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报]中际联合(605305):中际联合2023年年度报告

时间:2024年04月12日 16:56:07 中财网

原标题:中际联合:中际联合2023年年度报告

公司代码:605305 公司简称:中际联合 中际联合(北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3年年度报告 重要提示
一、 本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年度报告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承担个别和连带的法律责任。


二、 公司全体董事出席董事会会议。


三、 大信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为本公司出具了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四、公司负责人刘志欣、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任慧玲及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任慧玲声明:保证年度报告中财务报告的真实、准确、完整。


五、董事会决议通过的本报告期利润分配预案或公积金转增股本预案 公司2023年度利润分配及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方案为:公司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2.8元(含税),拟以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方式向全体股东每10股转增4股。

在实施权益分派的股权登记日前公司总股本及应分配股数发生变动的,公司拟维持现金分红分配及转增总额不变,相应调整每股分配及转增比例。

公司2023年度利润分配及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方案尚需提交公司股东大会审议。

六、前瞻性陈述的风险声明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有关未来发展战略和经营计划的前瞻性描述不构成公司对投资者的实质承诺,请投资者注意投资风险。


七、是否存在被控股股东及其他关联方非经营性占用资金情况


八、是否存在违反规定决策程序对外提供担保的情况


九、是否存在半数以上董事无法保证公司所披露年度报告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 否

十、重大风险提示
公司已在本报告中详细描述存在的风险事项,敬请查阅“第三节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中“六、(四)可能面对的风险”部分的内容。


十一、 其他
□适用 √不适用
目录
第一节 释义 ................................................................................................................... 4
第二节 公司简介和主要财务指标............................................................................... 5
第三节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11
第四节 公司治理 ......................................................................................................... 46
第五节 环境与社会责任 ............................................................................................. 67
第六节 重要事项 ......................................................................................................... 70
第七节 股份变动及股东情况..................................................................................... 90
第八节 优先股相关情况 ............................................................................................. 96
第九节 债券相关情况 ................................................................................................. 97
第十节 财务报告 ......................................................................................................... 97




备查文件目录载有公司负责人、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 管人员)签名并盖章的财务报表
 载有会计师事务所盖章、注册会计师签名并盖章的审计报告原件
 报告期内公开披露过的所有公司文件的正本及公告的原稿
 在其他证券市场公布的年度报告



第一节 释义
一、 释义
在本报告书中,除非文义另有所指,下列词语具有如下含义:

常用词语释义  
中际联合、公司、本公司中际联合(北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中际有限中际联合工业技术(北京)有限公司,系公司前身
报告期、本期2023年1月1日-2023年12月31日
上年同期2022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
报告期末2023年12月31日
世创发展世创(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中日节能中日节能环保创业投资有限公司
中际工程中际联合工程技术服务(北京)有限公司
中际天津中际联合(天津)科技有限公司
中际装备中际联合(北京)装备制造有限公司
中际能源中际联合(北京)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中际香港FICONT INDUSTRY (HONGKONG) LIMITED,中文名称 “中际联合(香港)科技有限公司”
中际美洲3S AMERICAS INC.,中文名称“3S美洲股份有限公 司”
中际欧洲3S Europe GmbH,中文名称“3S欧洲有限公司”
中际印度3S LIFT INDIA PRIVATE LIMITED,中文名称“3S印 度有限公司”
中际日本3S日本株式会社
中际美国工程3S Industry Service Inc,中文名称“3S美国工程 服务有限公司”
《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
《证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
《公司章程》中际联合(北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章程》
中国证监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
上交所上海证券交易所
人民币元











第二节 公司简介和主要财务指标
一、 公司信息

公司的中文名称中际联合(北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的中文简称中际联合
公司的外文名称Ficont Industry (Beijing) Co., Ltd.
公司的外文名称缩写3S
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刘志欣

二、 联系人和联系方式

 董事会秘书证券事务代表
姓名刘亚锋齐亚娟
联系地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同济南路11号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同济南路11号
电话010-69598980010-69598980
传真010-69598980010-69598980
电子信箱[email protected][email protected]

三、 基本情况简介

公司注册地址北京市通州区创益东二路15号院1号楼
公司注册地址的历史变更情况-
公司办公地址北京市通州区创益东二路15号院1号楼
公司办公地址的邮政编码101106
公司网址www.3sindustry.com
电子信箱[email protected]

四、 信息披露及备置地点

公司披露年度报告的媒体名称及网址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报
公司披露年度报告的证券交易所网址www.sse.com.cn
公司年度报告备置地点公司证券业务部

五、 公司股票简况

公司股票简况    
股票种类股票上市交易所股票简称股票代码变更前股票简称
A股上海证券交易所中际联合605305-

六、 其他相关资料

公司聘请的会计师事 务所(境内)名称大信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办公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知春路1号22层2206
 签字会计师姓名钟本庆、赵衍刚
报告期内履行持续督 导职责的保荐机构名称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办公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景辉街16号院1号楼泰康
  集团大厦11层
 签字的保荐代表人 姓名隋玉瑶、宋双喜
 持续督导的期间2021年5月6日至募集资金使用完毕止

七、 近三年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一) 主要会计数据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主要会计数据2023年2022年本期比上年 同期增减(%)2021年
营业收入1,104,524,800. 71799,399,569.8538.17882,836,847.76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 东的净利润206,838,005.30155,129,355.8833.33231,707,533.69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 东的扣除非经常性 损益的净利润176,142,433.07127,639,693.1138.00211,061,095.25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 金流量净额98,244,763.00238,545,174.47-58.82113,332,632.61
 2023年末2022年末本期末比上 年同期末增 减(%)2021年末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 东的净资产2,307,423,754. 732,163,156,519.8 76.672,060,346,321.35
总资产2,820,866,474. 742,503,985,192.9 512.662,376,088,723.08

(二) 主要财务指标

主要财务指标2023年2022年本期比上年同期增 减(%)2021年
基本每股收益(元/股)1.361.0233.331.62
稀释每股收益(元/股)1.361.0233.331.62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基本每股 收益(元/股)1.160.8438.101.48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9.257.37增加1.88个百分点13.96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加权平均 净资产收益率(%)7.886.06增加1.82个百分点12.71

报告期末公司前三年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的说明
□适用 √不适用

八、 境内外会计准则下会计数据差异
(一) 同时按照国际会计准则与按中国会计准则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净利润和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差异情况
□适用 √不适用

(二) 同时按照境外会计准则与按中国会计准则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净利润和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差异情况
□适用 √不适用

(三) 境内外会计准则差异的说明:
□适用 √不适用

九、 2023年分季度主要财务数据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第一季度 (1-3月份)第二季度 (4-6月份)第三季度 (7-9月份)第四季度 (10-12月份)
营业收入175,269,903.90265,711,392.51258,335,540.63405,207,963.67
归属于上市公司 股东的净利润15,130,097.8966,633,989.3336,780,130.7088,293,787.38
归属于上市公司 股东的扣除非经 常性损益后的净 利润11,556,019.7458,156,559.2633,354,330.9673,075,523.11
经营活动产生的 现金流量净额977,981.00-15,513,452.7850,807,930.5661,972,304.22

季度数据与已披露定期报告数据差异说明
□适用 √不适用

十、 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和金额
√适用 □不适用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非经常性损益项目2023年金额附注 (如 适 用)2022年金额2021年金额
非流动性资产处置损益,包括已计 提资产减值准备的冲销部分85,032.17 -218,510.42-106,215.76
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但与公 司正常经营业务密切相关、符合国 家政策规定、按照确定的标准享 有、对公司损益产生持续影响的政 府补助除外7,249,484.31 11,937,783.926,630,693.92
除同公司正常经营业务相关的有 效套期保值业务外,非金融企业持 有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产生的公 允价值变动损益以及处置金融资 产和金融负债产生的损益28,322,164.03 19,871,919.6916,967,844.95
计入当期损益的对非金融企业收 取的资金占用费    
委托他人投资或管理资产的损益    
对外委托贷款取得的损益    
因不可抗力因素,如遭受自然灾害 而产生的各项资产损失    
单独进行减值测试的应收款项减 值准备转回546,756.48 201,910.33702,891.22
企业取得子公司、联营企业及合营 企业的投资成本小于取得投资时 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 公允价值产生的收益    
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产生的子公 司期初至合并日的当期净损益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损益    
债务重组损益    
企业因相关经营活动不再持续而 发生的一次性费用,如安置职工的 支出等    
因税收、会计等法律、法规的调整 对当期损益产生的一次性影响    
因取消、修改股权激励计划一次性 确认的股份支付费用    
对于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在可行 权日之后,应付职工薪酬的公允价 值变动产生的损益    
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 的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产 生的损益    
交易价格显失公允的交易产生的 收益    
与公司正常经营业务无关的或有 事项产生的损益    
受托经营取得的托管费收入    
除上述各项之外的其他营业外收 入和支出-368,491.47 372,863.69133,990.60
其他符合非经常性损益定义的损 益项目243,027.10 180,491.68 
减:所得税影响额5,382,400.39 4,856,796.123,682,766.49
少数股东权益影响额(税后)    
合计30,695,572.23 27,489,662.7720,646,438.44

对公司将《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解释性公告第1号——非经常性损益》未列举的项目认定为的非经常性损益项目且金额重大的,以及将《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解释性公告第1号——非经常性损益》中列举的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界定为经常性损益的项目,应说明原因。

√适用 □不适用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项目涉及金额原因
增值税即征 即退金额9,399,804.95公司收到的税收返还为增值税即征即退的税款,属于与公司 业务密切相关,按照国家统一标准定额或定量享受的政府补 助,因此将其作为经常性损益。
销售税减免 税额509,964.10公司子公司3S AMERICAS INC.根据州销售税规定,减免销售 税额计入其他收益,与生产经营业务相关,因此将其作为经常 性损益。
先进制造业 企业增值税 加计抵减金 额1,370,197.94公司子公司中际联合(天津)科技有限公司符合财政部、国家 税务总局关于印发《关于先进制造业企业增值税加计抵减政 策的公告》(财政部 税务总局公告2023年第43号),自 2023年1月1日至2027年12月31日,允许先进制造业企业 按照当期可抵扣进项税额加计 5%抵减应纳增值税税额政策。 本期将增值税加计抵减金额计入其他收益,与生产经营业务 相关,因此将其作为经常性损益。

十一、 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项目
√适用 □不适用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项目名称期初余额期末余额当期变动对当期利润的影响 金额
交易性金融资产132,670,551.68785,525,435.82652,854,884.1428,322,164.03
应收款项融资34,493,045.2148,738,575.5114,245,530.30-156,779.53
合计167,163,596.89834,264,011.33667,100,414.4428,165,384.50

十二、 其他
□适用 √不适用

第三节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报告期内,公司围绕年初制定的目标,从技术研发、质量管理、生产制造、服务品 质、人才培养等方面持续发力,一方面积极做好公司现有业务,不断拓宽公司相关产品 及服务的应用广度及深度,同时根据客户需求做好现有产品的技术改进和新产品的开发 应用;另一方面,在保持原有业务持续增长的基础上,加大在其它领域和行业的业务拓 展,保持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及竞争力。报告期主要经营情况如下: (一)主营业务稳步发展,经营业绩态势良好 2023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0,452.48 万元,同比上升38.17%;实现归属于上 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0,683.80 万元,同比上升33.33%,实现每股收益1.36元。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总资产282,086.65 万元,较上年期末增长12.66%,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230,742.38 万元,较上年期末增长6.67%。 报告期内,公司毛利率稳定增长,短期内由于新业务拓展造成研发费用、销售费用 和管理费用的快速增加,使得公司净利率水平有所下降,但通过持续的技术改进和降本 控费,净利率逐步回升,有望在未来恢复到以往的净利润率水平。 2012-2023年度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 31% 单位:万元

2012-2023年度净利润复合增长率29% 单位:万元 (二)研发投入持续增加,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提升
公司始终重视研发创新,报告期内公司研发投入 9,471.02 万元,比上年同期增加2,281.50万元,增长比例31.73%;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及子公司累计获得授权专利共618项,累计获得软件著作权26件。公司主要产品累计通过了欧盟CE认证、北美UL/ETL认证、海关联盟EAC认证、澳洲高空设备注册认证、巴西INMETRO认证、RoHS/REACH认证、劳安认证、CCCF认证等153项国内外资质认证。3S LIFT免爬器、Sosaf系列救生缓降器、海上平台吊机等产品获得“北京市新技术新产品(服务)证书”,民用建筑用应急逃生器获得中国国家强制性产品认证证书。

公司参与起草的《风力发电机组塔架升降机》《施工升降机能效分级及评定方法》两项行业标准,参与起草的《擦窗机使用手册编制规则》《高处作业吊篮和擦窗机检查、维护保养和安全操作规则》《异型吊篮安装、使用和拆卸安全技术规程》三项团体标准,分别于 2023 年度发布或实施。截至报告期末,公司累计参与起草并已经发布的国家标准8项、行业标准5项、团体标准4项。

2023年9月公司获中国农业机械工业协会授予的中国风电后市场--卓越合作伙伴,2023 年 10 月公司再次通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公司已经连续 12 年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2023年11月公司凭借持续的创新能力和良好的信用记录成功入围了2023北 京制造业企业百强、2023北京高精尖企业百强和2023北京专精特新企业百强。 (三)深化营销创新,提升品牌价值
公司持续把品牌营销作为助推业绩增长的引擎,以提升品牌价值为目标,以营销创新为主线,以技术营销、区域化管理为抓手,深入挖掘市场潜力,助力公司创收增效。

报告期内,公司品牌营销团队持续优化,公司营销能力明显提升。一方面通过精准市场调研,洞悉客户需求,通过官网、官微及视频号等平台,使用短视频、动画等呈现方式把产品介绍推送给目标客户群体,提升客户对产品的兴趣,加速客户对产品的感知和认可度,让客户更深入,更直观地了解产品;另一方面借助国内外线下行业展会、线上社媒、行业协会等多种渠道,将公司创新产品及理念推向市场,精准触达各行业客户,提升传播效能。

(四)深耕风电领域,积极拓展其它行业,逐步完善业务版图
随着风机大型化发展趋势愈发显现,以大功率、长叶片、高塔筒为发展趋势的大风机将具有更强的竞争优势,能更好的满足市场竞争需求;同时随着柔性塔筒、混合塔架、漂浮式风机等新技术逐步在市场中的推广和应用,市场和客户对公司相关升降设备和安全防护产品的需求也在逐步增加,同时对公司相关产品也有了更多的要求,进一步推动公司产品创新和开发。

公司积极响应市场需求,通过持续科技创新,加大技术研发力度,实现产品迭代提速,向市场推出更加符合市场需求、更具竞争力的产品及方案。如,为适应高塔筒,公司推出的双机联动方案(用塔筒升降机解决从地面到扭揽平台人和物料的提升,用免爬器解决人及物料从扭揽平台到偏航平台约20-30米距离的提升),进一步保障了特定环 境下的风电运维安全和登塔作业效率。 升降机及免爬器同时在塔筒内的应用(双机联动方案) 为适应柔性塔筒、混合塔架以及漂浮式风机等新技术的发展,公司研发并推出了 大载荷升降机及齿轮齿条升降机等产品,使升降设备的安全性、稳定性及作业效率进 一步提升。 齿轮齿条升降机的应用
公司在深耕风力发电行业的同时持续研发新产品,挖掘并积极拓展相关产品在其他 行业的应用。在工业及建筑升降设备领域,公司陆续开发并推出了可应用于工业烟囱及 桥梁的工业升降机、可应用于电力塔架、塔式起重机、立体仓储等有限空间的爬塔机、 可应用于光伏安装及物流搬家的物料输送机等产品;在智能安全防护设备领域,公司开 发了智能安全帽、全身式安全带、速差器等产品;特别是在高空应急装备领域,结合公 司近 20 年在应急救生缓降装置方面的技术积累和市场调研,不仅开发并推出了适合于 民用建筑的应急逃生装置,同时开发了灭火毯、防火服、防毒面罩等配套产品,使公司 在安全应急装备领域的产品逐步完善,同时在销售模式方面,改变了以往的线下直销, 采用线上销售模式,这也是公司销售模式的进一步尝试和探索。 工业升降机的应用

(五)落实降本增效,强化内部协同,提高竞争优势
公司坚持“固本、创新、提效、协同”的经营策略,实施预算管理办法,提升内控管理,关注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等经营指标,进一步加强成本和费用的管控;通过产品结构优化、核心零部件自研、工艺流程改进,包装运输等各方面进行技术改进和创新,进行成本优化。通过组织员工参加合理化建议工作,调动员工参与企业发展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挖掘员工聪明才智,为公司献计献策。合理化建议的实施不仅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公司管理体系,持续改进和优化产品技术,也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管理效益。


二、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一)公司所处行业基础情况
中际联合主要从事专用高空安全作业设备的研发、生产、销售和高空安全作业服务。

根据《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上市公司行业统计分类指引》的规定,公司所属行业为“C制造业”门类下的“CG35 专用设备制造业”。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7),公司属于专用设备制造业,行业代码为C35。

(二)高空安全作业设备行业概况
根据国家标准GB/T3608-2008《高处作业分级》规定:“高处作业,指在距坠落高度基准面2m或2m以上有可能坠落的高处进行的作业。”根据机械行业标准《升降工作平台术语与分类》(JB/T 12786-2016),升降工作平台包括举升式升降工作平台、导架爬升式工作平台、悬吊式升降工作平台和异型轨道式工作平台,公司产品主要属于悬吊式升降工作平台。

公司产品目前主要应用在风力发电行业,同时在建筑、通信、水电、桥梁、消防、仓储等共16个行业均有应用。

(三)风力发电行业政策回顾
2023年,风力发电行业在全球范围内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无论是在技术创新、市场扩张还是政策支持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进展。随着全球对可再生能源的需求不断增长,预计未来几年风电行业仍将保持强劲的发展态势。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构建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绿色环保等一批新的增长引擎。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新能源发展的高度重视和深刻把握,为我新能源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十四五期间,我国风电发展的目标聚焦于技术创新、产业能力增强、装机容量提升以及保持全球领先优势。这些目标的实现将有助于构建现代能源体系,促进能源结构的优化,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奠定坚实基础。部分政策及相关文件如下:
2023年2月,最高人民法院印发《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提供司法服务的意见》,意见提出,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保障产业结构深度调整,助推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推进完善碳市场交易机制,持续深化环境司法改革创新。

2023年4月,国家能源局印发《2023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提出深入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大力发展风电、太阳能发电,积极推进光热发电规模化发展,稳妥建设海上风电基地,谋划启动建设海上光伏,大力推进分散式陆上风电和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建设,2023年风电、光伏装机增加1.6亿千瓦左右。《意见》还指出,2023年的目标要求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提高到18.3%左右,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占比提高到51.9%左右,风电、光伏发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为15.3%。

2023年4月,国家标准委等十一部门关于印发《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建设指南》的通知,指出风力发电领域重点制修订风能资源监测、评估以及风力预报预测等标准,风力发电机组、关键零部件标准,消防系统标准,风电塔筒用材料标准,海上风力发电工程施工标准以及并网标准,风电系统稳定性计算标准。

2023年6月,国家能源局组织发布《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蓝皮书》,推动新能源集中与分布并举、陆上与海上并举、就地利用与远距离外送并举,构建新能源多元化开发利用新格局。推动主要流域可再生能源一体化、沙漠戈壁荒漠地区新能源基地化及海上风电集约化开发。积极推动海上风电集群化开发利用,一体化统筹海上风电的规划、建设、送出、并网与消纳,并逐步由近海向深远海拓展。

2023年6月,国家能源局印发《风电场改造升级和退役管理办法》,鼓励并网运行超过15年或单台机组容量小于1.5兆瓦的风电场开展改造升级,并网运行达到设计使用年限的风电场应当退役,经安全运行评估,符合安全运行条件可以继续运营。

2023年8月,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关于做好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全覆盖工作促进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的通知》。《通知》中指出,绿证作为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凭证,用于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量核算、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认证等,其中:可交易绿证除用作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凭证外,还可通过参与绿证绿电交易等方式在发电企业和用户间有偿转让。

对全国风电(含分散式风电和海上风电)、太阳能发电(含分布式光伏发电和光热发电)、常规水电、生物质发电、地热能发电、海洋能发电等已建档立卡的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所生产的全部电量核发绿证,实现绿证核发全覆盖。其中:对集中式风电(含海上风电)、集中式太阳能发电(含光热发电)项目的上网电量,核发可交易绿证。对分散式风电、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的上网电量,核发可交易绿证。

2023年10月,国家能源局发布《国家能源局关于进一步规范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可豁免政策基础上,将分散式风电项目纳入许可豁免范围,不要求其取得电力业务许可证。

2023年1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关于《国家碳达峰试点建设方案》的通知。《通知》指出,按照国家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总体部署,在全国范围内选择100个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城市和园区开展碳达峰试点建设。统筹考虑各地区碳排放总量及增长趋势、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等因素,首批在 15 个省区开展碳达峰试点建设。试点城市建设主体原则上为地级及以上城市,试点园区建设主体为省级及以上园区。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扎实开展“碳达峰十大行动”。提升碳排放统计核算核查能力,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扩大全国碳市场行业覆盖范围。深入推进能源革命,控制化石能源消费,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加强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和外送通道建设,推动分布式能源开发利用,发展新型储能,促进绿电使用和国际互认,发挥煤炭、煤电兜底作用,确保经济社会发展用能需求。

不止是国内,欧洲及北美等国也在 2023 年出台了多项政策及规划,以支持风力发电的快速发展。

2023年1月,欧盟委员会主席在达沃斯论坛上发表特别讲话,并公布《欧盟绿色协议工业计划》(The Green Deal Industrial Plan),该计划旨在提高欧盟工业竞争力,并支持欧洲实现碳中和道路,这一计划将对欧洲的能源危机产生缓解作用,大力发展本土所有的风电、光伏产业,摆脱油、气依赖,同时也能对其绿色转型、低碳目标产生积极作用。

2023 年 3 月,挪威海上风电协会和日本海上风电协会(JWPA)在东京签署了一份谅解备忘录(MoU),旨在促进两国海上风电公司之间的业务发展。挪威海上风电协会表示,挪威供应链和开发商都对新兴的日本市场感兴趣,尤其是浮式海上风电,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

2023年3月,美国能源部(DOE)发布《推进美国海上风能:实现并超越30吉瓦目标的战略》,旨在实现美国到2030年海上风电部署达到30吉瓦、到2050年超过110吉瓦的目标。该战略分为四个部分:第一,近期发展固定式海上风电;第二,中期发展漂浮式海上风电;第三,通过技术创新提高海上电网的可靠性、弹性和互操作性,支持扩展可靠且弹性的电网基础设施;第四,转型发展,推进储能和海上风电联产技术,支持部署海上风能中心。

2023年4月,欧洲比利时、丹麦、德国、法国、爱尔兰、卢森堡、荷兰、挪威和英国九国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在奥斯坦德举行第二届“北海峰会”,商定将充分调动北海能源和工业潜力,计划到2030年,将北海附近国家的海上风电装机容量提高到120吉瓦,2050年提高至300吉瓦以上。

2023年5月,法国经济部长在政府部长会议上正式公布振兴“绿色工业”法案,将重点推动绿氢、电池、风能、热泵和太阳能等5大绿色科技产业发展。法国政府计划每年拨出10亿欧元的预算用于对环境友好型投资的新税收抵免。

2023年9月,美国能源部发布了《美国大西洋地区海上风电传输发展行动计划》,以此促进海上风电发展,加强国内能源供应链稳定性。计划概述了将第一代大西洋海上风电项目连接到电网所需的即时行动,以及未来几十年增加输电能力的长期规划方案。

《计划》指出,协调规划将有助于加快海上风电项目时间进度,降低项目成本,同时增强电网的可靠性和弹性。从中长期来看,加强区域内协调、共享输电线路和海上高压直流(HVDC)互联网络可以更有效地利用海上风能,实现更大范围资源合理配置。

2023年10月,欧盟委员会发布《欧洲风电行动计划》(European Wind Power Action Plan),以支持欧洲风电产业发展。该计划提出,为实现欧盟最近在可再生能源指令中达成的到2030年可再生能源占比至少达到42.5%(可选达到45%)的目标,必须大幅度提高风力发电的装机容量。预计从2022年的204GW增长到2030年的500GW以上。

2023年12月,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八次缔约方大会(COP28)的会谈中,近120个国家签署了《全球可再生能源和能源效率承诺》,同意推动到2030年将全球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增至三倍,达到至少11,000GW,并将全球平均年能源效率提高一倍,由2%提高至4%以上。截至12月13日,130个国家承诺到2030年将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增至现有水平的3倍。

(四)风力发电行业发展情况
风力发电作为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其发展前景广阔。随着政策的持续支持,技术的不断成熟和成本的进一步降低,以及全球对于减少碳排放的共同努力,2023年中国及全球新增风电装机都达到了历史新高。

国家能源局发布的2023年全国电力工业统计数据,2023年截至12月底,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约29.2亿千瓦,同比增长13.9%。其中,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约6.1亿千瓦,同比增长55.2%;风电装机容量约4.4亿千瓦,同比增长20.7%。

茶话会上,公布了2023年中国风电吊装量数据,2023年中国风电新增吊装量达约7,500 万千瓦,累计吊装量突破4.5亿千瓦;国内品牌出口量470万千瓦,较去年增长100%以 上。预测 2024-2025 年,中国风电新增装机容量每年预计将不低于 7,500 万千瓦;到 2030年,新增装机容量有望超过2亿千瓦。 图片来源:2024中国风能新春茶话会
2024年1月,欧洲风能协会发布了2023年欧盟风电装机数据。根据最新统计,2023年欧盟风电新增装机容量17GW,创下新的纪录。风电发电量占全部发电量的19%。欧洲风能协会(WindEurope)表示,欧盟2023年新增17GW的风电装机中,陆上风电场装机 14GW,海上风电场 3GW。
其中,德国新增风电装机容量最多,其次是荷兰和瑞典。荷兰新建的海上风电装机容量最多,包括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海上风电项目——1.5GW的 Hollandse Kust Zuid项目。

2024年3月,美国清洁能源协会(ACP)发布的《2023年清洁能源年度市场报告》显示,2023 年是美国清洁能源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装机容量超过以往任何一年。

2023年,美国新增公用事业级清洁能源项目总装机容量33.8GW,比 2021年创下的装机纪录还高出12.5%。特别是太阳能和储能新增装机,纷纷打破此前的装机纪录。风电装机6.4GW,比2022年下降了27%,陆上风电继续面临挑战,但海上风电获得大突破。

同期,彭博新能源财经发布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风电新增装机容量为118GW,相较于2022年增长36%。其中陆上风电装机107GW,同比上升37%;海上风电装机11GW,同比上升25%。2023全球风电装机的增长主要来自中国市场77GW的强劲装机。

2024年1月,国际能源署IEA发布今年第一个重磅报告《2023年可再生能源报告—到2028年的分析和预测》。IEA在报告发布会上表示,大规模扩展可再生能源让COP28 会议设定的全球可再生能源增长三倍的目标有望实现。报告指出,2023 年全球新增可 再生能源发电装机比 2022 年增加了 50%,未来 5 年将是增长最快的时期。 据全球风能理事会(GWEC)发布的《2023全球风能报告》预测,2023年-2027年全球 风电新增装机将保持在100GW以上,且逐年增长,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5%。 全球风电新增装机预测 全球风能理事会(GWEC)在澳大利亚墨尔本发布《2023年全球海上风电报告》预测, 到2032年,全球将新增建设380GW(3.8亿千瓦) 的海上风电,其中近一半将来自亚 太地区。亚太地区的风能潜力巨大,越来越多的新国家开始利用海上风能满足其能源需 求,标志着海上风电这一令人兴奋的技术将进入下一个前沿领域。除了中国,亚太地区 已确定的海上风电装机容量超过 180GW(1.8亿千瓦),仅澳大利亚就超过 50GW。 全球海上风电装机预测 2023年,欧盟虽然新增装机容量17GW,比2022年略有增长,创下欧盟风能年度新增装机纪录,但这一装机容量与欧盟实现 2030 年装机目标相比还远远不够。从现在到2030年,欧盟每年风电新增装机容量应该达到30GW,才能满足《欧盟风电一揽子计划》和《欧洲风电宪章》中所规定的行动目标。
国际能源署(IEA)预计,2024年至2028 年期间,欧洲每年将新建 23GW风电项目。《欧盟风能一揽子计划》中提出的行动有望显著提高欧洲年度风能装机容量,并加强欧洲风能供应链能力。

因此,对风力发电行业来说,不管是从政策支持上还是从技术支持上,未来都有机会保持更快的增长速度。

(五)其他行业发展概况
公司主要产品专用高空安全作业设备是为高空作业尤其是特定环境下高空作业、保障高空作业人员的安全和顺利开展工作的需要而设计和生产的专业化设备,目前已应用在电网、通信、火力发电、建筑、桥梁等16个行业。产品的应用可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人员攀爬坠落风险,保障人员安全。

1、电网行业发展情况
2023年8月14日,中国电力建设企业协会正式发布的《中国电力建设行业年度发展报告2023》指出,截至2022年底,全国电网22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回路长度为88万千米,同比增长2.6%。

2024年1月,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发布《2023-2024年度全国电力供需形势分析预测报告》,《报告》指出,2023年,全国新增22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长度3.81万千米,同比少投产557千米。由此可初步估算截至到2023年底,全国电网 22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长度约 92万千米。如果按照每千米3基输电铁塔估算,仅220千伏以上输电铁塔就有近275万基。

国家电网表示,2024年将继续加大数智化坚强电网的建设,促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推动阿坝至成都东等特高压工程开工建设。围绕数字化配电网、新型储能调节控制、车网互动等应用场景,打造一批数智化坚强电网示范工程,预计电网建设投资总规模将超5,000亿元。

电力需求的快速增长是推动电网投资增加的直接原因。城镇化和农村新增需求持续推动电力负荷增加,工业、交通、建筑等领域加速电气化带来用电新增量。根据中电联报告预测,“十四五”期间我国全社会用电量年均增速超4.8%,2025年全社会用电量为9.5万亿千瓦时。

公司所生产的专用高空安全作业设备已应用于电网和建筑等行业,在电网行业中, 输电塔架、变电站等设施的建设、维护和修理工作,这些工作往往需要在高处进行,高 空作业设备的应用可有效提高作业人员的工作效率,保障人员安全。随着电网的不断升 级和扩建,对高空作业设备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 2、通信行业发展情况 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2023年通信业统计公报》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 全国移动通信基站总数达1,162万个,其中5G基站为337.7万个,占移动基站总数的 29.1%,占比较上年末提升7.8个百分点。 2018—2023年移动电话基站发展情况 数据来源:2023年通信业统计公报
通信塔、基站等设施的建设、维护和修理工作会涉及高空作业,专用高空安全设备的应用可有效降低作业人员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随着5G、物联网等新技术的不断推广和应用,通讯网络的覆盖范围越来越广,网络设施的数量和密度也在不断增加,也意味着通讯行业对专用高空安全作业设备的需求将会进一步增加。

3、安全应急装备产业发展情况
2012年,工信部和原国家安监总局联合发布了《促进安全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2014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加快应急产业发展的意见》;2018年,工信部、国家发改委、科技部、财政部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快安全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2020年工信部将安全产业和应急产业整合为安全应急产业,是顺应国家应急管理体制的调整,满足国家统筹发展和安全的战略需要,做出的科学部署。这些文件和政策的出台,有力地推动了安全产业和应急产业从分头推进到融合发展的步伐。十年间,中国安全产业协推进了我国安全应急产业的发展。2012年至2021年,我国安全应急产业的规模从5000多亿元增长到超1.7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近15%。

2023年10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财政部、应急管理部关于印发《安全应急装备重点领域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5年)》的通知中进一步明确了未来几年安全应急装备重点领域发展任务,其中就包括:
1)城市特殊场景火灾。面向城市高层建筑、大型综合体、地下空间、老旧小区、仓库等特殊场景火灾,发展特种消防救援装备、无人灭火装备、感温感烟传感装备、人员精准定位装备、个体防护装备,提高城市综合救援处置能力。

2)家庭应急。面向家居、野外、车辆等多种环境的家庭安全应急需要,提升产品性能和质量,加大家庭应急包、长效环保灭火器、救生缓降器、应急电源等推广力度,提高家庭安全防护和个人应急逃生自救能力。

这中间的面向高层建筑的特殊消防救援装备、个体防护装备以及家庭应急中的家庭应急包、救生缓降器都是公司目前在研发和推广的产品,未来随着相关政策的进一步落实以及大家安全意识的进一步提升,公司相关安全应急装备的需求也会进一步增长。


三、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业务情况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从事的主要业务
中际联合是国内领先的高空安全作业设备及服务解决方案提供商,主要从事专用高空安全作业设备的研发、生产、销售,同时根据客户需求提供高空安全作业服务,主要包括风机高空检修维护服务,电网、通信、桥梁、火电厂锅炉、烟囱等的维修和定期维护服务,也包括相关安全升降设备的安装、培训、年检及维护等服务。公司产品现阶段主要应用于风力发电领域,并拓展至电网、通信、火力发电、建筑、桥梁等16个行业。

(二)公司主要产品及其用途
公司所生产的专用高空安全作业设备主要包括高空安全升降设备和高空安全防护设备,高空安全升降设备主要包括塔筒升降机、免爬器、工业升降机、爬塔机、物料输送机等,高空安全升降设备可以将作业人员、工具或物料由起程面送至作业面,设备在充分保障高空作业人员安全的同时,减轻人员负担、提升工作效率。高空安全防护设备主要包括防坠落系统、救生缓降器、速差器、智能安全帽、民用高空应急装备、爬梯等;高空安全防护设备可以保护高空作业人员日常工作安全及在发生突发意外情况时提供
1、塔筒升降机:产品架设于风机塔筒内部,沿导向 梯子或导向钢丝绳上下运行,可以将作业人员、工具或物 料由起程面送至到达面的一种高空安全升降设备。塔筒 升降机产品已获全球30多个国家的安装认证许可,以及 通过多项国内外专业机构的检测和认证。所有关键部件 均为自行研发设计、制造和测试。 
2、免爬器:是一种新型高空安全升降设备,设有专 用导向轨,作业人员站在车体上,由下端的驱动部分提供 动力,沿预设的导向轨上下运行,将高空作业人员运送至 作业位置。该系统安装在现有爬梯上,安装方便快捷,无 需对现有风电机组平台结构进行改造。免爬器目前已在 全球多个国家,2,000多个风电场中安装应用,安全可靠 性已在全球市场得到验证。 
3、工业升降机:是一种区别于悬吊式升降设备的垂 直升降设备,它利用电机驱动系统的齿轮与安装在标准 节上的齿条相互啮合,从而带动工业升降机轿厢沿着导 轨上升或下降。该设备具有结构强度高、载荷能力强、运 行安全平稳等特点,同时还具备较高的整体防护性和防 腐性能,适用于室内或室外特定工业化场景。 
4、爬塔机:是一种锂电池供电的塔机轻型升降设备。 设备可安装于塔机、电力铁塔等设备(或结构)的爬梯通 道内,具有安全性高、运行平稳、结构设计紧凑、操作简 单、可随塔机任意拆装的优点,该产品可应用于塔机、风 机塔筒、电力电塔、桥塔检测、炼油厂、冷却塔、粮仓、 立体仓库等领域,拥有自主研发的安全保护系统、独立控 制系统和特殊的齿轮齿条传动系统三大核心技术。 
5、物料输送机:物料输送机可将各种工具及物料提 升到一定高度,它便携、稳定、高效,可在有限的空间内 输送重物。该产品有外接电源和锂电池两种动力形式,并 配有多种载荷和不同提升速度,运载装置可根据所运物 品特点搭配专用运输平台及配件使用,可满足建筑施工 及维修、太阳能电池板安装、货物搬运等不同场景使用需 求。 
6、防坠落系统:产品用于防止作业人员在攀爬时发 生意外坠落,当作业人员体力不支或无法找到合适立足 点而意外坠落时,防坠落系统瞬间锁紧,保障作业人员安 全,防坠落系统安装简单,能适合各种铝合金爬梯和钢制 爬梯。防坠落系统是风机塔筒中必不可少的安全装置,系 统可防止操作者在攀爬风机塔筒爬梯时意外坠落。 
7、民用高空应急装备:产品是应用于高处应急逃生 的救援逃生设备,产品具有体型小、可靠性高,操作简单 的特点,采用安全背带设计,航空级钢丝绳,一台设备可 承载 150kg 以内多人逃生,使用时主机与使用者一同匀 速稳定下降,产品已通过多项相关安全认证。同时,公司 在消防应急领域推出了灭火器、灭火毯等多项配套应急 逃生系列产品。 
8、智能安全防护产品:包括智能安全帽、全身式安全 带、速差器、限位安全绳等产品。智能安全帽在提供头部 防护的同时支持视频,语音,位置等信息采集,对作业过 程进行闭环管理,可有效提升作业效率,保障安全性并具 备可运营可管理的特点。全身式安全带,结合客户实际使 用情况及公司技术积累,设计了多处护垫背板,安全舒适 的同时轻量耐磨防油污,产品适用于高空维修、搬运、装 修、清洁、焊接作业等。 
(三)公司的经营模式
1、采购模式。公司采购模式采用项目物料管理和常规物料采购管理并行的管理模式,项目专用物料采用项目制管理模式,常规物料采用物料需求规划和供应商安全库存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实现物料的有效供应。库存平衡管理通过平衡订单需求、厂内安全库存、供应商安全库存等方面,保障公司物料供给充足和库存平衡。供应商管理通过供应商管理制度和评价体系,对供应商的产品品质、供货能力、管理水平、供货价格进行详细评审。采购管理准则为:质量第一、交付第二、价格第三的原则。

2、生产模式。公司生产模式分项目制和备货制,项目制以项目为主导生产和计划安排,常规产品以预测备货值模式指导生产;备货模式的产品以月度、季度滚动预测的形式做计划性备货生产,同时为适应市场波动,避免意外情况造成的供应问题,公司内部特别设置了成品安全库存,来满足市场订单的需求。

3、营销模式。公司主要采用直销的销售模式,通过直接与客户签订销售合同,部分产品通过网络平台向个人消费者进行零售,同时在海外市场不断拓展新的营销模式。公司也根据客户需求提供包括现场安装、使用维护培训等服务,公司专业的服务和高质量的产品持续赢得国内外客户的认可。在市场推广方面,公司一方面通过官网、微信公众号等形式,以文章、视频方式传播公司品牌和产品;另一方面通过积极参加行业展览、行业会议、在行业期刊杂志及媒体投放广告等方式提高公司知名度和美誉度。

4、盈利模式。公司主要从事专用高空安全作业设备的研发、生产、销售并提供高空安全作业服务。通过高质量的产品、优质的服务向客户提供专业化的解决方案获得收入;在产品研发和生产过程中,通过产品结构、工艺和材料的优化改进等方式,有效降低和控制产品生产成本,实现公司取得利润。

(四)产品的市场地位
公司是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和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主要产品在风力发电行业细分市场占有率第一。公司依托技术、质量、品牌及服务等方面的优势,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客户群体,实现了国内具有新增装机的全部风机制造商和五大电力集团的全覆盖,全球新增装机前十大风机制造商全覆盖。报告期内,公司获得 GE 全球陆上最佳供应商银奖,中广核普洱澜沧风力发电有限公司授予的“安全技术优秀安装组”荣誉证书;中广核新能源牛金山风电场授予的“年度最佳合作奖”。2023年9月公司获中国农业机械工业协会授予的中国风电后市场--卓越合作伙伴。

公司业绩主要来源于销售专用高空安全作业设备和提供高空安全作业服务,并通过有效机制控制成本和费用获得经营利润。

报告期内,公司所从事的主要业务、主要产品及其用途、经营模式、市场地位以及主要的业绩驱动因素等未发生重大变化。公司业绩符合行业发展状况。

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适用 □不适用
公司在高空安全领域深耕近二十年,在管理团队、研发与技术、品牌、资质认证、售后服务、产品质量等方面形成了明显的竞争优势,具体如下:
(一)管理团队优势
公司致力于成为专用高空安全设备领域的领军企业。报告期内,公司完成了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的换届选举选聘工作。在核心管理团队方面,公司总裁、副总裁、核心技术人员等核心管理团队成员均具有十几年以上行业从业经验,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管理经验,对高空安全作业行业有深刻的理解。能够基于公司的实际情况、市场变化情况和行业发展趋势制定符合公司长远发展的战略规划,能够对公司的研发、供应链、生产、营销、服务等经营活动进行合理决策并有效实施。在日常经营管理中追求并实施精细化管理,有效提升生产、管理效率,不断强化成本控制,树立公司在行业中卓越、持久的市场竞争力。

(二)研发与技术优势
产品创新和技术创新是实现并保持产品竞争优势的关键,公司以技术创新为驱动,持续加大研发投入,进行新产品开发和技术升级迭代,为客户提供质量稳定可靠、性能优异的高空安全作业设备,保持公司产品的创新性和竞争力。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及子公司累计获得授权专利共618项,累计获得软件著作权28件;公司累计参与起草的8项国家标准,5项行业标准,4项团体标准已发布,对高空安全作业设备的标准化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公司是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和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获得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2023年10月公司再次通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公司已经连续12年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2023年11月公司凭借持续的创新能力和良好的信用记录成功入围了 2023 北京制造业企业百强、2023 北京高精尖企业百强和 2023 北京专精特新企业百强。

(三)领先的市场地位及品牌优势
中际联合是国内领先的高空安全作业设备及服务解决方案提供商。公司产品已经成功应用于全球 16 个行业,65 个国家和地区,高空安全升降设备累计安装量近 13 万台套,公司产品目前主要应用在风力发电行业。依托强大的研发创新能力、品控能力、生产交付能力和安装售后服务保障能力。公司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客户群体,主要包括风机制造商、风力发电企业、塔筒制造商等,实现了国内具有新增装机的全部风机制造商和五大电力集团的全覆盖,全球新增装机前十大风机制造商全覆盖。中际联合“3S LIFT”产品在风力发电行业深耕近二十年,形成了良好的品牌形象和品牌影响力。

中际联合始终坚持以提供超越客户期望的产品和服务为使命,坚持以科技创新驱动企业发展为理念,为全球风力发电及其他高空作业领域提供更安全、更简单、更专业的一体化登高作业解决方案,服务于从事艰苦事业的人们。

(四)资质认证优势
市场对专用高空安全设备准入资格有着严格的要求,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各国针对进入本区域市场销售的产品准入标准各有差异,公司所生产的产品大多数都需要通过相关机构的认证并取得相关的资质证书,以符合客户的准入要求。截至 2023 年12月31日,公司主要产品累计通过了欧盟CE认证、北美UL/ETL认证、海关联盟 EAC认证、澳洲高空设备注册认证、巴西INMETRO认证、RoHS/REACH认证、劳安认证、CCCF认证等153项国内外资质认证。3S LIFT免爬器、Sosaf系列救生缓降器、海上平台吊机等产品获得“北京市新技术新产品(服务)证书”,应急逃生器获得中国国家强制性产品认证证书。相关资质认证的取得,既说明产品本身品质优秀,更证明公司具备较高水平的研发设计技术和制造能力。

(五)售后服务优势
公司目前拥有一支专业、职业、敬业的全球化售后服务团队。国内依托8大区域下辖22个属地服务网点,迅速响应现场并辐射全国;国际依托美国、德国、日本、印度拥有的本地仓储中心或服务团队实现本地化服务,同时辐射周边国家,实现了区域化的交付和服务能力。
团队成员均具有丰富的安装及售后服务经验,团队服务总时长超过530万小时,安装、维保团队中拥有10年以上风电行业从业经验的人数占比超过25%,积累了丰富的现场经验,可应对各种复杂工况,保障服务任务高效高质量完成,提升安装和维保质量,保障现场的运维安全。

公司自主开发的“客服管理系统”可实现塔筒升降机、智能免爬器、助爬器、工业升降机、爬塔机、物料输送机等产品的设备信息追溯、安装过程监管、产品在整个生命周期内的所有年检维护和维修记录,同时在线留档可查。在质保期后,公司可根据客户需求提供持续的、可定制化的售后服务,及时解决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消除客户的后顾之忧。公司凭借对客户需求的及时持续响应、专业的技术服务和良好的服务态度赢得了众多客户的信赖。

(六)产品质量优势
公司有完整的质量管理、环境管理和职业健康管理等多体系认证,同时也持有特种设备制造许可证,基于 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国际标准)和 APQP4wind(产品质量先期策划-风电版)建立了标准化、规范化的质量管理体系及制度,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服务水平,满足客户要求。

从公司创立伊始,浓厚的质量意识就深深扎根于每位员工的心中。为了实现“我们的产品要遍布全世界,并成为那个领域最好的产品”的公司愿景,公司不断引入先进的质量管理理念,完善和发展质量管理体系,持续关注售后故障率、开箱合格率,一次交检合格率和来料合格率等反映产品质量的关键指标。质量人员通过深度参与研发过程,设定质量部门评价和设计验证,SQE对供应商的过程质量和来料的管理,生产过程标准化和产品检验系统化以及工程现场安装的信息化管理,形成一套系统的问题收集、根因分析、措施制定和跟踪持续落地改进的问题解决机制,提升客户满意度。质量团队通过质量月报、成本损失统计、安全生产月报、合理化建议季报等手段,强化了对安全、质量、成本改善的持续投入,通过全员安全质量文化的建设和推广,进一步提升了管理者到一线员工的质量意识,“质量优先、全员参与”成为中际联合产品和服务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五、报告期内主要经营情况
2023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0,452.48万元,同比上升38.1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0,683.80 万元,同比上升33.33 %,实现每股收益1.36元。截至2023年12 月31日,公司总资产282,086.65 万元,较上年期末增长12.6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230,742.38 万元,较上年期末增长6.67%。

(一) 主营业务分析
1. 利润表及现金流量表相关科目变动分析表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科目本期数上年同期数变动比例 (%)
营业收入1,104,524,800.71799,399,569.8538.17
营业成本594,955,496.37450,300,321.9832.12
销售费用150,228,577.00111,322,064.6834.95
管理费用95,566,378.7662,100,833.8953.89
财务费用-32,443,167.44-35,340,100.38不适用
研发费用94,710,229.8271,895,190.7431.73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98,244,763.00238,545,174.47-58.82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571,603,318.83-376,999,184.53不适用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71,160,552.61-71,658,630.76不适用
税金及附加8,910,813.754,000,486.13122.74
公允价值变动收益6,430,965.40-129,448.32不适用
信用减值损失-4,967,388.89-1,511,213.91228.70
资产减值损失-1,365,430.66-542,371.86151.75
资产处置收益212,662.21-194,392.84不适用
营业外收入324,092.96524,917.55-38.26
营业外支出802,279.47117,371.44583.54
所得税费用26,080,051.2016,458,101.3158.46
营业收入变动原因说明:主要是公司把握机遇、积极开拓市场,各类业务持续稳定增长,境外业务收入和新产品收入增加带来本期主营业务收入增长所致。(未完)
各版头条