办公系统中加以固化,单位内部的各级管理层必须在授权范围内行使相应的职权,经办人员也必须在授权范围内办理经济业务。

(2)责任分工控制:合理设置分工,科学划分职责权限,贯彻不相容职务相分离及每一个人工作能自动检查另一个人或更多人工作的原则,形成相互制衡机制。不相容的职务主要包括:授权批准与业务经办、业务经办与会计记录、会计记录与财产保管、业务经办与业务稽核、授权批准与监督检查等。

(3)凭证与记录控制:合理制定了凭证流转程序,经营人员在执行交易时能及时编制有关凭证,编制的凭证及时送交会计部门以便记录,已登账凭证依序归档。各种交易必须作相关记录(如:员工工资记录、永续存货记录、销售发票等),并且将记录同相应的分录独立比较。

(4)资产接触与记录使用控制:严格限制未经授权的人员对财产的直接接触,采取划区分隔、封闭管理、定期盘点、财产记录、账实核对、财产保险等措施,以使各种财产安全完整。

凭证和账簿记录、物资采购、付款、工资管理、应收管理、子公司经营管理等方面进行审查、考核。

(6)电子信息系统控制:公司已制定了较为严格的电子信息系统控制制度,在电子信息系统开发与维护、数据输入与输出、文件储存与保管等方面作了较多的工作。

(7)推进两化融合项目建设:公司引进生产车间信息化管理系统—MES对生产制程进行控制和管理,实施 SAP资源管理系统对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管理,实现物流、信息流的统一。

(8)预算管理控制:根据企业战略目标编制全面预算,加强预算执行过程的管控,并通过实际完成情况与预算目标的比照分析,及时发现经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善调整,定期进行业绩评价,促进企业整体目标的实现。

5、对控制的监督
公司制定了《内部审计制度》,在董事会下设立审计委员会,审计委员会由 3名董事组成,其中独立董事 2名,至少有 1名独立董事为专业会计人士。在审计委员会下设立审计部,审计部在审计委员会指导下独立开展审计工作,对审计委员会负责,向审计委员会报告工作。审计部配置了具备必要专业知识、相应业务能力、坚持原则、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审计人员从事内部审计工作。公司建立了以独立董事为核心的治理层监督制度和以公司及附属子公司内部控制的完善性和执行性为目标的持续监督机制。持续有效的内部监督机制的健康运行,保证了公司内部控制能够得以有效、一贯地执行。

(二)公司主要内部控制的执行情况
公司对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设计和执行的有效性进行了自我评估,现对公司主要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和存在的问题说明如下:
1、货币资金管理:公司建立严格的授权审批程序,办理货币资金业务的不相容岗位分离,相关机构和人员之间相互制约。公司已按国务院《现金管理暂行条例》、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办法》和财政部《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货币资金(试行)》,制定《财务管理制度》,规定公司应根据实际需要合理确定现金存量、严禁白条抵库和任意挪用现金;所有支出均须有合法有效的原始凭证及合理授权的审批程序。定期报送资金、票据等货币相关报表,及时了解各公司的资金动态,定期对现金、有价证券进行盘点,定期核对银行存款余额,确保货币资产的真实、准往,严禁单人可实现操作的任何支出。公司对闲置资金的管理遵循多方询价、专项审批机制,以保证公司资金安全及收益最大化。因此,公司无影响货币资金安全的重大不适当之处。

2、应收账款管理:财资中心设专岗核算、管理应收账款,定期与业务部门及客户核对应收账款,根据合同条款对项目的过程发货及收款进行管控,督促、催收应收账款;通过公开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第三方 APP等方式关注大额欠款客户的经营状况,及时提示、防范应收账款风险;明确收款责任人,对回款难度进行判定后,进行重点突破,定期沟通,多部门协作,促进应收账款回款,结合业务实际,建立《项目经理考核制度》、《销售经理考核制度》,对应收账款的回收进行考核,促进应收账款的及时回收;对收款难度大的项目通过诉讼或仲裁等方式催收应收账款;同时公司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计提应收账款信用减值损失;公司通过上述举措,控制应收账款风险,准确、真实、完整地反映应收账款金额。

3、采购与存货管理:公司合理地规划和设立采购与付款业务的机构和岗位。公司制定了《采购控制程序》,明确存货的请购、审批、采购和验收程序;在 OA设置资金申请流程,严格审批各项采购支出。公司规定采购部应组织品质部、生产部等部门对供方进行综合评价,根据评价结果编制《合格供方名录》,规避采购风险。公司制定《材料仓库管理条例》、《存货盘点制度》等,建立实物资产管理的岗位责任制度,对实物资产的验收入库、领用发出、保管及处置等关键环节进行控制,采取了职责分工、实物定期盘点、财产记录、账实核对、财产保险等措施,能够较有效地防止各种实物资产的偷盗、毁损和重大流失。公司制定《呆滞物料管理及控制办法》,对相关物料的界定、处置等作出详细规定,制定了合理的评审、奖惩机制,盘活公司资产。财资中心定期对物流部门的业务单据进行抽查复核、对存货进行抽盘,根据抽盘结果不断完善内控制度,定期与供应商核对往来,确保数据的真实、准确、完整。公司在采购、付款及存货管理控制方面没有重大漏洞。

4、对外投资管理:为严格控制投资风险,公司建立《对外投资管理制度》、《募集资金管理制度》等制度,在标的选择、财务尽调、决策程序、审批权限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定,在合同签署环节聘请律师等专业人士严格把关,在投资后积极进行投后风险管理,及时了解投资标的的经营状况,防范投资风险。公司通过委派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对控股子公司实行控制管理,建立分层次的内控与资金管理制度,明确、加强对各分子公司重大经营及资金支付事项的审批与管理,将子公司的定了《控股子公司管理制度》、《子公司及参股公司财务管理制度》,公司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上市公司规范运作要求,行使对控股子公司的重大事项管理,各职能部门依照《控股子公司管理制度》、《子公司及参股公司财务管理制度》及相关内控制度,及时、有效地对控股子公司进行管理、指导及监督。

5、在建工程与固定资产管理:公司制定了《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明确资产的管理、核算及使用等部门的各自职责,对固定资产的申请、采购、调试、验收、盘点、调拨、报废、处置等进行了详细规定,匹配 OA系统流程进行严格、规范管理,对大额资产的投资采取招投标方式,确保公司成本最优。公司在固定资产及工程项目的控制方面不存在重大漏洞与瑕疵。

6、筹资与对外担保管理:公司对筹资业务建立了严格的授权审批制度,并能较合理地确定筹资规模,选择筹资方式,较严格地控制财务风险,以降低资金成本。

公司筹措的资金没有严重背离原计划使用的情况,在筹资业务的控制方面没有重大漏洞。公司能够较严格地控制担保行为,制定了《对外担保决策制度》,明确对外担保业务应进行风险评估,规定了董事会或股东大会审议担保事项的具体流程和担保的日常管理,以防范潜在的风险,避免和减少可能发生的损失。

7、税收管理:公司设立专门的税务管理员岗位,由具备较高的税务专业水平的人员担任;专岗人员熟悉与公司经营相关的税收政策,不定期地参加相关税收新政的培训与学习,利用税收优惠,把控税务风险,并聘请专业税务顾问,对公司经营过程中遇到税收问题进行答疑解惑,降低税收风险。

8、销售管理:公司制定了《销售内部控制制度》,对岗位设置与分工、销售价格管理、销售和发货控制、销售审核控制、销售与收款管理等相关内容作了明确规定,公司在销售管理的控制方面没有重大的漏洞。

9、费用管理:公司已建立了完备的数字化费用控制系统,基本能做好费用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明确费用的开支标准和范围,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考核制度,定期对实际费用和预算进行对比分析,进行事前、事中、事后管理,进一步降低成本费用,提高经济效益。公司在成本费用管理的控制方面没有重大漏洞。

10、减值准备管理:公司严格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定期对各项资产进行减值测试,包括但不限于各项金融资产、股权资产、存货资产、在建工程、固定资产、商誉等,使公司账面资产价值能客观、公允地反映资产的真实价值。

11、子公司管理:公司对控股子公司行使重大事项管理,对控股子公司的经
司报送财务报告,对于改制重组、收购兼并、投资融资、资产处置、收益分配等重大事项、财务事项事前向公司报告,并按有关法律、法规及公司相关制度等规定的程序和权限进行。


公司根据《公司法》、《证券法》、《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及其他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建立的现有内部控制能够适应公司管理的要求,能够为编制真实、完整、准确的财务报表提供合理的保证,能够对公司各项业务活动的良性开展及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单位内部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提供保证。对于目前公司在内部控制方面存在的不足,公司拟采取下列措施加以改进提高: (一)不断完善内控体系建设。随着公司的发展和业务规模的持续增加,公司在实际经营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新的问题、新的需求。为此,公司将在今后的经营管理工作中,结合公司执行内部控制实施情况,不断修订、完善内控体系,提高内部控制质量,促进公司内部管理和业务开展的规范运作。

(二)着重强化应收账款管控体系建设,做到科学管理、系统安排、执行到位、及时监督反馈、重点突破,力图以应收账款管控为抓手,进一步优化各部门之间有效协同合作的机制,管控体系的逐步建立健全要显出成效,逐步降低应收账款坏账风险。

(三)进一步加强预算管理,实施全面预算控制,公司预算管理由财资中心牵头各部门参与,结合工程项目订单及现有生产运营能力情况,使预算编制基础、编制依据和涵盖范围更为全面、充分,同时强化在实际执行中计划与实际的差异分析及分析结果利用的工作,更好地落实成本费用控制,并及时对原预算控制制度进行及时修订和完善,完善激励约束机制,降低成本费用,提高经济效益。

(四)优化和完善现有的管理信息系统,以及时获取公司在执行、管理和控制经营过程中所需的相关有用信息,提高管理层的科学决策水平和反应能力。

综上,公司董事会认为:公司按照财政部等五部委颁发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规定的标准于 2023年 12月 31日在所有重大方面保持了与财务报表相关的有效的内部控制。



浙江开尔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

  中财网
各版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